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自閉童寫5個英文字父親睇見心如刀割

1 : GS(14)@2016-09-27 08:02:13

美國新澤西州一名父親,早前發現患有自閉症兒子的工作紙上,寫下令人心痛的答案,令他意識到兒子渴望與別人交流,於是將兒子的遭遇上載社交網站,呼籲外界關注自閉症兒童的社交需要。科尼利厄斯(Bob Cornelius)一直知道患有自閉症的11歲兒子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與別人的溝通出現問題,但沒想過影響是如此巨大。科尼利厄斯本月到兒子的學校參觀,發現一列貼堂的工作紙上,每名學生都列出他們的喜好,他看到兒子的工作紙,但只匆匆看了一眼就沒再在意。當科尼利厄斯回家再看兒子的工作紙時,發現了令他心如刀割的5個英文字母。工作紙上寫了一條問題,「我的一些朋友是……」(Some of my friends are……),其兒子的答案是「沒有人」(No one)。「這5個字母表達出他強烈地想成為群體的一份子,但患病令他難以獲同學接納。」科尼利厄斯更以職業美式足球員魯道夫(Travis Rudolph)早前到學校探訪時,主動坐在自閉症男童對面一起吃飯為例,希望家長能向孩子們灌輸「需要特別照顧的孩子比想像中更敏感,他們會發現自己被別人排斥。」克里斯托弗的遭遇在網上熱傳,其後收到很多慰問卡及禮物,科尼利厄斯感謝各界的支持,希望大家能繼續關注自閉症人士,「感謝你們的恩惠及善心,真的非常感激。」美國霍士新聞/英國《都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7/197834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257

【動畫】拒自閉兒登機涉歧視航空公司:為安全著想

1 : GS(14)@2016-11-17 11:30:26

自閉症兒童竟被禁坐飛機?河南許昌市崔先生前日下午,帶着患有自閉症的13歲兒子,到新鄭國際機場準備搭飛機前往廣東珠海,臨登機時,被工作人員以其子「行為怪異」為由,拒絕他們登機。事後,涉事的揚子江快運航空相關負責人仍稱,為了航班及其乘客安全着想,才拒絕其正常登機。崔先生老家在許昌,常年在珠海做生意。一周前,他帶13歲的兒子,坐飛機回河南探望父母。前天下午,他準備帶兒子返回珠海時,在新鄭國際機場被禁上飛機。「為啥不讓自閉症人坐飛機?」崔先生生氣地說,兒子雖患自閉症,但自控能力很強,也十分聽話。「當時,(兒子)就是說話聲音有點大,工作人員就不讓登機了。孩子又不是精神病患者,根本沒有攻擊性......」崔先生說,因工作人員拒絕登機,他與對方發生爭執,這導致兒子十分畏懼,情緒也變得更激動。崔先生說,兒子患自閉症,平時只和家裡人說話,舉止可能與正常人有些不同,但這並不妨礙他坐飛機。每年,他都要帶兒子坐飛機回河南,一直暢通無阻。崔先生說,他乘坐的是揚子江快運航空Y87582班次,「我們在機場等了5個小時。飛機馬上要起飛了,工作人員卻要求,登機需醫院開具『適宜登機』的證明,我到哪兒開證明去?」崔先生認為,這是揚子江快運航空公司對兒子的歧視。不過,航空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則稱,登機前,工作人員發現崔先生的兒子一直在機場「來回不停走動」、出現「高聲喊叫」等異常行為。登機時,值機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要求二人暫時等待,但崔先生兒子的這一怪異行為,一直並未平復。經查問,工作人員才得知他患有自閉症。該負責人稱,根據《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際運輸規則》,承運人認為旅客的行為、年齡、精神或者健康狀況不適合旅行,或者可能給其他旅客造成不舒適,或者可能對旅客本人或者其他人員的生命或者財產造成危險或者危害,承運人有權拒絕運輸旅客及其行李。「我們拒絕他們登機,也是對整個機艙的乘客以及航行安全着想。」該負責人說。他表示,已承諾退還崔先生的機票損失,並提供由鄭州往返許昌的大巴車票損失。前晚8時,崔先生說,他們已坐上返回許昌的大巴。具體乘坐那種交通工具回珠海,還在考慮中。《大河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7/198369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904

