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331/LTN20100331826_C.pdf
(1)
公司在2010年3月31日宣佈,向一名未有公佈名稱的獨立第三方購入亨達集團控 股(即是前述的亨達控股)4.5%股權,作價1,800萬元,以每股68.1仙,發行2,642萬股的代價股票支付。
當中有兩項條款:
(1) 賣方可以在1年內2,160萬購回這批股份,相當於購入價的120%。
(2) 由購入日期起至2012年6月30日,年度化的股息不少於180萬元,相當於年度化回報10%。
(2)
這名賣方會是誰?
根據公告顯示,亨達集團有限公司由鄧先生擁有 35%、Convenient Way Limited(一家由楊世杭先生控制之公司)擁有 35%、Alpha Elite Assets Limited(一家由何月英女士全資擁有之公司)擁有 25%及文剛銳先生擁有5%。
1. 楊世杭先生(上圖右)為其父親楊培鑑創辦的培新集團的主要掌舵人,據明報稱,其家族祖籍山東,自1908年代起,因舊樓併購熾烈,楊先生也亦積極參與,並 開始認識李兆基等城中富豪,其後陸續將收購所得的跑馬地南廬、山村臺及灣仔活道20號 等舊樓,其後轉售予發展商後,更勁賺約13億元。
據胡潤百富榜資料稱,其家 財約18億元,但據我們手上的資料,肯定較為低估。據公司網頁稱,其在香港及中國北部省份有大量投資,目前僅以手上可估值的資料:
(1) 持有濰柴動力A股3,760萬股,現值30.12億港元。
(2) 手上持有名家匯、天匯項目的40%股權,只僅據恆基兆業的收購價估值折算計,約16.76億元。
(3)恆基兆業此前向其購入落禾沙項目,價格合共5.96億。
此三項已約52.12億元,由此可見其家財豐厚。
2. 鄧予立,據東周刊的報導,其出身於書香世家,父親鄧毅生是中醫師和書法家,他十七歲便在大同中學執教鞭。1年後,他 發覺金融界才賺到大錢,1969年毅然轉行,加入浙江興業銀行做外匯交易員,其後任職交通銀行及萬國寶通銀行,在1990年和以上三人合夥創立亨達集團, 經過10年的努力,終使公司在2000年上市,故事則如上篇所述。
3. 至於何月英,我找到一個同名同姓的人在瑩輝集團(1163)股東出現,其為創辦人兼主要徐水盛之妻,亦為該公司主席的兄長。
4. 文剛銳,據資料稱,文先生先後在美國Smith Barney (現為花旗集團)、Shearson Lehman Brothers Inc.(現為雷曼兄弟)、Derby Metals及寶生銀行等大型企業累積了十五年的經驗,在1993年加入亨達國際,出任董事及副總經理,其後在2005年加入澳門資本的結好(64),其 後陸續加入快意節能(前大中華科技,8032)、財華社(8317),以及中國星系的杏林醫療科技(8130,前銀河影像、采藝多媒體),均任董事。
從上面資料可見,售出的所謂獨立第三者,以他們認識的人和股東之中,最後一位的機會較大,因 為其和中國星系的確千絲萬縷,並任其中一家前身公司的董事。
(3)
到現在我們談談交 易條件的問題。
1. 作價
按作價而言,購入4.5%權益的亨達集團,作價1,800萬,故全部亨達集團相應估值為4 億,P/B為1.2倍,價格尚不致太高,但懷疑之處在於,由於缺乏表決權,估值應該相對有折讓,為何要以溢價購入?
