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文化籽】爭議作品下周展出 大藏家:願M+百無禁忌

1 : GS(14)@2016-02-18 00:38:34

李立偉屬博物館行內大師級人物,超過30年經驗,辭任M+行政總監的他認為是個困難決定,轉任M+專業顧問仍會關注香港的言論自由。



【文化籽:藝文沙龍】常被質疑為超支「大白象」的西九文化區重點建設M+博物館最快2019年才開幕,但欣賞M+藏品不用呆等,由瑞士大藏家Uli Sigg半捐半賣給香港、共值13億港元的中國當代藝術品,其中80件極具爭議性的作品下周起將於太古坊ArtisTree展出,當中包括艾未未、方力鈞等創作,均深藏政治隱喻。曾有人惡言指M+豪買「垃圾」,剛辭任M+行政總監的李立偉(Lars Nittve)呼籲外界親臨參觀,自我定斷,「這展覽將會是一次使人信服的自我表述。」他離別感言,指滿意自己任內貢獻,也替香港文化景願把脈。


「2011至2012年期間,港府與我商討捐贈及收購計劃時,特別標榜中港兩地言論自由的分別,對我而言這的確是關鍵論據,因當時商議對象還包括上海和北京的美術館。」最享負盛名的中國當代藝術品收藏家Uli Sigg呷着咖啡recap,三年前香港還爭贏英國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阿布扎比興建中的古根漢美術館,得到他收藏半生、一批反映中國近40年當代藝術和社會變遷的重要「藝術文獻」。不過,甲的熊掌往往是乙的砒霜,縱使他捐出1,463件收藏,不少人仍質疑港府「綑綁式」花1.7億元另購其47件藝術品是「被搵笨」和黑箱作業,甚至有人惡言指M+豪買「垃圾」,當事人又如何看待指摘?「從來沒有所謂完美的收藏,我期待有比這批質量更好的中國當代藝術品出現。這些藏品沒有一件曾公開展示過,批評的人憑甚麼論斷呢?」負責促成購贈的李立偉呼籲外界親來參觀,理解西方何以把這全球五大藝術品捐贈計劃評為年度藝壇盛事。「我想這展覽將會是一次使人信服的自我表述。」


「一座國際級美術館不單是硬件、政府機構,它本身必須是茁壯成長的有機生物(organism)。」──Uli Sigg

擇地香港 因仍有言論自由

李立偉形容「M+希克藏品: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展覽(希克即Sigg,為館方中譯)為「全面且極度重要的中國當代藝術展覽」,是M+發展重要里程碑。他強調從千多幅作品中選80件,沒有考慮政治因素,純粹以藝術質素(artistic quality)和歷史重要性作為揀選標準。展覽作品正分批由Sigg位於瑞士琉森小島的莊園城堡運送來港,與此同時,由今日開始,其另外約150件收藏品,更以《中國耳語》(Chinese Whisper)為主題,於瑞士兩家美術館展出。
Sigg生於瑞士,是蘇黎世大學法律學院博士,做過記者,在中國成立中外合資公司,當過四年外交官,出使中國、北韓與蒙古。在中國生活多年,Sigg七十年代開始收藏中國當代藝術,與不少藝術家亦伯樂亦友,鷹眼禿頭的Sigg經常被入畫,他不僅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發展,更是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一部份。李立偉任內曾購入不少具爭議的政治作品,「希克藏品」系列中,有艾未未向天安門豎中指照片《透視研究:天安門》、改畫六四現場的油畫《新北京》等,曾被建制派批評。他重申,收藏是以作品重要性先行,從不考慮政治,亦強調不續約與政治無關,但承認在「熱廚房的工作極度辛苦,這五年是人生最具挑戰性、也最有成功感的工作。」另外,Sigg重申當初選擇香港作為藏品「歸宿」,全因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言論自由,他留意香港政治環境轉變,每次來港均向不同人士反映自己對日後其收藏會否不受干預地展示的關注,並祝願M+一直百無禁忌。



