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从农场到餐桌 正大集团食物链重构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8/xMMDAwMDE3OTUxMQ.html
“我们的战略是从饲料到食品,实现完整产业链的建设和转换。”5月12日,在上海正大广场九楼,正大集团执行副总裁谢毅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这 家近90年历史的企业遵循的是由种子改良、种植业、饲料业、养殖业、农牧产品加工、食品销售、进出口贸易组成的完整现代农牧产业链。30年前正大集团进入 中国,从饲料环节入手,逐步延伸养殖、屠宰、加工、食品、零售。与正大饲料相比,正大(中国)在食品领域的发展则略显缓慢。从1980年代 至今,仅建成了青岛正大等六家企业。“从饲料到食品,这个产业链很长,泰国是一级一级过来的,中国也会这样做。”谢毅说。构 建食物链根据正大农牧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战略规划,该公司现在强调的是扩大养殖规模,将来的重点是深加工和品牌 建设。“我们的愿景是要做世界的厨房,而最后的终点是食品,这些食品将会是方便食用的。”谢毅表示。据谢毅介绍,目前正大肉 鸡的养殖规模相对成型,今后需要增加的是生猪、虾和蛋鸡的养殖。2009年以来,正大集团密集投资生猪养殖项目,在湖南、重庆、山东、广 东、安徽建设新基地,投资额累计120多亿元,生猪出栏能力总数超过450万头。方正证券农业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陈光尧指出,养殖业需要投 入大量的资金,市场风险也很大,同时还要防止病害的出现。目前,养猪业有逐步由大企业运作的趋势,目前的养猪集中度已达60%。集中的养殖 业必然催生集中的食品深加工。据记者了解,正大食品包括鸡、鸭、猪等生鲜和熟食系列产品,以动物蛋白为主,目前在青岛、香河、秦皇岛等地有大型的食品一条 龙加工厂六家,年营业额近80亿元。而同样以肉制品加工为主业的雨润食品和双汇发展,2009年各实现营业收入138.7亿港元和 283.51亿元,均远超过正大食品。谢毅将此归咎于终端零售的欠缺。虽然在正大集团旗下的卜蜂莲花、正大美食馆皆有正大食品专柜,但是, 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外,还有很多地方买不到正大的食品。深耕渠道、发展餐饮业成了正大的解决之道。据谢毅介绍,目前正大拥有上海“泰 泰”连锁餐厅、北京“盛世莲花”连锁快餐店,以及诞生于世博会的“正大美食馆”。“我们的想法是把模式做出来,包括产品模式和盈利模式,能 做好才能做大。”谢毅告诉本报记者。“正大美食馆”是正大集团投资的一间餐厅,餐厅涵盖中式、泰式以及东南亚风味菜品,其超过半数的菜品是 由正大食品泰国与中国下属企业直接进行加工生产。“我们餐厅卖的产品都是在集团旗下食品加工厂里加工或半加工,为了实现产品的标准化,我们 尽量减少厨师,所有产品都可以溯源。”正大餐饮总经理王新元介绍说。以红烧肉为例,把南通正大养殖场的生猪屠宰后,送到青岛加工,再运送到 上海,由卜蜂莲花超市的配送中心配送到正大美食馆。其中卜蜂莲花超市的物流系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日信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王永峰指出, 建立食品全产业链,既可以防止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又可以掌握下游的定价权,在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实现盈利。品牌整合深 入零售终端,品牌知名度的提高迫在眉睫。谢毅认为,正大食品知名度不高的原因是,品牌众多且分散。目前,正大鸡肉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有“正大”、“双大”、 “正大秦皇”、“德大”、“雪莲”,而这五个品牌分属于青岛正大、香河正大、北京大发正大、秦皇岛正大、吉林德大和黑龙江正大。谢解释说, 在中国,正大有百余家公司是合资的,虽然都是正大控股,但是中方股东却不一样,品牌整合的前提是要对股权进行整合。王永峰指出,品牌的统一 是发展的趋势,因为如果要打入全国市场,统一品牌更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此外,还可以节约成本,节省广告营销费用。谢毅透露,目前正在和品 牌公司讨论品牌的整合,现在品牌基本得到统一,都叫“正大食品”,部分较强势的区域性品牌将作为副品牌被保留一段时间,逐步取消。除了整合 品牌,谢毅还特别强调网络销售等现代营销手段的重要性。目前,正大食品在自有终端销售渠道上除卜蜂莲花超市,还有"泰泰小厨"连锁餐厅和" 盛世莲花"连锁快餐店。此外,正大食品尚借助家乐福、沃尔玛、好又多等超市,农贸市场、学校、机关、餐饮等传统通路进行全国铺货。但是谢毅认为,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正大食品还需要更多的销售渠道,特别是网络销售。事实上,中粮早已推出自己的专业食品B2C网站。 2009年8月,中粮集团打造的专业食品B2C网站“我买网”正式上线,在“我买网”能购买到休闲食品、粮油、冲调品、饼干蛋糕、婴幼食品、果汁饮料、酒 类、茶叶、调味品、方便食品和早餐食品等,该网站运行以来表现良好。目前,正大食品的网络销售渠道还主要是卜蜂莲花。谢毅表示未来将加大卜 蜂莲花网站的投入,搭建销售第三平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46

中粮集团高层回应海外种豆:没那么简单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6/357616.html

昨日,中粮集团油脂油料部总经理王印基预测,2010年中国进口大豆将达到甚至超过5000万吨,未来五年棕榈 油进口量将从目前的610万吨增加到 760万吨;但是被问到去海外开拓大豆和棕榈种植基地时,王印基谨慎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走出去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王印基是在参加“2010中国—马来西亚国际棕榈油研讨会及展览会”上做出上述表态的。

