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氏證券行如何操作股票實錄(8,完成)
上篇如
此篇。待寫。
現在,味老闆透過人頭控制著龍朝化工的5.09億股,佔38.6%,並持有這公司4.5億承兌票據,及1.2億煲湯集團的股票,煲湯連人頭仍持有約3.9億煲湯集團的股票,煲湯集團控制龍朝化工3.3億股,即24.99%股權,並持有6億的債券,即是龍朝化工現時的兩大債權人就書黎味老闆和煲湯集團,至於崔老闆只剩下4,400萬現金。
龍朝化工在收購失敗後,股價由30仙已下跌至5仙左右,並有巨額的負債。味老闆決定把股本搞大,再配合幾個消息,把化工業務還給崔老闆,並把崔老闆的礦注入去。那時候,礦其實已包括洗礦廠,和煤礦,前者已經每年能賺取3,000萬的利潤,下年就翻番,目標直指1億元,後者暫未盈利,但是仍有很大的潛力,所以公司決定先買入洗礦廠,等礦潛力大一些,再買下煤礦,宣稱向上游進軍。但可以如何處理?
最後,味老闆決定先把股票100合1,再33供467股,發行1.868億股,每股1元,集資1.868億元,然後由味氏證券包銷,目的是用於把債項重組,至於集資所得,其中1.5億用於償還味老闆承兌票據,3億元以新股支付,持股變成60%,於是觸發全面收購限制,提出以1元收購,成為最大股東。至於煲湯集團的債券則全部換成可換股債券,換股價1元。
供股反應最後因比例太大,所以只有50%人供股,剩餘大約9340萬股,其中4,400萬股由崔老闆承接,佔8.8%股權,剩餘都由人頭承接,至今,味老闆自己連人頭已控制3.494億股,佔69.88%,煲湯集團沒有供股,股權減至330萬股,佔0.66%,合計70.54%。
在貨源已經歸邊下,股價由除權後接近1元慢慢開始上升,漸漸超過2元,並開始愈升愈快,股價很快往3、4、5元上走,於是在接近5元前停牌。公司宣佈同時,宣佈收購煤礦洗礦廠剩下的70%股權,作價7億,以承兌票據支付,保證盈利為1億,以等額的承兌票據作擔保,不足額只需補差額。與此同時把化工業務50%股權出售予崔老闆,作價是6億,以前述的承兌票據支付。可以說,崔老闆空手套白狼就拿回化工業務了。
隨著化工業務回暖和洗礦廠強勁的盈利下,盈利達到2億元,並達到盈利保證,股價也上升8元水平,並宣佈又配售1億股,每股7.5元,同時煲湯控股同時行使2億股,然後配售1.033億股,套回7億元,股本現時已增至8億股,煲湯股權現時大約為12.5%,味老闆持股約43.68%,崔老闆佔股5.5%。
配售股權後,因憧憬利好消息,股價升至10元後停牌。公司宣佈向崔老闆購入煤礦70%股權,由米蘭國際估價師估價14億,較當初合計作價15億,高出1倍,作價主要以7.5億現金,以及化工業務剩下50%股權,折價5.5億元,以及2億的承兌票據支付,並保證有2億盈利,不足者以等額不足盈利支付,又一個很好的套白狼交易。最後龍朝化工易名為龍潮煤礦集團。在這個過程中,股價炒起了,煲湯也套現了原來的投入,味老闆也把垃圾股救活了,崔老闆也以較高價把礦產套現,又拿回原有的化工業務,真是一舉兩得。在這場交易中,好像沒有輸家,不是嘛? 請待下回分解。
(待續)
中國白銀(0815)主要證券行持倉變動 Edward Lee 發掘十倍股
來源: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4/10/0815.html
http://webb-site.com/ccass/chldchg.asp?issue=10285&d1=2014-09-05&d=2014-10-08&sort=chngdn
參考以上連結,9月初高位至今,倉位變動較大的證券行有4家,增加最多的是HSBC+1.23%,沽得最狠是KGI,其次是金英,之後是海通,拿到數據,得出圖表如下
以下是解說
KGI是8月15日大升日大量掃貨,KGI持倉變動佔當日成交量33%,當日應該係佢掃高左,之後2日都有繼續掃貨,但9月30開始連續沽貨,以佢買入價日子來看,KGI的客戶是在止蝕,因8月15最低價1.64,9月30,10月3,6日連續3日沽貨,佔當日成交37-47%,3日股價範圍1.46-1.75
金英,係應該止賺部份持倉,因為早於8月1已經有春江鴨慢慢掃高左間公司,9月25,26,29日為主要沽貨日,3日價格範圍1.72-2.14,分別佔3日成交量39-44%。
海通,點解係負數? 因為石勁磊(次大股東)將D貨轉左去海通,我將原海通持倉減去石生果億幾持貨,負數即係石生減持歷史,佢由8月18沽到9月11,2蚊樓上開始慢慢減持,但之後停左。
匯豐,D客真係咩人都有,大股東都曾經擺貨係佢度,不過最近轉走左去齊魯,當人地係咁沽,匯豐D客就密密接,越跌越接,唔知係咩基金/大戶接。
結論