自閉童想講話劇對白遭老師搶咪無奈喊爆

1 : GS(14)@2016-11-20 23:51:57

美國一名患自閉症的學童在學校參加感恩節話劇演出時,出場講對白一刻,遭一名女老師搶去米高風,令他有口難言,在觀眾前痛哭。目擊兒子的欺凌的父母,打算追究。事發於西維珍尼亞州一間小學。網上流傳的片段所見,扮演火雞的6歲學童凱萊布(Caleb)站到米曲風前,準備開口唸「咯咯!咯咯!」時,一名女老師突然上前將咪拿走,凱萊布不知所措,大喊「噢,不要啊」,繼而放聲大哭。拍攝並公開片段的是凱萊布父母。父親斯夸爾斯說兒子有高功能自閉症,但為人寬大開朗,當天是最後一個出場,卻遭老師如此對待,希望網民看片評理。媽媽阿曼達說自己當天也哭着離開學校。片段在網上引起家長和教師議論,形容女教師行為令人憤怒。有人表示已向教區督學舉報。督學表示正就片段展開調查。暫未知有關教師會否受紀律處分。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9/198390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247

【特殊毅行】自閉症學生挑戰毅行100公里

1 : GS(14)@2016-11-24 07:41:35

6位同學分別來自匡智獅子會晨崗學校及匡智屯門晨崗學校,面對100公里的挑戰都表現得很有信心。



兩間特殊學校,四位熱心老師,帶領六位自閉症及輕度智障的學生,在開學後完成9次訓練後,總算將麥理浩徑走了一遍。終於,在剛過去的周末出戰2016樂施毅行者。



起步當日上午11時,老師、學生和家長準時到達西貢北潭涌等候出發,大家精神奕奕,有些參賽同學表現興奮,又跑又跳,毫不感壓力。陳駿峰是其中一位參賽學生,平日寡言,媽媽比較擔心:「他們行得累時也不懂表達,擔心他會因此而過勞,衍生一些情緒。」爸爸則比較放心:「我對他有信心,一定可以完成,我擔當支援隊的運輸工作,在補給站提供支援,今晚希望在水浪窩搭好營帳,為他們提供一個舒適的休息環境。」畢竟要完成100公里的路程絕不容易,帶隊老師施性概更希望可以44小時內完成:「今年同學的體能是歷屆最好,希望可以做出好成績,不過不會勉強,沿途看大家的狀態再作調整。」施sir第4年帶領學生毅行,經驗豐富,一早定好行程計劃,也打點好沿途支援物資:「為免腳底起水泡,沿途安排了幾個補給站換上乾爽的襪,這些物資都分別為每一位用防水膠袋包裝好,到時好容易便可以找到自己的物資。」12:30pm,起步台前堆滿人,氣氛高漲,笛聲一響大夥兒在北潭涌正起步,幾位學生能否完成100公里挑戰?請睇片。記者:曾冠輝攝影:林栢鈞、黃子偉


自閉症人士不懂表達自己,即使累了也不懂說,陳駿峰媽媽擔心兒子會因此而過勞。

兩間學校的師生都來到起步點支持參賽的同學,部份更會陪行至東壩。

毅行者有很好和很正面的氣氛,同學們亦表現得興奮,亦有利他們學習與人接觸。


施sir(左)已是第四年帶學生參加毅行者,深明活動對學生的幫助。

家長和老師分工擔當沿途支援隊伍,第一晚在西貢水浪窩設營帳讓同學和老師好好休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24/198435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863

【特殊毅行】堅毅兼超好記性 自閉也有過人之處

1 : GS(14)@2016-11-24 07:41:35

行程第三天早上,六位學生由老師、家長和同學陪同下一起衝線,興奮得忘記了疲倦。



第一天的行程非常順利,雖然沿途有少少雨,衣履濕了,但不減士氣和步速,還比原定時間早了大約20分鐘抵達行程第3個check point水浪窩,同學們表現仍然相當精神,不覺疲態。支援的老師和家長早已到場搭起帳篷,也備了一大鍋熱騰騰的鹵水雞髀守候。



