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獨家丨年末公募委外新業態:“炒”殼

臨近年末,基金公司2016年度在行業中的最終位次即將出爐。

在這樣的關鍵時點,由於新基金發行勢頭受到監管調控、往年的“沖量神器”貨幣基金大幅萎縮,出現了一張“新王牌”——存量殼資源。一些基金公司正通過獲批而未發的基金、已發的小金額委外定制基金、旗下迷你基金等多種存量殼資源,對接銀行等委外資金。

國內一家大型公募內部人士張明(化名)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按照政策的意圖,對接委外的新基金數量將大幅下降,這使得存量殼資源成了稀缺品。“對於批而未發的基金,一般2億、3億的單子,我們已經不做了,起碼10億起。”

殼資源受追捧

在監管調控等因素作用下,12月的基金發行驟然降溫。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12月8日,本月以來僅有工銀瑞信豐益、招商招順純債等9只基金正在發行,若按照如此節奏整個12月份,基金發行數量不到40只,顯然遠低於之前一段的發行高峰。

從發行數據來看,工銀瑞信繼續發揚了銀行系基金的優勢,以工銀瑞信豐益單只基金募資175.01億元。截至三季度,工銀瑞信排名行業第二,規模領先較排名第三的華夏基金229億元。若加上這只“巨無霸”基金,工銀瑞信年末“保二”希望大增。

另外8只基金中,招商招順純債募資15億元,易方達瑞通規模4億元,而其他基金規模低至行業成立門檻2億元。如此規模在新基金供應預期大幅下降的當下,似乎另有玄機。“發2億先成立產品再說。” 張明稱,“與其發個‘巨無霸’基金成為業內關註點,還不如先低調成立產品,接著放開大額申購引機構大資金進場。”

在此之前,業內早有先例。因委外資金存在成本問題,一家機構一時間掏出巨額“真金白銀”並不容易,於是就有“先發2億產品後大資金進場”的做法。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稱,一只新基金從申報到獲批,通常需要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再加上前期的溝通,三個月以上的時間是必然的。由此,相關委外機構不可能提前三個多月等候相關產品獲批。“如果要等,那這個期間的時間成本如何計算?如果定制的基金無法獲批怎麽辦?”王群航如此指出。

《第一財經日報》查詢近期多家基金公司發布的恢複申購的公告也發現了一些端倪。11月以來業內雖有95起基金恢複申購的事件發生,但實際上其中的一些名為打開申購實際則是限制申購。

11月24日-28日,廣發基金旗下三只鑫系列混合型基金——廣發鑫益、廣發鑫源、廣發鑫隆發布了基金恢複申購的公告,11月30日又有一只廣發安享混合基金發布了恢複(大額)申購的公告。但記者查詢公告內容後發現,這幾只基金只放開了1-3天的時間申購,隨後就暫停申購和轉換轉入業務。廣發鑫益成立於11月16日,規模2億元;廣發鑫源成立於11月2日,規模2億元;廣發鑫隆成立於11月7日,規模3.5億元。成立於11月22日的廣發安享混合基金規模稍大,為5.05億元,但也在放開申購一天後,就關閉了申購和轉換通道。

按照業內的標準,這幾只基金均符合委外定制基金的認定。王群航稱,委外定制基金有一大典型的特征:成立規模的頭大,尾巴小。“頭大”,指的是規模在億元位都是一個整數;“尾巴小”,指的是基金的規模數值在中間的三、四位通常是零,相當數量的一些新基金在幫兇資金幫忙之下,湊足合同生效所需戶數的情況時,成立規模里都有個幾千元的零頭。

《第一財經日報》以其中的一只鑫系列基金咨詢廣發基金內部人士。該人士回應稱,該基金是打新基金,放開申購的當日僅支持直銷櫃臺申購,之後就無法申購了。這或許也意味著,如此做法是為方便機構資金進場。

