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去處】露營戶外市集 引入「海外勢力」
1 :
GS(14)@2017-01-08 19:03:17去年全港首個主打本土露營品牌的戶外市集反應熱烈,今年會有約13個本地品牌擺市集,。活動亦設有手作人講座及工作坊,有興趣自製露營用品的人不容錯過。
台灣品牌Truvii主要設計環保餐具,木柄琺瑯杯每個260元。(互聯網)
日本戶外品牌CITY TO SUMMIT設計的斜揹袋,每個590元。(互聯網)
售賣型格戶外用品的LAB-Designer Items Collector,找了本地設計師繪畫特別版環保三文治布,有獅子山或飛鵝山的插畫,每塊85元。(互聯網)
G.U.T.S Camp有吉士露營市集日期:1月7日至8日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地點:元朗錦田大江埔活機園有機農場查詢:facebook專頁「Camperism」記者:梁慧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8/19889955
【撳機40年】首個引入汽水機的人:街坊以為裏面有人
1 :
GS(14)@2017-01-24 03:00:39邵公田(右)與兒子邵正平,正與客人研究如何可引入成人用品的自動販賣機。
「當時的人說我是儍瓜,哪有人買這些東西回來。」儍瓜David(邵公田)40年前由日本引入自動販賣機,雖然現在香港自動售賣機的數量和離奇款式拍馬都未追得過日韓美加,但去年某飯糰連鎖店門市全面關閉,變成自動販賣機;太子、深水埗等地段一條街四、五間自動洗衣場;地鐵賣電話充值咭、甚至小說;還有些舊屋苑、新街市,冇咗小店,擺返部自動售賣機「補給」日常用品,甚至24小時賣菜,自動販賣機似乎越賣越旺。
六、七十年代,只得少量自動售賣機如郵票機、磅重機,可口可樂第一部機放在翡翠明珠戲院前的大樹下。那時自動販賣機面對最大的困難是冇地方放。但在這一切之前,David已想到在人流旺盛的天星小輪放第一部自動售賣機。當時天星小輪的經理是John Harris:「他說要收我一萬元一個月租地方。好貴啊!」雖然當年天星小輪每日有二十萬客量,但買一包飲品最多幾毫,都係「冇得做。」談不成,他還是常跑去找John聊天「練英文」。那時天星小輪以人手收錢,踩腳踏開閘門就放人入大堂等船,無數人頭,小輪常常超載,罰款五千大元。David反而幫John引入第一批收錢數人頭的入閘機,控制載客量,後來大球場、市政局泳池等的收費入閘機,都是David引入的,好多都用到現在,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有部自動販賣機 係種光榮
1975年維他奶公司羅友禮引入紙包飲品,不能放入盛滿冰水的士多店凍櫃,David梗係幫手啦,翌年首部自動販賣機放在食街(今銅鑼灣加寧街)的小舖裏。得四款飲品,大抵都只想用來做宣傳。初時香港人好懷疑,以為售賣機裏躲了個人,又驚入了錢沒東西掉出來,蝕大本,好少用:「在八十年代見過老太太,見個硬幣孔好細,就把錢摺到好細塞進去。以為有人找錢。結果塞住了。現在你以為好好笑的事,當年真的有發生過。」但每次工作人員把售賣機打開,必有大群人圍觀,「指手劃腳教我點整,好似專家一樣。」到八十年代末,地鐵開幕後幾年起,即是「乜咁啱0既?」汽水機情緣那個年代,大家習慣了用自動售票機買票:「嗰陣士多舖能有一部自動售賣機,對佢哋嚟講係件光榮,有型有面子的事!唔係飲品廠俾錢租地方,係士多畀一千蚊租部機返來擺呀!」
金融風暴售賣機代替茶水阿姐
