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今天每個還是“小角色”的你,都有可能成為明天的“大咖”

今日所有的商業大咖,昔日都曾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只要了解他們的奮鬥歷程、繼承他們的商業智慧,今天每個還是“小角色”的你,都有可能成為明天的“大咖”。

由UC頭條和第一財經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第一財經新媒體”)傾力打造的UC頭條商業頻道,試圖用全新的角度,帶來商業資訊的新玩法,為讀者呈現深入淺出、富有趣味性的商業智慧、最新資訊,以及全面實用的職場指引。

作為UC頭條和第一財經新媒體重磅打造的精品頻道,商業頻道兼具高品相、全覆蓋,以及實用與趣味兼備三大特點。

第一財經新媒體作為阿里巴巴集團與上海文廣集團(SMG)共同創辦的新媒體子公司,擁有第一財經(CBN)豐富的優質內容資源,不僅能時刻追蹤商界頂級風雲人物的最新動向,還擁有海量的商業相關內容儲備,在動態與靜態內容上實現高水準、高品相的呈現。

UC頭條是UC瀏覽器團隊全力打造的新聞資訊推薦平臺,擁有數億用戶,通過大數據推薦和機器學習算法,為用戶個性化推送貼心優質的文章。

在當下,所有的“商業”一詞通常與冷冰冰的數據、業界術語聯系在一起。商業頻道的主推欄目“大咖小Me”,以商界大咖作為切入點,用商界領袖的言行觀點傳達商業智慧,用人物故事給冷冰冰的商業世界加以溫度。欄目取名“大咖小Me”,意在揭示,今日所有的商業大咖,昔日都曾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只要了解他們的奮鬥歷程、繼承他們的商業智慧,今天每個還是“小角色”的你,都有可能成為明天的“大咖”。

“大咖小Me”內設三個子欄目,分別為“大咖情報局”、“大咖原聲帶”、“大咖相冊”。

“大咖情報局”每天為讀者更新關於商業大咖的最新動向,以及關於大咖們的一些逸聞趣事,在以人物為切入點跟進商業世界最新動態的同時,展現商業大咖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例如個人的成長故事、八卦趣聞等等,把商界大咖從嚴肅單一的形象,還原為豐富立體的形象,拉進讀者與商界大咖之間的距離:商界大咖不僅是報紙上答記者問的“西裝男”,他們也是一群有血有肉、生動有趣的人。“大咖情報局”就是你的大咖“朋友圈”,在這里可以知道他們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就如同朋友圈里的每個好友一樣。

“大咖原聲帶”為讀者網羅商業大咖的采訪、發言以及文章,以商業大咖們的第一視角,用最原汁原味、未經二次加工的文字,傳達商界領袖們對業界形式的看法,以及他們個人的商業智慧與經營理念。“大咖原聲帶”努力做到最全、最新、最優質,第一時間將精選的“高含金量”大咖聲音傳遞到讀者身邊。該欄目旨在成為一架橋梁,讓初入職場的讀者,不需要成為大咖,就可以“像商界大咖一樣從全局觀察形式,抓住要害看問題”,用大咖的視角,重新認識商業世界。

“大咖相冊”由多個主題的圖集組成,包括大咖童年照、大咖生活照等等,用最直觀生動的圖像,展現商界大咖們的不同面。

除了“大咖小Me”外,商業頻道還有兩個重點欄目:“商業頭條”和“職言職語”。

“商業頭條”欄目內,致力宣揚市場化商業邏輯和與世界接軌的商業手法,協助讀者規劃職業生涯、為讀者的團隊組織提供最佳建言、啟發讀者的企業管理方法、發掘新的商業創新。

針對UC的年輕化受眾,商業頻道在傳播商業智慧與資訊的同時,針對年輕職場人士的需求,推出了“職言職語”欄目。目前關於職場類的文章,來源相對雜亂,內容品相參差不齊,而且不同平臺間轉載現象普遍,內容同質化情況嚴重。商業頻道“職言職語”欄目,網羅、篩選全網的職場類文章,在職業規劃、職場人際關系處理、技能幹貨、以及創業必讀四大模塊,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精品文章。秉承著“告別沒營養的雞湯,告別不靠譜的小聰明”宗旨,“職言職語”欄目努力幫助讀者,快速清晰職場定位,實現職場晉升,為你成為商界大咖,添加助推力。

UC頭條商業頻道的三個欄目,“大咖小Me”、“商業頭條”和“職言職語”,其內容各有側重,但核心目標始終不變:讓商業更有趣,讓職場更可愛。用大咖的故事,讓商業變得有溫度;用深入淺出的分析,讓商業變得有意思;用最精華的指南,讓職業道路不迷茫。

商業頻道,努力讓每個有腔調、有追求的職場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39

比音勒芬成功上市 “發現•不一樣的你”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23/1064274.html

______305x240mm-01.thumb_head

“為什麽看了那麽多時尚雜誌,每天早上卻還是不知道穿什麽?

為什麽擁有所有的流行款式,卻還是穿不出自己的風格?

為什麽每每出席重大場合,對著鏡子試了一套又一套,最終還是淹沒在人潮人海中……

我們如此相似,但又如此不同!每個人都有著獨特的時尚密碼,關於色彩,關於風格!”

