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个小公司老板的日常管理 红一方面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17fnw.html

日常管理书看得不少,讲座也听了一些,但那些IBM,HP等大公司放之四海皆准的管理方法到自己公司却用不上。本人在深感烦恼的同时,将日常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写出来与各位一起探讨,没准比教科书上的方法更为实用。

首先介绍下我公司:百人左右,成立十多年,年销售额几千万,问题几百个。

 

1. 小公司如何留住骨干:

这些年物价上涨,费用上涨,公司利润却未涨多少。每个员工都希望工资大幅增加,但估计90%以上小公司无法做到这点。有时我这当老板的恨不得将公司门一 关,自己拿着资金炒股或炒房,图个清净。虽说近几年由于给每个员工上5险1金,人均费用每月增加几百元,但员工并不领情,员工只算每月到手多少钱,至于公 司的支出与己无关。

既然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我就只满足公司20%的骨干。

首先发展骨干员工入股:我将公司股份买一送一,半价销售给骨干员工,五年内退股只退还本金,五年以上退股我三倍赎回。每年拿出利润的60%分红。反正有钱 大家赚,但股东一旦做了对不起公司的事,加倍惩罚,由股金中扣除。这招还真好使,在近5年里没有一个股东离职,而且公司重点岗位都有股东,省了我不少精 力。

为什么不白送骨干员工股份?其实我并不是在乎钱,主要是白给的东西别人不珍惜,而且入股的钱又可作为押金,以防股东做出格的事,再说员工入股的钱不出5年即可通过分红收回,不投入哪来的产出啊

 

2.关于授权

记得公司刚有十几个人的时候,全公司我最忙,经常同时接两三个销售电话,还得安排送货,结账,进货,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一次我弟弟到公司,看了半 天,发表感慨说:“哥我怎么觉得你在养活公司所有人哪?”我当时还挺自豪。结果公司四五年也发展不大,一直十几个人,而且公司员工感觉备受压抑,无发展空 间。后来终于明白该放权就得放权,哪怕员工只能做到你的70%。有时候真着急啊,明明能谈下的客户销售人员就是差那么一点谈不下来,恨不得立刻自己冲上 去,该忍还得忍,要不手下员工如何进步。

小公司发展过程中15人是个坎,50人是个坎,200人又是个坎,管理方法不改进,一般无法进一步发展。老板事事亲力亲为的公司,很难过15人。一个人能 力强,可直接管理七八个人,能力一般,则只能直接领导四五个人。各个国家效率最高的部门就是**,看看**的组织结构:一个班十一二个人,除班长外还有一 个副班长,三个班一个排,三个排一个连,以此类推。团长管一千多人,可能只认识其中百十来人。团长看见某个士兵有问题,绝对不会骂士兵,他只会骂士兵所在 营的营长,营长则再骂连长,一级管理一级,最后班长把该士兵剥皮了事。所以**尽管有千军万马,依然能做到令行禁止。

现在客户找我买东西,我经常说:“哎呀真对不起,价格我不知道,我给您介绍个销售人员,我让他跟您联系吧。”

 

同福客栈:www.tfkz.net

 

3.有的钱不能省

刚创业时也就一两个人,自己销售,进货,维修,跑银行。当时没有注册资金,借朋友的营业执照。自己到外面学习了几个月会计就开始瞎做报表。月底到税务局报 税,报表一交,专管员看了两眼,开始问问题。问的问题我根本不明白,更别说回答了。专管员一脸不高兴,问:“你懂不懂?”。我陪着笑脸:“不懂,不懂。” “不懂你来干嘛。换个懂的来。”“好,好,下次一定换个懂的来。”下个月我又瞎做了张报表去税务局报税。专管员显然对我又印象:“怎么又你来了?”我只好 顺嘴胡编:“会计怀孕来不了,只好我来。”。“!” 。第二天我就找了个会计公司,一月300元钱,以后再不自己跑税务局了。一直到公司十几个人,我仍然让会计公司做账,公司只有一个出纳,没有专职会计和库 管。随后几年业务开展的不错,没少挣钱,可年底公司帐上资金却没增多少。后来我发现公司只要一过十个人,老板一人根本看不过来,整个公司就像个筛子一样, 到处都是洞,能剩下钱才怪。指望公司员工都是焦裕禄和雷锋,门都没有,哪怕提成给员工70%,他还会惦记剩下的30%,傻瓜才不贪污。只有制度健全,让心 数不正的人无懈可击,才能管好公司。感谢我现在的会计,工作极为负责。下辈子再办公司,公司只要有4个人,一定是一个老板,一个会计,一个出纳,一个库 管,打死再不省那点钱了。

 

4.隔行不挣钱

这句话放在90%的公司身上是对的,当然,如果您觉得自己是那剩下的10%,也不妨一试。

一般公司只要能坚持个三五年,挣了点钱,老板就开始琢磨再干点什么。大部分人总觉得自己的行业不如别人的行业挣钱,很不幸,我就是其中一个(我觉得自己的 经历整个可编个小企业错误大全)。上世纪末,脑袋一热,开了个饭馆,从此厄运开始了。当初本人觉得自己销售方面颇有天赋,开饭馆肯定没问题。谁知这该死的 饭馆光有销售根本不行,做的不好吃别人最多只来一次。本人不好吃喝,也没耐心和大厨琢磨新菜。而且开饭馆不光进货结账,卫生防疫,工商公安样样要跟上,起早贪黑累的要死,跟开公司不一个路数,本人实在没耐心,找了个公司部门经理去负责,管得一塌糊涂,半年赔了几十万,关门了事。现在谁再跟我提开饭馆我跟谁急,去饭馆吃饭行,别的一概免谈。

如各位有兴趣要开饭馆,一定先想明白以下几点:

A: 你是否能起早贪黑吃得了苦

B: 如是接别人转让的饭馆搞明白上家为何转让(不可只听一面之辞,一定在该饭馆蹲两天)

C: 饭馆租金,人员开销等费用核到每天每张桌子是多少钱,饭馆定位,面向什么层次客户,一天能翻几次台,平均每桌消费多少,毛利率多少,是否能赚回来(一定要掰着手指头算好,不行连脚趾头一块上,否则赔死你)。

D: 附近的工商,卫生,公安,地痞流氓你是否搞得定。

E: 停车问题。

F: 找大厨。找着后如何管理,是后厨承包还是流水提成?

G: 你老婆是否愿意做采购或找个向你老婆一样对你忠心的人做采购。

H: 饭馆服务员可得管吃管住,而且工资近期增长很快,预算要留出富裕。计算不好你就只能剥削你自己外加你爸你妈你老婆。

I:……还有N多问题自己想吧。

据我的经验,饭馆和美容美发都不好干,只要看看报纸上转让信息就知道,基本就这两个行业。

另:本人的副业还曾有过服装,节电设备等,都没挣到钱。

 

5.关于招聘

这些年没少招聘,几年前最多时我一下午面试五六十人。刚开始没有经验,每回招人都找最好的,工资一千多的售后服务岗位经常招名牌大学本科生,英语过四级。 后来发现,招来人根本留不住。本来简单工作的岗位中专生完全能够胜任,找个本科生双方都不合适,只是在写公司简介时方便吹牛。另外面试时应聘人员说的话不 可全信,有时对方刚失去工作后比较失落,为得到新工作,他们什么都敢承诺。某次公司招聘商务,岗位工资定为两千左右,一个女孩投简历面试,本科学历,3年 工作经验,上份工作工资在两千五,我问她这次工资比上份工作工资低,能否接受。她毫不犹豫表示没问题。由于她比较适合商务职位,我就录用了她。半个月后, 前任商务和她交接完离职后第二天她也离职,理由居然是工资低,搞得公司非常被动。再次招聘我招了个原工资一千五百元的女孩,现在还在该岗位,不但干得好, 而且对工资也很满意。大部分人对待新工作职位及待遇都是只能上不能下,能上能下的人太少了,***应该算一个。

招人的经验是:宁可漏过一千,不可错招一个(源于历史上某个著名人物语录)。据我的经验,公司招聘如低一档用人,高一档发工资效果比较好(也就是招三流的 人才,干二流的工作,发一流的工资。当然,以上一流三流都是相对的)。招聘时应不嫌麻烦,仔细核对应聘人员身份。去年我公司连续发生两起新员工携款潜逃事 件,打电话找人时对方有恃无恐:反正我应聘时的身份证学历证家庭住址都是假的,几千块钱警察都不管。别说警察还真不管。现在招聘,本地人公司都一一核实, 外地人一律要有本地人担保,弄虚作假者一概不要。从此再无类似情况发生。

对于下岗职工我个人有一定偏见。大部分下岗职工,特别是岁数稍大的国营单位下岗职工基本上牢骚满腹,觉得社会对他不公,而且把不满情绪及原单位的种种不良 习气都带到新公司,觉得公司给他什么福利都是应该的,别人都欠他的,很难融入新公司,踏实肯干的占少一部分。大概私营企业不适合下岗职工吧。此外亲戚朋友 能少用就少用吧,这个话题以后我还将涉及。

 

同福客栈:www.tfkz.net

 

6.老板尽量唱红脸

每天公司里总有很多事发生,有的应该表扬,有的应该批评。批评和表扬到底该由谁来执行呢?

刚干公司时,找不着当老板的感觉,平素又最烦管人,所以员工有什么问题我很少说。结果公司员工自由散漫,谁也不服谁,工作无法开展。后来觉得再这样下去实 在不行,于是开始板起脸管人,这下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公司里几乎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我和公司员工之间,经常有员工当面与我理论是非曲直,这老板当的真郁 闷,而我又实在不想当一个声色俱厉的管理者。后来与日本企业接触多了,发现不少奥秘。日本公司总经理很少骂公司普通员工,对公司底层员工可和蔼了,但他经 常当着员工的面训斥公司中层干部,而普通员工犯错误则由该员工的直接领导负责处理,当然月底发工资时总经理心里可不含糊,这样公司不仅管理得井井有条,而 且员工心里也比较平衡。

他山之石可以工玉,说干就干,咱公司不大,好歹也有几个主管。于是开会明确职责,谁的手下出问题谁自己处理,别什么问题都往我这推。平常我一般只表扬好人 好事,鼓励为主,而主管自身犯错时我也很少当众批评,通常是私下交流。时间不长,公司管理顺畅了,我在公司里的形象也大为改观,员工更尊敬我了。

有时觉得,老板对于公司有点像古代皇帝对于国家。如果皇帝很贤明而大臣很昏庸,老百姓通常觉得国家还是有希望的,大不了清君侧,换个大臣了事。而如果皇帝 很昏庸,则老百姓通常觉得这个国家没希望了,开始琢磨**改朝换代。咱当老板总不能让公司员工揭竿而起或用脚表态一走了之吧,既然主管和部门经理享受着公 司岗位津贴当然应该为老板分忧,该唱黑脸作恶人时就应当仁不让,而老板一般应保持一个超然的态度,置身于事件之外,旁观者清吗。不过部门经理需要支持时, 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我通常态度鲜明予以支持。

 