98年金融風暴後,好多公司辭掉煲水倒茶的茶水阿姨省經費。換幾部咖啡機、汽水機、零食機,「仲可以24小時服務呢!」所以現在許多甲級寫字樓,商業大樓裏,都是新款自動販售機試賣點。到二千年以後,自動售賣機普遍了,成個社會賣地維生,反正點計都平過租舖,你擺部機喺度我都按尺租來同你計。你在網上看到美加日韓大陸有好多有趣的自動販賣機,香港不是沒創意搞不出,而係,冇掟放。四十年來,自動售賣機最大的轉變是,由收輔幣變做八達通、手機付款。「每次收款回來,要數硬幣,入膠袋封裝,再送去銀行。浪費很多人力及時間。」現在八達通一嘟,就不必再數大餅了。販賣機也由最初只賣四款飲品,到現在最大的販賣機有四十二款產品選擇,有電話卡、化妝品、健康食品、郵票、紀念品、小說、雨傘、水果、沙律到飯盒,發展到如滿街的自助洗衣場。有客人想引入成人用品自動販賣機,但係「如何限制18歲以下人士買產品。」同「連夜場都避忌唔俾放部機。」到現在仍在膠着狀態。David:「明明外國日本都好普遍。」但他看到,將來香港的自動販賣機只會越來越多。除了客人省舖租「創業」外,「現在的人住屋、劏房越來越細,好些新樓盤玻璃幕牆還不能曬衣服,住客走晒去自動洗衣場洗衫。」有些人廚房、雪櫃都太細甚至沒有,可能都好似日本般,將來自動售賣機要賣埋蔬菜飯盒日用品。自動售賣機的發展也可能變好。但David覺得非好事:「場主不要拿自動售賣機是個收租的工具,想要把自動售賣機作為服務市民的一個器具就好。」記者:陳慧敏攝影:伍慶泉、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60年代可口可樂的自動販賣機。
70年代可口可樂的自動販賣機。
1976年首部放在食街的維他自動售賣機,頭十台還是富士工人人手生產的。
80年代可口可樂自動販賣機。
02年有人租舖全擺自動售賣機,生意不錯,業主即刻加租後就沒有了。
03年魚蛋機之父吳漢威發明全球第一部自動魚蛋生產機,後來卻因為資金問題而消失。
近年有位印度人引入維他命,但大型超級市場收他五百萬上架費,他索性多買幾部機周圍擺。
70年代天星碼頭就這樣,請人用腳制開閘門放人入大堂候船,結果弄得常常超載。
79年天星小輪入場情況,每日載客量可達二十萬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3/19905695
Estée Lauder:亞洲女士成研發主導 韓風大熱改變市場 暢銷產品可引入歐美
1 :
GS(14)@2017-03-22 00:15:48【明報專訊】韓國化妝品風潮近年席捲全球,這位後起之秀對主攻歐美消費者的海外品牌或許是個威脅。國際知名美國化妝及護膚品品牌雅詩蘭黛(Estée Lauder)家族第三代、集團執行主席威廉蘭黛(William Lauder)接受本報專訪時卻表示,對Estée Lauder集團而言,這是一個極具啟發性的啟蒙過程,並稱亞洲女士正主導集團的研發方向。
明報記者 邱曉欣、陳偉燊
由韓國發明的底妝產品,如BB Cream及氣墊粉餅近年紅遍全世界,Lauder稱:「過去15至20年,亞洲市場為集團增長最快的地區,她在集團的業務發展扮演着相當重要的角色。」他不諱言,亞洲女士正主導集團產品的研發方向,促使集團開發更多新配方產品,並推廣至世界各地。
亞洲設團隊 最短3個月可研發新產品
他以亞洲女士使用護膚品的習慣為例,其每天使用護膚品的平均數量,較其他地區高出50%,啟發了集團從產品形態方面,深入探討護膚品多形態發展的可能性。Lauder稱:「即使同一個配方的護膚產品,考慮到亞洲一些地區較為潮濕,霜狀或膏狀的護膚品就不太合適,亦因而研發出今天廣受大眾歡迎的護膚液(lotion)及精華液(serum)。」集團特地於亞洲設立研發團隊,產品研發周期一般為3個月至18個月,舊有產品重複生產最快3個月便可重新推出市場,新配方或新包裝則需較多時間準備,最長需時3個月。
亞太區成去年第三大收入來源
據集團2017財政年度最新銷售業績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第二季,集團亞太區銷售淨額錄6.59億美元(約51.2億港元),按年增長4.8%;2016財年全年亞太區銷售淨額錄21.7億美元(約168.4億港元,見圖),按年持平,為集團第三大地區收入來源。
