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傳聞已久的進口液晶面板稅率上調一事終於落地。
財政部昨日(3月22日)在官網發佈 《關於調整部分商品進口關稅的通知》,自2012年4月1日起,對4個稅目商品進口關稅暫定稅率進行調整,其中「32英吋及以上不含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板」的進口關稅取消了原先的3%優惠稅率,恢復至5%。
在 業內人士看來,此次調整有利於國內面板生產廠商,將迫使海外面板產業進一步向內地轉移。不過,由於當前彩電行業利潤率較低,在一定的時期內,國產電視整機 廠商將承受較大壓力。據瞭解,稅率上調背景源於全球液晶面板供過於求,以及國內液晶面板生產線的陸續上馬。京東方副總裁張宇認為,原來3%的進口關稅過 低,在原來國內沒有液晶面板生產線的情況下,這樣的關稅有利於降低整機企業成本,但在當前情況下,提高液晶面板進口關稅將刺激國內整機廠商採購國產面板, 以減緩京東方、華星光電的短期經營壓力。
「京東方、華新光電當前這部分面板的產量有限且良率還在爬坡階段。」奧維諮詢副總經理金曉鋒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隨著產量和良率的提高,稅率調整對國內液晶面板廠商的影響將在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上半年初步顯現。
儘 管業內人士認為,關稅上調中遠期有利於國產液晶面板廠商。但家電專家劉步塵認為,京東方、華新光電等國產廠商供應能力短時間內難以上去,而且即使有了強大 的供應能力,是否在性價比上能真正超過進口面板也很難判斷。劉步塵表示,在關稅上調、國內廠商供應能力不足的時間差裡,國產彩電整機廠商承壓明顯。
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1月,32英吋液晶面板價為127美元,42英吋為210美元,以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及提高2%關稅計算,兩種尺寸的面板成本,將分別增加16.3元人民幣和26.9元人民幣。
「一個關鍵問題是誰來消化上調2%的關稅。」創維集團新聞發言人李從想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他認為,上游液晶面板廠商如果不下調價格的話,這將使得國產廠家整機成本上漲。
「要麼就是整機廠商降低自己的利潤,要麼就是提高產品的價格,將關稅上調的影響轉移給消費者。」據他介紹,2010年彩電行業的平均淨利潤也才2%左右,如果要整機廠商全部消化此次關稅2%的上調,壓力不小。
7月12日晚,京東方(000725.SZ)發布公告透露,7月10日,京東方已與合肥市政府、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投資框架協議。雙方將投資400億元,在合肥上馬第10.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這將是全球第一條10.5代線,此前全球最高世代的液晶面板生產線為夏普在日本的10代線。合肥10.5代線的上馬,將使中國首次成為擁有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國家。
上馬10.5代線之後,京東方到2018年的液晶面板產能有可能將排全球第三,緊隨韓國的三星、LGD。這或將引發中韓面板業的新一輪競賽。
合肥10.5代線將生產65英寸、75英寸、61英寸、70英寸等液晶顯示模組產品,設計產能為9萬張玻璃基板(2940mm×3370mm)/月。項目總投資400億元;項目公司註冊資本220億元,其中180億元由合肥市政府、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方面籌集,40億元由京東方自籌解決;總投資與註冊資本的差額部分,由雙方共同落實銀團貸款。
京東方稱,合肥10.5代線將力爭於2015年第四季度前開工(最晚不遲於2016年3月31日),2018年第三季度正式投產。合肥市政府方面將在地塊配套條件、能源供應、政府補貼、人才引進等方面為該項目提供政策性支持。
