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知道嗎?甜味劑、有害香料正在殘害我們的下一代,奶粉、優酪乳裡的人工甘味劑,是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的主因;牙膏、芳香劑所含的人工香料,容易引發噁心、眩暈,甚至致癌;你買的調合蜜,一滴真蜜都沒有,裡頭都是有害健康的果糖。 無所不在的香甜陷阱,正全面入侵你我的生活。 製作人.李建興 撰文‧李建興、許瓊文、林麗娟 研究員‧蔡曜蓮清晨,鬧鐘一響,身兼家庭主婦的上班族Linda伸了個懶腰,展開一天的生活。她走進浴室刷牙,在薄荷牙膏的清香甘甜下,漸漸甦醒。接著拿了瓶標榜天然花香的洗面乳洗完臉,旋即坐在梳妝台前,打開抽屜,撲鼻而來的是一陣濃郁的檜木香,她愉悅地拿著周年慶購買的草本化妝品、保養品往臉上塗塗抹抹,最後灑上淡淡茉莉花香的香水準備出門。坐上老公的車,空氣中彌漫著車用芳香劑味道,小兩口先是把襁褓中的女兒送到保母家,她把濃濃奶香的嬰兒奶粉交給保母後,來到了兒子校門口,順手遞上了一瓶草莓優酪乳,夫妻倆才各自上班。 Linda工作地點是一家高級餐廳,一進門就有一陣心曠神怡的馨香,許多貴婦名媛即是衝著這種寧神的氣息前來光顧,這也是許多五星級飯店、俱樂部甚至賭場所流行的「香氛經濟」!店內供應的是各種口味的精緻火鍋,舉凡牛奶、檸檬香茅、豚骨一應俱全,同時搭配著迷迭香、藥膳等各式口感的排餐和麵食,是附近上班族和老饕的最愛。餐廳的西點也不遑多讓,尤其招牌的藍莓起士歐式麵包,飄香數公尺,往往造成大排長龍,至於飲料更是五花八門,有各式花香、果香的茶品、奶茶,也有強調養生的蜜茶,在炎炎酷暑中,更是招攬客人的武器。 回到家後,變身為家庭主婦的Linda先是倒進玫瑰花香的洗衣精洗衣,用橘子成分的洗碗精洗碗,再噴上紫蘿蘭馨香的清潔劑清洗廁所和廚房,最後在後陽台的垃圾桶旁噴上了殺蟲劑,才大功告成。累了一整天,她用國外進口的檀香皂洗了個舒服的熱水澡,愜意地在房間裡點上助眠的薰衣草精油,甜甜地入睡……。 無孔不入! ﹁香甜的誘惑﹂連睡覺都難以避免假設,Linda這又香又甜的一天,也是你的生活寫照,那麼小心了!恐怕你的身體,已默默地讓二、三十種合成香料、人工甘味劑入侵了。我們姑且來解構一下這些無孔不入的物質。先從「吃」下肚的來看,Linda女兒所吃的奶粉,曾有案例被驗出含有讓奶香更濃郁的香蘭素;兒子喝的草莓優酪乳、店裡賣的各式花香、草本、果香的飲料,則恐怕是由乙酸乙酯、黃樟素、香豆素等香基調配成草莓、咖啡、芋頭等香料,以假亂真地混進了讓人愛不釋手的飲品;就連還沒烹煮的茶葉、花茶,一打開罐子迎面而來的香氣,也可能只是一場人工合成的魔術。更別提近十種口味的火鍋湯底,又怎能確保是店家大費周章原汁原味的熬煮? 食物的「香」隱藏著不能說的祕密,而迷惑味覺的「甜」呢?則不排除是甜精、糖精、阿斯巴甜等人工甘味劑在作祟,而標榜養生殺菌的天然飲品蜜茶,是以玉米果糖混充的假蜜,更是時有所聞。 就算你絕口不吃,「致命的香甜」仍無所不在地侵害你的身體。Linda盥洗用的薄荷牙膏、檀香皂;化妝用的草本美妝產品;洗衣用的洗衣精、柔軟精、洗潔劑都已讓苯甲醇、苯乙酮等化學物質在「抹」、「洗」的過程中,從皮膚入侵了。更驚悚的是,汽車芳香劑、室內精油的二氯苯;殺蟲劑的除蟲菊精,還有百萬家具撲鼻而來的檜木香(許多是浸泡人工精油營造的),讓你在睡夢中也全「吸」進去了。 令人擔憂的是,這美麗的「香、甜」背後,卻是對健康毫不留情的隱形殺手,更是導致過敏、過動、氣喘等國人通病的元凶。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就指出,除了上述病症外,不健康的人工甘味劑更是導致肥胖、齲齒、免疫力下降、影響代謝、骨質疏鬆、動脈硬化的主因,這也是為何高血壓、高血脂和血糖等三「高」是台灣人揮之不去的夢魘。甚至日前被發現在夜市中用來增加現切水果甜度的甘精(已禁用),更有致癌的危機。 至於現代人難以趨避的人工香料,儘管香料添加於食品的比例通常僅為千分之一,理論上難以造成人體負擔,但偏偏因為化學成分複雜,難保在不夠嚴謹的產製過程中變質,衍生出有害物質。再加上用的、吃的、搽的都接觸得到,香料在人體的累積機率更甚於其他人工添加物。營養師謝宜芳則指出,問題香料會引發噁心、嘔吐、眩暈、抑制中央神經系統等病症。 駭人聽聞! 因香甜致病 國內外受害程度與日俱增這絕非危言聳聽!美國在一九九○年代就曾發生過製作爆米花的工廠,工人接二連三地得了嚴重咳嗽、肺部阻塞、呼吸困難的閉塞性細支氣管炎(之後俗稱為「爆米花工人肺病」),還有人致死,後來才發現是導因於長期吸入製作爆米花時內含丁二酮的奶油香料所揮發出來的氣體,到了○七年,更有一名來自科羅拉多州熱愛吃爆米花的男子患了同樣疾病。 然而香料、甜味劑對下一代的戕害才是危機中的危機。一九七三年美國知名兒童過敏專家Ben Feingold就提出,過動兒一旦停吃含有人工香料、甜味劑的食物後,行為立刻有很大的改善。而七九年他與紐約八○三所公立學校合作實驗,證實學童在停用不健康的香料、甜味劑後,四年間學業成績進步了五五%。而後來在八○年代,美國又針對十二所、八千多名的少年感化院的孩子進行試驗,在去除含糖的添加物攝取後,他們的特異行為減低四七%。 很不幸的是,在以美食為尊的台灣,因為香甜而罹病的狀況更是嚴重。根據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財團法人兒童過敏及氣喘學術文教基金會和醫師臨床統計指出,台灣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是過敏體質,從一九九○到二○一○年的二十年間,過敏疾病發生率迅速攀升二十倍。而台北市國小學童氣喘發生率,也由七○年代的一.三%增為十五倍,二○○○年後達一九%。至於台灣的過動兒比率竟高達七至八%,也就是十二位台灣小孩,就有一位是過動兒。 為了一探問題究竟有多嚴重?《今周刊》兵分多路從食品端、法規管理來追查台灣的香甜危機。首先在甜的方面,由於市售甜品、飲料含糖量過多時有所聞,所以我們逆向操作,查驗被國人視為天然健康的市售蜂蜜的成分為何。