韓妝產品大熱改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網絡世界則徹底顛覆全球消費模式,為緊貼時代大趨勢及減省店舖租金成本,部分零售商寧願把資金聚焦於線上業務,但對經營化妝及護膚品銷售,講求親身試用體驗的零售商來說,實體店的獨有價值是不會被任何銷售渠道所取締。Lauder稱:「在網購冒起之初,很多人認為網上商店會影響實體店人流,但原來這是一個誤解。我們發現利用全方位渠道購物的顧客(omni channel consumer),其價值為採用單一渠道消費的6倍。」換而言之,網上商店只是給予顧客多一個消費渠道,而非實體店的「天敵」。
「購物是娛樂之一」 網購非實體店天敵
Lauder本着個人的經營哲學:「購物不是主動消費,而是娛樂方式之一。」確保顧客不論在線上或線下,都能購買心水產品,因此,旗下銷售渠道所提供的產品要盡量一致,務求全方位「娛樂」顧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004&issue=20170320
港引入日本八色食用墨水打印機
1 :
GS(14)@2017-06-09 07:44:53【明報專訊】日本的食用墨水打印機,可為顧客在多種甜品和飲品(如棉花糖、咖啡等)印上相片,愈來愈受飲食業者注意,亦令到更多公司引入同類產品。捷通噴印有限公司(Jet T Technology Ltd.)早前就從日本引入兩款大型的八色食用墨水打印機,在本地分別稱為JET-A-BITE MMP-F13和JET-A-BITE MMP-F13S。
兩者的解像度都達到2880dpi× 360dpi,前者的最大打印面積為329mm ×483mm,大過A3紙;後者最大打印面積為329mm×210mm。該公司表示,兩者都可以打印在任何形狀的食品上,每部零售價要10多萬港元。
[行銷新意思]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155&issue=20170609
專訪內地首個醫生集團 引入外地醫生 顛覆睇病模式
1 :
GS(14)@2017-07-03 03:11:552017-06-21 NM
內地看病難、看病貴,為扭轉弊端,廣州有醫生突破舊制,成立醫生集團,名為博德嘉聯(下稱博德),去年取得全國首張醫生集團營業執照,震動內地醫療界。創辦人之一、肝膽外科醫生謝汝石於深圳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醫生集團要革新睇病模式,從而改變醫療行業格局;此外,外地醫生可透過醫生集團進入中國巿場,集團現時已有一名美國骨科醫生加入,有香港醫生亦表示感興趣。先行者還引來創投資金注目,近月獲來自香港前財政司司長、現南豐集團行政總裁梁錦松牽頭成立的創投公司新風天域入股,初步會投入逾10億元(人民幣,下同)於深圳興建醫院,預計最快明年啟用。謝汝石表示,選擇跟香港公司合作,期望引入醫療管理,這正是內地缺失的一環。
去年博德獲全國首張醫生集團營業執照的消息,吸引全國傳媒蜂湧到創辦人謝汝石及林鋒工作的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當時正返回醫院的謝汝石收到醫院電話:「主任着我馬上到院長辦公室,說醫院辦公室全是記者。」其後排山倒海的報道,令醫院名字在網上出現多達150萬條,未計微信和微博,空前的宣傳量實屬意料之外。
醫院睇病弊端重重
如此哄動,皆因此舉打破內地醫生幾十年來不准私人執業的限制。過去醫生須持有專業牌照,及在認可醫療機構內註冊才可執業,自己開診所幾乎不可能,因為規條繁複極難獲批,因此大部分醫生只能受僱於醫院,並以公立醫院為主流,「內地的醫生就一直被『禁錮』在醫院內。」博德創辦人之一、肝膽外科醫生謝汝石於深圳接受本刊專訪時如此形容。
內地睇病模式也因此以醫院為本,即先選醫院,掛號後再揀醫生。由於人人都想找最好的醫生,教授或專家(級別較高的醫生)自然「搶手」,但謝汝石指:「甚麼病也找專科,我在醫院門診所見,有80%的病人根本不需要看專家。」醫生因為是受薪,逢症必看,結果有醫生每天要看幾十個症,每次僅數分鐘,診症質素低是意料中事。
