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止: 投機活動熾熱
1 :
GS(14)@2011-09-14 19:31:45印錢是合法的。
2011-9-14 HJ
如今財政支絀債主臨門,雖然仍有經濟學家主張政府應繼續增加投入、擴大公共投資,「末日教授」( 「末日博士」麥嘉華尚未「退休」,前天才接受美國電視專訪,重申購金的主張 )魯賓尼便認為要反對「緊縮政策」,現在正是各國政府繼續「開支開支再開支的時機」( time to spend, spend, spend );但有所省悟的政客( 如英國如意大利 )便行緊縮開支政策,那無可避免地會要求「免費全餐」受惠人吃比較不豐富的「營養餐」,結果是「世界大亂」,近日歐洲多國人民上街抗議政府要他們勒緊褲帶,是有目共睹的例子;他們當然不肯輕言放棄,認為政府應向有錢人徵高稅而不應削減他們的福利,這種說法並非沒有道理,而他們的處境亦值得同情。可是,別說這種政策一旦落實,有錢人雞飛狗走( 人有自私自利的天性,這樣做不應受譴責 ),在醞釀期已招來四方八面的抨擊,言文攻勢可說強且有力,這首先是因為「低」稅的確可刺激投資、提高就業;其次是經過數十年的「深耕」,為富裕階級發言的傳媒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均已超逾為低下階層爭取權益的,受薪階級遂招來「阻礙經濟發展」的惡名!在筆者看來,由於中低受薪階級物質生活一日不如一日、生計維艱日甚一日,政府若不求變,仍然相信現行不徵收累進稅即不加重高收入階層稅負的制度可以創造財富並令人人受益,則「民變」、「革命」遲早會出現。
關心經濟發展的人也許對各國政府都「量化寬鬆」( QE )而經濟依然呆滯不前感到奇怪,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因為目前經濟前景一片模糊,而此中的一項因素便是政府在民意督促下不得不向資本家「下手」( 加重稅率和收緊管制條例 )的可能性甚高,資本家為股東為個人利益於是只玩股市賭股票升沉不擴張拓展業務,令政府向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但工商投資大落後( 以美國為例,一九八二年第四季經濟衰退告終,兩年後工商業投資增百分之五十四;○九年六月的經濟衰退正式完結,但兩年後的今日相關投資不足八四年的一半!見九月十日《紐時》孟球﹝N. G. Mankiw﹞的特稿 )。資本家對前景不樂觀不投資,失業率由是居高不下。
上述的死結不易紓解,資本主義世界因此風雨飄搖,資本主義縮影的股市遂吹無定向風!
2 :
GS(14)@2011-09-14 19:33:31...
英國終於提出「把風險業務與零售業務」分離的改革建議( 把銀行「拆細」的成本最高達七十億英鎊,落實之年在二○一九年 ),一句話,這不過要銀行做回「本份」而已,但其引起業界的抵制與抗爭,勢不可免;由於國際銀行俱為「巴塞爾集團」( Basel group regulators )的成員,執世界金融業牛耳的英國的有關改革,肯定會成為多國銀行改革的「範本」,這意味華爾街不得不參考照辦,如果全面落實,等於銀行家呼風喚雨而又盤滿缽滿的日子已近尾聲。JP摩根總裁戴爾蒙昨天已指出此舉「反美」並要求美國退出「巴塞爾集團」,足以反映銀行家抗拒改革的心態。
西方政府現在陷入「繼續投入刺激經濟或削減開支以固本培元」的兩難困局,雖然人才輩出,但要想出一套可令經濟平穩向前的辦法,看來絕非易事;換句話說,經濟難有作為,「熱錢」只有在投機市場上「找出路」!
林行止
賭錢is good?
林行止: 美國不是紙老虎,是獸性(不理性)一逗即發的老虎
1 :
GS(14)@2011-09-15 19:13:012011-9-15 HJ
...
