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掌故
香港股票資訊
神州股票資訊
台股資訊
博客好文
文庫舊文
香港股票資訊
第一財經
微信公眾號
Webb哥點將錄
港股專區
股海挪亞方舟
動漫遊戲音樂
好歌
動漫綜合
RealBlog
測試
強國
潮流潮物 [Fashion board]
龍鳳大茶樓
文章保管庫
財經人物
智慧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創業
股壇維基研發區
英文
財經書籍
期權期指輪天地
郊遊遠足
站務
飲食
國際經濟
上市公司新聞
美股專區
書藉及文章分享區
娛樂廣場
波馬風雲
政治民生區
財經專業機構
識飲色食
即市討論區
股票專業討論區
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區
建築
I.T.
馬後砲膠區之圖表
打工仔
蘋果專欄
雨傘革命
Louis 先生投資時事分享區
地產
與燈神對著幹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0807 今早執行換馬策略。平均價 $13.77沽出了中煤能源 (1898),$3.33買入中海集運 (2866)和 $9.6 買入中國鋁業 (2600)。 燈神「高位」沽出了中海集運和中鋁,那我今天就正好買入。 內銀股今天似乎看到見底的跡象。說到底,內銀股估值實在是便宜........ 今年買了樓,現金水平剩下不多,因此操作時若想買入股票,必定先要說服自己那新的投資標的如何比自己持有的股票好。 不少人仍留戀去年彪炳的戰績,我個人認為心態上應忘記去年那特殊的年份,專心搞好今年的方向。 張五常認為投資不要追著熱點跑..........張五常是學者,並不是炒家/投機家,好的炒家應該是要比別人更早發現熱點,或者確認了熱點在哪裏,能趕得及參與並在散場前賺錢離開。 一般人理解所謂「投資心態」或者「投資方法」的問題是搞不清參與市場者的目的是什麼。若果市場參與者的目的是炒/投機,那找尋熱點或者很有機會大升的股票,就是他主要的工作。 投機者的做法和傳統價值投資者所提倡的不同是,投機者買股票就像做生意採購一樣,他們不是要一些便宜,但市場沒有其他人要的東西。 他們是要找一些貨物是市場人人爭住要--最好是要貨唔要錢的要。入貨,然後在最短的時間以最高的利潤轉手給其他人,袋袋平安。貨物買賣的價格升跌取決於供 求,買一些便宜,但沒有需求的貨物,只有跌價一途,講求「貨如輪轉」的投機者做這種行為是不合道理的。 當然理論就是這樣說,執行上來有沒有成功,那是個別人士的問題。成功就是股神,失敗的那就是燈神。成果就是一切。 話說回來,那些避開熱點,找別人唾棄的投資項目撿便宜的人,心裏都應該是有「這投資項目將來會成為熱點」的想法,一天它不成為熱點,何來大升的機會?
財演/股神的方法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0894 寫網誌不經不覺都近3年的時間。 在開始寫網誌之前,幾乎不會去理會財經圈發生什麼。當時更加沒有所謂「Blog 界」。 當大家在這個財經圈留意一段日子,很易就發現一些時常出現的財經評論人士、投資特別在行人(至少表面上特別在行)。 這一班人一些是基金界,一些是證券行的,另一些就是傳媒的。 例如林少陽是基金界的,大C是證券行,燈火就是傳媒的。 當網誌這個媒體愈來愈受重視,而一些網誌寫手實力也的確強(有些是真的投資功力很強,有些是吹噓的能力很強),網誌寫手也能登上這個圈子入面。 這個圈子統稱是財經演藝業界。 其實演藝業界是很中性的名詞,但不知為何總是令人想到負面的東西。 不能否認,這財經演藝業界是有需求的,而的確有人靠這行飯搵食。 大眾需要財經演藝人士,包括財經解釋員、股神等等。 例如一隻股票急升/強勢/弱勢/崩盤等等,很多投資者總會問點解。 雖然知道那個「點解」在專業炒賣的角度多數是沒有需要的。 例如A股票炒上,財經解釋員解釋是A所處的行業復甦。但B股票的行業也是復甦,但為什麼B股票沒有炒上? 作為專業炒家,當然未必需要理會那些解釋。有人炒自然炒上,那「人」是誰,未必知道,總之知道什麼東西正在炒上,能炒到幾時,怎樣加入才能獲利就行。