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越限越買!杭州限購前夜遭遇”爆買“:政策相對溫和

“畢竟西湖九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金秋的杭州樓市悄然爆發,風光無限。

平時,杭州房管局的網簽系統每天20:30左右就結束了,但在9月18日,晚上八九點後,還不斷有當晚簽訂的購房合同上傳,一直延續到午夜零時。因為第二天,也就是9月19日,杭州的住房限購政策就要開始實施。

限購政策明確,在市區限購範圍內暫停向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杭州戶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最新的限購政策在9月18日近17時發布。在政策未發布前,杭州透明售房網上顯示的市區新房簽約套數不足700套,而到了當晚12時,這一數據已經上升到了3089套,其中僅限購區域的住宅就簽了2859套。再看9月18日,這一天杭州新房二手房總成交量達5105套,創杭州有史以來單日成交量新高。

趕“末班車”的購房者

“我們基本上在18日上午就聽到風聲了,於是馬上對手上有明確購房意向的客戶進行了梳理。手上代理了20多個樓盤,18日那天打電話核實戶籍的客戶大概有上千組,最主要是戶籍的認定,看客戶是否在限購範圍內。”浙江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荊海燕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當晚簽約的客戶,有一部分是外地購買者且在杭州不止一套房的,屬於新政限購範圍內。她透露,18日晚有從外地趕來簽約的;也有一部分是之前還比較猶豫的客戶,因為現在杭州的房價整體上已經比較高了,他們還需要考慮一下,但因為出了這個新政,當天有些人馬上就拍板簽約了。

“其實,稍微大牌點的開發商,稍早前都多少已聽到消息,事先都已安排過簽約,所以昨天沒有出現各大售樓處火爆的簽約場面。而昨天5105套創紀錄的網簽量,大部分是比較晚知道消息的開發商的客戶,房源基本集中在比較周邊的郊區,趕末班車緊急簽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該業內人士還說,從新政發布到19日零時,這段時間內的沖量還是非常明顯的。“有些客戶之前跟售樓部都有聯系,當晚通過傳真方式把合同文件處理掉,把款打過來,把發票開掉,這樣就等於把合同辦了,趕在19日零時前上傳到網簽系統。而其他相關的調檔和審核購房資格等事項,則挪到19日或19日以後來做。”

荊海燕對記者表示,其代理的樓盤中,萬科等開發商的樓盤賣得比較好,因為布點都在熱點板塊,比如錢江世紀城和未來科技城,都是現在投資者比較追捧的區塊,另外還有城東新城等樓盤也不錯。

限購前夜有開發商漲價嗎?“突然漲價不可能,因為之前都簽過認購協議,價格基本都明確過的。”荊海燕回答本報記者。

“靠近市中心的房子基本上之前都漲過了,或者說現在庫存也不那麽多了,開發商也不那麽著急。因為一旦限購,市中心的投資標的會更高,更無須擔心銷售問題。”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漲價空間是有的,但是時間不夠,從公布新政到截止時間就那麽幾個小時,如果開發商漲價了,客戶萬一一猶豫就意味著丟失了一個客戶,犯不著。

這一波的上漲行情

杭州房地產業內人士余海洋對記者表示,杭州樓市這波上漲行情可以回溯到2014年8月份,那時候執行多年的限購放開,限貸放松,再加上部分城市出臺了相關利好政策,杭州樓市趕上了基本面的放松,銷量開始上漲。量上去了,價格的上漲則是從2015年3月份開始——經過了前面幾個月存量的去化,再加上貸款的優惠政策等,市場逐步火了起來。

“今年春節是一個分水嶺。春節之後客戶來訪量逐漸增加,市場需求回暖,特別是G20杭州峰會這一利好因素,讓更多人關註杭州、更多人來到杭州。造訪量一旦增多,成交量就更大。”前文提及的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迎接G20的這幾年,杭州也做了一些整治,面貌煥然一新;而房價對比北京、上海,確實呈現一定的價值窪地,當然就吸引了很多外地投資者。像北京、上海、廣州、蘇州等地的投資者來到杭州,有比較中意的當時就買了。今年1~8月份,杭州的外地購房者占比達28%多。

余海洋告訴記者,G20對整個杭州影響都很大。其中,對杭州整個城市配套建設的提速作用十分明顯,比如機場高速、地鐵4號線都在G20前開通了。

在溫州從事珠寶生意的陳小姐今年5月份購入上城區的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當時價格為3.4萬元/平方米,現在已經漲到4.6萬元/平方米。陳小姐告訴記者,當時入手是基於幾方面的考慮:一是看好貨幣政策寬松、利率低;二是看好G20和2020年將在杭州舉辦的亞運會等利好因素。看現在這個漲勢,陳小姐有點後悔了,當時由於資金還沒到位只買了一套。不過,陳小姐沒有獨占好處,她的舅舅、阿姨等親戚都買了。

據杭州的透明售房研究院統計,2016年上半年,杭州全市新建商品房共成交11.3萬套,較2015年上半年增加了76.5%;上半年成交總面積1172.6萬平方米,總金額1830.2億元,均為半年度成交量的歷史最高值。截至8月底,杭州市今年新建商品房成交突破15萬套,已經創下歷史新高。

透明售房網數據顯示,2016年8月杭州全市新建商品房共成交1.99萬套,較2015年8月增加了66%,列歷史同期第一位。

這期間,杭州各大售樓處也上演了一幕幕火爆的情景,比如天都城·天瀾蘇荷苑,這一樓盤偏居在余杭,數年前是少人問津的地段,現在竟被排隊搶購。繼5月首開之後,半年累計售出1300余套房源。

新政之後的樓市

新政之後的杭州樓市會如何走?

