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這群人棄上市公司飯碗,組全台最會賺代耕隊 穿雨鞋、開賓士 他們種玉米年薪200萬

2015-12-07  TCW

台灣第十老村落,竟然有著全台最大的代耕團隊!

一群從都市回鄉的農二代,正在翻轉這個充滿玉米田農村的命運,他們放棄台新銀行、台塑、友達等人人稱羨的高薪工作,脫下西裝,從白領搖身一變,靠種田滾出財富。

一個北迴歸線旁的沒落老人村,竟誕生出全台最大的年輕代耕團隊。

嘉義縣義竹鄉中平村,戶籍人口只有五百多人,老人超過一半,在全台七千八百多個村里裡,是排名第十老的村落。這裡也是全台最大的玉米專區;十一月初冬,放眼望去,都是比人還高、綠油油的玉米田。

「這塊是我(種)的,那塊也是我(種)的。」嘉義中平村的「農二代」謝勝麒,人稱「阿麒」,今年三十八歲的他,開著市價三百萬元起跳的賓士三五○,標購得來的「9999」車牌格外耀眼。沿著一望無際的玉米田,他介紹自己的心血結晶。

台灣農夫,有三種身分,地主、佃農、代耕。以股市生態形容,地主就像股市金主,可自己投資股市,盈虧自負,也可將資金委託別人代操;佃農像代操業者,和金主談條件,也是盈虧自負;代耕像股市營業員,不負責盈虧,只收交易手續費。

阿麒父親是代耕業者,原本為一百多甲農地代耕(一甲等於〇.九七公頃,相當於一個足球場面積),賺取微薄手續費;他自己則租下七十甲農地當佃農,兼幫父親做代耕,試圖用擴大規模來增加獲利。

農村,曾是他千方百計想逃離的地方,如今,卻成了實現他富農大夢的起點。

不止是他,鄰近鄉鎮多位三十多歲的農二代,近年陸續離開台塑、友達、華新麗華等台灣股票上市公司,回到家鄉,組成一個約三十人、全台耕種面積最大的代耕團隊,企圖用新的觀念與方法,讓農田滾出財富。

「一雙手,能握住的,只有一點點;一群人,就能做大,」阿麒說。

目前他們代耕的地區,從嘉義、雲林、台南、高雄,甚王屏東,都有他們的身影。

這群人代耕加上租地自營的面積,高達四千甲,面積比三個新竹科學園區還大。

扣掉租地等耕種成本,總年薪約七千多萬元,平均每人兩百萬元。縱使扣掉農機貸款,淨年收也超過一百五十萬元。團隊約有三分之一,是穿著雨鞋、開賓士的人。

被迫返鄉.「原以為死路一條」睜眼只有叔嬸輩,娶妻人選全是外勞七年前,民國六十六年次的阿麒是光鮮亮麗的上班族,擔任台新銀行台中分行汽車貸款業務員, 「汽貸不受景氣影響,景氣好,買車要借錢,景氣不好,車子可以抵押借錢,」他說。曾有一個月一千萬元業績,年薪最多有一百八十萬元,最少也有五十萬、六十 萬元。

銀行員的生涯,卻沒能持續太久。

有一天,他突然接到媽媽電話:「爸爸口腔癌第四期(末期),你卡緊返來!」他趕回家,看到一向強勢霸氣的老爸,無力躺在床上,他心疼的流下淚來。

開完刀,爸爸命撿回來了,但,已經沒有辦法像過去一樣賣命耕種。

媽媽勸阿麒回家接手爸爸工作,「人客攏在,抹甘苦,抹夭著(台語:客人都還在,不會辛苦,也不會餓著)。」「回來,就是死路一條啊!這種生活,我從小看到 大。」上一代的農夫過什麼樣的日子,他心知肚明,「他們的錢,都是省出來的,錢,不應該是省出來,是賺來的。」當初,就是因為不想走父親老路,才從農村跑 到都市,尋找他想要的、賺比省更精彩的人生,沒想到,轉了一圈還是得回家。他是長子,責任躲不掉。

三十一歲的他回家了。「我每天早上六點就起床,」他回憶剛返鄉的情景,像機器人一樣,照著父母的方式生活,長輩要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每天一睜開眼睛,看到的,都是叔仔、嬸仔、伯仔、公仔,看不到一個年輕人。」單身的他,還成為村裡三姑六婆爭相作媒的對象。

「阿麒哪麥娶,就娶外勞啦!」(台語:阿麒要結婚,就娶外勞)長輩看到他,開口就是推薦哪位外勞看護工很不錯,搶著當媒人,「我,真的,快崩潰!」他說。

爸媽傳統的耕作方式,他不能接受。他數過,如果像父母一樣,用傳統的除草機在田裡除草,一年下來的腳程,剛好繞完台灣一圈。爸爸從事代耕三十年,就只有一台簡單的翻土機,其餘代耕需要的農機,像播種機、中耕機、收成機,一台都沒有。