八月十三日,記者在台中市的南北貨批發集散地||建國市場採購了產地來自雲林土庫及台中市的三罐各為三千公克裝、產品標示為調和蜜的蜂蜜。據店家指稱,此為一般飲料店、夜市攤販、早餐店最愛用的產品,因此,我們在隔日立即送往SGS檢驗,一窺其中虛實。 獨家追查! 驚覺市售蜂蜜居然沒﹁蜜﹂的成分八月三十日報告出爐,我們有驚人發現!其中這三罐標籤上大剌剌寫著「蜂蜜」兩字的產品,在SGS採用同位素︵檢測蜂蜜真偽的分析法︶和蛋白質含量等兩道關卡比對後發現,這非但不是百分之百純蜜,更誇張的是,完全沒有任何一滴蜂蜜成分。為求謹慎,︽今周刊︾委請台灣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和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主任陳裕文判讀,幾乎斷定這些蜂蜜,其實根本不含蜜。 雖然這些送驗的產品,在包裝上都已載明是由蜂蜜、果糖、香料、焦糖、葡萄糖等調配而成的「調和蜜」,但不可思議的是,怎麼可以連一滴蜂蜜都沒有?等於消費者喝下的是一堆糖水化合物,詐騙事小,危害健康才茲事體大。最可怕的是,抽樣三件產品,三件都不合格,不合格率達百分之百,可見市面上到處充斥以人工香料、糖精製造,而不含天然蜂蜜的黑心蜜。 吳家誠從同位素所呈現的數值判斷,黑心廠商用來以假亂真的蜂蜜極可能是玉米糖漿。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指出,玉米果糖主要由基因改造玉米製造的,因此價格便宜,已取代高價的蔗糖,廣泛地使用於麵包、糕點、含糖飲料。而醫學報告指出,此為一種慢性毒素,現代人的脂肪肝、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尿酸等,可能都與之有關。 法規疏漏! 政府管理不嚴 縱容黑心廠商一檢出問題蜂蜜後,《今周刊》旋即組成調查小組前往包裝上的產地勘查。首先一進到位於雲林土庫、品牌為「黃記」的蜂蜜工廠中,我們發現裡面高掛店家與總統馬英九、民進黨黨主席蘇貞昌、雲林縣長蘇治芬的合照相片,而產品標籤上也都貼著符合ISO和HACCP檢驗標章,顯然是要以名人加持和政府認證,讓消費者安心。而記者佯裝攤販要採買,店家表示可為客戶量身訂做不同蜂蜜比例含量的調和蜜,然而一問及「就算是調和蜜,裡面也會有蜂蜜吧?」店家斬釘截鐵地說:「有!」但我們實際進入工廠參觀,只發現滿地雜亂的瓶瓶罐罐及淡淡的化學味,並未聞到印象中蜂蜜工廠應該飄出的蜜香。 至於另外一家也位於雲林土庫,名為山水蜂蜜的工廠,從《今周刊》送驗的產品標籤上得知,是由台中烏日的福昌欣業委其製造。山水蜂蜜強調自家的產品在各大電視購物台和全聯皆有販售,但卻拒絕參觀工廠,甚至也否認替福昌代工,然而記者回頭向福昌詢問時,福昌堅定地表示,自己是山水蜂蜜的客戶,顯見市售的蜂蜜不但原料曖昧不明,就連生產流程也啟人疑竇。 調和蜜沒蜜,而市售真蜜就真的﹁不純砍頭﹂嗎?於是八月二十九日,《今周刊》更進一步到賣場挑選兩罐包裝精美,單價較高且標示「百分之百」天然蜂蜜,三十日送交SGS檢驗,看看這到底是否真如業者所標示,全都是真蜜?但九月七日的檢驗報告,竟也令人失望。其中一罐同樣來自雲林縣土庫鎮的「台灣蜂蜜」,分析檢驗其中的「糖」成分,就發現有六成是人工轉化糖,也就是連買了所謂的純蜜喝下肚,都有可能攝入一堆非蜂蜜的物質。檢測蜂蜜多年的陳裕文就表示,多半摻假的蜂蜜都是以五比五、六比四等比例作調和,卻明目張膽地標榜是天然蜂蜜,除有欺騙之虞外,更傷及消費者健康。 但令人好奇的是,蜂蜜的成分到底有沒有法規可管?《今周刊》再回頭詢問SGS和專司蜂蜜檢驗的苗栗農改場,得到的答案竟是:政府僅對蜂蜜的等級定標準,並未規定蜜的合格成分。換言之,調和蜜並不違法,至於完全由糖和人工添加物調和成的黑心蜜,只怕也不在食品安全的管轄範圍了。 換言之,政府的法規默許調合蜜的存在與販售,最多只能從商品成分的標示是否如實來論罪,拿上述三罐一滴蜜都沒有的調和蜜,和根本不純的純蜂蜜來說,都只能用標示與內容不符來究責,沒人去管有沒有添加什麼非法物質了。 相對於蜜是因為無法可管而讓黑心廠商有機可乘,問題香料之所以會充斥於生活,源頭竟也是漏洞百出的法律。《今周刊》除了詢問對香料學有專精的大葉大學藥用植物與保健學系副教授謝昌衛外,並設法找到在兩年前塑化劑事件中,擔任檢調諮詢專家,曾從事香料進口貿易多年的鄭名凡,試圖理出問題的癥結。結果他們一致認為,合法的香料大多屬於低毒或無毒性,且添加在食物上的劑量遠低於其他食品添加劑,原本應該安全無虞,「錯就錯在政府的管理、稽核等配套措施不足,導致非法的情事在合法的保護傘下,大行其道!」 漏洞一:免查驗登記 香料成為食品添加物的保護傘鄭名凡解釋,台灣早期對於複方食品添加物(由數種單體化合物調配合成)和香料的管理原本十分嚴格,每種香料都需要經過政府機關審核許可後才可使用,但在二○○○年,一紙公文卻顛覆了整個業態!該年九月二十八日,政府發布了「免除食用香料和複方食品添加物」的查驗登記,主因是衛生署順應業界呼籲,希望「減少政府干預」、「鬆綁法規增加食品科技競爭力」、「讓業界自律」;加上當局也認為,若複方食品添加物都是合法的單體調配的,只要嚴格控管單體化合物,那麼「理論上」複方食品添加物就安全了。但一切卻事與願違,﹁因為偏偏有黑心廠商利用這個方便之門,將成本較低的工業級甚至非法的添加物混進來!﹂牛津大學化學博士陳耀寬舉例,喧騰一時的塑化劑事件,就是香料中放進了會致癌及影響胎兒發育的DEHP,只因香料是免查驗的複方,而一直被隱瞞。 更嚴重的是,相對於其他食品添加物,香料又特別容易發生藏汙納垢的情事。由於香料幾乎都是複方調配的。例如煮飯時常見的蠔油香料,就由七至九種單體化合物組成,甚至有的香料還是調和數百種而成,但上述的公文,居然還特別強調香料免查驗登記,無疑又讓香料的黑洞更無限上綱。 也就是說,原本許多會被嚴格稽查的食品添加物,只要躲到香料的保護傘下,就容易「挾帶過關」。舉例而言,此次胖達人所用的人工香料,名為香料,卻內含丙二醇香基、乳化劑、藍色1號色素等添加劑,萬一所加的乳化劑和色素都是有害人體的廉價品,卻會因為是放在香料裡而得到「免死金牌」。 