参加同一研讨会的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表示,2009年中国进口了4255万吨大豆,国家粮油信息中心6月最新预测今年大豆进口量将达到 4750万吨。尚强民提供的数字虽未达到5000万吨,但与2009年相比,增幅仍然很大,将创下大豆进口量新的历史纪录。

王印基解释大豆进口今年将突破5000万吨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阿根廷豆油事件,导致豆油进口急剧减少,相应大豆进口量将增加。尚强民提供的数据为 这一解释做了注脚,尚强民说,2009~2010年度,中国豆油进口量将从上一年度的约250万吨降至140万吨。

大豆进口量猛增的另一个原因,王印基认为在于国际市场棕榈油和豆油的价差减少。王印基说,现在棕榈油和大豆油的价差只有500元左右,今年3月份, 这个价差还在700元~1000元,在豆油价格与棕榈油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市场会减少棕榈油的消费,使用更多的大豆和大豆油。

中国是世界大豆第一大进口国,是世界棕榈油的第二大进口国,但是对世界大豆和棕榈油市场的影响甚微,价格、产量都由国外市场主导。尚强民对记者说: “在大豆主要产地巴西,美国嘉吉公司的员工总数有5万人,我们只有中国中纺集团一家在巴西,而且只有一名经理在那里,中国企业应该走出去与海外市场建立联 系。”为了改变对大豆、棕榈油的过度依赖,重庆粮食集团、天津聚龙集团已经先后着手在海外建立种植基地,在巴西、东南亚建立大豆、棕榈种植基地。

对于中粮集团在海外建立种植基地的问题,王印基表示:“企业走出去这个方向没有问题,但是具体怎么做是一个问题,还在讨论中,实际上没有想象的那么 简单。”

分析人士认为,中粮集团要走出去“种地”,需要处理好与跨国农产品巨头ADM 之间的关系,ADM与中粮集团成立了多家合资企业,需要的大豆大部分由ADM提供,如果中粮“走出去”,与ADM的合作如何协调需要想办法解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99

自說自話,別有原因-如煙集團(329)


今日,這家公司宣佈以下消息:


(1) 因中銀國際行使2007年1月大股東所發行的可轉換債券,故大股東的持股量減少175,600,000股,至279,806,000 股股份,佔本公司當時已發行股本約16.82%。中銀國際持股量則相應增加175,600,000股。


因此配售代理中南證券認為,中銀國際之行動導致AbsoluteTarget及Smart Huge持有本公司股權比例之減少,嚴重影響股權架構並對本公司股權及管理控制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配售代理認為,本公司已違反配售協議第5(A)(iii) 條,配售代理可根據配售協議第7(A)(i) 條終止配售。


(2)據公司所稱,因中銀國際之行動產生之股權架構之重大變動,對本公司失去信心,使供股認購不足,而包銷商須認購48,986,888 股股份,金額達4,898,688港元,佔本公司於供股後之已發行股本約1.96%。


(3)配售代理中南證券察覺,自2010年4月至5月,一名執行董事於2010年4月12日獲委任,隨後於2010年5月7日調任非執行董事;2名執行董事及3名非執行董事亦獲委任,董事會組成出現若干變動,將對本公司財務及營運穩定性造成重大壓力。


(4)鑑於以上因素,配售代理有權根據配售協議第7(A)(i) 條終止配售協議。經與配售代理中南證券協商後,本公司與配售代理最終達成協議,將配售規模由250,000,000 港元縮減至75,000,000 港元。除上述修訂者外,配售協議之條款概無任何其他重大變動。


但是因(1)的導致的後果,事實上是不是這樣呢?


關於(2),包銷商為結好證券,及債主中南財務關係緊密,民豐控股(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的包租公、基金管理及股東萊福資本(901)也曾是該公司股東之一。況且在價差的及佣金方面已佔盡先機,成本應較供股價低一點,以今日成交來看,大約10日就可以完全套現,何況購入的股票並不多,供股認購不足比率也低,但是也頗有道理。


關於(3),那位執行董事轉任非執行董事的是繆希先生:

繆先生,61 歲,持有美國哈佛大學法律學院法學博士學位及美國明尼蘇達州St. John’s University 經濟及會計學士學位。彼於一九八二年取得紐約大律師公會認可資格。繆先生分別為美國大律師公會、美國註冊會計師學會及香港董事學會會員。彼於會計及法律方面擁有15 年專業經驗,其中曾擔任紐約凱壽律師事所香港辦事處之律師,其後於紐約偉凱律師事務所香港辦事處出任法律顧問。繆先生亦曾於多家公司出任其他商業和財務諮詢職務,累積約二十年的管理經驗。


繆先生為馬斯葛(136)之獨立非執行董事。彼曾為威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273)、和成國際集團有限公司(651)及中國科技集團(985)有限公司(均為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直至彼分別於二零零七年三月、二零零七年四月及二零零七年六月辭任。繆先生亦曾任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公司萊福資本投資有限公司(901)之執行董事,直至彼於二零零九年十二月辭任。繆先生於二零一零年四月十二日獲委任為本公司執行董事。除上文所披露外,繆先生過去三年並無在任何其他香港或海外上市公司出任其他董事職位。


其餘的董事,詳細的不述,只述其任職的公司董事。


程婉雯,43 歲,為廣東省從化市政協委員及一名香港律師。...程女士於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至二零零八年六月六日期間擔任中策集團有限公司(235)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鍾育麟,49 歲,... 彼現任萊福資本投資有限公司(901)及明豐珠寶集團有限公司(860)之執行董事,以及漢基控股有限公司(412)及福方集團有限公司(885)之獨立非執行董事,該等公司均為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公司。


