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CDS之母」深陷摩根大通能源交易醜聞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512
一切都開始於1987年倫敦的暑期實習,NYT如此描述Blythe Masters第一次接觸衍生品的經歷。自此以後,這位精幹的女性在摩根大通一路攀升,最終成為華爾街最具權勢的高管之一。
 
然而如今,44歲的Masters可能面臨一場監管風暴。管理美國能源市場的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的合規官員發現Masters在宣誓作證後在回答其對摩根大通在休斯頓的能源交易員團隊的可疑操縱行為是否知情時做出了「錯誤且具有誤導性的陳述」
 
如果監管機構繼續其調查,摩根大通和Masters可能將面臨處罰。而正如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的報導,銀行監管機構OCC在上個月摩根大通總部的會議上向該公司CEO兼董事長戴蒙發出了非同尋常的鮮明的信號:美國最大的銀行在華盛頓正快速失去信譽。
 
作為摩根大通商品業務主管,Masters是使用信貸衍生品的先驅,她在摩根大通的成功來自於上世紀90年代她對這些產品將徹底改變銀行業的認識。
 
在就讀劍橋大學期間,Masters的暑假都是在摩根大通的倫敦辦公室度過。她在1991年畢業後加入了商品交易團隊,並最終搬去了紐約。
 
Masters的執著在摩根大通體現的淋漓盡致,一些同事預計她在23歲懷孕時會離開銀行,但Masters即便住到了醫院也隨身帶上了追蹤市場價格的儀器。
 
她在28歲時成為了摩根大通的董事總經理(MD),創下該行史上獲得該職位最年輕的女性記錄。
 
她曾經表示,衍生品看起來「充滿創造性」,由於其數理背景,這對她極具吸引力。通過從某個目標資產中分離出特定風險,衍生品看上去讓銀行得以提供更多貸款。
 
摩根大通的競爭對手們也開始開發這些衍生品。而Masters決定將其在摩根大通大規模使用。
 
據FT的Gillian Tett在2009年發行的數據「Fool's Gold」,當摩根大通的長期客戶美孚要求獲得信貸額度時,Masters的機會來了。為了能夠不出售資產的同時又避免某些風險,她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簽訂了一筆交易,在這筆交易中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獲得了一筆費用,而對價是承擔違約的風險。
 
這筆交易就是CDS。
 
很快,摩根大通的團隊開始與監管層溝通這一新的產品。在1996年,美聯儲在一份聲明中事實上認可了銀行可以通過信貸衍生品來減少其所需的資本金水平。
 
但這些衍生品的作用在金融危機中被證明是無效的,它們反而讓金融機構更加脆弱。
 
巴菲特將其成為「金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也讓Masters成為了「末日使者」,衛報在2008年9月的一篇文章如此形容。
 
Masters在當年的一場演講中說道:「很不幸的,用於轉移風險的工具也可能增加系統風險,尤其當主要的交易對手方未能合理控制其風險敞口的時候。」
 
但她也表示:「區分工具和其使用者是很重要的。同樣重要的還包括區分是產品本身無效還是其作用的標的資產無效。」
 
自金融危機以來,Masters就致力於重振摩根大通的大宗商品業務。
 
在2009年的一次採訪中,她回顧自己在衍生品方面做的先驅工作時說道:
 
能夠參與創造新的事物感覺非常棒。但不僅是創造本身,還包括這確實能夠帶來價值。而諷刺的是,這反而讓信貸更加的鬆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18

