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拓荒時期美國老酒,因一部電視劇重劃世界版圖 波本威士忌 全球逆襲

2016-05-02  TCW

台灣瘋威士忌,指的是以麥芽為主原料的蘇格蘭式威士忌,然當原酒日益稀少,蘇格蘭與日本威士忌的價格在市場上持續飆高,是否還有其他的選項?過去曾因「禁酒令」讓出江山的美國波本威士忌已躍躍欲試,整裝待發。

「如果在天堂不能喝波本及抽雪茄,那我應該別去。」 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說。正如俄國人看待伏特加,香檳之於法國,對美國人而言,波本威士忌(Bourbon Whiskey)就是深植在他們血脈中的生命之水。

與西部牛仔、鄉村音樂並列美國拓荒時代的三大文化,波本威士忌這豪邁、強勁的酒,在我們印象裡,往往是西部片中,牛仔拔槍決鬥前,在吧台先灌下的那一杯shot。比起蘇格蘭威士忌,總是閉眼嗅聞,紳士般的品飲,波本威士忌顯得狂放不羈,像是欲揮拳重擊的拳王。這不僅僅是形象上的差異,也表現在味道上。

我們常掛嘴邊的威士忌,通常指的是蘇格蘭威士忌(Scotch),台灣是單一純麥威士忌第三大進口國,不只愛喝,對各大品牌如數家珍。但,對於波本,大家相當不熟。喜愛蘇格蘭威士忌的人,迷戀它悠長有層次,在口舌鼻腔之間次第展開的香氣餘韻。而波本威士忌直接、甜辣,喝下去像在跟你嗆聲一樣爆炸般的口感,總讓他們敬謝不敏。

近六年急速成長四〇%

「波本威士忌的沒落,是美國自己一手造成的。」國內威士忌專家林一峰說。「曾經,美國非常有機會主導世界威士忌的市場,卻因為頒布禁酒令,重擊國內製酒產業,反而讓蘇格蘭威士忌搶得先機,還讓加拿大威士忌也乘勢興起。」然這曾經被伏特加、蘇格蘭威士忌攻城略地,低迷三十多年的酒,卻在近年逆襲烈酒市場。根據《財星》(Fortune)雜誌報導,美國威士忌這六年以來的全球銷售,從谷底躍升成長超過四○%,而這態勢仍未見疲軟,二〇一五年的境內銷售又比一四年成長了七•八%,達到二十九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百二十八億元)。而這場要收復故土的美國威士忌復興,竟源自一部電視影集。

影集重掀波本浪潮

梳著油頭、穿著體面西裝,男主角總是一手叼菸一手搖著「Old Fashioned」和同事聊天,《廣告狂人》(Mad Men)這部描述六○年代廣告人的影集,自二○○七年開播以來風靡全美。戲雖已落幕,但帶起的波本狂潮卻未停歇。人們愛上這齣劇,也一起愛上了過去被視為廉價或老派的波本威士忌與經典調酒。

這股熱潮推著波本威士忌的市占率及價格向前進,越是限量頂級款,越熱賣。如今,一支二十三年的Pappy Van Winkle波本威士忌,身價高達三千五百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一萬三千元),已超越蘇格蘭陳年四十年的威士忌,成為威士忌迷心中的夢幻逸品。日本飲料龍頭三得利(Suntory)早一步看見這股蓄勢待發的風暴,於二○一四年以近一百六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千五百億元)高價收購了二百多年的波本威士忌品牌:金賓集團(Beam Inc.)。威士忌業界人說,這也許是波本威士忌產業自禁酒令以來,最輝煌的時代。

一九六四年時,美國國會立法制定了波本威士忌的製造標準,簡而言之,有A、B、C、D四種規則。A代表美國(America),所有的波本威士忌必須在美國境內生產;B指橡木桶(Barrel),必須在全新、燒烤過的橡木桶中陳放;C是玉米(Corn),成分必須有超過五一%的玉米,其他如裸麥或小麥、大麥芽等穀物的比例則依據各家不同,且除了加水降低酒精度以外,不可再有任何額外的手法與添加物;D則是蒸餾(Distill)後的酒精濃度不得超過八○%,入桶的酒精濃度也不得超過六二•五%。

只用新桶 花樣卻更多

也因此,當我問到金賓(Jim Beam)的第七代傳人弗雷德•諾埃(Fred Noe),田納西州的傑克丹尼爾(Jack Daniel’s)算不算是波本威士忌?他斬釘截鐵的說:「不算,它在入桶陳年前用了楓木炭來進行過濾,多了這道手續就不能稱為波本威士忌。」而為什麼堅持要用新桶,而不是其他用過的酒桶來陳年?他則給了個耐人尋味的答案:「就像你喝茶,會用新的茶包,還是用過的茶包一直回沖?」然而有趣的是,本以為在這麼嚴格的法規之下,波本威士忌的風味應該極度受限,然在看了金賓琳琅滿目的系列,這才發現原來只要經過第一次的入桶手續,之後要二次過桶或做其他調味,只要在酒標上清楚標明工序即可,因此,波本威士忌能玩的花樣反而比蘇格蘭威士忌還多。

美國肯塔基州屬於大陸性氣候,夏熱冬溫,在沒有溫控的一般情況下,通常不會像蘇格蘭動輒熟成十五、二十年。加總這些因素,波本威士忌顯得辛辣、強勁,後韻短了些。對喝慣蘇格蘭圓潤醇厚風味的人來說,一時難以變心,但這其實是口味偏好的問題。「因為台灣一開始接觸就是蘇格蘭這種細緻風格,就像你原本不吃辣,炒那麼辣你就不習慣,但你如果吃得多了,也許就會喜歡上也不一定。」資深酒評、「藏酒論壇」網站執行長賴偉峰說。「我覺得台灣,其實更應該喝波本威士忌,」威士忌專家林一峰說,「你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台灣人偏愛的威士忌風味,多半有華麗香氣、酒體濃郁飽滿,性格強烈,而這不正是波本威士忌的特徵嗎?」波本威士忌,是否成為台灣、甚至是全球威士忌迷下一個青睞的對象?仍是未知數,但今晚不妨去酒吧點杯經典Old Fashioned,感受波本威士忌的老派魅力吧!

【延伸閱讀】波本威士忌vs.蘇格蘭威士忌

波本威士忌

產地:美國(95%以上在肯塔基州)原料:51%玉米,裸麥或小麥、大麥芽酒精濃度:蒸餾後的酒精濃度不得超過80%橡木桶:只能使用燒烤過的橡木新桶。如是純(straight)波本則必須陳放2年以上,入桶酒精濃度不得超過62.5% 製程:發酵過程中加入「酸醪」,多使用柱式連續蒸餾器添加:除了加水降低酒精濃度,其餘不可添加

蘇格蘭威士忌

產地:蘇格蘭

原料:主要使用大麥芽,其中只允許添加其他穀物的全穀酒精濃度:蒸餾後的酒精濃度不得超過94.8%橡木桶:必須陳放於橡木桶中3年以上,不限新、舊桶製程:如是麥芽威士忌,多使用壺式蒸餾器添加:除了水與焦糖色素(spirit coloring)之外,禁止添加其他物質

撰文者李莘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23

電視劇價格半年漲三十倍 “賣腎買劇”誰之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416.html

在近日開幕的上海電視節上,國產劇越來越高的價格成為了業內人士的熱議話題。被戲稱為“賣腎買劇”的電視劇市場,能夠支撐多久?騰訊視頻版權合作部總經理韓誌傑甚至感嘆僅今年電視劇價格就漲了三十倍。這些年不斷走高的電視劇價格,到底誰是背後的推手?

電視劇價格半年怒漲三十倍

這幾年電視劇版權價格如同火箭一樣往上竄。在6月7日的上海電視節“電視劇尖峰”論壇上,騰訊視頻版權合作部總經理韓誌傑感嘆,在未來一年里最重磅的電視劇如《如懿傳》、《擇天記》、《歡樂頌2》、《海上牧雲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IP,騰訊都花了高價購買版權。但在三四年前,當時最大的劇《甄嬛傳》也就賣了30萬一集,同級別的劇在去年價格漲了10倍,在今年漲了30倍。

“賣腎買劇”雖然是業內一個玩笑話,但也真實反映了渠道方的版權購買壓力。事實上,漲價的不僅僅是電視劇的版權,這些年IP價格、制作費、演員酬勞、編劇酬勞都在漲,整個行業看上去都在漲,是否只要有買方願意買單,這個天價的現象就會持續呢?

對此,曾打造過《虎媽貓爸》、《如懿傳》等精品大劇的金牌制片人黃瀾表示:“所謂的天價背後,其實是觀眾的強烈需求,有了需求才有市場供給,之所以版權價格會上漲,是因為創作的核心資源也在漲價。而且,只有好的劇才會賣得貴,但是可以給平臺帶來價值。”

天價購劇一直都存在,但是行業的另一個層面的思考則是“貴的劇就一定是好劇嗎?”以及“這里面有沒有泡沫?這些泡沫會破滅嗎?”馬中駿坦承,現在的市場確實存在泡沫,“現在演員價格飛漲,很多過億都不算貴,頂級大神的作品一下就報了3000萬、5000萬。在良莠不齊的市場下,需要我們理性判斷。”馬中駿坦言,要想讓“天價飯局”成為“平民盛宴”,就要給年輕人更多機會。

“賣腎買劇”誰之過?

那麽到底誰導演了這一場版權價格戲劇性暴漲?

首先,影視市場的繁榮是價格上漲的基礎,但這並不是暴漲的理由。那麽暴漲的直接原因在哪里?

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向記者坦言,視頻網站作為傳統電視臺之外的新闖入者,不斷發起價格戰,某種程度上推高了電視劇版權價格不斷高漲。視頻網站不惜常年虧損的代價重金搶版權直接導致電視劇版權價格飆升,本來這一現象應該隨著視頻網站整合而減弱,但隨著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巨頭的殺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互聯網巨頭的支撐下,各家版權競爭更加激烈,也就進一步推高了價格。“事實上,視頻網站已經很多年虧損了,視頻網站要實現盈利最好是整合得只剩下一家視頻網站,目前的格局要實現盈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陳少峰表示。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視頻網站成為電視臺之外影視劇最主要的購買方,視頻網站的介入對影視劇價格的走勢產生了巨大影響。

可以看出,目前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土豆各自背靠三大互聯網巨頭,一方面三巨頭為各自旗下的視頻網站“輸血”,為買劇提供“彈藥”;另一方面,他們短期並不指望視頻網站能夠盈利。在互聯網思維下,他們更希望能夠占據視頻網站這一流量入口,為將來變現做準備。

發力自制紓解困境

不過,長達十多年的全行業虧損也不是長久之計,一方面,視頻網站正在嘗試“自救”,即多渠道變現,包括發展付費模式、涉足電商等;另一方面,也在與背後靠山BAT一起合作發力網絡自制內容。以騰訊視頻為例,騰訊視頻借助騰訊集團的力量成立企鵝影業。成立半年,企鵝影業在本屆電視節期間霸氣連發27部電視劇項目,其中不乏大量超熱門IP,諸如《盜墓筆記之雲頂天宮》、《三體》、《沙海》、《悟空傳》、《青雲誌》、《風聲》、《無心法師2》。

去年開始,視頻網站再度回歸到多年前大量級的劇集采購,對內容源頭的生產與投入量級產生巨大影響,帶來電視劇價格不斷飆升。對頂級優質內容的定價權加速從傳統媒體轉向新媒體的同時,不斷攀升的版權費也為視頻網站帶來不小壓力。

對視頻網站而言,用戶的忠誠度源自對播出內容的追隨,內容換了平臺,用戶將隨之轉移。因而,對於與騰訊視頻有著強聯動效應的企鵝影業而言,要想做商業模式的改變者,勢必要做好兩手準備。

騰訊視頻副總裁孫忠懷表示,好的作品,有可能成為現象級的產品,騰訊視頻還是要勇敢地去拿,比如騰訊視頻天價獲得2017年電視劇《如懿傳》的網絡播出權;另一方面,面對天價的電視劇市場,騰訊視頻也會進一步推動企鵝影業發力自制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41

電視劇價格半年漲三十倍 “賣腎買劇”誰之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416.html

在近日開幕的上海電視節上,國產劇越來越高的價格成為了業內人士的熱議話題。被戲稱為“賣腎買劇”的電視劇市場,能夠支撐多久?騰訊視頻版權合作部總經理韓誌傑甚至感嘆僅今年電視劇價格就漲了三十倍。這些年不斷走高的電視劇價格,到底誰是背後的推手?

電視劇價格半年怒漲三十倍

這幾年電視劇版權價格如同火箭一樣往上竄。在6月7日的上海電視節“電視劇尖峰”論壇上,騰訊視頻版權合作部總經理韓誌傑感嘆,在未來一年里最重磅的電視劇如《如懿傳》、《擇天記》、《歡樂頌2》、《海上牧雲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IP,騰訊都花了高價購買版權。但在三四年前,當時最大的劇《甄嬛傳》也就賣了30萬一集,同級別的劇在去年價格漲了10倍,在今年漲了30倍。

“賣腎買劇”雖然是業內一個玩笑話,但也真實反映了渠道方的版權購買壓力。事實上,漲價的不僅僅是電視劇的版權,這些年IP價格、制作費、演員酬勞、編劇酬勞都在漲,整個行業看上去都在漲,是否只要有買方願意買單,這個天價的現象就會持續呢?

對此,曾打造過《虎媽貓爸》、《如懿傳》等精品大劇的金牌制片人黃瀾表示:“所謂的天價背後,其實是觀眾的強烈需求,有了需求才有市場供給,之所以版權價格會上漲,是因為創作的核心資源也在漲價。而且,只有好的劇才會賣得貴,但是可以給平臺帶來價值。”

天價購劇一直都存在,但是行業的另一個層面的思考則是“貴的劇就一定是好劇嗎?”以及“這里面有沒有泡沫?這些泡沫會破滅嗎?”馬中駿坦承,現在的市場確實存在泡沫,“現在演員價格飛漲,很多過億都不算貴,頂級大神的作品一下就報了3000萬、5000萬。在良莠不齊的市場下,需要我們理性判斷。”馬中駿坦言,要想讓“天價飯局”成為“平民盛宴”,就要給年輕人更多機會。

“賣腎買劇”誰之過?

那麽到底誰導演了這一場版權價格戲劇性暴漲?

首先,影視市場的繁榮是價格上漲的基礎,但這並不是暴漲的理由。那麽暴漲的直接原因在哪里?

