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民幣中間價上調144點,至逾一個月以來最高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8701,上調144點,至逾一個月以來最高。

離岸人民幣報6.8607,日內升逾百點。

美元指數報99.13,創2016年11月以來新低。

申萬宏源指出, 上周美聯儲加息被完全price in,加息預期靴子落地,加上特朗普醫改法案投票困難重重,市場預期悲觀,擔心醫改投票會影響稅改和基建計劃,全球恐慌指數創年內新高,美元指數下跌,避險類資產如黃金等上漲。

著名政經學者雷思海認為, 去年美國經濟的增長只有1.6%,本已經讓人跌破眼鏡了。而2017年一季度的GDP增長預期,也在大幅度下調,3月15日加息之前,預期是在3.4%左右,現在則下調為0.8%左右。如此低的增長水平,無法承受更高的利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091

人民幣中間價大幅上調289點 創近3個月以來最大調升幅度

周四,人民幣中間價大幅上調289點,報6.8651,創1月18日以來最大調升幅度。上一交易日中間價6.8940,16:30收盤報6.8922,夜盤收盤報6.8930。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三在接受采訪時稱不會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消息發布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CNH)紐約午盤後跳漲觸日內新高,創3月底以來最高漲幅並漲破6.89。北京時間周四淩晨4:08點,CNH兌美元報6.8861元,較前一交易日紐約尾盤上漲0.21%;在岸人民幣(CNY)兌美元夜盤上漲下跌0.04%,報6.8930元。

特朗普還表示,美元“正變得過強”,之後彭博美元即期指數急跌,創兩周來最大跌幅,對CNH兌美元也起到了支撐作用。

雖然地緣政治風險上升,但人民幣市場情緒仍較穩,美元/CNH隱含波動率在各個期限維持低位。瑞穗銀行的策略師張建泰稱投資者更願意買入傳統避險資產,而非拋售CNH來對沖地緣政治風險。

截至目前,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報6.8764;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現報6.8912。

亞太早盤,美元指數報100.03。特朗普認為,美元的走勢過強讓美國在國際貿易上失去了不少競爭力。

瑞信的外匯策略全球主管Shahab Jalinoos認為,無論是美元太強還是低利率政策好,特朗普的評論對美元走勢都沒有建設性,尤其是市場無疑還處在結構性的做多美元狀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378

比特幣八年以來首次破萬元 月漲幅超3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01/1100234.html

5月1日下午,日本比特幣交易平臺的行情數據顯示,比特幣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價格1457美元(約合人民幣10038元)。值得註意的是,這是比特幣價格八年以來首次突破1萬元人民幣。

國內比特幣交易平臺OKCoin幣行數據顯示,國內外幣價相差近兩千。受國際比特幣市場的影響,國內比特幣價格也有所波動,截止發稿時,OKCoin幣行平臺最高價格為8250元。

4月份,比特幣的表現非常不穩定。4月1日,比特幣在各平臺上的平均價格要低於1100美元,而在短短幾周內,其價格上漲的幅度已超過了30%。

對於此次比特幣國際市場的瘋狂上漲,OKCoin幣行分析師認為:推動比特幣價格近期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決定重新審查Winklevoss兄弟提出的比特幣ETF事項。此次價格的上漲也是寄希望於此次審核會一舉通過。

上個月,SEC拒絕了文克萊沃斯雙胞胎兄弟提出的比特幣ETF上市申請,消息一公布,比特幣價格便出現了小幅度下跌。按照OKCoin幣行數據表現,當天比特幣價值從最高價8200元下跌至7300元,跌幅為900元。

其他推動比特幣價格上漲的因素,如日本最近決定承認比特幣為合法支付方式。

日元交易占全球比特幣市場的35%左右,日本在本月初開始認可了比特幣支付方式,導致日本的一些商家開始嘗試數字貨幣。日前,日本弘前市首次嘗試以官方形式接受比特幣捐款,用於為櫻花節籌集部分資金。此外,日本最大的電子產品連鎖企業Bic Camera也在4月初開始接受比特幣,成為了該國首家接受比特幣的主要零售商。(徐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52

