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即將吞入深鐵500億貨值 註資,還是合作?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3-12/990737.html
一旦成行,一石三鳥。不僅落實王石對萬科混合所有制的制度設計,還將吸納深圳地鐵集團大量位於深圳前海自貿區的土地。更為重要的是,萬科管理層在股權層面的支持份額大舉反超寶能系持股量。
每經記者 白亞靜
資本大戲“萬寶之爭”即將迎來終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3 月12 日,萬科管理層與深圳地鐵集團舉行戰略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
有媒體稱關鍵信息是,深圳地鐵集團擬向萬科註入多宗優質地塊,總估值接近500 億元。
若視作註資,則僅比寶能持有萬科股份的賬面市值低23% 。目前,寶能系持有萬科24.26% 的股份,以萬科停牌價24.43 元/股計,賬目市值為655 億元。
聯系到近日華潤董事長傅育寧罕見公開支持萬科(華潤持有萬科15.29% 的股份),“萬寶之爭”的結局似已呼之欲出。
一旦成行,一石三鳥。不僅落實王石對萬科混合所有制的制度設計,還將吸納深圳地鐵集團大量位於深圳前海自貿區的土地。更為重要的是,萬科管理層在股權層面的支持份額大舉反超寶能系持股量。
據悉,上述註資方案已獲深圳市國資委批複。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還需提交萬科股東會通過。另外,萬科作為上市公司,停牌籌劃重組期間,和誰、怎樣做、籌劃什麽方案,都需保密。事實上,萬科董秘譚華傑也對相關傳聞不予回應。
熟悉深圳市場人士均知,深圳地鐵集團對標的是港鐵“地鐵+物業”的發展模式。隨著深圳軌道交通快速延伸,深圳地鐵集團也手握大量地鐵上蓋優質地塊。近年,它在地產開發板塊快速發展,被深圳業內視作最大“地主”之一。
在此背景下,萬科與深圳地鐵集團早有合作。2014 年底,深圳萬科一反常態,離開郊區,進入深圳中心地塊,合作標的即“深圳地鐵紅樹灣物業開發項目”,合作方深圳地鐵集團權益占比51% ,萬科占比49% 。
究竟是土地合作開發,還是股權註資,目前萬科還未公開表態。不過隨著3 月12 日萬科年報會、3 月17 日今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一切答案都將浮出水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 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 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O2O保潔服務應用e家潔即將登陸新三板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14/154685.shtml
導讀 : e家潔已收到同意掛牌新三板的回複函,即將登陸新三板市場。
i黑馬 訊 3月14日消息,近日,北京逸家潔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e家潔)收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公司同意掛牌的回複函,即將登陸新三板,主辦券商為天風證券。
e家潔CEO雲濤表示,e家潔從只提供家庭保潔服務到現在的平臺化公司,從業務結構到盈利模式一直在不斷創新,用戶數和用戶體驗是一家企業盈利的關鍵,登陸新三板是為了在未來挖掘更多阿姨服務的潛能,來創造更多社會價值。
不久前,e家潔正式發布了企業服務,擬將其打造成為一站式的企業後勤服務平臺,成為國內首家在這一領域正式展開運營的企業。
e家潔是中國第一家專業提供APP預約保潔服務的互聯網應用,自2013年5月上線至今,已經發展成為“互聯網+”上門服務的領航者,並致力於為用戶提供專業、平價、高效、便捷、安全的保潔及增值服務。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i黑馬 ,i黑馬 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歐洲無人駕駛公交項目即將上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7057.html
歐洲無人駕駛公交項目即將上路
一財網 錢童心 2016-03-27 21:21:00
這個項目是由荷蘭格爾蘭德市的兩個小鎮瓦格寧根和埃德共同發起的,計劃將兩地的乘客通過一輛6人座的無人駕駛車運往當地的大學。
歐洲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項目即將在荷蘭進行試點。
這個項目是由荷蘭格爾蘭德市的兩個小鎮瓦格寧根和埃德共同發起的,計劃將兩地的乘客通過一輛6人座的無人駕駛車運往當地的大學。據介紹,這輛無人駕駛車形似封閉且大一號的高爾夫車。和歐洲已經有的諸如鹿特丹的Rivium無人駕駛車以及希思羅機場的無人駕駛車按既定軌道運行的模式不同,格爾蘭德無人駕駛車是完全不定點而且是在普通車道上行駛的。
在經過兩個月200米公共車道的測試後,這項無人車載客項目試點計劃於今年5月啟動。該項目的實施方WEpods公司項目負責人Alwin Bakker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機器人把你送去一個地方的感覺一開始總是讓人難以接受。”
WEpods公司透露,該項目從設計到測試再到獲得批準上路,整個過程不到兩年時間。目前政府投資了兩輛這樣的電動車,成本達到340萬歐元。據公司介紹,這個政府投資項目是一個“開源”項目,也就是說,其它公司和政府也可以使用該公司的技術。例如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市政府都已表示出興趣。
據公司介紹,這個無人駕駛項目之所以能夠在兩年時間就實現從研發到上線,是因為沒有涉及太多的投資方,主要還是以地方政府、學校和科技公司為主,因此決策效率很高,大家行動目的也非常一致。“我們的目標是,做出一輛真正能夠在公共路面上行駛的機器人駕駛的公交車。”Bakker告訴記者。
Bakker還對記者表示,最初產生做無人駕駛公交車技術的念頭來自於和谷歌的交涉被拒。當時公司團隊問谷歌是不是能夠使用該公司研發出來的當地穿梭巴士的無人駕駛技術,得到的回答是不可以。於是公司就想為什麽自己不能去做一個出來?後來項目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資助,也和當地的大學聯合做研發,並采用了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技術非常先進的EasyMile公司的制造團隊進行設計和改進,為這款公交車加上雷達及導航系統。Easy Mile由鋰電池驅動,充電8小時能夠支持車輛行駛12小時,續航里程80公里。