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限購政策會有一定的作用。此前,杭州有一個樓盤封盤,被房管局處理了,再加上這段時間5天內連續出兩個政策,這對市場來說還是有一定的警醒作用的。後續的情況還要看市場對這個政策的消化程度。

不過,該業內人士認為,這個限購新政沒有結合相關的金融政策,也沒有跟社保掛鉤,外地人買第一套是沒有問題的,而且他們還可以通過家人或親戚朋友的身份證去買二套、三套。“政府出臺這項政策無非就是不想把杭州變成一個投資性城市,但是實際政府又很需要在未來五到六年內通過樓市為它大量推進的基礎設施建設輸血,所以也不太允許市場壞掉。”

“不希望市場冷掉,但太熱又不好,所以會在一個合理的熱度內繼續往上走。在這個階段,不會有那麽多瘋狂的漲價或房東跳價,會讓市場稍微冷靜一段,至於後市怎麽樣,要看後面的成交量如何。”上述業內人士補充道。

荊海燕也認為,這個政策相對溫和,還是有很多空間的。“現在沒有什麽房子了,預售證一領出來,一開盤就賣光了。前段時間很多開發商都撐著賣,不想賣得這麽快,因為價格一直在漲。特別是剩余房源不多的樓盤,預售證都不著急領,所以基本上手里沒什麽房源。這樣的情況在杭州的開發商中所占比重還是比較大的。”

克而瑞華東機構總經理劉晨光表示,國家金融政策基本面並未收緊,土地端融資能力強,買房金融杠桿支持強,故目前各個城市“溫柔”地出政策,對於價格殺傷力有限,近年來杭州庫存量急劇縮減,去化周期已跌至6個月,供求失衡,供求關系要到11月份才能趨穩,因此,短時間內出現大家期待的價格下降、成交量暴跌可能性小。

陳小姐也比較樂觀,她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現在人民幣估值預期往下,炒股行情不好,杭州是好地方,新政也比較寬松,接下來她還會入手,身邊的幾個好朋友也在準備加入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13

中商聯:預計2017年“兩節”物價將溫和上漲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日前從中國商業聯合會了解到,2017年元旦、春節消費品市場如沒有大的自然災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水平將是平穩、溫和的,預計上漲水平將略高於去年同期2%的水平。

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傅龍成表示,預計2016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10.3%左右。“從目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趨勢看,2017年經濟下行壓力不會比2016年進一步加大,發展環境將會有所好轉,消費品市場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增速仍將在10%以上。”

傅龍成說,預計2017年元旦、春間期間消費品市場將總體穩定,供給改善、品質提高。中國商業聯合會預測,2017年元旦、春節期間消費品市場將繼續穩定增長,但在居民境內、境外旅遊快速增長的環境下,增速將繼續呈現回落趨勢。

中商聯全國年貨購物節啟動儀式現場。攝影/章軻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以及居民消費向品質消費、選擇性消費轉變的促進下,市場商品供給結構有所改善,商品品種進一步豐富,有品質的商品增多,商品多樣性、可選擇性增強。

“今年以來,居民消費價格水平雖比去年有所提高,9、10月工業品出廠價格由負轉正,但從2017年整個經濟發展環境看,居民消費價格不會大幅上漲,仍將保持溫和上漲的態勢。”傅龍成說,元旦、春節期間,如沒有大的自然災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水平將是平穩、溫和的,預計上漲水平將略高於去年同期2%的水平。

傅龍成說,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在食品需求表現出明顯的向品質、健康、安全消費轉變的趨勢。預計2017年元旦、春節期間,品質品牌、老字號、健康、綠色、進口等食品將保持快速增長。

線上、線下零售商在增速回落的壓力下,將圍繞迎新年、購年貨,采取力度更大的、形勢多樣的促銷活動,促銷活動除了打折外,將有更多的促銷活動和體驗、文化、旅遊、體育、健康等融合。政府主管部門、行業組織也都采用各種方式促進年貨節市場銷售,確保全國消費者過上豐富、祥和、快樂的節日。

中國商業聯合會還預測,2017年“兩節”期間,旅遊的快速增長,個性化消費的增強、新業態的大量湧現,推動著大眾餐飲持續較快增長。預計2017年元旦、春節期間,限額以下單位和個體戶餐飲收入增長12.5%左右,其中年夜飯依然紅火。有特色、有品質、有安全、就餐環境好、價格合理的餐飲仍是消費者的首選。

在網民增長趨於飽和、網上購物激情減弱、國家對網上假冒偽劣商品、炒信、刷單等影響市場秩序、不公平競爭行為打擊力度的加大的環境下,網上實物商品零售增續將繼續回落,預計2017年元旦、春節期間,網上實物商品零售額增長20%左右。

中國商業聯合會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69601億元,同比增長10.3%,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回落幅度明顯縮小。

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31833億元,同比增長10.2%,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7768億元,同比增長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9個百分點。商品零售額240496億元,同比增長10.3%,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1個百分點;餐飲收入29105億元,同比增長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9個百分點。

在日前召開的“北冰洋”2017年(第七屆)全國年貨購物節上,中國商業聯合會表示,繼續推進落實國家的“消費驅動、服務提升、一帶一路、互聯網+、提質增效、低碳消費”等發展戰略和創新思路,積極推進年貨節的市場化、品牌化、專業化和覆蓋面。