2. 股息保證
這位先生提供股息保證,保證其部分的年度股息不少於180萬,即全家公司派息4,000萬。
據公告顯示,2007年稅後賺3,995萬,2008年-2009年6月18個月稅後賺1.03 億,年度化即6,897萬。
而據資料稱, 其主要子公司Hantec Pacific至2005、2006、2007年盈利持續增長,2007年盈利達3,091萬,2008年因經濟環境關係,上半年業績倒退,獲利僅 709.5萬,但近年經濟好轉,業績應持續增長。
由上述資 料可見,亨達集團應另有其他業務,近年的盈利如果全部用於派息,應能維持保證,故此這條款其實無甚保障。
3. 回購期權
購回期權為一年期,保障回報是20%,看來甚具保障,其實不然。我們要問問,他為何要保證20%回 報?可能就是他發現一項超過20%回報的投資。
但是,一年超 過20%回報的投資肯定有一定的高風險,如果這樣的高利息都肯借的話,那你想想,為何低利息的人不借給他呢?
所以這更證明他借的錢投資的標的肯定含高風險,失敗機會較大,所以極有機會可能拿不出錢,所以需要股息保證,以保證其利益看來不致損害。但是又為何要保證 3年?即 可以稱,公司肯年會持有超過1年,亦因為這樣,購回期權一定失效,作價則可能任意。所 以這購回期權可見只是一個幌子,使股東以為是有保證的。
故此這購回期權也可以忽略。那 他們的真正目的,只剩下以亨達股權交換股票,那為何這位先生肯這樣?
(4)
個人認為,因公司肯定持有超過一年,故缺乏認購期權的保證,這件東西的價值就可變得任意。那他們的盤算可能是這樣,本質上其實和華匯系的林木及物業交易有 異曲同工之妙,但稍有變化。
我估這位先生拿中國星投資股票後就售出套現,在一年後,以這些 股票套現所得一部分,購回這批亨達股票,售出原因則是可能不能釐行派息的保證,故此無得益,就此沽出之類。
至於中國星投 資,則這個方法變相印發新股票,換取資金營運,雖然 在帳目上有虧損,但實際上以無成本公仔紙換取真正的現金,其實是有賺的。
雖然他們本意 是好的,不過以股東錢幫,就有點不太好。
個人認為,這些公 司根本不知股東權益為何物,賺錢就自己吃掉,蝕錢就叫公司吃掉,真的不懂做股票,只是懂集資,不知所謂,做股票不是股票一定要升,是在每股股東權益 而言,使股東獲到增值,這堆公司萬不能做到這一點。這些只顧自我利益的行為,只會被股東所唾棄。
一家公司是要賺到錢,照顧到小股東利益,才能賺到大錢,這 些短視的行為,雖然自己勢成騎虎才會做,但如果一早沒這麼大的頭,為何要戴這麼大的帽,所以可以 話,他們是自己捉蟲。
做股票不是這樣做的,只要踏踏實實做事,又何愁不能集資,經常騙人的,最後都是沒人相信的。
希望他們懂得想,現時資訊流通,騙得一次,不能再騙第二次的,做股票是要股東賺到錢,每股權益增長,不只是為了集資,或是幫朋友這樣做,是要每個股東都獲 得公平的照顧。
| ||||||
