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1名光伏企業家針對新政聯名《緊急訴求》 一些企業“可能走上絕路”

“這個文件一出臺引起了全行業的巨大反響,大家都覺得天要塌下來。”6月3日,11名光伏行業的企業家在他們聯名所寫《關於企業家對三部委出臺531光伏新政的緊急訴求》(下稱《緊急訴求》)上說。

6月1日,國家能源局官網掛出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在5月31日下發的《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頓時引發了業內震動。《通知》中的重點是限規模、限指標、降補貼,明確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暫不安排。

受此影響,近日,光伏股出現暴跌。6月6日,晶盛機電(300316)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光伏新政短期對行業有所影響,長期看有利於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加速平價上網進程。公司目前經營情況正常,尚未發生訂單取消或違約情況。第一財經1℃記者註意到,6日收盤後,晶盛機電下跌3.38%,而自6月1日至今,該股累計下跌了近20%。

包括這11名光伏企業家在內的光伏業內人士把《通知》統稱為“531新政”。他們中有人在接受第一財經1℃記者采訪時稱,“531新政”可能會讓一些光伏企業走上絕路。

諸多光伏企業內部人士在接受1℃記者采訪時紛紛表示,“531新政”出臺“太突然了,之前連吹風都沒有”。他們表示,“531新政”對光伏行業的影響之大,以至於許多企業不得不立馬召開緊急會議,甚至連給光伏企業貸款的銀行也召開了類似的緊急會議。“有的銀行已經通知了停止光伏貸,其他的有關銀行全部在觀望。”一位光伏企業的內部人士對記者說。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1℃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一直大力支持光伏的發展,《通知》的要求是大勢所趨。“近兩年來,中國的光伏發展太快了,出現比較大的棄光和補貼缺口,因此能源管理部門這次出臺政策進行急剎車。”他說。

《通知》要求合理把握發展節奏,優化光伏發電新增建設規模,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在國家未下發文件啟動普通電站建設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建設。而在分布式光伏方面,今年僅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建設規模。此外,將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補貼強度。

關於此次《通知》出臺的背景,6月1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和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就此作出解讀時說,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5年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光伏技術不斷創新突破、全球領先,並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完整的光伏產業鏈。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光伏發電棄光問題顯現以及補貼需求持續擴大等問題,直接影響光伏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需要根據新形勢、新要求調整發展思路,完善發展政策。

“我國光伏發電歷經成長起步、產業化發展、規模化發展等階段,當前發展的重點需要從擴大規模轉到提質增效、推進技術進步上來,需要從更有利於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著力推進技術進步、降低發電成本、減少補貼依賴,優化發展規模,提高運行質量,推動行業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上述相關負責人還說,這是今年及今後一段時期光伏發電發展的基本思路。

對此,《緊急訴求》稱,“任何行業及市場的發展不可能不遇到問題,歐美在發展光伏市場中也遇到過問題,我們中國同樣也遇到了一些問題。目前我們主要的問題是補貼缺口大,電網消納存在瓶頸。但我們光伏企業能理解國家的困難並一直積極努力,自己通過融資綠色金融創新去解決資金缺口壓力,同時,通過分布式光伏自發自用、微電網、儲能等手段去減輕電網壓力。”

關於補貼,《緊急訴求》稱,現在中國每年給火電的補貼有1000億,而且是財政保證,那為什麽不給光伏這個清潔能源做到補貼不拖欠並及時到位,從2015年底到現在拖欠光伏的補貼已經達到1000多億。

《緊急訴求》稱,現在也有人認為中國光伏市場發展速度太快了,企業都發了,甚至認為馬上不用補貼。其實光伏發電在全整個發電中只占到1.7%,比例還很小。同時,行業內還有幾家以前的龍頭企業負債率都在100%以上,每家企業負債都是幾百億,並連續6年每年巨虧幾十億,目前又有兩家光伏上市公司因為難以維持被停牌面臨倒閉,這個行業受政策以及技術變化的影響很大,而且太專業了,沒辦法轉型。“所以,我們覺得光伏行業要真正平價上網還需要3-5年時間行業需要繼續支持。”

