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期市夜盤擴容在即 與國際接軌更進一步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741據路透報導,繼今年7月上海期金和期銀連續交易成功上線後,期貨夜盤陣營或將在年底開啟擴容步伐,滬銅等重量級品種將「連夜登場」,將進一步帶旺整個期市的交投人氣。這意味著中國期貨業在與全球接軌的道路上更進了一步。
上海期貨交易所週四宣佈,今年12月7日和8日將啟動全市場測試演練,以配合單邊收取交易保證金和有色金屬品種連續交易的順利推出。被納入夜盤(21:00-次日2:30)測試的品種除原有的黃金和白銀外,還包括了銅、鋁、鋅、鉛四大有色金屬品種。
路透引述業內人士稱,有色金屬的夜盤交易最早將於12月下旬上線,範圍即是上述測試的四個品種。不過上期所相關負責人在面對路透詢問時未明確表態,僅表示相關準備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上海期貨交易所曾在今年6月初發佈通知,宣佈6月25日至7月2日開展夜盤模擬交易測試,緊接著7月5日黃金、白銀期貨連續交易正式登陸上海期貨交易所。自此,國內期貨市場晚間交易時段的空白得以填補。
由此來看,滬銅等產品在年底上線的可能性很大。
此外,不僅是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也正在進行夜盤交易系統方面的準備,預計明年上半年推出。
路透提到,連續交易制度的全面推進,不僅意味著交易標的擴容,從各大交易所高層近期的表態看,交易時間也有望進一步增加,「傍晚盤」和「假期盤」在不遠的將來都有望成為現實。
大連商品交易所稱,將首先要覆蓋CME,還有油脂油料的時間,棕櫚油的交易時間也會考慮。
如要覆蓋棕櫚油交易,則可能增加15:00-18:00的交易時間。
目前上期所夜盤交易時段為每天的21:00至次日凌晨2:30,基本覆蓋了北美主要交易時段,對於傍晚前後的歐洲交易時段尚未涉及,而如果遇到春節、國慶等國外大部分地區正常交易的時段,更是會出現連續幾天的交易「空檔期」。
為防範假日期間的市場風險,目前各大交易所都在選擇在長假前後調高交易保證金比例,並擴大漲跌停板幅度的措施。
商務部:將進一步放開鋼鐵汽車等領域外資准入限制
http://www.infzm.com/content/96074據商務部官方網站消息,11月19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例行發佈會上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放開鋼鐵、化工、汽車等一般製造業領域的外資准入限制,包括放寬外資在註冊資本、股權比例、經營範圍等方面的限制。
此前,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公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到,要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放開育幼養老、建築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進一步放開一般製造業。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
而此次沈丹陽的闡釋被媒體視為對此前《決定》中放開外資准入限制的進一步解釋。
沈丹陽還表示,要加快推動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保持外資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同時,將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功能性機構,鼓勵外資投向公共科技服務平台建設。
對沈丹陽此番表態,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在汽車等行業的政策依然是限制外資持股比例的,放開外資股比限制是大勢所趨。
據《新京報》報導,此前,對於中國外商投資的法律法規,外資企業一直頗多微詞。華南美國商會在今年2月發佈的年度刊物中稱,自首次調查至今九年時間,受訪企業一直將「與中國政府相關的法律法規問題」列為企業在華發展的最大挑戰,涉及內容包括關稅、稅收和行業法規等。
不過,近期放出的放寬外資准入限制的政策消息令外資企業轉向樂觀。據《北京晨報》報導,中國美國商會會長葛國瑞近日表示,美國在華企業未來對兩大領域的改革尤為樂觀:即服務業和投資環境。「在服務業方面,我們已經看到中國在一些領域做出了開放的承諾,這些領域的開放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繁榮至關重要。」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商務部研究院外資部主任馬宇認為,這麼多年來一直在提「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但沒有根本的改變。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場准入的限制。
馬宇表示,雖然我國吸收外資結構已經明顯改善,但是仍然有結構不合理的方面,比如金融電信、交通運輸等管理性強的服務業在外資總量中佔比仍然很低,房地產這類不太鼓勵的服務業反倒佔比較高。並不是外資不願意投資,而是市場准入限制進不來。
「在一般製造業領域,開放水平高於服務業,一些限制已無存在必要,比如對股權比例、高管等方面的限制,應該放開,這是市場可以做的事情,是企業決定的事情。」馬宇說。
