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鬥地主成體育項目了! 賽事獎金達500萬還有國家認證大師頭銜

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近日宣布,民間棋牌遊戲“鬥地主”將正式成為體育競技項目,正式運動項目名稱是“競技二打一撲克”。所有撲克牌玩家將都可以得到由國家體育總局統一發放的技術等級分(即大師分),並且你還可以隨時通過網絡查看自己的全國大師分排名。

此次將鬥地主列入體育項目當中,棋牌管理中心依據的還是國家提出的“趣味棋牌項目競技化”,鬥地主是所有這類項目中的第一個。在此之前,棋牌管理中心所轄的項目僅有橋牌、圍棋、中國象棋、國際象棋、五子棋、和跳棋。所謂“趣味棋牌競技化”,就是指對圍棋、象棋、國際象棋、橋牌、國際跳棋、五子棋這些傳統棋牌項目之外的項目,提供配套統一的競賽規範。

9月3日,由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作為主辦方之一的全國競技二打一撲克錦標賽正式啟動,這也是自今年“鬥地主”被國家體育總局認證為競技運動項目之後,所開展的第一次如此規模的全國大賽。該賽事的獎金可謂豐厚,總獎金額度高達500萬元。

此前,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就頒布了《競技二打一撲克競賽規則》、《競技二打一技術等級條例》、《競技二打一賽事管理辦法》等一系列配套規則,為整個項目制定了統一的規則、配備了完整的以大師分為核心的技術水平評定體系。

目前,競技趣味棋牌服務管理平臺已經開發完成。這意味著,只要你在管理平臺上完成註冊,不管你是用手機還是電腦玩“二打一”(鬥地主),也不管你在哪個遊戲平臺玩,都能根據《競技二打一技術等級條例》獲得相應的大師分,各個遊戲平臺上的成績可以打通累積。

同時,玩家們可以隨時在中國智力運動網,根據自己的大師分查看全國排名,還能獲得從五星牌手到終身特級大師的等級稱號。跟那些網絡遊戲平臺上的自設稱號不同,這些可都是官方的頭銜。

“競技二打一撲克是棋牌中心推出的首個趣味棋牌競技化項目。是棋牌行業競技化與趣味化相結合的一次嘗試,也是競技棋牌走向大眾的一次變革。”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棋牌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陳澤蘭表示,“我們在眾多項目中挑選了二打一,下一步可能會推出升級、摜蛋等,成熟一個推出一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674

全球六位頂尖投資大師的45條投資心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1028/159487.shtml

全球六位頂尖投資大師的45條投資心得
愉悅資本JoyCapital 愉悅資本JoyCapital

全球六位頂尖投資大師的45條投資心得

它們有可能會讓你成為財富掌控者,也有可能為你帶來財富掌控者的青睞。

本文由微信公號愉悅資本JoyCapital(ID:JOYCAPITAL)授權i黑馬發布。

對於已經掌握財富的金字塔尖人群來說,“掌控”意味著方向,也意味著力量。有所掌控,才能悠閑從容的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才不會淪為時間和欲望的奴隸。如何擁有這種強大而神奇的掌控力,讓你成為財富真正的主人?全球六位頂尖投資大師給出自己職業生涯最有用的道理和建議,這並非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完美的,但它們中間有許多具有普遍價值,也有許多是暗合經濟規律屢試不爽的商業鐵律。

它們有可能會讓你成為財富掌控者,也有可能為你帶來財富掌控者的青睞。

先鋒基金菲利普-卡特雷

菲利普-卡特雷1928年成立先鋒基金,並管理這個基金長達半個世紀,直至1983年退休為止。在卡特雷管理先鋒基金的55年中,他給股東們帶來了13%的年複合收益率。

這意味著如果有人在基金成立時就投入1萬美元,並且把每年收到的投資收益重新投入到基金中,那麽到卡特雷退休時就可以獲得超過800萬美元的回報。

1.卡特雷的十二條投資軍規:

——持有10只以上的股票,這些股票必須能夠覆蓋5個不同的行業。

——每6個月對所持有的每種證券至少做一次重估。

——必須保證占總資產一半以上的證券出現盈利。

——在分析任何股票時,都要講收益作為最後才考慮的因素。

——處理虧損的頭寸要果斷,不要急於平倉有盈利的頭寸。

——不要把多余25%的資金投入到你還了解的不夠詳細的證券商。

——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內部信息”。

——尋找事實,而不是別人的意見。

——做證券估值時,不要過分依賴那些呆板的公式。

——當股市高位運行、利率上漲、經濟繁榮時,至少把一半資金投在短期債券上。

——盡量少借錢或者只在股市低迷、利率很低或者正在下跌、市場不景氣時借錢。

——要用適當比例的資金購買前景十分樂觀的公司的長期股票

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

世界上最著名的對沖基金經理,他的薪水至少要比聯合國中42個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還要高,富可敵42國。其一生率領的投機資金在金融市場上興風作浪,翻江倒海,刮去了許多國家的財富。

2015年1月22日,喬治.索羅斯宣布終極退休。以後他不再管理投資,將全力推動慈善事業。

 2.索羅斯的二大投資法寶:

——反身性理論,自我強化的循環。

——在趨勢翻轉前,相信趨勢的人無疑會如魚得水,問題是如何盡可能精確的把握住那個時機。

量子基金吉姆-羅傑斯

現代華爾街的風雲人物,被譽為最富遠見的國際投資家,是美國證券界最成功的實踐家之一。

1970年和索羅斯共同創建量子基金。量子基金連續十年的年均收益率超過50%。1980年,37歲的羅傑斯從量子基金退出,開始了自己的投資事業,如今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投資家之一。

3.羅傑斯投資七大戒律:

——自上而下的投資,先選擇有大機會的國家,然後投資那個國家的股票。

——尋找四種變化的類型:①災難,當整個行業都岌岌可危時,大公司瀕臨破產時,很可能有機會。②朝著更壞的方向發展。當一個行業如此炙手可熱,以至於投資機構 持有了該行業80%以上的股份時,可以肯定的說這些股票的價值已經被高估了。③新趨勢,如果一個行業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需要從新趨勢當中找尋投資機會。 ④重視政府的作用。

——從不與經紀人或者證券分析師討論,他認為他們的觀點毫無價值,他們喜歡隨波逐流

——最重要是要培養一種獨立思考的方法,羅傑斯與索羅斯都擅長獨立思考,你並且從中受益匪淺。

——厭惡內部信息

——不要虧錢,看不準就不做交易,全部清倉去度假。

——投資者應當買入有理由好轉的股票。

溫莎基金約翰-聶夫

約翰-聶夫是比肩彼得.林奇,不輸索羅斯的傳奇投資大師。他執掌溫莎基金31年,22次跑贏市場,投資增長55倍,年平均收益率超過市場平均收益率達3%以上。

有些人把聶夫稱為價值投資者,有些人稱他為逆向投資者,而聶夫更喜歡稱自己為低市盈率投資者。他認為,低市盈率的股票既有機會獲得更大的上漲空間,又有更小的風險損失。

4.約翰-聶夫的投資心得:

——逆向投資,只買非常便宜、市場表現不佳的股票,在股價很高或者走勢很強時賣出。買入不活躍、不起眼的股票,在市場重新發現它們並且將他們推高到合理價甚至超出時,賣出。

——堅持粉紅至上的原則。認為成長股有兩個缺點:①夭折的風險較高;②能從那些成長性較差但是即將分配很高紅利的股票上獲得更好的回報。

橡子基金拉爾夫-萬格

美國歷史上的最著名的投資奇才之一,他的投資天賦在橡子基金的運作里,得到從分的展現。2003年6月,晨星授予萬格“基金經理終身成就獎”,以獎勵其職業生涯中為持有人帶來的長期持續的豐厚回報。

這也是晨星首次頒發給基金經理該獎項。萬格在63歲時出版了自己的投資著作《獅群中的斑馬》(A Zebra in Lion Country),將基金經理比喻成斑馬。膽大的斑馬在群體外圍可以吃到更為豐美的草,但同樣在獅子來襲時也更容易成為捕獵的目標。在萬格看來,收益和風險永遠是相伴而行的。

5.萬格的投資心得:

——為共同基金做管理的投資組合經理通常喜歡湊向熱門股,即使錯了也是大家一起犯錯,這樣可以保護自己不受指責。而長期投資者與之相反。

——在流動性很差的市場上進行擇時,很難成功。

——投資好的小公司,小公司比大公司更有價值,在小公司成長為大公司之後將其拋出。

——識別主要趨勢,購買能夠在趨勢當中獲益的公司股票。利用新聞來判斷趨勢。

麥哲倫基金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是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著名的基金經理之一,是麥哲倫100萬共同基金的創始人。

彼得.林奇在其數十年的職業股票投資生涯中,特別是他於1977年接管並擴展麥哲倫基金以來,股票生意做得極為出色,不僅使麥哲倫成為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共同基金,使其資產由2000萬美元,增長到84億美元,而且使公司的投資配額表上原來僅有的40種股票,增長到1400種。

6.彼得-林奇投資心得:

——非常勤奮、投資組合多樣,選擇範圍廣、投資組合周轉率高,不斷進行微調。

——通過拜訪公司,打聽競爭對手的情況。

——對於公司內部人士購買股票很感興趣。

——增長是一家公司最重要的品質,成長型股票在麥哲倫基金的投資組合當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對成長型股票,最看重的指標是銷售增長,而不是盈利增長。

——高市盈率的股票可能比低市盈率的股票跌的更慘,但是如果你對高市盈率的公司掌握了一些真實的情況,高市盈率的股票更有賺頭。

——不買消息股。

——公司最好業務專一,不要講業務盲目擴張到他們可能遇到麻煩的領域。

——簡單的投資標準:建議尋找那些低市盈率、盈利與權益紙幣在15-20%之間,盈利與收益之比在10%左右的公司。簡單的、能夠看懂業務的公司更值得投資。

——名字或者業務讓人厭惡的公司可能有更好的投資機會,例如殯葬公司

——在國外投資

——不購買哪些已經被大量機構投資者持有的股票

——不理會所謂專家對於經濟形勢和市場的分析預測,不相信所謂的趨勢、動量,不追漲殺跌,例外就是會投資一些翻轉股。

——不關心分紅政策,不看重股票的分紅

——不盲目抄底,對股票的價值有清晰的判斷。

——對期權衍生工具沒有興趣

——只看資產負債表是不夠的,統計上非常便宜很可能是一個陷阱

——資產配置。

——認為成長型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應該在標準工業股票的平均市盈率的1-2倍之間波動。

投資心得 菲利普-卡特雷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010

《陀地驅魔人(Keeper of Darkness)》:大師和大師的助手

乜魔術師個性格真係好似黃永發(發仔,張家輝飾)咩?


