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遞食材賣「煮飯仔」的浪漫
|
|
香港人日忙夜忙,入廚是奢侈玩意。來自紐約的Max,○八年由任職的食品公司派駐香港,熱愛入廚的他發現工時長,每日買餸回家再煮,吃的時間最早也九點半! 日日如是,Max竟悟出商機來!他於兩年前在上環太平山街開設了「煮飯仔」食材速遞公司Secret Ingredient。由他度好餐單,將所需食材切好,連同調味料送到客人家裡,讓不懂煮食的人,也可自製燭光晚餐。 Max認為開業最艱巨的任務是找供應商。不諳中文的他要親自叩門、遊說,同賣菜婆、賣魚佬打交道,不過月賺十多萬,一切都是值得的。現時客人接近清一色老外,Max希望可以打入本地市場。本刊找來廚藝專家大師姐麥麗敏試煮,發現食物合格,但服務要符合港人要求,就仍須努力。 以西餐為主的Secret Ingredient,今個星期的菜單有:肉桂豬扒、吞拿魚扒、秘製羊架等等。Max把原材料及製成品,拍成照片放上網站,供客人於網上訂購,職員按時把菜款速遞上門。提供的菜式每款賣二、三百元,每兩個星期更換一次。Max謂開業兩年多,菜式未曾重複過,如西式生菜包、印度咖喱、薄餅等都有,「我們與city'super(下同)的分別是,同樣賣高級食材,但佢哋無香料、配菜,我哋送過來的,淨係香料都有幾款,按足比例,你跟著食譜去煮,二十分鐘就食得!」 Max指Secret Ingredient讓客人「免洗免切」,材料按照二人份量切好,並把香草、調味及配料分別放入透明小盒,所有盒上都貼有英文字母,客人只須按照食譜的煮法,如「把A和B混合」、「把D倒入鍋中煮十分鐘」等,就可做出一道西餐,大廚Jesse也笑說:「哈哈,其實你不用知道盒子裡、已攪成蓉的東西是什麼!」 MBA畢業理論掛帥 Max來自紐約,六年前任職的食品調味公司派他來港,熱愛煮食的他,平均每星期花三天親自下廚,但工作時間愈來愈長,令入廚比以往在美國難得多,他憶說:「很麻煩,下班後要到食店選購,拿回家,清洗、切開,調味,吃的時候最早也要九點半。」他發現香港超市的食品極貴,質素較好的,幾乎是批發價的十倍。而其他愛下廚的同事也有同樣煩惱,於是靈機一觸,決定辭職創業。創業前,他走到INSEAD新加坡分校讀MBA,回港後便成立Secret Ingredient。Max是一個十分有自信的人,「我讀的INSEAD,是有名的工商管理學院,名次上哈佛、耶魯,然後就到INSEAD。」Max創業時,就把學到的理論應用於生意上。Secret Ingredient打著「新鮮」的旗號,由於切好的菜類和醬汁,不宜存放多於一天,故供應商每日送來的食材,最遲第二天早上便得送出,因此在預計訂單數目和種類上亦考功夫,以減低食材損耗,Max 說:「可用Predictive Analysis,由電腦運算營運數字。」員工阿Ming補充說:「其實開始時真係靠估,之後我哋作每日嘅出貨記錄,再統計唔同季節、星期,顧客會訂購的菜式。原來星期初大家會食清淡嘢,好多人一定叫湯,到週末就大魚大肉。」Secret Ingredient店舖位於上環太平山街,Max開業時找來設計師把外牆畫成彩色。記者採訪期間,見不少新人前往拍婚紗照,樂隊C AllSatr亦在那兒為MV取景。但地點始終遠離港鐵站,除住戶外,人流稀少。為宣傳,Max就用他口中的「Mini Pops-up」,他們會不定期前往愉景灣、赤柱、港島東等有市集的地方,甚至在Cafe擺攤,即以「快閃」模式增加曝光率,亦會在攤位重複示範煮食。Max相信朋友間的推薦更有效,於是他們強調客人推介,只要成功推薦三名朋友訂閱公司資訊,就可獲一次免費食材,如今Secret Ingredient的Facebook群組有約一萬七千多人,近日,更在跑馬地開了分店。Max又說起專用名詞:「多了客人,應歸功於我們的Referral系統。」 