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柳丁做到iPhone 台灣標籤帝國曝光 1分錢產品起家,正美如今年印120億張!

2015-11-30  TCW

從茶包吊掛做到RFID,現在還打算跨足IT服務……不上市、不整合,它靠「做功課精神」衝破紅海裡的版圖限制。

如果商場也有金馬獎,它,就是最佳配角。你可能從未注意到它,但是你的身邊,一定有它的產品存在。

正美(cymMetrik),大中華區包材標籤與印刷業龍頭(編按:標籤印刷依服務產業別和區域各據山頭,市場極為分散),從沐浴乳的包裝,茶包棉線上的貼紙,到筆記型電腦背後常見的規格貼紙,甚至是蘋果的iPhone手機,都有它的標籤蹤影。

46歲執行長:我們很專注家庭工廠,變蘋果主要合作夥伴

它的標籤最便宜以毛計算,但在蘋果連續四年的供應商名單中,它都榜上有名。

有意思的是,在殺到見骨的科技供應鏈裡,這家企業的淨利率還能逼近兩位數,而且它所位於的中國,標籤供應商就有六千多家,是個標準的紅海市場。

甚至,這家只是印標籤的公司,去矽谷設立設計中心,還申請了逾百項專利?

這個從柳丁標籤起家的企業,到底是怎麼走到今日?

現年四十六歲、二代接班的執行長蔡國輝給我們的答案,聽起來很平凡:「我們很專注……我跟其他印刷廠不一樣的,他們老是看競爭,我們看客戶……。」

蔡國輝口中說的專注並不誇張,為了這個從柳丁標籤起家的企業,到底是怎麼走到今日?

現年四十六歲、二代接班的執行長蔡國輝給我們的答案,聽起來很平凡:「我們很專注……我跟其他印刷廠不一樣的,他們老是看競爭,我們看客戶……。」

蔡國輝口中說的專注並不誇張,為了接受這個採訪,他們內部至少評估了一個月,只因為這是跟客戶無關的事情。低調的作風,讓其在兩岸印刷界蒙上一層神秘面紗,台北市印刷同業公會甚至連它的名字都沒聽過,中國印刷業則形容它是「潛水中的大鱷」。

要理解正美,得從蔡國輝岳父、正美創辦人蔡意誠的故事開始。一九六九年,憑藉著在四維膠帶的業務經驗,以及對標籤印刷最基礎的材料一自黏膠,累積了基礎知識,他和妻子蔡李玉霞、小舅子李春明創辦了正美,踏入標籤印刷領域。當時,全台同業只有三家。

奠定正美基礎的,是當時外銷暢旺的柳丁。蔡意誠看每顆柳丁都有一張直徑一至兩公分的圓形標籤貼紙,是柳丁的身分證,他便守在全台青果商年度大會會場門口,見到人走出來,就向前彎腰遞名片。從「家庭即工廠」的模式做起,正美包下當時全台灣外銷柳丁七成的標籤生意。

「沒技術的東西不要做」

為一個客戶的抱怨,跑到矽谷開辦事處一九七0年代的台灣,是世界的代工廠。正美搭著時代洪流,陸續做起西洋棋、玩具、家電、菸酒,和消費性電子產品如遊戲機、電腦等市場的標籤印刷生意,而其他同業也陸續崛起。

可是,只要同業一跟進,蔡意誠就開始尋找下一個標的,不讓自己進入殺價戰。他認為,「賺錢的生意,未必永遠有賺頭。」數波轉進經驗告訴他,「沒有技術的東西,不要做。」

在一九七一年,他花了二十一萬元、當時在台北三重可買兩、三棟透天厝的天價,買了一台全新的日本印刷機。一九九三年,它把印刷作業全面改為電腦化,不願轉 型的師傅因此定掉大半。一九九五年,台灣代工廠開始西進中國,它也同步到上海與深圳同步設了廠,分別服務消費品和電子業客戶。

二00三年,它去了矽谷設辦事處,只因為一個客戶抱怨:「你們的標籤老是要送去中國打樣,再寄回來已經是隔夜了,你能不能派個人住在這邊,我有需要,你半小時之內就能趕到?」

簡單一個貼在電池上的標籤,正美要懂材料,才能讓標籤耐熱、耐冷、耐摩擦,因為電池會發熱,還要有阻燃功能。幫P&G或聯合利華的沐浴乳產品做標 籤,它們還參與設計,找材料商一起想,看怎樣做能美觀,又能讓產品的包裝可以遮光、耐腐蝕、不透氣透光,還可以一定程度隔熱。

在矽谷辦事處,客戶思科(Cisco)的工程師設計網路設備插口,決定要更改新規格,正美雖然只是做插口上的圖示標籤,還順便幫電機工程師畫出美工圖來,「當天上午電話一打,下午就畫給他 …… 他就賴著你囉!」

當時,其他台灣標籤印刷同業還在做內需市場,毛利率還有一0%至二0%,日子過得很愜意;正美卻跟著客戶走到國際,滿足難以想像的挑剔需求。為了做國際訂 單,他們一年花上百萬元做國際安全標準U L的認證,還不包含算歐盟規定的危險物質限制指令(ROHS)檢測與ISO9000、ISO14000工作場所安全的檢測。

這些是連市值上千億、上兆的電子大廠鴻海與華碩,都謹慎應對的標準,「它們(客戶)是在我們身上搞電子業的標準。」蔡國輝說,很多印刷同業的反應是:「搞什麼?我幹嘛被你管這些細節?」

但正美卻回應客戶需求,「很多人聽了都覺得我們瘋了,(他們)怎麼可能花這種錢!」蔡國輝說。

「瑣碎也是競爭優勢」

做茶包學食安、接App單學消費者體驗別人眼中的小生意,正美越做越起勁,還有了自己的研發實驗室,單總部就養了五十個研發人員。

「我們有四位博士:材料、電機、機械、化學。做機械的,要配合(印刷)機械的改造,印完有髒點,要挑掉:要如何記錄,需要有光學鏡頭去掃描進資料庫,這需要軟體機電技術;用到油墨相關,就需要材料化工 …… 。」

這四十六年來,正美把心力都用在標籤生意上,不像另一家專做服飾標籤的美國上市大廠艾利做垂直整合,也不做房地產投資,更沒有上市櫃想法,因為一旦上市櫃就需要整天關注股價,會分散注意力。

現在,每做一個生葸,他們都像是在學習一個新功課。做茶包標籤,他們要懂食品安全規則,做電腦上的觸控板印刷,他們找光電顧問來上課,搞懂光學、力學等技術。

做蘋果生意,他們也學會了OOBE(out of box experience),「開箱經驗L的新名詞。如何讓消費者打開包裝時,拆的方式、角度,一整套流程,都能感受到拆禮物般的愉悅。

做手機生意,他們要理解消費者行為。有了他們做的手機內水洗標籤,當消費者把落水手機拿來保固,廠商可以透過標籤變色與否,判斷這是否是人為疏失等。這些 點滴的知識累積,讓正美建立起進入門檻。現在,正美一年印刷一百二十億張標籤,一年產生五萬種新料號,相當一天要開發一百三十七種新產品,這些都是經驗。 這跟一般標準化的書本雜誌印刷,頂多印後在封面上光相比,加工流程極其複雜但單價又低,但「瑣碎也是競爭優勢。」而且,幾十年來,它跟著客戶如富士康到處 設廠,客戶一下子也無法找人取代它。

「大家都不懂最好啊」

不斷轉進新領域,還打入醫藥、汽車界

有關標籤的未來,正美還有好多想像。

蔡國輝要求員工到美國出差,一定要去惠普(H P)當年創業的車庫「朝聖」,最好附近的ID EO(國際知名設計公司)、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Dschool也順便走走。「世界這麼大,internet就是internet,怎麼可以甚麼東西都搞得 起來(指影響力很大),標籤也一樣,這麼小的東西,但你真的想清楚後,那個空間是不得了的。」

比如說,他們最近又想出要切入正在中國萌芽的二維碼(OR code)的生意。他們幫客戶印刷標籤條碼與QR code,除了考慮美感問題外,還幫客戶想,可不可以讓這些標籤條碼更有意義?

