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滬倫通預計年內開閘,多重規則限制“抽水效應”

A股“南北通”之後又迎“東西通”。

證監會8月31日宣布,就《上海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市場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監管規定(試行)》(下稱《滬倫通規定》公開征求意見,標誌著中英雙方準備近3年的互通機制終於落定。

“抓緊推進滬倫通各項準備工作,爭取年內推出。”證監會主席助理張慎峰8月26日代表證監會公開演講時,再次明確了監管層推動滬倫通盡快落地的決心。

內地市場各類主體在經過滬港通、深港通的多年實踐之後,對於滬倫通的推進節奏都抱有較為穩定的預期。對企業而言,最關心兩地市場怎麽通;對投資者而言,最關心的是,A股即將迎來的是“蓄水池”,還是“抽水機”。

“隨著監管層將工作重心向中長期改革傾斜,開放自然是很重要的一塊。初期試點預計不會大躍進,關鍵是先將路鋪好,之後跟滬深港通一樣,再慢慢擴容。”華創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市場關心的“抽水效應”,目前來看不必過多擔憂,無論是監管層的機制設計還是兩地市場估值優勢的差異,都對東向融資有一定限制。

“滬倫”怎麽通

當上海迎來朝陽的曙光,倫敦的人們才剛進入夢鄉。9點30分,A股開市交易,此時倫敦的投資者,才剛過午夜時分。七個小時的時差,成為兩地證券市場最天然的距離。

但是,一張存托憑證(DR,Depositary Receipt)成為架起兩地市場的橋梁。根據設計方案,倫敦交易所上市企業,可以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中國存托憑證,即CDR;同樣,滬市上市公司也可以到倫交所發行全球存托憑證,即GDR。同時,通過基礎股票和存托憑證之間的相互轉換機制,打通兩地市場的交易。

簡而言之,滬倫通下,產品跨境發行、投資者本地交易。據上證所介紹,滬深港通是兩地的投資者互相到對方市場直接買賣股票,投資者跨境,但產品仍在對方市場。而滬倫通是將對方市場的股票轉換成DR到本地市場掛牌交易,產品跨境,但投資者仍在本地市場。

當然,初期設置了較高門檻,兩地交易所都將對發行企業進行“優中選優”。

為了實現滬倫通的平穩起步,目前主要選取在英國市場流動性較好、有較為廣泛投資者基礎的發行人參與東向CDR業務。初期以倫交所主板高級別上市公司為主,上市年限和市值規模應符合一定標準。

試點初期,機構投資者以及符合條件的個人投資者,可以向其指定交易的證券公司,申請參與滬倫通下CDR投資。投資者門檻方面,上證所後續將在業務規則中對適當性管理做具體明確。

“監管層未來可能會以東向CDR對應的基礎股份占發行公司總股本的某個比例,作為上限標準。”新時代證券研究所所長孫金鉅預計,後續創新企業境內發行CDR,也有可能參考這一模式對數量上限進行核準。

西向GDR同樣將開始於高起點。上證所的A股上市公司可以通過發行GDR直接在英國市場融資。這其中,既包括存量股票,也可以使用新增股票為基礎證券發行CDR。但以新增股票發行CDR,需要滿足監管規定對發行人不得出現違規擔保、董監高違法違規等相應情況的要求。

多重“抽水”限制

此次監管規定出臺,滬倫通規則中一大亮點就是采取雙向發行存托憑證的方式,並且雙向交易都能與其對應的基礎證券實現相互轉換,打通兩地市場的交易。

根據方案,倫交所東向發行CDR,只能以存量股票為基礎,暫不允許通過新增股份發行CDR進行直接融資。不過,為了促進交易,監管層規定,將由跨境轉換機構提供業務初始的流動性。