815股價由2蚊急跌至1.5,跌左25%既兇手已經出現,就係金英同埋KGI既客減持,公司係咪真係咁差? 係咪真係因銀價跌要跌25%咁多? 係咪因為個價太高唔值? 個人認為完全不是,基本面只是短暫轉差, 銀價升返佢又會賺好多咩? 唔係架, 暫時對815結論不變,學匯豐D客咁,越跌越儲,慢慢儲貨,再有耐心等待,暫時對此股看法不變
中細證券行生存有法
港交所(388)過去延長交易時間,同證券界朋友吃個午飯的機會也少了,本來大家期望加長營業時間,可以做多些生意,隨後又送來一個滬港通,可惜首四個月日均成交額普遍徘徊於約676億元,僅3月有逾700億元,最悲壯是由成交額最大14間證券商統領的A組所持市場佔有率,由今年初約54%水平升至4月的56%。
怎知5月日均成交額更跌至僅逾554億元,可想而知生意幾慘淡。其餘兩組證券行面對佔有率均報跌,加上成交額已不多,還要被搶生意,難怪要找方法應付。
當然,有長有短,如京華山一上周已將總行由中遠大廈一搬便進駐灣仔,同屬另一內地企業的華潤大廈11樓。無他,租金加幅強勁,因為內地企業水頭足,難怪中遠大廈有信達、銀河證券等,連香港按揭證券公司也在34樓設大本營。
短線的又如何?好像耀才證券(1428)近期又送利是,買賣股票又免佣,確可搶奪同行客戶。同散戶朋友談起,他也說有些心動,只要肯搬個倉,就有幾千元利是收,但轉念一想,現在光顧的這間傳統證券行安排足夠股票機,又同職員熟絡,的確非金錢可改變。
佢話,一直光顧的證券行最近也作出反擊行動,以往無論買賣股票金額多少,每宗交易一律設最低收費100元,所以他們連新股也不抽,免配得一手還要蝕手續費。不過,如果一單股票交易有4萬元或以上,本來也收一張紅衫魚,現在有折扣,只收70元,算是出招留客,佣金率由0.25%降至0.175%,希望顧客多多光顧,炒多幾轉。
(6月9日刊於《am730》)
味氏證券行如何操作股票實錄(5)
這系列很久沒有寫,因為時間關係先寫一點點吧。
上年談到崔老闆有一個
金礦,但這一個金礦已經停工生產,但是這金礦其實只是時間不就,如果肯花多1、2個億投入,或許每年能賺個幾千萬,但是就是一直沒有錢和時間去理會,就給人土豪霸佔了,現在土豪投入了一些錢,就把礦開了一些,金價一漲就發了財,每年一年賺了1,000萬.。
不過崔老闆現在總算是一間香港上市公司的主席,雖然還欠高利貸2億多,但表面都算是一個有錢人,臉上有光,於是再向地方政府和土豪談好,把20%股權加上補2,000萬給他,另捐助地方政府3,000萬。土豪心想,這樣一賣,他能拿走2,000萬,也就算了,況且別人都收了好處,也不會護著他,也就接受了這提議。這5,000萬又是向味老闆借的,現在他欠3億了,但他還有一個賺錢的金礦80%股權,味老闆於是協助他把這金礦賣掉。
首先,找幾個估值師和會計師核定資產和負債,最終評定這個金礦含金量不錯,值15億元,但注入哪兒好呢? 煲湯當年的殼股,因為為欠了重債,還是沒有著落,於是煲湯就決定利用這隻殼來協助把金礦上市,順便幫幫這殼主。
首先,煲湯決定為這隻殼做白武士,先把原有業務脫離,然後100合1後股份,然後認購5,000萬可換股債券及5億股新股,每股股價均為10仙,並要求債權人以煲湯注入的1億元之中的7,000萬元加上其他以股折債,並以10仙發行3億股解決問題,另外其他小股東則供股集資,使這部分股本增至2億股,完成後,煲湯持有擴大前股本50%,成為大股東,至於債權人持有30%,小股東則持有20%,最終因顧及全體股東及債權利益,重組最終獲得通過,並經營小量太陽能板及金屬貿易業務,易名煲湯資源控股。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今個星期賤價配股、高價買入吹氣資產及購入證券行名單
如
上星期文章提及,有部分上市公司和一些證券行為測試港交所及證監會的底線,不斷瘋狂推出不少異樣的配股和收購,筆者沒有辦法一一投訴,但整理名單如下,這篇文章筆者稍後會一併寄往證監會、港交所及港交所上市科所有組群,希望他們以快速回應的態度,對付這一批垃圾上市公司。筆者在此奉勸多位,不要嘗試在證監會嚴厲打擊前,購買以上的股票,謝謝。
賤價配股:
(1) 陽光油砂(200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605/LTN201706051423_C.pdf
以大折讓於資產值價格—配股。
(2) 中國公共採購(1094)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606/LTN20170606344_C.pdf
用盡一般授權限額最低值配股。
(3)民眾金融科技(27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606/LTN201706061301_C.pdf
