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產業園從“房東”變“股東”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6404

截至2017年上半年,張江高科已累計投資40億元,投資項目100個。(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8月3日《南方周末》)

一些敏感的產業園區意識到,依靠土地財政與房地產開發的園區模式將會受到制約。他們開始試著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與園區企業共同成長。

為了破解國企入股難的問題,張江高科開始采用基金FOF的方式進行投資。通過這種模式,使得股權投資由國企直接投資轉變為國有資本占一定股份的投資基金來投。

近日,上海首批公開出讓的兩幅租賃住房用地,在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場成交。兩塊地建成後將采取“只租不售”模式,優先為產業園區內各類創新創業人才提供居住配套服務。

早在三個月前,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就聯合浦東新區共同發布了《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下稱“張江規劃”),其中對房產炒作和買賣行為進行了限制。

這意味著產業園區依靠賣地賺錢的模式受到了約束。不過,一批產業園區其實早就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從“房東”變成“股東”。

中國的產業園區誕生於1980年代,主要承載著地方政府發展產業、振興經濟、增加財政收入的使命。所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產業園區都是以國企作為開發和經營的主體。

“本質上,國企產業園並不是以市場為主導的工業地產開發商。”戴德梁行產業地產部主管及董事蘇智淵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園區型的國企並不看重物業載體上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比如土地收入、租金等,而是希望通過給予稅收減免、地價房租減免等手段來吸引高稅收的企業。正因如此,衡量一個國有產業園區的標準往往只有兩個,一個是招商註冊資本/畝,另外一個是稅收產出/畝。

到了1990年代,一批國有產業園區上市,才為股權投資拉開了序幕。

變身科技投行

張江高科(600895.SH)總經理葛培健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當年最早上市的一批園區企業,經過多年的基礎設施建設,積累了一批技術研發企業。但當時的資本市場發達程度並不能完全支撐其快速發展的需求,為此,園區上市公司就通過股權融資與園區企業建立了合作紐帶。

“但當時的股權投資更多是園區的‘副業’,甚至是一種招商的手段。”葛培健說,比如在1996年,長春高新(000661.SZ)就募集資金投向了基因工程藥物項目等。巧合的是,該項技術專利就是來自張江高科技園區的研發成果。

時至今日,園區地價、租金仍在節節攀升,吸引了大量民企逐鹿產業地產。但一些敏感的園區已經意識到,國家調控政策的相繼出臺,使得依靠土地財政與房地產開發的園區模式受到制約。

一批產業園試圖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與園區企業共同成長。張江高科就是其中的代表。張江高科是上海浦東新區四大重點開發區之一——張江高科技園區的開發主體,也是張江核心園區最大的“地主”。

2017年5月8日,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聯合浦東新區共同發布了《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下稱“張江規劃”),除了將張江高科技園區繼續擴圍,最重要的政策是,對房產炒作和買賣行為進行了限制。

“準入門檻提高了。”一位熟悉張江規劃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張江規劃出臺後,為標準廠房、研發樓、辦公樓等產業物業的出售加了把鎖。這些物業的買方過去沒有限制,而現在必須是擁有產業背景的終極客戶,像金融機構就沒有購買資格。

此外,根據張江規劃,為了降低人才準入成本,張江科學城將增加居住用地,並且新增住宅全部只租不售。張江高科作為上海人才公寓最大的提供者,實際上賣不出一套房子。

“張江高科的轉型提前了3年。”2014年5月,葛培健成為張江高科新一任總經理。他來的時候,張江高科ROE(凈資產收益率)長期低於6%,在資本市場幾乎失去了再融資的能力。葛培健四處調研,一度走訪矽谷,希望為張江高科找到新的商業模式。

在他看來,浦東幾個園區中,浦東金橋(600639.SH)擁有高端人才公寓,住戶群體是外企高管,中高檔的租金只要按照每年通貨膨脹的速度增長,就能保證上市公司持續增長;陸家嘴(600663.SH)則擁有上海最貴的商務辦公樓,一房難求,資源稀缺。而張江高科的特點就在於產業集聚,未來必須走“科技投行”的道路,“將科技地產的有形資源轉化成產業投資的無形資源”。

投資更賺錢

“我們已經可以靠投資收益來支撐我們的收入和利潤了。”這是葛培健上任後定下的3年目標。2016年,張江高科的科技地產實現主營租售業務毛利6.69億元,投資收益7.97億元,投資收益占比54%。ROE也提升到了9.18%。