閱讀更多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407

要成為大師,唔好嫌命長

上面這張圖非常經典,裡面涵蓋了一些投資大師的長期回報收益率。裡面涵蓋了基本面選股,宏觀對沖,量化,交易等不同風格的投資大師。但是我們看到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好鬼長命。

從基本上,平均可追溯業績在30年左右,最少的也有10年以上的可追溯業績,最長的就是巴菲特,超過了55年的可追溯業績。這一點是最近思考中給我啟發最大的。無論什麼投資風格,方法,甚至性格,能夠成為真正影響到後人的投資大師必須有一個特點:唔好嫌命長,活得夠長壽。

從巴菲特到索羅斯到Jim RogersBarton Biggs,原來它才是投資大師的最核心要素。巴菲特是真正踐行「唔好嫌命長」這個真理的。他親力親為做投資,身體狀況也非常好。在接近90歲的高齡依然思維活躍,他30歲之前,財富只有一球美元。越到後期,他財富的積累就越驚人。


好鬼長命,是我們過去半年對於投資大師最深刻的啟發。表面上,這是一句廢話,但背後卻是所有偉大的投資者之所以偉大的原因。我們不會記得那些一兩年做的很優秀的人,甚至Peter Lynch接班人Bill Miller也逐漸被大家遺忘,因為他在金融危機中的滑鐵盧。無論你是什麼投資風格,什麼投資理念,最核心和共同的一點就是要在市場中夠長命。

Barton BiggsHedgehogging》這本書說過,只要活過三年的對沖基金基本上規模都不小,收益也不錯,但是問題是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對沖基金在第一年就被消滅了。那麼我們反過來思考這個問題,如何能成為活過三年的對沖基金?


索羅斯和巴菲特年齡一樣,投資方法完全不同,的確有許多可以對比的地方:巴菲特出生國會議員之家,索羅斯是為了躲避戰爭去的美國。巴菲特生活樸素,甚至孤寒,索羅斯喜歡捐款,致力於開放社會的偉大目標。巴菲特依靠股票投資賺錢,索羅斯擅長外匯期貨。但其實我們忽視了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在投資中其實他們都是很細膽的,做的都是確定性投資。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你花一世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這是《Godfather》這部電影中的對白。

頂級投資人的邏輯思維,是化繁為簡,目的是找到解決方法。因此,所有和尋求解決方法無關的資訊,都是無用資訊,都需要剔除,用減法。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條經驗。洞察(Insight) 這個詞,在廣告行業用的很多:事物的原因,原因的原因,原因的原因的原因。這個人,背後的AgendaAgendaAgenda

你需要洞察的,就是事物的本質。

我們看到,投資大師他重視的是方法論,是體系。投資有完整的體系,然後在這個方法和體系中進化,才能成為長跑冠軍。現在的體系是什麼?當然是人工智能(A.I.)及大數據(Big Data)、再加上移動應用(Mobile App)


而投資沒做好的人,往往是基於對個人,主要是對自己的自信和要求。這是非常難持續的。那有咁多股神?


首先,一個人要不斷進化,保持進步,甚至保持對市場的勝算就非常非常難。其次,很多時候尋找到未來的十倍股是無法持續和預測的。有些人因為某些因素抓到過十倍股(比如因為對於某些行業的理解),但要抓住下一個十倍股的概率並不能提高。個人的能力在體系和方法面前就很渺小。

所以這麼多年,其實巴菲特真正買入過的十倍股不是那麼多,他也從來不推崇Tenbegger。他的核心模式就是不斷獲取風險剝離後的收益,每年哪怕就那麼一點點,但是這種模式可以持續,可以滾很多年。那麼時間越長,巴菲特的雪球就越大。

以前有個朋友跟我說過一句話:堅信長期的力量。我認為背後也是這種思路,尋找長期可持續的模式,讓時間成為我們的朋友。時間越長,大家看到的差距越大。


又年輕、又多金、中環金融才俊?呃妳上床咋傻女。(未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223

“王林去世了,馬雲當初為什麽去見這位“氣功大師”?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1/161148.shtml

“王林去世了,馬雲當初為什麽去見這位“氣功大師”?
韋物主義 韋物主義

“王林去世了,馬雲當初為什麽去見這位“氣功大師”?

常有朋友指責我去探視‘非科學’的東西。

本文由創業家(微信 ID:chuangyejia)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韋物主義。

2月10日上午6時17分,撫州法院網發布消息:被告王林因患ANCA相關性血管炎、自身免疫性周圍神經炎,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經搶救無效在醫院死亡。

而在2013年,馬雲拜訪王林曾引發網友的激勵討論。馬雲當初為什麽去見這位“氣功大師”?

2015年7月15日,“氣功大師”王林因涉嫌非法拘禁罪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同年8月20日被逮捕,羈押於撫州市看守所,後因病轉入醫院監管治療。

“氣功大師”王林被媒體被口誅筆伐,其本人確實也幹了壞事——為掩蓋自己的罪行殘忍的殺害了自己的徒弟,證據確鑿。王林在創投互聯網圈最知名的,還是因為馬雲。

大約是在2013年7月的時候,馬雲由於去拜會王林而遭到媒體的口誅筆伐,為此,很少回應質疑的馬雲也在微博上發聲:

“常有朋友指責我去探視‘非科學’的東西。對未知的探索,欣賞和好奇是我的愛好,即便是魔幻術,挑戰背後的奧秘也快樂無窮。好奇心讓人受益。人類很容易以自己有限的科學知識去自以為是的判斷世界。科學不是真理,科學是用來證明真理的。過度的沈溺信仰和迷失信仰都是迷信,今天我們是後者。永保好奇:)”

而馬雲作為中國最頂級的創業者,為什麽會去拜會王林?韋物主義站在創業者視角去看這件事。

圈子

創業是一件需要調配資源的事,對於一個公司CEO來說,不但要懂得如何調配內部資源,更要如何整合外部資源,所以任何創業者都需要“圈子”,馬雲也不能除外。

有的人才和資源不是付錢就可以搞定的,例如本周被馬雲招到阿里音樂擔任董事長的高曉松,這樣的人才不是單純的薪資與股權可以拿下,需要認同感,而認同感來自於熟悉,來自於圈子。

馬雲唯一一張與王林的合影,旁邊還有趙薇。而自從2013年開始,趙薇與馬雲也越走越近,在今年二人的關系更是到達頂峰——香港聯交所資料顯示,趙薇及其丈夫黃有龍於去年底斥資近31億港元,買入阿里巴巴影業9.18%已發行股本,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636979288832557290

