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警惕!春節前新上線、高返利的理財平臺或藏貓膩

有新的網貸平臺上線運營,或是一些平臺為了吸引投資人而給出“體驗券”、“紅包返現”、“額外收益”這樣的促銷,本身也算是正常的市場現象。可是放在春節前的時點上,投資人就有必要多留個心眼。

第一財經記者收到多名投資人反映,下圖中,中間這家理財服務公司,此前新上線了一個網貸平臺。然而,記者通過其工商資料查找股權關系發現,其股東方和參股企業,旗下都已爆出了問題平臺,其中某股東方投資企業的另一個網貸平臺已經停業。

“投資人要警惕新上線的平臺是不是問題老平臺的‘馬甲’。”接觸過類似案件的上海鼎善律師事務所律師危龍斌向第一財經表示:“某些平臺在出現資金兌付問題傾向、或是出現負面輿情後,會重新搭建或另開平臺,在同一個實際控制人控制下,實現平臺資金的調配以掩蓋出現的問題。”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從新平臺獲得的融資,很可能會被挪去救局另一頭已經緊繃的資金鏈。”危龍斌並稱。

那為什麽春節前,此類事件尤為多發?有業內觀察人士稱,第一,節前市場資金面本就偏緊,加上不少投資人春節要用錢,所投產品如能年前回款,他們會提取資金而不選擇直接續投;第二,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已經到了排查整改的階段,投資人在單一平臺的借款上限也將受到嚴格限制,這使得很多平臺正在面對規模收縮;第三,在行業清理整頓階段,有一批投資人有贖回產品“落袋為安”生怕踩雷的心態;第四,從去年初開始,對於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工商登記註冊就已經被嚴控了。

所以在這樣行業收縮的大背景之下,真實的新平臺上線需求已遠不及過往;而在持續“資產荒”、資產端一一對應、借貸利率沒有大幅提升的情況下,網貸平臺也難以在負債端,亦即賣產品時大幅提高收益率或給出高額返現。因此哪個平臺如果無緣無故背離行業大勢,投資人就需要多問一個“為什麽”,以防一批已在“借新還舊”的問題網貸平臺,已突然拉高返利、拉高收益的單一方式來吸引投資人,應對資金流失。

上述觀察人士表示,投資人可通過各類公開的工商查詢網站,對節前新上線、高返利、尤其是推出超高收益超短期標的的平臺做個簡單的盡調。很多情況下,股權關系、或是高管的多頭職務,其實都泄露了平臺的問題。一些看似新上線的平臺,和問題老平臺還在共享同一個推廣渠道,或是在同一個辦公地址辦公,這些都應被引起警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920

比特幣市場被叫停 礦機價格跳水暗藏貓膩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05/1152168.html

每經記者 陳耀霖 每經編輯 王嘉琦

9月份,多部委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采取了嚴厲的監管措施,相應虛擬貨幣的價格也發生了較大波動。

在各大比特幣交易平臺陸續關閉交易服務的同時,部分國內開采比特幣的“礦機”也失去用武之地。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註意到,用於挖比特幣的“礦機”和顯卡正在被拋售。

在二手“礦機”交易網站彩雲比特和二手交易平臺“閑魚”上,記者均發現,近日買賣比特幣“礦機”、顯卡的信息逐步增多,而大部分價格都大幅下跌,曾經一臺上萬元的“礦機”,如今只要2000元就能買到。然而,便宜的背後卻可能埋著“地雷”。

比特幣“礦機”、“礦卡”大甩賣

所謂“礦機”,指的是用於挖比特幣的計算機。顯卡和“礦機”,均能用於挖比特幣。

比特幣興起不久時,用高配置的顯卡就能挖出比特幣。後來,在專用芯片研發出來後,顯卡則已經完全跟不上時代,使用專業的“礦機”才是比特幣玩家們的首選。

比特幣市場被叫停,對於顯卡和“礦機”廠商的沖擊不小。

一位不願具名的比特幣“礦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產業鏈的下遊受這麽大影響,上遊自然也難做,有的人已經在考慮退出該行業,大量出手自己的‘礦機’存貨。”

該人士談到,在幣價高時,掀起一股全民“挖礦”的熱潮,造成了相應電腦硬件價格的飆升,此前,AMD和NVIDIA都為挖礦者推出過標準顯卡,銷量很好甚至長期斷貨。但是此次波動,定然會“嚇退”一部分參與者,顯卡、礦機的價格、銷量下跌成為大概率事件。