土耳其總理身陷貪汙醜聞 里拉暴跌或引發新興市場動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870

就在數周前,土耳其里拉因為總理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的貪汙醜聞而出現單日歷史最大跌幅,事件在開除了幾名相關的檢察官和警務人員後有所緩和。然而,問題卻沒有徹底解決。 2月24日,一盤秘密談話錄音被曝光,對話內容關於通過購置二十多套房產以隱藏一筆高達十億美元的現金;傳聞稱錄音發生在去年12月7日,而主角正是總理埃爾多安和他的兒子。該事件爆發後,土耳其里拉暴跌200點。 事件曝光後,土耳其政府迅速作出回應,稱這是別有用心者的陷害。就在昨天,總理辦公室發表聲明稱,這些錄音記錄是通過剪輯合成的,是“完全偽造”的。在聲明中,總理埃爾多安發誓要對這樣“骯臟的勾當”追究到底。知名經濟博客Zerohedge對此評論道: 埃爾多安總理並非只是在虛張聲勢,畢竟他已經清理了司法部門中所有和他不齊心的檢察官。不過僅憑這個也不能認定他有罪,畢竟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已經無關正義了——這只關乎政治。 與此同時,土耳其最大的反對黨共和人民黨則趁機發難,並表示現任土耳其政府已經失去了其合法性,並在錄音公布後的第一時間要求總理埃爾多安辭職。共和人民黨副主席Haluck Koc在周一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貪汙醜聞頻發的執政黨已經失去了繼續領導國家的資格,如果他們繼續執政,土耳其將寸步難行。 盡管這次的風波恐怕沒那麽容易擺平,但埃爾多安主動辭職的可能性並不大。這位2002年當選、執政兩屆的土耳其總理手腕高明作風強硬。在他的領導下國內的惡性通脹得到控制,人均GDP在8年中翻了四倍,並在2011年當選時代雜誌年度人物。然而無論如何,土耳其政壇在短期內恐怕都無法擺脫貪汙醜聞的糾纏,這或將進一步打擊土耳其里拉,並讓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新興市場再次陷入動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74

爆黑金醜聞 他照樣佔足壇大位16年

2014-06-23  TCW
 
 

 

界盃足球賽開踢前一日,國際足球總會(FIFA)通過決議,取消主席任期與年齡限制,這意味已高齡七十八、擔任主席已十六年的布拉特(Joseph Blatter),將第五度出任FIFA的主席。

布拉特出生於瑞士一個小鎮,父親是工廠工人,家境貧窮使布拉特幼時須和兄弟共睡一床。但布拉特父親有志脫貧,辛苦工作讓布拉特在內的三個兒子全上大學。

布拉特年輕時曾當過婚禮歌手,但他對足球極有興趣,曾獲瑞士「洛桑運動」(Lausanne Sport FC)球隊一紙十八個月的合約,然而布拉特的父親卻勸他放棄,理由是「你未來不可能靠足球為生。」如今看來布拉特父親的預言顯然是錯的。

下屆主辦國被控行賄得標

近年來FIFA在足壇嚴厲打擊種族歧視,然而這個組織發表歧視言論最多的人,就是布拉特。中東國家卡達獲得二○二二年世界盃足球賽主辦權時,由於在當地同性戀是非法的,有人問同性戀球迷能否去當地觀賽?布拉特稱「我想他們應該要在性行為上節制一點。」

被問到足球界的同性戀議題,他說:「足球對每個人都開放,看看女子足球,同性戀在那裡更普遍。」對女子足球員,他說:「她們應該穿更緊身一點的衣服,來吸引男性觀眾。」

FIFA在布拉特治理下的十六年,賄聲賄影從未斷過。最新一次是卡達獲得二○二二年世界盃主辦權,英國媒體指證歷歷,卡達是靠賄賂才得標,然而布拉特卻只一句「這些攻擊都是種族歧視」來打發。

布拉特能掌權十六年,自有其權術。他的傳記作者阿芬特蘭格(Bruno Affentranger)稱,布拉特自承他有一個「百官行述」盒子(編按:電視劇《雍正王朝》裡記錄官員收賄資料的檔案),裡面記載有關人士「骯髒的秘密」。

此外,布拉特有來自亞洲、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區足球協會的支持。即使歐洲勢力視布拉特為眼中釘,然而歐洲足球委員只佔FIFA投票勢力不到四分之一,布拉特連任已成定局。在未來,FIFA仍是布拉特集權與集錢的舞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78

