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這篇影評居然把中國電影看得這麽透,我服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07/161085.shtml

這篇影評居然把中國電影看得這麽透,我服氣
毒舌電影 毒舌電影

這篇影評居然把中國電影看得這麽透,我服氣

說到2016年的中國電影,它最大的特點是雄心。

本文由毒舌電影(微信ID: dsmovie)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梅雪風。

過去的一年,Sir沒少和大家一起罵爛片,頂好片。

回望2016,有點一言難盡。

非要說出一個中國電影的年度關鍵詞,Sir覺得是,拐點

一方面電影市場仍然是一片資本的狂歡,全明星、大IP、大投資全等著要撈大錢;另一方面卻是500億票房大盤的破產。

一方面有憤怒的觀眾將手中的一星,化作一顆顆雞蛋砸向誠意欠奉的國產大片,以至於差點“傷害了電影市場”;另一方面也有品質佳片異軍突起,讓我們看到了驚喜和轉機。

Sir今天專門請來好基友@梅雪風,聊一聊2016國產電影的紛繁亂象。

他的這篇年度總結,Sir讀來有撥雲見日之感。

說到2016年的中國電影,它最大的特點是雄心。

在市場規模世界第二且在向第一位置狂飆突進的時候,沒有欲望似乎是不道德的。

在這種盲目雄心的驅動下,最易生產出的是神片或者神經片。

商業片領域,最值得說的是張藝謀的《長城》,這是一部試圖在經濟和文化兩方面對西方實現反向輸出嘗試的電影

它既希望在世界主流院線上映,滿足大躍進中的中國電影人已滋生的與好萊塢平起平坐的野望,也希望在價值觀層面夾帶私貨,實現中國夢的真正輸出。

45a8def

所以它用了馬特·達蒙、劉德華等中西合璧的頂級演員陣容, 在劇情上也是兩面討好,既要塑造中華民族偉光正的形象,也不能讓外國友人丟了面子。這種兩面討好的明顯企圖,讓它在劇情上並不能深入。

也許是壓力過大,張藝謀在這部電影里似乎也喪失了對人情感的感知能力,這是個相當恐怖的事。

所有的情感戲都拍得相當機械,唯有當饕餮如黑蟻一樣湧來,以及景甜帶著她的娘子軍如花樣跳水一樣迎擊怪獸時, 我們才能感受到張藝謀的亢奮和熱情。

於是最終影片剩下的就是好萊塢技術加持下的饕餮怪物,以及張藝謀由奧運會得到證明的人海戰術。

當張藝謀試圖創作真正全球性的華語大片時,另一弄潮兒郭敬明通過《爵跡》嘗試全面的動作捕捉,來更新中國的類型片種。

但與張藝謀想傳播中國夢不同,郭敬明則對於西化沈醉不已。 在《爵跡》里,我們看到的是從架構、人物、服飾,甚至姓名的全盤西化,連人的面孔也被郭敬明用電腦修飾得更具西式風格。

1877a9e265741cefac99f364518047ab

這其實是集體無意識的兩個側面,自卑與自傲總是相伴而行,當你特別強烈地想征服別人時,你就已經被別人征服了。

這兩部電影是我們與西方文明間SM關系的明證。

在郭敬明的電影中,SM是本質,是風格。

他熱愛幽怨,影片中無休無止的黑暗、背叛、陰謀是一種華麗的帷幕,是標示自我優越感的符碼。

影片中使徒與王爵的關系,是郭敬明對於SM關系的美化, 當你從奴役關系中看到歸屬,從等級森嚴中看到崇拜,並為之沈醉欣喜時,這里面絕對是一種潛意識的受虐傾向。

2016年還有一部神片,它則試圖用混搭的方式來更新我們的審美。如果說郭敬明還試圖在他的審美中保持統一調性的話,那《封神傳奇》熱愛的則是東北亂燉的風格。

長著機械蛇尾巴的……狐妖

中國神話,與西方魔幻、西部片,以及科幻結合會是什麽感覺,《封神傳奇》能讓你體會到。 

《封神傳奇》沒有一絲想為這些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尋找聯系的企圖,它喜歡的就是這種不協調的混搭,生硬的對接,這一點與殺馬特有著驚人的相似性,他們都還沒有到了解品味是什麽的時候,他們要的只是打眼和強烈。

