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朱曉芸:投資標的研究框架 朱曉芸

http://www.jztzp.com/a/53318.html

作者:朱曉芸

一、研究框架

投资札记【457】朱晓芸:投资标的研究框架

二、我們可以瞭解的產業

1、為何要堅持這一標準?

我們在尋找投資標的時,評判標準必須要涉及的兩項內容分別為:公司的內在價值是否優秀以及股票的市場價格是否較低或合理。評價這兩項內容,需要對其商業運營與財務結果進行從裡到外、從上到下、從過去到未來的外科手術般地分析與研究,為使最後的評估結論具有一定的準確性和可信度,被評估的對象顯然需要具備如下三個基本條件,而只有「簡單易瞭解」產業中的公司,才能最大程度的滿足這些基本條件。

A、產業的可知性

對於一個複雜的、不容易被瞭解的產業,投資者如何去評估它的內在價值(主要由其企業剩餘經營期的現金流所決定)?如果不能對其內在價值給出一個準確的評估,又如何對其股價給出高或低的判斷?

正如彼得.林奇所說的:「如果你對基本業務有一些瞭解,要追蹤一家公司的故事就容易多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寧可投資絲襪公司而不碰通訊衛星,要汽車旅館而舍纖維光學。越簡單的東西我越喜歡。如果有人說:任何白痴都能經營這個公司,那麼我便給它添上一分,因為恐怕遲早真會有個白痴來經營它。」

B、經營的穩定性

首先簡單的產業才是企業穩定經營的基本前提;其次,一個不簡單、總有劇烈變動從而不容易被瞭解的產業,其獲利前景也將會變得異常不牢靠;最後,一個複雜的、變來變去的生意不僅不會讓企業長期獲取高額利潤,而且通常會適得其反。

C、未來的確定性

由於價值評估是「估算公司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那麼顯然公司未來經營業績的確定性就是價值評估是否可行與可信的一個基本前提。而通常來說,簡單易瞭解的產業公司容易擁有持續的競爭優勢,在變遷快速產業中的公司,未來的確定性會打個折扣。

2、普通的產業與不普通的回報

「簡單易瞭解」產業的長期回報有這樣的一個特徵:普通的產業,不普通的回報。

按照不少人的思維定式,那些長期生產簡單商品的公司應當不會產生持久的高額回報。似乎只有在那些不斷給人們帶來技術創新乃至技術革命的產業裡,人們才真正能找到可以持續高增長的公司。如果這是對的,那麼過去100年大規模技術創新潮中的弄潮兒,相對其他「平庸」產業裡的公司,就應給投資者帶來更大的投資回報。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表1:1950-2003年給投資者帶來最佳回報的股票

投资札记【457】朱晓芸:投资标的研究框架


資料:《The Future for Investor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98

打破框架 林百里

2012-12-24  TWM
 
 

 

當同業陷入不景氣殺價泥淖中,廣達卻逆勢成長,那是因為廣達轉型雲端奏效。

董事長林百里不僅看得遠、走得快,更勇於打破框架。

撰文‧賴琬莉

九月初,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和文化部部長龍應台四手聯彈,演奏「小蜜蜂」,不過兩人使用的不是鋼琴,而是平板電腦。這是在雲端數位藝術節,兩人精采的演出。

林百里用平板即興演奏,打破一般人想像,就像他掌管營收破兆元的廣達集團,竟會忙裡偷閒下田種菜;抑或在利潤微薄的代工業,殺出低價競爭的紅海魔咒,今年每股稅後盈餘(EPS)可望超過六元佳績。

林百里的表現,總是超乎大家想像。這幾年林百里除了談雲端的未來發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他對教育改革的勁爆發言。

從企業家到關心教育的代言人,是因為林百里看清企業,乃至國家社會的競爭力,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人才養成。「大家千萬不要念電機系,不要被框框綁住。」這是林百里給年輕人的建議。但廣達從代工製造業到雲端服務業;林百里從商場競爭到享田園之樂,他個人又何嘗不是勇於打破框架的實踐者呢?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話對林百里而言,不管在人生轉折或事業的突破,都是最佳的注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57

我的投資框架——選股70問 付羽_投資筆記

http://xueqiu.com/9335803133/23139626
作為投資人應該要有自己的投資框架,不過前段時間我一直挺迷惑,、就是什麼是投資框架?這裡要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投資經歷,以前看得窄,看得細,往往不知道什麼是重點,不知道往哪使勁,所以經常在些不必要的細節花較多時間,但是效果並不是太好;後來有前輩建議我看廣點,於是前段時間把時間花在是涉獵,很多股都看,但是看得並不深。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泛泛而讀不代表沒有作用,看得多,確實能培養出一些感覺,就是找到個股閃光點的感覺,而且選股也更有思路。但是,自己又面臨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有的個股,看後感覺不錯,但是到底有多好,其實心裡是沒有什麼把握,通過反思後,認為和自己工作做得不夠細有關,雖然知道什麼是重點,知道勁往哪使了,但是華而不實,不踏實。後來,覺得如果還想繼續提高的話,需要再經歷一個從廣再望窄聚焦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就是要充實自己的思路,要用一個個論據來把選股思路撐起來。
   總之一句話:充實的論據+選股思路才是投資體系。兩者缺一不可,一個是骨架,一個是血肉。而這篇帖子的目的,就是在選股思路的指引下,提出了70個問題來進行充實,只有做到這點並進行實踐,才能稱之為投資框架。這70個問題顯然不一定很完備,肯定會有重要的方面有所疏漏,歡迎大家指正補充。並且,從這70個問題能夠得到什麼結論,恐怕也是見仁見智。

以後每看一個股票,都必須從這70個問題來把標的過一遍,如果沒有經過這個步驟,嚴禁自己對其進行買賣。

讀書從薄讀到厚,再從厚讀到薄;投資,從窄做到廣,再從廣聚焦回窄。我相信這是條正確的路。

(一)  公司經營部分

1.1   採購

1、公司的原材料在總成本的佔比有多大及近幾年變化趨勢。

2、公司的採購集中度如何?前五大供應商佔比如何?

3、公司採購付款方式,現款還是有一定的信用賬期,有多長?

4、公司採購地離公司有多遠,物流成本有多高?

5、公司的採購額度佔供應商及整個行業的收入比例有多大?

說明:如果比例很大,公司將有一定的議價能力,如果比例很小,公司沒有議價能力。例如有的公司上游是大宗商品,而公司的佔比又很小的話,上游的價格漲跌和公司的需求關聯度不大,上游跌價有時候是公司的利好。

1.2   存儲

1、公司的存貨存儲成本大不大?

2、存貨有沒有保質期,期限有多長?

3、原料、在產品、產成品佔存貨的比例分別有多大?

4、公司的庫存周轉率怎麼樣?

5、說明:原料的庫存周轉率影響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變化,例如魯泰,原料棉花一般有半年的庫存期限,如果半年內棉花價格波動過大,就會影響魯泰的盈利能力;而產成品的周轉率影響了公司的現金流,且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公司的銷售狀況。

6、存貨有有沒有較大跌價風險?

7、說明:不同的商品跌價風險是不一樣的,例如女裝的風險就比男裝要大;保質期較短的食品也有較大風險;而酒類,則風險相對較小。

1.3   生產

1、公司的生產時間有多長?

說明:即公司把原料變成產成品的時間有多長,時間越長,面臨著越大的經營風險,例如造船業。

2、公司的生產人員效率如何?每個生產人員人均收入及人均產量多高?機械化程度多高?有沒有提升效率的可能?

3、公司的產能利用率近幾年的變化情況及原因。

4、公司的產能利率變化對業績的彈性如何?

5、公司的產品結構如何?波士頓矩陣分析。

6、折舊在公司的生產成本中佔比如何?一般高折舊的公司,容易在生產過程中產生規模效應。

7、公司的產能擴張邊際投入什麼趨勢?人員配套能否有規模效應?產能擴張速度如何?

說明:有的行業產能擴張邊際投入是下降的,例如電子器件;有的行業則難以做到下降,例如重工業。有的公司人員配套具有規模效應,例如電科院,產能不斷擴張,而操作人員基本保持不變;有的公司則必須要通過新招工作人來實現,一是難以形成規模效應,二是影響速度,招聘、培訓、熟練等都需要時間。

1.4   銷售

1、公司的銷售方式如何?直營和經銷的比例,商超、流通、大宗等銷售方式的比例。

2、公司的客戶集中度如何,前五大客戶佔總收入比例多高?

3、公司的銷售網絡如何?是地域性的,還是全國性的,且在銷售網絡的銷售狀況分佈是否均勻?

4、公司和下游經銷商的結算方式?

5、公司經銷商的層級如何?即從公司到最終端消費者要經過多少個環節,且每個環節上的庫存狀況如何?

6、公司的銷售戰略如何?是薄利多銷,還是專注高端維持高毛利率?

7、公司的銷售效率如何?銷售人員人均產出,經銷商平均產出等,能否有規模效應?

說明:如果能做到產品延伸,就可能在銷售渠道以及銷售人員上產生共用的規模效應,例如歌爾聲學的一站式銷售,上海家化的渠道共用,很多醫藥公司也容易形成銷售的規模效應。

8、公司的銷售半徑如何?物流成本有多高?是否需要去異地建廠以減少銷售物流成本?

9、公司的銷售對象狀況如何?是同質化還是比較多樣性?需求端對公司產品的迫切程度如何?公司銷售佔需求端採購比例多大?公司的提價能力如何?