《緊急訴求》還稱,由於光伏新政導致的嚴重後果包括:資本市場對光伏沒有信心;現在有些金融及租賃機構對光伏項目融資及光伏企業貸款進行提前回款,企業壓力驟增;許多項目因為突然停止,產生許多糾紛,影響面很大。

對此,《緊急訴求》提出的建議有:給予已經合法批準開建的項目一定的緩沖期;降低規模幅度不應過大;給分布式小型工商業自發自用及戶用光伏單獨指標。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和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還表示,國家對光伏產業的支持是毫不動搖的。此次出臺文件是著力解決當前光伏發展的突出矛盾、突出問題作出的階段性年度政策安排,是為促進中國光伏行業從大到強,從規模擴張到提質增效,促進光伏企業練內功、強體質,提高核心競爭力。對於今年新增建設規模安排,不是要限制光伏發展規模,只是對需要中央財政補貼的項目優化新增規模、明確各類項目具體要求。對於技術先進、發展質量高、不需要中央財政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規模是放開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82

零關稅並非主要訴求,美歐WTO改革同盟初現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多少有些誇大其詞的言辭引導下,美歐貿易休戰的消息迅速被演繹成了一起陰謀論式事件:在這種敘事方式中,美歐“珠胎暗結”建立零關稅貿易區並力拉日本入夥,而世界貿易組織(WTO)將從此形如虛設。

而當籠罩在這份美歐協議上的迷霧散去,其顯露出的文本事實,卻幾乎與上述猜測截然相反:此次美歐協議的四項核心合作原則包括了“三零(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增加美對歐盟能源貿易出口”、“降低美歐雙方貿易障礙(就標準進行對話)”以及“對WTO進行改革”,在建立零關稅貿易區方面,美歐之間僅僅是達成了有限共識;而雙方表述和立場最為接近的恰恰是在“對WTO進行改革”這一訴求上,且其指向性非常明顯,即談判聚焦於WTO規則的更新,種種跡象表明在此方面日美歐已達成共識。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研究部主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亦指出,在貿易戰之中,可以說這可能是最為核心的事情,即貿易戰的最終目標即為規則鎖定。

值得註意的是,就WTO規則更新進行談判的內容,僅是歐盟團隊拿到華盛頓的三項建議中的一項,很明顯,此次在歐方希望力推的WTO爭端解決機制(DSB)改革和推進開放的諸邊(Plurilateral)主義談判方面,美歐並未達成共識,但歐盟已經成功鎖定了未來的討論空間:就WTO改革,歐盟分別同中美建立了高級別工作組。

當地時間7月25日,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特朗普(右)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共同會見記者時表示,雙方將致力於消除關稅和貿易壁壘,避免當前一觸即發的貿易戰。視覺中國圖

歐盟推動WTO改革向美表誠心

在事後複盤中可以看到,這並不是一次組織有序的談判。到目前為止,美歐談判已過去近一周,而雙方甚至都沒有發布統一的會後文件。

除去特朗普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7月25日發布會上的講話實錄,美方也僅在白宮網站上發布了一份名為《特朗普總統開啟了同歐盟的新互惠貿易關系》的事實清單,歐盟則在其網站上發布了一份美歐共同聲明(註:為統一出處,以下引用的聲明語句均來自於歐盟發布的聲明)。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采訪求證和文本對比後發現,上述三份材料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相較於特朗普的發言,美國和歐盟各自在其網站發布的兩份文件,在大豆與天然氣的采買、取消汽車關稅及鋼鋁關稅等方面的言辭均更為謹慎,立場也更為保守,承諾少、願望多;然而,雙方在“WTO規則改革”方面的用詞卻達成了高度統一,且歐盟對推動WTO改革表現得十分積極主動。