以一般授權限額最低值,配售1億可換股債券予華融(2799),一般來說,換股價應較市價高。
(4) 中國核能建設(61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609/LTN2017060986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315/LTN20170315012_C.pdf
用盡一般授權限額最低值配股,其稱「籌集所需資金以供日後使用之良機,令本集團毋須向金融機構借貸,避免承擔財務成本。」,但按其以擴大後股本16.67%、集資1.8億及盈利約7,300萬,以及利息1.4%至4.99%計算,節省之利息不足以抵償攤薄盈利。
垃圾收購:
(1) 永耀集團控股(8022)
用承兌票據購入土耳其建築及承包工程業務30%股權,作價655萬美元,購入前一年靠重估土地價值,使利潤達到不尋常高水平,資產值接近估值,非常可疑。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7/0606/GLN20170606114_C.pdf
(2)中國環境資源(1130)
用6,000萬元承兌票據購入高於資產值4.8倍之土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607/LTN20170607004_C.pdf
(3)DX.com 控股(808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7/0606/GLN20170606002_C.pdf
屬於Webb「神祕網絡」(亦稱康健系)一員,以8,000萬購入一項仍虧損資產,資產值高估5倍。
購入證券行:
(1) 東吳水泥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605/LTN201706051085_C.pdf
不務正業,以1,600萬購入證券行股權。
其他:
(1)大健康國際(221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608/LTN20170608779_C.pdf
以嚴重低於資產價格發行新股,收購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四棚鄉三人班村林地。
證監會、港交所如果再次對這些上市公司的不知所謂視若無睹的話,筆者或會聯同其他投資者公開向特首及立法會議員聯絡,要求他們檢討現時的法例,並要求對上市公司的不法行為加強刑事責任,以阻嚇大股東對小股東的不當行為,從而提高他們犯事的成本,減少他們出老千欺騙股東。
過去兩星期賤價配股、高價買入吹氣資產及購入證券行名單
如兩星期前文章提及,有部分上市公司和一些證券行為測試港交所及證監會的底線,不斷瘋狂推出不少異樣的配股和收購,筆者沒有辦法一一投訴,但整理名單如下,這篇文章筆者稍後會一併寄往證監會、港交所及港交所上市科所有組群,希望他們以快速回應的態度,對付這一批垃圾上市公司。筆者在此奉勸多位,不要嘗試在證監會嚴厲打擊前,購買以上的股票,謝謝。
賤價配股:
1. 高雅國際(90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620/LTN20170620680_C.pdf
以接近折讓20%下限配售最大比例新股。
2. 萬德金融(816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7/0619/GLN20170619072_C.pdf
以接近折讓20%下限配售最大比例新股。
垃圾收購:
1. 鼎億集團(50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621/LTN20170621647_C.pdf
以較現價折讓40%的價格發行10億港元新股,收購大股東湛江物業,尚有一部分未有開發,價格僅折讓約20%,造成對原有股東的大額攤薄,更未計算估值師對價格之高估。
2. 百德國際(266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621/LTN20170621590_C.pdf
以9,830萬購買位於雲浮市商鋪,完全沒有公允的估值。
3. 華章科技(167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619/LTN20170619711_C.pdf
公司以較收市價折讓30.9%發行新股收購業務,為何不以現金代價支付,然後高價配售新股?