4月財新服務業PMI降至51.5 為11個月以來最低

5月4日公布的4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從一季度末的52.2降至51.5,為11個月以來最低。

這一走勢與官方服務業PMI一致。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4月服務業PMI為52.6,低於3月1.6個百分點。

受制造業、服務業PMI雙雙走低的影響,財新中國綜合PMI數據(包括制造業和服務業)4月錄得51.2,低於3月0.9個百分點,為10個月來最低紀錄,顯示增長動力進一步放緩。

相比長期平均值,4月服務業新訂單增速仍然偏弱。同時,制造業新訂單增速輕微,並且連續第二個月出現放緩。兩者綜合,新訂單總量的增速降至去年9月以來的低點。

4月,服務業企業繼續增加用工,但整體增速溫和,並放緩至今年以來最低。制造業企業繼續收縮用工,收縮率加劇至3個月來最顯著。因此,綜合用工總量出現2016年底以來的首次收縮,但收縮率僅算輕微。

4月服務業與制造業的成本壓力皆有所放緩。服務業投入成本僅小幅上揚,漲幅為6個月來最小。制造業投入品價格的漲幅雖然可觀,但也已放緩至去年9月以來最低。原料漲價是導致兩個行業成本負擔加劇的重要因素。整體而言,綜合投入價格錄得7個月以來最小漲幅。

產出價格也有類似趨勢,制造業與服務業企業在4月皆上調了產出價格。服務業加價幅度雖然輕微,但已是三年半以來最高紀錄之一。制造業產品出廠價格則錄得去年8月以來最小升幅。

財新智庫莫尼塔研究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表示,4月制造業和服務業增速再度“雙下”,中國經濟擴張速度明顯放緩。剛進入二季度,增長的拐點似乎已經出現,投資者需警惕經濟趨勢下行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915

入主白宮以來,特朗普都見了那些人

自特朗普當選總統以來,有很多人都曾被他召集到白宮會面,而這些人大部分都具備一些共同的特征:男性,大部分為共和黨人,而且通常非常富有。

根據美國媒體《政客》報道,截至當地時間本周一為止,在特朗普當選總統後所接觸的1200人中,超過80%的人都是白人,有63%為白人男性。

《政客》的統計顯示,在這些人中,有270人為商界主管,有350人為政客;大部分為共和黨人(250人),也一部分為民主黨人(92人)。在全球領導人中,特朗普親自會見和打電話的外國元首有47人,最頻繁通話的為日本首相和德國總理。

特朗普接觸的其他人士還包括搖滾明星泰德努金( Ted Nugent)和美國媒體“德拉吉報道”(DrudgeReport)網站的創辦人德拉吉 (Matt Drudge)。

除了國會的民主黨人外,特朗普還同幾位和自己觀點有著明顯分歧的民主黨人舉行過會面,包括曾親自主導和設計過奧巴馬醫保法案的醫生伊曼紐爾(Zeke Emanuel)。他曾在3月份被邀請到白宮討論醫保的相關議題。多位曾經為民主黨政客慷慨捐款的CEO也曾被特朗普邀請到白宮舉行會面。

特朗普總統在白宮會見人士數據庫一直很難被媒體和研究機構匯總,部分原因是因為特朗普內閣此前並不公開白宮的訪客記錄。同時,在白宮公布的特朗普官方行程說明中,也會略去一些訪問記錄。比如,此前特朗普會見德拉吉 (Matt Drudge)和阿拉斯加州前州長佩林(Sarah Palin)等都沒有被公布。

特朗普如何選擇見誰

同特朗普見過面的人都表示,特朗普有著非常“不正式”和“即興發揮”的風格,甚至在電視上看到哪個人就會在最後一分鐘決定同這個人舉行會面。熟悉特朗普的人表示,他通常會在晚上給之前的朋友和他信任的圈外顧問打電話,在周末前往海湖莊園的時候會同當時在莊園內活動的會員們舉行沒有提前預約的會面。