(馬雲、王林、趙薇)

阿里集團曾經公開表示:“阿里未來兩大重要戰略方向之一是文化娛樂”。作為中國最一線的女影星,以及拍攝出《致青春》(票房7億人民幣)這種引發“青春電影潮流”的現象級圈內人士,與趙薇結盟對於阿里進軍娛樂圈的價值舉足輕重。

以王林這位有著豐富娛樂圈人脈的“大師”作為跳板,結交諸多娛樂圈資源人士,馬雲見王林是一步極好的“人脈棋”,也證明這馬雲對於娛樂圈布局早已啟動,而且一貫的馬雲風格——做一件事,一定先裹挾足夠多的相關資源。

至於馬雲信不信王林,用馬雲自己的話說“即便是魔幻術,挑戰背後的奧秘也快樂無窮”,“過度的沈溺信仰和迷失信仰都是迷信”,這分明是在闡述一個“不太在乎”的與“當成魔術”的心態。

好奇心,獨立思考

韋物主義接觸過諸多成功的創業者,他們身上一般都具備兩種強烈的特質——好奇心與獨立思考。

馬雲更是如此,他曾經在淘寶受到質疑時說過:“一生中總有那麽一些時刻,我們需要鼓起勇氣去作選擇。而這些選擇不僅不符常理,違背理性,甚至離經叛道得罪親友。即便如此,我們可能還會一意孤行!因為我們相信自己的決定,我們做了最該做的事。”

對於馬雲這樣的人,即使全世界都認為王林是個大忽悠,他在沒有自己見識之前,也不會全盤信任輿論所言,當然,他也不會在見識過後信任王林。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那是一種無奈,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才是境界。把值錢的東西扔地上,把廢棄的東西鑲墻上,那叫品味!…..人生最大的自由不是想幹啥就幹啥,而是想不幹啥就不幹啥!奧巴馬約您下午去白宮喝茶談心,您說,‘喲!下午約了幾個朋友去釣魚,木有空’這才是自由!”

馬雲的思維大概不會被任何東西綁架,同時又對所有東西有一種“即便是魔幻術,挑戰背後的奧秘也快樂無窮”的挑戰欲,所以見見王林,對於他也是一種有趣的人生體驗。

最後,我們思考一點創業者“公眾影響力”

對於創業者來說,最可依仗的並不是金錢和人脈,而是“思維穿透力”與“資源吸附力”,總之“中國最牛逼的創業者之一”馬雲捏合得極好。

但是“見過王林”對於公眾人物馬雲來說確實是一個名譽上的“資產負責”,被大眾質疑也是必然。當牛逼創業者在思考企業發展的時候,也需要想想自己的“公共性”。

王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035

摩摩電影節之《車手(Motorway)》:「駛」出真功夫 方為大師傅

魔術師本來以為客席主持介紹嘅呢一套電影只係港版的《狂野時速(The Fast and the Furious)》,但係估唔到,劇情老老套套無乜驚喜,淨係睇動作同埋飛車唔需要深究劇情,效果卻比那些懶有嘢懶有深度懶有思考性的《十年》和《樹大招風》好得多。

閱讀更多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19

王者榮耀、LOL代練遍地跑?大師爆料"代練"真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5/163418.shtml

王者榮耀、LOL代練遍地跑?大師爆料"代練"真相!
變革家網 變革家網

王者榮耀、LOL代練遍地跑?大師爆料

關於代練,想必大家的感受是熟悉又陌生吧,玩家經常遇見代練,但是這些代練的背後又是怎樣一番情景?

來源 | 變革家網(ID:biangejiawang)

文  | 變革家

《英雄聯盟》、《王者榮耀》作為近幾年最火的5V5對戰類MOBA遊戲,相對於DOTA,SC2等遊戲來說 ,《英雄聯盟》上手相對簡單,而且對電腦的配置要求也不高。

 《王者榮耀》更不用多說,作為移動端的MOBA霸主,上手難度比《英雄聯盟》還要降低了不少,拿起手機就可以和朋友一起開黑。

MOBA 作為對抗遊戲,除了讓玩家消遣娛樂,也可以滿足玩家的虛榮心和攀比欲望,由於LOL、王者擁有排位機制,使得段位間的攀比吹噓也成了各大學生黨的日常,而這種日常,也造就了一個古老的遊戲職業:代練。

關於代練,想必大家的感受是熟悉又陌生吧,玩家經常遇見代練,但是這些代練的背後又是怎樣一番情景,估計很多人不知道,也很好奇,那麽業界的代練老司機谷哥將為大家解讀這個行業。

1

擁有高段位,才能擺脫坑比世界?

21.webp

代練這個職業已經非常古老,各種遊戲都會有代練產生,而其中《英雄聯盟》中代打排位的需求更是多不勝數。

很多人會質疑,為什麽會有人花錢請一個大神來替自己的號打排位,即使打到非常高的段位那也不屬於自己的,而且自己還會在高段位各種被虐,最終還是會掉下來,簡直就是自討苦吃。

我很理解這樣的想法,但真實情況是有些出入的。我作為一個平凡的代練,在《英雄聯盟》排位當中僥幸在電信一區大師段存活了2年,見過太多太多為了攀比 、裝逼 、 想體驗高分段 、 或者憤世妒俗覺得是全世界一起坑了我不然我早升上去了的人。

他們可能緊緊是為了拿著一個高段位的號在宿舍同學面前輕描淡寫地說一句:唉終於打上鉆石了。

又或者會叫我保存晉級截圖發給他,然後在朋友圈曬圖配文:打了一晚上終於上了王者。就是為了等待著宿友的那一句:臥槽。或者朋友圈上一個可愛的小學妹點贊並評論道:大神!帶帶我。