砸錢租田.「不想像你們這樣」不顧父母反對,用名片跟老農打交道「我已經看到我的未來,就是你們這樣子!」他向爸媽抗議,不按父母訂出的時間表過活,開始 往外跑,參加農委會的「小地主大佃農」計畫,還去農會上課,認識更多年輕農二代,也上網找到討論農機的部落格「火犁集團」,認識更多像他一樣,打算採購更 多農機設備,擴大耕作面積、志同道合的年輕人。

他想要扭轉耕作模式,並不順利,第一個踢到的鐵板,就是自己的老爸。

他想辦法租下更多農地,但,卻遭到老爸反對,為了阻止他,老爸不准他用家裡的農機,甚至跑去罵地主,為什麼要幫兒子?「他是不相信我,不准我做,怕我賠錢。」父子關係劍拔弩張,老爸的不信任,反而讓他更想,放手一搏。

更大的衝突,還在後頭。

幾年後,阿麒沒娶長輩介縉的外勞,娶了鄰村的漂亮女孩。婚後,有一天,有輕微躁鬱症的爸爸突然脾氣發作,把媽媽、太太的雜物拿出來,要放火燒掉,媽媽攔阻 爸爸,他爸爸竟拿出刀要砍她,懷孕的太太打電話求救,阿麒趕回家,看到拿刀的爸爸,怒火攻心,一把抓起瘦小的爸爸,丟了出去,結果,爸爸受了輕傷。

事後,父子冷戰兩年。阿麒自我反省:「他(爸爸)的脾氣就是這樣,不可能改變,我只能改變我自己。」他修正態度,不跟爸爸硬碰硬,直到兩個孫子出生,父子關係才慢慢好轉。現在,爸爸會幫他巡農田,看看玉米長得好不好。

在與父親爭執中,他也開始走出自己的路。除了照顧父親原本簽下的代耕工作,也開始說服老農把土地租給他。

但,老農心中始終有「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的陰影,害怕農地出租出去,萬一政府一聲令下,土地就會變成耕種者所有。

「(老農)要把土地所有權狀、印章交出來,很難,得要有信任感才行,」義竹農會總幹事翁永寧說,要租到農地,需要耐心、也要做出成績。

「就跟做保險一樣啊,剛開始都從身邊認識的人做起。」阿麒印了名片,成為村裡最早有名片的農夫,這是先前當業務員拜訪客戶必備,在村裡卻前所末聞;名片,讓老農對他印象深刻。

剛開始,他試探的問村內老農,是否願意把農地交給他,但,大家看他沒經驗,不知道會做多久?會不會突然跑回都市?

沒人想理他。

兩、三年後,老農發現他是玩真的,田問管理做得不錯,開始有人因為年紀太大,下一代不願意接班,將地租給他。

善用電腦.「沒賺百萬不做農」農地、金流數位化,作物在小七上架除了村內,他把農地租賃範圍擴展到鄰近村落。有些老農額外要求很多,例如要留一小塊田種菜、要求田埂要重做。管理村外上地更難,比如有些地土質不好,收成不一定好。

對於這些「龜毛」長輩,他就先試作一期,一方面測試土壤狀況,另方面和地主先磨合,再決定是否承租。

被拒絕,他不太在意,因為「我可以等,三、五年後,他們就不一定有力氣再做啊!」農村高齡化,正是他擴張版圖的機會。目前,他在村外租下四十甲,也就是四十個足球場大。

他將手上農地按照地區,在電腦上建檔管理。上一代因缺乏現代工具,經營範圍無法跨出村外,小規模是宿命;新一代善用軟硬體,管理幅度就可大幅擴張。

金流管理也是他的強項。上一代農地租賃關係,都是口頭約定,現金給付,他經常看到爸爸跟地主爭吵,一個說沒收到租金,一個說已經付了,沒完沒了。

為避免糾紛,他說服往來老農全部改採匯款,留下憑證。有時,老農手頭緊向他預支租金,他會答應,但也是透過匯款借還,讓每筆金流,均留下紀錄。

他更用服務,讓老農依賴他。

政府針對休耕農地轉作有補助款,每次申請要跑鄉公所填資料,這對識字極少的老農很麻煩;但,對經常幫汽貸客戶填資料的阿麒卻很簡單,於是,他代老農們申請補助款,請他們另刻印章交給他保管,只要在家等錢匯入就可。

如今,他打開鐵櫃,裡面的印章盒裡放著一百多顆印章,農地範圍擴及嘉義、雲林,這是一百多個家庭的信任。甚至老農過世,下一代回來,不知道自家農地在哪,村人都會告知:「找阿麒就栽(知道)啦!」儼然成為農地資料庫。