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向記者坦言,視頻網站作為傳統電視臺之外的新闖入者,不斷發起價格戰,某種程度上推高了電視劇版權價格不斷高漲。視頻網站不惜常年虧損的代價重金搶版權直接導致電視劇版權價格飆升,本來這一現象應該隨著視頻網站整合而減弱,但隨著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巨頭的殺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互聯網巨頭的支撐下,各家版權競爭更加激烈,也就進一步推高了價格。“事實上,視頻網站已經很多年虧損了,視頻網站要實現盈利最好是整合得只剩下一家視頻網站,目前的格局要實現盈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陳少峰表示。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視頻網站成為電視臺之外影視劇最主要的購買方,視頻網站的介入對影視劇價格的走勢產生了巨大影響。

可以看出,目前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土豆各自背靠三大互聯網巨頭,一方面三巨頭為各自旗下的視頻網站“輸血”,為買劇提供“彈藥”;另一方面,他們短期並不指望視頻網站能夠盈利。在互聯網思維下,他們更希望能夠占據視頻網站這一流量入口,為將來變現做準備。

發力自制紓解困境

不過,長達十多年的全行業虧損也不是長久之計,一方面,視頻網站正在嘗試“自救”,即多渠道變現,包括發展付費模式、涉足電商等;另一方面,也在與背後靠山BAT一起合作發力網絡自制內容。以騰訊視頻為例,騰訊視頻借助騰訊集團的力量成立企鵝影業。成立半年,企鵝影業在本屆電視節期間霸氣連發27部電視劇項目,其中不乏大量超熱門IP,諸如《盜墓筆記之雲頂天宮》、《三體》、《沙海》、《悟空傳》、《青雲誌》、《風聲》、《無心法師2》。

去年開始,視頻網站再度回歸到多年前大量級的劇集采購,對內容源頭的生產與投入量級產生巨大影響,帶來電視劇價格不斷飆升。對頂級優質內容的定價權加速從傳統媒體轉向新媒體的同時,不斷攀升的版權費也為視頻網站帶來不小壓力。

對視頻網站而言,用戶的忠誠度源自對播出內容的追隨,內容換了平臺,用戶將隨之轉移。因而,對於與騰訊視頻有著強聯動效應的企鵝影業而言,要想做商業模式的改變者,勢必要做好兩手準備。

騰訊公司副總裁孫忠懷表示,好的作品,有可能成為現象級的產品,騰訊視頻還是要勇敢地去拿,比如騰訊視頻天價獲得2017年電視劇《如懿傳》的網絡播出權;另一方面,面對天價的電視劇市場,騰訊視頻也會進一步推動企鵝影業發力自制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651

廣電總局即將發通知:電視劇宣傳不得對明星進行過度炒作

根據中央統一部署,2016年2月29日至4月30日,中央第一巡視組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進行了專項巡視。2016年6月1日,中央第一巡視組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反饋了巡視意見。根據《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有關規定,現將巡視整改情況予以公布。

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批示精神,堅決把巡視整改工作統一到中央要求上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全面從嚴治黨和發揮巡視利劍作用,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央第一巡視組對總局黨組開展巡視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一巡視組有關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對總局有關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批示,為我們抓好巡視整改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巡視整改過程中,總局黨組反複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批示精神,深化了認識、統一了思想,形成了堅決整改落實的高度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一是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更加堅定自覺。通過學習我們進一步深刻認識到,我們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必須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認識到,對黨忠誠不僅要看立場、看態度,還要看工作、看舉措,更要看結果、看成效,必須把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導向落實到具體工作中,自覺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以實際行動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和形象。

二是對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更加堅定自覺。通過學習我們進一步深刻認識到,管黨治黨是總局黨組和各級黨組織的責任所系、使命所在,是領導班子特別是“一把手”的分內之事、應盡之責,全面從嚴治黨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須認真嚴格地落實到位,決不能出現黨的組織渙散、紀律松弛、戰鬥力弱化的情況。

三是對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宣傳導向、創作導向、出版導向更加堅定自覺。通過學習我們進一步深刻認識到,要履行好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意識形態工作職責使命,就必須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把黨性原則作為根本原則,始終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臺、辦出版社、辦網不動搖,落實導向要求全覆蓋,堅決治理低俗庸俗媚俗現象,有效治理過分強調收視率、收聽率、上座率、點擊率、發行量等不良傾向,確保始終堅持先進文化發展方向。

四是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更加堅定自覺。通過學習我們進一步深刻認識到,黨風廉政建設永遠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必須保持常抓的韌勁、長抓的耐心,始終警鐘長鳴、利劍高懸,努力營造清正廉潔、幹事創業的良好風尚。

五是對抓好巡視整改更加堅定自覺。通過學習我們進一步深刻認識到,巡視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手段,是黨內監督的戰略性制度安排,幫助我們查找了管黨治黨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抓好巡視整改,是向黨中央看齊、嚴守紀律規矩的具體行動,是總局系統各級黨組織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難得契機,必須持續推進、久久為功,帶動各項工作實現突破。

二、堅決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對巡視整改工作的組織領導

總局黨組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批示精神為根本遵循,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第一巡視組和中央巡視辦安排部署,切實履行第一責任,層層傳導整改壓力,堅持問題導向,知錯就改、動真碰硬,以高標準嚴要求推動整改落實,堅決做到“不貳過”。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落實主體責任。6月1日巡視組向總局黨組反饋專項巡視意見後,總局黨組書記、局長蔡赴朝立即召開黨組會議作出部署,成立總局巡視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和總局選人用人整改工作領導小組,蔡赴朝同誌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各位黨組成員分工負責並和各部門各單位一起抓好實施,全面啟動集中整改工作。集中整改期間,總局黨組召開了專題民主生活會,深刻剖析存在問題,深入查找原因,築牢“不貳過”的思想防線;先後召開5次巡視整改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及時研究推進巡視整改工作;各位黨組成員多次召開局務會議、局長辦公會議和專題工作會議,推動整改落實。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周召開一次會議,梳理整改推進情況,協調解決有關問題。

二是制定整改方案,細化責任分工。根據巡視反饋意見,總局黨組制定了巡視整改工作方案,確定了205條整改措施。其中,7月底前完成的98條,占47.8%;年底前完成的67條,占32.7%;7月底前完成工作部署並作為中長期整改任務抓緊抓實的40條,占19.5%。督促各責任部門細化本部門具體整改落實方案,對於可以立行立改的任務,即知即改、盡快見效;對於涉及深層次矛盾、艱巨複雜的任務,既著力實現集中整改階段的目標,又不斷細化中長期整改推進的計劃,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整改工作。

三是強化檢查督辦,逐項對賬銷賬。巡視整改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建立督辦臺賬,要求各責任部門每周報送整改進展情況,逐條驗收、對賬銷賬。各位黨組成員積極推動牽頭負責的整改任務,對分管部門和單位加強具體指導、檢查和督辦。總局黨組還結合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專門印發通知,明確將巡視整改不力作為追責問責的重點,形成追責問責的強大震懾。截至目前,7月底前完成的98條整改措施已基本落實到位,年底前完成的67條整改措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作為中長期任務的40條整改措施也完成了工作部署。

四是兼顧當前長遠,力求標本兼治。總局黨組既強調在集中整改期取得實質性成果,又堅持標本兼治、舉一反三,著力推動建立管長遠的制度機制,制訂或修訂了總局黨組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實施辦法等近10個管黨治黨和加強黨組自身建設方面的制度規定,《關於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意見》等多個業務工作方面的政策文件,在完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治理體系、夯實管黨治黨建黨制度基礎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同時結合巡視整改,要求各部門各單位認真梳理上半年工作成效和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找差距、補短板。

三、堅持問題導向,從嚴從實抓好整改任務的落實,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一)進一步強化黨對新聞出版廣電事業的領導,牢牢把握正確方向

1.強化導向意識,堅決落實導向要求全覆蓋。

一是深入持久開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培訓。組織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文藝工作座談會、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等講話精神的教育培訓,推動各級管理工作者、廣大從業人員增強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導向的自覺性。截至7月底,已舉辦4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專題培訓班,舉辦106家中央重點報刊主管單位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舉辦2期廣播電視文藝節目創作人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培訓班,3期都市報、行業報、社科期刊、科技期刊社長總編輯培訓班,1期全國報刊行政管理部門人員培訓班,8期網絡視聽節目審核員培訓班,13期中央和省級新聞單位采編部門負責人、業務骨幹專題培訓班,3期總局司局級幹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專題培訓班。

二是加強廣播電視節目導向管理。發出通知,要求各級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落實導向把關各項制度,並開展專項檢查。堅持定期召開全國廣播電視宣傳工作例會,通報各類問題及處理情況,組織經驗介紹,開展業務培訓。指導總局監管中心健全節目監管機制,提高了節目監管效能。

三是加強都市類媒體導向管理。開展全國晚報都市報等綜合類報紙綜合質量評估及編校質量抽查,對已不具備出版條件、主管主辦單位不能履行管理職責、嚴重違法違規的報紙予以停辦退出。近期將部署專項行動整治報刊使用網絡低俗語言問題,凈化報刊語言環境。在年檢中對存在導向問題或虛假新聞、新聞敲詐等問題的晚報都市報進行重點核驗,對問題報刊予以年檢緩驗處理,責令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整改,對緩驗整改不合格報刊將依法停辦註銷。加強行政執法、報刊審讀、政策法規培訓,提升報刊行政執法和審讀工作的水平。正在抓緊制訂加強期刊質量管理的有關文件,進一步完善期刊質量管理長效機制。

四是強化網絡視聽節目導向管理。加強網上有害視聽節目監看和研判,一經發現及時處理。加強持證視聽網站日常排查,重點排查是否超範圍開展業務、違規播出節目,發現問題立即處理。加強網絡視聽節目服務機構內容主管人員培訓,有效提高節目管理能力和研判水平。

五是加強圖書導向管理。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對存在導向問題的圖書,做到早發現、早處理。進一步加強圖書審讀工作,及時分析研判圖書出版動態,強化引導和管理。

2.強化新媒體領域黨的領導,進一步加強媒體融合和新媒體新業務監管工作。

一是加快廣播電視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加強頂層設計,將廣播電視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作為“十三五”重點工程,印發並公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意見》。完善技術路線和技術標準,組織編制了《電視臺融合媒體平臺建設技術白皮書》《廣播電臺融合媒體平臺建設技術白皮書》;著手研究編制“廣播電視臺融合媒體雲平臺-技術系統”等4項技術標準。中央三臺推進媒體深度融合一體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湖南等省級電視臺正在抓緊推進臺內融合媒體平臺建設。開展了有線無線融合網技術組網試驗,有線無線衛星網絡智能協同、綜合業務支撐平臺等融合網關鍵技術取得進展和突破。加強對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的跟蹤指導,加大改革攻堅力度,確保融合發展不斷取得實效。

二是加快出版融合發展。繼續推動落實《關於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央文改組已通過總局落實情況的督察評估報告。積極推進出版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建設。即將印發通知,明確下一階段深化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舉辦了傳統報刊單位數字化轉型專題培訓班,近期啟動數字化轉型升級動態評估工作,召開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示範單位現場會。2017年深圳文博會期間將舉辦“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成果展”,推出一批可供借鑒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成果。

三是探索將黨管媒體原則貫徹到新媒體領域的有效辦法。積極穩妥推進網絡視聽節目領域和網絡文學領域特殊管理股試點工作。支持重點視聽節目網站、網絡出版企業建立健全黨組織,充分發揮黨組織作用。

四是加強視聽新媒體業務監管。開展了無證網站集中清查,經複核梳理後將及時作出處置。加強互聯網電視業務監管,進一步落實互聯網電視集成業務牌照持證機構主體責任,對牌照方違規問題督促整改。積極應對互聯網電視發展中的新問題,查處商業網站違規推出互聯網電視服務客戶端軟件的行為。針對集成平臺機構違規合作、違規開展業務等突出問題,下發通知,要求各牌照機構依法依規開展業務、限期整改違規問題。繼續整治非法互聯網機頂盒生產銷售。加強監管技術系統建設,根據監管需求加快信息網絡視聽節目監管系統升級改造,提升監管能力。進一步加強對文化綜合執法隊伍的指導,督促加大執法力度。

五是加強網絡出版業務監管。及時跟蹤網絡報刊出版情況,分析問題並提出了改進工作的建議。定期通報網絡報刊監管和網絡文學閱評工作發現的苗頭性問題、不良傾向以及近期工作重點,要求網站進一步加強把關,強化自律自管意識,完善內部管理制度。

六是加強媒體從業人員管理。對嚴重違紀違法的媒體從業人員依法註銷新聞記者證,列入新聞采編不良從業行為記錄,在一定期限內或終身禁止從事新聞采編工作。年內完成新聞記者培訓教材修訂出版,下一步將按新教材對全行業從業人員進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培訓。

3.改進精品力作創作生產引導機制,著力解決圖書和影視作品過度商品化問題。

一是抓好重大主題作品創作生產和宣傳推介。《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深受幹部群眾歡迎。圍繞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重大主題,提早謀劃引導,建立管理臺賬,及時推出一批優秀圖書、影視作品。紀念建黨95周年的《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重讀先烈詩章》《學習黨章系列叢書》等圖書,《大火種》《老阿姨》《古田會議》等影片,《彭德懷元帥》《海棠依舊》《三八線》等電視劇,《築夢路上》等紀錄片,《翻開這一頁(二)》等動畫片,營造了濃厚紀念氛圍。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的《勇士》《第四道封鎖線》等重點影片、《三軍大會師》《彜海結盟》等重點電視劇、《犟驢的長征》(暫定名)等重點動畫片正在抓緊推進。做好主題出版物出版發行、宣傳推介、座談研討,百家書城聯合展示展銷引起社會各界熱烈反響。

二是優化精品力作創作生產引導機制。以落實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紀錄片和圖書“五個一百部”重點創作規劃為抓手,用好各類精品引導扶持資金,鼓勵原創、獎勵精品。推進“十三五”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實施,抓好中國文藝原創精品出版工程,組織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出版物評獎工作,就完善精品出版物規劃計劃、資助采購和評獎推優機制作出了初步安排。繼續實施“原動力”中國原創動漫出版扶持計劃,扶持引導優秀動漫作品創作生產。完善廣播電視節目創新創優機制,印發了《關於大力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自主創新工作的通知》,評選公布2016年第一季度創新創優節目,加強典型經驗宣傳推介。6月份召開了少兒廣播電視節目工作座談會,即將召開廣播電視節目創新工作座談會,強化價值引領,豐富思想內涵,提高質量品質,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更多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做好“百部重點主旋律電影”選題規劃和跟蹤管理,組織重點影片主創人員“下基層、深度紮根”,已有多部影片拍攝完成並上映。繼續實施“中國電影新力量”主題推介活動、“扶持優秀青年電影劇作計劃”、“中國青年導演扶持計劃”,加大青年電影人才扶持力度。完成2016-2020年百部重點電視劇劇目甄選,做好2016年度優秀電視劇劇本扶持引導項目評審,完善電視劇季度工作通報機制,及時通報先進典型、管理要求和突出問題。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畫短片創作計劃”“百部中國夢電視動畫片扶持計劃”。舉辦了第四屆優秀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扶持項目表彰活動,“百人百部中國夢短紀錄片扶持計劃”評出第一批作品。繼續開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共築中國夢”主題原創網絡視聽節目征集推選和展播活動,開展2016年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推介活動,引導多出優秀作品。

三是完善落實社會效益優先原則的長效機制。加強圖書審讀工作,撤銷了一批“三俗”作品等選題。開展中央和省級電臺電視臺廣播電視節目綜合評價體系試點情況調研,繼續推進廣播電視節目綜合評價工作,引導電臺電視臺進一步樹立正確的辦臺、辦節目理念。研究完善電影滿意度調查方案,增加調查樣本量、調查影片數,進一步健全以科學數據為基礎的中國電影評價體系標準。做好電影審查委員會人員遴選、更替和業務培訓,提高備案公示和劇本立項審核能力。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完善規範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導中廣聯合會等發布電視劇內容制作通則,加強制作公司人員培訓,敦促制作機構在選題環節提升作品思想價值和文化內涵。進一步整治抗戰“神劇”“雷劇”,對出現問題的制作、播出機構作出相應處理。加強電視劇播出調控,協調優秀電視劇上星播出。擴大重點網絡文學網站作品閱評範圍,指導起草網絡文學企業自律倡議書,正在起草網絡文學出版企業社會效益評價考核辦法,推動企業建立完善符合自身特點的質量評估體系和控制機制。

