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在腳上做文章 七三策略讓人一秒記住

2013-12-16  TCW
 
 

 

在傳產業,穿得正式,永遠比穿得「有創意」保險;但在廣告業,許多廣告人笑稱,要他們打領帶,遠比生出好創意要難。傳產業和廣告業、規矩和自由,這產業光譜上的兩個極端,在一個人身上,仍然有碰頭的時候。

初見雪芃廣告業務經理鄭立偉,一定能滿足你對廣告人的想像:繫著桃紅色鞋帶的短靴、橘紅配灰色的條紋襪、窄版牛仔褲、修身短版的造型西裝……,流行、個人風格,在三十三歲的他身上一應俱全。

有信賴感的「潮」,拴牢裕隆合約八年

很難想像,被公認為「雪芃型男」的鄭立偉,負責的客戶卻是汽、機車等傳產業。在業務汰換率極高的廣告業,他手上的裕隆集團,一接就是八年,不僅創下公司紀錄,客戶滿意度也名列前茅。

但是,一個需要在創意上具說服力,又必須身段柔軟、讓客戶信任的工作,鄭立偉如何找出平衡點?讓自己看起來流行而不輕浮、可靠卻不無聊?

雪芃廣告資深創意總監林智豪觀察,「有信賴感的潮」是鄭立偉最成功的一點,例如,同樣是黑白配色的西裝形式,他的外套長度總是比別人短、合身,乍看是白色的襯衫其實是淺色牛仔布;黑色長褲下的皮鞋是馬汀鞋、應該是黑色的鞋帶卻是螢光色系……,每個小細節,他都同中求異。

第一印象不突兀,所以不至於讓保守客戶難以接受,但第二眼時,他卻有適時展現想法和設計感的能力,「這就是他告訴別人:『你要的責任感、執行力我都有,但是,談到創意,就是我們廣告公司專業』的方法!」林智豪說。

鄭立偉也說,在廣告業十年,他已漸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七三法則」:七成是傳統黑白配色、西裝款式,另外三成則在材質、配件求變化。但是,要找出黃金比例,他也經歷過不短的學習期。

美感比人強,提議才能讓對方埋單

他回憶,在剛入行時,因為年輕,他常以正式西裝上身,爭取客戶、主管的信任。但是,過了三、四年,工作漸上軌道後,「搞怪」性格也逐漸外露:「這畢竟是個活潑的產業,我也不想再穿得那麼保守,所以開始嘗試不一樣的花色、花樣。」

但他改變造型,第一個「喊卡」的,竟是鄭立偉的主管。他曾經穿花襯衫、方形領帶去提案,也曾穿短褲上班,讓老闆不只一次提醒他。

「他說,我們是一個team,提案現場我穿得特別突出,不合群,可能讓客戶對我們扣分。」服從體制或順從自己,曾讓鄭立偉陷入兩難。但升上主管後,從客戶角度看事情,他終於知道,選擇服裝的優先原則是讓自己加分,而非扣分的藉口。

鄭立偉分析,提案時,重點是投影片內容、是報告者的言語與演出,不是衣服。所以,在上半身任何會讓客戶分心的元素,都應該避免。否則,若相對保守的客戶對他的打扮有疑慮,始終無法專心在他的報告內容上,吃虧、白做工的還是自己。

但是,在同業聚集的比稿現場,若要在客戶面前留下記憶點,他通常會在鞋子、腳踝上做功夫。

「提案結束、客戶起身道別時,通常是對方第一次注意鞋子的時候,」鄭立偉笑說:「這個機會,我一定會把握住!」

他說,自己有近三十雙鞋,全部都是深色系,配上桃紅、橘、黃等鞋帶,或鉚釘、雕花等設計。若再穿上條紋、幾何、印花圖案的襪子,他全身上下最亮眼的地方,就是腳。「這可以在一秒內讓對方知道,我尊重這個場合,但我仍是有創意、有想法的人。我認為這就是客戶要的。」

果不其然,許多客戶對他留下印象,甚至私下請教他穿衣、買鞋建議,「這一行,讓客戶認同你的品味非常重要,因為唯有你的美感、創意比他強時,對方才可能埋單你的提議。」

不只如此,看過不同產業、場合,鄭立偉也開始摸索出自己的排列組合。他說,服務客戶,必須讓對方明白「你了解他的消費者」,所以,面對鎖定學生族群的機車業客戶,他會換上工作褲、採用Porter包、無印良品等年輕世代認同的品牌。

面對全是女性的化妝品業,他會特別注意鬍渣、鬢角等,力求肌膚乾淨,並換上有繡花的白襯衫、塗上木質香味的護手霜,讓對方了解,自己對細節與五感的重視程度,不輸女生。至於客戶的公開發表會,他則會刻意穿得亮眼,例如在褲頭加上吊帶、配上寬下窄的褲子,「我代表客戶的廣告策略端,所以在他們極力強調品牌、轉型時,我的外型必須有說服力,讓外界認同他們的努力。」

經歷穿著的過與不及、游走傳產業與廣告業,鄭立偉認為,要在兩個極端之間取得平衡,「目的」絕對優先。就像提案重點在內容,發表會重點在形象,只要理清楚優先順序,每次都穿對,就不會是難事。

【延伸閱讀】鄭立偉.穿搭密碼拆解

告訴客戶 我專業有品味70%的「類西裝」讓客戶第一時間不會產生不適應感,可專心聽取報告。其餘30%的變化,則可在適當時候傳達個性與廣告公司專業。以創意服人,又具備信賴感。

讓人易於溝通的梳髮:將前額頭髮全部往後梳起、露出全臉,可讓聽眾專心聽你說話。五官全部露出,顯示毫不隱藏、易於溝通,看起來有精神。

輕鬆不失專業的牛仔襯衫:領帶太拘束,也不想要一成不變的白襯衫,故選擇顏色乍看下相似,但材質特別的款式。牛仔布有「放鬆」含義,象徵對提案相當自信。因搭配西裝外套,有收斂效果,不至於太過隨意。

能引起話題的電子表:腕表嚴肅,也不符合廣告業的工作形態;Casio的特別款反而能引起話題。電子表在廣告業是可接受範圍,全黑不至於突兀或輕浮。

強調邏輯感的稜角框眼鏡:面對傳產業客戶,就會帶這副框帶稜角、相對有力的眼鏡。文創產業會選擇圓框,較為柔和。人對話時首先看的就是眼睛,所以眼鏡是第一個傳遞訊息的工具。傳統製造業強調邏輯與精確,稜角眼鏡可加分。

融入創意元素的西裝款式:刻意選擇有修身、有拉鍊、短版的樣式,無論任何產業都容易接受,並可傳達廣告業的創意。領子窄、但袖口拉鍊打開,加上襯衫不紮、外放的形式,在心理學有「Open-minded」(開放)的聯想。

表現行動力的黑色牛仔褲:黑色褲子營造西裝感,但牛仔材質則強調我與別人的不同。捲起褲管,給全身最大亮點「腳」足夠的表現空間。牛仔褲帶有行動力、執行力的象徵,九分長度但沒露出肌膚也不會失禮。

製造亮點的紅條紋襪:在全身黑中製造最大亮點,通常會選擇鮮豔的顏色,讓客戶在最後一秒留下印象。襪子在黑褲、鞋帶中有緩衝效果,加上條紋款式有協調感、相對保守,不至於產生反感。