每項食材及調味品盒上,都貼有英文字母,顧客可根據食譜,在煮食期間放入相應字母的材料,做法簡單。 與賣魚佬混熟 不過創業初期,懂得商業理論都無用,人生路不熟的Max,除了在朋友圈中認識一、兩個肉類批發商外,為尋找其他「平靚正」食材,就只能用「大海撈針法」——行街。他為找一個包裝供應商,過程猶如破案。「我行了多間食店,才發現有合心意的盒,買回家後,再按盒底的製造商名字,在網上查出他們的工廠或辦公室地址,再親自到他們位於觀塘的辦公室拍門。」為找魚類供應商,Max更多次走到city'super的魚檔,與檔口的賣魚佬混熟,「如果直接問city'super嘅客戶服務部,對方一定不會答。我走去問賣魚佬,花了很多天時間,每日同佢傾嚇偈,關心同讚嚇佢,最後對方放下防備,竟然帶我入魚檔後面,讓我看供應商的名字。」開業兩年多,Secret Ingredient平均每日有五十多張單,毛利率七成,但客人幾乎都是老外,「多數香港人不願花多於五十元在一頓飯的食材上,他們會想,若要付二百元,不如到餐廳食。」大廚Jesse說。但Max知道要發展這盤生意,打入本土市場是必需的,但卻不會減價:「那些人若花同樣價錢寧願到餐廳的話,大概不會是我們的顧客。」他請來城大畢業的香港人阿Ming幫他,貪他瞭解香港地道文化,阿Ming負責宣傳、聯絡供應商,訂貨至安排人手送貨一腳踢,工作量與Max不相伯仲。阿Ming說:「我由Intern(實習)做起,畢業轉做長工,做咗兩年。」受重用的阿Ming近日更升做經理。Max最近把網站上的食譜翻譯成中文版,又請公關公司幫他們度橋宣傳,希望做好品牌,「我想成為Coach,有名氣夠高貴,但大部分人都消費得起。」 開業資料(9/12) 租金:$75,000 ^人工:$200,000裝修:$400,000器材及網頁:$500,000總投資:$1,175,000^二按一上 營業資料(2/14) 營業額:$400,000租金:$50,000*人工:$90,000食材:$120,000包裝:$10,000盈利:$130,000*剛租入跑馬地分店 大師姐品評:應改善服務 要知Secret Ingredient能否打入本土市場,本刊找來識食的大師姐試煮兼試食,菜式為「香煎豬扒配焦糖蘋果肉桂醬、啤酒醃漬洋蔥伴薯蓉」。記者於網上填訂單,只能填送貨時段,不能揀選準確時間,第二天沒有確認電話,記者遂致電店舖,要求準確於七點送到,最遲七點半,但最後貨品卻於六點三十五分已到,幸好大師姐在,可見店舖與客人的溝通未算良好。Max解釋,從落訂到送抵,都在網絡進行,務求減省人力,但對服務有要求的香港人卻不認同,大師姐接貨後說:「一開門,對方一句嘢都唔講,就咁隊袋嘢嚟,之後即刻走咗,整個過程只得幾秒,又唔確認身份,又唔簽收,如果按錯隔籬門鐘,對方個賓妹唔知定接咗就麻煩啦!這是三百元的服務,不是幾十元,起碼都要打個招呼啦!」煮好後,大師姐認為食品質素理想,「豬扒夠大件,薯蓉夠多,醬汁都美味,兩個人份量夠大。」但要打入香港人市場,就要盡快做中文食譜,「啲英文字都幾艱澀,什麼simmer、rest,不是鬼佬都幾難明白,未必適合所有香港人。文字解答仍累贅,表達得唔係咁好,例如他提到用錫紙包裹煎好的豬扒,讓肉汁吸收,卻沒說包多久,這是很重要的!」她總結說:「不過不失啦,二、三百元唔算便宜,如果試玩煮飯仔,一次半次也無妨。我知坊間有中餐「煮飯仔」速遞,一個鹹蛋肉餅唔使一百蚊,我有好多朋友日日買。如果佢想成功,要想辦法令客人成日買先得喎!」 |
|
【美股投資組合】浪漫情人節,你會怎樣度過? 財說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6645730
情人節,你會在這天怎樣浪漫的度過?鮮花、美酒、燭光晚餐...為了讓這一天變得難以忘懷,花多少錢也在所不惜!財說就為您一一盤點那些必在情人節大賺一把的美國上市公司!
情人節表白利器一:網上訂花