自閉人士有自己一套生活規律,遇上改變就會不安,所以施sir在行程兩個晚上都安排了睡眠時間,哪怕只是兩三小時,總算也讓他們心安。不過這一晚,當大家都睡去時,陳駿峰卻沒有睡,整晚看着手錶,渾身不自在,原來是因為行程說好了睡覺時間在星期六凌晨,但手錶上的日曆卻還未跳到星期六,總覺得還未到睡覺的時候,結果未眠,急急又再起步繼續行程。清晨時份,來到馬鞍山落山路段,忽然下了一場好大的雨,山路濕滑,其中一位同學林浩燊不慎滑倒,跌傷了手肘,不能伸直。痛,浩燊卻沒有說,只用另一隻手托着受傷的手臂繼續行,直到老師發現浩燊神情有異,問起才說痛。經過大會檢查站急救隊治理,繼續行程,11:15am撐到沙田坳道獅子亭,比原定時間遲了2小時,見到帶來豐富早餐支援的老師、家長和同學。同學的表現明顯不及昨夜,一臉倦容,神情呆滯,變得沉默,特別是林浩燊,受傷的手一直保持屈曲,一直在痛,卻一直表示想跟大家繼續行到終點。原本手肘受傷經治理過後還是可以繼續行,但施sir在浩燊去廁所之時,浩燊指着大腿內側處說痛,才發現原來大腿內側皮膚因毅行期間與內褲邊緣磨擦而破損。這種受傷其實常見於長跑賽事,受傷後會劇痛,痛得不能繼續,這一點對本來是超馬跑手的施sir來說很清楚,他無奈只能讓浩燊在這裏退出,回家休息,「起初他是不願意的,自閉症人士一旦認定了要完成的事,就必須進行到底,即使是痛,他們也會繼續,這種堅毅比常人更厲害。」浩燊退出,加入伴行的隊伍浩浩蕩蕩三、四十人在獅子亭再起步,向城門水塘進發。除了堅毅,自閉症人士還有過人之處。謝偉源在隊中是比較能夠清晰表達自己的一位,擁有超強記憶力,能夠清楚記得賽前每一次的訓練日子和路線,施sir直接問到有關第5次訓練,他也能一一答出,連星期幾也記得清楚,令人稱奇。偉源也很勤力,每次訓練過後都會做筆記,記下當日的時間和行程修改,事後還會把筆記傳施sir作記錄。隊伍趕在入黑前由城門水塘出發,天色漸沉,面對針山、草山、大帽山三大難關,心裏難免擔憂,結果隊伍竟然追回早上慢了的時間,提早到達第八個check point荃錦坳,還可吃到由支援隊送來滿滿的燒味飯作宵夜才補眠。這一夜,大帽山上吹着強勁的季後風,大家卻睡得安穩,三小時後就要醒來衝最後的第九、第十段,歷屆參與過毅行者的舊生也漏夜趕到山上來,跟大家一起衝終點。最後到底是否能夠趕在目標時間44小時前到達終點元朗大棠?請睇片。記者:曾冠輝攝影:林栢鈞、黃子偉


浩燊(左)屈曲着手肘,由施sir牽着手來到沙田坳道獅子亭。

來到第二天同學明顯露出疲態。

手錶上的日曆竟然是令到駿峰不能入睡的元兇。


偉源的記憶力很好,也很勤力,幫施sir做了很多筆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24/198435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864

救英自閉童東莞廠重製停產杯

1 : GS(14)@2016-12-10 03:45:12

英國一名患有重度自閉症的12歲男孩,自小只用一隻綠色水杯飲水(圖),若沒有這杯子,他就拒絕喝水,更曾因此脫水送醫。但他的心愛水杯近日已幾乎損壞到不能再用,而水杯又已停產10多年,其父親十分擔心,在網上發起行動,為兒子尋找水杯。製造商得知後,在東莞一廠房找到當年的模具,為男孩重啟生產,送給他足夠用一生的水杯。