下一步放開外資股比限制也並非沒有爭議。目前,按照我國汽車產業政策和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1年版),我國對整車合資企業,以及新能源車關鍵零部件,規定了外資持股不得超過50%。有汽車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放開外資股比限制,外方會馬上增資控股,將對我國汽車企業造成很大衝擊。但也有主張開放的觀點認為,50對50股比限制已經堅持了30年,但沒有達到當初預想的效果,不妨放開限制讓企業之間充分競爭。
對此,對外經貿大學外國直接投資研究中心主任盧進勇認為,汽車企業的發展會有一個過渡階段,要經過若干年,直到全面放開,屆時外資控股50%以上也行。這要根據我國汽車企業的發展而逐步實現。「改革的大方向已經確定,但是不會一蹴而就,會有一定過渡期和條件限制。」
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賓利銷量創95年來新高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768 正當屌絲品牌福特和通用還在低谷中掙扎的時候(在美銷量分別預期下跌9.3%、1.3%),為精英中的精英設計的賓利銷量卻在一路高歌猛進。
據彭博商業週刊的報導,2013年賓利在全球銷售了10,120輛汽車,較之2012年的8,510輛,同比增長18.9%。其中主要受美國銷量大漲19%帶動。不得不承認賓利是沾了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的光,使得品牌創建95年來首次銷量破萬。

賓利旗下穆尚(Mulsanne)系列車型銷量增長最快,同比達到38%,這款售價30萬美元轎車的暢銷讓我們不得不感嘆土豪群體的龐大。我們強烈建議賓利接下來調高售價,不然土豪們可能會覺得「太便宜了,買了沒面子」。
不過有趣的是,儘管賓利在全球範圍內錄得如此強勁的增長,但在中國的銷量卻意外下降了3%,若不是其新車型歐陸飛馳(Flying Spur)在年底銷量大增,賓利在中國的業績恐怕要糟糕得多:該公司2013年前9個月在華銷量下降了17%。
可能是由於中國政府打擊鋪張浪費和公款消費帶來的影響?賓利營銷總監Kevin Rose表示「從哲學層面上看,這個時候在中國炫富更容易不被接受。我們希望這種情況會有改變。」
咱買不起但看看還是可以的。送上美圖若干:






收穫思想,再進一步——2013年投資總結和思考 大道至簡-榮令睿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7043358文/ 榮令睿 20140110
投資很大的問題是盈利是顯性的、容易量化的,承擔的風險是隱性的、難以量化的。所以我不認可「勝者為王」這樣的說法,覺得長期的「剩者為王」更有些道理。如果我們想持續多年甚至自己的餘生都浸淫在這個市場裡,我們更應該權衡自己承擔的風險,能否支撐我們活到最後。所以不要太在意自己或者別人一年的盈虧,時間太短。
2013年投資賬戶仍增加了部分資金,相對於全部存量資金、新增資金之和,2013年浮盈大概是55.5%。自2008年至2013年盈虧情況如下,持續的盈利後,肯定會迎來浮虧的年度,也許明年、也許後年。另外,我覺得投資盈虧跟指數也不太好比較,比如為什麼選擇上證指數,而不是滬深300?為什麼不選擇創業板指數?或者恆生、道瓊斯指數等?所以就只是下面這個簡單的表格了。
查看原图主要持股:
2013年,持股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主要持股是比亞迪H和A(72%左右);美股歡聚時代(15%左右)、美股奇虎360(10%左右),雨潤食品(3%左右)。
換手來源:
(1)加倉比亞迪H和A。新增資金大部分買入比亞迪,175元賣出剩餘的一點貴州茅台買入比亞迪。比亞迪H的成本由15港元上升到20港元,A股成本約為23元人民幣。2013年,比亞迪光伏大幅減虧、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競爭力得以充分體現,繼續選擇了加倉。在汽車電動化、汽車電子化的趨勢下,比亞迪有明顯優勢。車企中,只有比亞迪橫跨電池、電子、整車製造等行業,為垂直整合及集成創新能力提供基礎,這是其他車企不具備的,並且這種能力是在TID動力總成、DM2雙模系統等方面得到證實的;加上我國的廣闊的市場需求和低成本優勢,比亞迪有可能成為收入規模達到千億級別的公司。
(2)賣出東阿阿膠買入歡聚時代。44元賣出全部的東阿阿膠,26美元左右買入歡聚時代,這是2013年新建倉的互聯網公司。經過幾年的跟蹤和觀察,東阿阿膠的非阿膠塊的「兩翼」產品發展太慢,阿膠塊的提價帶來的收益難以持續;並且,福膠、同仁堂等企業對原材料和市場份額的爭奪也日益激烈,覺得東阿阿膠70%的毛利率面臨挑戰。歡聚時代是平台類的互聯網公司,定位為富集通訊業務運營商,具有幾億的註冊用戶。YY從在線多人實時語音工具為遊戲用戶提供服務開始,逐步發展為在線互動音樂、在線互動演藝、在線教育以及在線招聘、產品發佈等平台。僅僅就在線演藝,就把我們對演藝的體驗從1.0升級到2.0,根本的原因是觀眾和演藝方在線實時互動成為可能,這是人的潛在的深層需求,其他的演藝方式難以滿足;個人認為這塊市場空間就很大,目前YY的演藝方主要草根藝人或者美女等,未來明星大腕、演唱會、電視現場節目等都很可能演進到在線互動的模式;現在一個場地演唱會一萬人就了不起了,開通YY增加到十萬人根本不成問題。在線演藝玩的就是人性,通過分等級的用戶結構,塔尖上的演藝方得到虛榮和金錢,塔中央少數人花錢獲得更高權限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塔底的人免費看演藝單向簡單溝通獲得基本滿足。這種分等級的用戶結構,往往是最穩固的。26美元相對於2013年的利潤大概30倍PE,一個收入增長率近100%的公司,估值並不離譜。
(3)賣出部分奇虎360買入歡聚時代。82美元左右賣出1/3多的奇虎360,46美元買入歡聚時代。是為了買入奇虎360才開通的M股,2012年買入時價格不到20美元,沒想到奇虎市值上漲的那麼快,買賣操作主要為了平衡奇虎360和歡聚時代的市值。另外,互聯網是個變化過快的行業,隨著2013年百度收購91、騰訊入股搜狗,奇虎360面臨的競爭壓力遠高於以前,百度、騰訊日益在衛士、殺毒、瀏覽器、手機助手等方面的發力,並借助他們強大的渠道大力推廣,奇虎360公司面臨發展環境也在明顯變化,需要跟蹤觀察。