身心難負荷 M+一哥不續約

自比為「破冰船」(ice breaker)、在鞭撻聲中披荊斬棘的李立偉,闡釋西九管理層的密集式「跳船」事件時,一樣如履薄冰。「每個人離開各有因由,西九行政總裁連納智(Michael Lynch)提早退休的原因與我不同,與較早前離職的管理層也有別,所謂『跳船』只是偶然事件。」他說續約五年身心難以負荷,多做兩三年離職,又距離開幕時間太短,影響下屆管理層接棒,故寧願早點退位。「這不是個容易的決定。」他轉職為M+專業顧問,每月抽時間駐足M+和他深愛的香港。李立偉有信心M+能找到合適人選當管理角色,更誇下海口「M+會成為世界上最好的美術館之一」。問及政治氣候會否影響M+未來購藏或策展方針,他說得斬釘截鐵:「社會最危險的是對未來盲猜,令自己變得默守。當代藝術從來討厭守舊,藝術家創作從不保守或妥協。」究竟2019年M+開幕後會有甚麼光景,沒人知。但Sigg對中國仍有很深的感情,「過去我在中國學到的、所遇見的,都是一生中獨特而難忘的。」他對香港的感情雖不及中國,但還是關心香港的未來,因為他大半生珍藏,都押在這土地上,將屆古稀的他最大的心願,是這些藝術歷史,最終能回歸中國展示。



2004年陽江組創作的《書法花園》,是Sigg另一件得意收藏。作品源自水墨畫中的桃花源景象,陽江組將之轉化成立體雕塑,顛覆了傳統展示方式。

與一般收藏家不同,Sigg在中國當代藝術家眼中是藝術發展一部份。

已動工興建的M+花費了4.9億港元,吸納近5,000件館藏,為2019年開幕打好基礎。



「M+希克藏品: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展覽

日期:2月23日至4月5日開放時間:11:00-20:00地點:鰂魚涌太古坊康和大廈1樓ArtisTree



「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重點解碼

是次展品涵蓋油畫、水墨、雕塑、攝影、錄影和裝置等不同媒介,出自曹斐、張培力、張曉剛等30多位藝術家之手,風格多樣,充份反映社會時代變遷:從文革後期自發藝術群體「無名畫會」及「星星畫會」等的邊緣個性、九十年代西方消費主義衝擊下「玩世現實主義」(cynical realism)及「政治波普」激進實驗,到奧運時代藝術家對中國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等二元關係及社會介入等理念的反思。高級策展人皮力形容展覽「反映中國藝術家在本土國際、政治社會的拉扯中,如何繼續追求藝術自由」的狀況。




張偉《福綏境公寓》 1975年

這小型風景畫透視了畫家為爭取平常的自由而畫,在室內黑暗一隅向外探視,暗示「無名畫會」的地下角色,作品與當時藝術為政治服務的狀態形成強烈對比。




張培力《X系列:第四號》 1987年

開了中國當代繪畫走向抽象的道路。張培力的手套系列對於當時社會是一種調侃和惡作劇。




張曉剛《血緣——大家庭17號》 1998年

畫家自1993年起創作《血緣》系列,畫中形象在中國當代藝壇極具標誌性,作品靈感來自一批攝於建國後的全家福。畫中男女人物的面部細節幾乎一模一樣,暗示缺乏個性。




方力鈞《無題》 1995年

方力鈞被譽為九十年代初「玩世現實主義」的先鋒人物。在這自畫像中,站在前景的畫家凝望着遠方幾位老人,代表老中國,重複出現的光頭人像,象徵不受個人主義及社會集體主義制度所束縛的狀態。




張洹《為無名山增高一米》 1995年

一群來自北京東村的自由藝術家,連袂創作了這作品,不僅成為了中國當代行為藝術的經典之作,在中國攝影史上更留有深遠影響。




艾未未《靜物》 1995-2000年

艾未未向來喜以古代文物為作品素材,他將3,600件石斧排列展示,藉此質疑古代文物的價值,探索中華文化遺產及與當今地理政治的聯繫。



記者:鄭天儀攝影:梁志永、伍慶泉編輯:李寶筠美術:楊永昌



部份圖片由藝術家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217/194934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128

【螢幕禁忌】峯峯卓羲一秒露股

1 : GS(14)@2016-04-18 12:11:40

《大唐雙龍傳》電視圖片


在香港電視螢幕上露股,Kevin Boy並非第一人。2004年無綫播出劇集《大唐雙龍傳》,林峯和吳卓羲在河邊沖涼的一秒露股,廣管局已收到三個投訴,指合家歡時段有教壞小朋友之嫌,吳卓羲之後解釋當時有穿肉色T-Back。另外,2013年吳家麗獲邀上節目《最佳女主角》做嘉賓,重溫她與周潤發合作電影《龍虎風雲》片段,發哥露股戲竟沒打格。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418/195753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469