華新麗華榮譽董事長焦廷標,至今 屹立商場一甲子,十二年病魔糾纏,沒讓他放棄生命,一次次命運的搏擊與挑戰,他明白勢不可用盡,因此總會預留退路;無論商場或人生高峰,他永遠懂得急流勇 退,見好就收,道盡焦師傅傳奇一生的精髓! 撰文‧蔡淑雯、張惠清 三月十三日早上十點,暖春的南京市河西新城區 熱鬧滾滾,這一天是華新麗華集團大喜之日,因為焦家投資台幣近二百八十億元的「華新城」舉行奠基儀式,會場上瞬間響起熱烈的掌聲,只見南京當地的市委書 記、官員以及華新旗下供應商近百名的賓客全都起身鼓掌。 一貫的鴨舌帽、平底鞋打扮,八十六歲的焦廷標,在夫人洪白雲及看護攙扶下,撐著枴杖 一步一步走進會場重現商場,儘管腳步走得緩慢,但每一步卻都踩得扎實! 「華新城可以動工,父親給了我很大的協助與幫忙,我希望商城完工那 天,父親還要來南京陪著我巡視大樓!」焦廷標的二兒子,也是華新麗華董事長焦佑倫當天上台致詞的一段感性談話,讓台下的老父親焦廷標十分欣慰。 眼 光深遠 購併精成,穩固瀚宇博寶座距離上一次,焦廷標公開現身小兒子焦佑麒的彩晶動土儀式,已有六年光景,當時,焦廷標身體硬朗、健步如飛, 年輕記者想採訪他,都得小快步才跟得上他;然而歷經三年前的一場大病折騰,焦廷標身體大不如前,走路須人攙扶,身手早已不如過往矯健,但事必躬親的他,忍 著長途跋涉辛勞,挺直腰桿來到南京,為的就是順利插旗大陸房產市場,幫華新集團擘畫下一個十年新局。 其實早在飛往南京的前一周,焦廷標已完 成集團內另一場新的布局,這是一場震撼PCB業界的最大收購計畫! 時間拉回到二月底三月初,就在出訪南京前夕,焦廷標特別與老友寶成集團總 裁蔡其瑞聚餐,當天餐會上,焦師傅還特意帶著老三焦佑衡同行。 原來,去年十二月底,焦廷標特別公開招親,要幫瀚宇博德找好的購併對象,就以 寶成旗下的精成科最積極。「這場餐會什麼都聊,天南地北從政經到人生,就是沒有聊買精成!」寶成的幕僚透露,其實在這餐會前,早已由焦佑衡敲定細節,決定 買下精成,穩固瀚宇博德在NB板的霸主地位。 同為第一代的創業家,比焦廷標小四歲的奇美創辦人許文龍(一九二八年生),今年八十二歲早已過 著半退休的生活,每個禮拜只上一天班,大多數時間都在釣魚,焦師傅至今仍天天到華新麗華台北市松智路上的企業總部上班,每天清晨五點多起床打坐、練氣功, 準時八點就到辦公室。 思慮全面 見景生意,從菜色嗅出商機早期,不少華新集團的專業經理人都知道,八點一定要準 時開機,因為每天早上可能接到這位榮董(榮譽董事長的簡稱,集團內慣用的稱呼)的電話,分享他的策略思惟與想法。 「榮董對產業的洞察力與觀 察力下了很深的工夫,光是一則油料行情的新聞,思考面向就可以很廣,比方,他會問油料行情為何會如此變化,全世界的油料庫存情況?」瀚宇博德總經理束耀先 分析,「榮董不僅見景生意,還會探究背後形成的原因,他到各地巡視會觀察當地的天文地理,甚至連餐桌上的菜肴,他都能嗅出當地資源與發展特色。」與父親在 同一棟樓上班,父子辦公室只有一步之遙的焦佑倫則說,「我父親最了不起的地方應該就是他的毅力,從生病、開刀、慢慢恢復到正常,這過程在八十多歲老人家身 上,需要多大的毅力,無論是當年白手起家,或面對身體、為人處世修身,我就一句話,他真的是堅忍不拔!」如今,焦廷標的名號更遠播神州,在故鄉江蘇江陰可 說呼風喚雨,是江陰當地最早投資的台商,每間電纜工廠全都是焦師傅一步一腳印打拚下來的,但任誰也無法想像,當年他只是上海幫成員的小老弟,身無分文的他 只念到國小就被迫離鄉背井,一路尋找工作機會漂泊到上海,在十里洋場打滾。 意志驚人 肝病纏身,抱病到江陰建廠 十五歲那年,他進入券商討生活,之後因為表姊嫁給素有中國電纜之父稱號、也是太平洋電纜創辦人的孫法民(孫道存之父),因而進入太電,從工廠小學徒幹起, 從此與電線電纜結下一生不解之緣。 