默克爾:美德雙重間諜醜聞性質嚴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150

(圖見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6月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新聞發布會時講話,圖片來自美聯社。) 訪華期間,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近日對德國情報人員同時向美國提供情報機密的指控性質“嚴重”,如果屬實,那顯然違背兩國應有的合作精神。繼去年斯諾登爆出竊聽門事件後,德美的盟友關系再次面臨考驗。 7月4日上周五,德國聯邦檢察機構通報,逮捕了一名31歲的德國聯邦情報局(BND)雇員。德國媒體稱,2012-14年,該雇員將200到300份聯邦情報局(BND)秘密情報存於U盤,提供給美國情報機構換取金錢。 德國媒體報道稱,該雇員向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泄露了,德國聯邦議院特別委員會調查美情報機構在德國活動的信息。該雇員用200多份文件獲取美方2.5萬歐元報酬。 德國內政部長托馬斯•德-梅齊埃接受德國《圖片報》采訪時說,這是一起非常嚴重的事件。他呼籲美國就這起間諜事件盡快並且明確表態。 德國外交部上周五召見了美國駐柏林大使愛默生,請求他“協助盡快查清問題”。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要求美國政府對近期的“雙料間諜”醜聞作出解釋。 去年10月,前美國NSA雇員斯諾登披露,美國情報機構長期竊聽默克爾的手機通話。德美關系一度極為緊張。 此次雙料間諜醜聞進一步考驗德美外交關系。醜聞報道傳出後,德國媒體《明鏡周刊》調查發現,57%的受訪者希望德國在決策時更獨立於美國。 同時,69%的受訪者表示,雖然美國名義上還是德國的“盟友”,但他們對美國已經“喪失了信任”。 還有外媒稱,上述德國特工曾主動接觸俄羅斯情報人員,企圖同時與美俄兩家做情報交易。 美國白宮和美國國務院暫時拒絕對該事件發表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193

華碩集團爆炒股醜聞 施崇棠 嚴查清門戶

2014-07-17  TNM
 
 

 

華碩集團驚傳炒股醜聞,小股東向本刊投訴,華碩旗下子公司祥碩3個多月來股價狂飆400%,疑似公司經理人與市場主力結合炒作股價,並向金管會、證交所、調查局與華碩檢舉。

本刊調查,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指派執行長沈振來調查,意外發現華碩副總級人士進出祥碩股票獲利千萬元,財務長張偉民認為此舉嚴重傷害華碩形象,不惜請辭力諫嚴懲,施崇棠已下令擴大調查中。

台股牛氣衝天,高價股個個狂飆,沉寂許久的華碩原想藉由第二季推出的ZenFone手機搏翻身,奈何事與願違,上週華碩股價不僅未隨大盤走勢高漲,反而狂跌近三十元,小股東不禁納悶:「第二季營收比第一季衰退五%,ZenFone不是賣得很好,怎會衰退?」

新機惱 又沾炒股案

看著華碩積弱不振的股價,施崇棠心裡有苦難言,那是因為ZenFone被網友稱為小米機剋星而大賣,卻因供應不及影響營收;但看著另一股價衝高的子公司祥碩,施崇棠不僅笑不出來,還為此心煩不已。上週,本刊接獲小股東投訴,指控華碩集團旗下子公司祥碩,近三個月股價大漲四倍,從三月底的五一.四元,日前狂飆到最高二二八.五元,疑似公司經理人結合市場主力炒高股價。對一般人而言,祥碩是家陌生的小公司,它是華碩在二○○四年成立、資本額五六億元的IC設計公司,去年底遭女首富王雪紅旗下的威盛控告專利侵權,民事求償四一.三七億元。當時,二大科技大老王雪紅、施崇棠為捍衛自家公司,親上火線對嗆,祥碩因而聲名大噪。屋漏偏逢連夜雨,祥碩遭威盛告侵權官司未了結,事隔不到半年,今年六月,祥碩又遭小股東向金管會、證交所和調查局北機組檢舉,指控經理人聯合市場主力炒股,甚至投書華碩要求公司徹查。檢舉人股小妹(化名)向本刊表示;「我只是一個電子業的上班族,景氣不好、薪水不漲,只能租房子也不敢生小孩,聽朋友說股市到高檔,可以做空本益比高的股票,因此放空祥碩,本想小賺一筆,卻因此萬劫不復,一口氣把我多年積蓄全賠光,當月薪水都還不夠補融券保證金,我老婆知道後氣得回娘家,我自己的工作也快不保,一度想要自殺。」提到自己被坑殺過程,股小妹不禁悲從中來地哭了起來。

