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上金額最高、拚鬥過程最戲劇化的4G千億元標案,上週三揭曉,首度由科技代工業轉入電信服務業的鴻海集團,一口氣拿下2個頻段。本刊調查,霸氣十足的郭台銘,在內部宣示要做電信龍頭,改寫市場規則。為了挑戰巨獸中華電,他祭出合縱計謀,積極尋求與其他廠商策略聯盟,以蔡明忠的台灣大為最優先對象。 同時,郭台銘為了搶用戶,將發動價格破壞戰,日前已喊出通話、簡訊通通免費。開台都還沒時間表,一場電信割喉戰已經山雨欲來。 千呼萬喚、引領企盼,攸關千萬用戶生活與台灣行動網路品質的四G,終於可望在明年上路,消費者可更快速上網、傳輸影片,甚至看高畫質影片。 郭董大樂 放送免費 迎接四G時代,不只消費者期待,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更是興奮。本週一(四日),他捧著上週三才剛到手的二張熱騰騰四G執照,飛往國外出差,這次不是要拿哪家科技大廠的代工訂單,而是與海外電信業者談合作。 鴻海集團的國碁花不到百億元,拿下A3、B3頻段共二十MHz頻寬,取得進軍電信業的入門票,正式宣告鴻海從代工製造業插旗電信服務業,身為主帥的郭台銘也迫不及待出國開疆拓土。 據了解,決標後,郭台銘第一時間在內部宣示:「要做就要做到最大、最好,鴻海不僅要當四G業者,還要改變既有市場,給民眾更便利的通訊生活。」 郭台銘的雄心與豪情,反映在第二天他就阿莎力地承諾,日後語音通話和文字簡訊通通免費,為六強爭霸的四G市場,開出價格戰第一砲。 破壞價格 戰中華電 雖然目前上網已有Line等免費通訊軟體,但電信業者表示,僅二成用戶是上網吃到飽,且現有免費只限網內互打,郭台銘若擴大免費範圍,殺傷力很大。 台灣電信市場目前三大是中華電、台灣大和遠傳,網路宅神朱學恆曾痛批,電信三雄每年賺五、六百億元,但台灣的三G上網品質不但比不上日、韓、港、星,現在連菲律賓、泰國都不如。而且,消基會調查,台灣電信費率為中國五‧二五倍、香港一‧八六倍、南韓一‧七倍。 鴻海在代工界以薄利多銷稱霸全球,尤其鴻海大電視的破壞性價格模式,成功引發風潮。據了解,郭台銘將把代工業薄利多銷觀念引進電信業,訴求「比現在便宜」,他說:「如果能讓中華電信開放原本屬於全民的資源,帶動整體電信費用下降,這才是最大的牛肉。」 鴻海大軍殺入,不只破壞市場,字典裡只有第一的郭台銘,更要稱王。決標隔天,向來心直口快的郭台銘爆料,在爭奪C5帝王段時,鴻海只要出價,中華電信就往上加,「中華電信用的是國家資源,可以不計成本加價,有球員兼裁判之嫌。」他愈說愈氣,「鴻海不怕競爭,怕的是不公平的競爭。」 強強聯盟 力撼巨人 郭台銘最後雖考量成本而棄守C頻段, 卻未放棄扳倒中華電的大計。本刊調查,上週五郭台銘召開高階主管會議,與網通事業群總經理呂芳銘、技術長等研商對策。幹部轉述,郭在會中霸氣說:「既然要改寫市場,一定要取得領先地位。簡單說,就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 由於中華電太巨大,郭台銘明白,鴻海若結合的對象太弱,不論亞太或威寶,都無法撼動中華電,最好方法是「強強聯盟」,「老郭鎖定電信三雄中的業者談合作。」知情人士透露,郭台銘與遠傳徐旭東不對盤,六月二人碰面時,徐公開虧郭「先弄清楚要不要做(四G)。」結標後還酸郭:「他以為很好賺?」台灣大的蔡明忠、蔡明興兄弟是最有可能的結盟對象。 郭台銘與富邦蔡家過去並無交情,但富邦為了殺入家用寬頻市場,與中華電信廝殺,去年底鴻海與凱擘攜手賣大電視,開啟雙方合作契機。 競標過程 助台灣大 業者盛傳,決標後,台灣大與鴻海高層曾會面。若台灣大與鴻海結盟,不僅彼此握有的四個頻段可相互補強,鴻海也可支援基礎建設,替台灣大節省四G建設時間與成本。對此,台灣大公共事務處長阮淑祥表示,台灣大不排除與新進業者合作,但會仔細評估。 四G之役,郭台銘一度邀前台灣大總經理范瑞穎幫忙,雖被婉拒,但經范介紹,找來前台灣大副總黃南仁當總顧問,與台灣大經營團隊關係淵源深厚。 再者,四G競標過程,台灣大的標金一度卡在A3,無力跟遠傳拚C頻段。「最後關頭,郭董出手加碼A3,讓台灣大脫困,蔡明忠才能集中資源從徐旭東手中搶回C1,保住台灣大在C頻段的一席之地。」知情人士透露。 台灣大原本是第二把交椅,但在此次標案的表現,跌破外界眼鏡,甚至被形容為「掉漆」(台語,遜掉的意思)。 台灣大本想墊高對手(遠傳)成本,未料自家頻段也被遠傳墊高,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不但頻寬沒中華電信多,連C頻段的數量也輸遠傳。「遠傳標到C3、C4連續頻段,未來能做的事情很多;台灣大卻標到A4、C1,以頻段論,遠不及遠傳的C3、C4優。」業界人士分析。據了解,標案結果一出爐,蔡明忠臉色鐵青,業內盛傳台灣大總經理賴弦五也因此被蔡家兄弟修理。 事實上,此次競標儘管台灣大與遠傳都宣稱標得不錯,但徐旭東與蔡明忠其實是啞巴吃黃連,各都多出五十億元以上標金,但取得的頻寬都輸中華電的三十五MHz。 布局二軍 攜手7-11 業內分析,台灣大與遠傳互爭,弄到兩敗俱傷。反倒中華電信取得C5帝王段,明年可搶先開台,在四G首戰立於不敗之地。 中華電信早期由國家力挺,包括各地電信局、固網建置,都是全民付費,長期握有最後一哩。過去,蔡明忠也曾批評中華電信壟斷,但要憑一己之力擊敵,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經過此役,他更獲得教訓,與其眾小自相殘殺,不如結合以攻一強。 身經百戰的郭台銘,戰略地圖一攤開,當然不只尋求盟軍那麼簡單。他還有備胎,就是布局二軍,他一方面尋求7-11等二類電信通路(向中華電信、台灣大等一類電信業者,承租一定數量的門號或頻寬,經營電信業務的業者)合作,另方面也跟國外的電信業者洽談技術合作。 郭台銘火力全開,是因這塊新戰場不僅攸關新事業的輸贏,更關係著整個集團的成敗。 本刊調查,去年下半年,郭台銘首度透露進軍四G市場,不僅外界質疑聲四起,鴻海內部也爆發反對聲浪,包括黃秋蓮、戴正吳等老臣,紛紛表示意見。 借力使力 登陸再賺 當時,郭台銘對主管透露心聲:「不能一輩子只做代工,鴻海終究要轉型的。但鴻海不做品牌,如何還能維持年成長百分之十五?勢必要發展新的事業版圖,四G的通訊服務是全新市場,不僅不會跟現有客戶衝突,還可以互蒙其利。」 郭台銘沒等屬下回應,斬釘截鐵地說:「現在不做,以後一定會後悔!」 事實上,除了轉進電信服務業,四G標案對鴻海業務貢獻不容小覷。最近有立委提出四G建設將禁用陸商,像中興、華為,業內人士便指出:「未來六家業者,每家至少要投入二、三百億元做基礎建設,初估總計投資金額約二千億元上下,預估鴻海應可取得二成的占有率。」也就是說,鴻海只花九十一億元,不僅取得A3、B3二張執照,還藉機跨入做電信設備,搭備使用自家生產的網通、雲端設備後衍生的龐大建設商機,跟電信三雄動輒三百億元的價碼,面子、裡子都有,是這次四G競賽真正的大贏家。 此外,國碁標下的A3七○○MHz頻段,正是明年大陸將開放的四G頻段之一,未來可借力使力承攬對岸基礎建設業務。 除了發展四G手機、網路設備等硬體外,郭台銘看準四G高速傳輸優點,還要加速開發手機應用軟體,預計半年內就會推出手機app遊戲,未來每個月將推十至二十款遊戲,成為整合軟硬體的數位服務王國。 郭台銘磨刀霍霍,已引起業界大地震,並掀起獵才挖角風潮。除了他曾三顧茅廬邀請的前台灣大總經理范瑞穎之外,前遠傳電信行銷副總、目前在宏達電擔任行銷長的何永生,也傳出將回鍋,雖然宏達電已連忙否認傳聞,但「此時出現回鍋傳言,十分值得觀察。」老遠傳人說。 頂新魏家 情牽C咖 有趣的是,在郭董團結B咖抗A咖時,另一家新進業者頂新集團,則悄悄攜手C咖求壯大。 鮭魚返鄉的頂新魏家,只花了三六‧五五億元,拿下一個頻段,是六家業者中標金最低,這結果和當初要搶帝王段C5的氣勢差十萬八千里。 魏家未盡全力,其實是另有盤算。本刊調查,早在結標前,頂新早與亞太電信及許勝雄的威寶電信積極接觸。相對於郭台銘僅象徵性地去跟各業者打招呼,魏家卻已派出人馬,進一步洽談可能的合作機會。「威寶總經理周鐘麒多次被撞見出現在一○一大樓八十四樓的頂新總部,頂新財務人員更已做完實地查核,只剩最後價碼還沒談妥,動作非常積極。」知情人士透露。 不單跟威寶談,頂新也頻頻與亞太電信接觸,業內盛傳二家已經有默契。在得標後,亞太率先表態,「對合作採開放態度。」親自操盤四G的頂新二董魏應交被問到是否跟亞太談合作及併購威寶時,他不避諱地說:「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合併是選項之一,也可能自己經營。」 四G 大勢底定,電信業由春秋三霸進入戰國六雄時代,儘管版圖重分配,但目前各家領土重疊卡頻,錯綜複雜。遠傳的C4頻段現由台灣大經營,台灣大的C1則是遠傳在用,中華電信則卡在鴻海的B3頻段。這些都要待舊有二G到期,才能由新主人使用。 為牽制鴻海,中華電已經放話:「中華沒有移頻問題。」代表不打算提前放出B3頻段給鴻海。 「雙方的戰爭才剛開始,後面的戲還有的看呢。」資深電信業者說。可以預見,一場腥風血雨的割喉戰,勢所難免,而消費者反將坐享漁翁之利。 郭台銘小檔案 現任 鴻海集團總裁 鴻海精密工業公司董事長 年齡 1950年生 學歷 中國海專畢業 家庭 已婚 4G搶先看 Q:4G與3G的差異? A:目前電信三雄提供的3.5G服務,以傳輸2MB照片100張估算,約需76秒,而據NCC要求,4G開台後,僅需16秒即可傳送完成。 Q:想率先使用4G,要選哪家業者? A:電信業者預估,擁有C5帝王頻段的中華電信,因設備最成熟、又無換頻問題干擾,4G服務最可能率先開台。中華電信已表示明年下半年就會提供4G服務。 Q:4G的費用會比3G更貴? 目前日、韓與香港電信業者的4G收費,折合新台幣700~1,800元不等,與3G收費差異不大。台灣業者未定,但市場傳言4G上網吃到飽恐成絕響。 Q:現在使用的手機、平板能用4G嗎? A:iPhone 5、HTC One Max、三星Galaxy S II LTE、Sony XperiaTM ion LTE等手機,都支援目前4G技術。平板則有蘋果iPad mini Cellular 、宏碁Iconia Tab A501、華碩Transformer Pad Infinity、三星Galaxy Tab LTE。其餘機種使用者須換機才能使用。 Q:使用4G,是否需要換門號? A:未來2G、3G、4G服務將共存。2G用戶仍可沿用2G門號與資費方案,若欲續約買新機或更換資費,就須換發3G SIM卡。而針對3G客戶,業者可能以4G包3G的資費套餐,鼓勵升級。 Q:4G品質是否比3G更穩定?哪家業者的4G品質比較好? A:以港、日為鑑,發展前期3G仍較穩定。另外,香港業者為避免客戶持續掛在4G網路上,導致網路塞車,有對流量設限,超過使用量後,就降低4G網速。至於各家業者,則視4G基地台布建的廣度與速度而定。 4G概念股有哪些 ★4G得標業者 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亞太電信、鴻海 ★網路設備 友訊、明泰、智邦、正文、台揚、合勤 、智易 ★4G基地台 中磊、啟碁 ★4G晶片 聯發科 ★4G手機 宏達電、華碩、宏碁、仁寶(華寶) 、和碩 ★光纖天線等零件 台通、譁裕、昇陽科 ★雲端設備 廣達、緯創 |