多勞亦不一定多得,內地醫院制度一視同仁,病人向專科求診,醫院同樣只收10元,這也解釋了為何人人都要找專科。謝汝石又指,即使是大手術,需要動用8名醫護人員,醫院收費亦僅千多元,診金養不起醫院,惟有靠賣藥、做身體檢查賺錢,「醫療人員的勞動力不值錢。」苦讀成醫,價值卻無法體現。
10年拓獨立執業路
來自醫生世家的謝汝石,祖父是極受鄉民尊重的大夫,令他自小立志要當醫生。他如願考入廣州中山大學醫科,畢業後在大學的醫院工作幾十年,深感醫生在體制中的被動及「看病難、看病貴」的弊端,「我想改變睇病模式。」他參考香港養和醫院以至美國梅奧醫院(Mayo Clinic),認為醫生集團是出路。簡而言之,就是把醫生巿場化,獨立執業,利用自己的醫術、醫德吸引客人,扭轉病人看病找醫院不找醫生的模式。
要打開新頁,謝汝石已走了10年。2007年他參與成立醫院的影像檢驗中心,打破醫院設施只服務本院病人的界限,開放給其他小醫院使用,成為內地首間第三方獨立診斷中心。除了把該項服務巿場化,他還構思在中心上層設診症室,把醫生集中起來,上層看症、下層檢驗,可惜「我們有想法,但未有政策。」醫生進駐未能成事。2011年,他工作的醫院擴建,床位數目大增,病人數目一下子未追上,他首創開放公立醫院病床及設施,讓其他醫生過來巡房及做手術,為醫院帶來新病人。這些經驗讓他摸索出醫生為本的運作模式。
政府交涉難關重重
成立醫生集團的契機,是2015年3月醫改新政容許醫生多地點執業,不再局限於一間醫院。謝汝石馬上聯同腸胃腫瘤醫生林鋒,在一間私營體檢中心開設醫生工作室,成為醫生集團的雛型,二人成為創辦人。
醫生工作室要獨立運作,關鍵是拿到工商註冊營業執照,但根本無從申領,因為執照列明的業務並不包括醫生集團。「內地要突破這幾個字是很艱難的,要很多部門協調和批准,甚至要立法。」謝汝石透過省衞計委向中央衞計委交建議書,3個月後官方文件才出現醫生集團一詞,「醫生工作室或集團的名字,可說是我們推動出來的。」但重重難關之下,仍無法取得執照。當時他有不少在深圳政府工作的學生和師兄弟建議他到深圳辦理,而當地政府亦尋求醫療業突破,於是他們把醫生集團總部從廣州遷到深圳,在各方協調下,終在去年3月8日於深圳前海領得全國首張醫生集團的營業執照。
獲梁錦松基金入股
引來傳媒注目,也引來創投資金。集團首輪融資2,000萬元來自內地創投公司,今年更獲來自香港的創投公司新風天域入股,並計劃在廣東省建3間醫院,初步投資額達10億元,其中位於深圳巿的一間預計最快明年落成。新風天域由香港前財政司司長、現南豐集團行政總裁梁錦松牽頭成立,謝汝石形容跟梁錦松一拍即合,「我們見面20分鐘,我告訴他我們的計劃、醫院及診所在廣東如何布局。」對方便「扑鎚」決定入股,梁錦松向他表示當年做財政司司長,跟內地簽署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讓香港醫生可返內地執業時,已有類似想法。
謝汝石指選擇新風天域合作,是希望引入香港家庭醫療、醫療流程管理及國際化接軌的經驗,其中醫療管理正是內地最缺的一環,因為醫院院長屬任命官員,醫院是行政主導,執行政府指令,他直言:「內地資本開出的估值好過梁生,最高的開到5億元。」但他指錢不是他們最大的考慮,「老實說,我們這個年紀,創業對我們來說不是很大意義,反而想改變醫療格局及服務模式,讓醫生更有尊嚴去睇病,病人也能好好得到治療。」他認為要把事情辦成,「是需要外來力量幫助,不單是錢。」
延攬香港醫生加盟
現時集團已有32個專科、逾百名醫生加入,謝汝石透露包括一名在美國執業、專科做髖關節手術的骨科醫生,有香港醫生亦向他表示感興趣。香港醫生早在2005年因CEPA而獲准於周末在廣州祈福醫院註診,當時由現任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骨科醫生牽頭北上,但計劃並不成功,謝汝石認為原因是港醫「水土不服」,沒有內地同行的轉介網絡,「你過來做是很孤立的狀態,醫生要有地緣,長時間累積病人,在內地你又無法自己開診所。」他續指,若病人有較多問題要找人接手或做手術,在香港可以去私立醫院,但內地人只能去公立醫院,病人自然選擇直接去公立醫院。他表示醫生集團已做好管理及支援工作,亦提供圈子網絡,將來開設診所及醫院後,只要有病人預約,香港醫生便可過來看症。