這是2016比音勒芬“發現o不一樣的你”大型VIP回饋活動的宣傳語,活動已結束,但比音勒芬前進的步伐並未停歇,12月23日比音勒芬成功登陸資本市場,讓市場發現了不一樣的比音勒芬。

伴隨著經濟和文化水平的提升,國內消費者對服裝品牌的認知度不斷提高。服裝不再僅僅是生活的必需品,而是個人追求高品質生活、凸顯個性品位的載體。在國內,高爾夫服飾以其明確的差異化定位,包括準確的目標群體定位,獨特的高爾夫文化定位和跨界的產品定位,成為服裝服飾市場較具活力和增長潛力的細分品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其市場份額正在逐漸加大。

那麽相關企業如何抓住機遇發展壯大?對此,比音勒芬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樹立起行業範例:作為高爾夫服飾企業,比音勒芬將募集資金用於營銷網絡建設項目,信息提升系統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期望借此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提高自身競爭優勢。

比音勒芬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定位於高爾夫運動與時尚休閑生活相結合的細分市場,目標消費群體為高爾夫愛好者以及認同高爾夫文化、著裝傾向於高爾夫風格的中等收入以上消費人群。在產品風格設計上具有鮮明的個性和一貫堅持的風格,強調和目標消費者形成“共鳴”。公司將傳統的高爾夫服飾文化與中國文化進行有效地融合,產品涵蓋專業高爾夫、生活休閑兩大系列,以滿足著裝者不同場合的需求。通過清晰的產品定位、獨特的產品風格及單一品牌的多層次產品覆蓋策略,比音勒芬吸引了企業家、高級白領、演藝名人等高端客戶,形成了具有較強品牌忠誠度的消費群體。

高爾夫服飾註重服裝的功能與創意,是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的融合。與其他服飾相比,高爾夫服飾科技含量較高,在技術水平上更註重功能性,在面料、色彩的選擇搭配上更有技巧。高爾夫服飾在設計上既要體現服飾在運動過程中對人體的保護性,又不能妨礙揮桿、推桿動作,同時要呈現出品位、時尚、生活等元素。另外,高爾夫運動受各種氣候因素的影響,在面料的選擇上既要舒適柔軟,又要求具備防紫外線、透氣、吸汗、易幹等特殊性能。為此,比音勒芬始終堅持“優質的面料、亮麗的色彩、新穎的款式、精細的做工”的產品定位,加大研發費用的投入,保持公司在產品設計上的領先地位,創建良好的創新機制,努力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

這一份堅持和努力不僅獲得廣大消費者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國奧委會的認可,2013年,比音勒芬成為中國國家高爾夫球隊官方唯一專業高爾夫服裝贊助商。今年的里約奧運會上,高爾夫時隔百年重返奧運,奧運健兒們身披五星戰袍拼戰賽場。最終,馮珊珊以274桿、低於標準桿10桿的成績收獲銅牌,成為首位獲得奧運獎牌的中國隊高爾夫球選手;而林希妤則成為奧運會歷史上第一位打出一桿進洞的女子高爾夫球選手。

隨著互聯網的沖擊,越來越多的服裝品牌關閉實體店,轉為“網上商店”或“實體+網店”的經營模式。然而,截至2016年9月30日,比音勒芬擁有覆蓋中國的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門店601個,實體店仍是比音勒芬最主要的銷售渠道。比音勒芬憑借著輕資產的經營模式、嚴格的加盟商資質審核評定機制、良好的創新機制以及對產品品質的堅守,走出了一條具有比音勒芬特色的道路。

比音勒芬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共同期待比音勒芬在資本市場大展宏圖,再創輝煌!

(商業資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16

微信小程序淩晨上線,不懂技術的你,會錯過它的第一波紅利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9/160740.shtml

微信小程序淩晨上線,不懂技術的你,會錯過它的第一波紅利嗎?
鮑禹卿 鮑禹卿

微信小程序淩晨上線,不懂技術的你,會錯過它的第一波紅利嗎?

今天淩晨,微信小程序功能正式上線。

今天淩晨,微信小程序功能正式上線。

微信之父張小龍顯得格外興奮。

197658203679096696

10年前的1月9日,是蘋果手機第一代發布的時間。張小龍選擇今天發布小程序,看來對將微信小程序打造成為顛覆式的產品信心之足。

同時,微信群、朋友圈已經被各類小程序刷屏。抓住第一波紅利的小程序都有哪些?

304949783753578312

從朋友圈的動態以及各大微信群的議論來看,很多人都對小程序的未來保持了非常樂觀的態度。自己體驗了幾個新上線的小程序,朋友圈也幾乎開始刷屏討論。

861153320398231867

匆忙趕到辦公室,開始寫這篇文章。

如何在我的微信上找到小程序?

 1.首先確認微信升級到最新版本

 2.查看一下這兒是否出現了小程序?

120008136388534260

由於微信是灰度發布(就是說一部分人用起來)

 3.你需要找一位朋友轉發一個小程序給你:

319227349232560031

現在的小程序搜索,只支持名稱的非模糊搜索,還不能通過標簽和類型搜索小程序。 

小程序發布了,應付老板怎麽辦?

