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保命符失效!小王子成集團「一日總裁」 一紙遺囑 逼長榮大房架空張國煒內幕

2016-02-29  TCW

長榮進入後張榮發時代,遺囑指定張國煒為集團共主,不料,大房發動逆襲,豪門權門開演。外界期盼的兄弟共治,難實現。

一張遺囑,成了長榮集團張家兄弟爭奪戰導火線;尤其當遺囑無法凌駕公司法,張榮發的遺願恐無法實現。

二月,陰雨的台北市格外冷清,位於民生東路的長榮集團總部,去年底因更換大樓外觀顏色,而拉起重重帷幕,就像此時張家豪門內的風暴。

二月十八日,張榮發生前的接班布局,隨著遺囑曝光。「小王子」張國煒隨即在內部公告升任長榮集團總裁;不到二十四小時,大房馬上反制,挾股權優勢召開會議,廢掉長榮管理總部,同時也移除總裁這個職位。

張榮發的遺囑有兩個重點,一個是所有名下的不動產、股票、存款全部給了張國煒;另外,指定張國煒接任集團總裁,但元配、也就是大房張林金枝所生的三個兒子、一個女兒,父親在生前沒有指定要留任何一毛錢給他們。而二房之子張國煒,一人獨享了張榮發留下的財產。

長子不接班,二房全拿,包括大房兄弟和外界,都一陣譁然。而這一路的錯愕,都與二房李玉美正武進入張家有很巧妙的時間點契合。

時間拉回到二○一四年。張家友人指出,張榮發晚年都是二房服侍在側,他回憶,曾在長榮博物館與張榮發會面,二房穿梭在賓客之間,二招呼打點,交際手腕很強,不時回到張榮發身邊送點心、奉茶,兩人有說有笑,張榮發不時被二房的話逗得呵呵笑,看出兩人情深的一面。儘管在外人眼中,二房得到張榮發的依賴和愛,但張榮發晚年健康情況不好,加上大房子女握有海、空運相對多數的股權,二房和獨子張國偉的股權,連大房總持股一半都不到,張家友人分析,這點讓二房始終有很深的不安全感,種下日後要求和張榮發辦理結婚登記、立下遺囑的遠因。

撰文者林淑慧

張家友人指出,張榮發在二○一四年六月十五日,大房張林金枝去世週年的忌日當天,向大房子女宣布要將二房扶正,並在同年七月一日完成結婚登記。婚後不到半年,張榮發在同年十二月十六日,在四位老臣的見證下訂立遺囑,可見對二房的維護。

大房忌日才剛滿一年,張榮發就執意要續絃,大房子女無法接受母親的地位被取代,張家親友透露,大房子女甚至懇求父親不要這麽做,但張榮發仍執意要續絃,讓原本少有往來的兩方關係更是墮入冰點。

李玉美有了名分,長榮集集團龐大的接班及財產分配問題,她自然也希望幫自己兒子多爭取一些籌碼,但是遺囑一面倒的把有財產都給了張國煒,真的是幫他,還是反而促成了大房兄弟不惜團結起來和張國煒較勁?

二月十六日,律師召集繼承人、四名見證人,要求簽下保密協定後,在公證人的見證下開封遺囑。

張家友人表示,看到遺囑內容,可以想見大房三子內心的難過和失望,但兄弟間已有遺產和公司經營權分開處理的共識,遺產要拿回法定的特留分,公司經營權則是看股權實力,因此遵守保密協定行事。

他推測,張國煒後續要求集團公告,是依據張榮發遺囑,由他接任長榮集團總裁兼長榮航董事長,應是認為「遺囑可影響公司法」,但他想錯了,讓這場豪門風波才由遺產爭奪戰演變成經營權之爭。

癥結一:遺囑任命爭議公司治理,董事會說了算

交通大學財金所教授葉銀華,在媒體投書表示,家族控股之上市集團,在接班的安排上相對複雜,特別是在繼承人眾多的情況下,以長榮海運、長榮航空的股權結構現況,「實難將整個集團傳給一位繼承人。」

熟悉長榮人士指出,張榮發若要傳位給特定人,家族控股的股權結構設計必須相配合,最保險的做法是確保其握有大部分的股權,但張榮發生前已將大部分股權移轉大房子女。

在「以股權論實力」的前提下,推測張榮發是為弱勢的二房留後路,才將所有的遺產留給張國煒,讓張國煒升任總裁具有決策執行權,但因大房的持股較多,故用此法讓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能分開,對集團經營產生制衡效應。

攤開年報,張榮發個人在海、空的持股比率,分別為二.九二%、六%,截至二月二十日的股價,張榮發這些個人持股的遺產市值為四十五億零八百一十三萬餘元。

由於大房已聲請法院假扣押,即使扣除特留分,張國煒仍能繼承三億八千一百萬餘元的遺產,若加計動產及不動產遺產,對一個四十六歲的企業第二代來說,已相當富足了。

張榮發生前已有財產分配規畫,陸續將海空運持股轉移到兒女名下。無論海運、航空,最大掌控權都是落在大房子女的手上。

然而,在父親的一紙遺囑曝光後,讓原本屈居劣勢的張國煒燃起了雄圖霸志,十七日以總裁之姿,進駐長榮集團總部,並要求管理總部宣布,但因老臣們以遺囑有保密協定為由並未配合,張國煒才轉往長榮航空內部公告,對外宣布正式接任總裁大位。

