📖 ZKIZ Archives


三十年老工廠靠「體驗行銷」 欣蘭化工年收近四億元 一款阿嬤凍膜 竟讓通路貼運費搶貨

2014-11-17  NM  
 

 

開架式明星保養品的代工廠欣蘭化工,光靠一項凍膜產品就能締造一年近四億元的營業額,引發廣東美妝連鎖龍頭「千色店」貼錢把海運改成空運,好能提前補貨上架。這家從中國紅回台灣的老字號,怎麼辦到的?

撰文‧林麗娟

「台鹽三寶」洗面皂、沐浴乳、洗髮精、Dr. Wu的杏仁酸系列及玻尿酸保溼化妝水都是高知名度的開架式明星保養商品,這些產品背後的催生者與代工廠就是欣蘭化工。

因為是代工廠,近三十年來,很少人注意到欣蘭存在,但就在本周一一一一中國光棍節這天,欣蘭自有品牌產品「黑裡透白凍膜」卻一天賣超過新台幣兩千萬元,成為大陸最紅的凍膜搶手貨。

熱銷中國 淘寶網凍膜第一在今年夏季凍膜消費的高峰期,欣蘭生產線供不應求,在廣東連鎖通路稱霸的美妝龍頭「千色店」,是欣蘭凍膜在大陸的通路之一,深圳地區副總經理賀麗眼看欣蘭凍膜缺貨一個月,當欣蘭終於恢復供貨,她大手筆宣布,「船運太慢,改空運,費用我就倒貼了,能提早五天到就好。」近一年,光是凍膜,欣蘭每月出貨十萬瓶以上,締造一年近四億元的業績。二○一二年五月躍登淘寶網評選中國熱銷凍膜類第一名;另外,欣蘭也獲網民超過二十萬則正面評價。

讓欣蘭業績翻倍的凍膜產品,其實改良自「阿嬤級」配方,背後的「魔法師」,正是出身櫃姐、美容教育訓練師的欣蘭化工董事長陳淑美。

陳淑美高商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資生堂專櫃小姐,時值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推廣高商高職美容科的技職訓練,考取乙級證照的她改當職訓師。

換跑道不但是陳淑美職涯的轉捩點,人生也自此不一樣。一九八九年,欣蘭化工董事長吳風開接受省教育廳委託提供產品、代訓教師,他看準師資陣容中的陳淑美肯吃苦、能輔助接班,慧眼相中為兒媳,嫁給獨生子吳榮斌。

兒媳接班 與日廠技術合作陳淑美敘述公公吳風開創業的淵源說,欣蘭化工前身是公公與日本大阪七二七(セブン)株式會社合資的代工廠「黑寶珠化工」。後因日方人事變動,公公決定改為獨資,於是「黑寶珠」走入歷史,一九八四年成立欣蘭化工。

欣蘭仍繼續向關係友好的日廠採買原料以獲得技術輔導,一九八五年六月起簽定技術合作協定,引進了日本製作保養、化妝品的技術,是國內少數具有自行研發、實驗、測試能力且能為客戶量身打造的工廠,早期即取得旁氏冷霜、聯合利華隔離霜、德國海馬牌等多家保養、彩妝產品的長期代工訂單。

只是隨著公公臥病,丈夫因奔走於廠務、醫院之間過勞猝逝,公公在臨終前把部分股份移轉給陳淑美,強調即使化工廠都轉移到中國、泰國、韓國等地,國際大廠訂單也隨著流失,但期望她能延續欣蘭化工的命脈。

○一年,陳淑美重金禮聘具藥劑師資格及資深實務經驗的日籍技術師福間正來台擔任廠長,並與已終止技術合作數年的大阪廠締結姊妹廠,逐步開拓產品線。隨著大醫院醫師自行開業設置皮膚科、醫學美容診所且生意興盛,欣蘭化工也找到另一個生存機會。

陳淑美強調,欣蘭雖不是台灣最大規模的化工廠,但她敢自傲是最具挑戰性技術、代工費最高貴的化工廠,她曾以鹽為材料,為台鹽公司研製的「台鹽三寶」洗面皂、沐浴乳、洗髮精,台鹽「蓓舒美」洗面乳也曾轟動一時。

自創品牌 黑寶珠重出江湖至於凍膜的誕生,陳淑美透露,長期為別人做嫁,也會想擁有自有產品,如果只做一項,她認為阿嬤年代的「黑寶珠」沙龍級美膚用品簡簡單單就很好用。一一年她重新檢視配方,加入具有負離子清潔作用的本土孟宗竹竹炭及歐洲天然植物精華,製作出如同仙草凍的黑亮凍膜,能深層潔淨皮膚。

因為有位空姐苦惱於毛細孔堵塞、嚴重長粉刺,陳淑美讓對方試用,空姐驚呼比撕鼻貼、擠壓拔除法更有效,也不會造成毛孔粗大、在皮膚上留下坑洞的後遺症,透過臉書強推,大家都問:「哪裡買得到?」所以欣蘭乾脆採批發方式,讓下游業務在網路上開賣。

當時欣蘭凍膜剛進軍中國,業務通路採「體驗行銷」法,大手筆到處分送產品試用,欣蘭的豪爽,加上網路口碑效應,一傳十、十傳百,於是開始收割成果。

網路詢問度居高不下,也引起實體通路注意。康是美通路、中國家樂福系統都主動找上門來要求鋪點,預計明年莎莎、統一超商也會開始鋪貨。

為對抗猖獗的偽造品,陳淑美指著凍膜的序號強調,她自建鑑別資料庫,消費者只要登上欣蘭官網輸入序號,即可驗證是否真貨。陳淑美欣慰地說,「優質的MIT產品就該這麼做吧!我已證明只要肯努力,也能撐起一番大事業。」

欣蘭化工

成立時間:1984年

負責人:陳淑美

資本額:3千萬元

主要業務:保養品與化妝品代工,另創自有品牌DMC 客戶:Dr.Wu、永信藥品、台中榮總、仁愛醫院、澄清醫院、順天本草等

員工人數:90人

近三年獲利:2012年營收1.5億元,2013年營收3.5億元,預估2014年營收將達4.5億元、獲利2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80

曲敬東:三十式太多,天使投資“六段式” 足矣!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6/148403.html

2014年12月9日,在《中關村天使投資百人會》第三期投資沙龍上,當劉小鷹先生發表了精彩的“3招30式”的演講後,主持人曲敬東先生點評時,也主動傳授了自己的獨門秘籍——天使投資“六段式”。