說明:越同質化對公司越好,例如系統集成商一般不如軟件商;需求端對公司產品需求越迫切,公司的毛利率具有提升空間;公司銷售佔需求端採購比例越小,也具有提價空間。

10、             公司的銷售對象轉換成本如何?

說明:轉換成本高的行業能有一定的壁壘和護城河,因為下游的客戶如果更換供應商會增加自己的成本;但是同時,這樣的行業公司也很難提高自身的行業集中度。例如塑料軟包裝行業,下游具有一定的轉換成本,龍頭永新股份經營非常穩定,但是作為龍頭卻一直很難提高市佔率。

1.5   投資

1、公司的資本支出狀況如何?前幾年投資佔淨利潤及經營性現金流的比例如何?

2、公司的投資支出結構如何?有多少自建固定投資,有多少用於外延式併購?

3、公司的投資資金來源如何?有多少銀行借款?有多少股權融資?有多少是自有現金流?

4、公司的在建工程情況如何?有沒有及時轉固,有沒有存在財務處理的情況?

5、公司前幾年的投資是輔助性的還是直接性的?

說明:以天士力為例,2009年相當部分投資是產業鏈的完善,例如建設中藥種植基地,研發基地,該部分投資不能直接提升公司業績,但是對公司的發展有長遠的發展,輔助性的投資雖然在短期無利於公司業績,但是估值時需考慮長遠一些。

(二)  行業部分

2.1    行業格局


1、行業的集中度如何?這幾年集中度是何趨勢?

2、行業的分佈是分散的?還是重疊的?

說明:例如很多公用事業,水廠、機場等,一個地方只有一個,是分散的;有的行業的競爭則可能是重疊的,例如乳業,同一個地方可能有好幾個品牌競爭。

3、行業的發展階段如何?是導入期,還是成熟期等等?

4、行業的需求空間如何,行業容量測算,行業需求是穩定性的還是週期性的(受宏觀經濟週期影響)?

5、行業的產能擴張狀況如何?有沒有產能過剩的風險?

6、行業三維分析。

說明:三維指的是集中度、行業發展階段、行業空間。有的行業集中度低,發展階段已經進入成熟期,行業空間也不大,所以行業看起來不是很好,例如生豬屠宰行業,則需要進一步分析造成如此格局的原因,並分析未來原因是否可能改變而值得行業的集中度有提高的可能;再例如有的行業集中度低、發展階段還在發展期、且行業空間比較大,例如醫藥行業,則需要分析發展期有沒有可能向成熟期邁進,以防止盲目樂觀。

7、行業未來技術發展趨勢如何?

說明:有的行業需要特別注意行業的技術發展趨勢,技術的改變則意味這行業的變化,例如膠卷行業,隨著數碼技術的發展而逐漸消失;再例如,行業的技術更新,容易引起龍頭的更替,例如巴氏奶向常溫奶的轉換,使得伊利超車光明;平板電視的出現,使得海信電器成為了上一波電視的龍頭;清潔能源的應用,使得比亞迪一段時間成為汽車股龍頭。

8、政策對行業的影響。

9、行業內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

10、             國內外行業橫向比較。

說明:如果中國某行業整體或龍頭的盈利能力(例如roe指標)遠遠超過國外同行業,則需要考慮造成差異的原因。例如張裕,roe最高時接近40%,超越國外葡萄酒行業龍頭,未來可能面臨著roe下降的風險。

11、             行業需求的釋放障礙。

說明:有的行業空間測算很大,但是需求的釋放可能存在一些障礙,例如中國的人均乳品消費仍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1/6,但是因為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存在障礙,因此人均乳品消費提高也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人均收入提高的前提下進行;葡萄酒人均消費量也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潛在的消費人群,90後,00後還未成為消費主力。

2.2    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

1、公司的市佔率以及近幾年市佔率的趨勢。

2、公司的淨利潤佔行業整體淨利潤的比例。

3、公司最近幾年的增速和行業整體增速的對比。

4、公司相比較行業其他公司有沒有技術優勢及品牌優勢?有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牌營銷上的持續投入有多大?是不是行業標準的倡導者和制定者?

5、公司相對於行業其他公司戰略上有沒有什麼顯著不同?

說明:同一個行業,不同的公司的戰略可能大有不同,例如啤酒行業,雪花啤酒以快速擴張,跑量為主,而青島啤酒,則比較注重自身的盈利能力。

6、行業及公司綜合分析。

說明:是大行業小公司(低市佔率),還是小行業大公司(高市佔率)或小行業小公司?前者如果行業本身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那麼公司未來的增長以提高市佔率為主,例如豬肉屠宰行業;中者則要看行業的整體發展空間,如果行業有快速增長,該類公司一般也能獲得至少行業整體增速的增長,例如江南高纖,佔據了行業60%的市場份額;後者潛在空間最大,但是不確定也最高,例如檢測行業,行業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而相對較大的公司的市佔率還非常低,然而絕對龍頭還沒完全確定地位,未來誰能做出來還存在疑問。

(三)  公司財務分析

3.1    杜邦分析

1、負債率、毛利率、淨利率、周轉率的變化趨勢及原因。

2、以上四指標的變化對ROE的影響。

3、杜邦分析和同行業公司橫向比較。

3.2    成本費用財務分析

1、成本及費用在總營業成本裡的比例,折舊、原料成本、人工、水電、租賃、物流、廣告等

2、各分類項的趨勢分析,找出未來一段時間壓力最大的項、可能縮小的項、即使收入增長也可以保持不變的項。

3.3    資本支出財務分析

1、資本支出的比例,固定資產支出、研發費用資本化支出等。

2、資本支出的效率趨勢,例如產能擴大10%所需資本支出佔淨利潤比例歷史趨勢。

3.4    現金周轉財務分析

1、公司佔款能力分析

2、公司現金周轉週期趨勢分析

(四)  公司增長方式分析

4.1    增長方式的分解分析

1、可以把公司的增長分為外延式增長和內生式增長,外延式增長還可以分為自身增長和併購增長。外延增長主要表現為隨著資本投入的增加而增長,內生增長則表現為隨著效率的提升而增長。

說明:早年的蘇寧就的典型的外延式增長,通過對外不斷融資,並迅速將資金變為資本支出,淨利潤=淨資產*ROE,在ROE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迅速擴大淨資產讓淨利潤迅速增加;而前十年的張裕就是典型的內生式增長為主,在大筆分紅的情況下,公司淨資產增加速度並不快,而主要依靠ROE的提升來增長。

2、增長方式特點分析。

說明:不同的增長方式具有不同的特點,外延式為主的增長主要看資本投入的週期,例如前幾年一些連鎖經營類的企業,外延加盟商開店在短期內不受時間限制,能迅速完成擴張;大華股份,資本投入非常小,投資週期也非常短,在需求短期旺盛的情況下,能迅速把現金流變為有效產能。而內生式增長主要看公司的品牌度,具有較強大品牌的公司在短期無替代者的情況下,可以提價內生增長,例如東阿阿膠,幾年內將淨利率從20%提升到了接近50%,還有一種內生增長方式就是規模效應,通過規模效應將成本迅速降低,例如歌爾聲學,這種方式往往和外延增長同時進行。

4.2    增速預測

1、外延增速預測

說明:下一年淨利潤=下一年淨資產*ROE=今年淨資產*(1+ROE)*ROE,在理想狀態下有以上公式,因此先假設ROE保持穩定,且行業空間足夠大時,則在不對外融資,不分紅的情況下,理想狀況下的外延增速近似為加權ROE。

2、內生增速預測

說明:通過橫向比較來進行預測,在差不多行業競爭和行業地位的情況下,和成熟市場的標的進行橫向對比。例如張裕,ROE較國外葡萄酒龍頭偏高,且目前競爭加劇,因此張裕未來幾年可能會出現負的內聲,ROE很有可能從近40%往20%-30%回歸;例如青島啤酒作為啤酒行業龍頭,ROE只有15%,而國外同等地位龍頭普遍在25%-30%的ROE,因此未來若干年,青島啤酒可能在行業進一步穩定的情況下,具有一定的ROE提升空間。

3、綜合預測

說明:將外延增速和內生增速加成,則大致可以對公司未來的增速有一定範圍內的預測,不過做綜合預測時,需根據行業的狀況,對外延式的增長方式進一步現實化,例如九陽股份,ROE高達20%,卻因為行業空間有限,大部分的現金只能派掉,對於這種公司就不能認為其具有大致等同於ROE的外延增速了。

(五)  綜合分析

5.1    屬性分析

1、重複消費品或耐用品或一次性消費品

2、輕資產和重資產

3、週期性和非週期性

說明:任何行業和公司都具有週期性,只有強弱之分。一般有,重複快速消費週期性較若,耐用品較強;靠近終端產品較弱,靠近上游較強;難以保存產品較弱,依保存產品較強,特別要注意易保存的產品在價格上漲的時候,各個流通渠道都有存貨待漲的傾向,能加大加強加長週期性,例如白酒;高門檻行業較輕,低門檻較強;需求端為消費且自然釋放的較輕,需求端為固定投資且受政策影響大的較強。

5.2    競爭力分析

1、波特五力分析:供應商、購買者、潛在進入者、替代品、同行業其他公司。

2、競爭戰略分析:低成本戰略、細分行業戰略、差異化戰略。

3、護城河分析:技術壁壘、資金壁壘、規模壁壘等。

4、擴張力分析:擴張阻力,例如地方保護主義、沒有規模效應、競爭對手退出成本過高等等;擴張試錯成本,例如早年蘇寧試錯成本較低,而有的重資產行業試錯成本過高;行業空間大小,如果行業整體還有發展空間,擴張相對較為輕鬆,如果需要提高市佔率,則可能要經過價格戰等手段並通過較為痛苦的行業洗牌來完成。