(4)其他一些零星交易。買入譚木匠,後賣出買入比亞迪H等。
我對譚木匠的看法有些改變,如果譚木匠不進行產品擴展,市場空間還是不夠大,就算以後成為百年老店,過程中的增長速度會較慢。去年總結裡說「賣出譚木匠H,買入20港元比亞迪,這是2012年做的比較激進也比較遺憾的事情。」,現在看並不是那樣,投資沒有100%的事情,判斷錯是常有的。所以我不給自己制定投資業績目標和投資策略,查理.芒格都說自己是個機會主義者。明確的業績目標和明確的策略可能是理性思維的障礙,往往使你難以正確看待自己的能力、理性看待投資的機會。
其他賬戶:
有個朋友讓我幫助打理的單純A股賬戶,2012年11月19日開始,截止到2013年底,浮盈69%左右。主要持股是比亞迪A(50%左右),成本19.6元;中恆集團(17%左右),成本9.1元;中國南車(20%左右),成本4.4元;中國西電(13%左右),成本3.2元。
大部分倉位沒有換手,比如比亞迪、中恆集團。中國南車、中國西電,為2013年底附近買入。換手包括:賣出10%左右的大眾公用(浮盈10%),買入比亞迪;賣出10%左右的貴州茅台(浮虧20%),買入中國南車;10元左右買入15%探路者,16元左右賣出,買入中國西電作為觀察倉。
投資思考:
有機會,我也學習一下大佬們,梳理一下自己的投資體系,總結個一、二、三,相信對自己理清投資思路有好處。這裡還是一些零碎的思考。
(1)關於企業發展階段。
徐星張東偉有篇文章《"安全邊際"的本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a7b40101kouu.html …),我很喜歡,對其中的核心意思我很理解,但張總的表述透徹直接,建議讀者點擊鏈接進去看看。最後一段是「所以,安全邊際問題,很多時候並非在於計算所謂的市盈率的高低等,首要的,是識別公司經營處於什麼階段。不同經營階段的公司,其公允的溢價應有極大的不同。重要的是要記住,市場在任何時候都沒有能力去高估一個深具內在競爭優勢,但價值擴張僅處初期的公司——即使在大牛市的頂端,比如97年牛市頂峰時期的云白藥、萬科,或者07年牛市頂峰時的天士力。但最容易高估的就是看起來市盈率很低,但其經營本質不過是借行業景氣而輝煌,且已持續了多年的公司——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經營已處於價值擴張中末段的公司。明白了這點,可以說才真正明白「安全邊際」的本質。」
如果不考慮企業的質地、發展階段等,簡單按PE、PB來估值,是欺騙自己;把這種簡單的思維發出來,可能是誤導別人。2013年,隨著創業板的大漲、主板的持續低迷,很常見的一種觀點是根據板塊PE、PB來試圖證明板塊高估低估,這也是有問題的。我不否認目前創業板很多公司的競爭力、增長潛力難以支撐目前的高市值,甚至以後會部分退市或者破產,但也不認為主板就低估的不可思議了。對於一些未來收入增長空間有限、利潤可能下滑的公司,10倍以下PE、1倍PB以下也不能說明低估。一個收入增長率為零的公司,可能沒有辦法跟收入增長超過50%的公司來比較估值。
比如拿低PE、PB的我們認為的「低估值」的公司,去機械的套自己最心儀的部分消費、環保、互聯網等公司,結果往往是「堅持原則」的放棄——放棄最優而去選擇自己並不太認可的也不想長期持有的次優行業或企業。比如口口聲稱喜歡其他行業,卻抱著一堆銀行股。
反過來,錯過了創業板(自己也是),我們也不應該幸災樂禍的等泡沫破滅後看別人的眾生相,現在堅守「低價股」也是人家正在看的可憐眾生相。我們投資的是公司,不是板塊,創業板裡肯定有質地好並有發展前景的公司值得關注。
(2)關於投資機會多少。
對於關注基本面不進行短期博弈的投資者,今年的收益可能來自去年甚至更早的投資決策,投資收益往往跟我們當年努力的程度沒有直接關係。你天天關注新聞大事、讀年報、看上百個公司也不一定就業績好,但可以成為「專業人士」。投資機會要沒有限定詞,它跟我們能大概率把握的機會、能作對的機會是不一樣的,前者可能很多,後者卻往往寥寥,因人不同。這裡面有人的能力的約束、人的心態的約束等,如果你我認為有太多的投資機會供你決策的話,結果僅僅是因為你我過度自信、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比如一年進行幾十次的投資決策,不停的抓重組的機會、重大政策公佈機會、整體上市機會、4G機會、上海自貿區機會、甚至二胎機會等,到頭來可能盈三虧三,最後什麼也沒有。
(3)關於資金槓桿使用。
我認識或者知道的人,有用槓桿放大自己的收益N倍的,也有因為槓桿而虧損破產的,有讓自己的基金淨值一年虧了70%的。巴菲特說不做空、不借錢,查理芒格又是曾用過槓桿的。一個管我財的網友說,你用槓桿、做空,往往是把自己的身價性命壓在別人的愚蠢上。比如做空,你看空做空,就算你對公司的判斷是對的,也可能會因為愚蠢的人以更高的價格買入而失敗,不好說誰更愚蠢。相對於做空,用槓桿要好一些,因為槓桿可以用低的槓桿比例,比如20%,失敗了也不至於致命,但槓桿低了也失去了其意義。
對於同樣的企業買入,加了一倍的槓桿,承擔的風險要遠高於不用槓桿的兩倍,因為:①資金是短期資金,不是長期資金,虧了會逼迫你馬上平倉;②用槓桿會嚴重影響你的心態,這種影響基本是負面的;③資金是有成本的。如果因為槓桿放大了收益,也應該知道並說出承擔的風險增加,要不這樣可能會欺騙自己、誤導他人。槓桿由成本和風險來衡量,長期資金的風險一般低於短期資金,但成本更高;不用奇怪,還有一種沒有成本和風險槓桿存在,比如私募基金,做不好犧牲的只是自己的名譽,好像很多人不在乎這個,要不口碑極爛的某些名人還能募集到那麼多資金。
(4)關於逆向投資策略。
巴菲特說「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表達的意思是投資的一種態度,而不是具體的投資操作方法,其實巴菲特說的基本都是態度,沒有可簡單模仿的方法。如果簡單化的理解並用它來指導逆向投資導致損失,不是巴菲特的錯。我理解,在投資決策方面,不應該過於強調採用逆向投資的方法,選擇向好行業中的好企業,低估或者合適的價格買入往往盈利的確定性更大些,當然我不排除抓準了逆境中的行業或企業一旦反轉獲利可能更豐。但刻意進行逆向投資,有意選擇股價大幅下滑的行業或企業,人棄我取往往讓自己從底板掉到地下室。市場在大部分時候是有效的,如果股市普遍高估的情況下,少人關注的行業和公司估值也不會低;公司整體低估的情況下,有那麼多好公司估值都合理,又何必有意選擇行業下滑、企業處於困境的公司。所以我們的決策還是應該基於對行業、對企業的理解,而不是簡單的逆向投資。