\第一,看清項目潛力。如果潛力不夠大,再好也不會投,潛力是一切的根本。
 

第二,註重創始團隊。單一創始人我一般不太喜歡投,我喜歡兩三個人的創始團隊。
 

第三,註重盈利模式。該項目的商業模式怎樣?怎樣增加客戶數?未來如何變現?這都是一些關鍵要素。
 

第四,關註性價比。項目估值要合理,投資能獲得的具體回報,需要綜合評估,找到一個平衡點。
 

第五,不熟不投。從這個意義來說,做實業的人比較適合做投資,因為他是某個領域的行家里手,投資具有先天的優勢。雖然不熟不投,但可以跟投。
 

第六,投資特別早期的。創立期最好。既然是天使,就要更早點進入,機會更大。別投中間段的,性價比很差。
 

後記:“三十式太多,六招足矣”,在《中關村天使投資百人會》第三期投資沙龍上,主持人曲敬東先生與主講嘉賓劉小鷹先生如是過招。如果說中國長遠控股創始人兼董事會主席、老鷹天使基金創始人劉小鷹先生是一位理論派的話,那麽,《中關村天使投資百人會》執行會長曲敬東先生則是一位實戰派。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喜歡把書從厚讀到薄”。其實,無論是30式還是6招,說到底都是老師的手藝。學習者如何練就自己的真功夫?只能是“運用之道,存乎一心”。
 

此文為《中關村天使投資百人會》執行會長、德豐傑龍脈基金管理合夥人、本會投資沙龍主持人曲敬東先生在第三期投資沙龍上的分享,《中關村天使投資百人會》執行秘書長胡雪琴女士整理。此文經曲敬東先生本人審定。
 

【中關村天使投資百人會】簡介

\中關村天使投資百人會(天使百人會)是國內首家經民政部門登記註冊的天使投資服務機構。發起人主要為中關村第一代企業家或者來自中歐商學院、長江商學院、清華EMBA和北大EMBA精英。

以60後-75前企業家出身的天使投資人為主體,定位於“最具實戰經驗的天使投資團隊”。立足中關村,面向全國;立足中國,面向全球。以投資促創業,以創業促就業,推動創業大潮,幫助更多的年輕人創業夢想成真!“匯聚百人智慧,成就創業夢想”,跨界聯合,強強聯手,打造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天使投資平臺。


 


為什麽會有人願意購買收益率1%的三十年期國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85

1355376037_12_o1kn

為什麽會有人願意買30年期、收益率略高於1%的國債?

周三,德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1.05%,創下歷史新低。雖然此後收益率升至1.19%,但仍然遠低於2014年年底1.36%的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面對低通脹,世界各地的政府債券價格都在上漲。歐元區受低通脹的影響更為強勁。周三的數據確認,12月歐元區消費者價格指數下跌,而歐洲央行可能最早於本月推出QE。

即便如此,投資者願意以如此低的利率將資金鎖定如此之久,還是令人驚訝。資管公司BlueBay Asset Management投資級債券聯合主管Mark Dowding表示:

1.1%的收益率意味著,在未來30年短期利率不會超過1%。這聽起來像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估值。但在短期內,許多因素都可能促使德國長期國債價格進一步上漲。而這將繼續推低收益率。

Dowding繼續超配了30年期德國國債。他認為,沒有理由我們不能看到3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1%。

他為什麽對債市這麽樂觀?

首先,與短期債券的收益率相比,30年期德國國債收益率實際上不低。在英國和美國,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之間的差距已經縮小到類似範圍。

其次,投資者正越來越不相信QE將顯著提高歐元區的通脹預期,這導致一些投資者放棄看空長期債券。長期國債收益率對通脹特別敏感。

第三,德國今年計劃較去年發行更少債券。根據德國財政部預測,德國今年的債券供應會萎縮。Dowding表示,央行購買債券,而市場上沒有足夠的長期債券。

最後,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前景再次升溫,投資者對安全資產的渴望令國債受益。

在極端情況下,歐元區將會崩潰,屆時德國債券持有者可能可以將其債券轉換為德國貨幣,而德國貨幣很可能較歐洲其它貨幣升值。

Dowding表示:

你可以買歐元資產,而最終其將成為德國馬克資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608

跌50%還不慘?圖示三十年來油價暴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28

三天前,國際油價創五年多來新低:國際基準油價布倫特原油價格跌破每桶50美元,美國基準油價WTI原油價格跌破每桶48美元。石油市場新聞頭條又見“暴跌”一詞。而過往數據顯示,至少目前為止油價還沒有跌到三十年來的最大幅度。

美國能源部下屬能源情報署(EIA)數據顯示,不計去年底到今年的油價大跌,1986年以來共有六次WTI油價暴跌,其中2008年持續121個交易日的大跌跌幅高達79.2%。這六次暴跌平均跌幅為59%。而截至本月5日的最近這輪暴跌跌幅為53.6%。即使從去年6月巔峰期算起,油價到本月5日跌幅也只有55%以上。

路透報道援引芝加哥期貨交易機構RJO Futures高級市場策略師Phillip Streible的預測稱,可能今後很快會跌至每桶45或46美元。因為人們進一步認識到,美國在成為出產原油的發動機,這種觀點不會很快改變。

下圖可見1986年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放棄固定價格後WTI每日油價走勢。

WTI,油價,布倫特原油,石油,大宗商品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38

柳傳誌:九死一生三十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1/4059626.html

在接受一家人物雜誌的采訪時,柳傳誌說自己沒看過奧威爾的《1984》這本書,但1984年對於柳傳誌來說,卻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1

984

在接受一家人物雜誌的采訪時,柳傳誌說自己沒看過奧威爾的《1984》這本書,但1984年對於柳傳誌來說,卻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對改革開放前知識分子的狀態,柳傳誌是這樣概括的:“被階級鬥爭搞得心驚膽戰,被無所事事的生活搞得麻木不仁。”某種程度上這也許是柳傳誌對自己那段人生的描述。

1984年,中國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6年,但中國人依然生活在計劃經濟和票證供給的時代。柳傳誌這一年40歲,月工資78元,全家7口人住在一間12平方米、屋頂鋪著石棉瓦的“自行車棚”里,在中科院計算所外部設備研究室搞一項叫作磁記錄電路的研究。早在1980年的時候,柳傳誌已經接觸到國外同類研究的優秀成果,這讓柳傳誌異常苦悶,後來柳總結說:他可以忍受清貧,但不能忍受自己碌碌無為、虛度時光。

1984年10月17日,柳傳誌和11個同事在北京中關村科學院南路2號計算所的傳達室里,創辦了聯想公司的前身。從這一天開始,柳傳誌把自己投放到一個完全不可預知的人生軌道當中。

在他40歲之前,中國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階級鬥爭,整個中國都非常窮困,也沒有辦法讓個人得到發展,實現自己的理想,這讓他很痛苦。40歲以後,他正趕上國家改革開放,選擇了創業,也知道會很艱難。曾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的柳傳誌不得不放低身段去和基層工商管理人員打交道,為了一張審批報表,他得接受一個年輕辦事員難看的臉色和難聽的斥責。

但即便如此,柳傳誌也絲毫沒有回頭的打算。

2014年深秋的一天,在靠近住所的一家酒店的會客室里,柳傳誌向記者回顧了30年前創業的難處:“80年代初成立的公司,遇到的第一個大難關就是在社會體制發生變革的時候,法制法規跟不上,人們的思想處於一個相對來說非常混亂的時期。”

