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頭條丨朝鮮再次試射彈道導彈 美國政府避免“關門”尷尬

——CNBC——

【為避稅 美企海外堆積2.6萬億美元現金】根據CNBC援引Capital Economics的報告稱,為了逃避國內高昂的稅率,美國企業在海外堆積了2.6萬億美元利潤,約占美國GDP的14%。為了吸引這些錢回流美國支持國家經濟發展,特朗普本周三公布了新稅改草案綱要,但在外界看來,草案想要通過並不容易。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Andrew Hunter指出,大規模削減個人所得稅及企業稅將在未來十年增加聯邦預算赤字7萬億美元,這不可能獲得現階段國會通過,即使美國財長努欽表示經濟增長將彌補財政收入損失。前總統小布什2004年曾推出類似舉措(Tax holiday,臨時提供稅務寬減措施的時期)刺激經濟,據IRS統計,當時回流了3620億美元,占海外資金總數額的2/3。

——金融時報——

【蘋果暫停支付特許使用費高通發盈利預警】全球最大手機芯片制造商高通周五發表聲明,警告投資者蘋果公司因訴訟問題暫停支付特許使用費,這可能在未來數年內影響公司數十億美元收入,並下調二季度營收預期5億美元,至48-56億美元,每股盈利由0.67-0.92美元下調至0.52-0.62美元。今年1月蘋果將高通告上法庭,指控其專利技術“要價過高”,目前該案正在審理中。蘋果本周初在聲明中表示,在法院判決並確認具體費率前,公司將暫停向富士康等生產商支付特許使用費。近年來高通的營收40%來自於蘋果和三星電子。受此消息影響,公司股價周五早盤一度大跌近4%。

——BBC——

【朝鮮進行彈道導彈試射 或已失敗】據韓聯社援引韓國聯合參謀本部消息報道,朝鮮周六清晨從平安南道發射了一枚彈道導彈,導彈可能在發射數秒內爆炸。路透社援引美國政府消息人士的話稱,導彈試射失敗。目前導彈具體型號未知,朝鮮方面也沒有發表聲明。此前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聯合國安理會表示“所有應對未來挑釁的手段目前都不排除,如果朝鮮核問題無法解決將造成毀滅性後果。”目前美國航母卡爾文森號正駛向朝鮮半島,將與停泊在韓國的密歇根號航母匯合,隨後將和韓國進行聯合軍演。

——華爾街日報——

【美國呼籲對朝鮮采取嚴厲措施】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周五朝鮮半島核問題安理會部長級公開會上發表講話,呼籲各國對朝鮮實行經濟及外交的雙重壓力,慎重考慮與朝鮮的關系。雖然美國對與朝鮮談判使其放棄核武持開放態度,但必要情況下會考慮采取武力。這番評論被外界解讀為是特朗普政府施壓朝鮮放棄核武器項目的一部分,蒂勒森強調朝鮮核試驗將把世界推向沖突邊緣。中國外長王毅表示,對於半島核問題,應始終堅持無核化的既定目標和對話談判的解決道路這兩個基本方向,再次強調中方堅決反對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美國總統特朗普周四表示,美國與朝鮮之間爆發“重大沖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希望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但這“非常困難”。

——Reuters——

【消費低迷 美國一季度經濟增速創三年新低】美國商務部周五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美國一季度GDP年化增長率0.7%,創2014年一季度以來新低,遠低於去年四季度2.1%的增速,也不及經濟學家1.2%的預期。其中占美國經濟活動2/3的消費者支出僅增長0.3%,創2009年四季度以來最慢增幅,較去年四季度3.5%大幅回落。此外政府支出下滑1.7%,其中國防開支減少4%。

——Bloomberg——

【政府周六不關門 美國國會通過臨時開支法案】美國國會眾議院周五以382票-30票的表決結果通過避免政府關門的臨時性開支議案,隨後美國國會參議院也批準了此項動議。臨時性開支議案允許美國政府持續獲得融資直至下周五,避免了在本周六特朗普總統上任第100天之際政府臨時停擺的尷尬局面。美國國會將在接下來的一周繼續討論是否通過為期半年、總值1萬億美元的財政支出議案,如果討論未果,美國政府還是不能避免臨時關門的厄運。國會兩黨領導都確認距離達成財政支出議案已不遠,共和黨方面已經向民主黨作出讓步,同意繼續支付奧巴馬醫改針對低收入人群的額外補貼及在撤銷美墨邊境墻的10億美元撥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380

美眾議院通過1.1萬億美元開支法案 避免政府關門

美國眾議院通過1.1萬億美元支出法案,將為政府提供資金至9月底,避免聯邦機構在現有資金用光後於周六(5月6日)關閉。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眾議院當天下午以309對118的票數通過了該項撥款法案,只要參議院在周五(5日)晚上12點以前通過該法案並得到總統特朗普的簽署,美國聯邦政府將避免在本周末關門的危機。

預期參議院將在目前政府預算在周六淩晨12:01到期之前對該議案進行投票,預期將會通過該議案。這項必須通過的議案由國會共和黨和民主黨領袖共同起草,被兩黨稱之為雙贏的方案,但並不包括總統特朗普的一些首要優先事項。

值得一提的是,約1.1萬億美元的撥款包括增加15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以及15億美元的邊境安全開支,但法案中並沒有特朗普屢屢強調的在美墨邊境建墻的支出。

上周五(4月2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周五以382票-30票的表決結果通過避免政府關門的為期一周的臨時開支法案,隨後美國國會參議院也批準了此項動議,臨時性開支議案允許美國政府持續獲得融資直至本周五(5月5日),避免了在本周六特朗普總統上任第100天之際政府臨時停擺的尷尬局面。

3日當天通過的這項法案,是特朗普執政後國會通過的第一個重要的跨黨派法案。盡管共和黨目前控制參眾兩院,但為通過撥款法案,也不得不對民主黨作出讓步,例如剔除了為美墨邊境建墻撥款、限制對“庇護城市”提供聯邦經費等內容。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南希·佩洛西對《國會山報》表示這是“重大進步”。

美國政府上一次停擺發生在2013年,當時,由於兩黨未能對16.7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和平價醫療法案達成一致,政府開支預算議案無法按時通過,白宮隨即停擺了16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932

特色小鎮要避免盲目投資 企業呼籲“別浪費和國家的合作機會”

5月6日,在金誠集團舉辦的“西湖論金”高峰論壇上,金誠集團董事長韋傑稱,隨著全國新一輪的特色小鎮建設興起,未來會出現近1萬個特色小鎮,但真正成功的可能還不到5%,甚至更少。

他認為,如果只是單純的小鎮建設,或者是房地產一枝獨秀,那麽會引發新一輪的資本狂歡,埋下更多無可挽回的隱患。而這條道路可能又得推倒重來。

韋傑認為,未來建設特色小鎮,要避免盲目投資。這就需要企業敢於打破舊有的發展模式,要以“PPP+產業化+金融化”的模式,參與小鎮的投資、建設、運營,要跟地方政府一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再由政府對城市發展進行統一規劃、設計與布局等。要是沒有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就“浪費了國家對企業打開的這一次合作機會”。此外,還要帶地方政府去“全球選秀”,將最優質的資源納入這一合作體系。

目前,金誠在全國簽約、建設的特色小鎮項目有52個,江浙兩省占40多個。在這些項目中,很大一部分是包含旅遊、文化等在內的第三產業,如湖南汨羅詩歌小鎮、貴州安順大西橋小鎮等。其中,詩歌小鎮和大西橋小鎮都是國家財政部PPP示範項目。

韋傑提到,在特色小鎮的產業化過程中,要將旅遊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編織成一張網。以不久前跟江蘇盱眙縣簽約的龍蝦小鎮為例,龍蝦小鎮今後將整合周邊資源,構建以龍蝦為核心產業的盱眙全域旅遊新格局。在一產養殖,二產加工的基礎上,建立包括技術研發中心、職業技術教育、龍蝦交易市場、世界龍蝦之窗、龍蝦衍生文化產地、品牌餐飲、龍蝦大廈等第三產業,從生產、運輸、加工、體驗到品牌推廣,打造龍蝦全產業鏈。