記住下面的“6大不確定原則”:你向老板匯報時可以使用,“老板我可是一夜都沒有睡啊!”,記得加上這句話。

 不確定原則一

微信小程序的使用體驗接近原生APP,與H5應用相比更加流暢。微信小程序的開發難度接近於H5應用開發,與APP開發相比容易許多。

 不確定原則二

微信小程序不能完全取代H5的地位,除了功能實現差異以外,小程序每次修改後都需要走一遍審核/發布流程,效率上不夠便捷,H5只需要開發團隊自行開發即可,發送到用戶手機上時,無需額外的審核。

 不確定原則三

對於初創團隊、低頻次和低粘度應用都無需開發APP,應該認真考慮從開發微信小程序起步,相比起APP開發,微信小程序開發更加簡單,也更容易借助微信推廣。

 不確定原則四

小程序未來沒有僵屍粉,微信小程序的生態模式不同於以往的公眾號,也與APP的生態模式不同,將用戶沈澱到自己應用上的思維已經不再適用了。我們需要從用戶的使用/需求場景出發,讓用戶在需要你時主動找到你,所以需要更多地關註我們給用戶帶來的價值,而不是期盼將用戶鎖定在應用上,之後再花費心思地激活用戶。

 不確定原則五

流量來源分散,一個微信小程序獲取用戶的方式與APP不同,與APP的分發商城、App Store相比,小程序缺乏集中的流量來源,微信小程序有最重要的三種流量獲取方式是,因用戶主動搜索而被用戶發現、借助微信分享的人際傳播來獲取用戶、線下使用場景的二維碼標簽吸引用戶掃碼。

 不確定原則六

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硬件和物聯網更加適合采用微信小程序提供服務,微信提供了足夠的交互能力以及移動設備的訪問能力,讓上述類型的服務商能夠更加便捷地開發基於手機端的服務入口。

如果上面的6大不確定原則都不能讓你老板滿意,那你就往下面看吧。

我想創業,做小程序能行嗎?

幾乎可以肯定的壞消息,創業者向通過複制現有的知名APP和公眾號大號到新開發的微信小程序,獲得成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過去公眾號創業者的成功,已經使得無數人都在關註微信小程序,幾乎所有的大號和知名APP都開發了自己的微信小程序,同他們競爭的勝算不大。 如何找到微信小程序的創業機會呢?首先要從微信小程序全新的生態模式上考慮,一些原本不適合開發APP的長尾需求和一些頻次很高但粘度很低的輕量需求,都有可能在微信小程序的時代被發掘出來。當這些需求能夠與微信小程序的使用模式相結合,符合恰當的應用場景時,這兒就可能存在一個創業機會。

從紅利上來說,微信小程序的紅利可能會分三波出現,樂觀估計會持續一年半左右的時間。

 第一波紅利,將會是工具類需求。

 如下圖這些已有的工具類小程序:

79056303321842231

 第二波紅利,很多內容服務將湧現。

不同於傳統的自媒體/新媒體的簡單內容形式,微信小程序在提供內容上會更加智能化,包括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提供內容。采用移動端多樣的交互方式來發掘內容,而不是在單純地依靠訂閱或者是關鍵字搜索。

微信小程序便捷的收費模式,以及小程序半封閉的運行環境,都適合搭建收費的內容服務。

未來幾乎所有的內容服務都會是基於微信小程序搭建,采用獨立APP內容服務的產品將僅存幾個知名大戶,比如今日頭條。甚至有人預測,今日頭條之類的APP也會搭建自己的輕應用環境,相當於是今日小程序,那它們更加是為了內容服務而生。

 第三波紅利,最終會出現微信小程序向傳統領域的滲透。

過去,互聯網人常常會遇到傳統行業老板詢問,“你說我的車行要不要開發一個APP?”“找誰能幫我的罐頭廠申請一個公眾號?”

一直以來,傳統行業並不是在拒絕互聯網,實際的情況下,很多傳統需求還不能在互聯網上找到結合點。

如前面提到的,微信小程序具有開發簡單,傳播方便,用戶使用負擔低等特點,這些特點將有利於微信小程序向傳統行業滲透。傳統行業中,數據化程度高、管理密集度大、以及與智能設備和物聯網相關的領域,可能會是最早被微信小程序占據的地方。

也許這正是用微信連接一切的開始。

現在開始做小程序,還來得及嗎?

自從微信小程序開始內測以來,開發者討論和擔憂最大的點就在於,微信小程序難以沈澱用戶,不再能夠定期推動圖文給用戶。

模版消息也只能在有交互的7天以內給用戶發送,對於開發者來說,不能沈澱用戶的微信小程序,似乎就沒有了商業價值。本文前面提到了沈澱用戶的思維需要轉換,在這兒我們探討另一個角度的觀點,不易沈澱用戶的小程序,會延長了同類產品的開發者之間的競爭,實力更強者,產品更加符合用戶需要者,能夠在後期競爭中具有優勢。

帶著這個觀點,我們反思一下公眾號時代,一旦在公眾號開放的初期累計了足夠的用戶,後續的競爭者很難再去超越它,即使後來者的內容和服務做的更好,也不一定有機會超越前者。甚至在公眾號生態下,出現了一些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微信小程序難以沈澱用戶,強調適用場景和用戶價值,使得一些有實力的開發者,有機會去實現後發先至的超越。

只要你相信自身的實力和對用戶價值的理解,現在開始你的小程序項目,應該還不算晚。

在小程序核心生態圈之外,還存在一個農村包圍城市的機會:

除了直接開發小程序,參與核心生態的競爭外,有很多開發者選擇退而求其次,轉來為小程序的開發者提供服務,大概有這麽些分類:

    1、小程序商城

    2、小程序委托開發業務

    3、小程序開發培訓

    4、小程序開發者社區

    5、提供小程序源碼和套件

    6、小程序數據采集和數據分析

    7、雲計算服務

    8、各種SAAS服務

大量的成熟團隊已經在小程序生態的外圍布局,我也在小程序外圍發力,除了在饅頭商學院開設了微信小程序開發課程,運作小程序開發和運營學習社區外,我管理的俱牛網也正在開發內容源的SAAS產品,為小眾旅行行業的小程序開發者提供技術服務。

小程序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455

不想冒死創業的你,如何撈到一家有IPO潛質的好公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1/161987.shtml

不想冒死創業的你,如何撈到一家有IPO潛質的好公司?
二說 二說

不想冒死創業的你,如何撈到一家有IPO潛質的好公司?