| ||||||
史上最昂貴、最複雜的4G行動寬頻執照競標終於落幕,這場總價超過千億元的標案背後,究竟藏了什麼巨大的商機?讓六家業者硬著頭皮也要搶到一場入場券;而沒有電信經營經驗的郭台銘,更被視為牽動未來4G版圖秩序的關鍵人物。 十月三十日近午時分,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對外宣布4G行動寬頻業務競價作業落幕。然而,這場牽動往後二十年台灣電信產業版圖的戰役,卻未隨著結標畫下句點。 「三大三小」六家業者走出充滿激情與猜忌的競標密室,接下來要面對的,將是既有電信市場秩序重組的戰役,一場場合縱連橫將在未來密集上演。 競標激情過後…… 「三大三小」業者下一步怎麼走? 「這次競標,就是有錢人的大風吹遊戲。」威寶前副董事長曹萬鈞直言。儘管競標結果幾家歡樂幾家愁,根據NCC規定,這次釋出的4G執照使用期限只到二○三○年,越早開台,賺得越多。「電信業賺的就是時間財,接下來,各家業者比的就是4G服務開台的速度。」在這「三大三小」的4G新戰局中,新進業者想要後發先至,少不了要尋找戰友擴張聲勢。由於鴻海不只一次對外發出聲明「沒有與其他業者的合作計畫」,這讓毫無電信經營經驗的頂新集團成了觀察重點,大家都好奇,剛拿下這張入場券的頂新集團,下一步棋會怎麼走? 觀察重點一: 頂新與威寶將上演第一樁結盟案? 結標隔天,頂新集團董事長、台灣之星董事長魏應交站在一○一的大廳上,滿臉笑容對著大批媒體釋出「不排除與現有電信業者共同合作」的風向球,說明了頂新集團未來極有可能透過購併既有業者,加入這場賽局。甚至,業內人士透露,頂新集團早就與亞太電信、威寶電信私下接洽過。 面對頂新集團頻頻招手,不僅威寶電信老早就擺出待價而沽的合作姿態,亞太電信董事長邱純枝也曾對外釋出誠意,指出:「由於4G競爭者多,最終有可能會迫於情勢採取策略合作。(亞太電信)與其他業者的合作態度是開放的,一切向股東權益最大化目標邁進。」倘若頂新集團真有意要拚開台速度,購併威寶絕對是一樁「郎有情、妹有意」的有利聯姻案,一次就可補足基地台、網通設備、用戶群等開台必要條件。至於拿下A1頻段的亞太電信,則被曹萬鈞喻為「牽動新進業者戰略布局的關鍵鑰匙」;尤其,頂新集團這次標下的B1頻段,現有使用者就是亞太電信。 倘若頂新集團能夠順利買下威寶,並與亞太電信攜手合作,或有機會擠進4G開台前段班之列;再加上,根據NCC規畫,再過七年就會釋出WiMax所屬的二六○○高頻頻段,握有基本底牌的頂新集團,若能進一步買下更多土地(頻譜),要擴大卡位電信版圖便逐漸有了架式。 相較從食品服務業起家的頂新集團,挾著強大硬體製造能力加入4G戰局的鴻海集團,更讓既有電信業者繃緊神經、嚴陣以待。 觀察重點二: 鴻海用低價勾引消費者 也要商務市場? 「鴻海走過,必成紅海。」一名不願具名的電信業內人士笑說。雖然嘴上開著玩笑,但臉上卻有掩不住的擔憂,畢竟,鴻海強項在硬體製造,倘若鴻海以低價手機、電視等終端裝置快速打通消費者,直接跳過語音服務,提供各類影音傳送服務,確實有可能在原本平靜的電信版圖上,掀起驚濤駭浪。 鴻海作為攪亂市場秩序的價格破壞者,可不是第一遭。回顧一二年底,鴻海攜手凱擘大寬頻推出大電視,只要消費者綁三年有線電視約,就能用四萬新台幣不到的價格,帶回一台六十吋電視。 鴻海這一記重拳出去,打趴一大堆電視廠商。雖然郭台銘最大用意在於消耗夏普堺工廠的面板產能,卻給電視產業投下了一顆震撼彈,成功掀起一波大電視低價戰,逼迫三星電子以及為數眾多的日本品牌廠,跟進這場艱難賽局。 由於鴻海一直想要跨出硬體代工的老路,推出大電視,蒐集大電視的銷售狀況,甚至是電視的收視行為,更可作為承接蘋果iTV代工大單的談判籌碼。這種一舉數得的破壞性創新,不得不讓業內人士佩服郭台銘的膽識及策略。 同樣地,鴻海這次標下4G執照,接下來如何出招?也成了既有電信業者最深層的恐懼。中華電信總經理石木標便坦言:「如果鴻海克服(基地台等問題),利用低價手機作為誘因,確實是有些戒慎恐懼。」果不其然,在4G執照結標的隔天,郭台銘率先發出豪語:「未來4G時代,語音通話、文字簡訊全都免費!」狠狠給仰賴語音服務為主力營收的電信業者打了個大巴掌,也等於鳴響4G戰局的第一槍。拿下4G頻譜後,鴻海等於掌握數據傳送的高速公路所有權,讓製造王國踏出工廠,接觸市場,無論蒐集市場趨勢或銷售數據,都成了鴻海面對小米、蘋果等品牌客戶談判的絕佳籌碼。甚至,掌握了市場需求,鴻海大可推出客製化終端裝置。 此外,放眼鴻海集團內部,不論是在雲端運算、資料庫、內部視訊會議等應用,軟、硬體生產都已相當成熟,不久前,鴻海更找上謀智(FireFox),一同開發搭載以HTML5開放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終端裝置,讓資訊在八屏的終端產品之間無礙流通;而剩下的,就是打造一條屬於自己的數據傳輸通道。 打個簡單的比喻,有了4G頻譜的鴻海,等於是蓋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高速公路,未來鴻海能夠製造的不再是車子外殼,從一開始的結構設計、裡面的導航系統也全都一起打造完成,就連高速公路都自己蓋,讓客戶可以在上頭試乘。 「台灣是個show case(展示場),我們看的是全球的市場!」郭台銘豪氣地說。領著上百萬硬體製造大軍,郭台銘的野心絕對不止於小小的台灣市場,拿下4G頻譜的背後盤算,也跟既有電信三雄有了截然不同的差異。 放眼國際,積極引進外資、擁抱海外市場的新加坡電信,一直被視為最成功的電信經營案例,不僅在二十五個國家爭取到四億用戶,更把資金觸角延伸至新加坡郵政、台灣新世紀資通、天空傳媒等領域。回顧新加坡電信與中華電信的市值差距,一路從○二年的二七○億新台幣拉大至去年的五千多億元,足見核心戰略眼光的差異,勢必牽動往後長期經營格局。 由於鴻海老早就習慣做全球的生意,倘若鴻海能在台灣建立起一套4G應用實例,便能吸引全球客戶輸出整套的生態系統。現階段鴻海取得哪個頻段就變得不那麼重要,因為,鴻海要的不只是跟消費者收取帳單,而是瞄準更龐大的商務應用大餅。 觀察重點三: 中華電有先開台籌碼 市占將突破五成? 眼光回到電信三雄身上,這次競標一口氣拿滿三十五兆赫的中華電信,硬是比拿下三十兆赫的台灣大、遠傳多出一份搶不走的競爭優勢。尤其,中華電信這次拿下C5「帝王段」,不僅頻譜乾淨,可立刻開台,其餘的B2、C2頻段原本就是自家使用,讓中華電信率先站上4G戰場的制高點。 反觀其他兩雄,雖然遠傳號稱順利標下了C3、C4連續頻段,未來可打通兩房、提供最佳的通訊品質;但現有C4地段仍住有台灣大2G住戶,如果台灣大執意不遷出,勢必讓遠傳抱著頭燒。同樣的,台灣大標下的C1地段,現階段仍住有遠傳2G用戶,房子租約一直到二○一七年才到期,要搶開台只能從A頻段做起。 現階段,對兩家業者最好的作法就是坐下來溝通,如何透過交換頻譜或加速停止2G用戶等方式,讓雙方加快4G開台時程。 「兩家老闆彼此有心結,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不願具名的電信業者私下透露, 尤其,這次4G競標過程中,台灣大與遠傳互踩地盤、墊高雙方成本,已經是舊恨加上新仇,「雖不敢說完全不可能,但我想(交換)機會是非常、非常小。」就在雙方陷入對峙僵局的同時,搶得開台先機的中華電信,無論基礎建設、用戶群、頻譜資源、經營團隊全都一次到位,雖然這次標金一口氣砸了近四百億元,按照中華電的口袋深度,讓業者大膽預言:「短期內中華電就是走向一家獨大,市占率很可能突破五○%。」加上,中華電信在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力,新進業者難以取代,縱使頂新、鴻海祭出低價4G方案,估計中華電信仍有一定實力比拚價格戰。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中華電信,將帶領台灣走入一雄獨霸的新4G時代,接下來的挑戰,就是如何在4G市場走入「紅海」前,憑本事大賺時間財。 砸千億搶4G 電信六雄的下一步? 帶領鴻海走出代工老路 國碁電子(鴻海) 優勢:強大硬體製造能力。 劣勢:缺乏基地台、用戶基礎以及電信經營經驗。 使用連續頻譜,提供最快4G傳輸服務 遠傳電信 優勢:標下兩塊4G成熟頻譜,又有WiMAX南區執照。 劣勢:想達最快傳輸速度,還得台灣大配合。 搶先開台,走向一雄獨大 中華電信 優勢:標下「帝王段」、也守住既有使用頻段B2、C2。 劣勢:4G競爭者眾,電信業走入薄利年代。 聯合次要敵人,與遠傳協商 台灣大哥大 優勢:握有716萬用戶,規模僅次於中華電。 劣勢:要搶開台,勢必與對手談合作。 拿下4G執照,增加合作籌碼 亞太電信 優勢:標得700兆赫頻譜,加上現有234萬用戶。 劣勢:手上可用現金並不寬裕,獨立開台難度高。 找既有業者合作, 在4G市場後發先至 台灣之星(頂新) 優勢:標金甚低,背後有雄厚 銀彈支持。 劣勢:缺乏基地台、用戶基礎以及電信經營經驗。 4G飆天價 WiMax該何去何從? 4G競標落幕,接下來政府要如何解決WiMax業者轉投LTE的問題,已引起眾人矚目。尤其4G頻譜開出天價,許多電信業者認為,WiMax產業勢必要付出更大代價才能「就地合法」。 比較WiMax與4G的競標方式有相當大的差別,WiMax是採取分潤比例,也就是繳交營業額的一定比率給政府。以目前六家WiMax業者來看,最低的遠傳約4%,最高的大眾電信是12%,至於全球一動及威達電通6%至8%,比目前2G及3G分別計算出來的2%及3%左右還高,也比目前4G競標後試算出來約4%要高。 也就是說,WiMax執照採取的是營業額做到多少,就繳一定比率金額給政府,其實比4G付出更多的成本,只是不像4G標售須一次繳足標金。但這個方式的缺點是若有業者拿到執照不做事,政府就少了標金收入,但優點則是業者負擔合理成本;若能適度搭配把餅做大的產業政策,很可能是政府、業者及消費者三方都贏的制度,例如目前日本政府就是採取這種方式。 4G執照標出天價,未來業者的成本勢必要找尋轉嫁出口,不論是從費率或是採購成本,對消費者及產業發展都不利,如何解決WiMax產業接續的問題,值得政府及業界三思而後行。 (林宏文) 撰文‧顏雅娟 |
| ||||||