據中商聯初步統計,截至目前,本次“年貨節”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沈陽、石家莊、濟南、武漢、鄭州、青島、三門峽、成都、瀘州、西安、南京、徐州、連雲港、銀川、臨沂、德州、福州、三亞等全國百余城市同步進行。各大中型零售商、酒家酒店、中華老字號企業,以及各地參展商、經銷商與采購商的參與,參加本屆年貨節企業數量預計達到6萬多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973

瑞銀汪濤:2017地產溫和調整 經濟增速預計6.4%

在1月10日“第十七屆瑞銀大中華研討會”上,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2017年房地產市場調整可能會相對溫和,政策的主線仍然是穩增長的同時防風險,預計2017年GDP增速為6.4%。

汪濤分析稱,2016年中國經濟實現穩增長主要有兩個因素:其一是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定了增長;第二是房地產大幅反彈在絕大多數人的預期之外,這一反彈涵蓋居民部門房貸等杠桿因素,不過,雖然房地產銷售兇猛,但是新開工和建設並沒有太大的反彈和複蘇,因此對經濟正向拉動作用並不大。

預料之外的還有大宗商品價格的劇烈反彈。汪濤認為,需求和供給雙側的因素都很重要。需求方面,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2016年好轉,提供了穩需求的基礎,使得市場對鋼鐵、水泥的需求有所恢複,但是2016全年煤炭需求仍然下降。供給方面則包括限產和去產能。因為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價格大幅反彈帶來庫存的調整。原材料價格上漲使PPI(生產價格指數)漲幅從2016年初的-5.9%至年底的4.8%,形成巨大反轉。

“大家不能只看下遊企業成本走高,上遊企業由虧損轉為盈利也同樣非常重要。去年全年的工業企業利潤得到恢複,一些特別困難的行業和企業的盈利出現了大幅反轉。因為價格轉正,銷售收入增長較前一年得到顯著提高。”汪濤表示。

就2017年房地產市場走勢,汪濤認為,從去年9月底以來房地產政策已經逐漸收緊,2017年的房地產銷售會下行,相關建設活動會相對走弱,但整體投資的調整會較為溫和。

汪濤提出,溫和調整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雖然三四線地區庫存比較高,但比之前已有所下降;第二,2016年整體新開工和房地產投資並不強勁,下行的空間稍微有限制;第三,房地產的政策雖然在收緊,卻並不是大幅的打壓,和2010年、2011年那一輪並不相同。其認為,雖然不排除泡沫化傾向得不到緩解,政策將繼續收緊的可能性,但從目前來看,溫和政策正在逐漸推進。

汪濤認為,今年年國內經濟相對來說比較平穩,但是外部幹擾和不確定性可能會比較大。而談及今年政策的主線,汪濤認為首當其沖是“穩”——穩增長的同時防風險。

“穩增長並不是保證GDP增速達到6.7%,而是指增速不能出現大幅的下滑。如果有外部沖擊或房地產調整幅度過大的情況,必要情況下財政政策會加碼。201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到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有效,所以積極政策還會持續,而且會更加有效。”汪濤對記者稱。

第二是防風險,汪濤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中性。2016年下半年國內經歷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漲、資產泡沫受擔憂、債券市場去杠桿、通脹回升,外部經歷美國加息且利率預期走高。汪濤預測,今年政策的基調將會中性偏緊。

“我認為今年不會調整基準利率,但是七天回購、國債收益率等市場利率可能會繼續在高位運行。”其補充稱,匯率政策將繼續依靠資本外流的管制,並在保持目前機制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但是不會有重大的調整。汪濤認為,今年經濟增長將呈現溫和的調整,2017年預計GDP增速為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31

統計局:12月PPI漲幅擴大 CPI溫和上漲

國家統計局1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增加2.1%,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漲幅回落。

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漲幅回落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指出,12月份,CPI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2.1%。2016年全年CPI同比上漲2.0%,漲幅比2015年擴大了0.6個百分點。

繩國慶分析,從環比看,12月份CPI上漲0.2%。其中,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4%,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08個百分點。12月份受全國平均氣溫偏高影響,鮮菜和鮮果價格漲幅均弱於歷史同期平均漲幅,環比分別上漲0.1%和2.9%,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05個百分點。糧食、水產品和豬肉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3%、0.3%和0.2%,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03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2%,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15個百分點。其中,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氣等能源價格分別上漲3.1%、3.6%和2.1%,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06個百分點。

從同比看,CPI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主要是由於對比基數相對較高的影響。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4%,漲幅比上月回落1.6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0%,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價格漲幅由上月的15.8%回落至2.6%,對CPI的影響減少了0.30個百分點,是同比漲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的報告顯示,從全年來看,CPI運行總體呈現出年初年末較高、年中較低的U形走勢,這主要與食品價格變化趨勢有關,即食品價格在年初和年末漲幅均比較高,年中比較低。但在影響食品價格變動中,上半年與下半年的影響因素卻有很大不同,如果說上半年主要受“豬周期”和菜價上漲的影響,那麽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則主要由於天氣變冷等原因使得蔬菜和鮮果價格漲幅回升。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認為,PPI回升、向中下遊的傳導會在一定程度上擡升CPI中樞;從需求端看,汽車和石油制品相關消費繼續支撐消費整體增速持穩。季節性因素決定從12月至次年2月CPI環比反彈。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此前表示,2017年一季度豬肉價格下行周期可能結束,之後有所回升。由於生豬存欄量處於3.68萬頭的低位,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帶動豬糧價格上升,豬肉價格在2017年將迎來上行周期。受供需因素和投機行為的影響,目前部分地區豬肉價格已經出現大漲。冬季臨近天氣變冷影響蔬菜生產種植,年末消費旺季到來,蔬菜、水果、肉類以及水產品價格都可能上漲。前期市場流動性保持充裕對CPI形成支撐,大宗商品和原油價格上升,工業產品價格回升,工業領域產品價格上漲逐漸傳導至消費端,帶動核心CPI上升,形成物價上行周期。由於宏觀經濟緩中趨穩,貨幣政策基調擬為穩健中性,相關政策在穩增長的同時更加重視結構性改革,不會輕易采取過度刺激舉措。在供求關系和投機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部分供需偏緊的食品價格可能出現快速上漲。預計未來CPI同比漲幅小幅上漲。