行業咨詢機構IHSDisplaySearch數據顯示,2021年60英寸及以上產品需求面積將達2000萬平方米。10代線是對60英寸以上產品最具切割效率的生產線,京東方合肥10.5代線建成後,將有效填補巨大的產能缺口。
此前,夏普的10代線曾因產能利用率不高而虧損多年,後引入鴻海參股、分攤一半產能的出海口,才使夏普的10代線走出困境。京東方合肥10.5代線能否避免夏普10代線的困局呢?群智咨詢副總經理李亞琴認為,關鍵在於有效產能投入帶動規模上升、價格下降,才能使市場空間快速擴大。
而且,60英寸以上還有一個藍海市場——商用顯示面板市場,這個市場具有高盈利性和高附加值的特性,但對產品規格也要求更高,如高亮度、防塵、防水等。李亞琴認為,京東方後續需要更多技術突破。IHSDisplaySearch的韓國分析師在今年5月“中國智能電視與智能顯示高峰論壇”期間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三星正在考慮是否投資10代線,一旦京東方上馬10.5代線,將會加速三星布局更高世代線的決策。
而京東方面板產能的急速擴張,也引發國內同行的擔憂。TCL集團董事長、華星光電董事長李東生前不久在2015美國顯示周的演講中就提出,三五年後可能會存在新一輪的面板產能過剩。
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今年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曾表示,京東方已在局部實現技術領先的突破,但規模上還有提升空間。
王東升認為,智能時代將使顯示無處不在,刺激面板需求的增長。全球面板業的周期性波動還會存在,未來京東方將形成面板、智能顯示、健康醫療三大戰略板塊,以把握互聯網2.0時代的機遇。
下班後想跑趴,帶一堆造型行頭嫌麻煩?未來,液晶螢幕也能直接穿上身,一件衣服就能搞定。美國中央佛羅里達大學(UCF)開發出全球第一款,輕柔如衣料的液晶顯示器,衣服圖案、顏色會隨著外在環境改變。 這款奈米顯示器,每一格畫素只有十微米見方,比人的頭髮還細。研究領導人簡達(Debashis Chanda)博士表示:「希望向章魚與變色龍等能『變臉』的生物學習,製造如皮膚一般輕薄的顯示器。」 雖然笨重了些,或者可先穿上這件「無限T恤(InfiniT-shirt)」過過癮。位於倫敦的公司CuteCircuit直接把彩色LED液晶螢幕縫入上衣,想播什麼影片,就用手機App控制,人人都是行動自如的「自媒體」。 |
||||||
夏普液晶部門持續虧損,去年度就大虧五九四億元新台幣,因此正在考慮如何善用外部資金,但是花落誰家?會是台灣的鴻海?還是日本官民合資成立的JDI,公司?國內外都在密切關注中。 「關於那件事,現在不是適合發言的時候。」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留下這句話後,就飛離日本。十月的第二周,他都在日本度過。 就在郭台銘赴日之前,夏普剛提案要在十月把液晶事業獨立出去,並讓鴻海取得過半的股份;但多家媒體報導,據傳鴻海也找了蘋果一起投資。
郭台銘在這當下來到日 本,原本大家認為,他會和夏普社長高橋興三,以及夏普的主要往來銀行三菱東京UFJ 銀行及瑞穗銀行的幹部碰面。 妙的是,郭台銘沒和這些人碰面就回台灣了。開頭的那句話,就是他回答《東洋經濟週刊》記者的提問,這次行程,似乎是為了和其他日本企業談生意。
談復合郭董擬找蘋果助陣 不過,五月他因相同的目的赴日時,不但親自走訪銀行幹部,也表達希望協助夏普的意願。為何這次他就這樣回台灣了呢? 關於夏普的液晶事業,仍一再充斥各種猜測性的消息。 這也難怪,夏普在上年度(二0一五年三月底止)最後虧了約二二00億日圓(約五九四億元新台幣),還是透過債務股票化(DES),也就是重新整理人力與資產後,才勉強免於破產的。但公司的重建之路,目前看起來依然沒進展。