四是綜合解決過分強調收視率、收聽率、上座率、點擊率和發行量問題。印發《恪守媒體社會責任,反對唯收視率自律公約》,指導省級以上電視臺聯合發布倡議,堅決拒絕簽署以收視率排名定價、議價的合同條款。就加強收視率調查數據發布應用管理作出部署,嚴格管理收視率數據發布、使用行為,堅決查處收視率調查領域的相關違法違規問題。加強電影網絡銷售和宣傳發行管理,規範網票預售窗口期,嚴格實行網絡票價補貼公示,及時糾正電影營銷中的偏頗口徑和媚俗化傾向。推進電影市場專項治理,指導各省(區、市)局、協會嚴格巡查抽查,嚴厲打擊“幽靈場”、虛假排場、偷漏瞞報等擾亂市場、制造虛假上座率的行為。開展網絡視聽節目點擊量情況專項調研,梳理傳播效果評價數據調查發布及使用情況,堅決防止片面以點擊量作為衡量標準開展網絡視聽節目各類推優活動。在全國實體書店發展推進會上對整改唯發行量、唯排行榜問題進行了部署,指導各省(區、市)局對排行榜加強屬地管理,推動完善推薦機制、評審流程、評委隊伍和評價標準;將出版單位參與發行量數據造假納入圖書出版企業社會效益考核指標,對違規單位取消相關評獎、推優資格。將社會效益指標列入全國晚報都市報綜合質量評估一級評估指標,引導晚報都市報避免唯發行量傾向。年內出臺新華書店社會效益考核評價辦法。

五是堅決遏制“天價”片酬和明星炫富問題。指導行業協會聯合大型影視公司抓緊制訂抵制“天價”片酬的行業自律公約;指導相關行業協會就“註重影視作品思想價值和審美導向,優化影視制作成本結構”制訂倡議書,加強對市場的引導。完善備案立項環節審核要求,及時制止片方盲目炒作明星、粉絲、網紅的行為。即將下發通知,要求各級電視播出機構在電視劇購播過程中不得指定演員、不得以明星大腕作為論價標準,在電視劇宣傳工作中不得對明星進行過度炒作。在建黨95周年有關影片創作中,一批老藝術家不計酬勞、無私奉獻,帶動了一批中青年創作人員自覺以社會效益為重。嚴格限制綜藝娛樂尤其是真人秀等節目播出比重、時間、時長和頻率,嚴控明星及子女參加真人秀節目,有力遏制了追星炒作之風。加強社會類、娛樂類新聞管理,遏制拜金追星、一夜成名、炫富享樂等錯誤思想傳播。

4.深入推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改革,著力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是推進總局兩個辦公區深度整合。重新調整了總局領導分工。原在宣武門辦公區辦公的3位總局領導全部搬到複興門辦公區辦公,7月底前6個綜合部門實現在複興門辦公區集中辦公。按照統一入口、統一管理、統一發布信息要求完成總局政府網站整合。從6月1日起,全面統一了收文、發文、辦文標準和流程。制定了財務合並工作方案,統一開展了2017-2019年支出規劃和2017年部門預算編制工作,開展統一總局本級銀行賬戶、統一財務報銷管理制度等工作。

二是積極推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領域改革發展重點工作。全力落實列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6年重點督辦的改革任務,已完成中學小學教科書出版資質審批管理辦法、出版單位變更資本結構管理辦法、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的制修訂工作,正在穩妥推進新聞單位駐地方機構管理辦法制定等工作。積極抓好行業重大項目與國家“十三五”規劃、國家“十三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國家“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等的政策銜接、項目對接、落地實施;認真做好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十三五”規劃及各項子規劃編制工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網上預受理預審查系統建設,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精簡申請材料、減少審批環節。繼續精簡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審批事項,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推行“雙隨機”抽查機制,對下放和取消的審批事項開展“回頭看”,確保下放事項承接有力。針對巡視指出手機電視項目存在的問題,編制了移動多媒體交互廣播電視網升級改造總體方案,做好經費等保障工作,北京、北戴河地區正常播出已基本恢複。

三是把握時度效,創新新聞宣傳方式方法。聚焦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這條主線,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等重大主題,統籌網上網下、對內對外宣傳,精心策劃編排,做強正面宣傳,營造了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部署各級各類新聞媒體深入持久開展“走轉改”活動,積極創新宣傳報道方式方法。加強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專題收聽收看,在宣傳工作例會上開展廣播電視新聞報道時度效專題業務培訓,及時推介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典型,推動各級廣播電視媒體推出了一大批接地氣、有生氣的新聞報道和節目欄目。

四是創新和拓展渠道方式,提升國際傳播能力。中央三臺圍繞國際輿論關註的涉華議題主動發聲,圍繞中國社會發展新成就、新亮點、新特色推出系列報道,取得良好宣傳效果。加強新媒體傳播,提升中國故事傳播的多樣性與到達率。圍繞“一帶一路”深化對外交流合作,“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進展順利,本土化譯配的近萬集優秀國產電視劇、電影、動畫片和紀錄片在50多個國家播出。成功舉辦第三屆中非媒體合作論壇,中非簽署15項成果文件。紮實做“絲路書香工程”重點項目翻譯出版工作,繼續做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版本等的翻譯出版,一批優秀圖書進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國電影普天同映”計劃開局良好。辦好第二十三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積極組織參加莫斯科、東京、法蘭克福書展,認真辦好2016年羅馬尼亞高迪亞姆斯國際圖書與教育展中國主賓國活動。

(二)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提升規範化水平

1.持之以恒抓好領導班子作風建設。

一是健全學習貫徹中央精神的工作機制。制定印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版權局)局務會議局長辦公會議議事規則》等,進一步細化和規範黨組會議、局務會議、局長辦公會議等傳達學習中央精神的任務要求,合理確定會議類別、議題,會前充分調查研究、溝通協商,提高議事質量和科學決策水平。截至7月底,2016年總局召開黨組會議36次、局務會議6次、局長辦公會議21次,對貫徹落實中央精神作出深入部署,形成時間表明確、路線圖清晰的實施方案,強化了抓落實的倒逼機制。建立總局決策事項辦理責任制度,制定督查臺賬,對今年以來總局黨組工作部署開展集中督促檢查。

二是切實提高抓大事謀大事能力。結合新聞出版廣電行業實際,研究提出了總局黨組進一步提高抓大事謀大事能力的意見。在工作中,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深入研究涉及行業改革發展、總局系統幹部隊伍建設和黨的建設以及各部門各單位工作中的重大事項,黨組班子和黨組成員抓大事謀大事的意識進一步提升,在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發揮。

三是紮實推進信訪工作,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訪工作的通知》,要求總局系統各部門各單位加強組織領導,及時規範辦理來信來訪事項。定期收集各省(區、市)老放映員問題解決方案的落實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他們的動態和訴求,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敦促中影集團編制並完善北影廠廠區保護建設方案,成立保護建設工作委員會和電影博物館籌備小組,開展現場整治和建築鑒定等工作,把提高離退休老職工生活待遇落到實處。

2.全面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

一是夯實基層黨建工作基礎。開展總局黨員組織關系集中排查,完善黨員名冊、黨員檔案等基礎資料,編制《總局黨內基本情況統計資料》,深入研判黨員隊伍狀況,研究解決黨員日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下一步將修訂出臺總局思想政治工作分析報告制度。健全直屬單位黨建工作機構,規範機構設置,配備專職黨務工作人員,在職級待遇方面給予保障。舉辦總局直屬機關基層黨組織書記示範培訓班,對107名黨務幹部進行了業務培訓。督促直屬單位加強黨建工作經費保障,保證黨組織工作和活動正常開展。

二是完善黨建工作督責機制。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年初定責、年中督責、年底述責”制度,加強對直屬單位領導班子落實“兩個責任”的監督檢查,結合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總局黨組成員深入到18個機關部門、直屬單位就從嚴管黨治黨進行年中督責。舉辦總局司局級幹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專題培訓班,將《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作為學習培訓重點內容,強化“黨務工作是硬任務”的意識。指導督促各部門各單位落實總局全面從嚴治黨任務分工,將履責情況納入年終考核,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黨建工作體系。

三是認真抓好基層黨組織換屆,完善“三重一大”事項決策機制。制定了13個直屬單位黨組織換屆工作計劃,7個不涉及黨委領導班子調整的直屬單位已啟動換屆改選工作;6個涉及黨委領導班子調整的直屬單位,年底前將在領導班子調整健全後陸續完成換屆改選。對6個涉及機構整合的直屬單位制定黨組織組建方案,成立新的黨組織。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對基層黨組織按期換屆情況開展了專項檢查。對總局有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三重一大”事項決策機制開展專題調研,抓緊研究制訂規範總局所屬企事業單位黨組織“三重一大”事項決策機制的實施意見。

四是從嚴從實抓好發展黨員和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指導中影股份公司臨時黨委年底前召開第一次黨代會,正式選舉產生中影股份公司第一屆黨委。發揮行業協會黨組織作用,籌備成立總局青年聯合會,了解行業青年演藝人員入黨願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將他們團結凝聚在黨組織周圍。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一線,探訪革命老區,走訪困難群眾。指導文藝工作者集中的直屬單位建立黨組織負責人與黨員文藝工作者聯系溝通機制,激勵他們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3.進一步理順選人用人機制。

一是統一了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程序。進一步完善總局黨組成員對幹部人事工作的分工。修訂印發《總局機關幹部選拔任用工作辦法》,兩個辦公區幹部選拔任用嚴格執行統一的政策規定、標準條件和工作程序。改進直屬單位幹部任免向總局備案工作,統一審核內容、標準和辦理流程。

二是進一步做好幹部交流和幹部退休有關工作。對8名55歲以下、任職滿10年的司局級領導幹部,已安排交流任職。堅持有計劃地推動總局機關、直屬單位局處級領導幹部交流輪崗。印發《總局黨組關於幹部到齡及時辦理退休手續有關問題的通知》,對總局黨組管理的13名2016年6月底前已經達到任職年齡界限的幹部,已按程序辦理退休手續。

三是進一步規範推薦考察等程序。嚴格按照《幹部任用條例》要求開展會議投票推薦、個別談話推薦、考察等工作,做到履行程序不變通。按照知情度、關聯度、代表性的原則,合理確定參加民主推薦和考察的範圍。

4.進一步嚴格幹部選拔任用管理。

一是調整超職數、超機構配備的幹部。對超機構規格配備的3名直屬單位幹部,根據有關規定進行了調任。有關直屬單位違規設置職務並配備的幹部,已經全部按幹部管理權限予以免職。深入開展直屬單位超職數超規格配備幹部專項治理,對超職數超規格配備處級幹部、違規設置職務並配備處級幹部的單位,通過內部交流輪崗等方式調配消化,在未消化完成之前,不再新提任處級幹部。

二是嚴肅查處個別幹部檔案信息塗改嚴重或涉嫌造假問題。對3名幹部涉嫌造假的檔案,分別開展調查核實,抓緊作出相應處理。完成了總局機關公務員和直屬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幹部檔案的專項檢查,並對直屬單位檔案核查工作進行督辦。修訂印發《總局幹部人事檔案管理規定》,從嚴管理幹部檔案。

三是嚴肅處理有的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填報不實問題。對存在個人有關事項核查結果與本人填報內容不一致情況的幹部,重新審核個人有關事項並提出了處理意見。認真核查4名幹部未報告本人投資辦企業的情況,對違反廉潔紀律的,依規依紀作出處理。開展總局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核查結果處理辦法專題調研,調研報告已提交總局黨組研究,並召開了專題會議部署,嚴格按照中組部有關規定精神執行。堅持幹部檔案“凡提必審”、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凡提必核”、紀檢監察部門意見“凡提必聽”、線索具體的信訪舉報“凡提必查”的工作制度,嚴防帶病提拔、帶病上崗。修訂印發了《總局關於擬任用幹部人選征求紀檢部門意見的辦法》。

5.清理規範借用人員。

根據巡視過程中巡視組的意見,迅速開展借調人員清理規範工作。一是規範委托行為,對過去長期借用人員的工作進行分類梳理,將8個司局的行政事務性工作委托給相關直屬單位。二是清理精簡借用人員,嚴格控制人員比例,已精簡借用人員129名。三是嚴格執行借用審批程序和條件的有關規定,加強對擬借用人員的資格條件審核。

(三)進一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決正風肅紀

1.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嚴肅查處個別黨員幹部不守紀律規矩問題。

一是加強對領導幹部在企業和社團兼職的嚴格管理。對總局機關處級以上在職和離退休幹部在社團、企業兼職(任職)進行規範,擬繼續兼職但未按幹部管理權限審批的,嚴格履行報批程序。組織總局主管社團、總局所屬企事業單位,對處級以上幹部辭去兼職的申請,按社團或公司章程及相關規定履行程序。制訂並印發執行《總局黨組關於進一步加強幹部在社團兼職審批管理的意見》,要求各單位今後嚴格執行中央有關規定,對幹部未經批準違規在社團或企業兼職、兼職取酬或違規審批兼職的,一經查實,嚴肅處理。

二是全面梳理幹部兼職取酬情況。目前,總局系統在社團和企業兼職取酬人員已全部退交了違規獲取的報酬。相關部門將按照幹部管理和監督檢查權限,對違規兼職取酬幹部進行責任追究。同時正在研究起草通知,對離退休或不擔任現職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社團兼職發生的工作經費進行規範。

三是進一步加強對主持人、演藝創作人員等群體的管理。繼續落實《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資格管理暫行規定》和《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主持人和嘉賓使用管理的通知》,加強主持人資格管理,組織好主持人資格考試和主持人證核發、註冊、年審工作,加強廣播電視臺嘉賓使用的管理。對上星綜合頻道節目主持人持證及註冊情況進行審核,未取得執業資格證書人員不得單獨主持節目。在中國廣播影視大獎電視文藝星光獎、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等評選工作中,對有醜聞劣跡、違法犯罪人員參與的節目和作品,一律不許參評或取消評選資格。召開總局主管廣播影視社團專題會議,對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自律和監督作用提出明確要求。籌建“中國廣播影視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督促引導廣播影視機構及從業人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各社團逐步將《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自律公約》的相關內容納入章程,納入與從業人員簽訂的聘用合同、勞動合同和業務合同中。

2.嚴格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糾正“四風”問題。

一是規範辦公用房使用管理,深入開展超標用房清理。按照中辦文件精神和有關規定,采取工程改造和內部調換、合並辦公等方式,對使用面積超標30%-50%的辦公用房進行了整改。對巡視前已以隔斷方式改造但仍未完全達標的個別幹部辦公用房,有條件整改的繼續整改;因建築結構布局等問題確有困難的,待辦公用房維修改造時一並落實,或隨領導幹部職務調整調換辦公用房陸續到位。同時,正在修訂辦公用房整體規劃,今後新安排的辦公用房,一律嚴格按照標準執行。

二是嚴肅處理違規違紀幹部。對率團赴臺灣業務交流期間觀光旅遊的某直屬單位原負責人已給予黨內警告處分,對組團單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誡勉談話,督促全面整改落實。對違規報銷個人費用的某協會秘書長已給予黨內警告處分,違規報銷費用全部清退;總局黨組成員對協會其他參與作出可報銷私車費用決定的有關人員進行了嚴肅批評教育,責令作出深刻檢查。

3.加強對重點領域腐敗風險的防範和治理。

一是對利用影視節目出版制播等決策權、定價權謀取不正當利益等問題,正按照中央紀委駐中宣部紀檢組移交的問題線索,進行全面核查,一旦發現違紀事實,堅決嚴肅追究責任。

二是進一步嚴肅處理《21世紀經濟報道》威脅敲詐企業問題。對《21世紀經濟報道》進行整頓,對所屬的21世紀網及《理財周報》依法作出吊銷許可證的行政處罰。廣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召開全省新聞媒體管理會議,加強當地媒體的管理,推出“記者通客戶端”,提升從業人員規範管理水平。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對受到刑事處罰的9人作出開除黨籍、撤銷職務等處分,並制定、修訂了相關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了黨組織建設。繼續保持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高壓態勢,今年已核查處理新聞領域違法違規案件90件,並依法對21家違法違規新聞單位作出警告、罰款、停業整頓等行政處罰,公開通報了15家新聞單位虛假報道的違法違規問題。將今年以來查實的違法違規人員列入新聞采編不良從業行為記錄。