PPI同比漲幅持續擴大

12月份,PPI環比上漲1.6%,同比上漲5.5%。2016年全年PPI同比下降1.4%,降幅比2015年收窄了3.8個百分點。

繩國慶表示,從環比看,12月份PPI上漲1.6%,漲幅繼續擴大。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0%,漲幅與上月持平;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3%,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從主要行業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8.0%、4.3%和2.5%,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1.9、0.8和0.6個百分點,合計影響PPI環比上漲約1.0個百分點;煤炭開采和洗選、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3.4%、2.4%和0.7%,漲幅比上月分別縮小6.9、2.6和0.9個百分點。PPI環比漲幅擴大的原因:一是受匯率波動等多因素影響,進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升了部分工業品出廠價格;二是工業生產和市場需求穩定增長,去產能、去庫存政策的效果顯現,供需關系逐步改善。

從同比看,12月份PPI上漲5.5%,漲幅比上月擴大2.2個百分點。分行業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加工業價格同比分別上漲35.0%、34.0%、19.7%、17.1%和16.6%,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12.8、5.4、13.5、4.5和7.6個百分點,合計影響PPI同比上漲約4.2個百分點,占總漲幅的76%左右。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2017年第一季度PPI大概率持續上行,很可能引發市場和政策當局對於通脹過高的關註和擔憂,從而影響到供給側改革推進的節奏力度以及貨幣政策的松緊。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表示,2017年社會總供給大於總需求的狀況沒有改變,物價缺乏大幅上漲的基礎。從居民消費價格來看,勞動力成本上漲會推動服務價格上漲,豬肉價格高位企穩,蔬菜、鮮果等食品價格受天氣等因素影響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從工業品價格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大幅反彈的動能不足,我國產能過剩問題仍比較突出,價格難以持續回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56

“二師兄”拉動2016年CPI溫和上漲 2017年物價預期平穩

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2.0%,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比上年下降1.4%,但是12月份同比上漲5.5%。

分析人士稱,2016年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工業生產者價格月度同比由降轉升,2017年趨勢平穩。

“二師兄”拉動CPI溫和上漲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6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0%,漲幅與前三季度持平。其中,城市上漲2.1%,農村上漲1.9%。

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上漲3.8%,衣著上漲1.4%,居住上漲1.6%,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5%,交通和通信下降1.3%,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1.6%,醫療保健上漲3.8%,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2.8%。

顯然,食品煙酒價格和醫療保健上漲的幅度最大。數據也顯示,在食品煙酒價格中,豬肉和鮮菜價格上漲最猛。其中,豬肉價格上漲16.9%,鮮菜價格上漲11.7%。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0%這個數字反映了新常態下物價還是平穩的,沒有明顯的通脹或通縮。“因為宏觀調控得力,經濟結構得到了有效轉換,服務業在提升,制造業也在往高端走”。

胡遲說:“豬肉價格上漲幅度較大,是因為趕上了上行周期,前幾年豬肉價格長期低迷,今年就比較高。鮮菜價格上漲幅度較大,一般是因為極端天氣,比如說夏天天氣太熱或者幹旱、洪災,冬天則是天氣太冷,這些都會影響物流,增加運輸成本,或者影響蔬菜的供給。”

2012年至2013年,生豬養殖業大多處於保本微利時期,2014年和2015年則處於虧損嚴重期。2016年3月份以後,豬肉價格連續幾個月上漲,並直逼2011年創下的19.6元/斤的歷史高點。

而2016年夏季,南方遭遇特大暴雨襲擊,多地暴發特大洪水,農作物受損減產。

胡遲分析,醫療保健上漲幅度大主要是因為醫改。醫改的主要目標是要降低藥品的價格,改變目前醫院“以藥養醫”的狀況,同時相應提高醫療服務的價格,承認醫生的勞動價值。“目前已經拉開了醫改大幕,醫療服務的費用提高很可能是一個逐漸上升的過程。保健是奢侈的需求,價格越高,漲得也就越高。”

去年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環比上漲0.2%。那麽,2017年會有通貨膨脹的可能性麽?

