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對存款偏離度進行管理,以及近年銀行“治亂象”的進一步深化,銀行違規“攬儲”與月末、季末存款“沖時點”等行為得到一定約束。
結合近年來商業銀行業務經營新特點、風險管理新情況,為進一步督導商業銀行合規發展、有效防控風險,6月10日,銀保監會聯合央行發布《關於完善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最大的變化就是對商業銀行月末存款偏離度監管指標進行了適當調整,由原來的3%放寬至4%。同時簡化計算方法,取消季末月份的特殊規定,對季末月份與非季末月份采取相同的指標計算標準。此外對偏離度不達標銀行的處罰增加了一定的靈活性。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通知》緩解了銀行月末、季末存款偏離度考核壓力,但督促銀行“功夫都用在平時”。
存款新增萬億浮動空間
由於在商業銀行的薪酬管理制度中,月末或季末的工作成果,比如吸收存款數量是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所以銀行員工就有動力在考核日“沖時點”、“沖業績”。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存款月末、季末“沖時點”已經成為全行業最普遍的行為之一。今年以來,隨著企業去杠桿推進,存款增長緩慢已成為多數銀行面臨的共同難題。部分商業銀行“攬儲大戰”各顯神通,其中滋生出大量亂象與不規範經營行為。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表示,這種“沖業績存款”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所以不僅不能切實提高存款規模、增加實體經濟資金來源,反而會導致金融系統中資金的不穩定和統計數據的失實。
“存款沖時點不是某個銀行自己采取行動(如銀行內部取消時點數字考核)就可以解決。”中國銀行原副行長王永利撰文稱。王永利表示,其弊端顯而易見,必然導致存款在季末激烈爭攬的高成本(包括利率、費用、精力等),這些存款也很難安排有效運用,並可能給銀行流動性管理帶來麻煩。
存款偏離度正是約束銀行月末存款“沖時點”行為的一項監管指標,其計算公式為月末存款偏離度=(月末最後一日各項存款-本月日均存款)/本月日均存款*100%。
早在2014年9月,當時的銀監會就下發《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約束商業銀行違規吸存、虛假增存、月末存款“沖時點”等行為。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此次《通知》與2014年版本相比,將監管指標值由原來的3%調整至4%,對銀行業將產生較大影響。
某國有大行資產負債管理部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此前存款偏離度指標3%對銀行而言較為嚴苛,此次監管修改與時俱進,將對商業銀行產生正面影響。
第一財經記者粗略計算,如果以2018年4月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接近170萬億元來作為某月的日均存款規模計算的話,此次存款偏離度調整,應該可以新增1.7萬億元左右的浮動空間。
李奇霖分析稱,與2014年版本的存款偏離度監管規定相比,新規同時取消了季末月份的特殊規定,簡化計算方法,將季末月份與非季末月份采用相同的指標計算標準。
上述大行業內人士表示,季末計算方法的調整是一項積極優化。由於財政存款大多數集中在三、六、九、十二月投放,每個季末時間點相對高一些,如果用季末考核對銀行而言有不均衡的情況。
他指出,例如一季度多數企業發放獎金高峰期,如果銀行監管用前季末來平均計算存款偏離指標,銀行很容易超標。甚至會出現為了滿足存款考核不超標,在季末不得不“趕走”一些存款。此次修訂後將避免上述亂象。
此外,與2014版存款偏離度監管規定相比,《通知》對偏離度不達標銀行的處罰上有所放松。
例如,首次超過監管指標閾值以及超過監管指標閾值兩次以上的銀行,按照原有規定,將連續暫停準入事項3個月以上。《通知》則對首次超過監管指標閾值的給予風險提示,超過兩次以上采取暫停部分準入事項等監管措施,並且作為其年度監管評級參考因素。
李奇霖認為,《通知》從指標的簡化、指標閾值的放寬和更具有靈活性的處罰手段方面給予銀行吸收存款方面一定的放寬。加之取消季末月份存款偏離度的限制,以及存款浮動空間的相應增加,對銀行的流動性指標等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優化。
禁止七種違規吸儲
《通知》亦表示,商業銀行應完善薪酬管理制度,改進績效考評體系,加強存款的基礎性工作,強化存款日均貢獻考評,從根源上約束存款“沖時點”行為。要求商業銀行不得設立時點性存款規模考評指標,也不得設定以存款市場份額、排名或同業比較為要求的考評指標,分支機構不得層層加碼提高考評標準及相關指標要求。
《通知》還禁止了7項商業銀行采取違規手段吸收和虛增存款的方式:包括違規返利吸存、通過第三方中介吸存、延遲支付吸存、以貸轉存吸存、以貸開票吸存、通過理財產品倒存、通過同業業務倒存。