「以前,每一批沐浴乳的標籤是一樣的,一百萬罐一個碼,是死的;但現在,一百萬罐就有一百萬個碼。如果消費者掃了,你可以和他互動,知道他是誰,可以直接作顧客關係管理(C R M)。」蔡國輝說的極興奮,還當場和我們討論本刊能否應用。

印刷廠想做IT服務生意?「你確定客戶有此需求嗎?不會看錯嗎?」我們問。這或許是正美值得也必須嘗試的路。二0一一年到二0一四年,消費性電子產品不斷 跌價,這讓正美營收成長趨緩,淨利率跌破兩位數。但若以淨利率約九%,淨利八億多元推估,正美今年度光是數位印刷設備的資本支出一年最少一億元,看來確實 是不小的冒險。

但,蔡國輝是這樣回答:「與其等浪打過來,不如現在乘風破浪上去。很挑戰,但換個角度想,大家都不懂最好啊,你趕快懂就贏了!」

就像當年大家只想在台灣做紙標籤生意般,正美一路從各類標籤開始做,做到R FID(射頻識別電子標籤),把產品印上了宏碁、宏達電與小米、華為等電子產品裡,連醫藥與汽車領域都進入。

別人看似是不斷闖關,甚王困難重重(見大事記),蔡國輝卻直說自己只是很幸運,沒什麼特別。他說,本來就該做,只因為「不做,就平庸化了。」

這全球標籤業的隱形冠軍,用它的故事再次提醒我們:沒有注定凋零的傳統產業,也沒有必定虧損的紅海競爭。輸贏,往往源自於我們對自我格局的抉擇。

撰文者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52

蘋果公司承認iPhone 6s和iPhone6sPlus電量顯示出現問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885.html

蘋果公司承認iPhone 6s和iPhone6sPlus電量顯示出現問題

一財網 實習生 張雨蓮 編譯 2016-01-19 10:59:00

蘋果公司解釋,用戶手動更改的時間或是在跨越時區時(比如要更改為夏令制或旅行時)可能會出現這一問題。

據《衛報》(The Guardian)最新報道,蘋果公司承認當日期和時間設置改變時,關於時鐘的程序漏洞會導致電池電量顯示出錯誤的百分比,用戶可能發現iPhone 6s和iPhone6s Plus顯示的電量比實際更多。未更新電量百分比顯示這一問題將導致部分蘋果手機在顯示滿電量的情況下關閉。

據蘋果公司解釋,用戶手動更改的時間或是在跨越時區時(比如要更改為夏令制或旅行時)可能會出現這一問題。公司表示,正在修複導致該問題的程序漏洞。若用戶遇到該問題,應該先重啟手機,然後在“日期和時間”打開“自動設置”選項。

蘋果軟件和操作系統曾多次出現時區支持和夏令時問題。2010年,iOS 4被發現夏令時結束後日歷應用不能正確調整鬧鈴時間,造成部分歐洲用戶耽誤約會或上班,澳大利亞用戶則“被提前起床”。2011年和2012年,元旦鬧鈴功能失效。2013年元旦,蘋果又遭遇“勿擾模式”漏洞:即便過了設置的時間,蘋果IOS6設備也無法自動關閉勿擾模式,致使用戶錯過電話和短信。而在2013下半年,iOS 7用戶將日歷切換至夏令時,日歷應用的時間會“快1小時”。這些問題蘋果公司都已解決。

蘋果目前正在測試一種可以解決該問題的新的IOS軟件版本。已在公測的IOS 9.3將修複程序漏洞並添加一些新功能,包括添加可以濾掉藍光來幫助用戶入眠的夜間模式和使一部蘋果手機具備配對多只Apple Watch的能力。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40

4寸新iPhone曝光:外觀形似6S 或售3288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2/153922.shtml

導讀 : iPhone 5 SE被曝光,確為4寸,或售3288元;iPhone 7有雙攝,今年9月發布。

i黑馬訊(楊博丞)1月22日消息,日前,據國外媒體報道,社交平臺上流出了一段約40秒的視頻,視頻中一款iPhone新機被曝光,而這有可能就是iPhone 5 SE的真身。

642

640

641

視頻中可以看到這款iPhone機型采用金屬材質,外觀與目前iPhone 6未有太大區別,只是該機屏幕大小為4寸左右,標誌性的蘋果天線白帶存在,背部攝像頭微微凸起。不過,該機型號部分被掩蓋,但基本確定就是最近盛傳的iPhone5 SE。

i黑馬第一時間與供應鏈方面獲得聯系,我們確認蘋果已經正在生產4英寸機型,外觀與國外社交網站視頻中一致。該機的測試機已於去年11月就在生產,目前逐漸進入量產階段,而對於名稱該內部人士沒有最終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該設備一旦上市,iPhone 5S將停產。

配置方面,iPhone 5 SE將會搭載A8處理器,提供16GB和64GB兩個版本,1GB和1.2GB內存兩個版本,將擁有四種配色,與iPhone 6S一致。電池容量為1624mAh,價格為3288元人民幣起售。

另外,對於iPhone 7該內部人士表示,正在進行5.5寸的原型機測試,可以確定的是iPhone 7P將采用雙攝像頭,並取消3.5mm耳機孔,Home鍵無法進行按壓,將改為全新觸碰模式,配色方面有純黑色機型,該機厚度將在6-6.5毫米之間,形似全新一代iPod touch。

本周,有消息稱蘋果計劃在3月舉行媒體活動,屆時推出4英寸iPhone。雖然最新傳言顯示也認為4英寸iPhone將在3月發布,但是中國移動的一份活動計劃卻顯示這款設備要在4月份才正式亮相。

目前,供應鏈方面卻罕見的在今年春節期間正常休假,不像往年那樣加班生產iPhone。就在去年底供應商生產部門就已撤下多條iPhone 6S生產線,全力準備下一代iPhone的生產。不過從現有情況來看,這款新機並未進入實質的量產階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096

iPhone銷量將10年來首次下滑,人腦電腦直接相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4/153947.shtml

導讀 : 今天,黑馬哥帶你去全世界逛逛,看看海外有何新鮮好玩兒的資訊。GO!

行業動態

1.供應商集體預警蘋果將迎來首次業績下滑

根據路透社報道稱,蘋果公司主要亞洲供應商近日紛紛發布業績預警,這將意味著iPhone產品的銷量幾乎鐵定要出現近10年來的第一次下滑。

這些發布了業績預警的蘋果的供應商當中都包括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商臺積電(TSMC)和智能手機攝像頭生產商大立光電(Largan Precision)。

關的業內人士還指出,蘋果公司現在這一代iPhone產品與上一代的產品相比並沒有特別多的新功能,這再次引發了人們對蘋果公司創新能力的質疑。

蘋果公司在今年的開局並不是很理想,2016年的前3個交易日,蘋果公司的股價連續下挫,市值損失了大約有500億美元,這也迫使華爾街分析師紛紛調低蘋果的目標的股價。

2.Blue Origin公司在回收火箭方面打敗SpaceX公司

Blue Origin公司昨日發射和回收了它的New Shepard火箭。在去年11月,該公司也成功發射和回收了這枚火箭。這使得它成為首枚連續兩次成功發射和著陸的垂直起降的商用火箭。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Blue Origin公司再次發送和回收New Shepard火箭,確實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SpaceX公司和Blue Origin公司都希望能夠回收利用火箭,但是這兩家公司的火箭卻截然不同。

Blue Origin公司的New Shepard火箭用於將乘客送到亞軌道空間,讓他們在那里體驗四分鐘的失重,然後再返回到地面。而SpaceX公司的Falcon 9火箭是為了將貨物運輸到軌道空間或更遠的地方;這種火箭飛行的速度快得多,到達的高度高得多。

Blue Origin公司是由亞馬遜掌門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一手創辦的。該公司一直在秘密地測試其New Shepard火箭。在去年11月,Blue Origin公司成為全球首家成功發射和回收火箭的公司。

3.美軍研制可植入神經:讓人腦與電腦直接對話

未來黑馬哥都不用拿著任何電子設備就能使用谷歌搜索、導航服務或通訊服務啦,想起來就好興奮。

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DARPA)近日宣布了一個項目,研制      一種能夠讓人腦與電腦直接對話的可植入神經設備。

