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許單單修煉記:從“網紅”到拉勾董事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6/0324/154859.shtml

導讀 : “做企業就是做人,企業是創始人思想的投射。”

文/吳丹 采訪/吳丹,王根旺 編輯/楊潔

許單單也被“打假”過。2012年3月左右,《許單單奮鬥記》突然變成了一個笑話。許多人順著那位打假作者的邏輯一路走,開始發問:許單單難道是個騙子?

許單單說,這事對他打擊挺大。之後幾年,他都沒有出來“講故事”。一直到總理喝咖啡那次,才又被推了一把。

三月的一個下午,許單單以拉勾網創始人的身份坐在i黑馬面前。而不久前,拉勾網剛剛敲定了2.2億元C輪融資。

這幾年的許單單是怎麽過來的?一個“網紅”銷聲匿跡時在幹什麽?

別人攻擊你,說白了是你不夠牛嘛

許單單給i黑馬記者講了一個故事:柳傳誌曾給楊元慶寫過一封信,大意是說,大家都在一個雞群中,突然你變成了火雞,雖然比大家大了點,大家也肯定不喜歡你了,只有當你變成鴕鳥那麽大了,“小雞”才會心服。

2012年時,許單單還沒有拉勾網,沒有現在的400多號員工。他頂著一個20萬粉絲的大V身份,寫互聯網行業的分析文章,和李開複等大咖互動,宣傳他的咖啡館;阿里、小米的公關請大家討論事兒,他也“都去”。那一年許單單30歲,微博上年輕的人脈王。

說白了,就是現在流行的“網紅”的狀態。

聽到i黑馬提到“網紅”這個詞,許單單稍稍楞了一下,然後附和道:“對對,我算是很早的自媒體網紅了。”

由此,他也主動提到當年的“打假”風波,自責說,那是他自己“身份錯位”導致的輿論爭議,“不怪外面的人”。“如果當時我就認為自己是個自媒體、是個網紅就好了。關鍵是我那時並不這麽認為,覺得我是個投資人呀,管著好幾十億,好多錢呢。”

許單單對自己說:“這是個問題。你確實是在幹著媒體的事兒。”他覺得,問題的根源在於,他的自我認知出現錯位,最終站到了大眾的對立面。

“我不按照大眾的需求說話,大眾說你這個人有問題,我卻說你們才有問題。當時我挺苦惱的。我把自己位置擺錯了。”他受了打擊,用“怎麽世界充滿了惡意” 來形容當時的心緒。

之後,就有了上面火雞鴕鳥的故事。他也慢慢理解了整個事,決定“回去幹活”。從此,也不再有大動靜。

還是專心,把自己修煉成鴕鳥吧。

“他們不聽我的職業規劃,我就做出來吧”

爭議事件之後的第二年,許單單和夥伴決定做拉勾網。

許單單為什麽再創業?當時最直接的原因是,3W咖啡做不下去了。活得艱難,要做一個互聯網公司給它輸血。

但為什麽想到去做一個招聘網站?

翻看許單單過往簡歷,有兩大關鍵詞逃不開:機緣,職場上升。

初入職場的許單單曾在機場遇到一個大哥,和他談人生和哲學,在《許單單奮鬥記》中他歸納說,“那人是改變我軌跡的第一人”。後來他又遇見一位學長偶像,帶他“看世界”,看到富豪們都在討論家里七八個傭人吵架的事兒,當時的許單單感嘆“原來人可以這樣生活”。

他跳槽幾次,用自己的話是“花四年時間,從一個咨詢投行寶潔全都進不了的人,變成可以選中金或華夏的offer”,他從自己的經歷中找到一些線索,找到職場的正確上升途徑,還總結出很多規律,比如不要看當時的薪資多少,要去幾年後能起大勢的地方。還舉例說,如果一個人在騰訊幹了兩年出來,現在就不要去阿里百度了,去一個A輪、B輪公司,當產品組長,“直接就起來了”。

許單單從安徽考大學來北京,家境不好,沒有背景,一個人打拼的經歷讓他懂得人脈在中國的好處。他自己也從中受益,熱心做校友會,讓大家彼此結識,後來又發現微博這個連接工具,在上面結交名人,和夥伴一起做眾籌咖啡館……而當他發現自己很敏感於幫人做職業規劃的時候,就做起了拉勾網。

許單單說,自己喜歡看趨勢、分析事,曾試著給北大那幫很厲害的校友們做職業規劃。但“他們都不聽”,很多人捧著鐵飯碗不願砸碎,不接受降薪跳槽,還有人常發牢騷但不願去改變。許單單遊說無效,“既然都不聽,我就做出來吧”。

和之前 “北大印度語言學專業研究生”、“互聯網分析師”、“微博紅人”、“咖啡店老板”等事相比,他終於找到一件更匹配自我、也匹配社會需求的事。更關鍵的是,VC還愛投。

拉勾的進化,和許單單的管理進階

但是拉勾最一開始的主要任務還是,不僅要讓自己活下去,還得讓3W咖啡活下去。據許單單之前跟媒體講,他們當時提出的融資要求是:捆綁融資,大部分給咖啡館,小部分給新公司。

但咖啡館也在幫助拉勾網。3W咖啡對拉勾網來說更像是一個資訊、人脈的集散地,在咖啡館里高談闊論、做活動的人們,也能夠給拉勾導流、打通線下關節。再加上許單單此前的大V經歷,拉勾網的發展被他形容為“一路順利”。上線兩個月,拉勾網就拿到了天使輪,半年後A輪,不到半年B輪。“每一次我們融資都很快,這次C輪花的時間長了點,也和資本市場遇冷有關。”許單單說。

但它能不能活下去還是許單單最擔心的問題。

日前,拉勾網披露C輪融資數據,融資2.2億元人民幣,網站也開始掙錢,他有些放心了。

“過了個大關,比B輪安全多了。”他和i黑馬說。他覺得,過了C輪,公司最差也是被賣掉,“死不了了”。他隨即舉出很多例子,“比如美麗說被並購”。

活著應該是沒問題了,接下來是到哪兒,以及怎麽去。

鞏固地位。這是許單單給現在的拉勾網定的目標。其實他最擔心的還是管理問題,15個月前,他的女搭檔鮑艾樂面對媒體時說:“單單是個不關心公司具體管理的人。”

許單單說,之前他覺得管理是一件內耗的事:“我不喜歡處理人的關系,它又不產生直接價值。”他也搞不懂里面的邏輯,“話都說清楚了,明白了,就做啊,為什麽推不下去?”

一直拖到公司已經有五六十人,管理問題再不解決就沒法往前走了,他才意識到這是自己的必修課,開始研究該怎麽辦。他去上了創業課,跟老師學了一招:在公司找十七八個核心員工,圍繞兩個問題展開討論:一,是什麽東西牽引著公司走到今天;二,是什麽阻礙我們繼續前行。用這種方法,增強凝聚力。

這次管理危機被許單單稱為“生死存亡”的時刻就,但就這麽輕描淡寫地講過去了。這位曾被認為以“說”見長的年輕董事長講,從中,自己搞清楚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事情的艱難之處往往在於做,而不是說。

高管離職,和對手掐架,內部合作扯皮……許單單說,當年自己分析過的那些“別人家的問題”,自己現在全遇到過了。

公司和競爭對手的關系,一直是敏感話題。垂直招聘市場風起雲湧,拉勾如何面對?許單單對此說得很少,他已經越來越接受一個事實——競爭是常態。“我加了個將近200人的招聘行業CEO的群,自己平時也關註同行的訂閱號,看看每天頭條都在寫什麽。當年的很多對手都不在了,但現在也出來很多新對手。”許單單可能保持了當年作為一個“自媒體網紅”的習慣,還不時隨手看看別人的閱讀量。

上個月,拉勾網和Boss直聘在網絡上掐架,各招聘網站在地鐵站鋪滿廣告,行業卡位戰一時成為焦點。許單單認為,垂直招聘的核心是市場夠不夠大。“垂直是有邊界的。核心是這樣的市場空間能不能做出一家上市公司?如果市場太小,就沒有風投和人才願意來。”

他現在給拉勾的想象空間是10億美金左右。和i黑馬面對面,他坐在3W咖啡3樓自己的辦公室里,打著一個前互聯網分析師的小算盤:這個行業,50億美金估值有點難,10億美金還是很有可能的。拉勾目前向企業端收費,許單單說,在做得足夠大之後,會擴展它的邊界,比如目前他已經跑了半年的金融領域。他以京東為例,它就是早期以3C為主,後來橫向發展。

他沒有明確說想做一個上市公司,但7天前,他在朋友圈上給拉勾離職創業的前CTO留言:創業分享講得不錯,加油,相約去敲鐘。

這無疑是一件讓他投入更多的事業。這是一條需要高速奔跑才不會被摔下去的賽道,未來也是不確定的。蒙眼狂奔了幾年,許單單說,拉勾網還有很多問題要細化處理,比如節奏、團隊、管理和產品。他計劃拉勾網年底能增長到700多人,差不多要翻一倍,但“下面還有更難的關。”

馬雲和老子的雙重粉絲

從一個網紅到C輪公司的老板,許單單看馬雲的角度也變了。以前的他想:“經濟太瘋狂時一定有危機,所有人絕望時又是機會,這不就是句廢話嗎,是個人都能說。”但現在,他重讀了這句話,開始以一個管理者的角度去認同馬雲。

“馬雲走到今天,比我遇到的困難多得多。還有諾基亞的CEO,當年我們只知道說他沒有看到移動端的趨勢,但人家真會不知道趨勢是什麽?只是公司轉不動而已。”許單單開始換個角度看很多事情,並多次使用了“以前”加“現在”的句式。

現在的他快成了馬雲的粉絲。在機場也去買馬雲的書,看到精彩處還劃線展示朋友圈,此外還大力傳播道家思想和稻盛和夫。說到這里,許單單望向別處,開始回憶了一段老子語錄,“我最近又發現這句話和企業管理很像”。說了一會兒,他把目光收回,望著i黑馬記者笑:“跟別人說我在看道家,又‘虛’了。”

許單單還說,他最近還受一位養生學老師啟發,收獲一個新知:做企業就是做人。企業是創始人思想的投射,你欣賞什麽樣的人,就會在企業培養什麽樣的人,創始人的道德底線和價值準則是什麽,就會反映到公司文化中來。

許單單覺得自己又有了重要任務,那就是武裝自己的思想。他指指辦公室的兩排書:“我從去年開始,讀了很多書。以前真是滿滿的,覺得自己挺牛逼,光顧著挑別人刺了。現在我覺得,做一個企業家誰都不容易。”

但許單單偶爾還會幹一下老本行。比如,最近他妹妹來北京上學,許單單給她分析如何升職加薪,“按我給她的規劃,7年後肯定年薪百萬”。

i黑馬問,後來如何?

