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消息,搜狐(NASDAQ:SOHU)今日公布了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報(未經審計),財報顯示,搜狐第三季度總營收為4.11億美元,同比下滑21%;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計算,歸屬於搜狐的凈虧損為75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凈利潤3900萬美元轉虧。
財報顯示,搜狗的營收為1.66億美元,同比增長2%,環比下降6%。公司品牌廣告營收為1.11億美元,同比下滑27%,環比下滑2%。
排除搜狐視頻,來自搜狐門戶的營收為4800萬美元,同比下滑6%,環比增長2%。搜狐視頻營收為2500萬美元,同比下滑54%,環比下滑20%。在線遊戲營收為9900萬美元,同比下滑35%,環比基本持平。
搜索及搜索相關營收為1.51億美元,同比增長2%,環比下滑6%。環比下滑主要是由於搜索廣告的新監管法規造成的負面影響。
搜狐預計2016年第四季度總營收在3.70億美元至4.00億美元之間;歸於搜狐公司的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虧損在9200萬美元至1.02億美元之間,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每股攤薄凈虧損在每股2.38美元至2.63美元之間。
另外,10月24日,搜狐與暢遊達成一項貸款協議。根據該協議,一家搜狐中國子公司可能將分多次從一家暢遊中國子公司貸款最多10億元人民幣(或約合1.48億美元)。首次貸款請求將在2016年12月31日前發生。
根據協議,未償本金將承擔6%的年利息。同時,搜狐將以持有的、約定數量的暢遊B類股作為此次貸款的抵押。根據抵押協議,如果搜狐未能按時償還未償本金和應付利息,暢遊有權利用這些本金和利息從搜狐手中回購暢遊B類普通股。
本周進入上市公司三季報的密集披露期。次新股作為資本市場上的“寵兒”,它們的三季報尤其受到市場關註。
新股上市之後業績“變臉”常常受到市場詬病。到目前為止,今年上市的141家公司中17家發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報告,其中7家公司出現了凈利潤負增長的情況。
受到業績不佳的影響,其中5只個股股價表現相對乏力,但另外兩只個股的股價暴漲,完全不受業績低迷的影響。
7只次新股前三季度業績負增長
今年以來,一共有141只新股上市,到目前為止,105家公司公布了三季度業績預告,其中81家公司業績預增,13家業績預減,另外一些公司則仍處於不確定狀態。
在已經公布三季報的17家只次新股中,10家公司實現了今年前三季度業績正增長,另外7家公司則出現凈利潤負增長的情況,分別為:來伊份、紅墻股份、環球印務、通宇通訊、豐元股份、廣西廣電和東方時尚。
主營為混凝土外加劑專業制造的紅墻股份今年前三季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幅為-9.35%。主要原因是與去年同期相比,公司產品銷售量基本持平,而公司主要原材料價格有所上升,所以產品成本呈現上升趨勢,導致公司產品毛利率出現下滑,進而導致業績出現一定幅度的波動。
環球印務今年前三季度利潤同比下降10.83%,公司預計今年全年業績下降25%至0%。公司方面表示,主營業務醫藥紙盒包裝目前處於穩定發展階段,盈利能力較為穩定,公司目前開始涉足電子消費品包裝領域,酒類包裝及瓦楞紙包裝由於受國家政策及行業低迷且規模化程度較低等原因的影響,利潤下降較為明顯。
通宇通訊今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增幅為-13.5%,業績下降的主因是在本年度加大了對研發的投入,同時芬蘭公司收益尚未體現,對公司短期利潤造成了影響。
豐元股份業績負增長,主要是原材料價格的波動;東方時尚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今年前三季度訓練學院數量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但同時公司成本結構中的剛性成本(人員工資和折舊),降幅要明顯小於營收,因此,公司的凈利潤出現了下滑。
2股價格低盤子小依舊暴漲
數據顯示,在這7只三季報業績出現下降的股票中,多數股價已有所反應,如來伊份僅8個漲停之後就出現了開板,廣西廣電上市之後股價也僅上漲1倍左右,表現平淡。
但環球印務和豐元股份上市以來,股價卻出現了飆漲,分別上漲了396.95%和535.93%。
記者了解到,這還是和市場上人們偏愛低價股有關,這兩只股票的發行價格都相對較低。如豐元股份的發行價僅為5.8元/股,該股在上市以後連續獲得20個一字漲停;環球印務的發行價格為7.98元/股,上市以後也一度獲得21個漲停。
而另外5只股票,除了廣西廣電之外,其他股票的發行價格都在10元以上。
另外,盤子小也是推動這兩只股票的主要原因。在大幅上漲之後,環球印務目前的流通市值為14.33億元,而豐元股份的流通市值為16.71億元。
中國央行:截至9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8741家,貸款余額9293億元,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減少111億元。
從地區分布來看,江蘇和重慶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余額依然位居首,分別為983.1億元和955.4億元。兩者合計占貸款余額總量的20.8%,與上月基本持平。浙江、廣東省位列其後,貸款余額分別為731.3億元和674.5億元。
全國土地市場的熱度,在第三季度得以延續。
國土資源部下屬部門25日發布《2016年第三季度全國城市地價監測報告》顯示,今年三季度各地上報異常交易地塊數量、平均溢價率及平均競價輪次均呈明顯上升態勢,其中超九成溢價率超過50%。
溢價率大幅攀升