這種可植入神經設備大概只有一顆方糖那麽大,它可以利用二進制代碼實現人腦與電腦之間的實時通訊。

這個項目的名稱是“神經工程系統設計”(NESD),它將大幅提高神經技術的研發能力並提供改善視覺或聽覺缺陷的最新先進療法。NESD能夠以遠遠高於當今最先進的4K電視機的分辨率把數字聽覺或視覺信息輸送到人腦。

NESD項目經理菲利普·阿爾維爾達(Phillip Alvelda)表示:“當我們把這些工具升級,真正打開人腦和現代電子設備之間的通道時,想想那會是一種什麽樣的情況。”

3.德國外賣超人或在第四季度IPO

德國的“餓了麽”要準備上市啦。

在線外賣平臺外賣超人(Delivery Hero)已經聯系了花旗集團、高盛和德意誌銀行,請它們為公司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進行的IPO提供顧問服務。

雖然與此有關的所有人都三緘其口,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外賣超人很可能會在今年第四季度提交IPO申請,募資規模大概在10億歐元(約合10.8億美元)左右。

據悉,外賣超人主要得到德國創業孵化器Rocket Internet的支持 。

4.阿里投資的Snapdeal擬在印度上市 成印度電商第一股

在印度,互聯網基礎設施逐步改善,越來越多的印度人開始在網上購物。

印度電子商務形成“三國演義”態勢,除了亞馬遜之外,包括本土兩大巨頭Snapdeal和Flipkart。其中Snapdeal已經獲得了中國富士康集團、阿里巴巴等的投資。日前披露,未來可能會選擇在印度上市,成為本地資本市場第一家印度電子商務企業。不過現在距離上市還比較遠,可能還有幾年時間。屆時,該公司也將成為印度資本市場的第一家電子商務公司。

這位高管表示,公司的創始人希望目前網站的25萬家商戶以及大約8000萬消費者都能夠從公司上市中受益,即購買公司股票變成持股人。

去年底,Snapdeal進行了最新一輪5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機構包括富士康集團、阿里巴巴以及日本軟銀集團。在這輪投資中,該公司被估值為50億美元。

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獲得了爆發式增長,並造就了阿里巴巴集團創紀錄的上市融資規模。輿論普遍認為,印度將是下一個電子商務的爆發增長市場,因此許多風險投資也已經開始湧入印度,尋找“第二個阿里巴巴”。

5.東芝開發出巨型機器人 協助清除福島核反應堆

這款機器人有兩只特殊的手臂,可從放射池中抓取物件並將它們切成碎片,還可以永久性清理掉廢棄的燃料棒組件。

東芝開發出一款巨型機器人來幫助清除福島核電站2011年發生爆炸事故後給日本造成的影響。

這款機器人是東芝為客戶專門定制的,主要用於協助清理當年事故發生後爆炸的3號反應堆。

這款機器人有兩只特殊的手臂,可以從放射池中抓取物件並將它們切成碎片,還可以永久性清理掉廢棄的燃料棒組件。

預計福島核電站的清理工作需要30年到40年的時間才能全部完成,東芝開發的這款機器人將於2017年投入使用。

7.通過一套算法就能判斷溫網選手是否打假球?

黑馬哥想問,以後還要裁判幹嘛呢?

約翰·坦伯頓(John Templon)是美國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的數據調查記者。今日,坦伯頓公布了如何通過一套簡單的算法來判斷國際頂尖網球選手是否打假球。

通過與體育博彩調查員合作,坦伯頓建立一套評估模式,尋找一些特別的比賽:即選手輸球幾率與賽前預測的誤差超過10個百分點的比賽。

最終,坦伯頓挑選出39場這樣的可疑比賽。然後,對每位選手進行100萬次的計算機模仿,以了解他們的輸球幾率。

有了這個算法,比賽會不會有什麽新的變化呢?

8.索尼推出新款智能燈泡 可用作屋內對講機

索尼公司不久前發布了一款全新智能燈泡產品,這一產品不僅可以照明,同時還可以用戶家中的其他設備進行交互。

據悉,這款多功能智能燈泡內置有紅外控制、揚聲器和麥克風,索尼甚至還在智能燈泡里塞入了個microSD卡槽。因此它不僅可以通過控制空調和恒溫器這些設備管理屋內溫度、濕度,同時還可以在動作傳感器監測到有人進入屋內的時候自動打開電視機、與家里的報警系統相連或者是作為用戶同其他房間的人交流時的簡易通話器來使用。

當然,用戶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控制這一燈泡。應該說,索尼此次大力研發的這一智能燈泡產品是一個頗有意思的戰略舉動。

這款產品將在今年上半年在日本市場正式推出這一產品,而全球其他市場的推出時間和價格則尚未對外公布。

以後家里是不是每件物品都會變得這麽聰明呢?

大佬聲音

“我們相信,終結全球貧困並非只是可能,而是會取得重大突破,這將是貧困國家民眾史無前例的機會。在未來15年中,他們的生活改善速度將超過史上任何時期,他們的生活改善幅度也將超過任何人。”

比爾·蓋茨(Bill Gates)日前就2030年終結全球貧困問題發文稱,僅再需要14年時間,全球貧困就可被根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47

為了留在iPhone搜索里 谷歌向蘋果支付10億美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2819.html

為了留在iPhone搜索里 谷歌向蘋果支付10億美元

新浪科技 2016-01-22 11:52:00

1月22日上午消息,根據甲骨文訴谷歌侵權案的庭審文件,為了在iPhone中保留谷歌搜索框,這家搜索巨頭2014年向其支付了10億美元。

1月22日上午消息,根據甲骨文訴谷歌侵權案的庭審文件,為了在iPhone中保留谷歌搜索框,這家搜索巨頭2014年向其支付了10億美元。

甲骨文律師在1月14日的庭審中表示,谷歌與蘋果簽訂了一份協議,與蘋果共享通過iPhone獲得的搜索營收。有關此事的傳言已經流傳數年,但蘋果和谷歌之前均未對外公布。

甲骨文律師稱,這一協議的分成比例一度達到34%,但無法判斷是將34%支付給蘋果,還是34%由谷歌自己保留。

谷歌律師反對將這項信息對外披露,並希望法官刪除34%這一重要數據。但法官拒絕了這一請求。

蘋果和谷歌發言人均拒絕對此置評。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326

iPhone出貨量同比僅增30萬部 蘋果迎最困難時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7/153996.shtml

導讀 : 庫克說:我們認為第二財季將是最困難的一個財季,因為去年第二財季公司的iPhone供貨依舊趨緊,而且我們目前所處的市場環境也同上年同期有著極大的不同。

i黑馬訊1月27日消息,昨日,美國蘋果公司發布了2016財年第一財季財報。iPhone出貨總量為7480萬部,營收為759億美元,凈利潤為184億美元。

iPhone出貨總量為7480萬部,較上年同期的7450萬部增長0.4%。第一財季是蘋果最新旗艦產品iPhone 6S和6S Plus開售的第一個完整財季,而0.4%的增幅也創出自iPhone 2007年推向市場以來的新低。

蘋果第一財季大中華區營收為183.7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61.44億美元增長14%。蘋果首席財務官盧卡·馬斯特里(Luca Maestri)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蘋果正看到該區域的經濟正在發生變化,特別是香港地區。進入第二財季,經濟放緩的跡象將會更加的明顯。我們正在發現一些此前從未出現過的跡象。”市場分析師此前一直擔心,作為蘋果第二大市場,中國市場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將會給蘋果業務構成影響。

蘋果預計,公司第二財季營收將在500億美元至530億美元,低於市場分析師平均預計的556億美元。

蘋果第一財季iPhone出貨總量未達市場平均預計的7550萬部。該公司第一財季營收為75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746億美元增長1.7%;凈利潤為18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80億美元增長1.9%。蘋果第一財季營收和凈利潤均創歷史新高。

以下為蘋果公司高管回答分析師的提問。

問答環節:

高盛分析師:什麽原因導致蘋果對第二財季的營收預期同比下滑了雙位數百分比?