此前,龍蝦小鎮被列為江蘇省首批25家省級特色小鎮之一。

今年3月,金誠集團還與嶽陽君山區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未來將在挖掘嶽陽君山區當地生態優勢的基礎上,打造一個集時尚與旅遊於一體的寵物小鎮。

除了普通的寵物培訓、寵物用品產業之外,還將有青少年體驗和教育中心,讓孩子們參與到寵物養育、培訓表演等。此外,萌寵表演、比賽,寵物電影、綜藝節目、卡通劇、寵物主題樂園等寵物IP,也將陸續“上演”。

韋傑提到,寵物小鎮要有上下遊完整產業鏈,在打造寵物產業這一核心產業的同時,還將引入酒店、商業中心、文化旅遊等全方位配套產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314

藍色錢江縱火案,一場或可避免的悲劇 高層住宅消防再檢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5776

杭州藍色錢江小區,漂亮高大上的玻璃幕墻,在民用高層建築的消防檢討中,成了逃生的困擾。(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7月6日《南方周末》)

民用建築尤其是高層建築的消防問題,因藍色錢江大火,在業內引發熱議。未來十年,中國3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將達到一千多座。

自動滅火噴淋系統和自動報警系統,尚未納入國家強制性規範。火災報警器的家庭普及率,中國不到1%,美國是96%。好一點的家用火災報警器,一只200多元。

越是高層建築,逃生技巧越是重要。上海一個公共建築的消防演習,大家都不願下樓,消防隊員宣布“先下來就送禮物”,才勉強把演習完成。

林生斌晚上不敢睡覺,閉上眼,老婆孩子的樣子就會浮現,眼淚總忍不住流出來。

他的名字里有個“生”,妻子的名字里有個“貞”,他為自己的童裝品牌取了諧音名“潼臻一生”,這句承諾,也放進了三個孩子的名字。

沒想到最後一次出差,竟成了訣別。6月22日,保姆莫煥晶在客廳縱火,妻子朱小貞和三個孩子無一幸免。

7月1日,莫煥晶被杭州檢察院以縱火罪、盜竊罪批捕,林生斌並未感到稍許釋懷,“就算是保姆放火,我的妻子、孩子們是不是必然會死亡?”

家屬的質疑,已在坊間發酵:火星燃起時,沒有及時預警。大火肆虐,缺乏有效的滅火手段。直至濃煙彌漫,玻璃幕墻把濃煙捂在屋里、將空氣阻隔在外,四條生命最終淪陷。

在他們眼中,屋外混亂的火情信息,簡陋的消防設備,讓家人最後錯過了逃生的機會。

關於這場大火的真相,物業該承擔怎樣的責任,仍有待最後的調查。但家屬質疑指向的民用建築消防問題,卻已在業內引發檢討與熱議。

在火災中“裸奔”

錢塘江畔,8幢25層高的大廈面江而立,玻璃幕墻襯出浮雲的倒影。這個名叫藍色錢江的高端住宅,是綠城集團高層玻璃幕墻系列中的代表作。

為了追求最大寬幅的江景,幕墻用的是電動直推窗,室內空氣循環,依靠新風系統。

但這一切,在大火發生時,卻成了災難。大火來臨時,豪宅成了被擰緊的瓶口,密不透風。直推窗無法及時排煙,也很難對外呼救,四位遇難的逝者,幾乎是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被濃煙熏死。

消防方面業已確認,房間沒有過火痕跡。進入房間後,消防員看見屋內黑煙滾滾,而朱小貞和三個孩子倒在一片漆黑之中,他們上方的窗戶是這個房間唯一一扇窗戶。寬30厘米,能推出去的距離不過一個手機的寬度,也就是六七厘米。按照浙江消防人員的說法,“濃煙飄散極為困難”,更不可能通過窗戶進行呼救。

這跟民用高層建築的特殊性有關。高層建築在排煙方面有著天然劣勢,由於高層風大,出於防止跌落意外和保護建築的考慮,窗戶開啟的角度一般都比較小。

高層建築最主要的是靠防火和自救,把火情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建築設計防火規範》的起草者、天津消防研究所規範研究室主任倪照鵬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同樣的建築高度,公共建築中火災探測器、噴淋系統都是強制要求,而藍色錢江這樣高度不到100米的住宅,僅需要在“走道、門廳、可燃物品庫房、空調機房、配電室、自備發電機房”設置火災探測器,並不要求設置噴淋系統。

2005年審定的《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範》也只對高層住宅建築“面積超過100㎡的房間”,以及“中庭和地下室”有排煙設施要求。即使是2014年新修訂的《建築設計防火規範》也沒有對此做硬性規定。

“公共建築和住宅建築有著不一樣的設防角度。”倪照鵬介紹,公共建築涉及的面比較大,且人群密集,而住宅都是以套為防火單位,發生火災後,它的影響面不如公共建築那麽大,人數也不如公共建築多。

歷年的消防年鑒也顯示,住宅建築的火災每年都很高,但每起火災造成的損失,相對較小。所以,住宅消防原則,主要是把火災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對建築本身的防火墻和耐火等級等提高要求。

住宅沒有安裝室內煙霧報警器,導致報警不及時,也是業內惋惜之處。此次大火,被人發現時,是淩晨5點,安裝在入戶走廊頂部的煙霧報警器發出警報後。之前,由於入戶門的阻礙,煙霧已經在屋內充分彌漫,等到煙霧跨過入戶門的阻礙,觸發了樓道里的煙霧報警器,大火已經處於猛烈燃燒階段。

中國消防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範強強感慨,如果室內安裝了煙霧報警器,火剛剛燒起時就報警,也許就是另一個結局。“一只家用火災報警器,好一點的也就是200元錢,一般的報警器也才30元到50元左右,一般家庭也能接受”,但是中國火災報警器的家庭普及率還不到1%,相比之下,美國是96%。

倪照鵬說,他曾想過把自動滅火的噴淋系統和自動報警系統寫入規範,但考慮到後期的使用效果,才放慢了節奏。中國人有室內吸煙傳統,“涉及千家萬戶,如果裝了之後經常誤報、噴頭漏水,極易引起很大的社會反響”。

他介紹,國外的經驗也是逐步推廣,像美國上世紀70年代就要求家庭設置報警系統,到1990年代以後才要求家庭設置自動噴水系統,“我們國家對建築上的消防要求,和我們國家當前的整體狀況是適應的”。

但高層建築的增加速度,等不及了。據統計,目前中國有22萬棟高層建築,152米以上的摩天大樓數量占據世界總數的87%,超過300米高的建築在世界前100座中占有61座。未來10年中國30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將達到一千多座。

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築,或將陷入火災中“裸奔”的危險。

並不安全的豪宅?

一場大火,讓這個高端小區里的業主突然發現,眼前看似豪華的家,似乎並不安全。

“整個小區都病了。”業主雍麗說,回想此事,許多人止不住後背發涼。業主群里蔓延著恐慌,“就算不是保姆縱火,家里也是老弱婦孺,沒有任何自我救助能力的人,——比如患老年癡呆或行動不便的老人、剛出生不久的嬰兒,按這次救助的流程和速度的話,是不是結果還是只有等死?”