不過,就如前文所述,在此次美歐磋商中,歐盟實際上拿出了三項建議,第一,改革WTO爭端解決機制;第二,更新WTO規則以面對21世紀的挑戰;第三,改善組織的日常工作(在談判中推動開放的諸邊主義談判方式)。

此次,美歐雙方率先鞏固了在第二條建議方面的共識。歐盟貿易委員馬姆斯特羅姆在赴華盛頓之前,曾詳細闡述了歐盟對於目前WTO體系不滿的原因及歐盟中意的改革方向,在更新規則方面,她表示,歐盟加強了與日本、美國之間的三方合作,這種合作方式除了可以給三方一個增強WTO規則的機會之外,還可以向美國表明“他們的貿易夥伴對於改革是認真的”這一態度。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在推動WTO規則改革方面,歐美日在WTO層面及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等場合均維持著統一戰線,歐美日三方並在今年5月底達成了“美國、日本和歐盟貿易部長三方會議聯合聲明”,然而,由於彼時全球貿易沖突危機重重,這份指明歐美日在WTO規則改革方面聯合立場的聲明,在喧囂聲中被大部分人所忽略。

這並不是歐美日第一次發表就WTO問題的聯合聲明,實際上歐美日三國貿易部長此前曾兩次進行會談,討論補貼和國企同競爭環境之間的關系,並曾同意聯合采取多項初步行動,作為制定更嚴格產業補貼規則的基礎。

彼時三方均認為,應當明確並改進WTO現行的產業補貼規則,以確保新加入的發展中國家成員無法規避這些規則的使用。

比如,在2017年12月WTO部長級會議後,日美歐就曾發表三方聲明,稱將增強協作,以消除其他國家產能過剩等問題帶來的不公平貿易行為。

上述5月底的這份最新三方聲明,則表明美日歐在共同立場方面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即三方在規制技術轉讓、產業補貼等方面達成一致。三方表示計劃在2018年底之前開展各自的內部行動,以便在此後不久展開談判,且必須確保主要的貿易夥伴們參與這些未來的談判。

在此次美歐的聯合聲明中,雙方確認了上述立場並形成兩項共識。首先,在WTO規則改革的內容方面,美歐雙方表示:“將推動在知識產權盜竊、強迫技術轉移、產業補貼、國企制造的(經濟)扭曲以及過剩產能方面的改革。”

其次,為了落實這一立場,美歐雙方宣布,“立即建立一個執行工作組”,成員將包括“最緊密的顧問”。值得註意的是,與美歐聲明中其他言語不詳的“希望”、“想要”等用詞相比,這個“立即(immediately)”一詞在短短的聲明中十分顯眼。

崔凡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WTO規則改革的問題上,美國在推進,歐盟提供了方案,此次雙方成立了聯合工作組,算是進了一步。

WTO規則改革內容方面,則可以參考今年5月31日發布的“美國、日本和歐盟貿易部長三方會議聯合聲明”。崔凡認為其重點在於,三方很可能在明年就要發起產業補貼與國企競爭規則的談判,且保證關鍵貿易夥伴參加。

在WTO中貿易量最大是美中歐日,而在上述議題方面,美歐日三方態度一致。崔凡表示,美歐目前達成的共識是停戰,美日之間雖然存在著嚴重分歧,但也有可能遲早會達成一致。

崔凡解釋說,考慮到今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面臨黨內選舉,此外,日本接下來包括國會在內還將進行一系列的選舉,因此,目前日本對美國進行讓步的難度很大,不過,美日遲早會在今明兩年中達成某種意義上的停戰。

WTO總部大樓 視覺中國圖

美國需停止阻撓WTO法官的任命

美歐之間既有統一立場和“表決心”,亦存在著嚴重分歧。在此次歐盟團隊帶到華盛頓的三條建議中,有關WTO爭端解決機制改革方面,目前還看不到雙方拿出破局方案的前景。

近日,同WTO關系密切的貝塔斯曼基金會(Bertelsmann Stiftung)發布了一份題為《重振WTO的多邊管理》的報告(下稱《報告》),報告回溯了爭端解決機制的緣由和目前沖突焦點所在。