麥斯特里:按照固定匯率計算,蘋果第二財季的營收預計將同比下滑5%至10%。也就是說,匯率給蘋果第二財季的營收構成了4個百分點的影響。除去美元匯率同比走強之外,還有一系列的原因導致蘋果本財季的營收將低於上年同期。當前全球宏觀經濟環境依舊非常疲軟,包括俄羅斯、巴西和加拿大等商品驅動型經濟體的經濟同比都非常疲軟。我們對於匯率變動的答複一直是漲價,這種做法有助於保護公司的利潤率,卻不可避免的因高價影響到產品銷量。

高盛分析師:iPhone出貨量是否已經見頂?

庫克:iPhone是公司目前最重要的產品。當我關註市場份額時,我認為新興市場要比金磚四國更寬廣,我看到了巨大的機遇。就升級而言,它非常重要,因為消費者已習慣於不同的樣式。就虛擬現實而言,我不認為它是一款小眾技術。我認為虛擬現實技術會變得非常酷,會擁有一些有趣的應用。

問:關於iPhone的平均銷售價格

麥斯特里:我們對iPhone的平均銷售價格並不十分滿意。匯率給iPhone的平均銷售價格構成了49美元的影響。消費者目前正在積極采用新款iPhone。如果關註整體,就會發現iPhone的平均銷售價格依舊表現良好。我們對此感覺非常好。關於iPhone的渠道庫存,目前已處於我們目標的低端。我們預計的低端在5至7周範圍。iPad和Mac的渠道庫存也都在我們的預期之內。

問:根據蘋果的預計,iPhone第二財季出貨將同比下滑15%至20%,這意味著2016財年iPhone出貨將整體出現下滑。這是否是因為智能手機市場將不再增長,或者蘋果設備已經飽和?

庫克:我們確實認為iPhone出貨在第二財季將會出現下滑,但下滑幅度並未達到你們所預測的水平。目前,我們認為第二財季將是最困難的一個財季,因為去年第二財季公司的iPhone供貨依舊趨緊,而且我們目前所處的市場環境也同上年同期有著極大的不同。事實上所有國家都陷入了困境。

就市場本身我們不會花費太多時間進行預測。我們的觀點是,如果我們能夠制造出偉大的產品,我們就能夠讓用戶購買這些產品。在中國市場,50%的iPhone買家仍為第一次買家。

問:中國市場的下一個支柱是什麽?印度市場在未來2-3年會有什麽變化?

庫克:就中國市場而言,長期演進技術的普及率目前在在20%多。過去我曾談論過這一問題,中國在2010年的中產階級人數尚不足5000萬,但是到2020年將達到5億。這是一個巨大的機遇。我們將繼續擴大在中國市場的渠道。我們將為中國市場精心打造產品和服務。我們目前不同意中國市場前景將極為慘淡的預期觀點。

印度市場目前是令人興奮的市場。蘋果在該市場的增長非常強勁,增速已快於金磚四國。印度目前是全區第三大智能手機市場,而且人口結構非常年輕。印度的人口年齡結構非常有利於消費品牌,而且印度消費者希望獲得最優秀的產品。

問:因為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一些企業已經更改了營銷戰略。蘋果的營銷戰略是否也會變化?

庫克:我們的戰略一直是制造最優秀的產品。我們已能夠提供不同價格範圍的產品。我不認為我們的做法會發生偏移。我們會為特定的價格區間設計開發產品。我們確保向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779

iPhone可能要回美國生產,真的行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03/154167.shtml

導讀 : 在中國生產,為iPhone節約了大量成本。雖然從蘋果節約成本獲取利潤的角度來看,蘋果是對的,但從長遠來看,筆者認為,美總統候選人的觀點卻可能更具前瞻性。

前不久,美國總統候選人之一唐納德·特朗普在一次演講中表示,成為總統之後,將會對蘋果公司的 iPhone 等產品征收 35% 的進口稅,“要挾”蘋果將產品組裝線搬到美國,回美國生產。《福布斯》雜誌當時算了一筆賬,目前iPhone 6s 的零件大約為 80% 來自美國海外,如果征收 35% 的進口稅,那麽 16GB iPhone 的價格將會上漲大約 65美元。也就是說,如今一臺 iPhone 6s 的起售價將由 649 美元上升到 714 美元。

特朗普的“建議”顯然是為自身的政績服務,試圖讓蘋果在美國提供更多工作機會,但蘋果並不這麽看,庫克此前接受采訪時曾表示,蘋果之所以在中國生產產品並不是因為廉價,而是因為“技工”。美國已經沒有大量的技術工人了。而在中國生產,為iPhone節約了大量成本。雖然從蘋果節約成本獲取利潤的角度來看,蘋果是對的,但從長遠來看,筆者認為,美總統候選人的觀點卻可能更具前瞻性。

早在2014年,一項以“為什麽蘋果在中國生產iPhone及幾乎所有的產品”為題的美國研究,《紐約時報》得出的結論似乎也能印證庫克的觀點,即中國有更多的中級工程師,有龐大的勞動力支撐和龐大的能立即提高產量的工廠,中國也不缺一站式的高科技企業。

美國長期以來的產業轉移政策導致制造業的主導權與競爭力下降

這里面似乎可以看到蘋果不得不在中國生產的理由,但美國總統讓iPhone回美國生產的理由也在這里。要知道,早在2009年,美國就提出了重振制造業的口號,但制造業始終沒有回流美國的明顯跡象。美國為何要重振制造業呢?當然就業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歷史頑疾,制造業曾經讓二戰後的美國稱霸全球,成為全球工業與制造業的中心,但隨著美國第三產業的發展以及環保的需求,美國政府推行制造業產業轉移政策,因為此時,美國對制造業開始出現了另一種認知,認為制造業只是低附加值、非知識型經濟,所以,美國開始把制造業生產轉移到第三世界國家,美國本身只保留研發與設計,呈現出 “去硬資產化”趨勢。甚至,美國的部分大學關閉了制造技術和制造科學方面的課程。

但這樣一來的結果是,美國在制造業的主導權與競爭力都呈現出下降的趨勢,根據美國供應管理學會(ISM)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2月份美國制造業指數從11月的48.6降至48.2,創2009年6月以來的新低。此前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也發布了一份《中美德日韓制造業對比分析》報告,顯示出,在制造業競爭力指數排名當中,美國排在德國與日本之後,在人均增加值排名方面,美國的人均制造業增加值不僅低於德日,甚至低於韓國的7477美元。由此可見,美國制造業未來要想進一步向全球制造業競爭力上遊前進,其現狀堪憂,美國必須重新認識制造業的重要性與在未來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所以美國提出了制造業回流的口號,寄希望治療產業空心化的現象。

蘋果供應鏈分散也是美國產業轉移政策的產物  產業空心化危機初現

美國此前的產業轉移政策將制造業外包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隱患在於,導致整條制造業產業鏈都在其他國家,而在美國本土,已導致部分產業空心化。對應到蘋果身上也成立,一名前蘋果高管曾對《紐約時報》說:”整條供應鏈如今都在中國。你需要1000個橡膠墊圈?隔壁工廠就有。你需要100萬個螺絲釘?隔街的工廠就有。你需要對螺絲釘做一點小小的改動?三小時就行了。”此前紐約時報還提到一個案例:”離iPhone預定的上架時間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喬布斯需要不會產生劃痕的玻璃屏幕代替塑料屏幕,但在有限的時間內,除了深圳,別無他處能解決這個問題。在美國找到並雇用監督iPhone生產的8700名合格的工業技師,所需時間將會長達9個月。但在中國,只需15天。“

可以看出,蘋果要做到iPhone在本國生產需要極大的時間、人工與資源成本,甚至正如庫克所言,在美國,甚至已經找不到熟練的產業工人。但這顯然不是一種健康的產業模式,這一趨勢一旦加劇,會導致一場危機。