他們巡查了樓道的消防設施,拍攝了視頻,眼中突然發現處處都是消防隱患——消防栓接口無法接上、消防設施被封在大理石墻內很難打開,原本空白的消防器材檢查記錄單,也被物業篡改,倒填上過去的日期。

不過,6月28日,綠城在公告中回應了質疑,打不開消防栓是業主沒有掌握使用方法,而對於塗改檢查記錄是“保安員心理壓力巨大,個別保安員在發現漏檢消火栓後擅自塗改了消防器材檢查記錄”。

藍色錢江小區門口,民眾擺放花圈,祭奠遇難者。這次大火刺痛了大眾的神經,對高層住宅消防是一次觸動。(東方IC/圖)

律師曹剛曾擔任過遼寧省消防局法制處處長,是消防法起草人之一,他留意到藍色錢江小區消防設施的幾個視頻,在他看來把消防設施安裝在大理石墻內,導致兩個彪形大漢用真空吸盤才能打開,“這個是設施本身的設置問題”。

消防栓外的墻面應該是開發商安裝的,曹剛判斷,“在消防法上,遮擋消防栓的行為屬於嚴重的違法行為。”同樣,如果消防栓的封管和水帶接口不一致,那也是開發商的責任。

一位不願具名的消防工程設計人員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消防設施驗收流於形式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並不少見,“僅僅是我自己經手的工程驗收,沒有一個是嚴格按照驗收流程驗收的”,以消防栓舉例,消防栓的驗收有一套嚴格的規範,消防泵的水壓,以及啟動的效率,還有對水管造成壓力後有沒有漏水等等,但很多時候,就是看看出不出水。

這與中國的消防驗收制度有關。曹剛說,2012年之前中國的住宅建築都是采用消防備案的方式,2012年後,部分住宅才納入消防驗收的範圍。

消防驗收是行政許可,由消防部門負責檢查,而消防備案,則采用抽簽制,只有被抽中的項目,才有消防部門上門,沒抽中的,則由企業自己組織驗收。

若藍色錢江消防設施出現問題,如果自己組織驗收,那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都需要承擔責任。

交樓後,公共部位消防設施的管理和維護,責任為物業公司。按照《住宅物業消防管理標準》,物業企業要確保消防設施發生火災時能用。在曹剛看來,如果消防栓水壓不夠或者沒水,物業就要承擔失察的責任。

不過,綠城服務集團執行董事兼常務副總裁吳誌華曾回應,小區的物業已委托有資質的專業公司進行維保,《建築消防設施年度檢測報告》是2017年1月20日剛剛做過的,整體顯示合格。

“有了消防維保單位參與,若還有消防漏洞,物業公司和維保單位的責任分配將根據雙方簽訂的合同來確定。”曹剛說。

除了硬件配套,物業救火時的軟件情況,也備受家屬質疑。曹剛說,按照消防法規,火災初起階段,物業公司有撲滅火災的責任,“而不能什麽事情都要等到消防隊來”。

電梯監控記錄顯示,5點08分23秒,最先發現火情的保安隊員到達18層後,又返回了地面。綠城物業方面表示,該保安隊員上到18樓發現煙霧很濃,無法走出電梯、接消防水帶。他返回一層後,與另一隊員會合後,走消防樓梯上16層去接消防栓。

對於小區物業到底是否及時撲救了火災,還需要等待消防部門出具的技術調查報告。曹剛說,一般的火災,消防部門只會對起火原因進行調查,出具火災原因認定書,但死亡人數多,損失慘重的較大以上火災會出具技術調查報告,物業表現如何,這份報告應能給出答案。

“消防的目的在省錢”

這是一起典型的“小火亡人”事故。多位消防業內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過火面積不到房屋面積的七分之一,卻用了1小時48分才撲滅,並造成四人死亡的慘痛結局,排除故意縱火的幹擾,依然比較罕見。

6月29日,中共上海市委黨校舉辦了一個學術沙龍,“小火亡人”正是主題之一。參加沙龍的上海技術應用大學講師麻庭光回憶,這項動議在杭州縱火案之前,是各地在今年初發生的一系列火災事故的總結。

消防工作者已經註意到,近半年里類似這種“火災不大,傷亡眾多”的“小火亡人”案例已累積到了一定量。

麻庭光曾在美國待了16年,專註於美國消防制度的研究,據他介紹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也是一個“小火亡人”的高發時期。

由於家庭燃料的增多,那時的美國火災形勢嚴峻,正是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消防系統開始審視自身的問題,通過翔實的數據全面分析了美國當時嚴峻的火災問題,1972年給尼克松總統提交了美國消防形勢調查報告《美國在燃燒》。

《美國在燃燒》極大震動了美國社會,成為美國第二部消防立法的催化劑,也成為了美國消防制度改革的導火索。也是從1970年代起,火災報警器、自動滅火裝置才逐步開始在美國的家庭中逐漸普及。

據麻庭光介紹,類似林生斌家這樣的悲劇,在美國已經不太會出現。因為美國的安全是可以花錢買的。富裕階層都習慣於給自己的價值不菲的房子投保,而保險公司在評估階段就能夠發現房子存在的各種安全漏洞,同時鼓勵你填補這些漏洞,例如安裝煙霧報警器、噴淋裝置等,保費都能給一定的減免。美國的消防隊還會給富人提供將自家的煙霧報警器信號接入到911的付費服務。

“消防的目的在於省錢。”麻庭光說,國內出了事情就找政府,但在美國出了意外就找保險公司。

“小火亡人”事件,或也部分反映逃生技巧缺乏的問題。對於杭州縱火案的結局,長期致力普及火災逃生技巧的範強強有些激動。

越是高層建築,逃生技巧越是重要。範強強舉例說,6月14日倫敦西部的“格蘭菲兒塔”高層公寓發生火災,一棟24層的公寓樓持續十幾小時的火災就造成79人喪生。相比之下,1666年9月4日倫敦曾發生英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火災,大火連續燒了4天,蔓延到整個城市,焚毀了27個教室,44家公司和13000間民房,但由於當時的建築物都不高,人們逃生快,只有5個人死於火難。

在他看來,家家戶戶都要制定火災疏散逃生計劃。藍色錢江火災中,如果業主曾制定過疏散逃生計劃,全家大小都知道一旦自己家里發生火災,要各自盡快從戶門逃出去,那母親就不用去孩子房里會合,一家人生存的機會或會大得多。

此前,範強強曾上門去找一些企業,願意免費為他們提供消防逃生技巧的演習指導,但對方的第一個反應卻是,“你讓我幹這個,給我多少錢?”

消防演習更常常流於形式。他曾給上海一個公共建築做消防演習,大家都在樓上不願下來,最後消防隊員沒辦法,宣布“先下來就送禮物”,才勉強把演習完成。

但“這次大火刺痛了大眾的神經,(對行業)也許是一次機會,”麻庭光說,“在美國,消防從來都是由富人帶動,而窮人受益。”

“花點時間,花點錢,添些麻煩,因為這是必不可少的。”範強強說。

(感謝公眾號“消防知識宣傳”提供的采訪幫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158

为避免被ST,这家上市公司Real拼,新财富套路大起底!

http://www.xcf.cn/jrdd/201707/t20170725_781131.htm

 曾经的“明星”公司斯太尔在重组之后即深陷亏损泥沼。为避免被ST,斯太尔使出了浑身解数,一箭双雕的技术许可协议、盈余管理的三板斧、跨界并购等,各种手段层出不穷……三年之后即是股东套现进行时……

作者:符胜斌

来源:新财富plus(ID:xcfplus)

饱受议论的斯太尔(000760)近期又有一则新消息,这次是税收上出现了新问题。

根据斯太尔的公告,大股东英达钢构向其支付了2014年度的业绩补偿款1.56亿元,而该公司注册地湖北公安县税务局要对该笔业绩补偿款征缴所得税,金额为1828万元。按照这一征收比例,英达钢构对斯太尔做出的10亿元业绩补偿款需缴纳所得税1.2亿元左右,对斯太尔而言无疑是一笔巨款。

目前,斯太尔和税务部门正在就股东业绩补偿款究竟是属于公司的营业外收入还是属于股东的权益性投入进行磋商。如果确认为前者,斯太尔就需要补交巨额税款。从过往来看,就这笔业绩补偿的性质确认,斯太尔进行了多次调整,先是按营业外收入入账,后来又按照证券监管部门的要求作为股东的权益性投入计入资本公积,现在税务部门又认为是营业外收入。想必斯太尔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没想到辛辛苦苦争取来的业绩补偿竟会惹出这么多的“麻烦”。

值得“庆幸”的是,即使斯太尔最终要缴纳所得税,也不会对其损益产生影响,否则,英达钢构又要额外掏出一笔资金来弥补业绩补偿资金缺口。

引起这起纳税纠纷事件的根源还在于2012年那场并购以及之后的业绩巨变(详见新财富2016年10月号《斯太尔变脸》)。从曾经因“德隆旧部操刀”而引人注目到近两年几乎无研报关注的上市公司,业绩变脸之下的斯太尔又做了些什么?

