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對外開放進程中,各地紛紛探索國際合作產業園模式,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6月11日~13日,由中國商務部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共同主辦的第一屆中韓產業園合作交流會(下稱“交流會”)在江蘇鹽城召開。交流會上,中韓(鹽城)產業園、中韓(煙臺)產業園和中韓(惠州)產業園正式揭牌。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高燕表示,將全力支持中韓產業園開展體制創新和政策實施,積極落實中韓自貿協定有關規定,加快複制推廣上海等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努力把中韓產業園建設成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示範區,以及中韓對接發展戰略、共建“一帶一路”、深化貿易和投資合作的先行區。
中韓經貿往來新模式
中韓自貿協定的正式生效將兩國貿易投資帶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商務部發布數據顯示,兩年來,雙方已經實現了四次削減關稅,目前雙方零關稅的產品已經覆蓋雙邊貿易額的50%。在協定的帶動下,2017年中韓雙邊貿易額達到了2802.6億美元,同比增長10.9%;今年1~4月達到984億美元,同比增長15.6%。截至目前,中國累計實際利用韓國直接投資超過730億美元。中國保持韓國最大貿易夥伴和韓國第二大海外投資目的國地位,韓國則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國和主要外資來源之一。
中韓產業園合作機制是中國商務部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為深入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共識,加快推進產業園建設發展而建立的國家層面合作機制。為落實這一合作機制,2017年12月,國務院批複同意在山東煙臺、江蘇鹽城、廣東惠州等三地,依托現有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立中韓產業園。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亞非所所長宋誌勇認為,中韓雙方可以4個產業園為基礎,開啟兩國新一輪國際合作的新路徑。
半年來,中韓雙方緊密協作,紮實推進上述三個中韓產業園建設,並推動中方與韓方的新萬金韓中產業園的合作交流與協同發展。高燕表示,中韓產業園是新時期中國推動中韓經貿合作的創新舉措,將為中韓經貿合作註入新的動力。
以江蘇鹽城為例,該市以汽車產業為紐帶,全方位加強對韓開放合作。目前,汽車已成為全市多年來最重要的支柱產業,產值占比一直在20%以上。其中合資的東風悅達起亞公司(東風汽車、江蘇悅達各占比25%,韓國起亞占比50%),是鹽城銷售額與納稅最多的企業,迄今累計銷售超500萬臺。
目前,江蘇鹽城與韓國的合作已從單體項目向產業鏈延伸,從汽車產業拓展到節能環保、新能源、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從單一的工業領域延伸到經貿科技、健康美容、文化創意、旅遊觀光以及現代物流等諸多領域。
據統計,目前落戶鹽城的韓資企業多達766家,總投資超過60億美元,年銷售突破150億美元。依托中韓產業園,韓國已成為鹽城第一大外資來源國和第二大貿易合作國。
好的營商環境是加分項
近年來,為吸引投資,全國各地掀起改善營商環境的熱潮。上海推出優化營商環境30條舉措,江蘇在全省推行“3550”改革計劃,而鹽城不僅具有海岸線離韓國較近,土地資源十分豐富等天然優勢,還有不少吸引韓資企業的獨到之處。
第一財經記者在鹽城城區走訪發現,這里韓國元素頗為豐富,到處可以看到韓文標識,甚至還有韓國人可以就讀的外國語學校等。
據了解,目前約有2萬多名韓國人常年在鹽城生活,鹽城市區分布著150多家韓國特色餐飲、娛樂、購物等場所,鹽城兩所本科院校均設有韓語專業。機場與港口通航全覆蓋,讓兩地經貿往來更為便利。
不僅如此,從2018年6月起,中韓(鹽城)產業園的核心區被賦予行使區內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審批權限,這是江蘇在13個設區市以外第一家取得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審批權限的地區。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新通商秩序戰略室室長金昌圭表示,願意仍以韓中自貿協定為基礎,發掘更多投資合作項目,進一步拓展雙方經貿往來。並希望雙方在持續改善投資環境、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小企業合作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更好地實現園區發展。
不過,此前由於中韓關系遭遇波折,韓系品牌汽車2017年在華銷售量整體下滑三成以上,鹽城汽車制造業的產值受此影響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根據鹽城市統計局數據,汽車行業銷售收入2017年增速同比下降42.3%,直接影響了該市規上工業產值的增長。
“我們都希望兩國關系越來越好。”鹽城一位官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