逆向投資很難,我個人認為,如果非要進行逆向投資,寧可在需求向好的行業裡選擇暫時遇到問題而導致業績變差的公司,也不要在整體產品需求萎縮的行業裡來嘗試抄底。前者你判斷是企業基本面,後者押注的是行業整體回暖。我認為後者更難以判斷,因為涉及面更廣、更複雜,比如有色金屬、航運等,2007年後所有的逆向決策幾乎都是錯的,這裡涉及到宏觀經濟、國際形勢等,對什麼時候轉暖我承認自己無能為力;像2013年白酒、葡萄酒也主要是需求的問題,對貴州茅台、張裕等公司的逆向買入也往往不是好的投資決策。判斷需求變化比判斷企業更難,確定性更低。
(5)關於企業基本面變化。
企業的基本面變化有很多種,有一種是競爭格局、競爭業態發生根本變化,需要我們特別警惕,對行業變遷要有敏感性。比如原本蘇寧、國美、大中的商業連鎖競爭,變成電商與商業連鎖的競爭,蘇寧面臨的競爭環境發生根本變化;比如張裕、長城、中葡的競爭,變成進口酒類與國產葡萄酒的競爭,張裕面臨的基本面發生重大變化;比如我國航空公司之間的競爭,變成高鐵與航空業的競爭;國旅、中青旅等旅行社之間的競爭,變成旅行社和攜程、去哪兒網的競爭;比如通信運營商之間的競爭,變成運營商與互聯網公司的競爭;比如低價格SUV少數幾家國產企業的競爭,變成多數國產企業甚至包括合資企業下沉的競爭等等。行業競爭態勢發生變化,原來的優勢可能化為烏有,若對自己已經買入的公司有極大的路徑依賴或者有好感,特別是在該行業賺了錢的,要小心被重新歸零。
(6)關於關注行業範圍。
沒有任何一種投資方法能讓人持續戰勝市場,也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能持續發展超過所有的行業。但關注的行業過多,容易超過自己的能力範圍,並因為投入精力過於分散而導致判斷的準確性下降。目前,我還是主要關注這麼幾個行業:品牌消費品和相關商業、中高端製造業最好是面向個人消費的環保相關的、TMT產品或服務最好是面向個人用戶的等。其他的相關公司若有機會也會關注,但不會是主流,特別是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我對那些說起各行各業都能滔滔不絕、頭頭是道的人、節目、文章等,好像產生了免疫力。
(7)關於投資互聯網公司。
我從2012年才開了美股投資互聯網類的公司,以前我認為這類的公司難以判斷。現在雖然關注,但還是比較謹慎,所以選擇和投資的標準也過於苛刻,幾個條件要同時具備,你可以說這不可理喻。第一,主業在中國並且產品或服務是面向個人用戶的,我更能弄明白些;第二,平台類型的公司有上億的用戶基礎,而不是產品開發類的公司;第三,選擇增值業務或者廣告收入模式,不選擇純電商模式,互聯網電商衝擊了傳統商業,其自己也不是好業態至少目前不是;第四,公司必須是現在就掙錢的而不是未來可能掙錢,就算不考慮預期現在的估值也不能太離譜。錯過很多機會,只買入了20美元的奇虎360、26美元的歡聚時代,好像都是年收入複合增長率近100%,除去期權成本等因素20-30倍市盈率的公司。
(8)關於投資認知偏差。
在股市投資,不但會暴露人性,並會把人性放大。比如貪婪與恐懼、過度自信、損失厭惡、盲目從眾、稟賦效應、易得性依賴、路徑依賴、意識形態固化等,我們往往並不瞭解自己,經常高估了自己的理性。
投資行為學的意義在於讓自己少犯錯誤而已。瞭解自己,相信認知偏差的知識可能對自己少犯錯誤有好處,學習是努力讓自己認為自己知道的無限接近自己確實知道的,讓自己的判斷儘量接近事實。《影響力》這本書,據說廣告和營銷從業者買的最多,來利用人的心理特點或弱點達到促進銷售的目的和效果;但在投資領域,如果想通過研究投資行為學並打算利用別人的愚蠢來博弈,最後證明愚蠢的可能是自己。
關於2014年:
每年重複這些話,主要是提醒自己。2014年投資收益目標,無,明確的目標往往起相反的作用,未來往往是不確定的,投資業績不是我們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取得的事情;2014年投資策略,沒有確定的投資策略,但希望堅持自己的原則;2013年經濟和大盤走勢,這個可以有,這個真沒有。
其他事宜:
投資不僅僅是盈虧,更是一種生活。我們遇到或有過交流的人,值得我們感謝,特別是那些無私奉獻自己思想的人。
2013年,與楊天南、鐘兆民、楊寶忠等各位老師有過見面交流,你們的投資思想和經歷都對我深有啟發。另外,感謝陳理老師、周貴銀的幫助,雖然素未謀面。感謝梁軍儒,最早就讀您的博客了。
2013年,瞭解並研讀了徐星張東偉張總的文章,相知恨晚,貪婪學習之。
當然,不能忘了感謝方三文方總以及我們的大雪球論壇,以及雪球的朋友們,沒有比這個更好的論壇了。特別感謝寫下投資失敗案例的朋友,這樣的文章稀缺,卻能讓人從中總結失敗教訓,你們的文章價值勝過成功類總結的文章;我們最好從別人的案例中總結教訓,而不是從自己的失敗中總結。另外,因為比亞迪認識了一些朋友,比如球總、懶人、雨傘、小辛、柱子等,為我的生活增色不少。
為了方便對我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我把自己2013年寫的小文鏈接以及以前的投資總結整理一下,僅供參考。
(1)分析報告及訪談:
雪球2013年投資策略會-北京 發言材料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3374901證券市場週刊:「困境反轉」中的比亞迪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3684959東阿阿膠投資分析報告-榮令睿20130408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3774430張裕投資分析報告-榮令睿20130415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3774447雪球人物訪談:在能力圈裡淘寶「希望之鑽」
