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上午,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企業家論壇”在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枕水廳舉行,海爾董事局主席兼CEO張瑞敏發表演講,他表示企業必須根據時代的變遷不斷地自我顛覆,所有的企業無非就是兩種結局,一種是“他殺死亡”,一種就是“自殺重生”。而所有的百年老企業都是自殺重生的典範。
張瑞敏稱,海爾在這個互聯網時代的自我顛覆,就是在十一年前提出了“人單合一”,意味著人就是員工,但不是狹義的訂單就是用戶,把員工和用戶連在一起。
他坦言,對海爾來講現在最大的挑戰,就是把“人單合一”的模式,能不能複制到全球去?
”我們已經兼並了一些國外企業,但是現在最大的考驗就是以55億美金收購了美國GE家電,因為現在全世界跨國兼並失敗率是80%,這是我們最大的挑戰。”
張瑞敏提到,海爾在和GE的高層交流時,對方有一個高層站起來提了一個問題,“你們靠什麽來領導我們?”這個問題的潛臺詞是:GE曾是海爾學習的榜樣,今天海爾兼並GE,要怎麽來管理GE?
“我說你的定位錯了,就是我不是你的領導,也不是你的上級,我只是你的股東而已,我們的上級我們的領導是同一個人,就是用戶。而GE過去只有顧客,沒有用戶。而顧客只是交易,我是錢和物的交易,而用戶是交互,一定要加入我這里來,大家共同創造價值成為一個生態圈。”張瑞敏說。
此外,他還表示,現在GE的改變,其實也是非常困難的,簡單說所有國際化大公司都是線性管理,它有非常完整的體系,但是現在互聯網時代是非線性管理,需要自己自創造自創新,有非常大的挑戰。
下為張瑞敏演講全文:
這個發言的板塊是“創新引領未來”,我想這個主題對於企業意味著什麽?意味著你必須根據時代的變遷不斷地自我顛覆,因為所有的企業無非就是兩種結局,一種是他殺死亡,一種就是自殺重生。所以所有的百年老企業都是自殺重生的典範,海爾在這個互聯網時代的自我顛覆,就是在十一年前提出了“人單合一”,意味著人就是員工,但不是狹義的訂單就是用戶,把員工和用戶連在一起,這十一年的探索引起了很多國際上的很多商學院的關註,哈佛商學院做了一個案例,題目就叫做“海爾與用戶零距離”,因為互聯網意味著就是零距離,這個案例在哈佛商學院去年評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案例。
簡單地說,這個案例兩點,第一個員工不再是執行者,而是創業者,企業不再是出產品,而是出創客。企業把所有的中層管理去掉,變成了一個創業的平臺,每個員工在上面都可以創業,因此所有的職能部門變成了無數個創業的小微,這些創業小微可以自己創業自己探討變成自組織,這個使企業充滿著活力,覺得企業不再是一個帝國,而是變成了一個生態系統,因為原來所有的企業的目標就是做大做強,就是想做成帝國,而帝國最容易倒,過去說大的不能倒,現在是大的容易倒。
第二點就是企業的驅動力、薪酬。所有的企業驅動力都聚焦在薪酬,我們不是企業定薪,而是用戶定薪,如果能夠創造用戶價值就有薪金,沒有創造用戶的價值就沒有薪金,這個驅動力對每個人都是非常強的。這里頭還有很多,時間關系就講兩點。
另外一個,對於我們來講現在最大的挑戰,就是把人單合一的模式,能不能複制到全球去,我們已經兼並了一些國外企業,但是現在最大的考驗就是就是以55億美金收購了美國GE家電,因為現在全世界跨國兼並失敗率是80%,這是我們最大的挑戰,因為我們和GE的高層交流的時候,有一個高層站起來提了一個問題,他說你們靠什麽來領導我們,潛臺詞就是說GE曾經是你們學習的榜樣,今天你們兼並我們,你們怎麽來管理我們。我說你的定位錯了,就是我不是你的領導,也不是你的上級,我只是你的股東而已,我們的上級我們的領導是同一個人,就是用戶。而GE過去只有顧客,沒有用戶。而顧客只是交易,我是錢和物的交易,而用戶是交互,一定要加入我這里來,大家共同創造價值成為一個生態圈。
當然了現在的GE的改變,其實也是非常困難的,簡單說所有國際化大公司都是線性管理,它有非常完整的體系,但是現在互聯網時代是非線性管理,需要自己自創造自創新,有非常大的挑戰。但是不管怎麽樣,今年六月份開始兼並,現在取得了一點成效,我們希望“人單合一”的模式,能夠不僅使我們自己,能力成為互聯網時代引領企業發展的一個新的模式,謝謝大家!