《報告》指出,許多國家加入WTO的一個關鍵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和“激進的美國單邊主義”之間的沖突。自1995年以來,這些國家的目的已經實現了,美國一直借助WTO的法律框架來挑戰其他國家的貿易行為。此外,在WTO框架下,(貿易)小國也可以成功挑戰(貿易)大國的政策,這證明該機構的制度是有效的,但這這一成就並非意味著所有國家都對此制度感到滿意。

《報告》指出,美國對上訴機構的職能就表現出了十分的不滿:在美國奧巴馬政府2016年的決定中,該政府就曾經反對重新任命上訴機構成員,而特朗普政府則延續並發展了這種做法,目前已經阻止了所有的新成員任命。

WTO爭端解決機制下設的上訴機構常設7位法官,因美方阻撓開啟新法官甄選程序,目前上訴機構的正式法官僅剩4人。按照規定,上訴機構處理每個案件至少需要3名法官。即使有4~5名正式法官,在實際工作中也會因為合法性問題,難以處理案件。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上訴機構的一位法官斯旺森(Shree Baboo Chekitan Servansing)的任期即將在今年9月30日結束,如果斯旺森不能連任,從今年10月開始,上訴機構將僅剩下3位正式法官。屆時如果上訴大法官不夠用,那麽各方也就無法實現上訴。WTO最重要的仲裁體系也將陷入名存實亡的癱瘓狀態中。

馬姆斯特羅姆在此前也對此表達了強烈不滿,她表示,為使各方可以遵守WTO規則,必須確保WTO的有效性。

換言之,基於歐美日可以推動規則改革,若不存在執法能力,那麽規則又有何意義?

她指出,在此背景下,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解決上訴機構目前的危機,而美國需要中止其對法官任命的任意阻撓行為。

馬姆斯特羅姆還表示,歐盟也意識到上訴機構並不完善的現狀,並願對其工作進行改革。她認為,該上訴機構應當更加透明、更加可靠。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最近一次在7月20日的WTO爭端解決機制例會上,美國再次拒絕了開啟新法官甄選程序的建議。

一位日內瓦貿易官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南非、歐盟等國家均在會議上對美方此舉表達了反對意見。洪都拉斯則拿出了一份有關爭端解決機制下上訴機構功能的建議,這其中重點討論了美方關心的法官任期合法性問題。

目前的麻煩也就出在上訴機構上。按照WTO爭端解決機制的工作流程,通常在爭端解決機制下建立專家小組,專家小組將在限期內於爭端解決機制的會議上通過“反向一致”原則提出裁決報告。隨後,如某一當事方向爭端解決機制正式通知表示將進行上訴,則進入上訴程序。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程大為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造成上訴機構癱瘓是美方有意為之。

WTO具有三大功能,即談判功能、政策審議和爭端解決。目前,WTO的談判功能實際上是處於停滯狀態,多哈談判並沒有進展;政策審議就是撰寫報告,還在運行;而WTO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爭端解決機制。

程大為認為,若因美方通過阻撓人事任命的方式,造成了WTO爭端解決機制的實質性癱瘓,此舉是很惡意的。一方面,這阻礙了中國使用爭端解決機制的可能性,因為若上訴機構癱瘓,就算走到上訴這一步,也沒有法官進行審理;另一方面,這已經對世界貿易體系造成了實質性損害。

改造WTO談判:開放式的諸邊主義未來

誠如程大為所說,目前WTO極其重要的功能之一——談判功能實際上也停滯了。

自經歷了西雅圖會議(1999年)的失敗後,美國感覺到在一個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的組織中想要投票,其決策過程太困難。程大為表示,為此,美方開始選擇更多轉向雙邊和區域自貿協定。