更大的機會來了,三年前,他接獲來自上市公司興農旗下玉美研究公司的甜玉米契作訂單,加工後,會在全家、7-Eleven 上架。

他更要求興農,明年起要在包裝袋上,印上「義竹農會」、「中平社區」等字樣,打響家鄉的名號,他希望小小的村落,能夠發展出產業,不再沒落。

這筆契作單,是他幾年前認識了興農大股東第二代所促成的,於是,小村落有了第一筆價格穩定的甜玉米契作。

阿麒農田經營有了成績,隔壁鹿草鄉的返鄉青年也來取經,他不吝分享心得。但老爸卻念他,萬一別人知道了「秘訣」,來搶生意,怎么辦?阿麒卻不擔心:「工作 不用怕人搶,因為,根本做不完。」「沒有賺(年收入) 一百萬元,不要做農!」短短幾年,阿麒一年的收入就超過爸爸生病前的一倍以上。未來,他計畫再拚十年,最少有二千萬、三千萬元的身價,就可以退休。

類似的故事,也在附近村落上演。

聯手出擊.二群人就能做大」有錢大家賺,串聯越多種田人賺越多翁育群,代耕團隊夥伴之一,義竹村人,民國六十七年次,遠東技術學院畢業,原本任職友達光電旗下子公司友達能源的工程部副理,負責廠房空調系統設計,兩年前,因爸爸中風,請辭回鄉務農。

「你回家幹麻?」「回家種田。」「不相信,哪有可能?」他提出辭呈時,長官、同事都不可置信。他在友達工作十多年,月薪十萬元,一年薪水加分紅,也有一百五十萬元;甚至,他回家後,以前往來的廠商,特地跑到鄉下看他,不相信他真的當了農夫。

他的爸爸本是代耕大戶,在友達上班時,每逢農忙,他都請假回家幫忙,對農機操作他不陌生。

懂英文的他,在網路上發現一個國際農機拍賣網站,要價千萬元的採收機,在拍賣網站只要三分之一的價格,只要更新鏈條、齒輪、皮帶,功能跟全新的沒兩樣。

二手農機壽命超過二十年,只要兩年半就可以回本,新農機要六年到七年,二手農機可讓自己更快累積財富。

他從德國、波蘭買下兩台二手採收機,它們已經加入代耕行列。他的網購妙招,也帶動同業購買二手農機的風氣。

翁育群也有自己的農耕計畫。他打算將工廠的管理經驗,帶進農村,他也想租地當大佃農,除了種單價高的甜玉米,也會在颱風季種溫室蔬果;不像上一代看到價格好就一窩蜂搶種,他要刻意避開生產旺季,價格才漂亮。

他想找年輕人一起合夥、投資、耕作,一起賺錢,希望更多的年輕人留在農村。

相較於上一代有錢自己賺,深怕外人分一杯羹,這批農二代則透過打群架,擴大經營版圖。

原在台塑任職的丁俊杰、在華新麗華的余正吉,也和阿麒、翁育群一樣,近幾年成為返鄉青年,成為代耕團隊的成員。這個二十、三十人團隊,在農忙時,他們互相 支援農機,協助代耕。農閒時,有時會聚集在阿麒家,分享收成心得、農業政策動向等。他們也會串聯,跨村、跨鄉、跨縣去找同伴;知識,讓視野變廣,串聯,讓 收入更豐。

台灣近年返鄉青年變多,但嘉義縣義竹鄉農會總幹事翁永寧分析,並非人人都能適應農村生活,有人成功,也有人失敗。

許多年輕人奉父母之命,被迫返鄉,人回來了,心卻沒回來,一遇挫折就怨天尤人;有人卻是面對現實,積極突破現狀,成功機率就高。

原本,這批農二代不想當農家子弟,離家越遠越好,如今他們返鄉,找出自己的路,而垂垂老矣的村落,也在綠油油的農作物中,邁向新生。

撰文者 賴寧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716

WOW! 荷蘭「方便」兼血拼!最會賺的精品公廁

2015-11-23  TCW

造訪人山人海的風景名勝,在一廁難求的情況下,你是否願花點小錢,享受五星級的解放空間?在公廁普遍要收費的歐洲,就有人把公廁做成國際精品,比家裡浴室還高級,還提供血拼樂趣,讓你捨不得走!