$1-800-Flowers.com(FLWS)$ :可以通過其網站、800免費電話、實體零售店和商品郵寄目錄銷售各類禮品。公司銷售的產品包括花卉、樹木、高級食品、紅酒、糖果、兒童玩具和特種禮物等。公司於1976年成立,當時只是紐約市中的一家花店。到1992年時,公司已經擴張成為擁有14家門店的花卉連鎖店,並且開通了免費預定電話800-flowers。到1999年,公司正式更名為1-800-flowers.com。當今,電子商務佔公司營業額的70%。
情人節表白利器二:好時巧克力
$好時(HSY)$ 北美地區最大的巧克力及巧克力類糖果製造商。好時公司位於賓夕法尼亞州,是一家具有105年歷史的老字號公司。
情人節約會去哪裡?當然是飯店
美國餐館之一:$布林克國際(EAT)$ (Brinkers International Inc),世界上最大的休閒餐廳品牌之一,在全球33個國家擁有1600家餐廳,平均每日就餐人數超過100萬。
美國餐館之二:$達登飯店(DRI)$ ,旗下擁有Olive Garden, LongHorn Steakhouse, Bahama Breeze, Seasons 52等多個餐飲品牌,1500家餐館,員工超過15萬。

情人節約會餐桌上,少了酒怎麼可以?
1.蒂亞吉歐:全球最大的洋酒公司
$帝亞吉歐(DEO)$ 來自英國,分別在紐約和倫敦交易所上市的世界五百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洋酒公司,旗下擁有橫跨蒸餾酒、葡萄酒和啤酒等一系列頂級酒類品牌。
2.世界最大的啤酒公司:百威英博
$百威英博(BUD)$ (Anheuser Busch Inbev)於1852年創立,總部位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旗下有世界最大的啤酒釀造公司,美國第二大鋁製啤酒罐製造廠等。
其出產的百威啤酒(Budweiser)名揚世界,深愛各國消費者喜愛。情人節之浪漫禮物:維多利亞的秘密
美國著名的內衣品牌,想必不用多介紹了吧?其母公司為
$L BRANDS INC(LB)$ 。
情人節珍貴禮物之鑽石篇
情人節禮物種類各種各樣,但如果有了鑽石您的她是不是會更為愉悅呢?鑽石恆永久哦
1.世界第一大專業珠寶零售商:Signet
$西格內特珠寶(SIG)$ 其前身是1950年1月27日在英格蘭和威爾士成立的Ratners 珠寶有限公司;1993年9月10日公司更名為Signet集團;在1984至1990年間通過兼併收購實現快速擴張。於1968年在倫敦交易所上市,1988年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2004年11月轉至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交易。業務分佈於美國和英國,在兩地均是最大的專業珠寶零售商。去年2月還以大約6.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Zale Corp,進一步擴大了在美市場份額
2.世界著名珠寶品牌:$蒂芙尼(TIF)$ (Tiffany)
是一間於1837年開設的美國珠寶和銀飾公司。是全球中知名的奢侈品公司之一。其蒂芙尼藍色禮盒(Tiffany Blue Box)更成為美國時尚獨特風格的標誌。在中國大陸僅有二十六家專賣店
3.世界最大的在線鑽石珠寶銷售商:Blue Nile
$藍色尼羅河(NILE)$ 成立於1999 年. 總部設立於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市. Blue Nile於1999年成立以來一直發展壯大,現已成為獲認證鑽石及上乘首飾的最大網絡零售商。 根據 Internet Retaildaeer Magazine的報導,Blue Nile的規模比其次的三家最大網絡珠寶商的總規模還大。
情人節之終極浪漫篇
1.少了它怎麼可以——特洛伊安全套
特洛伊是全球暢銷的優質安全套品牌,具有九十年的歷史。在當今北美(美國、加拿大)市場佔有量達到75%。全世界每年有約520,000,000性行為會採用特洛伊安全套。其在美上市的母公司為丘奇&德懷特(CHD)(Church & Dwight)
2.若還不夠盡興,來點它會不會更好?

希愛力和偉哥。這兩款藥,你懂的。其生產商分別為醫藥巨頭禮來和輝瑞。
最後浪漫之餘,別忘來看看該情人節組合的一年回報如何?
麻甩的浪漫
自從有了敝教育中心的通識班,到各大學做講座都動力倍增,皆因可乘機與上了大學的通識同學仔聚舊。
旁觀同學的成長,很有趣。開講有話,三歲定八十。以往看到的蛛絲馬跡,到了大學愈發現形。
就像孿生的K和N。當年來上課,跟一般初中生一樣,不很留心,也不算分心。兄弟倆的溝通方式,是你打我一拳,我鬆你一肘。
二人總是一起行動。某次雙雙不見人,未幾來電,神氣地說:「我們剛贏了環島障礙賽,忙著接受訪問,不來上課了。」哼!
兄弟倆感情好,性格卻大不同。哥哥K表面看來諸事不在乎,其實極重感情。弟弟N則目標清晰,也很努力。我常想,三幾年後,他們又會走怎樣的路?
重逢,甫坐下,N一輪咀講他的四年大計,分析市場形勢、就業前景。功課忙死了的他,堅持打工實習。明年才打工不行嗎?我問。他一揚手,不,明年要做交換生,首年讀書,次年實習,第三年交流,最後一年專心搵工,時間不等人。我看著胸有成竹的他,笑說,看你,這一晚談的,比三年來在課堂上說的,合起來都要多!
K第一件事告訴我的,卻是:「你知道嗎?大學地點太方便,是很壞的。下課鳥獸散,無人會留在校園。無人,怎會有校園生活?」他說,打工、實習、搵錢,他朝還愁沒機會?但大學是人生最後能建立純真友情的地方,好好珍惜才是。那一刻,我好想向他手一舉:「俾個五我!」後來,他終於在宿舍上了莊,日日夜夜經營宿友的感情。
士別三日,性格堅實了,體格也結實了。我笑,看你倆,怎麼由兩個細路仔,變了兩個麻甩仔?你倆尷尬一笑。麻甩之人,通常心底有情。久不久,師生一餐飯,都算是麻甩的浪漫吧。
Facebook紐約辦公室曝光 誰說“程序猿”不懂浪漫
在Facebook工作被認為是一件很令人期待的事,福利不錯,工資很高,企業文化很棒。而最近,Business Insider記者拜訪了它在紐約曼哈頓的辦公園區。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面“墻“。Facebook工程主管Jeff Reynar稱:“我們大多辦公室都有塗鴉墻壁,這是一個有趣的地方。墻壁是臨時的,到了某個時間點,我們可能會有新的施工項目,墻壁會拆除,到時又會有新的墻壁用來簽名。”

在全球,Facebook共有66個辦公區及數據中心,到11月中旬,公司市值達到2800億美元,員工1.6萬人。曼哈頓辦公區有員工1000人,它是Frank Gehry設計的,里面還有Instagram團隊的成員。辦公樓曾經被Wanamaker的百貨公司占據,後來Facebook進入,租下了其中的四層。

由於辦公樓很大,員工很多,要找一個人不太容易。在屏幕上你可以輸入員工的名字,它會顯示員工坐在哪里。

參觀時,你會發現Facebook非常著名的“小房間”。房間里,迷你鹿頭嵌入墻壁,還有小沙發和小海報。很多名人曾在這里拍照留念。

如果你希望找到一個很安靜的地方,可以去圖書室。

Facebook還有一樣東西很著名,那就是“食物”。一路上你會看到不少小吃店,所有食品和飲料向員工免費,數量沒有限制。Facebook有一個廚師團隊,配有設備完整的商務廚房。