記者在多個交易平臺看到,比特幣“礦機”價格有大幅度下跌,另外各大二手交易平臺也出現了大量二手“礦機”。這些“礦機”大多是批量出售,價格在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並且也是均有降價。

以二手“礦機”交易平臺“彩雲比特”為例,一位河北廊坊的賣家發帖:“轉讓自用螞蟻S7,價格美麗,新手入行完美選擇。”價格則為2000元一臺。記者了解到,此類型“礦機”2年前預售價格將近14000元/臺,在今年初時,一臺S7也能賣到5000-8000元。

此外,在二手交易平臺“閑魚”上,也出現了大量買賣“礦機”的信息,有賣家發帖表示:“礦難無情人有情”,“800收了幫老板回血”。有原價2000元的顯卡,如今只賣到800元,並且鮮有人問津。

大部分賣家的交易都沒有了下文,9月26日,當記者再次進入“閑魚”平臺時,發現該平臺更是已直接屏蔽了“礦機”、“比特幣”等關鍵詞,此前搜索到的信息均已無法顯示。

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介紹,2011年到2013年是比特幣“礦機”價格漲幅的高峰,部分高配置的比特幣“挖礦機”甚至從1萬元漲到了30萬元,有的高配置機器一天能挖出3個比特幣。

當談及“礦機”品牌時,多位“礦工”告訴記者,此前較出名的“礦機”名為“阿瓦隆”,也被稱為“挖礦神器”,最高時甚至炒到20多萬一臺。而如今,阿瓦隆也已逐漸銷聲匿跡。

挖過礦的二手顯卡恐難以使用

原來顯卡是根本買不到,現在到處去賣還沒人要。

在一個比特幣交流群里,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註意到,大多數“礦工”對未來很擔憂。畢竟失去了下遊市場,“挖礦”環節也難以立足。

有業內人士提醒記者,原先都是2000、3000元價格的“礦卡”,現在只要600-900元,這些“礦卡”雖然價格便宜,但是要慎重購買,用於比特幣挖礦的顯卡損耗普遍很嚴重,並不適合二手購入。該人士表示,

挖過礦的人都知道,“礦工”的“礦卡”,每天24小時開機,都是超負荷運轉的。內部損耗很大。這種二手顯卡,有可能買了幾天就用不了了,但是在外觀上是看不出什麽痕跡。

據業內人士介紹,剛剛開始“挖礦”的顯卡有很多,而大部分顯卡的成色相對較新,加上一個新的包裝盒,就可以充當新的賣。例如1999元的GTX1060顯卡,挖礦兩三個月,套上包裝,掛在網店或者實體店。售價只有999元。“你以為撿了大便宜,其實是踩中了地雷。”

據了解,此前,還有部分低素質的“挖礦”者購買了顯卡後,將其用於挖礦,挖了幾天後,利用購物平臺的退換貨政策,將使用過的顯卡退還給購物平臺。購物平臺一般都會檢查顯卡,發現無損壞後重新包裝出售給下一位消費者。這無疑是損害了其他消費者的利益。

“只是挖了1-3個月的礦的話,連顯卡廠商自己也沒法用絕對準確的方法來判斷顯卡是否有挖過礦。有一些買二手顯卡的買家,如果是用來打遊戲,買到‘礦卡’肯定是帶不動機器的。”前述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最近這一波的變動,市場變化太大了,我認為顯卡最終的價值不在挖礦。畢竟比特幣挖礦也要看規模效應,這是未來趨勢,少數人的顯卡挖礦最終會被淘汰的。希望市場回歸理性吧。”另一位比特幣“礦工”則如此認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824

不限量套餐貓膩多 工信部出手後三大運營商齊整改

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就是“剛需”,不少運營商順勢推出不限量套餐。可是,這些套餐存在限速等諸多限制,但在宣傳上,又淡化這些限制。所以,很多消費者對這些套餐存在質疑。

近日,工信部要求,不限量套餐的宣傳推廣行為,不得誇大宣傳,對於限制條款要標示醒目等。11日,三大運營商均表示已開展自查並整改,將規範宣傳推廣行為,在醒目位置向用戶提示相關條款等,讓用戶明明白白消費。