本年度第一季(四到六 月),由於液晶事業的不振,虧損三三九億日圓,再次傷到因為DES而改善的自有資本。 預計在十月底發表的上半年度(四至九月)業績也是,雖然公司原本預計可在合併報表下有營業利潤,但業界人士評估,很可能繼續虧損下去。 七月底,高橋社長針對出售液晶事業等活用外部資本的手法,明確表示「正在考量其可能性」,一反過去一向否定的態度。假如上半年依然未能由虧轉盈,「為爭取主要往來銀行與股東的理解,也會被迫在發表財報的同時,提出一些重建策略。」一位市場人士認為。 其中,外界認為最有可能的選項,就是鴻海對夏普的液晶分公司出資。高精密面板的生產技術對鴻海來說,很有投資價值。雖然鴻海接蘋果iPhone的組裝單,但液晶仍未能內製化,目前是向夏普、日本顯示器JDI,(Japan Display Inc.)以及韓國LG顯示三家公司調貨。
鴻海旗下的群創光電也生 產液晶,兩家公司在高雄投資共約四千億日圓,興建生產智慧型手機用液晶的新工廠。但群創的液晶未獲iPhone採用,因此供貨給蘋果的夏普,甚受鴻海青睞。
但「鴻夏戀」仍有諸多阻 礙。一二年夏普陷於經營危機時,雙方曾商議由鴻海出資給夏普母公司,後來由於夏普的巨額虧損等因素,計畫告吹。 對夏普經營團隊來說,那時的芥蒂到現在還很深。再者,夏普內部也傳出擔心技術外流,以及擔心能否維持雇用的聲音。
新勁敵JDI有官方靠山 找蘋果共同出資,就是為去除芥蒂及擔憂而做的。鴻海相關人士說,「假如光由我們出資,夏普的反對意見很多,包括怕技術外流等。但如果再加上大客戶蘋果,對很多人來說,應該會比較容易接受。」 過去蘋果也曾針對日本龜 山第一工廠等夏普的液晶生產設備提供資金援助,不過,出資就是另一回事了。雖然鴻海態度積極,而蘋果會不會答應仍是未知數。 但如果鴻夏戀成局,JDI,這家面板製造商就會受到打擊。JDI,是官方投資基金的產業革新機構,INCJ 主導下,由索尼、東芝及日立製作所的液晶事業整合而成的製造商,主要營收來源之一就是iPhone用的液晶。鴻夏戀若實現,搶走iPhone用液晶的市占 串,JDI的業績可能將驟減。因此,也有人認真在討論JDI,與夏普整合的方案。 左右此案走向的是JDI,的大股東(出資比率三五.五%》INCJ,其執行幹部暨兼任JDI,董事(非常任)的谷山浩一郎,曾表達出希望液晶廠商重整的強烈期盼,因此INCJ很積極談整合。
但最大問題在於《獨占禁 止法》。夏普JDI與LG 顯示已寡占了iPhone等高精密中小型液晶市場,有些地區可能會因為整合而觸法。這時會變成其中一方的工廠,要先出售給第三方。
收購金額也是討論重點之 一。由於夏普陷於經營危機,目前液晶面板的售價低於其實力,再加上零組件的進貨價又變貴,因此收購的話會很難鑑定資產,「對收購方來說,恐怕會覺得免費收 下也行吧,」一位證券分析師指出。但對夏普來說,賣掉液晶事業既是去除虧損的好方法,又能同時拿到現金。若以「免費收下」的角度交涉,夏普不會輕易答應 的。 無論是鴻海或INCJ,要進入實際交易,還有許多阻凝要克服。
譯者 江裕真 |
夏普2月4日發布2015財年三季報,並披露了重組的最新進展。夏普表示,其液晶業務重組的談判對象目前僅剩日本產業革新機構和鴻海兩家,最終選擇哪一家將在一個月內做出決定。
據夏普(中國)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提供的信息,日本NHK電視臺2月4日發布了夏普在董事會上決定給鴻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優先競購權的報道,這些報道都不是基於夏普發表的內容。
夏普發布2015財年三季報並披露重組最新進展(網絡資料圖)
夏普表示,其就液晶事業的構造改革等經營重建的相關事宜,正在和多個企業進行協商討論。現在,僅剩2家協商討論的對象,即日本產業革新機構株式會社(INCJ)和鴻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夏普正設法在今後的一個月內能達成最終的合作締結。今後,若有需要公開的決定,會迅速對外發表。
據夏普日本官網的英文版新聞稿,夏普的目標是在一個月內在上述兩家談判對象中選擇一個合適的合作夥伴,並簽訂合作協議。但是夏普(中國)相關人士表示,最終是“二選一”,還是兩者都會參與,現在還不確定。
夏普公布的三季報業績顯示,2015財年第三季(2015年10-12月),夏普的銷售收入達6633億日元,營業利潤-38億日元,凈利潤-247億日元。