員工還可以在辦公室玩桌面遊戲和VR遊戲。

辦公區充滿藝術氣息,整個樓層到處都是作品,有的是員工自己創作的,有的是來訪藝術家創作的。員工可以自己設計、打印海報,貼在墻壁上。Reynar說公司的使命就是連接世界,許多藝術作品與開放、連接有關。


在第8層和第7層樓梯之間也有一件作品,它由幾千根細線組成,當員工在樓梯上行走時,線似乎也在移動。

“Manhattan Memories Map”是一個全球性項目,它鼓勵紐約市民在Facebook、Instagram分享自己的記憶。藝術家圍繞該主題繪制了這副壁畫。

浪漫一身:“领先消费者50米”的快时尚
1 :
GS(14)@2010-11-13 15:25:33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112/165572.html
“浪漫一身”定义的时尚是,“领先消费者50米”,引导消费,但不要太超前。如何把握好“50米”的度?其实是要考验“浪漫一身”团队的市场嗅觉和判断力。

中等身高,酷感十足的“斜庞克”发型,一副黑色镜框,一件黑色紧身的中袖毛衣,加一条黑色吊裆裤,集多种配饰于一身。
这就是杨涛,品牌女装“浪漫一身”的总经理。
2010年10月,记者在杭州深蓝广场的一家咖啡馆见到他时,他却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一个商人”。
杨涛做服装批发起家,在“老八股”时代就开始证券投资,如今在PE圈也是活跃分子,个人在动漫等领域都布下投资,还是量贩式KTV麦歌的投资人。
但他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服装业务上。
个中缘由,杨涛认为最关键的“不是钱的问题”,是“喜欢”。另外,十几年来慢慢做大,“非常有感情”。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一点是“责任”,“这个企业是在我手上建立的,不能在我手上衰败。”他说。
杭州女装“学院派”的孵化地
1994年,“浪漫一身”诞生于杭州,最早不过是一个外贸女装店的名字,主人叫薛亮,是杨涛的同学加玩伴。
彼时的“浪漫一身”,主要是从广东批发市场采购一些外贸服装的尾单,在店里进行组合、销售。
在那个商品紧缺年代,“浪漫一身”的生意逐渐红火,“因为它是一个品牌店,品质可以保证”。
一次偶然的机会,做服装批发的杨涛,与薛亮碰面。杨觉得“浪漫一身”的名字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可以做的更大。于是,他很快与薛亮达成了合作。
直到目前,“浪漫一身”也只有薛、杨两位股东,他们对等持股,薛逐渐淡出日常管理,具体运营都由杨涛在负责。
如今的“浪漫一身”已经蜕变成集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在全国有约600家连锁店的品牌女装。
这期间,有着杨涛明显的个人印迹。
在杨涛与薛亮合作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把生意做得更大?
青春宝集团创始人冯根生当年对薛、杨“非常看好”,把一块场地租给了他们做服装商场。铺面更大了,但货源又成了问题,仅仅靠在广州市场批发已经不可行了。
杭州在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上源远流长。资料显示,1983年,杭州的浙江工程学院就开设了服装设计专业,杭州其它院校也陆续设立了服装设计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少人选择创业,杭州女装的“学院派”基因也由此而来。
但这些“学院派”最初创业时,既缺乏资金,也缺乏渠道。瞅准了这一点,“浪漫一身”主动把他们引入自己的商场,为他们提供销售场地,并按照他们的销售额赚扣点,类似今天百货商场的模式。
杨涛说,今天杭派女装中,不少知名品牌当年都在“浪漫一身”的商场孵化过。但随着这些品牌慢慢壮大,他们陆续选择离开,并自建渠道;而当时杭州的一些商场也开始转变经营思路,引进年轻的服装品牌,在规模上也比“浪漫一身”有优势。
“领先消费者50米”的快时尚
1997年,杨、薛二人开始谋划转型:做自己的品牌女装,名字依然是“浪漫一身”。
非科班出身的杨涛和薛亮,一边学着做设计,一边组建自己的设计团队。他们还要思考的是,“浪漫一身”的风格该如何定位?
为此,他们专程到国外去考察。
最终,他们决定模仿当时欧洲一个奥地利风格的品牌,主打清新、婉约的田园风,材质以棉麻类为主,还经常以各种小翠花做修饰,凸显“淑女”个性。
这种风格一经推出即获得市场欢迎。1999年,在大连国际时装节上,“浪漫一身”的欧洲田园风格一炮走红,获得加盟商热捧,连锁店开始从浙江向全国拓展。在大学校园,“浪漫一身”也一度风靡。
2000年之后,杨涛又要做选择,“到底该走哪条路”?
在杨涛看来,品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化的品牌,一类是设计师的个性化品牌。杨涛自问,究竟哪一类可以让“浪漫一身”这个企业做大?
“我们可能不适合走设计师品牌这条路,”杨涛认为,对于一个设计师品牌而言,一般老板肯定是主要的设计师,如果不是,一旦设计师离开,就会对企业造成风险。
而“商人”杨涛本能地认为,“浪漫一身”赚钱的功能应该大于艺术功能。
这一点想清楚之后,杨涛出人意料地提出,“浪漫一身”应该没有风格。
理由很简单。就像某些产品,南方人喜欢北方人不喜欢,杨涛说,“浪漫一身”要追求一个“最大公约数”,即寻求南方人和北方人共同喜欢的产品来做。
在这种思路主导下,今天的“浪漫一身”早已不再是当年田园风、“淑女”派的代名词。
杨涛要做的是,快时尚产品。
“浪漫一身”30多人的设计师团队,每年要推出约1200个款式,“春夏600个款,秋冬600个款”。