產業分布的統一性與完整性會推動集聚效應與競爭優勢  反之會導致產業空心化

在《制造繁榮》這本書里面提到一個產業工地的觀點,大致就是,產業公地上的每一“物種”(包括競爭對手、供應商、消費者、工人和諸如大學之類的機構)都不是孤立的,每一物種保持獨特優勢與關聯的產業交換資源會讓彼此獲益。這類似一個生態系統,每一“物種”都在貢獻能夠使其他“物種”獲益的資源,所以生態系統一直持續運行並保持平衡。精密工具制造者群體開發金屬加工工具,那麽它對於制造複雜紡織機械非常重要。如果這類工具消失,對紡織機械業也是重大打擊。

即產業在地理上分布上的統一性與完整性會推動整個產業的集聚效應與競爭優勢,也就是說,距離上的鄰近的企業間技術、人才和配套的完善,會讓整個產業集群受益,靠半導體發家的矽谷就是受益“產業公地“的典型。反之如果一個關鍵產業消亡了,這個產業的供應商、需要這些供應商的其他產業可能也難以存活。這將侵害“產業公地”。比如汽車行業的衰退會引發鑄造和精密加工等通用能力的萎縮,以及包括重型設備、先進材料業的式微。即系統中某一類企業數量減少,那麽就會導致其他配套產業鏈企業的生存能力的降低。這也是美國力推“制造業回流”以治療產業空心化的重要原因。

利益捆綁關系與過於分散的地理分布決定蘋果對供應鏈沒有絕對掌控力

如果將其對應到iPhone身上,iPhone的整條產業鏈與供應鏈散落在全球各地,iPhone的成功不代表美國整體制造業的提升,它在美國本土沒有形成產業的集聚效應。我們常說蘋果掌控著整條供應鏈,但目前的組件供應鏈絕大部分在中國,根據一份統計顯示,iPhone 原材料及零件供應鏈來自於31個國家,其中中國的供應商數量最多,達到349家,其次是日本,達到了139家,而美國排名第三,也有60家供應商。接下來是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和德國。

iPhone對中國的依賴性加強並不是一件好事,這會使得蘋果不能絕對掌控供應鏈控制權與主導權,蘋果目前能在供應商面前有絕對話語權,是因為蘋果能為其帶來利益,比如一旦蘋果財報亮眼,供應鏈水漲船高。而一旦蘋果銷量走低,則供應鏈跟著受損,繼而導致蘋果對供應鏈的掌控力弱化。因為歸根結底,蘋果與供應鏈的捆綁關系是利潤上的共榮關系。

iPhone的生產過度依賴中國:未來美國本土與其他國家都缺乏產品配套與支撐能力 

iPhone在中國生產,蘋果必須要面臨的情況是,未來中國的制造業成本與人工成本的大幅上漲以及產業轉移等情況,目前,隨著中國內地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以及年輕工人不願在制造行業工作,勞工短缺和高流動率現象在業界普遍發生,未來基於利潤的考慮,蘋果可能還要將工廠轉移到印度或者東南亞其他成本更低廉的國家,那麽蘋果將面臨更多困難,各種配件,包括天線、框架、塗料、薄膜、各種模組,這些組件目前幾乎都是由中國廣東、福建、上海一帶的企業生產,無論是印度,越南、泰國等其他國家均無法第一時間產生高效率的供貨,甚至良品率也無法保證。但在中國,華強北、中關村、華南城、淘寶網等實體和網絡電子零件市場,則可以迅速為生產一件貨品采購全部的材料運送到廠房。不過中國的隱患也在這里,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跨國企業的制造業向其他更具有性價比優勢的國家轉移或者回遷本國,中國低附加值產業尚未轉型成功,如何在全球制造業再次分工之前形成核心優勢向上遊遷移,也將是國內制造業需要思考的難題。

前面提到,如果在倉促的情況下離開中國回到,iPhone在美國將沒有熟練的產業工人。這對蘋果來說,將是一個嚴重的打擊。蘋果若要為美國提供熟練的產業工人,顯然還需要時間,另外,聘請大量工人只會令成本大幅上升,蘋果目前正在遭遇利潤與銷量下滑的困境之中,蘋果若想在短期內對生產線全面遷移幾乎是不可能的。但過於依賴中國供應商與中國市場,也意味著將持續依賴中國的產品配套能力與支撐能力,這對於蘋果始終是一大隱患。因為前面提到,在美國,已經沒有龐大的產業集群來支撐iPhone在關鍵零部件上的迅速生產,這可能會讓未來蘋果欠缺應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

蘋果或已經意識到了危機 已有回流跡象

而蘋果事實上已經意識到了危機,此前曾作出嘗試將部分零部件遷回到美國組裝,據資料顯示,在2014年傳聞中的iPhone6藍寶石玻璃,是在美國阿利桑那州的GTAT公司生產,Mac Pro的頂級Mac機late2013版本開始已陸續遷回美國組裝生產了。甚至,蘋果有可能自己在本國生產芯片,據《矽谷商業雜誌》指出,蘋果公司此前支付了1820萬美元在聖荷塞北部購買了一處面積為70000平方英尺的芯片生產工廠。從某種程度上說,蘋果遷回美國生產,短時期內造成人工成本大幅上升,但基於成本考量,蘋果也需要想辦法提升代工廠的人工效率與制造產業的機械化。據說蘋果已經開始在其MacPro、iMac生產線上實施自動化生產,除了材料和最後組裝,制造過程也基本無須人力。

從這里可以看出,蘋果或已做好了未來iPhone的關鍵零部件與硬件回流本國生產的準備。從長期來看,代工廠遷回美國或幫助蘋果在供應鏈環節獲取更大的自主權與更有效的創新驅動效應。從前面的產業公地的理論可以看出,任何一個產業的興衰,都不是孤立,而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甚至會引發蝴蝶效應。

供應鏈產業集群的分散也不利於iPhone硬件的升級叠代與創新

因為供應鏈產業集群的分散也不利於iPhone硬件的升級叠代與創新。因為從前面論述可以看出,制造業本身具備帶動整條產業鏈的發展的連鎖效應與產業的集聚效應,反之亦能造成產業空心化。比如說,電子材料加工工藝、沈積和鍍膜技術、複雜測試和組裝能力,這些能力是美國目前正在逐步喪失主導權的制造領域,而這些制造業領域的能力本可以形成產業公地,進而帶動眾多其他的先進、高附加值電子產品制造業的發展,進而推動軟硬件融合創新。而從供應鏈企業之間的流動性來講,設計師、工程師及車間生產員工若能集聚在同一個生態產業環境之中,而不是分散在不同的國家,近距離的業務交叉可增強彼此的融合與了解,可帶來更大的創造力。而目前供應鏈過於分散或許是iPhone近年來創新乏力的某個重要原因。iPhone若回遷美國生產或許會給蘋果產業調整與成本提升、利潤下降帶來巨大的陣痛,但它的積極效應則是驅動一個圍繞蘋果的硬件制造供應產業鏈在美國誕生,蘋果將獲取硬件制造上的自主權與更強的軟硬件創新效應。從這個意義上說,建議讓iPhone回美國生產,美總統候選人可能是對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679

揭秘二手手機市場:舊iPhone十五分鐘變“新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220/154335.shtml

導讀 : 我們用過的手機,到底都去哪兒啦?國內二手手機回收市場,現在又是個什麽景象?

i黑馬 楊博丞 2月20日報道

每當一部新手機售出時,往往意味著便會有一部舊手機遭到淘汰。

一些垂直科技類網站在去年便開啟了二手手機銷售業務,產品推出後便迅速售光,一度因為流量過高導致網站宕機。看來二手手機在市場上還是比較受歡迎的。

那麽,你知道這些二手手機的質量真偽麽?你的手機被淘汰時,你會選擇什麽渠道把它處理掉?我們用過的二手手機,到底都去哪兒啦?國內二手手機回收市場,現在又是個什麽景象?

