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合和公路基建(0737)專區

1 : GS(14)@2014-08-27 09:39:57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15271&page=\r\n前專區
2 : GS(14)@2014-08-27 10:54:47

盈利降8%,至5.8億,無債
3 : greatsoup38(830)@2015-01-27 02:03:30

盈利降2成,至2.7億,無現金
4 : bbaeric(38257)@2015-01-27 19:55:42

合和公路基建截至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個月之中期業績
5 : bbaeric(38257)@2015-01-27 19:57:07

《大行報告》匯豐升合和公路(00737.HK)評級至「中性」 目標價下調至4元  
2015/01/27 12:21

匯豐將合和公路(00737.HK) 評級由「減持」升至「中性」,目標價則由4.1元下調至4元。

該行報告指,合和公路截至去年底止6個月每股盈利0.085元人民幣,低於預期的0.095元人民幣,但中期息0.084元人民幣符合預期。合和公路盈利遜預期,主要因為經營成本以及管理成本高於預期,期內收費公路增長18%,但勞工成本亦相對增加,其中500萬元人民幣為一次性開支。該行料,下半財年經營成本按年升14%。

合和公路過去三年業績倒退,管理層有信心2016財年盈利開始復甦,符合該行預期,該行料2016/17財年盈利增長16%/24%。(hi/t)(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沽空資料截至 2015-01-27 16:25。)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http://www.aastocks.com/tc/stock ... .650164/latest-news
6 : bbaeric(38257)@2015-01-27 19:58:48

《大行報告》花旗維持合和公路基建(00737.HK)「沽售」評級 目標價下調至2.76元  
2015/01/27 13:29

花旗發表報告指,合和公路基建(00737.HK) 中期純利按年跌16%至2.61億元人民幣,較該行預期低18%,而中期股息按年亦跌14%。受到分流影響,預計短期內廣深高速公路的流量增長仍將低迷。花旗認為其估值過高,故維持「沽售」評級,目標價由3.01元降至2.76元,並調低2015、2016、2017財年盈測21%、8%、3%。(na/a)(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沽空資料截至 2015-01-27 16:25。)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http://www.aastocks.com/tc/stock ... .650172/latest-news
7 : greatsoup38(830)@2015-08-26 18:48:42

盈利增7%,至5.64億,無現金
8 : GS(14)@2016-02-03 11:58:41

派約10仙股息
9 : greatsoup38(830)@2016-02-25 02:25:31

維持賺2.7億,2.4億現金
10 : GS(14)@2016-08-23 17:46:17

盈利降4%,至5.5億,4.2億現金
11 : GS(14)@2017-01-24 19:32:46

盈利平穩至3.07億,5億現金
12 : GS(14)@2017-08-16 16:59:46

盈利降15%,至6.1億,6億現金
13 : GS(14)@2017-12-30 11:46:42

54賣737
14 : GS(14)@2018-02-16 03:24:34

盈利降25%,至3億,6億現金
15 : GS(14)@2019-02-28 16:51:14

建議更改公司名稱

合和公路基建有限公司(「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之董事會(「董
事會」)建議將本公司之英文名稱由「Hopewell Highway Infrastructure Limited」更改為
「Shenzhen Investment Holdings Bay Area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並採納中文名
稱「深圳投控灣區發展有限公司」作為本公司之雙重外文名稱,以代替其現有中文名稱
「合和公路基建有限公司」(「更改公司名稱」)。
16 : GS(14)@2019-02-28 16:57:32

盈利降54%,至3.08億,6,000萬現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226

習近平提「新絲路」 基建股續熱炒

1 : GS(14)@2014-11-07 17:15:2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07/news/eb_eba3.htm


2014年11月7日





【明報專訊】港股昨日整體淡靜,惟國家主席習近平在APEC會議期間提出全新的中國版「馬歇爾計劃」, 包括「一帶一路」的絲綢之路計劃,強調推動亞太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基建股逆市上升。


東接亞太西進歐洲經濟圈

新華網表示, 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研究「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規劃,以及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設立絲路基金。他指出,「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絲路沿線國家在發展經濟和應對危機方面都有共同利益,並強調要抓住「關鍵的標誌性工程」,開發該區域的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規劃。為籌備建設基金,習近平指出將發起並和其他國家合作建立亞洲基金設施投資銀行,以及在國內設立絲路基金等方式。

