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微軟同意以25億美元收購熱門遊戲《Minecraft》的瑞典軟件制造商Mojang AB,希望藉此拓展旗下Xbox及移動業務。
收購Mojang將成為Satya Nadella就任微軟首席執行官以來的最大一筆交易,預計將為Xbox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爭取更多玩家。此前,微軟曾考慮將Xbox遊戲系統轉變為一體化裝置,以提供包含電影和音樂在內的更為廣泛的內容。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FBR Capital Markets & Co.分析師Daniel Ives評論稱:
在公司加大對Xbox投資力度、開始攜處於重組進程中的Nokia殺入激烈的智能移動電話領域之際,收購Mojang將在正確的時間給予Nadella及公司正確的產品。
去年9月,微軟宣布收購芬蘭手機制造商Nokia的大部分手機業務,及其專利許可證。
微軟在公開聲明中表示,Mojang將並入其遊戲部門,而創始人Markus Persson則將離職,另外兩名創始人CEO Carl Manneh以及Jakob Porser也選擇離開。
Markus Persson 給出的賣掉並離開Mojang的理由是:這不關乎錢,只關乎想要的精神自由。Mojang在公開聲明中解釋稱,
擁有Minecraft所帶來的壓力過於沈重,令他無力應付。
微軟將繼續在所有軟件平臺支持Minecraft的運營。預計整體並購工作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完成,並計劃在2015財年實現收支平衡。
《Minecraft》推出於2009年,目前已經售出超過5400萬個拷貝。其中文版被稱為是世界上第一款沙盤遊戲。(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蘋果公司日前宣布將在丹麥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數據中心之一。新的數據中心將使用可再生能源供電,並且過剩的熱量將被回收並用於當地供熱系統,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我熱情歡迎蘋果公司投資丹麥,這是對丹麥經濟有著顯著促進的利好消息。類似投資證明丹麥擁有平衡宏大的環保能源政策和世界級的商業環境的能力。” 丹麥貿易與發展大臣莫恩斯·延森(Mogens Jensen)說。
丹麥的綠色能源政策以及強有力的清潔技術集群都是這個投資決定的重要因素。“蘋果被廣泛認為是全球領先的科技服務公司,長久以來發展和提供前沿產品和服務。我很高興丹麥能為蘋果提供有創意、能可持續發展的和環保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莫恩斯·延森說。
蘋果將會在接下來10年內在丹麥維堡市建立這個新的數據中心,與此同時在愛爾蘭建造一個相似的數據中心。這兩個數據中心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數據中心,投資總價值接近20億歐元,是蘋果迄今為止在歐洲最大的投資。
“這項投資不僅肯定了丹麥在綠色方案和可再生能源技術方面世界領先的地位,更說明了我們是一個對投資非常友好的國家:我們為全球創新公司提供富有吸引力的商業機遇。”莫恩斯·延森說。
據外媒消息稱,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將與上汽集團(600104.SH)合作,投資50億美元開發面向發展中市場的新車型。通用汽車總裁丹·阿曼表示,通用與上汽正在合作開發車身架構和發動機,旨在2019年前生產出第一輛車,並期望最終能達到年銷售量超過200萬輛的目標。這些合作開發車型將在包括印度、中國、巴西和墨西哥在內的新興市場銷售,但不會進入美國和歐洲。
這應該是通用和上汽在中國市場展開合作以來,第一次在平臺開發上展開合作。據了解,通用之外,上汽也將為此投入一定數目的資金,但暫時沒有具體的數據公布。
“這一做法表達了通用對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以及合作夥伴的重視。”通用汽車中國公關部人士認為。這很容易理解,2014年,通用實現全球銷量992.4萬輛,在華銷量接近354萬輛。2015年上半年其全球零售銷量達到486.1萬輛,中國則占據了35%的份額,銷量達到171.9萬輛。