三是加強對重大資金的使用管理,切實防範風險。針對巡視指出總局電影精品專項資金管理使用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梳理,進一步查找薄弱環節,制定了《電影精品專項資金使用程序管理規定》《項目單位使用電影精品專項資金管理規定》,堵塞管理漏洞,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同時,認真梳理其他各類重大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抓緊修訂完善保障經費使用安全的制度機制。

四是針對巡視反饋的問題舉一反三,對重點領域、關鍵事項的廉政風險進行梳理,排查隱患、堵塞漏洞。總局黨組印發了《關於開展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落實情況“回頭看”的通知》,對總局系統各級黨組織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落實情況,以“回頭看”形式進行為期1個月的全面督促檢查,各級黨組織均提交了內容詳實的“回頭看”報告。

五是加強總局紀檢幹部隊伍建設,通過內部調劑增加直屬機關紀委人員編制,按照“忠誠、幹凈、擔當”標準配齊配強紀檢幹部。下一步將以編制調整和人員充實為契機,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提高發現和查處違紀問題的能力。

4.針對移交的問題線索和群眾來信,逐件做好調查處理工作。

對中央第一巡視組向總局直屬機關紀委移交的處級和處級以下幹部問題線索和信訪舉報信件,總局黨組高度重視,黨組書記、局長蔡赴朝多次聽取情況匯報,要求直屬機關紀委認真組織調查核實,根據情況分別作出嚴肅處理,確保件件有著落。目前,調查核實工作正在進行之中。與此同時,要求總局直屬機關紀委積極配合中央紀委駐中宣部紀檢組,認真做好中央第一巡視組移交有關問題線索的調查處理工作,對違規違紀問題一經查實,依紀依規嚴肅處理,嚴格追究責任。根據中央紀委駐中宣部紀檢組的核查建議,對有關司局級幹部,已經或正在進行處理。

四、鞏固和拓展巡視成果,推動從嚴治黨和業務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總局黨組認識到,盡管巡視整改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與中央的要求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我們將堅持不懈抓整改、抓拓展、抓提升,充分運用這次巡視形成的認識成果、實踐成果和制度成果,推進總局系統全面從嚴治黨邁上新臺階、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工作開創新局面。

一是強化“四個意識”,堅定正確方向。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實把“四個意識”轉化為總局系統廣大黨員幹部的自覺行動。深入持久抓好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堅持黨管宣傳、黨管媒體、黨媒姓黨不動搖,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臺、辦出版社、辦網不動搖,堅持正確宣傳導向、創作導向、出版導向不動搖,以科學理論、正確方針指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工作不斷前進。

二是強化督辦落實,持續抓好整改工作。保持“不貳過”的決心,堅持目標不變、標準不降、力度不減,全程督辦、全力推進年內及中長期整改工作。對集中整改期已完成的整改任務,適時組織“回頭看”,鞏固整改成果,防止問題反彈;對正在推進或需要持續整改的事項,按照整改方案確定的責任人、完成時限和要求,緊盯不放,善始善終;對整改中新發現的問題,立行立改,絕不敷衍。把具體問題整改與構建長效機制有機結合起來,積極研究制定完善管長遠、治根本的有效制度機制。

三是強化政治擔當,全面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總局黨組堅持以上率下,督導推動總局系統各級黨組織把全面從嚴治黨作為最大主業,聚焦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認真履行“兩個責任”,管好自己、領好班子、帶好隊伍。鞏固深化“年初定責、年中督責、年底述責”工作機制,把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傳導到位、壓緊壓實。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提高黨員幹部黨性修養。進一步強化黨章黨規黨紀意識,把嚴明政治紀律政治規矩放在首位,築牢思想防線和行為底線。在抓基層打基礎上持續發力,完善基層黨組織建設、幹部選拔任用等制度機制,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格黨員、幹部教育管理監督。毫不放松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之以恒反對“四風”,以巡視中發現的違規違紀案例開展警示教育,堅決正風肅紀、懲治腐敗。

四是強化改革創新,努力推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繁榮發展。深入落實中央關於加快推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創新發展的要求,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完善頂層設計,以改革創新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各方面工作。堅持正確導向,加強宣傳創新,加快媒體融合和新型主流媒體建設,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加強內容創新,打造精品力作,力攀文藝高峰。堅持為民惠民、服務民生,加強服務創新,打造公共服務升級版。堅持兩個效益相統一,以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強走出去工作,盡快形成與我國際地位相稱的國際傳播能力。堅持依法行政、科學管理,把導向、保安全、促改革、促發展,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總局黨組清醒認識到,政治巡視有期限,集中整改也有時間表,但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永恒的職責,堅守意識形態陣地是永遠的使命。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這次中央巡視為動力,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忠誠履行政治使命,不忘初心、堅定信念,不畏挑戰、奮發有為,不斷開創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工作的新局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歡迎廣大幹部群眾對巡視整改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如有意見建議,請及時向我們反映。聯系方式:電話010-86092707;通訊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複興門外大街2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郵編:100866;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中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

2016年8月26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188

廣電總局規範電視劇購播 不得以明星為議價標準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日前發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購播工作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級電視播出機構在電視劇購播過程中不得指定演員、劃定明星演員範圍、以明星演員為議價標準。

廣電總局的這份《通知》進一步加強電視劇購播工作管理,明確了電視劇購播的評價體系要以品質評價為核心,實行全面分析、綜合評價。在電視劇的宣傳方面,要著重突出電視劇的思想內容、藝術風格、制作品質,以及主創團隊共同參與的情況,不得在電視劇宣傳片、訪談等宣傳活動中過度炒作明星演員。

據北京日報消息,制片人謝曉虎指出,2015年上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電視劇行業發生的變化是之前十年的總和,電視劇制作成本大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明星片酬的飆漲。”有評論認為,近年來部分明星片酬畸高,對影視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對從業人員的公眾形象都造成了負面影響。良性有序的行業,絕不是資本遊戲堆砌出來的。

(來源:《廣電時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87

【TMT】如何在熱劇《人民的名義》挖出更多金子:中國電視劇發展趨勢有了新方向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248&summary=

【TMT】如何在熱劇《人民的名義》挖出更多金子:中國電視劇發展趨勢有了新方向

內容+精制作:《人民的名義》收視破5,引火爆觀劇情緒


3月28日精品反腐劇《人民的名義》登陸湖南衛視,並由PPTV全網獨家首播,芒果TV、搜狐、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聯合播出。該劇憑借其優質的內容、精良的制作和演員精湛的演技,自開播以來,流量和口碑齊飛升,引發全民討論,成為一部現象級精品劇。


該劇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江蘇省委宣傳部、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湖南衛視等單位出品,總投資1.2億,劇本改編自編劇周梅森的同名小說,由陸毅、張豐毅、侯勇等40多位實力演員出演。


不是強IP,沒有“小鮮肉”,這部精耕內容的政治反腐大劇實現了流量的逆襲。自28日登陸湖南衛視以來,《人民的名義》除首日收視位於省級衛視黃金檔電視劇收視排名亞軍以外,收視一路飆升,連續多日登頂收視排名冠軍,4月9日收視破3,,4月13日收視破4,4月17日收視更是達到驚人的5.288%,破5的收視率意味著每20個家庭中就有1個家庭在收看《人民的名義》,電視劇破5的收視成績比較罕見,而《人民的名義》從破4%到破5%僅用數天,成為近5年來平均收視、單晚收視最高的電視劇,遙遙領先同檔期其他劇集,也遠超2016年收視冠軍《親愛的翻譯官》的2.05%和2015年《武媚娘傳奇》的3.06%。


在口碑迅速發酵,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上掀起廣泛討論下,《人民的名義》的網絡播放量也節節攀升,截止到4月18日,上映21天累計播放量已超過120.5億,單日播放量突破10億!




口碑持續發酵,引發全民齊討論。《人民的名義》一經播出就廣受好評,豆瓣超過10萬人進行評價,評分高達8.5,遠超近年來頭部大劇評分。百度指數顯示該劇自播放以來關註度與日俱增,搜索值接近200萬。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18億,討論量超過100萬,由劇衍生出來的多個話題討論也均高達百萬、千萬級別。





《人民的名義》在演員選擇上摒棄了“小鮮肉”和“當紅花旦”,而是一派“老戲骨”,但仍然獲得了大批年輕人的追捧,根據藝恩數據,追看該劇的人群超過60%在30歲以下。



我們認為,作為一部主旋律電視劇受到如此廣泛的關註和討論,可見“強IP”、“大卡司”並非是流量的必要條件,專註內容、精耕細作自然會得到市場的認可。


流量精品頻出,一季度電視劇市場火熱


三生三世破點擊紀錄,新媒體流量劇增


從傳統渠道來看,2017年一季度缺乏《羋月傳》這樣雙平臺收視均超3.5%的衛視收視爆款,並且整體收視均略弱於2016年一季度收視表現。其中2016年一季度收視破1的有13部電視劇,前十平均收視率達1.78%,2017年一季度有12部破1,前十平均收視率僅1.34%。



新媒體渠道擴張顯著,2017年一季度電視劇點擊達1700多億次,同比增長159%,環比增長27%;網劇點擊超過300億次,同比增長167%,環比增長28%。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創下影視劇網絡播放記錄,達到了驚人的363億次,按照58集的長度,假設每集刷兩遍,有超過3億人通過視頻平臺追這部劇。《孤芳不自賞》網絡播放超200億,和上季度第一名《錦繡未央》播放基本持平。前十名平均播放量達105.2億,環比2016Q4平均72.5億次提高了45%。




平臺方面,2017年一季度騰訊視頻以28.1%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愛奇藝和優酷緊隨其後,分別為25.9%和20.6%,芒果TV和搜狐市占率較少。



追劇不斷檔,二季度多部精品劇即將上映


根據藝恩智庫數據顯示,2017年4-6月擬播出電視劇14部,其中不乏備受觀眾期待、有望進一步點燃市場的精品劇。其中包括緊隨《大唐榮耀》熱度推出的《大唐榮耀2》,老舍經典作品改編並有多位重量級資深演員參演的《白鹿原》,專註精品內容制作的正午陽光推出的《外科風雲》,去年引發收視熱潮的都市劇續集《歡樂頌2》,爆款IP改編的玄幻古裝劇《擇天記》,和根據日本高評分經典美食劇改編的中國版《深夜食堂》。



電視劇新趨勢顯著,內容為王仍為主旋律


網臺界限模糊,電視臺渠道受壓縮


電視劇網臺同步甚至先網後臺成為主流,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視頻付費和網絡渠道的打通使得電視劇和網劇的界限逐步模糊,電視劇在視頻平臺進行同步播出,《青雲誌》等大劇甚至試水先網後臺模式,而《他來了,請閉眼》等網劇則成功反向輸出電視臺,我們認為電視劇和網劇的界限將完全打通,視頻付費市場的形成實際上拓展了劇集的市場空間。


網絡渠道火爆,電視渠道受壓縮,收視率下降,2015年上半年平均到達率降至62.1%,且留存用戶的收視時間也有所下滑,電視觀眾主力在45歲以上,年輕觀眾流失明顯;反觀視頻網站,視頻付費成為平臺第二大收入來源,且用戶粘性大大提高,預計2017年視頻付費用戶數達到7500萬,按目前ARPU的水平,市場規模將達到145億,成熟的互聯網渠道對電視渠道的擠壓是不可否認的。




電視劇在電視渠道遇冷,而在網絡渠道的點擊量卻屢創新高,新媒體成為電視劇播出全新平臺的趨勢已經形成。2015年收視排行前十名中有7部劇收視破2,冠軍《武媚娘傳奇》更是達到2.06%,第十名《活色生香》收視達1.89%,高出2016年第二名《麻雀》0.18%,2016年僅冠軍《親愛的翻譯官》收視剛剛破2。而優質電視劇在網絡平臺獲得了驚人點擊量,網臺同播甚至先網後臺成為了慣例,網劇反哺電視臺也成了常態。2016年收視率一度跌至0.2的《青雲誌》播放量達到了259億,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點擊率超過驚人的300億。


 


“大制作”內涵轉向,優質內容空間仍在


雖多不精,頭部內容仍有空間


目前電視劇制作公司數量上升,但市場上優質內容仍然缺乏,持有《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的機構從2010年的4057家增長到了2016年的10232家,2016年同比增速達到了19%,但其中優質內容制作機構依舊是少數,持有電視劇甲種證的機構數量僅132家,基本與2015年的133家持平,有劇通過審批發行的制作公司數量也並未增加,16年前三季度僅有185家,全年來看很可能有所降低,並且僅有一部劇的制作公司比例高達88%,前八家制作公司制作集數的占比從2009年的7.8%增長到了16年前三季度的14.9,我們認為就制作機構的數量和產出數據來看,制作機構之間已形成梯隊,優秀公司的龍頭地位不斷鞏固。





從作品上看,雖然制作數量有所增加,但能夠實際過審播出的電視劇備案數量持續上升,但獲準發行的數量卻不斷下降,優質劇集產出率並不高,歷年播出的新劇數量逐年下降,2016年新播電視劇數量降低到271部,創2010年來的新低。




頭部作品對流量的吸引能力凸顯,但每年能夠吸引大眾眼球成為“現象級”作品的電視劇也屈指可數,2016年收視率破2的電視劇僅有1部,同比減少6部,2016年網絡點擊量超200億的電視劇有2部,第1與第20名差距達到了200億,頭部大劇吸引了大部分流量和觀眾。在精品的層面上,我們認為精品電視劇尚未達到天花板,市場需求尚未得到滿足,增長空間仍在。



IP+大卡司效應趨弱,大制作內涵轉向


強IP加大卡司並不等於爆款,打造現象級產品仍需精心制作的優質內容。近年IP改編大熱,2015年IP改編劇達37部,同比增速接近100%,2016年增速有所下滑,但仍接近50%,達到了55部。IP劇能夠制造話題但不一定能帶來口碑,大制作更是如此,許多劇一味追尋“大卡司”“大場面”,忽略影視劇最重要的核心——內容,造成口碑一路走低。目前影視劇處於精品多爆款少的狀態,就長期看,爆款的打造仍然需要優秀的故事、精心的制作以及精湛的演技,專註於優質內容制造的影視劇制造商不管渠道如何變化都將脫穎而出。





大卡司同樣不等於爆款,劉愷威主演的《周末父母》於2017年2月13日在湖南衛視播出,平均收視率未破1,在多平臺同步播出,至今累計播放量僅17.1億,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累計播放量超過300億的當下,難以被認為是人氣佳作。



“大制作”的內涵正在轉向,從“豪華劇”走向“良心劇”,目前電視劇制作成本投入日益擡高,從175萬的《花千骨》、350萬的《老九門》到500萬的《鬼吹燈》,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單集成本達到了600萬,但實際上大部分成本卻是大牌主演的片酬,尷尬的演技、粗糙的制作和五毛特效經常受觀眾吐槽,在17年將播出的《如懿傳》主演霍建華和周迅片酬高達1.5億,占總成本50%。


我們認為隨著“強IP+大卡司”效應的趨弱,在內容為王的驅動下,“大制作”電視劇的重心將回歸到優質的內容和精良的制作上來,天價片酬帶來的亂象將得到修正。《人民的名義》這樣的電視劇正是憑借“好本子+好演技”成為良心劇,其制作成本1.2億,單集成本僅200萬左右,在成本看不到天花板的當下並不高,但劇中80多位演員總片酬僅4800萬,60%的經費用於內容的制作,以用心做出的好劇征服觀眾。


購劇價格屢創新高,天花板究竟有多高


吸引會員成效顯著,網絡購劇價格天花板一再打破


提高付費會員轉化率,優質劇集投入仍有空間


電視劇具有播放周期長,內容連續,更新快的特性,具有更高的用戶粘性,是培養觀眾的視頻付費習慣的利器,電視劇通常超過50集,持續醞釀的觀影情緒和爆發的社交話題使得多屏、超前觀影成為會員的最大吸引力。