让杨涛欣慰的是,Zara、优衣库的成功,印证“浪漫一身”当年自我调整的方向是对的。
以Zara为例,“每年超过1万的款式,1-3周的供应链速度”使其成为快时尚的代名词,Zara的成功也把创始人奥特加推上西班牙首富的位置,而优衣库的老板柳井正2009年也成为日本首富。
美邦服饰创始人周成建也曾明确表示,美邦要走迅速扩张的快速时尚成衣路线,要学习和竞争Zara的速度。
但杨涛为“浪漫一身”所定义的时尚是,“领先消费者50米”,引导消费,但不要太超前。如何把握好“50米”的度?其实是要考验“浪漫一身”团队的市场嗅觉和判断力。
深耕二、三线市场的加盟连锁
十多年里,“浪漫一身”在全国的连锁店规模拓展至600家;而几乎同时期在温州起步的美邦服饰,截至上市前的2008年3月31日,在全国的门店共有2211家。
相比之下,“浪漫一身”在开店速度上是绝对的稳健派,因为杨涛一直认为,安全才是第一位的。曾经在资本市场亏得几乎“倾家荡产”的他,常引以为戒的是,“10块钱的东西涨100%,就是20块,但20块只要跌50%就会变成10块”。
尽管门店已达600家,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你却看不到“浪漫一身”的踪影,因为它们全都分布在二、三线市场。
事实上,“浪漫一身”曾经在一线城市布局过,包括北京和上海。2002 2003年,当“浪漫一身”开始树立起品牌的时候,它又陆续从这些地方撤离。
“一线城市成本太高,对于一个品牌而言,主要功能是建立号召力。”杨涛说,基于这样的想法,浪漫一身将渠道定位在二、三线市场。
撤离一线城市,杨涛称,也与加盟商有关,“他们首先得盈利”。“浪漫一身”在开店策略上,选择以加盟为主。目前约600家店铺中,只有位于杭州的2家店是直营,其余全部为加盟商所有。
之所以在杭州以外的地方全部选择加盟,主要是为了“借力”。
“比如要在江西的某个城市开店,如果能找到在当地有一定背景和资源的人,就会方便很多”,杨涛认为,这样品牌商也可以更加专注于整个品牌的扩展和产品设计制作。
“浪漫一身”对加盟店的管理被杨涛喻为“蜘蛛网模式”。目前,在全国的每个省基本上都设有一个区域代理,区域代理直接管理他们的下线,而浪漫一身直接面对的是区域代理。
在零售价格上,实行全国统一,加盟商只赚取价差,即按照一定折扣直接从“浪漫一身”买断商品,并自行承担库存。
看似简单的“甲方乙方关系”,杨涛却更愿意认为是稳固的“朋友关系”。
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10多年,也是加盟商与“浪漫一身”共同成长的十多年,他们中,有教师,也有下岗工人,“起初规模都很小,这些年做下来,已经变成很好的生意人,也有很多已是千万富翁、亿万富翁”。
即便是在二、三线城市,“浪漫一身”也更多地以“街铺”的形式出现。
在杨涛看来,街铺有百货商场比不得的好处,比如,街铺更适合“淘货”,消费者注意力比较集中,而百货商场更容易被“走马观花”;再如,一定时段内销售不佳,品牌很可能被百货商场调柜,甚至驱逐,而街铺的自主性更强。
不过,杨涛当下又有了布局百货商场的计划,“因为目前最有消费能力的人工作太忙,很少逛街了”;“触网”也是他一直就有的冲动,但仅限于实体店的一种补充。
“类宜家”的生活方式
尽管在“中国国际女装展知名品牌调查中,名列女装知名品牌第一名”,“浪漫一身”这个在本土女装界存在了十多年的名字,似乎总游离在聚光灯之外。
杨涛毫不讳言,“这是多年来, 浪漫一身 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
这与他个人的性格不无关系。
无论是从小受到的教育,还是与一些商界前辈达成的共识,都让他恪守“低调做人”的信条。
但如今,他还是决定要改变,“现在的社会需要沟通,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杨说,今天,他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接触媒体。
开始改变的,不仅于此。
取名“浪漫一身”,让杨涛自认为“幸运”。
“因为它的外延会非常广,不局限于服装,还可以是美容院、咖啡屋、理发店等等。”杨涛说,他希望“浪漫一身”最终所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也是目前在他内心萌动着的一个想法。杨涛表示,他正策划把“浪漫一身”打造成一个“类宜家”模式的平台,即,在“浪漫一身”的店里,营造出一种“简约、快乐”的生活氛围,消费者不仅可以买到衣服,还有N种“感觉相仿”的产品供选择。而且,在价位上,这些产品都要与“浪漫一身”的衣服相似,走中档路线。
不过,杨涛只打算输出品牌和渠道,服装以外的产品由第三方供应。目前,他已经集结了众多美院的教授和专家,意在发挥他们的价值,为第三方供应的产品加入设计的元素。
一直以来,杨涛对上市颇有顾虑。
“如果是上市公司,整个经营方面的压力会非常大,所有的东西也必须要曝光。”杨涛说,“浪漫一身”从未在银行拿过一分钱贷款,崇尚“快乐生活、快乐工作”的他,不希望自己“所有的生活都变掉”,这让他迟迟下不了决心。
2007年5月,百丽国际在香港主板上市,融资近87亿港元,总市值攀高至600多亿港元。2008年8月,美邦服饰登陆深交所,募资近14亿元,目前总市值达到300多亿元。
百丽和美邦服饰上市后的效应对杨涛“刺激很大”,也让他感到,“如果跟我们差不多规模的品牌先上市,就多了一个法宝,那个时候如果来打击我的话,我就会更被动”。
2009年,“浪漫一身”营业额达到数亿元。
杨涛表示,“浪漫一身”需要通过上市,放大品牌效应,创造更大价值,把员工和代理商也带入新的阶段。
开梦幻烛光店 营造浪漫财富
1 :
GS(14)@2011-01-13 23:12:30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111/179671.html