在文藝片領域,也有兩部電影野心極大。

一部是《路邊野餐》,這是部將開宗立派寫在臉上的電影。

你不能否認導演畢贛的敏感和天才,在他的鏡頭下,空間似乎有了靈魂,貴州的陰暗潮濕與男主人公的複雜心情相互對應,產生了奇妙的互動。

720fdcc73034878d1d79ae7dadd8ad8d

夢、現實、過去,在他的故事里,失去了明確的界限,那種恍惚感是他迥異於其他中國導演的地方,這也讓他脫離了中國電影現實主義的慣常軌道,而有了新的可能。

但問題是他太濫情了,他與王家衛有著外表迥異卻內里一致的美學觀,他們都喜歡外化張揚的表達方式,將情緒洇染到每一幀

23512ccde504317ba5bc9b5157164e17

但王家衛總是能捕捉到現代都市人那種敏感飄忽的情感狀態,他的看似鋪張實際是把人內心那些波瀾表現得更為細致,而細看《路邊野餐》,那種鋪張,卻更多是一種情感的重複,是一種循環往複的對自我風格的確認和賞玩。

藝術家得愛自己,但太愛自己,就會過於放大自己的感受,而失去了感受更多的可能。

要知道,微妙永遠比強烈更高級

如果說畢贛的最大好處,是你很難對他符號化,《路邊野餐》是濕潤的整體,無法分割。

那《長江圖》則截然相反,它像功勛卓著的老將軍,身上掛滿了各種碩大無朋的符號,它不需要你解讀,它是將解讀手冊直接放在你的手上。

7041c861cee7c48ac7db74e83a4153e0

影片中喋喋不休的對白,以及詩歌,實際是對影片意蘊的破壞,導演從某種程度是個深刻癥患者, 他太害怕墮入庸俗和常規,以至於不得不時刻提醒觀眾影片的要點。

其實影像本身的力量就相當大,這部影片最打動我的其實是它不說話的時候——

當輪船開到三峽船閘時,那種巨大、空曠、銹蝕與沈默,讓人目瞪口呆,那種歷史的重量感與縱深感,比影片任何其它時候都強烈。

與上述這些純商業或者純藝術電影不同,2016年出了一系列試圖調和這兩者關系的電影。且不論成敗,這種趨向值得欣喜。

這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羅曼蒂克消亡史》。

這部投資、演員陣容都極其龐大的電影,最終沒有如《長城》《爵跡》一樣落入惡俗,而是被導演程耳拍成了一部相當文藝的電影。你得知道,擁有這種自由度,在中國是和侯孝賢拍《聶隱娘》同等的待遇。

和《路邊野餐》一樣,這是一部相當有範兒的電影。

程耳用他一貫疏離而優雅的筆觸,昆汀似的敘事結構,講述了民國的一段奇情故事,那種欲望與宿命,殘酷與日常相結合的調子被拍得相當迷人。

但說到大處,程耳的表達則相當空洞, 在這部電影里,黑幫被表現成了一幫知禮守節的紳士。影片中大量的筆觸去表現這些人的狀態,卻在劇情結構以及主題上,找不到讓這些細節產生意義的落腳處

在《教父》里,黑幫被表現得像普通家庭,是因為他們都是在為家庭而戰。在徐皓峰的《師父》里,武林被表現得像貴族一樣,是因為它要講規矩和禮儀,也就是中國人傳統倫理的消逝。

而程耳的民國情結,更像是個意義模糊的哀嘆,一個懸空不能落地的美麗裝飾物

在2016年里,對於藝術與商業的融合,我更欣賞徐皓峰的《箭士柳白猿》和杜琪峰的《三人行》。

894e9274e2a039978698fa0f8332859e

前者不但革新了動作片的拍法,而且將武學與哲學進行深度融合,在他這部《箭士柳白猿》里,面對職責與欲望時的掙紮,面對心魔的艱難,以及對人生的空幻與悲涼的體悟,都有著相當別致的表達。