大清查 主管賺千萬

「更可惡的是,投顧節目還散播假消息,放出祥碩今年每股賺五元,明年上看十元。我向祥碩求證這些消息,公司不是不接電話,就是不回應。在連漲十根漲停後,證交所才要求公司澄清,簡直就是坑殺股東。」 股小妹不滿地指控。本刊調查,憤憤不平的股小妹把檢舉信函寄到施崇棠信箱,令施大為震驚,親自下令執行長沈振來清查,「Johnny(施崇棠)交代,只要查到不法就重罰,勿枉勿縱才能改善風氣。」知情人士對本刊說。未料這樁炒股疑雲,不但在業內傳得沸沸揚揚,就連調查局都盯上,更在華碩內釀成風暴,一把火燒向副總級主管,逼迫施崇棠不得不下重手清理門戶。根據瞭解,身為祥碩大股東的華碩調出股東名冊,徹底清查近半年所有經理人的持股變化,「令人意外的是,發現有華碩主管在這段時間進出祥碩股票,獲利上千萬元。」該人士透露。「最後查出一位副總級主管涉入祥碩炒股案。」施崇棠與副董事長曾鏘聲十分生氣,財務長張偉明更跳出力諫,對施崇棠說:「不惜請辭財務長,請董事長一定要嚴懲。」

硬起來 施崇棠嚴查

基於端正公司風氣,施崇棠下令擴大調查,看得集團內部人人自危,公司上下風聲鶴唳,紛紛表態自清,「祥碩也進行清查,凡業務相關,有圖利自己或人頭,一律嚴懲。」該人士說,施崇棠這次真的狠下心,「包括採購在內,不少人這幾年財產大增,都是下一波整頓的對象。」此次掀起風暴的祥碩,華碩集團持股超過六成,華碩執行長沈振來兼任該公司董事長,專攻電腦與手機專用高速傳輸介面用晶片,現任祥碩總經理林哲偉,原是王雪紅的威盛公司副總經理。 二○○七年林哲偉在沈振來力邀下,加入華碩開放平台事業擔任副總經理,同時兼任祥碩總經理。林哲偉當初出走威盛時,帶著約二十名團隊跳槽祥碩,不但重創威盛,也讓華碩多了一隻能賺錢的小金雞。

護祥碩 槓上王雪紅

「華碩以前跟威盛買,後來祥碩自己就能做,等於把錢放到自己口袋裡賺。」業內人士觀察。祥碩也因有華碩集團當後盾,包括華碩、華擎(現為和碩集團)都是大客戶,祥碩的獲利因此爆衝,二○一一年每股獲利五元,隔年又賺了四.二三元。正當林哲偉意氣風發地準備讓祥碩上市,早準備好要復仇的王雪紅、陳文琦夫婦,在此時出手,控告祥碩開發的USB 三.○晶片技術,涉嫌侵犯威盛的智財權,不但控告林哲偉與離職的工程師們涉嫌攜帶商業機密到祥碩,還同時控告祥碩董事長沈振來違反著作權法與背信罪。王雪紅的大動作震撼業界,但祥碩依舊通過證交所審核,在二○一二年底掛牌。隔年四月祥碩因侵權案遭檢調搜索,股價一度重挫,但去年十一月,檢察官僅以違反著作權法、背信與洩密罪,起訴隨林哲偉跳槽祥碩的四位工程師與研發主管,但沈振來、林哲偉卻獲不起訴處分。 此一結果,讓王雪紅夫婦相當不滿,不到一個月威盛又向祥碩提出民事告訴官司,對祥碩與母公司華碩,以及沈振來等人求償四一.三七億元,創下國內侵權官司求償最高紀錄。當時人在上海的沈振來,聽到此一消息都傻了,趕緊打電話求助施崇棠;身為華碩大家長的施崇棠,少見地親自出席重訊說明會,向來溫文儒雅的他,以強烈口氣四度表達對威盛「奉陪到底」,更痛批威盛:「用非商業手段干擾營運,非常不好。」