這樣一個時期,對於柳傳誌和他的同事們最大的考驗就是能辨別政策紅線,盡量踩在紅線里頭。對紅線的把握是高明的,也是高風險的:完全在紅線里走,企業根本發展不起來;而走出紅線,風險就無法估量。

“那個時候政策的解釋經常是掌握在執行人員的手里頭。”

那個時候國家為了保護國內的電腦品牌,對電腦進口額度和關稅實施控制。這樣一來,能搞到進口批文就成了中關村電腦公司的生存之道。聯想自然也是爭搶批文的一員,但柳傳誌為公司設定的底線是“法律手續必須完備”,“必要的時候要割讓掉一些利益”。

1988年,柳傳誌在香港建立香港聯想,因為他發現從香港直接進口電腦要比內地便宜得多。借助各種關系,香港聯想拿到了美國AST電腦的總代理。當時AST在電腦業並不是一個強勢品牌,這就讓聯想在談判時掌握了許多主動權。由於聯想在內地強大的銷售力量,AST在內地市場的聲勢甚至超過了康柏。

“其實當時許多企業都在香港有派駐機構,做國外品牌代理,一些企業的實力比我們只強不弱,為什麽他們最後做得沒我們好?”是因為我親自在香港把關,避免了其他公司因為員工與外國企業串通蒙騙國內公司情況的產生。

在聯想AST代理做得正熱火朝天的時候,柳傳誌已經開始想做自主品牌電腦。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國產品牌對於國際品牌毫無抵抗能力,根據淩誌軍《聯想風雲》一書提供的數據,1994年,中國電腦市場上國際品牌所占份額高達40%,而且AST也不支持自己在中國的合作夥伴另起爐竈。然而,這一年柳傳誌硬是克服上述阻力,讓時年30歲的楊元慶擔起重擔,組建微機事業部,銷售聯想電腦。

不久,國家放開國外電腦進口審批政策,一大批靠代理電腦為生的中關村關門倒閉,而已經先行擁有自主品牌的聯想卻站穩了腳跟。這一經歷讓柳傳誌總結出“提前動手拐大彎”的經營原則,並將這一原則運用到後來各個發展時期。“機會的存在就是要在你做好眼前業務的時候,提前開始進行環境的研究,然後提前動手,拐大彎。等到你企業、行業里邊出現問題了,再改,就來不及了。”

收放

柳傳誌給外界的印象是嚴謹、嚴厲、爽直、幹脆,這也許是和他早年受過軍事訓練和從事科研工作的經歷有關。但在“不打領帶”的場合,柳傳誌卻顯得隨和、寬厚,思路天馬行空,對任何新事物、新觀點都抱有濃厚的好奇心。

亦嚴亦寬,也體現在他對接班人,尤其是楊元慶的態度上。

1994年,他傾註公司全部資源,全力支持楊元慶這個年輕人開發聯想PC業務。另一方面,他又多次當眾嚴厲批評楊元慶,楊元慶委屈到痛哭。這一年,柳傳誌給楊元慶寫了一封信,吐露了自己的苦衷:

“在純粹的商品社會,企業的創業者們把事業做大以後,交下班去應該得到一份從物質到精神的回報;而在我們的社會中,由於機制的不同則不一定能保證這一點。這就使得老一輩的人把權力抓得牢牢的,寧可耽誤了事情也不願意交班。我的責任就是平和地讓老同誌交班,但要保證他們的利益。”

20年後,柳傳誌再次向記者談起這件事情時,坦言當時當眾批評楊元慶是有意為之:“有時候你對下屬嚴厲一些,其實是保護他。”

但對於楊元慶的支持並非完全放手不管,尤其是在公司遭遇巨大困難的時候。

2005年5月,聯想實施了一次大膽的戰略進攻:兼並國際巨頭IBM的PC業務。這次進攻使聯想成為真正的國際公司,但接下來卻陷入管理和業務上的困頓。董事長楊元慶在應對這些挑戰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楊元慶有學習能力,也非常努力。但他挺倔,並購IBMPC之後,出了一些問題,就是因為他在業務上非常熟悉,但是在跟美國人合作上還是有些生澀。”多年以後,柳傳誌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描述當時楊元慶的狀態。

2009年9月,柳傳誌宣布複出,出任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轉任集團CEO。像每一次公司經歷重大節點一樣,有媒體將聯想當時的狀況稱作是“站在懸崖邊上”,而且非常直率地指出:聯想到了這一地步,國際金融風暴的影響只是次要因素,真正的因素是聯想自己在管理和企業文化上出了大問題。

“在並購IBMPC以前的中國聯想,其領導人、團隊都是經受過千錘百煉的考驗的。但自從並購以後,則一切全變了,商業環境變了,團隊變了,公司的治理結構變了——過去是單一大股東為主的董事會,現在是一個真正國際的董事會。過去打仗的方法要在新的環境下調整。要調整、要學習,那就會磨合、碰撞、矛盾;尤其是文化建立,這之中有大量的痛苦,要付很多學費。”

在柳傳誌的主抓下,聯想開始重新搭建領導班子並塑造企業文化。另一方面,他需要外界對聯想,特別是對楊元慶繼續抱有信心。

“2009年我到歐洲去宣講的時候,下面坐著200多個老外,都比中國人歲數大,一個個挺紳士的。他們質疑說,公司業績都跌成這樣了,換一幫中國人就能管好嗎?”

柳傳誌當時給他們看了4張照片,講了4個故事,分別是聯想辦養豬廠,為員工解決吃肉問題;辦“72家房客”,為了讓年輕人解決住房問題;為了老員工退休以後的生活非常好和內部員工的培養、提拔上,以人為本,提供沒有天花板的舞臺。

“我說對國內外是一樣的,這是歷史事實,他們得信。一年以後,業務果然上去了,大家也拿了獎金了,工資也提高了,你再說話,那勁頭就不一樣了。”

當時柳傳誌推行的企業文化還包括以身作則、說到做到:“就是講每件事怎麽去履行,我覺得推的還是挺深,後來在聯想確實做到了說到做到。”

2011年11月,柳傳誌再一次把聯想集團董事長的職務交回楊元慶手中。8個月後,他又辭去聯想控股總裁一職,由他培養的另一位領軍人物朱立南任總裁,柳傳誌任聯想控股董事長。作為一家以“投資+實業”為主的多元化投資控股公司,聯想控股目前在下更大的一盤棋,包括兩年內在香港上市。2014年11月24日,在柳傳誌與互聯網大咖們的“西山對話”中,他特別談到,聯想控股除了做好大船外,還會投資更多小船,讓其進入“聯想船隊”。