金玉其外

表面上看,2014年易主后,斯太尔的经营业绩大体保持一个快速上升的态势,尤其是在2016年录得2.26亿元毛利,毛利率高达63.48%。相比之下,同属柴油发动机行业的潍柴动力2016年毛利率不过22.6%。

一般理解,盈利能力的好转应该伴随着公司主要产品销售规模的增加和销售收益的提高。但从近几年斯太尔的销售业绩来看,其主打产品柴油发动机的销售状况却是每况愈下(表1)。2016年斯太尔柴油发动机的产销量还不足千台,不仅无法与其他同行动辄数十万台销量相比,而且也与整个行业销量增长趋势截然相反(表2)。

2016年9月,总投资3亿元的江苏斯太尔扩产项目正式完成项目建设,柴油发动机产能达到1万台;总投资15亿元,年产3万台发动机的常州斯太尔项目也正在建设之中。产能在增加,2016年斯太尔的销量反而同比减少近25%,经营压力陡然上升。

尽管如此,斯太尔还是在2016年获得不菲的收益,原因之一在于一份《技术许可协议》。

一箭双雕的技术许可服务

2016年12月,在接近年底财务结算的时候,斯太尔的全资子公司江苏斯太尔与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中关村科技园公司”)签订了一份《技术许可协议》,前者将其拥有的3项专有技术授权给后者使用,授权费用2亿元。江苏斯太尔据此在2016年先期确认1.89亿元收入。

由于只是授权使用,而非转移所有权,这3项专利技术仍旧归斯太尔所有。也就是说,除了支付交易产生的税费外,斯太尔几乎可以将授权收入全部确认为利润。 所得的1.89亿元,占其2016年度2.29亿毛利的83%,0.77亿元利润的2倍有余。

其实,斯太尔授权使用专利技术已不是第一次。早在2014年,江苏斯太尔就与1家名为常州市武进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武进经济技术公司”)的企业签署了技术许可协议,后者将利用前者授权的技术生产和销售相关的发动机产品,江苏斯太尔在当年确认9434万元收入和9364万元净利润。

这2两次的技术许可带来的收入,对斯太尔的业绩提升帮助作用十分明显。

2014年斯太尔实现利润2200万元,若没有9364万元的技术许可业务利润,2014年其将会亏损7000余万,接着在2015年斯太尔又巨亏2.05亿元,由此斯太尔将会被ST。到了2016年,斯太尔实现利润7700万,同样的,若没有1.89亿元的技术许可业务利润,斯太尔其将亏损1.1亿元左右,由此斯太尔将是连续3年亏损。

连续3年亏损对一家上市公司而言,是难以接受的局面。根据规则,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3年亏损,报表出来后就会被暂停交易。无论是被ST,还是被停止交易,都是难堪的局面。因为斯太尔的六大股东所持股份均被限售3年,而在此期间,这几个大股东都将其所持的股权进行了大量、反复的质押进行融资。若斯太尔被ST或暂停交易,这些股东所质押的股份有可能被强行平仓或提前赎回,这样的局面显然是其难以接受的。

斯太尔开展技术许可业务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有助于降低英达钢构业绩补偿负担。

当初博盈投资(即现在的“斯太尔”)在重组江苏斯太尔时,英达钢构独家承诺,2014年-2016年,江苏斯太尔每年扣非后实现的净利润不低于2.3亿元、3.4亿元和6.1亿元,共计11.8亿元。若未能实现上述目标,英达钢构将给予补偿。根据江苏斯太尔的实际盈利情况,英达钢构在2014-2016年分别向斯太尔补偿1.56亿元、3.51亿元和4.87亿元,合计约10亿元。如果没有这两份技术许可协议,英达钢构的补偿额将会再增加2.83亿元。由此看来,技术许可业务实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既确保了斯太尔不连续亏损,又降低了英达钢构的补偿额。

那么,作为交易对手的两家公司究竟是何方神圣呢,为何默契予以“配合”?

江苏中关村科技园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注册地址是位于江苏常州溧阳市经济开发区内的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内。公司的股东有两家——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和溧阳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均为国资背景。

常州市武进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成立于1994年,注册地址是江苏常州武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是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局所投资的全资企业,同样是国资背景。

从股东背景上看,这两家公司与斯太尔并无交集。但这两家公司的常州国资背景,而斯太尔在国内主要有两家生产企业——江苏斯太尔和常州斯太尔,均位于江苏常州。2014年3月斯太尔决定在常州布点时,曾经承诺投资70亿元用于发展动力项目,其中一期投资15亿元,主要用于常州斯太尔年产3万台柴油发动机的项目建设。

斯太尔煞费苦心进行的两笔技术许可交易,实际经营效果如何呢?根据斯太尔披露的信息,2014年武进经济技术公司获得技术许可授权后,至今还在进行项目论证。

除了积极寻求外部合作,避免自身被ST或者是停止交易之外,斯太尔还“优化”了财报,进一步“夯实”盈利基础。

盈余管理三板斧:减值、成本和资本

2015年是斯太尔经营业绩比较特殊的一年。无论是之前的2014年,还是之后的2016年,斯太尔均是盈利,2015年却是亏损,而且是巨亏2.05亿。这种两头赚、中间亏的盈利“套路”在A股市场上屡见不鲜,一般是用来防止上市公司被ST处置。为达到这种效果,不同的公司有着不同的办法,具体到斯太尔,主要体现在商誉减值和成本“控制”上。

2015年斯太尔计提了5086万元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包括三部分:4666万元商誉减值、382万元存货以及少量的坏账损失。所减值的商誉是在收购江苏斯太尔时形成的,初始确认额为3.47亿元。2014年斯太尔稍微减值了191万元,2015年则大幅减值4666万元。2016年,江苏斯太尔的商誉测试值是10.28亿元,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较2015年的6.5亿元增加了3.78亿。斯太尔的商誉减值提取逻辑与其柴油发动机的销售情况显然是不相符合的,2015年是产品销量最多的一年,2016年则是最少的一年,2016年应该提取比2015年更多的商誉减值才合理。

商誉之外,斯太尔主导产品柴油发动机的生产成本究竟是多少也难以说清。

2015年斯太尔柴油发动机的产量为1224台,这一水平与2014年大致相当。但奇怪的是,2015年斯太尔的发动机生产成本为17.4万元/台,比2014年的9.06万元/台高出近一倍,销售每台发动机也由盈利转为亏损。

与2016年相比,同样衬托出斯太尔2015年的生产成本的怪异。2016年斯太尔的产量较2015年下降了25%左右,按照规模经济效益理论,其2016年的单位生产成本应该比2015年要高。但最终的数据却是,斯太尔2016年单位生产成本比2015年还有所降低,并且销售每台发动机还能获得一定的毛利,盈利水平与2014年大体相当(表3)。

如果按照产量接近的2014年31.64%的毛利率对斯太尔2015年发动机业务成本进行调整,其生产成本将由报表上的2.13亿元下降到1.43亿元,由此可增厚约7000万的利润。

更进一步,如果将2014年、2016年的技术许可业务利润剔除,并按发动机业务历史毛利水平进行调整以及不进行商誉减值,2014年-2016年斯太尔将每年皆亏损,亏损额分别是0.7亿元、0.8亿元和1.1亿元。这样的盈利情况与斯太尔发动机的销售情况似乎更加契合。

除了商誉减值逻辑和生产成本成谜之外,斯太尔的研发费用处理也值得关注。

2014年-2016年,斯太尔每年发生的研发费用支出为1.33亿元、1.2亿元和1.36亿元,资本化比率分别为97.4%、98.61%和93.9%,远超国内同行业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水平(表4)。如果按照潍柴动力的研发费用资本化水平进行处理,斯太尔又将是怎样的盈利状况呢?