廖廣生,48 歲,現為香港執業會計師,廖先生擔任保利達資產控股有限公司(209)及中國鐵聯傳媒有限公司(745)、辰罡科技有限公司(8131)及PacificCMA, Inc.(其證券先前於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之獨立非執行董事。彼亦曾擔任德發集團國際有限公司(928)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林聞深,54 歲,現為浩勤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之股東及董事。林先生為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及香港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以及香港證券學會、香港華人會計師公會及香港稅務學會會員。林先生持有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經濟學文學士學位。彼自二零零四年九月二十四日起一直擔任莊勝百貨集團有限公司(758)之獨立非執行董事,該公司之股份於香港聯交所上市。彼於一九九三年至二零零七年期間為林聞深會計師事務所之東主。彼曾於二零零五年二月至二零零六年七月期間擔任中遠威生物製藥有限公司(8019)之董事。


如有閱過此貼的指數成分股,從以上董事中,4個董事可說是自己人,所以並不存在此說。


因時間有限,長話短說,至於(4)的真實原因是關於這個,故減少配售金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41

中材集团30亿元升级青海战略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11/0MMDAwMDE4MTk0Mg.html


致力成为北方最大水泥制造商的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在西北再次出击。

6月11日,中材集团在西宁与青海省政府签署新的战略合作协议, 计划在青海投资30亿元,进一步发展水泥、资源地质勘查、非金属新材料、节能减排等产业。此前,中材集团已经将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纳入公司囊中。

中 材集团党委书记于世良表示,中材集团将通过划转、增资、并购等方式对青海省现有和在建水泥生产能力进行重组整合,使中材集团及其所属企业在青海的干法水泥 产能达到1000万吨,进一步提高青海水泥产业的集中度。

据悉,中材集团在整合青海水泥的同时,也将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建设纯低 温余热发电装置,对已建干法水泥生产线进行消纳电石渣的改造。

于世良表示,青海省是中材集团西北战略的一个重要省份,全面升级中材集团的青 海战略,是为了更全面、更有效地落实青海省政府与中材集团于2008年6月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

而此次的战略协议与08年相比,中材集团还 将加大在青海新材料产业的投资力度,在稳坐西北水泥第一把交椅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大规模进军西北的新材料行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78

中國物聯網龍頭新大陸集團來台招商結盟 中國﹁新兆元商機﹂台廠吃得到

2010-6-7 今周刊





北京政府力推的﹁新兆元產業﹂||物聯網,其實在中國已有很多普及的應用,而這些應用都由新大陸電腦公司所主導。新大陸將在台尋找更多策略聯盟關係,以實 現物聯網的願景。

撰文‧林宏文

端午節到了,如果你住在北京,想要送肉粽禮盒給住上海的朋友,你不用大費周章請快遞從北京送到上海,只要先在網路上訂購,然後透過中國移動手機上提供的 「電子憑證」服務,傳送一個電子憑證到上海朋友的手機,你的朋友就可以帶著手機到上海指定的分店,用電子憑證直接領取最新鮮的肉粽。

電子憑證服務商機無限

在全中國麥當勞分店中,經常性舉辦的紅利回饋活動,也一樣能透過中國移動的手機,傳送電子兌換券給用戶,消費者只要拿著手機到各分店,就可領取這些贈品。 以上都是中國政府力推的﹁新兆元產業﹂具體應用。

此外,中國市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應用,那就是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動物溯源系統﹂。透過對牛隻生產過程的管理,包括育種、吃的食物、打過的疫苗等資訊,只要 用一台類似手機的感測設備,在牛耳朵旁感應一下,就可獲得這些資訊。而牛隻屠宰及運送過程,也都能納入系統管理,讓消費者能夠吃得安心。

類似像牛隻這種食品安全的溯源系統,在毒奶事件發生後,已成為政府單位最優先的工作。目前全中國一年採購量已達六萬台設備,未來將擴及到豬、雞、鴨等動 物,估計未來一年將有二十萬台的潛在需求量。

這蓬勃發展的應用商機,也是今年三月五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將加快研發﹁物聯網﹂應用的具體案例。過去,網際網路︵Internet︶ 是人與人之間的互連,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則是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互連。全世界人口不過五十多億,但物件的數量則遠遠超過,要把人與物全部聯繫起來,商機自然難以估算。

至於上述這些應用,全都出自一家位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的新大陸電腦集團公司。與中國移動獨家合作的「電子憑證」服務,去年,光是以這種行動條碼發出去的紅 利及折扣券就近一億則;至於與中國農業部合作的生產履歷「動物溯源系統」,新大陸在全中國「智能識讀設備」的市占率就高達七成。

因此,近日來台參與台北國際電腦展的新大陸電腦集團總裁王晶說:「物聯網早已不是概念,而是已有一大堆實際應用的案例,這將是具備革命性的科技創新!」根 據拓墣產業研究所的估算,二○一○年中國物聯網應用市場近人民幣兩千億元︵約新台幣一兆元︶,二○一五年更將成長至人民幣七千五百億元︵約新台幣三兆七千 億元︶。由於在中國已取得最多物聯網商機,因此,在深圳A股掛牌的新大陸電腦集團,在這波大陸股市修正過程中,卻仍逆勢大漲,從最低人民幣三元大漲到十七 元以上。

首家來台投資的陸資企業

新大陸集團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閻蔚中表示,其實台灣在物聯網研發上已有一定基礎,部分業者也擁有相當獨到的RFID︵無線射頻辨識︶傳感技術,但台灣沒有足 夠的市場進行技術測試,因此中國市場可作為台商的物聯網發展基地,雙方技術互通有無,將物聯網產業的餅做大。