表述奔放性思考的鞋子:深色皮質不會不莊重,但桃紅鞋帶卻能留下深刻印象。桃紅是比較中性的顏色,可加強廣告人不受拘束、天馬行空的形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74

黏TT眼神 讓人不看你也難

2014-01-20  TCW
 
 

 

面對陌生人 肢體 NG為了和全部人寒暄,滿場跑,像花蝴蝶一樣OK選定破冰目標,如須握手,記得緊握(切忌一手插口袋),給人信任感NG一入座就把包包抱在胸前,或一直拉領帶,玩項鍊、摸頭髮,把對方隔絕在外OK把包包放在座位旁,手自然擺在雙腿上或桌上NG勾肩、攬腰稱兄道弟OK初次見面談話最好保持50公分距離,避免太親密的肢體接觸,尤其是對異性NG身體側面朝向對方、前傾,一手握膝或扶著大腿,讓人覺得你趕著離開OK兩人談話即使蹺腳(切忌大蹺二郎腿或抖腳),記得身體應該正面朝向對方

表情 NG打過招呼,視線快速轉移,眼神飄來飄去OK不要害羞,使出「黏TT眼神」,從打招呼、交換名片到開口,記得直視對方雙眼。若不敢一直盯著,偶爾可以看眉心NG面無表情,拒人於千里之外OK聽到笑話、感興趣的話題,應該適時微笑、露齒笑,或睜大眼睛表示疑惑

語調 NG突然沉默不語或降低語調,這樣會很尷尬 OK保持平穩語調,搭配「喔、嗯」等無法讓人接話的語助詞,暗示對方:「你應該離開了!」

回話 NG完全沒注意對方講什麼,自顧自的一直談自己,對話充滿「我、我、我」 OK先聽清楚對方說什麼再回話,例如「回應你剛剛說的」,順著對方的意思講

面對同事肢體 NG和同事開會,雙方意見不合,用「手指槍」抵住下巴 OK一隻手放在側臉上,另一隻手手心向上,平放桌上,比手指槍感覺柔和,願意接受對方意見

表情 NG時不時抿嘴,讓人一眼就在想「你是不是壓力很大?」 OK保持微笑準沒錯,尤其稍稍偏著頭,眼神直視對方,給人鼓勵感,自然願意跟你說更多話

語調 NG討論提案時,語調急促 OK速度和緩,維持約一分鐘150-200字NG跨部門溝通傳達自己意見時,語調比平常高八度,想讓對方知道你的看法很重要 OK請善用「吳念真式語調」,適度用喉音共鳴,給人誠懇、親切感

回話 NG同事有工作上的煩惱,跟你請教意見,卻說「這我不了解耶,你去問XXX好嗎?」 OK即使看法不同,也可以說「我有一些新的想法,你想聽嗎?」即使不清楚狀況,也可說「讓我想一下,看你何時有空,我們再討論好嗎?」

面對主管肢體 NG聽老闆說話時雙手交叉胸前,一副防衛心很重的樣子 OK肩膀輕鬆下垂,雙手自然交握或放鬆NG發表意見時「一指神功」,不斷用手指著對方 OK用手比「OK」或五指緊閉朝某方向,比用食指指著對方柔和,給人信任感 NG開會時上半身半趴在桌上OK不用完全正襟危坐,至少輕鬆坐好,有「活在當下」的感覺

表情 NG深鎖眉頭、面露難色,無形中像在拒絕 OK微微皺眉、思考的表情 NG嘟嘴、伸舌頭、鼓起腮幫子 OK嘴部的表情唯一能做的只有「笑」

語調 NG尾音上揚,讓人感到輕佻 OK聲音平穩維持在自然狀態 NG越講越快,產生焦慮緊張感 OK盡量維持均速、平和 NG「嘴巴含滷蛋」語調含糊,說話顫抖、結巴 OK簡短而平穩

回話 NG嘖!嗄? OK是!好! NG隨便啊~都可以~ OK我傾向選擇A,因為……NG嗯??,不錯啊~ OK我覺得XXX很好,XXX可以更好

面對客戶肢體 NG當客戶提出要求,單邊或雙邊聳肩、雙手一攤,代表你做不到,對自己沒自信OK雙肩同高,兩手平穩擺放在大腿外側,甚至可將手打開,展現氣勢NG讓客戶選擇方案,手心向下,給人強勢感OK手心向上,代表尊重對方意見,邀請彼此一起做決定NG邊講話邊吃東西 OK把東西吃完再談正事

表情 NG下巴往內縮,眼神上下掃視,給人一種「你在打量、評估我」的感覺 OK太陽穴肌肉微微用力,自然把眼神向上拉提,製造專注且柔和感

語調 NG與客戶談話客氣,但談話中接電話變成語氣輕佻或不禮貌 OK對人態度、禮貌一致

回話 NG話題不懂硬要裝懂 OK承認不懂、請教對方,不要硬拗

資料來源:劉寶傑、王文華、黑立言、徐薇、王介安、林世偉、李佳蓉、蔡素玲;《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這樣做,跟任何人都能溝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57

垃圾桶配俄羅斯方塊 讓人主動「消滅」垃圾


2014-09-29  TCW  
 

 

什麼樣的垃圾桶,讓人忍不住丟個垃圾?雪梨街頭的垃圾桶TetraBin,丟下的垃圾會變成俄羅斯方塊,讓人自動自發想把垃圾丟進桶內。

這個甫獲2014雪梨設計獎的垃圾桶,是由兩位雪梨大學的學生設計,外觀布滿900個LED燈泡,桶口則設有感應器,桶內只要有垃圾掉下,桶外就會有一塊俄羅斯方塊相應墜落,等到填滿空隙,方塊也會跟遊戲一樣整排抵消。

心理學家早說過,只要環境線索引導得當,人們便會自動遵守規範。像是荷蘭史基浦機場,只是在男廁小便斗上刻一隻小蒼蠅,男士就自動瞄準,減少外濺80%,這證明好設計能幫助人們做出更好的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53

阿里螞蟻金服為什麽開始讓人顫抖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4/147726.html

i黑馬:10月底以來的半個月,阿里在金融領域“小動作”不斷,比如旗下的恒生電子要做互聯網金融了、馬雲和蘋果CEO數次秘會,然後是三天前,馬雲又開始聊支付寶上市的事兒了。綜合以上時間,《浙商雜誌》刊文稱,阿里要掀起金融海嘯了,以下為原文:

文| 徐俏俏
點評| 汪煒浙 

 
各位親,阿里螞蟻金服的金融海嘯已經開始了,你有沒有感覺到?
 