其中,投資收益既包括已經上市的可交易金融資產,也包括未上市企業的股權分紅等。

實際上,張江高科很早就有一些股權投資的布局,但凈資產收益率不高。一位張江高科的高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股權投資的方向是對的,但後來支持這件事的領導離開了,許多事情就沒有落地執行,“畢竟願意做股權投資的領導是少數,國資流失要終身追責”。

葛培健來到張江高科後,首先處理了一批過去的遺留問題。比如張江高科以前投資的一家企業老總上門拜訪,一被問到商業模式,這位老總就開始談政府補貼,葛培健隨後決定賣出所持股份,回籠資金投資新的項目。從此,張江高科也形成了“知進退”的滾動發展理念。

據他介紹,投資標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園區內企業,十二五期末,張江高科園區註冊企業1.8萬家,真正落地經營的有3500家,有租賃關系的818家;再有一種就是無論屬地,先進行投資,再拉回園區租賃的。“房東加股東,股東引房東,然後我們跟園區的企業‘結婚’,再到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去‘生兒育女’。”葛培健總結說。

截至2017年上半年,張江高科已累計投資40億元,投資項目100個,已上市27家,預披露2家,擬上市13家。另外,通過FOF(基金中的基金,以基金為投資標的)模式參與了14只基金的投資,基金投資規模累計17.30億元。投資標的廣泛,包括螞蟻金服、七牛信息、天天果園、喜馬拉雅等獨角獸企業。

究竟地產收益率高還是投資收益率高?葛培健認為,在今後租賃為導向的前提下,地產項目可能要輸給投資項目。比如張江高科最近做的一個地產項目,IRR(內部收益率,用於衡量投資收益)在7%左右,但是股權投資如果選對項目,IRR要遠高於這個比例。

除了張江高科,不少國企園區都在拓展股權投資。如東湖高新(600133.SH)2016年年報顯示,對外股權投資總額8.08億元,同比增長117.62%;南京高科(600064.SH)目前股權投資形成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已經達到100億規模,與地產業務的資產規模基本持平。

不過,這些國企園區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負債率都比較低,張江高科只有58%。實際上,因為被劃進自貿區的關系,張江高科一直是FT賬戶等各類金融創新的試點,能拿到利息極低的貸款。之所以沒有加大杠桿投資,葛培健坦言,根本原因還在於人才不足。

基金操盤

相比民企投資時的自由和靈活,國企園區做股權投資時,要考慮到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因此需要接受一系列政策約束,客觀上導致有時決策鏈條過長。

一位地方國資監管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國有資本在直接投資企業的時候,有具體的投資和風控程序要走,比如非主業投資需要向國資委報批,主業投資超過凈資產一定比例也要審批。國有上市公司除了按照上市公司的管理規定執行以外,還要國資委進行批準。比如在上海,產業投資項目估值在2億以上的標的,需由國資評估中心聘請專家進行評議。

此外,目前A股市場存在一項上市公司國有股劃轉社保的政策,是由財政部、國資委、證監會、社保基金會於2009年下發的《境內證券市場轉持部分國有股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實施辦法》。根據辦法,國資參股企業,發展超過一定規模,上市以後,要將實際公開發行股份數量的10%無償劃轉社保基金,如果國企本身持股比例低於10%,相當於將持有的全部股份劃轉社保基金。

在這種情況下,張江高科曾錯失幾次直接投資的機會。2016年冬天飄雪的時候,葛培健曾帶隊去蘇州拜訪一家國際知名藥企,他看好這家藥企,因為有三個一類新藥都進入了三期臨床試驗。該藥業董事長因為自身持股不高,對國企股東張江高科表示歡迎,但在盡調、審計一概俱全的情況下,其他股東拒絕了張江高科,原因是“張江高科是國企”。

“現在最大的風險不是國資流失,而是市場對國有企業的拒絕。”葛培健在吃過幾次閉門羹後,感受到了沖擊。

為了破解這些問題,張江高科開始采用基金FOF(一種專門投資於其他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的方式進行投資。通過這種模式,使得股權投資由國企直接投資,轉變為國有資本占一定股份的投資基金行為。“戴著腳鐐在市場跳舞。”葛培健說。

2017年5月25日,張江高科發布公告,擬與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泰君安創新投資有限公司、上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及上海科創中心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籌)共同發起設立上海科創中心股權投資基金一期基金。上海科創中心股權投資基金目標管理規模為300億元,其中科創母基金一期基金募集規模65.2億元,張江高科擬出資5億元,該基金重點投資區域是上海地區高新科創園區及上海股交中心“科技創新板”。母基金將繼續發起多個子基金,張江高科也有可能繼續跟投。