“她不聽我的,哈哈,跑去當產品經理了。”許單單大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440

羅輯思維、papi醬、二更食堂……網紅成就粉絲經濟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02/155022.shtml

導讀 : 文化跨界同樣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一個新興的熱門領域

自媒體、網紅、短視頻……衍生於互聯網的新事物不斷湧現,並開始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無疑,這讓我們看到了互聯網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而羅輯思維、papi醬、二更食堂等平臺陸續獲得融資則讓我們看到了資本對於互聯網催生的這些新事物的青睞。拋開互聯網的因素,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平臺都與文化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正是因為有文化元素的存在才讓這些平臺變得多姿多彩起來。在行業跨界輪番上演的今天,文化產業作為一個產業鏈延伸很長的行業,自然不會孤芳自賞,文化跨界同樣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一個新興的熱門領域。

BAT入局攪動文化跨界

無論是羅輯思維還是papi醬,這些文化跨界的成功案例背後都有粉絲經濟的影子。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個可以向四周發散的自媒體。那些能夠引起足夠多粉絲註意的自媒體便成為了我們口中所說的“網紅”,而對於這些“網紅”的追捧者便成就了這些媒體背後龐大的粉絲群體。正是因為粉絲群體的存在最終才成就了羅輯思維、papi醬和二更食堂的出現。

由粉絲衍生而來的粉絲經濟無疑成了推動文化跨界加速發展的主要力量,而“互聯網+文化”則為這種速度又增加了另外一種加速度。以網絡大電影、網絡遊戲等互聯網產品為主要載體的產品形式開始出現,並逐步走入了人們的生活。以現在較為熱門的眾籌為例,項目在開始之前便在眾籌平臺上進行預熱積累粉絲,然後再借助粉絲對於這個項目的支持獲得初期急需資金的同時積累人氣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諸多項目的首要選擇。

阿里、百度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便已經開始利用粉絲經濟的理念開始將項目進行眾籌,以項目當中的故事或者創作人員在粉絲當中的號召力來獲得項目發展前期的關註和資金。這種利用粉絲經濟促進項目有序推進的全新模式無疑極大地促進了文化跨界的大發展。

不同的是,羅輯思維、papi醬和二更食堂只是以公司的形式出現而已,而之前提到的在阿里、蘇寧眾籌、聚米金融、京東眾籌平臺上眾籌成功案例卻是以項目的形式出現而已;相同的是,他們都在利用不斷形成規模的粉絲經濟實現最為直接的資本轉化。無論是原生於粉絲經濟本身還是覬覦粉絲經濟的資本力量都已經成為促使文化跨界的關鍵性因素。

B2B、B2C、O2O……何種力量造就行業發展?

如果說粉絲經濟助推了文化跨界的大發展,那麽源自於粉絲自身的情感驅動力則成為粉絲經濟能夠持續產生內生動力的關鍵。作為一種亞文化的形態,粉絲經濟源自於文化本身,依托明星,借助明星的號召力能夠產生一定的經濟行為,並從中產生利潤。如果少了情感驅動,那麽粉絲經濟就缺少了利潤轉化的動力,缺少了利潤的驅動,就不能稱之為粉絲經濟。以知乎、豆瓣和百度貼吧為例,盡管有些版面有很大的用戶量,但是這些版面缺少對於粉絲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同樣不能利用號召力和凝聚力進行利潤轉化,那麽這種模式同樣不能夠稱之為粉絲經濟。而羅輯思維、papi醬、二更食堂等平臺正是彌補了知乎、豆瓣和貼吧的缺陷,將粉絲以明星平臺的形式聚攏起來,再通過情感驅動來號召粉絲購買,實現變現,這種經濟才能被稱之為粉絲經濟。

可見,一個平臺或一個項目是否具有情感驅動力是判斷平臺或項目是否為粉絲經濟的關鍵指標。羅輯思維、papi醬、二更食堂等平臺陸續獲得融資,《靈魂罪男女》、《小主起來嗨之死亡直播》、《謀殺之彼岸荼蘼》等網絡大電影陸續獲得眾籌成功都在表明情感驅動已經成為制約粉絲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的關鍵。

利用源自粉絲自身的情感驅動力,借助互聯網媒介,粉絲經濟已經成為當下“互聯網+”領域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同B2B、B2C、O2O等互聯網的經濟形式不同,粉絲經濟直接連接依托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這種經濟形式與傳統的經濟形式有著本質的區別,傳統經濟形式大多強調的是公司或者團體的作用,很多項目需要一個團隊或公司的集體運作才能實現變現,而粉絲經濟則強調的是一種以情感為紐帶的粉絲自傳播的力量,這種力量累積和發酵而成的長尾效應便形成了一條長長的產業鏈。

作為粉絲經濟最為直接的一種表現形式,眾籌,特別是文化眾籌將情感驅動的這種內生動力演繹得淋漓盡致。因為眾籌本身就帶有強烈的社交意味,這種感受能將以情感驅動為主的粉絲經濟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因此,以影視眾籌為代表的文化眾籌一經出現便成為連接文化跨界的橋梁,更成為促使粉絲經濟快速變現的渠道。

“橋梁”是表象,“渠道”才是本質

文化跨界作為一種基於“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它的出現讓文化以一種互聯網的形式進行“變現”,讓廣大用戶能夠在“互聯網+”時代獲得一種衍生於互聯網本身的東西,這種東西較之前的文化產品新穎,更加容易讓這個市場情勢下的用戶接受。

粉絲經濟是一種發端於粉絲自身的經濟形式,這種經濟形式以文化跨界產生的羅輯思維、papi醬、鵬飛姐和二更食堂等新生形態為載體,借助源自於粉絲自身的情感驅動力形成能夠進行迅速變現的一種經濟形式。

如此看來,文化跨界與粉絲經濟必須通過某個橋梁聯系起來才能實現互聯互通,而當下興起的文化眾籌恰恰扮演了這個“橋梁”的角色。眾所周知,在互聯網時代,每一個用戶都是一個都是一個傳播體。傳統行業環境下用戶在整個過程中扮演的是被動接受的角色,而在“互聯網+”時代,用戶扮演的是主動傳播的角色,而且用戶在傳播的過程中通常是多向互動的。

這種多向互動的信息流便是我們稱之為的“社交”。而以“4I理論”為基礎的文化眾籌恰恰又具有很強的社交屬性,完全符合“互聯網+”時代的傳播形式。因此,文化眾籌自然而然地便成了鏈接文化跨界和粉絲經濟的橋梁。

隨著以羅輯思維、papi醬、鵬飛姐、二更食堂等平臺陸續獲得資本的青睞,資本的介入迫切需要以粉絲經濟為主要盈利點的平臺迅速實現變現,papi醬近期召開的廣告招投標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雖然類似與papi醬的網紅能夠順利實現變現,但是對於很多知名度並不是很高的網紅來講,依然在尋找著較為合適的變現渠道,而文化眾籌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較為絕佳的平臺和入口。將粉絲流量在文化眾籌平臺上實現過濾,獲得粉絲當中的“真金白銀”,再將這些粉絲進行“變現”和轉化。

成功率是“殺手鐧”,產品閉環是“終結者”

所有衍生於粉絲經濟的項目都必須通過某種平臺或某個形式才能實現變現。這個規律就連羅輯思維、papi醬、鵬飛姐這樣的網紅都無法回避。因此,對於一個基於粉絲經濟的眾籌項目來講,選擇一個好的平臺對於一個項目眾籌成功來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內眾多眾籌平臺的出現,粉絲經濟能夠順利轉化的途徑不斷增加。眾籌平臺的不斷湧現同樣導致了當下眾籌平臺質量的良莠不齊,選擇一個好的眾籌平臺已經成為決定眾多項目能否順利完成眾籌的關鍵。那麽,什麽樣的平臺才能保證眾籌成功,順利實現粉絲經濟的變現呢?

眾籌成功率依然是殺手鐧,誰保證了成功率誰就能獲得項目和用戶。對於每一個上線到眾籌平臺的項目來講,它們之所以會進行眾籌,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問題,如果眾籌平臺無法保證上線項目順利實現眾籌成功的話,那麽這個項目勢必會面臨難以啟動甚至擱淺的風險。而對於用戶來講,只有眾籌成功率較高的平臺才能保證投資的高效率,這樣才能確保每一次投資都能得到回報。因此,保證項目眾籌成功率的平臺才能獲得項目和用戶兩方的青睞,並最終促進文化眾籌的成功。

眾觀國內眾籌市場,盡管各種類型的眾籌平臺不斷湧現,但就眾籌的成功率來講,目前,國內眾籌平臺中只有京東眾籌、聚米金融、蘇寧眾籌等平臺的眾籌成功率較高,這些平臺除了在前期就對上線眾籌項目進行嚴格把控之外,後期依靠平臺良好的背景能夠從用戶、風控、資金、公關傳播等方面對上線項目進行全方位的支持,同樣也能夠幫助項目在上線到平臺之後便能夠輕松實現眾籌成功。

強化用戶體驗,才能形成“用戶+平臺+項目”的產品閉環。社交屬性始終是眾籌一個較為鮮明的特點,也是眾籌這種互聯網金融創新形式區別於其他P2P的顯著特征。正是由於這個特點的存在,就必須要求眾籌的過程不斷強化對用戶體驗的優化。文化類眾籌項目本身又帶有很多互動的屬性,很多參與眾籌的用戶除了看重眾籌的收益之外,還會摻雜進很多複雜的情感因素在里面,比如對某位明星的崇拜、對於某個項目故事的熱衷、圓一個長期以來的夢想……這種帶有情感的互動成為眾籌區別於其他互聯網金融形式的一個較為顯著的特點。從這個角度來講,用戶體驗的好壞成為判斷一個眾籌平臺能否成功的關鍵。

盡管國內很多眾籌平臺都在嘗試著優化用戶的體驗,但是依然還有需要亟待改進的地方。以京東眾籌、聚米金融和蘇寧眾籌為例,這些平臺之所以能夠在眾籌領域不斷獲得成功,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終將用戶體驗放在相當要緊的位置。每一個上線到平臺的項目都必須經過較為嚴格的風險把控,這無疑給用戶吃了一顆“定心丸”,增加了用戶的安全感,摒棄了一些P2P網站由於缺少嚴格的項目監管對投資者造成的負面影響,用戶有關投資安全的體驗得到了提升。

除了對上線項目進行較為嚴格的風險控制之外,結合影視眾籌的特點,組織參與投資項目的用戶探班、觀影會、明星見面會等活動,這種活動無疑在較為嚴格的風險控制之外,給上線項目塗上了更多的輕松互動的色彩,通過互動,用戶不僅能夠了解到所投項目的具體進度,而且能夠真正滿足用戶投資這個項目的初衷。

“用戶+平臺+項目”這種三位一體的全天候的用戶體驗方式無疑更加能夠促使用戶進行投資,因為三者之間的良好互動形成了完美的產品閉環,這種閉環能夠帶給用戶一種優質的體驗。這無疑將會使用戶更加容易接受,在投資的過程中也就更加安心,上線到這些平臺的項目亦可以順利實現眾籌成功。

