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樓一古:中產美孚浪漫有時

1 : GS(14)@2013-06-25 01:40:2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0624/18309390

油庫變大型屋苑

                                    1968年落成的美孚新邨,是首個油庫改建而成的大型屋苑。現在提起美孚,大家可能會想起油站、地鐵站名、老牌屋苑美孚,卻沒多少人記得,美孚舊稱荔灣,名稱來自荔枝角灣。1918年,美孚石油公司在荔枝角灣填海興建油庫,1968年遷往青衣,原址興建了美孚新邨。1980至1990年代填海工程,荔枝角灣及泳棚變了陸地,興建荔枝角公園,美孚居民離開海岸越來越遠,最後連荔園也變成豪宅,浪漫情懷不再。



期間限定的浪漫

                                    香港,哪有一天不在變,擁有永遠趕不及填海的速度,留下只有思念,一串串,永沒完。數數手指,美孚的浪漫期,只有十多年。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專業顧問何慶基的父母在屋苑建成初期遷入,他和兄弟們長大後成家立室,都住在美孚新邨,面向荔枝角公園,公園的面積與美孚新邨相若,嶺南之風是旅遊景點,但畢竟是人工的:「龍尾灘事件,政府要鏟走天然泥灘,起番個人工沙灘;以前美孚沙灘是最接近市區的一個沙灘,可以釣泥鯭、捉蟹仔,橋下有泳棚,可以划艇仔,是一個浪漫的地方。」中三正值青澀歲月的何慶基還未懂得相約異性,海已變了地,若非他點出,那條區隔公園與屋苑的一條石屎欄河,原來是海的界線:「海是居民很重要的活動中心,政府還番沙灘給我。」這句話聽來像大孩子扭計,話裏卻藏着一份對所屬社區的歸屬感。伴隨海消失的,還有一條專屬的中環航線。

甜蜜的社區關係

                                    富貴劏房的出現,或許印證了美孚的價值。實用率高,投資有保值,環境優美自不待言。何慶基笑言當年有人傳聞美孚,住到美(尾)就孚(富),小時候所見的居民都很國際化,有英軍家屬,也見過日本人中秋時穿和服慶祝,不少文人也選擇在這裏定居,平台花園滿佈視覺藝術作品,美孚新邨象徵着香港中產階級的興起:「七十年代只有山頂豪宅和唐樓,美孚新邨是劃時代的設計,美孚戶型多,在邨內就可以細樓換大樓。」何家散佈於屋苑裏不同座數,每周一都有家庭聚餐,飯桌坐了三代人,散席後不用舟車勞頓,又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以為重視傳統家庭觀念如他,會想過跟父母住在同一座樓。我肯定他眼神閃過一絲狡黠的神情,然後是爽朗的笑聲。「不要了,還是保持相應的距離。父母看見我們太夜還沒關燈,會打來『關心』。」如果多人認識就算名人,那麼何慶基一家人和很多老街坊都是「名人」,街坊與邨內老舖店主都是熟人,何慶基形容這個社區很甜蜜:「這裏鄰里關係很親密,但也沒有秘密。」看過一篇報道,佘詩曼中學時代住在美孚新邨,瞞着媽媽跟樓下男孩拍拖,還得小心街坊或店舖老闆這些線眼。美孚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屋苑原型──地面有商舖,住宅建在平台上,居民可以不用人車爭道,經由天橋和平台貫穿其他屋苑,影響以後的太古城和公屋設計。邨內唯一一座單層平房的孚佑堂,也是屋邨社區會堂的先驅,何慶基大讚設計師的心思:「可以讓居民租借場地來舉行跳舞、運動、業主立案法團開會等活動,設計思維很中產;現在的豪華會所則有另一種意義,幫助炒貴樓價,會所豪華,居住單位卻很小。」何慶基形容邨內不乏有錢人,常見名車出入,但居民生活仍然很簡單,這種反差很有趣。變的是,六期對出的地產街,昔日原是供應邨民日用所需的小店。「美孚從不以豪宅自居,呎價很平。」


2 : SYSTEM(-101)@2013-06-25 02:23:41

xyyy所發的貼子已被greatsoup(管理組:8) 刪除了。(原因:廣告) 存檔ID: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