從利潤上看,上半年中國業務總凈利潤為21.32億美元(人民幣132.38億元),歸於通用的權益收入為10.22億美元(人民幣63.46億元),2014年同期為10.71億美元。這也就意味著,上半年通用幾乎每隔三天就可以在中國市場上獲取兩億多元凈利潤。
在宣布與上汽聯手的同時,丹·阿曼還表示,通用將追加對巴西市場的投資,決定將其2014年至2019年投資計劃金額從原來的65億雷亞爾(約合19億美元)增至130億雷亞爾(約合38億美元),追加的投資將主要用於新產品的研發。
眼下,新興市場在通用汽車中的銷量占比達到55%左右,而曾有數據預測,到2030年全球每年輕型車的銷量將達到1.30億輛,遠超過現在的8800萬輛水平,新興市場將貢獻絕大部分增量,而中國市場年銷量將達到4000萬輛。
在此之前,由於新興市場在消費力和消費成熟度上都相對落後於發達國家,因此,車企在車型引入時,更傾向於將成熟市場相對低端的產品導入這些市場。而眼下,隨著消費者年輕化趨勢的增強,新興市場消費成熟度的提升,這一辦法顯然行不通了。“我們認為這些(新興)市場消費者需求變化很快。新興市場的消費者和立法者希望車輛擁有網絡連接、較好的燃油經濟性、適宜的安全技術。為了提供這些功能,達到這個層次,我們需要從不同的的角度和維度來實現。”丹·阿曼表示。
也正因如此,新的投資計劃表現了通用著眼未來的長遠規劃,其實除了通用,包括大眾、豐田、本田等跨國車企,都在快速轉變對新興市場的重視度和產品投放計劃。
從戰略層面看,通用應該是上述車企中,相對較為開放的一家。其實,早在之前,通用就曾聯手上汽集團研發了一系列小排量的渦輪增壓發動機,而此次,在發動機和車身架構上的合作,一方面基於通用對於合作夥伴在本土化市場洞悉上的優勢,而另一方面,通用無論是在技術研發層面,還是在成本管控層面,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多年來,通用旗下的上汽通用五菱一直以低價高質領跑市場,而在新興市場的拓展上,通用和上汽也有良好的合作,因此,在未來車型對巴西、印度等市場的適應性開發中,上汽說不定也能助通用一臂之力。
盡管海外出口的銷量仍在持續下滑,長城汽車還是堅持繼續走出去。
9月16日,長城汽車(601633.SH)發布的對外投資公告顯示,該公司已在俄羅斯圖拉市註冊成立俄羅斯哈弗汽車制造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俄羅斯哈弗”),對此,長城汽車預計將對俄羅斯哈弗合計投資約人民幣33.3億元,用於工廠建設及經營。
據悉,俄羅斯哈弗為長城汽車的全資子公司,總占地面積約216萬平方米,產能規劃為年產15萬臺汽車,生產車型主要為SUV。公司的經營範圍為:汽車、汽車零件、部件及其配件的營銷、銷售、推銷,生產制造以及開展與此有關的其他任何經營活動,包括貿易中介活動和對外貿易活動;對汽車運輸工具進行技術維護和維修,提供其他類型的汽車運輸工具技術維護服務;在銷售汽車運輸工具時從事金融性中介活動。
數據顯示,俄羅斯一直是長城汽車海外單一最大市場,1~7月長城汽車累計出口14945輛,其中向俄羅斯出口9403輛,占比高達62.9%。
受匯率波動影響,長城汽車對俄羅斯的出口下滑也很快,其中7月份該公司在俄銷售新車1307輛,同比去年的1708輛,下跌23%。1~7月銷量同比下滑22%。受此影響,長城汽車整體出口量也出現大幅下跌,1~7月出口總量下滑56.39。
截至目前,長城汽車已在俄羅斯、澳大利亞、南非等國家投資設立銷售公司並運營,此外還在南美、中東、亞太等地建立了一定的銷售網絡。而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長城汽車希望通過變革銷售模式、推出新款車型等措施,提升品牌影響力,擴大海外銷售規模。
其實,早在2014年5月20日,長城汽車就已與俄羅斯圖拉州政府及圖拉州公私合營發展集團(開放型股份公司)簽署三方協議,在當地投資建設整車生產基地。但發生在2014年底的盧布匯率波動影響了整個投資進程。
由於盧布的大幅跳水,今年3月,通用汽車等車企開始削減在俄產能,此外還有多家汽車公司宣布縮減當地產能。並呼籲政府出臺響應措施以減輕外資車企的匯率壓力。
根據俄羅斯《生意人報》(Kommersant)消息,俄羅斯政府在今年三季度初將出臺一系列措施,鼓勵外資車企在當地投資建廠,並降低盧布匯率波動給外資車企帶來的風險。
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車企必爭之地。