5.3    估值分析

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0391

家庭生活化運用、布袋戲不再傳統、金飾增添時尚感3D列印跳脫框架 賦予傳統商品新生


2013-04-01  TWM
 
 

 

手作盛行的日本,3D列印助長了這股風潮,日本家庭在生活上隨興地應用3D列印,令人驚歎。

而3C產品代工大國的台灣,在3D列印技術興起下,我們來看看,台廠又是如何應用3D列印,賦予傳統布袋戲與金飾業新的意義。

撰文‧賴筱凡、李洵穎

橫濱直擊》3D印表機走入家中玩具車、手機殼、眼鏡架、鈕扣隨印隨用如果你有一台3D印表機,你會拿它來做什麼?印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手機殼,替兒子印出一台玩具車,替老婆壞掉的眼鏡架印一個新的零件,這些東西都真實地存在於日本手作達人毛利宣裕的家。

距離東京一個半小時車程,為了一窺3D印表機為日本人家中帶來哪些革命性的改變,《今周刊》採訪團隊來到位在橫濱的毛利家。木造房子、簡單空間,隨處可見都是毛利宣裕親手打造的木製餐桌與櫥櫃。對於一個喜歡動手做家具的人來說,最近五個月來,他的生活有了重大的改變,原因是——「我們買了一台3D印表機。」毛利宣裕說。

放棄買機車 改買3D印表機桌上一字排開,玩具車、玩具鴨、手機殼、眼鏡架、鈕扣等等,這些都是毛利宣裕用3D印表機「印」出來的。會買下一台3D印表機,故事要從去年十一月的一個夜晚,兩個男人在居酒屋裡的對話講起。

毛利宣裕,三十九歲,3D印刷技術的專業工程師;山田真次郎,六十三歲,日本老牌模具廠INCS創辦人。他們曾經是一起在INCS打拚的同事,也是多年好友,「毛利先生從大學畢業,就到INCS來工作,我們交給他的任務就是開發3D印刷技術,一頭栽進去就是十七年。」去年十一月,又是一個兩人一起喝酒的日子,已經從INCS退休的山田真次郎,與毛利宣裕聊到3D印刷技術的發展,突然地,「為何不開一家工作室,買一台3D印表機,真正動手做,讓更多人可以認識3D列印?」這樣的念頭出現在兩人的談話中。他們決定一人出資一半,成立「東京創客」(Tokyo Maker)工作室。

毛利宣裕徵詢妻子同意後,「把原本存下來買摩托車的錢,拿來買3D印表機。」山田真次郎爽朗地笑著說。於是,花了四十三萬日圓,他們有了第一台3D印表機,不算太高階,卻足以改變他們的生活。

「這個是我用3D印表機印出來的第一個產品,玩具鴨。」拿著手上藍色、白色的玩具鴨,毛利宣裕說,這個玩具鴨整整花了他四個小時。線條簡單、角度圓滑,要用3D印表機印出一隻玩具鴨,算是入門第一課,真正困難的還在後頭:蒐集3D數據變成設計圖,成功列印出來。

就在採訪的開始,趁著聊天空檔,毛利宣裕從容地在電腦前調整設定,按下「確定」鍵後,一旁的3D印表機動了起來,一層又一層地將橙色的塑膠材質噴印在板子上。「現在正在做的是iPhone 5機殼,差不多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毛利宣裕說,為了試做iPhone機殼,他整整失敗了一個月,做了好幾回,就是沒能成功。

攤在桌上的失敗作品,不是因為受熱不均而彎曲變型,就是角度沒計算對,速度、溫度、角度都要逐一精算,為了強調個人化,毛利宣裕特地在機殼旁邊打上名字,機殼一印出來,上面就刻著他的名字。

個性化設計的手機機殼、兒子的玩具車,日益熟練製作技術後,毛利宣裕這次要嘗試難度更高的產品,妻子摔斷的眼鏡架。「以前,如果不小心把眼鏡架摔斷,可能得花一筆錢去重新配一副鏡架。現在,我們可以自己做。」山田真次郎說。

要什麼 3D印表機印給你為了替毛利太太做一副新的鏡架,他們先是在網路上找到適合的鏡架照片,再把照片傳給「東京創客」工作團隊的設計師中村翼。中村翼花兩個小時的時間做出3D設計圖,再傳到毛利宣裕的電腦裡。簡單調整好設定後,3D印表機動了起來,四個小時後,一副全新的鏡架就做好了,全部材料只花了六百日圓。

這就是3D印刷技術將帶來的革命性改變,「不管是已經停產的汽車零組件、摔壞的產品再造,3D印表機都能印一個給你。」身為日本最大模具廠INCS的創辦人,連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都曾開價一億美元要買他的公司,山田真次郎直言,3D印表機的普及全面顛覆人類,大量製造被個人化生產取代,不是不可能。儘管目前一般消費者難以達到像毛利宣裕的生產精細度,但成立「東京創客」,就是要教育更多人認識3D列印技術,連日本電視台NHK都聞名而來。

採訪近尾聲,高速運轉的3D印表機也慢了下來,一個刻著記者英文名字、獨一無二的手機機殼,在一小時的採訪過程中就製作完成。不用模具廠開模,也不需要大量生產才能印,這就是劃時代3D列印的魅力。

(賴筱凡)

霹靂國際》既維持品質又掌握神韻3D列印快速翻製素還真公仔聽到電視傳來「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熟悉布袋戲的朋友一定知道,這時「素還真」就要出場了。這位頭頂蓮花、身背寶劍、一身白衣飄逸的素還真,他的十二吋公仔可是運用先進的3D列印技術呢!

霹靂國際多媒體,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霹靂布袋戲。該公司旗下的大霹靂國際整合行銷副總經理許煌銘說,近三年來,公仔十分熱門,「只要一上架就被粉絲『秒殺』!」公仔市場需求供不應求,如何縮短生產時間、加快商品上市,確實曾令霹靂困擾。

許煌銘說,「好在3D列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表示,中華名偶執行長林清和是帶領霹靂進入3D列印領域的關鍵人物。林清和與許煌銘為熟識好友,霹靂會使用3D列印,就是許煌銘將林清和引薦給負責公仔的團隊認識。林清和對動漫相當有興趣,長年待在大陸,在當地動漫界另創一片天。

木雕偶頭神韻難維持 3D列印建功林清和去年無意間向許煌銘提及,可以嘗試由3D列印讓霹靂布袋戲的公仔加快生產、推出上市。這個提議確實讓許煌銘與霹靂行銷團隊十分動心。

於是,雙方便在下半年正式開始業務合作。很快地,十二吋素還真公仔是第一批運用3D列印技術的商品。由於只有偶頭的部分需要採用到3D列印,花費約六小時就完成原型(prototype),霹靂快速送交模具廠開模生產,就可以大量生產,同樣尺寸的布袋戲偶用手工雕刻得花上約莫半天的時間,若要大量雕刻,速度仍不及開模生產為快。這到現在仍是業界創舉。

以往偶頭是以木頭雕刻,純手工製造,無法大量生產,雖然也曾推出公仔商品,但因產能有限,量產的困難度也高。此外,過去因採手工雕刻,即使師傅按照標準作業程序製造,但布偶的神韻仍有差別,這可是會被重度粉絲一眼就挑出來。

為了維持商品相同品質,並且加快生產流程,霹靂如今改採3D列印,借重中華名偶,以及中華名偶母公司馬路科技的3D列印技術,使得公仔商品得以持續熱銷。目前的十二吋公仔,就是運用3D列印技術做出的商品。

挑戰全球首尊七十公分玩偶在採用3D列印經驗良好下,霹靂與中華名偶挑戰難度更高的任務,這次打算將3D列印應用在七十公分高(約二十七.五吋)的BJD。

什麼是BJD?它真正的名稱是「球體關節人形」(ball-jointed doll,簡稱BJD),泛指各種擁有球形關節的可動人形玩偶。這種人形娃娃體型細節精緻,關節的部位裝有球形的東西,能使人形盡可能做出許多接近於真人的姿勢與動作,類似芭比娃娃一樣的玩偶。

今年初,林清和主動向霹靂表達希望將業務合作範圍從公仔擴大到BJD。霹靂主動提供了兩尊布偶給林清和,那兩尊布偶,一是耳熟能詳的素還真,另一尊便是性感魅力女戰將的華顏無道。目前只完成了華顏無道的原型。

某一天,林清和帶來一組團隊,花了一整天拍攝華顏無道的照片。華顏無道被粉絲喻為史上第一位在螢幕前穿絲襪、馬靴的布袋戲角色,服飾繁雜,配件極多,拍攝工作相對耗時。為了維持原型與本尊布偶的相似度,照片經過篩選、刪減後,需要用到的照片還有二百餘張之多,拍攝完畢後,便一一掃入電腦製成3D圖檔。

參與華顏無道3D列印作業的馬路科技工作人員表示,在圖檔繪製完成後,輸入印表機由噴嘴射出成形,再將各零件如鎧甲、高跟鞋、耳環等一一切割、拼接,共計耗費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華顏無道的原型。

雖然華顏無道的BJD仍處於開發階段,但霹靂應可算是全球第一家採用3D列印生產BJD的公司。採用3D列印的優點在於能夠快速商品化,加上塑膠成本低於木工,也能夠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以BJD為例,過去採用手工木刻,如今改為塑膠材料,粉絲的接受度如何還要觀察。