7.公司里的亲戚

这个问题,我只有教训,没有经验。还好,老婆工作单位一直不错,世界500强,对我的小公司没什么兴趣,因此公司刚成立时,我根据平时耳濡目染的各类情 况,决定尽量不用亲戚朋友。后来公司到一定规模时,外地一个长辈打来电话,说她儿子(也就是我表弟)毕业一年,在当地我们这个行业的一个小公司当业务员, 收入不是很高,希望来北京发展。我这个亲戚家庭比较困难,其中一个孩子因为特殊情况无法上班,而要来北京的这个表弟我原来见过,现在十**岁,相当聪明, 当时想公司正缺人,用谁不是用,因此我爽快地同意了。

表弟刚来北京时,吃住都在我父母家,年轻人和老年人生活习惯不同,搞得我妈经常找我抱怨。过了一段时间,我将其安排到公司宿舍,算是解决了问题。表弟人很机灵,又会 来事,几个月时间就完全适应公司环境,而且在部门里业务完成的很好,提成总在前几名。后来我发现,表弟经常在公司里表白自己的特殊身份,对同事吆五喝六, 公司其他员工反响很大。为此我找他谈过几回,他都表示一定改正,不过收效不大。转眼一年过去,表弟在这个行业里已经如鱼得水,挥洒自如。这时,表弟找我说 他在老家有几个同学,又聪明又可靠,希望带过来一起在公司发展。我想这是好事啊,来吧,照单全收。麻烦开始了。

表弟和他的几个朋友吃住都在一起,相互之间只说家乡话,公司里除了我谁也听不懂。而且他们虽在不同部门,但被部门主管察觉他们相互勾结挣黑钱。表弟非常聪 明,他散布说公司股东之间有矛盾,他是我这一派的,让他的直接主管不要站错队,否则后患无穷。公司不少员工真被他唬住了,过了一段时间,问题才反映到我这 来。公司对待此类问题一向是第一次罚款警告,第二次开除。我和表弟谈了一回,他拍胸脯表示绝不再犯类似错误。没过一个月,又有部门主管向我反映表弟的小团 伙在干黒活,而且不但不避讳其他员工,甚至鼓励其他人一起干。我真的很为难,再不管该养虎为患了,我还指望公司做强做大,让一起创业的股东老有所依呐。长痛不如短痛,一咬牙,我将表弟和他的小团伙陆续请出了公司。公司业务为此震荡半年。

表弟靠着从公司带走的客户,现在还在这个行业做,每年也挣不少钱还买了车。

亲戚朋友能不用还是不用吧,否则最后亲戚朋友也没得做了。

曾经听过其他公司老总讲他在公司做大后如何对待亲戚。他的五六个亲戚在他创业时不计得失帮他干,做大后亲戚跟不上公司发展步调,且占据高位不好管理。这 时,他采取牺牲钱财保全亲情的方法:岁数大的给一笔钱帮其另外创业,岁数小的公司出钱送到国外留学并负担所有开销,读成MBA后帮其再找工作从而顺利解决 这一棘手问题,高!

 

8.当老板和开车

去年回老家,坐一个亲戚开的车。亲戚刚拿本没多久,属于实习司机。一道上马路又宽又直,司机的手却在不停地动,左一下右一下,车也在画龙,我坐在副座上, 心里很紧张,系上安全带,嘴里话也少了,脚下直使劲,旁边车道上的车不停地在按喇叭,还好,最后终于安全到达。回想十年前自己刚拿本时,已是老司机的弟弟 坐我的车也提过同样问题,当时自己信心很足,根本不理解坐车的人怎么会有这种感觉,现在方才明白。

总结自己开公司,也经常犯类似的错。政策朝令夕改,看见别的公司有什么新章程常常一拍脑门拿来就用,过段时间发现效果不好又推倒重来,弄得公司员工无所适 从。原有的提成奖励方法有的已经很好,经过实践检验较为合理,员工也认可,偏偏听完什么专家讲座或看完某本管理书后,不经过深思熟虑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 行改造照搬照抄,立刻重新制定政策,结果会计抱怨不好操作,员工抱怨政策不合理,一通折腾后又改回原样。

现在常想,办公司和开车很像,老板就好比驾驶员,车在路上跑,只要在本车道的两条白线内就OK,不必时刻调整方向盘,否则司机累,乘客累,车还画龙易出危 险,费力不讨好。同样办公司只要公司运营在可控范围内不犯大错,政策就应稳定执行,保持连贯性,让员工心里有底。小公司老板权力集于一身,缺乏监督,制定 政策更应该小心谨慎,不然公司总在调整,员工缺乏稳定感,不跑光才怪呢。想想当初***为什么承诺香港回归后体制50年不变。

 

9.按时发工资

其实这一条是当老板最基本的素质。估计每一个老板都不会反对这一点(至少在口头上不会反对),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公司做不到这一点。

公司在日常运营时,会经常遇到资金紧张的情况,比如月底或年底压一批货从厂家拿个高额折扣,做工程甲方押着工程款未能及时支付,银行贷款到期需立即归还等 等,所有这一切对于老板来说都是未能及时发工资的充分理由。老板一般想:又不是不发工资,只不过稍微晚几天,公司资金紧张,员工应该理解。真实情况是:无 论任何理由,对于不按时足额发工资,员工都无法理解。员工的工资不是老板赏赐的,而是他辛苦所得,没准他正等着到日子拿工资交房租,还月供或支付孩子的学 费。未能及时领到工资员工可能马上就会面临生存问题。正常情况下,老板兜里的钱总比员工活分些,所以老板经常想当然认为员工晚拿几天工资没关系。

那么如果碰到资金紧张时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做生意量力而行吧,有多少本挣多少利,不行就找银行贷款。如果银行贷不到款,也可公司内部或亲戚朋友之间集 资,讲明用钱的地方,谈好借款期及利息,大部分员工对于公司有把握的业务还是愿意参与的。到月底实在发不出工资,如果公司还想继续做下去,老板还是先从自 己做起把私房钱拿出来吧,还不够把房子车子先典当了,资金周转过来再赎回。

拖欠工资这事有点像吸毒,有一回就会有第二回,只要资金一紧张老板就会用拖欠员工工资来缓解,结果员工对公司和老板的信任荡然无存。调查表明,员工对于公司最无法容忍的就是拖欠工资,这也经常是某些企业人员流动的最主要因素。

 

10.学会说“不”

中国人好面子,“不”字很难说出口,而老板又是公司的最后一道关口,有时不得不拉下脸说“不”。

我们公司有规定,公司的钱一律不借个人,当然,特殊情况员工可以预支部分工资。前两年,公司一个骨干员工找我聊天,他问:“如果公司里一个员工,对公司贡 献是其他人的好几倍,公司会不会借钱给他?”对这个问题我真的很犹豫,想了半天,我说:“公司有规定,公司的钱一律不借个人。”他还不甘心,又问:“对骨 干员工也这样?”。我说:“对所有人公司一视同仁,骨干员工工资奖金可以多发,可以优惠条件入股,但对于这项规定谁也不能例外。”随后我问他是不是自己要 借钱,他承认说要买房子想借三十万。我很奇怪,买房可找银行贷款呀,这个员工说找银行贷款要付利息和手续费,想着找公司借钱可以不付利息了。后来我了解到 他已经有一套住房想着再买一套住房等升值挣钱呢。一年后,该员工因为其他原因离职了。想想当初要是借钱给他,此时还真不好要回来。回绝过一回,以后类似情 况就好处理了。这些年,公司包括我在内的所有股东买房钱不够都是找银行贷款,没人借用公司流动资金。想想公司再有钱又怎能代替银行的功能。

有时公司的不少规定都有特殊情况,但在原则问题上老板一定站稳立场,规定面前人人平等,所谓不患多寡患不公,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开了先例以后其他员工就 不好管了。近些年媒体上不是一直嚷嚷要法制不要人治,一定有他的道理。当老板该说“不”时就说“不”,无论对谁,虽然当时被人骂难受一下总比公司歇菜难受 一辈子强,有很多公司就因为老板抹不开面子盲目给别人担保或随意借款给人结果最后自己公司倒闭了。当老板不对自己的公司负责别人是不会为你着想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88

温州中小老板跑路乱象调查 多项扶持政策将出台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0/1122670.html

款无门,转向年化利率最高180%的高利贷,资金链断裂后跑路;九成家庭个人参与民间借贷;当地政府出台多项扶持措施。

“十一”长假期间,不少温州中小企业主为民间借贷的资金链危机而忧心忡忡。受访者普遍表示,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难,“逼迫”企业不得不选择高利率的民间借贷,而温州庞大的民间借贷市场如今已经牵连了当地的家家户户。

近期温州越来越多的企业主“跑路”已经引发了高层的关注。随着政府的最终介入和多项扶持政策出台,中小企业阴霾的生存困境或将迎来曙光。

“十一”长假期间的温州,气温骤降,阴雨笼罩着城市上空。不少温州中小企业主的心情和天气一样阴沉,越来越多老板“跑路”的消息和对整个资金链或将断裂的忧虑搅得一些人人心惶惶,熟人见了面都会私下议论着各处听来的最新消息。

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温州调查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并明确提出提高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以及加大财税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等措施。 至此,已持续半年的温州中小企业主跑路和跳楼情况引起了高层关注。

中小企业主跑路成潮

自今年4月以来,温州中小企业主“跑路”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有媒体报道称,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甚至跳楼的温州企业主仅9月以来就高达25人。他们要么借了高利贷,但营业利润抵不上所需偿还的高额利息;或者自己担保的巨额资金连本带息难以收回。

“跑路企业主和停工企业的数据没有办法完全统计,有名有姓的都是比较大的企业,那些小微企业根本不在统计范围内。”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记者表示,加上小微企业,跑路、停工和倒闭的企业远不止上述数字。

“我从今年1月份就开始呼吁政府部门关注温州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却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周德文介绍说,“上半年已经有一些企业处于停工或者半停 工的状态,但这些都是没有名气的小企业,所以没人理他们。”周德文一直向记者重复说,如果早点开始采取措施或许就不会蔓延成现在这种形势。

银行利息高昂融资无门

东信集团董事长王崇焕对本报记者表示,温州中小企业资金链危机波及的范围很广,从东信集团的感受来看,企业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过高的银行贷款利率。

“目前企业实际的贷款利息已经达到了15%-20%,而一个正常企业的回报率在10%左右,这就等于所有的利润都不够给银行的,温州企业主为什么不 想做实业了?就是因为做实业总是亏损。”王崇焕称尽管不难从银行中贷到款,但是如此高的利息却令企业难以承受。他算了一笔账,一个企业若贷款20多亿,按 照现在实际的利息算,每年就有3亿左右的利息要交给银行。

“企业的资金越来越紧张,我们这些搞实业的信心都不是很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主对记者表示,目前他的企业从银行中贷款仍然较难,即使贷到款,企业也没有那么高的利润支付利息。

周德文指出,目前大部分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主要是由于银行和民间借贷对企业的逼迫。他介绍,“我们有一个会员企业也倒了,他的事例非常典型。这个企业 主欠银行5000万元,银行承诺先还钱然后再贷给他。因为没有那么多现金,他就先借了短期民间高利贷来还给银行,结果还款后银行变脸不再贷款给他,民间高 利贷还不上,他只有跑路了。”