新能源市場硝煙漸起
上汽集團於10月28日發布消息稱,將在未來五年累計投入200億元,投放30款以上全新產品,以保持自己的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先優勢。2020年力爭新能源產品銷量達到6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實現20萬輛。
在過去幾年,上汽集團已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投入總計超過60億元,在電池、電機和電控領域都取得了核心技術上的突破,但這仍然不夠。國家對於乘用車燃油消耗標準的愈加嚴格,新能源汽車不僅承擔著節能減排的重擔,也成為產業升級的必然方向。因此,在未來五年中,上汽200億元的投入將主要著眼於核心零部件的提升、零部件產業鏈的建立以及整個新能源生態圈的搭建。在整個30款新能源產品規劃中,純電動將達到13輛,而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將達到17輛。在產品布局上,上汽將進一步加快平臺化和模塊化,保證每年推出兩款自主品牌新能源產品。
未來,上汽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將覆蓋所有的細分市場,在高中低端都推出產品,不僅將能與特斯拉進行對標,還能進一步利用規模化優勢解決成本難題,滿足普通消費者的需求。此外,在公共領域,還將會有用於出租車和租賃車市場的產品推出。
上汽之外,隨著國家政策指向的進一步清晰,越來越多的車企加碼新能源汽車,一場長期的市場爭奪戰已經不可避免地正在打響。
在此之前,比亞迪宣布定增150億元用於動力電池的產能擴充以及新能源技術研發,並發布了未來多款新能源汽車的產品規劃。長安汽車宣布將在未來十年內投資180億元用以新能源項目開發,擬投放新能源車型34款,到2025年新能源銷量達到200萬輛。一向專註於SUV的長城汽車也不甘示弱,表示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投入僅120億元,並有望在2016年推出首款純電動車型。奇瑞希望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20萬輛,而北汽也在近期將2020年的新能源銷量目標從此前設定的20萬輛提升至40萬輛。
不單是銷量之爭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誰能獲得成功,目前尚難定論。新能源產品之間的競爭和傳統車不同的是,不僅關涉到技術、成本,與政策影響和基礎設施建設之間的關系也十分緊密。
上述諸多因素讓國內新能源生產企業之間的排位不斷變化。數據顯示,2015年1~7月,我國新能源車型銷量排名前三名分別是比亞迪秦、北汽E系以及知豆。然而8月卻變化連連。比亞迪秦雖然環比略有下降,但仍以3534輛的銷量繼續穩居首位。上汽榮威550plug-in以1628輛的成績,從7月的第四名躍居第二位。2015年才上市的比亞迪唐更是進步神速,8月銷量接近1500輛,奪走第三名。而眾泰、知豆的純電動車型排名均有下降。
進入9月,市場排名進一步變動,康迪熊貓令人驚訝地創下了同比超2000%的增速,9月銷量一舉突破3300輛,雄踞新能源產品中第一的位置。而在8月,熊貓的銷量僅有800余輛。9月,比亞迪秦的銷量為2115輛,市場上排名第二,尾隨其後的是北汽E系列電動車,9月的銷量達到1459輛,同比增長360%。榮威550plug-in的9月銷量為1551輛,在市場上排名第四位。
終端市場的排位變動仍在繼續。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的因素,遠比傳統車型更多。以比亞迪秦和榮威550plug-in這兩款市場上最受關註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為例。長期以來,比亞迪秦的市場銷量都高於550plug-in。在上汽集團總工程師程驚雷看來,這一銷量的表現由多重綜合因素所決定。一方面,由於前期的市場預估不足,550plug-in上市以來便受核心零部件的影響一直供不應求,影響終端表現。其次,在市場定位時,550plug-in與秦的市場定位也有所不同。在此之前,上汽內部人士就曾表示,相對於比亞迪秦,550plug-in瞄準的消費人群在年齡層次上更高,而在產品品質上,前者也較後者有一定優勢。