(李洵穎)

高雄貴金屬︾突破傳統手工局限 創意使命必達金飾設計不再受限模具 神像金身完美無瑕隱身在新北淡海地區某座住宅大廈裡的高雄貴金屬設計部,住家式的格局讓這個部門宛如是一間個人工作室。「這裡是公司的設計團隊,共有五人。」高雄貴金屬業務副總經理Doris King表示,該公司產品的設計創意都來自於這裡。

高雄貴金屬是一家在各銀樓間頗負盛名的黃金業者,最初是以回收廢金起家。四年前,Doris King因緣際會認識了3D列印服務廠商馬路科技總經理張昭明,從此加入3D列印的行列。Doris King說,高雄貴金屬早在四年前就向馬路科技購入一台雕蠟用的3D印表機。「我們應該是台灣第一家引進這種3D列印機台的公司。」有了3D印表機,高雄貴金屬開始「玩」起了各種黃金飾品的創意。Doris King說,傳統金飾受限於開模作業,因此成品總是密實的,呈現片狀或塊狀。但是,3D印列技術不受形狀限制,不論是想要某處鏤空,抑或打算呈現彎曲線條,3D列印都可以「使命必達」。而「傳統開模與鑄造過程,可是無法這麼隨興地讓你玩!」傳統神像至少需時一年 如今五十天可成高雄貴金屬在黃金飾品玩出心得來後,開始走向自創品牌之路:金飾的品牌是「歷代風華」,「生活金藝」則是擺飾的品牌。其中,在金飾部分,該公司去年推出第一組結婚套件,包括項鍊、耳環、手環與戒指。Doris King得意地展示這組主題為幸福的金飾套組,「這是以蝴蝶作為發想,因為『蝴』蝶音近幸福的『福』。」這組套件都是由3D列印技術製造出來,鏤空的設計,替金飾增添不少時尚感。

稍後,Doris King又拿出另一尊灶王爺金像,這也是運用3D列印技術做出來的。她說,目前在台灣,3D列印的應用以建立模型再開模量產居多,很少出現直接做出成品的情況。這尊灶王爺金像算是罕見。

灶王爺金像是一位客戶下單訂製的,原本想交由珠寶界較為成熟的香港製作,但香港卻沒人肯做,於是轉為委託高雄貴金屬製作。高雄貴金屬的設計師先去廟裡找了一尊實體灶王爺像,拍了照,將之一一輸入電腦,用3D CAD繪圖軟體形成3D數位圖檔並加以修整,再把檔案傳給客戶進行確認。

雙方在製圖、校圖、修圖等作業多次溝通,這樣來回共計花費一個月時間。待客戶滿意後,便進入3D列印流程。由於神像身長約二十八公分,因此3D列印須花費較長時間,待最後完成時,鋪上配方、雕蠟、電鑄等過程,又再經過二十天,合計這尊灶王爺金像,花費五十天的時間製成。

Doris King說,若依照傳統模式,由於複雜度高,沒有師傅願意接單打金;即使有師傅願意打,恐怕到成品出來,要花費一年時間,甚至於連開模具都開不出來,遑論產出成品。

Doris King表示,傳統手工黃金雕塑方法有它的限制性,比如鏤空的部分就不可能用傳統方法做出來,如此一來,很多設計的創意就沒辦法呈現在金飾成品上。3D列印則突破了這個瓶頸,讓金飾走出與以往不同的路。

(李洵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64

理性投資 -投資框架(18) 港股博弈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3/04/04/%E7%90%86%E6%80%A7%E6%8A%95%E8%B3%87-%EF%BC%8D%E6%8A%95%E8%B3%87%E6%A1%86%E6%9E%B6%EF%BC%8818%EF%BC%89/

 

一萬元的投資組合,十萬元的投資組合,百萬元的投資組合,千萬元的投資組合,億元的投資組合,你認為在操作及資產分佈上應該是有沒有分別呢?

 

投資正回報對你有多重要?生死攸關?

 

你認為分散投資較好還是集中投資較為可取呢?

 

你認為技術分析較好還是基本分析較為可取呢?

 

今天你現時的現金水平跟2個月前有沒有分別呢?你是如何判斷持有多少現金呢?

 

你會否對沖你的投資呢?為何會,為何不會?

 

你的選股策略是由下而上,還是由上而下?還是跟隨別人為主?

 

你的投資操作是不是貫徹自己一套不斷改進及更新的方法?

 

==

 

一般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從第一天開始親手投資時,他已然確立了一套不斷改變的投資框架。可是,絕大多數人的投資框架是簡約如爽報的爽組合。而一般報章,財經雜誌,收費財訊等等,都是停留在選股及止賺止蝕層面。

 

原因你也可能猜想到了,上一段問的一些問題,每人的答案不同,所以沒有一套完美的投資框架適合所有人。而且就算一些專業投資者也沒法把他的方法傳授及套用在別人身上。

 

==

 

我不認為自己的投資框架適合大眾跟隨,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問,你的投資是不是貫徹自己一套不斷改進及更新的投資框架?

==

 

檢視你的投資框架

 

1. 你是否有一套適合自己需要的投資框架?

 

你可以簡單地對自己描述自己的投資框架嗎?錯配能力及需要,低估市場風險都是常見的:要低風險又一注獨買OT股,要跑贏大市又沒有出錢出力,要分散投資又沒有時間管理,要做股神又沒有深入研究的能力,要買基金又不貨比三家,

 

 

2. 你的投資框架是否容許犯錯?

 

如果跟投資策略及操作一起考慮,情況會有明顯不同的投資結果。例如:

投資者A 在年初看好內銀板塊,他的投資理念是集中投資,並使用槓桿。

投資者B 在年初看好內銀板塊,他的投資理念是分散投資,不會使用槓桿。

投資者C 在年初看好手機零件,他的投資理念是集中投資,並使用槓桿。

投資者D 在年初看好手機零件,他的投資理念是分散投資,不會使用槓桿。

 

但是有時就算投資策略是對,沒有適合的操作也可能沒法獲利。試想多少次你看對了,但一個少少的震倉結果令你不能獲利?過去一年你走失了多少倍升股,走失了多少止蝕機會?

 

你的投資框架是否容許在策略犯錯時減低損失,能否改正你的操作失誤而改善回報?

 

3. 你過去一年做了什麼去改進你的投資框架?

 

確立了投資框架後,你做了什麼去改進及更新它呢?如何量度你的進度?你在正確的軌道嗎?

 

例如你是認為集中投資較為可取,你是如何有效地選中哪些必勝股?如你是認為分散投資較好,你是如何有效地兼顧大量股票的資訊及操作呢?如你是認為技術分析較為可取,你在這方面有何比別人強大的地方及改進的能耐?

 

你比別人多資源,更勤力,還是聰明才智,還是運氣?如果是運氣的話,你有沒有請陳師傅幫手掘地改運?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84

股票投資組合 (1) - 目標與框架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3/05/1.html
"領先的秘訣就是出發; 出發的秘訣就是把你認為複雜艱難的任務, 拆解成許多可以控制的小任務, 然後從第一項開始做." - 馬克吐溫

追求年年正回報乃持續投資股票唯一目標, 至於要贏多少才稱得上合格, 算得上理想, 則無辦法一概而論. 回報與風險從來相生相依, 高回報自然陪隨高風險, 反之亦然. 訂下投資目標, 追求年年五成以上超高回報, 看似難比登天而且不切實際, 但如果市況順風順水, 甚至配合槓桿出擊仍然有機會水到渠成, 而銅錢既背後, 有可能一役重創, 甚至就此沒頂; 追求年年贏幾個巴仙, 相對上會風險會小得多, 操作上亦遠為容易, 但勞心勞力後發現連通脹都追唔上, 又會否後悔當初太保守?

投資股市, 人人目標不同, 但複利效應永恆不變. 立心長線管理投資組合, 最重要做得到攻守兼備. 縱然好景時有機會被大市放甩, 起碼逆景時肯定做得到守得穩健. 先確保自己不會被對手一拳揮出局, 就能夠長期留在市場中; 想要享受複利效應成果, 組合表現平穩為最先決條件.

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方法去架設股票組合, 但無論如何千變萬化, 套用足球概念, 組合配置上其實不外乎由後衛, 中場, 前鋒以及後備所組成.

後衛型股票公司特徵: 
股價波動性低, 銷售平穩上揚, 毛利率, 純利率持續穩定, 資產負債表健康, 現金流強勁, 派息率偏高

中場型股票公司特徵: 
股價有一定波動性, 銷售中/高速增長, 毛利率, 純利率保持穩定甚至擴闊, 現金流強勁, 派息率一般

前鋒型股票公司特徵: 
股價波動性高, 銷售或利潤於特殊環境下爆升, 毛利率, 純利率較不穩定, 負債比率偏高, 派息率一般偏低

所謂後衛型股票, 即表示能為組合作最後防線, 有定海神針作用, 就算助攻不成, 都起碼要確保城池堅固. 此類公司業務對經濟週期敏感度較低, 因此股價亦不容易大上大落. 房託基金, 公用股屬現時後衛型股票最佳例子;

而中場型股票, 代表作為組合樞紐, 適時要能夠帶動組合發動攻勢. 此類公司一般處行業結構性增長期, 受市場追捧, 股價會有一定波動性. 濠賭, 燃氣股屬目前中場型股票其中例子;

至於前鋒型股票, 當然做到為組合義無反顧地衝鋒陷陣. 此類公司景氣時表現氣勢如虹, 反之則一沉百踩; 公司對經濟週期敏感度高, 產品售價, 市場需求皆視乎經濟環境好壞而起伏波動. 經營表現如此大反差, 股價當然會大幅波動; 市場尤其會於行業榮景時對公司過份樂觀, 蕭條時過份悲觀, 反映於股價上, 高低位差異可以以倍計. 航運, 水泥便屬前鋒型股票其中例子.