烛光晚餐,一直是情侣、朋友们约会、聚会的浪漫选择,但是却很少有人打那蜡烛的主意,现在就有这么一个人,一次偶然的念头,让她做起了烛光的生意。
想开一家烛光店的念头始于那次我为先生安排的一次烛光晚餐。与平常一样的饭菜、同一个就餐环境、人也没有改变,但一切仿佛有了不同;因为增添了摇曳的烛光,所有的东西都增加了一份朦胧的美,连我们的心境也变得格外柔和。
事后我想,如果开一家烛光店,卖形态各异、芳香不同的蜡烛,该是多么浪漫啊。说干就干,我在银行取出5万元钱,租下一个门面,精心装修了一番。因为我想通过室内光线和错落有致的货架营造出梦幻般的效果。烛光店的生意出乎意料的好。我想,这大概是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和精神享受的原因吧。我的店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蜡烛,几乎每位来的顾客都要用很长的时间去观赏,最后总会买走一支自己最喜欢的。有一种叫“果篮”的蜡烛里,挤着亮丽“新鲜”的水果:红瓤绿皮的西瓜、白肉黄衣的梨、红扑扑的苹果、黄澄澄的香蕉;煞是可爱,让人忍不住想抓起来咬一口,拿进鼻端,居然有真实的果香!而选用这些蜡烛构造的用餐环境,又怎能不让人沉醉其中呢?
开店心得:
开烛光专卖店首要的关键在于店面的设计和布置要能吸引人,这里的氛围通常要能促使顾客产生购买行为。其次所卖的蜡烛要尽可能在形态和香味上琳琅满目,最好能形成一些套系:如生日系列、新婚系列、约会系列、庆祝系列等,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2 :
培少(3241)@2011-01-13 23:17:53係香港大買家都應該係酒店
香港人連食飯時間都唔太夠
浪漫無人唔想~
3 :
GS(14)@2011-01-14 22:38:14香港的生活其實好難
博弈男女:忽然浪漫
1 :
GS(14)@2012-02-15 00:02:24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76&art_id=16066257
情人節,又是一年一度忽然浪漫的時候。
我是經常忘記情人節的人。情人節對我來說並不浪漫,跟愛情也沒有半點關係,這只是「消費節」,而且非常擾民,那天到處塞車,就算你能擠進餐廳吃飯,也被迫吃那些又貴又難吃的情人節套餐,大家都吃千篇一律的食物,做千篇一律的事情。 It's boring。
也許你會認為我不懂浪漫,那可錯了,我是一個無可救藥地喜歡浪漫的人。但我所說的「浪漫」是一種生活態度,這包括對工作、愛情、興趣和生命中的一切。對我來說,浪漫就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裏,在於平凡生活裏一點點不平凡的衝動與熱情。我討厭在甚麼節「忽然浪漫」的造作,滿街的男孩突然都去花店搶花,像個儍瓜。女孩子們在街上捧着千篇一律的花束,人有我有。
情人節到底跟「情人」有甚麼關係?正如聖誕節早就跟耶穌毫無關連了。想想看,在眾多節日中,實際上仍與主題有點關係的似乎就剩下清明和重陽了,至少仍有人真的會為先人掃墓,掃墓完畢也毋須被迫吃「清明節套餐」。 Oops,經我這麼一說,明年也許真有餐廳會推出這種套餐來呢!
曾有讀者問我,從前經歷過最浪漫的一個情感片段是怎樣的?我想了一下,就是這樣……
跟我喜歡的人一起坐在屋簷下的長椅看天空下雨,我從沒跟他說我喜歡他,他也從未跟我說喜歡我,我們只是靜靜地看雨,感受時間流過,感受我們之間空氣的流動,那是一種彷彿有生命似的空氣,在兩個可能正在相愛,卻從未揭開秘密的人之間靜靜的流動的空氣。這就是浪漫。
Daisy
白紙:浪漫的食神
1 :
GS(14)@2012-03-26 22:44:36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38065/20120326/71348
有些人喜歡有要求,對住屋有要求,對衣着有要求,對食物有要求,這些,大多是經濟能力較高的人。有些經濟能力較差的人,則慣於默默接受一切,尤其,他們認為自己付出的不多,也就不好要求太多。住小一點的地方,沒辦法;衣服質料差一點,不打緊;食物超難吃,至少能飽肚。我不支持這類想法。