或者早就知原因是什麼,大家都知就是那幾個因素。就是那時候炒起就是那時候,有什麼原因可言? 即使解釋沒有必要,但人們總是要聽解釋,所以解釋員是有存在的必要。 而股神也是有必要存在。 因為人們需要貼士,也需要一個學習的 role model,也要有成功的典範。沒有炒股發達的人,怎能證明股票市場值得參予? 當然真的股神世上沒有幾多個,能真的賺錢好的投資者較多。但要有說服客戶或者觀眾的能力,還是需要股神。 要成為股神並不太難,例如能證明自己買中一隻股票半年能升一倍就可以了。 大家都可以做到。炒股炒得咁上下多年,總能有機買到一隻咁既股票,有單為證都得。 可是,當你立志、或者你的僱主要你做股神時,你要先忘記你倉內這隻股票以外的其他十幾隻蟹股、點穴股、揸一兩年只升10%的股等等。你要告訴別人,我只買這隻股票、我重倉這隻股票、我訓身這隻股票、我碌爆卡、按樓等等買這隻股票。 其他蟹股、點穴股、升少少的股,不要提,完全忘記,當完全沒有買過。 然後公布,半年100%回報,一年200%回報,海嘯以來300%回報等等。 要憑證......拿那一支股票的買賣單據就行了。 推介股票........推很多隻股票--在牛市中N隻股票,什麼時候總有一兩隻會爆升。 爆升的,日日講,日日報價,日日解釋自己如何有先見之明選中這個股票,並且如何早有預謀有計劃地在極佳的時候買入了。買入也不夠,而是重倉的買入、訓身的買入、借錢買入甚至碌爆卡的買入。 買入後幾天就清盤的,盡量不提,無乜事絕不再提起。被觀眾、聽眾挖出來講,只輕輕帶過,說自己只玩票式的只買了一手兩手,早知道破產的風險很大,還教訓你風險的管理,聽推介盈虧責任自負。最高明的,那就索性不理那些傳言,唔講當無。 熊市一樣玩法,在高位沽掉一手兩手股票,但其實如舊也推呢隻果隻股票,自己仍重倉股票等。只需日日講自己高位「沽盡股票」、「避過海嘯一劫」之類,之前推過的股票,自己重倉的股票等,也是唔提等於無,或者持有10萬股當自己得一兩手都可以。 一直這樣玩法,日積月累輝煌的戰績,以及不斷抹掉、不提失敗或者錯誤。那股神的「CV」就能隨年資變強,由半信半疑的股神,進化為似模似樣的股神。 CV1例子(如有雷同,實屬巧合):03 年大學畢業,口袋只有一蚊,仲要條褲是穿窿的,但受到富爸爸啟發,鑽研投資例如巴菲特價值投資法,效法巴菲特價值投資某中資股(當然不是二仔底死跟,而是 深入鑽研財務報表、石油價格走勢、油田產量趨勢、環球經濟等等),由於經詳細分析後,實在太有把握,股票當時嚴重低估,簡直逼人發達,所以申請50張信用 咭優惠無抵押貸款(雙失青年也能申請),怒入那股票。入完股票就升,升完又按股,按錢出來07年又買入N隻股票又買樓。然後在高峰沽盡中資股(記得千萬不 要提仍然持有的美股、造孖展的HSBC、在當期近頂位買入的樓宇等等),死守到海嘯谷底才從容不迫的別人恐懼時我貪婪(記緊不要提21000點叫過人按 股,和買過/推介過某嚴重「低估」但買入後跌了六成的地產股)。然後重錘買入幾隻倍升股,賬面獲利驕人,仍然持有中。果幾層樓買入後無升 過........嗯,唔緊要,樓價有無升並不重要,最重要是租金帶來現金流。記住按揭要借盡, 那是迫人發達,用 hibor plan 等等。買入航空股但公司清了盤,嗯,面對這高風險投資,早就心裏有數,了然於胸,洞悉一切,所以我只玩票買入一兩手參予一下,全變廢紙也不影響我整體回報 的萬一........................不過,總有人懷疑我,不要緊,世上很多人酸葡萄,攻擊和質疑我的人是妒忌我的,他們是失敗者,那 是窮人的思考模式,記得學我這種富人的思考.........窮人是失敗者,富人就是成功者........ Oh my god.......... 亦有CV2, CV3等等........有趣得緊。 那當然幾百萬甚至千萬上落的大戶、股壇怪傑等,是不用這等CV的。