浙江时代商务律师事务所主任邱世枝认为,除2008年金融危机余震的影响外,4万亿救市政策对中小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亦是不可推卸的影响因素。“4万 亿下来后,政府加快投资、银行也不计风险地贷款,有些企业经不住诱惑,贷款几个亿投资房地产和太阳能,现在来看这两个行业都一落千丈,信贷用完了,又不能 让企业倒闭,只能转向民间借贷市场,高利贷由此进来,也就是毒药进来了。”

庞大的民间借贷市场

企业从银行贷不到款,便转向温州发达的民间借贷市场,而跑路或跳楼的企业主或多或少都与民间借贷市场有些瓜葛。温州模式一直被作为民间金融的试验田和榜样,规模庞大的民间借贷为温州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同时也自身具备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性。

随着今年以来国家控制通胀、流动性不断收紧的影响下,温州民间借贷空前活跃,借贷利息一路疯涨。周德文称,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3-6分,有的则高达1角,甚至1角5分。年化利率高达180%。

受访者介绍,温州“全民借贷”绝非夸张。有数据显示,温州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都参与了民间借贷。随着多米诺骨牌的依次倒下,这场借贷危机已不限于浙江,还波及了江苏、福建、河南、内蒙古等省区,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邱世枝指出,民间借贷市场都是地下操作,很难做准确的统计,在温州有一部分人自己没有钱,募集到钱后以高利息放出去;另一些人本身有做工业的平台, 在温州有很大的厂房就比较容易拿到银行贷款,工业利润下降后,为了补贴工业的亏损就把从银行贷出来的钱以更高的利息放出去。这种现象在温州普遍存在。“温 州的服装业、打火机、眼镜、皮革等基本上是无利可图的,所以他们就发展非主营业务,倒卖人民币搞个差价也算是非主营业务之一。”邱世枝说。

“民间借贷的资金来源复杂。”周德文称,由于过高的利润,这个巨大的市场吸引着各路资金,其中有人专门长期从事民间借贷;上市公司的资金;也有国企和公务员的资金。民间借贷的过程也非常简单。

多项扶持政策将出台

目前,温州中小企业生存状况终于引发各级政府关注。9月29日,温州市政府出台了多项解决中小企业债务危机问题的措施,其中包括要求银行业机构不抽 资、当地政府抽调25个工作组进驻市内各银行,防止银行抽资压贷导致中小企业资金断链。温州市银监局也已要求当地各家银行调低贷款利率,最高上浮不能超过 30%;如企业财务危机牵涉多家银行贷款,银行间要“同进同退”,不得单独抽资。

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国庆节长假中赴温州考察中小企业生存状况。他表示,“跑路”和“跳楼”在温州毕竟是极少数。他要求政府明确将小微企 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加强对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的监管和引导,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妥善处理企业之间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

次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轰动一时的跑路的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于10月5日回到国内,谈判企业重组事宜。业内人士预言的温州中小企业倒闭潮因政府的最终介入而渐显曙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39

深圳一LED企业老板跑路 涉债近亿元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3/2ONDE5XzM3MTI2OA.html

深圳一家2010年销售额上亿的LED企业也惊爆老板“跑路”,不仅令人担忧“跑路潮”有蔓延趋势,也预示着LED泡沫破灭的不祥前景。

10月8日,深圳钧多立实业有限公司(下称“钧多立公司”)董事长毛国钧、其妻崔丽华及其在公司内任职的亲属全部失踪,自此音讯全无。

员工们顿时明白,老板跑路了,留下一屁股债和不断聚集到公司门口的追款人。

据了解,钧多立公司拖欠建设银行龙华分行贷款3000万元,拖欠中化集团远东国际租赁公司1728万元,拖欠供货商已登记款项1200多万元,据媒体报道,其拖欠担保公司3300万左右,甚至还有一些尚未浮出水面的高利贷。

钧多立公司的倒下,除了自身盲目扩张和运营问题外,同国内LED行业产能过剩也有关系。钧多立事件也许将成为国内LED行业投资泡沫破灭的一个样本。

冒险逆市扩张

钧多立公司主页显示公司地址为深圳宝安石岩街道应人石文韬科技园B栋,但事实上,早在5月初,公司已搬至浪口社区宝龙新村泰隆商厦。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钧多立公司看到,237名员工正等着结算拖欠的140多万元工资,每天前来催款的供应商络绎不绝,甚至还有高利贷收款人员在门口蹲守。

深圳宝安区法院已对公司资产进行了查封,据一名生产部员工介绍,价值两千多万元的机器设备可拍卖六七百万元。

钧多立公司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2003年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董事长毛国钧出资160万元,一位名为毛梓铭的股东出资500万元。

钧多立公司在LED行业小有名气,曾被评为“中国深圳行业(光电子)10强企业”、“深圳市质量协会理事单位”、“广东省照明电器节能产品十强企业”、“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单位”等。

也正是凭着这些荣誉和多年积累起来的口碑,钧多立公司只有在客户打了全款后,才会生产。

2009年钧多立公司销售额在8000万元左右,2010年达到1亿元。在生产部、销售部很多员工看来,直到老板出走,公司的生产运营相对顺利,销售和原料供应都比较正常,即使2011年受行业萧条的影响,销售额下降,也不至于落得今日结局。

一位销售部人员向本报证实,钧多立公司专注国内市场:“上半年整个行业因产能过剩,销售比较困难,1~8月每月销量三四百万,虽然跟去年同期月销售七八百万相比,差了一些,但也算正常。”

该工作人员说,10月以后订单回升,销售部的人员本以为曙光已现,没想到就在这时,老板跑路了。

一位负责生产运营的管理人员对记者说,老板跑路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公司扩张太快,导致资金链断裂。

虽 然今年以来行业惨淡,但钧多立公司仍试图逆市扩张。据报道,在2009中国(成都)新能源国际论坛暨太阳能展览会上,钧多立公司和双流县人民政府签下订 单,准备在双流投资4亿元,建设LED研发、生产、封装及各类应用项目,项目签约后钧多立公司将把深圳现有工厂整体搬迁至双流西航港开发区。

随后,钧多立公司注册成立了四川钧多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期注册资金2000万元,第二期注册资金8000万元。目前,在一些招聘网站上,仍有四川钧多立公司招聘LED品质主管、工程师、品检员等职位的启事。

家族式管理

拖垮钧多立公司的,恰恰是这个四川生产基地。

四川省双流县因招商引资的需求,对钧多立公司承诺,生产基地的厂房免租三年。钧多立公司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向中化集团远东国际租赁公司,租下四川生产基地价值1700多万元的设备。本报向远东国际租赁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求证,并询问融资租赁利率,对方表示不便透露。

上述生产部员工介绍,虽然四川生产基地已经投产,但效益一直不好,生产的发光二极管和LED屏销量并不大。

正是这逆市扩张的一次冒险,令钧多立公司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因了解公司的资金困境,财务部很多员工相继辞职。

一位刚来公司三个月的财务部员工对记者说:“刚来公司第二天,老板就让我做融资贷款的事,我就知道公司财务状况不好,就想辞职。”但随后被老板用加薪的方式安抚下来,三个月中,她多次提出辞职,但都被老板压下。

据该员工介绍,毛国钧用名下的八套房产做担保,从中国建设银行龙华分行借贷3000万元。凭着业内良好的信誉和在LED行业的五项专利权,钧多立公司相继从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创投和贸易公司中借贷,甚至涉足高利贷。

2010年,毛国钧也曾想通过上市融资,上述负责生产运营的员工透露,他曾请来一些咨询机构、管理培训公司对公司管理层进行培训和辅导,但因阻力太大而搁置。

采访中,多位员工均提到钧多立公司的家族管理模式:公司经营由毛国钧一人操纵,其妻崔丽华负责财务和审计,就连很多中高层管理人员也不清楚公司的一些核心事务。

即使在公司业务扩大时,也并未建立一个全方位的人才团队,只靠一个人操盘,在面对经营困境时,压力巨大,难以抽身。

一位供应商向本报表示,虽然钧多立公司资金链紧张,但老板跑路似乎是“突发事件”,该公司财务部一位员工对记者说,她正在和老板亲属联系,老板可能还会回来。

深圳整顿融资性担保公司

除了钧多立公司本身的盲目扩张和运营问题外,钧多立事件也折射出了国内LED行业的困境。

高工LED产业研究所所长张小飞在上海G20-LED峰会上曾表示,阶段性投资严重过热状态已经出现。瑞丰光电已在半年报中坦陈,最近两年,LED企业大幅扩产,整个行业将进入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新阶段。

高工LED产业研究所统计,2010年,国内年产值上亿的LED企业中,涉足显示屏研发生产的超过50家,其中约九成企业以显示屏作为主营业务。

并不是所有的显示屏企业都过着好日子,很多LED显示屏企业出现了浮躁心理。

东莞市坤硕电子公司总经理王水仙表示,国内很多LED显示屏厂家都在盲目扩大规模,打价格战,以低于成本价格抢单子,最后只能拖垮自己。预计今年国内会有部分中小型LED显示屏企业面临倒闭。

王水仙指出,由于近几年LED照明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频频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导致相当一部分LED显示屏厂家快速上马LED照明项目,“其实不是通过LED照明产品真正在赚钱,而是借机圈地圈钱。”

每个跑路老板背后,都有一些担保公司的“幕后推手”。为了遏制融资性担保公司带来的资金风险,深圳市相关部门整顿这类公司的资金管理、违规经营行为。

7 月15日,深圳市科工贸信委下发了通知,要求辖内融资性担保公司针对“是否存在资本金抽逃问题”、“是否存在直接发放贷款、非法集资问题”、“是否存在骗 贷问题”、“是否存在高风险投资”、“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五大方面的问题作出详细说明,并在上交材料中附上2011年上半年财务报表。

部分融资担保公司上报的半年财务报表中,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期末余额较大。

今年12月,深圳将开展以这些问题为重点的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规范性检查工作,届时如发现有未按要求及时整改者或者存在其他违法违规问题,将依照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给予相应处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25

大默认较小 亚视被旺旺老板申请破产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4/3ONDEzXzM3MTU3OA.html

成立55年之久的亚洲电视台(以下简称亚视)12日被第三大股东旺旺集团老板蔡衍明申请破产,该申请由蔡衍明控股的NorwaresOverseasInc公司提出。资料显示,该公司亦持有中国旺旺控股有限公司17.64%的股份。

2009年1月29日,旺旺集团兼中国旺旺主席蔡衍明以私人名义买入亚视股票,持有23.31%的股权,成为仅次于查懋声的第二大股东,随后其向亚视提供了接近2亿港元资金。

此 次NorwaresOverseasInc公司提起申请亚视破产的依据,正是亚视未在有限期内发行债券并偿还2300万港元,因此申请对其进行清盘。亚视 方面对此公开回应称,蔡衍明公司的1亿5000万港元可转债及利息已于去年全部偿还,此次2300万可转债为蔡衍明公司去年向法庭申请禁止令禁止发行的。

亚视同时表示,同意在法庭判决前赎回有关款项。

蔡衍明与亚视对簿法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0年蔡衍明就曾正式控告查懋声违反董事诚信,根源则是亚视的股权之争。香港媒体猜测,此次亚视被破产正是上次股权之争的延续。

当 时双方爆发冲突的主要原因则是,2010年3月亚视引入北京荣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征,并于随后的9月份王征远方亲戚黄炳均购入亚视52.4%的 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这对受制于香港广播条例 “非通常居住香港的人士属于受限制表决控股人”的蔡衍明来说,其在亚视的话语权进一步被削弱。

蔡衍明对于媒体机构一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分析人士认为,蔡衍明绝不会轻易放手亚视。

蔡衍明的代理律师富而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阮葆光的说法也证实了这一点,其表示,此次是纯粹追债,不代表有意退出亚视,即使亚视还钱,仍会保留作为亚视股东的权益,不会做出任何让步。

近年来,亚视一直深陷资金不足的传闻当中,而其节目长期不更新的现状也为外界所诟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31

温州龙湾成“死”街:老板像赌徒般扩张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5/4OMDcwXzM3MTc4OQ.html

“这里已经成了死街啦。以前豪车成堆,现在垃圾成堆!”

