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網民末日論:福島輻射塵吹到?

1 : GS(14)@2015-02-10 01:05:01





美國西北部下「牛奶雨」,引起網民熱議。美國國家氣象局斯波坎分局facebook的有關帖子,有逾八百個回應,除了討論火山灰論等猜測,也有末日論和陰謀論回應。部份回應認為這是大災難開始,一名女網民說:「日本福島的輻射塵很多吹到西岸了,是不是這些?」另一網民說:「地球磁極正轉移,要預期會越來越多意想不到的事發生。」陰謀論者則很多提及「化學凝結尾論」,即是指飛機在天空留下的長長痕迹,實情是當局秘密在天空灑化學品,進行操控天氣實驗、鋁粉反射陽光抗暖化等,結果造成異象。有網民則說:「我相信政府一定會歸咎於全球暖化。」



「可令汽車感染的麻疹」


也有些幽默回應,純屬搞笑,像形容汽車白斑片片,「是一種可以令汽車受感染的麻疹」,「聽說這是來自候鳥群」,又有人說白灰是來自州內「娛樂用大麻」餘燼。《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209/190349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729

iPhone 6 Plus輻射量 高其他品牌5倍有用家放腰間感皮膚灼痛

1 : GS(14)@2015-03-19 08:18:14





■醫生指出,長時間接觸高能量的電磁波輻射,會影響人體細胞,甚至致癌。司徒世華攝


【《蘋果》委託大學測試】【本報訊】香港的智能手機普及率全世界排名前列,惟手機釋出的輻射卻有可能致癌。《蘋果》早前委託本地大學為六款熱門智能手機進行測試,發現蘋果iPhone6 Plus通話時釋出的輻射較其他測試品牌最高近五倍。有用家坦言將iPhone貼身存放時皮膚會感到灼痛,懷疑與輻射有關。記者:梁御和



世界衞生組織早於二○一一年將手機釋出的電磁波輻射歸類為「2B級致癌物」,有可能對人體致癌;至於量度手機輻射,則以人體實際吸收的射頻能量水平、即「比吸收率(SAR)」為標準。本報早前委託本地一間大學的實驗室為蘋果iPhone6、iPhone6 Plus、HTC Desire Eye、三星 Note4、Note Edge及華為Ascend Mate7等共六款熱門智能手機,進行比吸收率測試。測試期間,實驗室人員以儀器測試處於通話狀態的手機,計算一般用家在使用手機通話時,頭部會吸收到多少電磁波輻射。結果發現,深受港人歡迎的蘋果iPhone6 Plus,其比吸收率數值為0.58瓦特,屬六款測試手機中最高;至於機身尺寸較細的iPhone6也不遑多讓,錄得0.27瓦特,屬第二高。餘下四款手機的比吸收率則平均只有0.1至0.15瓦特,最低的是華為Ascend Mate7,只有0.102瓦特,以此計算,蘋果手機的輻射量可較其他手機最高近五倍。




均無超出國際標準


根據通訊辦規定,在香港出售的手機必須符合國際非電離輻射保護委員會(ICNIRP)建議,即比吸收率不可超過2瓦特,是次測試的所有手機均未有超標。惟有iPhone6 Plus用家透露,曾將手機放在腰間手機袋,半日後隨即感到袋下的皮膚灼痛,直至取走手機才回復正常,懷疑與輻射有關,「一年前出國旅行借過一個4G WiFi蛋放喺袋,過咗陣背脊皮膚一樣灼痛,要拎走個WiFi蛋,等多幾個字先冇事」。




長時間接觸或致癌


內科腫瘤專科醫生邵祖德指,長時間接觸高能量的電磁波輻射,會影響人體細胞,「細胞入面嘅基因物質,本身有電子……電波會影響佢運行,細胞基因有機會唔穩定,尤其係大腦,輕則可能影響注意力、記憶力及精神,嚴重啲令基因造成永恒突變,造成癌變」。至於要承受多少劑量才造成此後果,至今還未有定論。邵祖德又指,部份抵抗力較弱人士,或較易受手機的電磁波輻射影響,因皮膚下的神經線受刺激引起觸電般痛楚,「呢啲都唔係太大問題,最驚都係對腦部有影響」。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指,只要手機本身天線設計等接收能力夠強,又或機身設計較好,便可減低手機釋出的電磁波輻射,「好似車咁,大家可以有同樣馬力,但係一部食油啲一部慳油啲」。他又指,部份廠商會較重視產品的比吸收率,相對付出較多資源降低輻射量;也有部份廠商只要求符合法例要求便覺充夠,「好似環保咁,大家願意投放落去嘅資源都唔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19/190818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673