分析師:解內需不足產能過剩

而第一財經日報引述消息人士稱,「一帶一路」規劃獲批在即,相關部門和企業已經組織團隊進行研究,具體規劃批復後就可以啟動有關項目。有中資基建分析師表示,目前中國內需不足、產能和外匯資產過剩等問題,但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產業較周邊國家有優勢,與二戰後美國的情況相若,現推出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有助於中國利用外匯儲備為別國提供資金援助,並通過資本輸出處理國內產能過剩的問題,可達到雙贏。

在政策利好下,基建股昨日逆市上揚,其中中交建(1800)、中鐵建(1186)的升幅均接近3%。但昨日港股整體處於悶局,成交維持約583億元,恒指全日受壓,輕微下跌46點,收報23649點。
2 : 白狐(42588)@2014-11-07 21:49:02

支持大湯smil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353

理財世界中的基建 周顯

1 : GS(14)@2015-07-07 18:09:10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3717
有一天,一位朋友閒聊時說起:「上半年的炒股收穫很不錯,手頭的貨已經沽出了七七八八,進帳了二千多萬元,現在又在入貨了,希望今年全年可以有三千萬元以上的進帳吧。」這位老友以前是個莊家,現在則是有名的炒家,身家沒有十億,也有八億,家住山頂獨立屋,有好多樓收租,屬於上晒岸大把錢唔使愁之輩,自然並非我這等尚在苦海營役之流可比。

我聽到他這句話,心裏很是納罕:「咦,乜你贏咁少錢嘅?梅偉琛都贏唔止呢個數啦!但係人哋只有幾千萬本錢,你卻有億億聲資金噃,點會咁少回報呀!」問題是,不管這位朋友的回報率是多少,客觀的事實是,他的身家厚我們好多好多,我們要想憑藉炒股票,贏到他身家的數字,不知要贏到何年何月何日。

以一個股市炒家來說,如果花三幾千萬買一個淺水灣豪宅,就會令他炒股的本金大大減少,這是因為他的「基建」不足夠。

所以說,他炒股票的角度,純粹是從長期抗戰的態度去炒,反而着重的是分散投資、穩陣投資,而不在乎高增長。以細價股來看,他手上少說也持有幾十隻細價股,所以任何一隻的股價上升,他都有錢收,一收就是七位數字,這根本是坐地分肥的炒法。

反觀梅偉琛,一隻細價股可以買幾百萬元,但倉中只持有不多於十隻的重頭細價股,這種炒法,一旦贏錢,一隻股票的盈利,隨時是過千萬元。如果純從炒股票投資的爆炸力來看,當然是強得多,只要一隻爆中,可以把投資組合的贏利增加幾成,但是,論到持續增長的穩定性,卻又不夠強了。

為甚麼他會採用這種有爆炸力,但穩定性不強的炒股策略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窮囉!梅偉琛窮?這三年來,年年賺八位數字,今年過了一半,已經賺了幾千萬元的人,居然說他窮?

要知道,炒股票,其實大部分的資金,都是放在股票之上,實質能夠拿出來花用的,只是佔了小部分中的小部分,根本是微不足道的數字。如果你有一億元的股票投資組合,一年能夠拿出來花用的,不夠五百萬元,但是,五百萬元這個數字,用來吃喝玩樂旅行買車請司機,再加一項溝女送禮,已經全數花光還不夠。

以梅偉琛為例子,他看中了淺水灣的一個單位,其實都好謙虛,千幾呎啫,但售價要接近三千萬。他當然付得起這數字,但付了這筆錢之後,他炒股的本金便要大打折扣了。再說,他還一心想要多買一個單位,供兩老安居,這又得是一千萬元左右的預算了。

為甚麼我要囉囉唆唆的,說以上的一大堆流水帳呢?皆因我是企圖或意圖說明,在投資者的角度看,「基建」的重要性。所謂的「基建」,就是你的自住房子、車子、你的配偶的私己錢,等等的人生必要資本性投資。當「基建」初步完成後,你的投資策略也會趨向於保守,但反過來說,一個人賺到的第一桶金,好像怎都不夠用,所以也會有愈來愈博的傾向,因為,在這個時候,你雖然有錢,但「基建」還是遠遠不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299

中國GDP「保七」勝預期 股市震盪 料加強基建投資

1 : GS(14)@2015-07-16 16:23:2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16/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第二季中國經濟數據,GDP增長成功「保七」,與第一季持平。不過《金融時報》發文「中國GDP高估了?」質疑中國GDP數據存在水分。但官媒新華網隨即發文反擊,詳盡解釋編製GDP數據的方法,但仍承認「高估大約0.5個百分點」。分析認為近期股市未如預期造好,或拖累下半年GDP走勢,需要中央再度出台寬鬆措施救市。