相比之下,上證所A股公司西向業務中,可以通過發行GDR直接在英國市場融資。

同時為了限制跨市場監管套利,初期方案設置了多方面限制。境內上市公司境外發行GDR,納入境外上市框架進行監管;鑒於GDR可轉換為A股在境內市場流通,為防範監管套利,兼顧商業可行性,對GDR發行條件、發行價格、限制兌回期以及參與GDR跨境轉換的境外券商和存托人都作了規定。

比如,一方面,境內上市公司以其新增股票為基礎證券發行GDR時,發行價格按比例換算後原則上應不得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基礎股票收盤價均價的 90%;另一方面,在境外首次公開發行的GDR自上市之日起6個月內不得兌回為A股。

同時,倫交所歡迎上證所主板市值規模達一定標準的公司到倫敦市場發行GDR,但是按照監管規則,西向GDR業務也設置了核發數量上限。

除了上述機制上的限制之外,業內人士認為,從市場構成和滬深港通實踐經驗來看,滬倫通對A股的“抽水效應”也很難出現。

王君分析,滬市與倫敦市場估值優勢領域存在差異,優質稀缺個股可能是兩地投資者在對方市場的共同選擇。

“GDR會不會返回來增大A股的波動性?風險聯動是免不了的,但是相對滬、深港通而言,倫敦與內地關聯性還是比較低的。GDR更多還是與當地市場股票的聯動性要更大。”王君對記者表示,回顧滬、深港通的發展過程,投資者就可以更加心中有數了。

數據顯示,滬港通開通初期滬股通北上資金較多,2016年~2017年期間港股通南下資金較多,但雙向流動的總體趨勢沒有改變,且滬港通交易量逐年放大,沒有出現交易萎縮的情況。

基於穩妥起步,監管層進一步擴大開放。今年5月,將滬股通每日額度從130億元人民幣調整至520億元人民幣,滬港通下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元人民幣調整至420億元人民幣。

王君認為,滬倫通在推動內地價值投資風格的形成上也將發揮作用。“從滬、深港通來看,當時南下資金投資最多的也是騰訊等稀缺藍籌,北向則是選擇折價較大的金融股以及白酒。”他分析,倫敦市場機構投資者較為成熟,對於推動A股趨向價值投資風格的定價將有一定助力作用。

“滬倫通雙向業務均允許DR與基礎證券相互轉換,這將將影響兩地市場的流動性,且可能產生價格聯動。”孫金鉅也認為,根據其他市場現有存托憑證的運行情況,長期來看,存托憑證的價格將與其發行公司所在市場的證券價格趨同,消除了兩地套利的可能性。

創新企業CDR“穩妥推進”

滬倫通CDR的落地,也將為目前正在推進中的創新企業CDR準備提供一定的實踐經驗。

一方面,在申報文件、核準程序、保薦盡調、會計審計安排和CDR數量上限等方面,提供參考;另一方面,此次滬倫通實踐中也將參照境外上市紅籌企業的信息披露規定,推動CDR整體規則繼續前進。

今年3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於開展優質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幹意見》(國辦發〔2018〕21號)。意見對CDR進行了界定,明確CDR是由存托人簽發、以境外證券為基礎在中國境內發行、代表境外基礎證券權益的證券。

此後,CDR進程提速,尤其是對境外上市的國內創新型企業大開綠燈。6月,證監會發布《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及創新型企業上市的細則文件,支持符合試點條件的紅籌企業率先試水。不久,小米集團就在6月上會接受審核,沖擊首單創新企業CDR。

但在較大爭議中,小米最終宣布推遲發行CDR計劃。在最新的二季度財報會議上,小米方面表示,CDR沒有更新的消息。至此,CDR一路快馬加鞭的推進按下暫停鍵。

“CDR是一種創新,也是在鼓勵企業創新。不過,此前創新企業上市涉及範圍太廣,與滬倫通同步推進兼顧太多,考慮到市場風險偏好和當前的承受能力,節奏上有所放慢。”王君認為,但是政策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不會改變,創新企業上市的方向也不會改變。