傳利多 公司派遭疑

施崇棠才講完沒一天,隔天陳文琦也在王雪紅的指示下,親上火線反駁施崇棠,還感嘆「台灣假的東西太多了。」希望施崇棠一起調查真相,不要模糊焦點,不要岔開話題,陳文琦反批華碩:「要認錯,不要企圖掩飾真相。」就在雙方大打專利戰爭,你來我往的口水戰中,祥碩的獲利也跟著縮水,去年每股獲利只剩一.五四元,股價最低三十元。不過,今年四月以來,市場傳出不少祥碩的利多消息,五月股價一路狂漲,但當證交所收到投訴檢舉,把祥碩列為警示股的同時,公司對各項利多消息都僅以市場臆測,不予評論回應。「讓人不得不懷疑,公司派做多股價的心態。」投資圈人士觀察。華碩是全球主機板龍頭,原為童子賢、徐世昌等四位宏碁工程師創立,隨著華碩壯大,曾為宏碁系統事業總經理的施崇棠,一九九二年離開宏碁加入華碩,帶領華碩不斷成長,從主機板一路擴張到NB、手機等新事業,二○○九年在客戶的壓力下,施崇棠決定品牌與代工事業分家,童子賢掌代工事業和碩,施崇棠本人則掌Asus(華碩)品牌。

尊五德 開鍘樹門風

重視基本功、喜愛講述佛法禪理的施崇棠,在公司是一個好好先生,對員工講話不慍不火,就算員工做錯事,他也大多以人性本善,願意多給員工改過自新的機會。二○一○年,華碩曾爆發採購弊案,一位掌握華碩每年超過百億元採購預算的副總,遭人爆料涉嫌收賄上千萬元,本刊向華碩求證確有其事,但施崇棠最後僅將該副總調職為顧問。相對華碩,分家後的和碩改變很多,二年多前和碩爆發採購弊案,董事長童子賢就不留情開除相關主管,並提出訴訟求償。「童先生人很好,但對風紀就一點空間都沒有。」和碩人說。華碩公司正門放著「謙、 誠、勤、敏、勇」五個大字,這是施崇棠一直對外強調的華碩五德,也是品牌基礎,這回施崇棠大動作整飭紀律,除了立威之外,更昭告國際品牌大廠的華碩,將樹立新的門風。

回應 華碩:會勿枉勿縱

對於有高階主管涉嫌炒股一事,華碩發言單位表示,公司會以勿枉勿縱的態度來處理此事,不會冤枉也不會縱容。

施崇棠 小檔案

現職:華碩電腦董事長年齡:62歲家庭:已婚、育有2子1女學歷:台大電機系畢、交大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事業:1994年出任華碩董事長至今。2013年華碩合併營收4,633.03億元,年增3.26%,續創新高。

祥碩 股價與利多事件

◎2014.5.20 媒體報導超微(AMD)傳買 SATA Express IP祥碩授權金落袋。祥碩:市場臆測,公司不予評論。◎2014.5.27 贏家財經台投顧節目,放出今年每股賺5元, 明年賺10元風聲。祥碩:前4月自結盈餘每股賺0.47元。◎2014.6.6 投顧節目放出蘋果找祥碩合作開發USB 3.0消息。祥碩未回應。◎2014.6.16 媒體報導祥碩搶先發表業界第一顆USB 3.1晶片。祥碩:於台北國際電腦展展出。註:藍字為祥碩官方回應。

科技人 爆內線炒股

◎2005年:力晶董事長黃崇仁利用力晶併購旺宏晶圓廠之前,指示員工大量買進旺宏股票,還鼓勵名媛李珍妮跟進,一審被判無罪,高院改判3年6個月。◎2007年:英華達董事長張景嵩與李家恩等高階主管,得知蘋果電減少iPod訂單,公司營收將受創,提前用人頭戶偷賣股票,獲利超過1億元,遭北檢起訴,一審被判無罪。◎2012年:日月光財務經理兼發言人甘智文,獲悉公司要併購環電,利用親人買環電股票套利上千萬元,遭北檢起訴。一審判緩刑4年。◎2014年:宏碁高階經理人汪島雄、陳炯雄得知宏碁第3季大虧131億元,在重大訊息發表前,使用他人名義或協助他人出脫股票,規避損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636