為了擴大與台灣業者的聯盟,目前新大陸已經與台灣RFID廠商進行合作,同時,也在台灣收購台灣盈科泛利公司。這家公司是以開發手機雲端應用的軟體為主, 預計未來將切入開發iPhone手機上的各種應用服務;另外,新大陸也委託創意電子及台積電,協助新大陸設計及生產代工物聯網IC產品。

其實,新大陸集團的發展,是近年來中國新興企業中一個非常特別的例子,董事長胡鋼是少數兩度創業成功且都股票上市的人。早年胡鋼曾與一群團隊創立過實達, 並且推動公司在深圳A股掛牌,但後來由於與大股東及其他經營團隊不合,只能黯然離開。二度創業成立新大陸,結果只花了六年,就讓公司又順利掛牌上市,如今 又成了物聯網龍頭,更增添胡鋼的一分傳奇。

新大陸的成功還有一點很重要,由於新大陸沒有把自己局限在中國市場,還積極對外擴展。例如,新大陸早期就已投資荷蘭帝普科技公司,這家公司在自動識別及數 位看板產業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後來收購股權達荷蘭母公司的五八%,也讓新大陸強化本身的技術實力,並順利跨入歐洲及美洲等市場,同時也取得了目前台灣新 大陸的團隊,讓新大陸成了第一家來台灣投資的陸資公司。

如果比較目前中國政府推動的兩大政策﹁物聯網﹂與﹁三網合一﹂,﹁三網合一﹂由於牽涉到廣播電視及電信等主管機關的權力劃分,目前仍停留在溝通階段,尚未 有執行細則;但物聯網商機卻早已展開,只是在今年才成為熱門話題。在台北電腦展熱炒許多新議題的同時,物聯網恐怕是未來幾年最值得關注的新趨勢。

新大陸電腦集團 (深圳A股代碼000997)

成立時間:1994年

董事長:胡鋼 總裁:王晶業務內容:訊息識別、電子支付、移動通信支持、高速公路訊息化等營收獲利狀況:2009年營收人民幣11.3億元,每股純益0.19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54

爭300億土地 國泰蔡辰男大勝長億集團

2010-06-10  TNM





國泰信託集團理事主席蔡辰男,和 長億集團總裁楊天生,為了新店大台北華城的一塊土地,撕破臉對簿公堂。台灣高等法院日前宣判,蔡辰男勝訴,此地開發有300億元價值,拿到此地,蔡辰男事 業版圖將擴大;而楊天生要藉此地翻身,恐怕無望!

蔡辰男 小檔案

年齡 70歲

家庭 國泰集團創辦人蔡萬春長子,妻陳保枝,育1子5女

學歷 中興大學經濟系畢、美國紐約大學商業管理研究院

經歷 中國文化學院副教授、企管系系主任、企管所所長、國泰塑膠經理、國泰信託常務董事

現職 國泰信託理事集團主席

特殊經歷 1985年因「十信案」負債百億元,10年後東山再起,事業涵蓋房地產、餐飲等橫跨兩岸三地。

六月一日,台灣高等法院民事庭,針對國泰信託 集團理事主席蔡辰男,跟長億集團的土地糾紛,做出二審宣判,位於台北縣新店市的大台北華城,一萬四千多坪土地的「周邊土地自由通行地役權」,法官判決還給 國泰蔡辰男;另外判決也認定,蔡辰男與長億集團間的土地買賣契約已經終止。也就是說,蔡辰男下一步將可以拿回該筆土地,一旦開發完成,土地價值高達三百億 元。

景觀別墅 名人群聚

大台北華城屬於水源低密度住宅區,裡面八個社區,清一色都是別墅,再加上山上空氣清新,景觀 極佳,還可以看到雲海,成為許多政商名人的最愛。前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知名藝人張宇,還有老牌武打明星王羽,都曾在這裡置產。

去年房地產 大熱,英業達集團會長葉國一也看上這裡,投入數十億元資金,買下四、五萬坪土地,打算開發成豪宅。知名的「營建股王」華固建設,從前年五月起就陸續投入大 批資金,在這裡買地布局。一時間,大台北華城土地價值翻漲好幾倍。

一名當地房地產業者就說:「目前在華城的新建案,沒有任何裝潢的『裸 屋』,每坪就喊到六十萬元,連屋齡三十年的中古屋,每坪也要三、四十萬元。像之前,武打明星王羽的千坪二層別墅,就以三億六千萬元賣出,地皮每坪在十一萬 元以上。」

也因為大台北華城土地一夕爆紅,房地產價格飆漲,讓最近幾年淡出台灣商界的蔡辰男看到商機,把腦筋動到十二年前,他跟長億集團交 易的「華城二段」一萬多坪土地上面。

財務危機 未付尾款

一九九八年七月,當時叱吒台灣商場的長億集團,看中蔡辰男的 這塊土地有開發價值,交涉後,雙方以新台幣九億三千六百萬元成交,蔡家同意長億開發此筆土地。當時,長億集團先向慶豐銀行貸款四億四千六百多萬元,支付給 蔡辰男。

雙方約定,長億集團取得建築執照後,就會把剩下來的四億八千九百多萬元尾款,付給蔡家。長億集團、蔡辰男跟慶豐銀行,三方簽訂合約 之後,蔡辰男就把這塊土地的所有權,以及土地周邊的自由通行地役權,移轉登記給了長億集團。

後來,長億集團爆發財務危機,再加上長億方面認 為,蔡辰男沒有積極協助解決五大開發障礙,包括所有權移轉不全、都市計畫樁位錯誤、第三人土地使用不明等,因此遲遲未履約,雙方爆發買賣糾紛。