第二季中國GDP按年增長7%,高於市場預期的6.8%。昨日同步公布的大部分細項經濟數據,亦較市場預期出色,其中6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加6.8%,遠高於市場預期的6%。社會零售總額亦見回暖,6月增10.6%,高於市場預期10.2%。

新華網認高估0.5個百分點

不過,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按年增幅為11.4%,便較首季增幅回落2.1個百分點。而6月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及購進價格,也分別按年跌4.8%和5.6%,跌幅均較今年前5個月繼續擴大。至於居民消費價格(CPI)上半年雖仍按年升1.3%,也較首季略擴大0.1個百分點,但分析認為仍處於低水平。

《金融時報》昨日發文,質疑中國使用GDP平減指數(GDP deflator),沒有扣除進口價格變化,導致中國2014年的GDP增速被高估1至2個百分點。新華網隨即發文反駁這種說法,表示GDP平減指數雖然只反映國內生產的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但由於國內大宗商品已與國際接軌,結果偏差並非《金融時報》描述的那麼高,但仍承認去年GDP高估約0.5個百分點。

經濟師:料年內再降準降息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認為,由於GDP的算法有很多種,很難界定官方公布的是否被高估,但他認為第二季的數值與早前市場預計的相當。

他認為下半年經濟表現會較上半年為佳,因第二季度經濟已經開始穩定,加上降準降息的效果又將下半年才會強勁體現,預計第三季和第四季經濟增長分別為7.1%和7.2%。他指,股市造成的負面影響是短期的,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但因為對社會財富造成深度影響,需要政策持續寬鬆,料年內還會有一次降息和兩次降準。

摩根士丹利報告則表示,早前的寬鬆措施雖開始令房地產市場有復蘇象,但整體房地產投資以及製造業仍處於疲弱狀態,加上近期股市震盪會拉低金融業對GDP的貢獻,故未來數月中國政府應該會繼續加強基建投資以穩定經濟增長。

明報記者 魏嘉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391

十大基建動工 建築公司爭上市 殼價高企 或成「啤殼潮大軍」

1 : GS(14)@2015-07-21 12:18:4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1/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本港十大基建陸續上馬,帶動建築工程公司更多工程合約,甚至還引來一輪本港建築工程公司的上市潮。資料顯示,近兩個月共有多達10家本港建築公司,向港交所(0388)申請在主板或創業板上市。有市場人士稱,本地建築工程企業的確迎來小陽春;惟殼價持續高企,亦有可能吸引建築業加入「啤殼大軍」。

明報記者 徐寶文

據港交所網站資料顯示,於今年6月及7月,主板及創業板分別接到3宗及7宗來自本港建築工程公司的上市申請(見表)。十大基建陸續動工,助力是否如此驚人;抑或只是大批建築工程公司計劃加入「啤殼潮」?

建築費續升 盈利不俗

有中資投行高層坦言近期建築公司上市的確「旺場」,據他了解,目前市場上至少仍有3至4家本地建築工程公司,計劃在今年內遞交上市申請。

他表示,在近年建築費用持續上升的環境下,建築工程公司的盈利表現的確不俗,申請上市是比較容易;而另一重要因素是,近年殼價高企,無論最終是否希望保留原有業務,不少本地企業家均想先「賺一筆」。

去年10月,本港老牌建築商俊和發展(0711)宣布以出售股份、配售新股及可換股債券,以總代價約6.9億元,出售七成股份予中國新維投資;由盈信控股(0015)分拆、上市僅一年多的怡益控股(1372),昨日亦宣佈以4.85億元,出售75%股權予姜建輝。

殼價攀至5億 賣殼先賺一筆

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蔡偉榮回應本報查詢時指,殼價以往只是1億多元,惟現時已經攀升至約5億元,更一直高踞不下,加上本港小型建築商經營較困難,故「上市賣殼」是一個相當吸引的選擇。

另一方面,現時內房市不佳,或有資金流動問題,惟內地融資渠道不方便,故亦有可能觸發它們來港「買殼」,利用香港市場進行融資,「而對於房企講,最易搵就係房企」,這亦有可能導致近期出現大量本地建築公司申請上市的原因之一。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接受本報查詢時則表示,建築公司其中一個最大優勢,便是具有穩定的財務狀,因為它們「好多合約已經簽」,故較容易獲得審批,有利上市。