當然會有公司性質上會介乎於後衛與中場之間; 又或者介乎於中場與前鋒之間, 但整體而言組合成員一般可以分成前, 中, 後三類. 至於後備, 備而未用, 意指現金水平. 要股票組合做得到表現平穩, 首先要有佈陣概念; 而架設股票組合, 其實不外乎於前鋒, 中場, 後衛及後備 (現金) 四者之中不斷調節.

足球世界中, 就算地上最強都有陣容不整, 狀態欠佳, 換人失誤等情況出現; 同樣管理投資組合, 目的亦並非要追求十全十美, 把握次次最高位沽最低位買; 反而應該先認清目標回報, 接著釐定好組合框架 (前中後概念), 並以此作為操作規範 - 現時距離目標年回報尚差多遠? 目前究竟應該以什麼陣式應戰? 後衛比重多少? 中前場比例是否合理? 板凳 (現金水平) 又是否有足夠深度?

只要目標明確, 框架清晰, 股票投資路已經比很多人平坦得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74

我是怎麼投資新興產業的?——互聯網公司的五要素分析框架 釋老毛

http://xueqiu.com/6146070786/26995293
@蘋果小子
這個台階老毛自己走上去的,沒人給他搬梯子要他下來,更多的人都逼他往上爬,老毛被綁架必須站在藍籌隊伍裡。只怕自己早開始買創業板了。
-------------------------------------------------------------

@釋老毛:理性的投資者沒有什麼台階不台階的,有價值就投,沒價值就不投,尋找物美價廉的好企業,沒有什麼板的條條框框的限制。在股票的世界,每個人都是自己賬戶的主宰,這是一個真正的自由王國。我在A股買大藍籌,不是偏愛大藍籌,而是這些大藍籌目前具備足夠的安全邊際,如果像07年那樣大藍籌都漲到10倍PB、60倍PE,我也會棄之如敝履,事實上我已經幹過這事兒了!現在不買小盤股,不是討厭創業板,而是創業板的股票大多數不符合價值投資的標準,A股的創業板質地太爛,價格太高,要符合我的買入標準,估計要跌到300點左右,才可能有系統性的淘到便宜貨的機會

我並不排斥新興產業,更不排斥互聯網企業,事實上我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我愛好科學,追求進步,喜歡讀推理小說和科幻小說,這樣的人能拒絕新事物的誘惑嗎?只不過我買的新興產業,不是在A股,而是在美股的中概股裡淘金而已,因為那裡有更優質的公司,更便宜的價格,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網遊公司:我買過網易、盛大、完美、暢遊,網遊四大豪門;試問,創業板的中青寶能比嗎?

視頻公司:我買過搜狐,搜狐視頻的客戶流量比樂視網高吧,此外還有暢遊、門戶、焦點地產、搜狗,市值才30億美金、180億人民幣;試問,創業板的樂視網360億市值,能比嗎?

互聯網公司,我還看好YY、500彩票網、奇虎360,悲劇的是,這三隻股票與我無緣,像我這樣正統的正人君子,從來就沒上過YY、草榴之類的網站,一輩子也沒買過幾張彩票,對周鴻禕的印象開始基本上當成個流氓……。當我搞明白這三家公司的商業模式和投資邏輯之後,股價已經一路瘋漲上去了,市場沒有給我買入機會,我抱怨了嗎?沒有,我只是在靜靜等待機會降臨而已。

科技股:我買過藍汛,CDN佈局佔有率不亞於網宿,寡頭競爭,市值才不到3億美金、18億人民幣;試問,創業板的網宿科技140億市值,能比嗎?

我還買過女性健康,真正顛覆性的新科技,女性安全套,能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偉大產品,我認為這個產品比把汽車從機動變成電動要牛逼多了。至於另一隻大牛股Tesla,老實說我搞不懂,我至今也搞不清楚Tesla和比亞迪哪家的技術路線更代表未來的方向,Tesla粉兒和比亞迪粉兒在雪球論戰過不知道多少次,他們即不能說服對方,也不能說服我這個第三方,因此,我的選擇就是兩個都不買。

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同樣的企業,在不同的市場,價格能相差十倍?有中概股這個錨,創業板明擺著是在裝傻嘛!我更不明白的是,那些向A股散戶鼓吹創業板的黑嘴們到底居心何在呢?

投資最難的是估值,沒有估值這個錨,就沒法定價。有人說閉著眼買,有人說看靈感,例如昨晚看到某大神的觀點,「我對一家上市公司的業務看幾秒鐘,我就能斷定有沒有前景,該不該投資。幾秒鐘可能誇張了一點,最多1分鐘考慮該不該繼續調研下去。一般從我開始認真調研一家公司,到我買入的時間平均不會超過3天。掌趣花了1天,網宿花了2天,藍汛花了2天,SCTY花了1天,特斯拉花了1天,樂視網花了半天,奇景光電花了幾週,比特幣花了3天……」我只能說,抱歉你這不叫投資,你買彩票也只需用幾秒鐘或1分鐘考慮就足夠了,或者在一堆強勢股中靠擲硬幣決定,也許更節省時間,收益率更高!

關於互聯網公司,雪球上高手很多,i美股以30%資金3個月創造出30%回報,這個業績更是神操作。我也是到了雪球之後逐步學習的,投資心得有一些,方三文童鞋現在四處為他的新書作宣講,我也拋磚引玉,談談我的互聯網投資思路,主要受@梁劍 @不明真相的群眾 @巴菲林奇小厄姆 @AkusaMikasa @毛老闆 等雪友的啟發,那就是不看PB、PE,輕資產沒法看PB,現金流是未來的,更沒法看PE,定性分析方面互聯網公司也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那怎麼估值呢?化繁為簡,就看五條:

第一,看用戶流量
燒錢是為了賺錢。互聯網公司初期沒有利潤,只能看未來利潤的源頭,即用戶流量(UV),特別是活躍用戶數(Active Uers)的變化。奇虎360為什麼估值高,高就高在他的用戶數量太龐大了!我的理解是,用戶數量才是互聯網公司的真實資產,這個模式其實很好理解,非常像中國平安的壽險業務,保單表面上看是費用,實際上是未來的利潤,中國平安賣出的保單越多,賬面虧損越大,但內涵價值越高,就是這個道理。哈哈,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能融會貫通的,雪球也就是釋老毛一人吧,我正是悟出了這個訣竅,才敢在13年A股大舉進軍平安,美股大舉進軍互聯網。總之,互聯網公司的用戶流相當於傳統行業的現金流;傳統行業看淨利潤的增長率,互聯網公司看用戶數量的增長率;傳統行業看PE、PB,互聯網公司看市值和用戶流量之比(P/U)。這個估值模型分析騰訊、奇虎、YY,是目前市場通行的方法。

第二,看貨幣化能力
免費的才是最貴的,有了用戶流才有現金流,有了U才能分析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能讓用戶甘心情願從口袋掏錢,互聯網最賺錢的業務就是3G:Game、Gamble、Girl。因此,把用戶轉到這些能賺錢且有黏性的業務才是出路,騰訊的Game、500彩票的Gamble、YY的Girl,看好的邏輯就在於此。當然,用戶流能否未來轉化為現金流,是互聯網公司的風險一躍,不成功則成仁,要麼上天堂,要麼下地獄。騰訊帝國的崛起,就是通過免費的QQ、微信吸引到海量用戶,再通過網遊、增值服務、渠道分成、廣告把用戶流源源不斷的轉化為現金流。反面的例子就是新浪,新浪微博也擁有海量用戶數,但始終沒有辦法把用戶流量貨幣化,在微博最火的時候投資新浪,注定了腰斬的悲劇。貌似雪球和新浪微博很相似啊,呵呵。

第三,看用戶體驗
互聯網行業用戶就是上帝,能吸引用戶、留住用戶,唯一能靠的就是偉大的產品。騰訊、奇虎、淘寶的興起,不是依賴政府保護和推廣,而是依賴產品極致的用戶體驗,方能殺出一條血路。同理,央企也搞過人民搜索,結果一塌糊塗,互聯網行業千萬不要投國企或者有官方背景的企業,互聯網是屌絲的天下,官僚永遠搞不好互聯網,因為根本沒有為屌絲服務的互聯網基因。

第四,看企業家精神
互聯網行業沒有任何門檻,VC的錢比好主意多,幾個大學生在地下室就能創業,只要注意好就不愁融到資,因此互聯網的競爭極為殘酷,全行業野蠻成長,能僥倖勝出,全靠領導人和團隊的狼性!狼性!狼性!不玩命,就滅亡!關於企業家精神我對360有一些思考http://xueqiu.com/6146070786/26796120

第五,看行業龍頭
因為老方說過,「老二非死不可」嘛!任何互聯網的細分市場,要投就投No.1,老二便宜的話可以投,老三老四基本就是垃圾,不投蘇寧云商就是這個道理(不是蘇寧不好,而是它做不到No1No2),所以,真想投互聯網公司就去中概股吧,創業板別說是老二,老三老四都排不上,還被市場炒得群魔亂舞。

投資互聯網公司難在哪兒呢?第一條和第五條有客觀的數據可供分析,但這兩條只是結果而不是原因,而最重要的中間三條(用戶體驗、企業家精神、貨幣化能力)是純粹主觀的,這也許就是投資互聯網公司的難度所在吧!