胡遲認為可能性不大。他說,因為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符合國家大的經濟增長態勢,而且按照目前的政策來看,國家采用的都是結構性調控之類的溫和的方法,不會用大規模刺激政策。

PPI月度同比由降轉升

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1.4%,自9月份起結束連續54個月同比下降後,同比漲幅不斷擴大,12月份同比上漲5.5%,環比上漲1.6%;全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比上年下降2.0%,12月份同比上漲6.3%,環比上漲1.9%。

胡遲分析,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在去年9月後同比漲幅不斷擴大,反映了增長的項目帶動了生產資料的需求,調節產能過剩也取得了一定進展,過剩的供給得到了消化。

2016年2月5日,國務院印發的《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在近年來淘汰落後煤炭產能的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用3年至5年的時間,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適度減少煤礦數量。

2016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促進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強調加快退出過剩產能,依法依規退出和處置過剩產能,引導不具備競爭力的產能轉移退出。

隨後,中國鋼鐵等行業協會和各地方政府紛紛表態,將提前完成全年任務,並有望超額完成。

至於反映企業經營壓力的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在去年12月份同比上漲幅度較大,胡遲認為,這屬於短期的波動,是正常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295

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年內二度上調 央行繼續溫和去杠桿

美聯儲加息的靴子剛剛落地,中國央行迅速跟進,一口氣上調多項政策利率。

3月16日淩晨,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上調至0.75%~1.0%後,中國央行上午上調逆回購和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10個基點,7天、14天、28天逆回購中標利率分別為2.45%、2.60%和2.75%,6個月和12個月MLF中標利率為3.05%和3.20%。

下午,據媒體報道,央行還上調了SLF(常備借貸便利)利率,隔夜品種上調20個基點至3.3%,7天和1個月期上調10個基點至3.45%和3.8%。這也是央行繼1月末2月初上調上述利率後的第二次上調。

“公開市場逆回購及MLF中標利率上行是市場化招投標的結果,並不是加息。”央行在第一時間就公開市場操作中標利率相關問題答記者問時表示。業內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則稱,央行此舉主要為溫和去杠桿和穩定利差,未來貨幣政策將邊際收緊,但短期內提高基準利率可能性不大。

央行強調不是加息

“力度更大,節奏更快,溝通更多。”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指出。相較上次央行前後分兩次上調MLF利率、逆回購和SLF利率,此次央行一次性上調了三項利率,並向市場及時闡述了立場。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指出,央行上調政策利率的意圖,是由於全球貨幣政策轉趨保守疊加國內因素變化推動,這是主動而非被動的調整。

“過去幾個月盡管杠桿有所收斂,但並未實質性去杠桿,央行有必要從政策端再推一把;中國宏觀經濟迄今表現良好,但房地產調控並不理想,需要降溫,央行或希望通過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進而刺激廣譜利率維持高位;同時央行有動力將中美名義利差保持在適度水平,以避免利差收窄給人民幣匯率和資本外流帶來更多壓力。”劉東亮表示。

此次央行逆回購和MLF操作合計投放3830億元資金,規模可謂不小,但中標利率仍上行了10個基點,反映了近期國內外影響市場資金供求因素的變化。

央行相關負責人指出,美聯儲去年12月以及此次兩次加息,美國國債收益率帶動了全球收益率曲線上移。國內基本面與海外因素傳導效應疊加,市場利率迅速有了反應。

央行表示,此次公開市場逆回購及MLF中標利率上行是市場化招投標的結果,並不是加息,它避免了市場定價扭曲和套利空間,當公開市場操作側重於量時,價格(中標利率)就會隨行就市,從最近一段時間看,利率更富彈性,也有助於去杠桿、抑泡沫、防風險,符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貨幣政策繼續穩健中性

那麽,央行下一步會否真的加息,或者是在暗示政策意圖?

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央銀行工具箱的工具比較多,不必對每次操作數量、價格都作出過度解讀。大家可以看看美聯儲的公開市場操作,翻查人民銀行1996年以來每一期公開市場操作,中標利率經常在變,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

今年“兩會”上,央行行長周小川專門對此問題作出回應。周小川指出,“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還是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或者更明確的說法,就是我們的貨幣政策是穩健中性。”

周小川稱,央行工具箱的工具比較多,工具的使用自然可能也帶有引導市場價格、引導預期,同時傳導貨幣政策的意圖。但是也沒必要對每次操作數量、價格都作過度解讀,貨幣政策總體來說還是穩健中性。

不過,對於央行全線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金融監管研究院董事長孫海波指出,這次或離真正“加息”不遠了。

孫海波表示,如果央行不斷上浮逆回購和MLF等利率成本,存貸指導利率不可能無限度脫離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或者市場利率變動,否則將導致整個金融市場出現新的扭曲行為,銀行的負債不得不進一步理財化,銀行賬戶利率風險進一步積累。金融二級市場和信貸市場的割裂可能人為加劇。

對於未來一段時期的貨幣政策走向,民生宏觀分析報告指出,在人民幣貶值壓力+內部資產泡沫持續+實體收益率下降的邏輯未改背景下,貨幣寬松也再難現,整體利率擡升成必然,區別只是長短端擡升的幅度不同而已。

民生證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組負責人李奇霖則指出,對於當前脆弱和尚未真正恢複的經濟而言,真正加息的壓力太大,波及面太廣,一旦控制不住,那原本有所恢複的實體經濟怕是要重重地摔下來。

因此,央行提高基準利率的可能性不大,直接人為控制各類信貸投放難度過高,也破壞了銀行市場化經營的宗旨,不宜大規模使用。最後只能是通過提高政策利率,同時輔以其他舉措,比如加強MPA考核不達標的懲戒,控制銀行的信貸規模擴張。

政策利率上調消息後,當日,國債期貨拉出陰線,不過隨後立即反彈拉升,最終T1706收漲0.76%。

李奇霖認為,前期市場對於金融去杠桿的預期太足,凈空頭太高,而當央行調整的幅度適當,做多的熱情瞬間釋放,等待已久的機構就會進場,造成反轉。但他同時指出,現在的交易基本是建立在凈空頭過高和未來謹慎預期的基礎之上,等空頭平倉後市場走向還是需要基本面與政策面的支持。債市的“狂歡”可能長久不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289