而2015財年前三季(2015年4-12月),夏普的銷售收入19430.27億日元,同比下跌7.1%;營業利潤-290.37億日元,但夏普上年同期營業利潤為512.56億日元。夏普預計,2015財年(截止2016年3月31日的一年),銷售收入將達27000億日元,同比下跌3.1%;運營利潤為100億日元。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夏普有好技術、好品牌,盡管現在業績虧損,但是日本政府並不願意讓夏普的技術流至國外,這是國家意誌。
至於夏普為什麽又重新陷入虧損,陳言認為,這是日本經濟結構性原因,每個時代日本都有最好的技術,比如50年代的紡織、60-70年代的鋼鐵、80-90年代的家電、2000年後的液晶面板和液晶電視,日本現在商務解決方案業務做得不錯,而家電、面板業務無論花多大力氣,還是難以挽回頹勢。
夏普正在積極推進8K液晶電視業務,但陳言認為,8K液晶顯示比4K液晶顯示更清晰、細膩,但並不是顛覆性的技術變革。其實,鴻海對收購夏普是很有誠意的,出價高達6590億日元,並答應保住夏普的技術、品牌和員工,但是如果日本政府出於國家意誌不同意鴻海參與收購,夏普未來的前景還是讓人擔憂的。
群智咨詢的副總經理李亞琴則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說,鴻海今後不會主導夏普的經營權,但還是會取得一定的話語權,有獲得投資入股的機會,成為夏普的小股東,分享一些夏普的資源。最終,日本政府會在夏普重組中起主導作用,日本產業革新機構可能會獲得夏普的經營權,因為日本政府不願技術外流,希望在重組中盤活現有技術資源。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國際經營學教授中田行彥,見證了夏普興衰,他如何解讀鴻海接掌後的新局與挑戰? 鴻夏戀,這起台日最大投資案,最有資格評判其成敗的人是誰? 此人,非中田行彥莫屬。他,曾經是夏普液晶研究所技師長(chief technology officer),親身參與推動夏普液晶電視拿下日本第一,在夏普工作三十三年的他,經歷了夏普最輝煌的時期,卻也見證了它的衰敗。 現在的他,堪稱是日本最了解夏普的教授。離開夏普後的他,成為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的國際經營學教授,他的兩本著作《夏普企業敗戰的深層》與《夏普液晶敗戰的教訓》,詳細剖析夏普的衰敗。具有策略經營與技術知識背景,既能從局外人,也能從當事者的多元角度分析夏普的敗亡,使他成為日本的夏普專家。 中田行彥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指出,累積厚實技術的夏普跟擅長成本控制的鴻海,形成很強的互補,當外界因為文化差異大看衰鴻夏戀,他卻認為,鴻夏戀非常可能克服文化的差異。 他更指出,這是日本製造業的轉捩點,日本一直存有「加拉巴哥群島」的弊病。 選擇鴻海,進攻全球市場,夏普才有機會走出「孤島」,重回往日榮光。以下 是採訪紀要: 夏普擅長開發研究,鴻海有製造實力,兩者互補, 能增加全球競爭力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您如何看鴻夏合併後的未來? 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國際經營學教授中田行彥答(以下簡稱答):鴻海和夏普合作的話,是很好的互補關係。夏普的製造成本是日本四家電機業中最高的,這是夏普虧損的重要原因(詳見第九十六頁圖)。 鴻海在中國、台灣都有工廠。夏普擅長開發研究,鴻海有製造實力,我認為兩者的互補關係,能增加在全球的競爭力。這案子裡另一個選擇是產業革新機構(INCJ),它希望讓夏普的液晶事業跟日本顯示器公司(JDI)合併,但是這些公司經營模式很相似,並非互補的關係,即便加入JDI,夏普在全球業務上的困境還是無法解決,這就是為何我贊成鴻海合併夏普。 問:所以您認為比起INCJ,夏普與鴻海合併是正確選擇? 答:沒錯。當然還是會有些問題,像是外界所說企業文化差異。 問:夏普跟鴻海可能有哪些文化衝突? 答:很大的挑戰在速度,如何調和兩家公司的步調,讓夏普習慣鴻海的速度與效率。但是就像郭台銘在昨日記者會所說,這些文化差異是可以互補來提升整體實力。 另外,現在夏普約有三二%的業務來自液晶,這讓它陷入困境,所以跟鴻海合作後,鴻海也必須先解決這問題,不然夏普很難好起來,這挑戰很高。 還有,郭台銘是強人領導,夏普裡面人必須要跟隨他的意見,強人領導有好有壞。