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世民:又唱QE3
1 :
GS(14)@2012-06-04 22:28:58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604/97242
美國數據唔靚仔,就有人唱QE3。近來美國國債,尤其10年或以上,價格一直急升。一個月前,美國10年期國債仍有1.95%,上星期五就已經得番1.48%。至於黃金,經過差唔多大半個月呆滯,終於好辛苦爬上1620美元一盎斯水平。莫非有人用真金白銀去買QE?
大西洋另一邊,其實德國10年期國債一樣升到嚇壞人;一個月前,德國10年期國債有1.67%,上星期五就得番1.17%。投機者話,買德國國債,可以一次過賭幾個結局:一,如果有歐豬脫歐,銀行體系分分鐘又來一次2008年式凍結,買德國國債保險過現金。二,如果歐豬唔脫歐,歐元區各國又睇法國新總統,唔減開支,結果即係歐元QE,到時會唔會輪到德國話要脫歐呢?如果真係用番馬克,馬克兌其他歐洲貨幣一定升,到時滙水都賺唔少。講到尾,呢一路投機,都係買歐元會玩完。
美數據差 勢開機印銀紙
歐洲唔好,美國都唔會好得去邊。上星期一系列數據都反映復蘇放緩,但實際情況更加複雜,並唔係加快或者減慢咁簡單。其實,舊年美國已經有地方政府危危乎,只要經濟一轉差,就好易出事。聯儲局早就豁咗出去,只要有銀行有事,理論上就會有QE3。但係QE3之後會點,真係好難講。
利世民
專欄電郵:SharpHK.Simon@gmail.com
Facebook專頁:
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周日趣 BLOG BLOG: QE3一出 奧巴馬死硬
1 :
GS(14)@2012-06-10 10:59:43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10/16412796

由80年代列根開始,每屆選舉年股市及經濟表現,往往決定總統能否成功連任,抑或由別黨取而代之。84年列根競逐連任,當年上半年股市急跌一成,但全靠第三季大打經濟牌,極力改善失業情況,美國於 Q3勁彈超過7%,最終亦扭轉劣勢成功連任。到88年一屆,股市經濟一片好景,上半年美股勁升超過一成,失業率更低於7%,為同屬共和黨的老布殊,營造良好的政治環境,最終成功接棒。
...
伯南克07年始接掌聯儲局主席,一上位就要執一大堆爛攤子,美國現時經濟緩慢復蘇,伯老已經做得很好,令失業率由09年最高接近10%,改善至現時8.2%水平。但這並不足以確保奧巴馬成功連任,事關歷來沒有一個在位總統,能在失業率處於8%或以上成功連任。
距離大選不足半年,現時奧巴馬正以時間換取空間,希望穩住現況到年底,事關其對手羅姆尼未見突出,立場搖擺、摩門教身份亦惹爭議,現階段推 QE3,失多過得。
海嘯後美國共推出兩輪 QE,第一次係09年初,威力最大,2010再推 QE2已經失效,再推 QE3效果肯定再遜一籌,這點大家心裏有數,只是心理上好過一點,但憧憬兌現後,卻是散席之時,股市隨之大跌,這點是奧巴馬政府最不願看見的。
因此, QE3今年會成為拖字訣,儲局放風暗示,吊你胃口,如果你認真就輸了!
股榮
2 :
skfv(15984)@2012-06-10 13:52:11我仲以為一出QE3 股市升奧巴馬就有得連任tim
3 :
鱷不群(1248)@2012-06-11 01:20:19其實QE3只有香港每天提住,更倒果為因,希望經濟差而令到有QE3,而不是經濟轉好
4 :
GS(14)@2012-06-11 22:54:51好似BB哭要畀糖
後QE3策略 揸高息股商品 沽民企內銀 黃國英
1 :
GS(14)@2012-09-18 23:03:11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2012
量化寬鬆(QE3),梅開三度。非但經濟難有增長,更可能再現財富大轉移。原以為歐央行無限買債,伯南克或許稍為忍手,不致冒干預美國總統大選的大不韙。豈料按捺不住,搲爛塊面,打算長印(銀紙)長買(MBS,按揭擔保證券)。二○一○年末,QE2出台之際,曾在本欄寫過一篇「後QE2策略」,重溫一下:「聯繫匯率下,港紙即美金。如果美金冥鈔化,港元唔通會無事?身家較豐厚的朋友,如實物資產(樓、貴金屬)比例,沒五至七成,萬一銀紙購買力大幅貶值,點算?推介有實物back-up,有息派的REITs(房地產信託基金),和黃金,打好防守,其理在此。」
置富信託自QE2推出以來,總回報達六成七,大幅跑贏恆指。圖為旗下麗城廣場。
兩年未夠,本港樓市早已狂升;連帶土炮REITs也有超班表現:二○一○年十二月至今,領匯(823)連分派總回報57.71%、置富(778)66.91%、陽光(435)58.83%;紙地產標青外,黃金縱有跌蕩,也幸不辱命,其ETF(GLD)同期回報為26.71%。相反,一心以為QE能使牛三重臨,難免失望而回:美股期內升兩成,尚算有點看頭;但買恆指要蝕9%、國指輸逾兩成,與前列者相差四至八成。
策略視乎通脹高低
正如之前多番強調,各資產類別(股票、債劵、通脹掛鈎債劵、商品等),盛衰全建基於經濟增長及通脹變化(有興趣深研者,可上網搜尋Trevor Greetham的The Investment Clock)。二○○八年雷曼爆煲至今,已有四年,美國復甦似有還無,失業率長期「保八」;歐洲豬國,無心改革,難免迷失十年;中國成本上漲、外貿衰落,內需不足帶動經濟。最慘是重蹈日本覆轍,深陷地產投機泡沫,再加上大量民間實業資本,放貴利求暴富,結果輸埋底褲。全球三大經濟體系,全部嚴重內傷,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早已大江東去,聯儲局、歐央行只好「曬冷」印鈔買債。
高增長不可能,只剩下「低增長/低通脹」或「低增長/高通脹」兩個可能終局。前者大利債劵、不利商品;後者大利商品、不利股票。附表為一九七三年四月至二○○四年七月止各資產類別的平均年度回報:
(註:債券以美銀美林Treasury Master指數代表;股票以標普五百指數代表;商品以GSCI總回報指數代表;現金以美國三個月國庫票據代表)
不宜瞓身股票
以歷史推斷,未來幾年股票難言大勇。唔信邪再瞓身揸股,多會重複QE2時慘況。如何應對?通脹高低話唔埋,可作兩手準備:「低通脹/低增長」,債劵最強,奈何美國十年國債,息率跌到2%唔夠,隨時賺息蝕價,可用業務穩定、高息防守股代替,如長江基建(1038)及粵海投資(270)。至於應付「高通脹/低增長」滯脹重臨,手中iBond(4208、4214),萬不可沽;上期推介的鬼佬iBond(TIP),會是更好選擇。REITs即TIPS,不可或缺,輔以黃金、白銀,但求資本不給通脹蠶食。至於手上蟹股,尤其是內銀、民企,假如有幸脫身,應盡沽取回資本。
(本人客戶持有領匯(823)、置富(778)、陽光(435)、長江基建(1038)、粵海投資(270)、iBond(4208);個人持有領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