螞蟻金服幾乎創造了一條完美的金融產業鏈——通過阿里小貸提供貸款業務,通過支付寶提供支付結算業務,通過資產證券化實現融資,此外還涉及擔保、保險、基金等;隨著10月初浙江網商銀行的獲批,可使其更便利地從事貸款、支付結算等業務,主要的突破在於能通過存款、同業負債等方式加杠桿、增規模。
 
如今,螞蟻金服正分別在P2P、國際化以及資本市場有條不紊地“布局”:創建浙江三潭金融信息服務股份公司,攜手蘋果公司,馬雲正面回應“支付寶上市”消息。
 
前有阿里巴巴這個影響力巨大的電子商務生態圈的屏障,未來,在中國金融市場的叢林中,螞蟻撼動大樹的能力毋庸置疑。浙商雜誌全媒體邀請專家告訴你,阿里螞蟻金服開始讓人類顫抖的三個理由。
 
顫抖理由之一
 
借道恒生電子進軍P2P

 
就在以阿里巴巴為首的電商為“雙十一”激戰正酣時,馬雲旗下的恒生電子也開始正式發力互聯網金融。
 
11月10日晚,恒生電子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中國投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寧波雲漢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北京盈豐時代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等四家投資方共同發起設立“浙江三潭金融信息服務股份公司”。
 
公告顯示,三潭金融初始註冊資本為5000萬元,中投保、螞蟻金服、恒生電子、雲漢投資、盈豐時代各認購股份占總股本的比例為31%、25%、21.75%、14.5%、7.75%。三潭金融經營範圍為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信息服務、金融資產交易服務及其他服務等。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對於恒生電子來說,可以利用其它股東的優勢,擴充互聯網金融業務,而對於螞蟻金服來說,以前它更多的是依托於互聯網的一個渠道、一個支付手段,以及一個銷售產品的平臺,而現在正慢慢從互聯網金融產業鏈下遊向上遊布局,可以更多地參與一些產品的設計。目前,螞蟻金服旗下品牌包括支付寶、支付寶錢包、余額寶、螞蟻小貸及籌備中的網商銀行。10月16日,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才正式更名為螞蟻金融服務集團。
 
“為應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行業變革,公司積極轉型,布局由HOMS、上海聚源(上海恒生聚源數據服務有限公司)、數米基金網組成的2.0業務。”行業分析師指出,恒生電子致力於將原有的軟件提供模式變為金融雲平臺以期對接C 端用戶參與交易,2.0 業務2C 端的流量導入成為關鍵。
 
浙江融信的關聯方阿里巴巴具有龐大的2C 端用戶基礎,隨著並購(馬雲控股的“浙江融信”32.99 億元收購恒生電子20.62%的股份)後整合的逐步加深,阿里C 端客戶優勢將為聚源、數米基金提供流量,雲平臺行業領先優勢可以幫助HOMS 等雲業務迅速發展。
 
而如今,這種“導入”似乎正要發生。
 
專家點評:
 
從三潭金融目前的構架思路看,實際上是在創建P2P平臺,這一板塊將是對螞蟻金服的一個強有力補充,也是未來阿里在互聯網金融平臺運作重要環節。
 
目前國內整個P2P行業發展快、形態多,但良莠不齊,缺乏真正的龍頭平臺,需要有實力有基礎的機構參與。
 
從參與的幾家公司分析:螞蟻金服的優勢在於對大數據的理解和處理強大能力;恒生電子在交易軟件方面基礎紮實。我相信三潭相對能做得更好。

 
顫抖理由之二
 
借道蘋果Apple Pay讓支付更全球化

 
10月底的一周時間里,連續兩次碰面,從寒暄到深聊,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馬雲和蘋果CEO庫克領導的中美IT雙雄有意在移動支付領域展開合作。在美國南加州同時出席會議時,馬雲和庫克均透露,有望繼續就支付寶和Apple Pay(蘋果支付)的合作展開細節性探討。
 
業內人士表示:“ApplePay可能以支付寶為合作夥伴,將蘋果手機中的支付技術與支付寶打通,從而使中國蘋果手機用戶能夠通過支付寶使用ApplePay的功能。”簡單地講,蘋果iPhone 6擁有NFC和指紋識別等最先進的移動支付技術和終端條件,但欠缺軟件服務(蘋果沒有在華從業資質),因此可以與支付寶分工合作。
 
而另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支付寶實際上已經成為僅次於Visa和萬事達的世界第三大卡組織,ApplePay即便不能與支付寶展開深度合作,也能接入支付寶,作為單純的用戶充值渠道也是個不錯的合作。
 
一些人士認為,阿里巴巴與蘋果之間的類似合作將會在中國市場產生非常強大的力量,在中國在線購物市場,阿里巴巴控制了約80%的份額。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在線購物市場規模大約為3020億美元。實際上,阿里巴巴的支付寶業務已經處理了中國市場上大量的在線交易。與此同時,阿里巴巴還在努力拓展實體店的支付業務,包括從商店到餐館、出租車和電影院等。
 
行業分析師表示,與蘋果在支付領域展開合作,可能會推動阿里巴巴在此領域更進一步。這種合作關系將有利於iPhone用戶只需在手機上點擊幾下就可以利用支付寶賬戶來為商品付款。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阿里巴巴與蘋果合作之後,也將可以充分利用Apple Pay的優勢,獲取實體店的支付信息。
 
值得關註的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阿里巴巴對於與eBay旗下PayPal的合作持開放態度。
 
蔡崇信說:“如果你看看我們成長為中國最大網絡支付公司的足跡,再研究一下PayPal在國際市場的強大地位——不只是美國,還包括其他國家——就會發現我們之前存在一些互補。”
 
蔡崇信還預計,當中國消費者無法使用支付寶時,蘋果的支付系統也可以起到幫助。
 
專家點評:
 
隨著紐約上市,國際化是阿里巴巴重要戰略之一,據阿里巴巴發布的統計數據,“雙十一”開始1小時左右,就有來自全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參與購物,其中,通過移動平臺購物的消費者數量占到了一半。
 
支付寶與移動端支付系統ApplePay和PC端支付系統PayPal兩者的合作,從商業角度看可執行性均很強。詳細的技術銜接,定價共識,很多東西都可以通過談判解決。螞蟻金服與網商體系相連,支付平臺走向國際化是必然趨勢。

 
顫抖理由之三
 
上市預期讓支付寶成難以複制樣本

 
11月11日午間,在杭州西溪阿里總部的“雙十一指揮中心”外間錄制的一期特別節目中,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談到了備受關註的支付寶上市的事情。
 
“我倒是沒有想過什麽,但應該來講,支付寶一定會上市,小微金服(現螞蟻金服)上市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錢,而是讓更多參與者能夠分享。也很遺憾阿里巴巴沒有辦法在A股上市,各種原因。我希望支付寶有這個機會,所以大家都在共同地努力,讓參與者共同分享。”馬雲說。
 
馬雲很坦率地談及支付寶國內上市問題,並且,他再次提及2010年間的私自轉移支付寶股權一事,“15年來我最艱難的一個決定就是:把支付寶變成內資。我承擔了一個董事長、CEO、創始人應該要承擔的責任。今天還不能講具體的細節,相信有一天真相出來的時候,大家會覺得中國人也有世界的胸懷,也有世界的眼光。”
 
中國在線交易約半由支付寶完成,令阿里巴巴處於有利地位,可以監督個人信用記錄,並在中國快速增長的互聯網金融市場中監測資本流動情況。在此方面,傳統的國有銀行無法與之抗衡。
 
相比淘寶及天貓,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寶等金融業務更難被其他公司複制。
 
專家點評:
 
螞蟻金服上市不是現在馬雲主要思考的事情,我相信他現在也不會太著急於什麽時候上市。有人認為在阿里現有體系當中,阿里巴巴雖然是主體,但只能算是傳統板塊,未來螞蟻金服將成為發展亮點,其上市時的市值或將超過阿里巴巴。因此螞蟻金服需要更多的時間“養大”。
 
 
怎麽養?螞蟻金服最大的優勢和競爭力在於建立金融基礎設施和大數據體系,未來的發展重點在於夯實基礎,這中間包括如何對企業進行有效的信用描述。螞蟻金服大數據目前相對還是比較封閉的,未來需要在體系內培養大數據應用能力,把對中小企業的理解能力移植到其他體系,從體系內的網商服務提升到全社會服務,成為一個開放的平臺。
 