決策速度快這是優點,但是缺點就是可能帶領大家走錯方向。 技術再厲害,還是得能賣錢,這要有市場概念,所 以合併案有意義 問:您認為夏普員工能接受強人老闆? 答:接不接受是一回事,重點是這是他們唯一的選擇,確實有些人很害怕,但是很多在堺工廠的員工也跟(郭台銘)有很好的關係,這是好徵兆。如我所說兩者是互補關係,看到堺工廠的合資,歷經兩年,已經成功轉虧為盈,從堺工廠的例子來看,兩者有可能克服文化的差異。 問:夏普是重視原創的公司,鴻海則是代工文化,後者強調速度效率,您覺得一個代工文化的企業,可 以管理一個重技術原創的 企業? 答:我教的是技術管 理,日本的公司最大的問題就是技術至上,如何使用發揮技術,這就是需要管理,十年前,日本政府希望提升技術管理,我就被聘請到這學校。 什麼叫作技術管理?即便技術再厲害,還是得能賣錢,像是索尼跟摩托羅拉,他們希望教育客戶接受他們的產品,要如此,就不是只有技術就辦得到,還要有市場概念,所以我覺得這個合併案是有意義的。 就像夏普的創辦人早川德次,創造出「讓人模仿的產品」,這意味著要有人想要的產品,如果不是市場歡迎也就不會有人買。「原創」是夏普公司的特色,這是創辦人核心的理念,我認為這個想法還會持續著。 問:這麼有原創性的公司為何會走向衰敗,導致被鴻海入主? 答:町田社長時期,夏普選擇液晶放棄半導體,很多人認為「集中與選擇」(編按:指集中資源投資面板)造成夏普今天的衰敗,但是我不認為,像是早在一九八〇年代通用汽車就是以選擇與集中策略締造佳績,日本在失落的十年裡,很多企業採用「選擇與集中」策略也都度過難關。 所謂「集中與選擇」就是確認自己有優勢的領域,將所有的產品、資金、資訊跟技術集中投入,經營者必須時常思考自己的核心能耐是什麼,跟競爭者比,我們的優勢是什麼?集中與選擇才能成功,所以夏普的失敗,我覺得是策略與管理風格的問題,如果管理風格不改,夏普就不會改變。 問:當時的領導風格是什麼? 答:一九九五年當時十五吋的電視要十八萬日圓,是映像管電視的四倍到五倍,就算是要取代電腦螢幕,也是比傳統螢幕貴上幾倍,我私底下也質疑,液晶真的會取代傳統螢幕嗎?但是當時上面認為「很快的電視就會由映像管換成液晶」。當這指令設定下去,對夏普員工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所有的企業活動都朝此發展,町田建立的龜山工廠,成立的AQUOS品牌,當時的時間來看,真是大成功,但是這個成功造就了下個「集中與選擇」,最後就陷入危機了。 日本要進軍全球,必須和亞洲企業合作,這對日本 製造業是轉捩點 問:您認為日本人對於有個台灣老闆有何慼覺? 答:基本上有些公司已經是外國人老闆了,這是第一次有位台灣人入主,這很有趣,我認為如果日本要進軍全球,就必須跟亞洲企業合作,這對日本製造業是個轉捩點。 過去,日本企業主要市場都是內銷,所以被稱「加拉巴哥群島」,這是很特殊的國家,例如製作僅能在日本用的智慧型手機,跨不出國門,加上人口老化,這對日本是很大的問題,所以日本企業必須轉向國際市場,而成長最快的就是亞洲市場,最了解市場的就是亞洲企業。 問:您在夏普工作很久,現在看到夏普被外資購併有何感想? 答:因為我退休了,從局外人看,我覺得很好,因為夏普這品牌跟公司都會繼續存在,但是從教授的角度來看,這是互補,但是有些從夏普退休的人不喜歡台灣人當CEO就是了。 問:您認為其他正陷入困境的日本製造業,是否因為鴻夏戀會願意選擇跟亞洲企業合作? 答:我剛剛提到的「互補」關係是重點,合作的雙方可否發揮彼此優勢,互補增加綜效,這樣合作才會有幫助。 中田行彥 出生:1946年 學歷:日本立命館大學技術經營博士經歷:液晶先端技術開發中心主管研究員(夏普是出資者之一)、夏普液晶開發本部液晶研究所 技師長 現職: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國際經 營學部教授 撰文者曾如瑩 整理 陳彥錚 |
友達光電在江蘇昆山的第六代LTPS(低溫多晶矽)液晶面板線,8月9日投產。在點亮儀式上,友達昆山工廠展示了其產出的第一片5.5英寸全高清(Full HD)LTPS液晶面板,該廠預計於今年第四季開始量產。
LTPS技術具備高分辨率、窄邊框、輕薄及低耗電等特性,為中小尺寸移動產品重要顯示技術。友達昆山工廠將生產高端智能手機面板、內嵌式觸控面板及筆記本電腦面板等產品,其生產的玻璃基板尺寸為1500x1850mm(毫米),初期規劃的玻璃基板月產能為2萬5千片。