對於美股新興產業的投資,@許志宏 @國老 等大V都有豐富的經驗,我也是試水,在摸索中前進,沒有成熟的經驗,甚至連有價值的教訓都沒有一個,自從2012年在美股開戶以來,正好趕上中概股狂飆,無論哪只股票,基本都是買了就漲,一路上漲,漲得令人瞠目結舌,說實話,漲得我都暈了,因為我搞不清到底是在賺公司的錢,還是在賺市場的錢?這種感覺和06、07年的A股市場非常相似。

2013年美股賬戶收益33%,主要是因為後續的新增資金量較多,建倉成本較高,大幅拉低了年度收益率,如果按照年初的資金計算可能收益率要高一倍,60、70%甚至翻番。面對動輒30%以上的回報,很多雪友還嫌不過癮,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試問,這正常嗎?我的經驗告訴我,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市場可能持續提供年化100%的回報,這一點我不太同意@不明真相的群眾 「100%不是夢」的預期。我可能和大多數的美股投資者都不同,我認為其實我們都是池塘裡隨著水位上漲而上浮的鴨子,更需要的不是得意而應該是警覺,巴菲特早說過,只有退潮之後,才能知道誰在裸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729

發改委央行牽頭起草 國家信用體系建設框架即將公佈 李雪

http://xueqiu.com/8289182823/29096312
news:發改委央行牽頭起草 國家信用體系建設框架即將公佈

goal:2017年建成全國統一的金融、工商、稅務、交通等信用信息平台

key steps:
1,2014年6月底前要完成的任務包括:
推動部署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平台,逐步納入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
提出加強政務誠信制度建設的方案;
提出建立以公民身份證為基礎的公民統一社會代碼制度的方案;
建立以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

2,2015年要完成的任務包括下列項目:
推進商務誠信建設;
出台並實施政務誠信制度;
出台並實施以公民身份證號碼為基礎的公民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
出台並實施以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

3,2017年要完成的任務:基本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的統一平台,實現資源共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54

乾貨|全面的財務分析框架 投資禪院

http://xueqiu.com/7317491453/29211889
毫不客氣地說,今年年初的時候,我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財報盲人。
半夜對著手機裡股票軟件提供的財務數據,各種臆想,企圖能從中分析點門道出來。
拿到人生中第一份年報時,覺得「主要會計數據」已經足夠亮瞎狗眼,然後轉手放下年報,拿起年報摘要。
直到讀到《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和《股市真規則》,又被書中的內容所折服,我才極不情願地在辦公室偷偷打印了一份厚厚的年報,告訴自己:是時候學學了。
經過一段日子的努力,我小結了一份如何使用年報中的數據進行估值的方法,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需要強調的是,這份總結中只涉及估值方法及其分析,是片面的數字語言,而真正估值一家公司只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我會繼續一邊學習一邊和大家分享其他的方法。
最後,在此真誠地感謝彼得·林奇、帕特·多爾西,以及百度百科。

--------------------------------------------------------------------------------------------------------------

估值一家公司,首先需要準備的是:
①5年以來這家公司的年報(如果數據不足5年,能拿到幾年是幾年,如我舉例的長城汽車A股,2011年上市,所以我只準備了2年的年報)
②這家公司最近一年的3份季報。
③和它同行業的其他幾家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最近的年報。

然後,通過歷史數據的分析,看清選定公司「現金」、「收益」、「成長」 和 「財務健康狀況」這四個方面的真實情況。

最後,通過同行公司之間的比較,確認選定公司的行業位置。

需要明白的一點是:歷史數據畢竟只是歷史,它並不代表全部,原因很簡單:現在已然腐朽者,將來可能重放異彩;現在倍受青睞者,將來卻可能日漸衰落。(出自本傑明·格雷厄姆《證券分析》)

--------------------------------------------------------------------------------------------------------------
(本總結中的數據出自長城汽車2011-2012年年報,長城汽車2012年Q1-Q3財報,以及上汽集團、江淮汽車、比亞迪和江鈴汽車2012年年報。)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目錄

Part A:現金為王
1. 自由現金流(FCF)
2. 經營現金流(OFC)
3. 市現率(PCF)
4. 現金轉換週期(CCC)

PART B  收益性
1. 營業毛利率(Gross Margin)
2. 銷售淨利率(Net Profit Margin)
3. 資產周轉率(Asset Turnover)
4. 資產收益率(ROA)
5. 資產權益比率(Asset-to-Equity Ratio)
6. 淨資產收益率(ROE)
7. 投入資本金回報率(ROIC)
8. 股息收益率(Dividend Yield Ratio)
9. 市銷率(PS)

Part C:成長性
1. 營收增長率(Revenue Growth Rate)
2. 淨利潤增長率(Net Profit Growth Rate)
3. 每股收益(EPS)
4. 市盈率(PE)
5. PEG(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
6.(每股收益增長率+股息收益率)/ 市盈率

Part D:財務健康狀況
1. 資產負債率(Debt-to-Asset Ratio)
2. 負債權益比率(Debt-to-Equity Ratio)
3. 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
4. 速動比率(Quick Ratio)
5. 存貨(Inventory)a. 存貨增減率  b. 存貨周轉率

--------------------------------------------------------------------------------------------------------------

Part A:現金為王

1. 自由現金流(FCF)

關於FCF
a. FCF指的是一家公司可以每年提取但不致損害核心業務的資金。
b. 如果一家公司的FCF在營收的5%或者更多,你就找到印鈔機了。
c. 很多在快速擴張初期的公司,FCF為負數(如星巴克、家得寶的發展初期)。這個時候你要從各個信息來源不斷地確認:這家公司是不是把每一分賺來的錢又拿去賺錢而不是干別的了。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通過比較,我們看到其他幾家質地不同的車企的FCF並不是負數,所以可以得出結論:FCF在汽車行業並不都是負值。
b.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經營現金流有2.51%的降低,另一方面,資本支出(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又有18.24%的增加。
c. 經營現金流的方面,深入「合併現金流量表」查看各項內容,均屬正常增減範圍。資本支出方面,在年報中,我們可以看到公司在購置新的設備、土地、廠房,準備擴建。

2. 經營現金流(OFC)

關於OFC
a. 經營現金流指的是「直接進行產品生產、商品銷售或勞務提供的活動」產生的現金流。
b. 個人認為FCF為負數還情有可原,但是OFC為負數就比較麻煩了。因為經營現金流為負的公司,最終將不得不通過發行債券或股票的方式尋求另外的融資。這樣做,不僅增加了公司的經營風險,還稀釋了股東權益。
c. 對於OFC為負數的公司,要檢查其應收賬款是否大幅增加。如應收款大幅增加,甚至超過銷售的增長了,公司很可能陷入了入不敷出的被動狀態,警惕其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到,汽車行業的OFC增減並不穩定,長城2.51%的同比下降完全在合理範圍裡。
b. 深入「合併現金流量表」查看OFC具體內容,發現「薪資」和「各項稅費」是同比增長幅度較大的兩個方面。更多的員工和稅賦支撐更高的銷售業績,情理之中。

3. 市現率(PCF)=  股價 / 每股現金流

關於市現率
a. 市現率可用於評價股票的價格水平和風險水平。
b. 市現率越小,表明上市公司的每股現金增加額越多,經營壓力越小。
c. 高的市現率意味著一家公司正在以一個高的價格交易,但是它並沒有產生足夠的現金流去支撐它的高股價。
d. 相反的,小的市現率證明這家公司正在產生著充足的現金,但這些現金還沒有反映到它的股價上。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長城的市現率並不樂觀,但這對於一個在高速擴張的企業,我認為是合理的。

4. 現金轉換週期(CCC)

關於CCC
a. CCC用來測量一家公司多快能將手中的現金變成更多的現金。
b.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c. CCC計算的細節較為繁瑣,我已經在「分享知識:現金轉換週期(CCC)」的帖子中列舉了。
d. CCC如果為負數,說明存貨和應收帳款周轉天數都很短,而應付賬款遞延天數很長,公司可以將營運資金數額控制到最小。
e. CCC常用於同行業公司作比較。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由於長城2011年的年報中並沒有提及2010年的期初數據,所以我只列出了兩年的CCC。
b.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汽車行業的現金轉換週期都非常之短,也就是說,這些公司不用自己投錢,靠經銷商和供貨商的錢就可以運營,這是資金運轉效率很高的體現。這和整個汽車行業的準時化生產(just-in-time)的商業模式有關係。

--------------------------------------------------------------------------------------------------------------

PART B  收益性

1. 營業毛利率(Gross Margin)

關於毛利率
a. 你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如恆星般穩定的毛利率。
b. 忽上忽下的營收和毛利率,代表了兩件事情:
  ①這家公司處於不穩定的行業裡
  ②它正在被競爭對手夾擊著生存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通過觀察長城3年數據,我們可以看到,長城的毛利率是穩定並有所增加的。
b. 深究其原因,年報中提到,主要是由於「主要由於產品結構變動,及因銷量增長帶來的規模效益得以體現」。
c. 通過和其他公司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長城的毛利率算同行中較高水平。

2. 銷售淨利率(Net Profit Margin)

關於銷售淨利率
a. 企業在擴大銷售的同時,由於三費的增加,淨利潤並不一定會同比例的增長。銷售淨利率恰好可以反映出「銷售所收入帶來的淨利潤的比例」。
b. 如果銷售淨利率為10%,那麼這家公司每賣出1元貨物,就有1毛錢是淨利潤。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通過觀察長城3年數據,我們可以看到,長城的銷售淨利率較為穩定。
b. 通過和其他公司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長城在同行中,具有高水平的銷售淨利率。

