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月三起私有化:中資醫藥股離美返國之痛(非常有意思的一篇報導) lslo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01d980101gs61.html

繼2月初三生製藥(SSRX:NASDAQ)宣佈納斯達克退市私有化和上週先聲藥業(SCR.NYSE)突然曝出私有化決定後,3月20日,又有一隻出身中國的美股——尚華醫藥(SHP:NYSE)宣佈股東大會通過了私有化收購方案。

  2010年10月19日才風光登陸紐交所的尚華醫藥,不足兩年半的時間內便收手退出,背後觸動點為業界所關注。

  「無論是國內領先的CRO(醫藥研發外包)企業尚華醫藥,還是重回仿製藥的先聲藥業,資金池都比較充裕,短期內在資金鏈方面擔憂較小,自然也給了其退市的底氣。」一位醫藥行業資深投資人士向記者表示,「美股投資市場嚴苛的信息披露和監管給這些中概股,尤其是本欲快速擴張的醫藥企業帶來了麻煩,在國內好使的一些手段在海外就必須打折扣。」(註:可類推國內醫藥企業可能存在同樣問題,但不會被揭露和處理)

  然而,赴美淘金後急流勇退的做法並非毫無風險。據悉,羅森律師事務所正在調查有關尚華醫藥的證券欺詐,認為其為私有化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的用於徵求股東代理意見的股東須知涉嫌發佈誤導性和不完整聲明。同時,知名美股律師郝俊波也表示,其正在蒐集相關股民材料,部分投資者認為該價格偏低,侵犯了小股東的權利,或提起集體訴訟。

  冷卻的盛宴

  SEC頻頻辣手整治違規中概股,使得醫藥行業赴美上市的熱情迅速降溫

  進入2010年前後,國內醫藥、生物科技企業赴美上市進入高潮期。據不完全統計,包括江波製藥(JGBO:NASDAQ)、三生製藥(SSRX:NASDAQ)、同濟堂(TCM:NYSE)、先聲藥業(SCR.NYSE)、藥明康德(WX:NYSE)、尚華醫藥(SHP.NYSE)都已成功登陸美股,醫藥行業出海淘金似乎陷入了「狂歡的盛宴」。

  只是短短三年內,美國資本市場就給樂觀的中資醫藥企業上了嚴肅的一課,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頻頻辣手整治違規中概股,也使得醫藥行業赴美上市的熱情迅速降溫,過山車式的變化也打亂了很多醫藥公司本身的計劃。

  其中,估值過低撤回IPO的凱賽生物(CBIO:NASDAQ)和2011年8月遭勒令退市的江波製藥便是典型的赴美「失意者」,類似的例子還有原料及中間體合成製造商康鵬化學(CPC:NYSE)和同濟堂。

  旗下擁有包括上海睿智化學研究有限公司、上海開拓者化學研究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開拓者醫藥發展有限公司等數家CRO業務控股子公司的尚華醫藥,已是國內同行業中的巨頭。彼時作為第11家在美上市的中國生物製藥企業,尚華醫藥一舉募得8700萬美元,若以發行價計算,其市盈率超過23倍。

  早在去年7月,尚華醫藥就已宣佈公司董事會收到董事長兼CEO惠欣以及私募基金TPG StarCharisma Limited的無約束性邀約,計劃以每股9美元/ADS的價格收購其不持有的所有流通股。時至當年12月,尚華醫藥與尚華醫藥控股公司、尚華醫藥母公司以及尚華醫藥合併公司(ShangPharma Merger Sub Limited)達成最終收購協議。

  「尚華醫藥母公司將以每普通股0.5美元,或每股美國存托股票(ADS)9美元的價格收購尚華醫藥。」該價格較要約前最後一個交易日(2012年7月5日收盤價)相比,溢價達30.8%。

  對於私有化的誘因及細節,記者多次致電尚華醫藥,截至發稿時尚未取得回應。

  私有化紅與黑

  「私有化後擇機重新在A股或H股上市慢慢成為共識」

  事實上,近兩個月內三家中資醫藥美股紛紛私有化讓業內讀出了微妙的信號。「私有化後擇機重新在A股或H股上市慢慢成為共識(備註:這個市場對賣家更有利,反向推理,對買家更不利)。」前述投資人士表示。

  「中概股的熱度隨著公司自身誠信危機頻出和做空機構的連環出擊,估值受到嚴重打壓。難以適應如此嚴苛監管環境的中企選擇『回國再戰』也是無奈的現實之舉。」前述投資人士繼續表示。

  此前有接近先聲藥業的知情者曾對外表示:「想要籌集到新資金已經越來越難,而且美國證監會的嚴格監管對企業的壓力也是一個現實問題。」

  「江波製藥在美遭退市處理的案例,便具有十分典型的意義。本身業績發展較好,然而因為一些在國內使慣了的『手段』被美國監管機構盯上,而不得不選擇退出。」前述投資人士指出,「這也可以說是『水土不服』的一種。美國資本市場對於IPO公司而言,可以說是『前松後緊』,會給輕鬆過會的中資醫藥企業一種監管寬鬆的假象,實際並不然。」

  2011年底,中國醫療技術有限公司(CMED: NASDAQ)遭到財務造假指控,一度引發中概股在美的誠信危機,最終公司在去年2月遭到摘牌處理。

  「剩者」的日子也並不輕鬆。目前仍在美股兩市公開發行的中資醫藥股包括:深圳邁瑞(NYSE:MR)、康輝醫療(NYSE:KH)、科興生物(NASDAQ:SVA)、諾康生物(NASDAQ:NKBP)、中國臍帶血(NYSE:CO)等,總體市值及股價與眾公司IPO時的豪言似乎已不可同日而語。