發跡於荷蘭的付費公廁2theloo,大手筆找來室內設計師、攝影師、插畫家聯手打造賞心悅目的環境,只要一.五歐元(約合新台幣五十三元),就能享用奢華又乾淨的公廁。它還結合文青商店,販賣衛浴用品、化妝用品及紀念禮品,像在法國,就兼賣印上艾菲爾鐵塔圖案的衛生紙;它也跟麥當勞、海尼根等結盟行銷,「方便」之餘,周邊商店優惠券也一併到手。

二○一一年創立的2theloo,第二年就賺錢,目前遍布十四國、逾兩百家店,一年高達四千萬人次造訪。在人人都有的需求上多想一步,誰說公廁不是門好生意?

撰文者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21

彰化黑手磨25年 變最會賺的車件龍頭 一卡皮箱扎根東北 F-英利切入大廠供應鏈

2016-01-18  TWM

營收超過百億元,並且連續三年賺一個股本的F–英利公司,董事長林啟彬在二十五年前,六四天安門事件後,勇闖中國哈爾濱,如今打入一汽大眾、北京奔馳,成為汽車零組件一線大廠。

即將於元月底掛牌上市的F–英利公司,不僅是成功打進中國一汽大眾、北京奔馳等一級車廠的台商零組件廠,更是營收超過百億元、連續三年獲利超過一個股本,居上市櫃汽車零組件廠之冠。

董事長林啟彬,出身彰化鄉下,在一九九一年時,帶著一只皮箱,遠赴天寒地凍的哈爾濱創業,如今已在中國遍地開花,在中國設有超過九個製造基地。

攜手瑞典美安

東北設廠 另闢蹊徑

早年林啟彬跟著父親在彰化養鰻魚,後來就轉做汽車安全帶沖壓件小工廠,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他多次赴中國評估,九一年決定在哈爾濱創業,與全球知名安全帶零組件商瑞典美安(Autoliv)合資設廠。

「當時許多知名台商都到昆山、廣州,但我們太小了,別人根本看不到,到東北機會可能比較好。」林啟彬說。

由於中國在八九年發生天安門事件,外商對中國政治與經濟仍處觀望,林啟彬搶得先機,先接當地一家很小的青年汽車訂單,並以彰化起家的安全帶生意,慢慢累積客戶基礎,直到九三年正式投產。

○一年,林啟彬搬遷至長春,轉為替一汽大眾生產沖壓件及車體結構件,隨著一汽大眾成為中國四大獨立整車生產廠中,規模最大的集團後,F–英利生產據點也逐 步擴展至蘇州、成都、儀徵、佛山、天津、長沙、青島等地,客戶擴及到一汽大眾、一汽轎車、北京奔馳、上海通用、上海大眾等品牌車廠。

與林啟彬認識四十年的璋釔鋼鐵副董事長雲財福說,「林董人老實、技術好,老婆小孩都幫他忙,生意才能做那麼大。」

追求技術產品

先進產線 亞洲唯一

林啟彬說,每個階段都要切入技術層次更高的產品,例如○四年開始生產的沖壓件,「汽車需要不斷減重,材料就要愈減愈輕,從最早期的鐵件到現在,已可以減重 一半。」他說,「目前採用最先進的德國材料symalite(萊特維),全世界只有四條生產線,其中英利就擁有亞洲唯一的一條。」○五年,F–英利再投進 儀表板骨架的開發,耗時兩、三年都不成功,林啟彬還請德國原廠技術工程師駐廠幫忙,加上自己不斷地改進焊接方法,才讓一支人民幣一千元以上的儀表板骨架, 降到低於人民幣三百元。

林啟彬的兒子、目前擔任F–英利執行副總的林上煒,當時派駐長春,他回憶那時,半夜兩三點,氣溫降到零下十幾度,工廠卻遇到暖氣停電,機器太冷、潤滑油全部凝固,只好先在廠房外生火,等到炭火燒到沒有煙了,再送進廠房內運作。

○六年中國進行宏觀調控,林啟彬卻逆勢蓋廠,掌握後來大幅成長的關鍵。近來中國景氣轉弱,他依舊大舉擴張:「現在設備最便宜,而且還有二十四期零利率優 惠。」兩個女兒及一個兒子分別負責採購、行銷及生產。兒子林上煒原本在台灣念花蓮師範學院,即使教師證都拿到了,最後還是搬到長春,從工廠基層做起。

林啟彬說,很多台商到中國,都是用台幹,但他的公司十幾位一級主管中,中國籍幹部占三分之二,「東北漢子凡事都一句話,連合同都不用簽,大家就做了。」

帶人堅持帶心

注意細節 體貼員工

去了好幾趟F–英利中國據點,永豐金證券副總經理黃耀輝觀察:「林啟彬每周有六天與主管用餐,有一次請吃飯,桌上只有威士忌,他知道有位女性中國籍幹部只喝白酒,還特別叫了一瓶五糧液給她。」對部屬很用心。