而《三人行》則是杜琪峰一貫的因果宿命主題,除了結局人物的轉變過於突兀之外,整體敘事精巧,處處閃爍著杜琪峰特有機智的荒誕光彩。

當大制作電影全部將目光投向幻想和歷史時,還是有些電影關註複雜的現實。

也是這些電影,讓我們看到了最多的希望。

這其中有類型片, 比如曹保平的《追兇者也》,比如楊慶的《火鍋英雄》。

5e3edc2790e5eee6fdc9d456f9754088

對曹保平來說,《追兇者也》是他作者訴求最少的一個,但它還是對底層人的生存現狀有著自己的觀照。《火鍋英雄》也是同樣如此。

簡單來說,起碼他們描述的環境與人物,是我們能感知的,是跟我們生活相關的,它有著真實生活的質地和溫度。它們給我們的創作者做了一個示範,即使是類型片,它也不是架空的,它的骨血里仍然需要能反映出我們的樂與痛、苦難與關切

也有對現實正面發言,深入剖析中國人的精神和生存狀態的電影,它們是《驢得水》和《我不是潘金蓮》,這也是2016年最好的兩部電影。

f978b2a937976902688cb78e1d2333c8

《驢得水》雖然是民國戲,但它實際比現實更現實。它通過一個吃空晌的故事,為一場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性表演揭幕。

它講述了一個謊言摧毀一個烏托邦的全過程,它描述了知識分子多麽擅於將私利隱藏在高貴的理想中,而人性的底線但凡有一點松動,會引起多大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終將人性推向多麽醜惡的地步。

它既是對官僚欺上瞞下的揭露,也是搧向知識分子的一記響亮巴掌,它是如此有力,以至有很多人感覺不適。

fbd17591255b03f8b350a0731d675b04

《我不是潘金蓮》相較於《驢得水》的直接有力, 它就顯得別致和迂回得多。

一個荒唐的離婚案最終成為讓整個官僚集團雞飛狗跳的大事件,它說明整個體系多麽高效而又無效地運轉著

80f601d5b054dcd5cf05f5bcbf2c52bd

本片是這些年來對於官僚體系最精到也最有力的批評,它對各級官僚嘴臉的表現也是近些年來最為生動的。

但它高級的地方並不止於此,它並沒有把影片弄成一個沈冤昭雪的道德劇,它對主角李雪蓮也毫不留情,她的思維模式和那些官僚並沒有什麽不同。

他們都是徹底的實用主義者,也正是這種實用主義讓他們費盡口舌卻離題萬里,因為所有人不會真正關註問題本身,只想著自己盡快脫身。

當最後李雪蓮被要求換一棵樹吊死時,她才突然領悟到了這個死循環的癥結所在,所以她笑了,這是2016年最通透也最悲涼的笑聲。

7418da205abf3d60435c8f17c082eb07

在2016年的中國電影中,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欣喜。

它來源於《七月與安生》及《陸垚知馬俐》。

66be69773af8e12574cf8e4817abd295

它們的特異之處在於,它們沒有停留在之前青春愛情片打胎、時代等外化的戲劇沖突上,它們都試圖深入到情感這一世界難題的內部,而呈現那些更微妙的部分。

它們的好處在於它們與現實無關,這是獨屬於內心的風暴。 

《七月與安生》拍出了情到深處的不確信,那種害怕自己和對方受傷而開始的拒絕逃離。而《陸垚知馬俐》則拍出了愛情的卑微,那種低到塵埃里的絕望與疼痛。

除了上面這些電影, 值得說的不多。2016出產了大量的續集電影,但大多在消費過去的信譽,爛都爛得沒什麽新奇

如王晶與劉鎮偉的《澳門風雲3》《大話西遊3》都是不思進取的典型。

66877b1990931e3871a137cd2493a951

《葉問3》稍有追求,但又有點走火入魔,它完全放棄了動作片里的生死情仇等大沖突,取而代之的是保護小學校這樣的家長里短,以及與妻子的相扶相守,這讓整個故事顯得莫名其妙且相當軟沓。

實際上導演應該做的,不是放棄那些強戲劇,而是為被手撕鬼子等劇情惡心著的觀眾找到重新相信那些大英雄大敘事大沖突的理由。

至於更多的更爛的電影,我們沒有那麽多篇幅和精力去說。

對於那些真正讓我們的眼晴和智商受到損傷的電影 ,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緘口不言,然後讓它在時間的長河里銷聲匿跡。