Easy Mile公司所設計的這款EZ10已經在芬蘭、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士等多個歐洲國家的城市工業園區啟用,近期又在新加坡和美國加州San Ramon進行試點。去年巴塞羅那智慧城市展期間,Easy Mile負責人Xvier Salort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就曾表示:“歐洲很多城市政府都對這兩電動汽車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希望能解決城市交通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EasyMile使用的自動駕駛技術早在2008年起,就在歐洲的一些大型主題公園和遊樂場廣泛啟用,已經運載過超過150萬名乘客。Salort告訴記者:“預計到2017年,全球將有100至200輛EZ10在不同城市運行。”
不過與此前在歐洲、新加坡和加州的工業園區運行情況不同,此次往返於瓦格寧根大學和埃德之間的無人駕駛車輛是真正能夠上路的無人駕駛車。直到去年全球範圍內都沒有一個特別的基礎設施能夠支撐EZ10在公共路面上行駛,一般做法是設定好起點和終點,讓車輛能夠在既定的兩點間重複往返。
但是,這個項目目前最大的挑戰仍然在於回答很多想要真正實現無人駕駛技術在正常路面通行的共同面臨的問題,包括無人駕駛技術如何辨別行人,如何分別交通信號燈,如何理解並對於路面出現的突發情況做出及時的反應,比如路邊的樹木突然被狂風刮倒了,等等。此外,導航系統要獲得地方政府批準也面臨挑戰。對此,Easy Mile在回答《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提問時表示:“這款無人駕駛車的軟件和自動化系統是和Robosoft合作開發的,Robosoft已有30年機器人組裝和定制經驗,因此擁有多傳感器定位、全天候障礙物探測和避讓、導航和路徑規劃、連接和調度以及安全性等多方面技術。” 據EasyMile介紹,尤其是安全方面,如果乘客臨時改變車輛原先設定的路線,它就會自動停下,此外車輛和調度之間的溝通信息全部加密,車輛對不同路況做出的反應也完全獨立於IT團隊。
據WEpods公司介紹,今年5月份的測試將會從瓦格寧根大學的客人通過iPhone手機上的APP來呼叫從埃德鎮的火車站出發的無人駕駛車開啟,這輛被呼叫的無人駕駛公交車將以25公里的時速緩緩駛入瓦格寧根大學校園來迎接客人。盡管時速仍然較慢,服務的範圍也相對有限,但是測試的主要目的是反應這輛電動車所搭載的無人駕駛技術的性能,從中能夠判斷它未來是否能夠真正上路,並用於提升當地整個公共交通系統的性能和效率。
編輯:彭海斌
樂視影業CEO張昭內部信曝光:樂視影業即將註入樂視網,將打通五大環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07/155659.shtml
樂視影業CEO張昭內部信曝光:樂視影業即將註入樂視網,將打通五大環節
i黑馬
2016-05-07 13:13
張昭信中表示,樂視影業將向生態型影視公司升級,為全球用戶服務。
近日,樂視網發布上市公司公告,宣布樂視影業即將註入樂視網上市公司,並發布了相關預案。
據了解,樂視網擬向樂視影業股東以每股 41.37 元人民幣發行 1.65 億股,並支付現金 29.79 億元人民幣,共計作價 98 億元人民幣,購入樂視影業全部股權。根據協議,樂視網擬向前述股東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其合計持有樂視影業 100%股權。本次交易前,公司未持有樂視影業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後,樂視影業成樂視網全資子公司。
消息公布後,樂視影業 CEO 張昭隨即向樂視影業全體員工發出了一封題為《癡心電影,全球逐夢》的全員郵件。信中,張昭分析了樂視影業的企業文化,並展望了註入後樂視影業的發展方向。
張昭在這封信中表示,樂視影業將從互聯網影視公司向生態型影視公司升級,從以資源為中心的影視制造業向以用戶為中心的影視服務業升級,未來樂視影業要為全球用戶服務,向用戶傳遞文化價值。
張昭還提到,樂視影業通過註入樂視網,將打通五大環節:中國和全球、“影” 和 “視”、線上和線下、IP 和用戶、內容和生態。通過樂視生態的全球化戰略,樂視影業將開始同全球範圍內的頂級影視公司開展深入合作,同時,通過與樂視生態的打通,讓內容更好地依托於終端和場景,為用戶服務。
全員信的全文如下:
癡心電影,全球逐夢
——樂視影業 CEO 張昭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
樂視影業的同學們:
我相信,大家早已得知樂視影業即將註入樂視網的消息。我們作為 “互聯網 + 影視” 時代的開創者,用五年的努力獲得了資本的肯定。五年後,我們又一次成為幸運兒:以註入樂視網的方式融入樂視生態。
人類文明的繁盛,都伴隨著影像的深刻烙印。從 “語時代”、“紙時代” 到如今物物相連的 “屏時代”,人類經歷著一次又一次文化複興的浪潮。
電影是文化的產物,也反哺著人類文明:盧卡斯在美國創造了偉大的《星球大戰》,深深影響著幾代美國人,曾激起人類對科幻文化的狂熱和對外太空探索的無限向往; “啊!船長,我的船長!” 羅賓•威廉姆斯在《死亡詩社》里的表演,震撼著幾代年輕人的靈魂,使他們敢於沖破樊籠,反抗權威,打破思想禁錮。
回首過去的五年,我們一直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在為誰提供服務?用戶,是我們的核心。樂視影業的使命從來不是為了多高的票房,我們更多思考的是如何為用戶提供服務、創造價值。這話聽起來有點酸,做起來也挺難,但是我們還是帶著《小時代》走進了富士康普通工人的生活;異地給爺孫們安排《歸來》的觀影;為《睡在我上鋪的兄弟》舉辦音樂挑贊賽——每一滴眼淚,每一張笑臉,都閃爍著文化的微光。
我們溫暖著用戶,影響著社會。無論何時,我們都要堅守一個文化創意工作者的文化使命。
夢想,如果不能照亮別人,就不能稱之為夢想。今天,我們要談論的是樂視影業註入樂視網這件意義非凡的大事。我們已經開始從互聯網影視公司向生態型影視公司升級。借助技術、互聯網和生態的力量,我們將進一步從以資源為中心的影視制造業向以用戶為中心的影視服務業不斷邁進,進而完成我們更大的文化使命。
通過註入樂視網,我們將進一步打通五大環節:中國和全球、“影” 和 “視”、線上和線下、IP 和用戶、內容和生態。通過樂視生態的全球化戰略,樂視影業將開始同全球範圍內的頂級影視公司開展深入合作,打造更優秀的內容和服務,使中國電影得以走向世界,影響到更多用戶;通過樂視網和樂視影業的整合,我們將讓電影、自制劇、硬件、應用、服務等部門無縫連接,讓 IP 價值全文本、全流程、全終端、全生命、全生態地服務用戶;整合後的線上和線下資源,將通過生態化反相互融合,更好依托於終端和場景,為用戶提供服務;內容生態將作為樂視生態中承擔文化價值的生態成員,使內容發揮更大的文化價值。
當然,通過註入樂視網,你們中的很多人會成為行業同代人中的富有者。我向影業的每個人承諾,伴隨註入樂視網的舉措,你們很快都將成為樂視生態的共享者。“生態”,是 “生生不息,大心之所”。我也希望樂視影業每一位同仁,都能秉持獅狼文化,成為樂視最優秀的生態型人才。
五年前,我提到要把樂視影業打造成互聯網時代的影視公司,當時很多人說我們是癡人說夢。現如今,每一個影視公司都已經跟互聯網密不可分。我們看著自己的夢想一步一步實現,欣喜不已,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念:樂視影業的每一個夢想都是可以實現的。樂視影業太新了,我們知道所有恐懼都來自於不了解,我們不要懼怕別人的嘲笑和敵視的眼光,要相信自己對事業的信仰。因為,我們都是逐夢人。這一次,讓我們帶著文化的使命,逐夢全球。
樂視影業 CEO 張昭
2016年5月6日
[本文作者i黑馬,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題圖來自123RF圖庫。]
樂視影業
樂視網
張昭
內部信曝光
贊(...)