隨著產能提升,2015年榮威新能源的銷量將有望達到1.3萬輛,而2014年這一數據僅為4000輛左右。據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總經理朱軍透露,2016年這一數字將有望進一步翻番。
不過,要在2020年實現60萬輛的目標,顯然也並非易事。一方面,各地政府的新能源推廣政策還不甚完善,全國一盤棋的市場尚未形成。而另一方面,基礎設施建設的匱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方面依然不足。也正因如此,企業之間的競爭顯然不僅集中在銷量,而是綜合因素的比拼。
為解決基礎設施的問題,上汽也於近日正式宣布,投入3億元人民幣成立上汽安悅充電公司,在未來五年內將累計建設5萬個新能源充電樁。利用上汽集團旗下的4S以及售後服務資源、以及分時租賃的網絡資源,通過互聯網+的模式,探索新能源汽車的商業模式創新,搭建“使用便捷、資源共享、綠色循環”的生態圈。
從模式上看,上汽的方向並不為自身所獨有,包括北汽、比亞迪以及其余新能源汽車的制造商以及互聯網公司都試圖搭建這樣一個生態圈,形成一個兼具商業價值和環保效用的循環。但最後誰能獲得成功,在產品之外,最終比拼的可能是資源整合、協同能力以及最終的實現速度。
家電行業的一對冤家美的集團(000333.SZ)和格力電器(000651.SZ)最近卻上演了一出好戲,美的集團實際控制人何享鍵和兒子何劍鋒旗下公司居然愛上“死對頭”格力電器,在格力停牌重組前“買買買”,並於2015年底成為了格力電器第十大股東。
格力電器4月28日晚間披露的2015年年報顯示,持股比例排名第10位的是一名新進股東——寧波普羅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寧波普羅非”),持股比例為0.71%,持股數量約為4290萬,其中包括普通賬戶持有2717余萬,融資融券賬戶持有1573余萬,按照格力電器停牌前19.22元計算,持股市值達到8.25億元,如果考慮到近日大盤反彈的因素,持股市值可能接近十億。
工商資料顯示,寧波普羅非類型是私營法人獨資,唯一股東方為寧波開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寧波開聯”),而開聯實業的股東方則為美的集團創始人、實際控制人何享健以及美的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寧波普羅非和寧波開聯的法定代表人均為何享健之子何劍鋒。到底何享健父子為何掃貨“死對頭”格力的股票?對此美的集團董事會秘書江鵬並未向第一財經記者作出相關評論。
格力電器在今年2月22日開始停牌,正在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至今尚未複牌。
美的集團2015年年報顯示,何劍鋒,男,本科,現任公司董事。何劍鋒先生同時任盈峰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總裁、盈峰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務;何享健持有寧波開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70%的股份,後者則持有美的集團1.14%的股份。何享健持有美的控股94.55%,美的控股則持有上市公司美的集團35.07%的股份。
早在2013年9月12日美的集團發布的公告當中,《發行股份吸收合並廣東美的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告書》對美的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及控股股東控制的其他主要企業”作出了披露,其中寧波開聯由何享健持股70%,美的控股持股30%;而寧波普羅非則由何享健和美的控股分別持有49%和51%。寧波普羅非的經營範圍是“實業投資、投資管理;家用電器、五金制品的批發、零售”。
不過在之後的相關年報等公告中,第一財經記者並未發現美的集團有對寧波普羅的進一步披露。
美的集團最近陷入了各種風波,員工持股計劃在一季報披露前的敏感時期,豪氣的掏出超過8000萬元“暴買”自家公司股票引發各方質疑,可能涉嫌內幕交易;4月13日就開始買入動作,4月26日完成,直到4月28日晚間才披露,卻不像其他披露更及時的上市公司那樣更透明的分批披露,也讓市場人士質疑其披露是否違規,對其他投資者是否公平。美的集團董事會秘書江鵬回應了第一財經的質疑,稱其員工持股計劃操作和披露都合規,不過江鵬並未正面評價買入時間是否屬於在公布業績前的敏感期,也並未評價這是否有內幕交易嫌疑。