温州龙湾永强一号横街,来自湖南的三轮车工张师傅望着街道两旁杂草丛生的别墅群,流露出迷惘眼神。

温州市龙湾区永强镇,这个昔日的工业传奇、老板云集之地,如今满目萧瑟。

工业园区内的街道两旁,不少厂房大门紧闭,尽管时有豪车驶过,但更多的是等待领取欠薪的工人们。

这里曾是最初爆出老板跑路的地方。4月5日,因欠赌债3亿,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后这里老板跑路的局面便一发不可收拾。

宝康生产制造厂房所在地,发现大门紧锁。据工业园区内知情者向本报记者介绍,吴宝忠这个厂一年销售额也有上千万,每年可赚上百万。但是,他嫌赚钱太慢,涉足担保,后来因为资金问题,被债主逼迫逃跑。

在 债务的压逼下,龙湾当地的“豪宅”正在纷纷跳水。数月前单价还是4.1万元/平米的“龙城锦园”,如今一户93平米的房主居然挂出了6452元/平米的跳 水价。一位房地产中介告诉记者,该楼盘的16套房产,每平米的价格从3.5万元至4.8万元,调整到1.8万元至1.9万元。

镇上的各种关于欠债人遭绑架的消息或留言不绝于耳。最新的一则消息是,一位姓叶的永中人曾借高利贷50万,利滚利到几百万,黑社会讨贷将其绑架,一个星期后遭拷打至死。

“老板跑路前,不少都接到了黑社会的威胁。”当地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而在龙湾区政府大楼,最新的一则当地《会议纪要》则显示:公职人员不得参与对欠债老板的暴力追债。

对老板跑路现象,浙江省委、省政府迅速谋划部署,经过10天左右的紧急应对,温州一度出现的恐慌情绪逐渐平复。

龙湾:温州老板跑路“风暴眼”

14日上午,龙湾区永中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科张雪兵一刻也停不下来,他忙着联系宝康不锈钢有限公司48名工人,替其跑路的老板吴宝忠发工资37万。

中秋节的前一天,工人们突然发现老板的电话打不通了,就纷纷找到街道办。当时,还有20多位债主前来要债。张雪兵介绍,宝康在该街道辖区有一个销售公司,发现该办公地点为租赁,其负债60万,只好变卖其办公设备资产13万,另外37万政府先支付工人工资。

据 当地人介绍,吴宝忠涉足担保公司,其实就是几个人凑钱放“高利贷”。普遍的做法是,自己出一部分资金,然后以一分半到两分的利息从民间融资,然后以三、四 分甚至更高的高利息借给他人,从中牟利。据知情者介绍,吴宝忠此次失踪,涉及金额几亿元,而像吴宝忠一样的“老板”,在温州永强一带就有上百个。

“我 的家乡在龙湾,有个地方叫永强;远看永强像天堂,近看永强像银行……”在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话,而这正描述了永强盛行民间借贷的现状。温州当地人挂在口头的 “永强”,指温州龙湾区内除了永强机场外的区域,它占据了龙湾区很大一部分。这里聚集了合成革、不锈钢等生产企业,该地民间借贷较为普遍。

宝康公司的现状,只是众龙湾区跑路企业的一个缩影。

7月27日,位于龙湾区海滨街道的巨邦鞋业有限公司老板王和霞,因为“涉嫌一家担保公司”,涉及资金约一亿元,离奇失踪。

7月份,温州宝业皮革公司和温州大华皮革公司相继关门;8月下旬,龙湾区颇有名气的“百乐家电”老板郑珠菊消失……

龙湾区现有街道10个,该区永中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科张雪兵介绍,截至目前,该区跑路的企业老板有6位。

“在中秋节前后,莫名消失的老板最多。” 张雪兵回忆,如果不是温家宝总理亲临温州稳定信心,老板跑路蔓延的趋势或许无法阻止。

因为龙湾区经常有老板跑路,这里成为众多媒体眼中的“重灾区”。到底跑路的老板有多少?龙湾区政府并未向记者公布具体的数据。

“实际上,跑路知名的企业就那几家,其他都是小型、微型企业。” 张雪兵表示,有时候很难统计,因为一些私营老板本来就是一个人,生意做不好就消失了,这不算“跑路”,还有老板只是想暂时避避风头。“只有员工反映,我们才会做统计。”

经营模式:“赌徒”般扩张

老板“跑路”的各类消息,像温州海边袭来的风,混着事实与流言蜚语,穿梭在龙湾区的大街小巷。

龙湾区蓝田标准厂房工业园,一位关注胡福林的钢管厂张老板表示,虽然他与胡素不相识,但他对于这样一位富豪出走,他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眼镜行业也是传统制造业,利润率也低。”张老板分析,盲目扩张至房地产、新能源产业,战线过长,信贷危机,很自然会面临困境。他表示,这样盲目扩张的企业,在龙湾区很普遍。

为何要盲目扩张?张老板笑笑说,他都想扩张至高利润率行业。目前,钢管厂毛利润只有5%。他做了10年生意,只有2006年、2007年赚得多一点。而现在,人工成本剧增,普通工人的工资从2009年2000元增加至现在3000元。

“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因为技术门槛低,只要有钱就可以进入。残酷的压价,导致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张老板分析,这个厂上千万投资,以前可以赚几百万,现在只能赚几十万,“遇上钢价剧烈波动,则有可能亏损”。

“做实业太难了,来钱慢;而做高利贷、房地产等行业就不一样了,来钱快。” 张老板表示,身边大概有一半以上的老板或参股担保公司、或从事高利贷等相关事宜。

“其 实民间集资,在温州由来已久。”张老板介绍,一个人要开工厂,几个朋友、亲戚合伙凑钱给他,几十年下来都有一个规矩,一般月利息在三分左右,也就是 说,100万借出一年,也就要利息36万。但是,也有非法高利贷机构,专门从事集资,然后放高利贷的,那就狠赚了,100万,贷出一年,可能变成上百万乃 至更多。

而同在龙湾区的箱包公司郭老板,现在遭遇比2008年尤甚的经营困境。郭老板直言,现在毛利率只有3%,因为有银行贷款,公司陷入亏本经营。

郭老板介绍,曾经多次有朋友让我将公司里的钱参股担保公司,这些朋友曾放高利贷赚钱了,但考虑风险大最终放弃。

但是,坚守主业,让郭老板失望,“订单排到年末,但公司仍在亏”。他有时候,想卖掉公司,但不知道做什么。郭明仍在进与退之间踌躇,“固守本业,难以发展;盲目扩张,可能破产。”

龙湾区经贸局局长吴向兵告诉记者,早在两年前就发现龙湾区一些老板盲目投资的现象,战线拉得过长。一些老板做生意出现“小马拉大马”的情况,比如一些企业产值一年就几千万,融资达到一两个亿,净资产负债率很大。

此外,一些企业战线拉得过长,就不能专注主业,并将之做大做强。因此,一有风吹草动,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就较弱,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那 些老板就是赌徒。”温州政府一位官员总结,从老板“跑路”的原因分析,原因不外乎四类:一是企业家豪赌,如江南皮革老板黄鹤等;二是企业盲目扩张,如信泰 集团董事长胡福林;三是涉嫌高利贷,如巨邦鞋业,这类企业最多;四是因担保受牵连的企业,这类主要以小、微企业为主,数量也不少。总体来看,前三类都带有 赌徒性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43

我的老板黃光裕:孤獨後的悲劇是他不知道“我是誰”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6/57167.html