溫和去杠桿“緊咬”資金面 5月還要過緊日子

5月3日,受資金面緊張的影響,十年期國債期貨收益率開盤即上漲近5個基點,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大幅上行。盡管央行當日公開市場加大了投放力度,但針對到期的2300億MLF(中期借貸便利)卻意外地沒有續作。

市場擔心,這是否意味著流動性將進一步收緊?此前,有分析人士稱,此前連續多日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開盤持續高位,判斷逆回購利率上調概率將加大。

不過,中信證券研究部總監、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周三表示,結合目前的監管層強監管發力加碼和國內外基本面共振回暖尚不穩固的背景,貨幣政策將仍然保持穩健中性,在今年已兩次上調政策利率後短期內再次上調的可能性較小。

但總體來看,分析人士稱,資金面松動的前景暫時看不到,而且同業資產和負債持續收縮的壓力仍持續存在,加之繳稅等因素,5月資金面仍然不會非常寬裕。

MLF未續作

3日早間,2027年到期、票面利率3.4%的國債現券收益率上漲近5個基點至3.51%。午後國債期貨跌幅收窄,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706收盤跌0.08%,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F1706跌0.05%。

5月3日,央行進行17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200億元14天逆回購操作,1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凈投放1400億元,操作利率維持不變。另外當日有2300億6個月MLF到期,截至發稿央行公開市場業務公告發布未進行續作。

資金面延續了緊張的態勢,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大幅上行,DR001加權平均利率報2.9132%,較上日加權平均價上行4.71bp,創2015年4月2日以來新高;DR007加權平均利率報3.1762%,較上日加權平均價上行18.18bp,創3月31日以來最大上行幅度。

中信證券研究部總監、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較多投放短期流動性而未續作MLF主要是由於近期外匯形勢好轉以及3月末和4月末為傳統的財政存款釋放期為中長期流動性提供支撐。

根據央行此前公布的數據,3月外匯占款環比減少546.91億元,延續自去年11月以來降幅逐月收窄的趨勢。明明認為,“此前由於外匯占款持續下滑對流動性造成的抽離局面正在逐步改善”。同時,3月為傳統的財政存款釋放期,4月底由於月末因素財政支出投放相對集中,均對近期市場中長期流動性形成補充。

另一方面,他稱,央行在此前保持MLF的大額投放主要為對沖外匯占款持續惡化對流動性形成的抽離。而目前外匯占款數據正在逐步改善,降幅逐月收窄,因此再進行MLF的大額超量續作意義減弱,流動性總量仍然平衡並未明顯減少。

此外,周三央行公開市場凈投放1400億元,投放力度增強,尤其是7天逆回購投放量明顯增加。明明稱,逆回購投放增加維穩資金面,“縮長放短”下資金加權平均期限與利率已出現下降。

事實上,4月份央行投放資金的加權平均期限和利率已出現下降,逆回購加權平均利率降至2.54%,加權平均期限降至12天,而逆回購與MLF綜合加權期限也出現小幅下降,由上月的123天將至121天。

值得註意的是,周三公開市場操作價格並未調整,操作利率維持不變。

此前,華創證券稱,華創證券稱,上周五,DR001和DR007開盤利率分別跳升20bp,至2.55%和2.65%,而周二銀行間隔夜開盤利率進一步上行30bp至2.85%。考慮到DR開盤利率對資金成本起到的指引作用、DR開盤利率具備了部分基準利率的職能,如果開盤利率持續高位,OMO(逆回購)上調概率將加大。

明明表示,今年年內DR001、DR007開盤利率出現跳漲的兩次均在央行上調OMO操作利率後次日同步上漲,不能說明DR利率為央行OMO操作利率的先行指標,且央行不直接調控DR開盤價格,從邏輯上而言OMO為央行貨幣政策工具,而DR利率為操作目標。因此結合目前的監管層強監管發力加碼和國內外基本面共振回暖尚不穩固的背景,貨幣政策將仍然保持穩健中性,在今年已兩次上調政策利率後短期內再次上調的可能性較小。

5月流動性仍不寬裕

在“溫和去杠桿”的前提下,分析人士認為5月的流動性可能仍然偏緊。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一方面,經濟向好支持監管趨嚴,央行維持資金面緊平衡的態度尚且看不到松動的理由。4月PMI雖然回落0.6個百分點至51.2%,但仍在經濟擴張區間。另一方面,同業資產端和負債端收縮的壓力持續存在,同業“去杠桿”的進程才剛剛開始。此外,5月仍面臨稅收上繳的壓力,對資金面仍有沖擊。

中共中央政治局周二(4月25日)召開會議強調,要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加強監管協調,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加大懲處違規違法行為工作力度。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表示,4月同業存單凈發行大幅萎縮至1400億,表明銀行業擴張速度大幅放緩,商業銀行縮表下債市可能較長時間處於調整狀態。

根據他的測算,銀行理財委外的總量在3-4萬億之間,其中農商行和城商行的委外比例平均都在20%以上,如果監管政策嚴格執行,則來自農商和城商行的贖回壓力不可忽視。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同業存單存量規模7.92萬億元。未來三個月到期規模3.67萬億元,其中5月份到期規模1.54萬億元,僅次於3月份的1.59萬億元到期規模,創同期歷史次高。此外,5月份同業存單到期數量2059只,將首次突破兩千只關口,創歷史新高。