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下達企業肅貪奏效!由他下令在集團內部組成的專案小組,經主動蒐證,並配合檢調偵辦,終於有了成果,檢調21日發動搜索,傳喚負責鴻海生產線設備採購的前資深副總廖萬成等人,並查出廖透過白手套,光是2個帳戶就收受5千萬元回扣,但這只是廖萬成等人不當得利的冰山一角,檢調初步估計,以鴻海每年高達千億元的採購案,如果固定收取3%回扣,5年下來廖萬成等人就收了150億元,簡直是貪得無厭。 二十一日上午,鴻海集團前技術委員會(SMT)工程部經理、負責iPhone生產線的游吉安,拖著行李準備從桃園國際機場出境,通關時,驗關電腦跳出檢調將其列為境管留置人員的警示,即遭海關人員扣留,並通知台北地檢署檢察官高一書。 這位正要出境的游吉安,涉嫌在鴻海集團任職期間,收受供應商回扣,一年前本刊獨家披露此事後,檢調早就鎖定游等人調查,由於他的突然出境,使檢調偵辦鴻海集團高層集體貪污的腳步,不得加速啟動。 出境被逮 傳喚十三人 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接獲機場海關人員通報後,立即指揮調查局新北市調查處及刑事局,兵分十九路發動大規模搜索約談,共傳喚七名被告及六名證人,其中包括友創公司等二家供應商。 至於全案最關鍵的人物、鴻海集團前副總兼SMT副主委廖萬成、經理鄧志賢、副理陳志釧,以及準備出境的游吉安、剛回國的白手套郝緒光等人,也都一併遭到約談,但主嫌廖萬成並未到案。 檢調追查,廖萬成因擔任SMT副主委,手握鴻海集團每年上千億元機器設備採購案批核的生殺大權,只要他同意,鴻海要採購的設備隨時可從A供應商換成B供應商,所以廠商們個個都想盡辦法要拉攏廖,希望他能高抬貴手給他們訂單。 檢調並查出,廖萬成通常會透過白手套郝緒光,從供應商拿到回扣,金額高達五千萬元,如果加上其他重要幹部拿到的好處,總計不當得利即超過一億元,嚴重損及鴻海集團及股東的權益。 台二帳戶 查獲一億元 但目前查到一億元的回扣,僅是冰山一角。檢調初步估計,鴻海每年生產設備採購案達千億元以上,如果依照蒐證,固定三%的回扣,以廖萬成為首的貪污集團,在鴻海五年至少就A了一百五十億元以上,相當可觀。 檢調還查出,廖萬成收受的回扣大部分都匯往香港,目前第一波鎖定白手套在台灣設立的二個OBU境外帳戶清查,就查出一億元的回扣金額,可見貪污程度相當嚴重。 但這些鴻海高層集體涉貪的行徑,集團總裁郭台銘一直被蒙在鼓裡,直到前年鴻海集團行政總經理李金明收到一封檢舉信,指SMT高層長期向供應商收受回扣,並附上詳細的帳冊資料,內容相當具體,李金明隨即向郭台銘報告,郭便指示成立專案小組主動蒐證,由李金明及法務長方光宇負責大陸方面的清查工作,台灣的部分則由財務長黃秋蓮及SMT主委戴正吳、法務總處洪孟宏及幕僚負責清查。 知情人士指出,郭台銘在專案小組成立後,向負責調查的幹部信心喊話說:「要秉持關公忠義的精神,把這些企業裡的害群之馬清乾淨,一個一個捉出來,給投資大眾交代!」之後,郭台銘並在第一時間就向大陸公安部門報案。 公安輕放 回台找檢調 沒想到,大陸公安一開始大動作收押SMT總幹事兼經理鄧志賢後,鴻海其餘涉案幹部聽到消息,立刻紛紛走避,坐飛機逃回台灣,接著並一個一個請辭鴻海職務。 郭台銘原本期待公安會肅清鴻海內部的貪污行為,但去年公安竟把收押四個多月的鄧志賢放了,最後還作出不起訴處分,全案好像船過水無痕一樣從沒發生過,讓郭台銘相當懊惱。 問題是,鄧志賢只是SMT的第三號人物,上面還有副主委廖萬成,如果連第三號人物都沒事,企業肅貪如何往上辦?何況,向鴻海檢舉的內容,直指廖萬成長期收受賄賂,廠商不滿SMT拿錢不辦事,並質疑鄧志賢是受到老長官廖萬成指使,在廖二○一一年退休後,仍受他之命收受供應商回扣,可見廖萬成的影響力。 鴻海內部人士指稱,鄧志賢被公安帶走的那一天,正好是鄧與廖萬成約好收賄的日子。廖萬成剛結束上海旅遊,準備飛往深圳和鄧志賢會面,但當鄧被公安帶走的消息傳開後,廖萬成立即改訂機票從上海出境,直飛台灣,廖那次輕易過關,讓鴻海內部成員都感到扼腕。 郭台銘也非常不能接受,主動發動第二波肅清行動,向台北地檢署遞狀控告廖萬成等幹部涉嫌背信,並要求鴻海內部組成專案小組全力配合檢調偵辦,提供線索及證據。 經過一年撒網,終於逮到廖萬成等犯罪集團的把柄,查出白手套專門用來收受回扣的二個帳戶,才能順利搜索逮人。 傳有二奶 錢匯情婦處 檢調清查,鴻海內部以廖萬成為首的貪污集團,主導讓代理日商SONY機器設備的友創公司等供應商取得訂單,但因這些設備的採購價格,遠比市場行情高出日幣十億元之多,供應商為了回饋廖萬成等人,把溢價的錢匯到白手套郝緒光在台灣匯豐銀行及兆豐銀行分別開立的境外帳戶。廖等人以為匯到境外帳戶就可以躲避查緝,但人算不如天算,還是被檢調查了出來。 據檢調追查,郝緒光開設的這二個帳戶,分別有三家供應商匯入賄款,總數約十億元左右,其中一筆就高達四百萬美元,折合新台幣上億元,郝在收到錢後,又曾匯了新台幣近五千萬元到廖萬成的相關帳戶,其他涉案幹部也分得數千萬元。檢調清查出資金流向,極為振奮,認為背信掏空事證相當明確,於是展開第一波偵查收網行動。 知情人士透露,廖萬成、鄧志賢、陳志釧及游吉安等四名前鴻海高級幹部,正好都是負責採購生產線設備的團隊,從上到下,層層勾結,互相包庇掩護,個個貪得無厭,每個人家裡都有好幾棟豪宅,身價也都達上億元,廖萬成更是數十億元以上。 也因為貪得太多,有錢沒處花,廖萬成還被傳在大陸包養小三。鴻海集團內部聊天室都稱呼他是「色狼」。 檢調也接獲情資,指當初大陸公安清查廖萬成及鄧志賢等人的帳戶資金時,發現常有固定鉅款匯入不知名的女子帳戶,追問之下才知道都是廖萬成的情婦。檢調目前已透過兩岸司法互助管道,請求大陸方面提供相關帳戶資料。 郭董心寒 砍幹部配股 對於長期栽培的核心幹部爆發集體貪污,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顯得非常痛心,他曾私下告訴員工:「我是多麼信賴廖萬成,有一年單單股票就讓他抽中三千萬元,結果他竟然貪得無厭,不以此為滿足,在企業裡繼續貪,這種人就一定要掃除!」 也因為此一事件,郭台銘去年大砍幹部配股,每個人都打八折,希望鴻海員工可以記取教訓,不要再有貪污的行為發生,才能對得起投資人。 本刊調查,鴻海集團一年的營收將近新台幣四兆元,比政府一年的總預算還多出好幾倍,生產線一年的機器設備採購金額超過一千億元,負責採購的單位,就是素有鴻海「天下第一會」之稱的技術委員會SMT,而SMT的靈魂人物就是廖萬成。 雖然在廖萬成之上還有主委戴正吳(目前已離職),但所有採購幾乎都是由廖萬成批了算。 鴻海的生產線是由原料、貼片機、迴焊、X光機所組成,電子原料進來後到貼片機上,快速組裝零件,再送到迴焊機,焊接所有零件在手機上,最後送到X光機檢測,一切都無誤後,手機、平板電腦或顯示器就大功告成,上述這些零件或機台採購,都須經廖萬成之手。 據估計,鴻海集團目前有上萬台貼片機、數千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都要上億元成本,SMT就是負責採購這些設備、耗材及備料,等於是由廖萬成負責看管鴻海集團每年營收四兆的金雞母,卻爆發貪污劣跡。 郭台銘非常篤信關聖帝君,員工私下透露,在去年迎接關聖帝君來台的過程中,郭董曾對著關公神像發願,希望能秉持關公的正義之氣,把鴻海內部貪污的惡習根除,並要做到除惡務盡。 郭台銘的這個願望,目前已達到一定效果,接下來就看檢調持續追查,把廖萬成為首的集團貪污得來的鉅額以及洗錢管道一一肅清,給鴻海的投資大眾一個交代。 新聞辭典 SMT技術委員會 SMT全稱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亦即表面組裝(或譯為貼裝、黏著)技術。過去是把電子元件以插入式焊接於印刷電路板上,SMT則是直接將元件黏貼在電路板上,如此可使電子產品體積及重量降低一半以上。 鴻海集團旗下有眾多事業群與子公司,因此設立23個技術委員會來統整各部門新技術,並視情況需要隨時進行跨單位的員工調動。SMT技術委員會掌管SMT機台的備料、上架、操作、維護等,與各主要部門息息相關,因此被稱為鴻海的「天下第一大會」。 回應 鴻海:靜待司法調查 鴻海集團回應,總裁郭台銘第一時間即指示從嚴辦理,主動報案並提供資料給檢警,一切靜待司法調查。 |
| ||||||
撰文‧林宏文 歲末年終之際,鴻海集團卻選在此時大清門戶,昔日號稱「天下第一會」的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組裝技術)委員會高層,如今卻成階下囚,採購弊端牽涉金額,從數億元到上百億元,誇張的行徑,令人瞠目結舌。 其中收取回扣名目多、花樣也眾多,洗錢手法更是繁複,讓大家見識到,原來電子業的採購案,可以有這麼龐大的弊端與油水。然而,身在台灣科技業的採購人員都直言:「不拿白不拿,職權更高的人,要的更多。」富士康前執行長,也是德州儀器亞洲總裁程天縱,就透露過一個小故事。早年程天縱在台灣惠普公司服務時,有一次到大同找董事長林蔚山談生意,才剛在接待大廳登記換來賓證,就發現身旁站著一位準備要見採購課長的業務員。 但真正引起程天縱注意的是,看似小業務員,談的只是數百萬元的訂單,卻開著價值上百萬元的賓士;反倒是來談動輒上千萬美元建廠計畫的他,開著一輛破舊的裕隆車。 怪象一:一定要給好處? 採購拿好處 業務才安心故事聽來很生動,反映出台灣科技業枱面下那些不能說的採購生態。程天縱說,不論在惠普或德儀,他可以做的事情及空間都很大,但拿的是正常薪水,「我選擇的是做大事,而非賺大錢的路。」其實,採購弊案不僅限於電子業,傳統產業也一樣存在。在電子業工作超過三十年的零件供應商說,「只要有買方及賣方,中間就會有油水,因為人性一定會貪。」賣方想盡辦法要給買方好處,就怕買方不拿,「買方拿了,賣方才安心。」正是這樣的心態,讓單純的採購案變得不單純,也給了採購人員可乘之機。 這位供應商就說,即使那些形象很好的公司,主管也許不會主動要,但若賣方提出來,雙方交情夠久,兩相合意之下,「對方就會收下來。」做生意,應酬總是難免,每每在酒酣耳熱之際,業務員就會把「好處」提一下,暗示只要訂單能成,附帶的採購人員也受惠。這時,只要負責採購的人員心態一偏,點頭答應,潛規則裡的採購協議就達成了。 當然有時也會碰到對方嚴辭拒絕,一拳打回來。「但以我三十多年累積的經驗,十位裡面有九位會同意,至於剩下那一位,大家就摸摸鼻子算了。」怪象二: 採購油水上億元? 代工毛利少 零組件反而肥由於台灣電子業以代工形態為主,代工廠替品牌客戶採購零組件、再組裝,賺的是三到四%的微薄毛利。曾在代工廠待過的一位前高階主管便直言,代工廠為了爭取訂單,會想辦法拉攏客戶;零組件供應商則為了拿到代工廠訂單,也同樣要用各種方法來取得大廠的關注與信任。 例如,某品牌大廠高階主管喜歡品嘗紅酒,剛好一家零組件廠老闆本身收集了許多名貴藏酒,便經常招待該廠的高階主管享用,該名主管還可以直入酒窖,挑選他喜歡的紅酒,喝到賓主盡歡,雙方關係隨之穩固。 「打點擁有決策權力的人,是電子業的常態,但有人吃相好看,有人吃相難看。」