東湖高新在運營公司下面也設立了兩只基金,其中一只與國內投資機構矽谷天堂聯手,並且引入武漢市政府的引導性基金,優先投資於東湖高新園區的企業和準備進入園區的企業。投資決策依靠專業機構,但東湖高新保有一票否決權。

虧了怎麽辦

國資股權投資一直面臨很高的風險。2015年底,湖北省就轟轟烈烈成立了長江經濟帶產業發展基金,由湖北省政府財政出資400億元作為引導基金,再由引導基金募集社會資金,發起總規模為2000億元的母基金群,再通過下設子基金或直接投資的方式放大到4000億元。預計最終將帶動一萬億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但到了2017年,據財新網報道,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已有銀行撤資。主要原因是政府“畫大餅”、項目不明確、產業方向不清晰。

最新消息顯示,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已另有所投。根據萬科5月份發出的公告,萬科將與專業投資機構共同發起設立商業地產投資基金,其中就包括長江經濟帶產業發展基金參股的一只基金。

國有資產監管部門的一位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國家整體的政策是鼓勵國有企業開展股權投資的,特別是對新科技、新模式、新業態領域的投資,希望在保值增值的基礎上,形成對新興產業的扶持,但前提是必須要完善決策程序。

“也就是說,不確保每個項目成功,看總體情況。”他表示,具體到某個國企投資時,一個是要按照董事會制定的目標努力,另外就是按照國資保值增值的標準,與國債收益率持平就行,“虧就是虧了,如果不是自身問題導致,問題不大”。

其實,葛培健之所以要做基金,就是希望通過基金投資進行投資組合,可以最大限度規避投資風險。

在張江高科,最先為投資做出決策的,是一個7人組成的投資決策委員會。在投資項目的時候,1個反對、6個贊成的通過;2個反對、5個贊成的暫緩。

委員會成員除了企業內部董事、外部董事,還包括獨立董事,均為投資、會計、審計的知名業內人士,比如獨董李若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培養出的第一位審計學博士。

雖然投資決策層層把關,但國資流失風險依然考驗每一位國企負責人。在被問及是否有過擔心,葛培健說“那是自然的”,並表示願意為失敗負責。他有一句口頭禪——對國資的投資人而言,九十九減一不是九十八,而是零。

葛培健在來到張江高科時,離60歲退休還有3年時間。他坦言,在張江高科的盡情發揮,沒有年齡顧慮是其中一個原因,他本來都已經做好從浦東建設(600284.SH)董事長位置上退休的準備,又被組織突然派來了張江高科。另外一個原因則是責任使然,他上任沒幾天,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到上海考察,提出上海要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不久前,上市公司公告顯示,這一屆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換屆延期,葛培健代行董事長職責。

不過,葛培健還是做好了退休的準備,盡管60歲的他依然年富力強,張江高科的股吧里也有股民不希望他離開。

葛培健希望,他的繼任者可以繼續把股權投資放在公司戰略的高度。他讓公司制作了一條宣傳片,時長4分鐘,包含張江高科的商業模式、戰略以及發展理念。片子當中,沒有出現任何一位現任領導的身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26

雲南昆明浪潮雲計算產業園揭牌運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11/165505.shtml

雲南昆明浪潮雲計算產業園揭牌運營...
靜靜 靜靜

雲南昆明浪潮雲計算產業園揭牌運營...

本文由i黑馬和園區界聯合發布。

【黑馬園區日報】第 18 期

文  |  靜靜

百城動態

深圳招商蛇口前九月簽約銷售780億元 斥資108億新增9項目

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表示,2017年9月,實現簽約銷售金額94.53億元,同比增加51.73%。2017年1-9月,簽約銷售金額780.12億元,同比增加65.49%。土地方面,招商蛇口近期於重慶、南寧、上海、武漢、杭州、青島、蘇州、廈門、湖北蘄春等城市新增九個項目,總成交金額約108.32億元。

江蘇:淮安清江浦45個大項目落戶開工 集中簽約開工項目總投資超600億元

10月9日,淮安市清江浦區舉行重大項目集中簽約、開工大會。45個重大項目集中簽約、開工,總投資604.8億元,其中簽約億元項目27個,協議投資466.3億元;開工億元項目18個,計劃投資138.5億元。