2016年第三季度,經艾瑞調查,約有40-50%的付費視頻用戶對國產臺網電視劇、海外電視劇和網絡劇具有付費意願,僅次於電影類別,可見觀眾付費意願是隨稀缺性和視頻質量提高而提高的,當下視頻渠道的話語權加強,去廣告和會員搶先看模式的開拓使得電視劇擁有了付費觀看的基礎。



電視劇吸引會員的能力已經得到過印證,國產網劇《太子妃升職記》在樂視視頻播出時,不僅給予了會員搶先看的權力,甚至還推出了會員與非會員兩個版本的大結局,為樂視視頻吸引了220萬的新會員;2015年在《太陽的後裔》熱播的這不到兩個月時間,愛奇藝會員人數增加了近500萬,收入超過1.9億元,目前正在熱播的《射雕英雄傳》也供會員提前看2集。



會員收入貢獻營收的增加將促進視頻平臺加大在優質電視劇版權購買上的投入,近年廣告收入占比正逐年下降,用戶付費成為越發重要的收入來源,預計18年將貢獻17%的收入,基於電視劇對平臺會員增長的重要性,平臺具有動力高價購買優秀電視劇版權,進而促進電視劇進入精品更精的時代,優質內容的空間得到拓展。



網絡版權推高頭部劇收入,目前難見天花板


網絡平臺的對電視劇獨播權的搶購推高了電視劇的價格,2012年大熱的《甄嬛傳》網絡版權價格僅為30萬/集,2015年《武媚娘傳奇》單集網絡版權價格為200萬,2017年大劇《瑯琊榜2》的單集網絡價格為800萬,而《後宮·甄嬛傳》原著作者流瀲紫新創作的《如懿傳》網絡獨家版權價格被騰訊視頻以900萬/集拿下。電視臺購劇價格不斷得到刷新,湖南衛視采購的《特工皇妃楚喬傳》《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單集價格約380萬、640萬;同時東方和江蘇兩家衛視分別出價300萬/集購買《如懿傳》,該劇單集的版權已經達到1500萬元一集,按照90集的體量來看,《如懿傳》現在已經獲得13.5億元的資金,再加上二、三輪和海外版權售賣,最終銷售額很可能超過15億元。



由於按集計價的計價方式,電視劇呈現了越拍越長的趨勢,16年前三季度的平均集數已到43.5集,而頭部大劇的集數更是到了60-90集,同步拉高了版權購買價格。



隨著新媒體購買影視劇信息網絡傳播權逐漸回歸理性,影視劇信息網絡傳播權的價格可能進一步分化,雖然非精品劇的價格可能迅速回落,但優質內容的需求和價格依然堅挺。


電視臺采購力度不減,頭部劇收入有望達達5億


電視廣告收入在網絡廣告的擠壓下近幾年出現了下降,但體量仍在1000億的水平,並且電視臺之間出現了明顯的分層,2015年前四大衛視了收獲了268億廣告收入,占衛視廣告收入的77%,收視率常年位居第一的湖南衛視16年廣告收入更是增長到了110億,4年內複合增速達到了20%。




2016年一線電視臺通常投入20億進行電視劇的購買,頭部劇集的版權價格在3億左右,其中湖南衛視16年購劇預算為20億,占上一年廣告收入的20%,16年底從慈文傳媒采購的《特工皇妃楚喬傳》《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價格分別為2.58億和3.84億,已達到6.42億,購劇成本實際很可能超過20億,正是由於大手筆的購劇投入,近兩年湖南衛視在收視率TOP10中均占有了4-5部。



江蘇衛視2016年,提出“非大劇不播,非獨劇不收,非熱劇不收”的購劇策略,全年整體投入至少45億元,購劇成本或將增加40%-50%,僅幸福劇場的購劇投入就計劃在15億左右;浙江衛視2016年的購劇預算已達20億,較此前翻了三倍;東方衛視影視劇中心2016年采購經費同比增加35%左右,據此,我們統計了四大衛視16年購劇投入約約70億,相對於15年廣告收入的平均占比約約26%。



電視劇在各級電視臺的收視比重均較高,省級上星頻道電視劇收視占比達到了38.3%,是綜藝的將近2倍,並且頻道間廣告收入的差距進一步拉大,競爭越來越激烈,計我們預計2017年衛視對優質內容爭奪加劇,電視臺購劇力度不減,投入甚至有增加的趨勢,假設根據收視率進行投入,則投入相對於廣告收入的占比可達到38%左右。



基於目前26%的平均投入占比和38%的投入上限,我們假設一線衛視購劇投入比例在30%的水平,在此假設基礎上,四大衛視的購劇總投入約84億,按四大衛視取得廣告收入比例77%估算可得衛視購劇投入約109億。在此基礎上進行敏感性分析,廣告收入和購劇投入占比假設變動時衛視購劇投入在85至128億之間變動,悲觀假設廣告收入減少10%,購入投入占比降至26%,衛視購劇投入在85億的水平,仍然是一塊不小的蛋糕。




以湖南衛視為例,其金鷹獨播劇場每周播出10集左右,每年播出12-13部電視劇;鉆石獨播劇場其中4部左右的電視劇能夠進入全年收視率前十的榜單,樂觀估計20億用於4部頭部作品計算,則單部劇可獲得約5億的版權收入;而一線衛視黃金檔的非獨播劇場將預算用於更多的優質電視劇,假設投資8部電視劇,則單部頭部劇在兩家衛視可獲得約4.8億的收入。



優質內容多重變現擡高天花板


與其他形式的優質內容相比,電視劇的火爆延續時間更長,引發的社交傳播範圍更廣,更具備多重變現的能力,《花千骨》同名手遊在15年6月與電視劇同步上線,最大程度上利用了電視劇的熱度,並邀請主演趙麗穎代言,下載量一度在手遊中領先,月流水超過2億;其後《瑯琊榜》手遊上線十天流水突破千萬,其頁遊版在37遊戲單平臺流水超過4000萬;《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手遊也將於4月13日全平臺上線,有望將收視奇跡進一步拓展,實現IP的更大程度變現。



相關標的


慈文傳媒:“精制作”+“強強IP”助力網生龍頭業績釋放


慈文傳媒是老牌影視品牌,成立於1999年,曾出品《西遊戲》出品了《西遊記》、《神雕俠侶》、《射雕英雄傳》、《七劍下天山》、《小魚兒與花無缺》、《花千骨》、《刀客家族的女人》等眾多優秀影視作品。公司在電視劇創作上有著與時俱進的活力,在網臺聯動的電視劇上有著出類拔萃的成績,《花千骨》在湖南衛視獨播和愛奇藝網絡獨播,收視率超過2%,年度點擊量超過200億創造了“花千骨”現象。



公司在人才團隊和IP儲備上均具備領先優勢,公司形成了以馬中駿先生為核心,魏麗麗(北京慈文)、原向陽(紫風影視)、白一驄(上海視驪)、柳苗(上海蜜淘)、韓灝(微顆)等共同發展的多個團隊。其中視驪、蜜淘、微顆都是年輕團隊,團隊風格明顯。


公司前瞻性的購買了大量質量精良、且具備廣泛的讀者基礎的網絡小說改編權等素材,目前在冊IP60余個;並且通過原創、合作或收購方式進一步擴大IP儲備,使得儲備庫的資源更為豐富。




公司同時具備影遊聯動的能力,於15年以11億元收購國內移動休閑遊戲的研發和推廣的運營商贊成科技,具備實現影遊聯動的技術儲備。


唐德影視:明星股東加成,高售價驗證精品制作能力


唐德影視起家於傳統電視臺年代劇和紅色劇,董事長曾任北京電影制片廠制片經理,業內經驗豐富。公司廣泛布局娛樂全產業,在電視劇這一王牌業務的基礎上,公司積極拓展電影、院線、綜藝經紀業務,投資了票房8.89億的《絕地逃亡》並獲得了《中國好聲音》5-8季版權。



公司控股股東吳宏亮持592萬股,持股份額為37.04%,是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吳宏亮1993年6月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制片專業,曾任北京電影制片廠制片經理、北京橫店北影影視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電視節目制作中心主任助理和世紀英雄電影投資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具有深厚的專業背景和演藝圈經驗和人脈。公司第十大股東著名影星李冰冰持有1.61%的股份,並且公司有知名藝人趙薇、張豐毅,知名導演霍建起等名人股東,公司與明星利益的捆綁使公司具備了影視娛樂布局的最重要資源,在根源上取得了先機。



公司精品電視劇制作能力在《武媚娘傳奇》、《裸婚之後》等優秀作品上得到驗證,電視劇業務毛利率42.47%高於行業內其他公司。《武媚娘傳奇》跨越2014年、2015年在湖南衛視首播,開播首日全國網收視2.14,平均收視達到3.1,而大結局之夜更是創下了5.08的收視神話,獲2015年收視冠軍,成為“現象級”作品;同時《武媚娘傳奇》在網絡渠道同步播出,網絡點擊量在2015年3月已達134億。《武媚娘傳奇》2014年貢獻的銷售收入2.68億元,占當年公司總營收的71.51%,包括湖南廣電獨家首輪衛星電視播映權的2億元合同金額、樂視網的網絡獨家版權合同金額7800萬元等。



2017年公司大作《贏天下》即將播出,公司已與天貓技術簽署單集800萬元的協議,以暫定集數60集計算總費用4.8億元,《贏天下》預計將在2017年為公司帶來巨大的業績提升。



歡瑞世紀:內容藝人實力雙持,打造多重變現模式


歡瑞世紀主營業務有影視劇的制作發行、藝人經紀、遊戲及影視周邊衍生業務,具備較強的影視劇投資、制作、發行能力,擅長優質IP的開發、運作以及藝人的培養。


公司已出品《宮鎖心玉》、《宮鎖珠簾》、《勝女的代價(1、2)》、《古劍奇譚》、《活色生香》、《盜墓筆記》、《麻雀》、《青雲誌》等熱播影視劇,且擁有《盜墓筆記》、《樓蘭》、《十年一品溫如言》、《昆侖》、《天乩》、《天下長安》等20余項IP版權儲備。



公司有強大的造星能力,具有洞察觀眾、挖掘藝人潛力捧紅新人和整合業界資源的能力,公司與業內知名制作團隊、工作室形成深度合作關系,旗下簽約李易峰、楊紫、任嘉倫等知名藝人。



公司大作具有超強的盈利能力,15年憑借網劇《盜墓筆記》的貼片+會員分成,歡瑞世紀取得5280萬元的收益;16年IP大作《青雲誌》位列點擊量榜首,首輪版權單集售價約500萬,收益超3億。


公司具備優秀作品多重變現的布局和能力,《青雲誌》全線衍生品開發產值近50億,公司也憑借《青雲誌》開辟了全新的周播劇場,即每周日晚22點湖南衛視播兩集,而從8月1日起,每周一至周四晚20點,騰訊視頻和芒果TV會更新一集,VIP會員搶先看,周五周六,騰訊還有《青雲誌》的紀錄片播出。


風險提示


電視劇產業熱度消退;


視頻平臺和電視臺購劇投入減少;


精品內容制作競爭激烈。(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72

【傳媒】從大銀幕走向小熒屏,電影大咖回流電視劇, 是為名還是利?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412&summary=

【傳媒】從大銀幕走向小熒屏,電影大咖回流電視劇, 是為名還是利?

浙江天意影視投拍的電視劇《曹操》,邀請重磅電影演員參演,業界轟動。無獨有偶,包括《如懿傳》、《大唐榮耀》、《凰權》等在內的一批電視劇作品近期都開始逐漸邀請過去不曾活躍在電視熒屏上的電影演員出演,形成一個獨特的現象。


按照通常的思維,作為"雕刻時光的藝術"的電影行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地位都高於電視行業。而一批長期拍攝電影作品或者獲得了重要電影獎項的演員,也始終堅持活躍在大銀幕上。而如今,這些躋身電影圈、甚至在電影行業獲得重要獎項的演員卻頻頻回歸電視劇行業。


我們嘗試對電影演員回歸電視劇現象進行梳理,探究背後的原因,並進一步對比美國影視劇行業,分析未來電視劇行業發展趨勢。



電視劇:“名利雙收”,確定性高


1、計費模式:電視劇按單集付片酬,收入可觀


與電影的計費模式不同,電視劇按單集付片酬。雖然大牌的演員在電影上也可以獲得行業內頂尖的片酬,但電視劇按集計算酬勞則更具“性價比”。這與國內電視劇行業的定價與播出模式也密切相關。國內電視劇按集向電視臺或視頻網站進行銷售,因此制片方更傾向於把電視劇拍得更長。通常而言,國內電視劇的集數在30-50集之間,而一些邀請大演員的IP劇,長度則更長,例如鹿晗主演的《擇天記》有55集,而幾部大女主角的電視劇《甄嬛傳》、《羋月傳》、《如懿傳》的片長則達到70-90集。


以周迅為例,電影的片酬為700萬,按照其電視劇片酬,一部電影的片酬僅僅只夠拍攝10集電視劇。而周迅拍攝的電視劇《如懿傳》總長度90集,總片酬9000萬。是其拍攝一部電影片酬的10倍以上。



2、短制作周期與長播出周期


電視劇拍攝“性價比”高的另一個原因在於,一般難情況下,電視劇的制作周期不會比電影長,即使是超長篇電視劇,其制作周期仍然可控。大多數電視劇拍攝周期不到一年,於采用邊拍攝邊剪輯的制作方式,殺青後的後期制作時間較短,順利通過審查後很快就能播出。而電影的拍攝制作不可控因素則更多,尤其是導演的個人工作風格,一些大導演通常制作周期較長,王家衛的一部電影通常制作周期約2-3年。


在播出周期上,一部優秀的電影,其上映檔期通常不超過1個月,下映後觀眾則主要在視頻網站上進行點播。而電視劇目前的播出模式更加多樣化,電視劇在同一時間內既可以上星播出,也能在網絡上點播。受眾範圍大,常常會引發話題成為熱點。《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播出期間網絡累計播放量達到361億。同期,微博數據顯示微博主話題閱讀量103億、短視頻播放量58億、電視劇熱詞提及量220萬次,在6項數據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刷新了微博國產劇數據之最。除主話題#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外,還產生了25個劇情類子話題,吸引了127萬人參與討論、討論量達到610.3萬次,閱讀量達到53億。


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後,正劇《人民的名義》也同樣引起了全民的熱議。隨著劇情的不斷推進,觀眾對劇集的討論達到高潮。一部電視劇可以在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形成關註和討論,頭部電視劇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3、電視劇市場爆發,電影增速放緩


目前,國內的電影市場尤其是國產電影在2015年的大步邁進之後,正在進入轉型期。


2017年第一季度,國產電影總票房為66億占整體票房的46%,尚能與進口電影平分秋色。而到了4月的前20天,隨著《速度與激情8》等一批進口大片的逐漸上映,國產電影與進口片的實力懸殊逐漸顯現。


而隨著2017年中美進口分賬片談判的重啟,國產電影則需要面臨更多強大的對手。


反觀電視劇市場,產值增速突飛猛進,根據藝恩數據顯示,僅監測的47家上市公司2016年中報電視劇交易額營收就超過了60億元,同比增幅24%,毛利率40%,均高於同期電影市場。從電視劇制作機構看,2016年共10232家公司獲得《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其中132家獲得電視劇甲種證),相較2010年機構數量增長152%。根據第三方研究報告,2016年我國電視劇市場規模為882億元,其中電視廣告429億元,版權收益222億元,海外銷售5億元,網絡電視劇廣告收入200億元,用戶付費收入25.6億元。