港公司國產M巾輻射超標遭黎國沒收

1 : GS(14)@2015-03-24 09:04:46





國產衞生巾竟有輻射!黎巴嫩海關日前在首都貝魯特機場,發現三十箱、重約半噸、由中國生產的負離子衞生巾含有輻射,放射性水平更超標三十五倍,已被海關沒收。



影響卵巢和骨髓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指出,這批衞生巾上周五(二十日)從杜拜入口,已被當局沒收,交由黎巴嫩原子能委員會檢查,當局稱目前無法調查輻射的來源,當局已成立特別小組調查。報道稱這批衞生巾品牌是Anion(圖),是月朗國際的產品,在淘寶有售。這企業的創辦人是香港上市公司富祐國際的主席陳懷德,截稿時,本報未能聯絡到陳作回應。其網站稱這種有負離子芯片的衞生巾可以去除異味,防敏殺菌,對健康有益,並通過香港安全標誌和歐盟CE認證。本港婦產科專科醫生余啟文指出,有輻射的衞生巾是否對身體有影響,還要看實際的輻射量。他表示一般而言衞生巾放在盆腔位置,可能影響女性的卵巢和骨髓,若輻射量大影響到骨髓,用者或會出現貧血、易病、容易出血,若影響卵巢則會令到月經紊亂、生育困難等。英國《每日郵報》/《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24/190876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51

東京公園洩輻射超標2,000倍

1 : GS(14)@2015-04-25 08:57:25

■當局在滑梯下泥土發現高輻射圓盤狀物件。



日本東京池袋一個公園昨天因測出超高水平輻射而關閉。當局在泥土中發現相信是輻射源頭的物體,認為事件與四年前福島核災無直接關係。


輻射超標的公園位於池袋本町,當局在公園一座滑梯下的泥土,測出每小時480微希的輻射水平,相信屬輻射物質鐳,人體直接暴露在這輻射水平兩小時,就已達一整年接觸輻射的官方上限。此水平亦是國家去污標準的2,000倍,不過後者要在地上半米至一米測量。當局昨天封鎖公園,一名年長女居民大興問罪之師說:「每日有很多兒童在這公園玩,當局一定要交代。」福島核災發生後,東京不少家長擔心輻射污染,自行測量周遭輻射水平,這次公園輻射嚴重超標,也是居民周一向當局舉報。池袋本町官員指該公園兩年前興建,後於福島核災,而且超高輻射局限在一小處地方,故相信污染源頭埋在地底。



來自不明黑色圓盤

當局昨午在滑梯下泥土的十厘米深處,發現一個黑色圓盤狀物體,移除後輻射讀數立即下降,現正調查。日本不時發現有人亂棄置醫療或工業用放射性物料,周三亦發現疑載福島輻射污水的無人航拍機停在首相府屋頂,但未知是否有關。法新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25/191247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911

輻射惹的禍?B仔只得一隻眼

1 : GS(14)@2015-10-08 07:44:15

埃及北部一名男嬰懷疑受輻射影響,患上獨眼畸形病(Cyclopia),導致畸形,不單只有一隻眼睛,更沒有鼻。主診醫生懷疑,男嬰尚在母體時,因為母親服食了某些藥物或是曾暴露在輻射當中而導致畸形,一出生便擁有異常濃密的頭髮、一隻大耳朵,卻只有一隻眼睛,沒有鼻子。醫生認為嬰兒的情況並不樂觀,估計只能存活數天。獨眼畸形病(Cyclopia)其實不算是十分罕見的疾病,每一千個嬰兒當中,便會有4個患上該病,但大部份患者未出生便會夭折。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08/193253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885