這是我們對它們所能做的最大功德。

電影 市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695

這篇徐小平的分享可能點到了你和創業團隊遭遇的大多數棘手問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8/161292.shtml

這篇徐小平的分享可能點到了你和創業團隊遭遇的大多數棘手問題
真格基金 真格基金

這篇徐小平的分享可能點到了你和創業團隊遭遇的大多數棘手問題

除了專心打磨自己的產品,早期公司的創始人往往會被與“人、財、事”有關的各種棘手問題搞得分心乏術,卻不知從何下手。

本文由真格基金(微信 ID:zhenfund)授權i黑馬發布。

導讀:被合夥人黑了怎麽辦?早期員工跟不上公司的快速發展如何處理?花大價錢雇高管到底值不值?

除了專心打磨自己的產品,早期公司的創始人往往會被與“人、財、事”有關的各種棘手問題搞得分心乏術,卻不知從何下手。

作為身經百戰的投資人和曾經的創業者,徐小平老師在近期與真格被投公司 CEO 們的線上分享中對於“初創團隊”相關的各種問題給出了答案,相信會給你啟發。

如何處理與合夥人的關系?

徐小平:所謂合夥人,實際上就是利益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無論多麽共同,還是為了利益!所以,涉及利益的,一定要用白紙黑字,法律文件固定下來。利益可以隨時調整,但每一次的承諾,都必須要落實到文字上。

信任與法律,缺一不可。信任是基於對法律的尊重。面對合夥人提出落實到文字和法律上的要求,有人會說“你怎麽連我都不信任了”,這是最惡心的托詞。

合夥人跟不上公司的發展時要如何處理?

de3993544f25d5f63299449b2196b802

徐小平:這是公司最常見的現象,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解決方案:

1. 任何人的股權,都是分四年執行。一年不行,就給他四分之一走人。 

2. 公司一定要留有 ESOP,期權池,用於調節。有人落後,必然有人前進;對前進對人,要積極的用股權獎勵。

3. 股權一旦發出,只能按照 Vesting Schedule 來執行,即上面說的分期執行。對於既不能開除、也不能收回股份的合夥人,可以通過增發股份的方式來進行,增發的股份給幹得好的人,這樣自然稀釋了幹得不好人的股份。 

創始人與合夥人,一方面要密切交流,互相扶持,團結奮進;但另一方面,工作上如果跟不上公司前進步伐,就要當機立斷,不能為了個人利益而損害公司發展。對合夥人要與普通高管一樣,甚至更加嚴格的要求。這個是作為創始人從一開始就要建立的共識! 

而當不合適的早期成員離開之後,面對是否要買回他手中股份的問題,要優先尊重被離開者的選擇。他如果選擇賣你才能跟他出價,如果他不選擇賣,就不該要求他賣,不然就會冷了其他正在幹活的夥伴的心;如果他想賣,就按照市場價來——有人願意出多少錢買,就是多少錢。

而如果沒有人買,被辭退者特別想賣,公司就要大氣一點,談一個雙方能夠接受的價格。但記住:如果價格低於公司估值太多,對 CEO 和公司是一種傷害。你等於在告訴所有人他們手上的股份不值錢。 

一個新行業里如果沒有對標的高管可以“挖”,如何尋找合夥人?

8114fe72235f04469fc9416278dc0851

徐小平:很多創業公司,都沒有直接對標的人才池可挖,所以要從本質上去尋找合夥人或高管。比如智能吉他是一個創新,但吉他不是,樂器生產與銷售不是,電商銷售也不是。因而這些部分幾乎都有成熟的產業、成熟的團隊,稍加調教就能適應你的公司。 

多年前有一位投資人跟我說:新東方可以從五星酒店挖一個客戶,來做學生客服、報名現場、課堂觀感,如果以五星級標準來要求,學生體驗就會加倍提高。所以 CEO 一定要有這種發現人才的能力。

如何給核心員工發期權?

c5f375bfc12960bcc3dc230bde241ceb

徐小平:這是個好問題,所有 CEO 都會糾結此事。少了不好,多了也不好。還有一個公平、平衡的問題。

核心員工,很簡單——給他多少能夠留住他?人才基本是有市場價的,結合上你公司的發展速度,就是你應該給的價格。每家公司當下都有一個估值,但創業公司最主要的是有期待值。當下價值+期待值=人才價值。 

如何有效地激勵團隊?