華夏基金旗下的四只新錦系列基金也發布了類似公告。本報記者從產品成立公告中發現其基本滿足委外定制基金的特點。華夏基金本次公告針對的標的更是機構持有的A份額。以其中的華夏新錦福混合A為例,公告內容稱,華夏基金決定自11月11日起恢複華夏新錦福混合A的申購業務,並自同日限制申購,即單個投資人單日累計申購金額不超過10萬元,如單個投資人單日累計申購金額超過10萬元,華夏基金有權部分或全部拒絕。然而,記者還發現在公告中顯示的辦理機構僅是華夏基金北京分公司。這極有可能也是為了方便委外資金的做法。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也向記者佐證了委外定制基金先成立後沖量的情況。他稱:“(對於)三季報基金公司的規模數據,天相投顧網是第一個統計出來的,但基金業協會公布我司數據要比天相多了將近100億。我猜是因為新基金不用發三季報,天相的樣本采集的是新基金首募數據,但協會公布的是最終數據。其實從募集到三季度末,有幾只定制基金被機構大資金大額申購了。”

政策調控效用

在多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業內人士看來,當下這種委外資金沖量基金存量殼資源的傾向較為明顯。一方面是由於監管調控使得委外新基金發行數量將大幅減少,另一方面是,年末一些重視規模指標的公司有沖規模的需求。

在基金推行註冊制,新產品發行提速,但除了牛市以外,其他時間鮮有產品井噴現象發生。而今年以來,由於委外資金的入場情況發生了明顯變化。在剛剛過去的9月份、10月份、11月份基金成立數量分別為118只、63只、181只,成為歷史上的基金發行高峰,而11月份的基金發行數量更是遠超歷史其他月份。在基金發行高潮的背後,有基金公司還囤積了一些獲批的殼資源。

“部分公司或許亂用、濫用了註冊制所給予的紅利。”王群航稱,原先一些基金公司認為他們有可能談下委外一些資金,就充分利用註冊制的便利,預先申報並獲批了一批產品。反正業內之前的“批而不發”狀況對於監管層方面而言是幾乎是沒有“違約”成本的。

這樣無序狀況也引起了監管的調控。據相關媒體報道,對於產品延期募集的情況,監管機構要求,基金管理人延期募集應該提供申請報告、法律意見書、托管行無異議函,以及產品延期募集經過公司相關部門詳細論證並履行內部程序的說明材料等。監管機構表示,為了做到科學規劃、理性申報產品,從2016年12月起,將每月向行業發布基金產品獲批後的募集設立情況及產品獲批後超期未募集情況”。

如今公募在發行委外定制基金中,必須要註明委外字樣。監管要求基金公司在申報產品額外要申報一些材料,比如獲批6個月未發產品數量以及占已批未發產品總量比例;近30天內申報產品的數量,等等。

值得註意的是,各家基金公司的迷你基金情況也要在申報新產品時做逐一介紹。在業內看來,迷你基金如果產品標的符合機構偏好,也有可能成為委外資金熱衷的殼資源。在今年前三季度,數只迷你資金體量暴增,背後的推手極有可能是委外資金。最具代表性的是西部利得穩健雙利基金去年年末規模僅673.6億元,但到了今年三季度規模上升108倍至7.34億元。金元順安豐利緊隨其後,同期規模增長了60多倍,從4300多萬變成了29.55億元。

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市場部人士對本報稱,相比委外定制基金申報時流程繁瑣,存量的殼資源優勢明顯,資金公司隨時可以拿來對接機構資金。在其看來,如今債券市場調整,新股IPO賺錢效應凸顯之際,此前因新股暫停發行遭遇巨額贖回、凈值出現大幅波動的打新基金極有可能重新受到機構資金的青睞。