外地醫生內地看診的收費,謝汝石表示要待雙方商討,他認為深圳中產的消費力跟香港差不遠,願意支付較高醫療費。現時集團的內地醫生診金由500至2,000元不等,比公立醫院多至少50倍,「但我們沒有不必要的檢查和藥物,現時內地醫藥費藥物佔50%,檢查佔20%到30%,診金不足20%。我們的收費是要醫生回歸醫術,去服務病患賺錢。」被問到終極藍圖,謝汝石坦言希望把醫生集團的模式做好,然後複製到全國,這將要走一段更漫長的路。
李嘉誠將Nomadic引入香港
1 :
GS(14)@2017-07-05 03:47:07■李嘉誠
【本報訊】李嘉誠旗下私人投資旗艦維港投資,早前領投Nomadic種子輪融資,金額近600萬美元(約4,680萬港元)。李嘉誠亦率先將Nomadic引入香港,近日於黃埔舉辦的「香港競XP」活動中讓市民免費試玩。Nomadic行政總裁Doug Griffin表示,今次是公司第一次將產品作商業用途,於商場搭建活動室,大部份設備是專程由美國運來,希望可作示範,未來與大型商場、機場等合作。今次Nomadic在本港的遊戲提供3種語言,包括廣東話、英文及普通話,Griffin指現時遊戲會做本地化,如到香港就提供廣東話、日本就提供日語等。現時市場上的大型VR遊戲,很多時需駁上長長的電線,可活動空間有限,而Nomadic則只需揹上一個背包就可隨意走動。記者試玩前走進遊戲室內,內裏全是橙色模型,看似平平無奇。但穿上裝備後,遊戲室即變成高樓大廈,手持的電筒模型,在遊戲中化成真的電筒;在木板走動時,亦真的感到如在高空上行獨木橋,手心冒汗。明明在地上的鐵籠都可變做向上升的升降機,背後除了高科技外,更配合了意想不到的「低技術」,惟以免過份劇透,介紹到此為止;然而遊戲雖然夠迫真,但時間太短。上述試玩雖然免費,但需先作網上登記,活動將舉辦至本月16日。記者:梁偉聰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3/20076864
【下午茶之選】馬莎引入Cruffin 三種口味每個$25
1 :
GS(14)@2017-07-07 01:33:43馬莎(M&S)的食品部是很多人的至愛,因為由餐酒、零食、罐頭甚至新鮮麵包都有,可是食品的味道好壞參半,尤其東南亞口味系列,記者從來都不欣賞。不過,最近推出外形像英式鬆餅的Cruffin,卻令人眼前一亮。Cruffin是牛角包(croissant)和英式鬆餅(muffin)的結合而成的茶點,在2013年由澳洲墨爾本一間麵包店率先推出,已大受歡迎,連美國三藩市都有麵包店引入成為主打。馬莎推出的cruffin共有三個口味,香橙果皮、草莓香檳和朱古力榛子,雖然放涼了,但表面的酥皮依然香脆,內層雖不似英式鬆餅般濕潤,但尚算乾爽不油膩。果醬份量多,不太甜。總的來說,英式鬆餅的元素只限外形,口感和味道都與夾心牛角包無異,$25一個,份量不少,做下午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Cruffin只在設有烘焙設備的分店有售。
香橙果皮醬酥,果醬味道酸酸甜甜,香橙味突出,不過甜,是三個中記者的心水之選,$25。
草莓香檳味酥,果醬份量極多,味道偏甜,$25。
朱古力榛子醬酥,榛子醬豐富,不錯,$25。
記者:吳宛蔚攝影:周芝瑩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06/20080031
集團虧損寬免稅務 金發局倡引入
1 :