銀行“縮表”威力或有限

在金融去杠桿從嚴的大趨勢下,金融機構紛紛開始了“縮表”行動,這對債券市場短期的流動性構成壓力,近期債市二級市場的波動已經開始向一級市場傳導。不過,隨著近日各家上市銀行紛紛披露了2017年一季度報告,真實情況或許並沒有設想的那麽嚴峻。

通過比較商業銀行歷年的銀行報告,明明指出,2017年一季度,同業資產和負債均出現收縮,但收縮首當其沖的是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而這些銀行恰恰是過去兩年同業資產和負債擴張的助力。相比之下,國有大行同業資產出現小幅擴張。

“這表明在監管壓力下,以同業存單為紐帶的同業資金鏈條有收縮的趨勢,同業資金重新回歸國有大行,這種回流增加了國有大行的資金配置需求,利率債或為較好的配置標的。”明明表示。

與此同時,銀行對債券的投資呈現出一定短期化和交易化的傾向。

據統計,2017年一季度銀行債券投資的增速相比2014-2016年有了大幅的下降。明明認為,這主要是2017年以來,債券市場“中樞擡升,震蕩加劇”加大了債券投資的難度,同業規模的收縮和廣義理財納入MPA考核也影響了債券投資資金的供給。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這其中交易性金融資產項目卻顯著增長。2017年一季度,交易性、可供出售和持有至到期較去年年末上漲12.7%、4.3%和2.6%。其中,五大國有銀行可供出售和持有至到期投資分別增長5.5%和2.7%,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和大型城商行僅分別微增0.3%和1.7%。

“這表明在市場震蕩加劇的行情下,銀行投資債券的需求仍然會保持增長,尤其是受監管影響較小資金充裕的國有大行,這構成了債券市場穩健的需求力量。”明明表示,監管加強但是不改“溫和去杠桿”的基調,銀行總資產增長放緩,但不至引發銀行業“縮表”。

在他看來,債市短期存在一定做多的機會,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區間仍維持3.2%-3.6%不變,考慮市場利率相對較高,因此存在一定下行空間。

招商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徐寒飛認為,市場仍然在短期的“去杠桿”陰影中,離供需完全的出清甚至“調整過頭”還有一段距離,債券市場的波動仍然會比較大,此時經濟基本面數據“低於預期”的“間接沖擊”的影響要小於“去杠桿”帶來的直接沖擊的影響。不過,4月份以來收益率盡管有小幅上升的跡象,甚至突破前期的高點,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收益率會大幅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747

PPI持續回落上下遊企業有喜有憂,CPI溫和回升

在連續兩個月低於1%之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在4月份重新回到了1%之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漲幅繼續回落,主動補庫存周期接近尾聲,PPI連續回落對於上下遊企業的影響也不相同。

國家統計局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CPI環比上漲0.1%,同比上漲1.2%;PPI環比下降0.4%,同比上漲6.4%。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撰文分析,未來隨著CPI的平穩回升以及PPI的快速回落,CPI與PPI的“剪刀差”將逐步收斂,兩者之間的收斂是之前各自走勢大幅偏離合理水平的回落。預計未來PPI同比將進一步大幅下滑。

從同比看,4月份CPI上漲1.2%,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但比一季度平均漲幅低0.2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4%,影響CPI上漲約1.90個百分點。據測算,在4月份1.2%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因素和新漲價因素均為0.6個百分點。4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漲2.1%,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保持基本平穩態勢。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表示, 從環比看,CPI上漲主要是受非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2%,影響CPI上漲0.18個百分點。受清明節和勞動節假期影響,4月份飛機票、賓館住宿和旅行社價格環比分別上漲6.4%、3.3%和1.7%,上述三項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05個百分點。

鄧海清認為,從CPI食品細項去看,盡管部分食品分項價格環比仍處於負值水平,但是4月各食品分項價格環比均較3月出現明顯回升,表明食品價格的降速得到一定的減緩。隨著未來食品價格的進一步走穩,再疊加去年高基數因素的逐漸消退,未來有可能出現食品環比正增長的情況,將進一步帶動CPI同比的溫和回升。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媒體上表示,雖然年中5、6月份翹尾因素會有所反彈,CPI同比漲幅仍有走高可能,但全年來看,在總需求並未大幅回暖、貨幣政策轉向穩健中性的背景下,預計下半年隨著翹尾及新漲價因素的回調又會重新回落。

4月份PPI環比漲幅由升轉降,是去年7月份以來的首次下降。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6%,生活資料價格下降0.1%。從主要行業看,價格有升有降。價格上升的有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紡織業等,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則由降轉升,上漲0.3%;價格由升轉降的有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分別下降3.1%、2.6%和1.3%;價格降幅擴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業,分別下降4.2%和0.9%,降幅比上月分別擴大4.1和0.3個百分點。

從同比看,4月份PPI上漲6.4%,漲幅比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而上月漲幅為回落0.2個百分點。在調查的4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4個行業產品價格同比上漲,比上月增加1個。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上漲43.0%,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上漲40.4%,石油加工業價格上漲27.5%,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22.3%,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15.8%,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上漲9.2%。上述六大行業合計影響PPI同比上漲約4.9個百分點,占總漲幅的76.6%。

西南證券分析師楊業偉撰文分析,PPI的回落主要與需求放緩和高基數有關。隨著需求走弱,工業品價格環比將延續下跌趨勢,同時疊加去年高基數因素,PPI同比增速將在未來幾個月持續收窄。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通脹短期無需擔憂,工業品價格下跌顯示周期開始下行,企業利潤收縮可能是未來幾個月的趨勢。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去年以來PPI的大幅跳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供給側改革的去產能以及環保趨嚴導致上遊相關行業的供給端失去彈性,因此在需求出現小幅改善的時候就會導致價格出現大幅飆升。伴隨著供需結構調整在2季度逐步調整到位, 特別是需求端開始走弱,PPI會持續回落。