福島核災5周年反應堆仍釋出輻射

1 : GS(14)@2016-03-11 13:29:59

今日是日本311大地震及福島核災5周年,福島核電廠的清理工作仍然嚴峻,反應堆內已溶的燃料棒仍然釋出輻射,專家指,起碼30、40年後該核電廠才有望完全關閉。這場核災由9級大地震所致,觸發的10米高海嘯造成近19,000人死亡或失蹤、16萬人痛失家園;巨浪更對福島第一核電廠造成破壞,洩漏大量輻射。逾1,800日過去,負責營運該核電廠的東京電力公司雖已移走了一幢受損毀建築物內數百支已用的燃料棒,但對於在三個反應堆內已溶的燃料棒,仍是束手無策,以現有技術根本無法確實知道它們的位置。東電曾出動機械人搜索燃料棒,但一接近反應堆,周圍的輻射就破壞了機械人電線。東電至今主要是泵走反應堆內的輻射水,以免反應堆過熱,但如何處理泵出的近100萬噸輻射水是一大挑戰。專家更擔心那些放在核電廠附近的貯存缸會洩漏輻射水到海中。而反應堆仍洩漏輻射到地下水,受污染的地下水再流入太平洋,東電正建造全球最大的冰牆,希望能堵截地下水流入損毀反應堆底部,以免受污染。


■被海嘯沖上岸的大船,五年過後已被移走。

潛水員續尋失蹤者遺體

雖然經歷福島核災,首相安倍晉三昨日表明日本「不能沒有」核電,因為國家資源少,只有核電才能保證能源供應穩定。至於災區重建,當地傳媒統計,截至今年1月,重災區宮城縣南三陸町用來安置災民的公屋,只有23.5%竣工,石卷市和氣仙沼市亦分別只有38.4%和21.2%竣工。而在福島縣,由於受核災影響,雙葉町、浪江町和大熊町仍是「鬼城」。海嘯至今仍有逾2,500人失蹤,岩手縣陸前高田市仍未放棄搜尋失蹤者,當局昨日派出海岸防衞隊潛水員在對開海底,希望能找到失蹤者屍體。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1/195250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568

【聽專家話】叮完食物有輻射 等十秒先食係咪真?

1 : GS(14)@2016-07-12 22:08:50

大家有沒有聽過微波爐叮完的食物,要等一會兒才能吃呢?



大家有沒有聽過微波爐叮完的食物,要等一會兒才能吃,不單如此,更有不少人說食用微波爐叮出來的食物會致癌,在探討這些問題前,先學一下微波爐的運作吧!


記者找來香港浸會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黃健耀解釋微波爐的運作,「微波爐主要的基本原理,是爐內會發放微波的電磁波,食物內有分子會吸收這些電磁波,例如水分子、油分子,吸收之後便會能量提高,自己震得更劇烈,在熱力學角度分子震得劇烈是等同溫度提升了,用這原理去令食物溫度提高。」。只不過,「叮完食物有輻射」這個說法又是否正確的呢?「據我理解,一個食物被微波之後,本身不會變成放射性,因為吸收完電磁波之後,最多只會令分子震動得更快,本身不會再變成放射性發放電磁波」。但大家別以為這樣就代表用微波爐很安全,教授說如果放一些封閉的食物,例如整顆雞蛋,由於熱力會令壓力加強,雞蛋過熱而蛋殼內的壓力太強的話,分分鐘會做成爆炸,網上曾經就有人測試放173隻雞蛋在微波爐加熱,結果整個微波爐「灰飛煙滅」。另外由於金屬對微磁波的反應有所不同,吸引後有機會發光發熱,有機會令微波爐內產生火光,易生危險,所以都建議大家用寫明可放微波爐的器皿會較好。記者:方健銘



香港浸會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黃健耀表示,「一個食物被微波之後,本身不會變成放射性,因為吸收完電磁波之後,最多只會令分子震動得更快,本身不會再變成放射性發放電磁波」。

網上曾經就有人測試放173隻雞蛋在微波爐加熱,結果整個微波爐「灰飛煙滅」。

由於金屬對微磁波的反應有所不同,吸引後有機會發光發熱,有機會令微波爐內產生火光,易生危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712/196909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456