打通全產業鏈的項目運作模式,讓投資者與項目方實現雙贏。隨著項目運作進入到新階段,全產業鏈運作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打造的拳頭發展方向。因此,必須有橫亙整個產業鏈的項目運作模式才能保證上線項目能夠獲得強有力的支持以確保項目能夠順利落地並成功回籠資金。

文化產業作為一個產業鏈延伸很長的行業,只有對這個行業每一個環節都非常了解,才能保證上線項目的安全,即使是在項目眾籌成功之後,依然能夠借助全產業鏈的優勢對成功眾籌項目進行全方位的運作。

因此,只有能夠具有全產業鏈的穿透力才能對眾籌項目進行全方位的運作和支持,這樣既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投資者的權益,更加能夠讓項目方得到後續運作的支持,最終保障投資者和項目方才能實現雙贏。如果眾籌平臺僅僅承擔的是中間方的角色,並不是直接介入到眾籌前和眾籌後的環節中,那麽勢必會造成很多漏洞,最後會對投資者和項目方造成負面影響。而以粉絲經濟為代表的文化跨界項目同樣需要這種全產業鏈的平臺對項目進行運作,最大限度地延長類似於羅輯思維、papi醬、二更食堂等網紅的生命周期,才能讓投資者獲得心理安慰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證他們的投資權益。

文化跨界已經開始,papi醬們已經開始被消費,資本的收割期業已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197

想搞網紅經濟的創業者看過來,這里有最全的顏值產業投資分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01/155015.shtml

導讀 : 普通網紅一般是通過綜合社交媒體成名,積累粉絲後作為引流渠道實現商業價值。而事實上大部分網紅背後都有網紅經紀公司進行整個產業鏈運營。

一、高顏值是成功和幸福的重要因素

顏值讓人更輕易地獲得好的工資收入、社會地位和婚戀關系。高顏值人群更易成功體現在政界、商界和娛樂界等社會各界。高顏值提升整體幸福感。

例如:聚美優品一條“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的廣告引發驚人效應,陳歐成為紐交所220余年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市公司CEO,早於阿里巴巴京東海外上市。以及Angelababy的例子。

二、消費市場的“新三駕馬車”均有強烈顏值需求

中國經濟由投資主導轉向消費主導,私人消費對GDP的增長貢獻率過去十年從32%上升至41%,預計未來五年繼續攀升至48%

中國消費市場的“新三駕馬車”分別是: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的消費者、新世代消費者以及網絡購物,三者均對顏值有強烈需求。

a

 

b

 

1.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的消費者

根據BCG品類消費數據顯示,進入中產階級,必需品消費保持平穩增長,電子產品消費快速增長,而皮膚護理及服裝消費跳躍式增長,這也符合馬斯諾消費層次理論。

未來五年,預計中產階層(家庭可支配月收入1.25-2.4萬元)及富裕階層(家庭可支配月收入2.4萬元以上)將占城鎮私人消費的55%,並貢獻81%的消費增量。

小城市的上層中產及富裕家庭總數增長更快,到2020年新增的一半來自於100大城市以外的四線及以下城市。

c

 

2.新世代消費者更加開放地追求一切高顏值事物

新世代指生於80、90、00年代的中國人,目前成熟的新世代消費者(15-35歲)占到城鎮消費人口(15-70歲)的40%,這一比例在2020年將達到46%。

新一代對本土的品牌接受程度更高,尤其是數碼產品、護膚品和服裝等行業。過去“購買商品”轉向未來的“享受服務”,如健身、興趣培養、境外遊、家政服務等。

3.互聯網時代眼球就是流量,流量是一切的前提

互聯網時代節奏加快,眼球就是流量,外形更加重要,同時也為網紅提供了快速變現渠道。

d

 

三、顏值產業生態圈內部循環作用

顏值產業的消費,始於最基礎的實物產品化妝品、珠寶服飾,逐漸向產品+服務的醫療整形、美容健身升級,互聯網時代又催生出美圖秀圖,以及顏值變現的網紅經濟。網紅經濟顛覆了“漂亮不能當飯吃”的老話,反過來推升整形、化妝服飾等產業發展,顏值產業生態圈內部循環加強互為影響因素。

e

f

 

1.化妝品:國內化妝品公司崛起的時代

化妝品是中國最早向外資公司開放的市場之一,外資憑借政策、資本、品牌優勢占據市場主導地位(2014年我國化妝品消費歐美品牌占比46%,日韓16%,內資37%),但這一趨勢隨著政策紅利的消失,和我國經濟發展國內企業的升級,2011年開始國產品牌進入前十大品牌的比重在明顯上升,國內化妝品公司進入做大做強時代!

g

h

 

a)彩妝市場有望繼續加速,男士嬰幼兒占比提升

彩妝過去4年複合增速28%,隨著新世代消費者彩妝消費習慣的普及,彩妝品類有望加速增長。男士和嬰幼兒護理過去5年符合增速均在20%左右,市場占比低未來有較大提升空間。

b)彩妝APP推升行業增長,獲風投資金青睞

彩妝相對於護膚品是服務性更強,專業性更高的市場,彩妝需要學習,互聯網時代免費的彩妝APP將推升行業加速增長,也反應出彩妝市場需求的旺盛。美啦美妝、美妝心得及抹茶美妝等均獲得上千萬美元風投資本青睞。

l

 

c)國內化妝品渠道構成及趨勢

國內化妝品渠道中,超市、百貨賣場比例逐年下降,而專業連鎖店、電商渠道增長迅速。有正品背書的B2C模式前景看好,天貓目前仍是最大化妝品線上渠道,未來預計B2C渠道將超過以淘寶為代表的C2C渠道。

m

n

d)國內化妝品公司主要發展路徑:

路徑一:快速收購擴張,打造產業生態圈,代表企業青島金王、潮宏基、朗姿股份等

路徑二:重視產品研發,打造自有品牌,代表企業上海家化、雲南白藥、隆力奇、珀萊雅等。

2.醫美:微整形是增長引擎

a)中國醫美服務行業已成為繼房地產、汽車、電子通訊、旅遊之後的“第五大消費熱點”,是全世界發展最快的醫美服務市場。醫美可分為手術類和非手術類(微整形)。2014年醫美市場規模500億元,2011-14年複合增長超過24%。

1

 

2

 

3

 

b)從成熟市場趨勢來看,微整形是推動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中國的微整形數據同樣表現出高增速態勢,2015年微整形類醫美項目增速達31%,為手術類項目的2倍。

4

 

c)醫美APP推動行業發展。醫美行業傳統渠道獲客成本高是商家痛點,而消費不透明是顧客痛點,醫美APP借助互聯網低成本傳播,同時為客戶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

5

 

d)微整形材料是潛力市場。微創美容風潮湧起,而目前微整形材料市場處於野蠻生長期。2014年中國HA註射劑銷量達到300-400萬毫升,60%是假貨,分布在生活美容小診所,20%是水貨,20%是正品;隨著消費者認可和購買程度提高,監管力度加大,正品市場空間必將擴張。目前中國市場上有資質的品牌有9-10家,前四家占據了95%份額,集中化程度非常高。

a

 

3.健身:黃金時代來臨

a)2014年健身產業規模已超過1200億元;從供給端看,健身俱樂部是主要商業健身經營模式。目前健身俱樂部加速擴展,2014年商業健身俱樂部總數約為5100家,2001年-2014年間複合增長率22.4%;相比美國平均每萬人擁有1家健身俱樂部的規模,中國有將近26倍的市場增長空間。

b

 

b)健身是典型的服務性行業,以瑜伽為例,教練滲透率已高達60%。

c)未來以互聯網健身、健身社交、以及提供運動陪練、私教的體育健康服務平臺等O2O領域將會成為行業新的發展趨勢。健身場館被弱化,綜合線上平臺優勢凸顯。

c

4.美圖:顏值催生的自戀經濟

a)根據Analysys易觀智庫中國數字消費用戶雷達顯示,在中國女性移動應用TOP100排名中,購物與拍照美化類APP均以22%的優勢成為女性用戶最喜愛的移動應用細分領域;

在2015年2月女性移動應用拍照美化領域的活躍用戶比例中,美圖秀秀以45.7%,名列第一;

d

 

b)美圖通過與主流社交平臺的合作模式,打造“軟件+分享+智能手機”拍照服務鏈閉環。2013年開始布局手機硬件市場,將拍照軟件、硬件、雲相結合,並融入社區元素。在手機企業集體進行瘋狂價格戰的時候,美圖手機一直維持在2000元以上的價格,並且供不應求。

5.網紅經濟:互聯網為高顏值提供變現渠道

奶茶mm作為網紅的鼻祖,變現模式與劉強東的結合。普通網紅一般是通過綜合社交媒體成名,積累粉絲後作為引流渠道實現商業價值。而事實上大部分網紅背後都有網紅經紀公司進行整個產業鏈運營。

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201

想搞網紅經濟的創業者看過來,這里有最全的顏值產業投資分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01/155015.shtml

導讀 : 普通網紅一般是通過綜合社交媒體成名,積累粉絲後作為引流渠道實現商業價值。而事實上大部分網紅背後都有網紅經紀公司進行整個產業鏈運營。

一、高顏值是成功和幸福的重要因素

顏值讓人更輕易地獲得好的工資收入、社會地位和婚戀關系。高顏值人群更易成功體現在政界、商界和娛樂界等社會各界。高顏值提升整體幸福感。

例如:聚美優品一條“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的廣告引發驚人效應,陳歐成為紐交所220余年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市公司CEO,早於阿里巴巴京東海外上市。以及Angelababy的例子。

二、消費市場的“新三駕馬車”均有強烈顏值需求

中國經濟由投資主導轉向消費主導,私人消費對GDP的增長貢獻率過去十年從32%上升至41%,預計未來五年繼續攀升至48%

中國消費市場的“新三駕馬車”分別是: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的消費者、新世代消費者以及網絡購物,三者均對顏值有強烈需求。

a

 

b

 

1.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的消費者

根據BCG品類消費數據顯示,進入中產階級,必需品消費保持平穩增長,電子產品消費快速增長,而皮膚護理及服裝消費跳躍式增長,這也符合馬斯諾消費層次理論。

未來五年,預計中產階層(家庭可支配月收入1.25-2.4萬元)及富裕階層(家庭可支配月收入2.4萬元以上)將占城鎮私人消費的55%,並貢獻81%的消費增量。

小城市的上層中產及富裕家庭總數增長更快,到2020年新增的一半來自於100大城市以外的四線及以下城市。

c

 