律師廖芳萱指出,遺囑無法指定誰來當公司總裁,再者,公司法中並無所謂「總裁」稱謂,上市公司的經營權取決於誰能掌握具控制力的股權,進而掌控董事會,而長榮集團的上市櫃公司,都必須符合公司法及公司治理原則,尤其是公司經營人的職務,必須是由股東及董事會決定。

癥結二:持股實力懸殊徒有頭銜,難撼動經營權

以股東大會來說,是由董事長出席,意味著董事長才有執行公司走向的權力和義務,律師表示,公司法並無「總裁」或「管理總部」的定義,因此定位不明,由於各公司組織安排或權力劃分未必相同,總裁或許沒有實權。

即使遺囑生效,張國煒繼承所有張榮發個人名下的持股,在海運及空運的持股比率,頂多分別提升到一○.二四%、一四.三七%,與大房總持股仍有顯著差距。

癥結三:西瓜效應浮現大房先布局,獲老臣相挺

在公司法運作是以董事會為主的前提下,輔佐大臣自然不敢輕舉妄動。何況這四位副總裁薪水是由各公司的董事會支付,在股權懸殊的情況下,即使老總裁有交代,依照「西瓜偎大邊」的定律,也不敢貿然靠向張國煒這邊。

原本張榮發的遺囑交代四位副總裁要輔佐張國煒,難道會不了解在他離開後,形勢比人強的道理?何況,張榮發在生前把長榮航空董事長交由張國煒接任,就曾希望有兩位副總裁跟著去輔佐張國煒,當時就沒有人願意去,更何況人已離去,如何能保住四子一路平順?

張國煒或許以為手上握有的遺囑,是可凌駕公司法規定的「保命符」,事實上遺囑無法凌駕公司法規定,總裁也沒有實權,一位老臣認為很有可能是張國煒誤判情勢,十八日一早便到長榮集團總部的總裁辦公室上班,調度老臣執行任務,老臣們面面相覷,因故不想配合,引發張國煒不快。

據轉述,在公布張榮發遺囑的現場,大房的三個兒子,面對父親遺產被二房「整碗捧去」,張國華、張國明、張國政均未多加置喙,手拿遺囑影印本,隨即離開現場,主要是考慮家族紛爭恐影響長榮集團的經營,希望將遺產和公司經營權分開處理,才隱忍下來。

親近大房人士表示,張榮發生前曾多次宣布要將遺產全數捐出做公益,大房子女面對這份晚出的遺囑,當然無法認同;但承襲母親二貝道的宗教情懷,大房子女對外始終低調,不讓家族紛爭浮上檯面。

據了解,大房對集團經營早有定見,原本規畫四月初解散管理總部,但在張國煒的一連串動作下,大房僅以簡短書面聲明回應,在內部員工認為「大房太過軟弱」的壓力下,透過股權優勢開會,宣布提前解散管理總部,並強調未來不再有總裁職務,各公司高層直接派駐各子集團公司。

「長榮集團總裁永遠只有一個,就是張榮發,」內部傳出的消息顯示,大房無法認同張國煒的接班,就算挾父親遺囑以令老臣,大房仍可挾股權優勢裁撤集團總部,張國煒瞬間成了「被架空的總裁」。

一名長榮老臣分析,「誰能主導上市企業,都是從股權結構來論實力,」在股權比率相差懸殊下,張國煒縱使獨得張榮發持股,在長榮經營權一役,仍舊無法翻盤。

「在現有股權比率相差懸殊的情況下,二房也很難翻轉局勢,頂多結合外資突圍,拉近雙方差距,」知情人士分析。

熟悉長榮人士表示,外界期待看到的「兄弟共治」局面,唯一的機會就是張國煒「願意給大房磕頭」,或以出讓海運股權給大房,來交換續掌長榮航董座,但張國煒出手太快,反而斷絕了最後一絲的機會。

據了解,一位家族成員曾說,「長榮總裁再怎樣也要尊重長兄(張國華),輪不到張國煒來當,」加上大房尋求長榮老臣支持,已有初步成果,三月召開的長榮航董事會將是關鍵一役。

知情人士認為,在心結難解之下,海空版圖分家的選項恐將觸礁,在長榮集團透過公司交叉持股的控股形態下,長期被外界視為長榮集團空運接班人的張國煒,能否順利續任長榮航空董事長,變數仍多。

攤開遺囑,張榮發的最後心願,是「願眾子女及孫輩們,皆能和睦相處,互相照顧」,而選擇訂下遺囑傳位給張國煒,讓他坐上長榮集團的總裁大位,但諷刺的是,這個決定卻讓張國煒距離長榮集團的實權更加遙遠。

在生意場上看盡風華的張榮發,不會不懂人走茶涼的人生百態,又哪能期待一紙遺囑公布後,一切仍是風平浪靜?

律師解析,張榮發遺囑有沒有效力?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遺囑公布後,哪些爭議將是雙方拉鋸焦點?

首先,遺囑是否有效?宇軒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廖芳萱表示,繼承人首先得確認遺囑效力,是否為法律認可的自書、代筆、公證、口授或密封遺囑。

張榮發遺囑若為自書,必須「從第一個字寫到最後一個字」,並且由本人簽名;若為代筆遺囑,則必須有三位以上見證人在場,並且簽名、蓋下騎縫章。

廖芳萱指出,從現階段曝光的遺囑看來,推測張榮發因保密需求,未經民間或法院公證人的公證程序.很容易讓家族繼承人之間,對遺囑效力產生爭執。

遺囑指定全部財產給張國煒,其他兄弟只能乾瞪眼?圓方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闕光威表示,依照民法繼承編施行法,遺產繼承權有「特留分」規定,直系親屬依規定,仍有權獲得應繼承財產的二分之一。二房因有配偶剩餘財產請求權,可分得張榮發婚後增加財產的一半。

扣除配偶請求權後的財產,再由配偶、子女平分,各獲得六分之一。若有分配爭議,繼承人依法有「特留分」保障,各獲得原來應得六分之一財產中的二分之一;換言之,依法可以各獲得十二分之一的遺產。

(整理·林淑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394

「通牒」之後 張國煒的三個選擇 長榮接班紛爭如何解?