其中,以以貸轉存吸存為例,一些商業銀行往往強制設定條款或協商約定將貸款資金轉為存款;以存款作為審批和發放貸款的前提條件;向“空戶”虛假放貸、虛假增存。而以通過理財產品倒存為例,商業銀行特意將理財產品的發行和到期時間集中於每月下旬,期限結構設計不合理,於月末、季末等關鍵時點將理財資金轉為存款。
在資金面寬松態勢下,一直以來備受青睞的結構性存款開始降溫,環比增長出現負值。
記者統計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發現,今年6月,中資大型銀行和中小型銀行的結構性存款總額為92052.74億元,較今年5月減少573.54億元。其中,大行結構型存款略有反彈,但中小行的增量則為年初以來首次轉負,降幅大於大行增量,進而拉動整體結構性存款負增長。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稱,結構性存款的減少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6月期間市場資金流動性較為寬松,銀行負債端壓力有所減少,結構性存款供給下降;另一方面,機構關於假結構性存款的討論一直存在,並且對監管的約束規範有預期。他們還預計,理財新規下,未來結構性存款的發行會進一步放緩。
環比增長首現負值
彼時,資管新規剛剛落地,保本理財正逐步退出,而作為“攬儲利器”的結構性存款快速增長,5月份一度升至9.26萬億,同比增長高達53.9%。市場稱這一現象為“銀行加價爭奪存款負債的囚徒困境”。
瘋狂過後是冷靜,據央行數據顯示,6月,中資大型銀行和中小型銀行的結構性存款總額出現小幅回落,環比下降0.62%,是今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穆迪分析師徐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6月結構性存款減少的主要原因是銀行間流動性的逐步改善。他稱,“央行定向降準與擴大MLF(中期借貸便利)的資金投放,使得銀行間流動性在6月以來得到大幅改善,市場利率中樞穩中有降,顯著緩解了中小銀行負債端的資金成本壓力。”
監管信貸收緊之下,“寬貨幣”局面顯現,銀行負債端壓力減輕,進而對結構性存款的依賴性有所改變。民生證券從“存款同比增速因子貢獻度”的角度分析稱,結構性存款已跨過拐點,此意味著結構性存款對銀行存款的貢獻度較之以往有所降低。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從機構來看,中小型銀行和大型銀行的表現並不相同。據悉,6月中小行結構性存款減少716.44億元,環比下降1.19%;而大行結構型存款增加142.9億元,環比上升0.44%。
中小銀行對結構性存款較高的依賴性導致其對市場變化更加敏感。徐晶認為,對於中小銀行而言,結構性存款作為與同業競爭變相攬儲的工具,始終屬於較高成本的負債工具,在市場利率下降的情況下,中小銀行開始從從結構性存款轉向其他更低成本的負債工具,如同業存單等。據悉,6月份中小型銀行同業存單新發金額放量增長。
也有市場人士認為,監管因素亦是中小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出現下降的主要原因。交銀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向第一財經分析,上半年,保本型理財產品受資管新規限制,結構性存款成為投資者偏好的產品,規模不斷增加,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為假結構性存款,即不符合結構性存款嚴格界定的產品。不過隨著監管趨嚴,假結構性存款發行受到影響。
此外,記者還發現,不論是大行還是中小行,單位存款中的結構性存款皆有下降。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企業結構性存款規模的下降,除了受監管規範結構性存款的影響外,還跟目前企業的資金面相對偏緊有關,在資金相對緊張情況下,企業可能會降低結構性存款的投放。
未來增長放緩
繼7月20日銀保監會發布理財新規後,結構性存款發行量和收益率進一步回落。據融360不完全統計,上周(7月27日-8月2日),結構性存款發行量共53款,較前周減少了27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9%,較前周下降了0.04個百分點。
新規指出,銀行發行表內理財產品應當按照結構性存款或其他存款進行更有效的管理,同時新規對結構性存款的發行資質、涉及的衍生品業務管理,表內核算要求以及相應的資本和撥備計提都做出明確要求。
徐晶稱,此舉主要是為了更加規範,而非打壓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業務。但同時監管加強會使那些不符合規範的,僅僅是作為高息攬儲工具發行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受到限制。
“隨著這部分結構性存款的規模逐步收縮,短期內結構性存款在銀行總資金來源里的比重將繼續下降,此前的高增長態勢難以為繼,收益方面也會更多體現市場利率的變化趨勢。”他如是說。