雖然西方媒體認為人民幣快將取代美元是「人所共知的謬論」(patent nonsense),但樂此不疲的華文媒介,仍經常可見作這種鼓吹並作喜不自勝狀的言文,這是非常危險的。歷史上數次「貨幣交替」,都有軍事為後盾,僅憑經濟力量,是無法攀登主導地位的。
美國的《外交政策》(foreignpolicy.com)九月二日發表J. Traub題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中美開戰的預期可能成真?)(Over the Horizon - Is worry abaut war with China a 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短文,述說當前美國的中國政策,已和五六年前有重大改變。中國雖然是「和平崛起」,但種種迹象顯示中國已不再滿足於「維持現狀」,其「軍事影響」已威脅美國亞洲盟友的安全和「領土完整」,不僅美國保護這些國家的「誓言」已受質疑,亦影響到美國的環球戰略和「霸主」地位。近年中國在武器研發上有重大突破,令她在太空以至亞洲區向來受美國保護的海空領域有與美國一較雄長的架勢。一位軍事評論家在這一期的《外交政策》上寫道,美國「未來的軍事衝突不在中東沙漠而在南中國海海域」!
為了抗衡中國的「軍事崛起」,美國保守政客主張保持遠東六萬常規軍及太平洋艦隊的規模不變,軍費則應維持在國民毛產值百分之四的水平︱即在現年度軍費五千三百億上加七百億︱與此同時要致力發展「新世代」的多種武器……。美國雖然無法從伊拉克和阿富汗全身而退,但今後的軍事布防重心從中東轉移至亞洲特別是南中國海一帶,已成定局。
中國當然不怕美國,但美國不是紙老虎,是獸性(不理性)一逗即發的老虎,其遠東盟友安全受威脅以至美元金融市場稱王稱霸為所欲為的地位一旦受正面挑戰,一場後果不堪設想的戰爭便會爆發!
2 :
游浪潮(3792)@2011-09-15 21:01:35除非美國自身爆發內戰,又或者美元為主導的體制被取替... 否則要其塌下來... 實在難過永生
3 :
GS(14)@2011-09-15 21:02:35美國錢人地唔要就自己買
4 :
游浪潮(3792)@2011-09-15 21:07:58另一樣係石油用美元結算... 除非唔買石油,否則點可能唔用佢...
最大威脅不是人仔,而係歐羅,所以美國佬一直對歐羅體制指指點點
高盛"幫"希臘瞞債入去,又是一個羅生門
後期係咁招收質素參差不齊的門生,簡直捉蟲入屎忽,德法呢期恨得牙痕痕啦
5 :
GS(14)@2011-09-15 21:14:23你想搞大是不能避免買到D垃圾啦,油那些其實咪又係搶番來
6 :
游浪潮(3792)@2011-09-15 21:21:22打完仗幫人建立國家"換"返黎架,哈哈
7 :
亞力士(1473)@2011-09-15 22:38:46最仆街係 係人個場 用人d靚 打完接收番來
8 :
passport(1491)@2011-09-15 22:43:066樓提及
打完仗幫人建立國家"換"返黎架,哈哈
係呀
美國實係咁講
9 :
terryyim(13133)@2011-09-16 16:51:51中國不怕美國?情緒上唔怕,但係而家形勢比人弱,都要忍氣吞聲
唔係唔駛個個都成日話和平掘起論
弱國無外交,而家中國海空兩軍仲有排追,陸軍夠強夠狠,但係冇海空兩軍支援,基本冇得諗,所以中國先咁克制
而家中國要既係時間
10 :
GS(14)@2011-09-17 09:44:55中國都無好強的軍事實力,就算有都唔會講
六四館源於林行止專欄
1 :
GS(14)@2016-06-01 11:16:58【六四的足迹】【本報訊】由維園到深水埗,再從九龍塘到尖沙嘴,六四紀念館的源起,要由林行止說起。這名《信報》創辦人,六四20周年在其專欄發表題為〈往之不諫變生不測來者可追為後人謀──六四二十周年建議設立資料館〉文章,提出設立六四資料館,「讓後來者看到最接近真相的事實根據,才是一樁更能發揮『薪傳』作用的實事。」
法團打壓 閉館覓址