一九六六年,孫法民、翁明昌與焦廷標共同合資另外成立華新,當時公司資本額大約是三千萬元,當時華新規模 比起太電只有二十分之一,但孫法民可能萬萬都沒想到,四十四年後的今天,由焦家掌舵的華新集團硬是把太電給比了下去。 權傾一時的太電孫家、 李家式微,退出電纜事業,唯獨焦廷標領軍的華新麗華亦步亦趨穩紮穩打,成為少數能成功轉型跨入科技、半導體產業與大陸布局的傳產企業,堪稱是傳產企業中的 成功教材。 然而,健康問題卻差一點摧毀了這個得來不易的大局,焦廷標靠著驚人的意志力,硬是挺了過來。 「他生的是肝病,」焦 佑倫說,一般人生病會很痛苦,若心裡無法平靜,往往就過不去了,「但我父親的內心很冷靜、很忍耐」。 那是一九八六年,焦師傅六十二歲,因為 肝硬化積水腫大,痛得不能睡、不能坐,也不能躺,這場大病一病就是十二年,有好長一段時間,他必須吃太空飲食,不但沒胃口,甚至連聞到廚房食物傳來的香氣 就會作噁,護士幫他打針消毒的酒精棉散發的味道,都可能讓他翻腸嘔吐半天,但為了大陸布局,他忍著身體病痛,蓋著毛毯一路從台灣躺著到江陰建廠投資。 他 花了整整十二年的時間與死神搏鬥,七十四歲那年,他的身體如奇蹟般地恢復,猶如他在大陸布局的事業也跟著茁壯起來戰勝死神,但沒想到三年前,卻又傳出腸胃 問題,數度進出台北振興醫院,病況一度相當危急,直到二○○九年才開始恢復健康。 洞燭機先 進軍面板,資金不足 也行動認識焦廷標的人都知道,他數字概念極佳,即使身受病痛,但對過去的投資仍然記得清清楚楚,哪塊地買了多少錢,哪些股票認購時價格多少,加計多少利息 錢,一點不馬虎,身體上的不適,從沒讓他的腦袋停止過一分一秒,尤其是,對於華新集團未來布局的方向思考。 的確,只要他每次出手,往往都能 把集團推向另一個高峰,這就是焦師傅,他在詭譎的時局掌握機先,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孤注一擲,但決策行動時猶如獵鷹迅速精準,他之所以能縱橫商場一 甲子,靠的就是他一生常掛在嘴上的「見景生意,無中生有,見好就收」的焦式哲學。 就在今年華新麗華新春團拜上,焦師傅興致一來,滔滔不絕在 台上大談生意經,他要大家學著見景生意,學諸葛孔明看風就能識霧,順勢借風祈雨,借力使力,甚至要懂得無中生有! 這套焦氏心法並非隨口說 說,他也真能把這些道理發揮得淋漓盡致。 當年,焦廷標創立瀚宇博德,即是在資金不夠充裕的情況下取得江陰市政府支持。那時,焦廷標買土地與 興建廠房的資金全都先欠著,第一個產能五十萬呎的廠就在克難中啟動,但營運績效快速顯現,從設立的第一年就開始賺錢;七年後,不僅獲利全數回收,還因為中 國廠在香港掛牌,更創造出一二○億元市值的香港上市公司。 回頭來看,焦廷標的手腕的確「有如神助」,每每都能在很惡劣的環境下,創造出不可 能奇蹟。 「人的潛力翻天覆地,意志力不可低估!」這是大病初癒後的焦廷標很深的感觸。十二年病魔糾纏,他以過人的毅力,靠著打坐、靜坐調 養,搭配中醫的調理才走了過來,而南京華新城與瀚宇博的投資案更證明此次焦師傅重出商場江湖,又成功把集團推向另一個高峰。 知 人善用 用人唯才,用人不看學歷其實,在商界每每提起焦師傅,總愛談論他在股市上的風光,但鮮少人明白,焦師傅之所以能屹立商場,讓企業開枝 散葉,正是有一套獨到的用人哲學,他用人務實從不看學歷,只看實力,這多少也與他年少失學,在工廠裡磨練吃苦,懂得如何識人用人有關。 