2016-02-29  TWM

長榮集團大房、二房之爭白熱化,大房以股權優勢一路進逼,在大房祭出所謂「通牒」之後,法界人士認為,二房獨子張國煒將有三個選擇……。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辭世剛過一個月,一向低調的張家人,不僅未如遺囑上所言的「願眾子女及孫輩們,皆能和睦相處,互相照顧」,大房與二房之間,反而爆發遺產與經營權的雙邊戰爭。

自二月十八日二房獨子張國煒逕自曝光遺囑,並宣布升任長榮集團總裁兼任長榮航空董事長後,大房便不斷祭出攻勢,先是裁撤長榮集團管理總部,讓總裁之位自然消失;繼而對張國煒下通牒,稱只要張國煒願意將遺產全捐出做公益,並維持大房治海、二房治空的「海空分治」局面,就支持他續任長榮航空董事長。

其中,所謂「通牒」之說,消息來源為資深媒體人蔡玉真,本刊向蔡求證,據其表示,將遺產扣掉稅負後捐作公益與維持海空分治等作法,是張榮發大房三子張國政所透露,並在張國政同意之下,由蔡代為向外界轉述。

成績亮眼卻不敵股權之爭

張榮發的龐大遺產,估逾五百億元,法界人士分析,張國煒未來有三條路可以走,一是如大房所願全數捐出,換取哥哥們對張國煒續任長榮航空董事長職位的支持。第二是直接執行遺囑,但因我國《民法》為保障繼承人,特別規範了特留分(依關係不同有最低繼承比率,父母、配偶皆為應繼分的二分之一),即使張榮發遺囑為「存款及股票全由張國煒單獨繼承」,大房子女也可以申請特留分;可預期的是,張國煒若走此路,必會衍生更多爭議,大房可能還會採取法律行動。

第三條路則是採取被動防禦,大房若堅持捐出遺產,二房可以向法院申請取得屬於自己的部分;但是拿了數十億元的遺產,長榮航空董座卻可能動搖。

張國煒在航空領域的成績有目共睹,他在二○一三年成功讓長榮航空加入星空聯盟,與世界各盟航接軌。隨著航網擴大,長榮航空營收年年成長,也因高度自律的管理,保持零失事紀錄,在「全球最安全航空公司」評比蟬聯第三;但種種佳績,仍不敵「股權」在經營權之爭時的重要性。

家族企業管理一頁啟示錄

目前大房一派合計在長榮海運持有二一.三六%股權,遠壓過張國煒的四.二四%;而在長榮航空,大房持股再加上掌握的長榮海運、長榮國際,也能以三二.二二%,力鎮張國煒的一一.四五%。

一位有治理公司經驗的管理學者指出,長榮張家兄弟爭奪經營權,其實還隱含了「家族治理」的議題,如果張榮發對接班人確有安排,就應該在在世時,讓接班人握有相對應之股權,接班時方能服眾,畢竟在資本市場中,現代化公司都需要服膺公司治理原則。

專注研究家族企業問題的台灣董事學會發起人蔡鴻青也強調,「既然是上市公司,是公器,管理權跟控股權本來就該拆開檢視。」蔡鴻青認為,家族企業的合或分,其實沒有絕對的優勝劣敗,「但無論如何,最好都是家族成員自己協商的結果,才不會因為『惡的處理』,而讓『善的期許』變調。」隨著長榮集團管理總部解散,此時的長榮已然處在海空分治格局中;以長榮海運、航空在二月十八日事件爆發前至二十三日的市值微幅攀升來看,市場現階段仍以「權力結構調整」的中性態度視之,後續的經營權折衝結果,一方面要看張國煒的選擇,同時,也要倚賴張家人的智慧了。

撰文 / 鄧 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413

立遺囑越清楚越好 不怕身後被打臉 遺願不具法律效力 長榮也掀爭產風波

2016-03-07  TWM

遺囑能交代的事項很多,但只有財產及身分安排具有法律效力; 一份有效遺囑,只有及早面對,深思熟慮,才能將人生最後休止符,畫上圓滿句點。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遺囑曝光,意外掀開大房、二房爭產風波。大企業家所擁有的法律資源豐富,都難以避免遺囑內容與客觀條件出現矛盾,對財產具一定規模、或相對複雜的人來說,想要確保生前立下的遺囑確實發揮效果,最要緊作法,還是在思慮清晰時,先熟悉遺囑方式與相關法律規定,及早安排。

準備立遺囑前,不妨先了解一下遺囑的功能;從「交代後事」的角度來說,主要功能不外乎三部分,即財產分配、身分安排(如未成年子女監護權),以及精神訓勉。

但若從法律效力的角度來看,「遺囑處理的是財產上的權利及義務,或透過遺囑方式,為未成年子女指定監護人;另外,若有非婚生子女,也可透過遺囑方式認領。」建業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吳志豪表示。