那年六四集會破紀錄20萬人出席。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說,當時支聯會也討論過林行止的建議,有人擔心營運開支大,加重負擔,包括已故前主席司徒華,「支聯會一直都係低成本運作,咁多年都冇正式會址,華叔認為即使面對低潮都頂得住」。但也有人贊成,認為越來越多年輕人參與,有需要讓下一代認識六四,延續運動。司徒華2011年離世,李卓人接任支聯會主席。當年六四支聯會在維園首創紀念館,其後在全港各區作流動展覽。翌年獲社區組織協會借出深水埗汝洲街唐樓單位,開設為期約兩個月的臨時六四紀念館,有逾1.8萬人次入場。第二年則與學界合作,移師城市大學舉辦。直至前年六四25周年,支聯會斥資976萬元購入尖沙嘴富好中心5樓全層作永久六四紀念館。惟成立至今,大廈法團主席不斷以官司和行政手段滋擾,迫使支聯會再覓地方,料今年六四後會閉館。■記者王家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601/19635966
林行止斥《信報》總編有辱斯文
1 :
GS(14)@2016-08-04 02:40:09【練乙錚專欄消失】【本報訊】《信報》總編輯郭艷明上周五以改版減成本為由,突暫停資深評論家練乙錚的專欄,僅以一通電郵知會對方,便結束25年合作關係。《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昨撰文批評郭艷明決絕輕率,有辱斯文兼失禮。林更指若他仍主持《信報》,即使練撰文論述的「法理港獨」觸及報社立場底線,「不會成為『解除稿約』的口實」。林行止昨在《信報》專欄以題為〈香港大氣候人謀不臧信報小氣候不惜人才〉撰文,讚練乙錚下筆審慎嚴謹,不盲從建制,也非存心與建制作對。林指練因上街示威遭中央政策組辭退,反映回歸後中國人當權,特區政府容人和用人量度顯著收窄,「那是香港的大氣候」;而報社的「小氣候」也受影響。林指總編輯雖對作者去留有決定權,但對服務了四分一世紀,跟報社榮辱與共的資深評論家,只以一通冷漠無情電郵便砍斷多年關係,「這份輕率的決絕,實在是有辱斯文,未免太失禮了」。練日前發表〈別了《信報》〉一文提到,早前在《信報》專欄論述法理港獨文章,「明顯觸及了政權的一根脆弱底線」。林行止昨也用了過半篇幅談港獨,指練同情年輕人,把主張港獨引申為「2047年香港二次前途問題的主張」,再推演出法理港獨論述,「筆者可以理解,卻不苟同」。
■郭艷明
■時事評論員練乙錚的《信報》專欄上周五被暫停。
郭艷明:禮數見仁見智
但林認為假如他仍主持《信報》,「見練先生的言論已觸及報社立場的底線,筆者相信那不會成為『解除稿約』的口實,而是通過溝通或撰文條陳以達到《信報》可以容納不同觀點的目的」。本報昨電郵林行止查詢未獲回覆。對於林的批評,《信報》總編輯郭艷明短訊回覆本報指,禮數是見仁見智,練乙錚一向不拘繁文縟節,而且強調編輯與作者之間互動越少越好,故這次因改版傳遞的暫別訊息也着重簡潔。對於林行止就港獨思潮的評論,她說「本報亦有同感」。■記者王家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803/19720777
林行止:梁特上場後《信報》滿樓風雨
1 :
GS(14)@2016-08-04 02:40:10【本報訊】《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昨撰文以「大氣候」及「小氣候」作比喻,批評回歸後中國人當權,特區政府人謀不臧,也影響傳媒不惜人才。林直言自梁振英當特首後,港政情急轉直下,並憶述2013年夏季時任總編輯陳景祥「被調職」、「台柱」游清源被迫「拉隊離場」,「對《信報》而言,確屬滿樓風雨」。獨立評論人協會召集人呂秉權認同林的說法,並指習近平上任國家主席後搞輿論鬥爭,借國家安全之名對付反對聲音,並延伸至香港,統戰傳媒。他指練乙錚文章對港社會有影響力,甚至被認為是精神領袖,內地無法接受。因此,雖然林指練「中伏」未經證實是涉港獨,「但佢咁樣寫得,都有雖不中亦不遠矣嘅諗法」。
前副總編指重創公信力
呂又指港獨是中共的「紅線」,不容在港坐大,部份受內地施壓、支配甚至有政治任務的港媒,「對喺港獨議題上有一定影響力嘅作者郁手,一啲都唔奇」。《信報》前副總編輯楊健興昨也在網站撰文,批評《信報》以節省成本為由叫停受讀者推崇的專欄作家,理由荒謬,不但打擊本港新聞自由,更令報社的公信力受重創,難以挽回。■記者王家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803/19720922
林行止撰文插689原來CY有新任務?