斯太尔近3年“明盈实亏”的状态,与其在收购时做出的3年累计盈利11.8亿元的承诺形成鲜明对比,所谓的国外优势技术嫁接国内市场的梦想似乎也难以实现,3年的整合效果似乎乏善可陈。

知易行难的整合之路

斯太尔重组已经过去了3年,从整合效果来看似乎并未实现预期目标。除了利用引进技术的常州3万台/年的项目实施推进缓慢之外,其近9成的发动机业务收入还是来自于境外(表5)。

在业务发展策略缓慢调整的同时,斯太尔不得不承受高昂的费用支出。斯太尔的发动机业务尚且有些毛利,但这些微薄的利润根本不足以弥补三项费用支出,尤其是管理费(表6)。3年来,斯太尔的管理费用一直处于高位,其中工资费用占了主要部分(2016年还确认了2367万元股权激励费用)。或许这与斯太尔业务重心仍在境外有着密切的关系。

斯太尔整合之路推进困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行业趋势出现了判断偏差。从2015年开始,国内的柴油车全面执行国Ⅳ排放标准,国Ⅲ排放标准的发动机被淘汰。受此影响,技术优势本已不再明显的斯太尔受到很大冲击,不得不进行技术和产品升级,发动机引进到国内的工作也受到重大影响。

面对这样的窘局,为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斯太尔放手一搏,在2015年发起了一起“梦幻”般的跨界收购。

途而废的跨界收购

2015年2月,为“响应”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号召,斯太尔以江苏斯太尔为平台,以增资扩股的方式获得了青海恒信融锂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信锂业”)控制权。恒信锂业是一家主要从事盐湖提锂业务的创新型企业。被斯太尔收购时,恒信锂业账面资产仅有1574万元,净资产1474万元,2014年亏损26万元。

发展新能源汽车,很重要的一项是电池级碳酸锂的开发和应用。目前,生产碳酸锂主要有两种工艺,盐湖提锂和矿石提锂。从全球范围来看,70%的碳酸锂来自盐湖卤水提锂,剩下约30%来自矿石提锂。全球70%以上的锂资源分布在南美和中国的盐湖卤水中,而中国70%以上的锂资源分布于青海和西藏的盐湖之中。特别是在青海盐湖中,锂资源占到中国锂储量的一半以上,在青海发展盐湖提锂业务有着天然的优势。

但另一方面,中国盐湖普遍存在高镁锂比的特征,盐湖提锂的直接产品一般仅为工业级碳酸锂,需要经过提纯技术方可转化为高端碳酸锂产品,转化难度和转化成本都很高。从国际比较来看,全球SQM、FMC、Chemetall三大锂业公司所开发的盐湖,镁锂比均小于5:1,中国除了西藏矿业扎布耶湖外,其他已知的盐湖镁锂比都非常高,达到50-600:1,即使粗加工过的老卤,镁锂比也大于20:1。资源状况直接导致中国的矿石提锂占比达80%,卤水提锂比例较低,并且多以副产品形式出现。

为顺应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最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盐湖提锂技术。并且在2015年新能源车销售放量的推动下,电池级碳酸锂需求激增,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碳酸锂价格从年初的每吨4.3万元上升到年底的每吨12.3万元,涨幅近两倍。斯太尔此时并购恒信锂业可谓“适逢其时”。

斯太尔声称,恒信锂业的盐湖提锂技术能够解决中国高镁锂比盐湖中老卤的锂镁分离和锂浓缩技术难题,能够实现低成本提取青海盐湖锂,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并能打破国际锂巨头对锂供应和价格的长期垄断。换言之,斯太尔认为恒信锂业的盐湖提锂技术属于革命性和行业颠覆性的技术。

基于这些判断,斯太尔对恒信锂业估值2.23亿元,这一估值水平较恒信锂业当时的账面净资产值增值约15倍。斯太尔最终以对恒信锂业增资扩股的方式获得51%股权,支付的对价为1.53亿元。恒信锂业投资6亿元、年产2万吨的电池级碳酸锂建设项目也由此开工。

在此之后,恒信锂业便“捷报”频传:2015年6月开始试生产并小批量供货,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按照工业生产经验,小批量的试产产品一般都能符合国家标准,只是因为成本的原因难以实现规模化量产);2015年12月,项目陆续获得批复,购进的设备开始陆续到货,项目预计在2016年下半年完成建设,形势一片大好。

2015年股灾之后,斯太尔的股价逆市一飞冲天,并在2015年末突破了股灾前的最高股价。

就在大家翘首以盼恒信锂业尽快投产,抓住市场机会大干快上,颠覆行业巨头的时候,斯太尔给市场浇了一盆冷水:由于供应商陕鼓集团未及时全面提供电气,因青海当地入冬,后期的调试工作在暂停,项目不能如期实现投产。不过,此时恒信锂业的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95%,项目收尾还是指日可待。

冬去春来,电气应该恢复供应了,项目也应该竣工验收了。但斯太尔又于2017年4月出人意料地将其所持恒信锂业51%股权,以4.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上海惠天然投资公司。斯太尔宣布的理由是,规避市场过热可能带来的风险,保护上市公司及广大投资者权益。

对此结果,市场一片愕然。

尽管斯太尔投资2年获得了约3亿元的收益,回报约200%,但恒信锂业利用“突破性”技术建设的项目眼看就要建成了,此时转让是不是有点让煮熟的鸭子飞了?深交所也向斯太尔发出问询函,就交易的理由、恒信锂业估值的合理性等事项进行问询。

斯太尔给出的回答是,碳酸锂行业竞争加剧,市场价格回调风险大;此次交易价格已反映投资价值,此时退出不仅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而且所得资金还可以用于发展柴油发动机业务。总的意思是见好就收,回归本业。

斯太尔的跨界收购仓促收场,所幸的是录得了不菲的投资收益。但就在市场还在为斯太尔的碳酸锂项目争论不休的时候,其大股东们悄悄地开始了减持。

等待多时的减持

英达钢构等6家投资者在2013年重组斯太尔时成功入主,持股比例均超过5%。经过此后的转增、增持等运作,到3年解禁期满前时,这6家投资者总持股数达4.41亿股,合计持股比例超过达55.96%,平均每股投资成本3.39元(表7)。

从斯太尔当前8-9元/股的价格来看,6家投资机构均可以录得不菲的账面收益,如果考虑杠杆因素,回报将更高。

以贝鑫投资为例,其使用的资金来源是渤海国际信托发行的“渤海信托?博盈投资定增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根据该项信托计划,优先级资金1.41亿元,享受15%的固定回报,一般劣后0.55亿元以及最劣后0.16亿元。按8元/股价格计算,贝鑫投资所持股份的账面价值约5亿元,在扣除2亿元成本后,收益3亿元。根据信托计划所安排的一年半赎回期考虑,1.41亿元优先级资金只能获得其中约3000万元收益,剩余2.7亿元收益将由劣后投资者享有。这样一来,劣后投资者的投资回报超过4倍。贝鑫投资如此,想必其他投资者也不差。

面对诱惑,表面上看6家股东似乎都稳如泰山,所持有的股份在限售期内都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实际上,除天津硅谷天堂恒丰之外的其他5家股东的上层投资人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泽瑞创投、泽洺创投、贝鑫投资、理瑞投资4家股东,无论是是有限合伙人,还是普通合伙人都发生变化,进进出出,络绎不绝。比如泽洺创投,在2014年,其GP就由湖南瑞庆科技变更为杭州兆恒投资,LP由民生加银变更为北京正和兴业、长沙三融股权,后又变更为上海长江财富资产管理公司。这种方式的进出,是否算得上一种变相的减持呢?

