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失竊智能手機速遞香港 年賺三千萬
1 :
GS(14)@2013-07-17 01:16:11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news/20130715/212527
報道指匪徒為取得手機無所不用其極,械劫手機店的個案不斷增加,不法之徒亦會向零售商購入大批附長約的高折扣手機,到手後停付服務費將手機變賣,黑市手機更被包裝成新貨,以速遞或船運供給海外接頭人。
其中底特律市郊的Ace Wholesale公司被指是全美買賣黑市手機的最大中間人,不問來歷照機全收,據指低層僱員每周也可賺得3,000美元(約2.3萬港元)。該公司去年被執法當局破門搜查,但老闆以另一公司名義在網上買賣。當局指黑市手機出售前,會找黑客解鎖和刪除機內儲存的資料,以消除原機主使用痕迹。
電訊商Sprint指黑市手機多數送到香港、杜拜、以色列、墨西哥和拉丁美洲等地,香港更是轉賣到東南亞的中樞點。據悉單是香港市場,一年內就可獲利近400萬美元(約3,112萬港元)。由於利潤豐厚,這門黑市生意吸引激進組織抽一腳,美國政府於2009年就曾控告費城多名黎巴嫩真主黨分子,指他們企圖販賣黑市手機到香港和阿聯酋,為這個激進組織賺取收入。
2 :
hh0610(1603)@2013-07-18 19:48:40有人同我傾過賣老美D退貨TV.
利潤唔夠高傾唔埋欄.
3 :
ng caddy(36072)@2013-07-18 20:18:552樓提及
有人同我傾過賣老美D退貨TV.
利潤唔夠高傾唔埋欄.
,香港是黑市天堂?(計黑色資金市場之外,另一市場)
4 :
GS(14)@2013-07-18 23:22:303樓提及
2樓提及
有人同我傾過賣老美D退貨TV.
利潤唔夠高傾唔埋欄.
,香港是黑市天堂?(計黑色資金市場之外,另一市場)
黑色資金入來好難
5 :
ng caddy(36072)@2013-07-18 23:27:394樓提及
3樓提及
2樓提及
有人同我傾過賣老美D退貨TV.
利潤唔夠高傾唔埋欄.
,香港是黑市天堂?(計黑色資金市場之外,另一市場)
黑色資金入來好難
,最近又捉到有人洗黑錢(新聞),黑色資金入來,好多方式,好易....

6 :
GS(14)@2013-07-18 23:37:20好快唔可以見光的啦
四叔再籲買股好過買樓 兩年前推介 至今累賺三至五成
1 :
GS(14)@2014-06-05 18:12:0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05/news/ec_eca1.htm

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中)兩年前開始向市場推銷地產股,他昨出席中華煤氣股東會後重申,如果現時投資地產股,兩三年後可能有數十個百分點、甚至「一個開」(即一倍)的回報。左為中華煤氣常務董事陳永堅。(劉焌陶攝)
【明報專訊】人稱「四叔」的恒基地產
(0012)主席李兆基兩年前開始向市場推銷地產股,他昨日出席中華
煤氣(0003)股東會後重申,如果現時投資地產股,兩三年後可能有數十個百分點、甚至「一個開」(即一倍)的回報。翻查資料,自他上次發表「買股好過買樓」言論起兩年以來,本地地產股確實累積了三至五成的升幅,兌現了他的看法。
「如果你男朋友送你1000萬,我建議你買地產股,好過買樓……」相信不少人都聽過四叔這個「故事」,他由2012年5月底開始發表此言論,當時地產股尚未發力。直至現時,地產股已經歷過低潮並持續反彈,他昨日再發表買地產股好過買樓的言論。
「現買地產股 三年賺一個開」
李兆基認為,現在買地產股的時機剛剛好,因為股價相對每股資產淨值的折讓仍然很大,「例如一隻地產股現價100元,如果把它的資產拆出來,每股可能值200元。」他相信,如果投資在地產股,兩至三年後將有數十個百分點、甚至一倍的回報。曾經被冠以「亞洲股神」稱號的李兆基,多次呼籲大家買地產股不要買樓,確有其道理。自他發表此言論起,中原地產指數過去兩年只累升14.5%,但他旗下的恒地,雖然昨日跌了2.8%,但兩年來累升40.9%,其餘地產股升幅亦高於中原指數(見表),其中
長實(0001)升幅更達到50.8%。
買碧桂園票據 收7.5厘息
雖然地產股在去年紛紛見頂回落,但近日開始有追落後之勢;而中原指數今年至今沒有變動,但長實及恒地卻是今年表現最好的藍籌股。花旗的報告指出,由於剛性需求強勁、建築成本高企及政府有意「減辣」等因素,該行預計今年整體住宅價格沒有變幅,但現時地產股的股價已反映了樓價跌兩成的因素。另一方面,地產股股價較資產淨值,平均有高達37%的折讓。因此該行相信,地產股尤其是發展商,將會繼續跑贏大市。
李兆基雖然極力推介本地地產股,但他的個人投資則包括內地房地產公司。他早前以私人名義斥資2.5億美元認購
碧桂園(2007)的5年期票據,他昨日回應指,主要因為碧桂園的表現不錯,而且票據每年的回報率高達7.5厘,相信是合理的投資。
明報記者 廖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