黃光裕的宿命也或多或少代表了他那一屆企業家的宿命。i黑馬全文分享如下。黃光裕是我曾經的老板,這幾年他深陷囫圇。雖然我遠在非洲,卻一直對案件保持著高度關註。現在案件審判完畢,一切塵埃落定,上帝的回歸上帝,撒旦的還於撒旦。然而印象中的黃光裕在這個失眠的黎明時刻,輕輕地回到我的腦海中,並逐漸變得清晰起來。黃光裕是潮汕人,偶像是他的老鄉李嘉誠,作為生意人,把企業做大是他的終極目的。黃光裕的悲劇在於他沒有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他應該知道自己是誰,適合做什麽,不應該做什麽。我是誰?――這是一個困糾每個人的哲學問題,尼采認為自己是太陽,結果他瘋了;黃光裕不是尼采,而他進了監獄。他沈默地觀察,猶如一只黑暗中的獵豹十年前一個春天的早晨,位於北京東北四環霄雲路鵬潤大廈28摟那個寬大的辦公室,我惴惴不安的站在門外。那時候鵬潤大廈剛剛竣工,招租率不到50%,黃光裕剛從電器連鎖行業涉足商業地產。過五關斬六將之後,24歲的我帶著簡歷,惴惴不安地推開門。黃光裕的辦公室非常豪華,足有兩百多平米,鋪著厚厚的地毯,踩上去感覺自己的腿發軟。黃光裕坐在紫檀紅木的巨大的辦公桌後面,一言不發地看著我。他的背後是巨大的書架,但只是稀稀拉拉放著幾個文件夾,書架上面是一塊大匾額,據說是啟功手書的四個遒勁的大字――商者無域!他沈默地觀察,猶如一只獵豹在黑暗中蟄伏,等待著撲向獵物最好時機的到來。這種觀察人與事物的方式成為黃光裕的特色。他等待商機,在等待的過程中思考、分析、判斷、論證,當時機成熟時就毫不猶豫地縱身一躍,並直沖要害。那天我感覺自己就是這個獵物,我帶著偽裝出的自信,向他亦步亦趨地走去。其實我心里非常清楚,我能得到鵬潤(中國)投資培訓部部長的職位,先前那些過五關斬六將的經歷完全可以忽略,關鍵就在於這20分鐘,在於這位老板的首肯。之前的幾年,我的職業經歷其實完全不足以支持我能走到今天的這步。得知最後的面試機會,黃光裕是個什麽樣的人,有著怎樣的人際風格和喜惡,我都做足了文章。甚至見面後,該怎麽說話,第一句說什麽第二句說什麽,哪一句能引起他的興奮點,什麽樣的態度能爭取到他的認同和共鳴,我都反複地斟酌。我走到他面前,他擡了一下眼皮,只說了一個字“坐”。沒有微笑,沒有熱情,疲懶的語調中卻擁有無限的自信和毋庸置疑的權威,那天是怎麽開始的我想不起來,我一直在說,語速很慢,態度誠懇自信。我做過什麽,我能做什麽,我的優點是什麽,缺點是什麽……我不斷地說並時刻提醒自己,要放慢語速,不要誇誇其談。黃光裕一直保持著沈默,他躺在靠背椅上,單手支著下頜,冷冷地觀察著我,我感覺自己都要被他看透了。那天我強調,我最大的弱點是沒有在大集團公司工作過的經驗,但經驗是經驗,更關鍵的是一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靠的是思路想法、學習力、行動力、澎湃的激情以及由此帶來的對下屬的影響力。而這些,我認為我都具備,也得到了我前任老板的肯定。我甚至主動說,我擔任這個職務後如何進行組織架構、崗位設置以及與工作流程的建設,從宏觀架構到微觀工具表格,我盡量做到觀點鮮明,思路清晰,態度誠懇。這一段表述,我整整說了二十分鐘,期間,黃光裕只是偶爾拋出一兩個話題。我有足夠的經驗支持我的表達,我甚至期待他能問我更多的問題。可是我忽略了,我太年輕、太嫩,同樣的崗位,有幾百份簡歷,有國外回來的MBA,有名校的老師,有獵頭精心推薦的甲乙丙丁。憑什麽選我?黃光裕果然將這個問題拋給了我,然後他又不說話了,用手支著下頜。冷冷地註視著我。我也沈默了一會兒,然後誠懇地說:“黃總,我知道這確實是我的不足。”他依然一言不發,看著我。我使出了殺手鐧,說:“黃總,也許有很多人比我更合適這個職位,但是我只希望您能給我一個機會,而不要匆忙在這十幾分鐘時間里對我進行判斷。我不要求工資多少,只要能跟隨您工作的機會。我和鵬潤公司都一樣年輕,我希望能和企業一起發展、成長。您可以在這個崗位再聘一個人,我們分別工作,對我算是試用,這期間我不要工資,白幹活。兩個月後您再對我和他進行甄別和選擇。那時您再認為我不行,那確實是我能力不夠,我走人;您感覺我行,我再留下來。”我的誠懇和自信終於打動了他,我終於看到黃光裕笑了。他笑得很開心,好像一個小朋友得到了一件期待已久的玩具,我能看見他的酒窩以及潔白的牙齒。突然,黃光裕從座位上站起來,向我伸出右手,說了一句令我至今難忘的話:”孫部長,你準備準備,下周一準時入職報到。”我也咧開嘴笑了,很開心地站起來握住黃光裕的手,溫熱而有力。出門的時候,黃光裕還是坐在他的椅子上,我回過頭看了他一眼,他始終微笑著目送我,目光接觸時,他沖我點了一下頭。辦公室外還有七八個等著面試的人,秘書把我引向電梯間,問我,黃總怎麽跟你談了這麽久,足有半小時,他的面試很少有超過十分鐘的,很多人在他霸道的註視下都崩潰了。我笑了笑,說:“H小姐,下周一我們就是同事了。”從此,我開始了在鵬潤以及日後國美工作的日子。黃光裕商業上的成功與妹婿有著深厚的淵源鵬潤投資是集團公司的母公司,下面有幾個子公司。老大是大名鼎鼎的國美電器,總經理是何炬。黃光裕當時已從國美電器退居二線,很少去國美總部。他當時對國美具體業務基本不過問,全權委托給幾個經理人,但卻始終冷眼旁觀。老二是鵬潤地產。鵬潤地產當時只開發了兩個樓盤,一個是高檔住宅鵬潤家園,由鵬潤投資的一個物業公司負責物業管理。由於當時是新成立的公司,經驗嚴重不足,以至於物業和住戶關系處理不當發生鬥毆事件,鬧出黃光裕是黑社會的傳聞。鵬潤的另一個作品就是鵬潤大廈,那個座落在霄雲路,氣派無比的大玻璃盒子。老三是京華自動化。這個公司當時是從香港收購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鵬潤借殼上市。京華自動化具體誰負責我不知道,估計是被譽為“香港殼王”的詹培忠。黃光裕跟隨詹培忠進入股票市場,亦步亦趨,短短一兩年時間便完成了知識積累,開始大手筆的獨立運作。國美在香港成功上市後,京華自動化就成功隱退了。老四就是之前提到的物業公司,由黃光裕的小妹黃艷紅負責。黃艷紅的丈夫就是大名鼎鼎的張誌銘,在何炬之前擔任國美電器的總經理。張誌銘深沈、帥氣、穩重、嚴肅、低調,他涵養極深,無論和誰說話聲音都是低沈的。很多國美的員工提到張誌銘都心服口服,懷著敬畏之心。張誌銘畢業於技校,幹過出租車司機,在黃光裕只有一兩個小店面,開著夏利車時,就是他的私人司機。黃光裕能在商業上取得成就,和這位妹婿有著很深的淵源,可以說是張誌銘幫助黃光裕打下了一半的基業。老五是建築裝修公司,總經理是職業經理人,平日里穿著西裝、帶著領帶,頭上塗著發蠟,開口閉口就是企業文化。黃光裕當時的想法很好,國美電器的市場、構架、人員、組織相對成熟,只要定下一個目標,一幫精兵強將枕戈待旦即可。而鵬潤投資不同,公司的架構以及內部子公司之間關系的平衡和管理都需要他這個集團主席來操刀。一切都是嶄新的,需要自己投資、自己建築、自己裝修、自己賣、自己物業管理。這是2001年時鵬潤的產業結構和組織構架,我在這個構架中和黃光裕有著多遠的距離呢?我們的物理距離並不遠,我的座位到他的座位只有20米不到,他在里面,我在外面;我們的組織距離也不算遠,只隔了一個行政總監,他是老板,我是中層;但我們的身份就相差太遠了,整整隔著一條銀河,他在彼岸,我在此岸。我入職時,鵬潤中國只有行政中心、財務中心和董事長辦公室,它雖是國美的母公司,卻起身在國美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國美賺錢後才有了後來的鵬潤投資。財務中心的總監姓周,四十多歲,行為貌似不羈,做事卻極其認真,他經常在黃光裕辦公室一呆就是一上午。行政中心的負責人是現在國美的總裁之一魏秋立。她是一位非常職業的經理人,把鵬潤的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去經營。她該說的話一句不少,不該說的時候一言不發,她懂得鬥爭卻從來不發起鬥爭,她以一個女性的溫柔內涵化解了很多錯綜複雜的矛盾。我從她身上學到了不少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直到離開她多年,我自己也做了一個管理者,當我處理具體的人和事的時候,都要閉上眼睛想上半天:如果魏總遇到這個事情她會怎麽表態,怎麽處理。行政中心分為三個部門:人事部、行政部、培訓部,我具體負責培訓部的工作。行政中心三女一男,就是這三個部長日後跟隨魏秋立,直接下派駐點到國美電器,並在此基礎上整編整合,形成了國美集團的人事中心、行政中心和培訓監察中心。絕對的忠心和服從是黃光裕特有的考察方式國美發展最快最穩的黃金幾年,我參與並見證了。那段時間黃光裕很忙,年度計劃中國美要上市,第一次籌劃失敗,當時正在做第二次沖刺,每晚我加班到十點多,他辦公室的燈還亮著。黃光裕是一個目標非常明確,行動非常敏捷的人,任何時候你都看不到他在辦公室里轉悠,見到他走出來,就是上廁所,步履匆忙,一臉沈思。有時候覺得他很孤獨,經常一個人在辦公室沈思,“TOBEORNOTTOBE”,當初他如果能多做點哈姆雷特式的思考,就不至於今天的結局。他的思考和人生的終極精神無關,雖然他是個天主教徒,思考最多的卻是“商者無域”。黃光裕是老板,他將老板的權威發揮到了極致。他從來不會去別人的辦公室和工位,找你談事自有他的秘書去招呼,任何人找他,都需要和董事會辦公室的秘書先約時間。那時候的黃光裕還沒有後來那麽牛逼,但是姿態已經很牛逼了。每次與他狹路相逢,一聲“黃總好”,然後側身讓他先過去。過去後,只是點一下頭或者“嗯”一聲,或者看都不看你一眼。我常常自我安慰,他是在“沈思”。一次上洗手間,隔壁傳來黃光裕打電話的聲音:“嗯,哥,行。可以,沒問題。哥,我給你安排車吧,讓我的司機去接你。成,謝謝哥啊。我知道,我知道,理解,理解。嗯,明白,明白。好的,哥,一定一定,我記著呢……”時過境遷,電話具體的內容我想不起來了,但是他接電話的語氣卻讓我記憶深刻,原來,人人敬畏的黃光裕也有他敬畏的人。後來我突然開悟,在這個世界上,牛逼的人永遠知道在誰面前卑謙,在誰面前高傲;在什麽時候卑謙,什麽時候高傲。而那幫傻子們是永遠悟不出這個道理的,他們常常理解反了。當時有個哥們比我晚進公司一個星期,他的位置比我離黃光裕更近。哥們一米八五的身高,前國家拳擊隊隊員,他是黃光裕的司機兼保鏢。我現在還清晰地記得他的工資,每個月1500元,這個工資還不如國美普通門店一個組長的收入,但他卻是整天貼身在黃光裕身邊的人。因為我們年紀相仿,這哥們常找我發牢騷,他一發牢騷我就勸他:“哥們,要麽離開,要麽保持沈默,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你知道黃總第一任司機現在幹嘛的嗎?人家是鵬潤的副總裁,黃總的妹婿張誌銘。”說到這里,我裝作無心地問了一句:“前天晚上黃總安排你接誰了?”那哥們突然嚴肅起來,說:“我進公司之前是簽訂了保密協議的,不能透露黃總任何私人信息。是個大人物,是誰就不告訴你了。”司機守口如瓶,我也不好再刨根問底。這哥們幹了三個月最終還是離開了公司。他受不了,每天不僅要接送黃光裕,沒有周六日,還需要電話隨叫隨到,有時候甚至要在黃光裕辦公室外等到深夜。黃光裕給他了一臺電腦,他還需要坐在電腦前,一眼不眨地幫黃光裕看著股市曲線圖。哥們最終在崩潰之前,選擇了離開。黃光裕用人是有策略的,越是親近,越想委以重任的人,他就越是要打擊你,看你態度如何,有無怨言。態度是成就事業最根本的東西,黃光裕對此深信不疑。後來國美電器的核心人物陳雲峰,當時是營銷中心的總經理,不知道什麽原因,突然坐了很久的冷板凳,再之後被委以重任,去上海分部做了總經理,一年後被宣回總部。陳雲峰是個很聰明的人,口才相當好,思維開闊、妙語連珠,被譽為“國美第一嘴”,他從天津分部一個店長做起,期間幾起幾落。黃光裕好像不怎麽喜歡口才好,過於外向的人,他喜歡那些沈默的人。有一次他笑著評價陳雲峰“有點油嘴滑舌”,是那種領導調侃下級的方式,在場的人聽完都笑了。跟隨黃光裕的自始至終都是那幾個人,不管是何炬還是李俊濤,哪個不曾幾上幾下。黃光裕的性格不喜歡褒獎人,他喜歡打壓,受得了的就會彈起來,受不了的就壓爆了。打壓下去之後,黃光裕會繼續關註,看你是否有怨言,是否衷心,這是黃光裕特有的考察方式,他要求的是絕對的忠心和服從。