網上發起尋杯行動

該名男童Ben Carter的父親在twitter發起「#CupForBen」行動,網民踴躍轉發,直到當年出售水杯的嬰兒用品製造商Tommee Tippee留意到,並着美國、澳洲及香港的分公司幫忙尋找。最後在東莞寶達美塑膠製品有限公司找到當年生產的模具,工廠開始製造新的綠色水杯,首批製造的50個樣辦,已於日前寄到英國,而Tommee Tippee隨後會送給男童足夠用一生的水杯,大概是500至1,000隻,將在聖誕節至元旦期間送給Ben當禮物。英國廣播公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9/198598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884

【不再拒絕愛】治療犬伴成長 自閉孩子敞開心扉

1 : GS(14)@2017-03-03 01:00:10

引導員Pam(右)表示,曾經在街上遇到小朋友無故叫喊,不明所以,參與動物輔助治療後始明白,可能該名小朋友有某種缺憾,需要釋放情緒。



看見動物的趣緻得意樣,是否覺得很治癒?不少研究顯示,透過撫摸動物,人體會產生更多催產素和多巴胺等「快樂荷爾蒙」,令人放鬆舒暢,甚至有愛的感覺。倪曉暉(Debbie)正是了解這點,多年來以狗狗醫治青少年及兒童心靈,「我覺得小朋友有啲能力一直喺入面,狗狗好嘅地方,係幫我哋搵到小朋友本身有嘅能力。特別是有特殊需要的自閉症小朋友唔係真係冇感受,佢哋係有感情嘅。」



Debbie是全港唯一認證高級動物輔助治療師,可以透過治療犬的幫助,跟進特殊兒童和邊緣青少年的身心行為問題。當了十幾年社工的她,接觸過無數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和邊緣青少年,發現他們有一個共通點:「其實香港年輕人好需要愛,但好多時成長環境令佢地好少去講自己需要。」從小在動物圍繞下長大,Debbie認為動物可幫助人在不同階段成長,便嘗試帶青少年進狗場服務。隨後發現,平時愛吸煙講粗口的他們,在狗狗面前,竟瞬間變成溫柔體貼又細心的天使。於是她在2013年遠赴台灣,修讀相關課程,回港後成立「香港動物輔助治療協會(HKAATA)」,將動物加入治療方案中,可輔助心理治療、言語治療等主流治療方法,讓有特殊需要的青少年和兒童,在不一樣的愛中成長,「佢地由細到大接受到好多『訓練』、『治療』,佢哋對呢四個字好抗拒。所以我哋會話:『你同狗狗一齊學習啦,同狗狗一齊做同學啦』佢哋會好開心,而其他人對佢嘅標籤都少啲。」動物輔助治療需由治療師、治療犬引導員和治療犬三方合作──治療師會為自閉症、過度活躍症(ADHD)、專注力不足、智力障礙,及有學習社交及情緒需要的兒童及青少年度身訂造治療服務;而引導員(即狗主)則需要引導治療犬配合治療師的療程。要成為引導員及治療犬,必須通過培訓計劃和評估考核。除了引導員要學習觀察治療犬的身體語言外,治療犬亦要學習基本行為指令,如和小朋友對望,伏下聽音樂等,還要適應不同聲音和場景。上年9月剛畢業成為治療犬的Kaka,首要任務是當一名自閉及專注力不足兒童的伴讀。引導員江靄雯(Pam)說,Kaka性格溫馴,愛親人又文靜,很適合當治療犬。她笑言每次上課時,小朋友看到Kaka都十分雀躍,總會先叫Kaka的名字,似是連自己和Debbie都看不見,「我哋用Kaka做引導,叫佢教Kaka讀書,喺佢身上寫字,佢好努力讀晒成本書。」Debbie說因自閉症兒童多難以向家人表達感情,家人擁抱時會推開、不會向家人說掛念等,因此該兒童的媽媽曾說從不覺得他有感覺、有感情,「第一次我從佢口中聽到有感受係,有一次我哋做個案服務,隔咗兩三個禮拜,佢一嚟到就話:『我好掛住Kaka,我掛到眼淚都跌出嚟了』。」問及Kaka究竟做了甚麼,令孩子不禁敞開心窗?Pam說因Kaka的後腳受過傷,故不會做太多指令,主要只是敞在孩子身旁當伴讀,「Kaka都只係好舒服瞓喺度,讀讀下書好攰咁瞓覺,好放鬆冇壓力,小朋友喺無壓力下學習會事半功倍。」
Debbie補充,很多人認為狗狗要服從不同指令,才可當治療犬,其實不然。如果用高壓方法訓練狗隻至身心疲憊,狗隻服務時會不快樂。其實只要狗隻只需要陪伴孩子,使過程氣氛輕鬆愉快,指令訓練並非重點,「動物本身其實唔需要做任何野,都已經係個好值得被鍚嘅生命。我哋著重狗狗本身個性同主人引導技巧,令佢開心先做到隻快樂治療犬。」
Facebook:香港動物輔助治療協會記者:封愷瑜攝影:鄧鴻欣