五種法定形式

公證遺囑真偽爭議最少

吳志豪指出,「很多遺囑內容,都與『遺願』有關;像希望後輩可和睦相處、孝順長輩、兄友弟恭等,既不屬財產安排,也不是指定監護人或認領,類似這樣的『精神訓勉』,在法律上就沒有任何拘束力。」只要年滿十六歲、具行為能力,就有資格立遺囑;而依據《民法》規定,遺囑方式共有五種,必須符合其中一種要件與形式,所立的遺囑才具有法律效力。

這五種法定遺囑形式,包括自書、公證、密封、代筆及口授遺囑。從實務上來看,由於遺囑經公證人認證後,就成為效力如同結婚證書或戶籍謄本一般的公文書,具有證據效果,因此在各種遺囑形式中,以公證遺囑的真偽爭議最少。

「要確保遺囑不會被挑戰,找公證人是最好的辦法,但根據客戶經驗,大部分不喜歡找公證人的原因,是擔心遺囑消息走漏、不確定公證人是否可信;特別是法院公證人,洩漏消息風險更高。

在此情況下,建議最好找民間信得過的公證人。」安永圓方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闕光威說。

除了確定遺囑方式之外,包括遺囑執行人、保管人及開封儀式,最好都要事前規畫清楚。「立下遺囑後,如果沒有交代遺囑執行人、開封執行程序,就等於沒有人知道遺囑這件事,之後被燒掉或撕毀,也可能發生。」闕光威再三提醒,遺囑執行人雖不是法定要件,但遺囑人往生後,誰要在第一時間發動、公開遺囑?以何種形式公開?誰負責保管遺囑或把遺囑拿出來?都必須仔細交代清楚。

「曾有一個案例,是遺囑人往生後,遺囑執行人召集親屬會議,表明自己曾被告知是遺囑執行人,但手上卻沒有遺囑,問大家知不知道遺囑在哪裡?後來,透過老先生的看護,才發現遺囑原來被鎖在保險箱裡;幸好看護人還在台灣,否則遺囑可能就這樣憑空消失。」闕光威舉例說明。

一般來說,遺囑執行人不會只有一個,當執行、分配過程中出現爭執時,應採多數決方式,因此以三或五人規畫較適當。「但要注意,遺囑執行人可以辭任,安排上最好有順位可遞補。當然,遺囑執行人也可以是保管人;但風險是當執行人被買通,或所託非人、遺囑遭到撕毀時,就完全沒有證據了。」他強調,遺囑執行人一定要是自己最信賴的人。

至此,可以確保遺囑能夠被完整有效地公諸於後人,且較不會發生遺囑真偽的判斷爭議;但若遺囑內容不盡完整,卻還是可能引發遺族彼此之間的爭執。實務上,常見的糾紛往往出現在「長輩生前沒說過的人與錢」。

財產若有爭議

先協商再依特留分分配

舉例來說,要是出現其他意外繼承人主張參與遺產分配,或有家族不清楚的境外資產;此外,遺囑人在去世前若長期意識不清,導致財產先行遭人挪用,也恐會引發繼承人之間爭執。

為了避免這些狀況發生,遺囑的內容就必須完整交代所有「生前不想說清楚」的人與錢,那麼,即使去世之前財產遭到挪用,這些財產也可依法討回,列為待分配的遺產當中。

另外,若有「特別想照顧的人」,遺囑內容也可清楚交代。富邦證券財富管理部協理陳秋蘭舉例,像遺囑人若沒有事先約定好房子所有權,一旦由其他人取得,配偶或小孩很可能就得被迫搬家。「遺囑可先寫好房子留給配偶,避免日後被其他繼承人平分。」這樣的安排,很有可能會與法律保障繼承人基本享有的「特留分」相互衝突;但在實務上,若屆時發生爭議,法院往往會依據遺囑內容,而要求遺族先行協商,以「完成遺願」為前提彼此溝通妥協,萬不得已,才會進行房屋拍賣,再依特留分計算分配。

當然,遺囑人若能在遺囑內容中就妥善考慮特留分問題,交代的每一筆財產分配都能符合特留分對繼承人的基本保障,那麼,上述爭議更能避免。但值得注意的是,財產中若包含不動產或股票等價值會隨市場波動的資產類型,那麼,該等財產的市值計算,會以被繼承人死亡日為基準。

越清楚越好,這是立遺囑的不二法則,除了上述問題之外,「像遺產稅或喪葬費用該由誰繳?最好也都要事先交代詳細,以免日後出現糾紛。」陳秋蘭說,「實務上,就曾出現妹妹墊款、辦完喪事後,自行提領遺產支付,卻被姊姊提告的案例;畢竟像誦經,也不太可能在完成儀式後,立刻開單據,像這種情況也很麻煩。」陳秋蘭提醒,遺囑可寫的東西很多,越詳盡清楚,能避免的身後問題就越多;隨著每個人狀況不同,因應方式也不一樣。

只有及早規畫,深思熟慮,才能將人生最後休止符,畫上圓滿句點。

撰文 / 歐陽善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95

長榮繼承者律師戰開打 鎖定遺產分配

2016-03-21  TWM

在大房發動奇襲,撤換張國煒的長榮航空董事長職位,並由老將林寶水重登大位後,「長榮集團經營權之爭」看似暫告落幕。

但張國煒的委任律師、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人宋耀明表示,將向集團創辦人張榮發的四位遺囑執行人提告,三月十五日更已發函給遺囑執行人之一、巴拿馬長榮國際總經理柯麗卿,要求提供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近五年財務報表,目的是清查張榮發的海外遺產。