不過,張智威坦言,近期「個市靜好多」,殼價亦由大市高峰時的6億至7億元,回落至現時的4億至5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498

兩會臨近 基建股獲追捧

1 : GS(14)@2016-03-02 14:59:57

【本報訊】人行周一降準放水,沖淡製造業遜色的壞消息,恒指昨高開148點後,縱然一度倒跌,惟午後仍隨A股拗腰上升重返19400關,收報19407點,升295點或1.6%;H指收報8068點,升151點或1.9%,整體成交增至669億元,沽空率升至11%。截至本港時間昨晚10時半,恒指夜期升51點。



安徽海螺反彈逾7%

兩會明日起召開,資金昨追逐基建相關股,水泥龍頭安徽海螺(914)昨反彈7.4%,為表現最好H指成份股,中建材(3323)亦升6.4%,創約兩個月高;鋼鐵股鞍鋼(347)及俄鋁(486)亦雙雙飆11%。A股方面,滬綜指昨收報2733點,升45點或1.7%;深成指升224點或2.5%,兩市成交4,625億元人民幣,按日變動不大。國海富蘭克林投資總監徐荔蓉認為,A股近日震盪已全數反映恐慌情緒,短線或有可觀反彈。長遠在穩定市場前提下,今年將是中港股「休養」年份,預計中央兩會將探討發展資本市場措施,不會專門針對股市下藥。他又指現時乃中長線部署時機,看好教育、科技及媒體等領域的投資潛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02/195124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543

「十三五」谷基建高鐵擬連接京台

1 : GS(14)@2016-03-06 16:09:43

李克強在工作報告表示,「十三五」(2016年至2020年)將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高鐵營業里程達到3萬公里、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3萬公里,並將建設北京至台北和澳門等地的高鐵路線(圖)。內媒報道,安徽合肥至福建福州鐵路客運專線,是北京至福州再到台灣的高速鐵路的組成部份。將在適當時候通過規劃建設的台海通道延伸至台灣,形成京福台快速鐵路通道,直接連接大陸與台灣的高速鐵路。京台高速鐵路按時速300公里及以上的標準設計,該專案大陸部份的工程基本已完成,北京至蚌埠段(京滬高鐵)2011年6月30日通車,蚌埠至合肥段2012年10月16日通車,合肥至福州段於2015年6月28日建成通車,北京至福州最快7小時44分可達。



「智障,真當台灣是自己的」

京台高速引起台灣網民熱議,有網民指「目前絕不可能的事情」,另有網民狠批:「智障,真當台灣是自己的……」。此外,李克強在報告中提到,對台灣工作方針是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習近平同日參加人大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對台灣的大政方針不會因台灣政局變化而改變;將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絕不讓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北京《法制晚報》/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6/195185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998

中資外闖拓基建 近半遇阻滯分析員憂一帶一路淪口號

1 : GS(14)@2016-06-01 11:27:35

【財金大勢】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倡的「一帶一路」,屬近年財金界口頭禪,稱有萬億元商機待發掘,自2013年起不絕於耳。不過,觀乎近年中國走出去項目有近半「爛尾」或「快爛尾」的「彪炳戰績」,「一帶一路」這個近乎催眠式宣傳的政策,很大可能並非如坊間般所言正面。一帶一路真相,或未盡如人意。記者:周家誠


本報統計,近年中國11個海外大型基建項目中(見表),成功率只有一半半,緬甸水電站、委內瑞拉高鐵、西伯利亞天然氣管道,不是失敗告終,則是面對重重困難,而近年正在進行的項目,例如眾多的高鐵項目,因為動工至今時間尚短,暫未知最終結果。




泰國高鐵項目爛尾

分析認為,中國過去提出不少口號,例如鄧小平「走出去」、江澤民「西部大開發」,成果並非如當初想像般理想,2013年習近平提倡的一帶一路,縱然財金界大合唱商機逾萬億元,亦恐終淪為口號。大和資本(亞洲)首席經濟師賴志文坦言,不會認真對待一帶一路,「十幾年前好多大型政策,例如西部大開發,開拓新疆,之後都無人再講;城鎮化無似樣投資,反而起咗好多鬼城」。賴志文說:「你問任何一個專家,都講唔到一帶一路其實具體係乜,有咩項目呢?個程序呢?」他又表示,不少海外大型基建項目都受到挫折,「例如泰國高鐵中斷咗,佢哋覺得自己畀人昆,條件唔吸引;斯里蘭卡港口城項目都擱置過;中亞細亞亦無有意義嘅項目值得投資」。