  如今擺在先聲藥業、三生製藥、尚華醫藥面前的私有化道路,實則也並不是坦途一條,股東與接手方之間關於要約價格的博弈便是其中一大困難。正積極推進私有化進程的三生製藥,收購方Decade Sunshine Ltd提出的每股美國存通股票(ADS)支付15.40美元方案便遭遇了多個基金股東的抵抗,稱其作價過低。

  郝俊波指出,在美國投資者是絕對的上帝,只要中小股東認為價格偏低就可以委託律師提起訴訟。美股上市公司在選擇私有化的同時,如何穩妥透明的處理投資者關係也直接關乎公司後續是否會擔負法律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34

感謝馬尉華先生 lslo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01d980101iei9.html
 
  招行時隔14年,更換了行長。

  招行更換行長比國內任何一個銀行更換行長更加引起人們的關注,這也說明招行在眾多人心目中的影響和認可。

  馬先生對於招行的貢獻是深刻而不可磨滅的,他把一個小銀行培育成為國內一流的現代銀行,成就了國內銀行業多個第一,帶著招行一步一步地前進。

  現在,招行的成長速度降了下來,被其他股份行超越的可能性在增加,招行遇到了成長困惑。

  技術、環境的變化,迫使領導者去思考去佈局。改革的開始,往往是不理解大於理解,老馬提出的二次轉型,個人認為方向是對的,但應該補充一點,即在招行的企業文化裡要強化植入節儉文化,效率文化。

  降低成本是任何企業都應該去考慮和執行的,降低成本可以提升利潤,提升效率,提升員工士氣,改善並養成員工理性的生活價值觀,從而進一步強化企業的生命力。

 

  任何的激進可能都會遇到危機,更何況是高槓桿的銀行業,穩健、前瞻、效率、價值以及重要的用戶體驗是做好銀行要考慮的方向,另外如何防範內部人危機也是重中之重,我們可不想看到一個百年銀行被一個人或一小群人給毀了。

  透明、開放、節儉、效率、管理風控等獲取的增長利潤讓人安心,穩定的高分紅是尊重股東權益的最好表現。

   招行能否成為匯豐和富國的綜合體?

  新上任的田行長,期待中,希望你先把效率、節儉納入進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53

用什麼照亮自己的投資之路 lslo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01d980101j77n.html
今天,該來的來了,來的這麼急促,這麼猛烈!

對於ZF無節制的舉債,很早就擔心,但也沒有什麼辦法,只有做好配置來迎接衝擊了。

針對從05年左右開始的銀行投資,由於行業與ZF過於密切,本不屬於特別合適的投資對象,但看到白花花的利潤,我還是一直堅守過來,經歷市場多次的洗禮,不為所動。還有什麼更好的公司載體來賺取利潤,後來看看,其實也是有不錯的公司沒有關注到。在同業的光芒照耀大地的時候,我深深擔心火燒聯營的可能,依然堅持那個日漸旁落的傢伙,雖然他不夠我希望的儉約,我依然堅守,等待一個合適的人出現。如今,真的換了一個,總體不錯,但依然感覺不夠完美。

當年同業佔據半壁江山的興業等公司,現在不知情況如何?

今天執行了A、H股套利置換工作,雖然不及前些天的15%的差價,但是考慮到風險的日益臨近,能夠降低一些成本還是降低吧,估計9%左右,明天就把資金調過去,補充從其他公司股份上借用的檔上,所以,這次也不完全是對等套利。

銀行上的投資比例將不提高也堅決不降低,08年都過來了,這次也將滿倉穿越,但要關注的是該公司是否可能破產,如果確認不破,堅決持有,如果有跡象破,賣掉。
估計破產可能性很小,在幾個關鍵地方貸款比例很少,但不排除出現業績大幅下滑的可能,壞帳會暴露多少?即便一年虧損問題也不大。沒準可以更好地檢查公司的體格是否優秀。

假定國內經濟危機持續時間超過5年,那麼在A、H股權套利勻出的資金將轉投到現有其他行業裡。

並且股息暫時不再做再投資,而轉做為家庭生活開銷儲備準備過冬使用,如何儲備,另外分析決定。

由於目前市場環境不好,虧損將不可避免出現,要做好虧損的準備,而實際上,截止目前為止已經出現虧損。

在其他兩個行業的投資也將保持滿配狀態,但可以根據各股公司具體情況進行配置調整。

今天,兄長的帳戶清空了,由於兄長要在老家買一套休閒度假的房子,資本市場又低迷,就清了,虧損-15%出來。父親很心痛,這讓我不安。

投資人,獨立投資人,承受和享受永遠是孤獨的,希望周圍的人都開心生活,希望我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快樂的時候遠遠超過擔心的時候。

4月份做過權證,贏利退出,後續不會再做。
5月份開始一個融資帳戶,啟動了微槓桿,這一個月感覺不是特別好,後續取消的可能性大,關鍵在於目標公司是否穩定增長以及在融倉策略的定型。

在房產方面,依然採取防火牆策略,不輕易賣房買股,主要通過收取租金來實現合理現金流。

核心在於研究公司,取消通過投機(增加槓桿)來獲取利潤的行為,投資將回歸簡單的研究選擇上,還是那句老話,遠離券商,遠離預測。

好投資,好人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