有一 回,焦廷標與同仁出差,一早習慣到飯店附近散步的他,看著眼前綠意盎然的林蔭大道,便問身旁幕僚說,你看眼前是什麼景象?同仁回他,「榮董,陽光透著林蔭 大道,萬物渾然天成美極了。」沒想到榮董卻回答說,「我看到的是左右兩排大樹其實就像文臣武將,當主管的人,就要懂得適才適用,每個人都是可用之才。」焦 廷標藉此叮嚀幕僚要懂得知人善用,共創企業的榮景! 經歷六十年景氣起伏,當年上海幫的小老弟、電纜工廠的小廠長,華新麗華榮譽董事長焦廷 標,依然縱橫商場屹立不搖,關鍵時候,依舊扮演「臨門一腳」的角色,華新集團在他如孔明般的運籌帷幄下,老而彌堅領著華新集團再拚一局,是否還有「驚 喜」?值得細看。 焦師傅的生意經 1、見景會生意,會做買賣。例如看著這塊地、房子不錯、路不錯,就去投資,不 就這樣做起生意的?這就是見景生意。 2、「種田錢萬萬年,手藝錢數十年,生意錢眼面前,機會錢一蓬煙。」3、做大不如做小!生意不在乎做大 小,就是要做好。 4、「手中應有應急錢!」5、不與股票談戀愛,該殺就殺,毫不戀棧。 6、事情主要都是靠堅強的意志!什麼 事,意志力要強,意志力要不強,什麼事都成不了。 7、有錢不要高興,一高興就沒錢了。 耕耘大陸有成的長江理論 早 年,焦廷標曾提出「長江理論」,他認為,未來中國產業與消費重心,會沿著長江而走。回頭來看華新集團的布局,大抵也是循著這樣的理念而行,迄今,該集團在 常熟、南京、上海、杭州都有設廠。由於早年到中國擁有生產基地,上海廠還因為土地增值,處分時賺到增值利益。 可以觀察,華新集團在中國的布 局採用二階段方式。第一階段,早期在中國布局,以製造業為主,隨著人工成本增加,以及人民所得提高,焦廷標開始啟動第二階段布局。所謂第二階段的布局,就 是進入百貨業以及土地開發領域,「華新城」就是焦師傅在房產布局的首部曲。 除了華新城的構築外,焦廷標私下頗為看好未來無錫航空城的發展遠 景。他說,由江陰、無錫和常州這三個點構成的區塊,已經規畫成航空城,未來在無錫機場擴大下,商機可期。 焦廷標 出 生:1924年 現職:華新麗華榮譽董事長 瀚宇博德董事長 學歷:小學 經歷:太平洋 電線公司廠長 華新麗華董事長 |
| ||||||
人生每個階段,只要做好 一件事從政治、金融再跨製造的人生三階段,新纖董事長吳東昇認為自己很幸運,因為是在家排行老么可以任性,他告訴自己,人生每個階段,只要做好一件事情, 因為人的能力有限,留點時間給自己! 撰文‧張惠清 桃園縣平鎮市延平路上的新纖中壢廠,是當年新光創辦人吳火獅發跡的起源地。踏入工廠大門,兩旁是利用回收寶特瓶作為容器的簡單盆栽,稱不上有什麼匠心獨具 的美感,但總還顯得綠意盎然,除了空間寬廣一些之外,這簡簡單單的綠意,頗讓人有走入尋常百姓家的錯覺。 好久不見的新光集團吳家老四,也是現任新纖董事長吳東昇,過去五年來,把時間精力全栽進了這個「家」。 財報佳 新纖轉型五年,終於開花結果五年前,吳東昇與三哥吳東亮之間的分家爭議鬧得沸沸揚揚,如今,在這集團發跡的「老家」裡再看吳東昇,王子該有的傲氣淡了不 少,言談舉止之間流露的,是更多的貼近與真實。 真實,大概就是吳東昇這五年來所學到的重要一課。 一改過往西裝筆挺的形象,他身穿灰色夾克外套,手抱一整疊的公文,三步併兩步地從會議室走了出來。