1dedb829286889c914723457573b50ae

徐小平:員工對金錢的期待有兩類,一類是實際需求,一類是發財心願。你要滿足發財需求,遏制(或誘惑)發財需求,告訴大家今天不分的錢,明年會有多少增值。這就叫畫餅充饑,望梅止渴,也叫“期權激勵”。

但另一方面,CEO 不要忽略團隊對現金收入的渴求。當年我在新東方,俞敏洪天天希望投入再生產,但庸俗如我,就希望有錢分。最終俞敏洪找到一個平衡,既讓大家餓不死,也讓公司撐得大。 所以如果團隊希望分 100,你希望分 10,那就跟團隊討論,找到一個中間點。

每年成熟的股權(非期權)是不是需要董事會通過 KPI 考核後授予,而非到時間就成熟? 

徐小平:成熟的股權,我的理解應該是自動成熟,除非 CEO 或董事會提出異議。

另外一個相關的問題應該是:CEO 和高管層提名股權授予,董事會只是從原則角度看看而已,董事會不可能知道誰值多少。股權授予是公司一件大事,必須經過董事會。哪怕這個董事會並不開會,也必須是以董事會的名義。

公司在天使階段該不該花大價錢招牛人?

3fa6d11dc01d27366bffab6e1808605d

徐小平:這個問題是很多人的共同問題:患得患失,貴與不貴。

初創公司,最好是用股權來挖人。如果有人要太多現金工資,這種人一般不能用,證明他不是來和你共患難、共享福的。 

我見過愚蠢的 CEO 花大價錢雇來的人並不成用,結果不僅虧了錢,也會耽誤時間和影響士氣。初創公司,還是要靠夢想、價值觀、畫大餅來吸引人才,而不能靠高工資。

遇到心儀的牛人,就是應該用“未來會如何如何”吸引他們。 CEO 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要有培養意識、幫助意識、“栽培”意識;遇到問題,要有扶助意識,而不是鄙棄意識。這樣團隊才能不斷前進,不斷成長。我自己當年在新東方創業,因為是第一次,所以不懂得這個道理,看到手下幹不好,就總是想著:“山外的山更高”,找其他人,結果錯過了對自己身邊不少人的培養。

 創業公司是否該加班?

fd24ea97a2046315d2ae5d36ab874c76

徐小平:加班問題很難回答,因為產業和對象不一樣。

裝配工人體力勞動者,加班就給錢唄;腦力勞動者,靠加班是沒有用的,他永遠會為工作燒腦。所以,加班這個事情,主要還是員工對自己付出與收益的一個心理平衡。讓大家覺得跟著老板既賺錢,又快樂。快樂而沒有錢不行,有錢而不快樂也不行。 

關於初創公司管理層內決策機制是應當民主還是權威集中?

徐小平:這個問題,是 CEO 的自信、權威以及決策風格的問題。

以我為例,我在真格算是比較權威的了,許多決策我也很自信。但很多時候我會有意讓團隊討論一個決策。哪怕你已經做了決定,討論的過程是給團隊參與和成長的機會。最偉大的團隊,就是那種能夠時刻參加你的決策、提供不同意見、豐滿你的決定、甚至反對和推翻你的決定的團隊。

當然,這個問題的難度在於:CEO 要做很多團隊不理解的決策,這個時候,你如何把握?是強行推進,還是說服大家,在大家都理解的基礎上共同執行,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但無論什麽情況,CEO 有責任讓反對你的團隊理解你的決策,你也要理解反對者的理由,形成一種風氣,最後大家齊心協力往前。這樣錯了大家能夠分擔責任,對了大家能夠分享榮光。 當然,CEO 在充分考慮團隊意見的基礎上必須做最終的拍板決策。

創業企業晉升人才要大膽,但同時也要形成一個能上能下的文化。甚至有試錯機制,讓人才擔任適當超越他能力的工作,有時候能夠產生奇跡,給公司帶來新的活力。 

公司是利益共同體。人追求的利益里面,也包括精神利益,兩者缺一不可。我認為所有企業應該倡導快樂文化。快樂來自何處?來自對員工發自內心的尊重,以及對於規則、紀律、價值觀的認同。這是所有企業都應該追求的境界。