之 後因長億無法繳交向銀行貸款的利息,被銀行解除貸款合約;只拿到一半錢的蔡辰男,一直沒採取積極的法律行動,一直到大台北華城房地產價格開始升溫後,蔡辰 男才在前年及去年一月,連續二次發出存證信函給長億集團,要求解除買賣契約,準備拿回該筆土地。

法官判定 契約解除

蔡 辰男要拿回土地,第一步就先打了「地役權」官司,針對這塊土地周邊的道路及通行權,從長億名下先拿回自己手中。一名法界人士說:「蔡辰男這一招非常狠,明 明雙方爭的是這塊土地,但他看準四周都是蔡家的土地,沒有借道從蔡家土地進去,根本不可能開發。就算拿到裡面的地,沒有蔡家同意放行,也是白忙一場!」

對 於蔡辰男的大動作,長億集團無法接受。長億人士表示:「蔡辰男片面解除買賣契約,還把我們支付的四億四千六百多萬元『沒收』,實在是莫名奇妙。要解除契約 可以,但蔡辰男要先『回復原狀』,也就是把十二年前收下的錢,退還給長億,否則就是不合法的片面解約,我們一定會上訴到底,爭取長億的最大利益。」

雙 方爭的你死我活,最後由法官決定。高院法官認定,長億和銀行的貸款合約,已合法解除,表示開發案已無疾而終,當初為了開發才設定的地役權,自然也就沒有繼 續存在的必要,因此判決蔡辰男勝訴。法官認定,蔡辰男因為長億集團沒有支付剩下的尾款,所以解除土地買賣契約,並且沒收長億先付的四億四千六百多萬元,是 依照契約,並無不法。長億集團說,蔡辰男沒有協助他們排除開發障礙,取得建照,沒有盡到義務,但都無法提出明確事證。

老李相挺 雄霸中部

雖然台灣司法是採三級三審制度,二連敗的長億集團,還可以上訴三審,不過,由於最高法院是所謂的「法律審」,並非一、二審的 「事實審」,除非適用法律有誤,否則一、二審調查事實後,都認定蔡辰男有理,長億要翻案,幾乎不可能。

蔡辰男拿回了地役權官司,下一步再取 得這塊土地的所有權就十拿九穩。到時候,原本有機會靠這塊土地翻身的長億集團,就只能乾瞪眼,看著到嘴的肥肉落入他人手中。

營建起家的長億 集團,在八○年代,發展如日中天。總裁楊天生,跟當時的總統李登輝交情匪淺,長子楊文欣,還曾經是最年輕的省議會副議長。楊家強有力的政商關係,讓楊天生 被稱為「中霸天」。

為了擴展事業版圖,長億集團向銀行融資,投資跨足各種產業,包括泛亞銀行、長生電廠、月眉遊樂區、機場捷運BOT案,甚 至是職棒興農牛隊,都有長億的身影。不過,多角化經營的結果,是背負多達三、四百億元的債務。二○○七年,是長億集團最慘的一年。長億不但是當時國內銀行 呆帳大戶第一名,還因為機場捷運BOT案被檢調搜索、約談,長億也從此一蹶不振,連機場捷運BOT案最後也被政府收回自建。

淡出台灣 大連稱王

反觀蔡辰男,是國泰人壽創辦人蔡萬春的長子。一九七七年開始,就代替中風臥病的父親,掌管國泰信託以及國泰人壽,是當時台灣最 大的民營公司。二年之後,蔡萬春跟弟弟蔡萬霖、蔡萬才分家,蔡萬春家族的蔡辰男、蔡辰洲,分到國泰信託,以及第十信用合作社。

一九八五年, 發生「十信風暴」,蔡辰洲遭到收押,最後病死。蔡辰男受到波及,也背負上百億元的債務。近幾年,他靠房地產開發以及經營飯店、餐廳,從谷底翻身,並逐步把 事業重心,轉移到中國,發展得很不錯,還被稱為「大連王」。

近年來淡出台灣商界的蔡辰男,這一次主動出擊,透過法律途徑,希望搶回他十二年 前賣出的土地。目前看起來,蔡辰男勝券在握;而想要藉此地翻身的長億楊天生,要重振事業版圖,可能要另謀他途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70

復興航空 從集團賠錢貨變金雞母


2010-6-14  商業周刊





「我想,要做就要做大的!」被問 到去年起受益於兩岸三通,開始轉虧為盈的復興航空下一步,今年六十六歲的國產實業集團總裁林孝信興奮的說,「引進外資,買二百七十人座的大飛機,(復興航 空)現在都已經在做了。」

六月十四日,上海虹橋、台北松山兩城市機場的對飛航線將啟航,復興航空在每週十四個航班當中,雖僅分配到兩航班, 遠少於對手華航、長榮各飛六航班,但對林孝信而言,掌握這條超級黃金航線,卻猶如吞下一顆定心丸。

因為,旗下轉投資的復興航空,將確定揮別 過去二十年,累積百億元的虧損陰霾,持復興航空股權四八%、扮最大股東的國產實業,更將因此擁有一隻令人羨慕的獲利金雞母。

坐收直航商機: 營收占比將提高到五成

根據林孝信規畫,在取得虹橋松山對飛航線,以及六月中起台北飛往杭州、福州的新分配的直航航班後,復興航空未來兩岸航 線的營收占比,將由目前的三成提高至五成以上,加上同步減少不賺錢的澳門、吳哥窟航班,以及每個月虧上千萬在飛的旅行社包機業務,復興航空從今年起,等於 是將以熱門的兩岸航線,大幅替換掉賠錢在飛的航班,開源節流雙管齊下,經營效益立即起飛。接下來「一個月賺一億元,應該沒有問題,」林孝信說。