證監會8月31日也對創新企業上市做出了最新表態。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2490號建議的答複》中,證監會表示,支持創新企業在境內發行股票或者存托憑證,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舉措,是有效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作用的重大制度創新。

“下一步,將加強與各地區、各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抓緊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和監管規則,穩妥推動試點工作。”證監會稱,圍繞投資者知情權、分紅權、表決權等各項權利包含的具體內容、保障權利落實的制度安排、權利行使的方式和程序、權利受損後的賠償救濟路徑等,將提出相關政策安排和落實舉措建議,並具體落實在相關試點制度中。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向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95

中英月內開會 研「滬倫通」 港交所﹕金融開放無變 反利香港

1 : GS(14)@2015-09-23 01:30:2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22/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昨日與英國財相歐思邦會談後,英國除表態支持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外,更透露中英將研推倫敦、上海股市的互通機制,以及決定增加對英國RQFII(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配額等。滬港通此刻已顯著降溫,若新增「滬倫通」,香港生意會否被分薄?有業界認為短期滬倫通開通機會不大,且日後真正成事對香港反而有利。
广告
相關分析

更多   

明報記者 顧冷冰、魏嘉儀

英國支持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進行本輪(即今年11月)審查時,將人民幣納入SDR。

歐思邦:中國可實現經濟轉型

歐思邦表示,中國將繼續充當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亦可順利實現經濟轉型。同時由於近期中國股災下,資金外流影響迄今亦相對有限,故英國亦投以信任一票。據英國財政部文件顯示,英國和中國將研究推行倫敦上海股市互聯互通機制的可行性,另中國也決定擴大給予英國的RQFII配額,且雙方更會適時成立基金互認工作組等(見表1)。

對此,港交所發言人回應本報查詢稱,滬倫通的宣布,是意味覑內地將繼續對外開放的一大積極信號,並認為堅信本港將會繼續是內地信賴的長期合作伙伴。同時,港交所亦將繼續善用香港服務內地市場的先發優勢,與內地同業攜手合作,搭建兩地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推進內地資本市場的開放。

彭博:結盟助人幣加入SDR

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認為,為加入SDR,中國正在努力發展同盟。雖然美國至關重要,但也有可能重演亞投行的情形,即美國不同意,但其他大國同意。因此在金融發展上廣結盟友亦屬合理。他認為滬倫通即使成事,也不會對香港造成負面影響。他表示,「香港與倫敦的交易時間不同,不大存在競爭。」且一旦中國加入SDR,人民幣的使用量增加,作為外資流入中國的第一站,香港必然受惠。

ChinaQFII.com行政總裁郭子中表示,一旦滬倫通成事,研究部也會在香港設立辦公室,正如歐洲各國的QFII團隊主要都放在香港一樣。歐洲當地始終較少華人,研究中國市場方面,香港優勢較為明顯。

黃國英:開通或致資金外流 暫難成事

另豐盛金融資產董事黃國英認為,此刻滬倫通難以成事,皆因此刻內地股市低迷,一旦開通,會出現買倫敦不買上海的局面。「倫敦和上海投資產品並不雷同,此時開通會出現走資情,加上人民幣貶值預期,此刻開通會變成資金外流通道」。他認為,滬港通此刻如此淡靜,再增加其他國家股市互聯互通機制,也不會增加A股交投。但若將來滬倫通成事,滬港通亦不擔心會分薄。
2 : GS(14)@2015-09-23 01:30:3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22/news/ea_eaa2.htm


【明報專訊】「滬倫通」雖然暫時仍在研推過程,但倫敦的「中國業務」早已開始,並已成為僅次於香港的全球第二大人民幣離岸中心。事實上,近年除倫敦人民幣外匯產品交易額急升外,當地人民幣存款規模,亦同時屢創歷史新高。

日均人幣交易量倍增

據上交所報告,自2011年以來,倫敦的人民幣融資規模節節攀升。2013年人民幣貿易融資額,按年增加10%至427.8億元人民幣(見表2)。倫敦的人民幣外匯日均交易量亦快速增長,由2013年達253億美元,全球佔比19%,僅次於香港,至截至2014年上半年止,倫敦的日均交易量已按年大增1.16倍至424億美元。