離經叛道三十年,僅把人情看淡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it1.html

     少年時不懂事,父母因文革兩地分居,母親要忙於三個孩子生機,要監督讀書,就疏漏教我們很多人情世故。因而我並不懂得如何待人接物,某一年去看一個生了孩子的朋友,忘了帶禮物,居然被其母親大聲叫著滾出去,而這個朋友竟然也沈默寡言,後來就不來往了,當然你也看得出我有多遲鈍。

     母親只是一直強調:不可以做壞事,不可以欺騙別人,做人老老實實的。

     因而我們家的孩子都是理工超級好,闖世界很糟糕,兄長幸好去了海外,那里做技術環境單純很多;我就一頭紮進商海,可想而知有多糟糕。

     這是個惡性循環,因而就變得性格乖張暴虐,朋友越少,也就為人越不註意細節,於是朋友越少,最後就淡了,不在意了,眨眼間就半生已過,舊時五十古來稀,像我這樣的在古代可以準備棺材了。

     所以後來有機會做交易,我說這很好啊,獨自面對市場,生死就兩個字,上不需要對得起天,下不需要看著地,中間看著自己就行了。

     見眾生,見天地,見自己。

     不需要誰來和你說,你應該做什麽做什麽,不應該做什麽做什麽。以前我剃個光頭,熟人說,你不適合剃光頭的,剃完了,他們說,還是你適合剃光頭。我做分析做交易,有親近的人好心勸告,海濱,你的性格不適合做這個。後來沒機會遇見,不知道會怎麽再對我說。

     去年上半年我已經收了咨詢,客人自動削減,我也砍人,最後只剩了二十來個長期跟隨的,不僅僅是合作,而且有情義了。後來又做這個公司,因從數據科學和人工角度去做些研究,團隊里一堆同事,開始從另一個角度做咨詢。

      我性格比較極端,看了一些訂單,就想把咨詢關了,轉私募,研究團隊作為交易的背書。同事雖然很多時候會順著我,但也覺得這樣過於輕率,私下里有勸我不要輕易把針對中小投資人的咨詢關掉。責任,是最逃不掉的東西,無論對家庭,還是對團隊,人無信不立。

      於是,我們竭盡全力去做,針對全系列品種做分析研究。兩名數據科學的同事是純粹的理工思維,非常單純,對學術研究至情至信。在我們從商業角度來說一些問題時,他們堅持自己的理念,這讓我們感受頗深。我們有生存的壓力,很多時候要對市場妥協。後來我想,如果不是有這些單純純粹的工程師,世界上會不會有創新公司。

      可惜這個公司建立在中國,市儈而捷徑。

       品種要覆蓋全方位,我們也做了原油。前些時段的原油和化工報告,基於邏輯,我們並不像外界那樣對空頭趨勢看得如此歇斯底里,以至於有客戶私下問我,是否可以去準備原油做多。

       昨夜原油暴漲,客人問是不是錯過了什麽。

       我不覺得錯過了什麽,因為熊市適合右側交易,但我習慣性營銷的行為,讓我在微博發了幾句:我們對原油的研究,早提醒過客戶不要過分看空。

       於是就有聰明人留言說:分析嘛,中庸總是對的。

       這惹怒了我。

       我一再告訴諸位,我是個極端的人,也是個不知道含糊其辭的人。盡管受限於規則,我們不能給出交易策略,但我們一直呈現清晰的邏輯,一是一二是二。我在公開的場合,從來沒有害怕說錯而不表達清晰的結論。這數年來,我在業內爭議不斷的名聲,是我對種種宏觀趨勢明確的表達。

       諸位看過我前年清晰的公開文章:2014年二季度房地產進入拐點;也看過我直接寫出的數字:美元去95,原油跌破65.

       我這樣的人從不在意犯錯,從不在意名聲,即使有朋友在前幾年勸我說,你已經依賴跳大神建立了名聲,就不要多說了。

       然而到今天,這些從我文字里或多或少受益的人,時不時的冷不丁風言風語幾句,顯示他的高明,順便抹黑一下。然後集市里充實著,老王就文字好....交易不行,還是作分析吧.....作分析是忽悠,還是寫文字吧.....寫道東西雖然有道,其實雲山霧罩,可操作性不強......

      我操你們妹!

      要你指手畫腳!你這麽聰明,到市場上撿錢就行了,何必關心我這樣一個廢人?一無是處,值得你評頭論足?

      像我這種老家夥,活的時間都不夠,就沒時間和諸位呵呵,也沒心情和你談交情滾床單。

      我前些天招呼一些朋友去小鎮住,談及我的寂寞。

      是的,我仍感激那些誌同道合的朋友,無論有多少留下來我都感激。

     至於大道昭昭,熙熙攘攘,哪怕我孤獨死,也不需要什麽你們這類朋友。外面那些聰明人,不要浪費時間在我身上刷存在感了,你刷出來的都是我沒洗澡留下的臭氣。

     


現場直擊 沒錢沒設備 水公司還用三十年前那一套 全台5.9萬公里管線 只靠67人徒步抓漏

2015-03-30  TWM
 
 

 

三月二十三日,旱象未解的大台北地區,我們隨著一位水管抓漏師傅穿梭在人車雜沓的新北板橋鬧區。

他在幹什麼? 原來他在聽,在尋找地底下漏水的聲音,在這個時刻,每一滴水都彌足珍貴。

台灣自來水漏水率高達一八%,每年漏水量足以提供全台兩個月以上的民生用水。

單就管水能力這一點,就無法說服大家,台灣是先進國家,更何況我們的抓漏技術,還停留在三十年前??。

辛勤,不等於效率台水的測漏員還在使用尋水棒、聽音器等測漏「古法」,小小的團隊,一年要走上千公里。但將近6萬公里的自來水管,土法煉鋼,何時才能巡得完?

撰文‧楊卓翰 研究員‧曾乙申二○一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早上六點三十一分,桃園天空發出兩聲巨響。那是驚蟄春雷,像爆炸一樣的雷聲,從龜山到台北信義區,震醒許多人。然後是傾盆大雨,從台北下到桃園,讓好多人期待,已經乾涸的石門水庫,是不是進帳了?