http://xueqiu.com/2310812643/25957403(2)給雜誌期刊寫的文章
意識形態和卵子效應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4131880倖存者偏差和上浮的鴨子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4358396投資中的「事後諸葛亮」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5235980股市預測的水晶球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5606006處置效應和損失厭惡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6081093社會認同傾向——從眾和羊群效應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6621184過度自信與控制錯覺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6823906剝奪錯覺和反現實思維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7036215(3)以往的年度投資總結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2012年投資總結和思考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2783298變與不變-2011年投資總結和思考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22454632010年投資總結和思考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2245459Stayhungry, stay foolish-2009年投資總結和思考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2245446
[代網友dummy轉貼] 要求禁制TIDES HOLDINGS II LTD. 進一步延長對泰昇集團(0687)的收購要約說明
在星期五當日,被由黑石(Blackstone)控制的TIDES HOLDINGS II LTD. 收購中的泰昇集團(687)股價突然上升,公司由是發出一張公告稱,其已取得84.69%股權,並稱如取得超過90%股權,TIDES HOLDINGS II LTD. 會行使要約把公司全面私有化,並延長收購期限14日。但是由於股價大幅超過要約價,且在之前全購公告中說意頗為含糊,導致部分以為對私有化要約不以為然公司會被私有化。如果在該日購買的不知就裡股東,股權亦會因為被強制收購,這就會使這些小股東遭遇了重大損失,對小股東不公平。今日,有位網友dummy把文件發給筆者,希望作者發出文章,要求禁制TIDES HOLDINGS II LTD。 進一步延長對泰昇集團的收購要約,這份文章內容如下:
「
綜述TIDES HOLDINGS II LTD。 (要約人) 收購泰昇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687)(集團)的首個無條件要約期於2014年1月17日截止,但要約人在當日收市後宣佈進一步延長收購要約期以進一步收購股份獲得強制性收購權力。然而,集團股份前收市價已經大幅高於要約價近19%,要約人仍然期望以要約價收購股份屬不合理,此舉更有機會令集團股份面臨長期停牌,把小股東處於不利位置,嚴重損害小股東利益。將股份除牌亦會損害股東價值,都屬不可接受。此外要約人對集團的意向表達含糊,亦令股東無所適從及難以作出決定。鑑於有關做法造成不公平及損害,希望監管機構能行使權力或循法律途徑禁制要約進一步延長,以保障股東利益。假如要約人希望繼續收購,應提高要約價,讓小股東可以選擇。
延長要約或令股份長期停牌把小股東處於不利位置
1. 雖然前收市價較要約價大幅溢價近19%,但仍不能排除會再有股東接納要約收購,由於現時公眾持股量只有15.21%,只要再有多於0.21%股份接受收購,集團股份便會因公眾持股量太低,不符合上市規則而面臨長期停牌,一旦發生這個情況,其他小股東將會處於不利位置,可能被迫以低價接受收購。萬一股份停牌,現時市價與要約價之間的溢價便可能化為烏有,面對這種情況,本來打算繼續持有的股東,也要被迫於市場沽出,假如選擇繼續持有,股份停牌後便只能以低於市價接受收購套現,當收購要約結束,停牌的股票便會套現無門,停牌的時間更是無限期,因此要約人延長要約期的做法變相成為對小股東的威脅,令小股東沒有選擇餘地。
要約人對集團的意向表達模糊
自從要約人向集團提出收購開始,要約人一直沒有明確表達對集團上市地位的意向。在綜合文件的第20頁提到
如股份要約的接納程度達到公司法第102(1)條下的指定水平及收購守則規則第2.11條准許強制性收購,及如要約人繼續行使該等強制性收購權利並將貴公司私有化,貴公司將根據上市規則第6.15(1)條申請撤銷股份於聯交所的上市地位並自股份要約截止之日直至撤銷股份於聯交所的上市地位之日止暫停股份買賣。
顯示即使接納程度達到一定水平,要約人也不一定會進行強制性收購:
但在1月3日,1月13日及1月17日的通告中,有關字眼改為
「此外,如綜合文件所述,如要約人自無利害關係股份持有人取得公司法第102(1)條及收購守則規則第2。11條所指定的90%的接納百分比,要約人擬根據公司法第102(1)條行使強制性收購權力將本公司私有化.....」
顯示如果接納程度達到90%,要約人便打算行使強制性收購權力將集團私有化
可是後面又同時寫到
「倘要約人並不強制性收購餘下股份(不論是因為並無獲得公司法規定的指定百分比或其他原因), 要約人擬繼續本公司的上市地位.....」
按字面解讀,即使要約人成功收購九成以上無利害關係股份,也可以因為其他原因改變主意不進行私有化,而選擇保留上市地位。