元月分,趁著掛牌典禮時,林啟彬招待中國籍幹部來台灣,擔任現場義工,並且招待旅遊,感謝他們與公司一起打拚。

隨著中國經濟出現降溫,汽車市場的成長趨緩,估計年成長率只有六%,與前幾年動輒成長三成的盛況相差許多,但林啟彬認為,汽車產業的質量提升,將成為重點,F–英利將以分散客戶、打入更多高級車廠為目標,未來,將繼續站穩汽車零組件一線大廠的地位。

撰文 / 林宏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25

他的對沖基金比索羅斯更會賺

2016-02-08

「眾人意見常是錯的,我必須當個獨立思考者。」這是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達利歐(Ray Dalio)的名言。他日前宣稱美國經濟未來半年只有一.五%低成長率,聯準會(Fed)若要救經濟,「不是升息,而要推第四輪量化寬鬆(QE4)」,為他的與眾不同再添一筆。

據調查機構LCH統計,至二○一五年為止,達利歐的「橋水」超越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成為有史以來賺最多的對沖基金——它旗下的Pure Alpha對沖基金,自一九九一年創辦以來,共賺四百五十億美元。今年六十七歲的他出生於美國紐約,父親是一位薩克斯風手。他最早接觸金融是十二歲時,在高爾夫球場當桿弟,當時許多華爾街投資者是座上客。後來他聽這些人建議,用存下的三百美元買進入生第一檔股票——東北航空(Northeast Airlines),這檔當時股價五美元的股票,是達利歐唯一買得起的股票。不久該公司被以三倍股價收購,讓達利歐獲利豐厚,「我覺得這是個簡單遊戲。」在讀哈佛商學院前,他去紐約證交所當交易員,這讓

他親身體驗到歷史事件:

一九七一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當天股價大漲三三%。畢業後他創辦「橋水」,至今四十年碰上多起重大事件,其先見之明讓他紅遍天下。包括二○○七年他預測美國房貸市場將崩盤,隔年金融海嘯果然爆發,在標普五百指數大跌近四○%的當年,他的對沖基金仍交出九.五%的報酬率。達利歐認為投資人要不恥下問,任何人包括高爾夫桿弟、理髮師等,都是老師,不過「他們的結論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思考的過程。」

達利歐的理論受到不少名

人推崇,前聯準會主席沃克(Paul Volcker)曾稱達利歐自製的統計數據「比聯準會的更有用」;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也稱,聯準會的理論模型早已過時,「應該借鏡達利歐的獨創模型」,《經濟學人》稱達利歐的想法「必須認真對待」。當然達利歐也不是屢戰屢勝,他稱四十年來他的理論「應驗機率只有六成」。

達利歐的管理風格獨樹一

幟,他親自寫了超過兩百條規則管理「橋水」,其中一條是「徹底透明」:員工禁止私下聊八卦,私下議論同事者一律開除,有任何意見一律公開表達。「若你在背後說人長短,你就是令人厭惡的黃鼠狼。」公司任何會議與同事互動皆要錄音。

他和同事開會,比他小三、四十歲的新員工,也可當面質疑他,論戰以邏輯定勝負。

不信權威、不肯從眾,或許正是達利歐的成功秘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027

誰最會賺辣媽的錢?看這10個創始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6/157198.shtml

誰最會賺辣媽的錢?看這10個創始人
王亞奇 王亞奇

誰最會賺辣媽的錢?看這10個創始人

最懂辣媽、最會從她們口袋里掏出錢來的還是男人。

文 | 王亞奇  編輯 | 楊潔

對於苦苦找尋方向的創業者和投資者而言,這無疑是一種召喚——“快來賺女人的錢!”

基於這樣的認識,過去幾年間,在創投市場聲名顯赫的資本大鱷紅杉中國、今日資本、經緯中國、晨興創投等將大錢砸向辣媽生意。而在資本慎行的去年下半年至今,包括寶寶樹、蜜芽、貝貝網等在內的垂直母嬰電商平臺更是收獲資本市場的重金加持。

二胎政策的放開、充足的募資環境,以及移動互聯網的紅利,都決定了垂直母嬰電商的誕生和勃發。

創業家&i黑馬盤點了近年來,垂直互聯網+母嬰領域融資、收入等位居前列的10家創業公司。在京東、聚美、唯品會接連入局母嬰市場的今天,打著新玩法、新戰略旗幟的它們仍然堪稱資本市場的寵兒。

針對過去兩年表現突出的新銳垂直母嬰行業的互聯網公司,我們從盈利能力、融資能力和估值/市值、商業模式、創新能力等維度進行考量。在整體評價體系中,我們最為看重的指標是商業模式和創新能力,考察的角度包括盈利模式、服務的創新性以及活躍用戶數、交易流水等。