2.新世代消費者更加開放地追求一切高顏值事物

新世代指生於80、90、00年代的中國人,目前成熟的新世代消費者(15-35歲)占到城鎮消費人口(15-70歲)的40%,這一比例在2020年將達到46%。

新一代對本土的品牌接受程度更高,尤其是數碼產品、護膚品和服裝等行業。過去“購買商品”轉向未來的“享受服務”,如健身、興趣培養、境外遊、家政服務等。

3.互聯網時代眼球就是流量,流量是一切的前提

互聯網時代節奏加快,眼球就是流量,外形更加重要,同時也為網紅提供了快速變現渠道。

d

 

三、顏值產業生態圈內部循環作用

顏值產業的消費,始於最基礎的實物產品化妝品、珠寶服飾,逐漸向產品+服務的醫療整形、美容健身升級,互聯網時代又催生出美圖秀圖,以及顏值變現的網紅經濟。網紅經濟顛覆了“漂亮不能當飯吃”的老話,反過來推升整形、化妝服飾等產業發展,顏值產業生態圈內部循環加強互為影響因素。

e

f

 

1.化妝品:國內化妝品公司崛起的時代

化妝品是中國最早向外資公司開放的市場之一,外資憑借政策、資本、品牌優勢占據市場主導地位(2014年我國化妝品消費歐美品牌占比46%,日韓16%,內資37%),但這一趨勢隨著政策紅利的消失,和我國經濟發展國內企業的升級,2011年開始國產品牌進入前十大品牌的比重在明顯上升,國內化妝品公司進入做大做強時代!

g

h

 

a)彩妝市場有望繼續加速,男士嬰幼兒占比提升

彩妝過去4年複合增速28%,隨著新世代消費者彩妝消費習慣的普及,彩妝品類有望加速增長。男士和嬰幼兒護理過去5年符合增速均在20%左右,市場占比低未來有較大提升空間。

b)彩妝APP推升行業增長,獲風投資金青睞

彩妝相對於護膚品是服務性更強,專業性更高的市場,彩妝需要學習,互聯網時代免費的彩妝APP將推升行業加速增長,也反應出彩妝市場需求的旺盛。美啦美妝、美妝心得及抹茶美妝等均獲得上千萬美元風投資本青睞。

l

 

c)國內化妝品渠道構成及趨勢

國內化妝品渠道中,超市、百貨賣場比例逐年下降,而專業連鎖店、電商渠道增長迅速。有正品背書的B2C模式前景看好,天貓目前仍是最大化妝品線上渠道,未來預計B2C渠道將超過以淘寶為代表的C2C渠道。

m

n

d)國內化妝品公司主要發展路徑:

路徑一:快速收購擴張,打造產業生態圈,代表企業青島金王、潮宏基、朗姿股份等

路徑二:重視產品研發,打造自有品牌,代表企業上海家化、雲南白藥、隆力奇、珀萊雅等。

2.醫美:微整形是增長引擎

a)中國醫美服務行業已成為繼房地產、汽車、電子通訊、旅遊之後的“第五大消費熱點”,是全世界發展最快的醫美服務市場。醫美可分為手術類和非手術類(微整形)。2014年醫美市場規模500億元,2011-14年複合增長超過24%。

1

 

2

 

3

 

b)從成熟市場趨勢來看,微整形是推動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中國的微整形數據同樣表現出高增速態勢,2015年微整形類醫美項目增速達31%,為手術類項目的2倍。

4

 

c)醫美APP推動行業發展。醫美行業傳統渠道獲客成本高是商家痛點,而消費不透明是顧客痛點,醫美APP借助互聯網低成本傳播,同時為客戶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

5

 

d)微整形材料是潛力市場。微創美容風潮湧起,而目前微整形材料市場處於野蠻生長期。2014年中國HA註射劑銷量達到300-400萬毫升,60%是假貨,分布在生活美容小診所,20%是水貨,20%是正品;隨著消費者認可和購買程度提高,監管力度加大,正品市場空間必將擴張。目前中國市場上有資質的品牌有9-10家,前四家占據了95%份額,集中化程度非常高。

a

 

3.健身:黃金時代來臨

a)2014年健身產業規模已超過1200億元;從供給端看,健身俱樂部是主要商業健身經營模式。目前健身俱樂部加速擴展,2014年商業健身俱樂部總數約為5100家,2001年-2014年間複合增長率22.4%;相比美國平均每萬人擁有1家健身俱樂部的規模,中國有將近26倍的市場增長空間。

b

 

b)健身是典型的服務性行業,以瑜伽為例,教練滲透率已高達60%。

c)未來以互聯網健身、健身社交、以及提供運動陪練、私教的體育健康服務平臺等O2O領域將會成為行業新的發展趨勢。健身場館被弱化,綜合線上平臺優勢凸顯。

c

4.美圖:顏值催生的自戀經濟

a)根據Analysys易觀智庫中國數字消費用戶雷達顯示,在中國女性移動應用TOP100排名中,購物與拍照美化類APP均以22%的優勢成為女性用戶最喜愛的移動應用細分領域;

在2015年2月女性移動應用拍照美化領域的活躍用戶比例中,美圖秀秀以45.7%,名列第一;

d

 

b)美圖通過與主流社交平臺的合作模式,打造“軟件+分享+智能手機”拍照服務鏈閉環。2013年開始布局手機硬件市場,將拍照軟件、硬件、雲相結合,並融入社區元素。在手機企業集體進行瘋狂價格戰的時候,美圖手機一直維持在2000元以上的價格,並且供不應求。

5.網紅經濟:互聯網為高顏值提供變現渠道

奶茶mm作為網紅的鼻祖,變現模式與劉強東的結合。普通網紅一般是通過綜合社交媒體成名,積累粉絲後作為引流渠道實現商業價值。而事實上大部分網紅背後都有網紅經紀公司進行整個產業鏈運營。

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203

註意力經濟時代,網紅是下一個風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06/155060.shtml

導讀 : 信息爆炸會消解人們對網紅的認知。對其他人來說是一個機遇,但對網紅來說是個考驗。

風口年年有,今年何其多。虛擬現實,體育文化,無人駕駛,人工智能,眾籌,自媒體,網紅經濟。每個行業的從業者,都希望自己所處的行業在互聯網風口。“網紅”的快速成名致富無疑讓一些人看到了生命的另外一種可能。

2004年芙蓉姐姐橫空出世以來,借助網絡走紅成為無數草根得以成名的方式。從芙蓉姐姐、鳳姐到後來的天仙妹妹、奶茶妹妹,再到最近的papi醬、雪梨等等。隨著社交渠道越來越多,“網紅”已經從偶爾出現變成了經常出現。

註意力經濟時代,催生網紅經濟

據報道,“網紅”店主張大奕在微博上有193萬粉絲。2014年5月開了一家淘寶店,上線不足一年做到四皇冠。2014年5月成為淘寶店主的董小颯,是直播平臺的網絡主播,每一次線上直播都能獲得百萬人次的圍觀。在粉絲的支持下,僅僅一年多的時間,董小颯的淘寶店已經是三個金皇冠的店鋪,每個月的收入可以達到六位數以上。

著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對當今經濟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時也指出:“隨著信息的發展,有價值的不是信息,而是註意力。”這種觀點被IT業和管理界形象地描述為“註意力經濟”。

“網絡紅人”是指在現實或者網絡生活中因為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為而被網民關註從而走紅的人。他們的走紅皆因為自身的某種特質在網絡作用下被放大,與網民的審美、審醜、娛樂、刺激、偷窺、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無意間受到網絡世界的追捧,成為“網絡紅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文學、音樂、遊戲、主播、創業、傳統藝術等各個領域都出現了網紅。但是現在的網紅已經不再單純地指上一個時代的網絡紅人了。上一個時代的網紅,粉絲是碎片化的,沒有良好的變現措施。而2.0時代的網紅,有積聚粉絲的微博、微信、淘寶、直播、短視頻等平臺,這足以讓“老一代”網紅眼紅不已。在這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網紅經濟逐漸顯露並火熱起來。

移動智能化時代,助力網紅經濟

你有沒有這樣的體會,你會時不時習慣性的掏出手機,不自覺的打開微信微博的app,打開刷新,盡管你在幾分鐘前剛剛打開過。智能手機的普及,更能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的註意力更加集中在智能手機。但信息大爆炸會分散人們的註意力,如何有效地獲取關註度是網紅需要面臨的問題。

從最初信息載體是文字的網絡社交時代,到信息載體是聲音、圖像的網絡社交時代,再到,現在短視頻作為信息載體的網絡社交時代。載體不斷發展變化,使得其更具優勢。視頻兼具了感染力強、形式內容多樣、肆意創意種種特征,又具有互聯網營銷的優勢,例如互動性、主動傳播性、傳播速度快、成本低廉。

觀察2015年中國網紅排行榜,不難發現多數網紅是在微博火熱起來的。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微博之後最有潛力的是微信、短視頻平臺和直播平臺。隨著唱吧、美拍、小咖秀、秒拍等視頻社交平臺的快速崛起。直播、和短視頻帶動了網紅經濟,成為了下一個“批量”造就網紅的平臺。papi醬、雪梨、小智等網紅通過社交平臺沈澱關系,在積累人氣與粉絲的同時,也為這些網絡平臺創造著巨大的流量。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門檻降低的同時,人們的註意力也再不斷轉移。當初鳳姐、芙蓉姐姐、犀利哥等火熱的時候,可足夠讓我們討論好些天。但在如今這個最不缺信息,註意力就是金錢的時代。許多網紅火得了一時,但火不了一陣,人們討論的焦點在不斷變化。信息爆炸會消解人們對網紅的認知。對其他人來說是一個機遇,但對網紅來說是個考驗。

網紅行業需要直面的問題

著名跨領域經濟學家,2011年阿瑪蒂亞森經濟學獎得主陳雲博士說:“未來30年誰把握了註意力,誰將掌控未來的財富”。

火的網紅就那麽幾個,後面出來的網紅主播此起彼伏,但多是利用惡俗營銷的手段。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如何吸引消費者的註意和關註度,成為營銷的關鍵。多數的“網紅”出名是“劍走偏鋒”。想成為網紅更多是因為想賺錢,想出名。許多人都把大量精力放在了自我品牌打造上,這其實是不可取的行為。博人眼球容易,但持續博人眼球難,網紅紅了之後,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快速升級形成自己的口碑與品牌並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網紅”價值產業鏈已經漸成規模,其中涉及到各類社交平臺、“網紅”經紀公司、“網紅”本身以及最終的電商變現平臺等等。培訓機構抓住短處。讓大家覺得草根都可以成為網紅,勾起了大眾欲望 。怎麽培訓,怎麽包裝?多數是靠事件營銷,打造眼球經濟。如今的“網紅”更加註重經濟效益的同步推進,在資本和利益相關者的熱炒之下成為了風口。

網紅不可批量複制,雖然人人都有機會成為網紅,但不是人人都能成為網紅。就如當下的創業潮一樣,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熱炒網紅經濟卻不能面對它的短板,在大家的熱炒之下也許成會成為下一個風口,但最終可能帶來的都是盲目跟風留下的泡沫經濟。

作者是一名95後創業者,微信woainiww52013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563

網紅背後商業邏輯是什麽樣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06/155055.shtml

導讀 : 萬馬在線第23講,E店寶陳濤告訴你,網紅電商背後的商業邏輯到底是什麽?