2017 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開幕前夕,海爾於3月8日發布成套智能家電,並宣布今年將在國內設立300家體驗店進行推廣銷售。去年被海爾收購的GE家電,將與海爾集團旗下原有五個品牌一起,共同助力海爾智慧戰略的落地。
與過去幾年相比,海爾智能家電的1.0時代是單品智能,2.0時代是多設備互聯互通,現在3.0時代是全場景模式。這次海爾推出的成套智能家電,涉及161個生活應用場景,涵蓋了智能客廳、智能廚房、智能臥室等領域。
比如,用戶通過馨廚互聯網冰箱購買食材後,冰箱還會為用戶提供營養師推薦的菜譜,並將菜譜發送給烤箱和竈具,智能終端自動調節程序,提供健康的烹制方案,餐後,洗碗機會根據馨廚冰箱發送的指令,根據晚餐油膩程度設定洗滌程序……
海爾家電產業集團CTO趙峰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智慧家庭的入口不是單一的,在廚房里,它可能是冰箱上的一塊屏;在客廳,它可能是電視,也可能是茶幾上的音響;在浴室,可能是鏡子。所以入口是多樣的、碎片化的。
“今天發布的海爾智慧家庭,碎片化的入口有背後統一的決策系統。根據各種入口交互行為判斷,家里有老人、小孩還是夫妻,他們在幹什麽,他們的需求是什麽,我們怎麽能夠為每一個人推送它需要的服務,然後能推送到離它最近的終端上去。”趙峰說,這背後需要有一個智慧家庭的大腦,即海爾的U+雲。
趙峰認為,在單品智能時代,冰箱、烤箱、電視、空調等是分開的;在2.0時代,一個搖控器或一個APP,可以控制多種家電,但還沒有達到各種場景之間產生聯動。從廚房到另外一個空間,可以自動根據用戶的行動,提醒服務等,這需要3.0時代的場景聯動,還有背後智能語音,然後再通過各種自然交互和入口,來為用戶提供最需要的、體驗好的服務。
據了解,海爾成套智慧家電新品將依托海爾線上順逛平臺和線下體驗店,逐步走進全國家庭。海爾在AWE前夕落成了其全球首個智慧體驗店,用戶可直接體驗場景式的智慧生活,預計2017年在國內一線城市這樣的體驗店將落成300個。
海爾旗下六大品牌也會共同推動智慧戰略落地,包括海爾去年收購的GE家電。在3月8日的發布會上,海爾還宣布,將由“海爾”這一單一品牌為核心的全球化形態,向多品牌、跨產業、跨區域的全球化升級。
GE Appliances(GE家電)此前主要覆蓋美國市場,同時在歐洲市場也有銷售。但伴隨海爾品牌的全球協同,GE Appliances將通過海爾的全球網絡開始加速全球化進程。據GE Appliances首席營銷官Rick Hasselbeck介紹,GE Appliances全球化進程第一站是進入中國,2017年將會在北京、上海、廣州、青島、成都建立5家品牌體驗店,以滿足中國市場對專業廚房的消費需求。
Fisher & Paykel(斐雪派克)也將從澳洲向中國、美洲等市場擴張,最終實現從新西蘭國寶級家電品牌向全球化家電品牌的跨越。此外,卡薩帝也在繼歐洲之後進入澳洲、北美等國際市場,開始加速品牌全球化的進程,從而讓除海爾之外的另外5大家電品牌(斐雪派克、GE家電、卡薩帝、統帥、AQUA)都成為全球化品牌。
通過六個品牌的共同發力、體驗店的落地,以及向成套智能家電擴展,海爾智慧家庭營銷總經理宋照偉說,預計2017年海爾的“網器”(智能家電)將銷售2000萬臺套。
(實習生麥舒瑜對本文亦有貢獻)
2017年對於眾多工業巨頭來說難言輕松,西門子、ABB、GE等工業巨頭均在找尋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2018年一季度,ABB在不斷轉型和收購中實現了盈利增長。
ABB今日公布的數據顯示,ABB第一季度訂單額增長6%(按美元計價增長16%),四大事業部訂單額均實現同比增長。基礎訂單(1500萬美元以下訂單)增長5%(按美元計價增長15%),全球三大業務區域實現全面增長。大額訂單占訂單總額的比重為10%,與去年同期持平。美元匯率的同比變化為訂單額帶來7%的增幅。2017年收購貝加萊與剝離相關業務帶來的業務組合變化相抵後,推動訂單額凈增長3%。第一季度的訂單出貨比為1.13,去年同期為1.07。
據記者了解,ABB自2014年起實施“新階段”戰略以來,重點關註三大領域:盈利增長、不遺余力的全面執行以及業務主導的跨部門合作。
ABB集團首席執行官史畢福表示:“2018年第一季度,各事業部訂單額均實現增長,銷售收入和運營業績也實現增長。貝加萊的整合工作進展順利。” ABB業務擴展的步伐並未停息,史畢福表示,ABB正在積極籌備,預計將於2018年第二季度完成對GE工業系統業務的收購並啟動後續整合工作。