文化中國財務醜聞發酵,阿里巴巴上市面臨更多監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037

阿里巴巴這個龐然大物的上市註定一波三折,隨著“文化中國(現阿里巴巴影業)”公告發現可能存在不恰當財務處理行為之後,阿里巴巴上市可能面臨更大力度的監管,其中就包括美國SEC。

盡管公告顯示可能的會計違規行為發生在阿里對文化中國傳播收購前,但這引發外界對於阿里巴巴一系列密集投資的擔憂。

如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但據Dealogic的數據,就在3月份入股文化中國傳播之後,阿里巴巴在短短的時間內已經公布了8個新的投資項目,從足球隊到購物中心再到郵政服務均有涉及,相當於半個月就達成一筆交易。而這些交易與阿里巴巴過去幾年所達成的交易相比較不過是冰山一角。這樣的收購速度使得阿里巴巴難以對其所收購的每家公司都進行必要的評估。

阿里巴巴在最新版本的披露文件里寫道:

我們在消化大型並購方面並沒有非常多的經驗。(這些)困難的發生都可能影響我們現有業務,分散管理層和員工的精力並且增加我們的成本。

Hogan Lovells合夥人Peter Romeo認為:

這顯示是個嚴重問題。如果阿里巴巴是今天上市,SEC顯然不會讓他們這麽做。現在壓力在阿里巴巴這邊,他們需要證明其影響並不重大。

現在談這一財務醜聞是否會影響IPO還為時過早,但FTI Consulting的Jason Flemmons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SEC將考慮的問題包括這一財務不當操作是否有意為之以及是否反映出高管的個人品行等問題,他認為:

從我的經驗看,在公司提供更強有力的證據來闡述這一問題的原因之前,如果IPO繼續往前推進,我會很驚訝。

阿里巴巴此前推遲了IPO的時間,以與SEC就其招股說明書做更多的溝通。而消息人士向媒體稱阿里巴巴影業的問題不會導致IPO推遲。

前SEC企業財務部門主管David Martin向彭博表示:

隨著阿里巴巴進入IPO前的最後階段,美國SEC主要的焦點將是確保阿里巴巴正確適當的披露其信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67

旗下影業公司爆出財務醜聞 阿里是否還潛藏其他問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870

上市前夕,阿里巴巴旗下影業發布聲明稱,由於發現可能存在不恰當的財務處理行為,該公司將推遲公布其上半財年業績,並在其對此事進行調查期間暫停股票交易。

阿里巴巴影業集團原名文化中國傳播集團,今年6月份,阿里斥資逾8億美元收購了文化中國的多數股權,並將其更名為阿里巴巴影業集團,還建立了新的管理層,包括聘請國有的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前高管張強出任阿里巴巴影業掌門人、與國際大導演王家衛合作、請著名影星李連傑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

(圖片為阿里巴巴影業近1年股價走勢)

上述公告顯示,可能的會計違規行為發生在阿里對文化中國傳播收購前。

但據Dealogic的數據,就在3月份入股文化中國傳播之後,阿里巴巴在短短的時間內已經公布了8個新的投資項目,從足球隊到購物中心再到郵政服務均有涉及,相當於半個月就達成一筆交易。而這些交易與阿里巴巴過去幾年所達成的交易相比較不過是冰山一角。這樣的收購速度使得阿里巴巴難以對其所收購的每家公司都進行必要的發掘。

面對阿里巴巴影業的問題,美國科技博客QUARTZ提出疑問:阿里巴巴是否善盡了職責?

阿里巴巴稱:“我們近期進行了大量並購活動,但在進行大型並購方面,我們並沒有豐富的經驗。”

香港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Raymond So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未來企業在處理並購時會更小心。他們不得不加強對公司的管控,使彼此間相互制衡。

“現在評價這次事件對阿里巴巴集團IPO是否會產生影響為時過早。”

更令人擔心的是阿里巴巴的審計工作。按有關規定,國外審計署審計中國大陸企業,需要與中國本地的審計公司合作。但按中國保密法規定,審計署無權將中國客戶的審計資料交給美國證監會(SEC)。