但是,隔天水利署水情公告,石門水庫的有效蓄水容量只增加○.一一%。四月一日起的第三階段限水,照常實施。一場雨,救不了岌岌可危的台灣水資源。

當人們仰頭望天,求老天爺降雨時,有另一群人也在求水,只不過他們的目光是緊盯著地上看||他們是台灣自來水公司︵以下簡稱台水︶的抓漏專家。當台灣水情告急,他們的工作更顯重要,因為台灣自來水漏水率竟高達一八.四%︵日本東京只有三.一%︶,甚至比中國北京還要高。

台灣的水,同時面臨高山陡峭、儲水不易的先天不足,以及自來水管理落後的後天失調。

按照台水和北水配水量統計,台灣一年漏掉約七億噸的水,足以供應全台兩個多月的民生和工業用水。而這七億噸的重量,全壓在這群全台為數只有六十七人的抓漏師身上。

還在用﹁尋龍尺﹂

外國已用大數據測漏 我們仍在土法煉鋼採訪的這天,只見趙師傅拿著自製的尋水棒,在路上找水管。這根L形的金屬棒,又稱「尋龍尺」,握在手上,在水栓附近走一走,棒子突然自己轉向。「啊!水管在這裡。」這不是台水的找水管標準配備,「這是我自製的啦!」問是什麼道理,趙師傅一時說不出口,「大概是磁場吧!」「尋龍尺」是古代尋找水源時用的,但卻出現在現代,新北市的板橋熱鬧市區裡用來定位水管。這群台水漏水防治處檢修組師傅的任務,就是找出我們腳底下自來水管的暗漏,我們像目睹了一場現代「水巫」。

會用這招,因為台灣自來水管線圖已經年久失修不精確,早已無用武之地。「我們到現場前,當然會看水管的管線圖,但是現場與管線圖,有很大的差別。」台水漏防處檢修組組長盧烽銘說。

台灣漏水率高,不是沒有原因。當北京和上海都已經開始使用有3G訊號的無線自動水表,透過超音波流量計,每天回傳好幾兆MB的資訊,用大數據測漏水,甚至可以預測在漏水前的異常時,台灣,卻還在用「尋龍尺」找漏水。

確定管線位置後,趙師傅拿著尋龍尺,背著擴大器,戴上耳機,拿著上面有膠帶補釘的測地麥克風,沿著看不到的水管線走一步,聽一步。「這裡水聲比較大!」走了一陣,他停下腳步說。

打開旁邊大樓骯髒破舊的水表蓋,師傅拿出長長的銅製聽音棒,一頭壓在水表上,「如果水表沒有動,但是有水聲,那就是漏水了。」一聽,果然有轟隆隆的水聲,師傅討論了半天,確定這是漏水,然後,他們在地上用白漆噴上大大的「水」字,等待後續檢修。「如果漏水量很大,像地下水道,也是一天好幾百、上千噸都有。」趙師傅說。

很難想像,全台灣五萬八千多公里的自來水管,就是用這樣土法煉鋼的方式找漏水。台水漏水防治處處長李丁來說,台水北中南的九個專責檢漏人員分隊,加上管線隊,只有六十七人,平均一個人要維護近九百公里長的水管,可以來回高雄台北三次。

這些路,都只能用走的。但近六萬公里長的水管,盧烽銘和他的組員,一年辛勤地走了上千公里,也走不到一半。所以,台水測漏水的週期是「兩年一巡」。也就是,如果一個地方漏水,等下一次測到,可能就是兩年之後。

管線舊、沒錢修

水價過低 讓一切變得惡性循環用這個方法,面對台灣破舊的自來水管,如同用紙包火。盧烽銘說,台灣的自來水管,為了求快、求便宜,有一半都是塑膠管,使用的年限是二十年。但是,台灣現在有八成以上的水管,都已經使用超過三十年。

已經硬化的塑膠管,只要水壓一大,就會破裂。「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加壓永遠不夠,高樓一定要有水塔,但在國外沒有這種東西。」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說。

台灣的自來水網絡,就像一艘破舊不堪的大船。每年台灣降雨量約九百億噸,但能供給自來水的,只有不到四十億噸,又有一八%的自來水漏掉。要補這等同三座石門水庫的水,台水公司手上有的工具卻很落伍。

「我從一九八二年進到台水,就是用這個方法在檢漏。到現在三十幾年後,我們還是用一樣的方法。」盧烽銘說。方法古老,引入現代的漏水管理方式,他坦言:「很難啦!」「漏水是結果。」李丁來說:「真正問題是資產設備管理。」漏防處是去年九月才成立的新部門,專門治台灣的高漏水。但是,李丁來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資源。

李丁來指出,從一九九四年,水費凍漲到現在,面對台灣自來水需求越來越高、供水率也越來越密集,台水管線長度增加兩萬多公里。資產中的機械及設備,從原本的六百億元,增加到現在的一千六百億元;但在水費不漲的情況下,業務收入只從一三九億元增加到二五一億元。

台水有一六○○億元的資產,占大多數的是自來水管線,但台水一年只有十一億元的維修預算,「算起來,維護成本不到資產的一%。你買一百萬元的車,開了二十年,每年還只花一萬元修車,你覺得這輛車能開嗎?」李丁來說。

他舉東京的例子,東京自來水供水人口約是台灣的七成,但是漏水率僅三.三%,遠遠低過台灣。而東京都自來水事業,每年高達新台幣一千億元的營業額中,投入漏水改善資本支出就逾三成。比照台水常年虧損,「管理維修費用要提高一%,都很困難。」環境工程出身的李丁來,常年走訪日本、德國、新加坡等水資源管理先進國,看到國外紛紛引入高階的檢漏設備和管理系統,他也心急。但是,現實擺在眼前,要治漏水,必須先投資。他舉例,要把現在的傳統水表,換成能夠自動監控漏水的AMR水表,僅硬體設備成本就比現在使用的傳統水表高過一倍以上。

檢漏管理要成本,把已經超過使用年限的老舊塑膠管(PVCP),換成材質更好的耐衝擊管(HIWP),成本更高。目前汰換一公里管線花費,粗估為六七五萬元,塑膠管全部汰換,要一六○○億元。台水目前每年的水管汰換率是一.五%,但是李丁來計算,只能用二十年的塑膠管,每年要五%的汰換率才夠。

「水價過低,是現在水資源管理最大的問題。」經濟部常務次長兼水利署署長楊偉甫說:「水價越低,台水的營收就越少,漏水管理能力就越差,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但是,他也指出,調升水價的阻力,來自於民眾對台水管理能力存疑,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台水的組織和經營,需要大幅進化。

限水 其實可以避免

漲水價之前 台水經營效率得先提升例如這次新北新莊、板橋的第三階段限水,其實可以避免。原來,「板新二期改善計畫」(簡稱板二),其實從○七年就開始施工,計畫在去年完工,目的就是讓板新能接起水量充沛的翡翠水庫,減輕石門水庫的供水負擔。「但是,台水在遇到困難時,例如用地取得,就沒有那麼積極。」楊偉甫說,一延再延之下:「這個計畫如果它(台水)速度夠快的話,板新可以從翡翠(水庫)引水,這次石門水庫的緊張就會比較輕。」「台灣的漏水率,其實在這幾年有降低,但台水還可以更快。其中關鍵的技術和設備,台水願不願意做投資,這是它要檢討的。」綜觀台灣的水情,每年愈趨極端,要停止每年缺水,卻每年漏水的惡性循環,除了台水要努力提高經營效率,全台灣民眾能否接受合理水價,也是改善的重點。

妥善處理漏水

就能延長供水2個月

以全台去年的用水量估算,每年漏掉的水,足夠台灣民生和工業多使用67天。

漏水率 每年漏水可供天數基隆 新北 (註2)29% 22天台北 16.7% 66天新北(註1) 11.91% 43天桃園 17.62%64天新竹 15.36% 54天台中 23.38% 84天彰化 16.82% 62天嘉義 16.17% 59天台南 10.7% 39天高雄14.7% 54天台東 26.63% 106天花蓮 23.8% 90天宜蘭 18.59% 66天註1:涵蓋範圍包括板橋、新莊等區。

註2: 涵蓋範圍包括淡水、汐止等區。

資料來源:台灣自來水公司、台北自來水公司、水利署註1:涵蓋範圍包括板橋、新莊等區。

註2: 涵蓋範圍包括淡水、汐止等區。

資料來源:台灣自來水公司、台北自來水公司、水利署為什麼台水改善不了漏水?