沖規模優勢超貨幣基金

如今在年末時點,存量殼資源或許還將代替貨幣基金成為年末沖規模的利器。

近日,本報記者從多家基金公司處了解到,在資金面趨緊的情況下,行業內貨幣基金贖回情況較為嚴重。相比9月末,國內一家貨幣基金規模在千億以上的大型基金公司,短短幾個月贖回了百億以上的貨幣基金,贖回比例接近15%。而另一家來自上海的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稱,機構占比較大的贖回到賬T+1的貨幣基金贖回比率高達25%,散戶占比較高的T+0貨幣基金贖回較少。

華南一家大型公募內部人士對本報稱,眼下已與往年不同,年末各家基金公司沖刺規模,今年的主題不是貨幣基金沖量,而是保貨幣基金的存量規模。

近日多家基金公司放開了貨幣基金的(大額)申購交易。而記者從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了解到,放開的目的是贖回比例較高,年末需要機構沖規模。在12月的首個交易日國債回購利率收盤價曾高於貨幣收益率4%的水平。當時有業內人士表示,貨幣基金沖量的成本飆升,高達“放兩周成本萬4萬5的地步”。

該北京基金公司人士則對本報稱:“當時是資金面最緊張的時候,現在降下來點,也高於往年。我司相對穩健,那些萬4、5的成本也敢接的公司,做法確實有點激進。”

作為替代,當貨幣基金沖量優勢不在,存量殼資源被業內寄予厚望,而接下來的基金公司排名戰或許也將成為存量殼資源沖量進行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616

監管收緊下的公募委外出路:殼資源仍是重要承接平臺

種種跡象顯示,公募基金承接委外資金的高潮期已經過去。在去年末調控新基金發行節奏後,近日監管標準再度升級。第一財經獲悉,今年以來,委外定制的純債債基和靈活配置型基金的申報已經停止審批;當前的純債和靈活配置混合基金申報或者獲批過程中,需要市場投資稽核、產品總監及總經理聯合簽字承諾產品為非定制化產品。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年前談好的幾單委外業務可能要黃了。現在公司正在考慮委外拼單模式,多家機構一起少量認購,先走正常途徑把產品成立。繞開定制關卡之後,再讓其他資金陸續進來。”

與此同時,在委外新產品發行近乎叫停的背景下,存量殼資源優勢凸顯。有基金渠道人士對本報稱,眼下行業銷售的重點產品落到了存量的定制基金身上,這類基金管理費較低,相比體量較小的迷你基金更易受到機構青睞。

委外疾行受阻

2016年,經歷股災之後的A股市場又遭遇了一輪熔斷行情,投資者信息脆弱,基金市場擴張舉步維艱。危難之際,銀行、保險等委外資金充當了行業救世主,它們手中巨量資金瘋狂湧入公募基金,並將後者規模首度推升至9萬億大關。

公募基金委外化的高潮莫過於去年11月。彼時,當月委外定制基金發行數量逾百只,行業內大部分基金公司在規模擴張主要精力都在幹同一件事情:開拓委外資源。

委外定制基金批量出現之際,一些基金行業內部人士給出了較高的正面評價,他們的看法諸如:“我不知道為什麽外界說委外不行”、“委外一方面滿足了銀行等資金配置的需求,也推到了公募規模的擴張”、“公募做委外薄利多銷,還能額外獲得一批殼資源”……但隨著委外定制高潮叠起,發展態勢近乎瘋狂之際,也有些的看法趨於謹慎。“我不知道風險在哪里,但整個行業一面倒的時候,風險就可能來了。”去年末,北京一家基金公司駐上海渠道如此指出。

實際上,伴隨著債券市場巨震及其去年末資金面緊張情況發生,公募基金委外化的風險逐漸暴露。自去年10月下旬以來,中債銀行間債券總凈價指數跌幅超過4%,一批個券跌遭遇了慘跌。在市況最差的時候,現券市場一度幾乎喪失流動性,鮮有成交;國債期貨市場則紛紛跌停。臨近去年末,在資金面緊張形勢的驅使下,一些機構開始贖回固定收益類定制基金,獲得現金頭寸。事情的發展甚至引發了市場的恐慌,有市場人士擔憂2015年股災之後,2016年可能會有債災發生。