那天我坐港鐵,聽到兩位男士的浪漫對話:「燒味飯中的蔬菜不太好味,但一定夠熟。」「對,廿蚊兩餸飯那種蔬菜就是不夠熟,令它們都帶點怪味!」「還有,你留意到那些例湯嗎?為甚麼可以永遠都沒有中式湯水的?」「對對對,而且經常只有白湯或紅湯其中一種,永遠沒得選擇。」「如果是白湯,我寧願不喝。」「對,白湯太稀……」「對,白湯太稀,紅湯又太杰……」「紅湯太杰!」他們是幾乎同一時間說出「紅湯太杰」這句評語,然後一起笑了出來。
這男人的浪漫,除了浪漫,還顯現出甚麼是廉價的要求。蔬菜不可以有怪味、食物要有多一點選擇、白湯不可太稀、紅湯不可太杰,這些都只是些基本要求,為甚麼不?對人生有要求,是不分經濟能力的。有錢人有能力對自己的人生有高要求,沒錢人也可以對自己的人生有低一點的要求,總不能沒要求。窮人就要住籠屋,窮人就要着破衣,窮人就要吃垃圾嗎?
香港越來越不似是人類住的地方了,我們卻慣於對一切逆來順受。回來吧我們的靈魂,像那兩位浪漫的男人一樣,下次,就算吃車仔麪,也要食神上身。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林日曦
一樓一古:中產美孚浪漫有時
1 :
GS(14)@2013-06-25 01:40:28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0624/18309390
油庫變大型屋苑
1968年落成的美孚新邨,是首個油庫改建而成的大型屋苑。現在提起美孚,大家可能會想起油站、地鐵站名、老牌屋苑美孚,卻沒多少人記得,美孚舊稱荔灣,名稱來自荔枝角灣。1918年,美孚石油公司在荔枝角灣填海興建油庫,1968年遷往青衣,原址興建了美孚新邨。1980至1990年代填海工程,荔枝角灣及泳棚變了陸地,興建荔枝角公園,美孚居民離開海岸越來越遠,最後連荔園也變成豪宅,浪漫情懷不再。
期間限定的浪漫
香港,哪有一天不在變,擁有永遠趕不及填海的速度,留下只有思念,一串串,永沒完。數數手指,美孚的浪漫期,只有十多年。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專業顧問何慶基的父母在屋苑建成初期遷入,他和兄弟們長大後成家立室,都住在美孚新邨,面向荔枝角公園,公園的面積與美孚新邨相若,嶺南之風是旅遊景點,但畢竟是人工的:「龍尾灘事件,政府要鏟走天然泥灘,起番個人工沙灘;以前美孚沙灘是最接近市區的一個沙灘,可以釣泥鯭、捉蟹仔,橋下有泳棚,可以划艇仔,是一個浪漫的地方。」中三正值青澀歲月的何慶基還未懂得相約異性,海已變了地,若非他點出,那條區隔公園與屋苑的一條石屎欄河,原來是海的界線:「海是居民很重要的活動中心,政府還番沙灘給我。」這句話聽來像大孩子扭計,話裏卻藏着一份對所屬社區的歸屬感。伴隨海消失的,還有一條專屬的中環航線。
甜蜜的社區關係
富貴劏房的出現,或許印證了美孚的價值。實用率高,投資有保值,環境優美自不待言。何慶基笑言當年有人傳聞美孚,住到美(尾)就孚(富),小時候所見的居民都很國際化,有英軍家屬,也見過日本人中秋時穿和服慶祝,不少文人也選擇在這裏定居,平台花園滿佈視覺藝術作品,美孚新邨象徵着香港中產階級的興起:「七十年代只有山頂豪宅和唐樓,美孚新邨是劃時代的設計,美孚戶型多,在邨內就可以細樓換大樓。」何家散佈於屋苑裏不同座數,每周一都有家庭聚餐,飯桌坐了三代人,散席後不用舟車勞頓,又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以為重視傳統家庭觀念如他,會想過跟父母住在同一座樓。我肯定他眼神閃過一絲狡黠的神情,然後是爽朗的笑聲。「不要了,還是保持相應的距離。父母看見我們太夜還沒關燈,會打來『關心』。」如果多人認識就算名人,那麼何慶基一家人和很多老街坊都是「名人」,街坊與邨內老舖店主都是熟人,何慶基形容這個社區很甜蜜:「這裏鄰里關係很親密,但也沒有秘密。」看過一篇報道,佘詩曼中學時代住在美孚新邨,瞞着媽媽跟樓下男孩拍拖,還得小心街坊或店舖老闆這些線眼。美孚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屋苑原型──地面有商舖,住宅建在平台上,居民可以不用人車爭道,經由天橋和平台貫穿其他屋苑,影響以後的太古城和公屋設計。邨內唯一一座單層平房的孚佑堂,也是屋邨社區會堂的先驅,何慶基大讚設計師的心思:「可以讓居民租借場地來舉行跳舞、運動、業主立案法團開會等活動,設計思維很中產;現在的豪華會所則有另一種意義,幫助炒貴樓價,會所豪華,居住單位卻很小。」何慶基形容邨內不乏有錢人,常見名車出入,但居民生活仍然很簡單,這種反差很有趣。變的是,六期對出的地產街,昔日原是供應邨民日用所需的小店。「美孚從不以豪宅自居,呎價很平。」