集團是否繼續上市是股東決定接受收購或繼續持有的一項重要因素,但要約人對集團意向表達含糊,令股東無所適從及難以作出決定。
將股份除牌損害股東價值近年中國及某些地區股市集資困難,香港股市則具有高集資能力,因此很多企業來港借殼上市,按照近期多宗收購主板上市公司的個案,收購代價普遍較資產淨值溢價四至五億港元,上市地位成為了股份價值的一部分。假如要約人決定提高要約價,亦應同時考慮這個標準。如今要約人聲稱考慮將集團股份從聯交所除牌,做法等同把這部分的價值消滅,不符合現時的市場環境,亦損害了股東的利益。假如要約人對集團的資產有興趣,大可以直接收購相關資產,將所得用作派息套回成本或再投資,並可以把餘下部分保留或出售,充份實現其價值,才是合符股東利益的做法。事實上,集團現股價大幅高於要約價,或正正反映市場預期及憧憬集團將繼續上市。相反,資產規模數以千億計的要約人在過去數月經歷大量繁複手續收購一間小型上市公司,並花費大量法律及顧問相關費用,然後卻聲稱考慮將股份除牌,實在是莫名其妙。
對獨立財務顧問報告的意見雖然獨立財務顧問報告指收購價公平合理,並建議股東接納。但報告發出時股價比要約價低,現時則要約價低於股價,情況已經有所改變。此外,報告將集團跟幾間上市建築公司作估值比較,但近年集團業務已轉向側重於物業發展,相關資產及盈利比例均遠高於其他業務,縱使在營業額方面仍低於建築相關業務,但就股份價值而言,盈利一般比營業額重要得多而要約人亦是一間房地產信託企業,所以將集團跟其他上市房地產企業作比較或會更恰當。報告同時指出集團過往股價未曾高於每股資產淨值,因此在要約價低於每股資產淨值的情況下仍建議股東接受收購。但要約人是一家優質大企業,資產規模以至業績表現在全球同業中均屬首屈一指,一旦要約人完成執掌集團又繼續上市,集團股份有望享有管理層溢價,事實上,集團上周五的股價已經高於要約價及每股資產淨值,反映投資者的認同,股票價值應由市場決定。
總結不論往後發展如何,要約人此舉均會嚴重損害股東利益。因此希望監管機構能行使權力或循法律途徑,禁制收購要約進一步延長。
1.要約價大幅低於前收市價,延長要約期對私有化沒有多大意義,反而可能令股份長期停牌,把小股東處於不利位置。
2.假如要約期在2014年1月17日結束,公眾持股量仍符合豁免後的要求,股份仍然可以繼續買賣,對股東有利。
3.在上周五無條件要約期結束時仍持有股份的股東,已經準備放棄接納要約,因此結束要約對他們沒有影響。
假如要約人希望繼續收購,便應提高要約價,讓小股東可以選擇。
本申訴理據充份,且符合各股東以致香港市場發展的利益,希望監管機構能認真處理。假如投資者利益受損,長遠會損害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和聲譽。作為上市公司股東,亦應該上下齊心共同創造價值。」
希望大家看完後,把此文儘快廣傳,以免其他小股東受到意外的損失,並要求禁制TIDES HOLDINGS II LTD能夠對股東有更好的處理辦法。
銀監會:明確小微企業“續貸”資格 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105
為緩解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的要求,銀監會周四下發通知,要求合理確定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期限、積極創新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服務模式等,並明確了符合資格的小微企業可以辦理續貸。這也標誌著“續貸”合理化有了正式成文的規定,降低了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銀監會通知中對於可辦理續貸的小微企業要求如下:
(一)依法合規經營;
(二)生產經營正常,具有持續經營能力和良好的財務狀況;
(三)信用狀況良好,還款能力與還款意願強,沒有挪用貸款資金、欠貸欠息等不良行為;
(四)原流動資金周轉貸款為正常類,且符合新發放流動資金周轉貸款條件和標準;
(五)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求的其他條件。
銀監會還說明,銀行業金融機構同意續貸的,應當在原流動資金周轉貸款到期前與小微企業簽訂新的借款合同,需要擔保的簽訂新的擔保合同,落實借款條件,通過新發放貸款結清已有貸款等形式,允許小微企業繼續使用貸款資金。
周三,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表示,要著力調整結構,優化信貸投向,加大支農(業)支小(微企業)再貸款,再貼現力度;努力減輕小微企業財務負擔;提高金融服務小微企業,三農、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及重大民生工程的能力。
銀監會今天在網站上表示,目前,流動資金貸款是小微企業主要融資工具。但在銀行業流動資金貸款業務中,還存在期限設定不合理、業務品種較單一、服務模式不夠靈活等問題,有時甚至導致小微企業需要通過外部高息融資來解決資金周轉問題。
因此,銀監會正式發布了《關於完善和創新小微企業貸款服務 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的通知》,通知全文內容如下:
一、合理確定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期限。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根據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特點、規模、周期和風險狀況等因素,合理設定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期限,滿足借款人生產經營的正常資金需求,避免由於貸款期限與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周期不匹配增加小微企業的資金壓力。
