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灣置業交易細節多 詳閱「不動產現况說明書」免中伏

1 : GS(14)@2016-09-30 08:03:34

【明報專訊】台灣鄰近香港,加上物價較廉宜、生活節奏較為輕鬆,不少香港人均有意往當地尋找退休或第二居所。不過,在台灣置業的程序與在香港買樓有明顯分別,作為海外買家,須注意樓宇狀况及稅項等細節,確保交易順利。

不少人認為,近年愈來愈多人喜歡移居台灣,其實早在三四十年前,已經有一波香港移民台灣升學或創業的潮流。中原地產台北總經理張紹權(圓圖)本身是香港人,但自從約20年前來台灣讀大學後,就一直留在當地發展。他表示,「讀書的時候很多人都會來台灣讀大學,後來也從事了各行各業;台灣的確是一個很宜居的地方。在這裏我的家有2000多方呎,但在香港只有數百呎,在這裏定居多年後,回到香港會不習慣」。

樓花限五成按揭 二手樓限六成

於台灣置業的步驟及用語和日本比較相似,物業分為「預售屋」和「中古屋」:預售屋類似香港的樓花,而中古屋指樓齡較高的二手物業,兩者的買賣手續也有一點分別。按揭方面,如果是預售房,最高按揭成數為50%;如果是現成物業,海外人士按揭最高可達六成,本地人可以有七成至七成半的按揭。

代理要向買家詳解「說明書」

台灣的置業程序亦與日本類似,兩者均設有「不動產現况說明書」,購買物業時地產代理須向買家詳細講解,確保買家對購買物業的現况完全知情。不動產現况說明書會清晰寫明該物業的間隔,購買時附有的設備與裝修,甚至單位有否曾經發生任何特別事故也有註明,較香港的售樓合約更清晰。

一般在台灣購買住宅物業,也會找物業代理協助。台灣的物業代理和香港一樣,在大街上顯而易見。張紹權表示,香港人在台灣置業沒有特別限制。除了透過台灣發展上來港的展銷會,一般在台灣房地產舖放盤的物業,香港人也可以購買。 另外,台灣的房地產仲介網站也非常流行,不同的房屋仲介也會在網上提供樓盤租售資料。購買心儀房地產前,不妨了解該物業附近其他住宅的價格水平及質素,以作比較。

買樓前檢測 避買「海砂房」

在台灣購買二手物業時,需要留意有沒有「海砂房」及「輻射房」的問題。張紹權表示,海砂會侵蝕鋼筋,對房屋質量造成影響。海砂屋的問題有一段時間在台灣頗為普遍,準買家可以在置業前先進行海砂屋檢測,確保物業質素。

至於輻射房只會出現於約30年樓齡的房屋,「大約30年前發生的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輻射事故,當時有一批從東歐來的鋼筋帶有輻射,部分來了台灣,但新的房子已經完全不會有問題」。

須付代書費登記規費

稅項方面,海外和本地人士購買物業時,稅項基本一樣,包括契稅、印花稅、代書費和登記規費。代書類似香港的樓契律師,一般會在買賣房屋時,由地產仲介推薦。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提供的資料顯示,代書費一般是5000至7000港元,費用用於處理土地及建築物的登記。登記規費是土地當年讀申報締結總額的0.1%,建築物是當年評定現值的0.1%。評定現值會隨時間轉變,如果建築物的屋齡較長,相關稅項也會較低。不過,需要留意台灣新增房地合一稅以遏抑樓價過熱,收取方式類似資產增值稅。作為海外買家,如果在物業持有1年內出售,扣除房屋修繕費用後,須支付房價增幅45%的稅項。此措施亦令台灣樓價最近出現下滑,降低炒賣風氣。

明報記者 蘇樂恩

[蘇樂恩 海外置業錦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018&issue=201609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631

What we are reading:暴龍的說明書

1 : GS(14)@2017-10-22 17:21:22

「暴龍是最知名恐龍」這句說話,相信無人會有異議。的確,暴龍既是地球史上其中一種最大型的生物,其兇猛的特性亦於不少作品如《侏羅紀公園》中有不同演繹,絕大部份人都會對暴龍印象深刻。不過這些印象又是否真有其事呢?David Hone去年寫的《The Tyrannosaur Chronicles》輯錄迄今已有的暴龍研究資料,為讀者剖析暴龍裏裏外外的特徵,可說是暴龍的說明書。不過這本暴龍說明書仍有很多空白位置,作者只是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多人入行做研究。1990年於南達科他州西部出土,編號為FMNH PR2081的暴龍化石Sue,是現今全球最完整的暴龍骸骨化石,如非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在1997年以836萬美元天價購得化石,或者我們未必有這麼多機會去了解暴龍的過去。首先,從頭骨說起。暴龍頭骨從上面看來呈T字型,前窄後闊,其眼窩大、雙眼向前相信有立體視覺;暴龍的嗅覺與聽覺相信也相當發達——因為腦部等軟組織難以保存,我們只能靠骨上的洞孔大小、位置估計——令其可在日夜都時刻感知到附近有甚麼獵物或危險。當然少不了要提暴龍的咬合力與牙齒,暴龍的咬合力遠超其他獸腳類恐龍,其下顎前方形狀也與其他肉食恐龍不同,是呈U字型的,因此每次咬合撕咬的肉會比V型的多。可是,這樣也會令牙齒所承受的壓力增多,所以暴龍的牙根長度比牙冠長一倍,令其較為穩固。不過,暴龍跟鯊魚一樣仍然需要經常換牙,只是你永遠都不會見到暴龍的牙齒是雪白完整的。正如上述所說,軟組織難以保存,我們現時仍不能確定暴龍會否如人一樣有口唇。然而,從現代其中一種恐龍近親後代的鱷魚可見,暴龍很大機會是無唇,整個頭部也是鱗片並延伸至嘴部,牠們長時間都露出牙齒,在獵食時更為有利。說到鱗片,很多人以為恐龍全身都由鱗片覆蓋,就連考古學界也曾不相信恐龍會有羽毛,但近年越來越多考古證據顯示,恐龍是雀鳥的遠祖,已演化出羽毛結構,暴龍極可能在身上大部份位置都有羽毛保暖、讓身體的酵素在最佳溫度下運作,穩定代謝率。與身體相比,暴龍的前肢非常短小,不少漫畫取笑暴龍前肢無用,但暴龍手肘關節有一定程度的旋轉動作,加上骨頭大、有厚實肌肉,學者相信暴龍可用之快速抓實掙扎中的獵物。很多人都有興趣知道暴龍的繁殖,從多個不同恐龍品種包括暴龍的化石顯示,恐龍在未完全成熟時已生兒育女,其骨會變成骨髓骨(medullary bone),將鈣融入血管中,用以製造新生恐龍的蛋殼。這種盡快生育的策略,能將基因更快傳到下一代。可惜的是,即使如暴龍這種地球霸者也敵不過隕石與火山大爆發。小肥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22/201906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0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