200天線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1109 發覺很多有識之士都看200天線,我都是看200天線的。(=/=我是有識之士) 移動平均線原本的意思是,藉著天數的平均股價來看出市場參予者的心理狀態。 即例如200天線代表了一年來股票的平均交易價,跌穿了200天線,即表示平均大約一年內買入股票而仍然持有的人都輸了錢,灰頭土臉、垂頭喪氣,或被人譏笑接了火棒,沒有「避過一劫」,說著長持股票才是王道,冬天都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類似情況。 牛市熊市和200天線的關係,CKM大哥已講,不贅。 但隨年月推展,在幾十年前,只有個別「有識之士」才懂什麼是移動平均線,並且確實使用。到現在不懂股票的人都識up,銀行拿著餸籃流連的阿婆都在使用移動平均線,移動平均線的意義似乎已經和昔日不同。 昔日那背後大眾心理學的深層意義日漸退色,當誰都盯著那條線辦事的時候,那條線就真的是一條界線這般,如實物般存在,像鴻溝劃分楚漢那樣。那條線本身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意義和功能。 200天線和50天線就是在一直被無數的人使用著。我個人認為這兩條線是最具有意義的線。 不知道什麼時候,有個人跑出來發明了一條250天線。 背後的原因,和誰發明這東西,改日再談。 200天線和250天線差不多啫。 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的話,誰那麼無聊去發明一些差不多的東西出來? 過了某些時候,那250天線變成報紙電視日日講的材料,又牛熊分界線,又呢樣果樣。 而原來的200天線,變成棄婦或者舊菜。財經演員和新聞報道員都跑去和250天線鬼混。 當然主宰市場的並不是財經演員和新聞報道員,而是魔鬼邪神大戶。 魔鬼邪神大戶是誰?有識之士也。 有識之士也不是只看一樣東西,而是看很多東西。 跌到去200天線的優質股(好的意思,或者優先被糟質的意思都得),當然不錯。但全世界大部份都跌到去200天線時,還在50天線上面的,或許更好。 大概如此。
價量齊升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1310 英哥話投資者應TA和FA並重。他翻譯了 William O'neil 的書,O'neil 也是這樣主張。 今天看 i-money,雷賢達也討論「價量齊升非好兆頭」的情況,大家觀點不謀而合。 英文原因是這樣: In my experience, such a big movement in stock prices in one day is more likely be distribution of stocks and not accumulation of stocks, especially after stock prices have risen sharply previously. After the big one-day surge in the stock price, the stock then gradually moved back down. 即係話,當股票價格突然有一天量價大升,尤其是那股票之前已急升,那是派貨的的過程,而不是收集的過程。 這和 O'neil 所講的 "Climax Top"相似。之前已有可觀的急升,然後再有一兩個星期的大波幅放量上升。那就是沽貨的時候。 「派貨」對炒家有重大意義,因為真正的派貨發生後(派貨的大戶避過一劫),股價必定會有一段時間變得十分微弱,就像吃了偉哥也不能再振雄風那種狀態。相反,真的收集發生時,那就是具實力「轟進」股票的時候,股價通常會進入上升的趨勢。 炒家和分析家的思維是不同的。炒家其中最大的特點是,消息或者數據的好壞與否的本質不是他們所最關注的,他們最關心的是市場如何受那些消息的影響。 例如市場由對好消息毫無反應,變成對好消息有強烈反應,也對壞消息沒有反應。又或者市場對不確定事情有負面反應,一旦塵埃落定的消息出來,那市場就反彈過來。一些重要的轉折點,就在這種情況發生吧。 最後想講一講,Jesse Livermore 說過,因為股價和自己對著幹而令到部位變成被迫的投資,是十分危險的。這是一條金科玉律。這也是Livermore 認為「長線"投資"者」比投機者更像賭博的原因。 People hope when they should fear, and they fear when they should hope.