至於大家關註的在國外還是國內上市,我個人認為不一定強求在中國上市。
 
螞蟻金服在國內上市沒有任何法律約束,但關鍵要看A股是不是好的平臺,首當其沖的就是IPO通道堵塞問題。阿里巴巴上市前期我也在美國,大家對阿里巴巴這家企業崇拜得不得了,但反觀國內,社會輿論以及資本市場環境相對缺乏正能量。所以也要關註國內資本市場對螞蟻金服的估值是否合理的問題。

 
獨家點評專家:汪煒浙江大學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36

拿多少月薪才能讓人有安全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1/4040351.html

所謂“安全感工資”,根據百度百科解釋,就是工資安全感,就是所得工資在下次發薪前能否滿足個人的開銷,若能夠滿足甚至有富余,即有安全感,反之則無安全感。

根據國內一份調查顯示,要在相應城市生活得“不惶恐”,你的月薪就必須達到相應數目。

不同的城市消費水平不一樣,要求自然也就不同。北京白領抱怨在北京月收入7500元仍沒有安全感,不少網友紛紛在微博上支持該觀點,稱普遍存在一種“焦慮感”。

的確,工資代表著時代的變遷,作為過來人,你還記得自己剛上班時的工資是多少嗎?領了工資又是怎麽花的呢?是否也像現在的孩子一樣成為“月光族”嗎?

下面就一起盤點,不同城市的上班族們,拿多少月薪才能讓人有安全感。本次統計是根據不同的城市平均工資、物價漲幅以及不同城市消費水平計算得出。

1、上海9250元;

2、深圳8780元;

3、北京8550元;

4、溫州8020元;

5、杭州7880元;

6、廣州7750元;

7、蘇州7320元;

8、廈門6600元;

9、青島6260元;

10、南京5980元;

11、成都5660元;

12、天津5350元;

13、大連5000元。

你的收入讓你感覺安全嗎?

“一線城市,上海9250元,北京是8550元,廣州則為7750元……”記者看到這張榜單上列出了近20個大中城市的安全感工資數值,據了解,所謂工資安全感,就是所得工資在下次發薪前能否滿足個人的開銷,若能夠滿足甚至有富余,即有安全感,反之則無安全感。

除了北上廣,省內的其他城市安全感工資標準也不低,南京是5980元,蘇州則高出不少,要7320元才能安全感。

職場新人也缺安全感

不過,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剛入職的“90後”職場新人對收入敏感度較低,但已經存在不安全感。“現在的工資是每個月2500元,加上補貼,到手能有3000元,這樣的收入我肯定是不敢買房子、談戀愛的。”8月份剛進入錫城一家銀行工作的小林告訴記者,現在的收入已經滿足了他的期待,但想到之後會有的養家糊口的壓力,安全感立即就消失了。

不少“90後”職場新人也同小林一樣,表達了對工作環境和收入的不安全感。根據人人網最近發布的《2013初入職場員工滿意度調研報告》顯示,初入職場員工薪酬滿意度的整體情況不佳。明確表示對目前薪酬滿意的職場新人比例僅為24.68%。近三成新人認為,“薪酬與同行業類似崗位相比偏低”是其對薪酬不滿意的主要原因。

四成職場人無奈“月光”

“月光族”是工資安全感最差的一群人,而這樣的人數還真不少,近日,智通人才網發起月薪剩余相關調查,在參與調查的200多名職場人士中,能儲蓄月收入70%以上的僅約占一成,能儲蓄月收入一半以上的約占兩成,而表示自己掙多少花多少、是名副其實“月光族”的則占到四成。

“掰著手指頭數數,離發工資還有8天,口袋里的鈔票所剩無幾,接下來的幾天得刷著過了。”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的小李說自己“每月必光”。而“月光族”們表示,自己的月光是迫不得已的,“我們的父母輩,那會每個月拿幾百塊,甚至幾十塊錢工資的時候,也能結余不少,現在拿得多開銷更多,怎麽能不‘月光’。”

為高薪自主加班情況頻現

由於職場人士工資安全感較低,在各種壓力包圍之下,不得不拼命打拼,不少職場人士選擇通過主動加班,來增加自己的職業好感。

23歲的安徽打工者小胡,每天都和同事爭著加班,她在一家保潔公司通過服務外包為一家日企做保潔,加班意味著能多拿錢,“加班的名額有限,12.5元/小時加班工資,從17點正常下班後算加班時間,一般到21點,每天能多50元。”小胡說,只有多掙錢,她才感覺踏實,才能讓她早點過上城市人的生活。

根據調研數據顯示職場中有超過四成工作時長超過8小時,占樣本比例高達43.47%,是由於經驗不足、職位較低、增加收入等原因。

上海"安全感工資"9250元靠譜嗎?

安全感工資,我們不少人還是第一次聽到。所謂“安全感工資”,根據百度百科解釋,就是工資安全感,就是所得工資在下次發薪前能否滿足個人的開銷,若能夠滿足甚至有富余,即有安全感,反之則無安全感。雖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答案,但“9250元”這個數值還是讓眾人大吃一驚,在網絡、微博上引起軒然大波,有的說“我離安全還差一大截”,有的說“我離安全一半也不到”還有的說“我一直生活在極度恐懼中……”都表示自己的收入沒有達到安全數值。那麽,在上海生活月收入多少才有安全感?9250元靠譜嗎?

首先,我們要問,“安全感工資”9250元的計算從何而來?據記者調查、了解,這份榜單實際上是由網友根據2012年時,一家人力資源網站發布的2011年各大城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再綜合考慮以物價水平及消費成本,計算出來的平均值。我們要問,這些統計的依據是什麽?數字從何而來?均不得而知。這靠譜嗎?

二是所謂“安全感工資”9250元與上海月平均工資相差甚遠。根據上海市統計局統計,2012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為56300元,月均為4692元。何況,所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也是有水分的。大都根據職工社保繳費依據,統計對象以機關、高校和國企大單位為主,肯定是高於實際的平均水平的。即使這樣的平均工資,許多網友都表示,這不能反映真實的“平均水平”,何況,在這基礎上得來的安全感工資,能靠譜嗎?

三是“安全感工資”的標準更不靠譜。安全感,確實同收入有關,但並不直接對等,更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來說,所需的安全感工資肯定不同。設想,有房的和無房的,安全感一樣嗎?該標準是以個人為單位,而非家庭。這個算法也是不現實的,應當考慮家庭醫保、房貸、教育等諸多因素。其實,每個人的安全感,都與每個人的生活要求有密切關系,有很強的主觀性,沒有統一標準,個人冷暖自知。應該指出的是,上海還有許多領取低於月平均工資的同誌,難道他們都不安全嗎?正如網友所說,所謂“安全感工資”9250元,我們何止拖後腿,簡直是趴在地上了。

我們認為,所謂“安全感”,實際上是一種放心感、信任感。“安全感”具有綜合成因,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安全感應該來自多方面安全感與工資有關,但不完全取決於工資。安全感應該來自多方面,比如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經濟狀況,健康狀況、社會保障等,其中,經濟狀況,除收入之外,還有消費水平等要素。如果物價穩定,生活也能有滋有味;安全感來自舒適的環境,更來自健全的社會保障。

當然,我們上海的安全還是不錯的。2011年上海市民安全感“指數”84.04分,名列前茅。正如西班牙瓦倫西亞外貿局上海首席代表瑞卡多說:“生活在上海非常安全,無論夜間出行還是孩子上學,都不擔心!”