對,很多人就是為了“裝逼”的那一刻,無數人砸錢請代練,而且他們不希望這個行為被身邊的朋友知道,因為一旦知道,這種段位的上升就沒有了意義,所以即使是身邊的朋友是代練,也不會去找朋友,而是去交易平臺里找。

2

代練群體魚龍混雜!菜鳥一抓一大把

交易平臺,相信很多人腦海里馬上就想到了萬能的淘寶。只要搜索關鍵詞:《英雄聯盟》代打,就會有非常多的店鋪出現在你面前,而你只需要選好一個店鋪後協商好價格,填寫好帳號密碼後你就可以等待著代練上自己的號了。

而作為淘寶店鋪,店家的打手又從何而來,店家發單給代練員從中又會抽走多少錢?下面我將為大家一一說到。

作為代練員,以遊戲技術為核心來作為賺錢的資本,但奈何現在騙子橫行,如果沒有一個交易平臺,是很難與一個陌生人達成交易的,所以很多打手會在掛牌在店鋪里找單子,而店鋪從中抽取大概10%的利潤。

而當時我作為一個學生代練,還要讀書,所以接的單子不是特別多,一塊的收入也就1500左右,後來我開始思考怎麽在淘寶開一個代練店鋪,當時我身邊沒有其他代練,多余的單我接不了。

於是,像很多代練員一樣,我選擇了某代練軟件,這些軟件就是為了《英雄聯盟》代練而生的,受到了大量代練員的關註,操作方便快捷。

只要註冊好,交納相應訂單的保證金,就能接受訂單,賺取的錢只需要交納極少的金額就能提現,並且由軟件為打手登錄遊戲(打手按一下登錄遊戲系統就自動登錄,打手是看不到密碼的),發布訂單也方便快捷,安全性比較高。

22.webp

於是我在淘寶註冊了一個店鋪,找到了高中時期做兼職淘寶刷單的頻道進行刷單,讓我的店鋪能排得比較前。

然後把接到的單子壓低價錢發到代練軟件上,我以為這樣我就可以坐享其成,不用苦苦尋找代練員。

但這種美滋滋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多久就發生了非常多的問題,代練軟件非常方便,不過門檻過低導致很多劣質代練瞎接單,本來自己菜得不行,非要抱著僥幸的心態接活,於是很多用戶投訴打手質量太差,超時、甚至還掉了段位,沒過多久店鋪生意一落千丈。

直至過了些日子,出現了被稱為手機版LOL的《王者榮耀》,這款遊戲有多火我就不用解釋了,《王者榮耀》里也有排位機制,連段位的名字都與LOL一般無異,代練通也開始增加了《王者榮耀》這一項目。

這時候我吸取上一次教訓,重新開張淘寶店鋪,然後充分了解代練通里的仲裁規則(當上下家發生糾紛時會有客服作出判斷後為這次的交易作出仲裁,仲裁是維護雙方利益最有效的手段。)

3

坑人就要付出代價!代練平臺掙的就是坑比的錢!

我在代練軟件上發布了大量的訂單,每次發布的訂單價格都會比在淘寶里跟客戶協商最後得出的價格低10到15元,我就賺取其他的差價,而根據上次的失敗我總結出了自己在代練要求上寫得不夠規範。

所以這次在要求上寫得非常非常的嚴謹,這個很關鍵。代練需要的時間我會延長,一般我會對淘寶上的客戶報一個大於代練通上接單時間多12小時的時間,防止劣質的代練按時完成不了訂單,並且通過仲裁獲取劣質代練的保證金。

制定的要求,如果代練做不到,就要罰他們錢,很多平臺也會這麽幹。比如:排位勝率不得低於70%三連紅,否則扣5元。

接單(30分之內開打)後退單者扣效率保證金。擅自動用金幣、鉆石直接扣雙金。

制定要求後,沒做到的代練基本就要被仲裁交罰金。通過仲裁手段得來的保證金,平臺得來的收入遠遠超過用戶支付的代練費。

一般普通的代練平臺每天凈利潤可以做到600左右,好的時候每個月的純收入是可以破兩三萬的。

代練平臺不靠客戶靠代練,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平臺在坑代練嗎,當然不是,其實是他們自己在坑自己。

33.webp

代練平臺賺代練的錢也只是針對那些菜鳥代練的,俗稱偽代,偽代的群體數量相當龐大,而且技術不符單子要求也要霸王硬上弓。

單子打壞了,平臺就會讓他賠30,然後平臺從中拿出10塊錢補貼更厲害的代練,讓他們去打單,這樣一來,大神代練開心了,平臺也能多掙20元。

這個過程中,平臺重點是要關註單子的戰績情況,時間也要把握好,如果一個代練輸的很慘,那就直接鎖定扣他錢,立馬轉手讓給另外的人。

可能又有人要問了,都是做代練的人,技術應該不至於這麽差吧?實話實說,代練還不能算是一種職業,又沒什麽證書,門檻太低,甚至小學生都可以做代練。

代練員都是社會的一些散戶,主要群體為大學生、高中生,也有一部分初中生,什麽樣水平都有,大神多,坑比也多。

更有趣的是,有些代練的高段位都是之前找別的代練打上去的,自己在高段位混了幾天僥幸沒掉下來,於是天真地以為自己就真是大神了,然後去做代練接單,於是把平臺坑了,最後被罰錢。

說白了,這些菜鳥偽代不像職業打手那樣,單純為了賺錢,而是簡單地想證明自己的實力,畢竟在大眾眼里,LOL、王者代練都是高手,賠掉的幾十塊錢根本不去計較,要是真的職業打手,幾塊錢都心疼。

4

優質代練資源是賺錢的保障!