國產電影在票房和口碑上的不確定性,讓許多一線電影演員在選片上更加謹慎,比起拍一些不溫不火的電影,超級IP電視劇更有吸引力。


4、大制作帶來影響力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與頂級的電影導演合作,是許多演員身價與知名度上升的重要通道。而隨著一批國產“良心劇”的出現,一批電視導演也逐漸成為收視率的保證獲得了如大電影導演一樣的聲譽。如《瑯琊榜》導演孔笙、《走向共和》導演張黎、《甄嬛傳》導演鄭曉龍等。他們通過一批高質量的電視劇,建立起自己在電視劇行業的聲譽,讓很多電影演員可以在保證制作水準的前提下回歸電視熒幕。


縱然,有聲望的導演數量較少,其每年的產量也是有限。但隨著2015年影視劇領域的IP熱,由熱門大IP改編的電視劇,不僅會獲得更多的資源和資金,以高片酬吸引電影演員的加入,其開播後對觀眾基礎也更加可觀,這不僅為演員帶來了高額酬勞,也更能幫助電影演員獲得很高的人氣。吸引了眾多電影演員參與的電視劇作品,如《凰權•弈天下》《帝王業》《擇天記》《如懿傳》《春風十里不如你》《鬥破蒼穹》《海上牧雲記》《特工皇妃楚喬傳》《時間都知道》《佳期如夢之海上繁花》等都是根據熱門IP改編。


出演熱門電視IP之後,主演往往會進入新的事業上升周期。以趙又廷為例,其雖然在臺灣地區成名較早,但是在內地的知名度始終有限。而借助IP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熱播,趙又廷增長粉絲384.8萬,成為“新晉國民老公”。其電視劇片酬從小幾千萬迅速上漲。同時又有多部新戲找到趙又廷希望其擔當男主角,並成為包括阿迪達斯在內的多個品牌的最新代言人。電視劇中其他的演員也紛紛“漲粉”:楊冪粉絲增長312.1萬;迪麗熱巴粉絲增長263.8萬;即便是劇中的配角張彬彬和於朦朧的粉絲量也分別增長了187.1萬和118.6萬。


另一個案例是景甜。雖然景甜已經拍攝了多部電影大片,但卻一直沒有熱度。在出演《大唐榮耀》後,景甜卻贏得了不少觀眾的好感,其前不久確定加盟北京電視臺新型真人秀節目《我想見到你》。


由此可以看到,對大牌演員而言,電視劇為他們帶來的是一個正向的循環,不僅是高片酬,而是增加人氣和觀眾好感度,從而為後續的影視作品接拍,商業價值提升都提供了良好的鋪墊。


5、國內電視劇制作費用持續提升


近年來,電視劇制作成本持續走高。過去,一部電視劇制作成本過億就會被大肆宣揚報道,而現在稱得上大制作的電視劇制作成本均超過億元。尤其是近幾年來,熱播電視劇多為古裝玄幻劇,由於服裝道具特效等需要加之人力費用,古裝劇制作成本過億較為普遍。今年大火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制作費用高達3億;未播先火的《如懿傳》、《贏天下》和《武動乾坤》都是斥巨資拍攝,制作成本分別是3億、5億和6億。



6、電視劇版權價格上漲


電視劇制作成本提高的同時,也帶來高額的版權收入。與電影需要先在影院上映,再由視頻網站播出不同,電視劇可以在電視臺與網絡同步播出。《贏天下》采取先網後臺的播出方式,網絡版權收入5.6億,電視臺版權收入3億。周迅主演的《如懿傳》制作成本3億,在網絡和電視端共獲得13億的版權收入,高成本與明星投入,最後也為這些電視劇帶來高收益。


2010年,熱播劇《宮》的網絡版權價格僅35萬元/集,到如今,《如懿傳》網絡版權價格已達到900萬元/集,短短7年時間,網絡版權價格上漲25倍。再加上電視臺購買支付的版權價格,一部電視劇的收入可觀。而這種增長趨勢會吸引電影大咖回流到電視圈。



過去幾年,電視劇版權價格的上漲,主要體現在網絡版權費用上,而電視臺的版權采購價格僅為小幅度上漲。


相比於視頻網站,電視臺在內容變現模式上受到了更多限制,主要表現在既無法“開源”也難以“節流”。電視臺購劇費用的天花板被視頻網站不斷打破。


首先,一劇兩星使得單家電視臺對頭部內容需要付出的成本上升:從2015年1月1日起,廣電總局開始執行一劇兩星政策——每一部電視劇每晚在黃金時段聯播的上星衛視綜合頻道不得超過兩家,且每晚不能超過2集。這一政策從政策原意上是希望上星頻道的電視劇內容內容百花齊放,同一時段有更多的電視劇可以登陸衛視頻道進行播出。但對電視臺而言,兩家電視臺需要承擔起過去4家電視臺支付的版權費用,采購成本增加。尤其是非頂級的一線衛視,難以通過聯合其他三家共同采購頭部劇的模式,來獲得頭部內容資源。


在購劇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電視臺仍要嚴格執行電視劇不能中插廣告的規定:早在2011年廣電總局就發文規定,要求每集電視劇中間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廣告。因此,目前電視臺在電視劇上的廣告收入主要表現在前後貼片廣告、硬廣以及欄目冠名權。


相比於電視臺,視頻網站的變現模式則更加多樣。除電視臺完全不具備的付費會員收入外,視頻網站在廣告變現上,也更有創新空間。


付費會員收入:正在成為視頻網站的重要收入來源。從用戶來看,2015年到2016年,中國視頻付費用戶規模上升了109.7%,目前付費用戶達到6130萬。預計到2019年,國內視頻付費用戶將達到1億人。從收入來看,從2015年到2016年,互聯網視頻行業付費市場的收入增長124.9%,整體市場規模超過100億。


多樣化的廣告變現:隨著技術發展,視頻網站在廣告變現上也更加豐富。首先,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對用戶群進行地域、性別、喜好、年齡等各種定義,廣告主可以進行分人群投放。其次,視頻網站廣告投放的方式也更加多樣化,不只停留在傳統貼片、暫停廣告的模式,還出現了多種新型廣告模式。例如,互動貼片廣告(在普通視頻廣告基礎上添加動畫、交互按鈕、表單等元素,可通過互動操作提升用戶的參與感)、視頻情景互動、移動多屏互動(二維碼或搖一搖進入品牌互動頁面,通過搶紅包、互動遊戲等形式增加活動的互動性與參與性)等多種創新廣告模式。而隨著網絡劇與視頻網站自制劇的數量增加,過去在播出階段投放的廣告,可以向上延伸,成為植入廣告。雖然在一些非現代題材的劇集中,並不適合植入現代的產品,但視頻網站推出的“創意中插”,也可以解決這一問題。《老九門》、《暗黑者》以及《鬼吹燈·精絕古城》這些網絡劇,均啟用了創意中插的廣告模式——在劇情中插入一個約1分鐘的有完整故事的小劇場,邀請劇中演員出演。小劇場故事可能與劇情有關,也可能是一個創意的故事。根據媒體報道,現在創意中插的價格從最初的50萬/條逐漸上漲,甚至達到100-150萬的單價。




國內頭部電視劇的國際化步伐展開


隨著互聯網上信息的快速傳播,一批優質的國產電視劇影響力已不再局限於內地。《甄嬛傳》《瑯琊榜》《微微一笑很傾城》《步步驚心》《我可能不會愛你》等優質國產劇同樣受到海外觀眾的追捧,主演孫儷、胡歌、劉詩詩、林依晨、陳柏霖等聚集了眾多外國粉絲。


《甄嬛傳》配英語並重新剪切後在美國播出,登陸Netflix,播出過程中曾有13620人在Netflix網站上為《甄嬛傳》評分,得到3.8分的較高分,同時,美版《甄嬛傳》在Netflix上的評價超過4星,導演鄭曉龍對此很滿意,稱“在美國3星就是‘我喜歡’,4星就是‘我非常喜歡’。我們現在已到了‘非常喜歡’的程度。


《瑯琊榜》不僅在中國引起網絡極大的關註度,也出口海外,並且在韓國日本播出,韓國的中央日報還曾發布一則長文評價《瑯琊榜》。韓國甚至推出了瑯琊榜取景地的旅遊項目,吸引韓國粉絲前往。


2017年國內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再次掀起海外熱潮。


除了向海外輸出成片,近幾年國產的電視劇開始了IP的“反向輸出”。競爭激烈的韓國電視劇市場,開始引進中國電視劇版權,翻拍成韓劇。《五星大飯店》《中國式離婚》《何以笙簫默》等都在翻拍計劃中,有報道稱韓國版《何以笙簫默》的男女主分別是李鐘碩和樸信惠。《步步驚心》《我可能不會愛你》等熱播電視劇已經被韓國翻拍,《步步驚心麗》於2016年中韓同步上映,一改中國單方面翻拍韓劇的現象。



流媒體快速發展支撐好萊塢電影演員回歸電視熒幕


1、好萊塢電影演員進軍美劇


電影演員回流電視劇並非只出現在國內,近年來好萊塢演員同樣“紮堆”美劇。相較於國內,美國的影視娛樂行業中,電影演員地位高於電視劇明星的“鄙視鏈”一直存在。


2013年,《紙牌屋》成為當年風靡全球的美劇,其主演曾兩度獲得奧斯卡。他出演電視劇,被認為是好萊塢電影明星向電視屏幕回流的一個開端。


2017年2月首播的電視劇《大小謊言》由HBO出品,根據同名暢銷書改編。2017年3月在福克斯電視臺播出的《宿敵:貝蒂和瓊》、4月在AMC電視臺開播的新劇《德州長子》都邀請了老牌好萊塢電影演員出演。



2、高額片酬與特效增強成為美劇吸引力,流媒體異軍突起成美劇新載體


(1)片酬提高吸引大批明星回流美劇


與國內的情況類似,電視劇能吸引到更多資本,成本回收渠道更多,演員明星片酬也陸續上漲。《大小謊言》的主演單集達到35萬美元的片酬,雖然該劇第一季只有7集,但整部劇的片酬就達到1500萬人民幣以上;Netflix出品的喜劇《瘋子》將於8月開拍,給女主角開出的片酬也達到35萬美元/集。


(2)特效加強,美劇擁有電影質感


隨著電視劇制作成本的增加,以前只能用在電影中的技術,已經開始可以越來越廣泛地用在電視劇中了。《權力的遊戲》中惟妙惟肖的特效,增強了視覺體驗,將電影品質帶入電視劇。對於好萊塢大牌電影演員來說,特效加強後的電視劇行業能給他們帶來更好的作品表現並更加吸引觀眾。


(3)美劇為電影演員事業轉型提供平臺


有國外電影人認為電視正在經歷最好的時代。近幾年,美劇精品頻出,短小精悍的劇集越來越容易獲得觀眾的青睞。一些演員在拍攝了一些續集電影,或者到達職業頂峰後,也會選擇參演電視劇,為自己事業的轉型取得突破。


(4)電視網不斷豐富內容,流媒體異軍突起


美國共有5家商業性質的公共電視網,分別為CBS、ABC、NBC、FOX、CW,依靠廣告收入及DVD銷售生存。五大電視網為觀眾呈現許多經典美劇。



此外,美國還有有線電視網絡,分為基本有線電視網和付費有線電視網。有線電視網的劇集內容相對公共電視網來說,尺度更大,投資更大,精彩程度也有所提升。美國基本有線電視網包括USA、TNT、AMC、FX、A&E等較為知名的電視網/頻道,也包括SyFy、MTV、History等專門頻道;HBO、Showtime、Starz是三大付費電視網,其中,HBO及其旗下的Cinemax占據了美國付費電視頻道市場份額的90%。作為電視網絡的HBO以大投資拍攝了眾多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美劇。早在,2001年,HBO投資1.25億美元,制作了10集電視劇《兄弟連》,單集的單集制作成本高達12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750萬元)。通過高額的投資,HBO讓電影中的大片視覺效果在電視熒屏上得到呈現。2011年HBO推出的美劇《權力的遊戲》,平均單集制作成本達到600萬美金,後期甚至達到單集1000萬美金的制作成本。


除了追求收視率的有線電視網以外,近幾年異軍突起的流媒體網站也成為了電視劇重要的生產者。包括Netflix、Hulu等,都推出了自己的自制劇。尤其是行業領先者的Netflix制作了一大批經典劇集,包括《紙牌屋》《女子監獄》《毒梟》《超感獵殺》《超膽俠》等。


美國的電視網與流媒體在相互競爭中不斷發展,讓更多觀眾開始從大銀幕回到小熒屏前,再加上正在不斷完善的電視劇制作體系,這也是吸引好萊塢一線大咖紛紛回歸電視劇的原因之一。


電視劇質量有望提升,吸引力或超電影


1、電視劇整體質量上升


(1)電影演員顏值演技在線


目前,電視劇的質量還有待提高,存在劇情爛俗、演員演技尷尬等問題。而電影比電視劇更加考驗演員的演技,能夠活躍於大熒幕的電影明星通常演技不俗,因此,電影演員出演電視劇本身也是一種對電視劇表演質量的保證。


(2)電影人投身電視劇幕後,資源整合


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不少電影演員看中了電視劇行業的機會,開始在電視劇中任投資人、制片人等角色。根據報道,《帝王業》將吸引到知名演員作為投資方,雖然其目前還未確認出演女主角,但將以投資人的身份正式跨足電視劇行業。電影演員個人的此種轉型,在電影市場上相對較難實現。電影作品投資風險大,即使是大牌演員參與了前期制作和演出,在資本回收和利潤獲取上也仍然有著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此外,還有不少電影界的老牌幕後加入到電視劇制作中,多位在電影領域知名的武術指導、美術指導、服裝造型等專業技術人才都開始活躍在電視劇制作團隊。如今年播出的玄幻大劇《擇天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


2、制作費用尚未觸及天花板,期待質量影響力俱佳國產電視大劇


雖然國產劇制作成本近5年大幅度提升,但是與美劇1000萬美金/集的制作成本相比,國產電視劇制作費用仍未達到天花板。


2012年,76集的《甄嬛傳》,制作成本只有7000萬,平均一集成本不足100萬。2015年,電視劇市場才真正邁入“億”元時代。《花千骨》、《瑯琊榜》的熱播背後1億左右的制作成本分別支撐著兩部劇的服飾道具和造景搭棚。隨後,古裝玄幻劇的制作成本上漲至500萬-600萬/集,相比2014年直接提升2.5-3倍。從2016年開始,古裝電視劇制作節節攀升。《擇天記》、《那時花開月正圓》、《軍事聯盟》成本4億;新劇《贏天下》成本5億。


雖然國產劇投資成本增長快速,但遠低於美劇制作成本,尚未達到天花板。國產劇目前的制作成本不到1000萬元/集,而美劇制作成本最高的是《王冠》,1300萬美元/集,相比而言,國產劇制作成本仍然有提升空間。增長的成本,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大牌的電影演員向電視劇領域回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將更優質的特效從電影大銀幕帶入電視小屏幕,過去電視劇中出現的“五毛特效”或將逐漸消失。



投資建議


我們認為,國產大電視劇時代已經開始來臨,後續隨著制作成本持續推高,特效制作、服裝、武打、配樂等環節更加專業化,國產電視劇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將進一步提升。推薦關註有頭部精品劇制作能力的公司。


1、慈文傳媒


根據公司2016年業績快報,公司2016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8.31億元,同比增長113.9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92億元,同比增長47.06,%,實現每股收益0.93元,同比增長22.37%。公司曾經投資拍攝了《花千骨》、《老九門》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電視劇、網絡劇作品,形成了在電視劇領域良好的慈文品牌。根據湖南衛視公布的編播計劃,2017年慈文傳媒的三部作品《特工皇妃》、《涼生,可不可以不憂傷》《特勤精英》都將在湖南衛視播出。除此之外,公司還儲備了《致青春》《左耳》《三體》等知名IP,為公司後續電視劇作品的開發提供動力。


2、歡瑞世紀


公司已發布2016年年報。2016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38億元,同比增長 55.69%;實現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 2.65億元,同比增長54.74%;實現扣非後凈利潤2.54億元,同比增長61.71%,超過公司業績承諾的2.23億元。實現每股收益0.62元,同比增加40.91%。2016年,電視劇投資制作發行及其衍生品業務占公司整體營業收入的91.51%,主要由三部精品電視劇貢獻,包括《麻雀》、《青雲誌》、《大唐榮耀》。根據公司年報披露,2017年公司已有《天乩之白蛇傳說》和《天下長安》進入了拍攝,《封神之天啟》、《秋蟬》進入拍攝籌備階段。除此之外,公司在2016年還增加了《霹靂布袋戲》《長恨宮》等多個IP的儲備。這與公司之前已有的《昆侖》等超級IP一起,構成了公司豐富的IP儲備,為公司後續的影視劇拍攝制作打下了基礎,保證了公司每年300集以上的精品電視劇生產能力。公司2017-2018年EPS分別為0.25、0.30元,對應PE為42.8x、35x。


風險提示


電視劇作品質量低於預期;演員成本高企。(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135

《楚喬傳》開播熱度高漲 電視劇周播你習慣了嗎?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08/1115145.html

趙麗穎飾演的楚喬眼神犀利

《楚喬傳》主演林更新

《擇天記》收視破1,讓沈迷一年多的周播劇場再次受到關註。近日,接棒開播的《楚喬傳》熱度不減,首播當日收視占據同時段衛視收視榜首,網絡播放量也一路沖高,實力和人氣不容小覷。除了湖南衛視外,東方、安徽、北京等衛視也開辟了周播劇場,前晚張藝興主演的《求婚大作戰》收官,下周黃曉明領銜的《上古情歌》會跟《楚喬傳》正面PK。這些熱門電視劇集中周播,成功培養觀眾的新收視習慣了嗎?