二、豐富完善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產品。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開發符合小微企業資金需求特點的流動資金貸款產品,科學運用循環貸款、年審制貸款等便利借款人的業務品種,合理采取分期償還貸款本金等更為靈活的還款方式,減輕小微企業還款壓力。
三、積極創新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服務模式。對流動資金周轉貸款到期後仍有融資需求,又臨時存在資金困難的小微企業,經其主動申請,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提前按新發放貸款的要求開展貸款調查和評審。符合下列條件的小微企業,經銀行業金融機構審核合格後可以辦理續貸:
(一)依法合規經營;
(二)生產經營正常,具有持續經營能力和良好的財務狀況;
(三)信用狀況良好,還款能力與還款意願強,沒有挪用貸款資金、欠貸欠息等不良行為;
(四)原流動資金周轉貸款為正常類,且符合新發放流動資金周轉貸款條件和標準;
(五)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求的其他條件。
銀行業金融機構同意續貸的,應當在原流動資金周轉貸款到期前與小微企業簽訂新的借款合同,需要擔保的簽訂新的擔保合同,落實借款條件,通過新發放貸款結清已有貸款等形式,允許小微企業繼續使用貸款資金。
四、科學準確進行貸款風險分類。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本通知規定對小微企業續貸的,應當根據企業經營狀況,嚴格按照貸款五級風險分類基本原則、分類標準,充分考慮借款人的還款能力、正常營業收入、信用評級以及擔保等因素,合理確定續貸貸款的風險分類;符合正常類標準的,應當劃為正常類。
五、切實做好小微企業貸款風險管理。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循環貸款、年審制貸款以及續貸等流動資金貸款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的,應當根據自身信貸管理和行業客戶等特點,按照風險可控的原則,制定相應管理制度,建立業務操作流程,明確客戶準入和業務授權標準,合理設計和完善借款合同與擔保合同等配套文件,相應改進信息技術系統。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多渠道掌握小微企業經營與財務狀況、對外融資與擔保情況、關聯關系以及企業主個人資信等信息,客觀準確判斷和識別小微企業風險狀況,防止小微企業利用續貸隱瞞真實經營與財務狀況或者短貸長用、改變貸款用途。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切實加大對續貸貸款的貸後管理力度,加強對客戶的實地調查回訪,動態關註借款人經營管理、財務及資金流向等狀況,及時做好風險評估和風險預警。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對續貸業務的內部控制,在信貸系統中單獨標識續貸貸款,建立對續貸業務的監測分析機制,提高對續貸貸款風險分類的檢查評估頻率,防止通過續貸人為操縱貸款風險分類,掩蓋貸款的真實風險狀況。
六、不斷提升小微金融服務技術水平。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貫徹落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要求,加大小微金融投入,要根據小微企業客戶的實際需求,不斷完善金融服務,優化產品設計,改進業務流程,創新服務方式,持續健全小微企業貸款風險管理機制,積極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技術水平,推動小微企業良性健康發展。
中國國家電網有望構建歐洲電力網 國際化戰略更進一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976

繼兩年前收購葡萄牙電網運營商後股份後,上月底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國家電網)又敲定入股意大利電網股東的交易,抓住歐債危機後歐洲能源企業收縮和國有資產私有化的機遇,順利打入對外資有抵觸的歐洲公用事業領域,邁出國際化的重要步伐,並向戰略投資者角色轉變。
近兩年,國家電網通過收購相關運營商股份進入葡萄牙和意大利這類歐洲的成熟市場,並設法收購希臘和西班牙電網的股份。如順利完成這一下列交易,擴大投資組合,國家電網就將成為首個擁有大型區域性電網資產的公用事業公司,達成五年內建立歐洲區域性輸配電網這一歐盟管理機構的願望。
2012年,國家電網收購葡萄牙電網運營商REN 25%的股份,今年7月31日又簽約收購意大利國有融資機構CDP全資子公司CDP RETI 35%的股份,敲定了中國在意大利最大的投資。CDP Reti擁有30%的天然氣運輸集團Snam,並即將取得電網公司Terna同樣比例的股份。
路透由消息人士處獲悉,國家電網尋求競購希臘電網運營商ADMIE 66%的股權,也有意競購德國意昂集團(E.ON)位於西班牙北部的電網。後者估值可能達到10億歐元。
路透報道評價,作為以營收計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國家電網出手謹慎,不涉足敵意收購,且把握了歐元區南部國家為籌資金將國有資產民營化所帶來的機會。
該報道認為,相比西方基礎建設基金和歐洲電網企業,國家電網具有的一項優勢是,對收益率的要求較低。咨詢公司埃森哲旗下資源運營集團的集團首席執行官Jean-Marc Ollagnier則是認為,歐盟向國家電網敞開大門的一個原因是,這家公司通常不參與運營,只提供投資。
但國家電網並不滿足於這種被動投資,可能預示著會加強幹預。該司負責人近日表示:
“我們到國外投資,不是做公益事業”,海外投資是靈活配置國內和國際兩方面資源,讓國內國外相互促進,國際化戰略是公司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