人力缺乏,一個人要維護879公里台灣水管線長58944公里,但是專職檢查漏水的人員只有67人,平均一個人要維護879公里的水管。

經費不足,維修比率不到1% 台水一年花在維修管理的成本只有11億元,面對1649億元的資產,比率不到1%。

水費凍漲,業務收入成長不到1倍1994年水費凍漲至今,台水管線等資產從615億元增加1649億元,成長近2倍;但是業務收入卻只從139億元成長到251億元,成長不到1倍。

漏水率最高,但水價卻最便宜——台灣的水價是亞洲主要城市中最低的,但漏水率卻最高漏水率(%) 水費負擔率(%)台北市 16.7 0.16 全台平均 18 0.16 北京 12.5 0.27 韓國首爾 7 0.32 新加坡 4.6 0.39 日本東京 3.1 0.96 註:水費負擔率=家庭用水每年200度水費╱人均GDP 資料來源:IWA、台灣自來水公司、台北自來水公司


【隊長熱線】三十周移動平均線 名人堂

來源: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5/03/blog-post_16.html

(歡迎各位於commentspost to pageinbox提問,除隊長的腰圍等一級國家機密外,必定知無不言,謝謝!)

網友Kwok Alex問:隊長,基於鋁庫存在五年新底、油價下跌(生產成本下跌)、飛機和汽車(油價下跌和新的環保法例)需求增加,請問隊長美鋁(AA)前景怎樣?如果是好,哪一季度是買貨良機?用sell option put來買貨是不是一個好策略?謝謝!好期望隊長不久將來開班教授美股。

你的問題謹覆如下:
重點:
1. 小弟認為自己不懂基本分析,恕我無能為力
2. 小弟不建議單頭short put,因為數學上證明這策略是贏粒糖,輸間廠

一如上回解答閣下問AT&T(T)Verizon(VZ),小弟不才,沒能力分析美股巨企個別的基本因素。閣下所講的推論可能相當合理,但自己作為小投資者,比較註重市場對故事的反應,而不是靠故事本身操作。因為市場可能不同意這些因素;可能同意但背後有另外更大的因素;也可能現價已經反映這些因素。

觀察股價本身的表現,可以得出比較客觀的看法。自己碰上任何股份,第一件事就是看股價周線圖,及其三十周線的狀態。(如慣用日線圖,可用二百天線。)如果股價在三十周線之上,而三十周線傾斜向上,才考慮買入。價格跌穿三十周線、周線走平或向下,恕不考慮。

長期移動平均線上升,代表股價仍然在上升趨勢。長期移動平均線橫行,代表股價顯露疲態。長期移動平均線下跌,代表股價處於下降趨勢中。

由此觀之,美鋁在2013年底,至去年九月左右,是非常優勢的投機對象;現在卻乏善足陳,自己不會買入。(見附圖一)



另一附圖為Kroger(KR),這種走勢可以作為自己理想的投機型態的一例。



而自己一以貫之,不建議贏糖輸廠的short callshort put策略,原因請見數篇舊作所述,不贅。此一原則適用於所有資產,單頭沽空期權,你拿著刀子來問我一百次,答案都是一樣,徒然浪費閣下時間。

小弟試過2011年七月用6點買過三個恒指極價外put,幾日後119點和135點平倉。對家收了我900元期權金,結果要嘔皮八嘢落樓。這種遊戲如果我導你去玩,也太不道德了吧?自己不做,甚至對賭的做法,絕不會鼓勵別人去做。



=====================================================
一圖勝萬言,板塊強弱見。
數據助分析,期權增表現。
想隨時看到美股數據、市場訊息及投資心得,請 Like「美股隊長」專頁。
【教學篇】IB基本功#1 - 「止蝕」:http://on.fb.me/1yduvFu
【教學篇】IB基本功#2 - 「市價成交」指令: http://on.fb.me/1I38nkn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usstockcap
Google+專頁:http://bit.ly/1tYbN39
名人堂 bloghttp://investhof.blogspot.hk/

=====================================================

【经典】炒股三十六诀 天道骑牛

http://xueqiu.com/3241529995/42733211
查看原图

抄底:放量下跌要减仓,缩量新低是底象。增量回升是关键,回头确认要进场。
见底:缩量势态有阴极,极点就在创新低。人气低迷盘好洗,抢到极点好运气。
逃顶:新量新价有新高,缩量回调不必逃。一根巨量要警惕,有价无量必须跑。
出货:出货要有好人气,利好后面是预期,冷洗热卖是前提。放量滞涨行情毕。
止损:本想股价往上涨,不料走出反方向。认清形势辩明意,不是止损就加仓。
洗盘:巨量新高让人疑,带量下跌信心毕。缩量上攻无人跟,再创新高把盘洗。
作空:作空要有坏消息,大势低迷盘好洗。接二连三创新低,无量便是阴之极。
洗盘:拉升必需把盘洗,清理浮筹是目的。打压震仓在缩量,急拉急洗看量比。
趋势:进局出局看趋势,量价无形要知止。众人皆追我独醒,人气低迷准备拾。
投机:短线投机多凶险,黄雀在后蝉在前。亏多挣少莫怨人,只因看的太肤浅。
节奏:股票涨跌象波浪,不要进在浪头上。一潮回落一潮起,把握节奏有进帐。
心态:炒股玩的是心态,贪婪恐惧是大害。追涨杀跌要谨慎,心平气和要自在。
庄家:你在明处庄在暗,只看表面必遭算。空头多头是陷井,观形辩意反着看。
消息:股市消息满天飞,捕风捉影必倒霉。利多里面有利空,利空未必把钱赔。
指标:指标随着量价变,量价才是指标源。不辩量价信指标,郑人买履无功返。
形态:其形无常意不变,解盘之要在于观。明意之要在于辩,进出自如在果断。
短线:短线操作要求高,没有基础莫乱炒。入市先从中线做,小钱操练学技巧。
果断:出就出,进就进,不必想的那么多。本来无对亦无错,何必犹豫难割舍。
散户:下跌看空涨进货,获利总想多多多。一不小心掉下来,赔钱也要割割割。
拉升:拉拉洗洗别怀疑,只要认准价见底。进二退一很正常,后面还有狂涨期。
学习:边炒边练边学习,股市挣钱莫要急。心态理念勤修习,出手技巧在于奇。
进货:先看下跌后看涨,降低风险不可忘。要想知道阴极点,在于分辩相对量。
股市:股市博弈在较量,获取收益要对抗。观形辨意心有数,一招一式不可慌。
观局:当局者迷旁观清,不可陷入迷局中。心神不定难把握,多看少动心自明。
胜败:胜败兵家之常事,不可患得与患失。宁静致远学诸葛,心量狭小是周瑜。
自信:入市必需有主见,讨教高手在明辨。半信半疑是糊涂,盲信盲从要赔钱。
时间:短线在于抢时间,快速获利敢为先。赢利实现不留恋,感觉不好落袋安。
多空:多中看空空看多,多空转换量要活。人气活跃多方尽,利空出尽多方活。
热点:热点常常走极端,消息必然走在先。热到极点要出局,跌到地量是进点。
仓位:满仓操作是大忌,一意孤行不可取,无常变化要知止,进出自如在观机。
时势:趋势运行有周期,周期始末在两极。势中有时时中势,势未逆转时未止。
作多:作多要有好人气,拉升必有好消息。兴师有名好派发,高点作到最热时。
行情:散户绝望行情起,半信半疑把盘洗。待你看到希望时,一轮升势将完毕。
阴极:似底不是底,还要创新低。无人敢说底,方才到阴极。
阳极:似头不是头,还要创新高。无人敢说头,方才是阳极。