2017年,數字化正成為引領傳統工業企業實現下一階段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量,為了迎接數字化未來,工業巨頭們紛紛開始發力。對自有業務板塊進行騰挪是GE、西門子、ABB這些工業巨頭常用的戰略調整。從目前來看,各大工業巨頭都將未來發展的重心聚焦於數字化工業。
史畢福進一步表示:“我們將繼續投資於銷售、研發以及領先的ABB Ability數字化平臺與解決方案。2017年,ABB轉型成為一家更精簡、更具實力的公司,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更堅定地專註於以客戶為導向和不遺余力的全面執行。”
作為推動盈利增長的舉措之一,ABB繼續擴充其ABB Ability™數字化解決方案,目前已達210余種。一季度,ABB贏得多個應用ABB Ability™解決方案的新訂單,包括澳大利亞兩條重要的高壓直流線路升級項目訂單,以及挪威特隆赫姆市電動汽車充電解決方案訂單。
據了解,ABB正進一步精簡和加強了業務組合和運營,將業務重心轉移至更加精簡、強調數字化及市場領先的產品組合,並宣布完成若幹重點並購項目,剝離部分業務。ABB集團CEO史畢福表示,ABB正在構建以數字化為核心的技術用以覆蓋電力和工業自動化價值鏈,應用於電力、工業、交通與基礎設施領域的各種場景,從發電端到用電端,從自然資源開采到產成品完工。
曾經在多元化道路上風生水起的GE、西門子等工業巨頭目前正在全面整頓業務並精簡人員以應對經濟下滑。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西門子準備在5月底短暫關停發電和天然氣集團生產基地,這些基地主要生產燃氣輪機、蒸汽機、內燃機等。但該集團的其他業務照常運行。
去年以來,全球發電和天然氣市場疲軟,產能過剩、利用率下降和停電次數減少,此外由於全球需求日益偏向可再生能源是抑制需求的其他因素,在此背景下,西門子發電和天然氣集團的業績受到拖累。曾經為該集團貢獻收入最多的通用電力板塊在過去幾個季度也一直拖累收益。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公開財報發現,西門子2018財年(2017年10月1日-2018年9月30日)二季度財報顯示,發電和天然氣集團的訂單額為31.71億歐元,同比下降幅度達16%;營收為29.33億歐元,同比下降28%;利潤為1.14億歐元,同比更是下降74%。
西門子稱,上述三項指標下滑的原因是,2017財年同期有來自埃及的電站大單、同比基數較高,此外還受到價格下滑、產能利用率下降以及項目執行過程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影響。
不過,西門子正在經歷公司歷史上的一次戰略轉型。聚焦工業互聯網是其接下來的目標。西門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奈柯(Cedrik Neike)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西門子現在是全球第十大軟件公司、歐洲第二大軟件公司,這些軟件都是工業相關軟件。”而接下來西門子要做的就是借助工業垂直領域的優勢進行工業互聯網化。
“我們的重點是如何進行數字化,如打造能源互聯網、實現工業4.0,以及打造智能樓宇和智慧城市。這就是我們所做的事:加強現有業務,關註工業核心,為數字化做好準備。”奈柯向第一財經記者補充道。
無獨有偶,曾經與GE合資成立公司力圖發力電力市場的阿爾斯通也宣布後撤。同樣在5月份,通用電氣與法國制造集團阿爾斯通簽署了一項協議。根據協議,阿爾斯通將退出雙方組建三家合資企業,獲得31億美元回報。10月2日阿爾斯通將把持有的所有股權轉讓給通用電氣。
2015年對阿爾斯通資產的收購加強了通用電氣在燃氣輪機服務和維護方面的立足點,然而,從那以後,燃氣輪機市場大幅減弱。顯然,收購阿爾斯通的資產之後,阿爾斯通“甩鍋”成功,GE卻將進一步增加運營成本和降低利潤率。財務背景出身的GE新任CEO弗蘭納里如何接受將值得關註。
從弗蘭納里帶給GE的首份戰略中可以看出,GE未來將會進行總額超過200億美元的資產和業務剝離,包括運輸、工業解決方案、電流和照明以及若幹中小業務板塊。削減200億美元的業務,這對於年度收入在1260億美元左右的工業巨頭,意味著自我減重17%左右。
從目前來看,“求變”依然是GE在2018年的主題,巴克萊銀行分析師Julian Mitchell在4月17日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到,通用電氣正在考慮將其鐵路部門與市場估值為80億美元的西屋制動進行合並。合並後的鐵路交通運輸業務規可能高達68億美元。目前,協議尚未達成,談判仍存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