640.webp (1)

街頭回收手機的攤點/CFP供圖

二手販子的散兵“遊擊隊”

多數的消費者,可能依然選擇將還可以用的二手手機交易給親戚或朋友,因為他們認為這樣能夠保證一定安全性。而據i黑馬觀察,還有一部分人群選擇通過互聯網或線下交易直接販賣給個人,因此每天有大量的手機被交由二手回收販子進行處理。

這些落進二手販子里的手機會怎麽樣?你不知道的故事是,通常二手手機回收販子會將回收的手機集中交由他們“總部”——位於深圳的華強北電子城處理。i黑馬在走訪深圳最大電子城華強北時,就曾目睹過二手手機翻新,一臺外觀破舊的iPhone只需15分鐘左右,便可搖身一變成為一臺看起來嶄新的iPhone。走訪中,幾位華強北經營二手手機櫃臺的銷售商向i黑馬講述了部分行業中的現象。

而蘋果系列手機是最受他們歡迎的產品。“通常回收蘋果系列手機,貨源充足、價格穩定,一些手機就可以被當新機銷售。對於成色不好的iPhone來說會被直接翻新,用於二次出售,而翻新後的價格要比不翻新的價格高。”

至於翻新機的質量怎麽樣,“翻新的機器內部配件大多數都是真的,但不排除有少部分是仿件或主板有問題經過維修的。而對於屏幕碎掉的機器就會被換上一塊後壓屏,節省成本,看著與原裝屏幕沒有區別,只是重新換上了一塊新玻璃。”

“我們知道現在也有一些回收企業在做回收,但一些人還是沖著回收價格,把手機交給我們。畢竟我們要比這些專業回收機構的回收價格高。”

經過翻新後,這些手機便會在很多電商平臺公開叫賣,很多抱僥幸心理的消費者也會因此購買。其實,每個手機廠商都有其正規的銷售渠道,如官網、旗下實體店等。除此以外,如果你還能在非授權的平臺買到低於正常價格的手機,大抵就是這種狀況。

隨著C2C模式的不斷發展,如今的消費者可直接通過互聯網平臺將手機直接出售,譬如58、趕集、閑魚等,每天都有大量的二手手機在上面交易。不過在雙方交易過程中無法確定買家身份,更無法保障手機的售後服務,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消費者的購買風險。

640.webp

攝影/楊博丞

二手手機回收平臺:新興正規軍

現如今,已經有很多二手手機回收與交易平臺陸續上線,如愛回收、好收網、回購網等線上回收二手手機產品平臺,正被逐漸被人關註。在業務模式上,它們涵蓋了B2B、B2C等不同的類型。

不管是哪種模式的平臺,大體運營方式都是相似的:用戶在線上對手機進行檢測和評估,通過競價的方式售賣給出價最高的回收處理商,快遞上門收取,平臺確認後交易即可完成。縱觀這些企業的回收和再利用模式大體相當,基本都是將手機回收後進行檢測,無問題就放到自家平臺上出售,報廢機則直接交由合作的環保企業進行拆解。對於無法在平臺自行消化的二手手機,不會落入電子集散地,而是直接售賣給出價高的回收處理商進行回收。大多數平臺不會從事二手手機的翻新再出售。

以愛回收平臺為例,其中30%左右的手機被環保降解,60%通過競拍的方式流向各大線下手機回收機構,而20%左右的手機則被用於再銷售。盡管從C2B(從個人賣家那里進行回收)的模式起家,但目前愛回收同樣會在自己平臺內直接向用戶銷售二手手機,直接扮演了二手手機交易平臺角色。

而好收網的模式與愛回收的模式則基本相同,這兩家回收機構都一個共同點,即再銷售的二手手機不僅被C端所購買,還有B端。C端大多數為個人消費者,而B端則為一些創業企業和軟件開發工程師。因為購買二手手機對於他們來說最為實惠。

2.webp

攝影/楊博丞

“舊機回收是有相關流程的,尤其是針對消費者最擔心的安全和翻新問題,我們在回收時會和消費者當面抹除手機中的數據,並下載一些軟件進行二次覆蓋後再抹除,大大降低可恢複數據的安全性問題。對於沒問題的這些手機我們是不會進行翻新的,會按外觀等級進行評級並確定相對應的價格。價格方面,現在我們會比二手販子回收的價格要高,並且再次出售的價格也比他們要低。”好收網聯合創始人白昀平對i黑馬說。

愛回收創始人陳雪峰也同樣表示,對於回收的舊機處理方式也有自己的相關流程,而對於損壞機他們的做法是進行配件替換。“比如有一臺手機的主板壞了,但其他的配件還可以使用,比如屏幕,我們就會將這塊屏幕拆解下來替換到一臺屏幕損壞的手機之上,這並非翻新,只是循環利用他們的價值。”

白昀平告訴i黑馬,“現在二手手機購買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學生和上班族中。其中一些人是因為喜好電子產品,更新叠代很快,還有些上班族則是需要兩部手機,二手手機和全新機相比更具性價比,因此對他們來說,二手機是很好的選擇。”

白昀平透露,好收網大概現在的下單率在每天250臺左右,“總體流量還不錯”。陳雪峰給出的數據是,愛回收因為接入的機型較多,單天下單量在400臺左右。

好收網於2015年獲得了趕集網的投資,因此可以依靠趕集網的C2C平臺為其引流。如此一來線上便可獲得不小的下單量。現在好收網也和各地運營商陸續展開渠道合作,盡管目前線下已有傳統手機回收渠道,但在整個平臺中的流量占比還是很低。

“現如今一線城市二手手機市場的占有量已經飽和,雖然量很大,但升值空間有限,下一步我們的目標主要向三四線、農村市場傾斜。”白昀平說。

但白昀平也認為,目前的手機回收行業已是紅海,現在的20多家平臺中,大多數都雖然存在但沒有流量。他預感,國內的二手手機市場會像國外一樣,進入一個被大眾認知並且平穩的更新換代周期。在國外,手機回收及以舊換新業務非常發達,手機的平均更換周期只有10個月,並且民眾幾乎都有回收意識。

回收模式要向多元化發展

對於這些從事手機回收的創業者來說,是很看好這塊“肥肉”的,他們認為二手市場將會迎來“春天”。不僅是他們,就連一些手機廠商也在開始自己的回收計劃。

去年3月,蘋果公司也開始在中國大陸實行“重複使用和循環利用”計劃。錘子在發布T2時就宣布與回收商9貝殼進行合作,推動T1的回收再利用計劃。魅族也曾在去年發布舊機回收計劃,而小米則一直在推動著舊機回收計劃,從其官網中的官翻機就不難看出。今後,可能加入這個計劃的廠商會越來越多。不少人認為,在2016年,二手手機市場將會帶來一輪爆發期,二手手機回收的商業模式將逐漸多元化。但進入者越來越多,這個市場是否會重演當年家電以舊換新的境遇?

3.webp

攝影/楊博丞

也有分析師有著不同的聲音。Counterponit國際分析公司分析師閆占孟就對二手手機市場有不同看法,他覺得目前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已進入放緩期,而二手手機的高峰期在去年已經顯現,今年如果能繼續持續,他個人認為最多一年時間。但全球的二手手機仍然會持續增長,因此他建議這些創業者向更多地區延伸。

“現在二手手機市場基本依賴蘋果手機,蘋果系列手機能占到50%的比例。預計今年全國每月二手手機保底銷量在150萬左右,全年2000萬左右,占整體手機市場3%-4%。回收的市場已經沒那麽好做,一些在深圳做二手手機的企業都轉行或者倒閉了,中國的消費者現在是非常挑剔的。”閆占孟說。

對於這些爭論,白昀平則顯得十分輕松,因為他的心里早已奠定未來發展的目標。他向i黑馬坦言,早在做這個項目時就已經想好了今後的方向。他表示,國內的二手手機市場最後一定會達到飽和值和天花板,但未來自己的方向會主打國際出口,向東南亞等經濟欠發達地區傾斜,在這些國家二手機需求量很大,很多人不願花高價購買一臺新手機。

也有的二手手機回收廠商的計劃是,從回收二手手機交易平臺起步,最終切入全類目的回收;有些是從基礎的衣服回收服務起步,打通二手行業交易數據,形成交易平臺。

目前,從行業來看,國內二手手機的回收及再利用市場均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包括質量檢驗等一系列標準都還未確立。質量檢驗對於二手手機回收行業來說尤為重要,因為這關系到再利用的相關問題,同時也是二手手機交易平臺自身能夠提供的價值之一。

