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對華不銹鋼板帶材和碳合金鋼板征雙反稅 商務部回應

3月4日,據商務部網站消息,美國東部時間3月3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布公告,認定自中國進口的不銹鋼板帶材和碳合金鋼板對美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據此,美國海關將對自中國進口的上述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王賀軍局長就此發表談話。

王賀軍指出,美國鋼鐵企業的經營困難主要是由於其設備陳舊,導致出品率低,進而影響利潤,與中國輸美不銹鋼板帶材和碳合金鋼板沒有關聯性。事實上,調查期內美國內市場對上述產品的需求上升,中國輸美產品滿足了美國內不斷增加的市場需求。中美之間的鋼材貿易是互補的,中國不僅對美出口,而且從美國進口鋼材,雙方產品有差異,用途不同。

王賀軍表示,美方裁決沒有充分考慮中國業界提交的大量證據材料,與事實不符。中方敦促美方做出客觀公正裁決,避免對中美兩國正常的經貿往來造成負面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201

美對中國鋁箔"雙反"調查 商務部:敦促美方按照WTO規則

據商務部網站3月29日消息,美國華盛頓時間3月28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決定對自中國進口的鋁箔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商務部貿易救濟局王賀軍局長就此發表談話。

王賀軍指出,中美兩國鋁業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美國鋁業早在20多年前就陸續退出增值較低的鋁箔生產,而集中精力生產並出口高端鋁材。美國鋁箔生產的下降並非中國鋁箔對美出口導致的。中方認為,不合理地使用貿易救濟措施,不僅損害中國鋁箔企業出口利益,也會削弱美國下遊產業的競爭力,不利於美國國內就業,還會影響廣大美國消費者的福利,最終導致中美相關產業兩敗俱傷。中方敦促美方嚴格按照世貿組織規則公正調查,善意執行世貿組織專家組和上訴機構有關裁決,給予中國應訴企業公平抗辯權。希望中美雙方共同努力促成產業間的對話,通過對話與磋商妥善解決貿易糾紛,謀求兩國鋁業的共同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528

美國擴大鋼鐵產品限制範圍,對中國鋼制輪轂產品發起“雙反”調查

中美圍繞鋼鐵產品的貿易摩擦再度升級。

美國當地時間4月17日,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宣布,對產自中國的鋼制輪轂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即“雙反”調查)。當天,美商務部還初裁從中國進口的通用鋁合金板存在補貼行為。羅斯在關於中國鋼制輪轂產品的聲明中稱,美國商務部將快速行動,對相關事實進行全面、公平的評估,確保美國企業和工人擁有公平競爭的機會。美商務部稱發起這次“雙反”調查是回應兩家美國公司於3月27日發起的申訴。據估計,上述產品的傾銷幅度為12.1%至231.7%,並涉及56項補貼計劃。

根據美方貿易救濟程序,另一家機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於5月11日前後初裁從中國進口的鋼制輪轂產品是否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如果該委員會做出肯定性初裁,商務部將繼續“雙反”調查,並計劃於6月20日和9月4日分別做出反補貼和反傾銷初裁。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鋼制輪轂產品金額約為3.88億美元。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該起雙反調查案件是今年3月27日,Accuride Corporation和Maxion Wheels Akron, LLC代表美國國內產業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提交對中國的鋼制輪轂(Steel Wheels)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立案申請。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美國這次的“雙反”,對中國鋼鐵工業產生較大影響。對內來看,對華“雙反”無助於提高美國鋼鐵工業效率、從根本上增強其國際競爭力。其實,美國對中國鋼鐵產品的貿易制裁久已有之。王國清觀察到,1996年以來,美國對中國鋼鐵產品頻繁發起貿易調查,已成為對中國鋼鐵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最多的國家。

不過上海鋼聯資訊總監徐向春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雖然量不大,但從單一鋼產品品種來看,對於鋼制輪產品的出口還是會產生一定影響。“如果後續裁定出來,需要繳納一定的稅費,那麽國內企業出口美國輪轂將因為稅費的提升,市場競爭力下滑,出口將會受到一定抑制。”王國清向第一財經記者補充道。