截至發稿,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都尚未公布2016年一季報。
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的野心絕非賣車,一周前發布的公司計劃把擴大產品線列入藍圖,當地時間7月29日也將在其造價50億美元的超級電池工廠舉行揭幕儀式。這些都表明了馬斯克正在往產業的橫向和縱向重新定義特斯拉。
一周前,馬斯克在一篇關於特斯拉未來規劃的文章中開篇就寫道:“我在10年前寫下的規劃,現在已經到了接近完成的最後階段。”
在新的規劃中,馬斯克認為,自動駕駛技術是特斯拉未來戰略的關鍵,特斯拉將造出比人為駕駛安全10倍的自動駕駛技術,並且融入共享經濟理念,在城市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車輛閑置時,車主可以把車分享出去自動上路載客。
但對一家電動汽車公司來說,最核心的還是電池技術。馬斯克因此提到太陽和電池存儲,還重新規劃了電動汽車產品線,把電動巴士、皮卡、半掛車和小型SUV也列入了特斯拉的未來版圖。產品線的擴大,對電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規劃效果圖,占地約100個足球場
超級工廠鳥瞰
可見,在基礎制造方面,這家全球炙手可熱的汽車科技公司正在擴大它的電動車版圖,而技術革新的關鍵,同樣是電池技術。不出意外的話,這一切都將在特斯拉位於內華達州斯帕克斯市的超級電池工廠發生。
“要滿足我們的產量目標需要生產35吉瓦/時的電力,但挑戰最大的是,目前全球的鋰電池產量,無論是用在手機上、筆記本電腦上還是電動車上,總量也不過30吉瓦/時。這麽算起來的話遠遠不夠,但顯然我們不可能讓全球的鋰電池工廠都來為我們生產電池,即便它們肯,產量也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所以,除了自己建工廠以外,似乎別無他法。”馬斯克在最近的一次公開講話中闡述了建設超級工廠的初衷。
特斯拉2014年開始動工建設超級電池工廠。按照規劃,工廠部分功能將在2017年投產,2020年達到最大產能,規劃總使用面積將達到120公頃,目前在建的一期工廠占地面積7公頃,光地基就花了1600萬美元。約100個足球場大的占地面積令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成為僅次於波音公司的Everett工廠。
2014年的地基施工現場
馬斯克眼里,外形設計類似鉆石超級工廠是“浪漫的”,他對工廠使用能源的規劃也非常超前:將全部采用太陽能、地熱能和風能;內部設備則大量采用機器人;並且配備了一個廢金屬和廢電池回收中心。
按照年產50萬輛的計劃,特斯拉要消耗目前全球全部的鋰電池產能,包括用在手機和電腦上的鋰電池。因此,特斯拉自己需要建電池工廠,為了生產更多電動汽車,也為了降低電池成本。2020年達到產能上限之後,超級工廠能夠生產超過2014年全球鋰電池產量總和,預計能把鋰電池成本降低30%~50%。
也有消息稱,全部由特斯拉自己搭建的團隊進行建造的超級工廠,建設進度可能遠超預期,很可能在2018年就能產出滿足每年50萬輛電動車需求的鋰電池,而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150萬。不過,對於2015年5萬輛的銷量,外界往往認為特斯拉野心太大。
超級工廠前臺大廳
但是,超級工廠目前只完成了14%的工程進度,尚不具備生產鋰電池的能力,僅是組裝從日本采購的電池組。目前超級工廠有大約350名特斯拉員工,組裝好的電池,將被送往5小時車程以外的加州弗里蒙特市特斯拉工廠,在那里電池將被安裝到車身上。超級工廠的電池組裝線,就是從弗里蒙特廠搬來的。
有報道稱,到今年年底,特斯拉的電池合作方日本松下公司也將入駐工廠,負責生產電池單元,而特斯拉的團隊負責把電池單元組裝電池組,因此超級工廠將真正意義上下線第一塊電池組。盡管核心生產能力來自於松下公司,但特斯拉到時候也能“理直氣壯”地宣布超級工廠開始生產鋰電池組了。
從航拍圖來看,目前超級工廠一期從正北到正南建成了4座廠房,分別建在4塊獨立地基之上,以抗擊地震。命名為“E區”的第5塊廠房很明顯已經向南規劃出用地了。E區預算達到了6300萬美元,成為超級工廠目前花費最高的項目。