阿里巴巴影業周五在提交給香港交易所的文件中表示,其審核委員會在這次的審閱過程中,發現在涵蓋認購完成前期間的財務記錄中,可能存在某些不恰當的財務信息處理行為;此外,在截止201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期間,可能並未對若幹資產計提充分的減值準備。

“審核委員會將針對該等事宜展開進一步相關審閱,以確定相關問題所造成的影響及範圍;目前尚未能確定進一步的審閱工作需時多久。已經申請了停牌,等候進一步通知,並且將上半年財報的發布推遲到完成審計委員會的問詢之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85

內閣醜聞頻出 安倍晉三支持率暴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77

上周兩名內閣高層官員辭職後,名調顯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支持率大幅下滑。政府內部矛盾公開化,導致安倍晉三振興日本經濟的努力面臨更大的阻力。

日本最大的報紙《讀賣新聞》一項最新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大跌至53%,較10月份的調查下落9個百分點。

接受調研的1059個樣本中,37%的人表示不支持安倍政府,比10月10日的調查升高了7個百分點,當時安倍政府的“不支持率”為30%。

這是安倍晉三自2012年12月上臺以來,在民意支持率上最大打擊。上周安倍政府內閣兩名部長在同一天宣布辭職,這使讓日本政府在繼續提高消費稅,重啟核能等不受歡迎的改革上將面臨更大阻力。

上周一因為政治資金醜聞,小淵優子(Yuko Obuchi)辭去經濟產業大臣。作為日本政治世家,小淵優子的父親小淵惠三是日本第84任首相。

有73%的受訪者認為,小淵優子辭去經濟產業大臣是“必須的”。同時有76%的人要求小淵向國民解釋其政治資金醜聞。

同一天辭職的還有法務大臣松島綠(Midori Matsushima),原因是此前有反對黨曾指控她違反政治捐贈法律,在她的選區向選民分發紙扇子。

小淵優子和松島綠是9月份安倍內閣大換血時,新進入內閣的閣僚。他們被視為是安倍晉三改革日本政壇,推動更多女性參與政治的重要政治籌碼。

安倍希望快速更換閣僚,把醜聞控制在盡量小的範圍內。但是其他內閣成員,包括防衛大臣江渡聰德(Akinori Eto),水產大臣西川公也(Koya Nishikawa),厚生勞動大臣鹽崎恭久(Yasuhisa Shiozaki)同樣面臨財務醜聞困擾。

安倍晉三2006-2007年第一個首相任期,就飽受閣僚財務醜聞的困擾,當時多名部長辭職,還有一人自殺。因為支持率暴跌,和他本人的健康原因,安倍晉三當時在上臺僅一年就宣布辭職。

事實上安倍政府還面臨內部分化的風險。路透報道稱,一名匿名日本政府高官最近曾對某團體表示,“我認為應該延遲一年半,即到2017年4月再上調消費稅。”

這位高層官員稱,在4月份已經上調消費稅背景下,過快繼續增稅可能令經濟複蘇脫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596

深陷醜聞股價暴跌 渣打主席堅稱模式沒問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91

QQ圖片20141107110148

盡管公司股價大跌,渣打銀行主席John Peace堅稱,該行的商業模式沒有問題,近期遭遇的困境遠非致命性的打擊。

本周三在新加坡進行的會議上,Peace告訴300位管理人員,盡管利潤下滑,股價大跌讓投資者感到沮喪,但是渣打的商業模式“仍然完好”,無需管理上的變革。

《華爾街日報》引述Peace在會上即興演講的錄音稱,“大幅調整商業模式,裁掉許多員工,換掉大批管理層”可能是“容易做的事情”。然而,他補充道,這也“可能是最具傷害性和錯誤的事情。如果我們認為錯誤發生在最根本的地方,我們的行事將會完全不同。“

因在新興市場的業務放緩、不良貸款大幅增長以及監管規則要求日益嚴苛,經歷了10年的增長後,去年渣打的利潤陷入停滯,今年三季度更是出現了下滑。

深陷醜聞

早在2012年,渣打及其高管的聲譽就因“協助洗錢”而受到沖擊。紐約州金融局經過調查認定,渣打銀行至少於2001年至2007年期間向伊朗國有及私營銀行、企業及個人提供美元結算服務。在為伊朗客戶處理交易時,渣打銀行通過在其內部稱為“修複”的做法刪除有關電匯付款訊息,以及刪除或省略有關伊朗的資料。上述材料涉及約5.9萬宗交易,總值約2500億美元。渣打後來公告稱,確定向紐約州金融局支付3.4億美元罰金。