零組件供應商話說得直接,運氣好的是遇到客氣一點的人,雖然開口要,「但沒說要多少,隨意就好,這種人比較好處理。」負責談生意的業務員若遇到這種人,業內的人就會笑稱,「算是前輩子燒過香。」可是,最怕倒楣遇到什麼都要的人,「要吃、要喝、要玩又要錢,除了花時間陪著吃喝玩樂,還要透過白手套送錢,不能留下任何痕跡。」為了談成訂單,業務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就是希望採購點頭,把訂單下給他。 最慘的是,即使花了時間與鈔票,對方卻還不辦事,承諾的訂單也沒給;但這種情況比較少出現,因為一旦發生,供應商心有不甘,便會想辦法把事情搞大,「鴻海這次的案件,應該就是如此。」業內人士說。 怪象三:採購為王? 缺貨就要回頭巴結業務 早期在戴爾(Dell)擔任國際採購處主管的方國健,一年主導的採購案動輒兩百億元,但○二年他毅然離開戴爾,轉而創立麥實創投。「我離開戴爾超過十一年,至今很多人都還會問,為何要放棄那麼好的工作?甚至問我採購那麼『好康』,離開不是很可惜嗎?」方國健說,身在外商公司,做決策的人往往是總部主管,他作為台灣採購代表,一言一行都被所有人檢視,所以他相當注意道德操守。「要靠採購賺錢,其實是很笨的想法,最後下場就是移送法辦,我寧可靠自己本事賺錢。」正因方國健的操守獲得肯定,後來,他成立麥實一號創投基金,廣達、仁寶都不吝投資。他看準趨勢投資宸鴻、奇揚,獲利超過十八倍以上,幫股東賺了四、五倍,「利用專業能力賺錢,才是正道。」電子業景氣上上下下,像DRAM、面板這種景氣循環產業,就不見得永遠是業務員來巴結採購,遇到缺貨時期,反倒是採購要回頭來拜託業務員。一位曾在韓廠負責業務的主管就說,「面板、DRAM缺貨時,系統廠搶著要貨,就是考驗雙方交情的時刻。」其實,會有大額回扣的項目,主要是設備採購,因為設備採購金額大,設備代理商原本就有為數不小的佣金(commission),一台賣價上億元的設備,佣金就達千萬元之譜;生意搶得兇時,代理商還會犧牲一些利潤,送錢給採購主管,畢竟訂單若做成,後面的利潤才驚人。 雖然這次鴻海大動作清理門戶,震撼台灣電子業,仍遠不及中國採購的藏汙納垢;尤其中國廠為與台廠競爭,不擇手段也要打進供應鏈,中間拿回扣的情況更嚴重。這麼看來,台灣電子業的回扣競爭力,似乎也遠遠不及大陸廠商了。 |
| ||||||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主動對內部展開肅貪行動,第一波已使前資深副總兼SMT副主委廖萬城遭收押禁見,第二波則把矛頭指向前人力資源部副總何友成。 據鴻海內部調查,該集團在大陸每年約需一、二十萬名人力,每個想要進鴻海工作的大陸農民工,都要拿出約新台幣五百元給何友成才能錄取,何每年索賄金額高達上億元,鴻海已向大陸公安報案,公安也已對何友成發布通緝令。 檢調二十二日將鴻海前資深副總兼SMT技術委員副主委廖萬城約談到案,經訊問後認為廖萬城涉嫌收受回扣上億元,違反《證券交易法》背信罪,聲請收押禁見獲准,他是繼白手套郝緒光後,本案第二個遭收押的嫌犯。 再肅貪 砍向人資 廖萬城到案後雖頻頻喊冤,但檢調在廖的帳戶查到從郝緒光設立的二個境外帳戶OBU匯入鉅款,雙方對這筆錢的性質及用途交代不清楚,檢方認為二人供詞避重就輕,內情並不單純。 據鴻海內部收到的檢舉,廖萬城身為天下第一會?SMT副主委,掌握鴻海每年千億元生產線設備採購案的生殺大權,在每件採購案中固定收受三%的回扣,以他在技術委員會SMT擔任超過五年之久,收賄金額可能高達一百五十億元,檢調正鎖定香港及大陸多個可疑帳戶,請求司法互助調查釐清。 只是,廖萬城遭到收押僅是鴻海肅貪的第一步,董事長郭台銘二十七日對媒體說:「廖萬城在鴻海十五年,薪水加未賣股票將達六億元,夠他過半輩子,無法理解有這麼多了還要貪。」 郭董為了肅貪,早在一年多前案件爆發之初,就向核心幹部喊話,絕對要秉持關帝聖君忠義的精神,全面掃除企業害蟲,並定下多波調查行動,鎖定不同貪墨之徒進行調查,繼廖萬城之後,鴻海內部的調查行動,已瞄準前人力資源副總經理何友成。何友成本名何有誠,後來改名為何友成,但他卻沒向公司更改。 吸血鬼 抽頭逾億 據鴻海內部蒐證資料,何友成手握鴻海每年一、二十萬人力需求大權,只要他同意,大陸農民工就可輕易進入鴻海工作,一旦被他否決,再有能力的人也可能被摒除在外。所以想要進入鴻海工作,就必須打通何友成這一關,何也趁此機會,把人力需求當作個人斂財工具,不思為鴻海尋才。 檢舉指出,何友成向每個應徵要進入鴻海工作的大陸農民工,索賄人民幣一百元(約新台幣五百元),以鴻海一年人力需求約二十萬人,何友成光是從大陸農民工身上就可抽頭上億元,金額非常驚人。 知情人士指出,郭台銘獲悉何友成可能涉嫌索賄後,顯得非常震驚及憤怒,認為以何友成在鴻海的地位,年薪已近千萬元,竟然還向最需要照顧、最弱勢的大陸農民工抽佣,簡直是吸血鬼的行徑。為了展現肅貪的決心,郭台銘除了親自要求何友成離職外,更要鴻海內部調查蒐集證據,向大陸公安報案。 據了解,大陸公安接獲鴻海集團檢舉後至表重視,已對本案展開調查,並傳訊多位大陸農民工,已獲得初步調查結果,認為何友成確涉有重嫌,同時已對他發布通緝,並凍結何所有在大陸的資產。 供應商 父子同A 據鴻海內部分析,大陸公安前年雖輕率地把廖萬城貪污集團成員、SMT總幹事鄧志賢放走,但何友成向大陸農民工索賄的行為地在大陸,台灣檢調不僅很難蒐證,另外,向應徵者收佣,台灣法律似乎也無法可管,反而大陸法律有規定,對企業行賄,應負刑事責任,鴻海內部經過審慎評估,還是決定向大陸公安報案,也獲致初步成果。 其實,何友成貪得無厭的行徑不僅於此。鴻海內部調查,何友成的兒子竟也是鴻海的供應商,因被查到曾與涉案的鄧志賢有金錢往來,父子二人因而都被鎖定調查。 知情人士說,鴻海為了控制供應商的資格,廠商必須取得合格的代碼,才能與鴻海做生意。但一般一家廠商能拿到一個代碼就非常了不起,何友成的兒子竟然一口氣就拿到六個以上的代碼,明顯有人包庇圖利,為了查清楚這部分案情,大陸公安曾凍結何友成兒子帳戶內人民幣數千萬元。 查金流 匯款露餡 該人士說,鴻海對本案展開調查之初,何友成為了替兒子解套,曾試圖向鴻海高層關說,但沒有成功,何轉而向郭台銘求情,希望能念及他一路跟隨的情分,放他兒子一條生路。但郭董對於企業貪污深惡痛絕,完全沒有妥協空間,不僅不接受求情,還勒令何提前退休。 鴻海內部人士指出,負責集團人力最大咖的何友成,及生產線設備採購的廖萬城,都因禁不起金錢誘惑,淪為企業貪污犯,已使郭台銘非常痛心,但讓郭董更為難過的是,廖萬城貪財還貪色,在大陸找的助理美女成群,還傳出在餐宴中為了誰能坐在廖的旁邊而大吵大鬧,甚至有人只因沒坐在廖的身邊,就淚灑餐宴現場,讓其他人看了當場傻眼。 大陸公安清查廖萬城資金流向,發現他會按月匯款給某特定女子,檢調研判,廖萬城收受賄款,大部分都匯往香港和大陸,有部分則轉入其大陸小三的帳戶。據檢調過濾資金流向發現,前年九月STM總幹事鄧志賢被大陸公安收後押不到幾天,就有百萬美元的鉅款從香港匯到廖萬城在台灣的帳戶,明顯是廖怕A錢的事東窗事發、存在香港的錢被凍結或查扣,才趕緊匯回台灣,以躲避公安的查緝。 白手套 無所不包 但廖萬城萬萬沒想到,原本要保全財產,卻反而成了檢調鎖定他洗錢路徑的證據。檢調初步估計,廖萬城存在香港及大陸的密帳,應該還有數十億元以上。廖萬城之所以能貪得如此之多,不是只靠郝緒光一位白手套,檢調掌握,在郝緒光之前還有一名白手套,長期配合廖萬城收受回扣,這將是檢調第二波鎖定偵辦的重點。 檢調蒐證發現,不管是日商或台商,只要想賣設備給鴻海集團,都要透過這名白手套所開設的代理商公司投標,如果個別前來投標,根本沒有機會,這也讓該名白手套代理的廠商被戲稱是「百貨公司」,也就是鴻海要採購什麼設備、備料或耗材,它統統都有,也都能出,幾乎是無所不能、無所不賣。 郝緒光與這名白手套相比,僅能說是九牛一毛,目前檢調已把該名白手套涉案的情節勾勒出來,等待時機成熟,就可發動第二波偵查,直踩廖萬城的痛腳。 雖然檢調目前的行動,已讓郭董非常滿意,認為是關公顯靈,才會讓肅貪行動奏效,但廖萬城及被交保的iPad生產線資深副總陳志釧,卻已默默先行脫產,與鴻海展開大鬥法。 先脫產 反咬鴻海 知情人士說,陳志釧去年悄悄將帳戶裡的二千多萬元匯入妻子的戶頭,事後二人就辦理離婚手續,此舉看在鴻海高層的眼裡,認為「如果這不是脫產,什麼才是脫產?」只是,陳志釧還不以此為滿足,竟然向法院反控鴻海,要求返還配股利益,但已遭法院判決敗訴。 郭台銘為了企業肅貪,不惜主動出擊,在兩岸分兩線開戰,一方面向大陸公安檢舉人資副總何友成涉貪,一方面配合台灣檢調追查廖萬城集團貪腐罪行,不怕家醜外揚,就是要嚇阻企業貪婪歪風,才對得起投資大眾。 回應 針對鴻海企業貪污個案細節,鴻海發言人表示,不多作回應,但強調郭台銘董事長會秉持肅貪的立場,不會動搖,才對得起投資人。 郭台銘 小檔案 現職:鴻海科技集團總裁 出生:1950.10.08 學歷:中國海專畢業 家庭:與亡妻林淑如育郭守正、郭曉玲;與現任妻子曾馨瑩另育郭曉如、郭守善。 事業:1974年創立鴻海,現為全球電子代工龍頭。旗下有鴻海精密、台揚、廣宇、鴻準、建漢、正達、群創、F-臻鼎、F-乙盛、香港富士康等上市櫃公司。大陸廠區超過20個, |
| ||||||
如果說,二○一三年台股最重要的個股,是市值二兆八千億元的台積電,那麼,今年,誰是台股的觀察指標? 鴻海,或許是正解。其一,它的市值僅次於台積電,是台股唯二突破一兆元的公司,其二,鴻海今年營收年增率超過一○%,集眾多題材於一身,包括蘋果(Apple)光重新聚焦、機器人自動化、美國經濟復甦、黑莓機(BlackBerry)拚轉型、甚至電動車等。 也因此,當台積電本益比已高達十五倍,股價進入區間盤堅的穩定期,鴻海因股價上看三位數、基期又低,將是今年領軍台股上攻的主力部隊。 外資的動作,也呼應這樣的看法。 外資去年上半年一度賣超鴻海百萬張,股價應聲跌破七十元大關;然而今年一月,外資連續十三個交易日買超鴻海三十餘萬張,居台股之冠,法銀巴黎證券、美林等並喊出最高一百一十元的目標價。 基期越低、反彈空間就越大,是今年台股的主流。 一月二十六日鴻海嘉年華會上,董事長郭台銘心情很好,拿起麥克風對記者一講就是九十分鐘。他的好心情其來有自,再過一個月不到,鴻海成立四十週年的大日子就要到來。 「上一個十年,我們(營收)從一兆成長到四兆,這還不包括面板的群創以及其他周邊,往後的十年、我認為可能不要十年,從四兆會成長到十兆。」郭台銘一邊宣示不退休,說要繼續打拚十年,一邊給自己設立了積極的新目標。 對照去年鴻海營收年增率只有一.二五%,遠不及郭台銘原本設定的一五%目標,連他自己都說「失望」;現在他準備了三支利箭,要重新走向高成長的路。 第一箭:培養內部小老闆「分家」成十二大次集團拚大接班,不如推百家子公司上市 郭台銘說,旗下十三個事業群,將以「八屏一網一雲」為主軸,改組為十二個次集團;負責人也從「副總裁」全面升級為「總裁」,等於一口氣多了十二位總裁。 