確 實,在國內航空業眼中,對岸十三億人口無異是一條看不到盡頭的金脈。「你想想,高雄才兩百多萬人口,過去(高鐵還沒通車)遠航、復興飛北高線,一天最少都 有三、四十班,(大陸)光福建一地就有三千多萬人口,根本飛不完、飛不完,」林孝信這樣認為。

搶攻貨運市場:改裝空中巴士當客貨機

不 只放眼兩岸客運商機,林孝信也首度透露,復興航空正著手將手上的空中巴士A320客機,改裝為客貨機,最短時間之內跨足兩岸貨運商機市場;中長期計畫,則 將結合外資,聯手強化資本規模,讓復興航空資本額由目前的四十八億元,擴增至近百億。屆時,復興航空除將再擴機隊,並爭取台北飛新加坡、日本羽田等新航 線,在長期遭華航、長榮兩大對手聯手寡占的國內航空市場,殺出一條血路。

元富投顧研究員張婉珍分析,由於需求仍大於供給,兩岸航線可說是目 前國內航空業的吸金航線,平均二○%至三○%的獲利率,遠高於飛歐美等國際航線的一○%水準。

首季獲利一億:全年可望上衝八億水準

因 此,雖說航班分配就數量上遠不如對手,但相對長榮、華航,兩岸航線營收只分別占其總營收一○%、一一%,復興航空近半數營收卻是來自獲利率最佳的兩岸航 線,最受益於兩岸三通的新商機,絕對是小而美的贏家。

法人預估,以今年第一季獲利逾一億元,未來還可望逐季攀高的前提下,復興航空今年獲利 若能從去年的一千二百萬萬,大幅提升至八億元以上水準,對母公司國產實業不但不再是虧損黑洞,每股獲利貢獻更將達○.四元,也等於是國產實業去年的全年每 股淨利。未來,航空事業將和水泥本業、資產開發,同列國產實業的三大獲利來源。

不過,復興航空如今能坐收兩岸直航商機,其實並非來自林孝信 的洞燭機先。

成立超過半世紀的復興航空,民國七十二年由國產實業拿下經營權,但林孝信正式成為父親國產實業創辦人林燈接班人,卻是在民國八 十九年,當時,歷經亞洲金融風暴的國產集團,正亮起財務危機的紅燈,「水泥、航空都一樣,不是我要做的(事業)。」林孝信說,就水泥本業而言,國產實業賣 的產品,是買台泥水泥原料,調製為預拌混凝土出售,拚的是微薄加工費,也難建立品牌價值。

未來經營挑戰:不是華航、長榮兩大對手

至 於復興航空,最大的經營挑戰,並不是來自華航、長榮競爭對手的壓力,而是大者恆大的航權分配遊戲規則。兩個生意的共同點是,經營績效難完全操之在己。

對 三十三歲創辦台灣第一家保全公司中興保全,懂趨勢抓商機的林孝信來說,根本不是好生意,但除非不做,否則,繼承這樣的事業所要面對的,只有如何求生存唯一 選項。

回顧復興航空的發展,在國產實業剛接手經營頭幾年,靠北高國內線還有不錯獲利,不過,當時的經營階層因對兩岸直航過度樂觀,誤判市場 斥資擴充機隊,買來大飛機飛的卻是國內航線,最後等到的不是直航商機,而是高鐵通車、油價飆漲,復興航空從擁有三十億元閒置資金,一度帳面負債竟高達七十 億元,過去二十年累積虧損逾百億元。

為讓公司能持續經營,大股東除反覆減、增資,復興航空轉投資的復興空廚,甚至還得出門招攬便利超商的鮮 食訂單,「像擰毛巾一樣,為求生存,能想的都想過了,」林孝信形容。

被問起過去二十年,難道未曾有過出售這家公司的念頭?

林 孝信表示,航空業不是有飛機就能賺錢,關鍵在於是否掌握航權,復興航空搶航權既無優勢,小品牌也無票價主導權,這樣的生意,景氣差的時候就連出售的價格都 開不出來;現在是盼到景氣回春,外資才都爭相上門談入股。

「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勇(強壯),」做為企業二代接班人,林孝信用這九個字,總結 面對復興航空這個經營包袱,先「甘願受」終將「歡喜做」的冷暖體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3

复星收购法国地中海俱乐部集团7.1%股权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14/2MMDAwMDE4MjM2Mw.html


6月14日,复星与法国著名旅游度假品牌地中海俱乐部集团联合发布公告称,已收购地中海俱乐部7.1%股权,从而成为该企业最大的战略投资者之一。 与此同时,双方宣布将签署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合作备忘录,并在中国高端度假村建设运营及全球业务协同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中国,地 中海俱乐部的重要发展动力

多项数据表明,中国旅游业正在经历快速增长并带来了巨大商机。随着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期,中 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正引起全球的关注。以中国国内消费升级为重要动力的经济增长将为世界带来新一轮的商机。分析人士表示,2009年,中国国内出游人数 已达19亿人次,中国国内旅游收入超过1万亿元,并预计在未来继续保持两位数高增长。不仅如此,中国居民因私出境人数已突破4000万人次,这其中的度假 休闲需求将能为地中海俱乐部遍布世界的网点带来机会。

在此乐观市场前景下,地中海俱乐部愿意成为中国高品质、一站式度假村服务的领先提供 者,并在5年内使中国成为地中海俱乐部第二大市场。

复星集团长期以来坚持投资符合中国发展方向的产业及资产,坚信与地中海俱乐部的合作不仅 将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高品质的旅游度假体验,也将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分享中国成长的机会。