此外,蘭格鋼鐵研究中心分析師陳克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中美貿易產品結構看,機電等工業制品是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主要產品。這些行業也是我國重要的鋼材消費行業。美國對這些產品征稅會導致所涉行業的鋼材需求下降,從而對我國鋼材的間接出口產生沖擊。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近年來,美國對中國鋼鐵行業的“雙反”調查從之前的鋼鐵產品逐漸向制品類拓展,使得中國鋼鐵業直接、間接出口美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30

商務部:美產業對中國鋼制丙烷氣瓶提起雙反調查申請

據商務部消息,華盛頓時間2018年5月22日,美國沃辛頓工業公司(Worthington Industries)和曼徹斯特罐裝設備公司(Manchester Tank & Equipment Co.)向美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進口自中國的鋼制丙烷氣瓶(Steel Propane Cylinders)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對進口自中國臺灣和泰國的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

該涉案產品主要歸於美海關稅則號7311.00.0060 和7311.00.0090項下。據美方統計,2017年我對美出口該產品約8980萬美元。美商務部將於2018年6月11日左右決定是否立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53

歐盟終止對華光伏產品“雙反”及MIP措施,提振國內光伏產業鏈

歐洲太陽能市場有望重回自由貿易。

當地時間8月31日,歐盟委員會發布聲明稱,將結束自2013年起對中國對太陽能光伏電池和組件征收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下稱“雙反”),中歐光伏最低價格承諾協議(MIP)將在9月3日午夜正式結束。

歐盟委員會在上述說明中指出:“綜合考慮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使用者以及進口商的需求後,委員會決定讓這些措施失效以滿足歐盟的整體利益,上述決定也將歐盟新的可再生能源目標考慮在內。”

對此商務部發言人表示:“歐盟終止對華光伏雙反措施,將使中歐光伏貿易恢複到正常市場狀態,為雙方業界合作提供更加穩定和可預期的商業環境,真正實現雙方產業的互利共贏。”

MIP生效於2013年12月,限制了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的最低進口價格和進口量。MIP實際上是折衷之道,作為中歐雙方的協商結果,代替了此前更為嚴苛的“雙反”措施的執行。

具體而言,該項協議要求各家公司以高於最低進口限價的價格對歐銷售太陽能產品,且每年銷售量須限制在一定配額內;協議外的廠商則需繳納47.6%的關稅。

2015年秋季,中歐“價格承諾”到期前,歐洲光伏制造商聯盟(EU ProSun)申請對MIP進行首次到期審查(也稱,“日落複審”),由此決定“價格承諾”的延長與否。彼時的結果是,MIP於2017年3月起續約18個月。

歐盟委員會在8月31日的聲明中指出,作出上述決定旨在尋求用戶、進口商和歐盟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之間利益平衡點,此外還希望確保歐盟消費者能夠以接近世界市場價格的價格購買光伏產品,因此在與成員國協商之後特別決定將MIP延長18個月。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措施的水平逐漸降低,使進口到歐盟的價格與世界市場價格趨平。” 歐盟委員會進一步指出:“目前的市場狀況的變化並沒有到繼續延長制裁期的程度,由此拒絕歐盟行業對措施到期進行日落複審的請求。”

“歐洲作為全球重要的光伏市場,可以起到示範效應,帶動全球其他地區,使其有發展新能源的動力。”有熟悉光伏電池及組件的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自由競爭有助創新、有助降低成本,消費者可更多收益,光伏組件成本的降低有助進一步增強太陽能作為替代能源的競爭力,瓦克一直以來都積極支持自由貿易,努力推動降低貿易壁壘。”瓦克化學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歐洲曾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應用市場,年新增裝機曾占全球30%,是中國光伏行業最為重要的市場。但隨著歐盟各主要成員國大幅削減補貼,加之進口最低限價的約束,歐洲太陽能的利用及光伏市場發生了重大結構性變化,從2012年的24GW大幅下降到2014年的7GW。