人幣存款年增74% 當地歷史新高

此外,倫敦的人民幣存款亦充滿增長動力,截至去年6月底,當地的人民幣存款規模創歷史新高,達254億美元,按年大增74%,惟與香港的9259億元人民幣水平比較,規模仍然為細。在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方面,2013年來自倫敦的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人,佔全球的2%,來自內地和香港的比例分別為49%和20%。至於發債規模,倫敦和香港佔全球離岸人民幣債券總發行規模的2%和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452

中證監:滬倫通不可複製滬港通

1 : GS(14)@2015-09-27 02:46:2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26/news/ec_ecb1.htm


【明報專訊】昨日,中證監於例行記者會首次回應「滬倫通」,指出由於倫敦、上海所在時區不同,不能簡單複製滬港通,將就此進行可行性研究。另外,場外配資清理再有進展,指數熔斷機制總體方案亦得到市場認可。

滬倫時區不同 監管機制差異大

9月21日,中英第七次經濟財經對話成果之一,是雙方「支援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倫敦交易所就互聯互通問題開展可行性研究」。A股次日便炒起「滬倫通」概念。證監會昨日回應稱,在去年11月滬港通推出後,便有境外市場提出希望與中國股票市場建立互聯互通機制。倫敦較早提出探討「滬倫通」可行機制的想法。上交所和倫交所以及相關市場機構隨後就合作模式進行了探討。考慮到上海和倫敦處於不同時區,兩地市場在監管機制、交易制度、市場基礎設施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不可能簡單複製滬港通的業務模式和做法。因此,中證監支持可行性研究,倡導積極探索合作模式。

指市場認可熔斷機制

另外,中證監公布,截至本月23日,69%的場外配資帳戶已完成清理,比上周公布的64%有所增加。恒生網路、上海銘創、同花順的接入系統已關閉或限制其功能。另外,指數熔斷機制諮詢結束,中證監指出,市場對於總體方案表示認可,意見和建議主要集中在熔斷時間長度、與現有個股漲跌幅制度的銜接、漲跌是否均熔斷等方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638

「滬倫通」料明年啟動

1 : GS(14)@2016-03-06 01:54:36

【明報專訊】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Rolet在電話會議中指出,倫敦證交所與上海證交所的聯通計劃,預計明年開始運行。Rolet指出,今年夏天將有進一步消息,並指不只與上海證交所,以至其客戶、監管者包括各類主管部門及利益相關者等商談均見進展良好,並肯定「滬倫通」將按明年開始運行的計劃推進。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05/news/ww_ww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861

中證監:滬倫通研究進展良好

1 : GS(14)@2016-07-15 04:40:43

【明報專訊】中證監昨日於其網站上刊文並引述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正與倫敦交易所就「滬倫通」開展可行的研究,目前有良好進展。倫交所首席執行官Nikhil Rathi亦表示,未來會爭取盡早公布研究成果,並開展合作。

倫交所:英脫歐 滬倫通別具意義

方星海表示,中英政府高層十分重視兩國金融合作,倫港通就是中英雙方探索互利實物金融合作的重大舉措。而近期適逢英國脫歐,市場亦對倫敦未來是否能維持金融中心地位有所質疑。Rathi表示,在英國退出歐盟的背景下,「滬倫通」項目對倫敦鞏固金融中心地位具有特殊意義。Rathi認為,雖然脫歐對英國經濟與金融政策帶來一些不確定性,惟整體影響有限,不會動搖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倫交所亦將一如既往推進中英金融合作。

上月底曾有消息傳出,脫歐或將令中證監重新審視滬倫通框架,料在倫敦金融市場回穩前,內地監管機構不會採取進一步措施推行跨境交易系統。倫交所股票、基金及固定收益市場聯席主管Brian Schwieger則表示,脫歐不會影響兩地交易所的合作,希望可於今年秋季對外公布「滬倫通」細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25&issue=201607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18