反思十年浩劫《蘋果》記者走訪多地揭中共禁忌

1 : GS(14)@2016-05-19 02:16:40

文化大革命是一部殺人史?親歷者的一生噩夢?它的遺害是殘留的毒藥?時至今日,各地仍熱烈追捧禍首毛澤東,大搞個人崇拜?由文革開始至今,過了50年,但對中共來說仍是禁忌,下令內地媒體不可做文革50年的專題。《蘋果》記者走訪中國多地,親訪廣西食人村、毛澤東老家湖南韶山、文革見證者、攝影師李振盛等,反思這段瘋狂、悲慘的歷史。 請留意文革浩劫50年系列,帶你深入了解這場令逾300萬人死亡的中國浩劫。《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6/196140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178

【唔係呀嘛?】接花球三年嫁唔出 五大韓式戀愛禁忌

1 : GS(14)@2016-06-06 03:03:14

新劇《好運羅曼史》講迷信女,要搵86生屬虎男仔過一晚夜。


【三個粉絲追韓劇】MBC新劇《好運羅曼史》開播兩集,勇奪收視冠軍寶座!超迷信女主角沈寶妮(黃靜茵 飾)為救妹妹而相信道士所言,四圍尋找86年生屬虎的男生過一夜,劇情爆笑!原來現實中,韓國人都有五大戀愛迷信!三個粉絲專訪來港打工的韓仔韓女,他們說韓國不少迷信都與愛情相關,第一、深信男女年齡差距四年是絕配!無論是男比女大四年還是女比男大四年,都是天生的緣份。第二、韓國夫妻Jey和Eileen笑言他們不敢吃太多雞翼,因為韓國人相信不論男或女,吃翅膀便會長翅膀,飛走偷食。第三、他們都不會在紀念日送鞋給愛人,因為怕對方會走掉。



韓國人喺戀愛上有五大迷信,第一、深信男女年齡差距四年是絕配!

第二、不要吃太多雞翼。

因為食翅膀會長翅膀,飛走偷食。



來港工作一年的Sally指,第四個迷信與結婚有關,原來在婚禮上接到花球的人,必須在半年內結婚,否則三年內都無緣結婚。原因是韓國人認為拋花球代表把單身衰氣拋出去,所以新娘通常會找一個已訂婚的朋友來接花球,確保衰氣能夠化解。最後,原來韓國女生相信血型定性情,有一個血型花心指數排行榜!A型屬於最專一,然後是O型和AB型,最花心的是B型,被譽為「天生壞男人」!Eileen指她身邊都有B型男性朋友,指他們只按自己心意做想做的事,又經常發脾氣,對女生不細心,直言性格恐怖!



第三、情侶不會送鞋,怕對方走掉。

第四、婚禮上接到花球嘅人,必須喺半年內結婚,否則三年內都無緣結婚。

第五、B血型男生是花心蘿蔔。



這班韓國打工仔來港工作一段時間,表示反過來知道不少香港的迷信事,Sally指,「我聽過最得意嘅係唔可以食剩飯,怕未來老公塊臉會『豆皮』,而最恐怖嘅係懷孕三個月內唔講得,怕BB小器會流產。」她還去過香港朋友的生日會,發現生日的女生不可以切蛋糕切到底,怕會「嫁唔出」!至於夫婦Jey和Eileen則聽說有「七年之癢」的迷信,他們都覺得這是有可能發生,因為二人的確有朋友拍拖超過10年,最終分手收場。記者:鄒倩婷攝影:陳家文、馮峰、Neo場地提供:
NORAYO K.Cafe地址:尖沙咀加連威老道29號信基商業中心2樓電話:96951591網址:http://kunyang.company/
BBQ7080地址:尖沙咀山道林54號電話:27352099網址:http://kunyang.company/《好運羅曼史》片段由Viu提供:
https://goo.gl/hScSJp【三個粉絲追韓劇】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ews/animation/kfans/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602/196370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956