目前,特斯拉售價3.5萬美元的平價車型Model 3已經收到了40萬張預訂單,而超級工廠的一大重要目標就是滿足該車型對鋰電池的需求。
8月22日消息,據外媒報道,已退役NBA球星科比·布萊恩特(KobeBryant)即將成為一名風險投資家,他將於周一宣布建立一只規模為1億美元的風投基金,投資科技、媒體和數據公司。
本周二,科比將與資深創業者和投資者傑夫·斯蒂貝爾(Jeff Stibel)共同建立這只基金。科比和斯蒂貝爾此前通過一位共同的朋友結識,兩人將他們的公司命名為科比-斯蒂貝爾公司(Bryant Stibel),總部位於洛杉磯地區。
自從2013年以來,兩人已經投資了15家公司,但是在科比退役以後,雙方才決定正式確立合作關系,並建立風投基金。
科比和斯蒂貝爾將聯合出資1億美元,在未來幾年展開投資,目前兩人還不打算尋找外部投資者。他們已經投資了體育媒體網站ThePlayers Tribune、視頻遊戲發行商Scopely、法律服務公司LegalZoom、電話推銷軟件公司RingDNA以及家用榨汁機制造商Juicero。
雙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兩人的技能能夠實現互補。斯蒂貝爾提供建立公司的經驗,科比則貢獻創意,在營銷、品牌等方面的細節設計。新公司的Logo就是由科比設計,靈感來自鋼琴鍵。
中國的消費者對Teenie Weenie(維尼熊)這個服飾品牌不陌生。上世紀90年代創立的這個品牌以熊家族故事作為背景,服飾設計看上去美國東部學院風十足,但卻實實在在隸屬於韓國紡織品零售商巨頭衣戀集團(E-Land Group)。
但如今這個“韓國熊”已被證實即將易主中國。早在9月1日,路透社就傳出消息稱,小熊維尼的買家為中國服裝公司維格娜絲時裝股份有限公司(603518.SH,下稱維格娜絲),報價約為9億美元。今日晚間,維格娜絲(603518)發布資產重組停牌公告,宣布以約57億元人民幣的現金收購E-Land FashionHong KongLimited(衣戀時裝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稱“賣方”)持有的TeenieWeenie品牌及該品牌相關的資產和業務。維格娜絲稱,通過此次收購可以豐富、完善公司的品牌和產品線,增強公司的實力,拓展公司的發展空間。
維格娜絲此次的“大手筆”顯然出乎不少行業人士的意料。
優他國際品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楊大筠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去年年底圈子里就有消息傳出衣戀要拋售TeenieWeenie,“今年3月份開始,我接到不少國內上市公司老總的電話來咨詢我這個項目。”根據楊大筠透露,衣戀與山東如意以及國內一些紡織公司大佬都有過接洽,當時的報價在30億元左右。雖然目前TeenieWeenie在國內有千余家店鋪,但這一報價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已經偏高。
那麽此次收購了這只韓國熊的中國公司到底是家什麽樣的公司?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維格娜絲是國內本土的女裝公司,定位高端。維格娜絲於2014年12月3日正式登陸A股市場,不過,上市後其業績卻持續承壓。2015年,維格娜絲出現了七年以來的首次營收和凈利潤同時下滑跡象。其中,公司在2015年營業收入同比下滑約2.69%,凈利潤則同比下滑約18.92%。到了今年上半年,這家公司的業績也並沒有好轉。在8月26日發布的半年報中,維格娜絲實現營業收入3.7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5.51%;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92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0.78%。此外,由於持續優化店鋪結構,維格娜絲進行關店調整,今年上半年銷店鋪數為215家,上年同期為281家,同比減少23.49%。不過,這樣的大規模渠道優化調整已經近尾聲。
