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去產能擴圍,將攻堅造船電解鋁等產業

“鋼鐵5000萬噸左右、煤炭1.5億噸以上。同時,要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下稱“報告”)中確定了2017年去產能目標。

今年去產能力度和難度都將加大,2016年已經擠掉了市場中的虛報產能和落後產能,2017年去產能將是實實在在的去產能,需警惕煤鋼價格上漲帶來的反複。同時,員工安置等難點問題也亟待解決。

去產能擴圍

今年1月10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時任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明確表示,今年去產能除了鋼鐵、煤炭之外還會擴圍,有一些產能利用率低、過剩產能比較嚴重的領域也會納入去產能範疇。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近日也表示,今年央企去產能從煤炭、鋼鐵擴圍至有色金屬、船舶制造、煉化、建材和電力等產能過剩的行業。

第一財經日前對國內外金融機構的21位首席經濟學家進行了調研,共有18位經濟學家認為,去產能將從鋼鐵、煤炭行業延伸至其他產能過剩行業。至於哪些行業會被納入去產能新重點,有13位首席經濟學家認為,有色金屬和船舶領域最有可能成為新重點;有11位認為會是建材領域。

1月12日,工信部聯合六部委印發了《船舶工業深化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6~2020年)》。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對媒體表示,中國船舶行業已將2012年的8000萬載重噸的產能削減至2015年底的6500萬載重噸,然而仍然存在著無效產能,中國造船業必須痩體,估計要削減30%以上的過剩產能。

船舶行業加速去產能、兼並重組是大勢所趨。業內人士分析,2017年有望成為我國船舶行業的關鍵一年,南北船(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整合將大概率實現破局。當前兩船之間的無序競爭已極大阻礙了接單能力,繼續此類重複建設將不利於兩大船企在低迷環境下的生存和發展。

近日國務院多部門聯合啟動水泥、玻璃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專項督查,由部級領導帶隊分為8個督查組,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泥、玻璃行業淘汰落後產能情況進行專項督查。

工信部副部長徐樂江2月7日在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調研時表示,大力推進傳統建築材料去產能,同時要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發展,著力推進玻璃基材料、先進陶瓷、人工晶體等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礦物功能材料和複合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努力補齊短板。

去年G20杭州峰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會晤中達成共識,雙方將共同努力應對全球電解鋁產能過剩問題。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是一個銅少鋁多的國家,電解鋁產能存在過剩,全行業基本處於虧損狀態,產能利用率一直在70%左右。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有利於提高電解鋁行業的景氣度,通過供給端持續有效退出,改善鋁行業的供需關系,支撐鋁價上行。

價格反彈的博弈

今年去產能的難度將加大。中煤協副會長姜智敏在媒體上表示,去年去產能的不少煤礦已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因此關停相對容易,但今年去產能將全部涉及目前正常生產的煤礦,要安置的人員不會比去年少。

去產能過程中,剛性的去產能政策與靈活的需求波動之間存在矛盾,部分行業的供給無法對需求變化做出及時反應,導致了階段性、局域性的供給不足,進而導致價格和企業利潤大漲,從而降低了去產能的意願。

2016年的煤炭行業可謂“一掃陰霾”。隨著去產能的推進,煤企迎來了利潤整體反彈。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全國煤炭企業補貼後的利潤總額為320.8億元,同比增長363.7%;成本費用利潤率1.35%,同比增長1.52個百分點。

鋼價從2016年起也經歷了多輪上漲,截止到3月3日,國內綜合鋼材價格為4080元,刷新2013年3月以來的新高。

針對“鋼材價格上漲是否會導致停產鋼企死灰複燃”的問題,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曾在媒體上表示,嚴控新增產能,對打擊新增鋼鐵產能和違法違規制售鋼鐵產品不堅決、化解過剩產能不力甚至搞地方保護、給違規產能和制售地條鋼企業充當保護傘、知情不報的,要嚴肅依法追究有關領導和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鋼鐵、煤炭的價格上漲,去產能出現了一些反複,今年的產業政策應與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相配合。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去年12月撰文稱,2017年的去產能政策可以在保持現有基調不變的基礎上適當優化。供給側的去產能和需求側的穩增長需要有機結合,去產能要更具彈性,更多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

此外,去產能還應該和技術升級與產業布局調整結合起來。徐高表示,2017年去產能政策可以有更大空間來關註相關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相應地,可以通過引導技術進步、提升環保要求等方式推進行業的新陳代謝,在抑制產能過剩的同時實現行業的優化升級。