華爾街見聞網站還介紹過,身陷中國商品騙貸,渣打股價一個月勁挫近20%。渣打三季度稅前利潤減少16.39% 。同時渣打再次發布盈利預警稱,下半年無法實現盈利同比增長。

渣打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當季稅前盈利15.3億美元,同比減少16%,主要源於不良貸款的損失準備幾乎翻倍,以及監管與合規方面的成本增加。渣打財報稱:

“我們仍留意印度、中國及更大範圍內的大宗商品風險敞口,在這些方面我們已繼續提高擔保標準,削減風險敞口。”

季報公布後,渣打銀行股價大跌12%,年內至今累計下跌超過29%。

管理層大換血?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部分投資者呼籲渣打對其戰略和管理層進行激烈變革,引發主席Peace或CEO Peter Sands可能下臺的預期。

下周渣打高管們將在香港與投資者會面,進一步闡釋他們將如何通過削減開支和將節省下來的開支分配到其他業務來“更新”其戰略。

渣打董事會本周已在新加坡召開會議,最大股東淡馬錫控股的大本營就在新加坡。一位發言人將此次董事會形容為“十分積極”:

盡管當前銀行挑選繼任者的意願很強烈,但是包括Peach和Sands在內的管理團隊都得到了董事會全面且無異議的支持。

BN-FK516_1106st_WN_20141106132232

董事會後,Peace還對著全行300位管理人員做了一次即興演講。他表示,讓他後悔的是,當公司需要大家做好準備、持開放心態並重新認識世界和市場的變化之時,他沒有狠狠地拍案而起去促成它。

他承認渣打過於龐雜且“非常官僚”,常常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做出決定。他敦促在場的管理者承擔這一責任,而非“指責這一過程”。

“我相信我們正處於一個過渡期”,他補充道。“我們正在做出變革。但是你必須出去看看,看看我們的市場,你會很快地意識到,(我們的商業模式)沒有崩塌。”

“我們還有幾周艱難道路要走,才能到年底。以業績衡量,2014年並不是輝煌的一年”,Peace如是說。但是他表示,2014年最終可能成為渣打銀行的轉折點,重新獲得增長動力的一年。

未來我們會一起發現這一點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64

托克:青島港融資醜聞爆發後 信貸緊縮成為新常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18

路透報道,托克(Trafigura)高管表示,在青島港口融資醜聞震動市場之後,中國金屬行業面臨信貸緊縮的局面,且這樣的局面可能會持續,並引發行業整合。

全球最大的獨立大宗商品貿易商之一,托克公司金屬和礦產品部門負責人Simon Collins表示,6月青島港融資醜聞爆發後,礦廠、煉廠和金屬加工廠獲得信貸愈發困難。

Collin在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該行業內許多人發現融資困難,這是新的常態,且會帶來進一步的整合。五大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信貸評估過程一直很嚴格,這帶來兩方面的影響:企業再次獲得信貸額度的時間延長,或者信貸額度被縮減了。”

澳新銀行資深商品策略師馬克在11月中旬也曾表示,中國的信貸環境將長期緊縮,因此下調了2015年鐵礦石價格預估從101美元/噸至78美元/噸。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上周公布的10月信貸數據,新增人民幣貸款出現驟降,社會融資規模大幅低於預期,M2增速放緩至12.6%,創7個月新低。

今年6月初,青島港被曝出發生大宗商品融資詐騙案件,案件的主角是以德正資源及其子公司德誠礦業為核心企業的“德正系”。因涉嫌利用同一批金屬庫存重複騙取融資貸款而遭到調查,多家銀行牽涉其中。媒體曝出外資行在青島港騙貸案中的敞口高達5億美元,而中資行的風險可能更大。德誠礦業的涉案金額在45億美元左右,其中大部分貸款來自中資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