“安全感工资”读出民众的收入焦虑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你在上海,我在北京;而是你明明在_____,工资却在_____”,近日,最新“全国各大城市安全感工资标准”网上热传,由高到低:上海9250元,深圳8780,北京8550,温州8020,杭州7880,广州7750,苏州7320,厦门6600,青岛6260,南京5980,成都5660,西安5400,天津5350。安全感工资,你安全了吗?

安全感工资标准虽是民间版本,但围观者众,有人抱怨拖后腿,有人感叹达标了仍无安全感。安全感与工资有关,但不完全取决于工资。但安全感工资读出了民众的收入焦虑。如果物价不高,低工资的生活也能有滋有味;公共服务更健全,工资一般亦心安。安全感来自可调适的心境,更来自健全的社会保障。

有记者了解到,这份榜单实际上是由网友根据2012年时,一家人力资源网站发布的2011年各大城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再综合考虑以物价水平及消费成本,计算出来的平均值,并不是统计部门公布的官方数据。有社会学人士表示,每个人的安全感,都与每个人的生活要求有密切关系,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存在一个共用的标尺,工资并不等同于安全感,个人冷暖自知。

京华时报发表评论称,尽管如此,“安全感工资标准”成为网友热议的对象,并得到不少网友认同,仍传递出了民众对收入问题的焦虑。房价、物价节节攀升,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网友从这份“安全感工资标准”榜单中,看到了现实差距,因此更期待能“马上涨工资”。

事实上,在全国两会召开前,人民网开展的一项调查就显示,收入分配是公众目前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央视“两会大数据”节目也显示,收入分配问题已连续两年被认为最难解决,且人数占比已从去年的20%升至今年的24%。面对拳拳民意,希望代表委员多为百姓增收建言献策,也期待两会能加快推进收入改革。

或许,我们没必要争辩“安全感工资标准”是否科学,但相关职能部门却要读懂民众的收入焦虑。民众关注和焦虑的问题,正是政府部门的施政方向和改革指南。努力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让公众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增长预期,不断缩小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整个社会势必会更公平、更稳定,老百姓的腰板才会挺得更直。

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让更多人能够分享改革成果的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的改革进行配套。原因很简单,如果房价依旧“高烧”不退,医疗依旧能让一个家庭“因病返贫”,孩子的教育成本依旧不断加码,即使大家的工资有一定幅度的增长,最终仍会活得比较吃力。所有这些民生焦虑,都期待能在两会后有所缓解。

当然,有必要强调的是,收入多寡固然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但高收入并不是安全感的唯一来源。毕竟,安全感是一种很主观的感受,每个家庭幸福不幸福都是冷暖自知。有人觉得“月薪2万元只能过60分生活,月薪1万元没法活”,也有人觉得一家人健康平安就是幸福,关键就看你拥有什么样的财富观。

安全感来自可调适的心境,更来自健全的社会保障

注册昵称很难:多有多用,少有少用。主要是生活压力大。

这一回是真的狼来了:不是多少才管用,水、电、油、气等等不要想涨价就涨价才管用。

hanmi1:缩小贫富差距,首先从缩小收入差距开始做起!行业之间不应有过大的收入差距……

三度梅:从安全的角度来思考金钱有两种境界:一是骑在金钱的脖子上;另一种就是被金钱骑在脖子上。

芳菲小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你在上海,我在天津;而是我明明在上海,工资却在天津……

小葱拌拌拌: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没安全感的人,每个月给再多工资都是多余的。懂得知足的人会知道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急于寻找存在感的人,欲望无上限,安全无底线,那就是作死。

人民微评:安全感工资标准虽是民间版本,但围观者众,有人抱怨拖后腿,有人感叹达标了仍无安全感。安全感与工资有关,但不完全取决于工资。如果物价不高,低工资的生活也能有滋有味;公共服务更健全,工资一般亦心安。安全感来自可调适的心境,更来自健全的社会保障。

综合新华网、东方网、南方网、九个头条网等报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06

【重磅!消息稱國務院週三通過新電改方案 有東西讓人眼前一黑】 上兵伐謀zgz

來源: http://xueqiu.com/6078380931/34507352

【重磅!消息稱國務院周三通過新電改方案 有東西讓人眼前一黑】昨日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據《財經》多方求證, 會議“其他事項”中,重頭戲即為新電改方案——該方案獲常務會議原則性通過,將擇機發布。接近決策人士稱,“不要對電改保有太大希望,有讓人眼前一黑的東西”。

新電改將不會對電網企業進行橫向拆分,但明確了電網企業的公共服務屬性、改變了電網“吃差價”的盈利模式。方案最大亮點是提出了網售分開,培育多種售電主體。但整體而言,這是一個讓主張加速市場化改革的人士失望的方案

  財經十一人 / 文

  中國能源行業今年最大的懸念——“新版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終於揭曉。

  自從6月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要求在今年年底前拿出新電改方案之後,該方案即成為業內焦點。而國家發改委也在新年到來前如期交卷。

  昨日(12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今年第39次常務會議,根據新華社的通稿,此次會議主要討論了“加大金融企業走出去”、“進一步盤活財政存量資金”以及“保障和改善殘疾人民生的措施”等議題,新華社通稿最後稱“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據《財經》記者多方求證得知,本次會議討論的“其他事項”中,重頭戲即為“新電改”方案——該方案獲常務會議原則性通過,將擇機向社會發布。

  接近決策層的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新電改方案“並無太大新意”,將不會對電網企業進行橫向拆分,但明確了電網企業的公共服務屬性、改變了電網“吃差價”的盈利模式,最大的亮點在於網售分開,培育多種售電主體。

  此前多家媒體報道,新電改方案重點是“四放開、一獨立、一加強”,即輸配以外的經營性電價放開、售電業務放開、增量配電業務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供電計劃放開,交易平臺獨立,加強規劃。多位業內人士向《財經》記者確認,以上內容出現在了新電改方案中。

  不過,這份改革方案可能會令大多數主張電力市場化改革的人士失望。有接近決策的人士稱,“不要對新電改保有太大希望,雖然有新東西,但整體而言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卻有讓人眼前一黑的東西”。

  據《財經》記者了解,售電業務放開,增量配電業務放開,鼓勵民營資本進入等市場化方向的改革內容雖然不出意料被寫入方案,但“都是原則性的表述,沒有具體的操作方案”。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六月曾指出目前的電力體制“調度和輸配電合二為一,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是政企不分的典型體現”。但據《財經》記者了解,新電改方案中沒有“調度獨立”的內容。

  此外,業內曾預期,新電改方案將與“深圳電改試點”的模式保持一致,但據了解,新電改方案與深圳模式相距甚遠。

  將於2015年1月1日正式推行試點的深圳電改模式,意在通過國際通行的準許收入模式,確定獨立的輸配電價,進而在發電側和銷售側實現電價市場化,電網企業則按照政府核定的輸配電價收取過網費。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從2013年起已預熱多時,今年6月習近平針對電改的表態使得新電改全面加速,在那次會議上,習要求發改委在今年年底前拿出方案。

  上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發端於2002年,以國務院“五號文”為綱領,確定了“廠網分開,輸配分離、主輔分離,競價上網”等四大目標,將原國家電力公司拆分為五大發電集團和兩大電網公司,但此後改革逡巡不前,除“廠網分開”基本實現之外,其他三大目標全部踏空。此後十年,煤電矛盾激烈,新能源發展受阻,電力行業幾乎所有的矛盾都最終指向體制性問題。

  2013年新一屆政府組成之後,重啟電改呼聲再起,此間各利益方博弈多日,至今日新電改方案終塵埃落定。但與上一輪改革相比,新電改趨於保守和溫和,改革力度遠遜於“五號文”,改革能否實現成效,依然有待觀察。@今日話題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41225/220821165969.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26

X博士頭環 讓人3分鐘甩掉沮喪

2015-01-12  TCW

 

當你心中抑鬱、焦躁不安,你會做什麼?深呼吸、借助藥物、找心理醫生,還是乾脆大醉一場?