分享到:
掌舵全球最大電網12年 “班長”劉振亞即將功成身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435.html
第一財經獨家獲悉,5月6日,國家電網公司總部召開幹部大會,針對重要職位進行民主推薦,其中涉及到的職位變動就包括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一職。這意味著,現任國家電網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亞因年齡原因,即將功成身退、卸任現職。
盡管按照中組部和國資委的規定,這一即將到來的職務調整並不顯得突然——生於1952年的劉振亞今年已屬“超齡服役”,但對於電力行業而言,這一變動帶來的影響必然是巨大的。
近年來,幾乎每隔一年半載就有關於劉振亞職務變動的“可靠消息”,但每一次都如泥牛入海。而這一次,掌舵國網12年、自稱“電工班班長”的劉振亞,真的要功成身退了。十余年間,不怕難、不服輸的“電力強人”劉振亞,抓住了每一次稍縱即逝的戰略機遇期,牢牢把握電網和企業發展的主動權。即使那些對國網頗有微詞的人也不得不承認:他開創了國網大發展、綜合實力大提升的黃金時期,國網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電網企業創新發展之路。
劉振亞的成績單幾乎是無可挑剔的。
劉振亞執掌帥印之初,偌大的國網(資產10524億元)年利潤只有五六十億,經過12年的勵精圖治,到2015年,國網資產已達31149億元,而年利潤更是高達865億元,增長14倍多。《財富》500強排名也反映了這種變化:國網從第46位上升到第7位,大幅躍升39位。而根據2015年的經營數據,國網排名更有可能在今年升至全球第二,僅次於沃爾瑪,為中國各大企業之首。
在國內外,提起劉振亞就不能不說特高壓——能讓自己的名字和某項新技術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人,並不多見。十幾年來,這種被稱為“電力高速公路”新技術的蓬勃發展,已經讓劉振亞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當之無愧的“特高壓之父”。
“選擇了特高壓,壓力也是特高壓”。面對重重壓力和各種非議,劉振亞沒有屈服。2009年,國網建成全球第一個商業運營的特高壓工程。此後數年,他不斷向世人證明“電從遠方來”的科學性以及治理霧霾的獨特效果。2014年,特高壓獲得中央高層的決定性認可,進入發展快車道。時至今日,國網已建成7個、在建11個特高壓工程,一張以特高壓為骨幹網架的堅強智能電網已經成形。更具說服力的案例是,國網連續中標巴西美麗山水電送出一期二期項目,讓特高壓“走出國門”。
說起特高壓,大家都說“劉振亞太不容易”。公正地說,是劉振亞讓中國電網邁入了特高壓時代。到2015年,已經沒有人懷疑中國在這一領域代表國際最高水平。
如果僅僅在中國建設特高壓,或許像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這樣的國際政要還很難和他產生交集。但是,“圈不住”的劉振亞在特高壓大發展已成定局的2014年,創新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想。
既然特高壓能把中國的電網連起來,為什麽不能把全球的電網都連起來呢?既然信息網能全球互聯,電網為什麽不能呢?
這一戰略構想引發的國際反響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甚至親自致信劉振亞詢問全球能源互聯網進展,對其解決氣候問題寄予厚望。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指出:“中國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至此,全球能源互聯網戰略上升為國家倡議、國家戰略。
一些國際能源界的專家大佬認為,寬帶技術構成了信息網的基礎,特高壓技術成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關鍵。特高壓是一個重大技術創新,將帶動產業革命,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變化。
大凡成就非凡的企業家,無不被偉大的夢想所驅動,同時也不斷給人們造夢,引領人們去逐夢。從《特高壓交直流電網》、《中國電力與能源》到《全球能源互聯網》,專家型企業家劉振亞著述不斷,被翻譯成英文、俄文出版,他以學者風範精心描繪的全球能源互聯網藍圖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2016年3月,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正式成立,劉振亞毫無懸念地當選主席,美國能源部原部長朱棣文、日本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當選副主席。可以斷定,全球能源互聯網在2050年建成後,劉振亞必將會成為另一個溫頓·瑟夫或羅伯特·卡恩。
劉振亞帶領國網創造的另一成績是“走出去”:境外投資項目無一虧損、全部盈利,年均投資回報率在12%以上;運營6個國家和地區骨幹能源網,僅運營菲律賓國家電網6年即創造高達10億美元的利潤,相當於再造一個江蘇電網。
“班長”卸任,基業常青;經年之後,傳說猶在。
各界普遍認為,劉振亞留給繼任者的資本堪稱豐厚:全球能源互聯網進入戰略實施階段、特高壓和智能電網引領世界、“三集五大”推動國網從傳統政府機構向現代企業治理成功轉型,國資委考核連續11年A級……強人雖將卸任,但可以肯定,基於厚厚的積澱,國網“航母”仍將乘風破浪、轟然前行。
【劉振亞簡介】
劉振亞,男,漢族,1952年8月生,山東郯城人,1971年在山東白楊河發電廠參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工程碩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
1974.09—1979.05在山東工學院電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學習並留校任教;
1979.05—1992.10先後擔任山東省臨沂電業局技術員、生產技術科科長、副局長、局長兼黨委書記;