漏洞二:未執行查驗許可制度 元凶難以稽查 事實上,攤開歐美等先進國家的規定,官方的確也沒針對複方食品添加物和香料執行查驗許可的程序,因此衛生署為因應世界潮流,除了在查驗登記上鬆綁外,更也在上述的公文第三條廢除了許可證制度,「但政府卻忽略了,國外在法令鬆綁時有更嚴密的防漏配套機制!」鄭名凡忿忿地說。 他分析,在沒有官方審核許可制度的國家,卻會要求原料商銷售給下游業者時,須附上規格書及檢驗分析報告備查,內容載明該香料的主成分、比例、使用方法(如劑量、相斥產品),甚至警語(如某某族群不得使用)。 表面上,看似門戶洞開,實際上卻有了嚴密的文件把關,萬一出了紕漏,衛生單位也很容易從規格書中追查到是原料廠登載不實?還是下游廠商使用不當或自己再額外添加了其他化合物? 然而,沒用規格書配套的台灣,弊端一發生,不但政府難辭其咎,由於很多下游食品業者在拿到原料後,並未被告知正確的操作方法,在產製過程中若起了化學反應衍生出有害物質,往往宣稱「不知情!」推諉塞責,「總之,政府學國外開了門,卻忘了設警報系統!」謝昌衛諷刺地說。 漏洞三:充斥自由心證的模糊地帶 業者自律早已破功 有趣的是,衛生署在該公文中的第二條也表明受理業者自主性登記,譯成白話說,「若業者想登記,政府當然歡迎!」但根據○九年衛生署一次隨機抽查二十家廠商中,總體不合格率竟高達五五%,其中,單方食品添加物不合格率為五成、複方更高達七五%,而包裝標示和銷售紀錄則各分別有五成不合格,等於宣告讓業者自律「破功」! 而香料法規上另一個嚴重漏洞,則是沒有強制規定要不要標示「天然」或「人工合成」。 一位香料業者說,以目前的香料科技,已能以人工合成技術製造出與天然香料化學結構元素一模一樣的產品,例如標榜名貴松露萃取的香精,其實也可以是人造的,雖然儀器無法判別,但只要是非天然的就會對人體造成負擔,因此廠商應有告知消費者的責任。 但無奈的是,現行法令只規定「得」標示人工或天然,亦即要不要標皆可。 漏洞四:經費、罰則嚴重落後 台灣香料管理輸給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國外的食安問題不如台灣猖獗,除了國外的罰則重於我國,還因為實施了「懲罰性賠款」條例,也就是一旦發現業者違法,會全數追回非法廠商的不法所得,甚至加倍罰款。以前文提及的○七年美國消費者罹患爆米花肺案例來說,一名患者就成功地向製造工廠和通路索賠了新台幣二億七千萬元,但台灣陸續發生胖達人、山水米事件,業者賺飽飽,卻沒辦法追索不法所得,以至於類似事件層出不窮。 除了罰得不夠重外,台灣挹注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經費也遠遠落後國外,根據統計,國人每人每年得到的食品安全預算,為新台幣三十六元,不僅低於美國的一四三.三元,更還只有香港四五八元的十二分之一。 更令人驚恐的是,被國人視為黑心王國的中國大陸,在香料上的管制竟然遠比台灣嚴謹!如大陸有明確規定香料不得添加於嬰幼兒奶粉、蜂蜜等二十七類產品,但台灣僅含糊表示:「一般認為安全無虞者始准使用」。拿一九八五年被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披露黑松沙士飲料中含的致癌物黃樟素,美國、瑞典都已禁用了,而國內歷經十八年,仍屬合法添加物。 值得注意的是,歷經近年紛紛擾擾的食品安全事件後,政府終於在今年六月十九日發布了一起總統令,看似要補強現行法令的不足,如內容中有強調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的食品添加物非經查驗登記並發給許可文件,不得為之,讓人以為複方食品添加物和香料的漏洞已獲得彌補,孰料,在我們進一步向衛生署和相關人士查證,上述命令仍不及於複方和香料。因此,這洋洋灑灑的總統令能否為漏洞百出的食品安全止血,仍有待觀查。 色、香、味俱全,原本代表著食品科技的進步,人類美食享受的昇華,但在無能政府、跛腳法規和黑心廠商的共業下,一場人謀不臧的香甜致命危機,正一步步入侵你我的生活。 小心!無孔不入的香料、糖精 正在侵害你的身體… 起床到出門上班: 刷牙:吸入牙膏中的薄荷香精、吃進薄荷甜味劑。 洗臉:接觸洗面乳中含苯甲醇、苯乙酮等人工花香精。 使用家具:家具由精油浸泡過,吸進香精。 化妝:接觸苯甲醇等各式香精。 坐車:聞進含二氯苯等車內芳香劑的香精。 兒童奶粉:食入含香蘭素的奶油香精。 早餐:吃下含乙酸乙酯等含食用香精的餐點。 上班到下班: 工作場所:吸入二氯苯等室內芳香劑的化學物質。 正餐:吃入乙酸乙酯、丙二醇等香料和人工甜味劑。 點心:食入麵包中含丙二醇的香料及人工添加劑。 飲料:喝下香豆素、黃樟素等香料及人工甜味劑以及假貨。 回家到就寢: 洗衣:接觸含苯乙酮等洗衣精、柔軟精的香精。 清潔打掃:吸進噴霧清潔劑含醇醚類的香精。 除蟲:吸進除蟲菊精等香料。 洗澡:接觸苯乙酮等香精。 睡覺:若使用精油,會持續吸入二氯苯等香精。 註:以上皆以曾發生過案例所模擬之假設場景。 越香的、越甜的,越可怕! 乙酸乙酯:過敏 苯甲醇:刺激眼部、皮膚、呼吸系統,引起頭痛、嘔吐、昏迷,嚴重可能致死苯乙酮:亦為安眠藥的原料,有麻醉效果,刺激眼、皮膚丙二醇:腎衰竭、代謝性酸中毒除蟲菊精:起疹子、打噴嚏、氣喘,甚至休克 二氯苯:致肝癌、腎臟癌 醇醚類:影響生殖系統及胎兒發育香豆素:引發肝、腎毒性,致癌香蘭素:頭痛、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甚至損及肝、腎黃樟素:為搖頭丸的製造成分,有致癌危險丁二酮:閉塞性細支氣管炎、呼吸困難、咳嗽,嚴重可能致命甘精:傷害肝臟及消化道,致癌 糖精:致膀胱癌 阿斯巴甜:眩暈、頭痛、癲癎、月經不順、損害嬰兒的代謝作用玉米果糖:糖尿病、肥胖、心臟病、中風註:以上病症指過量使用所導致台灣人的健康已深受香甜殘害! 過敏兒多了20倍 台灣平均每3名兒童有1名是過敏體質,而且發病率由1990到2010年間迅速攀升了20倍。 氣喘兒增為15 倍 台北巿國小兒童氣喘發生率在1970年代僅1.3%,到了1990年代增至12.7%,2000年以後更高達19%,是30年前的15倍。 