在鴻海副總裁盧松青領軍的連接器部門,預定今年切割獨立後,其餘的事業群也將獨立。在郭台銘的計畫中,每一個次集團旗下要有三家到五家上市櫃公司,例如網通事業體下就有台揚、建漢、台灣智慧光網等。 「(次集團)讓他們去歷練上市,三、五年後都是一條好漢,在台灣、在香港,在美國、在中國,我想我們會有一百家上市公司,我們現在已經有十家了,往後是以每年十家的速度增加中。」 「我們跟三星的模式走向不同,他們有國家支持,可以走垂直整合,我們一定要用分散來代替集中成長,」他說,「這是邦聯與聯邦的綜合體。」 「每一個出去的(子公司),我們都會拿二、三○%股份給員工,尤其是負責人,至少會有一○%以上的股份,所以我們算分家,同時也分權、分利。」郭台銘用「分家」概念,巧妙的避開「接班」的問題,「鴻海沒有接班問題,只有積極的換世代。」 他說,連接器部門目前的規模約是全球第四大,目標是三、五年內趕上全球第一;印刷電路板臻鼎受惠於蘋果、小米手機訂單,二○一三年全球排名也從前一年的第四名,一口氣趕上第二名,不排除今年內就追上龍頭旗勝。 組織改造同時,郭台銘也要積極訓練四十歲左右的中堅幹部。畢竟,再打拚個十年,郭台銘也七十四歲了,與其屆時考慮十兆元公司的大「接班」議題,倒不如現在先靠事業群分拆、培養小老闆,來得更務實。 第二箭:代工模式翻新黑莓做軟體,硬體鴻海全包了雲端、4G、專利跟著助燃 鴻海四十年,從一顆黑白電視旋鈕做起,從零組件進階到整體系統,也從OEM(委託製造)轉型到JDVM(共同設計開發製造)與EMS模式,最新模式則是IDM(創新設計製造),客戶負責軟體開發,硬體的一切,鴻海全包了。 與黑莓機進行中的合作,就是一例。 黑莓公司新任執行長程守宗上任兩個多月,股價站回四個月高點;去年十二月,程守宗與鴻海集團簽訂五年的手機設計與生產合約,計畫遠離觸控螢幕、走回鍵盤式手機的老路子。而鴻海為其開發的新款手機,二月底將在全球手機最大盛會──MWC展會上首度亮相。 郭台銘指出,黑莓機擁有全球最好的軟體平台,應用從手機到汽車電子、物聯網等領域,而鴻海擁有全球最強的硬體製造技術,雙方一軟一硬的結合,就是IDM新模式。 鴻海在雲端的佈局,除了許多數據中心、基礎網通設備以及中層的平台架構服務,如今又補足了最上層的軟體服務,再加上去年標到的4G執照,拼圖一塊塊到位。 此模式一旦成功,就能套用在電子商務、遠端醫療等領域,成為智慧生活與智慧醫療的基礎。以醫療為例,郭台銘表示,所有的病例、處方、醫療過程、病歷表,完全使用手機、平板、電視,甚至可以做國際會診。 不只是4G,對於日前台灣、韓國不約而同宣佈啟動5G開發計畫,郭台銘也有話要說。他認為台灣欠缺一個強而有力的主導者,像是韓國的三星、中國的工信部等,因此台灣應該找幾家大公司商討研究,言下之意似乎也頗有意願。 從這些新的模式,鴻海將延伸出許多新的專利,這是從四兆成長到十兆的燃料。「我們不只會增加專利數量,質也會大量提升,很快就會跟全世界最大的公司進行專利交易,」郭台銘找了鴻海前法務長周延鵬,打算活化手上的專利資產。 第三箭:佈局美國、印尼幫特斯拉做模具、投資賓州,更看好印尼取代中國,計畫設手機廠 最近三個月,郭台銘去了兩次美國,除了和賓州政府簽訂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億元)的投資意向書之外,兩次都去了矽谷,拜訪電動車霸主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 郭台銘說,這可是馬斯克主動寫信邀請他的。特斯拉為了輕量化,車身材料棄鋼鐵、改用鋁合金,希望導入鴻海的相關製造技術,協助降低成本。郭台銘也在當地,見識到無人駕駛電動車的趨勢。 「這個(鋁合金模具)技術我們現在世界領先,耶誕節的時候我們有一組人在那邊幫他們,」郭台銘說,美國人有設計的概念,但沒有製造模具的能力,鴻海可以幫美國企業把產品做得更好、更便宜。 「美國經濟再怎麼衰退,未來二十年它都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台灣一定要投入,」郭台銘說。當中國工資上漲到一定程度,成本優勢消失,能節省的就剩下運輸成本,工廠就近市場便成了大勢所趨。 他舉大尺寸電視為例:「你看我們那台一百二十吋的電視(指鴻海在CES展上推出力抗三星的產品),有可能在中國做好再搬來搬去嗎?」 郭台銘三次引用歐巴馬二○一一年在卡內基美隆大學的談話「Back to USA」,強調鴻海佈局美國的決心。他與歐巴馬的特別助理在白宮簽約,大手筆加碼投資,年後就會啟動。甚至,「在美國蓋一個十代廠也不是不可能,」他說,美國沒有面板製造技術,包括康寧玻璃執行長、英特爾製造部門總經理,都寫信希望鴻海能去蓋廠。 但郭台銘的美國夢能不能成真,由鴻海集團副總裁徐牧基領軍的成都「秘密基地」,正在試行的全自動化工廠,將是箇中關鍵。「我們的工廠,可以走上完全無人化,我進去,沒有手電筒無法看這個工廠。因為完全無電,完全自動化。」 美國之外,鴻海未來十年的全球佈局,第二大重點在印尼。 「製造業要全球舞台,不能把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郭台銘說,印尼,是唯一可以取代中國的地方。 他的理由有三:一、因為民族性相對溫和,「像我家就只用印傭照顧媽媽和小孩,不用菲傭。」二、印尼有一千萬名華人,語言文化相近。三、高達八○%的回教人口,可以連結到十六億人口的回教世界。 「我們要帶給印尼的,是有科技含量的製造業,甚至未來台灣的4G都要跟他們連結。」郭台銘表示,未來包括黑莓機的製造與資料中心(Data Center),都打算設在印尼。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講過一句話,馬跑得要疾,但步伐要穩;蹄要快,但不能摔倒,這需要功力的。」郭台銘最後總結不忘扣回甲午「馬」年的議題上,「現在鴻海的體系,任何一個廠都有兩到三個備用計畫(backup plan),全球的關聯性越來越大,我們要怎麼應變,這是我們成熟的好處。」走向可能是他最後一個十年的職涯,郭台銘勇敢設定十兆元目標,接下來就看他如何一步步落實了。 【延伸閱讀】最瞭解郭董的分析師:蘋果營收貢獻多五個百分點 今年有幾個大趨勢可以支撐鴻海成長,第一個先講蘋果(Apple)。 去年蘋果的iPhone出貨量年增率只有一五%,比起之前每年四成,要小很多,讓大家比較失望。今年蘋果跟上大尺寸趨勢,iPad Pro也擴增到十二.九吋,產品比較多元化,所以今年蘋果滿不錯的。 今年iPhone出貨量年增率,我覺得至少一五%到二○%,比去年有搞頭;再者大尺寸的平均單價比較好,貢獻給鴻海的營收也比較大。iPad的出貨年增率,則從一三年的一○%增加到一四年的一六%。 二○一四年鴻海最好的狀況,我估計是營收年增率一○%、毛利率與去年持平,蘋果對它的營收貢獻度,一三年是四○%,今年應該可以提高到四五%;反之電腦產品則從四○%降到三五%。(口述整理●王毓雯) 【延伸閱讀】2013年,先蹲…… ● 營收3.95兆元,年增率僅有1.25%,郭台銘自承「我也滿失望的」● 獲利略高於2012年● 日本投資(夏普案)陷入僵局● 組織龐大,衍生採購收取回扣等弊病 【延伸閱讀】2014年起,再拚10年!—— 郭台銘90分鐘談話節錄 ● 營收衝10兆元 營收成長15%雖然很難,但一定會是2013年的好幾倍,5、6年內集團營收將達10兆元● 上市公司100家 改製為12個次集團新組織,每年新增10家上市櫃公司,長期目標100家● 海外投資分兩路 南向印尼、東向美國● 拚二次改革 擴大雲端、汽車(含電動車)、軟體、4G相關投資 | ||||||
| ||||||
「今天新春過年,又是情人節、元宵節,來了這麼多人,又下雨,就講這兩句話讓你們回去,我於心不忍。」 春節假期剛結束,二月十四日上午十一點,鴻海新春團拜,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興致一來,《商業週刊》在郭董親自導覽下,把從未曝光的「虎博會」,也就是鴻海最新自有產品,一次全部大公開。 虎博會,就設在一個位於土城、佔地千坪的舊廠房內,卻藏著郭台銘引以為傲的新武器,也讓人一窺,鴻海殺敵的秘密。 出貨電動車零組件牽手特斯拉,「汽車面板都群創在交」 今年上半年,蘋果iPhone 6尚未問世,等於郭台銘的倚天劍還沒出鞘,但他另外亮出一把屠龍刀特斯拉(Tesla)電動車,直指他的頭號宿敵:比亞迪創辦人王傳福。 比亞迪、富士康集團總部,在中國深圳的地理位置比鄰而居,二○○二年前後,王傳福還曾經登門向郭台銘請纓,一度傳出兩家公司合作的可能性。然而,時隔不到一年,兩人熱絡的關係就因為富士康四百餘名員工跳槽比亞迪,大量機密資料外洩等商業間諜事件,而徹底決裂。 如今,十年過去,郭台銘雖是中國民營企業的最大僱主,然而王傳福卻也扶搖直上,當過中國首富、人大代表等,從中國東南隅的深圳直達北京天聽。富士康與比亞迪的互控案至今沒有明確下落,一向重道義、講倫理的郭台銘,等不到中國政法界的正義,氣憤與感慨可想而知。 然而,隨著富士康的觸角伸向電動車領域,郭台銘終於有了主動出擊的牌。 今年農曆年前的集團園遊會上,郭台銘喜孜孜的宣佈,「最近我去美國兩次,三個月兩次,兩次都跟Elon Musk(馬斯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創辦人),有很長足的對談。」 郭台銘說,其實鴻海富士康集團已經默默的出貨零組件給特斯拉約五年時間,「現在,特斯拉的汽車面板都是群創在交的;它原來在台灣的總經理,叫作魯希連,也在我這邊三年。」不僅如此,郭台銘更直言,將建議馬斯克在台中設立組裝產線,未來銷往東南亞市場的特斯拉,都從這個廠產出。 就在郭台銘釋出這個訊息的前幾天,特斯拉剛剛透過網路,宣佈在中國的電動車售價約新台幣三百六十萬元,僅略高於美國售價,有別於一般進口車商在中國賺取暴利的模式。特斯拉預定三月底交車,包括小米科技創辦人雷軍等中國網路大老闆都已下訂,未來將成為車主。 有一次,美國新聞主播問馬斯克:「你怎麼看待比亞迪的低價競爭策略?」 馬斯克聽了,立刻大笑了起來,「目前全球市場上,沒有所謂的主要競爭對手。」言下之意,比亞迪售價僅特斯拉一半的電動車,根本不在同一個量級的拳擊台上。 換言之,郭台銘只要協助特斯拉,讓它在中國市場越成功,就越能實質壓制比亞迪氣燄,甚至以優異的性能、綿密的充電網絡,挑戰王傳福的「中國馬斯克」封號。 因此,電動車在鴻海集團四兆元營收的版圖中,也許是目前佔比不高的新事業,但卻是郭台銘能夠直搗王傳福核心產品的利器。 佈局四G和五G挖角中華電前董座,擬主導國際標準 第二號宿敵,則是眼中釘三星電子。 去年,鴻海最受矚目的一大佈局,莫過於斥資近百億,拿下四G入場券,與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等業者,搶食行動通訊商機。