金句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1392 作為一個寫手,要不斷觀摩別人文章,學習別人文筆的金句,以豐富自己的寫作水準。不只是小說寫手,財經寫手也是一樣。 近期學到幾個金句,可以分享一下,有機會可以多點用,也歡迎大家有興趣的可一起使用。 1. 轟進 不是買進,也不是買入、增持、加馬;是轟進。這表示一種信心十足,前無古人的買入氣派。 例句:一口氣轟進五十萬第一視頻。一口氣 $4.4 轟進70萬中國銀行。 如果變為:買進五十萬第一視頻。那就沒有戲劇性的效果。 轟錯?唔提就沒發生過。轟對了?不得了,我一早已轟進啊! 2. 不謀而合 和前輩或者已成名的高人、學者抱同一意見,用「不謀而合」會看來好像高一線的。 例句:蘿加葱的見解和我不謀而合。 如果變為:我同意蘿加葱的見解。十分明顯,Level 唔同咗。 3. 人造牛 例句:個市上升,係人造牛所致。個市跌?都話係人造牛啦。 被批評的話,拿個人造人出來抵擋就成。 4. 擦傷皮膚(今天新學的) 例句:至於1333及910等亦及時止蝕了, 只是稍稍擦傷皮膚。 最心痛是,愛得太遲。止蝕不太遲,只會擦傷皮膚。只可惜不知道皮膚受傷的範圍有多大,太大可能要做殖皮或者整形手術。我或許會將它改進為「局部擦傷皮膚」。 學了這幾句金句後,幾經修習,儘管未有大成,卻有脫胎換骨之感。
血肉長城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1568 全球淪陷爆小股災 恒指急瀉 676點 散戶血肉長城撐工行、建行 2010年02月06日 【本報訊】歐洲五國信貸 危機引發環球小型股災,港股昨跟隨外圍一瀉如注,甫開市即插 600餘點失守二萬關,其後反彈乏力,收報 19665點,跌 676點或 3.33%,是去年 11月底杜拜危機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跌市成交增至 780億元,有散戶趁機執平貨,築起「血肉長城」力撐工行( 1398)及國壽( 2628)等中資金融股,但分析員認為,散戶實力難抵大戶沽壓,料大市下周很大機會繼續沉底。 ------ 其實所謂散戶「血肉長城」具不具有指標性? 我看來是沒有任何指標性。 回看滙豐去年由$70掉到$33都有血肉長城。那麼滙豐見底前後幾天有沒有血肉長城?都是有的。 據我觀察,最好的逆向指標,反而是傳媒、財演以及基金經理的意見。 當報紙大字標題股災、所有財演及基金經理將目標位不斷推低,意見愈一致,見底的機會愈高。 燈神若跑去「潛修」,見底的機會將更加高。 股票基金的手持現金水平也是很好的指標,股票基金的現金即是推動股市上升的燃料。據花旗一月中的報道指,亞洲股票基金的現金水平仍遠高於2000年的歷史低水平,在牛市還是屬平穩水平。當然在一輪大型拋售後,現金水平應該會更高。 比起過去,現在市場愈來愈多擁有極龐大資 產量的對沖基金,即是院長所稱的魔鬼邪神大戶,他們的操作能真正牽動市場。他們的資產不是普通的股票共同基金那樣(法規限定的某幾個百份比的現金和股 票),而是可以沽空、高槓桿操作,並能在不同市場和衍生工具之間游走。它們的移動速度可以很快,誰也不能預料。 因此,想估計底部,真的只能斷估,誰也沒有十足把握。直接觀察市場,看到強而有力的向上 tape action,我相信會較為可靠。 當然,長線價值投資者看到個別股票有價值 浮現的情況,分段買貨也無不可。回想去年那些血肉長城之中無論在$50或者$33買滙豐,持有到今天盈利都是不錯。若不想捱價,又不想持有太多股票,風險 胃納不大的人,什麼也不做甚至止蝕的亦是可以,主要關鍵在於,在趨勢轉變後,會有什麼行動吧。舉個例,09年3月不動,若到9月才發現上升趨勢而加入,那 就算是失敗的了。但是若5月加入的話,那也能做得很不錯啊。 以我個人來說,20%的現金水平是中性 的。見到 downside 比 upside 小,會持有比20%少的現金,若upside 小於 downside,那會持有多於20%的現金。現在我只持5%現金,算是很進取,所以一旦發現自己看錯、或者覺得不肯定、upside 不是特別多時,我是會增持現金的。
交易費用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1715 大盤繼續造好,不過成交始終是薄弱,看來要假期後才能確認真正的方向。 歐豬問題暫時擱在一旁。國內公布的通脹數字低於預期,那才能令人鬆一口氣。 今天選擇局部轟進,$10.78買入神州數碼 (0861)、$4.94買入特步(1368),現金減少5%。 關於交易費用的問題。 我認為最好先考慮交易的買賣,能否確保自己能在股票場中賺到錢袋入自己口袋中。能扣除交易費用後,長遠能像提款機般從股市賺錢出來並能打敗大盤,那就算很不錯。 但反過來,先考慮交易費用,而影響有利自己的操作,那是本末倒置。 浪費一些交易費用,換來一隻大賺的股票,總比死牛長揸一隻長期遠遠跑輸大盤的股票好得多。 最重要是究竟在什麼時候得到和賣出什麼股票。一個15-20%以上的股價運動,甚至是倍計的升幅或者股價慘被腰斬,交易費用相對是微不足道。 至於交易費用對未來5-10年的投資回報影響?先弄好今年的回報才想吧!