4. 米格國際(124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622/LTN20170622803_C.pdf
為何不考慮減少收購比例,而一定要全部收購,並賤價發行可換股債券?
5. 工蓋(142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616/LTN20170616967_C.pdf
以3,000萬購買台灣物業。
買證券行:
1. 普匯中金(99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612/LTN20170612990_C.pdf
購入一家證券及金融服務公司51%股權,整體估值5,000萬美元。
其他:
1. 譽滿國際(821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7/0623/GLN20170623062_C.pdf
該公司以3,420萬購入一個地址不詳的北京物業,希望該公司能披露物業名稱。
證監會、港交所如果再次對這些上市公司的不知所謂視若無睹的話,筆者已有計劃在未來半年內,聯同其他投資者公開向特首及立法會議員聯絡,要求他們檢討現時的法例,並要求對上市公司的不法行為加強刑事責任,以阻嚇大股東對小股東的不當行為,從而提高他們犯事的成本,減少他們出老千欺騙股東。
過去一星期賤價配股、高價買入吹氣資產及購入證券行名單
如上星期前文章提及,有部分上市公司和一些證券行為測試港交所及證監會的底線,不斷瘋狂推出不少異樣的配股和收購,筆者沒有辦法一一投訴,但整理名單如下,這篇文章筆者稍後會一併寄往證監會、港交所及港交所上市科所有組群,希望他們以快速回應的態度,對付這一批垃圾上市公司。筆者在此奉勸多位,不要嘗試在證監會嚴厲打擊前,購買以上的股票,謝謝。
賤價或用途有合理懷疑配股:
1. 毅高國際(821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7/0627/GLN20170627120_C.pdf
以一般授權可授予之折讓條件配股,配售用途有一部份購入股份,在公司有問題時仍然亂投資,集資用途成疑,筆者會另外作出深入投訴。
垃圾收購/賤價出售:
1. 仁智國際(808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7/0627/GLN20170627112_C.pdf
以低價售出永恆晶石予賣方前銷售及市場總監。
2. 東岳集團(18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628/LTN201706281063_C.pdf
買入淄博市物業,但這些二線城市銷售情況不好,可能買錯貨。
3. 伯明翰體育(230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02/LTN20170702048_C.pdf
以發行新股方式,高價購入柬埔寨物業。
4. 御藥堂(93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630/LTN201706301477_C.pdf
以泡沫價2.7億購入微信支付境外解決方案。
其他:
1. 興科蓉醫藥(6833):
以低於招股價0.8元,且較市價溢價低發行大額可換股債券予投資者,投資者名稱含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625/LTN20170625068_C.pdf
證監會、港交所如果再次對這些上市公司的不知所謂視若無睹的話,筆者已有計劃短期內,聯同其他投資者公開向特首聯絡,發出公開信,要求他們檢討現時的法例,並要求對上市公司的不法行為加強刑事責任,以阻嚇大股東對小股東的不當行為,從而提高他們犯事的成本,減少他們出老千欺騙股東。
過去一星期賤價配股、高價買入吹氣資產及購入證券行名單
如上星期前文章提及,有部分上市公司和一些證券行為測試港交所及證監會的底線,不斷瘋狂推出不少異樣的配股和收購,筆者沒有辦法一一投訴,但整理名單如下,這篇文章筆者稍後會一併寄往證監會、港交所及港交所上市科所有組群,希望他們以快速回應的態度,對付這一批垃圾上市公司。筆者在此奉勸多位,不要嘗試在證監會嚴厲打擊前,購買以上的股票,謝謝。
賤價或用途有合理懷疑配股:
1. 眾安房產(67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04/LTN20170704020_C.pdf
以低於資產值近半發行1億股新股。
2.中國新城市(132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7/0627/GLN20170627120_C.pdf
同母公司眾安房產(672)一樣,以低於資產值甚多價格發行新股。
3. 高山企業(61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03/LTN201707032047_C.pdf
以嚴重低於資產值發行新股。
垃圾收購/賤價出售:
1. 環能國際(110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04/LTN201707041742_C.pdf
以5,400萬購入垃圾礦。
2. 美麗家園(123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07/LTN20170707803_C.pdf
以帳面值非以現值出售現有地皮,估值師價格可能不公允。
3. 銀仕來控股(161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05/LTN201707051352_C.pdf
以1.452億出售原上市資產。
4. 譽滿國際(821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7/0707/GLN20170707052_C.pdf
以2,000萬買入垃圾資產。
證監會、港交所如果再次對這些上市公司的不知所謂視若無睹的話,筆者已有計劃短期內,聯同其他投資者公開向特首聯絡,發出公開信,要求他們檢討現時的法例,並要求對上市公司的不法行為加強刑事責任,以阻嚇大股東對小股東的不當行為,從而提高他們犯事的成本,減少他們出老千欺騙股東。
過去一星期賤價配股、高價買入吹氣資產及購入證券行名單
如上星期前文章提及,有部分上市公司和一些證券行為測試港交所及證監會的底線,不斷瘋狂推出不少異樣的配股和收購,筆者沒有辦法一一投訴,故整理名單如下,這篇文章筆者稍後會一併寄往證監會、港交所及港交所上市科所有組群,希望他們以快速回應的態度,對付這一批垃圾上市公司,以下公司會考慮前不具價值投資的評級,作適當的提升及上榜。筆者在此奉勸各位小投資者,不要嘗試在證監會嚴厲打擊前,購買以上的股票,謝謝。
賤價或用途有合理懷疑配股及可換股債券:
1. 威華達控股(62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14/LTN20170714889_C.pdf
較低於資產值75%價格,以及8個月前供股價40%,發行新股,具有重大攤薄效應。
2.聯眾(132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12/LTN20170712881_C.pdf
在擁有巨額現金,沒有集資需求下發行可換股債券。
3. 卡姆丹克(71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14/LTN20170714028_C.pdf
在上期對馬來西亞廠房賤賣具巨額撇帳後,又再以賤價發行新股。
4. 匯盈控股(82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10/LTN20170710703_C.pdf
以用盡一般授權20%折讓的價格,低於資產值價格發行一般授權許可上限的20%新股。
5.中國環保能源投資(98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11/LTN20170711811_C.pdf
以低於資產值超過90%發行償付票據,對股東有巨大攤薄效應。
垃圾收購/賤價出售:
1. 華誼騰訊娛樂(41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14/LTN20170714456_C.pdf
以賤價1,000萬出售線上健康管理業務予一個擁有A股上市公司股權的公司的賣方,可能該賣方會把這部分股權轉讓予A股上市公司,賺取溢價,或會造成對上市公司不公平的情況出現。
2. 中國智能健康(34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11/LTN20170711862_C.pdf
歸入中國星集團旗下後,不久即購入同集團永恆策略(764,前稱海岸集團、豊采多媒體、中國星投資)的南北行資產失敗後,又嘗試購入同一個持股集團的環球大通集團(8063,前卓施金網、和匯集團)股權。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32443
3. 港深聯合(818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7/0714/GLN20170714078_C.pdf
以600萬澳元購入虧本公司票據。
購入證券行/財務公司:
1. 中國生物資源(812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7/0714/GLN20170714090_C.pdf
購入證券行70%股權。根據中央結算紀錄,康健系旗艦集團證券行鼎成證券,已控制約21%的股份,成為最大持有者,或有機會利用加大放貸規模再集資。
證監會、港交所如果再次對這些上市公司的不知所謂視若無睹的話,筆者已計劃聯同其他投資者們公開向特首發出公開信,並進行請願,要求他們檢討現時法例的漏洞,並要求對上市公司的不法行為加強刑事責任,以阻嚇大股東對小股東的不當行為,從而提高他們犯事的成本,減少他們出老千欺騙股東。
過去一星期賤價配股、高價買入吹氣資產及購入證券行名單