據長榮集團內部透露,目前雙方在遺產分配部分,已經有「交給律師進行專業處理」的共識,但遺產如何分配是「家族的事」,和公司經營無關,將不再多做回應;意即「長榮兄弟之爭」 ,未來戰線將鎖定在遺產分配,並且進入律師攻防的新階段。

宋耀明也坦言,他的職責確實是以遺產分配為主,「我們(指張國煒)股權不如人,還有什麼經營權之戰好打?又不是市場派跟公司派。」有趣的是,張國煒在股權比拚上,陷入「以一打多」的劣勢,而在接下來的律師戰中,代表張國煒的宋耀明,也是處在「以一打多」的局面。

知情人士透露,大房繼承人們的律師是「各請各的」,張榮發長子張國華與次子張國明,委任宏道法律事務所律師顏鳳君;三子張國政,委任中華國際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李文中,以及誠理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吳祝春兩位;女婿鄭深池委任律師,則為永昌律師事務所所長陳永昌。

其中,張國政所委任的律師李文中,已與宋耀明在王永慶遺產的爭產官司碰過頭,當時李文中的當事人為王永慶長子王文洋,宋耀明則代表三娘李寶珠。兩位知名律師再度於豪門遺產之爭狹路相逢,也是話題。

據了解,執業超過二十五年的李文中,目前還擔任光寶科技等多家知名企業的法律顧問。

相較於宋耀明,其經手辯護的案件更加多元,除了王文洋之外,演藝圈的知名主持人吳宗憲、利菁也曾找他處理官司,而李文中被外界討論最多的個案,則是在一四年接受殺警案凶嫌曾威豪委任。

在王永慶遺產之爭當中,李文中所代表的王文洋被趕出台塑集團,迄今還在打海外遺產官司;這一回,宋耀明拋出遺囑執行人失職之訴,並且積極清查張榮發的海外遺產,李文中與其他繼承者們的律師如何接招,還得繼續看下去。

撰文 / 鄧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85

載客率、股價輸長榮航,再罷工客戶恐跑光 華航拿獲利堵破口 化解新政府難題

2016-07-04  TCW

過去五年平均獲利才10億,年支出大增恐難對股東及社會交代,罷工連鎖效應,兩工會嗆跟進,內外交迫考驗華航高層。

選在蔡英文總統出訪巴拿馬的這一天,上千名華航空服員展開街頭罷工。其後,華航新董座何煖軒對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七項訴求照單全收,空服員高喊勝利,罷工落幕。

但是,華航的新挑戰,才正要開始。

這是華航成立五十七年來,空服員成功發動的第一個罷工活動,華航公告三天損失五億元。華航同意空服員七大訴求,引起地勤人員不平,由華航企業工會出面力爭比照辦理,二十七日協商破局,揚言也要罷工;同體系的華信航空工會也喊話跟進,連鎖效應發酵,勞資爭議嗅不出和平解決的氛圍,讓華航的營運前景飛入愁雲。

華航雖為國籍航空龍頭,多項經營指標卻不如競爭對手長榮航,後者去年客運載客率高達八三%,拿下國籍航空第一名,今年六月中旬也獲全球知名航空顧問公司Skytrax評比為五星級航空,為全球第八家獲獎的航空公司,在服務面獲得評比最高榮譽。

攤開國內航空雙雄的財報,營收也呈現兩樣情。今年前五月,長榮累計營收近五百七十四億元,年增四.二一%,而華航營收為五百七十二億元,小輸長榮。與去年同期相比,華航交出衰退六.三九%的成績單。

航空產業分析師表示,除了空服員罷工,華航還面臨大量機師排休的夾擊,被迫取消今年第三季逾百班次的台日航班,等於「拱手將黃金航線讓給對手」,將衝擊第三季營運。

再看罷工結束後的第一個股市交易日,華航二十七日收盤價每股九.九元,失守票面價,長榮航每股為十四.九元,高出華航股價五成。

公股股權占45%

罷工代價,政府也跟著埋單從營收表現、客運航班班次的一增一減之間,航空雙雄的競爭力高下立判,而罷工帶來的不確定性,更讓乘客和投資人有所顧慮。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營運長吳偉臺認為,華航的公股股權約占四五%,因罷工付出的沉重代價,不只員工和股東要承擔,政府也要埋單。華航企業工會理事長葛作亮則透露,華航五月估計虧損兩億元。

勞資雙方談判破裂的癥結點,出在空服員的外站津貼,何煖軒甫上任即照單全收,也被外界質疑是只求息事寧人的「發糖政策」。

華航二十七日發布重大訊息指出,就罷工事件協商結果,空服員外站津貼由每小時三美元調升至五美元,以及國定假日出勤給付雙倍工資等,初步估計每年將增加支出五億五千萬元。

成大交管系副教授戴佐敏表示,不平等待遇將製造公司內部對立,接下來機師、地勤也將要求比照辦理,經營階層恐難以收拾局面。

華航前總經理張有恒曾表示,空服員外站津貼提高至五美元,每年將增加九億多元支出,若機師、地勤也要求比照增加旅費津貼,估計要花費十五億元,合計每年要額外支出二十四億元,對公司財務是極大負擔。

無論華航或是舊經營者所預估的增加成本,都會吃掉華航的獲利能力,而過去五年來,年平均獲利也不到十億元,提高的人事成本,將損及華航獲利,也難對股東和社會交代。

外部競爭擴大

若無共識,勞資恐兩敗俱傷「旅行社每天都在流血,」旅行公會全聯會發言人李奇嶽說,罷工三日,全台三百多家業者損失慘重,至少有四百團滯留海外或無法出團,損失上看一億元,旅行公會全聯會已向華航協商求償。