行情危急之際,監管指導隨之而出。央行不斷向公開市場投放流動性,而證監會也在調節基金發行節奏,定制化產品發行數量隨之銳減。即便如此,獲批的產品仍可發行定制基金,一些基金公司也為此談好了機構業務,待春節後,資金到位便發行產品。

不過,春節過後,監管調控再次升級。對於一些基金公司而言,幾單委外業務“煮熟的鴨子飛了”。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稱,現在監管叫停了純債和混合型定制基金的發行,普通權益類產品風險較高,委外機構並不熱衷。貨幣型的定制基金還能發行,但需求較小。

殼資源走俏

從產品發行端來看,如今委外資金通過定制新基金入市的空間已經較為有限。這也意味著公募基金行業委外的高潮已經過去。

不過,委外資金入市仍有去處。上海一公募基金負責華東區域的渠道經理對本報稱,眼下委外資金一個重要的去向就是殼資源,即原有的定制基金,它具備了現成的低費率、適應委外資金需求的契約條款,可以吸引新的機構資金進來。

在他看來,由於新發基金渠道的不暢,未來這些殼資源體量可能會普遍增加,不排除會有更多百億巨大霸基金的湧現;但也不排除未來也會遇到政策的變化。

該渠道經理稱,原有的定制基金的優勢很明顯,管理費低於普通基金,也具有公募分紅避稅的優勢。相反,現存的規模不足5000萬的一批迷你基金則受制於管理費和契約規定要求的“正常化”,而得不到委外定制需求的青睞。“現在監管很嚴格,行業治理又透明,基金契約不能改,也不太可能通過返傭的形式來補貼機構客戶。”

除了存量殼資源外,“拼單定制”風潮或將上演。上述上海基金公司內部人士稱:“現在監管動向變化快,從去年末調控新產品發行節奏,到今年2月則又不讓發產品了。現在公司考慮的是拼單來發行基金,先發出來再說,現在不發,估計過一陣子連拼單也不能發了。”

當委外定制話青睞公募基金的熱度降低之後,基金專戶承接委外的高潮可能隨之而來。多位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本報稱,當前專戶產品承接委外限制較少,但是專戶沒有公募分紅的稅收優勢。

然而,去年12月國稅總局與財政部聯合發布140號文,明確了資管產品持有至到期不屬於金融商品轉讓,不繳納增值稅。這也意味著基金專戶的持有者只要中途不退出,持有到期亦然不需要繳納增值稅。

隨後稅收新政又有變化,征稅起點推至2017年7月。上述華南基金公司內部人士續稱:“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也會有變化,還是等待7月份後再看。如果定制專戶到期免稅的話,那極有可能意味著是委外產品定制化的一場遷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130

公募委外大業驟變 9萬億體量或有縮水

在公募新基金殼資源發行殆盡之後,公募基金的委外定制化業務或將陷入“窮途”。

春節過後,國內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募集成立了四只基金,其中的三只純債基金機構定制格調十足,投資者數百戶以及認購金額整數億元外加零頭;另一只定期開放債基金也有機構化特征,募集規模6億多,投資者數量1000多戶。雖然公募委外定制型基金仍在發行,但這些均為獲批多月的殼資源。上述兩只基金在去年8月獲得證監會批複,在等待5個多月後開始募集,並較快成立;另兩只基金於去年11月獲得批複,等待3個月後募集並成立。

在多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人士看來,公募定制基金的前景即便不是末路,但隨著監管收緊、銀行MPA考核實施、債券市場的調整等壓力困擾,2017年之後的三個季度,公募基金委外業務極有可能出現縮減態勢,而9萬億公募體量也將出現縮減。

9萬億公募收縮委外戰線?