在此方面,歐盟也有自己的看法:正如歐盟內部存在雙速歐洲一般,WTO成員在談判方面也不一定非要做到步伐一致。

馬姆斯特羅姆也指出,WTO需要適應世界變化。首先目前WTO談判的方式存有局限性,歐盟渴望改革。

“一次又一次,因為少數國家追求狹隘而自私的利益,(談判)進程受挫。”而由於WTO協商一致的規則,又無法對此現狀作出改變。”她指出,在歐盟看來,成員應自由地以不同的速度發展,從而在不同的時間完成談判並符合標準,且在去年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部長級會議之後就應用了這一方法,並在電子商務、國內服務規則和投資便利化方面得到了很大進展,“希望將這種方式能被納入世貿組織系統中”。

前述《報告》亦在此方面表示:“考慮到協商一致將繼續是WTO的工作原則,(那麽就)不應阻止WTO成員方的一些集團,通過開放的諸邊倡議在具體問題上尋求合作。”

《報告》認為,在諸邊倡議方面,各WTO成員方可以利用兩套機制來進行合作:關鍵群體協議 (CMA) 以及WTO第二章第3條下的諸邊協議(Plurilateral Agreements)。近年來通過CMA,WTO成員方成功地在信息技術協議 (ITA)和達成一項基本電信協議方面有所斬獲,且後者還是有關服務領域的。而CMA的一個主要特點是,WTO相關成員方可以就貿易規則進行談判,且該貿易規則只適用於簽署這些規則的國家,但其福利必須在最惠國待遇基礎上擴大到所有WTO成員之上,包括那些不參與談判的WTO成員方。

不過,考慮到CMA這樣的特性,該談判方式也就限於那些不怎麽會出現“搭便車”現象的貿易領域。

諸邊協議則不同。《報告》指出,簡而言之,諸邊協議並不會將談判成功擴大到所有WTO成員之上,為此是否要將諸邊協議納入WTO也需要WTO各成員方的共識,為此對於諸邊合作而言,在那些需要降低貿易成本的領域則更有空間。

無論如何,通過美歐對話,目前的WTO僵局有可能被打破。崔凡表示,若積極應對,世紀性貿易戰有可能轉化為世紀性的貿易規則談判。

開放的諸邊主義的確是推動WTO的改革的較好方式,特別是關鍵群體協議如果能定得比較合適的情況下。崔凡表示,需要觀察的是,美歐是否會在其中放入一些令人難以接受的條款和較低的關鍵多數標準,為此我們也要有所考慮。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7月26日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美國、歐盟是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和貿易夥伴。如果美歐能夠通過對話協商解決貿易上的分歧,能夠順應全球化潮流,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這不僅符合他們雙方的利益,對世界來說也是好事。“當然,我們也希望美歐有關努力和舉措符合多邊貿易規則,比如非歧視原則等。”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應民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717

無殼盼加地 有樓怕跌市 市民訴求各不同

1 : GS(14)@2012-03-26 22:59:2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326/News/ec_gao1.htm


10年前,蘇先生曾於同區購買一居屋單位,後來因經濟理由放售套現,並租樓居住。目睹近年樓市持續攀升,蘇先生後悔之餘,希望新政府可以放寬居屋申請限制,容許過去的申請人再重新申請。

對於梁振英在房屋政綱提到,樓市過熱時會研究「港人港地」政策,規定建成後單位只售予香港居民等,蘇認為難以改變現時樓市過熱的情:「過去政府沒做好房屋政策,導致供應不足,拉高樓價。從他的政綱,暫時看不到樓市短期會有什麼改變。」

增供應「新政府要有魄力」

蘇先生認為新任政府應解決土地政策,令市場有充足的土地供應,並要有長遠公屋及居屋的興建目標,例如殖民地政府時在屯門、天水圍、沙田等地建立衛星城市,大量興建房屋;希望「新任政府亦要有這樣的魄力,才可緩和樓市供求問題」。

另外,在啟田商場經營文具店的蘇先生,難忍業主領匯加租及「吸血」一面,「舖租由4年前的3萬元,茘升至6.5萬元,領匯更強迫我們兩次裝修,前後花費50萬元」。他期望新政府打破「領匯霸權」,「不少市民都是小商戶小生意,只求安居樂業,若沒法改善,社會怨聲只會有增無減」。
2 : Sunny^_^(11601)@2012-03-27 12:09:54