如何找到一家有前途的好公司呢?

本文由二說(微信ID:chongershu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蟲二

今天的年輕人好像不投身創業大潮都忒對不起自己,尤其馬雲那句話影響深遠,“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成功了呢”,但左右創業成敗的因素很多,能力、機遇、運氣、人脈缺一不可,也許換一個時機,馬雲就在肯德基一直幹下去了。

沒有足夠積累的創業其實是一種不計後果,孤註一擲,自絕退路的選擇!

對於多數人來說,找到一家合適的公司做為起飛前的落腳點,通過與成功者為伍的方式獲取必要的閱歷、能力、知識、經驗、人脈的原始積累,對後來的發展才是事半功倍,要知道,自己領路和別人帶路的風險完全不同。

那麽,如何找到一家有前途的好公司呢?我們從幾個角度來解讀。

首先判斷一家公司的視角雖多,但從員工的角度只有一個,那就是能不能給你帶來超出預期的經濟回報,其他都不重要。

360的周鴻祎曾說他“不喜歡為錢而工作的員工,但一定要給員工好的經濟回報”,這話的悖論在哪兒?

就一點:一家企業有什麽資格要求員工不為個人發展而只靠使命感支撐呢?每個人都希望做既有意義、又有情懷的工作,但前提是有合理回報,馬雲早年確實忽悠了一些人拿很少的錢跟他一起創業,但那是有縝密的商業規劃和遠期財富故事做背書的,我不認為其中有人是純粹被忽悠過去的。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麽一個結論:

所以結論是如果有哪個公司忽悠你不拿或只拿很低報酬,你一定要用直覺去判斷,你碰到下一個馬雲的機率比中彩票還要低。

下面我們就總結一些判斷一家公司是否靠譜的實用方法。

先說第一個問題,為什麽你要盡可能選擇一家有獨立IPO計劃或時間表的公司?

一般來說呢,不願或者不太著急上市的公司基本是三類:

這類公司大多有員工期權計劃,但變現周期充滿不確定性。

一類是正在虧損做市場,這類公司往往有龐大的現金流,但假如有一天失去了對市場的壟斷控制力,風險其實很高,因為它生存下去的前提是可以不斷拿到低成本投資,這類型的公司很多,比如滴滴、新美大等等。

我知道不少人欣賞這類公司,但為什麽不推薦你去這樣的公司呢?

因為這類公司有可能被一份文件打敗,也有很大可能性兼並或重組,而在這個過程中,公司創始人和VP們始終是有機會解套的,比如優步中國歸了滴滴,柳甄馬上去今日頭條開工了,趕集與58合並,楊浩湧轉首就做了瓜子二手車,土豆的王微也轉行做了追光動畫,但普通員工甚至中層不會有這份好運。

當初優步中國年輕人那種被出賣的感覺就特別強烈,趕集的員工們在58想來也有很多心酸,而土豆員工在優酷又有多少發展機會?

還有一類公司有穩定的粘性客群,但目前價值變現的機會還不明朗,所以寧可等待,這類公司的上市意願就不是特別強烈,比如豆瓣、知乎、果殼。因為他們可能有很好的用戶口碑,掌握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市場,員工有比較好的職業榮譽感和美譽度,也學到了一些東西,但請註意一點,這類公司因為對資金沒有太多渴求,創始人較少受到外部壓力,會堅定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去緩慢的打造公司。

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員工在可預見周期內,只能依靠工資來實現個人價值,相對來說,你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就變得很高了。

還有一類特殊的公司,它在有一定壁壘的市場中掌握了某種核心技術,所以它不缺錢,時刻準備去搏更大的機會,比如做無人機的大疆。

很多人在說《連線》雜誌的克里斯·安德森做無人機也敗給大疆了,沒錯,這說明中國公司做消費級電子產品還是很牛的,但你要註意:

第一,純粹從技術角度來說,大疆未必敢說是站在第一位的;

第二,無人機本身只是個載體,它還是需要很多技術做集成;

第三,這個行業隨時有出現顛覆性突破的可能,因為資本和技術太密集了;

換句話說,整個行業並不處於穩定期,所有企業的江湖地位都是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

因此,上述三類不太急於上市的公司表面很有吸引力,但因為它相當時間內不準備IPO,所以員工呆在這種公司的機會成本很高。

假定你是一家即將IPO公司的骨幹或中層,你的公司可能沒有大疆那樣的江湖地位,也沒有共享經濟之類理想主義的光環,但你仍然有可能拿到相當數量的原始期權,這個期權拆股後可以擴充好幾倍,那麽在這個期權在被授予你個人之後,即使除去行權成本和雜費,你的收入仍然相當於在普通公司幾十年的奮鬥。

所以如果你想奮鬥3-5年就獲得一個不錯的江湖地位以及財富積累,那麽加入一家IPO公司是必經之道,除非你能去像華為這樣薪酬結構的公司。

既然IPO如此重要,那麽你如何確定一家公司有可能成功IPO?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看業績,但怎麽看業績?

打個比方,你有兩家公司做備胎,A公司規模大,做全平臺;B公司做垂直細分市場,但A公司靠燒錢聚客,B公司規模小,但有穩定盈利,你怎麽選?

市道好的時候,你要堅定選擇前者,中國有很多這樣的公司都取得了成功,但在時下,建議你果斷選擇後者。

為什麽?