同時,我們也註重觀察了創始人和團隊的特點,重點針對創始團隊是否有電商運營經驗、是否能在市場競爭中快速反應來進行考量,來甄選企業。

綜合各項指標,我們選出了截至目前,垂直母嬰電商市場最具商業“錢(前)景”的10家公司,包括純電商平臺貝貝網、辣媽幫、蜜芽、麥樂購、寶貝格子;社區+電商平臺寶寶樹、辣媽幫、媽媽網、育兒網;O2O電商平臺樂友孕嬰童、十月媽咪。

面對移動風口和萬億母嬰市場,創業者們正在圍繞“媽媽經濟”加速拓寬產品品類和服務邊界。但他們仍需掂量,如何快速從辣媽身上賺到錢,以保證自己活著度過這輪資本寒冬。

最會賺辣媽錢的創業公司 TOP10

NO.1  十月媽咪

創始人:趙浦

賺錢指數:★★★★☆

成長指數:★★★

融資輪次:Pre-IPO

商業模式:線上依靠第三方平臺+線下直營為主

十月媽咪已提交IPO申請。從其披露的信息來看,十月媽咪擬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A股)數量不超過1500萬股,預計籌集約2.19億元資金。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4和2015年,十月媽咪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74億元和2.7億元,營業利潤分別為13038萬元和1269萬元。據了解,2015年十月媽咪通過線上第三方平臺實現銷售收入1.34億元,占全年銷售收入總額的49.53%,其中直營模式收入為1.19億元。

十月媽咪線下銷售為直營為主、加盟為輔,其中直營銷售指通過與百貨商場簽署聯營合同開設專櫃或租賃門店開設專賣店的方式直達消費者。2015年,十月媽咪通過線下直營模式實現銷售收入為9779萬元,占全年銷售收入總額的36.10%。

十月媽咪創始人趙浦1997年投入時尚創意產業,成立專業服裝品牌運營公司,以十月媽咪O.C.T.mami及UKI有喜孕婦裝自創品牌,經營中國孕婦裝市場。2009年有喜實業有限公司成立,目前公司擁有十月媽咪、有喜、P.B.三大品牌,為孕前至嬰幼兒人群提供從平價到高端品牌的購物。

NO.2  寶寶樹

創始人:王懷南

賺錢指數:★★★

成長指數:★★★★

融資輪次:C輪

商業模式:社區+電商

2007年,寶寶樹乘著SNS網站崛起的東風,憑借王懷南在谷歌的多年來對搜索引擎的深刻理解,享受到流量紅利。2013年,寶寶樹網站訪問量超過世界第一的母嬰社區Baby Center。2014年7月,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潮下,寶寶樹正式以美囤媽媽入局母嬰電商戰場。

美囤媽媽的優勢在於,寶寶樹目前的社區月獨立訪問量達到1.7億,覆蓋8成從孕期到6歲的中國互聯網媽媽人群,這些人群天然的將成為美囤媽媽的潛在用戶。2015年底,美囤媽媽月銷售額破2.5億。而此前寶寶樹社區到美囤媽媽的轉化率為40%。

今年6月,寶寶樹COO魏小魏稱美囤媽媽已實現盈利。目前來看,寶寶樹可能是母嬰電商新秀中第一家盈利的公司,但未來寶寶樹電商能否大成,可能仍然受制於社區與電商基因的不匹配。

原因是,早在2012年5月,寶寶樹曾嘗試與紅孩子聯合成立生活消費頻道,打通社區與電商服務,後來寶寶樹也曾做過一個叫洋淘派的海淘網站,但由於時機等原因,幾次嘗試都沒有獲得想象中的成功。如今,寶寶樹將美囤媽媽團隊單獨建在上海,與情懷的電商團隊區隔開,以使其更具戰鬥屬性。但整體來看社區+電商目前仍處於摸索階段。

NO.3  樂友孕嬰童

創始人 : 胡超

賺錢指數:★★★

成長指數:★★★

融資輪次:C輪

商業模式:“連鎖店+網上商城+APP”的全渠道模式

樂友創始人胡超及聯合創始人龔定宇有著矽谷工作背景,IT技術基因,因此1999年樂友從線上起家,但彼時母嬰垂直電商遠未到達爆發點,隨後胡超、龔定宇通過DM、線下連鎖店找到感覺。2014年,感受到移動互聯網大潮的兩人,在傳統零售受到電商、O2O等商業模式沖擊下,重新定義門店價值,向O2O轉型。