《楚喬傳》趙麗穎“眼神殺”搶戲

近日,改編自網絡小說《11處特工皇妃》的《楚喬傳》在湖南衛視開播,首播即獲得不俗的成績,趙麗穎“偶像劇收視女王”的稱號獲得認同。該劇講述的是少女楚喬(趙麗穎飾)步步逆襲一路成長為心懷蒼生的秀麗王的故事。

在此前曝光的預告片和劇照中,趙麗穎的扮相和動作戲備受好評。在開播的幾集中,趙麗穎的表現果然沒令人失望。她飾演的楚喬洗去了小花旦身上的稚氣,顛覆了以往嬌俏可愛的形象,滿臉寫著角色需要的“不服輸”氣質,滄桑和堅毅的“眼神殺”,相當符合楚喬的人設。其中,“人獵場”的戲份里,趙麗穎空手屠狼的表演非常逼真,對著空氣都能將人的痛苦、恐懼和決然等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少驚險鏡頭讓人跟著捏一把汗,細致入微的表演獲得一致好評。

男主角林更新飾演的是一位高冷的貴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開玩笑稱,自己的角色難度很大:“因為職業的需要,所以我的角色必須冷靜、沈穩,而且他很有抱負,肩上的責任很重,這就造成了他高冷的性格,這種角色演不好就容易被罵面癱。”演繹過很多青春活力女主角的李沁,這次飾演一個腹黑公主,她透露角色“後期會很神經質,會癲狂,還很壞,我以前沒有嘗試過,這次演得很過癮”。

不過,《楚喬傳》並非沒有槽點,第一集的“狼群”就被網友吐槽特效太假,竇驍等“長安五俊”的賽馬鏡頭被質疑為“摳像”。但也有網友認為,狼群戲“起碼不是用哈士奇來扮狼,也是進步呀”。

《求婚大作戰》收官《上古情歌》接棒

同樣是一出周播劇,由張藝興、陳都靈領銜主演的青春愛情劇《求婚大作戰》前晚收官。在收官劇情中,幾對CP結局暖心,小賴恬恬等穿越到老年的劇情則出乎觀眾意料,“反穿越”結局意外成為催淚彈,讓觀眾感動不已,“真是不走套路啊”。

據悉,由黃曉明、宋茜等主演的《上古情歌》將接檔《求婚大作戰》。《上古情歌》改編自《山海經》,黃曉明飾演的若疆戰神赤雲,與宋茜飾演的木青寞上演一段曠世虐戀。

按照目前的播出編排,《上古情歌》和《楚喬傳》將於下周開始正面PK。如今《楚喬傳》已經占據先機,《上古情歌》能否成功沖擊周播劇場收視冠軍的寶座,觀眾不妨拭目以待。事實上,進入暑期檔後,周播劇場又會成為各大衛視收視必爭之地。有消息披露,新晉小花迪麗熱巴的新作《麗姬傳》、金馬影後馬思純的《將軍在上》,都有可能登陸一線衛視暑期周播劇場,加上正在播出的《龍珠傳奇之無間道》,衛視周播劇場間的收視戰一觸即發。

從今年周播劇場的整體收視來看,剛剛落幕不久的《擇天記》收視破1,挽回了周播劇的頹勢,但其他周播劇的表現都不太理想。為什麽一線衛視依然把周播劇視為收視重點?其實最主要原因在於周播劇能帶來商業價值。

有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從整合營銷還是版權運營的角度,播出周期較長的周播劇將是釋放大IP商業的最佳選擇。對於平臺來說,周播劇的播出周期長,可以培養固定的收視用戶,並最大化實現廣告價值。而且,臺、網聯動不僅消化了電視臺購買大劇的成本,也能在黏合年輕受眾群、大力推廣快消品上充分發酵長尾效應。而且,如今黃金檔對電視劇的消化能力有限,要想看到更多劇作,觀眾也得慢慢接受周播這個形式。

鏈接

趙麗穎:打戲的難在於身高差

趙麗穎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楚喬傳》是她拍攝過的精神上最受摧殘的一部戲:“畢竟她是一個女生,卻要像戰士一樣去戰鬥,要去完成一個很大的理想和抱負。根據劇情,她也不可能有特別安心的狀態,因為她隨時都會遇到生命危險。”

《楚喬傳》頭幾集就有大量的打戲,趙麗穎坦言並沒有受傷,但對體力消耗非常大,以至於整個拍攝期間看起來特別消瘦:“瘦是因為這個角色確實很辛苦,她背負的東西比較多。我就跟著這個人物的感覺走吧,看起來消瘦就對了。”

趙麗穎認為,打戲有打戲的難,文戲有文戲的難。其中,打戲的難集中在她跟林更新的身高差:“我倆身高的比例差別太大,他胳膊太長,我胳膊太短,所以拍打戲的時候我們只能互相配合、盡力照顧對方才能一起完成,還挺好玩的。”而文戲的難度則是要演出大女人的胸懷和氣質,趙麗穎此前表示,最喜歡《楚喬傳》的就是它表達了一些獨立女性的思想,“因為我心理可能也到了這個階段,我不希望大家看到電視劇里的女性角色永遠拘泥於小情小愛,總是為了男人鬥來鬥去,依附男人。”

要做暑期檔的“收視女王”並不容易,對於自己挑選劇本的標準,趙麗穎說:“我接劇本其實很簡單,就是看自己有沒有靈感,或者有沒有感覺、喜不喜歡。劇火不火這都是在於觀眾的眼光,並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

頭評

大IP更適合周播?

從周播劇場的幾個“爆款”作品來看,大IP和人氣偶像的搭配,似乎成功率更高。不管是之前的《花千骨》《擇天記》還是初露崢嶸的《楚喬傳》,好像都是這個理。那麽,這是否代表大IP和周播更配呢?

相對黃金檔作品來說,周播劇場一向選擇的是內容更適合年輕人的作品,畢竟它播出時間相對較晚,而且周播對家庭觀眾來說也算個新鮮事,要一下改變收視習慣並不是那麽容易。因此,青春、玄幻、懸疑題材,目前在周播劇場上比較常見。但是,大IP已不是收視保證,《青雲誌》的沈寂就讓業內人士大跌眼鏡。雖然《青雲誌》的收視萎靡被認為是受到網絡播出影響的緣故,但作品本身的質量同樣受到詬病。可見,對觀眾來說,是不是周播、是哪個平臺播出,影響不是最大的,吸引觀眾的依然是故事和表演。

而且,從目前的周播劇現狀看,有的作品一周播四天,每周八集,容量上跟黃金檔作品已經差距不大,從這個角度上看周播不過是一種按周播出的形式。作為觀眾,接受這樣的形式並不難,只不過要看劇作是否值得“追”——僅此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891

【影視公司之變·財務】4家電視劇公司齊降壞賬計提比 近期業績雖好看 就不擔心客戶資金鏈?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17/1128519.html

每經影視記者 李菲菲

每經編輯 文多

繼華策影視(300133,SZ)、華錄百納(300291,SZ)後,又有兩家電視劇公司變更會計政策。

6月29、30日,新文化(300336,SZ)、長城影視(002071,SZ)先後發布公告調整應收賬款會計估計。

自2010年,電視劇“第一股”華策影視登陸A股以來,之前鮮有過電視劇上市公司變更會計估計的先例,如今連續4家變更。究竟意味著什麽?

用一組數據來說明更為直觀。2016年,7家電視劇上市公司的凈利潤(歸屬凈利潤,下同)依次為華策影視>華錄百納>慈文傳媒(002343,SZ)>新文化>歡瑞世紀(000892,SZ)>長城影視>唐德影視(300426,SZ),分為4.78億元、3.78億元、2.90億元、2.65億元、2.65億元、2.56億元、1.79億元。

若按照統一調整後的會計政策進行重新排序,單一年內的應收賬款一項,華策影視、華錄百納、新文化、長城影視便可分別增加上千萬元的該時間段利潤,上述排位恐怕也會因此發生不小的變化。

不過,就長遠來看,壞賬計提準備的降低,無疑考驗著客戶的還款能力,尤其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前五大客戶里,還出現了“樂視系”企業。

(每經制圖)

壞賬計提比例一降 華策影視今年凈利增長多了一億?

變更始於電視劇龍頭華策影視,爭議亦由華策而起。

2017年第一季度的最後一天,華策影視發布《關於應收賬款會計估計變更公告》,因為會計變更的不可追溯性,新的應收賬款計提比例將自2017年開始使用。

具體變化為:1年以內的應收賬款,計提壞賬的比例從5%降到1%;1至2年不變,均為10%;2至3年,從50%下降到30%;公司將原本“3年以上”(計提比例為100%)的賬期拆分為兩段,其中3至4年計提50%,4年以上為100%。

值得一提是,該公告發布時公司2016年年報及2017年第一季報均未出爐,故而彼時無法通過2016年末應收賬款的明細推算上述變更後對華策影視的2017年一季報的報表影響。然而這一變更仍舊引發了媒體對於華策調節利潤的爭議。

根據華策影視2016年年報數據,應收賬款為28.74億元,占總資產比例27.68%,相較2015年末19.46億元增長40%以上,其中采用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賬面余額25.15億元,按照原先會計準則計提近2億元壞賬準備。

新的會計變更意味著什麽?每經影視記者依照2016年應收賬款明細計算發現,單是1年以內及2~3年的應收賬款按照調節後的新比例計提,便可少計提逾8000萬元的壞賬準備,當期的利潤也可因此得益。

華策影視董秘高遠在接受每經影視記者采訪時否認了為調節利潤而變更會計估計,在他看來華策影視此前的會計政策相對保守,並不能反映公司的真實財務狀況,如今的變更則更為真實。

據華策影視2016年財報業績,報告期內華策影視的營業收入為44.45億元,而應收賬款占其營收的比例高達64.66%。從絕對量來看,公司去年應收賬款增加了9.28億元,而同期營收增加了17.88億元,這意味著公司增加的收入,超過一半沒有收到現款,也即營業收入增長的質量被打了折扣。

具體來看,欠款最多的是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金額達4.46億元,占應收賬款總額的比例為14.36%。其中最大的一項是電視劇《射雕英雄傳》網絡傳播權和廣播權的授權費,為3.60億元。排名第二的是近來曝出資金鏈問題的“樂視系”公司,欠款3.63億元;第三是湖南廣電,1.96億元;第四是安徽廣電,1.80億元;第五是飛狐信息,1.40億元。

應收賬款會計變更後,華策影視2017年一季報的反應更為直接,雖然公司營收同比下降11.67%,但是凈利潤增幅超過23%。
申萬宏源研報對上述數據進行了分析:2017年一季度華策影視實現利潤總額1.8億元,其中資產減值損失沖回1.4億元,占到利潤總額體量的78%,刨除這一因素的影響,由公司內容板塊實現的凈利潤約3000萬元左右。資產減值損失的大額沖回,主要源於經營環境的變化導致以前的壞賬計提比例存在一定的失真,預計這一因素對2017年凈利潤產生1億元左右正面效應。

事實上,除了華策影視外,同樣在今年一季報中沿用新會計政策的華錄百納也看出了變化,根據公司一季報數據,報告期內公司資產減值損失發生額為負5960.14萬元,較上期1777.04萬元減少435.4%,公司在營收同比降低25.26%的情況下完成了凈利潤增長60.08%的奇跡。

有了華策影視和華錄百納的業績之變,新文化、長城影視亦在近日先後發布公告雙雙變更會計估計,具體影響將分別在半年報及三季報中體現。但因為業務體量相對規模較小,長城影視和新文化會計政策調節體現在利潤總額上時,或不會有華策影視般顯著。

客戶還款能力仍是隱憂  “樂視系”現身前五大客戶之列

4家電視劇上市公司變更會計估計的背後,是整個電視劇行業的高速發展。每家上市公司在變更公告中,都提及電視劇行業的發展前景及自身前五大的客戶的償債能力。然而每經影視記者梳理數據發現,事實上電視劇公司在財報中對於前五大客戶的具體情況並未過多披露,同時公布的前五大客戶也並非各個都“償債無憂”。

據光大證券研究所數據,2010年電視劇版權交易額59億元,2015年該數據達222億元,平均單年漲幅超55%。細分2015年電視劇版權銷售數據,其中電視臺渠道交易157億元,新媒體渠道交易65億元,2016年新媒體(主要為視頻網站)的購買力無疑更在加大。

900萬元/集的《如懿傳》、800萬/集《贏天下》和《瑯琊榜2》都是視頻網站開岀的天價。除了五大衛視外,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三大視頻網站以及芒果TV、樂視視頻、搜狐視頻、PPTV這4家視頻網站構成的“互聯網端”,早已成為電視劇制作上市公司出品劇集的購買主力。

每經影視記者梳理華策影視、華錄百納等在內的7家電視劇上市公司前五大主要銷售客戶發現,根據其披露的內容,視頻網站購買力驚人。以歡瑞世紀2016年年報為例,騰訊即為公司欠款方中期末余額最高者。

坐擁“富爸爸們”的視頻網站多有BAT的財力支持,舍得豪擲千金的底氣自然讓一眾電視劇制作公司欣喜不已,然而視頻網站買劇也並非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沒付清的欠款進入應收賬款科目中,應收賬款的雪球越滾越大,風險自然隨之而生。

土豪視頻網站並非各個順風順水,從2017年年初至今,樂視系資產問題麻煩不斷,曾經也是砸錢拼版權的樂視視頻亦結束了燒錢的路數。每經影視記者註意到,在華策影視2016年財報中,西藏樂視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簡稱西藏樂視網)位列應收賬款金額第二位,賬面余額3.63億元,占應收賬款余額比例11.68%。