等到限售期满,几大股东陆续发布了减持公告。

2016年12月29日,限售期满20天后,天津硅谷天堂恒丰宣布计划在1年内清空其所持有的股份,并于当日和2017年3月两次共计减持1935万股,占比2.35%,减持均价为10.32元/股。减持之后,其持股比例由7.44%降低至4.99%,无需遵守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必须预先公告的要求。

与天津硅谷天堂恒丰同步,理瑞投资宣布计划在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800万股。但实际上在2017年前2个月,理瑞投资以9.66元/股的均价,减持870万股,占比1.1%。理瑞投资对实际减持额超过计划减持额的解释是工作人员的误操作。

泽瑞创投(后更名为珠海润霖)于2007年1月以10.37元/股的均价,减持958万股,占比1.22%;2017年6月6日,贝鑫投资宣布,计划在3个月内减持788万股,占比1%。

“不幸”的是,就在斯太尔几家股东如火如荼大力减持的时候,证监会于2017年5月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下称“减持新规”),对于减持的限制力度空前,这使得斯太尔几大股东大幅减持的计划几近折戟。这几家大股东既是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又是通过非公开发行获得的股份,只能像贝鑫投资那样,每隔一段时间减一点。相较而言,天津硅谷天堂恒丰的闪电减持,恰好躲过了刚发布减持新规。

由于几家大股东在重组斯太尔时都加了杠杆,时间到了就必须向投资者还本付息,因而退出斯太尔势在必行。不得已,斯太尔的大股东们只好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退出。

2017年5月,泽洺创投、贝鑫投资、理瑞投资3家机构宣布,将其持有斯太尔的全部股份转让给中科迪高投资(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迪高”),中科迪高将以23.09%的持股比例成为斯太尔的第一大股东,且有可能成为实际控制人。

尽管业绩不尽理想,但经过几年的运作,斯太尔却成为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壳”资源。

首先,斯太尔资产比较干净,没有诉讼、仲裁等事项缠身;业务也比较明晰,而且都分布在子公司,自身只是一个控股平台,比较容易进行资产剥离。

斯太尔母公司本身是一家资产结构非常清晰的公司。截止2016年底,斯太尔资产22亿元,负债仅1.25亿元,资产负债表非常健康。其22亿元的资产主要是: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12亿元、对子公司的借款4.3亿元、现金1.5亿元,以及1.3亿元理财产品,资产的质量和流动性都不错。

其次,斯太尔的股本7.88亿股,规模适中;按当前8-9元股价计算,市值在65亿元左右。虽说市值稍大,但也有运作空间,并且斯太尔的持股比较集中,几家大股东之间合作关系也比较和谐,易于商谈。

第三,斯太尔经营业绩改善压力很大,无论是老产能的利用,还是新产能的发挥,都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最后,就是斯太尔几家大股东变现退出愿望强烈。

从上次借壳完成算起,迄今斯太尔已走过了逾3年时间,如今是否会又来一次新的轮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15

避免弄巧成拙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rhv.html

    股友老L是做長線的。他股票池里大票只有一只青島海爾,並且市值占比較小,其余三只是中小創股票。這兩天,他感覺大票像要調整,而小票像要蠢蠢欲動,顯現出蹺蹺板效應,遂想把青島海爾換到三只小票上去。為此,昨天他打電話來與我交流。
    L:你看怎樣?
    我:股市走勢實在難以預料,踏準輪動節奏難度甚大,搞不好,弄巧成拙,適得其反。還是打消這種念頭吧!
    L:這……
    我:當前形勢比較複雜,撲朔迷離,所以,對大小票進行組合配置,或許是個比較妥當的辦法。《輪動不足取,配置尚可行》(2017-04-26)。依我看,你就這麽一只績優藍籌股青島海爾,占比又小,所以,如果你認為它仍然物有所值,那就繼續拿著;如果認為它明顯高估了,那就換成其它相對低估的績優藍籌股。另外,如果你還有長期富裕資金,又如果這次大票調整幅度較大,那就趁機增倉青島海爾或買入其它績優藍籌股,從而提高一點績優大票的占比。
    我想,這麽做雖然沒有一丁點技巧可言,但可避免弄巧成拙吧?
    L:對!

鏈接閱讀:《抱樸守拙贏一生》(2016-12-20)
                 輪動不足取,配置尚可行》(2017-04-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551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中年黃臉婆

各位周末好,網紅wannabe來追熱點了。盡管作為一個初老の中年婦女,我hin自豪,但看著男同胞們這麽有危機意識,我們也不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啊。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黃臉婆,跟大家一起來探討下。

 

第一,  垮哪都不能垮臉!


中年婦女避免油膩感的最核心要義就是——保持少女感!

 

最表面意義的當然是做好每天的保養,什麽白天做好防曬,晚上做好滋潤,平時多敷面膜多按摩之類,堅持運動。絕對讓你看起來元氣滿滿,像陳意涵這樣。

 

進階意義就是在歲月不可扭轉之際,對癥下藥,拯救少女感。比如怎麽讓眼睛亮閃閃,接個睫毛啊;怎麽讓自己看起來不顯老,玻尿酸托起蘋果肌啊;怎麽讓自己看起來不累,botox消除小細紋啊。你們看劉嘉玲,還是優雅動人,我覺得快戳穿屏幕的蘋果肌絕對立了大功(從更美摳來的圖)。

 

找個年輕的AB做比較,少女感也是靠後天保持。

 

但是醫美有風險,千萬不要過度,否則搞成像張亮這樣,直接就成為油膩中年系列的典型代表了。

 

高階版本,一定要有一顆不服老的少女心啊,看看許晴阿姨,你們感受下,希望我們到了那個年齡站在小鮮肉邊上花癡也不會維和。

 

第二,  至少有條腰!


說完臉就要講身材。年紀大了新陳代謝慢了,除非你有超長的毅力或者超好的基因,否則一旦胖起來,就真的很難減下去。

 

但聽我一句勸,至少努力減到看起來稍微有條腰,這樣出來還是能夠hold住全場!

 

反面教材就看看曾經的樂壇花蝴蝶吧。

 

第三,  或者能夠財政獨立,或者能夠掌握財政大權。


相信我,要是能做到其中一點,或者達成兩點,身邊那位中年男人也就少了絕大部分可以猥瑣的基礎了,杜絕了你會變油膩的心境煩惱。

 

想到的最典型的一個案例,老潘的全部資產,現在就在老婆的信托下面啊~~

 

至於如何做到,等我搜集搜集身邊案例,再來跟你們談一談。

 

第四,  不要給老公或小孩做保姆。


中年油膩黃臉婆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家庭付出太多,犧牲了自我,但又沒有得到相應的尊重或回報,導致怨氣越來越重。 


比如說,下了班大家都很累,看著家里一團亂,你收還是讓中年男人去收拾?小孩上幼兒園要開始申請學校,十幾間學校的list在那里,你說是自己吭哧吭哧做了開心些,還是讓老公過來也出份力開心些?

 

不是說我們不應該做,而是不能所有事情都應該讓中年婦女去做,特別是不要以女人、媽媽就該為家庭付出對自己進行道德綁架。有些時候必須要讓另一半或者小孩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至於如何讓老公承擔起責任,已婚男教了我這兩句話,你們可以隨時拿走去懟。

 

如果還沒小孩:這種事還跟我這麽斤斤計較?這麽喜歡計較,那你做女人,你去生小孩啊!

 

如果小孩已經呱呱落地:你上班對客戶是什麽態度,客戶是你親生的麽?你再看看你對親生的是什麽態度?為什麽不能把對客戶的態度拿來對待家里的大事呢?

 

第五,  該花的錢還是要花。


要做個好妻子,好媽媽,首先還是不能放棄人生,繼續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才是對家庭的負責任。

 

比如真的到年紀了,護膚品、保健品、美容院是必需消費吧。而一個職業中年婦女,至少也得有些穿的出去的衣服、鞋子、包包吧。更不要提健身費用,享受型消費。

 

參考第三點,錢是我自己賺的,也在我手里。

 

反正買完,一定能找到內心的平靜。

 

第六,  學會投資。


股票或者房產或者其他,你總得會一樣吧。

 

雖然中國人覺得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有些才能你學會絕對是技多不壓身,增加自己籌碼,也能應對人生不測風雨。

 

這里我想舉的例子是張學良的前妻於鳳至。那個戰爭年代,丈夫被軟禁,身邊還有紅顏知己;還被診斷出乳腺癌,一個人輾轉至美國去治療。這是何種艱辛啊!