1/12是過動兒 台灣的過動兒比率估計為7至8%,也就是每12名小孩就有1名過動。 調和蜜沒蜜 真蜜也不純! 《今周刊》於8月13日及30日分別採買3罐調和蜜和2罐標榜真蜜的產品送驗,結果3罐調和蜜全無蜜的成分,而真蜜也非100%純蜜。 調和龍眼花蜜 公司名稱:福昌欣業委託山水蜂蜜製造工廠地址:雲林縣土庫鎮新建路23號 檢驗結果:未含蜂蜜成分 黃記蜂蜜(左) 公司名稱:台灣黃記企業(與情人蜂蜜同集團)工廠地址:雲林縣土庫鎮建成路56號 檢驗結果:未含蜂蜜成分 台灣蜂蜜(100%純蜜)(右) 公司名稱:情人蜂蜜(與台灣黃記同集團)工廠地址:雲林縣土庫鎮建國路102號檢驗結果:僅4成為蜂蜜、6成為果糖蜂蜜 公司名稱:新聯美興業工廠地址:台中市東英13街40-1號 檢驗結果:未含蜂蜜成分 揭露真相 SGS報告指出,3罐調和蜜全無蛋白質成分,故判斷根本沒蜜;真蜜則顯示6成是果糖調和而成。 法規疏漏 默許廠商不守法! 問題1.造成非法單體化合物藏匿於複方食品添加物或香料中,挾帶過關。 問題2.造成原須查驗的食品添加物利用香料偷渡,暗度陳倉。 問題3.任由業者自律卻無制約,造成業者普遍不守法。 問題4.仿效先進國家放寬管制,卻無配套措施,只學半套。 |
周三騰訊公司在港股收盤後發布財報,今年上半年騰訊收入為381億元,同比增長37%;凈利潤123億元,同比增長58%。
騰訊的三大業務板塊中,網遊所在的增值服務收入為301億元;網絡廣告收入32億元,這部分業務的增長主要來自視頻廣告和社交網絡效果廣告(廣點通);電商業務收入為38億元,下降原因是出售電子交易平臺以及與京東的戰略交易導致的戰略轉移。
上述三大業務板塊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9%、8%、10%,此外的其他收入占3%。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QQ和微信的用戶增長已經趨緩,QQ月活躍用戶為8.29億戶,同比增長1.3%,環比負增長2.2%;微信(包括weChat)的月活躍用戶數為4.38億,同比增長56.9%,環比增幅僅為10.7%。
周三騰訊公司在港股收盤後發布財報,今年上半年騰訊收入為381億元,同比增長37%;凈利潤123億元,同比增長58%。
騰訊的三大業務板塊中,網遊所在的增值服務收入為301億元;網絡廣告收入32億元,這部分業務的增長主要來自視頻廣告和社交網絡效果廣告(廣點通);電商業務收入為38億元,下降原因是出售電子交易平臺以及與京東的戰略交易導致的戰略轉移。
其中,一季度,微信和手Q遊戲拿下了18億的收入,在第二季度則拿下了30億的收入,同比大增66%。
上述三大業務板塊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9%、8%、10%,此外的其他收入占3%。
值得註意的是,第二季度末,微信及WeChat的合並月活躍賬戶同比增長57%至4.38億,較上一季度增長11%。
騰訊方面表示,微信用戶數、用戶活躍度的持續增長,主要源於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微信群功能、支付功能的不斷完善;第二是同京東、搜狗等垂直領域的夥伴達成合作,深化了運營優勢;第三是在國際市場上持續推動用戶參與度。
過去數月,該公司投資的部份公司進行首次公開發行(IPO),包括京東及獵豹移動,連同其他已上市公司包括58同城、Mail.ru及金山軟件的投資,第二季末騰訊控股在這些上市公司的投資權益公允價值達到650億元。
以下是騰訊高管電話會議的解讀:
瑞信分析師韋迪(Dick Wei):管理層表示騰訊在移動端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請具體介紹一下並對未來幾個季度的趨勢進行展望。
劉熾平:正如我們在戰略摘要部分所說,我們現在擁有多個重要項目,覆蓋整合了傳統門戶品牌廣告業務的資訊平臺、視頻和移動平臺以及騰訊移動平臺上的社交網絡。不過,每一個項目目前都處於早期發展階段。
我們要確保這些平臺在正式推出時,它們的用戶體驗符合我們的預期。我們確實認為這些領域潛力巨大,正因為如此,我們將來會持續地發展這些業務,但會以相對謹慎的態度推進它們的發展。我們仍然會將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騰訊會努力推動這些平臺的發展。
美銀美林分析師梁偉亮(Eddie Leung):我有兩個問題。首先,我想要了解一下騰訊移動遊戲收入前景。管理層能否詳細介紹一下第二季度移動遊戲收入,另外你們將如何控制PC遊戲的商業化,以進一步提升用戶參與度。第二個問題,管理層能否披露一下RPG、MMOG及移動遊戲的ARPU值。
詹姆斯·米歇爾:你擔心的是我們會為了提升用戶參與度而放緩遊戲商業化,我們並不存在這樣的情況。我們並沒有對遊戲業務設定具體的首要任務,也沒有為各款遊戲提出財務目標。我們會繼續對移動遊戲進行商業化,同時也會投入更多精力來改善平臺基礎設施和用戶體驗。與此同時,我們會在研發方面投入大量資源,以支持第三方遊戲的發展,給它們帶來更多的流量。我們的平臺遊戲收入出現了增長,但主要是由第三方遊戲推動。
羅碩瀚:2014年第二季度,休閑遊戲的ARPU值在85元至220元人民幣之間,MMOG遊戲的ARPU值在240元至320元人民幣之間,移動遊戲的ARPU值在100元至110元人民幣之間。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菲利普·萬(Philip Wan):我也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有關移動遊戲展望。鑒於騰訊新遊戲發布速度開始放緩,你們是否發現玩家行為出現了什麽變化,會影響到下半年遊戲業務的環比增長?第二個問題是,在用戶參與度和用戶所花時間上,騰訊遊戲業務與公司開始在微信平臺推出的其他服務之間是否存在蠶食現象?