在過去不久的2016年,公募基金行業整體規模突破了9萬億大關。據基金業協會統計,截至去年年末,108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合計9.16萬億元,相較2015年末8.4萬億的體量足足增加了7600萬元。

在一些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業內人士看來,公募體量的增長,主要緣於機構委外資金的大量湧入以及年末沖規模效應等因素,但在這些紅利釋放之後,等待逾9萬億公募的將有可能是規模的縮水。

如今的公募行業,委外定制基金資產已逾萬億元。據濟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6年末,委外定制公募基金的總數量約為633只,資產總規模約為10753.5億元,其中債券基金類的占比達八成。然而,高潮期過後,委外定制基金極有可能走向瘦弱。

在去年年末,當債券市場巨震、貨幣基金頻現巨額贖回、監管調控基金發行節奏等事情之後,基金行業人士早有預知,針對基金委外定制業務的政策調控即將來臨。而開年之後,證監會便召集多家公募基金人士在北京舉行了一次討論會,並在會上談到了多則針對開放式基金流動性管理的意見。其中包括在新基金發行時,單一機構認購占比超過50%時,基金管理人將參與認購產品,以發起式、共擔風險的形式來運作基金;存量基金規模中,單一投資者認購占比超過50%時,基金管理人將不再接受個人投資者的申購;貨幣基金根據前10大持有人的客戶集中度分類限制組合剩余期限,比如80%對應30天、50%對應60天、20%對應90天。

如此政策若一經實施,將對基金行業的機構業務產生重大影響。比如對於中小基金而言,如果每發一只定制基金就將投入千萬的自有資本金進行發起式管理,那它的運營風險將大幅增加。

“這是處里下發的征求意見,距離真正實施還有一段距離。”國內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副總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現在監管還在到處征求意見,未來真正的實施版本可能與之有一定的出入。

在該副總看來,征求意見提到的尚有部分內容與市場不相調和,比如對貨幣基金持券久期要求。在他看來,如果按照征求意見的要求,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將大幅下降。這意味著機構購買貨幣基金的成本和收益將明顯收窄,甚至是大幅倒掛。“當貨幣基金收益率大幅低於市場隔夜回購利率的時候,大量投資者會選擇贖回,貨幣基金體量占整個公募基金規模接近一半,它的贖回效用對整個行業的沖擊是不容小覷的。”

除了監管要求的提高,從委外機構心態的變化來看,它們對定制公募基金產品的熱衷度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日前一只機構定制類型的定開債基打開封閉期,整體贖回比例約為50%。該公司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機構也有自身的考量,比如產品收益率未及預期且債市環境並不好;自身現金流也並不充裕。

委外業務轉向

實際上,不僅僅公募定制基金,從更寬廣的範圍來將,銀行等委外業務整體策略將發生變化。國泰君安研究所銀行組邱冠華團隊稱,在央行主動拆杠桿、將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等背景下,銀行通過委外從事杠桿投資獲取利差的模式難以維持,模式生變,將更加偏重主動管理,亦將增加投資範圍。

在邱冠華等人看來,因銀行間市場整體利率水平有所擡升,2016年那樣的低利率環境不再,簡單粗暴地加杠桿、錯配來套利的方式難以為繼,也就是說,央行通過一系列主動拆杠桿行動,已經瓦解了委外杠桿投資的基礎前提,即低利率環境。

低利率就意味著低成本,以低成本獲得資金然後投資於資管產品,便可獲得一定的收益。為此,過去幾年銀行等金融機構都有擴張規模的訴求。

2017年央行正式實施MPA考核,新口徑廣義信貸(即納入了表外理財)的增速成為考核的核心指標。中小銀行前期增速過快,是受MPA影響最大的群體,而大中銀行本身前期規模增速就相對低,受影響小。邱冠華稱,在有限的廣義信貸增量里,銀行必然會優先配置收益水平較為可觀的信貸、非標等資產,委外的增量預計會顯著回落。

不過,委外增量收縮並不意味著沒有新的增量。上海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固定收益副總監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當前委外業務管理規模並有出現下滑,反而是有一定幅度的增長。”而上述副總認為,眼下承接委外的平臺將重點考慮專戶,但專戶到期機構只有享受增值稅的避稅優勢,沒有分紅及所得稅的避稅優勢,對客戶的吸引力相比定制基金有所弱化。