1992.10—2000.11,先後擔任山東省電力工業局(公司)副局長(副總經理)、黨委委員,副局長(副總經理)兼黨委副書記,局長(董事長、總經理)兼黨委書記;
2000.11—2002.10,國家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副部長級);
2002.10—2002.12,國家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國家電網公司籌備組副組長;
2002.12—2004.10,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2004.10—2013.05,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
2013.05—,國家電網公司設立董事會,任董事長、黨組書記。
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十八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兩次被記一等功,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多項榮譽稱號。
零售業不景氣 香港5月份即將大促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414.html
5月5日,在香港觀塘的一處商場各家門店門外還掛著“五一黃金周”大促銷優惠的牌子,但店內依舊人群稀少,對於已經受傷的香港零售業,這些促銷活動都顯得微不足道。業界人士稱,盡管五一香港的人流量有所增長,但其實對香港零售行業並沒有很大幫助,如果香港的零售市場持續下跌的話,5月將會迎來降價潮。
五一香港人流量增加
根據香港入境處公布的數據,五一勞動節期間的訪港旅客人次達到了60萬人次,整體同比略微增加2%,而今年內地的“五一”3天假期,經各口岸入境香港的內地旅客共有超過47萬人次,同比增加7%。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根據協會的會員反映,部分會員表示“五一”零售情況不錯,其中包括百貨公司等商家,不過,盡管五一人流量確實有所增加,但其實零售行業也並沒有想象中暢旺,比如珠寶首飾類銷情仍舊不太理想。
鄭偉雄稱,五一訪港人數增加,不排除有部分是到香港轉機去其他國家旅遊的可能性,所以真正對零售市場的改變並不明顯。他預計,5月將有不少公司透過減價促銷的方式清理庫存,回籠資金。
鄭偉雄直言,目前內地訪港旅客的結構已經發生重大改變,可能會令香港的零售生態鏈產生巨大變化。一方面,訪港旅遊團的數量則不斷下跌,根據香港旅遊業議會數字顯示,五一小黃金周平均每天只有150至160團,較去年的320團大減約一半。
香港立法會旅遊界功能界別議員姚思榮稱,2003年內地實施港澳自由行政策後,最高峰時期,內地到香港的旅遊團數量可以達到每天500團,兩年前的平均水平是每天300個,但今年一季度只剩下每天100團,但從目前態勢看,即便是每天100團的情況,也只能再撐1至2年。
針對這種變化,香港零售協會的大部分零售企業已經停止招聘,將會通過自然流失或聘請兼職來控制成本。鄭偉雄認為,今年零售業下跌的趨勢已經成為定局,而行業調整可能需要一至兩年,不過他對香港零售業中期發展仍然保持樂觀態度,仍有不少過往因租金過高而不能進駐香港的品牌,正在陸續到香港發展。
3月份零售4年最差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數據,今年3月份,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47億港元,同比下跌9.8%,其中下跌最嚴重為珠寶首飾、鐘表和名貴禮物,銷貨值下跌20.3%,服裝類下跌11%,百貨公司貨品跌5.4%,電器及攝影器材跌20%,雜項耐用消費品跌38.2%,汽車及汽車零件跌8%。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稱,香港零售業銷售繼續受訪港旅遊業放緩的拖累,不明朗的經濟前景和資產市場的整固也削弱了市民的消費意欲,展望未來,零售業銷售短期內仍受訪港旅遊業的表現、經濟情況欠佳、外圍環境不明朗等衍生的不利因素影響。
萬事達(MasterCard)旗下咨詢機構MasterCard Advisors的一份報告也同樣反映了香港零售有史以來最差的情況。報告稱,3月份香港出現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差零售銷售表現,香港本地的整體零售業銷售金額同比下跌了18.5%,是2014年以來出現的最大跌幅。而表現最差的,主要集中在服裝類及珠寶首飾類產品。
MasterCard Advisors市場分析高級副總裁Sarah Quinlan表示,由於內地旅客和香港本地消費者的消費力持續收縮,而早前複活節假期也刺激了消費意欲,所以對香港零售業的銷售前景維持黯淡的看法。
鄭偉雄稱,如果單靠香港本地的消費,是很難改善整體香港零售業的情況,尤其目前香港經濟表現不夠理想,香港本地的消費意欲也很低,就業前景也不好,股市和樓市也都齊跌,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香港本地的消費意欲。
目前香港經濟處於調整階段,根據多家機構的預測,2016年香港的經濟增長大約在1%至2%,而在2015年香港經濟實際增長為2.4%。另一方面,香港的失業率在今年一季度也突然上升,今年第一季的失業率達到3.4%,是9個月以來首次上升,其中零售業的失業率增加0.7個百分點至5.5%,不少零售企業今年的計劃不是關店就是不再招聘。
美國“最貴航母”即將服役,或部署亞太?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979
福特號航母先進技術示意圖(視覺中國/圖)
130億美元是個什麽概念?可建造3艘現役的尼米茲級航母,可購買4艘最新型的阿利伯克級的驅逐艦,相當於毛里求斯、納米比亞、老撾等國的GDP。然而這個天文數字只是美國新一代航母首艦“傑拉德·R·福特”號(CVN-78)的造價。經過將近30年的準備,新一代核動力航母“福特”號將於7月進行海試,並將在9月交付海軍。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月7日消息,美國海軍軍備采購助理肖恩•斯塔克利在呈遞給美國參議院的報告中透露,截至今年3月,2009年開始建造的“福特”號航母已完工97%,並將於今年9月加入美國海軍艦隊。德國全球新聞網4月8日稱,“福特”號是史上最強的核動力航母,它的入役將意味著美國進入“新航母時代”,美國海軍的力量將再次提升。