2017年,在土耳其的強勁增長支撐下,歐洲光伏裝機容量才有所回升。據市場機構IHS Markit統計,全年新增裝機約8.6GW,比上一年增加在28%,達到了五年來的最高水平,但歐洲占全球新增裝機的份額依然不到十分之一。

對於歐盟終止“雙反”一事,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今日撰文指出,這將對正處政策“嚴冬”的國內光伏產業鏈帶來一定提振,中國光伏企業針對歐洲市場的海外銷售較之前將更為便利。

但協會也同時表示,由於全球光伏市場的“去中心化”趨勢,新興市場的增速正在加快,從長遠角度看,新興國家的市場更應被關註。在產業升級的背景下,未來光伏企業很難僅靠擴大規模的方式獲利。

不同於行業協會,光伏企業方面的回應目前來看趨於保守。對於上述消息的影響,組件領軍企業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對第一財經表示:“目前公司還在做評估,還沒有一個明確可對外公告的結論。”

天合光能方面表示對此不予置評。截至發稿,隆基股份等未能給予相關回應。

近期,光伏上市公司近期密集發布中報,交出了在“531新政”後第一份成績單。

在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的14家主要上市公司中,有5家凈利同比下滑。其中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03800.HK,下稱,保利協鑫)上半年凈利潤下滑68.1%,主營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的向日葵(300111.SZ)上半年虧損額為1.9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068%。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中報

多家上市公司,均在年報中提及新政為經營帶來的影響。隆基股份表示,行業產品價格波動及國內“531”新政等因素,給公司經營帶來一定難度。保利協鑫則稱,政府減少太陽能補貼的政策轉變,外加國際貿易形勢不明朗等因素,國內光伏行業面臨巨大挑戰。預期減少太陽能補貼,會導致國內太陽能發電增長放緩、供大於求,對太陽能產品的售價形成下行壓力。

在此背景下,部分公司加速擴展海外市場。

協鑫集成在中報中表示:“上半年海外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201.88%主要系公司將業務重心轉向海外市場,將海外市場作為公司戰略布局的重點,海外市場訂單飽滿。”

隆基股份則表示,已加強海外市場的業務布局和通道建設,帶動單晶組件海外銷量快速增長。上半年,隆基股份海外單晶組件銷量達到687MW,是去年同期的18倍。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邊長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55

中國最怕保護主義蔓延 歐美對華實施「雙反」

1 : GS(14)@2017-02-02 00:59:56

【明報專訊】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會否對華實施貿易保護措施尚未可知,但中國已表明反對立場,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於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開幕禮致辭時,便明確表示要「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認為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入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打貿易戰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美徵收中國進口洗衣機52%反傾銷稅

其實自今年以來,中國已多次遭遇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措施,本周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便作出終裁,對從中國進口的大型洗衣機徵收高達52.51%的反傾銷稅;而上周五,歐盟委員會也對中國的不鏽鋼管件產品作出終裁,決定實施為期5年的反傾銷措施。

歐盟對中國不鏽鋼管 採5年反傾銷措施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認為,美國會否對華增收關稅,增幅及產品種類未明,故暫難說一定對中國出口不利;另一方面,美國聯儲局今年加息步伐將左右美元走勢,如果美元續強、人民幣續弱,美元升值所增加的購買力可能會抵消到中國出口商增加的關稅成本。

而更令中央憂慮的是,萬一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蔓延至其他國家,促使其他國家的保護主義也抬頭,那對中國出口便會出現較大負面影響,尤其是人民幣雖兌美元貶值,但兌其他貨幣其實升值,一旦如此,匯率將會比特朗普更左右中國外貿表現。

另一方面,目前內地製造業需要面對勞動力成本、高稅率等難題,如果中央不想方設法從內部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那就算美國不徵關稅,中國出口一樣會面對困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608&issue=201702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8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