“目前市場仍處在標準制定階段,包括一些回收標準和再利用保準,在這期間每家回收企業都有著不同的質量檢驗標準。”一位從事電子設備回收平臺的業內人士說。

對於現如今這些從事回收的創業企業而言,還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盡管每臺手機的盈利不低,但最大的問題在於客戶單價過低,如何構建成熟的商業模式仍需等待考驗。

二手手機回收行業是一個很有想象和價值空間的市場。現在的回收方式多樣,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均可進行回收,但同時,真正需要突破的難題仍是大部分消費者的二手處理意識。

互聯網在逐漸改變一些傳統領域,對於手機回收這個原本的灰色產業地帶也終於從幕後走向臺前,變得越為透明。“互聯網+回收”這個名字也不斷被提起,出現在大眾視野,手機回收行業已然開啟,但這條路仍然很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240

4寸iPhone能創收55億?別忘了它的對手是iPhone 7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4/154549.shtml

導讀 : 4寸iPhone能達成幾十億美元的創收?iPhone 7將成關鍵阻礙因素。

日前,種種消息表明,4英寸的iPhone5se將在今年3月推出,據悉,iPhone5se采用的是4英寸小屏,2.5D弧面玻璃等設計,搭載A9處理器,但總體來說,iPhone5se也只是在iPhone5s的基礎上的常規的性能升級。據臺灣媒體DigiTimes指出,預計蘋果公司長期供應商富士康及後來者緯創科技將負責處理該公司即將推出的4英寸iPhone的組裝工作。目前來看,蘋果對iPhone5se寄望頗深。而對於iPhone5se的未來銷量,分析師也充滿了樂觀情緒,認為形勢一片大好。

比如根據不久前瑞士銀行旗下分析師SteveMilunovich的預測, 3月中旬後銷售的iPhone5se預期將可在未來一年內銷售達3000萬臺,同時可能將以500美元區間價格上市銷售,並預測iPhone5se在上市一年後帶來高達19.5億美元營收利潤。而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分析師艾米特.達亞納尼(Amit Daryanani)更樂觀,認為蘋果新款4英寸手機iPhone 5se將幫蘋果創收55億美元。

但在筆者看來,恐怕iPhone5se的未來銷量可能會讓這些分析師失望了。我們知道,此前根據市場調研機構Garnter最新發布的智能手機市場數據顯示,iPhone銷量在2015年第四季度出現史上首次下滑。即iPhone銷量從前一年同期的7483萬部下降到7153萬部,並由此導致蘋果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從前一年同期的20.4%下滑到17.7%。而蘋果目前受制於銷量與盈利不符合市場預期等多重因素博弈的影響,導致蘋果的股價在持續波動,在2016年的前3個交易日,蘋果股價連續下挫,市值損失近500億美元。

因此,蘋果的考慮是急需一款手機在iPhone7之前的時間空檔,挽救投資人的期望與整年度更加平穩可持續性的盈利預期,要知道蘋果最新一季財報里iPhone的比重高達68.06%,iPhone6s為蘋果帶來的持續性收入即將觸及天花板,這可能對蘋果股價有極度不利的影響。

但我們知道,隨著美元指數的穩定,對蘋果盈利造成影響的匯率因素降低,iPhone7則極度有可能會拉升蘋果股價重回峰值,有分析師預計2017年iPhone銷量將恢複7%的增長,達到2.51億部。但受制於iPhone7發布時間是在今年秋季,距離目前依然漫長,但蘋果又需要迅速力挽頹勢,而且目前來看,未來2個季度,iPhone6s的銷量持續不佳或已沒有懸念。所以,在這個時候,iPhone5se就成為一款救場的產品。因為在華爾街的分析師看來,iPhone5se如果能銷售更多的配件、完成更多的Apple Pay交易,則可能使蘋果公司的股價進一步上漲。所以,iPhone5se這款只是性能常規升級的產品卻被蘋果寄予太多使命,它不僅要在短期內止頹推動鐘愛小屏幕用戶更新換代,同時要點亮蘋果業績推動股價上揚。

但我們有一個疑問是:市場等待的是蘋果拿出創新型的產品,還是一個小屏的配置升級版iPhone?市場總有一個悖論,盡管蘋果推出大屏手機才使得iPhone的銷量與市值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市場總認定小屏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這種需求是真實存在的還是一種臆測?

對於蘋果來說,小屏是一項正在消失或者說正在衰退的業務,但蘋果對於小屏則始終有著最初的情懷,尤其是喬布斯當初對於3.5英寸的堅持,讓蘋果對於小屏手機始終抱有極其強烈的情感。但這種情感容易使得戰略偏離理性,在《品牌相關性》一書中有個觀點就是:我們始終要相信數據而不是感情,因為正在衰退與消失的業務具有巨大的情感動力。我們更加需要關註銷量、價格、市場規模、數據走勢是如何顯示的,否則很容易陷入到戰略失調的困局。

而分析師的邏輯是,許多用戶喜歡小尺寸iPhone,但由於蘋果一直不更新,他們中許多人依然在堅守老舊的iPhone 5c和5s。一旦蘋果推出小尺寸iPhone,這部分需求將極大釋放。因為我們知道,喬布斯多年前的一個論調是沒有人會喜歡3.5英寸以上的手機,這個觀點雖然被iPhone6的高銷量擊碎,但分析師也有他自己的邏輯:蘋果在2015年的4寸機種iPhone5s、iPhone5c累積銷售達4660萬臺,約占整體iPhone銷量的20%,因此蘋果推出iPhone 5se預期將能吸引這些市場需求換機。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堅持小尺寸iPhone的人們之所以不換機,就一定是在等待另一個小屏?事實上,小屏用戶之所以堅持不換機可能並非源於屏幕大小的因素,而是iPhone6以及iPhone6s在創新上並沒有達成他們的預期,而5s相對而言又更具性價比。他們堅持用小屏不僅僅在等待的另一個小屏,而是在等待另一次重大的創新,用戶早已厭倦了蘋果系新品僅僅只是性能升級的常態。

而目前各種關於iPhone7的內幕曝光則讓用戶更加期待iPhone7可能帶來的重大創新。比如日前,科技媒體 AppleInsider披露了蘋果申請的幾項新專利。這些專利顯示,iPhone或許會在未來搭載全息顯示屏。也有消息人士曝光了iPhone7的設計圖,設計圖顯示蘋果為其增加了許多新特性和新材質,而且iPhone 7可能采用Super AMOLED顯示屏。此外,消息稱iPhone7去除了3.5毫米耳機插孔,蘋果將提升Touch ID速度,並將首次具有防水以及防摔功能,而且蘋果加大了專利的儲備與投入,為iPhone 7的新功能應用儲備專利基礎,包括應急模式專利、眼球追蹤技術和防水性能等相關專利。甚至,iPhone 7可能增加無線充電功能,蘋果如今為iPhone7正在中國大陸尋找符合蘋果更高質量要求的電池iOS設備供應商,另外,早前有消息指出,蘋果供應商富士康計劃斥資在臺灣建造藍寶石玻璃工廠,以取代GT Advanced Technologies的地位,應用新屏幕材質等等。

在這些關於iPhone7的各種邊角料的渲染與推動下,許多用戶對iPhone7的期待已經達到了一個峰值。iPhone7可能會存在的重大創新使得許多潛在用戶持續觀望。而另一方面,有換機需求的用戶是恒定的,一般來說,多數有換機需求的用戶會在iPhone5se與iPhone7之間二選一。如果對iPhone7有購機需求的用戶越多,意味著iPhone5se的潛在用戶將持續減少,糾結猶豫的情緒更濃,而且也有調查數據也顯示了這一點。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Baird公布的一組新數據,他們在美國對超過1000名消費者進行網絡調查的結果顯示,iPhone 7的人氣比兩年之前的iPhone 6更高。調查顯示有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有購買iPhone 7的打算,而兩年前計劃購買iPhone 6的人數比例只有4%。據了解,目前持有iPhone 6或6 Plus的用戶群體有20%計劃購買iPhone 7,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