現在,不只四G,向來敢言、敢衝的郭台銘,更打算跳過政府,直指三星,代表台灣在國際間爭取「第五代行動通訊」(簡稱五G)主導權。 新春團拜當天,除了郭台銘,人群中最受矚目的,正是才到職一週的中華電信前董事長呂學錦,而他的新身份是鴻通韜略發展中心院長,將協助鴻海提前佈局五G。 官雖大,身穿鴻海招牌藍夾克的呂學錦,卻很低調。團拜後的記者會,他全程站在角落,雙手擺身前,聽郭台銘暢談新佈局,連記者上前致意,也只微笑點頭,不說半句話。直到被點名,才上台露臉幾秒,便把場子交給負責網通事業的鴻海副總裁呂芳銘,馬上快閃。 去年中,當鴻海以國?砦q子名義參與四G競標時,電信業者無不謹慎以對,緊盯這支新軍動向。如今,頻譜在手,郭台銘又找來從中華電信基層做起、擁有三十八年技術經驗的呂學錦,等於向外界宣告,鴻海跨足電信業,是玩真的。 半年前開始,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國科會主委朱敬一(編按:已請辭獲准,將重返中研院)爭相帶頭拚五G,還廣邀業界人士,舉辦戰略會議。但,「五G是什麼現在根本沒人知道,都在瞎子摸象。」中華電信總經理石木標說,目前國際間未有統一的五G標準,一切還停在想像階段。 不過,四G執照才剛到手,還在為基地台建置傷腦筋的郭台銘,就放眼二○二○年才商轉的五G,所為何來? 「台灣的IT產業,完全沒有政府的扶助幫忙,都是單打獨鬥……,政府要積極開發五G,韓國是三星在做,大陸是工信部帶頭,他們都有王牌,台灣誰在牽頭?」 今年農曆年前,郭台銘在鴻海園遊會後記者會上率先質疑,當韓國有三星主導,去年五月宣佈成功研發五G技術,下載一部高清電影只需一秒,比四G快上百倍時,台灣政府即使跟進,但公務人員做事非常困難,成果如何,仍讓人憂心。倒不如挑選幾家大企業,由大家一起聯手,鴻海的「八屏一網一雲」,更從硬體串聯軟體,整合語音到影像各種訊息,為國際先驅。 此話一出,加上呂學錦這道人事令,可以看出,郭台銘想走在政府前頭,成為台灣的三星,引領五G發展。 事實上,在郭台銘眼中,電信這場仗,他的對手不僅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而是從上游的規格、技術制定開始,和三星、英特爾等大廠平起平坐,爭取話語權,改變過去台灣只能跟著國際走的模式,唯有如此,才能搶先分食下游終端商機,先發制人。 一位電信業高層也說,或許鴻海這個行外人,有機會「大破大立」,改變台灣在全球電信業中的位置,不過,「WiMAX的下場大家都知道,搞到最後還是做不出來。」台灣市場太小,想在強權中出頭,成功機率並不高,「可能要請張善政先找郭台銘好好坐下來談一談,看是不是有他出馬就不用政府了?」 虎博會首度開放穿戴裝置、機器人,一字排開 首次亮相的虎博會,展現郭台銘一貫的霸氣。 走進現場,迎面而來的是「鴻海四G」一系列攤位,近一層樓高的看板上寫,「目前全球唯一兼具設計製造能力的電信營運商,能為市場提供量身訂做的產品與服務。」顯見他對這門新事業的重視。 「這都是員工自己研發的產品,連對法人都不開放……,等四G在台灣做好了以後,我們工廠數據傳輸、倉庫送料,再配送到每個人家裡,所有都能自動化,再上傳到雲端儲存,我們現在把它整個串聯起來。」郭台銘強調。 但,轉戰電信業,對郭台銘來說,亟須解決的一大難題,就是基地台建設。除了向政府喊話,盼協助新業者取得公家機關基地台用地外,他更在虎博會入口,展示一個快兩層樓高的「熱氣球基地台」,可用於一般大型基地台無法進入的偏遠地區,克服地形障礙,待實驗成功,也可望為鴻海開拓新市場。 此外,除了基地台等網通設備,現場還有一系列與蘋果、Google,或三星等大廠同步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像手機、穿戴式裝置,甚至機器人,全都掛上鴻海品牌,未來,只要能連網的裝置,都可能由鴻海製造,整套賣給消費者,改變你我的生活。 揭示集團兩大新佈局,郭台銘雖然喜上眉梢,一攤一攤的介紹研發成果,但,他仍不忘嚴肅自許,「今天拜拜是求神,但重點還是在人。」二○一四年的鴻海,能否真的展現新氣象,各界等著看。 【延伸閱讀】樂高機器人.會抓小偷功能:你度假他看家未來,當你出國度假,擔心家裡遭小偷,只要1支手機,就能和這台機器人連上網,一有狀況,它馬上回報,比保全還聰明 【延伸閱讀】基地台.飛上高空功能:克服網路訊號死角別懷疑,這個熱氣球載的不是人,而是鴻海自製基地台,它能克服地形障礙深入偏遠區,解決上網問題 【延伸閱讀】機車.飆進「雲」裡功能:手機監控耗油量你能想像,機車也會上網嗎?這台機車加裝感應器後,就能透過手機監控機車用電、耗油量,還能當行車紀錄器 【延伸閱讀】智慧表.比拚蘋果、三星功能:血壓、心跳立即監測「實用比較重要,美不美觀不要緊。」智慧手錶,能監測心跳、血壓,走實用路線,和蘋果iWatch、三星Gear較高下 |
| ||||||
面對體型比自己強大的對手,該單打獨鬥?還是找盟友打群架?多數人選擇打群架,但是,台灣面板業至今仍然選擇單打獨鬥。這種僵局,最近似乎有點轉圜。除了兩位「親家」態度未定,面板業的大股東們多年來慘賠,決定要積極撮合,已促使這次合併案接近踢進臨門一腳的階段。 政府、股東扮合併推手陸低價搶單,產業面臨威脅 經濟部長張家祝面對立委質詢,坦承鴻海總裁郭台銘曾上門希望促成友達、群創面板合併。不僅隔天友達股價大漲到四個半月新高,「兩虎」隨後都發表對於購併採取開放態度的言論。 首先,政府態度轉趨積極,這次張家祝表示:「如果業者有意願,政府會盡力協助,」面板業缺的就是錢,政府願意在資金援助上鬆口,就有機會讓郭台銘、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坐下來談。去年經濟部詢問過兩位科技大老,面板業該怎麼避免走向DRAM老路,大老們都贊成合併。 親近友達高層的面板老臣指出,因為不少過去挺KY(李焜耀)的內外資股東這一年也開始鬆動,傾向合併找出路,他觀察並分析,股東認為過去很多的決定都不完全是從股東的利益出發,造成「股東有很多noise(雜音)出來」了。 理由之一,友達有二七%是法人持股,這些股東在友達股身上賠了不少,今年下半年後,面板前景也不妙,這些股東急著想為投資找出路。 以很挺友達的大股東之一國泰人壽為例,國壽是持股友達最多的單一金融法人,約二%,二○○七年國泰人壽以每股四十五‧三五元買下九萬多張友達股票,如果都沒賣,以二月二十七日友達均價十‧三元來看,已經大虧逾三十四億元。 加上,今年大陸至少有三條八點五代廠產能開出,中國八代線的投產數量將由去年底每月二十五萬片,提高到二○一五年底的每月六十七萬片,產能增加一六八%。中國面板廠勢必對外輸出,擠壓台灣市佔率。眼見面板長期將陷入困獸之鬥,這些股東都急著找出路。 面對投資面板虧損,國壽發言人林昭廷僅表示,不對個別投資與企業合併發表言論。 郭董、李焜耀各有立場郭要話語權,李要經營權 據瞭解,至今,李焜耀和郭台銘從沒碰面談合併,但底下的人「陸陸續續都談了很久」。泛友達集團的老臣說,「情況不同了,不合作大家都死。」 一位外資圈大老認為,股東都知道合併是最好的選項,「KY立場也軟化,他認為合併對於產業是好的,可以有革命性機會。」問題還是卡在到底誰主導合併後的公司,李焜耀和郭台銘的立場不同。 郭台銘的想法很單純,只要合併後鴻海可以控制的市佔率達到四成,就能讓他在全球接單上取得最漂亮的一張門票。 一位面板主管估算,「對鴻海這是一加一等於四的效果,」如果郭台銘打造出全球最大面板廠,議價權與規格談判權至少提高四倍,想開什麼規格,做哪個技術,品牌廠只得接受,而不是像現在群創與友達分居全球第三、四名,被品牌廠牽著鼻子走。 熟知郭台銘行事風格的面板主管表示:「話語權對於老郭來說是重要的。」 但是,站在李焜耀的角度,合併後台灣面板實力是首要考量,此外,重複的供應鏈怎麼處理?留友達或留群創的供應鏈?這也涉及兩派人馬安排,兩者觀點利益不同,是合併的關卡。 曾在友達任職的業務主管指出,這並非沒有解方,李焜耀有商人性格,他不一定想要當全球最大面板廠霸主,但要讓出友達經營權,得看政府願意給多少好處,例如,幫助友達回收過去的投資,獲得銀行借新還舊展延貸款等等。 一位面板高階主管估算,政府想幫忙,股東支持,加上雙方經營階層都有意願,比起過去不願接觸,現在願意開口談合併的機率至少有六成,要再提高意願就看政府給多少甜頭,這也是為何最近兩虎高層紛紛找上政府試探的原因。 不合併只剩下兩條路拚性價比或發展高階技術 只是時間並不站在台灣這邊,今年中國八代廠開出後,台灣面板的市佔率必再受到威脅,如果不合併,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是如同現在群創的策略,衝性價比,面板規格更高更好,設計更複雜,價格卻得低,以增加中國競爭對手追趕的難度。 以去年群創推出的高解析度電視(4K2K)來說,雖然出貨量全球第一,但是硬比日系、韓系競爭對手價格砍了一半以上,這種領先是以犧牲利潤換來,難保中國不如法炮製。 二,類似日本面板廠往高階技術發展,只是兩大面板廠目前的現金流多靠折舊,而非真正自本業獲利,要再有資金投入新技術研發有其困難,不然就得像瀚宇彩晶,「偏安」利基市場。 能選擇的路其實已很清楚,是否能成為世界擂台上的黑馬,考驗郭台銘和李焜耀兩位征戰商場三十多年科技大老的智慧。 【延伸閱讀】面板廠拚轉機,藉合併提高市佔率——近年來面板廠合併效益一覽1.時間:2001/3/13 合併公司:聯友和達?皉X併 合併效果:合併之後,友達排名全球第2大面板廠 2.時間:2006/4/7 合併公司:友達合併廣輝 合併效果:友達全球市佔率提高為19%,與三星相當 3.時間:2009/11/14 合併公司:群創合併奇美電 合併效果:面板市場金額最大合併案,合併之後,群創市佔率超越友達成為台灣第1大 4.時間:雙方尚未談合併 合併公司:友達和群創合併合併效果: 1. 全球最大面板廠誕生,市佔率達4成,對品牌廠獲得更多議價權 2.台灣面板廠可以整併產能,不再互相廝殺價格,可集中研發資源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券商研究報告 整理:曾如瑩 |
| ||||||