特朗普約見了270位商界領袖,包括JP摩根的總裁戴蒙(Jamie Dimon)、百事可樂總裁盧英德(Indra Nooyi)和美聯航首席執行官穆諾茲(Oscar Munoz),涉及領域包括金融,制造業,汽車業和能源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總裁中,有超過75%的人為白人男性,而這也被認為反映了美國大公司的高管仍由白人男性主導的現狀。根據福布斯的報道,在美國最大的500家公司中,女性CEO的比例僅為4.2%。

7次會見、致電默克爾和安倍

根據《政客》的統計,自當選總統以來,特朗普已經同47位世界領導人舉行過會面或者通過電話。不只一次同特朗普有過正式會面和談話的,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加拿大總理特魯多。

在白宮公開的記錄中,同特朗普接觸最多的外國元首為默克爾和安倍晉三,兩人分別都同特朗普舉行過7次的見面或者通話,包括默克爾訪問白宮和安倍訪問白宮以及前往海湖莊園同特朗普舉行的私人會面。

蒂勒森是被約見最頻繁的內閣成員

自政府組閣以來,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是特朗普總統約見最頻繁的內閣成員。

根據《政客》統計,在特朗普同內閣成員的會面中,蒂勒森達到22次、商務部長羅斯16次、財政部長努欽13次、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11次、交通部長趙小蘭9次、國土安全部部長凱利8次。

同這些頻繁被特朗普召見的內閣成員相比,也有很少同總統見面的成員,包括此前在特朗普競選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神經科醫生,現住房與發展部部長卡森(4次)、能源部部長佩里(Rick Perry)(3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651

兩市融資余額五連降 創近3個月以來新低

截至5月11日,上交所融資余額報5172.33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51.33億元;深交所融資余額報3654.36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29.19億元;兩市合計8826.69億元,減少80.52億元,刷新近3個月以來新低。

從融資買入額上看,前五位個股分別是格力電器、新興鑄管、冀東水泥、京東方A、河鋼股份,金額分別是4.56億、4.32億、4.19億、3.91億、3.57億。融資凈買入上看,冀東水泥最高,金額為8878.14萬元。截至5月11日,凈買入額上沒有過億的個股,超過5千萬的個股共有2只,同時一共有100只個股實現凈買入為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856

中國企業完成有史以來最大海外收購 Raging Bull

https://hkcitizensmedia.com/2017/05/09/%e4%b8%ad%e5%9c%8b%e4%bc%81%e6%a5%ad%e5%ae%8c%e6%88%90%e6%9c%89%e5%8f%b2%e4%bb%a5%e4%be%86%e6%9c%80%e5%a4%a7%e6%b5%b7%e5%a4%96%e6%94%b6%e8%b3%bc/


去年2016年3月23日,央企中化集團(Chemchina) 宣佈以430億美元全面收購瑞士農業企業Syngenta。Syngenta 是全球最大農業企業之一,主要業務是農業化工及種子,是全球最大的種子公司,在基因改造種子方面,有市場領導地位。Syngenta 在瑞士及美國雙邊上市,中化需要向歐盟,美國,墨西哥,印度等主要經濟體取得同意,最後得到股東同意才能完成收購。經歷一年多的聽政,及審查,美國政府在今年四月三日批准了中化向Syngenta 收購建議。翌日,四月四日,歐盟也批准了Syngenta的收購。之前墨西哥已經同意,現只有印度還未有同意收購,但應不會影響到最後結果。Syngenta 股東,在五月四日股東大幅以80.7%同意收購,超過了67%的規定。收購變成強制性,中化將於五月十八日入主Syngenta ,而Syngenta在瑞士及美國的上市地位將取消。