因為互聯網下半場拼的是商業模式的盈利能力,而賺錢的前提是什麽?就是兩條:

成本+體驗!

我們回頭再看A公司的缺點是什麽?

就是成本很難控制,比如滴滴,最初它和快的競爭打車市場,燒錢燒到背後的投資人都撐不住了,所以拼命撮合兩家合並,大家以為滴滴可以停止補貼了,躺著賺錢了。

然而優步馬上殺了出來,繼續補貼,滴滴好不容易把優步中國吞並了,又以為可以躺著賺錢了,但新政又出來了,把這個業務變成了一個許可證方式進入的小市場。

於是滴滴再換思路,準備一面減少補貼,一邊淘汰冗余運力,以便轉向相對高端的市場,但神州專車、易到用車、首汽約車站出來繼續燒錢補貼,同時還大量招聘司機,目的就是要把滴滴的運力搶走。

這說明什麽?

說明你搶占的市場越大,你舒服賺錢的可能性越小,所以滴滴這類公司雖然規模很大,但它總是處於焦慮之中。

為什麽會這樣?因為燒錢沒有任何技術含量,也不存在門檻,誰不會花錢啊,對吧?特別是大家都知道中國目前貨幣超發,熱錢很多,所以一定會有別的資本進來與你競爭。

現在的情況就很清楚了,滴滴只能在滿足規定準入條件的情況下去和出租車競爭一個很小的有限的市場。

同樣情況的還有小米,大家都知道,最開始小米手機是有先發優勢的,在它推出成熟智能手機的時候,國內還沒有對手,所以2013年和2014年小米在各項數據報告里總是國產手機的出貨量第一,總是天貓和京東雙十一的銷售冠軍。

但後來大家都學聰明了,什麽摩爾定律啊,不靠硬件盈利啊等等這些競爭手段別人馬上就學會了,反過來和你競爭,小米現在的優勢就大大縮小了,小米估值承受的壓力也特別大,到2015年雷軍已經不準再說小米是第一了,也不再公布貨量數據,小米轉而去做MIX這樣高附加值的概念手機,想重新去奪取技術優勢,也就是變相回到了當初那個“為XX而生”的細分市場。

所以我們看到,A類型的公司有這麽幾個特點:

1、有可能成為惡性競爭的策源地,總是很焦慮;

2、基本不提上市計劃,因為形勢總是很不穩定;

3、估值有極大波動。滴滴現在大概300億美元,能否維持很難說,小米曾經到過400多億,現在有人說是40億(或許言過其實)。

4、有可能重新回到一個比較小眾的定位。

我們再來對比一下其他的關鍵因素:

大疆公司是2006年成立的,至今10年。

小米公司是2010年成立,至今已有5年。

對比一下2010年成立,2014年上市的獵豹移動,2008年成立,2012年上市的唯品會。

你會發現:

同樣四、五年的時間,大疆、小米和獵豹、唯品會員工的個人財富積累可能已有代差,我們知道,當時獵豹中層和核心員工出了幾十個千萬富翁,百萬富翁更多。

唯品會在2011年就不惜巨虧把高管期權做到薪酬報表里了,目的就是讓這些期權持有人在行權時確保賺錢。

我們可以想象,這些人無論是退休了還是繼續創業,其實都有一個更高的財富起點。

再比如大疆,你在這樣的企業或許有很強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但還是那句話,你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非常高,2006年做飛控和無人機的公司有多少?死掉的有多少?變成大疆的又有幾個,大家都看得到。

當然,你可以在一家理想主義的公司靠使命感支撐10年,自豪的去享受職業榮譽感,但人的一生中有幾個可“揮霍”的10年?

作為個體,你仍然需要一種判斷和實現自身價值的實用主義方法論。

有些公司可能看起來非常好,也確實站在風口上,但只要它不及時把自己的價值變現,那麽不管它的規模做到多大,江湖地位都是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對員工的價值就是存疑的,你待在這種公司的風險必然是極高的。

在這個問題上,一定不要有老板灌輸給你的代入感,因為公司無論成功和失敗,對大多數老板和高管來說都是有獲得的,也有退出方式的。

樂視體育之前裁了1400人,總編輯也提交辭呈了,但馬上宣布加盟暴風體育,很難說他的個人價值會受多大影響,而對那些排隊辦理手續的普通員工來說,這就是絕對的失敗,因為你的時間和精力白白消耗了。

微信圖片_20170321095456

那麽,加入一家公司的最佳時機是什麽時候?

應該是B輪融資以後。

按一般規律,C輪都會是金額比較大的一筆融資,比如摩拜和OFO的C輪都是1億美元,B輪都是千萬級,小米B輪是9000萬,C輪直接2.2億。C輪的特點是創始團隊和投資人的期望值都提高了,公司在管理層面會有較大變動,大量空降式的高階職場人士大多是在這個時候進入的,公司內部的組織排異性也會在這個階段逐漸顯露出來,所以除非你有特別牛B的資歷和背景,那麽你在此時加入戰場的成本和代價都是很高的。

而B輪的公司往往氛圍是最好的,因為此時公司規模擴大、朝氣蓬勃,老員工的團隊意識和包容精神處在最佳狀態,對新人的排斥不明顯,融入也比較容易。

最後也是最最重要的環節,就是一個公司可能IPO的征兆有哪些?