重慶:兩江新區2017年1-8月吸引投資1428億元 增長23.8%

兩江新區管委會透露,在新區4個黃金10條利好等因素的刺激下,2017年1-8月,兩江新區招商引資簽約項目235個,吸引投資1427.76億元,增長23.8%。

雲南:昆明浪潮雲計算產業園揭牌運營

昆明浪潮雲計算產業園正式揭牌運營。這是浪潮與昆明市政府2015年4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落地之舉。未來,雙方將在雲計算、大數據、智慧城市等領域開展深層次合作,共同打造產業集中、創新集聚的信息產業生態圈。

廣東: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逾30%

作為橫跨東西部的省際合作試驗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全面啟動建設3年來,截至目前招商引資累計到位資金20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210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上海:計劃出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實施意見

上海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表示,上海計劃在10月份出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實施意見,聚焦應用驅動、產業協同、科技引領、生態培育,實施“AI@SH”行動。

百企動態

雄安集團:擬首次對外投資

建科院近日開始籌劃以自有資金與深圳市遠致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雄安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資成立雄安綠色發展研究有限公司。三方已於10月8日簽署《設立雄安綠色發展研究有限公司合作協議》。公開信息顯示,這是雄安集團7月中旬成立以來的首次擬對外投資。

綠地:與同濟大學成立科技產業平臺 合作建設特色小鎮

綠地控股與同濟大學宣布共同發起設立校企合作科技創新平臺——“同濟綠地科技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並將在上海奉賢拓林鎮智慧生態特色小鎮開發、嘉興平湖經濟開發區“櫻花特色小鎮”產業合作、同濟校區改造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合作。

華夏幸福:中標安徽肥東機器人小鎮PPP項目

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取得安徽省肥東機器人小鎮PPP項目。該項目基礎設施及公共設施投資建設費用的投資回報率為15%;當年產業發展服務費占入區項目當年新增落地投資額的比例為45%;規劃設計、咨詢等服務費投資回報率為10%。

海康威視:第二總部落戶光谷

海康威視與東湖高新區簽約,在武漢光谷設第二總部,籌建其全國最大研發基地。項目總投資達35億元,未來研發人員近2萬人。海康威視董事長陳宗年率高管團集體訪漢,稱武漢總部將開展智慧存儲、物聯網傳感器、大數據、民用安防、人工智能、高端智能裝備及汽車電子產品的一系列研發。計劃2018年開工,2020年投產。投產後,5年可將年產值做到50億元規模。

政策解讀

發改委:首批生態文明試驗區方案獲批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福建、江西、貴州我國首批3個生態文明試驗區實施方案全部獲批,標誌著試驗區建設進入全面鋪開和加速推進階段。3個試驗區共將針對38項制度開展創新試驗,充分體現了國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合試驗平臺的定位和作用。

國土資源部:集體租賃住房和“小產權房”有本質區別

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廣華明確表示,集體租賃住房和“小產權房”有本質區別。集體租賃住房用地符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村土地利用規劃,經依法批準建設,依法實施不動產登記。“小產權房”既涉及違法用地,又涉及違法建設和銷售,產權不受法律保護。

山東:出臺意見為幹事創業幹部保駕護航 有多大擔當就提供多大舞臺

山東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幹事創業的意見(試行)》,明確了不少鼓勵黨政幹部勇於擔當、幹事創業的措施,如對在下一級黨政正職崗位上幹事創業、實績突出、特別優秀的幹部,可直接提拔擔任上一級黨政正職。

財新PMI:9月財新PMI數據顯示經濟整體向好

近日公布的9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錄得51,低於8月0.6個百分點,結束了此前三個月的上升趨勢;服務業PMI也回落2.1個百分點至50.6,為21個月來最低。受此影響,9月財新中國綜合PMI降至51.4,低於8月1個百分點,為三個月來最低。

園區日報 浪潮雲計算產業園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949

河南發力建18個大數據產業園,中西部借成本優勢彎道超車

大數據產業是以數據生產、采集、存儲、加工、分析、服務為主的相關經濟活動。當前部分中西部省份在大數據產業上實現了“彎道超車”。

河南發力大數據產業

在近期貴州舉辦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的同時,中部人口大省河南也正在加快打造大數據產業。

河南省政府辦公廳日前下發了《河南省大數據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下稱《行動計劃》),力爭到2020年,該省大數據產業競爭力居全國第一方陣,成為全國一流的大數據產業中心。