采用多種高新技術,作戰效能倍增
根據相關資料,福特號長約340米,寬為41米,排水量10萬噸,這些指標與尼米茲級相差無幾。從相關圖片來看,它的飛行甲板與尼米茲級也大同小異,但福特號的艦載機出動率、全壽命周期故障率、全艦電力容量等許多關鍵性指標比尼米茲級均有較大提高。福特號是一艘根據新世紀作戰環境而設計的超級航母,采用了電磁彈射器、先進阻攔裝置、新型核反應堆、雙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先進武器升降機、新型在航補給系統等13項史無前例的高新技術,打擊能力提升至少1倍。
“福特”號最引人註目的地方,便是其4具電磁彈射器。電磁彈射器與蒸汽彈射器相比是一個革命性的進步,艦內將有更多空間可供利用,如無人機控制室,彈藥室等等。艦載機的出動效率是評價一艘航母強大與否的根本標準。依靠電磁彈射裝置,福特號航母能彈射輕則一兩噸,總則二三十噸的飛機,艦載機出動能力將至少提高15%。除了日出動率的提高,福特號還配合各種精確制導彈藥使用,如JDAM、JSOW等。據美國海軍評估,一艘搭載75架艦載機的"尼米茲"級航母,在3天的作戰時間內,每天打擊的目標數是248個。而搭載同等數量艦載機的"福特"號航母,其打擊的目標數將達2000個以上。另外,福特號采用全新研制的新型核反應堆。功率較尼米茲級增加25%以上,其供電能力高達20萬千瓦,是尼米茲級(64000千瓦)的三倍,能充分供給電磁彈射器所需的巨大電力。加上具備隱身性能的F-35C閃電II戰機和無人戰機的配備,福特號航母在未來海空作戰中作戰效能將會大幅度地增強。
此外,福特號航母還配備有新型的C4ISR系統、網絡戰系統、聯合精確進近著艦系統以及信息柵格化等關鍵技術,其裝備的激光武器、電磁軌道炮等新型武器不僅可以接受本機的控制,還可以在線接受其它授權用戶的控制,實現全數字化作戰系統管理。
當地時間2013年11月9日,美國紐波特紐斯,美軍最新一艘超級航空母艦“傑拉爾德·福特”號在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亨廷頓英戈爾斯公司造船廠舉行正式命名儀式,標誌著這艘航母下水投入使用。(視覺中國/圖)
未來美軍再建福特級航母或部署亞太
近幾年來,包括一些美國官員在內的人士大談"航母過時"。新美國安全中心防禦戰略和評估項目主任、高級研究員傑瑞·亨德里克斯在一篇評論中指出,美國海軍的長期航母計劃應做出改變。他表示,美國海軍今天在航母上的決策將會影響未來數十年美國海軍實力。中俄的“航母殺手”造價只有1000萬美元至2000萬美元,卻能從距離沿岸900英里的位置發射,並擊中造價數百億美元的航母。即使"航母無用論"甚囂塵上,美國政府卻以行動表達了自己對航母的真實態度。美國是目前唯一擁有大型核動力航母編隊的國家,未來福特級將逐漸取代尼米茲級成為美軍主力航母。“福特”號為“福特”級航母首艦,美軍計劃建造3艘。同級第二艘“約翰・肯尼迪”號(CVN79)的建造目前已經完成18%,預定2020年下水;第三艘“企業”號(CVN80)定於2018年開始建造。此前國內軍事專家尹卓認為美國海軍排出了這一時間表示是為了爭取國會批準下5年813億美元的軍費預算,從而建造38艘戰艦,包括新潛艇來取代過時的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潛艇,9艘弗傑尼亞級的攻擊潛艇,10艘阿利伯克級的驅逐艦和其他水面艦只。據悉,美國國會通過的美國海軍下一個五年的軍費預案中,戰艦一項預算總額為813億美元,預計建造戰艦38艘。在報告中,斯塔克利寫道,當前的目標是使美國海軍在2021年前擁有308艘戰艦。
隨著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轉移,未來幾年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艦艇數量,將從其占海軍艦艇總數的52%增加至60%,使美國在亞太的航母數量達到6艘。海軍學術研究所軍事專家張軍社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福特”號或被部署到亞太地區。“美國海外部署的地區一個是中東,一個是西太平洋地區,而現在亞太地區是美國海外部署的重點,所以‘福特’號應該會部署到這里。”
如果“福特”號航母如願正式服役,由其為首組建的戰鬥群將是未來美國海空網絡戰的一個中心節點,它不僅集合有航母本身及編隊整個系列的高新技術和武器裝備,而且還將與美軍建設中的空、天、陸軍的其他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實現有機“鏈接”,進而打造更強的戰略預警體系和作戰網絡體系,各軍事國采取何種應對措施將會備受關註。
視頻直播風口來臨,五大直播陣營即將形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11/155741.shtml
視頻直播風口來臨,五大直播陣營即將形成?
劉曠
2016-05-11 09:51
移動直播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盡管會面臨來自監管層面、資金層面、內容層面的挑戰,但是它的未來市場前景是巨大的,這個領域必然將會誕生千億市值的巨頭。
隨著papi醬等為代表的網紅崛起,網絡直播忽然之間變得異常火爆起來,四個關鍵詞恰當地形容了這個市場的火爆程度。
四個關鍵詞
“全民參與”,網絡直播讓每個人都做主播逐漸成為一種現實,人人心中都有一個明星夢,越來越多的男女主播正在湧現出來,很多電視電臺節目主持人也都在開始紛紛開通自己的直播頻道。
“明星大腕”,我們所熟知的當紅明星周傑倫、賈乃亮、範冰冰、Angelababy、林更新、陳赫、周筆暢、李玟、劉濤等都在開始嘗試直播,就連小米雷軍也玩起了直播。
“資本追逐”,此前宋城演藝26億元收購秀場平臺六間房,騰訊、遊久遊戲投資龍珠直播等都已掀起網絡直播融資熱潮。今年以來昆侖萬維領投映客直播,隨後樂視體育又以3億收購章魚TV,鬥魚直播又獲得超過1億美金B輪融資,無不掀起資本市場對網絡直播的熱潮。
“巨頭入局”,隨著市場的日漸火爆,越來越多的巨頭也在開始加入網絡直播,網易、優酷土豆、酷狗、愛奇藝、樂視、小米等紛紛加入到這場大戰中。
四點原因
對於直播市場為何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迅速爆發,劉曠個人認為主要是由以下幾大原因促成:
1、泛娛樂正在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公眾對於泛娛樂化的消費需求正在變得日益旺盛,而網絡直播相較於文字、內容以及視頻,最大的特殊之處就在於與粉絲之間的互動,它更能滿足用戶泛娛樂化的需求。
2、移動直播的迅猛崛起很大程度上受益於4G網速的提升。移動直播對於網速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這也是過去移動直播沒有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所在。但是今天,隨著4G網絡的不斷滲透,據最新數據統計顯示4G網絡在去年12月份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29%,這必然會加速移動直播的進程。
3、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等設備日漸普及,與此同時手機前置後置攝像頭的像素、視頻美化技術等也都在不斷升級,這些都為移動直播創造了更好的技術和硬件條件。
4、過去在網絡直播領域,大家最多看到的都是唱歌、脫口秀、舞蹈等娛樂性節目的直播。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明星、自媒體等加入到網絡直播當中,它的人群受眾也在開始不斷擴大。
未來網絡直播的市場還將會進一步擴大,據統計,2015年網絡直播的市場規模達到120億,到2020年直播行業市場規模可達1060億,與此同時未來在直播市場很可能將會誕生千億市值的大公司,這個市場領域正在形成五大陣營。
一、以YY、9158、六間房、呱呱視頻等為代表的YY陣營隊
在移動直播大火之前,YY、9158、六間房、呱呱視頻等老一輩網絡直播平臺通過憑借著初期的野蠻生長獲得了極大的用戶規模。目前這類平臺在PC端的直播市場仍然具有足夠的優勢,不過他們正在面臨來自移動直播秀場的威脅。於是以YY為代表的傳統網絡直播也開始進軍移動直播市場,與映客、花椒等移動直播平臺展開正面交戰。
YY類直播早期依靠網紅和明星吸引了大量的用戶流量,尤其是男性用戶居多。這類平臺進入網絡直播的時間比較早,也為平臺積累了足夠的人氣和品牌知名度,在PC端,已經很難有其他平臺能夠輕易撼動他們的地位。
正是過去在PC端這種積累,也讓他們積累了足夠的直播內容資源、運營經驗以及技術。有了強大的基礎之後,盡管受到來自映客、花椒等移動直播平臺的威脅,他們很快就能建立起自己的反擊陣營,向移動直播發起進攻,將自己在PC端的優勢逐步轉移到移動端。
不過從目前的移動直播格局來看,YY陣營隊已經很難像過去一樣輕松建立自己的直播帝國,並稱霸整個市場格局。他們正在面臨越來越多實力雄厚的對手,這給他們未來的移動直播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YY陣營隊要將自己的用戶從PC端轉移到移動端,也需要面臨相當的挑戰。很多主播都已經習慣在PC端使用YY直播,要讓他們在移動端通過手機進行直播,他們可能並不一定適應,用戶也不會那麽輕松地適應他們的移動端。
二、以映客、花椒為代表的映客陣營隊
提到移動直播,很多人會把映客、花椒類平臺當成是移動直播中的黑馬,因為他們的成立時間都比較短,但是崛起速度非常快。映客增長速度更是迅猛,成立不到一年時間用戶數量便突破千萬,隨後又在半年時間內獲得了三次融資。很明顯,這類新型移動直播平臺的崛起已經威脅到了其他直播的生存空間。
其一,映客、花椒類平臺通過主打素人主播,塑造了一個人人都能做主播的概念,這將主播的人群範圍迅速擴大,視頻主播忽然之間進入到了所有大眾的視線,這是他們迅速躥紅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二,從移動端產品的設計角度來看,這類產品的設計比較簡單,但這也為他們塑造了更好的用戶體驗,用戶直接打開軟件,就能通過手機相機進行現場直播。
其三,從移動直播的特性來看,過去的網絡直播都是需要主播在一個擁有攝像頭的臺式電腦或者筆記本電腦旁,才能進行直播錄制,同時還需要佩戴耳機,這就造成了網絡直播的不便利性。但是移動直播卻完全解決了這個痛點,主播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直播,只要擁有暢通的網絡環境就可以。
當然,相比YY陣營隊以及KK陣營隊而言,映客陣營隊會存在直播內容以及運營經驗等方面的不足,他們雖然在短時間內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但是這種發展能否持續還有待時間考驗。最為重要的是,在映客陣營隊的地位還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的時候,YY陣營隊以及KK陣營隊便對其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YY推出主打潮流人用戶群體的Me,KK孵化出手機直播產品“棒bang直播”,這些產品對於映客陣營隊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也讓映客陣營隊喪失了其在移動直播領域的競爭優勢。隨著越來越多的競爭者湧入進來,映客陣營隊的未來面臨巨大挑戰。
三、以陌陌、微博為代表的社交陣營隊
在美國市場,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巨頭紛紛重金打造移動直播,而國內的微博、陌陌等社交平臺也都紛紛進軍移動直播。陌陌去年推出陌陌現場,做起了直播,而微博則通過與一下科技達成合作,將其直播功能交給了一下科技的一直播。
首先,在用戶流量上,微博與陌陌都擁有其他平臺所不具備的優勢,陌陌擁有2億的用戶,而微博更強大,擁有5億的用戶量。一下科技的短視頻分享平臺秒拍就是通過借助新浪微博異軍突起,此番一直播則完全可以借助新浪微博再次獲取用戶上的優勢。與此同時,微博與陌陌的社交特性,能夠幫助視頻直播更好地傳播。
其次,在資金實力上面,一直播的母公司一下科技目前總估值已經超過25億美金,而新浪微博的總市值也在50億美金左右。至於陌陌,其市值也超過30億美金,強大的資金實力是移動直播大戰強有力的後盾。
最後,在移動直播的技術實力上,新浪微博與陌陌也具有一定的優勢。接入新浪微博的一直播,通過借助秒拍和小咖秀積累的技術,可以將直播視頻壓縮並保證畫面清晰度,節省播主與用戶流量。
不過,擁有一定優勢的陌陌與微博,他們進軍移動直播同時也存在嚴重的不足。
第一個不足就是視頻直播內容的缺乏,這個是所有新進入者面臨的最大問題。沒有足夠的網紅主播與有價值視頻內容,很難吸引住用戶。有很多中小直播平臺,平臺剛剛搭建完成就已經宣告結束了,因為沒有內容支撐,平臺也就無法運轉起來。