據上述年報數據,西藏樂視網是華策影視的最大客戶,兩者發生交易額5.82億元,如此算來華策影視賣給西藏樂視網影視作品,只有37.63%成功回款。

對於西藏樂視網的償債能力,華策影視董秘高遠在接受每經影視記者采訪時表示“並不擔心”。在他看來,樂視目前的財務問題不會影響到華策影視,高遠表示:“華策的主要客戶為國內各大一線衛視和主要視頻網站,信用好、還款能力強,應收賬款風險可控,考察其既往財務記錄,發生應收賬款風險的概率極低。”

當然,應收賬款並非華策影視一家公司獨有的問題,但是,作為產出量最高的電視劇公司,華策影視面臨的壓力無疑是最大的。據其2017年一季報內容,公司的應收賬款已經沖破30億大關,超過歡瑞世紀、唐德影視、慈文傳媒、長城影視4家公司應收賬款的總和。

每經影視記者註意到,除了華策影視公布了其前五大銷售客戶及應收賬款前五名外,華錄百納、新文化、慈文傳媒等7家電視劇上市公司鮮少有披露其銷售客戶的具體情況。一位知名券商傳媒分析師就此直言:“上市公司對銷售客戶信息披露不完善,也會引起外界對其前五大客戶償債能力的質疑”。

大家都調了,慈文呢? 董秘:將考慮會計變更

每經影視記者梳理數據發現,從華策影視、華錄百納到長城影視和新文化,此次會計政策變更之後,這4家公司應收賬款采用賬齡分析法計提比例已基本與唐德影視、歡瑞世紀接近。

華策影視此次變更會計估計,只是影視制作公司應對行業變化的一個例子。每日經濟新聞整理了華策影視所在的影視制作行業相關標的,包括華錄百納、歡瑞世紀、長城影視在內的數家上市公司,比較後發現變更後的華策影視的會計政策與行業中其他競爭者較為類似。

今年年初每經影視記者便撰文對上述7家電視劇上市公司2016年業績進行梳理分析,依照凈利潤指標進行排序,分別為華策影視>華錄百納>慈文傳媒>新文化>歡瑞世紀>長城影視>唐德影視,凈利潤分別為4.78億元、3.78億元、2.90億元、2.65億元、2.65億元(略低於新文化)、2.56億元、1.7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若按照統一調整後的會計政策進行重新排序,上述排位則會發生不小的變化。單一年內的應收賬款這一項,華策影視、華錄百納、新文化、長城影視便可分別增加數千萬元的利潤,足見會計估計變化對公司報表的巨大影響。

一位不願具名的傳媒基金買方人士在接受每經影視記者采訪時直言,單以華策影視為例,調節過後的會計估計讓公司的利潤釋放得更為明顯,從報表上看更凸顯其電視劇公司龍頭的行業地位。

上述買方人士表示,基金在做公司分析時很少會剔除會計估計差別的影響,而電視劇行業的業務模式下,應收賬款往往數額不小且逐年增長幅度較大,調整會計估計對公司財報影響不容忽視。

依照上述人士看法,除了慈文傳媒外,上述6家電視劇上市公司相當於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在調整後的會計估計下對比其2017年業績,將會相對客觀真實。

大家都調了,慈文傳媒會怎樣看待呢?“我們會充分考慮的。”慈文傳媒董秘陳明友在接受每經影視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他看來在其他6家電視劇制作公司應收賬款計提比例大致一樣的情況下,慈文傳媒目前沿用的會計估計政策相對保守,然而這樣的會計政策使得慈文傳媒與其他公司相較失去了可比性,在業績表現上也相對吃虧,在此情況下,慈文傳媒也會考慮接下來的會計變更。

同時,陳明友也肯定了其他幾家公司調整會計估計的邏輯,在他看來對於電視劇制作公司來講,伴隨著電視劇版權價格的增高,輔以電視臺和視頻網站日益強大的購買力,之前的會計政策的確相對保守,並不能真實反映公司業績,如今的會計調整亦是環境使然,調整的背後代表著行業的發展和革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016

《人民的名義》《戰狼2》爆紅後 男性題材電視劇會借勢崛起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24/164817.shtml

《人民的名義》《戰狼2》爆紅後 男性題材電視劇會借勢崛起嗎?
文創資訊 文創資訊

《人民的名義》《戰狼2》爆紅後 男性題材電視劇會借勢崛起嗎?

就目前來看,男性題材的影視作品僅僅處於剛回歸階段,未來可待開發的市場還很大。

來源 | 文創資訊(ID:chuangyiyun)

文 | 任珊

不知從何時起,國內的電視熒屏變成了“大女主戲”的天下。從《甄嬛傳》、《花千骨》到《羋月傳》和《錦繡未央》,近幾年的熱播劇多半都是“大女主戲”。相較之下,男性題材的電視劇不但數量較少,收視率和影響力也難以跟女性題材的電視劇相媲美。

到了今年,情況似乎發生了變化。《人民的名義》、《軍師聯盟》等男性題材電視劇,都斬獲了不俗的收視和口碑。《戰狼2》的橫空出世,更是讓觀眾看到了男性題材作品的巨大市場潛力。借助這幾部熱門男性題材作品的“東風”,男性題材電視劇會就勢崛起嗎?

大女主戲主宰熒屏江湖 男性題材鮮少爆款?

回顧近兩年的電視熒屏,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近幾年熱播的電視劇中,大女主戲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前兩年的《甄嬛傳》、《花千骨》、《羋月傳》;今年暑期檔的《楚喬傳》、《醉玲瓏》、《秦時麗人明月心》,都屬於這種類型。

12

所謂的大女主戲,指的是以女性為第一主角,圍繞女主角的成長經歷進行敘述的電視劇。據統計,2016年拍攝的電視劇大約有16400集,一大半以上都是大女主戲,女權、女相題材更是占到了七八成。而計劃於2017年播出和拍攝的大女主戲已有近22部,《如懿傳》、《那年花開月正圓》、《贏天下》、《扶搖皇後》等一大批大女主電視劇都在待播之列。

無論是從收視率還是影響力來看,大女主戲都可以看作是近幾年的“熒屏一霸”。從近十年的收視榜單可以看出,《武媚娘傳奇》、《羋月傳》、《花千骨》等大女主電視劇,收視率都超過了2%。今年暑期檔播出的《楚喬傳》,不但收視率高達1.71%,網播量還突破了400億,創下了國產劇網播量的新紀錄。

13

大女主戲霸屏的背後,反映出了一個現象——近十年火爆熒屏的電視劇,大部分都是女性題材的電視劇,男性題材電視劇鮮少爆款。(註:本文中所說的女性題材,指的是女性觀眾偏愛的都市情感題材、家庭倫理題材和青春偶像題材,男性題材指的是政治歷史題材、科幻懸疑題材和熱血動作題材。)

從表格中可以看到,近十年的17部熱播劇中,只有抗日劇《戰旗》和諜戰劇《與狼共舞》屬於男性題材的電視劇。剩下的15部電視劇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狗血懸浮劇、青春偶像劇和古裝偶像劇,都是女性觀眾愛看的類型。

到了今年,情況似乎發生了變化。上半年收視表現最為出色的《人民的名義》,就是一部實打實的“男人戲”。據統計,這部電視劇的平均收視率高達3.661%,上半年的網播量也突破了350億次,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現象級爆款”。此外,男性觀眾偏愛的權謀劇《軍師聯盟》、史詩劇《白鹿原》也收獲了不錯的口碑,男性題材電視劇似乎出現了回溫的勢頭。

男性題材電視劇爆款難出 背後有何原因?

回想十幾年前,電視熒屏上還有不少大熱的男性題材作品,如《康熙王朝》、《亮劍》、《士兵突擊》、《潛伏》等,那時男性題材電視劇的占比是比較高的。近些年來,以大女主戲為代表的女性題材電視劇越來越火,男性題材電視劇的聲勢卻大不如前,這是為什麽呢?

1、女性觀眾是電視劇的收視主力

收視率高的電視劇大部分都是女性愛看的,這是為什麽呢?原因很簡單,女性觀眾是電視劇的收視主力。有調查顯示,電視劇女性受眾比例已超過60%,而且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長。可以說,女性題材劇本身就自帶龐大的觀眾基礎,取得高收視也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01

即使在男性題材的電視劇中,也會看到不少“討好”女性觀眾的情節。比如,在《軍師聯盟》中,不只有朝堂之上的權謀鬥爭,也加入了不少溫馨有趣的感情戲。在《白鹿原》中,並沒有從男性視角出發,把田小娥刻畫成一個“蕩婦”,而是把她塑造成一個想要與命運抗爭,卻屢次被命運捉弄的可憐人。諸如此類的情節和人物塑造,更容易引發女性觀眾的共鳴。

2、缺乏類似《甄嬛傳》的成功先例

近兩年,網絡作家在網絡上創造了大量“女強”題材小說,塑造堅強、努力、上進的女主形象。隨著《甄嬛傳》的一炮而紅,稍有名氣的“女強”小說都被重金買下,改編成了影視作品。影視劇的熱播,又進一步刺激了網絡作家創作同類型故事。近兩年熱播的《羋月傳》、《錦繡未央》、《孤芳不自賞》、《楚喬傳》等作品,都是由熱門IP改編的。

02

相較之下,根據男性向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中,還沒有出現如《甄嬛傳》般具有巨大影響力的成功先例。回想近幾年播出的男性題材電視劇,只有《瑯琊榜》和《人民的名義》可以稱之為“爆款”。相較於大女主電視劇的“拍一部火一部”,男性題材電視劇還遠遠無法達到“批量生產”的地步。在成功先例不足的情況下,這類作品很難贏得資本市場的關註。

3、男性題材電視劇拍攝難度更高

由於觀劇口味的不同,男性觀眾對於電視劇的邏輯和場面要求較高,一般喜歡看歷史劇、年代劇、戰爭劇、涉案劇。這些電視劇往往耗資大、改編難度大、拍攝難度高,每年的產量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男性題材電視劇更容易觸及到政策的紅線。2004年,涉案劇因過多的血腥暴力鏡頭,被廣電總局“驅逐”出了黃金檔,直到2014年才開始“解凍”。近幾年,懸疑、靈異、探秘題材劇則成為了整治的“重災區”,《余罪》、《心理罪》、《滅罪師》等多部網劇慘遭下架。對於這幾類電視劇來說,能在網絡上存活已屬僥幸,更何談登上電視熒屏了。

03

相較來說,女性觀眾更加感性,對於電視劇故事性和邏輯性的要求不是那麽高,更喜愛看情感戲和家庭戲。出於收視率和投資回報的雙重考慮,國產劇一般會有“討好”女性觀眾的傾向。前段時間熱播的《我的前半生》,就是“討好”女性觀眾的典型案例。該劇的劇情十分狗血,但因為涉及了女性觀眾最為關心的幾個問題——“小三插足”、“如何在職場和家庭間找到平衡”、“閨蜜愛上前男友怎麽辦”,而成為了一部收視爆款。

4、女性題材電視劇的廣告價值更大

相較於男性題材電視劇,女性題材電視劇在廣告開發價值方面更具優勢。打造一部女性向劇,即使在收視方面未能拔得頭籌,在盈利方面也可能會有出眾的表現。近些年因廣告植入而出名的電視劇,如《咱們結婚吧》、《金婚風雨情》、《歡樂頌2》等,多數都屬於女性題材的電視劇。

04

上半年熱播的《歡樂頌2》,就是一個“行走的廣告牌”。以淘寶為例,在搜索欄里輸入“歡樂頌同款”,能夠搜到100多頁產品。其中,安迪在前幾集中身穿的一件吊帶衫套裝,已經賣出了450多件,另外一件同款藍色沙灘裙也已經售出了500多件。僅僅是劇中人的“同款”,就能有不錯的銷售量,難怪有50多個廣告商青睞這部電視劇了。

前段時間上映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電影版也可以作為一個案例。該片雖然口碑撲街,衍生品卻十分搶手。有媒體爆料,《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衍生品已經銷售超過3億。其中,女性買手貢獻了75%的銷售額。

大女主戲疲態初現 男性題材電視劇有望回春?

歷經近五年的霸屏之後,大女主電視劇已經開始露出疲態。就拿今年暑期檔的大女主戲來說,《楚喬傳》雖然斬獲了亮眼的收視成績,卻也因為故事的虎頭蛇尾的故事和劇情的拖沓招致了不少吐槽。而《醉玲瓏》和《秦時麗人明月心》的收視和口碑都不及預期。

除了大女主戲,今年播出的其他女性題材劇同樣是“收視與爭議齊飛”。斬獲高收視的《因為遇見你》、《歡樂頌2》、《我的前半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守護麗人》、等電視劇,每部都招來了不少吐槽。尤其是《歡樂頌2》和《我的前半生》,幾乎是迎著一片罵聲成為了爆款。截止到目前,今年還沒有出現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女性題材爆款劇。

01

女性題材電視劇的降溫,主要是因為內容方面的欠缺。近兩年播出的女性題材電視劇,多數都陷入了“瑪麗蘇”的套路。用網友總結的話來說,就是“劇中的所有男人都愛我,所有女人都嫉妒我”。這些千篇一律的故事,扁平化的人物,看多了總會審美疲勞。在女性題材市場飽和之後,觀眾也急需換換口味了

女性題材初顯疲態的同時,“男人戲”出現了回溫的勢頭。在豆瓣上,《白鹿原》的評分高達8.9分,《人民的名義》的評分高達8.3分,《軍師聯盟》的評分也高達8.1分,口碑遙遙領先一眾女性題材電視劇。收視表現方面,《人民的名義》的實時收視率屢次突破7%,創下近十年國內電視劇史最高紀錄,也將一眾口碑平平的女性題材電視劇甩在了身後。

這些優質的男性題材電視劇,讓不少男性觀眾重新成為了“追劇黨”。據調查顯示,觀看《人民的名義》的觀眾中,67%是男性觀眾,《白鹿原》的男性觀眾比例為55%。而根據優酷指數,《軍師聯盟》的男性觀眾比例為58.4%。由此可見,男性觀眾並非不愛追劇,遇到他們感興趣的優質劇集,也可能會變身為收視主力。曾有相關數據顯示,每逢歷史劇或是年代戲播出時,男性觀眾觀看率會有所提升。

02

這個暑期檔《戰狼2》的意外爆紅,同樣印證了男性題材作品的巨大市場潛力。截止到發稿前,《戰狼2》的票房已經超過了52億。根據淘票票專業版《戰狼2》用戶畫像,這部電影的觀眾以男性為主。“想看”這部電影的觀眾共有115萬多人,其中男性觀眾占65.48%,遠超女性觀眾。

這些數據都能夠說明,男性題材的作品並非沒有市場需求,只不過這種需求被女性題材的井噴遮蔽了。從某種程度來說,國產劇對女性觀眾的過度討好,導致了男性觀眾的流失。在無劇可追的時候,一部分男性觀眾遁入了遊戲、直播或者海外劇的世界。只有出現《人民的名義》這類的優質電視劇時,這部分觀眾才會重新回到電視機前。

從近兩年的播出計劃來看,雖然觀眾在短時間內仍會被一大堆“大女主”包圍,但男性題材已經出現了崛起的勢頭。前年的《瑯琊榜》,今年的《人民的名義》、《軍師聯盟》的火熱,就是很好的例子。近兩年內,姜文的《曹操》,吳磊的《鬥破蒼穹》、楊洋的《武動乾坤》、黃軒的《九州海上牧雲記》、張若昀的《霍去病》等一系列“男人戲”也將上映。

經歷了一大批瑪麗蘇電視劇的洗禮,看到男性題材回歸熒屏,自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就目前來看,男性題材的影視作品僅僅處於剛回歸階段,未來可待開發的市場還很大。對於男性題材的電視劇來說,應當吸取大女主電視劇的教訓,跳出“小情小愛”的套路,以虛構的故事燭照現實生活,展現對歷史和人性的思考。畢竟,觀眾剛剛逃出“開掛”女主角的魔掌,恐怕不想再看“金手指”男主角的故事了。

影視作品 男性題材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9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