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一宗的海外收購,而且是自去年外滙嚴重流收後,中央銀行收緊外滙管制下完成。這收購顯示中央仍會十分支持國家企業,在海外進行策略性的收購,而且肯出高價完成。在歐美金融分析界中,在農業化工種子企業中,Syngenta 不是屬於最前線企業。蒙山度(Monsanto)被認為是業界領先者,德國貝爾(Bayer)今年向蒙山度提出收購,但無功而回。因此Syngenta是上市農業企業中,唯一可以收購的公司。中化這次排除萬難,成功完成收購,可以說是中國企業海外收購戰一場勝利。

中化收購了Syngenta,可以把後者的現代農業科技,尤其是種子,及基因改造技術帶入中國。加快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步伐,現時中國農村主要是細小農場,沒有經濟規模。要進行改革首要是減少農場數目,加大每一個農場的規模,和引入現代農業管現的科技,等於過去國務院一直強調的三農改革。Syngenta 的收購等於吉利收購瑞典富豪車廠,在中國海外收購中,佔十分重要地位。富豪收購協助中國汽車製造業走向世界,Syngenta收購也有同樣作用。對中國農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Syngenta 的種子,有助中國提升農業產能及產量。雖然最去16年中國農業都豐收,糧食沒有短缺。基因改造的種子,可以提升產能,令到中國可以減少依賴進口農產品。

要完成這龐大收購,中化向兩大銀團融資。以中信銀行為首的中信銀行提供300億美元短期信貸,另以滙豐為首的銀團提供200億美元的短期信貸。若無意外,中化將會在5月18日入主Syngenta。中化收購前已經同意,Syngenta 的管理層將不會改變,獨立運作,中方不會干預行政。但Syngenta本身的業務立即變成中化的問題,需要解決。過去兩年Syngenta 的銷售倒退了25%,令年第一季的銷售也跌了1%。或者中化入主有助Syngenta ,更容易打開中國市場,令到停滯不前銷售重拾升軌。

另一個要關注的問題是中化本身的負債問題,500億的負債可能令到中化債務評級降至投資級以下,需付利息要增加。中化也引入投資者來減輕負債,中信集團將投資50億美元,佔總收購資金的11.6%。可能會有其他的國企,或者私募基金有興趣入股,完成這個有史以來中國海外最大單一收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958

阿里第四財季營收同比增60% 創IPO以來最高增幅

阿里巴巴集團公布2017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及2017財年全年業績。財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集團收入同比增長60%,達到385.79億元人民幣;全年阿里巴巴集團收入為1582.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中國零售平臺年度活躍買家增至4.54億,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高達5.07億。財報公布後,阿里巴巴盤前股價跌逾4.5%。

創下自IPO以來最高季度收入增幅

財報顯示,阿里巴巴集團第四財季營收為人民幣385.79億元(約合56.05億美元),同比增長60%;第四財季凈利潤為人民幣98.52億元(約合14.31億美元),同比增長85%;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第四財季凈利潤為人民幣104.4億元(約合15.17億美元),同比增長38%。

阿里巴巴集團2017財年全年營收為人民幣1582.73億元(約合229.94億美元),較上財年增長56%;全財年凈利潤為人民幣412.26億元(約合59.89億美元),較上財年減少42%;不按美國公認會計準則,全財年凈利潤為人民幣578.71億元(約合84.08億美元),較上財年增長35%。

在巨大的規模體量下,阿里延續高速增長,創下自IPO以來最高季度收入增幅。今年初的第三季度財報將全年收入增長指引從48%上調至53%,而此番公布的全年56%的增幅再次高出上調後的指引預期。

阿里雲連續第8個季度同比增長超過100%

2017財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集團經調整的EBITDA為165.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的盈利為10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2017財年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的凈盈利為578.71億元人民幣。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季度自由現金流為79.80億元人民幣,2017整個財年自由現金流達到687.90億元人民幣;移動電商平臺貢獻了中國零售平臺季度收入的85%,移動端變現率超過PC端;阿里雲連續第8個季度同比增長超過100%。