興證固收研究團隊認為,總體來看,機構投資者對今年的委外擴張比較謹慎,增量也不會太多,對今年的委外要求做好安全墊、節奏放緩、預期收益放低、保持絕對收益和多策略目標,更加註重委外的質量。

增量有限的同時,存量委外業務亦有可能發生變動。興業證券認為,不少委外賬戶業績不大預期甚至虧損,但存量的委外規模還沒出現大額的贖回。2015-16年委外業務擴充明顯,多簽訂2-3年合同,但贖回與否是根據業績考核,今年1季度為業績考核高峰期,業績不理想的管理人面臨被贖回壓力。有投資者表示,近期確實在對收益做得不好的賬戶進行清理和贖回,而對部分業績較好的管理人則可能追加。

興業證券稱,因為對債市不看好,17年委外策略多轉向多策略模式,以債券為底倉,關註權益、商品、期貨的機會,權益的投資規模和占比可能上升,近期港股市場火爆,也加大了對港股的關註度。但因為多策略仍在摸索過程中,投資者普遍認為還不成熟,具體落地仍需要一定的過程,這也導致委外業務放緩的原因之一。

而上述副總也表示:“眼下從機構偏好的角度來看,沒有特別適合機構配置的品種。”在定制基金空間收窄的大背景下,考慮到短期權益向好,委外機構可能會增加專戶配置比重,尤其是量化或者專戶FOF占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287

公募委外業態生變:拼單、發起式成兩大走向

業內預期已久的、公募基金委外通道業務的監管文件終於落地。

3月17日,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向各公募基金管理人、托管人下發《機構監管情況通報》(下稱《通報》)明確提出,嚴禁公募基金通道化,並對公募基金機構投資集中度問題做了嚴格規定,其中最為核心的一點即:單一機構持倉基金份額超50%,管理人將采取發起式形式運作。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這一措施將直接影響到公募基金的委外業務,一方面發起式業務模式考驗公募基金的主動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在監管倒逼之下,未來機構“拼單”認購的現象可能增多,長遠來看利於中國資本市場機構化的發展。

“拼單”成委外新走向

《通報》規定,在新基金發行中,單一機構新設基金(含已獲批但尚未成立的基金)單一投資者持有份額占比超過50%時,將采取封閉式運作,或定期開放且開放周期不低於3個月,並采取發起式形式運作。這一規定意味著未來公募基金委外業務門檻有所提高。有別於2016年承接單一機構定制業務,將來基金公司需要自掏1000萬元真金白銀跟投,且必須鎖定三年。

依據2014年7月證監會發布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發起式基金是指基金管理人在募集基金時,使用公司股東資金、公司固有資金、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基金經理等人員資金認購基金的金額不少於1000萬元人民幣,且持有期限不少於三年。發起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後,若基金資產凈值低於兩億元的,基金合同自動終止。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上述規定對公募委外或者機構化業務的影響不會太大。上海一家公募基金副總經理稱,公募基金未來在開展機構業務時,可能會采取“拼單”模式,只要引入2家以上的機構資金,便可輕易突破這一規則限制。比如某基金發行一只定開債基金,兩家機構負責投入1億元以上等額資金,管理人負責湊起200戶的最低成立門檻,任何一家機構均不滿足持倉占比50%的“限制”。

“在過去,拼單的核心(前提)是一家基金公司的純主動管理能力。以前要實現這一模式難度不小。現在監管倒逼之下,未來行業內應該會容易接受這一模式,這利於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的比重的提高,也不存在單一機構定制的流動性風險,長期對基金公司及行業是好事情。” 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如此指出。

在他看來,基金公司自身也有擇時的能力,面對優勢的基金投資標的,基金公司也有發起式經營的意願。“這考驗基金公司的主動管理能力,如果它對自己的業績有信心且有能力去支付發起式基金自購金額的話,那這樣的買賣還是能做的。”在《通報》落地之後,眼下對於一些委外業務的承接大戶,尤其是一些銀行系基金公司而言,著實舒展了一口氣。