Buy in strength, sell in weakness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1680 大盤第二日反彈,成交量不太高,大概是大家都等過年。 歐洲的「危機」影響似乎逐漸在消退。不過我仍然等一些較明確的見底訊號才再加馬進入。始終,自己仍然持有8成股票,最基本目標是保住去年的贏利,進一步才是增加更多的利潤。 我個人較喜歡一些盈利增長好,而在調整中跌得很少,離歷史高位 (或者52wk high)不太遠的股票。這些股票在調整完成的升浪可以很強勁。我不主張買一些崩了盤、跌到奇殘的股票,那些股票往後跑輸的機會較大。 09在後期能用6-7成股票持倉跑贏,主要是靠 buy in strength, sell in weakness。倒轉了來做反而做得不好。 ------- 時常聽見一些人說,timing 唔重要。實在不敢苟同。 無論是經濟分析或者是操作買賣,timing is everything。 錯了 timing 就是錯了。大C 09年初對滙豐的看法是對的(?),但早了兩個月,那就成為笑柄。 正所謂「推股總要在頂端」,講的都是 timing。 不要說股票,識女仔、問上司加人工,都是講 timing。 股神和燈神的分別,也是 timing。 掌握如何捕捉時機,克服心理障礙,是股市參予者應有的目標。 永遠滿倉操作,並不可取。任何時候都沒有大量現金在手,如上戰場沒有子彈,那是沒有什麼時機可言,因為在時機最好的時候也沒有可能「轟進」。 巴菲特最成功之處是在關鍵時候擁有大量的現金。 別以為滿倉閒錢買來的股票不怕長坐。往往是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最唔掂時候,就突然極需要那些閒錢週轉。這一點要牢牢記住。
關於只賺不止蝕.....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1615 若果不幸在高位買了很多貨而擦傷了皮膚...... 那要確認自己應該要在傷到真皮層左右的深度時,感到一定的痛楚,並除時準備進行救治的方案。 傷到入肉會影響身體機能,這會造成日後康復的困難。 所以,漠視痛楚而無視部位的深度下插是不對的。 不斷大量加注在嚴重虧損的部位是可以致命。 即使認為自己在勝面較高的一方進行對賭,也要控制注碼,令自己最差的受傷局限在擦傷皮膚的程度。 因為,難保自己有看錯的時候。 損失10%,只要賺回11%左右就能回本。 損失20%,只要賺回25%就能回本。 損失50%,要賺 1倍回來才能回本! 損失90%,要賺10倍回來才能回本!!! 要記住: The whole secret to winning big in the stock market is not to be right all the time, but to lose the least amount possible when you're wrong.