另外中國零售平臺全年商品交易額(GMV)達3.767萬億元人民幣,較2016財年破三萬億里程碑繼續大增22%。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核心電商分部在巨大的規模體量下,仍延續顯著的增長和強勁的現金流,讓阿里能夠對雲計算、數字媒體及娛樂進行積極投資,推動中國經濟數字化轉型及優質消費。

2017財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集團核心電商業務收入315.7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7%;全年收入同比增長45%至1338.80億元人民幣。

另外,阿里財報顯示,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的高速增長,受益於中國零售平臺、阿里雲收入的普遍強勁增長,以及並入了優酷土豆及Lazada,經濟體的多樣化生態效應初步顯現出強大推動作用。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武衛表示:“集團本季度繼續表現出色,收入增長加速至60%水平,這是我們自IPO以來最高的增長幅度。整個財政年度的收入亦強勁增長56%,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自由現金流達100億美元。我們強勁的業績表明了核心業務的實力以及新興業務的積極勢頭,包括雲計算方面持續的強勁增長和市場領先地位。”

2017財年第四季度,阿里雲收入為21.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3%。整個財年收入規模達66.63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年增長121%,連續兩年實現三位數增長。截止2017年3月底,阿里雲雲計算付費用戶數量達到87.4萬,較上一季度增加10.9萬。

此外,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在財年第四季度的收入達39.2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4%;全年收入同比增長271%至147.33億元人民幣,與核心電商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創新項目和其他業務的季度收入同比增長88%,達到9.19億元人民幣;全年收入29.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高德地圖利用大數據及機器學習技術,在中國電子地圖、導航和基於位置服務的領先地位得到強化。目前,高德地圖助力了淘寶、天貓、口碑、菜鳥等業務,在服務召車、移動手機、餐飲外賣、社交媒體、旅遊服務等領域也有出色表現。

全球化戰略正在加速布局

阿里財報顯示,作為阿里巴巴經濟體的重要板塊,菜鳥正在加速用數據平臺和技術賦能中國物流業,持續推動行業向智慧轉型。以電子面單為例,中國零售平臺上81%的商家在使用菜鳥標準化的電子面單,這一比例比上一年的60%有了大幅提升。

另外這一季度,口碑平臺上通過支付寶結算的支付額達750億元人民幣(110億美元),同比增加257%。目前,口碑平臺上的入駐商家超200萬,日交易筆數超2000萬筆。

同時,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戰略正在加速布局。財報首次披露,2017財年,在速賣通、Lazada平臺的年度活躍海外買家數合計達到8300萬。整個2017財年,國際消費平臺全球速賣通年度活躍買家達到6000萬,目前在運營16種包括俄語、西班牙語、法語等語種在內的站點。

創新業務方面,UCWeb國際用戶繼續快速增長。第四季度,UCWeb新聞和內容聚合服務在印度、印尼市場的月度活躍用戶合計1億。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54

收盤分析丨創業板指創兩年多以來收盤新低 兩市近百股跌停

周二(5月23日)早盤滬深兩市小幅低開後維持窄幅震蕩走勢,滬指午盤後再度下行,最低觸及3050點一線,午後創業板指跌幅進一步擴大,兩市均受到短中期均線的壓制,反彈乏力,至今日收盤,滬深指數雙雙收陰,創業板指跌幅超1%,滬指放量,創業板指數縮量。

截至滬深股市全日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61.95點,下跌13.73點,跌幅0.45%,成交額1,950億元;深證成指收報9763.78點,下跌135.87點,跌幅1.37%,成交額2,256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758.23點,下跌29.85點,跌幅1.67%,成交額614億元。

盤面上,釀酒板塊表現亮眼,茅臺盤中創出新高,銀行、保險等權重股護盤。采掘服務、國防軍工、次新股等板塊跌幅居前。

資金方面,滬股通凈流出2.72億元,深股通凈流入6.62億元。另外,央行公開市場進行8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6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因今日有1700億逆回購到期,故實現凈回籠300億元。