在新規實施之後,未來整個公募基金委外業務分化將加劇。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一些有股東背景的、自身資本金實力較強的基金公司,它們在承接機構業務時,有較強的議價權;但一些缺乏股東優勢、自身實力較弱的基金公司,很難讓多家機構坐下來,接受它的“拼單”成立基金的要求,且這些公司自身也沒有多少實力開拓發起式基金業務。

實施時間:即時生效?

論及《通報》的初衷,在業內看來,監管的目的不是為了限制基金公司機構業務,而是在管控風險。《通報》內容亦有指出,2016年以來,部分公募基金管理人接受個別機構投資者申購,致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過於集中,管理人獨立性、產品流動性風險以及公平對待投資者等問題不容忽視。“它(發布)直接是針對委外,目的在於維護中國公募基金市場的可持續穩健發展。”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如此指出。

只不過,業內對於新規的具體實施時間目前存疑。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上述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如果即時生效,那基金公司在開展單一機構定制基金業務時,就將在產品申報的“上遊業務”起標註單一機構定制及發起式等字樣。

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產品經理稱,證監會未在文件中寫明具體業務的實施時間。為此,各家公司還在確認中,但業內普遍的理解是即日生效。

依據《通報》,單一投資者持倉超過50%時,基金公司將在基金合同及基金招募說明書等信息披露文件中予以充分披露及標示,此類產品不得向個人投資者公開發售。管理人還應在基金註冊申請材料中承諾,其擁有完全獨立的投資決策權,不受特定投資者的影響。換言之,未來單一機構定制基金相關信息將被公開披露。

截至目前,市面上現存的定制基金,均未在發行文件如基金合同及招募說明書中披露過機構或者委外字樣。工銀瑞信3月初成立一只909.5億元的、名為工銀瑞信豐淳的半年定期開放債券基金震驚業內,這只基金投資者人數僅223戶,且基金金額中還包括工銀瑞信內部員工認購的3299.23元。工銀瑞信亦未在發行文件中,標註委外或者機構定制。

行業趨向分化

隨著新規的實施,基金行業的分化或將加劇。

新規之下,未來單一客戶定制基金的首發金額或將有所提高。《通報》稱,此前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占比已達到或者超過50%的存續基金產品,管理人後續不得再接受此單一投資者的申購。這意味著此前諸如一些公司先保2億元成立門檻,隨後等機構資金到位後追加入場的業態將成為過去時。

2016年,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公募基金規模有史以來第一次站上了9萬億元大關。然而,到了今年1月份規模又縮水近8000萬元,跌至8.36萬億元。而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在去年四季度多只固定收益類基金規模暴漲,最多的基金單一個季度凈申購逾500多億元,而凈申購百億元以上的基金數量超過20只。依據新規,未來單一機構定制基金基本無法在年末沖規模。而拼單沖量則更考驗一家基金公司的能力。

眼下的基金發行潮或是未來各家公司實力體現的一次預演,眼下各家基金公司正在忙於“去庫存”。去年12月監管要求稱,自2017年1月起,對於超期未募集的基金產品數量達到或超過已批複未募集基金產品總數60%的基金管理人,再次申報基金產品的,證監會將委托相關派出機構對基金管理人有關情況進行現場檢查。

據Wind資訊統計,在3月份剛剛過去的19天里,共有121只基金成立。對此,王群航稱,為了滿足監管要求,去年12月發行基金數量驟增,但市況艱難且基金發行的最長時間期限是3個月。“熬到3月份必須要成立,所以3月份成立的數量才會這麽多。”而公開數據也印證了他的說法,在新基金中,3月份開始認購的基金數量僅26只。

在業內人士看來,能在新規之前,釋放大量存量殼資源的基金公司,極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格局中繼續展現發展實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881