 

堅強女人的故事可能會停留在戰勝癌癥,但真正的傳奇女人如於鳳至,故事才剛剛開始。

 

為了支撐家庭,也給張學良留下東山再起的實力,她1955年先殺入了華爾街炒股票,賺到第一桶金;七十年代又轉戰美國房地產,找一些荒廢的農舍重新裝修、再高價轉手出去,賺了不少錢。

 

本來孔祥熙想送套洛杉磯比弗利山頂的房子給她,但於鳳至謝絕了好意後,自己去看房,看中後一下子就出手買了兩套相鄰別墅,全部按照原來北京家里的樣式裝修布置;自己住一套,還留一套給了張學良和趙四。


這是她的美國故居

 

從東北第一夫人,變成洛杉磯百萬富豪。這種過人的眼光膽識和毅力,對家庭的承擔,已經超越性別和年齡,值得我們去思考跟學習。


願我們都能優雅的老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138

左右互搏不可避免,分家後“雙魅”站在了對立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31/166713.shtml

左右互搏不可避免,分家後“雙魅”站在了對立面
懂懂筆記 懂懂筆記

左右互搏不可避免,分家後“雙魅”站在了對立面

魅藍也要沖擊2499元價格段了,魅族怎麽辦?

來源丨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

文丨左岸

近日,剛剛被內部“降權”的魅藍科技總裁李楠,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透露了明年魅藍品牌的一系列產品規劃,除了跟進“全面屏”、“Face ID”等黑科技,在售價方面也表示:希望明年讓魅藍最高配去沖擊2499元價格段。

當“2499元”這個數字從李楠口中說出時,相信絕大多數用戶都會感到一絲意外。因為縱觀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特別是主流互聯網手機品牌,2500元已經進入主力旗艦機的價格區間,這對於當初為了對標紅米而誕生的魅藍而言,絕對算得上一次“大躍進”。

魅藍2499了,魅族怎麽辦?

盡管魅藍現在還沒有正式宣布獨立,但是此前魅藍“藥丸”型的logo和魅藍官網的域名已被多次曝光,這也就表示魅藍即將擁有自己組織架構,真正成為一個獨立品牌,類似於現在的華為與榮耀。

而一旦獨自承擔起“家庭重任”,魅藍勢必會分別打造屬於自己的中高端產品線,在穩固目前其千元機市場份額的同時,逐步上探中高端市場,也就是李楠所說的沖擊2499元價格。

其實這樣的品牌規劃並沒有任何問題,作為一個獨立品牌擁有多條不同價格區間的產品線,也是正常現象。但是李楠有沒有想過,當定位中低端路線的魅藍賣到2499元時,主打高端旗艦系列的魅族怎麽辦?

雖然分家之後,魅族和魅藍的關系會從小米和紅米模式,轉變為現在的華為和榮耀模式,但這並不意味著其馬上就能複刻成功。

作為互聯網品牌的魅族、魅藍,與華為、榮耀最大的區別除了品牌定位之外,就是銷售渠道。與魅族、魅藍主要發力線上銷售渠道不同,華為和榮耀二者分別承擔了線上和線下兩個渠道的銷量任務。

根據賽諾公布的11月份線下手機市場銷量報告顯示,11月份華為在國內線下市場以8.8%的份額位居第四位,僅次於OPPO、vivo和蘋果。而榮耀更是以1~11月份4968萬臺的總銷量,成為中國互聯網手機品牌的第一名。

反觀魅族和魅藍,目前二者仍均依賴於線上銷售渠道,線下市場並沒有太多建樹。

對此,通信行業專家孫永傑對懂懂筆記表示:“魅族和魅藍很難在短時間之內複制華為和榮耀那種1+1大於2的經營模式。因為其不像華為和榮耀那樣,能夠實現不同價格區間形成互補的同時,還能很好實現線上和線下渠道互補。魅族和魅藍二者目前都均以線上渠道為主,線下市場雖然也有一定份額但總體表現欠佳,加上今年在高端產品線上的失利,導致企業沒有更多資金來繼續維護和拓展線下渠道,前不久魅族大量關閉線下門店就是最好的證明。”

另外在市場價格方面,華為品牌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品牌溢價,旗艦機型也成功上探至4000+的價格區間。與此同時,互聯網子品牌榮耀也很好地填補了其上探高端之後留下的中低端市場空白。

看清這一點,魅藍的底氣恐怕就不會那麽足了。首先,魅族目前的品牌定位並不高端。其一直對標的都是榮耀、小米等互聯網手機品牌,魅藍更是與紅米、暢玩等系列相近,可以說其本身並不具備太多的品牌溢價能力,2500元檔一直都是魅族的主力價格區間。

一旦不久的將來魅藍上探至這一價位,勢必對魅族的定價產生影響,如果魅族為避免市場和價格重疊進一步上探,又將依靠什麽資源?

上探高端一直都是主打性價比的互聯網品牌手機面臨的難題。一個品牌定位的提升,並不是說企業領導人自己說我這款產品足夠優秀,配得上多高的售價,而是需要連續幾代優秀產品的不斷積累、沈澱才能做到。對於現在的魅族來說,他並沒有足夠的積累和沈澱再支撐上探高端。

以魅族2017年並不太成功的“獨苗”Pro 7為例,除了整體產品設計和硬件配置上的問題之外,過高的定價也是造成其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市場表現不佳,證明用戶在短時間之內並不能接受一個3000元起售的魅族產品。

所以種種跡象表明,魅藍如果定價上探造成價格重疊,會自亂陣腳。

這是李楠的無奈之舉?

對於冒然提價帶來的窘境,想必無論是黃章還是李楠心里都非常清楚,只不過這也許是無奈之舉。

首先,魅藍目前的主要戰場還是千元機市場,但是隨著整個國內市場的消費升級,千元機市場已經處在持續萎縮的狀態。

根據第一手機界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大陸整體手機線下市場共完成千元機銷量4987.1萬臺,占整體線下市場銷量比重達48.7%,環比下滑了3.30%。同時伴隨著小米的再度崛起以及華為在低端機領域的發力,千元機市場的競爭將會越發激烈,小微品牌的生存空間不多矣。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對懂懂筆記表示:“面對目前千元機市場的狀況對於魅藍而言,在穩固現有千元機市場份額的同時,進行產品升級已經變成必須要做的事。”

同時,孫燕飈強調:“每一個企業在選擇雙品牌路線時,前期都會產品一定‘左右互搏’的情況,面對這樣的情況就要看企業自身的內部調整能力,如果調整的好就能形成良好互補,就像現在的華為和榮耀,如果調整得不好也很有可能會造成過多的內耗。”

對於今年整體表現不佳的魅族而言,追求利潤是目前老板黃章的第一目標,這一點從其前不久的組織架構調整以及增設海外事業部、配件事業部就能明顯看到。

對此,孫燕飈表示:“對於講究性價比的互聯網手機廠商而言,它們單機利潤是非常薄的,所以現在國內的手機市場已經從單機利潤轉化成單客利潤,廠商們希望在銷售手機的同時,可以連帶銷售一些類似配件這樣的附加品,從而提高利潤。”

或許真像老羅說的那樣,“手機不賺錢只是交個朋友,配件才賺點錢”。但是,一家手機廠商賣配件賣得好,也是建立在其主業——手機產品本身過硬的基礎上。如果手機都沒人買,誰又來買你的配件?