詹姆斯·米歇爾:關於第一個問題,我們並沒有放緩新遊戲的發布,而是加快了新遊戲的發布速度,所以說,事實並不像你說的那樣。說到玩家的行為變化,他們仍然展現出積極的態勢。另外,我們並未發現遊戲業務與公司在微信平臺推出的其他服務之間存在蠶食現象,不同用戶群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他們的需求並不存在沖突之處,一種服務並未對另一種服務帶來任何負面影響。
劉熾平:遊戲其實就是獨立的應用,充分利用了平臺的力量。遊戲越多,用戶在騰訊生態系統中的停留時間越長。我們有一款遊戲在中國同類遊戲中排名前五。所以說,騰訊平臺增加的新遊戲只會延長用戶在騰訊生態系統中停留的總時長。
菲利普·萬:你們之前提到騰訊開始在第三方遊戲中投入更多資源,請談一談此舉對平臺業務利潤的影響?
劉熾平:我們說過,移動遊戲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正因為如此,我們在這個方面構建長期戰略就顯得至關重要。正如詹姆斯所說,我們將在研發方面投入大量資源,讓騰訊平臺更好地支持第三方遊戲的發展,從而令用戶擁有更好的體驗。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打造一個非常強大的遊戲生態系統,未來也將包括大量第三方遊戲。因此,我們認為現階段向第三方遊戲投入更多資源和流量以支持他們的發展對騰訊非常重要。
Jefferies分析師辛西婭•孟(Cynthia Meng):我有兩個問題,首先請管理層詳細談一談與京東的戰略合作是如何推動本季度廣告收入增長的。第二個問題,能否透露一下與分類信息公司58.com的合作細節,以及對騰訊O2O戰略的意義。
詹姆斯·米歇爾:我們之前提到,與京東的合作只是讓騰訊廣告收入實現增長的因素之一,但並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手機QQ空間的效果廣告對本季度廣告收入的貢獻其實更大。因此,與京東的合作只是促進騰訊廣告收入增長的多個因素之一。
劉熾平:對58同城的投資與騰訊的整體戰略相一致,即充分利用社交與通訊平臺,將生態系統中的不同實體連接起來。如果你看一下整個通訊平臺,它的目標是將人與人之間連接在一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希望將人與服務連接在一起,將人與產品連接在一起,將人與業務連接在一起。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戰略投資對象才會有所不同。例如,我們對京東的投資,是想將人與產品連接起來,對大眾點評網的投資是希望將人與O2O服務連接起來。
對58同城的投資則是希望充分利用騰訊的平臺,將我們的用戶與他們的服務聯系起來。例如,我們會幫助用戶在58同城上面租到短期房子。雖然它的使用頻率不高,但卻是非常必要的服務,將來我們也會努力讓用戶與58同城建立聯系。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還能借助於自身的流量和用戶群,了解哪些人買了東西,買了什麽樣的東西。所以說,騰訊與58同城的合作是雙贏。
摩根大通分析師亞歷克斯·姚(Alex Yao):鑒於騰訊已經獲得互聯網銀行牌照,管理層能否談一談公司在這個方面的戰略,以及這種牌照允許你們從事那些業務?
劉熾平:我們確實已經獲得了互聯網銀行牌照,但在構建這種服務方面尚處於早期階段,我們仍在對互聯網銀行業務進行規劃。我認為在這個方面還有許多事情要做,這個銀行牌照只是允許我們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業務,建立實體銀行。我們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相關監管制度的制定,我們會推出滿足不同需要的服務,將用戶吸引至我們的平臺上來。
至於互聯網銀行如何開展業務,我認為首先它不應該與現有銀行服務機構進行直接競爭,而是服務於信貸市場內缺乏服務的細分部門,如消費信貸、其他銀行難以識別的貸款需求。我們認為騰訊在這個領域具有優勢。其次,如果展望一下銀行未來的發展,銀行之間將走向合作而不是競爭,在這個方面我們同樣處於最有利的位置。
將來,我們會與大量不同的銀行合作,以提供這種信貸服務。這就是我們對未來互聯網銀行的願景,但現在由於我們需要一種靈活性來與不同的銀行合作,所以必須擁有大量信貸和信息基礎設施以便向用戶提供這種服務。因此,獲得互聯網銀行牌照,對我們做到這一點至關重要。
麥格理證券分析師邵炯(Jiong Shao):我的問題與騰訊電子商務業務有關。鑒於騰訊與京東在微信上的合作已經持續了幾個月,管理層能否透露一下流量、轉換率等早期數據。另外,管理層之前提到,得益於與京東的合作,微信公共帳號中的O2O商家數量出現增長,請問你們在這個方面的下一步計劃。
劉熾平:我們也希望京東能詳細描述合作細節,但我們目前正處於整合的初期階段,大量活動仍在進行當中,以確保雙方合作順利完成。京東前一段時間也在積極籌備IPO。目前我們與京東的整合還處於早期階段,但在PC端大量流量已被導向京東商城。相比之前,用戶轉換率肯定呈現增長之勢。我們認為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整個過程涉及複雜龐大的篩選產品。
至於移動端整合,我們在微信上推出了可直接登陸京東的入口,最近也在手機QQ上推出了。我們所能透露的是這些舉措已經生成了大量GMV,但我們認為整體計劃仍然處於早期階段,因為當前用戶體驗還十分簡單,只是從騰訊平臺登陸到京東商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進行更多的創新,給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我們仍然需要時間來進行這種探索和嘗試。
與此同時,QQ和微信的整個電子商務基礎架構來說同樣處於早期階段,越來越多的微信支付用戶和QQ錢包用戶正在從免費用戶向付費用戶轉變。我們在微信和手機QQ內部提供的廣告同樣受益於我們打造電子商務新生態系統的努力。從整體上講,與京東的整合仍然處於相對早期的階段,我們會繼續攜手京東來進一步挖掘這種協同效應。
邵炯:你們現在在微信上給商家開設公共賬戶,為打造電子商務生態系統註入動力。你們認為未來在微信生態系統中整合不同的市場平臺合適嗎,如B2C和C2C市場。
劉熾平:一方面,我們會繼續打造新的電子商務業務,改善基礎設施、支付系統以及廣告系統,給這種O2O或新的電子商務公共賬戶帶來流量。另一方面,我們會力爭實現電子商務集中式商業模式,將流量帶給在京東開店的商家,這也是幫助他們從集中式商業模式中生成流量的更有效的途徑。
渣打銀行分析師溫迪·黃(Wendy Huang):我有兩個問題,首先在過去六個月,你們投資了多家不同的電子商務公司,管理層能否談一談閃購模式在騰訊未來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第二個問題涉及微信海外擴張。鑒於微信在海外的用戶數量已經突破2億,你們將何時從這些海外流量中創收?以及如何看待海外競爭格局?