網紅這個詞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匯,羅玉鳳鳳姐,還有神仙姐姐、芙蓉姐姐這些都是網紅,只是最近網紅和電商之間的整合以及網紅的變現,讓網紅這個詞頻繁出現在家的視線中……萬馬在線第23講,E店寶陳濤告訴你,網紅電商背後的商業邏輯到底是什麽?

網紅產生的背景

很多網紅是利用一次新聞事件讓自己紅極一時,就是階段性紅的網紅。階段性的網紅是屬於並不長久的網紅。一些成熟的有價值的網紅背後往往是有一定的支持系統的,像一系列像明星一樣的包裝和支撐體系,他才能紅得持續,而不是紅及一時。他們在整個紅的過程中,包裝和對他們粉絲之間的互動性是能夠直接和他們的商業的價值聯系在一起的。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伴隨移動端手機的產生,現在很多的電子商務,像原來在PC端是基於淘寶、京東這樣單一入口。但是在移動端碎片化了,那是什麽意思呢?就是移動端將人群也在細分化和碎片化了。

網紅的產生是有歷史背景的,是伴隨著移動端的產生讓網紅真正意義上大規模的爆發出來了。因為移動端使人群產生了一個細分的人群體系,讓某一類的人中很容易產生一個偶像 ,所以網紅是一個細分化人群的代表。所以這也是為什麽很多網紅並不是鋪天蓋地的粉絲,而是僅僅吸引了一部分人群。同時網紅和明星還有一些傳統意義上的一些差別,就是在社交領域內。

網紅也是在移動端時代帶來的一個新變化。真正意義上牛逼的大網紅,一方面自己很有特點很有專業性,才藝方面也比較突出;另一方面他和他的粉絲之間利用某一些工具平臺,建立了長期持續的互動性。

網紅到底有哪些種類

首先按照平臺不同

微博網紅,比如說在微博上有很多網紅,他們就是一些大V聚集了很多粉絲的大號

視頻網紅,比如說小咖秀,比如說秒拍,那麽這一類就稱之為視頻網紅,他們每一天都在上面大量的傳播自己的視頻。這些視頻展示出來自己的個性和特點。

直播網紅,最近兩年之間興起來的,利用直播平臺來實時和他們的粉絲建立互動關系

平臺的不同直接構成了三類不同的網紅。這三類網紅其實和傳統意義上的明星是有對應關系的。一個明星他能夠成長起來也會是三類不同的媒體,比如說一些媒體有一些明星是通過電視直播捧紅自己的,其實就是直播明星,例如趙忠祥。原來看足球比賽的叫解說員,某一個解說員現在被開除了,可能跑到另一個地方成為一個直播明星。

另外專家類的網紅,他在網絡上以專家身份自居,每天都在講大量的課。還有傳統明星和傳統的領域內已經小有名氣現在已經轉戰互聯網的明星網紅,他們已經有了自己大量的粉絲,把粉絲移動到平臺上來。現在有很多模特就是在電商賣家拍照,然後上店鋪的首頁展示,通過這種方式就把自己秀出來了。那麽這些美女慢慢被消費者認知了,那麽她們就成了美女網紅

其次按照粉絲數量劃分

有低於10萬的粉絲;還有10萬到50萬之間的網紅;另外還有超50萬以上的;大幾千萬的網紅,分為這四大類。那這四大類其實有什麽差別呢?其實有本質的差別,基本上10萬以內的粉絲的網紅大部分行業里面近70%是假的,當然也有30%是真的。另外10萬以上達到50萬級別,這是成長型的網紅。50萬以上基本上稱之為小有名氣的網紅,她們已經具有一定的變現能力了。100萬以上的網紅那屬於大網紅了,他們就基本上來說都是明星級別的網紅了。

網紅電商時代的到來

電子商務實際上發展這麽多年,講網紅就離不開電商。

首先縱觀這些年電商成長:

2011年——淘品牌

2012年——天貓原創

2013年——手淘

2014年——農村電商

2015年——的跨境電商

2016年——網紅電商

淘品牌-移動電商

在淘品牌那一年是電子商務也就是從互聯網開始和實體產業進行打仗的時候,那個時候為什麽要提出淘品牌,就是因為在互聯網上開始迸發出來一批品牌商,他們要和線下的實體業打架,僅一年所有的實體業都進入電商了。於是就開始出現天貓原創這樣的競爭態勢。再過一年是移動電商出現,蘋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讓所有的人手里都用了一部智能機,於是手機淘寶出現了,那這個時候大家都在鼓勵在移動端的開始玩電商。

農業電商-跨境電商

再晚一年就是電商的成長出現了進入下一個階段,就是關註農業的,就是內幕的擴展,所以很多人在思考農業電商的發展,生鮮電商的發展,這個是進入了一個擴展內幕的階段,因為零售業已經玩到頭了,很多人都在思考能不能擴更多的內幕,在這一年我們都看到除了農業電商的產生之外聚美優品亂七八糟的一系列這些於是做細分類目的電商開始擴全類目,包括當當原來做圖書的他們都想把類目擴充的比較全,全類目的電商。

接下來的一年我們又可以看到類目也擴完了,手機淘寶也發展起來了,電子商務進入了成熟階段,就開始把市場擴展到海外去,於是就出現了跨境電商,國家還為此開放了相應的政策,那這就是跨境電商的成長。所以這一系列都是整個電子商務的消費人群和消費的市場,以及大家消費的交易模式在移動電商帶來的一個新變化。

網紅電商帶來什麽樣的新變化?

原來的明星現在已經要被顛覆了,明星的成長和成功模式原來是依賴於傳統媒體,那現在通過網絡媒體也可以成名。

而且這些網紅,他們控制著移動端真正的流量,就像傳統媒體由明星控制流量是一樣的。所以網紅電商的發展就是一個商業液態的成長和電子商務的成長是一樣的。 

另外,為什麽說今年網紅火,那實際上並不是因為網紅真的火,也不是因為今年網紅的流量特別大,而是移動端產生了很多的網紅,而這個產生也不是今年產生的,或是去年產生的。只是說伴隨著電子商務的業態發展,流量被不斷的發掘出來,類目不斷的擴展出來,直到投資人開始關註網紅,於是網紅火了。所以說網紅為什麽火就像為什麽曾經淘品牌火一樣。

什麽是網紅電商化

其實想要成為一名網紅,就像將網紅分類一樣,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成為一個網紅,首先要明白自己或者是網紅本人本身代表了哪一群人,定位是什麽?嶄新的時代在全新的移動端時代,有各種各樣的平臺將各種各樣的人群打散、細分,所以想要成名就在你的細分領域內成為你真正意義上的紅人。

首先現在的網紅就像明星一樣,要想成名就必須職業化,所以很多的網紅真正做成的就是把自己的紅作為自己的職業。

第二呢,網紅要有一定的培訓體系,叫網紅藝人培訓體系。

商業和網紅一定要結合得更緊密,為什麽要這麽說呢?明星之所以能成名,絕對不是因為一個事件或演了一部電影,而是有一連串的商業聯絡體。所以要有一個很強烈的、很密切的商業體系和網紅聯絡在一起,這樣的話網紅才會更加的有生命力。

所以網紅電商化就是:網紅職業化,並建立一個長期的培訓和支撐體系,同時商業和網紅要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網紅也許比明星更赤裸,因為明星還牽扯到電視節目和老百姓之間的關聯性上。而網紅呢,是在互聯網上赤裸裸的和他的粉絲緊密的溝通和交流,更加赤裸的商業化。可以看到很多網紅一紅起來馬上就變現,而明星還扭捏不好意思,還企圖把很多商品變成品牌化,通過品牌化再展現零售的過程。

如何讓一個網紅成長起來

第一步是定位,首先把網紅要做到精準的定位,貫穿整個成長和發展。當然網紅的成長有很大的偶然性。為什麽這麽說呢?100人或者只有一個人會有一定量的用戶粉絲,這個偶然性實際上從一定數量講是他的個性和特質決定的,當然這個步驟不可變。

第二步一定要通過各類網絡媒體平臺來擴大覆蓋度,讓網紅能夠在相應的範圍內產生一定的影響力。同時確定一個主要的媒體方向和主要的網絡方向,讓他在這個領域內深耕細作。

第三步,網紅一定要和電商做整合和結合。通過網紅的整合和結合讓網紅產生相應的流水和利益鏈條,這樣的話更有利於網紅的持續變現以及網紅粉絲的不斷積累。

品牌化和銷量,不同訴求下的網紅邏輯

第一就是品牌和零售在網紅這個領域內分得更開了,很多人想企圖通過品牌來直接帶來大量的銷量,實際品牌動銷越來越難。打品牌就是打品牌,就是提高知名度,講故事,豎立企業威信。你要清楚你利用的明星網紅是為了豎立企業品牌形象還是為了動銷?有些網紅就是為了以專家的身份來告訴你這個產品牛,或者是通過網紅在某一些媒體節目露出,然後讓你的品牌更有可信度。所以在使用網紅的時候,若要提升品牌,就該找專業級的網紅,讓他們給你做背書。

第二量就是動銷。銷量類的網紅怎麽做?其實網紅已經有自己的媒體和粉絲互動。因此要想抓銷量很簡單,找到代表你目標客戶群體的網紅,讓他在他所交流和互動的粉絲圈里,帶入你商品的銷量體系,就可以直接帶來銷售了。

這點很可怕。所以天貓淘寶和京東也正在被挖掘,被細分化,流量被瓦解,它們也都紛紛轉型。例如淘寶已經轉型了叫紅人店,京東也開始變化了叫達人店。這是他們對於零售電商的一種恐懼,細分的流量被平臺瓜分的恐懼。

所以品牌化和零售流量這兩個的訴求不同,在選擇網紅和使用網紅的操作邏輯上也是不一樣的。

以此類推,一是品牌化該怎麽做?我們就利用網紅的明星效應,他們會在傳統媒體一些品牌類的媒體上曝光,比如他們會在一些電影電視劇甚至一些高品質的網絡劇,甚至是電影里面錄出的時候就可以捆綁你的品牌。

那這樣就可以讓你的品牌更強一點,你的品牌化強了以後你的商品的轉化率,你參與聚劃算的活動或者是你幹各種各樣的事情,都能帶來很大新的變化,這是一類操作變化。

二是網紅的流量的直接變現。微博里發發帖子其實就能變現,微信里發朋友圈也能變現。這就要看網紅的主戰場在哪里?他自己的戰場在哪里就去哪里和粉絲互動。互動的過程中利用他的公信力來讓你的商品直接變現,這就是網紅的變現。當然很多人沒有找到主戰場,到處亂發,這樣的網紅可能沒有意義,一定要在主戰場里面發揮它的作用。

2016年下半年我們可以看到視頻直播這些平臺都會興起,而且網紅將會在今年形成一個大爆發,網紅和明星之間的關系就像傳統企業和電商之間的關系是一樣的,電子商務的企業都在顛覆著傳統企業,而網紅也在顛覆傳統的明星。很多明星花了很長時間不斷的上床不斷的脫他們才成名,但是網紅錄幾個視頻火了,於是,很多明星也開始坐不住了,那麽2017年也許是很多知名的大明星開始全面進軍網絡,全面進軍電商的時間。現在很多明星開始在電商上試水,但是在2017年也許已經不是試水,是全面進軍的一個時機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566

這才是你成為不了網紅的真正原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16/155241.shtml

導讀 : 很少人能說出,網紅為什麽在中國如此紅火的真正原因。

近來,看了一些關於網紅的報道文章,有人批評這種現象,好與不好,後面再說!我感到很遺憾,很少人能說出,網紅為什麽在中國如此紅火的真正原因。我們習慣於結果,而忽視了什麽樣的過程導致了結果。就像我們都在說開車怒路癥,卻很少有人反思原因。最好的營銷是走心的營銷,我們就從大眾的心開始,來說說為什麽!