未憂「滬倫通」 李小加:通道愈多愈好

1 : GS(14)@2016-12-07 07:24:13

【明報專訊】中港兩地三家交易所昨日終於連通,不過早前中證監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滬倫通」已取得階段性的進展,引來內地與其他地區互聯互通或影響香港的憂慮。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認為毋須擔心,反而認為愈多愈好,並以本港過海隧道為例,指愈多隧道過海人次就會愈多;中國市場愈大,對香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香港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度。

稱中國市場愈大 對港只有好處

港交所主席周松崗稱,香港擁有早人一步優勢,可更快拓展至其他資產類別,而且內地較熟悉香港,加上中國經濟增長強勁,香港毋須擔心。行政長官梁振英亦稱,深港通標誌着兩地互聯互通進入新的階段,是在滬港通的成功經驗上加上創新及優化,同時亦充分體現一國兩制的優勢;香港將作為中國及國際市場的金融中心,並扮演着超級連繫人的角色,實現互惠及共贏。

另外,李小加又提到互聯互通的起源,稱其是誕生於2012年12月6日前後、在深圳一間小茶館與時任上交所理事長桂敏杰的傾談中。他憶述當時桂敏杰提議先覆蓋5至10隻股票,作為試點,但當他們將計劃上報內地監管部門時,反被問為何只有5至10隻股票而不是全部,最終獲得中央的大力支持。

[深港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20&issue=201612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382

滬倫通快上馬 英財長﹕加快準備時間

1 : GS(14)@2017-12-18 03:22:57

【明報專訊】第九屆中英經濟財金對話在北京展開,英國財相夏文達聯同英倫銀行行長馬克卡尼等重要財金官員,到訪北京,繼上周五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面後,昨日再與副總理馬凱會談,新華社引述馬凱表示,是次對話為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注入新內涵。會議中雙方達成了72項共識,涵蓋貿易、投資、銀行業、金融服務等多個範疇。當中最矚目的,是雙方同意加快「滬倫通」的準備工作,同時研究兩國債券互通的可行性。

研究兩國債券互通及基金互認

現時,香港是連接內地與境外金融市場的最主要關口,但日後這角色將受到挑戰。據財政部昨晚發表的《政策成果》,中英雙方歡迎「滬倫通」的研究與準備工作上所取得的進展,並同意加快推進準備工作,適時審視啟動滬倫通的時間安排。而且,雙方又同意進一步深入研究兩地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以存託憑證的方式,到對方市場掛牌上市,以實現兩地市場的互聯互通。同時,中英監管機構將在滬倫通框架下就跨境證券監管執法合作。

雙方亦計劃在債券市場上進行互聯互通,將會就中英債券市場互聯安排啟動工作組,展開可行性研究。另一方面,英方歡迎中方給予匯豐銀行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牽頭承銷熊貓債的資格,中方則歡迎英國企業在中國債券市場發行熊貓債。近幾年內地與香港推出的各項互聯互通措施,將計劃擴展至英國。除股市及債市外,聲明亦指出,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與中證監同意,啟動「基金互認」的可行性研究,以深化在資產管理領域的合作。

一帶一路合作 卡梅倫將參與

現時香港是全球最主要的離岸人民幣中心,但倫敦銳意拓展人民幣業務。雙方昨日表示,同意繼續推進中英跨境人民幣業務,支持在中英兩國貿易和投資中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中方並表示,歡迎更多的英國當地銀行和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加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

在「一帶一路」方面,中英雙方亦達成一項建議,並促成英國前首相卡梅倫找到新工作 ──雙方將成立中英雙邊投資基金,首期10億美元,英方將由卡梅倫參與其中,基金將投資於中、英及第三方市場的創新、可持續和消費驅動型增長機會,以創造就業、促進貿易,並支持「一帶一路」倡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698&issue=201712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2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