我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有些不悅在鵬潤工作一段時間後,我有了一些小成就,魏秋立對行政部長感慨過:孫部長有激情、有熱情、有思路、有想法,行動敏捷,不僅能做培訓體系的開發和管理,還能自己設計課題講課,是個寶啊。”這話是行政部長後來告訴我的,當時我很激動,畢竟自己的工作得到了上級的認可。那時候,我每天充滿了激情和夢想,如同一把火一樣燃燒著。選案例、找故事、找分析點、聯系企業自身,甚至要想好如何開場,如何破冰。當時,我提出我要解決的是企業四個問題:培訓什麽?誰來培訓?培訓了沒有?培訓的怎麽樣?而這四個問題,涉及到培訓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行政體系,組織構架,考核方式,跟帶著方方面面的權重設置,工具表格的運用。培訓的反響很好,很難想象,這麽大一個企業,在我到來之前竟然沒有組織過一次像模像樣的正規培訓,一切都是業務為大。想象一下這樣的企業,他的團隊文化和企業文化吧。一段時間後,魏秋立找我談話,說黃總有想法讓我去國美籌建培訓中心,以後從集團下去,就具體負責國美的培訓業務。接著她說出了自己的顧慮,她感覺我有熱情和激情,想做事也能做事,但畢竟閱歷經驗太少,鋒芒太露,又是新人,下去後和那些高傲的大員們很難溝通,難免死在那里。魏秋立的考慮也正是我的顧慮。國美作為一個大型連鎖企業,每年開多少分部和門店都有具體考核指標,而分部開門店,國美總部的政策措施、工作流程都必須100%的COPY。新招的總經理、人事經理、財務經理、配送經理、采購經理、門店店長、組長、收銀員、庫管等等如何能保證100%地貫徹總部設計好的流程,能不能直接上手決定能不能開業,能不能開業直接決定到集團公司一年的戰略部署,而這些都需要培訓部進行貫徹。培訓部太重要了,尤其對一個快速發展的連鎖企業來說,培訓部尤為重中之重。一夜又一夜的輾轉難眠之後,我對魏秋立說:“魏總,我要見黃總。”魏秋立說:“好,我給你爭取。”一爭取就是兩個星期,那段時間,黃光裕一直不在總部,眼看著我去國美的時間就要到了,我在廁所和黃光裕偶遇了。我感覺自己必須沖破障礙,和黃光裕好好談談。“黃總”,我一聲招呼,看見他一楞,因為我招呼的是“黃總”而不是“黃總好”,那就說明我有話要說。果然他側過身問我:“有事?”我說,黃總,您剛回來,本不該在這個時候打擾您,但是後天我就要去國美任職了,能不能您抽五分鐘時間給我,我有一些想法必須和您溝通。黃光裕笑了笑說:“10分鐘後你去我辦公室。”我迅速回到座位,整理了一下思緒,接著和魏秋立匯報了這一情況,她叮囑我說,想好自己該說什麽,一定要談好。10分鐘後,我走進了黃光裕的辦公室,他在抽煙。這次黃光裕很熱情,說:“孫經理,你坐。”他喊我孫經理,而不是孫部長,這讓我記憶深刻。“有什麽要說的,你放開了說,我給你10分鐘時間。”他笑著看著我,我明白,他的微笑其實是對我的鼓勵。語不驚人死不休,我必須在短時間內引起他足夠的重視,我說:“黃總,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國美調查他們的培訓狀況,國美目前不是培訓管理混亂的問題,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有培訓。培訓只是由人資部一個小姑娘負責的,如此構架根本不可能支持國美的戰略發展。人資部的培訓是配合企業發展的人才戰略的培訓,而我們國美的培訓根據我們企業的特色要涉及到市場、營銷、戰略部署的方方面面,他們的培訓離我們的企業發展要求還差十萬八千里。”黃光裕說:“你說的這些我也認識到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才請你來的。你是做培訓的,這方面比我們都了解,說說你的想法吧。我馬上有客人過來,給你的時間不多。”黃光裕的說話風格就是一針見血,從不拖泥帶水。我說:“黃總,上次開會您提到取消所有廠家駐店人員。沒有廠家的促銷員,都是我們國美的員工,幾萬個崗位的促銷員馬上亟待的是轉崗培訓。我們培訓什麽?誰來培訓?培訓了沒有?培訓得怎樣?這四個問題是我一下去馬上就要解決的。”“好,繼續說。”他鼓勵我。“另外,下半年要開武漢和杭州分部,幾百個崗位要到總部來培訓實習。我和老總們談了,他們目前沒有思路,就靠人資部的幾個小姑娘了。我個人的想法是,光是分部的管理層到總部實習還是不夠的,總部只是宏觀的,他們要分部具體跟崗實習。實習完後,馬上要回他們的城市,各個崗位具體模擬操練,成熟後才可以試營業,原來定的半個月時間遠遠不夠,培訓預算也不足以支持這麽大規模的系統培訓。我雖然沒有下去,但是已經初步擬定了培訓進度表,一共54個崗位,我準備了54個崗位培訓進度。我們國美這麽大的企業,培訓是個系統工程,我現在就要下決心彌補自己的經驗來設計這個工程。”我談得興起,暫時沒管他的想法,讓他感到我有思路,而且思路明確。黃光裕在別人談話的時候,如果對你的談話有興趣,他會不說話,如果感覺不對路,他會打斷你,不會讓你繼續說下去。他的沈默我看成了是對我的鼓勵和默許。我繼續說:“目前國美沒有培訓部,局面是誰造成的?各個中心的老總。他們各管自己的一攤,沒有協調和組織。如果我下去,我的級別比他們低半級,事事向他們請示,我根本拉不動這個體系。”我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黃光裕有點不悅,他的表情寫在臉上,我能猜出他的意思:按你這麽說,你是想升官唄。我沒有理會,繼續說:“我個人認為,我下去籌建培訓部也好,成立培訓中心也罷,都需要一個支持。我希望我能兼職下去,我的行政崗位還在投資,我還是國美上級公司的培訓部部長而不是國美的培訓部經理,那樣我和各個中心老總關於培訓的整體設計與考核方案的交流與對話就是溝通而不是請示,魏總也方便支持我的工作。我需要一個舞臺也需要一個支點,黃總,如果能這樣,我深信半年之後國美的培訓狀況能有大的改觀;如果不能,我還是會尊重你的安排和思路,努力去做。我是新人,難度系數可能會非常大。”這次,黃光裕思考了一下,說:“孫部長,你回去暫緩一個星期下去吧,把你的思路也跟魏總談一談。我們會重新考慮你的任命。”我舒了一口氣,這時剛好有人敲門,我站起來說聲謝謝黃總,走了出去。一個星期後,任命通知發下了,不過不是我一個人在戰鬥,而是整個行政中心:魏秋立:鵬潤投資總監兼國美電器行政中心總經理王小紅:鵬潤投資人資部部長兼國美電器人資部經理郭紅梅:鵬潤投資行政部部長兼國美電器行政辦公室主任孫家勛:鵬潤投資培訓部部長兼國美電器培訓監察中心經理“我永遠也不能全身而退”很快到了年底,一年一次的總經理大會要開始了。那次會議的最後一天晚上,我們組織了一臺小晚會,那晚,黃光裕喝得偏高,顯示出了他的性情,說了一些過頭的話,不知道事後他有沒有後悔過。我在鵬潤工作期間,一共參加過三次規模龐大的全國總經理大會,隨著分部的擴張,會議規模一次比一次龐大。那次的會議開了三天,前兩天黃光裕一直列席,沈默地聆聽,身邊的秘書一直在打字,幫他整理資料。跟隨黃光裕一同列席的還有國美總部的各級部長級以上人員。會議分析了前一年的成敗,各個總經理把業績做成幻燈片,一一闡述,並上報來年的計劃預算。各個總經理都是人上之翹楚,有貌似忠厚內藏心機的,有口才絕倫壯心不已的,他們都在努力展現著自己。黃光裕不臧否一字,整個會議過程中一言不發,一直在聽。會議結束後,他離開了會場,步履迅速而矯健,偶爾和鵬潤的同事、魏秋立以及他妹妹說說話,很少見到他和個別總經理單獨溝通。會議結束的那天晚上,幾天的精疲力盡之後,我們搞了一臺晚會。周星馳那段著名的“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被各地的總經理們演繹成河南版、遼寧版、青島版、上海版……各位經理也是幽默非凡,顯示出自己平凡而可愛的一面。那晚,大家都很放松,黃光裕也坐在下面,全程參與,笑得很燦爛。他一直在喝酒,臉紅紅的。大家都希望他說幾句話,他也就上去了。印象中,他穿著一身白色西裝,白色皮鞋,很貴族,也很有氣質。他一站到場地中間,原本嘈雜的場子突然安靜下來。“你們今天在這里玩的都很開心,我也算開心,但是你們有誰想過我的負擔有多重,壓力有多大?你們每時每刻都可以從國美全身而退,而我呢?我永遠也退不了,退了也不能全身而退。”緊接著,黃光裕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你們這幾天的表現我都看在眼里,別以為我不說話就是好糊弄,你們那點小九九我心知肚明。別看你們喊我黃總,你們心里怎麽埋怨甚至詛咒我的話,我心里跟明鏡一樣。”我註意觀察了一下臺下總經理的表情,大部分張大嘴巴面面相覷,個別的面無表情如石胎木塑,正襟危坐。黃光裕喝高了,我是這麽估計,不然不會說這些話。但也許他是有意喝高,以酒遮臉故意說這些“醉話”。他不管不顧,臉上帶著譏誚的笑容繼續說:“你們現在翻翻口袋,哪個人口袋的錢不比我的多,我的口袋空空如也。你們口袋的錢從哪兒來?不要以為你們做了什麽我不知道,有幾個人能站出來拍拍自己的胸脯說:‘黃總,我的口袋是幹凈的’。”我身邊是沈陽的總經理,我去沈陽培訓檢查工作時,他對我招呼得很熱情。此時,他目光朝著窗外望去,一臉的不以為然。黃光裕繼續在說:“你們其實都比我強,你們老婆孩子一家人和和美美,而我有什麽?我個人的錢在哪里?都是你們的,都是國美的,都是社會的,我就是一個表面風光的人,你們在座的有幾個能理解我心中的苦?說完,他徑直從臺上走下去,場下響起了禮節性的稀稀拉拉的掌聲。那天晚飯吃得很沈悶,個別活躍的老總走上前去找黃光裕敬酒,他禮節性地站起來,碰下杯,然後就坐下。黃光裕和魏立秋、他妹妹以及幾個下屬坐在一起,象征性地吃點東西,更多的是沈默和思考。回憶寫到這里,我很想剖析一下黃光裕的性格。黃光裕在某些方面確實太霸道、太專橫,他對待下屬很少有人文關懷,說話非常一針見血,這也造成很多有個性的人離他而去。之前的分公司總經理們,至今還在國美的據我所知只有孫一丁和青島分公司的鐘殿理。企業文化說到底就是老板的文化。黃光裕的性格及思維方式,直接導致了國美的企業文化缺陷――崇尚商業信息,摒棄人文價值。當然,這也與國美的企業和產業特點有關。連鎖企業,它的文化特色就應該重點體現在紀律、制度上,強調的是速度和服從。習慣決定思維,思維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今天的黃光裕令我扼腕嘆息,也一再給我們敲響警鐘,一個人,可以讓人敬畏,但是身邊必須要有一兩個真誠的朋友。沒有哥們的老總們,他們的命運是何其地孤獨!黃光裕的宿命也或多或少代表了他那一屆企業家的宿命。今天的階下囚曾經卻三年蟬聯福布斯富豪排行榜首位,而今天取代他的國內首富是萬達集團的王健林。回國後,我曾經數次被獵頭推薦應聘萬達學院總經理一職。他們財大氣粗,開出了120萬的年薪卻一年之中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崗位。作為應聘者,我誠惶誠恐,過五關,斬六將,最後的關鍵時刻,我卻被他們那種資本新貴高高在上的不羈的混不吝所激怒,我再一次深刻感受到資本對於人性的傾軋和傲慢。所以,我感悟到黃光裕面對的問題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一代人的問題,是我們這個民族、這個時代所面臨的同質問題――我們的資本家骨子里的那種跋扈和飛揚至少需要兩代人的沈澱,才能沈澱出比爾・蓋茨以及喬布斯的那種從容和優雅。我至今仍然經常回想起黃光裕第一次給我面試的場景,以及他的工作作風對我的影響。他是我曾經的老板,我的東家,他以獨立特行的方式,看重態度和能力,不以出身論英雄,給了我一次很好的機會。這麽多年來我一直關註著國美電器的發展,這個企業的每一點波瀾和得失還是能時時刻刻牽動著我的神經。讓我值得欣慰的是,昔日我主持並創辦的培訓監察中心,現在已經跟隨著業態的發展成長為國美大學。在它成長的過程中,我曾起到關鍵的奠基作用,在國美發展的非常時期提供了良好的組織支持。黃光裕是天主教徒,他不可能沒有深刻的懺悔精神。幾年後他從獄中走出重掌國美大局也不過四十多歲,那個時候,我相信他的覺悟和行為一定能夠離“自我”更遠,而離“上帝”更近。祝福他!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孫家勛 | 編輯:zhouxiaohong | 責編:周曉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046

