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A股行情慘淡,滬指1月底達到年內最高點後旋即以較大幅度開始下跌,之後持續以不同幅度震蕩走低。在海外風險因素、信用債違約頻發等諸多利空因素輪番演繹下,市場彌漫著謹慎悲觀的情緒。這也在指數上得到明顯體現,7月初上證指數甚至一度跌破2700點。此後盤面呈現回調趨勢,目前則在2900點附近震蕩。
近期央行公布了資管新規的執行細則,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將給市場帶來三方面利好,即提高理財產品相對吸引力、緩解實體企業再融資壓力以及提振市場流動性。在不少機構看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轉向已經確認,賣方也悄然轉多。
比如廣發證券策略研報稱“非銀金融行業:資管新規細則落地,壓力舒緩利好板塊”、中金公司研報稱“A股策略:政策拐點更加明晰”等等。星石投資甚至認為,市場底部確認,無需悲觀,價值成長股仍然值得堅定持有。
樂觀情緒擡頭
博時榮享回報靈活配置定開混合擬任基金經理蔡濱認為,雖然短期看市場負面因素較多,市場或在下半年持續震蕩尋底。但長期看,目前改革大方向持續正面推進,或許正意味著開啟了一個新時代,目前正值布局好時機。
星石投資也認為,市場已對海外風險因素有了充分認識,情緒面反應已有所鈍化,海外風險因素對國內經濟總量影響可控。而另一方面,全面去杠桿進入到結構去杠桿,貨幣政策出現了實質性的微調,下半年仍有一定的降準空間,堵偏門+開正門的財政政策,未來減稅力度有望加大。
蔡濱表示,他在去年底已經將倉位降低,主要是因為自下而上找不到太多具有吸引力的股票,背後邏輯是部分個股漲了兩年導致估值吸引力在下降,而這也讓他今年避開市場調整風險。
星石投資策略分析師袁廣平向第一財經稱,“盡管資本市場波動擾動因素增多、波動加大,但相關負面沖擊已得到了充分反映,市場底部正在形成。市場不應沈浸在極度悲觀的情緒中,經濟、政策、估值正’三重築底’,應該珍惜市場底部區間布局的大好機會。”
WIND統計顯示,目前A股逐步逼近市場底部,從絕對估值來看,國證A指估值15倍、上證綜指估值12.5倍、滬深300估值11.5倍與過去歷史4次大底的估值水平基本相當(2016年2638點、2013年1849點、2008年1664點、2005年998點)。
進一步從估值分布來看,目前全部A股估值中位數是30倍,0-40倍估值的個股占比55%,低估值個股占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過去歷史底部的情況。
“不會因為看好而簡單地長期持有。如某些個股漲太多估值偏貴就會賣掉,會反複評估自己的持倉價值。”蔡濱也說。
當然市場上也存在不同的聲音。
交銀國際的首席經濟學家洪灝對A股底部的投資概念更為謹慎,他認為市場底部應該定義為額外承擔的風險開始低於因此而額外產生的回報,並指出在這種定義下不會存在指數的絕對底部。
看長期趨勢
為什麽近期市場會出現震蕩調整?蔡濱認為,背後核心原因是“去杠桿”政策背景下,整個經濟基本面趨勢震蕩向下,貨幣政策偏緊、棚改及基建收緊、部分行業補貼政策退出等情況,會給企業盈利帶來壓力,或體現在下半年及明年一季度,目前市場調整正是從估值上對這一壓力的反映。
短期看未來市場或將繼續震蕩尋底,很難出現特別大利好。不過蔡濱認為,目前屬於估值偏低區域,已經一定程度反映了未來業績壓力、增速壓力。
星石投資認為,中國經濟L型走勢,進入了存量經濟主導的長期階段,這點市場已經達成了共識。在此背景下,要尋找長期的投資機會,關註總量數據意義不大,更應該把握好經濟結構調整的長期趨勢——新興產業的持續擴張和優質公司的份額提高不會因為短期擾動而中斷。
在星石投資看來,市場底部確認,A股無需悲觀,代表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方向的價值成長股仍然值得堅定持有,而所謂價值成長股,應具備三個特點。
第一,代表經濟未來發展方向。具備強勁的驅動因素能夠促使行業或者公司本身保持較高的成長性;第二,估值相對合理(這里的估值並不是絕對的PE水平,而是能夠與未來成長性匹配的估值,通常用PEG來衡量,一般PEG在1附近說明其估值相對合理);第三,強大的股價修複力。這類企業的內在價值以及較高的成長性能夠確保其穿越牛熊,即使在市場調整的過程中遭到錯殺,但是市場企穩或反彈之後能夠迅速進攻。
從市場交易來看也趨近於情緒底,目前市場的換手率也基本接近過去幾次大底。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或許已經到了“布局黃金期”,優秀的好企業在估值便宜的階段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不過,也有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擇時”投資是無效的,因為“擇時”本身是倉位上的增減,一旦方向做錯則很難彌補。
袁廣平認為,“擇時”應以時間周期拉長後的板塊輪動為主線。“比如我們去年以大消費主題貫穿全年,其中60%的倉位集中在消費領域,但配置風格依然較為均衡,並把其他部分倉位配置在結構性機會中。這樣的操作,試錯成本相對較低,一旦市場劇烈調整,彌補起來速度更快。”但她強調,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做倉位層面的擇時,一旦系統性風險來臨,依然會減倉,只是在產品中不輕易使用倉位擇時。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