除了專掙偽代的保證金,平臺也要考慮用戶的體驗和口碑。一般平臺會關註訂單里面客戶對打手的評價,把口碑好的打手聚集在一起,建個內部微信群,然後視情況把訂單量的一部分發布在內部通道,讓更多的優質打手一起開黑打單,提高接單效率效率。

24.webp

代練平臺每天都要處理客戶、偽代、打手的事物,管理起來工作量還是相當的大,要想做好就必須全職去做。

變革家生意筆記:

1.代練平臺通過仲裁手段得來的保證金,平臺得來的收入遠遠超過用戶支付的代練費,一般普通的代練平臺每天凈利潤可以做到600左右,好的時候每個月的純收入是可以破兩三萬的。

2..代練平臺賺代練的錢也只是針對那些菜鳥代練的,俗稱偽代,偽代的群體數量相當龐大,而且技術不符單子要求也要霸王硬上弓,單子打壞了,平臺就會讓他賠30,然後平臺從中拿出10塊錢補貼更厲害的代練,讓他們去打單,這樣一來,大神代練開心了,平臺也能多掙20元。

3.菜鳥偽代不像職業打手那樣,單純為了賺錢,而是簡單地想證明自己的實力,畢竟在大眾眼里,LOL、王者代練都是高手,賠掉的幾十塊錢根本不去計較,要是真的職業打手,幾塊錢都心疼。

王者榮耀 lol 代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644

沒有大師的年代


這是一個平庸的年代,整個產業都沒有大師,什麼是大師,大師有沒有標準?大師應該是有標準的。竊以為,大師就是在文化上有精深造詣之人,學貫中西、博古通今,有修養、有人品,還要有人格魅力,並運用自己的知識對社會作出貢獻。真正的大師要有高超的原創能力,而且創造出來的成果具有經典性,也不是靠炒作出來的,更不是山寨得來的。

日本文化第一次入侵香港的時候,每一個領域都有大師,這個時期的日本經濟起飛,加上東京奧運讓大和民族再次抬起頭來;而冷戰、自由與保守對立帶來的衝擊,彷如營養豐富的肥,提供了日本現代文化發展的溫床。



平面設計有龜倉雄策、橫尾忠則、宇野亞喜良、田中一光、粟津潔等人;劇場運動,有寺山修司集結「天井棧敷」、蜷川幸雄力推「現代人劇場」,鈴木忠志的「早稻田小劇場」、唐十郎創辦「狀況劇場」,細江英公、森山大道、荒木經惟、篠山紀信等攝影大師默默用自己的角度,替東京留下了帶有濃烈時代鄉愁的美麗身影;大島渚、松本俊夫、今村昌平、若松孝二等人興起了日本電影史上的新浪潮;On Jazz:山下洋輔、阿部薰、高柳昌行開創了日本爵士樂的新標準;On FashionOn Art:小野洋子、草間彌生、三宅一生、川久保玲等人遠走海外,成為日後時尚及藝術領域的代表人物;建築界隨著東京奧運的來臨,黑川紀章、丹下健三等新生代建築師開始走上世界的舞臺;作家三島由紀夫剖腹自殺,成為右翼軍國主義殉道者的代表性人物,爆炸力不下原子彈。

篠山紀信拍這張照片時,當時三島由紀夫四十歲,橫尾二十八歲。1974年,受到嬉皮文化的感召,橫尾忠則和攝影師篠山紀信共同前往印度朝聖,印度之旅對他的震撼也可由日後創作當中一虧端倪。除了私交之外,工作上的合作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玩劇團、拍電影、寫小說、各種商品設計合作,橫尾後來也在大島渚執導的電影「新宿泥棒日記」中擔綱主角。幫三島由紀夫的小說設計過封面。這些日後被視為大師的精英們之間的交流,也讓此時日本藝文界生氣蓬勃,跨界遊戲不亦樂乎。

橫尾忠則(Tadanori Yokoo) 日本國寶級大師,一九三六年生,廣告界插畫出身,同時活躍於設計、文學、廣告、劇場、音樂、舞踏、電影等,是一位跨領域的藝術家,也是196070年代跨界交流撞擊創作火花的代表人物。喜好以流行文化元素與拼貼來創作,被公認為日本Andy WarholPop Art藝術領導者之一,行事風格特異卻不減其江地位,至今仍活躍於日本藝壇。

他的海報紅到美國,在1972MoMA舉辦個展,在紐約和真Andy Warhol等人相遇,並開始接觸嬉皮文化,延伸到迷幻文化和印度文化的領域,多次前往印度。他的設計可以超乎過去至今的作品,更加凸顯出橫尾的個人感、日記感、故事感、歷史感、神話感、前現代感、情緒感、無政府、諧謔感、慶典感、咒術感、浪漫感、魔術感、殘酷感、虛構感等等色彩。由於媒體炒作的關係,他與諸多雜誌、編輯、攝影師合作,甚至上電視成為流行話題偶像、參與電視劇與電影演出。他對音樂的熱情也讓他有機會和John LennonSantana等知名樂隊相遇,甚至協助製作唱片專輯設計。
 
橫尾忠則另一個重要代表性在於月刊的美術編輯,從《八卦特集》到到時尚雜誌《流行通信》都擔任重要的美術總監,並與三宅一生合作,設計布料及巴黎時裝周的邀請函。

非常欣賞橫尾並和他有多次合作的三島由紀夫也說:「橫尾忠則的作品,簡直是將我們日本人內在某些不想面對的部分全都暴露出來,讓人憤怒,讓人畏懼。這是何等低俗的色彩。恐怖的共通性潛藏在招魂社馬戲奇觀看板色彩的土氣,還有美國普普藝術可口可樂鮮紅容器的色彩之間,引爆我們內在那些自己盡可能不想要看到的情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704