港人港地一定唔得啦.邊炒得起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464

學聯今與政府對話 提三大訴求

1 : GS(14)@2014-10-21 08:18:21




■左起:學聯鍾耀華、岑敖暉、周永康、羅冠聰和梁麗幗今日將會與政府五名代表就政改對話。陳奕釗攝



【本報訊】佔領行動踏入第24天,政府與學聯今天就政改的對話成為焦點,學聯要求政府接納市民三項訴求,包括向人大常委提補充文件、爭取公民提名及廢除功能組別等,否則亦要交出時間表落實上述訴求及擱置政改;據了解,政府立場不會有重大改變,會藉直播解釋提交補充文件及公民提名等要求不符人大框架及《基本法》,並游說學聯第二階段諮詢仍有增加選舉民主成份的空間。



旺角佔領區連日發生衝突,瀰漫緊張氣氛,各界希望政府與學聯今日的對話成打破僵局的關鍵。會面今日傍晚6時於黃竹坑醫專學院舉行,預定兩小時,全程直播。政府五名代表包括政改三人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該局副局長劉江華及特首辦主任邱騰華;學聯方面有秘書長周永康、副秘書長岑敖暉,常委羅冠聰、梁麗幗及常務秘書鍾耀華。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擔任主持,他昨稱會以不偏不倚態度主持會議。



將評估有否力量「三罷」

雙方陣營昨亦開會備戰。學聯秘書長周永康說,席間會要求港府即時接納佔領者的政改訴求,包括公民提名等,若做不到,至少要公開承認政府需要時間,透過行政程序落實上述訴求,若政府不能做到首兩點,即要求擱置政改。學聯會在三個佔領區設置大螢幕,供佔領者一同收看直播。周永康稱,若市民看直播時覺得政府沒誠意對話,管治危機將進一步擴大,學聯亦會評估社會是否有足夠力量進行「三罷」,即罷課、罷工、罷市。據了解,政府今日會上着重打出誠意牌。政府消息人士直言:「席間唔會講到石破天驚嘅嘢,講得嘅之前都講咗,唔講得亦唔會到時講。」據了解,政府希望透過直播,向港人再次解釋人大決定,並強調第二階段政改諮詢仍有討論空間,增加民主成份,如提名委員會的組成,38個界別分組是否可有一些新的界別分組?一人一票選特首時能否讓選民「守尾門」等。據悉,政府極關注學聯對話後的定位,到底是願意繼續對話還是將行動升級。前政務司司長、「香港2020」召集人陳方安生昨發表聲明,指能化解佔領僵局的只有特區政府,希望政府把握對話契機,提出有意義、實質的方案,並促請政府重開人民廣場,舒緩社會當前的緊張狀態。她希望政府至少能提出修改立法會功能組別和提名委員會組成的方案,將公司或團體票改成個人票。民主黨何俊仁認為政府最起碼要承諾向人大提交補充報告,雙方才能進行下階段對話。



【直播學聯政府對話】時間:周二下午6時雨傘革命: http://umbrella.appledaily.com
YouTube: http://bit.ly/umbrellalive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021/189068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181

霍震宇上訴求撤大和解 與姊妹聯手 促重開罷免震寰聆訊

1 : GS(14)@2015-01-14 15:50:2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14/news/ec_gna1.htm

【明報專訊】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留下逾300億元遺產,其長房兒子震宇聲稱胞兄震寰在簽署和解協議時,隱瞞亡父在南沙發展項目中價值96億元的權益,早年向高院申請擱置家族成員前年達成的「大和解」協議,要求重開要求罷免震寰作為遺產執行人的聆訊,但去年被高院拒絕,震宇及同屬長房女兒的麗萍及麗娜不服,昨提出上訴。