3. 資產周轉率(Asset Turnover)

關於資產周轉率
a. 資產周轉率體現企業經營期間,全部資產從投入到產出的流轉速度,反映企業全部資產的管理質量和利用效率。
b.數值越高,表明了企業總資產周轉速度越快,銷售能力就越強。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汽車行業的資產周轉率普遍非常高。這仍舊與其「準時化生產」的商業模式有關。
b. 長城在同行的競爭對手中,只能算中等偏下的水平。

4. 資產收益率(ROA)

關於ROA
a. 與銷售淨利率相似,ROA告訴我們一家公司的資產能產生多少利潤。
b. 如果ROA = 10%,那麼這家公司每1元的資產,就有1毛錢是淨利潤。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對於除了長城和江鈴以外的企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低額的銷售淨利率,拖累了最終的ROA。
b. 同時,通過比較,我們也可以看出,長城的ROA在同行中處於高水平。

5. 資產權益比率(Asset-to-Equity Ratio)

關於資產權益比率
a. 資產權益比率用來反映一家公司負債相對於所有者權益的程度,測量的是償付能力。
b. 如果一家公司屬於週期性行業或者收益不穩定,而它又有過高的資產權益比率,保持警惕!因為「總資產 = 股東權益 + 負債」,如果股東權益非常小,那就意味著負債將會很高。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來汽車行業的資產權益比率普遍不低(通常比率低於1時,我們稱之為低)。
b. 長城的資產權益比率雖然不低,但是在同行中並不算高。

6. 淨資產收益率(ROE)

關於ROE
a. ROE測量的是股東資本產生的利潤。
b. ROE的另一種計算方式為:淨資產收益率  = 淨利潤 / 股東權益
c. 如果ROE = 10%,那麼作為股東,你每投資1元,公司將產生1毛錢的淨利潤。
d.如果一家非金融性公司,5年間有4年時間不能達到10%以上的淨資產收益率,它不值得你花時間。
e. 對於大量使用財務槓桿的企業,15%的淨資產收益率就是篩選高質量公司的最低標準。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通過觀察長城3年數據,我們可以看到,長城的ROE一直維持在一個非常高的水平。
b. 通過與同行業公司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長城的ROE在行業中也算一個較高的水平。

7. 投入資本金回報率(ROIC)

關於ROIC
a. ROIC用來測量一家公司分配其資源進行投資的回報率。
b. 如果一家公司的ROIC幾年來一直維持在25%以上,我們就馬上能斷言:這是一家值得跟蹤的公司。
c. 相反的,如果一家公司的ROIC一直低於10%,我們也能馬上斷言這是一家平庸的公司。
d. 關於計算的細節,我已經在「分享知識:如何計算投資資本回報率(ROIC)」的帖子中列舉得很詳細。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由於我認為這項數據並非非要在同行中做比較,再加上計算過程實在太繁瑣,所以我偷懶了,沒有做另外四家公司的分析。
b. 同時,由於長城2011年年報中沒有提及到2010年期初的一切數據,所以我只取了兩年的數據。
c. 雖然可比性不強,但是可以看出長城的ROIC不僅在改善,還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8. 股息收益率(Dividend Yield Ratio)

關於股息收益率
a. 股息率是挑選收益型股票的重要參考標準,如果連續多年年度股息率超過1年期銀行存款利率,則這支股票基本可以視為收益型股票。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長城的股息收益率算是行業中等水平。

9. 市銷率(P/S)= 股價 / 每股營收

關於市銷率
a. 運用這一指標來選股,可以剔除那些市盈率看起來很合理,但主營又沒有核心競爭力而主要是依靠非經常性損益增加利潤的股票。
b. 由於銷售通常比淨利潤穩定,而市銷率又只考慮銷售,市銷率很適合去衡量那些淨利潤年與年之間差距大的公司。
c. 高市銷率意味著市場對公司的盈利能力及成長性有更多的期待,而低市銷率則意味著投資者為這家公司每元的銷售付出的價格很少。
d. 市銷率通常只在同行業中作比較,而且它通常用來衡量業績很差的公司,因為它們通常沒有市盈率可以參考。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長城的市銷率在同行中算很高了,不過這很好理解,由於高成長,你為它每元銷售付出的代價肯定就不會低了。

--------------------------------------------------------------------------------------------------------------

Part C:成長性

1. 營收增長率(Revenue Growth Rate)

關於營收增長率
a. 你希望看到的是一個穩定的營收增長率。
b. 一家公司想提高自己的利潤,可以靠很多種方法。可不管是削減成本還是減少廣告等等,它們都只是一時之計,最終能長期支撐公司提高利潤的因素,還是銷售的增長。
c. 一家公司想提高自己的銷售,一共有4種方法:①賣更多的產品或服務  ②提高價格 ③賣新的產品或服務 ④收購其他公司
d. 在歐奈爾的CAN SLIM理論中,牛股的季度銷售額也應該至少有25%的增長(同比),或者,在過去三個季度中的銷售額持續上漲(環比)。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通過長城年度和季度增長率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長城的銷售增長非常強勁。
b. 通過比較,我們也可以看出長城在行業中幾乎是一枝獨秀。

2. 淨利潤增長率(Net Profit Growth Rate)

關於淨利潤增長率
a. 如果淨利潤上漲了20%,每股收益卻只上漲了5%,這樣的公司就算了。
b. 如果一家公司利潤中包括了房地產出售等類似的行為帶來的非經常性利潤,那麼這部分收益應該從報表中去除,因為這種利潤都是一次性的。
c. 淨利潤增長率控制在25%-30%就可以了。面對過高的增長率,你首先要分析其構成,然後一定要問自己:來年它是否還能保持如此高增長?否則,到時大家對它的預期會立刻降下來。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長城的淨利潤增長率就偏高,在分析其背後的原因後,主要是銷售帶動的,而不是其他一次性利潤。但是不少人,包括我,都對長城是否能保持如此之高的增長打了問號。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關注長城是否像它既定的方案那樣,如期推出了新車充實產品線,還要關注它每個季度國內和海外銷售的增長情況。
b. 目前來看長城的淨利潤增長率超越了同行水平一大截,但是永遠要保持不斷懷疑的態度,也要明白物極必反的道理。

3. 每股收益(EPS)

關於EPS
a.在歐奈爾的CAN SLIM理論中,牛股最近三年每年的EPS都應該有25%或以上的漲幅。
b. 有些情況下,其中一年的收益有所下降是可以的,但是必須要保證隨後幾年的收益能夠收復失地,並且漲到一個新的高度。
c. 同樣在上述理論中,最近幾個季度的EPS也至少應該上漲18%-20%,25%-30%為佳,總之,越高越好。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長城的EPS每年都在強勁上漲,季度的EPS也是如此。
b. 通過前幾項分析,我認為這個數據同行業比較的意義也較小,就沒有列出。

4. 市盈率(PE)

關於市盈率
a. 在彼得林奇的「六種類型公司」理論中,緩慢增長型公司的股票PE最低,而快速增長型公司股票的PE最高,週期型公司股票的PE介於兩者之間。
b. 一些專門尋找便宜貨的投資者認為,不管什麼股票,只要它的PE低就應該買下來,但是這種投資策略並不正確,還有很多其他方面需要考量。
c. 切記:定價合理的公司,PE≒收益增長率(即EPS增長率)。如果PE < 收益增長率,那麼你可能為自己找到了一直被低估的好股票。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長城的PE低於EPS增長率3倍左右,由此證明它是一隻被低估的好股票。
b. 但是需要強調的有2點:①汽車行業的平均PE並不高 ②小心當它無法延續高增長時,PE會近一步下降,股價將有可能迎接戴維斯雙殺(就像它的前輩們一樣)。

5. PEG(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

關於PEG
a. PE低,增長又快的公司有一個典型特點就是PEG會非常低。
b. 投資者通常認為,PEG低於1的股票才能算得上是好的投資標的,並且越低越好(甚至低於0.5)。不過也有投資者稱,0.7-0.8範圍內PEG的股票最適合投資。
c. 由於淨利潤增長率並不能保證穩定,我建議求平均值,再計算現在的PEG。但這種情況並不包括出現過極值的公司,用了平均值反而不好。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6.(每股收益增長率+股息收益率)/ 市盈率

關於該指標
a. 這是林奇在講市盈率時提出的一個指標,測量的是EPS的和與PE之間的關係。
b. 當它的結果大於2時,股票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介於1和2之間,股票還不錯;小於1時,股票投資價值不高。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

Part D:財務健康狀況

1. 資產負債率(Debt-to-Asset Ratio)

關於資產負債率
a. 有投資者稱該比率不大於30%為好,如果它大於50%,那麼該企業的投資風險將非常大,因為一旦資金鏈斷裂,負債率過高就意味著破產。(銀行股不適用)
b. 對於任何一種負債,數額適當可以推進收益,但是負債太高可能會導致災難。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到汽車行業的資產負債率普遍都在50%。
b. 與其他車企都有長短期借款不同,長城並沒有任何借款。在單獨查看了長城的負債內容後,我發現長城最大的負債項為應付賬款和票據。這也就解釋了長城的CCC為負數,應付賬款天數非常長。

2. 負債權益比(Debt-to-Equity Ratio)