我最後說說我在真格最近一次會議的內容: 我跟大家說,對我的投資決策,要敢於批評反對,而不要說“徐老師,不怕得罪你哈……”之類的客套話。大家形成一個互相對攻、積極防守的文化,這樣每個投資決策就有了一個共識,就能迅速提高我們投資的決策水平。

徐小平 真格基金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063

眾安IPO,看這篇就夠了

終於,在蝸牛妹的怒懟聲中,萬眾矚目的眾安來了。

(中環四季開會,也不忘從尖沙咀買要排隊很久的網紅文藝咖啡,管理層really會banlance工作生活。強迫癥也順便給眾安品牌提個意見啊,下次管理層再喝咖啡,能不能至少把別人家的logo給遮成自己的啊)

 

蝸牛妹有兩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一



港股牛市啊!

 

本年迄今升幅27%,這種局面下,當然是要多倉重倉!

 

除了買騰訊,也應該找找風口上能飛的豬啊!

 

像眾安這種橫跨保險與互聯網的,只要你願意想象敢死隊投資者把他往互聯網板塊里放,那現在的估值還不算喪心病狂吧!


還有博傻!現在眾安35倍你嫌貴,信不信40倍的時候,還會有人買;等港股通開通了,大波大陸的韭菜齊刷刷長出來,60倍都不是夢啊兄弟們!

 

現在的市場共識,眾安應該是美圖的加強版。所謂牛市中不擋人財路,錯過了美圖的朋友,千萬不要再錯過眾安了

 

好消息二



股東背景強大!

 

更不要提人家的股東還能再向自己的股東安利!

 

同誌們,你們看,不僅三匹馬,連Softbank(SB)都來了!

 

就知道公司弄基石的能力絕對前無古人!

 

還有想來融資但又想低調的歐老板,都悄悄被蝸牛妹把他過去這麽多年港股運作的歷史都八出來了,就知道股東背(zuo)景(zhuang)多麽強大!點擊圖片看歐老板的歷史~~


並且你們再想想,平安有陸金所,阿里有螞蟻,這些未來都要上市的啊。讓幹兒子眾安先把benchmark設高,大家以後才能更好的要到估值啊。這些大股東肯定會大力支持的!

 

壞消息



木有基本面!

 

深八完眾安之後,我要呼籲大家:沒事別找保險猿猴問基本面了,太摧殘他們了。

 

500億估值的公司,過去三年總保費連100億都沒收到(只有64.85億);現在IPO要的估值700億港幣,預測2019年盈利大爆發到15.3億人民幣,說2020年總收入500-600億,利潤50-60億(竟然還是沒有一級市場的估值高,以及現在無法證偽)。

 

一間保險公司,竟然只有1個管理層符合保監會要求,是執行董事!


走量的退貨險,盈利能力差,消費者黏性低。

 

走價的車險,做起售後簡直要命。

 

未來想發力的健康險,知乎有個帖子不錯,看完我就一句話:珍惜生命,遠離XX!


 

你要保險猿猴怎麽扯吧!

 

以上都是問題,都是管理層現在也給不出來答案的問題,不然此篇就是管理層的解釋了,我也很無奈,版面都給你們留好了的,攤手~~

 

眾安說的最有增長的用戶啊、黑科技啊、大數據啊什麽,你們應該去問deal上的互聯網分析猿啊!

 

蝸牛妹只有一個疑問:眾安的客戶知不知道自己是眾安的客戶?

 

你看上周蝸牛妹的調查,866位讀者參與了投票(按當時的閱讀量算,參與度約14.5%),只有23%的讀者明確表示主動購買過眾安的保單,剩下要麽沒買過,要麽不知道。年齡分布跟眾安也是吻合的,77%都是20-35歲的用戶(金主爸爸在哪里啊),還有9個未成年(真是有前途)。

 

雖然調查讀者的地域主要局限於香港、上海、北京、深圳,但大概擴大到全國的話,you do the math!

 

結論



活好不粘人!

 

前幾天在CLSA的投資年會上,大PM見到我還好一頓說:“你看看眾安,風險被你都黑完了,股東過往背(zuo)景(zhuang)又強大,估值要是低,我就要去買一點啊!”