港廠家拒貿然設廠

經濟學人企業組織發表報告指,大部份人對一帶一路政策感興奮,卻對沿路政治經濟複雜情形欠了解,無萬用營商方案套用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報告亦強調,地緣政治結盟亦不保證項目能成功開展,例如中國及俄羅斯關係雖然良好,但中俄西伯利亞天然氣管道計劃現仍未展開工程。擁護一帶一路的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永遠名譽會長謝湧海,雖多番稱讚一帶一路機遇,但坦言政治風險不能避免。工業總會副主席林宣武亦審慎樂觀,指一帶一路屬於數十年計劃,並非一夜完成,料「長遠係多贏局面」。又指例如非洲、中東等區域,有保安問題,伊朗則有政治問題,香港廠家不敢貿貿然設廠,目前傾向去熟悉的國家設廠,相信本港製造業須較長時間才能克服。有不願具名的出口業廠商謂,香港廠家、商家一直好聰明,「如果係好就一早衝咗入去做啦,使你政府牽頭?之前都無興趣,家陣點會有興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601/196359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563

41機構參與 成立基建辦

1 : GS(14)@2016-07-06 07:16:46

【明報專訊】金管局旗下的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IFFO)昨日正式成立,共有41名合作伙伴,涵蓋公營機構、商業銀行、資產管理公司、項目發展商及會計師行等領域。IFFO主要是配合內地「一帶一路」戰略,提供資訊交流和經驗分享的平台。

金管局余偉文當主任

41名合作伙伴,包括美國通用電氣、中電(0002)、港鐵(0066)、中石油集團、貿發局、機管局、國開行、亞開行、匯豐銀行、貝萊德、黑石集團、絲路基金、美國TPG及畢馬威等。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為IFFO的主任,另設有兩名顧問,分別為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及通用電氣副董事長莊睿思。

余偉文表示,IFFO的主要工作是匯集不同持份者,亦會舉辦工作坊,提供基建投資及融資方面的知識。但他強調IFFO本身並非投資者,亦不做交易配對。至於聘請馮國經及莊睿思為顧問,他表示,馮國經了解香港及內地市場,而莊睿思主要認識很多新興市場,是適合人選。

曾俊華:港可為基建項目提供融資

財政司長曾俊華在IFFO的成立典禮上表示,「一帶一路」沿線的發展中國家,今年將佔全球經濟增長60%,對環球經濟的貢獻愈來愈大,而基建是「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預計這些國家對鐵路、高速公路及電站等基建的需求相當龐大。他認為香港佔盡天時、地利及人和,沒有一個地方像香港一樣擁有優勢,擁有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及離岸人民幣中心,可以為這些基建項目提供融資。

儘管亞投行不是IFFO的合作伙伴,但亞投行行長金立群昨日亦有出席成立典禮。他表示,亞投行的成立不單單是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項目,但亞投行與IFFO分享同一個願景及目標,有龐大的合作空間,因此期望未來與IFFO合作。金立群又稱,香港不但有地理上的優勢,更是主要的融資中心,將會是「一帶一路」戰略中最受惠的地區之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858&issue=201607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451

社保基金擬投資重大基建

1 : GS(14)@2016-08-14 14:15:19

【本報訊】內地報章《華夏時報》報道,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近日表示,社保基金將被引入參與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的投資,發改委正在研究社保基金的投資組合。對於相關改動計劃,報道引述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指,「近年來,整個社會的利潤增速是在下降的,尤其是靠勞動力、地產等粗放發展的行業,今後創造價值的主要是創新型的企業和新技術,社保基金主要參與的是創新產業這塊領域。」楊燕綏相信,社保基金參與產業投資基金,無疑是多了一個「籃子」,對於社保基金投資而言是好事,未來社保基金投資收益增長也將「更加有希望」。根據今年6月公佈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基金年度報告》中顯示,社保基金自成立以來,年均投資收益率為8.82%,累計投資收益額7,907.81億元人民幣。社保基金投資基建項目似乎如箭在弦,惟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及安全性,一直是內地關注的焦點。楊燕綏指,社保基金入股產業投資基金不僅可以直接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加大了社保基金的投資管道,但首先要進行改革。她表示,入股產業投資基金雖然可拓闊了社保基金的投資管道,不過,就目前情況看,倒是越來越多的地區支付不了養老金,認為養老金制度結構必須作出調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4/197353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7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