2015年在跨境電商的火熱下,樂友又殺入跨境業務,補足母嬰人群需要的海淘商品,但在樂友這一業務所占比例並不大。

樂友輻射人群為0~6歲孕嬰童,通過“連鎖店+網上商城+APP”的全渠道營銷模式滿足媽媽人群育兒過程中的一站式需求。此外,樂友在大眾品牌加盟代理外,還直接與品牌公司或廠家進貨,獨家經營部分品牌,同時做了自有品牌。如果樂友OEM體系在未來發展過程中能不斷擴大,會使樂友與其他網上連鎖呈現出相對差異化的商品體系。

目前樂友整體仍以線下為主,400多家門店分布在全國50多座城市。對於樂友而言,其IT思維、ERP系統,以及線上管理能力、經營理念遠超傳統同行,但樂友成敗的關鍵在於能否抵住電商的沖擊,實現真正的O2O線上線下聯動。

NO.4  媽媽網

創始人:楊剛

賺錢指數:★★★

成長指數:★★★

融資輪次:A輪(新三板掛牌)

商業模式:社區+電商

媽媽網是服務媽媽人群的母嬰網絡媒體集群,擁有母嬰垂直門戶媽媽網、32個城市媽媽網站點等垂直社區,於2015年11月9日登陸新三板。2013年媽媽網開始從PC端延伸至移動端,推出了母嬰社交應用媽媽圈、懷孕管家等APP。2014年9月上線母嬰用品特賣平臺小樹熊。至此,公司擁有資訊、社交、工具、電商等四大商業板塊,形成母嬰生態圈布局。

日前,媽媽網公布的2015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度營業收入為1.5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6.84%;凈利潤為1221.6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47%.

媽媽網目前的主要收入來源為網絡廣告收入,電商業務將為公司帶來新的盈利增長點和發展空間,但同時也對公司的運營能力帶來了挑戰。如果不能將龐大的用戶群有效轉化為“客戶”,實現經濟價值,則公司新業務的經營發展將可能存在不確定性。

NO.5  育兒網

創始人 : 程力

賺錢指數:★☆

成長指數:★★★

公司狀態:香港創業板上市

商業模式:社區+電商

育兒網是為準備懷孕、懷孕以及0-6歲的嬰幼兒父母提供孕育、餵養、發育、早教等育兒知識的垂直門戶網站。2015年7月公司於香港創業板正式掛牌上市,募資金額2.932億港元。

育兒網表示,上市集資所得款項中,20%的資金將投入到發展電子商務及相關的O2O業務,另約20%的資金用於收購或投資其他孕嬰童相關業務。

育兒網不同業務覆蓋的客戶群體各不相同。營銷及推廣服務業務的客戶主要為廣告代理、孕嬰童產品制造商及服務供應商以及第三方網上購物平臺;電子商務業務的客戶主要為使用育兒網平臺的個人客戶;特許智能硬件產品業務的客戶為幫助育兒網設計智能硬件產品的第三方制造商。2016年育兒網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其營業額為1781.50萬元,凈利潤為684萬元。

NO.6 貝貝網

創始人:張良倫

賺錢指數:☆

成長性:★★★★★

融資輪次:D輪

商業模式:深度管控的運營體系(平臺+自營)

貝貝網是一家瞄準媽媽消費群體的移動電商。2014年,其GMV為5億;2015年全年GMV突破40億。

與其他垂直母嬰電商不同,貝貝網銷售的主要品類為童裝、童鞋、兒童玩具、女裝、家居用品等非標品類,而不是奶粉、紙尿褲等。目前貝貝網SKU非標品占75%,標品占25%。

從非標品類入局的好處是,一方面,非標品千差萬別,品牌商與供應商不計其數,但市場上缺乏領導者,消費者心中也沒有強烈的品牌意識,使得貝貝網在選品和選擇供應商時有非常大的可操作空間,話語權較強,且複制壁壘較高,容易做出差異化。另外,相比標品只能覆蓋0~3歲兒童,非標品類能覆蓋的兒童年齡範圍更大,可以更充分的挖掘用戶價值。

商業模式方面,貝貝網平臺+自營並重,非標品類采用平臺模式,標品采用自營模式。但相比其他線下賣家到電商平臺開店賣貨的模式,貝貝網對供應鏈的介入更深,建立了專業的運營團隊,一對一服務商家,除了發貨,包括銷售、營銷、客服、售後等在內的其他環節均由貝貝網完成,以避免開放平臺模式的差用戶體驗和自營模式的庫存壓力等,在輕重模式之間最大程度保障用戶體驗。

據數據分析機構QuestMobile日前披露的數據,截止今年5月份,貝貝網單月活躍用戶數達1123萬。

NO.7  蜜芽

創始人:劉楠

賺錢指數:☆

成長性:★★★★

融資輪次:D輪

商業模式:跨境自營模式

作為業內炙手可熱的母嬰跨境電商平臺,劉楠曾在短短兩年間,將蜜芽有一個淘寶小店做成月銷售額數億元,估值超10億美金的獨角獸。但在大量人力物力的高舉高打之下,蜜芽也一直深受假貨、用戶體驗差等風波困擾。