得益於Note 6的不錯產品力,魅藍今年的整體市場表現還算不錯,應該在內部形成與魅族品牌遙相呼應的態勢。所以如果不是誠心拆臺或者是內部矛盾公開化,魅藍將采取定位和定價上探的舉措多少有些令人無語。

如今,魅族上下都將希望壓在了由黃章打造的夢想機上,對於魅族而言這已經是畢其功於一役。魅藍與魅族的協同發展,互相呼應更為顯得重要。如果說,2018年的魅族和魅藍兩兄弟左右互搏將不可避免,那麽盡量縮減這種尷尬內耗的時間,盡快形成品牌呼應和共振,將是明年擺在黃章和李楠面前的另一道考題。

魅族 魅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33

美財長將訪華,意在避免全面貿易戰

隨著時間將進入5月,全世界擔憂的中美貿易戰出現轉機。美國財長姆努欽4月21日出席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透露“正在考慮訪華”。隨後美國總統特朗普24日表示,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將在未來數日率領代表團前往中國就貿易問題進行磋商,並稱,中美雙方對磋商相當認真。

美方代表團預計將在5月3日至4日訪華。據了解,姆努欽的訪華團成員將包括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以及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等。此次中國之行將是姆努欽第一次以美國財長身份訪華。此前他在華盛頓及在歐洲G20會議期間會晤過中國同行。他的最近三位前任都在出任美國財長後的頭幾個月內訪問了中國。

美方財長此次訪華,意在避免全面貿易戰的爆發。而姆努欽的中方談判對手,將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財辦主任、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

“一對四”談判凸顯形勢微妙轉換

此前中美雙方層層加碼,貿易戰已經箭在弦上。若雙方沒有任何進展,在5月15日的公開聽證後生效,外界預期美方將在6月大限到來時啟動關稅戰。而貿易戰一旦真正啟動,局面將不可收拾。特朗普顯然對此心知肚明。同時,就短期策略而言,展現強硬,可以繼續敲詐中國;但為了安撫市場,特朗普也不能任性到底。

來自美國國內和國際的強大壓力,也推動美方主動推進談判。近來美國企業家、農場主,以及眾多專家學者,紛紛對特朗普單邊主義行動提出強烈批評,認為這對美國長遠利益不利。而國際社會也對美國拋棄基於規則的國際貿易體系的單邊行徑譴責不斷,認為這對全球經濟和貿易秩序會造成致命打擊。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美方主動提出訪華,意在避免全面貿易戰的爆發。

細看此番“一對四”的談判格局,頗有似曾相識之感。不久前的2月底,劉鶴訪美時的談判格局正是“一對三”,姆努欽、萊特希澤,以及時任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科恩。而這次,庫德洛取代了科恩,並新增納瓦羅。

老對手異地重逢,並在中國展開新一輪談判,形勢的微妙轉換,中方處於有利地位。在此前3月24日劉鶴應約與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的通話中,劉鶴已闡明中方立場:美方近日公布301調查報告,違背國際貿易規則,不利於中方利益,不利於美方利益,不利於全球利益。中方已經做好準備,有實力捍衛國家利益,希望雙方保持理性,共同努力,維護中美經貿關系總體穩定的大局。

談判之路將不平坦

然而,就在美國宣布有意派代表團來華就貿易問題展開磋商之際,有消息傳出,美國目前正對中國電信巨頭華為進行調查。此外,美國司法部正對華為可能違反向伊朗禁運的有關制裁進行調查。這是繼上周封殺中興通訊後,華盛頓再度出手打擊另一中國電信商。

這里的故伎重演酷似在劉鶴上次訪美期間,特朗普臨時取消會見,並高調宣布將對進口鋼鐵和鋁制品征收高額關稅。芯片出口禁運是華盛頓在中美談判前夕打的牌,意在給美國談判預設更多主導權。

正式談判前不斷出招,旨在扭轉心理形勢並掌握談判時的主動,這是特朗普的慣用伎倆,有備而來也透露出美方對於對手的忌憚。而紮實的學術基礎、對全球趨勢和形勢的深刻把握、加上務實理性的風格,劉鶴無疑是美方的強勁對手。美方談判陣容從2月的“一對三”增加到如今的“一對四”,顯示出美方對中方談判對手的重視和敬畏。

同時,“邊打邊談”也是特朗普的一貫策略。顯然,中美雙方都希望能夠避免全面的中美貿易戰爆發。各方最期待的結果是,通過談判避免征收關稅。不過,談判的進程不會平坦。美方通過不同場合傳遞給中方的不少“要價”,或者中方無法接受、或者沒有可操作的空間和路徑。分析人士預計,談判可能會持續好幾個月。

實際上,姆努欽代表團的成員在貿易上也持有不同觀點,姆努欽一直被認為是溫和派和全球主義者,多次暗示美國並沒有放棄多邊貿易體系。前CNBC電視臺經濟評論員庫德洛更傾向於接受自由貿易,反對嚴厲關稅,不願發起可能損害美國企業並導致股市暴跌的貿易沖突,但自其成為白宮首席經濟顧問以來,在中美貿易問題上對中國多有批評。而萊特希澤和納瓦羅在貿易態度方面對華強硬,是特朗普貿易民族主義的擁躉者。

如何運用好美方代表團成員針對不同事項的不同傾向,將可以是中方談判的技術路線之一。

同時,充分運用多邊機制和既有規則,也是中國和美國作戰的“第二戰場”。

剛剛結束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春季會議呼籲各國反對單邊主義、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同時據悉,中方已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項下,將美方相關征稅建議措施訴諸世貿組織(WTO)。在WTO的爭端解決機構(DSB)例行會議上,中國已對美國“301”調查發起正式講話。

(本文作者:楊燕青 第一財經日報副總編輯;馬鑫 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員)

(馮迪凡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264

地方債借新還舊並非新開通道 避免債務期限錯配風險

近日財政部發布的《關於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工作的意見》稱,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下稱地方債)用於償還2018年到期地方政府債券的規模上限,按照申請發債數與到期還本數孰低的原則確定。

這被一些媒體解讀為財政部首度明確地方政府可以發新債券來還舊債(下稱“借新還舊”),為地方融資開了一道大門。

不過一位財政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實際上地方債一直被允許“借新還舊”,以前也有,只是2018年地方債到期規模較大。

根據wind數據,2018年地方政府到期債務約8389億元,而前兩年到期債務規模不到3000億元。此後幾年到期債務規模均超過1萬億元。

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蘇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國發43號文以來,中央政策是允許地方政府債券“借新還舊”的,是否“借新債、還舊債”由各發債區域根據自身財力及債務情況而定。

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即國發43號文)明確,地方政府舉借的債務,只能用於公益性資本支出和適度歸還存量債務,不得用於經常性支出。

2016年11月,財政部印發的《地方政府一般債務預算管理辦法》也明確,地方政府一般債務本金通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發行一般債券等償還。同月印發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預算管理辦法》也明確,專項債務本金通過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專項收入、發行專項債券等償還。

而且財政部明確,省、自治區、直轄市發行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償還到期的一般債務和專項債務本金計劃,由省級財政部門統籌考慮本級和各市縣實際需求提出,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批準後按規定組織實施。

因此,地方債早就被允許“借新還舊”,不存在突然給地方融資開一道大門。

地方債“借新還舊”是否會帶來債務風險?

蘇莉表示,“借新還舊”是資本市場主體降低資金成本、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優化債務結構、擴大經營和實現流動性管理的正常手段,其本身並不必然帶來風險。

“與完全沒有實體支撐的金融體系空轉的‘旁氏騙局’不同,‘借新還舊’只是一種融資管理手段,是否帶來風險主要取決於主體的償債能力。資本市場上恰恰是信用資質比較優質的主體,能獲得投資人的認可,才能實現穩定持續地‘借新還舊’。這就是高速公路企業、基礎設施融資建設企業多次被曝‘借新還舊’,但仍得到資本市場青睞的原因。” 蘇莉說。

蘇莉告訴第一財經,“借新還舊”是地方政府以時間換空間、平滑債務期限結構,實現漸進式去杠桿的有力舉措。以政府低利率的債務替換融資平臺高利率的債務,有助於有效降低融資平臺的資金成本,緩解融資平臺大量隱形債務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2015年中國發行了地方政府債券來置換非債券形式的地方政府存量債務,以降低地方政府利息負擔。國務院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置換債券降低地方政府利息負擔1.2萬億元。這避免了地方政府資金鏈斷裂,化解了許多長期積壓的“三角債”,降低了金融系統呆壞賬損失。

我國實行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也為地方債“借新還舊”設置了天花板。比如前述《意見》明確,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用於償還2018年到期地方政府債券的規模上限,按照申請發債數與到期還本數孰低的原則確定。這意味著地方政府借新還舊的規模上限被控制在申請發債數,而這一數字被中央實施限額管理。

蘇莉認為,隨著政府舉債融資機制的完善,預計未來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將明顯擡升。

2018年是國務院確定的地方政府置換債券發行的最後一年,規模約1.7萬億元,目前各省市正按照要求加快發行置換債券,完成既定任務。此外,2018年地方政府發行的新增債券規模上限為2.18萬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0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