本文转自网络,原作者不详,请原作者与我联系,我将注明原作者,谢谢。

已有11人赞助了这篇帖子39雪球币:

  • 知足知不足10
  • 暴龙一只牙10
  • 张氏牛羊6
  • qaz3356786
  • 3Dreams1
  • Henyouai1
  • 闲人张三1
  • 买入就停牌1
  • 超级因扎吉1
  • 时刻辩证唯物1
  • 厦门股农1



市場老手柯孟聰》每日手繪 K線 摸頭、抓底來回操作 妙用寶塔線賺主升段 縱橫股海三十年

2015-05-18  TWM

每日在方格紙記錄大盤K線與成交量,二十五年如一日,股海老手柯孟聰,坐看台股暴漲暴落,他如何克服恐懼與貪婪的心魔,為自己賺到持盈保泰的股市人生,且聽他的心路歷程。

撰文•謝富旭、黃瑋瑜

拿過社區歌唱比賽冠軍的永豐金證券台北忠孝分公司副總經理柯孟聰,總喜歡在每年公司尾牙時大展歌喉,高唱一曲台語經典歌曲《堅持》(原唱者為台語歌手翁立友),因為,沒有人比他更能體會《堅持》的深意了!

二十五年來,大盤收盤後,柯孟聰總是一筆一畫地畫下當日K棒、成交量;過一段時間,再把各條重要均線如十日線、月線、季線、年線串連起來。看著泛黃方格紙上的K線與均線,他有感而發:「朋友跟我說,全台灣只有兩個人做長達二十年以上的手繪K線紀錄還保留下來,我應該是其中之一吧?」

必殺技:手繪K線

養出摸頭、抓底功力,賺到二○○九年大反彈看到這裡,不少讀者可能會質疑:每日手繪K線真的會賺大錢嗎?我們也向柯孟聰提出疑問。他不疾不徐地說:「我除了二○○一年崩盤摔了那跤不輕外,靠著每日手繪K線所培養出的摸頭、抓底的技術分析功力,讓我躲開了後來大大小小的殺盤與崩盤,更躲開了金融海嘯的重擊與一一年第一次歐債危機的小崩盤,而且還抓到幾次的底部翻揚買點。」在股市投資資歷長達近三十年的柯孟聰,第一次買股票是在研究所求學時,但是,第一次進出號子卻早在小學時期。小學就跟著親戚進出號子的他,每當親戚大賺時,就帶著他吃山珍海味。柯孟聰回味說:「有一次,親戚帶我去吃台北市中山堂附近一家港式飲茶餐廳的腸粉,那種滑嫩口感的滋味,迄今令我念念不忘!啊,原來這就是股票賺錢的滋味。」那時,他聽親戚說做一檔股票就可以賺一棟房子,甚至股市裡一天賺的錢,等於當時上班族辛苦工作一年的薪水,牽動他從小就想要入行的決心。直到他考上交大經營管理研究所就讀時,開始把兼家教的錢投入股市,而且獲利頗豐,雖然還只是學生身分,就已經買了一輛二手車作為代步工具。

在研究所開始做股票時,剛好是一九八六年股市開始飆漲的多頭年代,但不到四年,台股又遇崩盤,更激起他想要征服股海的熱情,於是出社會後,就進入當時設有研究部的萬盛證券當研究員;從此與證券業結下不解之緣,更開始每日繪製K線的習慣。

柯孟聰指著貼在辦公室牆上手繪的台股大盤走勢K線圖說:「親手繪製對指數的脈動更能深刻掌握,畫線的同時,心中也會浮現操作戰略。」「因為是親手繪製,你更能清楚發覺何時有頭部危險,何時有築底的味道,即時察覺技術面上的關鍵性轉折,像是繪出巨量長黑棒時,就要觀察是否有頭部訊號,再看均線的支撐以及是否為空頭排列,在操作上也就會更加小心。」舉例來說,在一一年八月加權指數從八六○○點跌到六六○九點時,表面看似乎是空頭市場,但他發現各條均線開始糾結,一二年一月三十日畫到一個關鍵的跳空缺口扭轉了空頭局面,讓他即時地修正由空作多,反而做出一番好成績。

柯孟聰運用手繪K線的扎實技術分析來判斷大勢多空,這套方法可說是他航行股海的一具羅盤,讓船隻(資金)能趁著順風時(多頭)加速前進,逆風時收起風帆,讓船身保持更加平穩。然而,要在股海中捕到大魚,光靠羅盤還不夠,還要有一支韌性強勁的釣竿,他的釣竿就是寶塔線的運用。

「遇到機會來時,要像鱷魚般緊咬不放;遇到危機來時,要像蜥蜴般果決地斷尾求生。」這句話是柯孟聰銘記在心、並時時以此自我勉勵的投資格言。

財富貴人:周寶塔線

沒買在最低點、沒賣在最高點,卻吃到「魚身」柯孟聰在《經濟日報》等主要財經媒體寫過不少股市分析文章,大多以技術面分析為主,但他坦言,真正能讓他賺到大錢的是長期投資,如早期的聯電、遠紡(已改名為遠東新);近幾年的生技股,如永信、杏輝、雃博;金融海嘯時買進的中信金;去年買進的重點持股華航等。

柯孟聰說,支撐他能長期抱牢一檔股票的原因,基本面雖是重要原因,但是寶塔線這個技術指標才是關鍵角色。如果某檔他決定要長期持有的股票,只要是周線圖的寶塔線不翻黑,他就死抱不賣。寶塔線心法,總是讓他賺足整個波段。