一家股份制銀行的資管人士向記者指出,理財新規中的“發行結構性存款的商業銀行應當具備相應的衍生產品交易業務資格”這一點對結構性存款發行有較大沖擊。他解釋稱,此前,一些中小銀行可借助大行來發行結構性存款,但此規定一出,中小銀行需申請資質,暫且不論通過與否,未來短時間內結構性存款的發行會放緩。
此外,結構性存款的放緩給了大額存單上升空間。同樣被視為銀行保本理財退市後的接棒者,近期,大額存單的利率有所上升。一家城商行營業部的投資經理告訴記者,目前,一些銀行為了吸儲,不僅提高了大額存單利率,還推出了新的花樣,比如投資者可以指定非本人收息賬戶等。
上述資管人士也稱,未來發行大額存單或金融債也許是不少銀行的優先選擇。大額存單利率大概率將進一步提高,在銀行負債結構中占據比例可能加大。
關於結構性存款放緩對銀行的影響,趙亞蕊表示,從供給端的角度來看,結構性存款的優勢下降後,銀行會尋找其他的業務來滿足資產負債管理和經營需求,倒逼銀行進行轉型。從需求端來看,隨著結構性存款的逐步規範和增速的放緩,未來結構性存款的投資優勢不斷下降。同時,隨著銀行主動管理能力的不斷增強,理財產品的投資優勢將會逐步顯現。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8月28日,深圳九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九有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韓越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上海市公安局奉賢分局刑事拘留,暫不能履行職務。截至8月28日收盤,九有股份跌至每股2.8元,跌幅達9.09%。
公告內容顯示,根據《公司章程》第一百一十三條的有關規定,經董事徐瑩泱女士、盛傑民先生、朱蓮美女士、郭君磊先生、李楠先生及李艷娟女士以上六位董事共同推舉,暫由副董事長徐瑩泱女士代理行使董事長職責,全面負責公司的經營管理和法定代表人職責。代理時間自本公告之日起至董事長韓越先生恢複履行職責,或者董事會認為有必要改選董事長並通過改選董事長議案之日止。目前,公司經營管理各項工作穩定正常。
同日,九有股份另一則公告顯示,九有股份於近日收到上海市公安局奉賢分局向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出具的《協助凍結財產通知書》及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出具的《股權司法凍結及司法劃轉通知》。《通知》顯示,大股東天津盛鑫元通有限公司股權被上海市公安局奉賢分局凍結。凍結股份數量為1.02億股(占比19.06%,其中99.99%已被質押),凍結日期從8月22日開始,一直到2020年8月21日。
公司公告稱,上述凍結事項暫不會對上市公司的正常運行和經營管理產生影響,公司將密切關註上述事項的後續進展情況,並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在去年8月24日,九有股份原實際控制人朱勝英、李東鋒和孔汀筠與春曉金控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朱勝英、李東鋒和孔汀筠將其持有的盛鑫元通100%股份,以7.5億元(含稅價款)的價格轉讓給春曉金控,朱勝英、李東鋒和孔汀筠不再持有盛鑫元通的股權,盛鑫元通持有上市公司19.06%的股份不變,轉由春曉金控持有盛鑫元通100%股權。韓越持有春曉金控86.80%的股權,為春曉金控的實際控制人。
去年8月30日,九有股份發布公告稱,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關於對深圳九有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舉報事項的問詢函》。根據問詢函內容,舉報人稱九有股份間接控股股東北京春曉金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春曉金控”)的關聯企業在業務上存在重大違法違規以及同業競爭違規行為。鑒於上述事項對公司影響重大,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17.1條的規定,請公司核實並披露相關事項。
據問詢函舉報內容顯示,春曉金控的關聯企業大連君融貸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下稱“大連君融貸”)及其全資子公司君融貸(北京)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為君融貸網站的運營方,君融貸是一家專業從事供應鏈服務的公司,與公司旗下的九有供應鏈及潤泰供應鏈存在同業競爭關系。
另據舉報稱,春曉金控在君融貸業務上存在多項違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包括自我融資、自我擔保、同一應收款項重複保理、課棧網從君融貸處所融款項主要用於貸款給在校學生等。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2樓提及
好湯有聯想到我說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