友達光電董事長暨執行長彭雙浪表示:“友達昆山廠一條龍的生產優勢,可為客戶提供及時且完整的解決方案,以最快速度協助客戶開發產品,符合變化快速的市場需求。友達投入LTPS技術研發及生產多年,具備成熟的量產經驗並掌握多項關鍵專利技術,對於昆山廠順利量產並快速提升良率有充分的信心。昆山廠將能有效提升友達在高端面板產能的供給與市占率,推升中國LTPS技術發展。”
昆山工廠為臺灣面板業“兩虎”之一友達在中國大陸的首座前段制程面板廠,顯示了友達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友達昆山廠擁有超過四百名來自臺灣及中國大陸的技術團隊,項目啟動後即展現較高的執行力與效率,從首批生產設備裝機到首片面板成功點亮,僅花了四個多月時間便達成目標。
彭雙浪強調,友達昆山工廠將趁勝追擊,發揮累積多年的技術及制程優勢,力爭成為從裝機、點亮到量產以最快速度達成的LTPS面板生產廠。
今年2月,華星光電在武漢的6代LTPS液晶面板工廠投產;今年7月,京東方在成都的6代AM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面板線的主體廠房封頂;如今,友達昆山6代LTPS液晶面板工廠也投產,點亮首塊產品。隨著國內多條6代LTPS液晶面板線和AMOLED面板線的建設和投產,中國國內高端手機面板供應緊缺的局面將會得到逐步緩解。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近日臺灣鴻海精密工業公司正在考慮與旗下的夏普公司共同在中國建設用於電視機的大型液晶面板工廠,力爭最快於2019年開工生產。投資總額或達8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80億元)左右。目前中國及東南亞市場正經歷著從顯像管電視向液晶電視過渡,鴻海希望擴大在這些市場上的電視銷量。
資金的大部分將由鴻海承擔。此前夏普由於在大阪府堺市的液晶面板工廠投下的巨資成為重負,導致經營惡化而歸入鴻海旗下,此次投資將以技術方面的合作為主。
建設新工廠的候選地包括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等。預計將制造比鴻海與夏普共同運營的“堺工廠”及夏普的“龜山第二工廠”(位於三重縣龜山市)生產的面板更為大型的世界頂級液晶面板。
鴻海與夏普將通過建設新工廠來降低面板的生產成本,並利用夏普在液晶電視“AQUOS”中培養的技術對抗其他廠家。目前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場上,韓國的LG顯示器公司和三星電子公司占據了近一半的市場份額,以雄厚資金為後盾的中國新興廠家也加強了攻勢。
據日本共同社12月14日報道,臺灣鴻海精密工業公司和夏普公司共同運營的“堺顯示器產品(SDP)”公司將從明年開始停止向韓國三星電子公司供應用於電視機的液晶面板。鴻海和夏普為避免對經營造成打擊,打算改換銷售對象。
據分析,改換原因可能是因液晶面板價格低迷而陷入虧損等經營惡化的SDP力爭通過銷售談判提高液晶面板價格,但未能與三星談妥。
2009年夏普為量產大型液晶面板斥巨資成立SDP,2012年鴻海註資入股夏普。
2009年投產後,SDP公司因供應客戶不穩定而成為夏普業績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鴻海與夏普控股率均為37.61%。
此前,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由於鴻海是蘋果手機的代工工廠,和三星存在競爭關系,韓國三星電子公司已拋售其持有的夏普股份。三星於2013年3月出資超過100億日元(1美元約合102日元),購入當時夏普約3%的股份,成為夏普第五大股東。
三星退出後,夏普的股東結構將變得更為單一。此前曾兩次註資夏普的美國高通公司今年也已拋售了所持的全部夏普股份。
鴻海希望通過與夏普結成聯盟來對抗三星等韓國勢力。但也有分析人士擔心,鑒於三星是夏普大型液晶面板的大客戶,三星撤資可能導致液晶面板交易規模縮小,或將不利於夏普業務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