麗娜指原審誤解和解條文

代表霍麗娜的資深大律師余若海指出,原審法官錯誤理解和解協議條文,以及麗娜就和解協議的認知與霍家其他成員不同。此外,畢馬威會計師行被委託調查已過期的回購權是否屬於霍英東的遺產名下,但代表霍震宇的英國御用大律師Richard Todd指報告並不完整,原審法官不能以有關報告裁定已過期的回購權不屬於遺產。代表霍麗萍的御用大律師Victor Joffe進一步解釋,有關調查需要法律知識,但畢馬威未必擁有相關知識去調查,質疑調查結果。

震宇質疑畢馬威「回購南沙」調查

代表霍震寰的資深大律師張健利回應時則要求法庭擱置案件,以便家族成員執行和解協議。

霍震宇於2011年興訟,指身為亡父霍英東遺產執行人的親兄震寰侵吞家族公司逾16億元資產,要求將他罷免,兄弟其後於翌年8月達成「大和解」,惟震宇其後指出,霍老於1997年透過家族公司將其持有的約75億元南沙項目權益,以1元售予霍老的慈善基金,但同時訂下合約,讓家族公司可於2007年6月底前用1元購回權益,然而震寰一直隱瞞回購協議細節,質疑他欲侵吞遺產,遂於2013年4月向法庭申請擱置和解方案,要求法庭重開撤換遺產執行人的聆訊。案件明續。

【案件編號:CACV13、16、17/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97

湯文亮:從脫歐公投看香港群眾撤辣訴求

1 : GS(14)@2016-06-21 07:10:44

【明報專訊】有老友問對於英國脫歐公投有何睇法,民調贊成脫歐的較多,脫歐之後英國又何去何從,香港樓市又有什麼影響?我話關香港樓市什麼事,唔好聽那些專家亂講,世界上發生任何大事都會影響香港樓市,但唔會有正面影響,全部都是負面影響,我認為英國脫歐與香港樓市是風馬牛不相及,這條問題不用答。

至於脫歐公投後英國何去何從,我既然認為英國是不會脫毆,所以唔識答英國脫歐後將何去何從。

民調結果警惕政府 不能漠視民意

老友問我點解咁肯定,再提醒我的細價樓爆煲論要擺認輸宴,我話我認輸是我個人行為,是輸是贏,大家早有定論,而大家亦知道,英國人的政治智慧比香港人高出不知多少倍,公投之事,是由那些政客搞出來,並不是來自群眾訴求,所以,我認為今次公投脫歐是不會成功,甚至連小小機會也沒有。

昔推辣招稱有訴求 今對撤辣無回應

有人或者不明白,點解民調是贊成脫歐的比較多,而我反而肯定脫歐不會成功,我認為這是英國人的政治智慧表現,民調的結果是群眾警惕政府,不能夠漠視民意,否則,就會以投票反對政府,不過,到了正式投票的時候,英國人又會恢復理智,最後結果與民調不一樣,所以,英國政府亦不是太擔心,但依然要交足戲,除了首相對英國群眾作出呼籲之外,各大有影響力的人亦相繼表示不應該脫歐,他們趁機會攞一些政治本錢,這亦是人之常情。

香港雖然沒有公投,但當政府推出辣招時,兩名特首都曾經話應群眾訴求而出招,雖然未被證實,但一般市民都接受,現在群眾有聲音要求撤招,但政府沒有回應,是否漠視群眾訴求。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797&issue=201606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294

訴求始於孫明揚年代

1 : GS(14)@2017-07-06 23:40:23

【拆局】特首林鄭月娥上任首選處理教育問題,承諾新增50億元教育經常開支,獲學界普遍支持。事實上,新開支涉及項目並非新鮮建議,例如增加班師比、補助自資課程學生,屬教育界累積多時訴求,部份更始於前屆政府,即孫明揚擔任教局局長年代。新任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上一屆是教局副局長,昨未正面回應上屆政府是否拖延或須負責任,只稱無需要追究,促公眾着眼新政府能迅速跟業界凝聚共識。