治療犬Kaka伴讀中,聽小朋友讀書,輕鬆得睡著。

小朋友在最後一節課畫給Kaka的禮物。

Debbie說其實不需做太多指令動作娛樂人們,狗狗自身的陪伴,已經可令小朋友感到輕鬆快樂。


引導員需學習從狗隻需要出發,觀察狗隻不同的訊號,並在服務時保護狗隻。治療犬除基本指令多,主要學習適應不同聲音和場景,做一隻快樂治療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302/199442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485

【兒童節加盟】芝麻街Elmo有新朋友 自閉症女孩Julia登場

1 : GS(14)@2017-04-05 23:57:15

在美國播了近半世紀的兒童節目《芝麻街》,兒童節引入新角色Julia。



在美國播了近半世紀的兒童節目《芝麻街》,兒童節將引入新角色Julia。Julia是個四歲的小女孩,她頭頂橙色短髮,開心時會擺動雙臂,是個自閉症小朋友。《芝麻街》製作團隊希望Julia能讓全球觀眾認識自閉症,尤其讓小朋友從小接觸自閉症患者,並學會接納,從而與他們好好相處。據聯合國數字,全球至今有近七千萬名自閉症患者,而香港政府亦有統計,指現時全港有逾十萬名兒童患自閉症。自閉症兒童不善交際,有時待人接物或會與他人不同,而《芝麻街》即擔當重要角色,用故事教小朋友與自閉症兒童相處。故事中,Abby初遇Julia時被冷待,令她以為對方不喜歡自己,此時Elmo就耐心解說,並教Abby應用短句與Julia溝通。



Julia是個四歲、患自閉症小朋友。有見全球自閉症患者多近七千萬,《芝麻街》特意花四年時間製作Julia。

香港亦有統計,現時有超過十萬名自閉症患者,早前更有媽媽控訴兒子被同學打傷。《邁向兒童發展中心報告》

外國網民看過預告片段都紛紛讚好,更有26歲的自閉症患者表示「看到Julia就像看到自己」,認為《芝麻街》用了合適的方法教育大眾。Julia之所以能引起共鳴,全因製作團隊足足花了四年作諮詢,不斷與專家和自閉症兒童的家長交流,才設計出這樣的Julia。團隊更特意編排Elmo和Abby跟Julia成為好友,讓Abby教觀眾如何與Julia相處。負責聲演Julia的是位自閉症男孩的媽媽,她在製作特輯中坦言,假如Julia早點出現,兒子的同學以往就不會怕與他玩耍。



故事其他角色,如Abby和Elmo,都會教導觀眾如何跟Abby相處。

外國有自閉症患者看後表示有共鳴,認為這是個教育大眾的好方法。

香港自閉症患者確實不少,被欺凌個案更不時有聞。早前就有媽媽在facebook說,患自閉症的兒子在學校被同學打傷,但校方卻一直置之不理。當然,父母也該帶孩子及早接受治療,但學校和家長亦不妨多播放Julia的片段,讓小朋友認識自閉症,說不定能改寫別人的童年。記者:黃凱婷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05/199801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318