母子亂倫禁忌戀寧入獄也要愛下去

1 : GS(14)@2016-08-13 14:59:32

美國一對母子分開19年後重逢,迅即墮入愛河,甚至不惜入獄,也要維持這段亂倫關係。居於新墨西哥州的馬雷斯(Monica Mares),16歲時誕下彼德森(Caleb Peterson),不久即放棄撫養權讓兒子由其他人領養。19年過去,36歲的馬雷斯與19歲的彼德森去年聖誕重逢,見面後互生情愫,數星期後更發生關係。他們的不倫之戀去年年底曝光後,法庭下令兩人不可再有任何聯繫,否則可因亂倫罪而入獄18個月。不過正陷於「瘋戀」的兩母子表明將不惜一切,都不會分離。已有9名子女的馬雷斯說,她與彼德森透過Facebook建立聯繫,去年底到德州其養父家把他接回,兩人第一次見面時熱烈擁抱,但只是母子之情,不久她對兒子產生「瘋狂」感覺,深深愛上他,想不到當她向兒子表白時,彼德森表示也有同樣感覺,兩人迅即發展成戀人。馬雷斯說,她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都要與彼德森一起,甚至入獄或放棄探望子女的權利。她與彼德森又決定向公眾籌募訟費基金,希望引起公眾對這種「遺傳性性吸引」(Genetic Sexual Attraction, GSA)的關注。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3/197349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646

【動畫‧七月有古講】酒店禁忌話你知 趨吉避凶驅靈異

1 : GS(14)@2016-08-18 06:04:16

外遊住宿有不少禁忌要注意,以免招來好兄弟。台灣命理老師曼樺表示,所謂人走實門,靈體走虛門,鏡子就是靈體生活的空間,入住酒店房間,最忌房內鏡子正對床鋪或房門,半夜中的身影多不是好東西,萬一對上眼,恐怕就入你的靈了,若有此情況發生,最好換房間。此外,包括盡量不住尾間、入房要盡快將電視打開或是放音樂等,其他還有甚麼禁忌?不住尾房:入住酒店,最忌諱就是住在長長走廊盡頭的房間,風水上易有陰氣聚集。從現實面來說,除不具備安全感,萬一真發生甚麼事,會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開門後先打招呼:打開房門後,先咳嗽幾聲,告知好兄弟(不管有沒有)有人要進來了,這是一種禮貌;或是請bell boy一同上樓,行李送進房間後,再關門。開窗兼開燈:進房第一個動作是插電卡,再來就是把所有電燈、窗戶打開,當燈亮時,就算有不乾淨的東西存在,也會因陽氣進來而不敢停留。此動作很重要,白天入住房間是最好的時刻。拖鞋不要整齊擺放:雖說鬼靈沒有腳,但它較容易依附個人所着之物,故進房後切記鞋子永遠不要脫整齊、擺端正,一定要隨便脫、正反擺,不讓調皮鬼躲藏在鞋頭或任何妖魔鬼怪來騷擾。沖馬桶開水龍頭:進房後先將馬桶沖一次水,再把浴廁內各個水龍頭打開,除發出聲響外,也順便沖掉聚集的晦氣、臭氣、陰氣,產生新的氣場。開電視或放音樂:所有陰面氣場都怕吵,住房時盡量讓自己處在一個不安靜的環境中,電視打開有些聲音,就能達趨吉避凶之效。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8/197413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351

【動畫】筷子係大禹發明? 夾菜傳菜畀人有禁忌

1 : GS(14)@2016-10-19 05:50:20

日本人的禮儀非常多,要小心不要犯錯。



我們每天吃飯都會用到筷子,關於如何才是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曾經在坊間牽起過熱烈的討論,但你知道有多少關於筷子的故事?坊間相傳幾個有關筷子的來源,其中一個就是與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有關。故事發生在大禹治水期間,由於大禹忙於治水,經常忘記吃飯。有次他實在飢餓難忍,決定架起火鍋煮食,不過火鍋實在太熱的關係,他一直都無法用手將肉片夾起。故此他便隨手將身邊的樹枝折成一半,成為「筷子」的雛型。



筷子本來名為「箸」,相傳因為「箸」音與「住」的發音相似,當時迷信的漁民最怕船抛锚停住,要住在船上,因此改名為「快」,久而久之,「筷子」便誕生了。但由於日本並沒有同音的煩惱,故直至現在,依舊使用「箸」為筷子的名稱。儘管日本跟中國都同樣使用筷子,但是彼此筷子造型已經大有不同。例如中國筷子比日本筷子長身,因為中國人多數使用大圓桌,長身筷子便較易為客人分菜。由於日本為海產國家,日本筷子頭較為尖銳,有助他們將魚刺給挑出來。日本跟中國都為傳統的禮儀大國,有其獨特用筷子的文化,你又知道幾多呢?敲筷:等開飯無聊時,有人會用筷子敲打飯碗解悶,但原來這是從前乞丐為了吸引注目才做的事情。刺筷:即使無法夾起食物時,亦不能刺穿食物,應盡量夾起。夾菜:在中國而言,夾菜給對方是一種關愛的行為;但日本人注重衞生,食物多數是一人份,因此切忌向他們作出分菜的行為。筷子傳食物:日本人遺體火化後,家屬會以筷子夾取火化的骨頭,另一家屬用筷子接着,如此傳到最後放入骨灰罈中,因此這個動作出現在飯桌上是極不吉利的。記者:李泳烔攝影:周旭文