蜜芽的商業模式為一手品牌方,一手消費者,去掉所有的中間環節後,基本可以做到和國外銷售商城產品平價。此外,通過奶粉、紙尿褲品類帶來的流量如果能持續帶動其他母嬰相關品類的交叉銷售,將產生巨大的發展空間。

從Quest Mobile的數據來看,蜜芽的月活為231.27萬,這一數據為貝貝網的六分之一。奶粉、紙尿褲等標品屬於引流品類,毛利率率低,企業較難依靠其形成核心競爭力。為此,2015年下半年開始,蜜芽在擴展非標品類的同時開始向線下服務進軍,試圖將產業鏈從線上流量向線下教育領域拓展,進行全產業布局。今年初蜜芽APP端上線的親子頻道,即涵蓋早教遊泳、演出展覽、遊樂、攝影等六個子類目。

在用戶價值越來越重要的今天,蜜芽能否不斷提升其供應鏈水平,並基於消費者需求構建強大的線下服務護城河是其未來成敗的關鍵。

NO.8  辣媽幫

創始人:金贊

賺錢指數:☆

成長性:★★★☆

融資輪次:C輪

商業模式:社區元素突出的電商

辣媽幫成立於2012年5月,公司擁有辣媽幫、辣媽商城、孕期伴侶、荷花親子等多款移動產品。由於起家於已婚年輕女性社區,辣媽幫具有較強的社交屬性。其擁有6000萬用戶,日活480萬,這為辣媽幫實現社區向電商的轉型提供了底層流量基礎。

辣媽幫旗下辣媽商城模式為“B2C2B眾薦”,運營模式與蜜芽大同小異,同為專註跨境進口母嬰產品,但不同之處在於辣媽幫的創始人金贊是技術出身,本身更偏向於產品功能及後臺算法,因此眾薦模式的背後,依靠了強大的數據整合和分析能力。

早期辣媽商城在產品品類上更專註於奶粉、紙尿褲等標類產品,2015年3月引入唯品會等的C輪1億美金融資後,開始加強童裝、奶粉等非標品類,並引入了唯品會的倉儲管理、物流管理及運營經驗、供應鏈等。辣媽商城上線首日公布,純移動端銷售突破1000單、月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對於以金贊為首的辣媽幫團隊而言,即便唯品會成為其戰略投資方之一,電商依然是需要補足的短板。

NO.9  麥樂購

創始人:馬雲

賺錢指數:☆

成長指數:★★☆

融資輪次:B輪

商業模式:跨境集采的進口電商平臺

麥樂購是一家全球貿易公司,通過與國際知名品牌的合作,經由互聯網向全球個人消費者提供具有獨家折扣的母嬰用品。2006年12月,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專註於跨境母嬰電商業務,主營進口奶粉、輔食、紙尿褲、營養品等。

與其他母嬰類電商最大的不同是,麥樂購在售商品中進口食品在80%左右,食品中又以進口奶粉、寶寶輔食等為主。供應鏈方面,麥樂購采用的是集裝箱式采購,即直接和品牌商或一級代理商合作,從廠家和經銷商將貨整體運到全球庫房、再進入到保稅區、最後到達零售終端。

此外,麥樂購APP還於今年1月上線神馬值得買,布局母嬰人群的另一大增值服務,即為媽媽群體提供個性化的兒童成長建議。

NO.10  寶貝格子

創始人 : 張天天

賺錢指數:☆

成長指數:★★☆

融資輪次:A輪(新三板掛牌)

商業模式:國內閃購+海外直郵

寶貝格子2015年實現全年成交額1.027億元,營業收入為8695萬元。

經營模式上,寶貝格子為“海外直郵+全球特賣”,截至2015年年底,已開通美國、加拿大、澳洲、日本等九個國家的海外直郵業務。同時寶貝格子背靠第一視頻董事長張力軍及其在海外的APEC資源整合海外供應鏈,目前已與全球300多個品牌達成合作,從上遊建立核心競爭力和壁壘,並在國內進行全網式銷售(進駐天貓國際,京東國際,蘇寧國際等)。2015年,寶貝格子海外直郵收入與2015上半年相比,環比增加898%。

寶貝格子2015年度報告摘要顯示,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其在中國擁有註冊用戶419萬,APP下載量達1834萬,訂單重複購買率為74.02%。

報告還透露,針對社交移動化趨勢,2016年,寶貝格子將以社交功能為發展重點,打造垂直應用+SNS的移動電子商務平臺。

640-2

註:文中及圖表引用數據來源於企業公開發布的融資信息及財務報告

母嬰電商 辣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