劉熾平:我認為閃購是一個有趣的商業模式,我們會攜手京東開拓這個領域。在微信的一級入口,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去展示產品,閃購可能就是其中一種辦法。
詹姆斯·米歇爾:至於微信商業化,我們已著手在馬來西亞嘗試微信商業化,但相比中國本土市場,馬來西亞是一個很小的市場。我們目前仍專註於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和用戶參與度。有些活動或服務,比如說遊戲,有些公司開發它們是出於用戶參與度和商業化考慮,但對於我們來說,它們最主要的價值是提升用戶參與度而不是商業化。
所以,相比微信商業化,我們在海外市場始終將用戶體驗和用戶參與放在第一位。微信在海外市場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特別是西方市場的競爭程度遠遠超過了亞洲市場。我們在亞洲一些國家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
中國大型銀行持有的貴金屬價值同比增加66%,因為更嚴格的借貸規則令銀行難以貸出資金,促使銀行增加對客戶的黃金租賃。
彭博新聞社報道稱,截止二季度末,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這四大國有銀行持有的貴金屬總價值為3780億元。這種增長甚至超過了國際基準金價7.5%的漲幅。
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若以6月30日上海黃金交易所每克261.86元的價格計算,中國銀行業持有的黃金總量相當於1445噸,規模較去年同期增加55%。這一規模超過了中國央行持有的1054噸黃金儲備。
伴隨房地產市場走弱及壞賬增加,中國正通過提高借款成本、限制向較高違約風險行業放貸而控制信貸。這令銀行增加貴金屬持有量,以擴展黃金租賃業務。
工商銀行信息顯示,這類業務沒有融資上限限制,且為銀行表外貸款。
黃金租賃是指企業以租賃方式向商業銀行租用黃金,到期後歸還同等數量、同等品種的黃金並以人民幣交付黃金租賃利息的業務。
Shanghai Leadi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合夥人Duan Shihua對彭博新聞社表示:
黃金融資在過去一年快速增長。銀行的策略清晰地表明,很多中國企業仍然無法獲得足夠的融資。
華爾街見聞網站實時行情顯示,截止北京時間9月2日15:00,國際現貨黃金價格報1275.55美元/盎司。
特斯拉(Tesla Motors)股價周二創下8個月來最大漲幅,因其首席執行官Elon Musk在Twitter上稱Model S在北美9月銷量大漲65%、全球銷量也創下歷史新高。
特斯拉股價周二收盤上漲9.5%至242.77美元,創下今年2月25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今年以來特斯拉累計上漲61%,而同期大型企業指數Russell 1000只上漲了7.2%。而就在前一天,特斯拉股價還大跌5.77%,因華爾街日報引述WardsAuto.com稱,特斯拉9月銷量下降了26%,不過後來該數字被澄清單指美國地區。
根據華爾街日報昨日報導,WardsAuto.com的數據顯示,今(2014)年截至9月底為止,Model S電動轎車僅在美國賣出10,335臺,較去年同期萎縮26.3%,即使該款轎車在美國的產能已在這段期間內拉升了10%。
不過,Musk立即透過Twitter對華爾街日報作出反駁,宣稱該篇報導並不正確。他說,特斯拉9月份的全球汽車銷售量創下歷史新高紀錄,而北美地區的銷售量更年增了65%。
華爾街日報28日隨後報導,Barclays分析師Brian Johnson發表研究報告指出,9月份的Model S交貨量可能多達3,274臺,這會讓第3季度(7-9月)的總交貨量拉升至約4,900臺。他是從Musk宣稱9月北美銷售量成長65%、全球出貨量創歷史高的資料中計算出上述數據。
Johnson指出,Musk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特斯拉今年前三季的北美銷售量仍較去年同期萎縮17%。特斯拉之前就曾說過,今年上半年美國地區出貨量會較低,主要是受到該公司把車輛運送到亞洲與歐洲交貨的影響。特斯拉今年的汽車銷售量目標為35,000臺、高於去年的22,400臺,其中約有半數會來自北美地區。
根據特斯拉提供的數據,該公司今年前兩季的全球汽車銷售量為15,114臺。該公司預定11月5日公布第3季財報。
Musk甫於上週六(10月25日)透過官網宣布美國專屬的「Model S」電動轎車月租金優惠,可將價格下砍最多25%,另外還提供客戶90天的試用期,車主若不滿意可立即退貨。
Musk 25日表示,資金成本遠低於特斯拉的US Bank現在將為特斯拉車主提供融資租賃優惠,一臺全新的Model S每個月的租金可因此減少最多25%。另外,特斯拉將開始為租車的客戶提供滿意保證,若車主在把Model S開回家後覺得不滿意,只要在三個月內把車交還,特斯拉就會解除雙方的租賃義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中國留美學生數量三年內增長了75%,於上學年達到27.5萬人。
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數據,來自中國的學生占到了美國總留學生人數的31%,為最大的留學生群體。排名第二的是印度(12%),第三的是韓國(7.7%)。
在2013-2014學年,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同比上漲了8.1%,而來自印度的留學生人數同比增加了17%。
對於大學來說,留學生意味著多樣性和更多的收入。留學生往往支付全額學費,這增加了學校的收入。去年,美國大學共計發放了480億美元的獎學金,扣除通脹因素後,這比10年前增長了一倍。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主席Allan Goodman表示,美國的高等教育有更多的空間提供給國際學生。
作為一個整體,美國留學生同比增長4.2%。留學生最多的學校為紐約大學、南加州大學以及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留學生前往美國學習,而同時,許多美國學生選擇離開美國接受高等教育。2012-2013學年,這些學生中一半的人選擇前往歐洲。英國、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為最受歡迎的目的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014-12-01 TWM | ||||