航空業為完全競爭的市場,除面對阿聯酋航空來台插旗,搭乘廉航風氣興起的外來競爭,加上兩岸及歐洲線客運需求減少,華航勞資關係若時有衝突,航班如期的不確定性籠罩,將導致部分客戶轉搭其他航空公司。

「罷工就像七傷拳,傷人一千,自損八百,」東吳大學企管系副教授賈凱傑說;戴佐敏也指出,罷工削弱華航的競爭力,勞資雙方若無法達成共識,儘速挽回客戶信心,將是兩敗俱傷。

何煖軒雖甫上任就救火成功,但短期內華航獲利與股價,恐怕不容樂觀,新管理階層也將持續面臨股東、員工、客戶、市場的多重挑戰。

【延伸閱讀】突襲式罷工完勝,全靠社群媒體

文 林淑慧

空服員分散全球各國,上下班時間不一樣,集結罷工不容易,他們如何做到?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秘書長林佳瑋說,這是她協助勞資糾紛以來最難整合的團隊。

此外,相較於華航資方用簡訊、發新聞稿溝通,工會以社群臉書為平台,除了在臉書建立「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粉絲專頁,統一發言窗口,以清楚的論述凝聚分散在全球的空服員的向心力,是成功的第一步。

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表示,過去的工會運動,成員多在同一場域,靠見面、電話催請動員,但社群媒體的興起,讓工會在動員的時間、空間更有效率,也成為這次突襲式罷工的最大利器。

其次,工會也善用社群媒體「自媒體」的發聲元素。臉書「停飛四劍客的勞改日記」、「燦爛時光會客室」、「拒搭華航行動連署」等頁面,不僅是空服員資訊交流平台,也成為各界直接聲援罷工的管道,催生史上頭一遭的罷工。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成之約說,工會通過罷工決議、舉行投票,取得罷工合法性後,卻先放出七月罷工的煙霧彈,再利用會員返台投票後的空檔,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發動罷工,「時機點掌握得很好,在策略上也很成功。」

撰文者林淑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50

「世界船王」白手興家 拓海陸空王國長榮創辦人 張榮發病逝

1 : GS(14)@2016-01-22 01:46:32

【張榮發 1927—2016】





■年少的張榮發


台灣著名航運巨擘、港人熟悉的長榮航空的集團創辦人張榮發,昨日因病離世,終年88歲。他一生與大海搏鬥,上世紀60年代白手興家創立長榮海運,事業隨後拓展至陸上運輸、航空及旅館,最終建立了一個航運王國,他更被譽為「世界船王」。台總統府和民進黨、國民黨等各界,都對張的辭世表示哀悼。



長榮集團昨日發表聲明指,張榮發因年事已高、心肺衰竭,昨日上午11時05分辭世。聲明指,長榮集團全體員工聞此噩耗,深感痛心不捨,靈堂將設在張榮發基金會。張近年健康欠佳,鮮有露面,雖掛名總裁,但集團已交專業人士管理。他最後一次露面是前年台北市長選舉,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為求支持親自拜訪,兩人又一起合照。有指張上月底已住院多時,因心肺衰竭靠儀器維生。



■1972年,張榮發(右二)主持長榮海運新建船隻「長安輪」下水典禮。

■1991年,長榮航空正式開航,張榮發(右二)出席台北飛維也納的首航儀式。



見老人困機場辦航空

張榮發祖籍澎湖,1927年在宜蘭蘇澳鎮出生,七歲時遷居基隆,因三地都靠海,讓他感受到「海洋才是真正的故鄉」。他17歲開始「行船」生涯,憑着苦讀從輪機員一路做到船長。1963年,張與友人合資成立台新海運,卻因意見不合拆夥。直至1968年創立長榮海運,藉購入雜貨船「長信輪」奠定發展基礎,後來事業越做越大,短短17年建立全球最大的貨櫃船隊,躍居世界貨櫃船王。1988年,台灣政府開放大陸探親,當時只能從香港轉機,但香港機場沒中文廣播,令不少台灣老人被困機場,畫面深烙他的心頭,他在翌年成立首家民營航空公司長榮航空。集團隨後拓展不同的事業,包括航運、航空、物流及旅館等,現為全球第四大貨櫃船運企業。在張榮發掌舵下,長榮在世界航運史創下不少輝煌紀錄,包括成為台灣首家開闢全貨櫃船隊的船公司、開闢環球東西雙向全貨櫃的定期航線。張除了在事業上不斷尋求突破,也積極投入公益事業,設立張榮發基金會,包括慈善醫療救助、教育文化獎助及編印《道德月刊》等。



■2011年,海協會前會長陳雲林訪台時拜訪張榮發,兩人十指相扣。

■2014年,大房張林金枝病逝,張榮發出席喪禮時神情哀戚。

■張榮發成立長榮航空,為台灣民航史掀開新一頁。台灣《蘋果日報》



馬英九感震驚與不捨

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稱,張的逝世讓馬英九感震驚與不捨,對家屬表達哀悼與慰問。民進黨發言人阮昭雄指,張的成就與貢獻讓台灣人懷念。國民黨代理主席黃敏惠對事件感哀悼,巴拿馬駐台大使馬締斯及英國駐台代表處,也對其離世致哀。交通部長陳建宇指,張榮發在海運和航空領域對國家貢獻重大,將頒發給張一等交通專業獎章。台灣《蘋果日報》