首先網紅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這個時代的需求!韓寒應該就是一個代表人物,只是哪個時間段,互聯網還不像今天如此發達,但這並不妨礙他的成名,我是看了他在央視的表現,頓時愛上了他。最近又看見另一個人物:PIPA醬,剛開始,以為是某番茄醬,一直沒有點新聞看,昨天終於點進去看了下,原來是一位剛剛崛起的網紅,忍不住搜索了她的視頻來看,原來她是以一種娛樂的,個人吐槽表達方式的視頻網紅,要露臉的。

於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沈思,網紅在中國產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麽?我們不要太亂,跟著川川來梳理下思路:

網紅的前世今生,為什麽會追溯前世,因為到最後,你會發現,世界上任何事和物都是一次輪回(和佛教無關),比如人性終究會回歸到簡單,地球終究會回歸到最開始的階段(爆炸後的塵埃),我們吃慣了工廠制作(現在又開始追求原生態)。不好意思,跑偏題了。說回網紅,那麽我們來看看網紅前世是什麽?

圖片1

原來,古代就有了網紅,有人問,是很紅,但網在那里?古代的網紅的網,就是社會關系網和書籍,他們的名氣,樣貌,以及才華就是通過社會層層關系這個介質來傳播的。

來看看這位:原來民國時代,就有了鳳姐!

圖片2

網紅其實從未遠去,讓我此生難忘的就是:鳳姐和芙蓉姐姐,對於她們,我一直抱以崇敬的心態,因為她們開拓了我的眼界-原來人可以這樣去嘚瑟出名!註意這里嘚瑟不是貶義詞,後面的文字將著重說明為什麽。而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紅還是批量生產出來的,跟公司簽約,公司幫你包裝炒作推廣。比如淘寶的一些網紅,一個公司簽約幾十個,公司負責後臺的策劃和推廣。

那麽網紅是不是中國的特色,由此,川川不得不去查詢下FB,twitter,instagram,youtube,我發現國外也有網紅。

比如這位YouTube的網紅,PewDiePie,有4000萬訂閱用戶,他的視頻主要為遊戲實況。可以說是從Youtube上成長出的大明星,不僅在網絡世界,一些知名雜誌和新聞媒體也會爭相報道他。年收入多少?1200萬刀!

還有這位:Lilly Singh是一位加拿大籍的歌手,憑借其優秀的歌唱技巧,她在Youtube上的歌唱視頻超過8億點擊~2015年還進行了世界巡回演唱會,在全世界27個城市都舉辦了公演。年收入多少:?250萬美刀!

在歐洲,英國的社交媒體最為發達,因此,英國的網紅也最為集中,英國“網紅”前十名中有1人從事網絡喜劇,還有1人則是美容、烹飪,其余8人均靠遊戲娛樂出道。其中英國本土第一網絡富豪就是電子遊戲評論員KSI(真名奧拉吉德),他憑借年入450萬美元位居福布斯全球“網紅”富豪榜第五位。

你會發現國內的諸如韓寒,鳳姐,pipa醬等,還是國外的那些,都不多。所以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稀缺性,從市場營銷角度講,稀缺性相當重要,稀缺性意味著市場--高溢價市場--藍海市場。那麽,同樣的稀缺性,網紅的區別卻如此之大呢?因為,我們是兩種不同的社會,每種社會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我們仍舊還在社會轉型過渡期。這就是抗日神劇存在的理由,我們通常去批判一些社會現狀,比如抗日神劇,罵導演,罵編劇,罵投資人,可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市場,別人幹嘛傻逼的去投資拍攝,這樣想過去,你才發現,原來單單怪罪這些人,只怕有失偏頗,回家看看,你爺爺輩,鄉下叔叔阿姨是不是正在樂呵呵的反複觀看呢?

處女座的人,是不是都愛幻想,反正我會,那麽就開始穿越吧!既然都是稀缺性,我們就再來比較下,古代的網紅和現代的網紅那個更吃香些!試想下,古代的網紅來到2016年4月,必定紅的一塌糊塗,我們都是一群讀著李白詩歌長大的中國人,他老人家一來,毛主席都會醒來。現在的網紅回到古代呢?各種可能性,想起來就有點怕,尤其古代又沒有美圖秀秀,美顏相機,PS技術,想起來,的確十分可怕.....

那我們就簡單總結下,中國的網紅和國外的網紅,主要區別在那里?(記住,我說的是主要,並沒有一竿子打死一篇)有木有知道的?

區別就是:一個拼才華,一個搏出位!一個拼才華靠臉,一個搏出位不要臉!

那麽是不是搏出位不要臉的,就是錯的。我不這樣認為,川川一直認為,只要不傷害到別人,就不是錯的。芙蓉,鳳姐等前輩網紅,除了博你一笑,總沒有去搶走你的男友吧。

好了,上面川川說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網紅鼻祖,鳳姐,她就是一個稀缺性的典型代表,她以幾乎自殘的方式嘚瑟再嘚瑟而博得名氣,謊話說了100諞,成功的騙過了她自己,老實說,你還覺得鳳姐醜嗎?我只記住了她的“才華”,鳳姐成功的運用了心理學上的暗示作用,就比如,你說10遍老鼠,我突然問你一句:貓怕什麽?你會說老鼠。

那麽中國,到底有沒有像鳳姐這樣的人呢?有!必須有的!但都是在精神病院,那麽為什麽鳳姐沒有進去,反而成功了呢?因為鳳姐,成功的把握住了底線,在規則之內嘚瑟。你終於發現,稀缺性也是講究底線的。像最近某直播平臺,直播造人;優衣庫性愛門事件等等,這些稀缺性,沒有了底線,也許他們也很想紅,只不過,用錯了方式了,曇花一現,也許是見識所限,我還真沒有聽到過通過醜聞成就品牌價值的。

說到這里,想必大家明白了我寫此文的中心是什麽了?對,就是稀缺性,我將著重了說明稀缺性,以及在中國造成這種稀缺性的根本原因是什麽?只有了明白了事情的開始和產生的原因,你才明白該做什麽,以及怎麽做,這對有誌於成為網紅的你,或者正打算創業的你,尤其重要。川川一直認為,社會最深層次需求的多樣化(就比如殺馬特和正宗韓流),才是造就目前市場需求多樣化的原因:

圖片3

而不僅僅是人多,一句話理解: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其實這僅僅是表象!真正原因在於:中國的意識形態並沒有統一。

我有一個朋友Y,是做淘寶店鋪的,賣的都是高客單價商品,單靠1個人的力量,既當客服,又當運營,還是打包人員,在短短一年期間,硬是把一個0信譽的店鋪做到了1皇冠。1皇冠難不難?當然不難,萬筆交易評價而已。但如果商品價格都在1000以上,同時不刷一單呢?你平心而論,能做到嗎?我們關系熟悉之後,他開始刷單,那是2013年的事情了。回去後,我在想,我能複制他的模式嗎?我知道他賣什麽,甚至進貨渠道和價格。實際上,我不能。習慣了低價商品的我,突然要去揣摩高端消費者的心理,這很難。他對高端消費者的了解,對於我來說,就是稀缺性,他之前的工作是奢侈品銷售,而我是一個屌絲。

所以,找到你自己的稀缺性,對有從商創業的你,會輕松很多。

再說一個假設,國外的(主要指發達國家)網紅和中國的網紅互換,會出現什麽樣的情況,我想應該是這樣的:國外的依舊紅,甚至更紅;中國網紅就很難有市場。這里拋開語言不說,僅僅說網紅的表達方式:一種稀缺性是全球化,一種稀缺性是中國化的。什麽是中國式的網紅?中國式的網紅大部分以賣臉為主,少部分靠自己才華,至於原創性就更很少了。

上面,我們了解了稀缺性到底是什麽?那麽重點來了,在中國,這種稀缺性產生的原因是什麽?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就像科學家一直在研究恐龍為什麽會滅絕一樣,其實,他們是在為人類的未來做打算!如果有人又在這里妄加猜測,網紅和恐龍的關系,我就只有:呵呵了。

說原因之前,川川再說回鳳姐,我想問你,鳳姐說的,表達的,嘚瑟的,你難道不會嗎?你肯定會,只是,你不願意那樣做。鳳姐追求事業成功,雖然是幻想;鳳姐還追求白馬王子,比如當眾表示美國總統奧巴馬是其理想型。我想問,各位,哪一個女孩不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帥,又有錢,對自己情有獨鐘。鳳姐喜歡奧巴馬,沒有錯,說出來更沒有錯,是我們,覺得她錯了,因為那太可笑,你那麽醜,怎麽配的上奧巴馬大帥哥?這就是我們的心聲。因為,在我們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中,我們被灌輸,婚姻需要門當戶對,否則壓力山大,灰姑娘和白馬王子的事情只會出現在童話世界里,包括我在內,看見美女其實是有壓力的。如果沒有門當戶對的婚姻,勢必會出現一方十分的強勢,而另一方被壓制。但實際上是,雙方如果都有獨立的人格,這才會換來彼此尊重,婚姻才會長久,但我們不是這樣的,一個有房,一個沒有,勢必在心理上處於弱勢。那麽,鳳姐的來臨,實際上是沖擊了我們的傳統封閉的心靈,試問,現在還有多少人覺得她惡心的,我一直很欣賞她,鳳姐從剛開始的笑料,卻變成了現在的勵誌人物。

當然,鳳姐在瘋癲之前,應該是沒有想過以上問題的!