百萬員工如何安置

李克強在報告中指出,去產能必須安置好職工,中央財政專項獎補資金要及時撥付,地方和企業要落實相關資金與措施,確保分流職工就業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中國就業促進會秘書長李春暉在媒體上表示,根據鋼鐵行業協會數據和調研數據分析,鋼鐵、煤炭行業關聯產業的就業乘數至少分別為1:4和1:2.5。 按照 “十三五” 時期直接涉及職工分別為50萬、130萬計, 預計在此期間,全國因這兩個行業去產能直接和間接涉及的職工將超過500萬人。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3月1日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化解過剩產能,安置好分流的職工是一個關鍵性的工作。去年安置了72.6萬人,今年化解過剩產能大約需要安置職工50萬人,將繼續堅持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依法依規的原則。

對於去產能工作, 中央財政預算安排了1000億元作為專項獎補資金, 用於職工分流安置。李春暉表示,此項資金遠遠不能滿足需要。一些企業按規定享受了援企穩崗補貼,有助於職工分流安置。但由於現行政策的規定,欠繳失業保險費的困難企業卻無法享受政策支持,準備退出的企業更難享受援企穩崗政策,導致現行失業保險政策難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李春暉認為,大力發展靈活就業是緩解分流安置職工壓力的一個重要選項。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結合實際完善靈活就業政策,給予大力支持。在就業專項資金的安排使用上,要將靈活就業者的補貼算進大賬予以保障。通過這些切實措施,引導、鼓勵和扶助分流職工實現靈活就業。

尹蔚民在上述發布會上說,今年要繼續落實職工安置的各項政策,特別是四個最主要的分流渠道,包括內部分流、內部退養、轉崗就業和創業、公益性崗位的托底。特別是對“4050”等就業比較困難的人員,要采取加大職業培訓和職業介紹力度,一對一地落實他們的就業崗位。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姜耀東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化解產能過剩需要較長時間,不能操之過急。在去產能過程中,政府可設立專項職工安置基金,采取多元化的職工安置方式,這是行政手段應該發力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62

電解鋁“股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6732

鋁市場自2013年開始走弱,時至今日,在去產能背景下,鋁價躍升至五年來巔峰(。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8月17日《南方周末》)

如果你對面站著新英格蘭愛國者隊,沒錯,就是那支史無前例五次捧起超級碗的美式橄欖球隊,在局面進一步變糟之前,唯一可以采取的戰術便是迅速鎖定湯姆·布雷迪,擒殺四分衛。

無論是在體育場還是在商場,無論是西方抑或東方,“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總是破解一時膠著百試不爽的辦法。

當中國的經濟主管部門下定決心進行一場以“去產能”為目標之一的供給側改革——先是煤炭、鋼鐵,現在輪到了電解鋁,位於山東濱州的中國宏橋集團以及位於聊城的信發集團,就成為重點的對象。

這一切的直接結果,是承接前期黑色系股票大漲後,在8月開始的前九天,A股市場上電解鋁概念股演繹出一段瘋狂行情,直至8月9日夜間監管方突然勒令包括中孚實業在內的兩家上市公司緊急停牌,方才扼制住市場正迅速蔓延的投機情緒。

即便如此,假如你是中國鋁業、神火股份或雲鋁股份的中長線股票持有者,恭喜恭喜,不足一年內你的收益已是翻倍。

當然還不能與著名的妖股方大炭素一較長短。同樣具備周期股概念,後者從2017年初每股11.1元起步,最高漲至每股37.18元。也比不得以整體飆升的鋼鐵、煤炭板塊,從5月至8月上旬,兩者中81%和68%的個股均跑贏同期市場平均水平。

看看自2013年開始羸弱的鋁市場吧,一噸鋁價格跌破10000元大關,為20年來最低。而至8月9日,滬鋁價格突破每噸16000元,倫敦市場鋁價亦高懸於每噸2000美元線,乃近五年來巔峰。每噸20000元?證券分析師打了雞血般叫囂著,權當除夕夜窗外爆竹聲。

不過,作為始作俑者,這一切偏偏與宏橋和信發無幹。一個是賺不到,受沽空機構艾默生兩份報告影響,從3月22日起,在港上市的中國宏橋已然停牌。來自市場的消息稱,受反複變更財務核數師以及中信信托旗下資本入股前長達六個月的盡職調查影響,該股停牌時間很可能將延至9月21日,在長達180天的停牌時點內,外部資本市場任何雷霆之勢都與其沒有瓜葛。而另一個,甚至從來無意於上市,所以——沒法賺。

71歲的張士平,70歲的張學信,在一場由己方產能變化引爆的淩厲行情中,竟然置身事外。

有關上市公司估值修複是否合理、投資者洶湧情緒是否理性的問題,當然值得深究。關鍵是,這場去產能疊加環保因素的運動中,部分指標的出臺背景和考量,特別是中遠期有無可能出現反複,才是較股票走向更堪關註的話題。