GS(14)@2017-09-16 22:31:47【明報專訊】金發局昨日發表《有關香港引入集團虧損稅務寬免的建議》報告,提出稅務改善建議,以鼓勵法團集團在香港進行投資活動。報告提出,在香港引入集團虧損稅務寬免的需求,並列出不同的稅務寬免形式;又建議政府考慮容許集團以旗下某一家全資子公司的未抵免稅務虧損,用作抵消同一集團另一全資子公司的應課稅收入。
史美倫﹕提供優越營商環境
金發局主席史美倫表示,具競爭力的稅制可為企業提供優越的營商環境,容許集團公司之間轉移稅務虧損,令本港與其他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看齊,而且政府除研究推行兩級稅制之外,亦可考慮引入集團虧損稅務寬免,以推動金融服務業發展。
畢馬威歡迎金發局的建議,其香港區管理合伙人劉麥嘉軒認為,建議為實現香港稅制的現代化邁進一步,目前稅務虧損寬免制度已經過時,需要作出更新以配合本港企業需要,更重要是,香港需要不斷發展、創新,以保持其作為國際樞紐和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劉麥嘉軒又稱,現時經合組織成員國的趨勢,是降低企業稅率並推動稅務制度現代化,以支持本地企業發展和吸引外來投資。隨着這種形勢的變化,香港並不能單靠低稅率來保持其全球競爭力,尤其是香港16.5%的利得稅率,在國際間可能並不算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23&issue=20170912
未來或引入夥伴解困
1 :
GS(14)@2017-09-17 17:37:26【拆 局】海航系去年底至今年首季,單人匹馬豪擲逾272億元投得4幅啟德地皮,有關地皮各已抵押銀行,分階段安排了為期1年的過渡期貸款。消息指,面對監管當局點名排查,海航首幅地皮再融資商討固然困難不少,但亦未致陰溝翻船,因資金斷鏈的系統風險非常巨大,銀行不敢隨便斬纜,解決辦法可能是引入資金新血,包括出售部份項目權益予其他發展商或基金投資者。倘海航能透過投行找得夥伴入股項目,如出售兩、三成權益,可即時鎖定項目價值及扭轉負面氣氛,對銀行參與再融資會提振信心。
新地:都幾難賺到錢
業界說,海航初到本港買地,沒有夥拍其他財團單拖入市,十九大前海航形勢又不明確,加上其他三塊地皮再融資需要接踵而至,故資金壓力及風險便顯著增加。新地(016)主席郭炳聯昨日回應海航尋求再融資一事,他認為,海航被中央「點名」是個別事件。不過,他拋出一句,以海航買入啟德地的地價計,若以今日的樓價出售,「都幾難賺到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5/20153526
金融科技業 引入英國認證
1 :
GS(14)@2017-10-09 03:05:11【本報訊】金融科技(Fintech)近年才誕生,從業員須同時具備金融及科技兩方面知識,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因而成立亞洲金融科技師(Financial Technologist)學會,引入英國認證,冀為業內提供專業標準。龐寶林在倫敦受訪時指出,近年金融科技人才需求大,牽涉投資者利益,需要有知識及道德標準,但亞洲未有認證,故此成立非牟利學會,與英國Certificate in Finance and Technology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引入網上課程至本港,並提供本地化元素。課程主要分兩個部份,包括金融及科技兩大範疇,涵蓋區塊鏈、網絡安全等,以理論為主,總共有3個等級,18個單元,預計3個月可完成整個課程,有助提供業內專業認證,費用為6,000美元(約4.7萬港元),與他當年成立財務策劃師課程異曲同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1/2015953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