因此我們太過封閉自己,以至於一個小小的變化,就讓我們吃驚不已,像炸了鍋的麻雀。於是鳳姐伺機而出,網紅就這樣誕生了。韓寒的出現,難道不是一樣的道理嗎?一個高中就輟學的問題青年,還能做出一番成就,這樣的沖擊,嚴重刺激了我們的教育觀念。但就算是這樣,也僅僅是震動而已,那有那麽容易說變就變,該考公務員的還是會去考。

就像最近的疫苗事件,在微信朋友圈熱的一塌糊塗,現在還能看到嗎?

記得,剛進入社會那段時間,有很多人告訴我,要去適應這個社會,只有社會改變你,你不可能改變這個社會。我想說,過去的確是這樣!

上個月,我經歷了2個事情,算是對我幼小心靈的小小震撼。第一個:我和兩個爺孫同時在等紅燈過馬路,哪位爺爺等不及,牽著孫子小手就準備闖紅燈,孫兒拽著爺爺不讓走:“紅燈不能闖!爺爺聽話了。”第二件事:我走在一對00後初中生的後面,聽到其中一個女孩子說:“剛才出租車打表沒”另一個說“沒有吧”第一個說“沒有打?記下他的號碼我們投訴他”。

誰改變誰?我相信,這樣的他們已經不在少數。

互聯網解決了我們的信息對稱,而移動互聯網告訴了我們真相!有些東西是不可逆的!

現在說到PIA片醬女士,我看過他的兩個視頻,一個說的是送女友什麽禮物,另一個說關於男女平等的。這些你們都懂嗎?以前,我認為很多人都懂,說的都是廢話,僅僅是表達方式有趣一樣,就像相聲一樣,組合有趣的段子說出來罷了。就像有人說周立波的段子全是網上抄的。真有那麽容易嗎?我想我們太高估自己了,我們實際上是需要網紅幫我們代言的。

我們是迷茫的幾代人,幾千年的封建制度加幾十年的應式教育,造就了一大批迷茫的人,失去自我,沒有主見,我們已經習慣於別人幫我們做出選擇和決定。正是因為如此,才是網紅在中國紅紅火火的真正原因。

怎麽不承認?不承認自己迷茫?我的前女友是一個90後,她為很多姐妹網上挑選衣服,因為她的閨蜜要不然不知道買什麽,或者就買了不喜歡的衣服。由此,我在想,女孩子將衣服堆滿一個衣櫃的原因並不是喜新厭舊,而是買了後後悔,不再想穿,請問各位女孩子,我說對沒有?

巧合,這個想法,在最近是否得到了驗證,我去拜訪一個客戶,他是做中小學美術書畫興趣班培訓的,學生大部分是幾歲的。

我問他:孩子到你這里,剛開始是不是簡單的臨摹。

他說:那是傳統的方法,到我這里,先要讓孩子學會顏色的識別。

我說:這還不簡單嗎,紅黃藍而已。

他說:當然不是那樣的,讓孩子學會顏色的識別,舉個例子,比如孩子看到喜歡的衣服,但是哪一種顏色好看呢?孩子要學會自主的去選擇顏色,從而買哪一個喜歡的衣服。我瞬間想到,我小時候......

圖片4

PIpa醬說女權,說反對一切男女不平等的歧視等。難道不是每個女孩子心里面需要幫助吶喊出的心聲嗎?當家暴無處伸冤,當女學生被脫衣侮辱,當女生工作受到性別歧視,當好不容易10月懷胎,卻遭到辭退,生個孩子還需要排隊.....原來說了上百年的平等和平等,到現在仍有殘余。當然發達國家同樣如此,黑人在美國避免不了被歧視,亞裔林書豪也被排擠......所以,這是永恒的話題,需要有人為他們發聲--所以網紅出現了。

我們太需要別人來指引方向了,我們已經迷失了太久。我們都是一類人,都在幹一樣的事,說一樣的話,所以,網紅出現,沖擊到我們,有時候,看似可笑卻驚醒夢中人;有時候看似有趣,卻是自己的代言人。

陳光標,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吧,難道不算是一個網紅嗎?他的出現打破了更多人對慈善的觀念:做慈善就應該低調不為人所知。古天樂,是我喜歡的一個香港藝人,10多年,默默的捐贈了很多學校。這才是中國人固有的傳統。陳光標卻反其道,大肆宣揚自己,他真夠稀缺的。他對慈善稀缺的行為方式,註定了是一個熱門話題,想不紅都難。陳代言了誰?代言了那些默默做慈善,又難以啟齒的善良的人們。我從陳那里學到,就算捐10元錢,我也要告訴我身邊的朋友,以便影響到他們的善舉,每個人的一小步,就是社會的一大步。

我們只不過是隨波逐流的一代人而已,要我們去創新,為一幫人而代言,何其之難。就連我參加的一些互聯網營銷培訓,大咖們也讓我們去複制,只有複制才是最有效,把風險降到最低。大牛們錯了嗎?他們沒有錯,因為他們看清了現狀,讓一批做了幾十年試卷的一幫人去創新,那比登天還難,連國內的某鵝鵝公司都在拷貝別人模式,你為什麽不呢?於是,網紅,成為了我們幾代人中的稀缺,所以,我對他們的態度是真誠的崇敬。

有人可能會罵我,你小子典型的西方化思想,充滿了抱怨,其實我沒多麽崇高!如果我沒有被傷害到,沒有傷害到我們的下一代,我就不會寫出今天的文章!兒童是中國的未來,過去是毒奶粉,地溝油,而現在連疫苗都出問題,大部分人都在喊著殺罵那些無良企業主,卻很少人懂得反省,其實這個時代的現狀,你和我都有責任!!!

最終網紅這個稀缺的物種幫我做總結,幫我們吐槽,幫我們代言說出心聲。哪怕僅僅是內容的重新組合或表達方式的改變。

因為這是一個缺少辨識度的時代,大部分人都說一樣的話,模糊的可笑。就像看見那些因為經營不善而轉讓的店鋪都打出一樣廣告標語:旺鋪轉讓。但可笑就在這里:的確有很多人相信尼瑪的這是旺鋪!

所以,我愛每一個網紅!中國的進步離不開他們,中國正在變的越來越好!

以上文字,如果你僅僅覺得是一個憤青寫出的文章,那麽你可能會錯過很多,尤其是那些有誌於從事商業發展的人,因為處在變革中的中國,很多商機已經在孕育中,聰明人看出了機會,怨婦看到的都是陰暗面!

你找到這個社會的痛點--稀缺性,你就是網紅!如果你想和川川交流,可以添加川川的微信號 jerrytom520  川川期待能和一幫對社會有責任感,善良,有擔當的人一起交流,一起去發現機會,共同成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627

網紅Papi 醬遭封殺下線?視頻網站人士稱確已收到通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4554.html

最新消息: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記者從廣電總局獲悉:日前,網上非常火爆的《Papi醬》系列視頻因為主持人時常爆出如“臥槽”、“CAO”、“小婊子”等粗口,被勒令整改。根據群眾舉報和專家評審結果,廣電總局要求該節目進行下線整改,去除粗口低俗內容,符合網絡視聽行業的節目審核通則要求後,才能重新上線。此前,廣電總局已對多部粗俗網絡節目進行整治。

因吐槽短視頻而迅速積累人氣的“2016年中國第一網紅”Papi醬,正面臨被“封殺”的風險。

4月18日下午,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內視頻網站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確有接到要求將Papi醬系列作品下線的通知。

上述人士並未透露關於Papi醬系列作品下線的更多信息,僅稱現在的情況是接到下線通知。未來不排除在對視頻內容進行修改後重新上線的可能。

不過目前記者留意到,還沒有主流視頻網站公開表示將下線Papi醬系列作品,在優酷、愛奇藝等國內主流視頻網站上,Papi醬系列視頻仍然在線。

截至當天下午13:10,記者註意到Papi醬2016視頻合集在優酷平臺上有4975.3萬播放量;到了下午14:30左右,播放量上升為4979.3萬,意味著在一個多小時里該系列視頻的播放量增加了4萬。

在此之前有來自影視口碑榜的消息稱,2016年第一網紅Papi醬近日遭到廣電總局封殺,有視頻平臺收到廣電總局通知,要求將Papi醬系列作品下線,原因為“以直接、暗示、辱語等方式表述粗口、侮辱性語言內容較多”。

很快,羅輯思維CEO李天田(脫不花) 今日在朋友圈中發了五個字稱,“假的真不了”,暗指Papi醬系列遭封殺為假消息。

而Papi醬合夥人楊銘也在朋友圈回應:“未接到封殺通知,Papi醬會繼續堅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視頻內容。感謝大家的關心,人怕出名豬怕壯胖,我們還是胖了。”

公開資料顯示,被稱為“2016年中國第一網紅”的Papi醬,本名姜逸磊,目前還在就讀中戲導演系研究生,憑借40多條原創短視頻,在短短幾個月內迅速躥紅網絡世界,收獲微博粉絲超1000萬,在優酷等多個視頻平臺累計播放量過億。

據此前羅振宇對外透露的數據顯示,Papi醬視頻每集平均播放量為753萬,而點擊最高的一集視頻《有些人一談戀愛就招人討厭》,全網播放量達2093萬次。

此前Papi醬和她的合夥人楊銘獲真格基金、羅輯思維、光源資本和星圖資本聯合註資1200萬元,羅輯思維羅振宇策劃拍賣的Papi醬第一單廣告,將在4月21日正式於阿里的拍賣平臺上進行拍賣。屆時用戶將通過互聯網“邊看直播邊出價”的技術,參與到網絡紅人Papi醬的視頻廣告線上線下同步競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752

當我們在談網紅經濟時,更多是在談“文化金融”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21/155336.shtml

導讀 : 隨著資本對“網紅經濟”的關註,網紅資產變現有了新方向——資產證券化。

互聯網總是在不斷催生新詞匯,粉絲經濟、網紅經濟、文化金融,不一而足。這些“新詞”成為媒體爭相評論的行業噱頭,更成了資本關註的焦點。人們談到“粉絲經濟”“網紅經濟”時,都會順其自然的把它和“文化金融”聯系起來,特別是隨著Papi醬躥紅吸引1200萬投資,讓網紅資產資本化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網紅經濟逐漸顯露並火熱起來

你有沒有這樣的體會,當掏出手機刷微信微博時,發現大家都在追同一個熱點,同一部熱劇、同一段奇葩視頻、甚至同一碗雞湯,這些現象級的熱點往往會將背後主導人物推上輿論焦點,讓其成為大眾的飯後談資或膜拜對象。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粉絲們“追蹤的對象”不再局限於“明星藝人”,社交媒體、視頻網站催生了一批“網絡紅人”。從第一代的淘女郎賣圖片教人搭配實現電商銷售,到第二代YY、9158的女主播和電競主播(現在仍然很火),靠打賞和平臺進行分紅,再到第三代社交媒體和自媒體催生的段子手寫手,他們都是只要有足夠的粉絲(用戶流量),最後都可以通過內容進行各種變現(流量變現)。