日本筷子較中國筷子短,較易控制,比較適合初學者使用。

無論在日本還是中國,刺穿食物都是非常無禮的行為,亦名為刺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19/198052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729

見慣屍體百無禁忌陳sir唔當差搞殯儀

1 : GS(14)@2016-12-01 00:01:30

陳sir從事殯葬業已有十多年。



生死乃自然循環,人皆總要面對,但中國人視死亡為忌諱,盡可能避而遠之。殯葬業更加予人灰暗、陰森的印象,未經歷過親人離世的外行人,基本上無法理解他們的運作。《蘋果動搞作》特意專訪長生店老行尊,嘗試揭開殯葬業的神秘面紗。 記者:倩宜、馮國康 攝影:馮峰、Neo



接到工作後,陳sir首要的是跟主家洽談喪禮細節。

定好細節,便要於通勝擇吉日。

棺木大致分中、西兩種,圖中為西式款式。

在紅磡的某角落,是普通人甚少踏足之地。除了幾間大型殯儀館外,還有大大小小的長生店林立,當中有售賣棺木,亦有提供殯葬服務。受訪者陳sir,是退休警員,現為長生店老闆之一,從事殯葬業已有十多個年頭,見盡生離死別。「因為我以前(當差時)有接觸過(屍體),對殯葬業也有點認識。朋友從事這行業,他們知道我對這行不抗拒,便帶了我入行。」殯葬業可算是最接近靈界的職業,問陳sir這十多年可有遇上奇怪事件?他說:「或者我本身有宗教信仰,暫時也未遇上這些事。有一點要記着,這位先人不是我害死的,我是替他辦理後事,心裏自然舒服一點。」提到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死者是謀殺案的遇害者,陳sir:「殺死佢係一個神經唔正常嘅,但香港警方都當係謀殺案。」



中式棺木多數會繪上金錢、福、仙鶴等圖案。

先人遺體火後,可選擇不同的骨灰盅來擺放骨灰,圖為麻石經文盅。

說到日常業務,陳sir笑稱自己有點像「agent」,主家要求甚麼,他們便供應,並提供「一條龍」服務。「我們會先問主家想如何處理,帶他看看棺木或壽衣,之後租禮堂,再安排儀式。上山都會做,火葬完的骨灰也會運返公司。」香港人口老化,每日平均大約有120人死亡,不少年輕人認為殯儀業前景可觀,紛紛入行。陳sir認為入行條件沒甚特別:「正式(入行)沒甚麼條件,看你對這行業會否膽怯。其實跟各行各業一樣,都必需要經驗累積,不能一步登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30/198495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672

歐央行執委打破禁忌提退市

1 : GS(14)@2017-01-26 07:48:18

【明報專訊】歐洲央行執委Sabine Lautenschlaeger暗示,歐洲央行可能很快討論退出價值2.3萬億歐元(約19萬億港元)的買債計劃,是央行唯一公開提出退市的委員。

現時每月買債600億歐元

Lautenschlaeger一直批評歐洲央行超寬鬆貨幣政策,但提出退市是央行行長德拉吉的禁忌。目前央行每月買債600億歐元,購買額度較去年每月減少200億歐元,但德拉吉上周稱,這並非歐洲開始收緊銀根,並指所謂「收水」是把買債金額逐步減至零,央行官員仍未討論相關問題。

Lautenschlaeger稱,通脹穩定上升的一切先決條件都已存在,「我因此樂觀出地認為,我們可能很快研究退市的問題」。不過她也指出,央行可能還需更多正面數據,應避免對暫時性通脹上升作出反應。但她同時強調,央行不應等到通脹確定回升無疑,因為那時才採取行動可能太遲。她形容寬鬆貨幣政策就像是治療危疾的猛藥,無疑會取得效果,但也有其副作用。她在投票表決中經常屬於少數的鷹派。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25&issue=201701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052

【專題籽】新年禁忌多 避針線咪剪髮

1 : GS(14)@2017-01-29 10:32:07

新年習俗與禁忌多籮籮,必須小心注意。



【專題籽:新年習俗】農曆新年是充滿歡樂和喜慶的傳統節日,早在夏朝,人們已經以不同方式迎接新年,部份現存習俗及禁忌的歷史更可追溯至約一千年前。但這些傳統背後的典故,你又知不知?