 

小夥伴re說:“我們這種人,一定是一邊喊辣雞,一邊爭著去做基石,反正不是靠基本面,越早去越好!”

 

順便不忘帶我跟公司喊話:“要有不同觀點,才有機會conver不信任者!”

 

這不你看,第一天就87倍超額認購了吧!

 

我也算是明白為什麽有些明星真的有機會被黑轉粉了!麻煩你們下單子的時候,都跟broker說下,就是因為蝸牛妹(雖然可能broker那里單子多的都數不過來)!

 

展望



何種走勢?

 

寫完眾安後,我陷入了對自己執筆生涯的深深反思,趕腳自己真的是一個consistent的反向指標(臉還是有些痛的)!

 

比如2015年1月28日,寫《漢能薄膜發電的這些公開信息》(當時在公司的舊號上寫的),然後李河君成了中國首富!

 

2015年10月16日,寫輝山《讓你升那麽多 被空頭盯上了吧》,然後人家股價的那個堅挺啊!

 

2016年夏天開始寫美圖,到了11月24日《你怎麽知道美圖不會是個坑》,然後讓很多人都沒賺到錢吧,只能看著蔡老板直播股價空跺腳,我要給你們道歉!

 

我看有人說我三懟眾安,我只能說:朋友,路已經給你指出來了,下面就到了考驗你賺錢能力的時候了。

 

當然,我們能猜想,眾安的股價是猛過美圖?

 

還是穩過華泰?

 

還是複制退了市的阿里巴巴!

 

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027

苗圩這篇署名文章,回應了外界對“中國制造2025”的質疑

西方有句諺語“一棵樹擋不住寒風”,中國有句格言“眾人拾柴火焰高”。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在此基礎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日益成為全球共識。

2018年是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後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縱觀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中國制造業秉承開放發展的理念,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堅持多邊開放與區域開放結合,逐步從政策性開放向制度性開放轉變,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合作共贏的重要領域。

40年來,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成為世界制造業生產和出口大國、制造業領域利用外資大國和境外投資大國,逐步融入國際產業分工體系,對全球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2017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4.1 萬億美元,是1978年的783倍;制造業領域實際利用外資達335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累計1201億美元,中外互惠合作的範圍、層次和方式不斷拓展,中國制造業全面開放的格局已經形成並不斷深化。

開放領域不斷擴大。制造業一直是外商投資的重點領域,2017年中國制造業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986家,同比增長24.3%。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大幅壓減了對外商投資的準入限制,在制造業31個大類、179個中類和609個小類中,完全對外資開放的已有22個大類、167個種類和585個小類,分別占71%、93.3%和96.1%。與此同時,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近年來也呈現強勁增長態勢,制造業占海外投資比重三分之一以上,覆蓋紡織、食品、機械、汽車、電子等眾多領域,為合作雙方帶來豐厚回報。例如,2010年吉利公司收購沃而沃後,經過一系列戰略調整,到2015年沃而沃全球共銷售50多萬輛汽車,創下該品牌建立88年來的歷史新紀錄,助力沃而沃走出困境並重新煥發生機。在這一過程中,吉利也提升了自身管理水平,並通過協同和規模效應與沃爾沃形成互利共贏的共同體。

合作區域不斷拓展。從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再到中西部地區,中國制造業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1980年,中國在深圳設立第一個經濟特區,各國的資金、技術和人才陸續來到深圳,並通過這個窗口打開960萬平方公里的巨大市場。時至今日,大眾、西門子、蘋果、英特爾、三星、豐田、塔塔等世界500強企業的身影已經遍布中國東中西部地區,絕大多數企業都獲得了良好的投資回報。近幾年,在繼續堅持引進來的同時,中國政府鼓勵中資企業積極走出去。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制造企業境外投資從過去主要投向歐洲、北美和東南亞地區不斷拓展到其他區域,很多企業積極到沿線國家投資興業,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中國同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等30多個國家簽署了產能合作有關文件,對接規劃和項目,一批沿線國家急需的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領域重大項目在市場化運作中穩步實施,一批境外產業園區相繼落成,為相關國家推動工業化、現代化進程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開放層次不斷提高。近年來,外商投資的重點從加工制造逐步拓展到計算機、集成電路、智能制造等高新技術領域,在中國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的跨國公司近2000家。如中法企業達成共建“中法工業聯合創新中心”合作意向,法國達索系統公司將在動態仿真、增材制造、多機器人先進制造等領域與中方開展深度合作,打造未來制造業創新技術孵化平臺。2017年,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665.9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同比分別增長7.9%、71.1%和28%。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的規模和層次也在快速提升。2012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首次超過美國對華投資;2016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達169.81億美元,同比增長111.5%。在進入“全球產業20強”的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中,徐工、中聯重科、三一、柳工等企業幾乎都在歐洲建立了研發機構。