上週,全球電腦龍頭惠普執行長惠特曼低調來台,與全球代工皇帝、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簽約,進軍全球年產值126億美元(約新台幣3,800億元)的雲端伺服器市場。強強聯手,首當其衝的是另個稱霸雲端市場、表現更強的廣達。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有「雲端教父」稱號,由於他最早切入雲端商機,現在成果發酵,日前廣達股價一度超越鴻海,令郭台銘忌憚;而惠普原是廣達的夥伴,但因廣達後來跳過惠普,直接拿下Google等大客戶,雙方在這塊合作上翻臉。 二強既有共同敵人,乾脆攜手,將砲口瞄準廣達。這是繼2008年郭台銘揮軍筆電代工後,再度駁火昔日兄弟林百里,雙方的恩怨情仇又添一筆。 上週三(四月三十日),惠普執行長惠特曼(Meg Whitman)親自從美國飛來台灣,直驅鴻海土城總部,與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簽約。雙方宣佈合作成立新形態伺服器事業群,大舉搶進火紅的雲端伺服器市場。 二強聯手 攻廣達 惠特曼罕見地移尊就駕,郭台銘更少見地發佈他與惠特曼的簽約照片,雙方雖都沒大聲嚷嚷,但舉手投足間重量十足。鴻海是年產值近四兆元的全球代工龍頭,惠普則是規模五.二兆元的全球品牌電腦龍頭,二強聯手所要對付的目標,是全球雲端製造龍頭、同時也是NB(筆記型電腦)代工之王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根據摩根大通分析師哈戈谷(GokulHariharan)的分析,廣達二○一四年來自雲端伺服器的營收將比去年成長四成;雖然目前雲端業務僅佔廣達整體營收的一五%,但因毛利較佳,獲利貢獻超過三成,未來更上看五成。換言之,雲端業務將成廣達的重要命脈,如今鴻海、惠普結盟,卻要直取廣達心臟。惠普挾著與企業客戶的良好關係,鴻海擅於價格破壞,一場雲端爭霸戰,已轟動武林。林百里早在十年前,廣達加入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雲端運算的Oxygen(活氧)計畫,就已踏上雲端之路。他當時即看到,雲端將掀起科技業革命,「NB難賺錢,雲端運算才是好生意。」「雲端是廣達從製造業轉型服務業的重要契機。」 惠普領路 攀雲端 二○○七年林百里罹癌後復出,親自督軍雲端業務。他帶著一群工程師,成立廣達研究院,投入那時大家都還搞不清楚的雲端,「Barry(林百里)不但多次飛往MIT取經,還親自下海研究最新技術,甚至到美國、大陸跑客戶,感覺就像回到當年創業。」一位廣達高層對本刊說。因為投入得早,林百里在國內科技界博得「雲端教父」稱號。這幾年,他開始收割,包括Google、臉書、亞馬遜等雲端大公司都成為廣達客戶,「全球大約有五成雲端訂單都在廣達手裡。」資深外資分析師說。然而,這次惠普會找上鴻海對廣達下戰帖,原因就在客戶之爭。「廣達進軍雲端,是靠惠普帶進門。」廣達主管回憶。即使在林百里領軍衝刺下,廣達在技術領先同業,但林百里能夠拿下Google、臉書等大客戶,卻是靠廣達的NB大客戶惠普引進門。當時雲端公司剛崛起,Google、臉書等業者都向惠普採購伺服器,惠普遂找上與其有十多年NB合作經驗的廣達代工。 客戶轉向 撕破臉 然而,當伺服器出問題,這些公司發現,來修理的工程師竟都是亞洲人,一問之下,才知是來自台灣廣達的工程師。他們循線找上林百里:「如果(伺服器)直接給廣達做,價格便宜一點可以嗎?」資深業內人士說,「他們(惠普)賣一台要賺四○%毛利,廣達只賺二○%,客戶跟廣達買至少便宜二成,你說他們會向誰買?」而原本廣達替惠普代工,賺不到五%利潤,現在上天卻掉下可以收到高達二○%毛利的雲端訂單,林百里當然二話不說馬上答應。後來廣達的生意做出口碑,一家接一家找上門,這幾年,不單雲端公司直接向廣達買,就連過去向惠普採購企業伺服器的美國大公司,包括花旗、美林與奇異等財星五百大企業,都打算轉向廣達採購,生意好到林百里一度透露:「我都不敢接客戶電話。」也因此與惠普產生嫌隙。惠普曾是叱吒全球科技業的龍頭,但這幾年因PC市場衰退以及用人不善,導致公司營運下滑;加上雲端公司對伺服器只求便宜好用,品牌價值無法彰顯,在在令惠普心急。二個月前發生的一樁侵權事件,成為惠普與廣達撕破臉的導火線。本刊調查,惠普從廣達網站發現有些機器規格,與自家的技術類似,於是寄一份分析報告給廣達,要求說明,後來還派了一個團隊來台灣與廣達談判。但廣達經營雲端多年,也擁有不少專利,因此反控惠普有侵權問題。雙方經過近一個月的談判,最後廣達付出權利金,和解收場。 市況大好 急起追 這場風暴,雖未走到對簿公堂這一步,但雙方在雲端伺服器合作已是漸行漸遠。廣達主管私下透露:「其實惠普不爽我們很久了,因為搶了不少他們的雲端生意。」雲端市場在短短五年間高速成長,根據資策會報告顯示,今年整體雲端業務總產值高達四百二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一.二兆元),雲端伺服器年需求也有一百二十六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千八百億元)。眼見雲端市場越來越大,不單美國,現在連中國、日本、韓國的雲端公司都直接找廣達,惠普必須急起直追,因此把腦筋動到廣達的天敵郭台銘身上。郭台銘近二年受到蘋果訂單遭和碩分食、PC(個人電腦)產業出現負成長、大陸工資高漲等問題的衝擊,積極要帶領鴻海轉型,其中選定的一大目標就是雲端市場。今年初鴻海的四十週年尾牙上,郭台銘照例親自寫下春聯,上聯就是「雲端網路迎向智慧生活」,凸顯郭台銘積極轉進雲端的企圖心。 代工轉向 拚轉型 事實上,郭台銘在雲端的佈局已鴨子划水多時。三年前,鴻海開完六個半小時的股東會後,郭台銘親自帶記者們去參觀企業專利雲端運算中心,一個個雲端貨櫃就放在鴻海總部,郭台銘指著這些貨櫃直說:「我們做端的,怎麼會不知道雲的重要性?而且我們不單有硬體,還有專利,從管理團隊到車間管理,都已經上雲端。」原來鴻海一直都是全球伺服器的代工龍頭,包括IBM、戴爾(Dell)、思科(Cisco)、惠普、英特爾等伺服器大廠,賣給花旗、台積電等企業級用戶的伺服器產品,超過六成是在鴻海生產。「Terry(郭台銘)一直覺得,鴻海的伺服器生意做得比廣達還大,名聲卻遠不如對方,雲端光環都在Barry身上,很吃味。」業內人士說。讓郭台銘悶的還不只這一樁,三月二十七日,廣達的股價以八七.五元贏過鴻海的八六.三元,這是從二○○一年鴻海股價超越廣達以來,雙方股價第一次黃金交叉,雖然隔天鴻海股價又趕過廣達,但已被郭台銘視為警訊。鴻海主管私下透露:「國碁(鴻海子公司)要進軍4G,等於是不折不扣的雲端公司,鴻海若不能在這塊市場做出成績,郭董的面子掛不住。」 決戰中國 雲基地 這場攸關郭台銘的面子、裡子之爭,就在惠普找上門後,給了他絕地大反攻的好機會。「目標很清楚就是雲端市場,打出來的價格就是要跟白牌(指廣達)競爭。」鴻海主管透露。「鴻海製造與採購規模(六成代工市佔率)的優勢,加上惠普的雲端技術與服務,雙方十分互補,未來不排除更深入的合作。」郭台銘說。本刊調查,鴻海攜手惠普,對決廣達的主戰場將會在中國大陸。中國官方訂定的十二五計畫,全中國將有超過三十個雲基地,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與無錫五個基地為中心,光北京就能夠創造人民幣二千億元(約新台幣一兆元)的產值。廣達旗下早已設立雲端子公司雲達積極耕耘,林百里多次親自跑到北京向官員解釋廣達擘畫的雲端藍圖。林百里嘴邊的一塊肥肉,郭台銘也看在眼裡。上月二十三日,郭台銘親自飛往北京與中國最大的電信數據公司(類似台灣的Hinet)簽訂戰略合作意向書,就是要搶食中國崛起的雲端生意。郭台銘還說:「鴻海下一波將把天津、貴陽、深圳與高雄為基地,轉型為大數據中心。」到二○二○年時,富士康將從製造業全面轉型為雲端公司,與林百里叫陣的意味十足。 挖角搶單 嫌隙起 郭台銘與林百里對大陸雲端市場都勢在必得,二人免不了一翻交戰,但對電子代工皇帝郭台銘與NB代工之王林百里而言,雙方駁火已經不是新鮮事。鴻海原來是廣達主要的連接器供應商,林百里一直都是郭台銘的大客戶,所以郭台銘常稱林百里為「大哥」。只要有公開場合,二人常常擁抱問好,郭台銘還曾多次對外說:「只要大哥(林百里)在NB市場一天,鴻海絕對不做(NB)」。」但二○○八年金融海嘯之後,全球NB市場快速成長,廣達穩坐NB龍頭,獲利也扶搖直升,原本以PC代工為主的郭台銘,眼見NB這塊肉吃不到,顧不得兄弟情誼,開始大舉向廣達挖角。當時廣達一位歐姓副總帶著六十多人的研發團隊跳槽鴻海,還搶了廣達的訂單,讓林百里十分火大。震怒的林百里,下令這位跳槽的副總永不錄用,並在法說會上說:「被挖走的那些都是不好的,挖出去的都沒有什麼好成績。」還說有很多人離開後,又回到廣達工作,「因為他們很怕罰站,我從來不罰站人的。」暗批鴻海軍事化管理。但二年間平板產品快速竄起,NB走下坡,鴻海逐漸淡出筆電市場。 龍頭爭霸 戰鼓擂 雖然一度王不見王,但隔一段時間後,藉著二人同時出席中國工信部副部長婁勤儉的晚宴,郭台銘上演了一齣大和解戲碼。他緊握林百里的手,對著鎂光燈直說:「你們看我們十指相扣,(指著林百里)我老大哥耶,大哥、大哥,永遠的大哥。」但二人私下較勁仍不斷。尤其蘋果的訂單,雖然郭台銘穩吃蘋果iPhone與iPad,林百里則是蘋果NB的最大代工商,即將在下半年隨著新iPhone推出的電子手錶iWatch,二人都志在必得。此外,廣達身為Google最大的雲端伺服器供應商,在平板的合作也遠比鴻海更為緊密,郭台銘卻極力拉攏Google。他不但以極低的代工價格代工智慧眼鏡Google Glass,還在美國設立生產線幫Google組裝,並打算合作研發機器人大軍,日前更出售多項頭戴式顯示器專利給Google,每一步無不針對雲端商機而來。雲端之上,戰雲密佈,郭台銘再度襲擊林百里,不但直取要害,還有惠普撐腰;這場好戲,勢必火爆。 郭台銘 林百里 駁火史 ★2007年:鴻海招兵買馬,搶 NB代工業務。當年底獲華碩小筆電訂單,還私接不少中國山寨筆電訂單,林百里嗤之以鼻諷刺:「我們說不做就不做(山寨),不像有人說不做卻偷做。」★2008年:鴻海接下蘋果iPhone 3G訂單,外資傳出廣達將成第二供應商,隔年廣達接下蘋果iPod Touch訂單。郭台銘說:「龜兔賽跑,烏龜贏了,不是因為烏龜跑的比較快,而是因為兔子睡著。重要的是烏龜一定要知道不要把兔子吵醒。」林百里則回應﹕「當兔子跌跤時,烏龜穩穩向前跑。」★2009年:郭台銘重金挖角廣達歐姓副總等60名NB研發團隊,爭奪戴爾訂單,引發林百里震怒。該團隊2年後遭仁寶挖角,鴻海淡出NB代工。林百里嗆:「被挖走都不是好的,挖去也沒做出什麼成績,都是做山寨機。」還說很多人都回來。「因為他們怕罰站,我們是不罰站的。」★2010年:林百里尾牙旺年會變裝為孫悟空,說他打扮成孫悟空,要帶大家上雲端,還說:「我不去藍海,因為有一天會變成紅海,我去雲端。」★2014年:鴻海結盟惠普進軍雲端伺服器市場,郭台銘嗆聲:「鴻海製造與採購規模(6成代工市佔率)的優勢,加上惠普的雲端技術與服務,雙方十分互補,未來不排除更深入合作。」等於正式向林百里下戰帖。 郭台銘 小檔案 現職:鴻海科技集團總裁出生:1950.10.08學歷:中國海專畢業家庭:與亡妻林淑如育1子郭守正、1女郭曉玲;與現任妻子曾馨瑩另育有1女郭曉如,1子郭守善。 林百里 小檔案 現職:廣達集團董事長出生:1949.4.24學歷:台大電機系碩士家庭:妻何莎、育有2子林宇軒、林宇輝 雲端市場 一飛衝天 所謂的雲端,就是把PC功能集中起來運算與儲存,然後分配到各地,就像用水庫(雲端)取代水井(PC),讓消費者像用自來水一樣方便。最明顯的就是我們現在上臉書貼照片,或者利用gmail收發郵件,就是利用臉書、Google等雲端服務,這些雲端公司所使用來儲存、運算的機器,就稱為雲端伺服器。根據研調機構IDC統計,到2014年全球雲端伺服器的市場規模將達126億美元(約新台幣3,800億元),資策會更預估全球雲端市場規模將達420億美元(約新台幣1.265兆元)。目前,全球最大的雲端市場仍屬美國,主要的雲端服務廠商包括Google、臉書、微軟與蘋果。中國則在十二五計畫,推動30座城市建立雲基地,包括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公司也都大舉進軍雲端市場。台灣主要仍以雲端硬體製造代工為主,包括廣達、鴻海、緯創、英業達都轉進雲端製造,另宏碁、華碩等品牌商也都把雲端服務視為下一波的轉型重心,此外像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等電信商,也都算是台灣雲端服務概念股。 廣達回應 對市場傳言惠普懷疑廣達侵犯雲端智財權並來台談判,廣達發言管道表示:「公司非常尊重智財權,對於惠普來台談判一事,沒有任何評論。」 |