每逢過年,可能大家也會聽說過眾多不明所以的傳統禁忌。香港史學會理事施志明博士指出,以往年三十晚,在街上可能會聽到人唱:「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如果前一晚剛賣完懶,大年初一卻睡午覺,代表「懶」賣不完,全年都會精神不佳。不午睡,晚點起床總可以了吧?年三十晚玩得太夜,初一遲了起床在所難免,但記得避免躺在床上對人說恭喜,否則意味着將卧病在床一整年,亦要避免催促人起床,否則會令對方整年被人催促做事。


初一唔食粥 衣食至豐足

食方面,以為新年定可大魚大肉?實則在傳統上,年初一最好食素不食肉。舊時社會以務農為主,農民一般在初一不會工作或生火,食物早於之前準備妥當。因肉食難以處理,殺生亦不好意頭,故有初一不動刀食肉的禁忌。不只肉類,就連粥都要避免,皆因年初一食粥,衣食唔富足,施博士說:「一年之貴在於正月初一,即大新年,如果第一日已經食粥,意味嚟緊一年運程同衣食都唔富足。」



香港史學會理事施志明博士

年初一別催人起床,否則會令對方整年被人催促做事。

切勿躺在床上對人說恭喜,否則意味着將卧病在床一整年。


忌動刀破財運 新年進步不「快落」

留意財運的你想必已經知道,初一忌買鞋,「嚡嚡聲」,打破財運;亦要切忌爛身爛世,衣着要光鮮,才可為新一年帶來好運。此外,刀、剪刀、針線等利器也要避免使用,因利器有「破」的意味,可破財、破運氣,因此要避免剪頭髮。洗頭髮、洗衣服亦可免則免,否則會洗走好兆頭或財運。打破碗碟有財破、家破、人破之意,當然要小心,但萬一打碎了該怎麼辦?「如果打碎碗碟,之後要講:『歲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再將碎杯碟搵紅紙包好,擺係神枱,唔可以即時掉咗佢。」香港是商業社會,很多人望能得到富貴,所以會講恭喜發財,但其實拜年祝福語也有忌諱,例如不可說「新年快樂」,「商業社會好多人有股票、基金、揸住層樓,好多時價錢上梗係唔想佢『快落』,所以取而代之會講『新年進步』。」



忌食粥。一年之貴在於正月初一,如果第一日已食粥,代表來年衣食不富足。

避免使用刀、剪刀、針線等利器,因利器有「破」的意味,可破財、破運氣,因此要避免剪頭髮。

忌洗衣服,洗走好兆頭或財運。


初二老闆做禡 避請員工食「無情雞」

大年初二,有人選擇開年,禁忌開始解禁。根據傳統,老闆會於農曆每月的初二和十六「做禡」,祈求神明保佑;而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為「尾禡」,除了會準備美酒佳餚慰勞員工外,更有老闆以菜餚中的雞頭對着員工,以暗示解僱對方。這種歲晚打破員工飯碗的做法俗稱為「請食『無情雞』」。如果大年初二要開工「做禡」,做老闆的記緊別以雞頭對着員工,或親自把雞肉夾到員工飯碗中,免得嚇到員工,以為被請食「無情雞」。初三是赤口要避免拜年想必人盡皆知,其實當日還要把初一、初二累積的垃圾送走,意指「送窮」,「新年地區如北區等鄉村地方仍保留類似風俗。不過送窮未必在初三,按地區族群而定,有啲初五先會掉垃圾。」初四不出遠門的禁忌,源自舊時接灶君、迎財神的儀式。施博士指,以前灶是戶口證明。灶君在天庭雖職位低微,但長期守護廚房爐灶,更常聽聞很多是非八卦,因此待在家中迎灶君是重要儀式,要避免出遠門。



年初一打碎碗碟,要講「歲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再將碎物用紅紙包好,放於神枱,不可即掉。

忌掃地,以免把財富和好運掃走。

記者:李煒汯、封愷瑜攝影:許先煜編輯:梁浩維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9/199096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6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