AI機器人表情多多教自閉兒童同世界say hi

1 : GS(14)@2017-04-08 20:44:14

眾多研究指出,患自閉症小孩容易對社交感到恐懼和焦慮。其實他們和你我一樣諗頭多多,只是不善於表達。一名表情多多的「小孩」「米洛」(Milo)有計仔,決心幫助患者釋放情緒,走出封閉世界。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米洛」(Milo)眼大大,髮形三尖八角般,其實是一台擁有可愛小男孩外表的人工智能(AI)機械人,以「Robots4Autism」為使命,透過與小朋友互動和教授課堂,提昇他們的社交和行為技巧,重拾與人社交和上學的信心。研發米洛的美國達拉斯(Dallas)Startup公司Robokind首席產品官尼克倫(Pat Nicklen),接受《蘋果》專訪時表示:「太多情感不勝負荷,是自閉症小孩面對的困難,就是這股困惑阻礙他們日常學習,尤其是在常規學校中感到挫敗。」「『米洛』給他們的首堂課是令他們冷靜(calm down)下來,之後先逐步增加難度,教他們社交。」他補充,「米洛」不會表現困惑,這樣才可讓對象看到行為模式的一致性。記者所見,「米洛」不會似其他機械人給人冰冷和硬梆梆之感,模仿人類表情的細緻度之高教人驚喜,除了分明的喜怒哀樂,它還懂扁嘴、「O嘴」和皺眉等,教導小孩在社交情景如打招呼(Hi)和「求助」(help)時要怎樣表現自己,以積極強化學習法(Positive Reinforcement)正面鼓勵對象。家長和老師可透過產品apps紀錄的數據追蹤成效。對抗自閉症,家屬固然希望小孩能得到一對一的心理和行為治療,但見治療師實在價值不菲。尼克倫寄望有了「米洛」這類人工智能機械人的幫助,他們不用再獨自應付上數千美元的費用。「科技協助指導」(Technology-aided Instruction)現時已納入27種能幫助自閉患童的介入治療法之一。現時Robokind已和多間有患童的公立學校簽約,設置一台米洛和相關教材的成本每年約6,500美元(約5萬港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08/199839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683

自閉童長期被綁 父轟學校不人道

1 : GS(14)@2017-06-10 13:04:17

【本報訊】一名患輕度智障、自閉症及左身痙攣的8歲男童,因為情緒問題,被就讀的紅十字會雅麗珊郡主學校長期用安全帶約束在座椅上,上課時更被隔離至面積僅2呎乘3呎的感知室。男童父親質疑,校方長期約束兒子引致其身體受傷,批評做法不人道,「我個小朋友係一個人,唔係畜牲」。


隔離至感知室上課


男童父親陳先生表示,兒子2014年9月入讀該校,大半年後出現推枱、擲物、擅離座位等情緒問題。當時他同意校方在有需要時短暫使用安全帶,且兒子有夢遊,也同意在宿舍睡覺時加設安全帶。但他後來發現兒子長期被約束在椅上,最長試過一日逾10小時;去年底更發現兒子頭部紅腫,身體有瘀傷。陳父指,曾要求校方停止使用約束帶但不果,遂報警及求助教育局。他指現時兒子上課仍被隔離至感知室,限制活動自由,「當佢一個野獸咁處理」。協助陳父的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認為,校方應該找出學童情緒不穩的原因,約束只是最後手段,應盡量避免使用,因會令學童身心受創。他指出,校方限制學童在面積細小的感知室上課,極不理想,擔心其他學生也被施加類似手段,促請教育局徹查事件。紅十字會雅麗珊郡主學校回應指,2015年底涉事學童情緒波動,會傷害自己、同學及教職員,校方因應安全及獲學童家長共識後,使用附有安全帶及軟墊的椅子。校方曾經嘗試讓該學童不繫安全帶上課,但出現危及自己及同學安全的行為,校方也收到其他學生家長投訴,涉事學童家長則主張建議使用感知室學習上課。教育局稱關注事件,指現有教學指引處理學生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如需使用約束方法如安全椅等,校方必須向家長講解目的和作用,並得到同意,當學生情緒和行為冷靜下來,須盡快移除約束。■記者王家文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08/200485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8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