開場的話題,就帶著一些反璞歸真的味道:「當年,爸爸 (吳火獅)忙於創業,沒有時間陪小孩,最大的娛樂就是帶著我和三位哥哥在這座工廠裡,一邊巡廠一邊聊天。」歷經四十三年的光景,老工廠看來仍然生氣勃勃, 不但門面有綠意,往上一看,大樓中庭原來也搭起竹架,種起了有機番茄,這正是吳東昇的點子。 順手摘下一顆番茄,吳東昇笑著說,這番茄園今年最旺!生命力茂盛的果園,正如同吳東昇投入新纖五年來的變化轉型,而今開花結果。 翻開財報,新纖本業的瓶用酯粒、化纖等部門開始獲利,法人預估二○○九全年EPS可以上看○.五元,是近五年來獲利最好的一年,去年吳東昇更針對一般基層 的員工發出三到四個月不等的年終獎金,這也是新纖近五年來,發出最多獎金的一年。 此外,由吳東昇親自操盤運籌的轉投資關鍵戰役,投資近六十億元的電子材料面板事業今年更已撥雲見日出現獲利,生產偏光膜的友輝光電前三季獲利二.二七億 元,專攻TAC膜(三醋酸纖維素膜)的達輝,也正開始走上坡。 截至四月十六日,新纖總市值來到一九六億元,對照吳東昇接掌之初,也就是○四年的新纖,曾經來到七十五億元的市值相比,五年下來,市值成長近一.六倍。當 年意氣風發的小王子,如今雙鬢有了白髮,他笑著說:「本來六十歲想退休,不過金融風暴一來,我看我還得要繼續再拚幾年。」對多數人來說,認識吳東昇,多半 在他擔任立委的階段。他曾當選過國民黨立委、台聯不分區立委。吳東昇頓了口氣說,生長在企業家庭,終究是要從政治回歸企業,他表示:「我除了法學博士,還 有個企管碩士,只是企業沒有做好,我都不敢拿出來跟人家說。」語畢,他豪爽地笑了起來。 回顧政治生涯,吳東昇說:「我能去選舉,是因為我是家裡的老么,可以任性,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很感激上面有哥哥頂著,這就是當老么的好處。」可以任性, 所以可以從政,從政過程卻讓吳東昇第一次「發現真實」。他坦言,在沒有參與選舉前,自己的生活圈是陽明山住家、大飯店以及到公司上班三個地方,但因選舉, 他親自拜訪新光同仁的家庭,「走進他們的房子,看到一般家庭的日常生活、家人相處,這對當時的我有很大的衝擊。」發現「真實」是一回事,五年前,吳東昇在 分家戲碼中「分得」新纖之後,他才開始「體驗真實」。○四年下半年,吳東昇一手創立的台証證遭到吳東亮主導的母公司台新金控撤換董事,一夕之間掃盡吳東昇 在台証證的人馬,隨後並發生新纖董座鬧雙包事件,兄弟分家爭議燒至沸點。直到母親吳桂蘭出面協調,才一舉底定四兄弟各自版圖。 踏實賺 「分得」新纖,對製造業有新體認塵埃落定,確定的不只是吳東昇接下當時問題不少的新纖,大概也讓一輩子被兄長捧在手心的吳東昇,第一次有了「接下來,一切 必須靠自己」的體悟。 不願再掀當年兄弟鬩牆的傷口,但吳東昇還是直率地說,當時外界愛做文章,「說我吃不到肉只吃到西瓜子,但我要說的是,父親留給我們的西瓜夠大,大家分得都 夠,沒有什麼好抱怨,如果我生在這樣的家族還抱怨,真正就要被雷公劈(台語)!」他還笑咪咪地反問,「你覺得我分到新纖不好嗎?其實,我覺得還好,沒那麼 糟!」他接著說,當年看過老爸做製造業,心裡覺得實在很辛苦,所以曾經有那麼一個念頭,如果可以,最好不要去搞生產事業,因為製造業有庫存、有存貨,「放 在倉庫的布萬一泡了水,拖都拖不動。」不過,這五年的淬鍊,吳東昇卻有全然不同的體認。