永遠不要相信創始人的表態,那都是煙幕彈,因為中國公司融資和上市前的黑公關特別厲害,所以很多時候你不能參考公開的消息源,只能自己判斷。

總的來說,留意這麽幾點吧。

第一,公司在條件不具備或時機不到時,突然上線某產品或業務;

不要以為老板腦子進水了,最大可能是市場機構認為公司的想象空間不夠,所以老板不再考慮進入某場景的時機和難度,立刻投入力量快速啟動,那麽如果你在這個時候加入公司,這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時機了。

第二突然加大營銷力度,或者用某種辦法在沖業績。

這說明公司對營收規模有追求了,有一個短期內要達成的任務,快速拉動營收多半依靠巨額依靠巨額投入,不可持續,所以這個短期行為背後一定有短期目的,很可能就是融資或上市。

第三,公司以前追求規模,現在突然強調盈利。

很多O2O或者共享概念是不怕賠錢做市場的,假如有一天,突然強調盈利了,說明公司有優化財務報表的考慮,這個主要還不是忽悠投資人,主要是為了上市,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是公司融不到錢了,燒不下去 ,要自救了,這個靠你自己判斷了。

第四,會議室里突然有一幫人沒白天沒黑夜的做審計了。

未上市的公司沒義務對外公布經營數據和信息,但如果突然有批生面孔跑到公司里沒日沒夜的跟財務報表打交道,這可能是好事將近了。

說明公司可能正在委托三方公司出具中立財務報告,這往往是融資或上市的前奏,比如滴滴2015年5月左右就找了普華永道來做財務報告,說明那時候它有一個窗口期,但數據很快就泄露出來,導致優步加緊了補貼攻勢,隨後優步中國又出來獨立融資,所以滴滴就先放下這個事情了。

第五,公司受公關攻擊的力度突然加大。

黑公關最喜歡在企業上市或融資前發動攻擊了,這種狙擊的效果特別好,有時候甚至能直接弄死一家公司,所以有這種事情也說明好事將近。

第六,企業開始處理一些原來避談的商業閉環。

還是以滴滴為例。

新政之前滴滴估計到了會對車輛準入做一些限制,所以它開始增加自營車輛,但如果自采車輛,在財務模型上就必須解釋這些車輛退役後如何處理。

所以滴滴就搞了個創業夥伴計劃讓司機加盟,用每月保證流水的方式在三年後獲得一部車輛。

第七、仔細觀察外部披露的企業數據。

公司業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水分,有些是通過財務手段做出來的,但公司不會無目的的做這些東西,支撐的動力多半是上市。

比如毛利率,假定行業一般毛利率是5%,而你的公司突然宣稱做到8%,或者公司的應收賬款突然有大幅度增加,這都說明公司有上市的考慮。

這些信息在公司內部很容易核實,即使你不在要害部門,比如你的公司究竟在產品、技術、運營、渠道、銷售以及成本控制上有沒有超出同行的地方,如果沒有,那毛利率突然詭異增加就一定有問題了。

創業 IPO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104

二三線城市的你,該如何賺一線收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7/162140.shtml

二三線城市的你,該如何賺一線收入?
Spenser Spenser

二三線城市的你,該如何賺一線收入?

現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區別,主要在於人情社會和商業社會的區別。

本文由Spenser(微信ID:spenserandhk)授權i黑馬發布。

我曾經提過應對“大城市房子怎麽都買不起”的一個策略,就是回到二三線城市生活,同時賺取一線城市水準的收入。

那麽,具體怎麽做?

我嘗試在這個方向,介紹一下我的經驗和思考。無意在道德上對“逃離北上廣”或者“死都要留下”的行為進行批判比較,只進行理性的分析和實操性探討。

大城市和二三線城市的特點比較

二三線城市:相對來說“人情社會”味道濃一點,就業和發展機會少,平均收入低,生存成本低,生活工作節奏慢,生活質量高(如果有錢的話)。

一線大城市:“商業社會”味道濃厚,就業和發展機會多,平均收入高,生存成本更高,生活工作節奏快,生活質量低。

啥叫“人情社會”和“商業社會”呢?主要看的是當你在爭取優質稀缺資源(熱門工作機會、黃金地段商鋪、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等)的時候,主要靠人情關系,還是靠相對比較透明公開的規則。

其實如果在早些年,我是不會奉勸去二三線城市的。因為彼時中國的城市建設尚處早期,人口城鎮化趨勢遠無現在猛烈。那時的小城市,不僅是人情社會及總體經濟體量小的問題,而是除了工作你幾乎找不到什麽娛樂休閑玩耍旅遊的項目,即便再有錢也活得非常沒有意思。

現在則大不一樣了,如果你多到不同地方走走,會發現小地方的城市建設一樣很好(甚至因為人口密度低而顯得更好),各類商業廣場、酒吧夜店、電影院、公園、景區、食街一應俱全。如果經濟不成問題,只會過得比大城市更加瀟灑。

所以,現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區別,主要在於人情社會和商業社會的區別,以及經濟體量差別帶來的機會豐厚程度不同。而這些區別,對某些人來說是完全可以規避解決的。

策略分析

了解了區別,然後樹立一個“要在小城市活得美上天”的小目標,我們就可以分析一下實戰策略了。

一種情況,是你在小城市有點關系,這樣其實最好辦。掏點錢,求點人,努力擠進國土、交通、稅局等熱門的部門,或者當地的明星企業。一般這些單位每個月都能拿六七千塊的工資甚至更多,而小城市一般房價在幾千塊到一萬多左右,可以活得無比滋潤。

相信每個人都有些個初中同學、高中同學屬於這種情況。當你還在大城市打拼,一年攢的錢都還買不起一個廁所時,人家早已經住上了一百五六平的大房子,開上了小車,而且還貸壓力非常小。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麽牛逼關系的,最終只能靠自己。那麽沒有關系的人該如何找出路呢?