國家電網的海外業務確實小有成績。截至今年6月,該司境外投資實際自有資金出資近30億美元,境外股權項目投資總額超過110億美元,境外資產規模超過230億美元。
2009年至2013年,國家電網境外投資業務的利潤從不到人民幣8億元增長到32億元,增長309%,投資回報率遠高於國內水平。
國家電網一位熟悉該公司海外策略的高層也向路透表示,海外項目的收益率通常是接近10%至10%以上,在國內卻只有百分之幾。
今年5月底,國家電網董事長劉振亞在公開講話中提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構想”,即通過特高壓和智能電網技術,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向亞洲、歐洲、北美輸電,促進全球能源優化配置。
CDP Reti的一位負責人認為:
國家電網並不只是一個被動的金融投資者,將會主動參與CDP-Reti的管理。這不是一項金融投資,更像是一次戰略性投資。
普京不上頭條不罷休——俄羅斯威脅啟動進一步反制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503
.jpg)
俄羅斯威脅發起更進一步反制裁措施。克里姆林宮發言人Dmirty Peskov周二表示,如果西方繼續堅持“破壞性制裁政策”,那麽俄羅斯將采取更多的“保護”措施。(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俄新社報道,Peskov 警告稱,“我們已經數次表示,俄羅斯並不是動不動就喜歡講制裁的國家,也從來不是任何制裁的發起者。但是,如果我們的夥伴堅持他們非建設性、甚至具有破壞性的政策實踐,那麽我們就會采取更多的措施。”
Peskov 還表示,俄羅斯目前正在考慮各種不同版本的進一步反制裁措施。
據莫斯科時報稱,普京可能正在考慮禁止進口美國傑克·丹尼品牌的調味威士忌,稱其中有一些“可疑”化學成分。
今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歐美和俄羅斯之間的“冤冤相報”不斷升級,制裁與反制裁的措施層出不窮。
首輪制裁是由美國和歐盟發起的,隨著危機的不斷擴大,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日本也加入了制裁俄羅斯的隊伍中。
而以普京為領導的俄羅斯也不甘示弱,8月初開始實施了反制裁措施,禁止從對手國進口農產品、食品,為期一年。
此外,克里姆林宮發言人還表示,普京將參加8月26日在明斯克舉行的俄羅斯、歐盟和烏克蘭領導人會議,屆時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將出席。
為進一步補充資本 中國銀行或謀求在歐洲出售優先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472
四大行之一的中國銀行官員出訪歐洲會見投資者,為出售數十億美元優先股鋪路,這進一步證明中國銀行業正密集補充資本應對潛在壞賬風險。(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源報道稱,中國銀行官員上周會晤了倫敦的基金經理,以評估歐洲投資者對中行65億美元優先股出售計劃的興趣。消息源稱中行計劃將以美元和歐元出售股份。
最近幾年市場經歷了信貸狂歡,導致中國銀行體系風險不斷累積。《華爾街見聞》此前曾報道,過去半個月來中國四大銀行罕見的密集“補血”。
上周五建行和農行發行了總計500億元人民幣的債券,此前工行和中行也發行了類似規模的二級資本債。
除了二級資本債之外,包括發行優先股同樣是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的辦法。截至8月初,已經有浦發、農行、中行、興業、平安和工行6家商業銀行先後公布優先股發行計劃,規模合計3400億元。
這一次中國銀行尋找歐洲投資者,可能意味著亞洲範圍內的資金滿足不了胃口。
德意誌銀行全球風險集團亞洲部門主管說:“此舉毫無疑問這是在測試歐洲金融業的胃口有多大。”
出口三個月來首現增長 但進口意外上升推動日本貿易赤字進一步擴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565
日本7月商品出口錄得3個月來首次正增長,初步跡象顯示海外需求正開始複蘇,市場希冀出口能抵消消費支出的下滑。不過日本7月商品進口同比意外增長,推動季調後商品貿易赤字進一步擴大至10238億日元,連續40個月錄得赤字。(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受汽車、機械和電子設備出口量的穩健推動,日本7月商品出口年率增長3.9%,為3個月來首次錄得正增長,超過增長3.8%的預期水平,前值從下滑2.0%修正為下滑1.9%。
7月出口數據對日本央行而言是個安慰,因出口是“安倍經濟學”中,刺激日本經濟增長的引擎。
日本Norinchukin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經濟學家Takeshi Minami認為,7月數據顯示出口正隨著趨勢溫和複蘇,因此外部需求可能部分抵消未來本土需求的疲軟。
“但當前出口不太可能加速加速。歐洲經濟缺乏增長動能,這也將令日本最大的亞洲出口市場——中國承壓。”
此外,受石油和天然氣進口支撐,日本7月商品進口年率意外增長2.3%,預期為下降1.5%,前值增長8.4%。
超預期的進口數據推動,日本7月季調後商品貿易赤字10238億日元,連續40個月錄得赤字,預期為赤字7613億日元,這是自去年10月以來,與預期差距最大的一次。

匯豐銀行日本經濟學家Izumi Devalier表示,我認為令人大感意外的是進口數據,過去幾個月我們看到非常強勁的進口數據,因此預期7月份會略有下滑,但看起來進口正以非常迅猛的速度複蘇,不過日本消費依然疲軟。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