第二個不足就是運營經驗上的不足。盡管微博和陌陌在社交領域具有足夠的經驗,但是在移動直播領域,他們還只是一個新手,經驗上的不足必然會讓他們在這條路上多走很多彎路。
四、以KK、網易BOBO、秀色為代表的KK陣營隊
區別於YY陣營隊,以KK 、網易BOBO、秀色為代表的KK陣營隊也獲得了不錯的發展。KK成立於2012年,是由KK唱響、KK直播、KK開播三大平臺合而為一的,並全面進軍移動直播;網易BOBO是由網易打造的互聯網明星直播平臺;秀色也是進軍移動直播較早的一個平臺,並且也擁有一定的用戶規模。
從內容資源的角度來看,相比映客、花椒等移動直播平臺而言,KK代表隊在直播內容上擁有更多的積累。拿KK來說,過去他們的KK唱響、KK直播、KK開播三大平臺已經積累了相當的娛樂、影視、體育、遊戲等眾多垂直直播內容,這個是他們的優勢所在。隨著湧入移動直播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未來有價值的直播內容將會成為直播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從運營經驗和技術的角度來看,移動直播是一個對技術要求非常高的領域,KK陣營隊通過過去幾年的時間積累,既為平臺打下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平臺運營經驗,這是很多直播新進入者諸如映客、花椒等所不具備的優勢。
而從用戶的角度來看,KK陣營隊的用戶規模雖然比不上YY陣營隊的用戶規模龐大,但是他們在移動端擁有更多的優勢,移動端的用戶付費習慣也比YY陣營隊更為突出。而相比映客、花椒等移動直播平臺而言,KK陣營隊的也積累了更強大的用戶規模。
然而,與YY陣營隊一樣,在移動直播領域耕耘多年的KK陣營隊也受到了來自映客、花椒等新型移動直播平臺的沖擊,要想憑借自己過去在移動直播的內容資源、用戶等優勢在短時間擊敗他們也並非那麽輕松。此外,KK陣營隊還需要面臨比自己更有用戶優勢的YY、微博、陌陌等平臺的競爭。
五、以鬥魚、熊貓、戰旗、龍珠為代表遊戲陣營隊
在網絡主播領域,遊戲主播一直是非常受歡迎的一個領域,於是形成了以鬥魚、熊貓、龍珠、戰旗等為代表的遊戲直播平臺陣營,這類平臺雖然一直深耕於遊戲直播領域,但是他們卻正在逐步向泛娛樂綜合直播平臺轉型。
與YY陣營隊、KK陣營隊一樣,遊戲陣營隊通過過去的遊戲直播也積累了一定的用戶量、直播平臺運營經驗和直播技術。借助這些資源積累,他們打造泛娛樂化綜合直播平臺就不會顯得進入門檻那麽高,鬥魚類直播目前也已經涵蓋了體育、綜藝、娛樂等多種內容。
此外,目前鬥魚直播、龍珠直播都獲得了來自騰訊的巨額投資,王思聰所打造熊貓TV實力也不可小覷,這類遊戲直播平臺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資金實力。
移動遊戲直播正在成為直播行業下一片藍海,不過目前還沒有哪個平臺在移動遊戲直播領域占據足夠的優勢,這類過去在PC端崛起的遊戲直播平臺將自己在優勢轉移到移動端並不是太難,不過他們同時也需要面臨兩大問題。
一個問題是來自於技術方面。要打造移動遊戲直播,需要讓主播能夠在玩手機遊戲時直接直播手機端的遊戲視頻,同時還能與玩家互動,這個需要相當的技術作為支撐。
另一個問題則是來自於內容方面。過去在PC遊戲領域,電子競技類遊戲非常多,而且很多相關類遊戲還非常受用戶歡迎,不過在移動遊戲市場中,電子競技類的相對還是偏少,而遊戲直播最熱門的遊戲卻又是電子競技類遊戲,在移動電子競技遊戲的內容方面還需要加強。
移動直播的未來面臨兩大機會
對於移動直播的未來,劉曠個人認為,在以下兩大領域將會爆發更大的市場機會。
1、一個是與VR科技結合的移動直播。VR直播能夠讓用戶感受最真實的臨場感,它也將會讓直播變得更加真實,從互動性的角度來看,這種虛擬現實新技術能夠帶動主播與觀眾更貼切真實的互動,大大增強平臺的活躍度。哪家移動直播平臺如果能夠率先在VR領域取得突破,必然將會迅速取得優勢地位。
當然,做VR直播,對於主播們來說,就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了,他們需要購買專門的VR拍攝設備,而觀眾也需要有配套的VR觀看設備。從成本的角度來看,VR直播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普及。
2、更多專業垂直市場領域。目前的直播主要都是圍繞著秀場直播和遊戲直播,而在移動直播領域,可能僅僅還只是以秀場直播為主。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民眾走向移動直播領域,隨著他們多元化的需求產生,他們對於高營養價值的專業內容直播會產生更忠實的關註度。
拿教育來說,隨著在線教育的不斷深化,未來教育直播很可能會成為在線教育的最終發展方向。目前很多平臺也都在開始嘗試教育直播,借助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這種直播方式相較於傳統的視頻課程會讓課程變得更加有效。
移動直播的三大挑戰也不可避免
當然,前景是好的,移動直播繁華的背後也正在面臨來個三個層面的挑戰。
這第一個挑戰就是來自於監管層面的挑戰。在文化部最新的違規查處名單中,鬥魚、虎牙直播、YY、熊貓TV、戰旗TV、龍珠直播、六間房等多家網絡直播平臺因為涉嫌諸多危害社會公德的內容,而因此被受到查處,這對於整個移動直播行業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而監管也將會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在移動直播領域爆炸。
那麽,對於移動直播平臺來說,他們就必須要加強平臺直播內容的監管力度。移動直播的監管具有相當大的難度,這就要求移動直播平臺需要針對觸犯規則的主播進行嚴加懲罰,如此方能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但要想杜絕一切非法行為,這就需要直播平臺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資金成本來監管每一個視頻直播。
第二個挑戰則是來自於內容同質化方面的挑戰。網絡直播的內容大同小異,內容也沒有什麽價值可言,就連每個平臺的美女主播也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如此一來,觀眾必然會有審美疲勞,這種缺乏營養價值的主播如何能夠走得長久?