大師系列 ---- I only fly First Class


由官場到骨場、由學生會到立法會,冇料扮四條的契弟多的是,平庸的年代更需要大師,真正的大師行過是有陣風的,香港品牌大師Tommy Li多年前告訴吾一個小故事,有一次佢在機場見到一個白髮中佬,四目交投,馬上過電,大家走向對方握手問好,之後點?……………白髮中佬好似上咗Tommy的電臺節目Radiodada開咪。


白髮中佬是台灣文化時尚界名人,品牌大師,肯夢Aveda創辦人朱平先生。今年67歲的朱平,在台灣曾被認為是最有想法、最有影響力的美髮沙龍大師,他從美國引進一些品牌產品,用創新思維與管理,經營得有聲有色,這幾年他透過演講、專欄、Blog等管道,鼓吹一種簡單、美感的生活態度,讓他本人成為台灣品味慢活的代表。

朱先生公司成立於19957月,代理美國Aveda環保品牌,設立「肯夢Aveda純淨生活體驗屋」,產品系列涵蓋天然花植彩妝、臉部保養品、美髮用品、身體保養品。他的導師是Horst Rechelbacher2014215日,Horst因為胰臟癌併發症離開了世界。

Horst M. Rechelbacher (1941-2014) 是真真正正的大師,他生前創辦了兩大品牌,AvedaIntelligent NutrientsAveda賣走比Estée Lauder後,他袋走了八十億元,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買了一個島,開始他的水耕有機事業,再造了另一個品牌出來,Intelligent Nutrients

Aveda是美容界最有信譽的十大綠色品牌之一,他30年前從美髮產品起家,開始提倡使用植物成分,後來還開設了護膚線。Horst基於對自然的尊崇,於是藉由傳統的生命醫學,運用植物對人類身體的益處,Aveda因而於1978年在Minneapolis誕生,以一種生態哲學的環保概念為訴求,提倡藉大自然花草的益處達到身、心、靈的平衡精神,因此它的每樣產品使用起來都很香,富含嗅覺的享受。

1990年,朱先生第一次認識Horst時,純粹是朋友的關係,一直到1995年才成為Aveda在台灣的總代理。Horst每年都邀請他參與Aveda年度大會,有次在大會上,面對許多反對他、不瞭解他而質疑他的人時,他站起來凝視著每個人,臉色慎重卻心平氣和的說:「I'm fearless.」。

他知道,身為一個領導者,在關鍵時刻的主要責任,不是說服任何人尋求共識,而是必須勇敢的承擔所有後果。只有跟真理在一起,才能無懼,也才能堅持從看到大家看不到的事情,到完成大家認為不可能的事。

世代平庸,吾生晚也,你們只能在圖片文字参予盛宴。那個時代的豪氣、夢想、狂譫、神經質、血與淚,以及最重要的,一種死而無憾的精采人生觀。

橫尾忠則、篠山紀信、Steve Jobs都先後前往印度朝聖,印度之旅對他們的震撼也可由日後創作當中一虧端倪。Horst的嚴厲是出名的,許多人因為跟不上他、受不了他,而離開他;而最後能跟上他的人,幾乎在十年後都是獨當一面的領導人。

在印度Swami Rama Ashram靈修時,Horst為了要尊重Swami Rama,親自去印度邀請他來美國分享他創業成功的成績。



他買了First Class機票給Swami Rama,自己僅買Business,沒想到Swami Rama大怒,堅持Horst也要買頭等艙的票給自己,否則他就不去美國。不得已,Horst只得再購買一張頭等艙機票給自己。Swami Rama拿著這兩張頭等艙票跟Horst說:「從今天開始,您做任何事情都要是First class,否則寧可不做。」

這是第一堂課,「如果不能做First class的事,就不要做。」如今,我仍然一直用這句話提醒自己,做所有的事都要是First class。一切創業人,如果不能有First class的產品及服務就不要創業;Apple今天能成功,除了各種創新之外,最重要的是Apple有一個First class的產品。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崇尚天然有機的護膚品,到底什麼是天然什麼是有機,是不是植物採摘來直接壓榨摸臉就是最天然最有機的呢?


1991年,朱平被邀請去HorstMinneapolis的辦公室見面,猶然記得在走進他辦公室前......「我必須先經過一個完全黑暗的冥想室;球狀型的屋頂鑲著他從世界各地收集的水晶,而水晶被屋頂後方的燈,照亮的像在沙漠夜晚天空的銀河一樣。那瞬間,我的心靜了下來。進入Horst的辦公室後,更被那有10公尺長的牆面所吸引住,只見牆面上貼滿了各種卡片,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企畫案、不同的主管名字,而最重要的,是完成的期限。

Horst只負責追蹤每個Case的完成期限。跟他工作的人都必須沒日沒夜地在答應的期限裡完成工作,沒有例外,因為這是每個人對自己的承諾;更重要的,他才能知道誰是未來的領導者,因為領導者不會有無法在期限裡完成工作的藉口或原因。」

正如同創業一樣,創業人絕對必須要有極強大的信念,必須要獨斷,必須要臭串;民主共識的結果反而是平庸,而平庸是創業最大的敵人。真正的創業者在面對抉擇時,需要堅持自己所相信的,只有跟真理在一起,才能無懼。Nike如是,Patagonia如是,我的一切生意也希望如是,我同美女編輯開玩笑說,每一篇我用「老占」或另外化名刊載的文章,每一篇都要登上妳地Click Rate Top 10,平庸的文字,不如不寫。(未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738

大師系列 ---- 身邊人,決定妳的高度

阿媽都知道,身心靈的健康才是快樂的泉源,妳礙於現實壓力且自己也尚未準備好,忙於扮中產;就像剛上跑步機一樣,哪裡可以停得下來,花時間跟自己做朋友?跟自己對話?跟自己交朋友?一個人,尤其是有氣場的人,不僅仔細思考了人生的先後秩序、做生意的目的與本質;最重要的,理解了對自己的期待,學會如何靜心及思想。