「最好的方法,是改變你的腦電波,」多倫多新創公司InteraXon創辦人兼執行長嘉頓(Ariel Garten)說。

她研發的感應頭環名為MUSE,可偵測你的腦電波,辨別你的壓力指數,再搭配手機或平板上的App應用程式導引,三分鐘內就能讓你平靜下來。

療癒商機,吸引李嘉誠投資

看上腦電波應用的潛力,亞洲首富李嘉誠、好萊塢影星艾希頓庫奇掏錢投資。矽谷並謠傳,Google創辦人之一的布林(Sergey Brin)曾親自拜訪嘉頓,表達購併的意願,但遭到拒絕。當我詢問嘉頓是否真有此事時,她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說:「這我不能告訴你。」

MUSE吸引李嘉誠、Google的魅力,在於它挑戰的是因為壓力、焦慮或憂鬱而衍生的相關醫療、藥品與諮詢產業,總產值達五百四十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七千四百億元)。一旦這款感應頭環技術更成熟,也許,我們將不再需要依賴藥物與心理醫生,靠科技就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在零下六度的多倫多,InteraXon的總部裡,我戴上了這個聽起來很神奇的頭環,進行一場平靜腦波訓練。

三分鐘的訓練結束。嘉頓指著螢幕上有如心電圖的腦電波起伏圖向我解釋,β波會讓人的身體處於緊張狀態,隨時準備因應外在環境變化,此狀態下身心能量耗費劇烈,易累積壓力。而α波能讓身體放鬆意識清醒,在此狀態下身心能量耗費最少。

必須承認,在這三分鐘裡,原本因為要採訪而略微緊張不安的情緒確實稍有紓緩,第一次看到自己腦電波變化的經驗也很新鮮,但光靠一個頭環真能替代心理醫生與抗憂鬱藥物嗎?

根據哈佛大學兩位心理學博士齊林沃斯(Matthew A. Killingsworth)與吉博特(Daniel T. Gilbert )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答案是肯定的。

該研究顯示,人們在一天的生活中會花四七%時間思考與眼前無關的事,這種無謂的思慮造成人腦β波過高,進一步導致焦慮、沮喪、憂鬱。

InteraXon並非第一家試圖用腦電波來調整身心的公司。但過去須在頭皮上塗上導電凝膠或導電貼布,透過貼附電極的方式連接電線,才能捕捉腦電波,十足是科學怪人電影中的情節。

InteraXon研發出來的頭環,用導電銀墨做成EEG(腦電波儀)傳感器,用來蒐集、讀取大腦信號;再搭配TMS(跨顱磁刺激療法),運用微量電磁引發震動,改變頭腦周圍磁場,調整腦電波波型,平靜使用者的心靈。

未來應用,用腦波操控家電

這個療法非InteraXon所獨創,但InteraXon是第一家把它結合美觀設計與穿戴式科技,進一步商品化的公司。

關於腦電波控制的技術還有相當大想像空間。在嘉頓的計畫中,平穩腦電波只是第一步,未來腦感應技術成熟,甚至可用意念控制家裡的電器。

這絕非天方夜譚,二○一○年的冬季奧運上,嘉頓與其研究團隊就成功的在溫哥華,運用腦電波控制三千四百公里外尼加拉大瀑布的燈光。在她的實驗室中,擺放了一張會隨主人思緒飄浮的座椅,以及用「想」的就會自動倒出啤酒的吧檯。

嘉頓原本的志願是當一個服裝設計師,大學時,她主修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常常從實驗室出來後又直奔設計工作室。畢業那一年,她的作品登上了多倫多時裝週的展示台。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進到了有穿戴式裝置之父稱號、多倫多大學電腦科學教授曼恩(Steve Mann)的實驗室,認識了現在的共同創業夥伴。

「當我看到他們在做的事情的時候覺得這真是太酷了!比起時尚,這更能改變人們的生活!」嘉頓回憶。

她發揮跨領域的專長,把對藝術美感的概念融入到科技產品中,研發出這款戴上去有如繆思女神般的感應頭環,成了顛覆全球精神醫療產業的神奇穿戴裝置。

【延伸閱讀】頭環替代藥片,當你的情緒教練

■從腦電波判讀情緒波動腦電波測量透過電波變化頻率,判讀你的身心狀態頭環內有7個傳感器,蒐集、讀取大腦信號

■用磁脈衝平復焦慮心情跨顱磁刺激從體外對特定大腦區域打磁脈衝,改善、加強腦部功能用微量電磁引發震動,改變頭腦周圍磁場,調整腦電波的波型,平靜心情

■當你的心靈翻譯,倒啤酒免動手心靈控制蒐集分析腦電波傳出來的信號,翻譯成電腦或機器懂的語言用意念與心靈就達到控制的效果,例如用想的就能倒啤酒

■記者試用》戴起來舒適,但操作有點複雜這是一個外觀很漂亮,戴上去也很舒適的產品,但操作有點複雜,需要搭配手機或平板的App。第一次看到自己的腦電波感覺很有趣,思緒煩亂震盪全部顯示在螢幕上。過程中頭環似乎有震動了一下,3分鐘過後確實有感到比較平靜,但很難分辨是因過程中閉著眼睛還是頭環本身的效果。

整理:林俊劭、朱致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630

SENSE隨筆150120讓人暈眩的量子力學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1/20/sense%e9%9a%a8%e7%ad%86150120%e8%ae%93%e4%ba%ba%e6%9a%88%e7%9c%a9%e7%9a%84%e9%87%8f%e5%ad%90%e5%8a%9b%e5%ad%b8/

SENSE隨筆150120
讓人暈眩的量子力學
執筆人:蟬

作為物理學門外漢,若非憑藉電影《星際啟示錄》介紹相對論和蟲洞理論,可能半輩子也不絲毫知道其內容。 相對論雖然是超過半世紀的科學成就,直到今天仍然是物理學的研究對象,但若要說到近代最具影響力的物理學理論,便不得不提「量子物理學Quantum Physics」了。

大家都知物理學的目的是觀察物理世界不同的現象,並嘗試找出現象之間的關係與規律。 然而量子物理學卻有點不同:它指出甚麼事不會發生,而非甚麼事必然會發生。*** 量子物理學源自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到底萬物是甚麼造成的?然而物理學家在追尋答案時,卻發現事情比想像中複雜得多。

生活中人們經常會問:這是甚麼物質做的?例如筷子是竹子做的,竹子是纖維做的,纖維是細胞組成的……一直追問下去,物理學家便告訴我們是分子molecule、原子atom,最後是亞原子粒子subatomic particle:“物質”就是一連串焦距以外的形態。 但在這個不斷把物質放大的過程中,科學家發現宇宙可能根本沒有最後的材料,如果硬要說的話,那就是能量energy。****