2016年10月,河南省成為繼貴州之後第二批獲批建設的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隨著18個大數據產業園區建設全面鋪開,河南省正成為中西部地區大數據及相關領域產業的價值窪地,被業內譽為“中原數谷”。

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河南發展大數據產業的一大優勢是區位與交通優勢。河南是內陸地區的交通樞紐,現在正在積極打造信息交流的樞紐。其中,河南開通的鄭歐班列班次、載貨量、貨值等都位居全國前列,鄭州與歐洲之間的航空貨運也在快速增長,鄭州正在發展成為國際航空物流中心。

同時,鄭州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跨境電商物流中心。由於交通樞紐的便利化程度提高,鄭州發展成為中西部重要貿易中心。耿明齋說,貨運、物流的快速增長帶動了很多大數據資源的集聚。

對標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河南提出到2020年大數據產業競爭力居全國第一方陣,其量化目標是,到2019年,河南力爭大數據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億元、關聯業態規模達到2000億元。到2020年,大數據核心產業蓬勃發展,在各行業的深度應用全面展開,政府科學決策和社會精準治理能力顯著增強,大數據核心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關聯業態規模超過5000億元。

在重點任務方面,未來河南將重點圍繞大力發展大數據核心產業;加快推進大數據創新應用;積極發展大數據關聯產業;培育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完善產業發展生態5個方面展開。

在大數據核心產業上,將圍繞應用需求,培育發展專業化的數據采集、存儲、加工處理企業,壯大數據采集存儲、數據加工處理、數據交易流通等大數據核心產業。

在大數據關聯產業方面,將積極發展智能終端、電子核心基礎部件等產業,推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數字創意的融合應用,推動關聯產業與核心產業相互促進、相互融合、協同發展。加快鄭州航空港智能終端產業園區建設,推動智能終端產業從單一手機制造向研發設計、新型顯示面板、高端屏組件、攝像模組等產業鏈上遊環節拓展。

近幾年,通過打造臨空經濟產業,鄭州航空港經濟區實現快速發展。例如,在富士康的帶動下,很多著名智能手機品牌往鄭州航空區集聚,推動了鄭州航空港智能手機產業園於2014年1月提前投入使用。到2015年,鄭州航空港區生產的智能手機就已經突破了2億部,占全球智能手機供貨量的七分之一。

按照《行動計劃》,2018年河南力爭全省手機產量達到3億部;2019年達到3.5億部;2020年達到4億部,成為高端品牌手機生產基地。

中西部彎道超車

近幾年,中西部地區在大數據產業方面的發展頗具亮點。雖然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是,貴陽、成都等中西部城市在大數據發展領域表現也較為搶眼。

其中,成都已經制定出臺了《成都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5)》《成都市推進大數據發展實施意見》《成都市促進大數據發展若幹政策措施》等文件,成為繼廣州、沈陽之後國內第三個設立大數據管理局的城市。

貴州近幾年順應大數據產業革命大潮,重點打造以大數據、高端電子信息制造和高端特色裝備制造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集群和中國內陸重要的智能手機生產基地,最終搭建上下遊一體化的完整智能終端生態體系。

今年2月,中國內地的iCloud轉由雲上貴州運營。有專家預測,僅iCloud這一項業務,將為貴州每年帶來10億美元以上的穩定收入。 統計顯示:到目前,蘋果、高通、谷歌、微軟、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富士康等200多個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項目落戶貴州,投資總額超過了2400億元。

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說,互聯網產業的發展突破了地理條件的制約,地域因素正變得越來越不重要。而原來中西部一些後發的因素,卻變成了優勢,比如地價、勞動力等成本都比沿海大城市低,在沿海大城市的高昂成本之下,很多人才、勞動力也會考慮性價比,留在中西部就近就業。

最新的一個例子是,今年年初,移動電競遊戲研發商、發行商英雄互娛計劃在北京招聘100位程序員,可5個月過去了,只招到了7人,其中4人還辭職。但是公司搬到西安之後,僅用一個月時間就招聘了25人,而且性價比很高。比如,在西安一個技術總監的月薪為18000元,放在北京這個崗位的薪酬則是現在的3到4倍。而這個團隊大部分成員來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按照最新計劃,英雄互娛將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合作設立實驗室及遊戲專業,並在自身發展基礎上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遊戲引擎技術研究、遊戲專業建設、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提供部分科研資金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275