他表情認真地開始分析:「生產事業是摸得到、看得到的產業,不像金 融業賣的是虛的產品,搞不好連辦公大廈都是租來的,生產事業只要走對方向就有爆發力。你看我們的工廠,二十四小時都在跑,跑出來的產品就能換成鈔票,這樣 賺錢是很踏實的。」接下製造業的吳東昇明白,這是他人生關鍵的一戰,沒有退路,他必須放下身段,從頭開始。從接掌之初,吳東昇幾乎沒有經過什麼「調適 期」,就率性地脫下西裝穿上工廠制服,跟著員工一起吃便當開會。 新光證券董事長詹炳發是吳東昇在事業上相交近二十年的好友,詹炳發說,吳東昇這五年來過的是沒有下班時間的生活,常常看他的會議是一個接著一個開,便當都 在車上吃,為的就是趕下一個行程,工作到晚上十點多還不休息。 彎下腰 換上工廠制服,一切從頭學起詹炳發說,吳東昇從金融踏入製造算是半路出家,「新纖賣的是棉、塑膠,這些他以前從來也沒接觸過,剛進去什麼都不懂,但他願意 放下公子哥兒身段,跟著同仁們從頭學、從頭問,甚至還會親自到台北市迪化街跑業務。」歷經吳東亮等多任董事長的新纖總經理何賢忠則說,吳東昇與之前幾任董 事長的共同特色就是要求嚴格,不同的是,吳東昇顯得更加謹慎。除了口頭要求,還會天天盯看報表,只要沒有跟上業績,他就會主動詢問發生什麼問題,需要什麼 協助。 何賢忠說,吳東昇一進來就要員工將過去生產績效取最好的三個月平均值當目標,希望員工都可以挑戰自己,以數字的標竿管理帶動老企業的成長! 讓何賢忠記憶深刻的是今年在晶華酒店的春酒「交心時刻」。他說,每一場春酒晚宴,北中南三區吳東昇不僅場場出席,且都待到晚宴最後送走客戶與供應商之後才 離開,而且宴會過程,他還會親自拿著酒杯,到不同桌次主動彎腰與客戶們問候寒暄。 「我是願意接受挑戰的人,也不會往回看,不管是失敗或是小成就,那都是過去,過去了,就不要回頭看!」吳東昇開始為自己的過去五年下注解:「我的人生每個 階段只做一件事情,把它做到完美就很好,人的能力畢竟有限,也該留點時間給自己。」走過豪門恩怨,學會放下身段、彎腰做事,也體悟到能力有限的現實,分家 爭議五年後,吳東昇除了在事業上繳出一張不錯的成績單之外,說到體驗真實人生的這層修鍊,反璞歸真的小王子顯然也學了不少。 吳東昇仍未忘情金融 投入製造業的吳東昇,對金融業仍未忘情!1988年,他一手創立台証證券,後來被併入台新金控體系,但這五年來他還透過新纖轉投資大台北銀行(前身為台北 一信)與新光證券。吳東昇有意推動兩家公司上市櫃,建立自己的金融小王國。吳東昇說,自己只碰生產製造,金融部分他只當大股東,經營交給專業經理人。 事實上,新光證在台灣券商市占率不到1%,但卻是第一家推出免費iPhone手機看盤下單軟體,且打出網路下單1.8折超低促銷價的業者。從當年倒數的市 占率萬分之三,如今躍升到千分之6.8,新光證董事長詹炳發表示,新光證今年預估每股獲利可達1.45元,「沒讓股東賠錢!」至於大台北銀行,在台北有 22個據點,吳東昇說,這在台北據點穿透率高,但他有些抱怨政府政策不准設置簡易分行,否則他的想法就是讓大台北銀行變成日本7-11銀行,專攻市民服 務,肯定會有商機! 吳東昇 出生: 1953年 現職: 新光合纖董事長 學歷: 台大法律系學士 哈佛企管碩士 哈佛法學博士 經歷: 台証證券創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