藝人中有歌手薛子謙,依靠強大的歌迷粉絲,寫段子賣服裝開火鍋店樣樣做的風生水起,網紅中有張大奕,依靠百萬級的微博粉絲,她的淘寶小店不足一年做到四皇冠,而且每當店鋪上新,當天的成交額一定是全淘寶女裝類目的第一名,經濟收入直追甚至趕超當紅明星。

由於“網紅”們變現能力強大,“網紅經濟”成為全球範圍內獨一無二的新經濟物種。

網紅經濟光鮮背後是焦慮

我們認為網紅類似於電競、體育、音樂、淘寶紅人,他們都有著粉絲基礎。而粉絲經濟是基於影響力變現,變現模式通過電商、廣告代理等進行,核心都在積累人氣。看上去,一旦成為網絡紅人,錢就會比打工上班來的快且容易。但對大批網紅而言,表面上的光鮮亮麗,背後卻並非那麽簡單。她們其實也非常焦慮。

社會日新月異,時代每天都在發生變化,網紅就跟藝人一樣,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來一批新人,而前浪很有可能就被拍死在沙灘上,所以網紅們都有一個壓力——如何在爆紅期間盡可能多的產出價值,說人話就是如何賺快錢。

網紅的變現模式其實非常單一。段子手寫手做內容賣廣告,要保證高質量的內容產出,面臨著留住粉絲熱情的壓力,創作靈感枯竭的壓力。網紅們開網店搞副業,要兼顧內容和供應鏈,運營自身品牌、提高價值、通過社交平臺吸引粉絲、維系關系、形成供應鏈、產品輸出與售後服務……而這條路又日趨激烈,要走好,不僅難,也很耗精力。

近日,有網友爆出papi醬給微信好友群發了一條短信,讓大家有好玩的搞笑群拉她進去。她不做供應鏈,從來不出來接受采訪,專心做內容也開始有創作瓶頸,更何況那些什麽都要做的網紅店主。顯然,到了風口,無可適從的網紅,也並非少數。

刷臉之路難長久資本變現需要新風口

在我們眼里,網紅或許已經是一種新興的身份,但在他們自己看來,獨樹一幟的身份話題若不能形成相應的收益,那都是白談。所以,資本變現是急需,資本多樣化變現是剛需。

網紅身份具備的資本可以概括為三大類:智力(段子手、自媒體寫手)、顏值(淘寶模特)、IP(“吾皇”胖貓出了表情、書本、手機套等系列周邊)。如果按照現行的資本推動市場,從孵化粉絲到圈粉,再到依賴廣告、開店變現獲得收益,這種變現方式迅速簡單粗暴,難以長久持續。隨著資本對“網紅經濟”的關註,網紅資產變現有了新方向——資產證券化。

當前,資本化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朗,在互聯網普及較早的國家和地區,電影證券化、音樂證券化、體育證券化已經成功踐行許多年,現在有了專業的網紅經營公司。

簡單的說,就是網紅們擁有的IP、智力甚至顏值也能像股票一樣投資買賣,這種全新的投融模式在國內也有可借鑒之處。目前,內蒙古文交所旗下的數字產權交易平臺(也稱“泛娛寶”)未來也可以實現。在泛娛寶,泛娛樂文化領域內的一切具備收益可能的有形無形資產都有機會進行變現。

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在於,文交所一邊連著投資人和投資機構,一邊連著網紅運作公司、影視制作公司、傳媒企業、演繹公司等文化機構。該類投融資服務平臺,通過權威的評估體系,對電影、綜藝、網紅、明星所蘊含的價值進行評估,然後發行可交易憑證。投資者可以像買賣股票一樣,投資網紅、投資明星,“憑證”可在二級市場隨時轉讓或買入。

至於“網紅資產憑證化的交易模式”在國內能不能持續,泛娛寶這種大眾投資影視、投資明星模式的市場空間是否夠大,關鍵看能否可以為投資方帶來價值、帶來持續回報。但不管如何,這種新的金融模式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席卷而至泛娛樂文化的各大領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083

美國網紅:更年輕 商業變現能力更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21/155348.shtml

導讀 : 相比起美國網紅通過多種商業模式拓展影響力,Papi醬如果想要一直立於不敗之地,顯然還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與國內“Papi醬”、“艾克里里”等網紅不同,美國網紅群體近年來呈現出低齡化、系統化的特點。未來,在搞笑視頻應用的助力下,每個人都有可能踏上“網紅之路”。

毫無疑問的是,2016年第一季度以來,“網紅”已經成為吸引投資界關註的核心關鍵詞。從1200萬人民幣的融資、3億的估值到4月21日舉行的廣告拍賣活動,Papi醬在逐漸轉冷的資本市場大背景下用一個個長度不過5分鐘的短視頻殺出了一條血路。

與以Papi醬為代表的中國網紅的單打獨鬥模式不同,大洋彼岸的美國網紅目前則呈現出年輕化、群體作戰以及逐漸形成的系統化造星模式等特點,從這些方面來看,中國網紅產業仍與其仍存在較大差距。

美國網紅:不可阻擋的“年輕化”趨勢

2015年11月,“搞笑人偶(AwkwardPuppets)”頻道的一段視頻在Youtube上悄然走紅。這檔滑稽脫口秀的首檔節目請來了少年偶像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而與他對話的只有桌子上一個名叫Diego的木偶。留著墨西哥小胡子的Diego是一個對婚姻不滿的中年大叔,而他在對話中所制造出的滑稽的冷場效果足以令人多次捧腹。在視頻收獲80多萬次點擊的同時,人們在關註賈斯汀的同時也更多註意到Diego背後的操縱者——新晉網絡紅人魯迪·曼庫索(Rudy Mancuso)。

美國網紅:更年輕 商業變現能力更強

短短三年時間內,23歲的Rudy在以“6秒視頻”風靡全美的視頻分享應用Vine上吸引了超過一千萬的粉絲。這位年輕的“90後”以其誇張的表情、音樂天賦以及對於拉美文化刻板印象的模仿和調侃成為繼King Bach後美國網紅隊伍中的領軍人物。和Ruby相似,為Diego妻子Benita配音的也是美國新晉網紅,今年六月才將滿二十歲的Lele Pons。

“美國網紅的年輕化趨勢非常明顯,網紅隊伍的更新換代非常迅速。”搞笑視頻應用Shots的首席執行官John Shahidi這樣總結道。John認為,導致美國網紅隊伍呈現年輕化趨勢的根本原因是美國青少年群體近年來普遍表現出的焦慮和抑郁。作為Youtube、Instagram、Shots、Vine等社交應用的主力群體,青少年群體需要通過更多同齡人生產的內容幫助自己擺脫焦慮。

對應這種需求,美國網紅隊伍分化出兩種類型:一種可以稱作“正能量網紅”,寒門出身、靠堅持夢想擺脫命運的Justin Bieber便是這一類型的早期代表。

24歲的名模Amanda Cerny也正是因為完美性格和為了打破社會對於模特偏見的不懈努力,而在Youtube、Vine爆紅,成為萬千少女的人生偶像。另一種則是“喜劇網紅”,他們大多擁有表演、模仿、音樂等一技之長,善於積累生活中的搞笑素材,並在有限的視頻時長中進行整合和呈現。King Bach、Rudy Mancuso、Lele Pons等都屬於美國家喻戶曉的喜劇網紅。

美國網紅:更年輕 商業變現能力更強

從Youtube到搞笑視頻應用:不斷進化的“網紅土壤”

探究美國網紅的發展歷史,Youtube可謂網紅爆發式生長的最初土壤。從2005年開始,美國網紅依托著Youtube的視頻傳播功能及頻道運營走入大眾視野。原創歌手、美妝博主、搞笑片段、街拍時尚,Youtube頻道的多樣性也催生了不同類型的網紅。然而在這一階段,美國網紅的個人影響力仍然有限,其商業變現能力也因為用戶對於視頻廣告的本能排斥以及網紅商業思維的缺失而受到限制。

2012年,Instagram的出現似乎為美國網紅的發展創造了第二個高潮。依靠方便快捷的圖片傳播,網絡紅人在吸引粉絲關註的同時也吸引了廣告商的關註。Instagram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可能,更加類似國內的網紅,各類人在適當的營銷下都有機會成為網紅,而這些網紅也會選擇軟廣的嵌入。Instagram上眾多時尚網紅、健身網紅都會選擇軟廣告植入的方式,甚至會通過Instagram建立獨立廠牌,進而推銷商品。然而,也正是因為圖片平面化的特點,美國網紅的個人影響力和覆蓋力都稍顯遜色,類似於國內Papi醬等“現象級”網紅並不多見。

“雖然單人覆蓋力有限, 但作為一個群體具有明顯的原創內容價值和商業價值,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領時尚潮流, 目前已成為各大時尚品牌營銷合作的重點對象”,Shots的A輪投資方美國中經合集團合夥人劉勇這樣認為。正是由於看重美國網紅背後的原創內容價值和巨大的市場潛力,目前,搞笑視頻網站的風靡似乎為美國網紅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生產方式。

以Shots為例,除了與青少年所追捧的喜劇網紅合作,Shots更是為網紅的脫穎而出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John Shahidi表示,Shots主要為網紅提供內容生產和影響力建設這兩種支持。內容生產方面,Shots可以為網紅們提供專業的劇本團隊和拍攝團隊,坐落於洛杉磯的Shots工作室可以為短片拍攝提供高端器材以及技術支持。影響力建設方面,Shots善於利用其股東Justin Bieber、合作夥伴Rudy Mancuso等人的個人影響力,通過現任網紅和“網紅潛力股”的對話以及Twitter等社交媒體賬戶上的互相關註達到“傳幫帶”的效果。

內容覆蓋與商業拓展:拒絕“曇花一現”

和Papi醬專註於微博運營不同,美國網紅們更加註重在不同社交媒體平臺的覆蓋率。RudyMancuso、Lele Pons等人都擁有Facebook、Twitter、Instagram、Shots、Vine等多個賬戶,除了同步更新,不同賬戶上有時還會推送不同內容,滿足粉絲對於搞笑內容的渴望和好奇。同時,在Shots等搞笑視頻網站的幫助下,美國網紅將視頻內容的推陳出新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不但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內容需求,也保障自己在網紅隊伍中不被淘汰。

“我認為Papi醬如果想要一直受到網友歡迎,首先要做到的是內容上的不斷進化。不斷提出更好的創意,才能在市場中存活下來”,對於Papi醬,關註中國網紅市場的John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除了內容生產,商業拓展也可以為網紅更好的變現提供多種可能。以Lele Pons為例,她不但與廣告商合作,進行軟廣告植入並出演脫口秀等節目,同時還通過寫書、參演電影等方式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她所寫作的《高校生存(Surviving high school)》一書更是被許多青少年奉為學習“如何在高中受到歡迎”之道的必讀聖經。相比起美國網紅通過多種商業模式拓展影響力,Papi醬如果想要一直立於不敗之地,顯然還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0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