熱點板塊:

釀酒板塊今日漲幅居前,山西汾酒漲逾9%,洋河股份漲逾3%,貴州茅臺,瀘州老窖,五糧液,沱牌舍得漲逾2%,古井貢酒,口子窖,水井坊漲逾2%。

招商銀行逆勢拉升,帶動銀行板塊護盤,招商銀行漲逾4%,寧波銀行漲逾3%,貴陽銀行,浦發銀行,南京銀行,中信銀行漲逾2%。

跌幅榜上,采掘服務、國防軍工、次新股等板塊跌幅居前。

個股監控:

消息面:

1、5月23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開幕式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主席王力透露,中國計劃今年下半年發射6至8顆全球組網衛星,2018年前後完成18顆衛星發射,率先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將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形成全球服務能力。

2、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於開展風電平價上網示範工作的通知。通知稱,為引導和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高風電的市場競爭力,推動實現風電在發電側平價上網,將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風電平價上網示範工作。

機構觀點:

華創證券認為,在“指數掩護下的個股估值擠水分”背景下,價值股護盤,前期強勢板塊的熄火跡象進一步顯現,雄安概念進入了從一線龍頭到二、三線個股的擴散後的回調階段,而次新股也遭受重挫,反映了市場磨底過程情緒的反複。A股底部的構築是一個過程,摸底階段攻防兼備是基礎,同時也應逐步篩選和參與成長股左側的布局機會。

海通國際認為,A股出現消費股和白馬成長行情,主要緣於:一是在經濟轉型期,消費升級正在進行中,需求改善推動消費股業績好轉;二是在震蕩市中,機構投資者占比上升,尤其是絕對收益資金占比上升,更註重業績的確定性、估值和業績匹配度;三是監管層加強管理,引導市場向價值投資回歸。從根本上看,驅動本輪白馬消費股行情的動因未變,在近期行情下跌和反彈中白馬消費股表現出更強的韌性。其中,龍頭盈利和估值匹配度更好。此外,看好金融股,目前金融股是最低估、低配的板塊,容易出現預期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274

投資大鱷羅傑斯:下一次熊市,將會是他有生以來見過最嚴重的一次

投資大鱷羅傑斯今日現身博鰲亞洲論壇現場,這也是他第一次參加博鰲論壇。羅傑斯表示,自己看好中國的環保、醫藥等方面的企業,對農業最為樂觀。

羅傑斯分析,中國政府大力扶持三農,振興鄉村,盡一切努力來幫助那些農村的人民,而這個成本不像高科技行業那麽高,農村人民的生活改善速度會大大超過城市人民。

羅傑斯解釋說,參與農業的方式有很多種,即使不想開拖拉機,還可以振興農村的教育、醫療,以及農村經濟的方方面面發展,因為中國希望消除城鄉經濟的差距,讓農村趕上來。

與羅傑斯對話的IMF前總裁朱民贊同了這個觀點,他表示,十九大報告提到,新時代核心理念從高增長走向高質量的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領域就包括了環保、節能、農村跟農業,這些對可持續的發展都是很重要的。

除此之外,羅傑斯還高度評價“一帶一路”。他認為“一帶一路”是21世紀最重要的舉措,如果不了解它,一定要下功夫做功課。

對於全球經濟的發展,羅傑斯並不樂觀,他提醒,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要格外註意債務問題。他分析,從2008年以來就沒有爆發過非常嚴重的金融危機,這就需要引起警惕了,這是不同尋常的,美國每4-8年就會出現一次金融問題。如果下一次出現熊市,那將是我有生以來見過最嚴重的一次,因為全球負債水平達到歷史頂峰。

羅傑斯提醒中國投資者,投資要找那些不管是在好的時候,還是不好的時候,都會受益的公司,環保、醫藥企業都不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1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