簡單來說,如果把周線圖的寶塔線參數設定為三,當周的最高價比三周前的最高價還高時,寶塔線就為紅棒;但若是當周的收盤價比三周前的最低價還低,寶塔線就畫成黑棒。

柯孟聰說,寶塔線不適合在盤整格局中使用,只適合在明確的漲勢或跌勢中。以他在去年十月,基於國際油價大跌時,買進的華航來說,他判斷油價下跌是個至少持續一年的趨勢,華航股價強勢不會只是曇花一現(因油料成本大降,獲利可望大增),也會是長期性趨勢,所以以十元買進華航的當下,他就把它視為長線投資標的。

「看周寶塔線,對於讓你堅持長抱一檔強勢股有很大的妙用,它或許不能買在最低點,也不能賣在最高點,卻能賺到主升段行情,就如同吃一條魚,雖吃不到魚頭與魚尾,卻能吃到肥美的魚身!」盯著周寶塔線操作,柯孟聰手上的華航抱了四個月之久,才在周寶塔線第一次翻黑時的十五元價位出脫一大部分,獲利五○%,目前他還有數張華航做短線操作之用。

柯孟聰指出,寶塔線可說是他生命中的貴人,因為它,選中的強勢股才抱得牢。他清楚記得,一九九七年他基於大哥大執照開放投資遠紡(遠傳母公司),大賺數倍,買了第一輛進口車Honda第一代X-Trail,就是寶塔線的功勞;聯電能從三十幾元抱到一百五十幾元,也是拜寶塔線之賜;永信、杏輝、雃博、邦特等生技股能賺到五○%至一倍的利潤,也都是靠寶塔線。

不過,柯孟聰從小也常看到身旁的親戚朋友,在多頭時期一擲千金面不改色,卻又在崩盤時,輸光家產窮困潦倒的故事。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亞聚陳」這名老主力,亞聚陳以七十萬元本錢,竟在股市滾出五十幾億元的身價;最後卻因疏於風險控管,在短短兩星期內散盡家產。

「我聽到、看到太多人在股市樓起樓塌的故事,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再怎麼看好的盤,我一定保留三成以上的現金部位,而且,操作的資金中,也一定會有三成進行短線操作,隨時準備撤出市場。」他說。

多年來,柯孟聰有一套「擰毛巾理論」作為資金控管指導原則。就是利用手中的強勢股「抱長做短」。比如,他買進某檔股票一百張,打算長期持有,但他會拿出三十張作短線交易,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滿足自己做短線的需求,有助於其他七成長線股票抱得更牢。第二、短線部位可馬上賣變成現金,操作得宜的話,還可擰回更多現金回來。

這種擰回現金放入口袋的方法,比較適合在多頭盤勢使用,「多頭的特色就是股價創新高後,會先拉回休息再上攻,這時就能將部分持股先逢高調節,變現入袋,等到股價拉回後再買回持股,這樣操作,一來持股沒有改變,二來又多出現金。」即使如此,柯孟聰仍提醒,要觀察個股是否有休息再攻的態勢,要對整體股市的多空有想法,以及觀察資金是否有輪動到該類股跡象,再搭配技術指標做進一步確認。

他分享強勢股短線操作眉角說:「一旦股價爆大量卻沒再往上,有可能是大單的主力在賣,這時候短線部位就要跟著先賣。這裡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能貪』,有差價就做,進而把股票持有成本降低。」

測底部:先買兩張試水溫

三線合一之後第一根紅棒,是好買點這一套操作模式,也讓柯孟聰在金融海嘯期間,得以保留現金實力逢低撿便宜貨。當時電子股大跌七成,大部分的基金經理人都措手不及,但因為他平常操作習慣,會在一波行情做完後擰出一部分現金,保留越多的現金情況下,讓他在崩盤時,還有資金可以進場。而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曾接到股價跌到九元的中信金。

當然,這種短線操作擰出現金的技巧不僅需要經驗的累積,更要熟悉「股性」,也因此,柯孟聰由此延伸出另一套「兩張理論」,也就是在對個股不熟悉之下,一開始先買兩張來熟悉其特性,訓練自己對這檔個股的敏銳度,感覺整體趨勢對了,再慢慢增加持股張數。

多年下來,「兩張理論」使他手上持股達一百多檔之多,總市值高達八位數。這一百多檔每年假如有二至三檔出現攻擊訊號,他隨即加大部位,順著寶塔線的方法進行操作,獲利就相當豐碩。

柯孟聰觀察底部有一套心法,「通常股價跌深而在底部盤整的時候,會是均線糾結的狀態,而當三線合一(十日線、月線與季線)之後所拉出的第一根紅棒,就是技術面角度的突破點,也就是超級大買點。」他說,「但是我通常在底部盤整的時候,就會先以兩張理論試買測水溫,一旦沒有脫離八%至十%的停損位置,就可以長期持有等待。」其實,這也是柯孟聰在股海打滾多年以來,觀察出人性「膽小」與「貪婪」之後所悟出的心得,一般的投資觀念,應該是底部做完後再進場去買,但是為什麼要提早買?這是因為股市本身就是在考驗人性,儘管股價還在底部,但是上漲了一段後,就會不敢進場。所以先在盤整盤進場買持股的一%,一來占持股比例低,二來如果停損點即使在十%,實際上占整體持股損失也只有○.一%。

柯孟聰更以最近拉出一波漲勢的開發金為例,他便是從八元多的底部抱到現在。他指出這種方式尤其適合一般保守的投資人操作,不僅底部的持有成本低,即使股價沒漲,每年領股息所換算的殖利率,投資報酬率也有四%到五%,長時間等待更有可能逮到飆股的機會。

柯孟聰認為,台股的合理區間在中位數七千點,過九千點就要居高思危,跌破五千點就可逢低搶進,這當中的投資精髓就是要坐享主升段,避開主跌段。他強調,投資股票就是在等待機會:股市暴跌的機會、趨勢形成大多頭的機會,能否抓住?平時的資金與知識準備決定一切。《孫子兵法》有云:「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對投資而言,再適用不過。

柯孟聰

現職:永豐金證券

台北忠孝分公司

副總經理

學歷:交大經營管理

研究所

投資經歷:近30年

柯孟聰用三利器

賺足波段財

1羅盤 手繪K線判斷大勢多空心法1:量能萎縮、均線糾結,出現關鍵跳空缺口,應注意打底是否完成。

心法2:爆量長黑、均線糾結,如指數位於高檔,注意是否頭部成形。

2羅盤 循寶塔線抱牢強勢股心法:逮住強勢股,直到周寶塔線翻黑才出脫。

3羅盤 「 擰毛巾法」增加現金部位心法1:長線持股拿3成做短線操作。

心法2:成交量大,但股價跌,可能陷入整理,先賣。

心法3:出現價差,拿回一小部分現金後,馬上買回來。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