那亞原子粒子是能量做的嗎?答案卻是否定的:亞原子粒子就是能量本身。*** 量子物理學認為世界基本上只是躍動的能量,能量無處不在,以不同的形式交替展現。人們所謂的 “物質”是能量的一種形式,是能量生滅不息的一種形態。

這種禪味甚濃的說法始於物理學家尋找宇宙最小的積木開始。 他們的取徑很簡單:將物質不斷分解至最小塊為止。 舉例若要找出一個時鐘的結構,我們可以把時鐘不斷拆散,直至把每一個細小的零件也分解出來,直至不能再拆細為止。這便是粒子加速器的原理:將兩顆亞原子粒子加速互撞,撞擊所產生的碎片,便是它們的“質料”了。

這個極之合乎邏輯的實驗方法,其結果卻出乎意料,像美國物理學家David Finkelstein所笑言:粒子加速器實際就好像將兩座時鐘對撞,結果飛出來的不是齒輪和彈簧等零件,而是新的時鐘,有時還和原來的一樣大。

在撞擊的過程中,撞擊的粒子的確是碎了,但卻立即又組成了新的粒子,而這些新粒子都跟原來的一樣“基本”,質量往往又和原來一樣大。**** 物理學家發現,由於粒子在撞擊時除了質量外還有動能,粒子跑得越快,撞擊點上就有越多動能可以產生新的粒子。

那到底速度如何影響撞擊結果呢?物理學家講到粒子的質量時,一般是指靜止質量restmass,而其他質量則為相對論性質量relativistic mass。粒子的質量會隨著速度增加。
粒子在99%光速時質量比靜止時大7倍,但質量與速度的關係並非線性的,而是在99%光速以上時質量才會急速增加。

舉例一顆電子以0.99986光速運行,及以0.999999996的光速運行時,就速度增加的幅度來說其實微不足道, 差別相當於一部車以2小時跑一段路增速至1小時59分59秒跑完同一段路。但其質量變化卻不然:質量由靜止質量60倍增至1.18萬倍。所以粒子加速器應該叫做粒子增質器才對。

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二元論」E=mc2,質量是一種能量的形式,即存在的能量。運動中的粒子既有存在能量(質量),也有運動能量(動能)。兩種能量都可以在粒子碰撞時用來製造新的粒子。

對量子物理學家而言,質量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應用是把粒子分成「輕子lepton」、「介子meson」和「重子baryon」。電子是眾粒子中最輕的,故亦用作粒子質量的單位。

說到這裡可能會令人有錯覺,以為量子物理學發展非常順遂,但事實並非如此。物理學家在利用粒子加速器實驗時,由於日常言語的限制,經常會說一些看似很蠢的說話。根據現時的量子物理學,物理學家相信:
1. 亞原子粒子並不是本身獨立存在的;
2. 亞原子粒子既有 “波特性wave properties”,也有 “粒子特性particle properties”,即所以「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
3. 亞原子粒子是 “場與場field互動”的呈現。

當中第3點來自「量子場論Quantum Field Theory」(QFT),QFT假設“物質本質上無實體”,真正真實的只有“場”,場並不是物質,物質如粒子只是場與場互動時瞬間的呈現。 場才是宇宙間唯一真正的事物,但它卻無法捉摸,並無實體。場的互動是瞬間而狹小的,互動時看起來像粒子。

量子場論雖不是完整的理論,但卻極具解釋力。 物理學家依然把粒子撞擊實驗中的粒子看成獨立的存在,仿彿粒子就像棒球在鏡頭前飛過一樣地去處理。 這種以古典物理學語言去描述量子力學的情況,只是量子物理學家面對的眾多難題之一。然而這種奇怪的研究狀況,卻在過去四十多年內成功發現了一百多種粒子。***

參考:
《像物理學家一樣思考The Dancing Wu Li Master》(1979) Gary Zukav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71

拉住客人、讓人玩上癮的五要訣

2015-02-16  TCW
 
 

 

日本經濟產業省中小企業廳二○一二年,曾對全國八千家商店街進行調查,發現真正繁榮的商店街只有百分之一。

在台灣,台北市登記有案的商圈有五十九個,「但運作得好的,只有十幾個,」經濟部商業司官員透露。人潮聚集的台北市,商圈成功機率僅五分之一,遑論偏鄉。

經營商圈很難嗎?「大多數人都是老闆,只想把自己的生意顧好。你可以想像得到嗎?光是一個拜拜用、燒金紙的金桶擺哪裡,店家都可以吵起來,」有商圈教父之稱的楊修銓點出難度。

專家、商家實戰:三件事不對就完蛋

綜合專家學者與商家實戰經驗,商圈營造失敗因素,可歸納有三不:「人不對」、「商品不對」、「不創新」。

「商圈聯誼會理事長是粽子頭,粽子頭不動沒用,氣氛就帶不上來,」輔導商圈十幾年的台灣紅顧問公司總經理王虹凌說。台中市天津路服飾商圈,有個熱心主委余大江,拉攏商家感情,一起出國考察,共同行銷,才能成為營收超過百億元的商圈。

曾經紅極一時的台中東海商圈,因為生意變好,店家人人想出頭,不團結的結果就是惡性競爭,最後導致商圈衰敗,店家與房東雙輸。

「產品要有特色、創新,才能吸引顧客一再上門,」連續七年對逢甲商圈進行人潮量調查的逢甲大學前商學院院長李燊銘強調,同樣的商品若在商圈到處買得到,客戶很快就逛完,消費有限。

商圈教父教戰:妖怪村翻身靠「五造」

「造人、造文、造地、造產、造景」,當年靠著這「五造」,有商圈教父之稱的楊修銓,把台中精明一街推上成為全國第一個商圈,還成功改造了西門町商圈。

造人,就是商圈中的關鍵人物要清楚商圈走向,和會員保持互動良好,還要有向官方爭資源的能耐。造文,就是發揮商圈的特色文化,「靠文化涵養為底蘊的商圈,才能有獨特的味道,」台北市商圈產業聯合會理事長周水美說。造地,在商圈區域內規畫徒步區,動態調整路線,方便遊客觀光。造產,輔導既有的產業、導入新產業。造景,指的是打造街景,利用統一形式招牌,方便消費者遊逛。

以溪頭妖怪村為例,它曾辦過卡通人物秀、精靈秀,但集客效果曇花一現,因為這些都不是在地文化;後來,從阿公的故事衍生妖怪意象,才一炮而紅。安平商圈也在修復劍獅後,每年遊客以兩成速度成長,這些都是「造文」。

台中新社每家店距離頗遠,為方便遊客尋找,進行聯合行銷,印製摺頁地圖,遊客窩心,商家業績也成長,這是「造地」。

日本借鏡:歐巴桑的原宿,招牌都改手寫風

「五造」這原則,也適用美國與日本。早期,美國有所謂的「主街」,是當地的商業區,也是城鎮的中心與靈魂,不僅是市民活動的中心,建築物也反映城鎮歷史與光榮。

美國的主街文化在二次大戰後,因為人們大量移居郊區而改變風貌,一九七七年,美國史蹟保存信託基金會注意到主街商業建物的保存問題,開始進行挽救主街計畫,結果參加計畫的一千五百個商業區,吸引了一百二十億美元的投資,創造十九萬個工作機會。換言之,每花一美元推動主街計畫,就能創造三十八.三四美元的新投資,成為美國成功的經濟發展策略之一。