一天揭牌三家中韓產業園,中國稱全力支持國際合作體制創新

新一輪對外開放進程中,各地紛紛探索國際合作產業園模式,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6月11日~13日,由中國商務部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共同主辦的第一屆中韓產業園合作交流會(下稱“交流會”)在江蘇鹽城召開。交流會上,中韓(鹽城)產業園、中韓(煙臺)產業園和中韓(惠州)產業園正式揭牌。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高燕表示,將全力支持中韓產業園開展體制創新和政策實施,積極落實中韓自貿協定有關規定,加快複制推廣上海等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努力把中韓產業園建設成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示範區,以及中韓對接發展戰略、共建“一帶一路”、深化貿易和投資合作的先行區。

中韓經貿往來新模式

中韓自貿協定的正式生效將兩國貿易投資帶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商務部發布數據顯示,兩年來,雙方已經實現了四次削減關稅,目前雙方零關稅的產品已經覆蓋雙邊貿易額的50%。在協定的帶動下,2017年中韓雙邊貿易額達到了2802.6億美元,同比增長10.9%;今年1~4月達到984億美元,同比增長15.6%。截至目前,中國累計實際利用韓國直接投資超過730億美元。中國保持韓國最大貿易夥伴和韓國第二大海外投資目的國地位,韓國則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國和主要外資來源之一。

中韓產業園合作機制是中國商務部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為深入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共識,加快推進產業園建設發展而建立的國家層面合作機制。為落實這一合作機制,2017年12月,國務院批複同意在山東煙臺、江蘇鹽城、廣東惠州等三地,依托現有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立中韓產業園。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亞非所所長宋誌勇認為,中韓雙方可以4個產業園為基礎,開啟兩國新一輪國際合作的新路徑。

半年來,中韓雙方緊密協作,紮實推進上述三個中韓產業園建設,並推動中方與韓方的新萬金韓中產業園的合作交流與協同發展。高燕表示,中韓產業園是新時期中國推動中韓經貿合作的創新舉措,將為中韓經貿合作註入新的動力。

以江蘇鹽城為例,該市以汽車產業為紐帶,全方位加強對韓開放合作。目前,汽車已成為全市多年來最重要的支柱產業,產值占比一直在20%以上。其中合資的東風悅達起亞公司(東風汽車、江蘇悅達各占比25%,韓國起亞占比50%),是鹽城銷售額與納稅最多的企業,迄今累計銷售超500萬臺。

目前,江蘇鹽城與韓國的合作已從單體項目向產業鏈延伸,從汽車產業拓展到節能環保、新能源、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從單一的工業領域延伸到經貿科技、健康美容、文化創意、旅遊觀光以及現代物流等諸多領域。

據統計,目前落戶鹽城的韓資企業多達766家,總投資超過60億美元,年銷售突破150億美元。依托中韓產業園,韓國已成為鹽城第一大外資來源國和第二大貿易合作國。

好的營商環境是加分項

近年來,為吸引投資,全國各地掀起改善營商環境的熱潮。上海推出優化營商環境30條舉措,江蘇在全省推行“3550”改革計劃,而鹽城不僅具有海岸線離韓國較近,土地資源十分豐富等天然優勢,還有不少吸引韓資企業的獨到之處。

第一財經記者在鹽城城區走訪發現,這里韓國元素頗為豐富,到處可以看到韓文標識,甚至還有韓國人可以就讀的外國語學校等。

據了解,目前約有2萬多名韓國人常年在鹽城生活,鹽城市區分布著150多家韓國特色餐飲、娛樂、購物等場所,鹽城兩所本科院校均設有韓語專業。機場與港口通航全覆蓋,讓兩地經貿往來更為便利。

不僅如此,從2018年6月起,中韓(鹽城)產業園的核心區被賦予行使區內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審批權限,這是江蘇在13個設區市以外第一家取得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審批權限的地區。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新通商秩序戰略室室長金昌圭表示,願意仍以韓中自貿協定為基礎,發掘更多投資合作項目,進一步拓展雙方經貿往來。並希望雙方在持續改善投資環境、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小企業合作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更好地實現園區發展。

不過,此前由於中韓關系遭遇波折,韓系品牌汽車2017年在華銷售量整體下滑三成以上,鹽城汽車制造業的產值受此影響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根據鹽城市統計局數據,汽車行業銷售收入2017年增速同比下降42.3%,直接影響了該市規上工業產值的增長。

“我們都希望兩國關系越來越好。”鹽城一位官員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9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