截至2016年9月30日,2016年三季度各地上報異常交易塊176 宗(其中一線城市上報10宗,二線城市上報62 宗,三四線城市上報 104宗), 比上季度增加了79 宗,漲幅為 81%;比2015年同期增加了137宗,漲幅為351%。
這些異常地塊的平均溢價率為187%,比上季度升了6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上升了73個百分點。
所謂溢價率是相對於地塊出讓底價的比率,如一塊底價為10億元的地塊,開發商最終花費28.7億元拿下,則該地塊的溢價率為187%
此外,平均競價輪次為129 次,比上季度增加了23 次,漲幅為21 %;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9次,漲幅為62%。
從溢價率和競價輪次這兩個指標可以看出,三季度房地產開發企業對土地的爭奪很激烈。
上述報告稱,總體看來,三季度各地上報的異常地塊數量、平均溢價率及競價輪次明顯呈現上升的趨勢; 屬於三、四線城市的地塊數量占比近六成;同時,交易異常情況基本為溢價率超過 50%的情況,占上報地塊數量的95% 。
上述報告主要監測全國105個重點城市,其中一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二線城市包括除一線城市外的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共32個;三線城市包括除一線、二線城市外的69個監測城市。
所謂異常地塊,在國土部門眼中,是指招拍掛出讓中溢價率超過50%、成交總價或單價創新高的房地產用地。
早在2010年,國土部就曾印發《關於嚴格落實房地產用地調控政策促進土地市場健康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強地價動態監測,及時掌握地價異常變動,對招拍掛出讓中溢價率超過50%、成交總價或單價創新高的房地產用地,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在成交確認書簽訂(中標通知書發出)後2個工作日內,上報國土部和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
官方所稱的“異常地塊”,在市場人士看來可以類同於“地王”。“地王”並沒有較為明晰的標準,是一種較為通俗的說法。不過,官方一直不太認可“地王”的叫法。
要求地方上報異常地塊,國土部此舉是為監測土地市場的異常交易,預防地價特別是居住用地價格反彈。
四季度高價地或明顯減少
三季度高價地塊的增多,也讓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有了大幅增加。財政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3306億元,同比增長14%。
但土地市場的熱度有望在地方密集調控之下出現一個短暫的降溫期。
中原地產市場部總監張大偉表示,地方調控政策繼續深入下,8-9月各地高價地頻繁出現的現象在10月份明顯衰減。
在22個城市出臺調控政策後,各地樓市出現了明顯的退燒現象,截止10月24日,全國合計出現單宗土地成交金額超過10億的地塊15宗、超過5億的地塊37宗。
“整體看,相比調控前市場最火爆的8-9月,高價地數量開始減少。10月份截止24日,累計10億以上的地塊中,溢價率超過100%的地塊有11宗,主要出現在天津、長沙、南寧、上海、佛山、沈陽、南昌。大部分城市的土地成交相比前期均有所降溫。”張大偉稱。
國土部報告稱,預計土地市場亦會隨著供地節奏的加快而迎來整體相對平穩的表現。在全國性政策總基調不變,產業政策與區域政策積極介入,地方政策自主化、差異化提升的綜合作用下,短期內一、二線熱點城市住宅地價增速將處於高位調整,庫存較高的三四線城市地價上漲動力不足;工業地價增速保持平穩波動。
“下一步應在把握去庫存主基調的思路上,落實因城施策的靈活性、有效性。一是要摸清情況,區別對待,推進庫存壓力較大城市土地供應計劃的調整,以利於達到庫存消化的合理周期;同時落實好熱點城市住房用地計劃的公布和有效供應的形成,穩定市場預期。”國土部報告建議稱。
北京近期又推出了幾宗“限房價競地價”地塊,房企出於對利潤的考慮,這樣的地塊最終成交價格不會過高,這種舉措也有助於進一步降溫土地市場。
將於10月28日上市的新華網(603888.SH)10月26日晚間公布了IPO公告書和三季報數據。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新華網實現營業收入 7.95億元,同比上升47.06%。歸屬於發行人股東的凈利潤和歸屬於發行人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分別為1.6億元和1.58億元,同比增長5.64%和7.63%。基本每股收益1.03元/股,歐諾個比增長5.64%。
公告稱,公司網絡廣告、信息服務、移動互聯網等主營業務收入的快速增長對公司經營業績增長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公司預計2016年年度業績良好,與 2015年度相比不存在大幅下滑的風險。
新華網是繼人民網之後第二家上市的官方媒體,本次發行約5190萬股,發行價格27.69元/股,募集資金凈額約為13.8億元,發行後每股凈資產為12.14元,每股收益1.2046元。
10月27日消息,三星電子(KRX: 005930)今天發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16財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三星智能手機業務的利潤同比大幅下降96%,降至歷史最低水平。原因是相繼發生起火事故的新款智能手機停止生產和銷售的費用出現膨脹。預計起火事故的影響將持續至2017年春季。
財報顯示,三星第三季度營收為47.82萬億韓元(約合420.0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51.68萬億韓元下降7%;營業利潤為5.20萬億韓元(約合45.6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7.39萬億韓元下降30%;凈利潤為4.54萬億韓元(約合39億美元),同比下降17%。