楊拒評吳克儉劣績


教育界倡增加班師比要求,早於孫明揚年代提出,上屆特首梁振英僅在施政報告提出,將部份津貼轉為常額教席,提供約1,000個學位教師職位。今年初林鄭終於在競選政綱正式提出增加班師比,當時她稱希望藉此穩定教師團隊。新開支尚未徹底解決教育界積存多年問題。幼師薪級表未有着落;班師比增幅亦未達至教育界要求水平;尚有年輕合約教師短期內難以轉為常額。楊潤雄昨承認,往後須繼續檢討其他教育問題,包括較具爭議的小三BCA。楊又緊跟林鄭口徑,稱教局也須為教育界拆牆鬆綁,釐清教局跟學校和辦學團體關係。上屆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屢傳跟學界關係欠佳,吳上任不久即爆出國民教育風波,被批評將開科責任推卸學校,致民望插水。楊昨拒評論上屆政府與學界關係及新班子是否有意修補關係,僅表示「未來5年,我希望自己做得到,亦都配合新政府作風,係要(跟學界)互動」。■記者周 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6/200806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118

資金難進出內地 積金局拒納A股 傳李小加曾力薦 港交所:市場有訴求

1 : GS(14)@2017-09-10 14:54:00

【明報專訊】去年9月投資基金公會向積金局申請將深圳交易所和上海交易所,納入強積金(MPF)核准證券交易所名單,以放寬A股投資上限,促請將A股納入可供投資範圍。不過公會昨日披露,積金局已在8月中回覆,滬深交易所現階段未完全符合有關準則。積金局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不宜評論如何審批個別申請,惟指出審批核准交易所時,資金能否自由調動進出將是一個必要條件。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近年市場不時有聲音,建議將A股納入MPF投資範圍,甚至傳出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亦去信積金局,「力撐」MPF可投資A股。港交所發言人回覆本報時表示,知悉並尊重積金局的決定,但稱了解到市場對A股納入強積金計劃有訴求。

根據現時規則,投資於非核准交易所上市的證券,不得超過MPF基金總額的10%。一旦滬深交易所獲納入為核准交易所,在符合分散投資的規定及其他限制的前提下,基金最多可以把100%的資產投資在上市滬深的A股。積金局稱,MPF為強制的退休儲蓄計劃,為保障計劃成員的利益,在設計上,投資規例較適用於零售基金的投資規則嚴格,並稱已經審視滬深交易所的情况,現階段未完全符合納入名單的相關要求。

積金局:審視滬深交易所 未符合要求

積金局未有具體解釋今次決定準則,只表示有關準則涵蓋多個範圍,例如有關交易所的組織及運作、上市規定、市場規管等,但特別提到,審批核准交易所時「必須考慮基金經理投資在該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證券的資金,是否能隨時調出,讓受託人可適時執行計劃成員買入或賣出相關基金的指示」。積金局又稱,內地經濟及資本市場急速發展,會持續留意未來市場發展。

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表示理解積金局決定,積金局從退休金角度審批會更審慎,不過她認為相關意見已提出多年,隨滬深港通、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等推出,滬深交易所納入核准名單的條件已成熟。她指中國經濟及A股市場舉足輕重,A股將成為多元投資組合不可或缺的一環,現時正考慮下一步跟進行動,將繼續積極推動有關工作。

業界:現有渠道投資A股 惟限制大

顧問機構駿隆行政總裁蕭美鳳認為,當開放滬深市場後會影響基金波動,計劃成員是否理解和承受風險,亦是積金局所關注。她表示,因為MPF屬強制供款計劃,在A股市場並非完全開放,積金局相對保守亦是正確選擇。她相信當中國市場愈開放,納入滬深市場是好方向,將會是一個進行中的過程。

有業內人士指,現時MPF亦有投資A股渠道但限制較大,歡迎放寬滬深市場以提供更多選擇,不過開放後亦不一定會投資,需視乎與其他投資工具的比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656&issue=201709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6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