如上星期前文章提及,有部分上市公司和一些證券行為測試港交所及證監會的底線,不斷瘋狂推出不少異樣的配股和收購,筆者沒有辦法一一投訴,故整理名單如下,這篇文章筆者稍後會一併寄往證監會、港交所及港交所上市科所有組群,希望他們以快速回應的態度,對付這一批垃圾上市公司,以禁止他們進行行動。以下公司筆者會持續考慮前不具價值投資的評級,作適當的提升及上榜。筆者在此奉勸各位小投資者,不要嘗試在證監會嚴厲打擊前,購買以上的股票,傳媒或社交網站亦不應再為這些股票以財技宣揚其不知所謂的價值,謝謝。
賤價或用途有合理懷疑配股及可換股債券:
1. 富譽控股(826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7/0721/GLN20170721090_C.pdf
該公司利用一般授權最大折讓限額配售股份,配售代理為「Webb 50」旗下的財訊傳媒(205)的中國保盛證券,需嚴打。
2. 卡姆丹克太陽能(71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21/LTN20170721168_C.pdf
該公司繼上星期賤價0.2534元配售新股後,今次以更賤價0.25元配售新股,似乎已想把控股權暗手轉出去,並想小股東承擔苦果。證監會應該把公司停牌,以禁止公司股東權益受到損害。
3. 華人飲食(827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7/0719/GLN20170719059_C.pdf
除了大比例賤價供股後,現在又再以2分錢配售528,360,000股,集資金額不足以支持需要,似乎有進一步之更賤價集資計劃。
4. 美麗中國(70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20/LTN20170720172_C.pdf
公司現時有2億現金,可換股債券約1億,剩下約1億現金。但公司現時集資之目的計劃仍有不確定,且供股存有巨額折讓,大股東也包銷該等股份,似乎不需要有供股之需要,更像是大股東想低價集中貨源,把小股東應份拿走。
5. 惠生國際(134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18/LTN20170718769_C.pdf
公司以比兩次更低的配售價0.40元配售173,692,000股,目的要還錢,之前集資的錢哪兒去了?證監會及港交所應該要指令停牌,要求核數師確認公司在國內的存款是否有虛假成份。
6. 海峽石油化工(85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17/LTN20170717789_C.pdf
公司以較2016年底每股資產淨值約0.69元約5%的0.658元發行3.53億新股,有攤薄股東之嫌。
垃圾收購/賤價出售:
1. 冠軍科技(9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19/LTN20170719785_C.pdf
以1.5億元現金及票據,收購東莞酒店48.45%股權,似乎有種債之嫌疑,目的是製造理由低價供股。
2. 直通電訊(833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7/0718/GLN20170718088_C.pdf
以6,000萬購入一個不知是否有商業模式的資產,以1,000萬現金及5,000萬股票支付,資產只有約500多萬,公司仍在虧損,但只是確保營業額,並未確保盈利,似乎公司在欺騙股東資
3. 毅信控股(124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18/LTN20170718787_C.pdf
由關連人士以8,000萬購回原上市公司業務51%股權,完美完成賣殼操作。
4. 奧瑪仕(95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18/LTN20170718715_C.pdf
以6,350萬購入一間負資產、虧損的應用公司,有誇大公司價值嫌疑。
5. 中綠(904):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17/LTN20170717965_C.pdf
以3,600萬購入一家虧損連鎖店36%,估值1億元,市帳率約6倍,商業原因非常少,估值師為涉嫌參與貪污的羅馬國際(8072)。
6. 中國農業生態(816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7/0717/GLN20170717080_C.pdf
向關連人士購入物業。
證監會、港交所如果再次對這些上市公司的不知所謂視若無睹的話,筆者已聯同其他投資者們公開向特首發出公開信,並進行請願,要求他們檢討現時法例的漏洞,並要求對上市公司的不法行為加強刑事責任,以阻嚇大股東對小股東的不當行為,文件已在擬定中,從而提高他們犯事的成本,減少他們出老千欺騙股東。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