每一個正在讀或者讀過大學的人,都體驗過宿舍效應。在一個宿舍裡,如果有條女談戀愛,那麼其他人也紛紛會去尋找愛情;如果有人早出晚歸泡圖書館,那麼其他人也會積極回應忙著低頭扮研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個群體裡,如果你特立獨行,會覺得有百般不適。大學生活雖開闊,妳的同學有那麼多,可是給予你最深影響的,往往是同宿舍的那幾條友。普通人,普通港女,心思放在生活裡,終身大事、吃喝玩樂,煙火屁事就足以塞滿她們的大腦。懂事之前,情動以後,失豬之日,長不過一天。

同吃同住,同來同往,生活軌跡相似,低頭不見抬頭見,圍繞在彼此,浸染著彼此,註定會趨向同一種層次。進入職場以後,又會有同事效應。同事,是個奇怪的存在,它不是親人,但卻比親人與你相處的時間更長久。

成年人的世界,說到底,是一個people business。得人心者得天下,從遠古的江湖就開始傳頌,一入江湖深似海,這些藏在桌子底下的遊戲規則,是心照不宣的秘密,是眷戀紅塵的巨大誘惑。彼時,妳會仰慕天地會紅花會的民間俠客。

世界上最傻的事,就是跟年輕人講道理,該撞的牆,一面都少不了。

千萬不要和年輕人講道理,讓他們去做,不要告訴他們答案。只有菩薩才能渡眾生,渡人得靠緣分。目前這代人對做老闆懷有複雜糾結的情感,有多少愛就有多少傷害。有朋友一開開兩間餐館,忙得死去活來,蝕得一塌糊塗。緣分未到,急不來。只有不斷犯錯,不斷成長。哭過、熬過、恨過、毀過。在大部份心裡,「長大」意味著在一個地方跌倒就在這個地方爬起來,但「大師」意味著,在另一個地方跌倒同樣也不會被打回原形。

大部分人的人生,並不需要Mark Zuckerberg所說的「目標感」。雖然目標感可以帶來真正的快樂,但一般人更多的只想追求世俗的快樂。普通人,也不會緊緊追蹤經濟走勢,不會特別擔憂未來是不是有90%的工作被A.I.取代,她們對人生的「得失」沒有那麼敏感,對時代的「知情」,也沒有那麼全面,她們不需要那麼用力,頂多說要做最好的自己。

成人世界無趣,赤子之心難得。人生大部分的時候都在「成人」,它才是我們出走前半生的主題,因為它足夠難,也足夠慢。少年是天性,而「成人」是對抗天性,能成「大師」就更需要有「悟性」。知分寸,見天地,受夠了白眼,坐夠了冷板凳,見過了人情冷暖,還要有「韌性」能堅持下來。

還需要一點時間。

等你自己當了媽以後,會悔恨你曾經對自己的媽媽做過的事。
等你自己當了老闆之後,終於理解了你曾經的老闆。
為什麼明擺的不公平,卻會集體選擇性失憶?
為什麼你業績最好,升職卻輪不到你?
為什麼最忠心最能幹的是你,老細卻選了別人?
為什麼明明老闆最離不開你,卻一點都不懂得珍惜你?

每個人都活在圈子裡,朋友圈、親人圈、職場圈。這些圈子是你最熟悉的領域,而圈子裡那些與你交集最多的人,對你的影響最深,甚至決定著你的人生層次。一個人睜開眼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他心中的世界,他眼中父母的樣子,就是以後自己的樣子。父母的層次,決定著孩子的高度。門派代表了你的學歷,地位,名聲,境界,是正面力量還是反面教材,朝陽之勢還是落寞之姿。

江湖險惡,人心不古。但不妨礙瀟灑地到此一遊,那些聲名顯赫的大行、証券商與VC, PE的青年才俊,無論是常青藤名校畢業的驕子,還是在圈內混跡數年的無名小卒。見面時總不能吹得太淺薄,顯出自己的淺薄,不能傾得太深,讓對方應接不暇。後起之秀,不一定是大行裡如魚得水的紅人,不一定是名校畢業生,英雄雖不問出處,但一定是對答如流,一見如故。

聚光燈很窄,璀璨之處容不下凡人。實力才是王道,在最有夢想、有憧憬、有衝勁的年紀裡,囊中羞澀,臉上掛著青澀,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或許,就改變了接下來的人生。再決定,是繼續潛入這片江湖笑到最後,還是回撤走頭,再撥開另一片世外桃源。

我們皆如此,從幼年到少年,陪伴在身邊的是父母,從少年到青年,陪伴在身邊的是同學和朋友,而青年以後,陪伴我們最多的是伴侶和同事。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構成你的潛在意識圈,左右著你的人生方向。那些自帶光芒屬性的人,能激勵妳、照亮妳,而那些自帶霧霾屬性的廢柴,卻會死死拖住你。無論是照亮,還是遮擋,都是潛移默化的,身處其中,毫無察覺。妳能做的,便是沉定本心,篤守底線,遠離霧霾,奔向光明。花時間跟自己做朋友、跟自己對話、跟自己交朋友、思考了人生的先後秩序、做生意的目的與本質;最重要的,理解了對自己的期待,學會如何靜心及思想。

在好的關係裡,男女必須同心,然後同行,最後同成長。誰的腳步慢了,便要迎頭趕上,若追不上伴侶的腳步,在婚姻的分叉口,便只能灑淚告別,各自分飛。而對於那些無法遠離的親人和朋友,不妨就做那個自帶光芒的人,因為自帶光芒的人,自有他的人生高度。

朱平說,第一生命是學習生存價值、第二生命是賺錢,到了第三生命,則是用於之社會(give back)。他說:每天、每時、每刻都可以是一份禮物。當每個人都可以給別人一點東西時,我就可以改變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7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