六月金管會放寬壽險業投資額度,大型壽險公司只買不賣,次級債券市場交易量慘澹,對於目標成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來說,寶島債下一步該如何走? 撰文‧張譯天 今年六月以來,寶島債的發行量可用「暴衝」形容。在金管會於六月宣布壽險業投資國際板債券不必列入國外投資限額後,根據櫃買中心統計,七月以來,新發行的寶島債共有十三檔,總額近人民幣一百億元,櫃買中心表示,其中九成的寶島債都被壽險業搶購一空。 政府力拚寶島債的目的,在於活化國內債券市場,並且建立台灣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隨著發行爆量,台灣看似往此目標大步邁進,但如果對比「交易量」的數字,卻也讓人看見隱憂。 據統計,今年六月至十月,寶島債平均單月交易量僅有三十六億元,雖已比上半年平均單月十二億元成長許多,但以此金額,仍然只能用一攤死水來形容。「以這樣的次級市場,寶島債的前景仍然不能樂觀。」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說。 次級市場不振對實質市場的影響,可從香港經驗來看。在發展初期,點心債同樣面臨次級市場沒人玩的情況,賣方主導市場之下,債券利率始終偏低,而在二○一一年下半年人民幣前景看淡後,點心債價格又一度急挫,衝擊企業在港發行點心債的意願,也就是次級市場回頭打壓了初級市場。 凱基證券債券部經理詹博欽表示,在一個流動性不足的次級市場,容易造成債券價格超漲超跌,不利長期發展。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也表示:「寶島債的下一步,是積極造市,把次級市場炒熱。」當前可立即執行的作法,是讓「不同企圖」的買家進來。目前寶島債主要買家集中在國內壽險業者,他們的企圖多半單純,「買了不賣,穩賺約三%左右的殖利率」。吳中書舉例,政府應積極設法鼓勵「企圖心更強」的海外買家進場。 相較國內壽險業者,境外投資人往往操作更靈活,買進之後,較有適度釋出籌碼的機會。目前外國投資人來台投資本國企業所發行寶島債須就源扣繳一五%,稅率高於香港點心債,金管會雖已釋出稅率降為一○%的想法,但仍須進一步與財政部溝通。 此外,亦有業者表示,國內銀行業者投資寶島債目前仍須計入對陸曝險額度,因此牽制了銀行投資寶島債的意願,「銀行與壽險不同,銀行主要鎖定三、五年的報酬率,不太會看到二十年那麼久。」換言之,若能提高銀行業者參與意願,應能提高寶島債的周轉動能。 日前,金管會也已表示,正研擬國內銀行投資寶島債不必計入對陸曝險,種種作為若可上路,對寶島債的次級市場應屬正面;但放眼國際,除了香港持續深化人民幣市場,新加坡、倫敦等地也正覬覦人民幣商機,寶島債次級市場的活絡工程,是該加速了。 |
2014年,反映通脹水平和失業水平的俄羅斯痛苦指數(misery index)攀升39%至16.6。而俄羅斯人的處境可能比數據體現得更糟。
去年俄羅斯CPI大幅攀升。根據俄羅斯國家統計局數據,12月CPI為11.4%,較11月的9.1%高出不少,前年同期僅為6.5%。
與此同時,盡管受歐美制裁和油價暴跌雙重打擊,但官方的失業率卻不升反降。去年11月,俄羅斯失業率為5.2%,低於前年同期的5.6%。去年8月,俄失業率一度降至4.8%,創史上新低。
據彭博,蘇格蘭皇家銀行俄羅斯首席經濟學家Tatiana Orlova表示,該指數並不能展現俄羅斯經濟的全景。她指出,盧布在過去一年中暴跌了46%,推高了進口商品價格,在未來幾個月中,俄通脹水平將升至15%,創五年新高。而人們的收入將會下降。
Orlova認為:“還有很多隱性失業:比如那些有工作,但工資水平不合理的人。在未來幾個月中,俄羅斯更可能受到通脹的沖擊,而不是失業率暴增。”
去年,國際油價自六月高點跳水了56%,導致盧布暴跌。原油是俄羅斯出口量最大的商品。
俄羅斯央行去年累計加息6次,其中12月16日單日加息650個基點,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控制盧布貶值和高企的通脹,但是收效甚微。根據彭博的數據顯示,去年盧布貶值超過40%,貶值幅度僅次於烏克蘭貨幣格里夫尼亞。
根據俄羅斯財長Anton Siluanov的預估,如果國際油價處於每桶60美元的低位,明年俄羅斯經濟增長可能下滑約4%,預算赤字約相當於3%以上的GDP。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嘉誠宣布旗下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重組大計之後,身價一夜暴增158億港幣。
據港媒報道,35年前李嘉誠出手收購和黃,開始香港首富之路;35年後再施“魔法”,重組長和系業務。長和系主席李嘉誠的重組大計初步甚獲市場歡迎,集團於美國掛牌的預托證券上周五晚彈升逾10%。李嘉誠宣布有關消息後,其身家一夜暴增158億元,進一步鞏固其首富地位。
1月9日,李嘉誠宣布將旗下的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和記黃埔有限公司進行重組,成立兩家新的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和”)和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地”),預計上半年完成。
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的股東將通過換股獲得長和的股份,長和將取代長江實業繼續以“00001.HK”的股份代號上市,而和記黃埔將退市,長地再以介紹形式上市。重組後的長和將持有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的所有非房地產業務,包括港口及相關服務、電訊、零售、基建、能源和動產租賃業務(飛機租賃)。長地將持有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在香港、中國內地及海外的房地產業務。
目前,李嘉誠通過持有長實43.42%股份,再間接通過長實持有和黃。按上周五股份在香港的收市價計算,李嘉誠持股價值1348億元。由於投資者受到重組消息影響,在上周五晚美國交易時段內,買入長實及和黃的預托證券,從而推升股價,令李嘉誠的長和持股市值1506億元。
合並之後,長地及長和均是開曼群島註冊的公司,此舉被視為變相遷冊。李嘉誠對外界指他遷冊及撤資的話題非常敏感,日前他多次在記者會上澄清,重組集團業務,並把公司註冊地由香港轉為開曼群島,只為了方便兒子兼集團副主席李澤鉅接捧及做生意。
公重組以地產及告非地產業務劃分
根據公告,長江實業、和記黃埔將進行業務合並及股份互換,未來將合並成為兩家新公司:長和(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和長地(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兩大集團以地產及非地產業務劃分,重組後的長和將持有長江實業、和記黃埔的所有非房地產業務,包括港口及相關服務、電訊、零售、基建、能源和飛機租賃業務。長地將持有長江實業、和記黃埔在香港、中國內地及海外的房地產業務。
換股方式方面,原長江實業股東持有的每一股長實股份將獲得一股長和股份,原和黃股東持有的每股和黃股份則將獲得0.684長和股份。重組完成後,所有新長和股東將就其持有的每一股長和股份獲得一股長地股份。換股比例按長實及和黃截至今年1月7日前5個交易日平均收市價而定,不含溢價。
公告顯示,長江實業將先行重組,於開曼群島建立“長和”,成為長江實業的控股公司。隨後,長和集團將與和記黃埔進行股份交換。並購方案完成後,李氏家族信托和李氏家族將繼續作為長和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30.15%。作為本次大整合的最後一步,原長江實業、和記黃埔各自的房地產業務將轉讓予“長地”。
所有的並購協議完成後,和記黃埔將被除牌。而新成立的長和、長地兩家公司將再次實現獨立上市。據了解,該方案預期將於2015年上半年完成。
□回應
緣何啟動世紀大重組?