福島核電廠輻射爆標人類頂唔到30秒

1 : GS(14)@2017-02-05 10:48:22

日本311大地震引發的福島第一核電廠核事故,東京電力公司周四表示,2號機組核反應堆安全殼內推算輻射量為每小時530希(Sv)。人曝露於如此輻射量之下,30秒即可喪命。對上一次最高輻射紀錄在2號機組核反應堆安全殼內錄得,數值為每小時73希,而今次錄得輻射量每小時530希,較之前評估多六倍有多,地點位於安全殼與壓力容器之間。越近融化掉下的核燃料,輻射量就越高。調查在上月進行,誤差為正負30%。不過東電強調數字是從拍得的影像推算得來,東電方面說:「這是透過影像雜訊來推算出的數值,今後希望派出機械人量度輻射量。」不過今次破紀錄的輻射量證明事發時反應堆內情況極為嚴峻同時,亦凸顯從內取出燃料碎片的難度之大。東電原定今個月派出附有鏡頭的自動行走機械人深入調查,但機械人的設計只能承受最多1000希輻射,如果按之前評估輻射量約為每小時73希,機械人還可以工作超過10小時,但如今輻射量倍增,意味機械人在不足兩小時就可能故障,增加調查的難度。日本《產經新聞》/《日本今日網》/共同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4/199178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407

地下核試有洩輻射危險

1 : GS(14)@2017-09-17 12:12:47

【話你知】核爆炸最可怕是釋出的核輻射,會影響中樞神經甚至造成基因變異,增加致癌、致畸形風險,而放射性顆粒會隨風飄動造成更大範圍的核污染,遺禍深遠。核爆炸的熱輻射可至燒傷甚至死亡,即使數十公里外也會導致皮膚脫落;如核爆炸發生在地下,會引發地震,造成破壞,亦有洩漏輻射的危險。而爆炸後輻射會逐漸升高,向空氣中釋放大量放射性化合物中子、α、β以及γ射線。其中γ射線(又稱伽馬射線)最危險,可穿透人體和建築物,干擾甚至摧毀電子設備,一旦人或動物攝取,可形成放射病症狀包括出血、脫髮、白血病、嘔吐等,甚至增加癌症、畸變、遺傳性病變發生率,影響幾代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904/201421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822

【旅遊籽】為賺四倍人工養家 工程師賭命無懼輻射

1 : GS(14)@2017-10-22 17:23:14

電子工程師Vitaliy認為,核電廠的輻射處於可接受水平。



【旅遊籽:心導遊】在核爆災區留守的,除卻住在隔離區的自我殖民者外,還尚有5,000名工作人員在災區內工作。由於切爾諾貝爾離基輔兩小時車程,為方便上班,他們有一半居於區內,另一半住在離區不遠的城鎮。分別擔任消防員、技術和工程師、實驗室研究人員、餐廳職員等工作,雖然要冒上背景輻射是平常十倍的風險,但工資卻是外面的四倍。用性命作賭注,至少有一班人認為值得。



「安裝新石棺後,輻射已大大減少,對健康沒構成危險。只要自己注意安全,不犯愚蠢的錯誤,就沒有大礙。」29歲的電子工程師 Vitaliy如是說,他的職責是維修核爆殘骸。「我需要一份穩定收入供養家庭,當時家人提議過我出國,但我覺得始終有人要留在核電廠工作,倒不如是我吧!」眼神堅定,語氣是多麼輕描淡寫。經歷爆炸的核電廠4號反應爐,去年底蓋上混凝土新石棺,將裏面的200公噸放射物質封鎖。記者即場用輻射探測器量度,外圍的背景輻射是每小時1.18毫希沃特,導遊警誡:「輻射水平非常高,盡量不要在室外逗留多於5分鐘。」



至今仍有5,000名工人在隔離區工作,清理和維修核爆殘骸。

法例規定,連續工作15日,就要離開隔離區15日,以確保體內累積的輻射不超過人體能承受的水平。只運作九年就出事的核電廠,遺下的爛攤子尚要花上幾多人力物力清理,單是新石棺已耗資20億歐元。「我會一直做,因為他們正計劃興建一個新的『核墓地』,去棄置歐洲的核廢料。若果真能成事,有用得着我的地方都會繼續。」Vitaliy說



Travel Memo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均免簽證網上報名:核電廠一日團每位79美元,包括來回基輔交通及午餐,詳情請參考https://www.tourkiev.com機票:卡塔爾航空9月新開通來往多哈與基輔的航線,乘坐香港至基輔的經濟客位,來回票價連稅約6,513港元,包30公斤託運行李,本月22日前預訂,推廣價為3,905港元。滙率︰1港元約兌3.4烏克蘭格里夫納查詢︰https://www.qatarairways.com



記者、攝影:陳海利編輯︰黃世恩鳴謝:卡塔爾航空、Soloeast Travel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22/201893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0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