愛荷華州的科寧、加州的科羅拉多都是因為主街計畫,再度恢復商業活動,成為旅遊者心目中的熱門旅遊點。

高齡化的日本,出現針對銀髮族而設立的銀髮商圈。

位在東京有「歐巴桑的原宿」之稱的巢鴨地藏通商店街,這條購物街針對老人需求,街道全部是無障礙空間,在街中擺設座位,讓遊客可隨時坐下來休息,霓虹燈廣告招牌全部改為手寫招牌,成了老人最喜歡的社交場合。

這裡不僅有老人顧客,在日劇《料亭小師傅》在此取景後,追星族大量走進商圈,並推介出去,讓商店街熱鬧滾滾,成了當地人與台灣遊客都喜歡去的景點。

而這「五造」中,最關鍵的是「造人」,如果店家、房東,都對這條街、這個區域保持熱情,其他的四造也就水到渠成。

相反的,如果店家與店家間、店家與房東間,各自盤算、關係緊張,不但其他四造難以推動,還會引發惡性競爭、店家出走、遊客銳減、租金與地產價格下滑,形成雙輸局面。

【延伸閱讀】你可能不知道,房東、居民支持是大加分——5大商圈指標檢視表

■1

指標:造人項目;凝聚共識、運作機制、學習成長、組織分工預計成效:增強向心力/喚起店家、房東、居民對這塊區域的熱情

■2

指標:造文項目;文化特色、宗教預計成效:發現文化力/找出地方文化發源地,當作特色賣點、說故事亮點

■3

指標:造地項目;範圍大小、徒步區預計成效:增進親和力/動態調整路線、設施,方便遊客逛街

■4

指標:造產項目;庶務管理、產品開發、爭取資源、公共關係預計成效:推廣行銷力/輔導既有產業或導入新產業,包裝行銷出去

■5

指標:造景項目;座椅、清潔箱、路燈、電線杆、廣場、公園、燈箱預計成效:增加凝聚力/造街景吸遊客,藉由共同努力的具體項目把餅做大

資料來源:楊修銓、中衛中心

整理:吳美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51

墓價推高讓人“死不起” 專家建議鼓勵社會資本造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90155.html

墓價推高讓人“死不起” 專家建議鼓勵社會資本造墓

一財網 章軻 2015-03-25 11:28:00

專家認為,城市人口自然死亡數增加,導致部分城市墓地緊缺,加上對於城市的公共資源過度商業化的開發,引發了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以及對於殯葬行業的種種詬病。

“殯葬暴利”、“陰間房地產熱”、“死不起”,近年來,圍繞殯葬業的種種問題,社會上的議論一直不斷。最新研究報告認為,化解“死不起”難題,需要創新墓園建設模式,探索殯葬領域投融資機制,並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的積極作用。

25日,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中國社科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在京發布《殯葬綠皮書: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2014~2015)》。

北京工業大學文化產業與文化創意研究所教授王國華說,在數千年的殯葬傳統影響下,當下漢民族的主要殯葬形式仍然是追求“一個葬禮”、“一塊寶地”、“一個墳頭”、“一座墓碑”。

調查發現,以北京為例,北京市公墓消費過高,多數居民難以承受。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研究人員曾寒柳介紹,北京92%的市區消費者認為公墓消費過高,農村居民多反映辦喪吃請花費貴。

曾寒柳所做的調查顯示,市區居民中等殯葬消費的公墓消費占整個殯葬消費的87.5%,公墓消費成了壓在居民心口的不能承受之重。

近年來,北京的墓價持續上漲。曾寒柳分析,主要原因為土地資源稀缺,土地價格過高,公墓需求不減等。近年來國家推行的生態節地葬價格不高,選擇的居民卻很少,主要原因是傳統“入土為安”喪葬觀念和“孝”文化影響依然較深;生態節地葬實行時間不長,環境、服務和配套設施還不盡完善。

綠皮書介紹,去年以來,福建、江西、湖南、雲南、陜西等地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集中開展喪葬陋習和亂埋亂葬專項整治,清理了交通幹線兩側、風景區、耕地等重點區域散葬墳墓,遏制了亂搭靈棚、治喪擾民等不文明現象。僅福建省就整治了豪華墓224座、大墓1459座、“活人墓”170座。

王國華說,在自然死亡率相對穩定條件下,人口基數的增大必然引起城市人口自然死亡數增加,導致部分城市因制定限制殯葬用地的政策而使墓地緊缺,加上部分城市對於城市的公共資源過度商業化的開發,引發了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以及對於殯葬行業的種種詬病。

王國華認為,傳統的喪葬模式已與時代發展相違背,應當從創新殯葬模式、轉變殯葬觀念的角度入手,從建設全新的現代城市公墓體系出發,將傳統的“一塊寶地”、“一個墳頭”、“一座墓碑”的安葬模式,創新為“人文紀念公園模式”。

王國華解釋說,所謂“人文紀念公園”主要表現為:不留墳頭、不立大墓碑、不占用大面積的寶地、不使用木材花崗巖的自然材料,用綠色草坪和象征性的紀念墻、獨特的安葬儀式、優雅莊嚴的祭奠音樂以及個性化的殯葬服務來顯示每一個逝去的生命個體的價值。

曾寒柳建議,適量新增公墓,科學、合理規劃現有公墓,以新建生態節地葬方式為主,新建小型墓為輔,堅決杜絕超大墓和豪華墓的存在。

而對於網絡祭祀,綠皮書認為“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天堂網創始人黃新武稱,目前大部分祭祀網站都處於虧損狀態,直接影響了祭祀網站的運營維護,處於積極運營維護狀態的網站屈指可數。

黃新武認為,祭祀網站應該以公益為依托,在傳統祭祀文化的繼承與創新上體現社會價值,並可以借助網絡祭祀平臺的影響力打造成為生命教育的互動平臺,為社會提供一個人文關懷的社區。

長期以來,我國殯葬公共服務有效供給不足常態化,難以滿足新時期人民群眾對殯葬改革成效的新期盼、新訴求。

“究其原因,除國家對殯葬公共產品投資長期短缺外,重要的是政府沒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殯葬投融資運營機制,沒有充分發揮好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的積極作用。”《殯葬綠皮書》主編、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所長李伯森說。

李伯森認為,應探索殯葬服務公立機構分類改革和改制。打破殯葬行業壟斷和市場壁壘,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營造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投資環境,適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立殯葬服務機構改革,為社會資本進入創造條件。

對於社會資本對殯葬事業投資方式,李伯森認為,可探索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聯營、租賃等途徑,采取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鼓勵社會資本適度參與殯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不過,對於節簡殯葬的說法,著名作家、中國殯葬協會顧問李寬定有不同的看法。他說,墳塋是個人的最終歸屬,墓地則是眾多逝者的身後家園。“陰宅陽宅都是宅,當然得按藝術品來打造。”

李寬定說,這不僅僅是對逝者的尊重,更是對生者的關懷。“冢塋之地,孝子思慕之處也”。

李寬定說,現代人對過往的認知,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墓地考古來實現的。“不知你是否想過,一百年或三百年之後,那個時候的考古會是個什麽樣子?我們這個時代留下去的文化實證又是什麽?如果墓碑上刻的是能表現這個時代民眾生活的文字、版畫和雕塑之類,幾百年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寬定認為,文字也好,版畫也好,雕塑也好,凡是帶有這個時代政治、經濟、思維方式、價值觀等生活印記的,把它弄上去,那就有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了。

編輯:李秀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