地中海俱乐部,世界知名的旅游度假品牌

地 中海俱乐部1950年成立于法国,是一站式旅游度假村概念的创始者,并于1966年在巴黎上市。目前,地中海俱乐部在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0个度假村, 每年向超过120人提供高品质的一站式度假体验,年收入逾13亿欧元(约合110亿元人民币)。2010年,地中海俱乐部制订了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中国 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2003年,个人出境旅游向中国公民开放后,地中海俱乐部迅速在中国建立了销售机构,已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成都设 立了办公室。目前,地中海俱乐部已经从中国市场受益良多,2009年接待了2.3万名中国消费者,预计今年将接待超过3万名中国消费者。

2010 年,地中海俱乐部决定在未来5年建设5座度假村,进一步强化其在高端市场的份额。在中国,地中海俱乐部已经发起了新的项目,包括其在东北地区建设的第一座 度假村。这将是位于亚布力的一座滑雪度假村,预计将于2010年冬季开始营业。

到2015年,地中海俱乐部计划吸引5%至10%的潜在中国 观光者前往其四星及五星级度假村,而中国潜在的观光者只占中国总人口的0.2%。以此计算,地中海俱乐部到2015年将吸引超过20万的中国消费者。

复 星,地中海俱乐部在华的战略伙伴

复星成立于1992年,由中国著名学府复旦大学的四位毕业生始创,被认为是中国改革 开放30年来在民营经济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2007年,复星集团的母公司复星国际在香港成功上市。目前,复星主要拥有医药、房地产开发、钢铁、矿 业、零售、服务业及战略投资业务,2009年营业收入达348.6亿元,净利润达46.5亿人民币。

复星在中国商界以投资及投资后管理优化 闻名,美国前财政部长斯诺是复星的董事会顾问。目前,复星正着力建设具有双向整合国内国际资源能力的全球性投资平台,充分发掘与中国成长动力相关的全球商 业机会。2010年2月,复星与世界最大私人股权投资机构之一的凯雷集团成立了中国首家外商合伙制私人股权投资企业,这为海外资本及中国资本发现中国投资 机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平台。

战略伙伴关系

地中海俱乐部新建度假村的商业合作,复星将致力于支持 地中海俱乐部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在中国开设5家地中海俱乐部度假村。地中海俱乐部已经确认了一些可供复星或其关联方支持开发度假村的地点。鉴 于复星在中国房地产开发领域的专业知识,复星或其关联方还将建议新的选址。在一个中期时间范围内,通过新建开发或收购现有的高端度假村,双方将合作寻找开 设新度假村的机会。

全球商业协同

在以下范围内,地中海俱乐部将从复星丰富多元的专业优势中受 益,从而推动其在中国的市场营销:

媒体及传播领域。复星利用其在中国媒体市场的经验与资源,为DZH在中国业务的拓展提供支持。

会 展业务。通过向复星的网络和关联方提供度假村产品,以及参与到复星每年主办的系列产业、金融论坛会议中,地中海俱乐部将有机会从中国庞大而快速增长的会展 市场中受益,从而帮助地中海俱乐部在中国商界提高其美誉度和知名度。

人力资源及旅游休闲。地中海俱乐部将能分享到复星在旅游业的人力及培训 资源,以及复星对中国消费者的深入了解。

复星对地中海俱乐部的股权投资

在此战略伙伴关系背景下,复星已经从FIPAR International和GLG Partners收购了地中海俱乐部股票和换股债券,占地中海俱乐部摊薄后7.1%股本(假设地中海俱乐部发行的所有换股债券都转换为股票)。复星此举将 支持地中海俱乐部的长期发展战略,并成为地中海俱乐部重要的产业投资者。

复星将向地中海俱乐部指派董事。如果复星获得地中海俱乐部摊薄后 9%的股本,复星将向地中海俱乐部指派第二位董事,这一决定将在下一次的股东大会上送交股东批准。复星的一位代表还将成为地中海俱乐部的战略委员会及审计 委员会成员。

作为复星与地中海俱乐部商业伙伴关系的一部分,考虑到地中海俱乐部目前的发展战略,复星投资于地中海俱乐部的目的是成为其长期 股东,并成为其最大的股东之一。在此背景下,只要没有其他股东增持超过10%(或者表露增持的意图),复星希望获得地中海俱乐部摊薄后10%的股本,并在 接下来的24个月不增持超过10%这一水平。

地中海俱乐部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亨利•德斯坦表示:“地中海俱乐部6年前制订了一项战略, 要成为全球一站式、高品质、跨文化旅游度假服务的专家。自那时起,地中海俱乐部已经经历了商业模式和市场定位的深刻转型演进。过去的几个月来,我一直在说 亚洲为我们执行这项战略带来了巨大的机会,而中国将在这其中占据中心地位。因此,我感到非常高兴与复星的协商终于达成了这项重要的战略伙伴关系,这将为我 们书写地中海俱乐部历史上的新篇章。”

复星董事长郭广昌表示,复星与地中海俱乐部的战略合作充分体现了复星植根中国、投资中国动力的一贯战 略,也是复星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复星具有广泛的产业基础及资源,能够为地中海俱乐部在中国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复星不仅将支持地 中海俱乐部高端精品的全球定位战略、分享中国成长机会,也将通过这一投资对接国际品牌和国际标准,进一步提升其在投资管理领域的资源整合及管理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22

奧思集團(1161.HK)的措詞不當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366


奧思集團(1161.HK)(下稱︰奧思)615日公佈了中期業績,溢利下跌了44%,股價隨之而跌了13%

在第一頁的財務摘要裡發現了幾點問題。以下摘錄自業 績公佈的首頁︰

 

·        本集團截至二零一零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六個月之營業額及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本期間溢利分別約 為444,300,000港元及24,200,000港元

·        奧思醫學美容中心表現卓越,營業額較去年同期上升約79%

·        儘管伊夫黎雪尚在發展初期,但營業額上升約184%

1.      它說奧思醫學美容中心表現卓越,但分類業績內的服務分類所示的營業額是下跌的,由去年 的143,971千港元下跌至125,741千港元,跌幅13%。為什麼它只說奧思醫學美容中心而不談談其它的服務呢?