| ||||||
4G開台戰鼓頻催,電信業新秀鴻海郭台銘和頂新魏應交,去年底為拿頻段和購併威寶電信而槓上,上週又為了爭奪亞太電信,再度交鋒。 本刊調查,以東元總經理邱純枝為首的亞太電信經營團隊,與魏應交的台灣之星互動良好,看在郭台銘眼裡,十分焦急。因台灣之星已拿下威寶電信,若再取亞太,將直追電信三雄;而郭台銘的國碁,若再搶不到親,就得當個「光棍王老五」,一切從頭開始。為此,郭台銘火力全開、軟硬兼施,高調展現迎娶決心。 五月九日,陰濕的早上,位於南港的亞太電信總部大樓十二樓大會議室裡,董監事排排坐,每人桌前放著一疊厚厚的A4資料,看來像是「面試」的考場,氣氛凝重緊張。 這場牽動台灣電信業洗牌的會議,是關於亞太電信高達一四四‧一二億元的私募案。前來應試的三組人馬大有來頭,分別是日本電信商軟體銀行、頂新集團的台灣之星和鴻海集團旗下的國碁電子。 老郭心急 炮轟政府 業內人士分析,軟銀是以投資者的角色參加,預料「陪考」性質居多,真正的考生應是台灣之星和國碁。台灣之星已有4G執照,並已併下威寶,若再拿下亞太,等於手握二張4G執照,而且可以在既有基地台上佈建4G設備,實力將躋身A咖之林,與電信三雄中華電信、台灣大及遠傳一較高下。反觀郭台銘,若沒有取下亞太電,就要從架基地台開始,時間與成本都難與同業競爭,等於輸在起跑點。「老郭是真的急了!」知情人士透露。週五上午,郭台銘親自赴亞太電「面試」,他洪聲地說:「我今天是來『相親』,以後更是要明媒正娶,所以我要走正門口。」 傳聞內定 放話警告 郭台銘先聲奪人不是沒有原因。年初,亞太電信遭人爆料,僅持股一%不到的東元,藉著代管之便,圖利東元關係企業。雖然身為公股大股東的交通部台鐵局要求亞太經營團隊給個交代,但最後仍不了了之。此一新聞竟引起郭台銘注意,指示主管調查相關證據,還私下找亞太的獨立董事瞭解。「郭台銘聽聞有人密洽其他買家買下公股股權,可能亞太經營團隊早就內定準備要嫁娶對象,讓郭台銘不敢大意。」知情人士說。上週,郭台銘公開大罵背後藏鏡人,「持有不到一%股權,卻想要把我黑(箱)掉,讓我連參與的機會都沒有。」據瞭解,他多次放話要求「公平、公正、公開」,就是意圖警告有心之士別搞小動作。面對郭台銘的志在必得,魏應交也不示弱。上週他高調表態:「台灣之星股東陣容堅強,目前資本二百億元到位,銀彈相當充足,而且『絕對有誠意提出讓亞太股東滿意的條件。』」台灣之星的股東除了頂新集團外,還有國泰金、正崴集團、中信金、金仁寶集團,資金雄厚。 天價標金 各家趕建 除了大老闆表態,台灣之星高層也釋出善意。台灣之星副董事長嚴偉誠對本刊表示,由於亞太為CDMA系統,威寶是WCDMA系統,是二種不兼容的3G系統,合併後可發揮最大效應,「效益是一加一大於二」;還批評:「國碁沒有基地台,就等於零,一加零還是一,效益沒亞太電併給台灣之星來得大。」台灣之星總經理賴弦五更採取溫情攻勢:「我們可以給你(亞太電)終生幸福。」去年十月底,攸關台灣電信競爭力提升的4G標案結果出爐,共有包括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亞太電信、國碁(鴻海)與台灣之星(頂新)等六家業者得標,總標金高達一一八六‧五億元。由於業者們出了創天價的標金,各家無不加快腳步建置系統,希望儘早營運。業內人士說,中華電信速度最快,新任董座蔡力行給內部的目標就是要在今年七月開台,台灣大與遠傳也力拚在八月前讓4G服務上路。 從零開始 郭董落後 由於前三大都是既有電信業者,已建置不少基地台與骨幹網路,反觀新進的鴻海與頂新,一切從零開始,已經先輸了一步,急起直追最快的方式就是併購現有業者。因此在標4G的同時,郭台銘與魏家都已私下與威寶和亞太接觸,只不過郭台銘的動作不如魏家積極。4G才開標完,十天不到,台灣之星就宣佈吃下威寶,讓原想吃威寶的郭傻眼。四月底,威寶前老闆許勝雄針對核四停工發言,認為將使出口競爭力減弱,郭台銘嗆聲:「許勝雄因是工總理事長,所以屁股指揮腦袋,必須要說些什麼。」一席話讓外界頗感突兀。目前各家業者中,郭台銘進度最落後。負責4G的國碁董事長呂芳銘上週六就向本刊坦承:「目前所有(已送進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的4G建置計畫書,就只剩下國碁還沒通過,所以郭董很急。」對郭台銘而言,要扭轉劣勢,剩下唯一的路,就是吃下亞太電信,這樣一來,不僅順勢接收全台逾三千座的基地台,還帶進二百零九萬用戶。郭台銘佈局「八屏一網一雲」已經三年,其中「八屏」指電視、手機、電腦等八種終端裝置,「一網」就是4G網路,也是連結各項終端裝置最重要的一環。而亞太電信擁有台鐵環島的光纖幹線,正是郭台銘最想要的。 魏家佈局 早有默契 但魏家已鴨子划水多時。知情人士向本刊透露:「魏家的動作很快,一知道亞太有興趣,馬上派了一組人去談。加上亞太法人股東之一的東元黃茂雄和魏應交也有交情,在二大家長牽線下,台灣之星和亞太電早就『眉來眼去』。」「頂新這次竟標了亞太電信擁有的B1頻段,亞太不保自己的B1,卻跑去標A1;除非雙方已有默契,否則頂新買的B1頻段須等亞太電信2G執照到二○一八年到期才能開台營運,完全不合邏輯。」業內人士觀察。因頻段問題,若亞太電落入鴻海之手,台灣之星開台時程恐得看老郭臉色,所以,台灣之星雖最早與亞太電接觸,但面對鴻海這個勁敵,也不敢掉以輕心。 費盡心思 挺馬貶馬 不管雙方如何較勁,在這宗交易案上,亞太的泛公股態度是關鍵。業內人士分析,亞太泛公股(台鐵、兆豐、中鋼)佔二○%,股權分散的小股東又佔了四成,泛公股董監事席次在十五席中佔六席,對政策具決定權。因此郭台銘上週才鎖定政府,密集露臉,高分貝出招。週二,他要線上記者半小時內趕到土城,大家以為他要談重大投資案,沒想到是狂批民進黨立委陳歐珀在馬總統家祭的不當行為,「(陳歐珀)竟在廉潔、低調的馬總統處理母喪之際,前往鬧場,置元首尊嚴何處?」儼然成為民調僅九%的馬總統最佳盟友。不過二天,為了NCC先前卡住鴻海採購華為基地台設備一案,郭台銘連續三天舉行記者會炮轟NCC,要求一週內給予「准」或「駁」的答覆,揚言否則鴻海不但要拒絕繳稅、總部也要遷走。郭台銘一面挺馬,一面又給馬政府難看,可說費盡心思。至於公股態度,台鐵的主管機關、交通部長葉匡時週一對本刊說,有關亞太電信的經營問題,一切尊重亞太的經營團隊。 亞太電信 鹹魚翻身 亞太電信過往曾遭掏空、減資,但整頓後浴火重生,不但去年底掛牌上櫃,如今更成為台灣之星、國碁電子搶著要,就連郭台銘也說:「亞太電從未如此風光過。」讓亞太電信留下一頁鹹魚翻身的傳奇。亞太電的前身是成立於二○○○年的東森寬頻(東森固網),主要由力霸企業集團負責籌組,並且結合台鐵與國內外三十多家製造業者、金融機構、專業創投公司及知名企業集團,股東結構複雜。東森固網籌備期間,主導者是力霸集團董事長王又曾兒子、前立委王令麟,他看好固網前景,大賣股條「吸金」,一時政壇股條滿天飛。成立後,王又曾家族大演五鬼搬運掏空公司資產,力霸、東森旗下企業無一倖免,東森固網也搖搖欲墜。二○○三年,東森固網接連改名為亞太寬頻、亞太固網,二○○六年爆發前經營團隊王又曾家族掏空案,造成四百八十一億元的虧損。為彌補鉅額虧損,股東會通過辦理減資再增資。 檯下角力 持續進行 二○○七年,政府出面整頓,引進新經營團隊,並改名為亞太電信,但公股、民股矛盾叢生,幾經波折,公股委任東元經營,但最大股東仍為台鐵。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指派東元總經理邱純枝接任亞太董事長,開始進行財務重整。亞太電信於去年底順利掛牌上櫃,從一家幾乎倒閉的問題公司,花費六、七年的時間脫胎換骨,邱純枝扮演重要角色。亞太電信成為郭台銘、魏應交爭霸4G戰場的關鍵一役,也是二大集團跨足電信產業的勝負關卡,最終鹿死誰手,雙方檯面下的角力戰仍在持續進行。 回應 亞太電信:絕無內定 對於郭台銘指控,亞太電信有內定嫁娶對象,亞太電信表示:「絕無內定情事,一定會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鴻海發言管道也呼籲,亞太經營團隊應秉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來處理此案。 郭台銘小檔案 現職 鴻海集團總裁年齡 64歲出生 新北市板橋,父郭齡瑞、母初永真學歷 中國海專家庭 妻曾馨瑩(亡妻林淑如),共育有4子女,郭守正(妻黃子容)、郭曉玲(夫曹斯傑)、郭曉如、郭守善 魏應交小檔案 現職 頂新集團董事長、台北101執行長、台灣之星董事長年齡 59歲出生 彰化永靖,父魏和德、母魏謝如雪學歷 高中畢家庭 妻林麗棉,共有4女1子 進軍電信 郭台銘嗆辣發言 2013.10.30 事件>> 4G競標「我不怕競爭,但怕不公平的競爭。」對中華電信標得4G帝王段不滿,認為中華電信球員兼裁判,對於結果「早在預料中」。5.8 事件>> 亞太電嫁國碁的好處亞太電信與鴻海合作,可以互補雙贏,可以走出國際,名符其實地稱為亞太。5.8 事件>> 嗆NCC1. 國碁採購華為4G基地台,NCC通不通過,都應該要給個理由,不能以國家安全這種虛無飄渺的字眼阻止,絕不接受私下撤案,NCC要1週內回覆,不然要拒絕繳稅、遷出總部。2. 採用華為網通設備,不是國安問題,要看用刀的人,不是作刀的人。5.9 事件>> 搶親亞太電1. 以亞太電信的股價表現來看,也從沒這麼風光過,而如果要問亞太電對鴻海提出的聘金是不是滿意,這問題的答案其實看股價就知道。2.「持有不到1%的股權,卻想要把我黑(箱)掉,讓我連參與的機會都沒有。」亞太電董事會一定要堅守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