從各部門盈虧狀況來看,以智能手機為主體的IT和移動部門的營業利潤下降96%,降至1000億韓元。低於該業務此前創下最低季度利潤的2008年秋季金融危機之後。當時的利潤為1700億韓元(2008年10~12月)。
第三季度三星智能手機業務銷售額僅為22.5萬億韓元,同比下降15%。當初預計達到500萬部的 Note 7的全球銷量由於起火事故的影響,僅為200萬部左右。
另一方面,三星半導體部門仍表現優異。用於智能手機的DRAM和NAND這2種半導體存儲器起到拉動作用,確保了3.4萬億韓元的營業利潤。液晶和有機EL面板部門也實現營業利潤增長。
10月27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諾基亞今天公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諾基亞三季度的銷售收入和運營利潤雙雙下滑,但其業績表現好於競爭對手愛立信。
諾基亞第三季度銷售為59.5億歐元,收入同比下滑7%,其中網絡設備銷售下滑了12%,為53.2億歐元。分析師預期值則為53.9億歐元。
三季度諾基亞實現運營利潤5.56億歐元,同比減少了18%,這仍然超過了分析師4.3億歐元的預期,諾基亞該季的運營利潤獲得了一筆一次性專利授權費的提振。
周四,諾基亞也宣布該公司首席財務官Timo Ihamuotila將辭職,他將加盟瑞士工程技術公司ABB。這位高管在諾基亞從手機廠商轉型為純電信設備制造商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本月早些時候,愛立信表示其季度利潤暴跌了90%以上。這一消息造成了公司股價暴跌兩成,為九年來最大單日跌幅,愛立信不久前也宣布,將會裁員將近4000人,該公司也已經任命了新的CEO。
市場分析師Mikael Rautanen表示,愛立信的表現讓市場對電信設備行業感到擔憂,但三季度諾基亞獲得了相當不錯的利潤率,是一次“戰術防守勝利”。
這位分析師表示,愛立信和諾基亞兩家公司都遭遇了收入下滑,但是諾基亞似乎準備更充分,收購阿爾卡特朗訊之後一直在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據悉,在和阿爾卡特朗訊的整合中,諾基亞已經裁減了數千名員工,希望能夠在2018年左右每年降低12億歐元的運營成本。
嘉凱城10月27日晚間發布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虧損12.49億元,去年同期虧損5.86億元,其中第三季度虧損約2.97億元,去年同期虧損3.64億元;前三季基本每股收益為-0.69元/股;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7.01億元,而去年末為19.97億元。
公司前三季度虧損擴大的原因為,本期結轉的房地產項目毛利較低,不足以覆蓋當期費用。公司此前公告稱,恒大地產集團成為公司控股股東,目前公司正全面加強內部管理,提升業務管控能力,將減虧增效作為公司的目標。
嘉凱城27日召開的董事會通過了《關於聘任郭家彤先生為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的議案》。而郭家彤1982年出生,簡歷顯示,其歷任恒大地產集團天津公司副總經理、秦皇島公司總經理、北京公司總經理,廣東公司總經理。此前,10月25日遞交辭職報告的公司副總經理楊珩,1986年出身,歷任恒大集團投資中心總經理、恒大集團廣東公司副總經理、恒大集團黑龍江公司副總經理。
中國人壽10月27日晚間披露三季報顯示,公司2016年1至9月實現營業收入4564.48億元,同比增長7.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5.28億元,同比下降60.0%;基本每股收益0.47元,同比下降60.9%。公司表示,期內凈利潤同比下降主要是受投資收益下降及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更新的影響。
截至9月30日,公司投資資產為人民幣24545.21億元。年初至報告期末,公司凈投資收益率為4.51%;總投資收益率為4.43%;退保率為3.11%;已賺保費為3680.78億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20.7%。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股東總數為:A股股東13.59萬戶,H股股東3.05萬戶。其中,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三季度增持公司股份1858.38萬股至59184.85萬股,持股比例由半年報中的2.03%增至2.09%。
IDC今日發布了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最新數據,數據顯示,三季度OPPO和vivo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分別達到了2010萬部和1920萬,首度成為中國市場的冠亞軍。
值得註意的是,從全球來看,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629億部,其中三星以7250萬部的出貨量居首,蘋果、華為、OPPO、vivo分列前五,其中OPPO和vivo的出貨量之和已經超過了蘋果。
而OPPO的出貨量竟達到了小米的兩倍。OPPO和Vivo的出貨量同比增長均在100%以上,對比之下,小米和蘋果的出貨量同比下滑達到了42.3%和34.1%。
IDC認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追求高性價比的時代已經過去,更多用戶追求設計時尚、配置升級的智能手機。用戶使用需求的增強加劇了中國智能手機廠商的競爭。從整體來看,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是1.151億部,同比增長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