【張榮發 1927—2016】 

出生日期:06/10/1927 祖籍:澎湖 職銜:長榮集團創辦人、總裁 學歷:‧海洋大學航管學榮譽博士 ‧美國南卡大學企管學榮譽博士 ‧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企管學榮譽博士 家庭:與元配張林金枝(已歿)育有1女3子、與二房李玉美育有1子 榮銜:‧巴拿馬駐華名譽總領事 ‧荷蘭皇家勳章 身家:2014年《福布斯》估算,其身家約16億美元(約125億港元),在台灣富豪排第17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121/194603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719

台長榮航空演「溏心風暴」張榮發大房將二房連根拔

1 : GS(14)@2016-03-13 02:39:21

■張國煒遭大房逼宮,撤換其長榮航空董事長職位。


台灣豪門上演「溏心風暴」!港人熟識的長榮航空創辦人張榮發去世不到兩個月,其二房獨子張國煒自行宣佈依遺囑,獨享父親的所有財產,並升任長榮集團總裁,拉開兩房之爭的序幕。處於下風的大房隨即部署反制措施:先是解除張在集團的總裁職務,昨日更突擊發動「宮廷政變」,乘張國煒前往新加坡,將其連根拔起,解除他在長榮航空董事長的職務。身在異鄉的張對此表示無奈:「將退出航空業!」今年1月20日,長榮集團兼長榮航空創辦人張榮發離世;2月18日,貴為張家第四公子、二房獨子的張國煒(45歲)自行公佈:根據遺囑,他獨享父親所有財產,包括536億元新台幣(約127億港元)存款、股票及不動產,並升任集團總裁。大房三子分文未得,因此對張逕行片面宣佈升任總裁、將私密遺囑公諸於世之舉感到遺憾。大房三子張國華、張國明和張國政隨採取反制措施,先解散長榮集團的「總管理處」,解除張國煒總裁職務。





■大房長兄張國華(左)曾代表亡父,接受馬英九總統頒發的褒揚令。 資料圖片

■張榮發(右)生前立遺囑,指定由張國煒(左)擔任長榮集團總裁。





張國煒被撤董事長職兼停飛

繼而在昨日,長榮航空舉行臨時董事會,大房控制的張榮發基金會突然撤換現任董事長張國煒的法人董事身份,改派兩席法人代表,由長子張國華與長榮航空前董事長林寶水接任,而張國煒則以華光公司法人代表身份擔任董事。長榮航空董事會通過表決時,張國煒正駕機剛飛到新加坡。他昨日親自執行長榮航空台北──新加坡飛行任務,上午9時55分起飛,下午3時11分落地。長榮航空下午4時30分臨時召開董事會,集團也在下午5時20分召開記者會,宣佈由長榮鋼鐵董事長林寶水,接任長榮航空董事長。根據長榮航空的班表,張國煒回程任務班機,是今天下午1時10分從新加坡起飛,預定下午5時40分回到台灣。至於是否仍由張國煒親自駕機?或臨時更換機師?民航局說,尊重公司決定。長榮航空昨晚稱,基於安全考量,認為張不宜駕駛飛機,因此今天不能執飛。也就是說,張不但被拔掉董事長一職,也遭停飛。據悉,張將於今日搭機返台。




問心無愧將退出航空業

對於大房發動突襲,將他連根拔起,張國煒昨日接受《蘋果》專訪時表示,自己事先完全不知情,他是給人請的,他將退出航空業先休息一陣子。他還無奈地說:「接任集團總裁是父親的安排,不是自己要的,我只是遵照父親的遺願,我已經努力過了,且問心無愧。」他是因為爸爸的栽培和期望才回來打拼,把長榮航空帶到全球最安全的航空公司第三名,已經了無遺憾了,他無怨無悔,「人家股權比較多,我也沒辦法了」。不過,張國煒的委任律師指此董事會程序不合法,不僅影響長榮航空的經營,亦未顧及公司及股東權益。不過,台灣證券交易所表示,長榮航空在資訊揭露上,目前看來無瑕疵。台灣《蘋果日報》/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2/195264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690

40年忠臣任長榮新董事長

1 : GS(14)@2016-03-13 02:39:21

長榮航空召開臨時董事會,撤換董事長張國煒,由任集團40年、熟悉海運和航空的老臣子林寶水接任。林昨日在記者會上多次強調,「(今天)所有程序都是由董事會依法進行,一切都合於法定程序。」



謙虛隨和員工大讚

新任長榮航空董事長的林寶水,是淡江電算系首屆校友,1976年進入長榮集團,2005年至2011年接任長榮航空董事長。他是長榮集團40年的老臣,但他知所分際,當年集團總裁張榮發栽培小兒子張國煒在長榮航空的發展,即使他的位階比張國煒高,但每當有媒體的場合,林一定自動退居一旁,將舞台留給小老闆。林曾擔任過長榮集團資訊中心主任,並利用他的專業,協助長榮海運全面電腦化。林離開長榮航空後,接下長榮鋼鐵董事長職務至今。他謙虛隨和,長榮航空員工得知是林回任,都對這位老長官帶人帶心的管理方式,豎起大拇指。林寶水記者會上坦言,接任董座不是近幾天才知道,但實際情況不方便多講,最重要的是先安撫員工情緒。林強調,這次不論董事會召開的時程、會議過程、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撤換張國煒法人董事身份,一切都絕對合法。台灣《蘋果日報》/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2/195264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691