關於負債權益比
a. 負債權益比反映的是資產負債表中的資本結構,顯示財務槓桿的利用程度。它其實是資產負債率的另一個側影。
b. 通常較低的負債權益比證明企業的安全係數高,但如果太低了則顯得企業資本運營能力差。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通過觀察長城3年數據,我們可以看到長城的負債權益比在漸漸下降,並穩定在1左右。
b. 通過比較,我們也可以看到長城在同行業中負債權益比並不算高。

3. 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

關於流動比率
a. 流動比率用來衡量企業流動資產在短期債務到期以前,可以變為現金用於償還負債的能力。
b. 當流動比率 > 2時,表示流動資產是流動負債的兩倍,即使流動資產有一半在短期內不能變現,也能保證全部的流動負債得到償還;當流動比率 < 1時,償債能力差;介於之間,償債能力一般。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通過分析長城3年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長城的流動比率穩定在1~1.5之間,證明長城的償債能力一般。
b. 深入分析長城的流動資產發現,長城最大的兩項流動資產為風險極低的貨幣資金和風險較低的應收票據,讓人比較放心。
c.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長城在同行業中處於中間水平。

4. 速動比率(Quick Ratio)

關於速動比率
a. 速動比率同流動比率一樣,反映的都是單位資產的流動性以及快速償還到期負債的能力和水平。
b. 速動資產是那些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變現的資產。
c. 速動比率以流動資產扣除①變現能力較差的存貨和②不能變現的待攤費用,作為償付流動負債的基礎,它彌補了流動比率的不足。
d. 當速動比率 > 1時,資金流動性好;當速動比率 < 0.5 時,資金流動性差;介於之間,資金流動性一般。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通過分析長城3年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長城的資金流動性較好。

5. 存貨(Inventory)

a. 存貨增減率

關於存貨增減
a. 不論對於製造商還是零售上來說,存貨的增加通常是一個不好的兆頭。當存貨增長速度比銷售增長速度還快的時候,這就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了。
b. 如果公司不能把積壓的存貨全部處理掉,那麼明年存貨積壓就會成為一個大問題,後年將會更嚴重。新生出來的產品將與積壓的老產品在市場上形成競爭關係,導致存貨積壓的更多。最終積壓的存貨逼得公司只能降價處理,而降價就意味著公司的利潤將會下降。
c. 如果一家經營狀況不景氣的公司存貨開始逐步減少,那麼這應該是公司經營情況好轉的第一個信號。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通過分析長城3年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存貨呈下降的趨勢,同時存貨佔總資產的比率也呈下降的趨勢。
b.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汽車行業普遍存貨都在減少(除比亞迪2012年遭遇了很多不順的事情以外),汽車是個週期性行業,存貨的不斷減少可以證明這個產業目前還在發展,沒有進入衰退期。

b. 存貨周轉率(Inventory Turnover)

關於存貨周轉率
a.由於存貨佔用資本(現金轉化成存貨放在倉庫裡不能做任何事情),所以一家公司的存貨周轉率對收益率有巨大的影響。
b.汽車公司的存貨加壓問題後果並不會這樣嚴重,而對一家高科技企業(存貨貶值很快)或者乳製品企業(存貨很快過期)來說,周轉慢糟透了。
c.存貨周轉率的好壞反映企業存貨管理水平的高低,它還影響到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查看原图查看原圖
數據分析
a. 通過分析長城3年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存貨周轉率呈加快的趨勢。
b.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長城在同行中只能算中等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112

一個一級市場投資人士的投資思維框架 每天一個新發現

http://xueqiu.com/4628637141/29343240
   幹過審計、在投資行業也浸淫了多年,成功失敗的都見得多,剖有些心得,如何做行業分析?如何做企業研究?這些問題都是本人過去多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書是看了不少,企業DD也做了不少,但還未成為大師,但也不妨說說自己的觀點吧。

     一、從DCF到企業價值
查看原图
     DCF模型很好的詮釋了價值創造的源泉,該如何運用呢?其實根據本人多年應用的心得,關鍵不是我們去計算這個未來值,我們任何一人都不具備這樣的超群能力,巴老的至理名言「我寧要模糊的正確,也不要精確的錯誤」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我們的目的是瞭解背後的機制。

     二、企業自我造血機制
查看原图
    瞭解了這背後的機制,我們下面的聚焦點就很清晰了,總之可以歸結為盈利能力、資金使用效率、資本擴張屬性。我們不需要精確的計算,僅僅需要剖析歷史和當前的水平,並且我們需要有一定的穿透力,對未來維持的水平狀態需要有一個確立的判斷。

     三、自上而下的思維方式

     1、宏觀分析

     財政政策:稅收政策、財政預算、財政投資、財政補貼。

     貨幣政策:貨幣供給、利率政策。

     對於宏觀分析我們需要關注的是面而不是點,比如從2010年開始財政公共安全支出就開始超過了財政國防支出,因此帶來了$海康威視(SZ002415)$ 、大華股份一路業績高猛增長。國家的軟件退稅政策帶來了軟件企業以及軟硬集成等一大批企業的投資機會。08年4萬億投資帶來了裝備龍頭$三一重工(SH600031)$ 、水泥龍頭冀東水泥紅利時代的投資機會。當然很多財政刺激政策不具有可持續性,因此抓住投資時點很重要,這就對投資者自身的專業判斷能力、對行業的理解深度要求很高。

     2、中觀分析

     產業分析:產業鏈梳理、商業模式變革、新技術新材料替代、價值鏈分佈、生命週期、供需情況、市場結構、競爭格局、行業壁壘、政策環境、財務特性。

     區域分析:區域政策、區域優勢、區域壁壘。

     對產業的深入認知個人認為是最為重要的,每個人精力、教育、成長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每個人需要建立自己的能力圈範圍,只有在自己投入時間最多,最為瞭解,資源信息最多的行業找到好的投資標的。好的行業未必所有企業都有投資價值,我們需要尋找的是價值制高點、有一定的行業壁壘、處於快速成長期階段的產業位置。

     3、微觀分析

     企業分析:SWO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企業戰略、團隊執行力、營銷與研發、企業文化、業務擴張屬性、財務評價。

     做完產業分析任務還沒完成,我們不可能對所有標的投資一遍,最終是要選出一兩個投資標的。在一個具有行業壁壘的產業,始終是遵循「二八定律」,比如網絡廣告龍頭$百度(BIDU)$ 、遊戲龍頭$騰訊控股(00700)$ ;或者我們在選擇標的的時候應該具有通用電氣韋爾奇在位時提出的「數一數二」定位策略。好的行業、好的戰略定位、好的團隊、好的企業文化、好的財務屬性都是偉大企業的共通點。

     四、行業壁壘情形

     1、重資本投入:這是一把雙刃劍,並且週期性較強,比如過去的光伏產業、風電產業,一般不太具有長期投資價值。$中集集團(SZ000039)$ 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儘管管理團隊完全市場化運營,但顯然受外界經濟環境影響頗大,經營槓桿可以放大收益同時也會放大虧損。

     2、高轉換成本:因為轉換成本較高、或者搜尋成本較高,因此具有很強的客戶粘性,軟件產業$用友軟件(SH600588)$ 就是是典型的代表,但云數據產業的崛起,有可能對該行業的商業模式產生巨大的顛覆。

     3、網絡平台效應:一種是具有網絡社交的屬性,因為大家都在用所以自己也用,不然自己會掉伍,典型代表是微信、QQ;另一種是降低信息交換成本,典型代表是美團、大眾點評。

     4、心智控制力:營銷大師特勞特說過「未來企業的競爭是客戶心智控制力的爭奪戰」,一般是大眾消費的產品,具有時尚型、重複消費性,比如可口可樂、小米科技、蘋果。

     5、特許權利:特許權利包括專利、政府准入,專利特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醫藥產業,比如$云南白藥(SZ000538)$$片仔癀(SH600436)$ ;隨著國企改革進程加快政府准入的門檻可能不復存在。

     6、規模經濟:包括研發投入、營銷費用、物流費用、信息技術以及管理成本,典型的代表有順豐快遞、$金螳螂(SZ002081)$ 。但規模經濟並非恆久不變,市場容量越大規模效應會下降甚至成為負擔,比如IBM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不可一世,但戴爾的準時供應鏈大幅降低了營銷物流費用讓電腦進入了千家萬戶,造就了戴爾時代,但技術的進步與個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導致電腦價格很便宜,價格不再是唯一選擇,個性化與便攜性成了當今的需求偏好,策略的一成不變讓戴爾而今黯然失色。

     五、競爭壁壘評估

     1、行業龍頭市場份額穩定性

    有沒有壁壘並不是拍腦袋式一錘定音,如果市場有成熟的企業或類似商業模式的企業,我們需要觀察過去5年甚至10年的經營表現,是否享受了高於行業的成長性?市場份額是否在持續提高?在遇到行業低谷時期是否能率先脫離困境?

     2、行業龍頭利潤水平穩定性

     有壁壘的產業一般能享受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的投資回報,並且該優勢具有一定的維持性。

     六、投資決策模型

     1、建立決策樹:

     戰略:自身定位、突破重點

     營銷:對象、定價、宣傳

     運營:商業模式、成本控制、產能解決

     人力:團隊執行力、激情、穩定、創新

      財務:過往績效、資金使用效率

      2、尋找關鍵因素:

      找到關鍵突破點,遵循二八法則,集中精力找到價值要點以及風險排除

      3、實地調研

      建立提綱,做一個傾聽者與觀察者

      4、研究分析

      從宏觀、中觀、微觀三維角度綜合判斷

      5、形成觀點

      觀點要一針見血,不帶含糊,符合電梯法則。

     以上只是個人一級市場投資多年的經驗總結,僅供自勉,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取者自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8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