1 :
GS(14)@2017-04-13 22:35:14《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在《信報》專欄撰文,預測下屆特區政府將如何「運作」,在政治佈局方面,他指特首梁振英早前突然「棄選」,不競逐連任,但之後升為國家領導人級別的政協副主席,觀乎其近月的作為,完全看不出他是北京的「棄將」,絕不似「收拾書包等鐘聲放學」。梁振英一直被指是「港獨之父」,當年在施政報告主動提出港獨問題。林行止以「一念無明獨淺種兩制輪迴靠深耕」為題撰文,指林鄭提出有意改組中央政策組,但相信這個只會是等同「港獨建築師樓」的班子,即使改頭換面,人事上有所調動,仍將是來屆特區政府的「中流砥柱」,他更預料來屆政府有一個專門對付「港獨」的諸如「打壓港獨司令部」之類的新設政府部門,此部門可在「一帶一路」掩護下行事,「這個部門將由『首席港獨設計師』搖身變為『首席港獨狙擊手』——同是一個人,新任務是摧毀由他一手用放大鏡變幻出來的『影子港獨』,政治權術之鄙劣、政治人物之狡詐,香港人固然上了寶貴的一課,香港回歸史書亦必有一章專記其事!」林行止認為林鄭月娥在當選後的表現有點天真,指她訪京後應成熟起來,又嘲諷她遇疑難便問「上帝」,「看在唯物掛帥的老共眼裏,必會說她不識好歹太單純」。林行止指,梁振英治下5年,香港政經發展一無是處,把香港弄得一團糟,撕裂了香港社會,不少人遂把一股怨氣宣洩到其授權來源北京頭上,「顯而易見,以京官的識見,香港社會如此不和諧,完全是「梁氏」管治手段太僵硬而非政策有問題。這種思維,最終讓他的扯線人安排他另有高就」,但林行止認為「京官對他排除萬難不理會香港民意勇往直前一成不變堅定執行中央交下的任務,極度欣賞」,這從梁振英被安置在政協副主席高位並獲習主席「熱烈握手」可見。林行止更預料,安排由選委不會太反感而較易有勝算的林鄭選特首,政治極端正確,再由行事絕不手軟且北京非常信任的「梁氏」出任新職,是更高明即更能牢牢掌控香港的政治部署。他指上月中旬已提出此估計,料「梁氏」的新職職稱未定,或掛個與「一帶一路」有關的招牌,但核心職能應該是作為港澳辦/中聯辦和特區政府之間的「超級聯繫人」,指這個職位屬特區政府編制,表面上與北京無涉,「由她的老上司當她的有實無名的『政治顧問』——他是無名有實的『政委』、她為名實相符的市長——正是令她不會在錯誤道路上愈走愈遠的保證。從更深層次看,梁氏的角色是維護『君權』不會受侵害,即『一國』的定位不會受歪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413/1998931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