獨家丨公募委外新政新老劃斷 發起式基金自身受制50%約定

自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下發《機構監管情況通報》(下稱《通報》)讓公募基金委外業務“有規則可循”後,針對業務操作細節問題,監管層又有新動作。

3月23日,第一財經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悉,監管針對業內尚存疑問的實施時間和操作細節問題,又出臺了一份指導意見。其規定,以《通報》下發時間3月17日為界限。17日之前成立的產品,為老產品;17日之後開始募集的產品,為新產品;17日正在募集期的產品,目前政策尚不完全明朗,後續產品的成立備案時,可能需要提交投資者結構說明和承諾函等材料。對於老產品,單一持有人占比已達50%以上的,管理人後續不再接受該持有人申購,未達50%的,公司要采取風控措施確保單一持有不超50%;對於新產品,要持續確保單一客戶持有低於50%。

上周五出臺的《通報》,已要求基金公司將單一機構定制的公募基金產品與普通基金產品作出嚴格區分。其規定,新設基金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達到或者超過50%的,應當封閉運作或定期開放運作,且開放周期不得低於3個月,並采取發起式基金形式,在基金合同及基金招募說明書等信息披露文件中予以充分披露及標識,此類產品不得向個人投資者公開發售。

由此可見,在3月17日之後開始募集的單一機構定制基金,在產品成立備案時,其委外字樣將被標註出來。同時,基金有一定的門檻:以發起式形式成立,基金公司極有可能將自掏1000萬元真金白銀跟投,且必須鎖定三年。

依據2014年7月證監會發布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發起式基金是指基金管理人在募集基金時,使用公司股東資金、公司固有資金、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基金經理等人員資金認購基金的金額不少於1000萬元人民幣,且持有期限不少於三年。發起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後,若基金資產凈值低於兩億元的,基金合同自動終止。

值得註意的是,近日基金行業內正在上演一場“殼資源”的去庫存活動。截至3月23日,共有137只基金成立。按照監管最新要求,基金管理人存在基金產品超過六個月進行募集,需要對原註冊事項進行實質性調整的,可向證監會提交變更註冊申請。基金管理人一個月可以申請一只基金的變更註冊,每只基金產品的變更註冊申請不能超過一次,變更註冊申請獲批後應當在6個月內進行募集。對於超期未募集產品數量占比超過60%的基金管理人,經現場核查,在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投資運營、人員配備等方面不存在相關問題的,每一個月可以申報一只新募集基金產品的註冊申請。

實際上,一旦超期未發,大概率上基金公司無法在一個月成功申報一只基金的註冊申請。這種壓力之下,大量基金產品趕在3個月的最長發行期內募集成立。在基金發行慘淡的市況之下,不排除有基金公司會另辟蹊徑,繞道發起式形式募集成立。

眾所周知,普通公募基金產品成立的最低門檻為2億元,但發起式基金並未受此限制。除了指導委外業務外,本次指導意見對於發起式基金渠道銷售問題也作了規定。其稱,發起式基金(定期開放發起式除外)也要滿足“單一投資者持有份額不超過50%”的規定,也就是說,除公司自有資金出資1000萬外,還需要渠道銷售至少1000萬。持續保持,包括募集和基金運作階段。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副總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如果沒有這條規定,那新基金就有可能變相成為基金公司自身的定制基金。有一家基金公司開出先例,各家公司隨之效仿就有可能滋生出行業內的新亂象。監管這次的指導意見恰到好處地做了提前防範。”

公募基金委外新政之後,機構定制基金或將趨向拼單定制化。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整個公募基金委外業務分化將加劇。上述副總經理稱,一些有股東背景的、自身資本金實力較強的基金公司,它們在承接機構業務時,有較強的議價權;但一些缺乏股東優勢、自身實力較弱的基金公司,很難讓多家機構坐下來,接受它的“拼單”成立基金的要求,且這些公司自身也沒有多少實力開拓發起式基金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4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