↑資料圖:市民正在使用流量上網。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不限量套餐限制多

不限量套餐誕生後受到網友的諸多吐槽,首先就是限速。據了解,目前所有的不限量套餐,用戶使用流量超出一定量後均有限速限制。

例如,最近中國移動力推的88元暢享不限量套餐,用戶當月流量使用超過10GB後,上網限速最高1Mbps,當月累計使用流量超100GB後,限速至最高128Kbps。

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不限量套餐也存在類似限制,只是限速閥門不一。據專家介紹,一檔限速多是降至3G水平,二檔限速閥門為2G網絡水平。

記者對目前市面上的不限量套餐進行了梳理,中國移動主要有“任我用卡”、“移動王卡”和暢享不限量套餐等;中國聯通為“大小冰神卡”;中國電信為“天翼不限量套餐”,他們有一個共性,均存在“達量降速”的特點。

另外,除了基礎運營商,一些號稱定向不限量的互聯網卡也存在類似問題,甚至限制更多。

記者近來調查發現,以優酷和中國電信合作的“大小魚卡”為例,其說明顯示,“優酷視頻專屬流量不包括優酷客戶端內圖片、文字、彈幕加載、打開優酷視頻時加載圖片、文字等產生的流量。”播放第三方廣告也單收流量費。

↑某定向流量卡說是不限流量,但設定了種種要求,用戶難以做到不使用套餐外流量。APP截圖

貓膩:宣傳上淡化這些限制

雖然不限量套餐存在諸多限制,可是宣傳上,很多情況下,運營商都淡化了這些限制:“不限量”字大,“限速”字小,甚至對限速只字不提。

5月份,記者在北京地鐵6號線走訪發現,在地鐵廣告牌上,中國電信打出不限量129元套餐廣告,對超出流量後限速等限制只字不提。實際上,這款套餐,當月國內手機流量超過20GB後,上網速率降至1Mbps,次月恢複。

11日,記者觀察,在中國移動官網,北京地區首頁部分宣傳不限量套餐的banner中,對超出流量後限速的限制都沒有標註。中國聯通官網亦如此。

在一些互聯網卡中,其定向不限量套餐,限制條件多“藏”在幾萬字的用戶隱私協議(或說明、用戶須知等)中。誰使用APP時會細讀隱私協議?又如何在上萬字的說明中發現這些?用戶知情程度可想可知。

↑資料圖:三大運營商表示規範宣傳。中新網 吳濤 制圖

三大運營商後續如何整改?

針對基礎電信企業“不限量”套餐隱藏限制條款等宣傳問題,近日,工信部提出明確要求,此類套餐的宣傳推廣行為,不得誇大宣傳,對於限制條款要標示醒目等。

工信部還要求,要進一步規範經營行為,營銷宣傳時要做到真實、準確,實行明碼標價,對資費方案限制性條件以及有效期等需用戶註意的事項,要履行提醒義務,不得片面誇大或混淆優惠幅度,確保用戶明明白白消費。

三大運營當時均表示,立即開展自查,規範宣傳經營行為,確保用戶明明白白消費。

11日,三大運營商再次回應。中國移動表示,近日已啟動了所屬各單位的自查與整改工作,重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求進一步規範套餐包含流量的宣傳,對於采用了“不限流量、達量降速”規則的套餐,在媒介宣傳材料中明示“達量限速”等條款;二是要求進一步規範銷售和客戶服務渠道,在套餐銷售和客戶服務過程中,向用戶明示相關限速條款;三是要求進一步完善資費公示、用戶流量使用告知和提醒服務。

中國電信稱,根據工信部要求,已經全面啟動各經營單位的自查與整改工作,重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求進一步醒目明示“達量降速”條款;二是要求進一步規範所有銷售和客戶服務渠道,明確向用戶提示“達量降速”條款;三是要求進一步完善資費公示、用戶流量使用告知和提醒服務。

中國聯通表示,已全面啟動各級經營單位的自查與整改工作,確保在套餐宣傳、資費公示、業務單據中均明確告知用戶。重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規範各檔套餐產品的套內流量宣傳,全面排查大流量套餐宣傳推廣中存在的不規範行為;二是規範各銷售和服務渠道經營行為,在醒目位置向用戶提示套餐的流量、速率等資費條款;三是進一步完善套餐設計,規範資費公示、用戶流量使用告知和提醒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