粉絲罷搭長榮航空抗議張國煒被撤職

1 : GS(14)@2016-03-15 15:08:02

【長榮爭產】台灣「長榮家變」風暴未了。已故長榮創始人張榮發二房獨子張國煒,上周五遭大房撤去長榮航空董事長後,本身是長榮航空機師的他還被停飛,只能從新加坡搭機返台;令台灣一眾「愛烏及屋」長榮乘客,包括美女主播等大為不滿,聲稱要罷乘長榮,以示抗議。台灣TVBS主播邱沁宜在臉書貼文稱,她「一直蠻愛搭長榮」,某次在曼谷飛機大延誤,張國煒親自趕去善後,很貼心,還給乘客準備伴手禮、接駁專車。她擔心「沒有張國煒的長榮會是?」女星林葉亭更網上發起「還我張國煒董事長、拒搭長榮航空」,稱「長榮風暴會變怎樣,我們繼續看下去」。



發聲明反擊大房

張國煒昨日未有回長榮上班,透過律師發聲明指,目前不會再回長榮執行飛行任務;對傳大房要求他將其父親遺產全數捐出,張在聲明中質疑大房憑何身份和理由提此要求;認為大房不尊重父親遺囑,遺囑指明財產由他繼承,「這顯然是父親的最後遺願」。對於是否採取法律行動,要求法院撤消他被免去長榮董事長決議,或請求執行父親遺囑,張國煒稱目前仍在研究中。長榮昨也發聲明指,從未表示大房堅持要張國煒將遺產捐出,目前大房與二房律師正在協商,公司不會代為回應。又指張國煒仍是長榮機師,未來會讓其增加執勤班次。



張榮發遺產近200億

有消息指,張國煒遭撤長榮董事長,是因大房認為張公佈遺囑傷害了張榮發,曾釋善意與張國煒溝通,但對方動作頻頻,雙方不信任到極點才「快刀斬亂麻」。有長榮老臣子估計,張榮發除在台有500多億新台幣(約118億港元)遺產外,海外也可能有近300億新台幣(約71億港元)遺產。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5/195298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916

北部灣海運國際(廣西長榮海運有限公司)專區

1 : GS(14)@2016-10-27 05:29:51

http://www.nidongdetu.com/image1786150
更多資料
2 : GS(14)@2016-10-27 05:30:18

http://www.hkexnews.hk/APP/SEHK/ ... ls-2016102501_c.htm
專區
3 : greatsoup38(830)@2016-11-07 00:28:17

1. 我們是中國領先國內沿海集裝箱航運服務提供商之一
2. 二零一五年我們於所有註冊於北部灣地區的國內沿海集裝箱航運服務公司中排名第二位,而二零一五年我們於中國所有國內沿海集裝箱航運公司排名第十一位,均按自有船舶總噸位的運載能力計算。截至二零一三年、二零一四年及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以及截至二零一六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我們集裝箱航運服務的船舶貨運量分別為287,581標準箱、419,698標準箱、377,074標準箱及158,864標準箱。同期,我們集裝箱航運服務的運程分別為367,121海里、350,176海里、390,750海里及243,773海里。
3. 目前,我們經營十二艘船舶,總運載能力約117,000噸,其中包括六艘多用途船舶、三艘乾貨船、兩艘貨柜船及一艘散貨船。十一艘船舶的設計及裝備均可實現集裝箱裝卸。在我們所經營的船舶中,十艘屬自有,一艘通過融資租賃租賃所得,一艘通過經營租賃租賃所得。
4. 截至二零一三年、二零一四年及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以及截至二零一六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我們的所有收益分別來自四名、三名、四名及四名客戶
5. 泉州安通是我們最大的客戶。截至二零一三年、二零一四年及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以及截至二零一六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來自最大客戶的收益分別約為人民幣109.7百萬元、人民幣127.9百萬元、人民幣99.7百萬元及人民幣42.5百萬元,分別佔總收益的71.0%、81.6%、61.6%及55.2%。
6. VIE
4 : greatsoup38(830)@2016-11-07 00:29:32

7. 運價就跌緊
5 : greatsoup38(830)@2016-11-21 01:28:55

8. 風險: 依賴少數客戶、債重、12隻船、擴張、燃料、停工、中國經濟、保險、人、資產不在香港、季節性質、競爭、VIE
6 : greatsoup38(830)@2016-11-21 02:20:45

9. 2008年成立,兩個朋友合作搞生意,之後不斷擴張,成為北部灣地區第二位,引入福建紅橋李可丹等人(即是1096、1237、1329、1400、574朋友),造假人群,之後上市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90101
http://hqcapital.com.cn/
7 : greatsoup38(830)@2016-11-21 02:26:03

10. 最大客戶是福建客,佔超過50%,還協助買船
11. 船使用率幾高,有90%以上
12. 4隻是二手船
13. 頭5條航線佔比好高,超過60%,有98條航線
14. 頭3個客佔收入96%,均是福建、山東及廣西
15. 供應商主力都是福仔省
16. 177員工
8 : greatsoup38(830)@2016-11-21 02:28:57

17. 張育林: 福建財經人,998員工
18. 高名清: 福建人
19. 汪炎林: 福建人
20. 李可丹:574 、福建人
21, 張照東: 福建人
22. 鍾明杰::2399、999、幫福建人打工,一間公司破產
9 : greatsoup38(830)@2016-11-21 02:30:50

23. 國富浩華
24. 20-15年盈利增25%,至2,000萬,2016年盈利增83%,至1,100萬,重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5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