對於直播平臺來說,這里面面臨一個巨大的矛盾。一般長相漂亮且受用戶歡迎的主播很難在某一個行業領域帶來諸多專業性高價值內容直播,而能夠帶來專業內容價值的主播卻往往因為語言、長相等方面不受用戶歡迎而導致活躍度不高。
第三個挑戰那就是資金上的挑戰了。移動直播是一個非常燒錢的領域,據媒體報道稱,一家中型移動直播公司每個月花在視頻存儲和帶寬上的成本接近300萬,除了運營成本外,簽約播主也是一項巨大的開支,每個月在百萬到千萬級別,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是很難玩轉的。
那麽,對於很多實力不太雄厚的移動直播平臺來說,如果不能夠獲得資本的註資,很可能就會在第一輪直播平臺的燒錢大戰中被拖死。
總體看來,移動直播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盡管會面臨來自監管層面、資金層面、內容層面的挑戰,但是它的未來市場前景是巨大的,這個領域必然將會誕生千億市值的巨頭。目前整個直播領域雖然已經形成了YY、映客、KK、鬥魚、陌陌等為代表的五大陣營隊,但是誰能夠稱霸未來,眼下還不能匆忙下定論。
[本文作者劉曠,ID:liukuang110,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視頻直播
陣營
風口
贊(...)
分享到:
【獨家】庫卡機器人中國CEO即將離職 美的可能增持庫卡股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186.html
中國家電生產商美的集團(000333.SZ)將增持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公司(KUKA)的股份。多方消息源今日向第一財經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
庫卡內部人士對記者透露:“據今早召開的與此項收購的會議,美的要獲得庫卡50%的控股權可能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另據《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稱:“美的可能考慮將庫卡持股增加到30%,沒有必要去控股或者收購庫卡。”這一猜想也獲得了大多數業內人士的認同。今年2月,美的已經將庫卡的股份增持至10.2%,美的首次入股庫卡是在去年8月,當時入股份額為5.4%。
據悉,美的集團最早可能於今天宣布這一競購邀約,提出的邀約價格將比庫卡三個月平均股價溢價30%。這也令庫卡的估值接近50億美元。庫卡昨日盤後股價大幅飆漲11%。
與此同時,庫卡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獨家透露,庫卡中國CEO孔兵即將於本月底離職。孔兵本人也對記者證實了離職的消息,但表示離職是個人原因,與美的競購庫卡事項無關。
庫卡機器人1898年成立於德國南部,總部位於奧斯堡(Ausburg),是全球四大機器人生產商之一。庫卡機器人的系統自動化設備被應用於大眾、寶馬、通用汽車、克萊斯勒、福特以及奔馳等汽車生產線上,同時也應用於航空、醫療、家電等領域。通用電氣、空客和博西家電都是它的客戶。
孔兵擔任庫卡機器人中國CEO以來,推動了庫卡一系列的本土化發展。2013年,庫卡機器人在上海松江建立亞洲新工廠,這也是KUKA在全球第一家生產機器人的海外工廠,成為KUKA在中國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新工廠的落成,不僅加快了交貨速度、更快速的響應客戶需求,並且有利於公司今後研發出新的機器人品種及型號來滿足中國客戶的需求。
近年來,為了迎合中國經濟的轉型,庫卡除了在傳統的汽車領域投入大量資金以外,還大力開拓一般工業客戶例如白家電、電子行業、消費品行業等。這與美的在家電行業的戰略不謀而合。去年8月,美的曾與安川合作,共同投資4億人民幣設立工業機器人公司和服務機器人公司,美的持股分別為49%和60.1%。
“美的可能尋求控股庫卡,短期對於庫卡的業務影響不大,但是長期會有影響。”孔兵表示。為ABB服務近15年後,孔兵於2013年9月加入庫卡,至今不到3年。對於未來去向,孔兵表示:“我想試試國內的企業。”
工業4.0也是德國總理默克爾熱衷於談論的話題。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為德國企業提供了重要的機遇。2015年,庫卡全球30億歐元的營收中,一半以上來自於美國和中國市場。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經濟部長Gerhard Hei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現在有300多家機器人制造商,他們需要德國的技術。盡管從機床設備的出口量來看,去年有所下滑,但是中國經濟正在轉型期,相信市場很快就將重拾活力。”
歐盟商會副主席,前機器人制造商柯馬中國CEO史蒂芬-賽克(Stephan Sack)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只要把‘機器人’三個字放在中國的任何地方,都會讓人們瘋狂。美的率先競購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成為行業中的第一個,是非常聰明的做法。也許ABB或者發那科,美的就不那麽好收購了。”
中銀航空租賃擬募87億港元 又一IPO巨無霸即將在港上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0494.html
“再過兩天,中國銀行子公司中銀航空租賃將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本次上市的基礎發行規模達到87億港元,市場超額認購達到37倍。”5月30日,中國銀行行長陳四清在中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2016年年會上表示。這意味著,目前亞洲最大的航空租賃公司、境內又一大IPO巨無霸——中銀航空租賃將於6月1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陳四清稱,本次上市的基礎發行規模為87億港元,最終規模將達到100億港元,這是今年以來全球第三大、香港第二大IPO項目。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全球範圍內,2016年5月18日韓國樂天酒店(Lotte Co ltd)計劃IPO募集資金5.7萬億韓元,接近48.5億美元,有望成為2016年以來最大規模IPO。國內方面,今年3月,浙商銀行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交易,募集金額超百億港元。一直在醞釀IPO的郵儲銀行也蓄勢待發。根據外媒報道,郵儲銀行邀請投行為其150億美元香港IPO競逐保薦人席位。而此次中銀航空租賃有望突破100億港元的IPO規模也成為2016年為數不多的IPO巨無霸之一。
陳四清表示,按照股票市場慣例,5月份股票行情是最差的,到七月份才會好轉,在這樣的背景下,中銀航空租賃獲得37倍認購實屬不易。中銀航空租賃上市後,中國銀行多元化的服務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據了解,今年3月4日中國銀行發布公告稱,中銀航空租賃於2016年3月4日通過其聯席保薦人向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去年10月18日,中國銀行董事會已經批準中銀航空租賃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公告稱,中銀航空租賃股份的擬議發售規模將不超過發行後總股本的40%,其中包括20%的中銀航空租賃新股及20%的老股。分拆上市後,中國銀行對中銀航空租賃仍將保持絕對控股地位,中銀航空租賃將繼續作為附屬公司,公司名稱中也將繼續保留“中銀”字樣。
中銀航空租賃的招股書顯示,其已經連續22年盈利。截至2015年12月31日,2015年度總收入同比增長10.3%至10.9億美元,其中9.76億美元為租金收入,稅後凈利同比增長11%至3.43億美元,股本回報率為15.1%。
截至去年底,按飛機價值計,中銀航空租賃為亞洲最大、全球第五大飛機經營性租賃公司。目前,中銀航空租賃機隊規模為270架,包括227架自有飛機及43架代管飛機。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