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也顯示,進入二季度,企業景氣度明顯回落。4月制造業PMI結束連續三個月的回升,落至去年10月水平。

萬博研究院新供給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主動補庫存周期接近尾聲,由於目前上下遊價格傳導機制不順暢,PPI連續回落對於上下遊企業的影響也不相同。一方面會帶來企業經營效益壓力增加,尤其是上遊企業的營收和利潤率降低、企業訂單回落。另一方面,部分下遊加工和零售行業,尤其是競爭壓力較大、終端提價困難的企業,其價格傳導壓力減弱,或將從中受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627

特朗普突然口氣轉溫和,中方需謹慎

特朗普總統北京時間8日晚上在最新發出的推特中表示:“習近平主席和我將永遠是朋友,無論我們的貿易爭端如何。中國將取消貿易壁壘,因為這是正確的做法。稅收將會變成互惠的,中美將會在知識產權上達成協議。兩國都會有偉大未來!”

這條最新推特與特朗普之前推特在語氣上有變化,對習主席和中國都表達了尊重。與此同時,他對中美貿易戰的態度是含混的。他一邊表達了對中國單方面“取消貿易壁壘”的期待,一邊表示雙方“將會在知識產權上達成協議”,似有主張雙方各讓一步的意思。而減少對華貿易逆差和要求中國“尊重美國知識產權”一直是華盛頓在這場貿易戰中的兩大要求。

就在兩天以前,特朗普對中美貿易使用的是“我們不能讓這種情況繼續下去”的強硬措辭。

三位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中國重量級美國問題學者都表示,他們無法準確把握特朗普發這個推特究竟是什麽意思,這是否代表了他態度的轉變,或者他只想用這個推特安撫國內的不安情緒,緩解股市、期貨市場的壓力,以及輿論的不滿。

值得註意的是,日前中方明確表示,中美近來經貿高官沒有進行談判,這一消息在美國投資界引起很大恐慌。幾大金融指數都在下挫,共和黨內批評特朗普的聲音加重,農業和汽車等行業反對貿易戰的聲音進一步增加,這些動向都對白宮不利。

總的來看,華盛頓顯然沒有預料到中方對美國301項下對中國產品的征稅計劃有如此強烈反應,中方的不妥協讓其不適。美國輿論一直對白宮一施壓中方就會讓步、特朗普總統的征稅計劃只是籌碼抱有期待,並且白宮給公眾的信息也是美中一直在談判,而且有望達成協議。

眼看著中美貿易戰真打起來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美國輿論滑向悲觀,特朗普總統新發這個推特看樣子有擡升國內輿論氣氛的意思。

有學者向環球時報談到,不僅特朗普總統,整個美國政治文化習慣於多管齊下、多重信息一起上。中美近來貿易沖突期間,美方的態度就一直是多重的,有很強硬的聲音,也有軟身段的表示,這未必就是“完整的戰術”,但它的實際效果就是“軟硬兼施”。

從特朗普新發的推特中,我們至少應該得出這樣一個最初的看法,那就是,中國堅持原則、以不變應萬變是產生了作用的。

很多西方人以為,北京最重面子,只要有體面的臺階,中國人就會願意往下走。其實貿易問題關系到中國的未來發展,利益這個里子對我們才是最重要的。把經濟搞好是中國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途徑,中國這方面的清醒會一直得到堅持。

所以,美方建立起公平的對華貿易態度才是最根本的,白宮這方面的轉變也才是中美兩國經濟界和廣大公眾真正期待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889

正委會撐神父 「魔鬼」其實好溫和

1 : GS(14)@2010-11-03 22:50:0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620890
【本報訊】羅國輝神父昨日表示不會再回應魔鬼論一事,教區人士對羅國輝的惹火言論意見紛紜,副主教楊鳴章批評其言論偏激,但天主教正義和平會則力撐神父。公眾也熱烈擁護神父,在李嘉誠有份投資的 facebook,有人成立群組「恭賀」李氏,冷嘲與熱諷此起彼落。
網民「賀」李實踐預言

教區副主教楊鳴章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教會顧問陳滿鴻神父認為,李嘉誠代表的處理方式是小題大做,「鬧人魔鬼其實係好普通,又唔係粗口,『魔鬼』係一個好溫和嘅字眼,例如『魔鬼身材』、『魔鬼蛋糕』,即使有負面意思,都唔係下流嘅用詞」。
正委幹事孔令瑜也力撐羅國輝,她說,教區講求社會訓導,鼓勵信眾切勿吝嗇分享,「家香港嘅經濟發展縱容咗地產商斂財,鼓吹炒樓,神職人員指正歪風係好應該,李嘉誠嘅做法令大家唔敢講嘢,封殺言論自由」。聖神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林瑞琪引經據典指出, 1891年,教宗良 13世發表《新氏通諭》,譴責自由資本主義壓榨工人;羅國輝神父今番為公義發聲,值得教區支持。
「豈可恃富凌人?!撐羅國輝神父李嘉誠係魔鬼論,恭喜李嘉誠自行實踐預言!」 facebook昨日出現了這個時事群組,不少網友發表評論。支持神父的說:「在李氏社會下,我們沒有言論自由。」但也有人不同意羅國輝的言論:「誠哥雖然唔算好,人哋貪錢,又沒有殺人,話誠哥係魔鬼誇張得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