1有利於提升股東價值
對於本次世紀大重組,李嘉誠稱之為集團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表示,重組完成後有利於提升股東價值。“最主要是股東不會吃虧……做完後,就會顯示兩間公司的真正價值大了多少。”
李嘉誠表示,本次交易將至少從兩方面提升股東的價值。一是有助於消除控股公司折讓,從而為股東釋放公司的實際價值,惠及股東;此外,由於分拆後的長和及長地的業務界定清晰,有助投資者對集團相關業務作出更準確的投資分析,價值可望進一步提升。
李嘉誠長子李澤鉅表示,交易完成後,投資者可以根據不同的喜好決定對兩間新公司的投資。“鐘意香港地產、鐘意大陸地產,就拿多些地產;鐘意其他收息高些的生意,就去外國。”
2
為何將註冊地變為開曼群島?
主要是為方便做生意
在這次公布的一系列重組交易中,最受關註的是李嘉誠家族旗下的兩大上市企業的註冊地將由原來的香港變為開曼群島。而李嘉誠曾在去年反複強調,長實、和黃不會將註冊地遷出香港,自己愛港愛國,永不遷冊。
李嘉誠在記者會上強調,長和及長地仍在香港上市,本次的安排與撤資無關,主要是方便做生意。“過去10年,75%以上在港上市公司,都在開曼群島或其他海外註冊,這並不是對香港沒信心,而是做生意方便。”李嘉誠在發布會上反問記者。
根據安排,長實與和黃合並之前,李嘉誠還會將由李嘉誠家族信托持有的6.24%在加拿大上市的赫斯基能源的股權出售於和黃。對此,李澤鉅指出,“我們將赫斯基股權從海外拿到香港公司控制,這是對香港有信心才這麽做。”
管理層表示,由於此次重組交易額巨大,涉及分派新公司長地的實物股票,而根據香港有關法規,這對於在香港註冊的公司是不被允許的,這是選擇開曼群島成立及註冊的最主要的技術性原因。
□背景
李嘉誠商業帝國的變遷
作為香港兩家老牌跨國企業,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均在香港和紐約兩地上市,兩家公司更以“0001”和“0013”的股票代碼占據香港股市恒生指數成份股的龍頭地位。因皆為李嘉誠長江集團旗下最主要的產業,兩家公司也常被稱為“長和系”。
近年來,長實與和黃在全球的出售、分拆和投資動作不斷。2013年,分拆香港電燈上市套現390億港元;2014年,和黃向淡馬錫出售屈臣氏24.95%權益,套現440億港元;2013年,出售上海和廣州兩地物業套現超過100億港元;同時近兩年在澳大利亞、愛爾蘭、荷蘭、加拿大等海外大舉收購總投資超300億港元。
長實與和黃是香港股民心中一直立於不敗之地的藍籌股。
李嘉誠於1950年以5萬港元起家,在香港成立了長江工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生產塑膠等工業制品。他於1958年開始涉足香港地產業。長江實業在上世紀70年代之後的“黃金歲月”大量投資香港的房地產,快速壯大成為香港主要發展商之一。
1979年,李嘉誠與匯豐銀行達成協議,收購和記黃埔9000萬股,占股22.4%,成為華資入主英資四大洋行第一人。李嘉誠於1981年出任和黃主席,其後不斷透過和黃在全球進行收購,逐步打造出足跡遍天下的帝國。
□分析
重組為李氏家族接班考慮
重組完成以後,長和系資產的股權架構將由原來的三層縮減為兩層。李氏家族信托將成為新公司長和、長地的直接控股股東,李嘉誠將分別擔任兩公司主席,其長子李澤鉅將擔任副主席及(聯席)董事總經理。
“重組一是提升股東價值和股價,把原來交叉持股的複雜型關聯集團整合為單一的控股公司;二是為了接班強化李氏家族的領導,消除政治風險。”一位資深港股分析師表示,新成立的兩大集團註冊地在開曼,上市地在香港,營業地在全球,主營地在亞太。它們是全球化、多元型、綜合性的財閥,歐洲、美國、亞太,任何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危機都不足以動搖這個巨無霸的根基。
“歷史上的大財閥,像歐洲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日本的三菱三井財閥,都有去本地化的意圖。理清思路也是為下一代接班掃清障礙。”上述分析師表示。
“長地”將成地產巨無霸
業內人士指出,長實與和黃的房地產業務占比極大,加之長實在內地擁有大量儲備用地,如果全部劃撥給長地,後者的資產規模將非常龐大。
事實上,李嘉誠近幾年雖然持續投資內地房地產市場,但大多以大宗收購為主,其自主開發的項目進展十分緩慢。而最近幾年甩賣內地和香港的資產,也讓很多人相信,李嘉誠有在陸港房地產撤資之心。
“重組是件好事,因為估值會較容易。”香港富昌研究部總監連敬涵表示,李嘉誠旗下另外的公司長江基建、電能實業股價走勢理想,相反主打地產業務的長實股價卻不甚理想,若不重組,集團會被地產業務拖累。“新成立的長地將專註房地產,如再加上內地的儲備用地,長地將成為大中華地區地產巨無霸,其估值將會大幅提升。”某港股分析師表示。
李嘉誠身家再增158億港元
據香港媒體報道,長實、和黃上周五公布重組計劃後,受到市場熱捧,兩集團於美國掛牌的預托證券(ADR)上周五晚彈升逾10%。這意味著,李嘉誠宣布重組消息後,其身家一夜暴增158億港元,更加鞏固了其亞洲首富地位。
據了解,目前李嘉誠持有長實43.42%的股份,再間接透過長實持有和黃。若以他所持長實的10.06億股,再加上直接持有的1.07億股和黃計算,按上周五港交所的收市價,李嘉誠持股價值1348億元。由於投資者受到重組消息影響,在上周五晚美國交易時段內,有大量投資者買入長實、和黃,從而推升外圍股價,令李嘉誠的“長和系”持股市值達到1506億元,一天內增值158億港元。
■公司簡介
長江實業:是一間地產發展及策略性投資公司,為香港規模最大的地產發展商之一,業務主要包括房地產、生命科技、能源、運輸等,業務遍及全球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14年6月,長實的凈資產約3908億港元,如果將和黃地產業務合並,資產凈值將達到4787億港元,新成立的長江實業地產將超過新鴻基地產成為香港最大的發展商。
和記黃埔:李嘉誠家族旗下主攻內地和海外市場的公司,擁有目前全球最大的保健及美容產品連鎖企業屈臣氏,是全球多個市場最大的集裝箱碼頭經營商,近兩年穩居《財富》世界500強公司的第363位。和黃是目前是港交所主板中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長實是和黃的最大股東,占其49.97%的權益。和黃目前經營六項核心業務,包括港口及相關服務、地產及酒店、零售、基建、能源以及電訊。截至2014年11月底,和黃在內地擁有約715萬平方米土地儲備,在全球擁有的酒店客房數達到5320間。