2.      它說伊夫黎雪的營業額上升約184%,但是在發展初期營業額上升184%有甚麼出奇,基數少,分母的力量大,它說盈利上升還好一些,至少投資者知道它能賺錢。它 起碼把營業額實數報出來吧,$100上升到$284也是184%,難道值得一題嗎?我也可以說,我的blog成立初期,閱覽人數上升了900%, 由1人變10人,厲害吧!

3.      “儘管”兩字明顯措詞不當,沒有邏輯。我認為在發展初期營業額上升得最快是非常合理, 這也是基數問題。“儘管”有轉折的意思,這裡說的卻應該是因果關係。這樣說比較恰當︰“因為伊夫黎雪尚在發展初期,基數太低,所以營業額上升約184%,不足為奇。”如果伊夫黎雪在發展十年之後,營業額也能大幅上升,它就可以用“儘管”了。

4.      伊夫黎雪和Erno Laszlo都是公司起步階段的品牌,為什麼它只說前者如何厲害而對後者隻字不提?

因此我認為奧思在斷章取義,有誤導成份,說了等於白說,愚笨如我的投 資者看完真是一頭霧水。

如何改善︰

 

·        本集團截至二零一零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六個月之營業額及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本期間溢利分別約 為444,300,000港元及24,200,000港元 ( + 與去年同期比較數字)

 

·        奧思醫學美容中心表現卓越,營業額較去年同期上升約79% ( + 營業額的實質數字)

 

·        儘管伊夫黎雪尚在發展初期,但營業額上升約184% ( + (1)營業額的實質數字和(2) Erno Laszlo的表現)

最後我發現,公司“財務摘要”的“摘”字也用錯了字,它應用“選擇” 的“擇”,稱作“財務擇要”,因為它是選擇性地報喜不報憂的。

後記︰
這篇源頭其實是來自我和
散戶兄對話

,大家都對奧思的業績感到失望。自己曾經亦對它有過興趣,慶幸縣崖勒馬。





六福集團(590)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271


年二月九日,市況惡劣,當時建議大家買入六福集團(590),以及其他幾隻優質股:「中產的致富之道,源於善用現金流,以合適的價格, 積累優質資產,達致財務自由…大市回調,有甚麼好嬲?有甚麼好怨?有甚麼好驚?注碼定輸贏,只要不是槓杆太高、無力防守便可…請別再沉迷報刊的全年恒指目 標價、合理值,甚麼18000買?19000買? 回試250天線買?看到這些標題立即買,可能更好。」

當日的收市價是$6.65。執筆時(10/6)收市價為$8.98,持有六福四個月的回報率是35.04 %,分別跑贏恒指及匯豐(5)34 %42 %

現在本地投資界,每日的投資「焦點」,是恒指10天移動平均線。消息的「注目度」,可能更勝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的言論。凡升、跌穿10天線,電台、電視例必大肆報導。大前研一筆下的「低IQ年代」,看來已在日本境外大放異彩。恭喜!恭喜!

正如拙新作《值博率煉金術》中的心法:「看見別人看不 到,人人讃好影都無!」自群眾的視線抽離,方為鉅利所在。2003年, 七月圍城,「無恥!」「下台!」之聲,不絕於耳。但後來開放自由行,卻造就了幾個投資機會:莎莎國際(178)、六福集團和周生生(178)。從當日持有至五月底,上述三股連股息的回報分別是:817%1,501%以 及1,500%

自由行提供了比本地消費者,大上N倍的顧客羣,令上述三股的營業額和每股盈利,六年來持續上升(請參閱下表)。這完完全全改變了行業,以及公司的基本因素。

「唓!白頭宮女話當年,鬼唔知咩!依家先話俾我知,有乜 用?」無錯,現時香港遊客區,國內旅客,摩肩接踵。三步一六福,五步一莎莎,本地零售股,真的仍有增長空間?

表面看來,似近水尾。但細心一想,國內民眾的消費力,和 自身的品牌價值,才是六福等零售股的增長泉源。假如同胞的消費力,倒退廿年,只能為口奔馳,就算十億人訪港,也是於事無補。如國力續強,香港飽和,自有各 線城市發展,舞台是無限寬廣。據六福中期業績,集團在國內共有469家分 店,估計超過九成是品牌店(專利授權),並以最低15%的年增長率開設新店。國內自營店,會是未來幾年盈利增長動力。

六福作為香港的知名品牌,在內地佔盡優勢。國內民眾,連 幾嚿水一罐的奶粉,都要幫襯香港藥房,就是因為內地仿冒偽造的文化及技術,已經到了鬼哭神號,人神共畏的化境。成皮嘢一両金,更會慎選賣家。國內同業,背 負原罪,要後來居上,難免事倍功半。

自己視六福為「隱性內需股」多於「本地零售股」,可長線受惠於國內消費力的 增長。現價計,歷史市盈率13倍。個人估計,將在七月份公布的業績,很大機會寫下公司史上最佳一頁。

(本人及客戶持有莎莎(178)及六福(590))

 

營業額 (百萬港元)

2003

2005

2007

2009


六福 (590)

1,461

1,961

2,845

3,856


莎莎 (178)

1,641

2,313

2,676

2,608


周生生(116)

6,328

5,760

7,873

9,463







每股盈利

2003

2005

2007

2009


六福 (590)

0.10

0.26

0.40

0.56


莎莎 (178)

0.05

0.16

0.16

0.23


周生生(116)

0.21

0.31

0.86

0.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