合作渠道日趨常態化。在推動“中國制造2025”實施過程中,中國主動對接其他國家的制造業發展戰略,利用各種多邊、雙邊合作機制推動制造業國際合作,與德、法等國在戰略對接、標準制定、園區建設等方面積極開展對話與合作,湧現出許多中外合作典範。目前,已建立了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中拉產能合作投資基金、中歐共同投資基金、中墨投資基金、中法第三方市場合作共同基金等,旨在促進雙邊制造業合作發展。同時,中美、中德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也在工業互聯網技術、標準、聯盟等領域與中國企業開展務實合作。又如,中德在智能制造領域圍繞產業、標準化、人才培養、示範園區等重點合作方向,開展了智能制造及生產過程網絡化合作試點示範,促進中德雙方互學互鑒,在合作新模式中實現互利互惠。

平等互惠性不斷增強。開放的中國制造業受益於國外資本、技術和人才的投入,也持續為外資企業提供了良好回報。2017年,中國乘用車共銷售2472萬輛,其中德系、日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銷量分別達到485萬輛、420萬輛、304萬輛、114萬輛和46萬輛,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9.6%、17.0%、12.3%、4.6%和1.8%。中國制造企業海外投資也給當地帶去資金、技術和產品,解決了當地的就業、發展和稅收,不斷上演雙贏和多贏的故事。截至2017年底,僅中國企業在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就達到307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費24.2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25.8萬個。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報告顯示,中國企業在美國俄亥俄州直接雇傭了超過14萬名美國人,不僅為當地貢獻了寶貴的稅收和就業機會,也有助於維護和提升當地公共設施建設。對此,《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投資重振美國“鐵銹地帶”。

40年來,改革開放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支撐了中國經濟的持續較快增長,也為全球經濟穩定增長做出了突出貢獻。按照聯合國發布的《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2017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三分之一。在華外資企業普遍受益於中國經濟增長,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最近發布的《2017年中國商業環境調查》稱,95%的受訪公司在中國持續保持盈利,且三分之一的公司表示其在華業務比在其他市場的業務盈利高。

伴隨著中國制造業的崛起,一些人擔心,中國制造業發展中存在的產能過剩等結構性問題外溢,將會對其他國家產業發展帶來較大沖擊;也有一些人擔心,中國政府推出“中國制造2025”,僅僅有利於本土企業發展,將會對其他國家企業設置不公平競爭障礙。這些疑慮是沒必要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那樣,“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互利共贏、開放合作都是中國制造業發展過程中堅持的根本原則。同時,中國制造業對外開放還需要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穩定性,優化政府服務效能,持續改善營商環境。

我們將在制造業已基本開放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汽車、船舶、飛機等行業開放要求,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並加強同國際經貿規則對接,為外商提供更多更好的投資機會。

我們將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發揮好企業、協會、園區、政府等多方作用,提高服務水平,引導更多的中國企業到沿線國家投資興業,建立高水平的研發中心、制造基地和工業園區等。面向“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巨大需求,推進與沿線國家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5G、車聯網、中小企業、民用航空、網絡安全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實現多方互利共盈。

我們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堅持“中國制造2025”及其相關政策措施一視同仁地適用於所有在中國境內的企業,包括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建立健全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機制,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提升事中事後監管能力和水平,為全球投資者營造一個穩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這已被古今中外的發展實踐反複證明。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立應對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我們將繼續秉承開放合作的理念,堅持市場化導向,更深更廣融入全球供給體系,在開放合作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與世界各國一道,攜手努力、共同擔當、同舟共濟、共渡難關,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 苗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