【案例】一家三線城市超市老板口述:我降低經營成本的秘密在哪里?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9/57486.html

我們是一家設在縣級城市的小型連鎖超市,各店分佈於市區和周邊鄉鎮。在2008年下半年我擔任公司總經理時,共有十家店,年銷售規模不到一個億。上任之初,經綜合分析認為:公司在現有規模下,除了提升銷售擴大市場佔有率(當時內資外資賣場大量進入本區域市場,能保住原本的份額就不容易了),只有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才能改善和提高經營效益了。因此,全公司就一個較長時期內的經營方針、思路形成了共識。那就是集中全公司的智慧和力量,維繞「減員增效、開源節流,保穩定、促效益」來開展各項經營管理工作.它就是我們的總方針,一切工作以它為準繩。

一擰人工成本

在超市的運營中有三大主要成本,人工、水電和租金。首先來看人工成本,由於行業競爭的加劇以及國家勞動法規的逐步規範,單個員工的使用成本快速上升。員工的工資、福利不提高,他們就會紛紛跳槽(因而在總方針上才有「保穩定」一說)。要減少人工成本,只有在不影響營運的前提下「精兵減政」,減少用工人數、提高人均工資水平。為此,我們採取了如下措施。

1、縮減後台部門,簡化行政機構,建立大的行政辦公室。長期以來,總部行政辦、人力資源部、企劃部、防損部等四個平級的部門存在職責不清,推委扯皮現象。公司決定把以上四部門合併成一個大的行政辦公室統一歸一個部門經理負責,也即是公司各職能部門中除營運、採供、財務三個部門以外的所有工作都由行政辦公室負責。既提高了效率又有效地精減了機構。累計取消三名部門經理和四名部門經理以下的人員編制,共減少月工資開支25000多元,扣除因提高部門經理工資而增加的開支(總部剩下四個部門經理每人加1200元,共計4800元),實際減少總部工資性開支20000餘元。這還不包括每用一位員工的其它福利性開支和用人風險.

(i黑馬點評:這就是所謂的服務前置,業務前置,將真正的能產生生產效益的部門放到最前線,而不是後台)

2、重新理順門店崗位設置,既減少員工編制又要提高員工工資水平.以前,各門店不分大小,均設店長辦公室,平時店長、當值主管均在辦公室內處理文案工作,雖然要求他們多巡視賣場,但常常就是以有文案工作為由呆在辦公室。按照減編的要求,將門店店長辦公位置向一線靠攏,原則上要求門店店長需要做文字工作時集中在收銀台旁邊辦公(把店長辦公設備移至收銀台旁).既有效克服了店長「官本位」思想又迫使店長多接觸一線,直接接觸顧客投訴集中區域,同時為1000平米以下的小門店取消專職防損提供了安全保障.在門店貫徹全員防損的理念,取消小門店專職防損員。為了及時監控門店商品被盜情況,我們成立了公司貴重、易盜商品盤點小組,每天不間斷地對各店的這類商品進行盤點。從而可以確保在不超過十天的時間內掌握門店防損狀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另外,在門店實行扁平化管理。改變以往的店長(當值主管)-櫃組長(課長)-員工的三級模式管理為店長(當值主管)-員工的二級管理模式。每一位當值主管必須兼管一個櫃組長(課長)的工作。同時通過調整流程、運用後台信息技術(下面介紹)來提高單個基層員工的服務半徑,提升工作效率.從而減少基層員工配製。經以上幾項調整,門店員工編制縮小了20-30﹪,公司把門店員工工資人均增加200-300元(確保了員工隊伍的穩定),而門店的工資佔銷售的百分比減少了0.2個百分點。

(i黑馬點評「激勵員工最好的方式就是給以尊重,尊重非口頭行為,更重要的是學習企業界常說的,請兩個人,給三份工資,就會幹四個人的活)

3、通過改革配送模式來提高配送中心和門店的工作效率。一直以來,我們的配送模式都是門店天天補貨,配送中心也天天在向門店配送.根據公司的現況及「節流」的需求,我們於2008年下半年改革為門店每週補貨三次,配送中心每週向各店配送三次。這樣大大減少了門店與配送中心的員工工作量,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配送中心人員編制減少了三分之一。實行以來,得到了門店、配送中心、供貨商三方的肯定。因為對於貨商,一次送三萬元的貨和每次送一萬元的貨送三次兩者的效率對比不言而喻。經過不斷的總結和摸索,今年公司已經實行門店每週兩次配送,實踐證明由於獲得了供應商的支持,效率提高了而缺貨率還下降了。

4、實行以電腦自動補貨為主、人工修正為輔的門店補貨制度。既克服了人工作業準確性差、補「人情貨」的弊端又大大提高了門店員工的工作效率。

(i黑馬點評:這就涉及到傳統企業應該如何信息化,以及如何使用類似於ERP這樣的軟件,需要意識的提高)

5、實行了「第三方物流」配送方案,減少商品配送費用和不可預測的風險。結合以往物流實際產生的成本,基於配送頻率比以前降低,我們把配送物流外包。外包後公司每月的運輸車輛及司機開支等費用減少3.5-4.0萬元左右。同時完全不用承擔不可預測的風險,如交通事故等(在調整前公司每年支付的事故賠償直接損失不少於2-3萬元)。外包實行「先內後外」,由公司原貨車司機組成承包小組中標。既解決了他們的安置也使他們真正地變成了小老闆。他們無資本買汽車,公司把原本的貨車作價賣給他們,每月從他們的承包費中逐月扣除。到今年,他們每人都實際擁有了一部自己的汽車了(購車款已經扣完,汽車已經是屬於他們的了)。公司也不用擔心他們不愛護車子,也不擔心「油耗子」,所有事故責任與公司無關了。

6、將員工每日工作進行量化,在提高工作量的同時增加員工個人所得。比如:原先不論門店大小,均配製一名專職門店出納。調整後小型門店兩店共設一名出納,其工資上調40﹪;後勤維修人員在調整前,在無維修任務時均在總部後台待工,現改為,分散到各店兼職充實門店力量,實現一人多崗。

以上幾點,主要是從人工成本上,從充分發掘人力資源上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一些舉措。經過逐步的調整與完善,我們的工資性開支佔銷售的百分比已經比2008年調整前下降了0.4-0.45個百分點,同時員工平均工資所得比同期增加了200-300元左右,實踐告訴我們,從流程入手、充分利用不斷進步的IT技術、崗位工作逐步量化細化是可以降低中小超市的人工成本的。

二擰水電費用

關於門店的水電成本即能源成本的節約、降低,由於門店的電費主要產生在照明和生鮮冷凍設備上,我們採取了以下幾項措施.

1、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我們以一家門店作為試點,把傳統的日光燈改換成新型節能燈,改造費用在約2.5萬元。經過改造前後的對比發現:基本上,經過三至四個月的運轉後節約的電費即可沖抵改造費用。經過半年時間完成了所有門店的改造,而且由於採購量在加大,改造費用逐步減少,後來的門店改造後經過不到三個月的運轉即可收回改造投資。

2、對賣場內外的照明燈具用增加開關的辦法進一步細分,制定詳細的開閉時間。確保在門店不同時刻應開啟的照明按時開啟,不該開啟的絕不開啟,從而在開關電源的管理上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3、對較大門店的大型冷凍臥櫃實行閉店後統一加蓋棉被、切斷電源的辦法.既確保凍品的保存又節約了電費開支,實踐證明相當有效。對於小型門店,撤除小型敞開式冷凍臥櫃,要求廠商提供一體型封閉式透明可移動冷櫃,由此每年每家小店減少冷櫃維修費用在3000元至5000元之間,同時,也基本上杜絕了由於設備的故障而造成的商品損耗。

4、在實行「峰谷電價」的門店,儘量利用晚上12:00至凌晨08:00之間開啟製冰機製冰(這個時間段電價只是標準電價的一半),其餘時間不啟動製冰。

經過系列的調整、改革現在各門店的電費開支同2008年上半年以前相比有20﹪-35﹪的減少。隨著節能減排技術的逐步提高、管理技術的完善超市業的節能降耗仍然大有可為。

三擰物業租金

現在我們再來分析租金成本,超市的租金成本也即物業成本的提高趨勢目前應該是各項成本中幅度最大的,它是很多的門店在租賃合同到期後無法斷續經營的首要原因。大多數人認為,它是一種硬性成本很難降之,我們認為付給房東的租金確實不能以人為因素去改變,但如何讓物業在提高了租金後能最大限度地給超市產生回報,是超市經營者可以著力的,回報增加也是等於減輕超市租金壓力。為此,我們從以下幾點著手:

1、在鄉鎮門店由於城市化管理的要求不高,我們把門店大門兩側外面的空地隔成排檔式門面出租,引進同超市互補的,能給門店增加人氣的項目.比如,小吃、早點、時尚遊藝等。

2、門店店堂內,超市自營部分商品向內部退後,增加超市大門與收銀線之間的出租區域,進一步擴大外櫃招租規模。

3、對偏高樓層進行整體轉租.既可沖減租金開支,同時又進一步提高門店聚客能力。

通過各種措施的實施,現在各店的外租收入全面增加,已經達到門店整體租金的30﹪-50﹪的水平,從而大大地緩解了門店的租金壓力。在同行中也有由於租金提高不得不轉換業態的,從單純的超市經營轉為以百貨鞋服為主以超市為輔的綜合業態,也應該是一種好的出路。

當然,除了以上所述的三大成本外,還有商品損耗、辦公費用、通訊費用、設備購置和維修費用及營業耗材等,對於這些成本費用的控制,各公司應該大同小異,這裡我介紹幾點小措施。

1、在公司推廣無紙化辦公。公司建立內部OA系統,雖然各門店每年減少辦公用紙的費用只有500元左右,但是,這500元節約下來的是純利潤,它需要多少銷售才能賺回來?何況十家店就是5000元了。

2、在通訊費用方面,我們前後試用了三家運營商,最後,選擇了能夠實現公司內部(各部門、各門店)無論是固話還是移動通話互撥互打免費的運營商,並且能提供整體費用「包餐」打折優惠,每月減少通訊費用35﹪-40﹪。

3、設備方面,我們認為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建立設備檔案,最大限度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就是最大的節約。各類設備小到一條日光燈大到空調機組,從進公司開始就有專人負責,如我們每月固定對各店備用電源啟動、保養一次,不論多久門店沒有停電了,每月用專用的法碼對門店用於銷售、驗收的各種電子秤、磅秤等衡器測試一次等等。

降低成本,是超市經營管理中永恆的主題之一,只有當我們站在顧客的角度為顧客節約每一分錢,才能為顧客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商品和服務,才是企業的價值所在,面對競爭,面臨各類成本不斷攀升的壓力,超市經營者對成本的降低是無止境的,事實證明也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i黑馬點評:這其實是營銷的本質,就是在降低成本與提高更高的顧客價值之間尋找到真正的平衡,這樣企業自身的利潤就來自於間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706

利欲熏心 奇葩華爾街老板詐騙員工410萬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909

華爾街從來都不乏騙子,客戶是最好的小白鼠。殊不知,在利益面前,自家公司的員工也可以成為欺詐對象。芝加哥Infinium資本管理公司六名管理層就隱瞞運營不善的真相,欺騙31位員工購買公司股票,讓他們的410萬美元血本無歸。 據FT,芝加哥Infinium資本管理公司的31位前員工向法院起訴稱,該公司六名前領導人隱瞞事實真相,欺騙他們投資盈利狀況不佳的Infinium股票,讓他們損失超過410萬美元。這31位員工稱,他們中的許多人將畢生積蓄都投入進去,最終血本無歸。 Infinium是芝加哥一家從事期貨和期權高頻電子交易的公司。隨著競爭日益激烈和市場環境惡化,該公司的利潤已經連續萎縮。文件顯示,Infinium公司2012年損失了660萬美元,2013年前七個月Infinium損失610萬美元。 該指控加劇了Infinium公司的困境。目前Infinium正在和外匯經紀商福匯談判被收購事宜。 公司前員工稱,在2012年初,Infinium的幾位執行官和創始人邀請他們將手頭的公司債券轉換成股權,“以便為公司業務提供資金”。在發送給精心挑選的員工的郵件中,領導們將這次債轉股描述為一種“光榮和特權”,並告訴員工到了2014年就可以贖回全部投資。 但事實上,在此之前Infinium就開始“陷入財務困境”,包括創始人Chuck Whitman在內的一些管理層早就開始悄悄減持公司股票。 一些員工在投資之後被公司解雇。去年9月時,Infinium通知31名員工,他們投資的410萬元股票已經虧得只值“-1800萬美元”了。這讓員工們有上當的感覺,因為他們在投資前被告知公司業務非常健康。 對於該起訴,Infinium公司CEO Mark Palchak拒絕評論,但他表示公司正在經歷“戰略性重組”。 福匯正在考慮斥資1200萬美元收購Infinium。對於該起訴,福匯表示:“我們了解這起案件。該案與我們的交易無關,它既不會影響我們計劃收購的資產,也不會影響我們對新員工的招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66

老板該如何在年會上致辭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6/57979.html

宇宙超級自爆閃光彈開場

老闆上台開講必須要有架勢,萬無一失之後刻意作死還滿堂喝彩才是最高境界!

例如,互聯網江湖所有人的敵人,周鴻禕年會演講時說:「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一種獨霸江湖的滄桑高手范兒,瞬間讓他的逼格蹭蹭往上竄。

高手能經常獲得勝利,是因為高手都是有備而來。

除了讓小弟提前測試800遍麥克風、提前準備立體環繞餘音繞樑效果、事先安排帶頭鼓掌吆喝的逗逼托兒、事先物色若干台下美女死忠作為眼神交流對象之外,必須要通宵背好全年牛逼精彩數據,一定要數據。數字太複雜背不出又想精確到小數點後100位向圓周率致敬的,建議戴google glass存個小抄又拉風。

只是希望,大佬們不要隨意丟失自己的google glass,因為其中保存女下屬的影像,可能會讓你成為冠希哥。

雖說逝去的都是青春,得到的都是僥倖,過去一年的成績還是不得不爆。

「2013年過去了,i黑馬很懷念它。i黑馬已經成長為全銀河系最受歡迎的創業新媒體...」

此處需要預防的是,如果數字太大,台下很可能有起鬨求紅包、群起而分之的危險。建議Boss準備好大量tuhao封口費。如果經費夠,可以學金山公司扔金條,或者UC送汽車。

1、 不安全感的表達讓人更性感

年會不僅是曬狂拽酷炫屌炸天戰績的天然秀場,更是展示大佬無與倫比戰略高度和前瞻思維的好時機。

尤其對於技術更迭、風雲變幻迅速的互聯網行業,大佬在年會上更是需要端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不安全感。移動互聯網4G這樣的風口讓豬都能飛起來,意味著任何名不見經傳的都可以迅速崛起成為你的致命對手,甚至還沒出生的都可以威脅到你的未來。

Boss在年會上表達一種高瞻遠矚、心懷大勢的不安全感絕對會提升性感指數,瞬間將整個會場所有生物從光輝自戀帶入富有責任的沉思當中。

「PC互聯網是過去完成時,而移動互聯網是現在進行時。」周鴻禕說,「我從來都沒有安全感。」「你以為移動互聯網的載體是手機嗎?未必,未來可穿戴的各種智能設備、甚至汽車、燈泡都有可能,我們是否做好了準備?答案是,我也不知道。」聽到這樣的年會發言,你會不會覺得周鴻禕略性感呢?

2、 厚基勃發,基往開來

神探夏洛克的風靡驗證了中國基情市場的勃勃生機,2014,一切不以攪基為目的的年會必須賺不穩1314,基情不僅是調動(調情)現場氣氛的不二法則,更是肯定、籠絡和安撫各類戰友的獨門秘技。

老闆的燃情歲月和顯赫戰功,說是家人、女人、員工的支持,都是無視中國洶湧蓬勃攻受皆宜的基情市場的表現。一段段基情燃燒的歲月,都是在好基友和好基友一樣的異性的陪伴中度過的。恩來大大教育得好,昂首挺胸的都是在走下坡路,彎腰(撿)小累(肥皂)的才是在走上坡路!在江(基昂)湖混,每一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好基友或一群好基友。厚基勃發,基往開來!

馬云召幸美男子崇信君,出水芙蓉,掌聲雷動。


馬化騰與張小龍的痴纏,推倒拉倒,年度大戲。


孤星血淚周鴻禕,金屋藏基的故事他不說你怎麼知道?

3、 亮出未來武器,打未來的仗

「世界上只有兩種公司,一種是站在過去看現在或者站在現在看過去。另一種是站在現在看未來或站在未來看現在。我希望360是第二種。」 Boss周認為互聯網正出現行業拐點,產業不再遵循線性增長的邏輯,誰都有彎道超車的機會,也有被對手反超的可能。

「第二個十年的三個方向:自營電商、開放服務和數據金融」, Boss劉的未來規劃都做到了第N個十年,戰略部署決戰未來。


有了未來洞察,更要亮出未來武器,塑造一個假想敵或者抬高自己打壓對手都是振作士氣吸引腦殘粉的良方。可以預測,阿里手游「二八分成」重挫騰訊股價,微信餘額寶又正面肉搏阿里金融,在更加未來的戰場如何亮劍無疑是Boss需要在萬眾矚目的年會上描繪的重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899

員工永遠不會告訴老板的七個真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664

每個人都有老板,也都想成為老板。有朝一日你成為老板,千萬不要忘了你為人打工時的心里也曾徘徊過這些想法: 1、“我討厭開會!” 或許你會認為你的周例會、月例會是一個很好地管理工具,可以讓大家工作步調一致,所有員工都將其作為一件大事。但員工們可能並不這麽想。而且,CEO教練Rick Gilbert還發現,事實上67%的執行官們也討厭開會。 所以請盡可能地減少會議次數,提高會議效率。如果你不得不開會,那麽務必只邀請必要的人員到場,嚴格控制好時間,不要讓員工耗上一整天。 2、“我的薪水應該更高!” 很可能,你的員工認為他們理應拿到比現在更高的薪水。蓋洛普最新調查顯示,76%的美國人每個月的工資都用來還賬單,基本沒有存款。 如果你的員工工作很棒,拿出一點額外的錢來獎勵他們。為你優秀的手下加薪,這在長期來看對你是有利的。如果一個員工離職,你付出的代價將是他年薪的五分之一。 3、“當我說假期里隨時可以接聽電話時,我不是真心的” 你給員工放假,但如果假期里他們的電話仍然響個不停,這只是名義上的假期。所以,當你的員工休假的時候,放下你的電話,讓他們好好享受陽光吧。 4、“我很樂意給你反饋,但我卻害怕說實話” 員工並不排斥給出反饋,而且他們同樣渴望講真話。但不幸的是,大多數員工都在與老板或上級分享真實想法時都會覺得很別扭。你的員工可能對如何改進工作有很棒的建議,但你從來不會創造一個安全的氛圍讓他們願意說出來。 5、“我不想參加辦公室聚會” 你或許會覺得辦公室聚會很有趣,但這對其他的參加者來說卻是個折磨。一些人參加聚會只是希望能夠逃離辦公室一段時間,而其他人則是不願意駁了老板的面子。 根據2010年Adecco的調查,40%的員工覺得在工作聚會中備受煎熬。 6、“我希望你能把大家團結起來” 在CNN的一次調查中,3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公司里書面和口頭的交流非常糟糕。無效溝通每年會浪費掉公司25%至40%的預算。 你需要想辦法加強溝通。和所有的人明確公司的目標,頻繁確認是否已經達成共識,以便讓每個人都明白公司的前進方向。 7、我覺得你不信任我們 研究者John Helliwell發現,工作中的信任度和生活滿意度存在高度相關。那些感覺自己受到信任的員工很樂於給出反饋和建議。他們還會覺得自己是決定公司成敗的一部分,並高度投入,充滿了工作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