新年前的雜談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1747 先祝大家虎年進步。新年進步!恭喜發財! 人要先要有進步,才能發財。 上面那幅圖是美國 S&P500指數的10年圖,下面是恒生指數的10年圖。 如果由2000年起一直死牛長揸S&P 500,10年後是負回報。長揸死牛恒生指數會好一點,那是有一點正回報。但回報並不吸引,持有10年20幾巴仙回報。計及股息回報,好一點,但不特別驕人。 作為財經寫手,我希望能提出更多的議題出來令大家思考,而不是提供答案。 1. 投資回報的目標。 每年15-20%的年回報目標是十分合理的,長遠回報十分可觀,若沒有這種可觀回報,實在沒有投資股市這種高風險市場的必要。但要想想: -股市是十分波動的市場,大盤升一倍跌一 半時常發生。因此那個15-20%年回報是指長遠平均的增長。牛市應該貪一點,定回報目標高一點;熊市要保守一點,盡量保本不能太進取。在牛市的一年定 15%回報的目標,和熊市的一年定15%回報同樣沒意思。或許,例如牛市(例如去年那樣的牛一)定70%以上年回報,熊市 (08年那樣)定-15%以上的回報較為實際。拉上補下長遠回報也很可觀。若牛一以「能達到20%的目標投資回報」來為跑輸而自慰,那就很可悲了。 -別低估基金經理的回報能力,而降低對自己的期望。基金操作,尤其是共同基金,有很多法規限制持股和買賣,基金亦有龐大資金要操作,要取得龐大回報會比身手靈活的散戶困難。因此,散戶跑贏基金是較為容易。 -目標回報太貪,或者太保守也不適宜,在量力而為之餘,也應盡力而為。太懶惰或者過份自信者,其實不太適宜投資於股市。 -投資年回報應隨市場發展而修正,不是年初這麼定下來就堅守至尾。像09年1月,誰也不知道竟然這麼牛,到年中時,無論如何都要將年頭那保守的目標上調吧。 2. 操作的規則。 正所謂家有家規,亦家家有本難諗的經。最好是自己建立一些自己適用的操作規則,並且堅守之。別人的規則多數不適合自己。例如無限現金流死牛派的操作方式,並不適合一般小散戶。 規矩定下來後要堅守。很多操作系統都可能 work,但不堅守那就沒有用。像 Jesse Livermore有很好的投機系統,多次用之並發達,但最後是不能堅守而搞到要自殺。(在此,我要為 Livermore 說句公道話,很多人不太明白他的操作系統而以Livermore 自殺為他那操作系統之失敗蓋棺。我很希望評擊者先深入了解 Livermore 的系統和傳記,最好能真的用真金白銀實踐過,才再評論,那樣會較為中肯) 世上是沒有完美的系統,更何況那系統是自己建立的。所以要不斷自己累積經驗,優化自己的系統。 3. 投資/投機=賭博。 堅持投資/投機不等於賭博其實是自欺欺 人,兩者的特性其實極為相似。本博之前多次提過,投資和賭博都是含機率的遊戲,因以玩法亦有多個類同之處。德州樸克(Texas Hold'em) 和投資的玩法最相似。不要以為賭博就是負面,一定輸到趴街。只要對投機或者樸克牌有深入認識的話,那就知道世上有不少專業玩家做得十分好,在交易所、牌場 十分穩定地提取巨額的生活費。而某些操作良好的投機家 Portfolio 的波動性比長揸死牛家還要少得多,回報更穩定。World Series of Poker,玩到最後時常都是某幾個常客。執著於是否賭博的名目沒有什麼意思,最重要是自己能否掌握致勝的法則,並保護自己不會輸的趴街。 4. 選股 之前亦多番提及,現金(or 沽空) vs 股票長倉的持有量比例才是影響回報的關鍵,選股不是不重要,但較次要。大市極弱,那麼4只股票3只都會跌,在極大的調整甚至熊市,什麼股票都會跌,只差在 跌多少。在大牛市,什麼都會升,只差在升多少。在熊市若滿手股票,想唔輸都幾難。同樣在大牛市沒有股票,想贏都幾難。 選股的基礎分析博界有大把專家,這裏不談。我想指出的是,最厲害的選股人也時常會選錯股票。只有市場回報的結果才是驗證真理的唯一標準。 我現在相信Buy in strength, sell in weakness。我們目標只是要在市場賺錢,所以不要 argue with the market。賬面的虧損那就是虧損了,不要爭辯。嚴重地蟹必定是自己出問題,不要想其他。當然眼光也不能太短淺,我認為觀察3-6個月的走勢,大致也能 分辨強弱。分析12個月、6個月、3個月的走勢並互相比較,那就得到很多資料。 不要害怕沽出股票。很多人買股時很勇敢, 但沽股票時卻像懦夫(這也是我自己的缺點)。不對勁,或者不肯定時,沽出股票不一定是壞處。適當時候要定時獲利,不 cash in your chips,那是不能在交易所提款機提款的。沽股票的技巧也是最缺乏訓練和看重的。世上沒有長持不賠的股票。為什麼?企業會變、世界會變、最重要是人心會 變。 5. 思考靈活 思考要有靈活性。最重要是知道什麼時候,市場的栽判已判定自己想法錯誤。長揸死牛是不是王道不好說,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應該是王道。不能轉變自己以適應多變的環境,只能死路一條。學者會執著於理論,但成功的投資者/投機家不會。所以發達的多數不是學者。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