而讓人吃驚的是,該項調查顯示小屏用戶對iPhone7的期待更高。調查顯示,持有iPhone 4s又或者是舊iPhone的小屏用戶群體有23.9%計劃購買iPhone 7。所以某種程度上,iPhone5se在小屏市場不是沒有對手,它的對手恰恰是iPhone7。即便是從市場定位來談,iPhone5se也有點不合時宜。眾所周知,亞洲市場偏愛大屏,而有需求的歐美市場是高端市場,性能配置更弱的4寸小屏手機來打對性能與品位要求更高的高端市場同樣是一種定位上的錯位。筆者曾談過一個觀點,未來iPhone5se的推出,可能會在歐美與亞洲兩個市場定位發生錯位,這對iPhone的銷量與庫存周轉能力、對成品率、供貨情況都會造成影響,繼而或給iPhone帶來整體利潤上的壓力。前面提到,分析師認為,蘋果在2015年的4寸機種iPhone5s、iPhone5c累積銷售占五分之一,因此蘋果推出iPhone 5se預期將能吸引這些市場需求換機,但我們分析可知,這部分用戶更可能倒向iPhone7,iPhone7的市場預期與需求才是可能壓制iPhone5se的需求釋放與銷量增長的核心因素。

而iPhone5se的產品推出另外一個負效應是,導致iPhone供應鏈零部件生產的壓力增長,可能導致iPhone7的產能遭受影響,據此前Digitimes報道,臺灣不久前遭受的6.4級地震對臺積電生產設施的破壞程度超出想象,而臺積電又可能是蘋果A10處理器的獨家供應商,雖然臺積電最初表示,該地震對2016年的產量產生約1%的負面影響,但在對破壞程度展開細致研究後,發現實際遠超出預期,可能會影響到iPhone7的芯片供應。

而iPhone5se的推出有可能使得iPhone7的產能進一步受到影響,目前蘋果芯片供應商Cirrus Logic和Analog Devices也在要求他們的代工廠和服務提供商保留可觀的產能,為iPhone7做準備。消息透露,蘋果也正計劃將緯創科技培養成iPhone裝配商,並為蘋果處理一部分5.5英寸iPhone 7 Plus的組裝工作。可以看出,因為iPhone5se的生產,使得iPhone7本已存在的供應鏈端的壓力進一步加劇。蘋果過度投入太多時間與機會成本到iPhone5se則不利於確保iPhone7的性能創新、產品生產的時間周轉、庫存與良品率。

所以,對於技術驅動型產品來說,時機顯得非常重要,蘋果推出iPhone5se應該選擇一個更早的時間點來取悅這部分未滿足的小屏市場用戶,雖然小屏手機的市場需求的確存在,但畢竟是一個小眾的市場,過小的利基市場可行性不足的原因在於運營與營銷與生產成本太高。加之在iPhone7發布的關鍵時間風口,iPhone5se 的提前發布並不利於制造整年度的利潤與銷量增長曲線擡高股價,反而因為iPhone7的用戶需求過於強烈而壓制了僅僅是性能升級的iPhone5se的需求釋放,iPhone5se想達成幾十億美元的創收,但iPhone7將成關鍵阻礙因素。iPhone5se一旦銷量不佳,其負效應則是導致蘋果持續偏離業界與投資人的期望,屆時蘋果股價預計將更加不容樂觀。

趨勢與潮流才是用戶購買蘋果的驅動因素,如果過度臆測並假想了並不存在需求並作出反潮流的需求臆測,則可能會導致產品大量積壓的致命後果。我們知道,過去兩年,蘋果新發布的產品多數未達成用戶與業界預期,蘋果利潤率與股價上漲也缺乏想象空間。在而利率、稅收以及蘋果依賴關鍵科技創新轉型的催化劑要素已成為過去的時間當口,蘋果應全力打磨爆品謹慎發布過渡性的新品,但由於急於滿足投資人預期與拉升股價的焦慮,使得蘋果不得已試圖再回過頭去取悅偏愛小屏的小眾群體,這可能導致對趨勢的誤判。

這里說句題外話,美國有個著名導演比爾考斯,曾通過獨具風格的情景喜劇作品大獲成功。後來在一次新片發布會上,有記者想請他談談成功的秘訣,他說:我不知道成功的秘訣是什麽,但我卻知道失敗的關鍵在於:試圖取悅所有人。蘋果可以借此自勉。

標簽 iPhon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742

iPhone減產下 日本供應商的新試煉 不再過度依賴蘋果 專攻車用電子

2016-03-07  TWM

蘋果下修今年一到三月iPhone 6S的出貨量預估,讓日本零組件業者叫苦。其實不只頻果,智慧型手機需求成長鈍化,迫使業者必須另找新利基市場。

譯者·江裕真

「擔心的事成真了。」二0一五年底,某大型電子零組件製造商幹部,在收到蘋果傳來的iPhone出貨計畫後,嘆氣說道。

iPhone 6s在一五年九月發售時,生產水準與原訂計畫相符;但蘋果在今年一至三月的出貨量預估,卻比當初的計畫調降了三成左右。

原因在於銷售不如預期。從去年十至十二月的銷售量來看,相較於一四年同期大幅成長至七四四六萬支,一五年的七四七七萬支只算持平而已。

這樣的「蘋果衝擊」,馬上導致配合的企業向下修正預估數據。今年一月至二月,日本主要電子零組件企業,一家家傳出業績下修的消息。

阿爾卑斯電氣、美蓓亞、日本航空電子工業的決算資料中,都寫著「受到主要智慧型手機客戶調整產量的影響」這樣的文字。只公布未來三個月計畫的日本顯示器公司也一樣,預計一六年一至三月會出現營業虧損。

就連索尼(SONY)也明顯受到蘋果減產的影響。一五年四至十二月間,索尼的營業利益為三八七0億日圓,比前一年同期倍增,看起來業績暢旺,但該公司定位為「成長主力」、包括影像偵測器在內的零組件事業,卻因而未能乘勝追擊、擴大成果。

衝擊:市場成長撞牆蘋果到小米紛紛出狀況

索尼將該事業在一至三月的營業利益預估值,從一二一0億日圓大幅下修為三九0億日圓。在決算記者會上,索尼財務長吉田憲一郎面色凝重地表示,「我們正嚴肅面對當前的狀況。」

日本零組件製造商深為蘋果的動向所苦,也不是現在才開始的。一三年時也一樣,由於iPhone 5出貨不如預期,各業者被迫跟著減產。

不光蘋果,智慧型手機業界已遭逢過多次的衝擊,二000年代後期到一0年代前期的芬蘭諾基亞(Nokia)及一四年起的韓國三星電子,同樣表現欠佳。

但也有一股聲浪認為:「蘋果的庫存調整只是暫時的,而且今年將推出大幅翻新的iPhone 7,不必擔心會就此一蹶不振。」然而,這次之所以多數製造商都產生危機感,不只是因為蘋果產品的產量多寡而已,也是因為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成長已開始鈍化。

一直以來,就算有手機製造商撐不下去,也會有新廠商補上,所以智慧型手機市場仍然可以持續成長,但這次卻是連蘋果與三星都出狀況。

創業短短四年,就攻下全球市占率第三的中國小米科技也不例外。一四年度創下的六一一二萬支銷售量是前一年度的三倍,但一五年度的銷售量據信只會落在七千萬支之普。

轉機:另找賺錢火車頭京瓷、索尼進軍車用領域

市場的成長撞牆,零組件製造商只能自己摸索接下來的賺錢火車頭,備受期待的是汽車產業。一旦自動駕駛技術普及,車子將會開始搭載偵測器、通訊元件等多種零組件。

業者都著手把在智慧型手機開發出來的技術,應用到汽車上。京瓷已於一四年成立汽車專案小組,索尼也將從今年五月起量產車用影像偵測器。

TDK則是做了重大決定,在今年一月宣布將要和美國半導體大廠高通設立合資企業,雙方將共同推展與智慧型手機無線通訊有關的高頻零件事業。TDK保有出售合資企業股份的選擇權,一旦行使,拆分出去的事業可換到約三六00億日圓的資金。

TDK社長上釜健宏表示,這筆資金可用於發展電池與車用的磁力偵測器。「五年後要做到二千億日圓的規模。」

正因為目前仍靠智慧型手機賺錢,能夠把多少資源投注於智慧型手機以外的領域,就變得很重要了。這次的蘋果衝擊,讓日本的零組件製造商有機會再次省思這樣的課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