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大方向可以考慮:

方向一:針對小城市高端人才和服務稀缺的情況,結合自己身份和特長,做“獨家”生意。

方向二:針對小城市生活成本低、運營成本低的優勢,提供不受地域限制的產品和服務,做“獨家”生意。

下面結合實際案例,來說說兩個方向該如何實操。

優質服務和需求之間的缺口機會

先說方向一,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案例吧。

我一個老師,在老家高中教了幾年後就辭職了,到了廣州一所很出名的學校任教。後來退休回到老家縣城,做起了課後輔導生意。

因為有名校任教光環和特級教師身份,報名該老師輔導班的學生簡直絡繹不絕。一個班每次招三十人,講兩個小時兩百塊,一周開班兩次,居然還要排隊預約。

結果該老師再次走向人生巔峰,在縣城買了套別墅和若幹商鋪。

所以你看,確實最頂尖的人才資源都在湧向大城市。一般人只看到大城市的競爭愈發激烈,卻沒看到小城市同樣也需要頂級的人才和服務,這樣就帶來了很好的機會。

一個清華北大畢業生在北京也就稀松平常,做個家教頂多收個一百塊一個鐘。可到了小縣城,簡直是風雲人物,如果教學質量又不錯,收個一兩百一樣很輕松。地方小,口口相傳之下,根本不愁學生。

再舉個例子,會上淘寶購物,估計沒人覺得有啥了不起吧?可是現在的農村,年輕人都出門打工了,留下一大堆留守老人兒童,以及文化層次不高的中年人,他們都聽說網上買東西又好又便宜(物流通了,知識沒通呢),但又不知道怎麽做。

前幾年就有人在偏遠地方做淘寶代購,你要什麽東西,我幫你網購,每次收個五塊錢十塊錢。一個月下來,也能賺個幾千塊,在農村已經算相當不錯了。

其實,這種高質量服務和需求之間不匹配的情況,在很多小地方都存在,也帶來了非常多的機會。你看到了,努力去做,一般都會有不錯的收獲。

不受地域限制的賺錢模式

為啥小地方的平均工資總是不如大城市呢?因為經濟體量小、優質企業少。但這種思維,有個默認前提:你把打工作為自己主要的收入來源。

假設換一下思路,我們做一些不依賴當地企業、當地資源的賺錢項目,不就跳出了“在二三線城市智能賺二三線錢”的困境?

比如說做淘寶吧,只要物流到達,你在北上廣深開個淘寶店還是在哪個犄角旮旯開店,本質上是差不多的。核心在於你是否掌握足夠的電商技能、執行力是否強悍。假設你有個等級高的淘寶店,在平均收入2000的小地方,每個月賺個幾萬塊也不是不可能。按照當地的房價和消費水平,跟上天也差不多了。

類似這樣的機會還有嗎?其實還是不少的,我列舉一些例子:

比如銷售你的服務。網頁設計、LOGO設計、編程項目、塔羅占蔔、情感咨詢,現在在網上都火得一塌糊塗。

比如做在線技能指導(也就是各類微課、培訓班、課程啥的),只要你有一項過人的技能,全中國大把人等著你教呢!

比如靠寫作和運營公眾號,可以接廣告賺錢,我身邊就有大把這樣的人。他們情願呆在小地方,那生活質量真是杠杠的。

又比如崗位已經網絡兼職化了(如新媒體助理、插畫師、配音主播、文字編輯等),好的企業給兼職開的工資都不低,拿回小地方算高薪了。

只要你用心觀察,總能發現大量這樣的機會。你需要做的,是拼命操練自己,培養某項能掙錢的技能,而這,並非難事。

二三線城市 人情社會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230

去不了 BAT 的你,如何選擇「至少三年不會倒閉」的創業公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07/162446.shtml

去不了 BAT 的你,如何選擇「至少三年不會倒閉」的創業公司?
IT桔子 IT桔子

去不了 BAT 的你,如何選擇「至少三年不會倒閉」的創業公司?

要去新興創業公司,掙經驗,而不是股份,也不是掙錢。

本文由IT桔子(微信ID:itjuzi521)授權i黑馬發布。

談到行業,我們必須先對一級市場的投資要有一個了解。所謂一級市場,通俗理解,就是我們在 IT 桔子上看到的,某某公司獲得某某機構的✘✘金額投資。通常的天使投資、VC(風險投資)、PE(私募股權投資)的投資行為都被歸類為一級市場。

001

圖片來源於「紅點創投」

一級市場的投資,尤其是天使或者是 VC 投資在選擇一個項目或者某個賽道(某個產業鏈)的多個項目時,通常是看中了這些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創投市場的趨勢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某個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也就是被說爛了的「風口」。

002

003

圖片來源於「雪球」

進入一個處於高速增長的新興行業,從概率上講,要比在一個增長緩慢甚至停止增長或者處於衰退的傳統行業(例如煤炭行業等)工作,機會要更多。當然,機會和風險也是存在正相關的,新興行業的變化速度會更快,這對於那些喜歡安逸生活的人來說,可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在目前這個處於「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就連銀行這樣的機構,都可能變成 21 世紀的「恐龍」。從這個角度看,選擇新興行業所存在的風險,可能也就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麽可怕了。那麽,如何在 IT 桔子上了解到這些信息呢?