幾乎所有的市場多頭方都會提及三個政策。

3月出臺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即所謂“2+26”區域內有關鋁企業的去產能計劃,若再加上事後補充的河南三個城市,共31個城市受上述政策影響的電解鋁產能高達1311萬噸。要知道,從2013年5月的2882萬噸至2017年2月的4332萬噸,45個月內中國電解鋁產能猛增1460萬噸。平均每月凈增32.2萬噸。現在,僅該政策就影響其四分之一。

之後就是4月12日由包括國家發改委在內的四部委聯合下發的656號文,即“清理整頓電解鋁行業違法違規項目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這,相當於是一次沖鋒號。

而至7月24日,國家層面的要求終於在地方上得到重要響應。當天,山東省發改委下文責成濱州、聊城市府於7月末前關停兩地宏橋與信發集團共計321萬噸電解鋁產能。其中,濱州的宏橋方面承擔268萬噸,而聊城的信發集團則背負53.2萬噸。

三板斧立竿見影。資本市場眉飛色舞。

不過任何事物都沒有想象的那麽簡單。請註意以下幾個被忽略之處。

事實上在國家發改委正式下文之前一個月,有消息靈通人士獲悉相關談判已經開始,也正是從那時開始,有關宏橋可能被砍200萬噸電解鋁產能的消息在小圈子內流傳。數據顯示,目前山東省以年1199.8萬噸位居中國各省電解鋁產能頭把交椅,而宏橋方面又獨占七成——信發集團張學信一直堅持多點開花,其下屬公司分別是山西、廣西、河南、新疆四屬地的電解鋁生產第一大戶,但在大本營山東,則遠弱於宏橋。

很顯然,如若咬不下山東特別是宏橋這塊硬骨頭,那麽中國電解鋁產業去產能只可能是一張空頭支票。

其二,電解鋁之於濱州和聊城的財稅權重均不同凡響,但此次行動中,兩地去產能數量卻也不可同日而語。有一組有趣的數字不妨一觀:2016年中國GDP前100名城市中,山東以15個省轄市入圍傲視其他所有地區;排名第二的江蘇有13個省轄市入圍;廣東所有21個省轄市中只有9個入列;素來富裕的浙江僅8個上榜。

而在山東,青島以10011.29億元位居省內第一,聊城、濱州分別以2905億元和2587億元形影相隨,在全國的排名則分別是73名和81名。但基於兩地人口差——聊城為591萬,濱州為380萬,以人均GDP計,濱州交出的68068萬元卻反超人均49153萬元的聊城。

另有一些算術題也要做一下。宏橋領下的268萬噸固然是匹配其行業地位的數字,但請仔細看,其中130萬噸屬於在建產能。也就是說除了被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明確認定的89.5萬噸違規產能必須退出外,尚有50萬噸產能可歸於“暫不定性”,已建未投產?在建?已運行?顯然這筆經濟賬得再算算。

倒是信發集團張學信手起刀落,僅用4天即完成43萬噸的去產能計劃,比規定期限提前了整整3天。若說此前早有準備,趁著鋁價起飛多一天開工多賺一分恐不為過。還有10.2萬噸去哪兒了?噢,是在建產能,算珠一響又省下黃金萬兩。

電解鋁行業一直有個公開的秘密,誰家擁有自備電廠數量占先,誰就可以通過占電解鋁總成本近四成的電力的成本優勢攫取超額利潤。自2012年始,作為鋁企央字頭代表的中國鋁業連續虧損,包括在2012當年虧損82.3億人民幣,2014年虧損162億人民幣,2015年雖通過資產置換等財務手段勉強盈利2.06億元,但扣非後依然大虧64.32億元。

而同期宏橋集團,卻一路賺到手軟。在2016年財年,其凈利已達70億元。不斷擴張的規模自然是重要砝碼,但較中鋁只有三分之一的電力成本也功勛卓著,自備電廠是張士平取得鋁業大王名號並錄得650億人民幣身家的重要武器。在山東,企業自備電廠裝機容量已高達3043萬千瓦,占全省發電總裝機容量的31.12%。

俱往矣!7月25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宣布,全面清理自備電廠欠繳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至此,一視同仁。

一場博弈均衡之後,資本市場上的格局正在發生戲劇性改變。喊了幾年凜冬將至的中鋁,至2018年其電解鋁產能將從300萬噸銳升至500萬噸。而奉行規模至上的中國宏橋,雖然仍能打著“吾刃尚鋒”的旗號,但原計劃逾1000萬噸產能藍圖註定無法實現,現時674萬噸合規產能以及遠期780萬噸的合規電解鋁產能,已構成事實上的天花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0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