韓國衣戀集團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目前該集團入駐了國內主要城市的大型百貨商店和購物中心並運營著8000多家直營店。除了TeenieWeenie這個品牌,衣戀還擁有Eland、Scofield、Roem、Scat、Prich、PawinPaw、SPAO、WHO.A.U等複試品牌,而這十多個品牌也已經悉數進入中國市場發展。而在韓國本土,衣戀集團不只是一家賣衣服的公司,而是一個跨領域經營的集團。1994年正宗意大利比薩店“PIZZAMALL”的開業,標誌著衣戀正式進入快餐行業。自1995年收購新雪嶽酒店(現雪嶽山kensington酒店)開始,衣戀將酒店納入事業版圖持續展開並購,在時裝和流通休閑領域中陸續收購了20多家公司。該集團通過並購不斷壯大企業,實現事業多元化。
出售旗下的一個服飾品牌被外界看來是衣戀在中國市場一個戰略轉型——從傳統服飾企業轉型成零售商。這家公司近一年里不斷尋求跨界合作,在旅遊業上,衣戀已經和萬達集團合作共同開發韓國旅遊事業;而在今年年初,衣戀又聯合上海天山百盛共同打造的一個購物商場開業,其中衣戀的自有品牌占比達到30%的同時還引入了其在韓國經營的餐飲品牌。。中國衣戀集團董事總經理梁逸喆在此前的一個時尚零售論壇上表示,目前國內服裝品牌進入低潮期,從衣戀集團的發展路徑來看,服裝品牌勢必會經歷從單一品牌到零售商轉型的三個階段。梁逸喆表示,衣戀起初先做出品牌,隨後進入品牌化發展階段,如今正在經歷的是零售商身份的發展期。
對於衣戀集團而言,無非是從整體發展考慮,尋求出售一些資產獲得現金流。“品牌本身不存在什麽問題,設計、供應鏈、管理運營都良好,不過經過那麽多年的運作,這個品牌其實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限。”楊大筠說,“對於買家來說,在目前的環境下想要讓這個品牌在未來獲得大的成長空間和突破已經很難。”
ADM和豐益國際都是世界五百強企業,同在糧油食品領域,兩家在股權上的關聯最近一年更加緊密。
自2015年9月以來,ADM七次出手,大量購入豐益國際股票。累計買入2.6654億股,耗資約42.6億元人民幣。
豐益國際創立之初,ADM就是股東。2006年,ADM將其合資企業作價16億美元轉讓給占據中國糧油市場重要份額的豐益國際,作為對價,ADM擁有豐益國際16.4%的股份。
豐益國際的股價在2009年前後曾經沖到每股約7新元的高位,此後總體向下,最低曾跌至2新元多。最近三年股價基本上波瀾不驚,在3新元上下震蕩,手里拿著豐益國際股票的投資者,內心百味雜陳,不奇怪,換誰都一樣。
在中國市場發展25年後,擁有金龍魚品牌的豐益國際,食用油老大的寶座沒有丟,身邊的挑戰者卻越來越多。除了中糧集團這樣的老對手,魯花、西王、長壽花,散葉開花,一方諸侯的地位已經確立。
食用油之外,大米和面粉業務,豐益國際寄予厚望;但是政策重重束縛,糧食安全大旗高揚,外資頂到了透明的天花板,盈利艱難。
這些年,豐益國際做航空餐,搞蔗糖業務,收購奶制品以及西點企業,左沖右突,試圖在米面油之外,在中國之外,開出一片新天地。對豐益國際有疑慮,並不是空穴來風,豐益國際的股價自2012年波瀾不驚,資本市場的情緒可見一斑。
今年第二季度,豐益國際首次出現上市以來的季度虧損,令外界驚詫不已。在這樣的危急時刻,ADM不愧是豐益國際主席郭孔豐的鐵桿粉絲,ADM首席執行官Juan Luciano站出來說,豐益國際第二季度出現虧損絕對是意外;豐益國際的風險控制流程和做法與以往並沒有發生改變,他相信這種虧損是一次性的,第三季度不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漂亮話誰都會說,ADM不只說了漂亮話,還把支持變成了真金白銀投入的實際行動。豐益國際最新公告顯示,9月5日,ADM以2.16億新元的代價,買入了7000萬股豐益國際股票。
現在ADM持有的豐益國際投票權已經達到23.15%,而豐益國際初上市時,不過16%左右。
ADM持續吃進豐益國際的股票,影響力日增;不過豐益國際還是姓郭。
豐益國際主席郭孔豐,連同郭氏兄弟控制的嘉里集團等關聯企業,擁有的股權超過40%,話語權旁落的可能性不大。
實際上,對於中國,甚至整個亞洲市場,還是郭孔豐等更熟悉,金龍魚在中國的多年成功已經證明。
中國糧油市場的乏善可陳,但不會一直如此。現在的低迷,讓大量的中小企業度日如年,因實力不濟,不管是金錢上的,還是技術和新產品研發上的不足,這些企業會退出,最終會實現供給側的優化。
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已經走上了騰飛的軌道,食物消費肯定會更新換代,需要更加營養和健康的食品,只要能熬下去,活下來,總有翻身之日,這恐怕是ADM不斷增持豐益國際的信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