004

上面這張圖片來自於桔子雷達(www.radar.itjuzi.com),我們可以看到每個行業的投資事件總量——其中「企業服務」行業的投資事件數量最多,這代表該行業目前的投資熱度最高,其次是電子商務、文化娛樂、金融等。

我們再將時間維度改變一下,分別看一下近 30 天、三個月、六個月、一年,與總的投資事件排名對比一下,會發現行業熱度會有一定的變化。

005

006

007

008

企業服務的熱度是一直不減,但是我們可以看電商行業的投資熱度與之前相比就沒那麽高了,電商行業歷史投資事件總量排在第二,但是從最近一年的投資事件數量變化來看:電商行業在近一年內排名第三,近六個月第四,而近三個月、近 30 天的就排到了第五名,這說明其熱度在某種程度上是衰減的。

你看,根據投資事件數量的變化趨勢,我們是不是可以從中窺見整個創投趨勢的變化呢?是不是瞬間感覺段位上升了啊。這里只是舉了一個小的例子,更多的數據信息還需要從更細的維度和數據去看。例如:某人對教育行業感興趣,但是教育行業這麽大,應該選擇哪個細分領域呢?這時,我們可以選擇桔子雷達的「行業跟蹤」功能,就能得到下面這張圖片。

009

教育行業熱度分布圖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 K12、職業培訓、兒童早教是目前創投市場最火的三個教育細分領域。當然,還有更詳細的數據維度,例如:從不同時間段看教育細分領域的變化趨勢等,在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這些大的趨勢變化對於很多小白用戶來說,都已經足夠用了,當然如果想更進一步去研究,就得花更多精力去往顆粒度更細的維度去走,這些工作是需要每個人自己花功夫去做的。

當然,創投市場的趨勢和熱度變化只是你選擇行業的一個參考標準之一,如果你有清晰的規劃和自己真正熱愛的行業,那就「Follow your heart!」

在行業或者是細分領域確定以後,下面就要去尋找目標公司了。

IT 桔子每天會收錄最新投資事件,也就是哪些公司融資了,那麽這些投資事件對於普通的職場人士有什麽作用呢?

當然有用!一家公司獲得新一輪融資,這些錢會用來幹什麽呢?肯定有一部分是用來擴充團隊,找更多的人幹更大的事情。而且互聯網公司往往人力是最大的成本,所以大部分錢都花在了人力成本上,這樣一想你就知道這些創業公司拿錢以後會幹什麽了——對於找工作的職場人士來說,選擇剛剛拿錢的創業公司,在他們最需要人的時候去求職,是不是勝算會更高呢?例如:最近莫名其妙就火起來的「充電寶租賃」公司(這里我們不做任何建議,只是順帶一提,至於它是不是「偽風口」,留給各位讀者自己判斷哦!具體研究工作需要自己下功夫)

100

其次,看融資金額和融資輪次。金額和輪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這家公司的實力和發展階段。對於喜歡折騰,想在職場擁有更大主動權的人來說,可能去早期的公司(天使輪、A 輪)比較好;但是對於那些希望公司能夠更穩定些,又有發展前景的人來說,可能選擇去中後期階段的公司(B 輪,尤其是 B 輪以後的公司)會是更好的選擇,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大部分已經得到驗證,內部團隊較為穩定,面臨劇烈變動的情況會小很多,最後能夠跑出來的概率也會更大,風險相對就更小。

第三就是要看背後的投資機構是誰。例如獲得紅杉資本或者 IDG 資本等一線投資機構投資的項目,更容易獲得下一輪融資,成功的幾率會更大。

這些成熟的投資機構選擇某個項目時,往往都是做了大量的市場研究和盡職調查等工作,而且是拿真金白銀去投資的,這可是間接的為你降低了選擇成本啊。縮小了選擇範圍之後,再根據其他維度篩選剩下的公司,決策成本也就更低了。

*如果不知道哪些機構算是「一線投資機構」,可以在桔子雷達的「機構」中查看,不管是按默認還是點擊量、投資數量排序,前 2 頁的都可以算是一線了。

200

如果,你想直接看到市場上那些最優秀的創業公司列表呢?

IT 桔子還做了一個「千里馬俱樂部」,這里面收錄的都是估值超過 10 億人民幣的公司。IT 桔子收錄的創業公司接近 6 萬家,但是進入千里馬俱樂部的公司目前不超過 500 家,其概率還不到 1%,這些公司被稱為「標桿公司」。所以,降低選擇成本的另外一個方式就是從「千里馬俱樂部」中選擇優秀的標桿公司加入。

300

選定公司之後,在 IT 桔子的公司詳情頁中,還可以去查看目標公司的網址、簡介、相關競品、招聘職位、創始團隊背景以及與公司相關的新聞、評論報道等內容,從微觀層面建立起對公司的了解。

加入新興行業的創業公司肯定是有風險的,誰也無法保證它最後一定能上市或者被並購退出,就算是最頂級的投資人也無法打包票。創業公司進入「千里馬俱樂部」的概率也僅僅只有 1%,更別說最後上市退出的概率有多大了。

400

但徐小平老師還是會鼓勵年輕人,要折騰:「放棄 500 強,加入中小微。去創業公司,很有可能你就會走上成功的快速車道。加入公司倒閉,你也會獲得創業經驗,你就可以去下一個公司,你經歷了 2、3 個公司,就會有行業一線的經驗。當你真的失敗,你就知道什麽坑應該避免。而且再爛的創業公司也是有工資的。

所以要去新興創業公司,掙經驗,而不是股份,也不是掙錢。在創業公司,失敗就是身價。掙紮意味著有機會,安逸意味著死亡。」

BAT 市場 創投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5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