2 :
SYSTEM(-101)@2013-06-25 02:23:41xyyy所發的貼子已被
greatsoup(管理組:8) 刪除了。(原因:廣告) 存檔ID:
74
浪漫月巴睇舊戲 - 月巴氏 一個慘不忍睹的城市,四個特警 2013年11月29日
1 :
GS(14)@2013-11-30 13:39:19http://www.am730.com.hk/column-183937
係老友都知我是李子雄粉絲——假的。但我的確鍾意睇李子雄做戲。首次睇佢,自然是《英雄本色》那個陰險(得來收收埋埋的出類拔萃)死奸仔。陰險和死奸仔不難演,TBB一眾小生只要摵吓堂眉都應付到,但收收埋埋 & 出類拔萃,呢下難。
杜琪峯首部現代城市警匪片
李子雄憑那個陰險(得來收收埋埋的出類拔萃)死奸仔跑出後,好彩沒有被安排keep住奸落去——即使奸角還是走唔甩,但依然被安排演繹不同類型個性造型的角色。像《城市特警》裡的他,就是一個沉鬱冷靜總督察。
但我不是為了欣賞李子雄沉鬱冷靜演出而睇這部1988年的戲,而是為了杜琪峯。
純計電影。1988年前的杜琪峯,只拍過《碧水寒山奪命金》、《開心鬼撞鬼》和《七年之癢》,一部古裝武俠兩部喜劇,《城市特警》是他首部有份執導的現代警匪電影——這部戲還有另一個導演,金揚樺。
這是公司給予當年的杜琪峯一個機會,去試拍這類題材。如果你想在《城市特警》找尋一點「杜Sir簽名式風格」的話,基本上,是完全搵唔到的。
打到開巷慘無人道
《城市特警》好唔好睇?好難答。事實是有人視為一部完全非理性的廢片,亦有人覺得那種非理性,好cult。
1.就像那年代大部分警匪片,其實就是動作片——所謂動作,包含了拳腳交加和槍戰,如果有budget就加埋飛車和爆破啦——《城市特警》有齊以上各項,而且是由頭到尾打到開巷。
2.有兩場最精彩:A.醫院大混戰——壞人頭目為殺死對自己不利的證人,以喬裝 + 潛入方式殺進醫院,成功殺死證人後卻被李子雄得力助手郭追悉破,雙方展開大型攻防槍戰,只能說一句:傷亡慘重。這場戲令我想起幾年後吳宇森《辣手神探》,最後一場超巨型混戰也是發生在醫院,而咁啱兩部戲的動作指導都是郭追。B.Lift糟摸黑槍戰——壞人嘍囉搭Lift走佬,郭追熄了大廈總掣令Lift停低,然後李子雄和手下攻入Lift槽,但你點會諗到一個連名都冇的壞人嘍囉,竟然會未雨綢繆到隨身帶備夜視鏡(即Tom Clancy原作遊戲《Splinter Cell》Sam Fisher長期戴住嗰種)!這一場,未見誇張的駁火,雙方純在鬥智——無奈聰明的壞人嘍囉最後都要死,死相慘無人道。
3.慘無人道。有兩個角色的死法我呢世都銘記於心。A.壞人嘍囉甲:在逃避警方追捕時,被李子雄架車撞出天橋,飛落下面一條馬路,臨落地再被另一架車撞,撞完後再被一架車高速輾過,然後鏡頭影住一大pat血潑在馬路邊。這麼一個面目模糊不左右劇情的壞人嘍囉甲,其實是否需要這麼一個慘烈兼冗長的死法?——完全不需要,但《城市特警》就是不嫌麻煩地拍俾你睇,我欣賞這種不嫌麻煩的態度。B.隱藏頭目:他是誰?不公開了。唯一可以說的是,以前成日聽人話邊個邊個俾人射到蜂巢咁,這名隱藏頭目最後真的變成了人形蜂巢,不過,I Love It,因為佢絕對死有餘辜。是的,對付真正的奸人,有時只有這種慘無人道慘不忍睹的死法才足以一洩心頭之恨。
4.連場動作經過設計,角色也有特別設計。李子雄是沉鬱型幹探,而為了凸顯他的沉鬱,身邊三個拍檔自然不能同樣玩沉鬱:郭追是絕對火爆型粗漢,但粗中有細愛錫年老阿媽;遠道來港幫手查案的吉隆坡幹探,長期戴黑超,狀甚冷酷,其實純為有型……不過佢是正義的。最後一個是典型菜鳥,做乜都廢廢哋嗰隻,但在事件中他成長了,到最後更成為破案關鍵,可惜……唉。
5.就像那年代港產片,戲裡存在不少擺到明「恐同」的設定,但奇在描寫郭追和吉隆坡幹探的惺惺相惜時,竟然有著濃厚同志味;其中一場,合力成功阻止了一場爆炸後,二人情深對望——直覺話俾我知是但一方好想咀對方。
6.OK咁究竟《城市特警》講乜?引用朱江一段對白:「摩洛托夫先生,香港仲有幾年就交收嘞,而家有好多人等住去做移民,佢哋好需要錢。只要我哋俾得起錢,唔好話運毒品吖,成個香港運去你祖家都得吖……我交咗嗰份名單俾你,上面係政府嗰啲重要人物,雖然係嘥啲錢,但係比起我哋嘅利潤,今次嘅投資只係雞碎咁多啫。」明晒啦。結局,李子雄說成功打擊了這個運毒管道,可惜始終得唔到那份神秘的名單。於是這班人得以繼續潛伏搵著數……
一部咁非理性的戲,一個理性的現世側寫。
2 :
GS(14)@2013-11-30 13:39:51info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